水云通抄表机器人获得了怎样的口碑呢?

投稿:huoruiqi  来源:市政府办时间:2022年03月09日

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驻马店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关于印发驻马店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和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驻马店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驻马店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和信息化

数字经济是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当前,数字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化产业链条日益完善,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服务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已成为发展最迅速、创新最活跃、辐射最广泛的经济形态。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和信息化的决策部署,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建设数字驻马店,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河南省2020年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方案》《河南省2021年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方案》《驻马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

“十三五”时期,我市为贯彻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坚持统筹推动,把握工作重点,加强融合创新,突出应用引领,重点实施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开放、产业集聚发展、创新能力建设、数字化新业态发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农业数字化转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等九大重点任务,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构建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新生态。2020年,全市数字经济总量约为514亿元,占GDP比重约为18%,数字经济增加值与南阳、许昌等10个地市同列全省第二方阵。

1.策机制基本建立制定《驻马店市大数据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驻马店市推进新基建(5G智慧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明确我市大数据发展思路、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产业导向。根据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印发实施《驻马店市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方案》《驻马店市数字经济发展重大工程》《驻马店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关于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制定了电子信息和5G产业链现代化提升方案,加快发展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建立促进数字经济发展部门协调联动推进机制,我市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协同推进体制不断完善。

2.核心产业稳步发展实施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提速、产业数字化转型、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数字经济布局优化、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七大工程,引进华为公司、阿里巴巴、腾讯云等一批龙头企业,创建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众创空间3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5家、省级大数据示范园区2个、省级双创示范基地3个。在原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科技园的基础上,改造提升建设中部地区规模最大、配套一流、承载能力较强的5G产业园,与高新区大数据产业园区形成南北呼应之势,强力助推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稳步发展。大数据产业。获批2个河南省省级大数据产业示范园区,园区以培育发展和吸引集聚大数据应用产业为主攻方向和特色,充分聚合产业、软件、金融、孵化等优势,打造大数据应用服务示范基地、大数据特色产业基地和大数据产业孵化基地,实现驻马店中心城区产业的优化升级,推动驻马店大数据产业稳步快速发展。产业载体建设顺利推进,培育发展和吸引聚集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数据中心布局合理,政府数据资源实现有效整合,大数据开放与管理机制初步建立,应用水平明显提高,以大数据引领和支撑驻马店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计算机及电子元器件制造产业。与中国长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信创产业园”项目,推动实施台式机电源、服务器电源、移动电源、工业电源、LED电源等电源生产线项目,以及国产化的自主安全政务大数据中心项目,适时带动计算机硬件、软件及产业链配套企业入驻,填补了我市计算机制造产业空白。网络安全产业。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推动建设“芯片+软件+终端+平台+服务”的全产业链条,坚持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防护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政务数据采用“异地三中心”容灾备份,确保重要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引进华为、达闼科技、摩米创新工场、进化伙伴机器人等龙头企业,高标准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和我省中部地区最大的5G产业园区,产业规模突破800亿元。

3.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协调推动各地运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设施、装备和生产工艺,加快推进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圆满完成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累计培育国家级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1个、省级智能工厂9家、省级智能车间17家、市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71家;滚动培育智能化改造项目254个,总投资542.84亿元;累计上云企业2835家,实现了规模以上企业“上云”全覆盖;实施两化融合对标企业1058家,启动贯标企业49家,其中28家企业已通过工信部两化融合贯标机构认证,为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学习样板,进一步加快智能化改造有效模式的复制、移植和推广。服务业数字化转型。驻马店联通公司携手国网河南信通公司,利用最先进的5G-SA架构和边缘云计算(MEC技术),在特高压变电站内实现了电力巡检机器人、AR远程辅助检修、5G鹰眼等八大智能化应用,是国内首次将5G技术应用于特高压换流站基建场景。黄淮学院率先实施了智慧校园、5G同步教学和远程式教学等新模式。嵖岈山5G智慧化建设项目通过科技赋能、西游山水特色IP塑造,将嵖岈山打造成了全国首个5G智慧山水西游主题景区。恒兴、福和等物流企业通过运用数字化技术进一步发展壮大,恒兴物流园区被评为省级电商物流示范园区。农业数字化转型。在各县区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示范区构建了“天-地-人-机”一体化的物联网测控体系,动态监测小麦、玉米、花生、芝麻等重要农作物农情,全市种植业、设施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率分别达到25.1%、57.1%。全市建成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10个,线上展示销售平台覆盖驻马店特色农产品95%以上,成功创建了4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4个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全市扶持了众盈农业、来村网等本地农业信息化企业,建成了电商园区(县级运营中心)9个,乡镇级电子商务服务综合站169个,村级电商服务点1095个,基本形成了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和物流快递网点体系。

4.数字化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数字技术大规模应用,政府治理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民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持续增强。数字政府。“十三五”期间,驻马店市大力推进政务数字化,全面构建较为完备的市、县、乡(镇)三级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体系,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和基础设施统建共享,三级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最多跑一次”;探索建立“互联网+热线+督查”模式,形成“政府推动、热线主导、多头联动”的热线督查格局,确保群众诉求真正得到落实;开通企业开办、企业注销、不动产办理、“一件事一次办”等特色应用,形成以政务服务移动端“咱的驻马店”为引领,涵盖“互联网+监管”、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移动端等多领域应用。通过数据共享建立“一站式”政务服务体系,向全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和全方位的管理与服务。依托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立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使自建系统中的办件通过数据交换平台推送至驻马店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和省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对自建系统办件效能的监控。“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建成全省首个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可视化监管系统,完成963个项目全流程在线审批;在全省率先打造“秒批”模式,实现了“不见面审批”;“最多跑一次”“零跑动”事项分别由268项、36项增加到2345项、2341项;挂牌服务民营企业的做法在全省推广。新型智慧城市。市政府与国家智慧城市研究中心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由国家智慧城市研究中心负责为我市编制了《驻马店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驻马店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实施了高规格的顶层设计;同时我市先后获批了河南省新型智慧城市试点、河南省新型智慧社区试点。市政府官方城市门户APP“咱的驻马店”,整合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社会服务1541项,注册人数225万人,先后获得“2018—2019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评价典型优秀案例”、地市级“十大”优秀创新案例等四个全国性奖项。数字乡村。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联网的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成功创建2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4个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在全省率先完成益农信息社建设任务,建成运营益农信息社2326个,实现全市行政村100%全覆盖。正阳县在“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和产销对接成效明显的地方”方面,成效明显,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

5.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十三五”期间,驻马店市大力推进4G建设优化、宽带普及提速和全光网城市社区(村)建设,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数据基础设施加快布局,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省内领先,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截止2020年底,全市骨干高速城域网总带宽达到17.66Tbps,城域互联网出口达带宽达到7042Gbps,宽带互联网用户超过210万户,光纤入户率超过99.2%,城市宽带接入能力200Mbps,部分达到1000Mbps,农村宽带接入能力100Mbps,20户以上自然村宽带普及率达到100%;深入开展了4G网络建设优化工程,全市完成电信普遍服务试点行政村246个,实现了20户以上自然村4G网络全覆盖,全市4G用户累计达562.6万户。

截至目前,全市4G网络、家庭宽带、高清电视等通信网络、城乡传输线路、汇聚机房等传输基础设施达到全覆盖,实现“无线+有线”宽带覆盖率100%;全市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2092个,完成投资6.08亿元,实现了中心城区和县城以上城区连续覆盖,5G用户已达到98万户。移动物联网。物联网终端用户达到236.6万户,居全省领先位次,基本实现县城以上区域窄带物联网连续覆盖。数据中心。市联通公司建设驻马店政务云大数据安全等级按照T4等级设计(最高等级),可用性达到99.999%,提供超5星级的网络环境和运维服务;计算能力累计3000T存储空间,出口带宽1000G,与省中原数据基地形成自动数据备份,运行安全稳定;数据采用“异地三中心”容灾备份,确保了政务大数据安全。市移动公司“大数据、云计算”中心资源池平台包括政务专属、互联网接入,公用网络、鲲鹏云服务四个大区,成为满足政府云资源池架构及平台功能分区要求的标准化政务云资源池,标准机架服务300余个,资源承载能力3500余核存储500余T。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加快推进市新型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市大数据中心)建设,以市大数据中心建设为基础,汇聚市直各部门信息化系统各类数据,彻底解决信息系统互联互通难、信息共享难、业务协同难的问题,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和服务能力。

字经济体制机制不健全。目前,全市乃至全省上下缺乏统一、强有力的机制统筹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还未形成集规划方案、支持政策、评估指导、督查激励于一体的闭环政策体系,省市县三级协同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力度还不够。

专业人才“短板”突出。拥有核心技术并具备产业化条件的高端人才或团队数量较少,高水平创新平台短缺,研发力量薄弱。互联网企业薪酬指数远低于其他省辖市,对高端人才吸引力不足,我市数字经济领域人才“招聘难、上手慢、水平不高”等是来驻企业普遍反映的问题。 

数字产业基础薄弱。我市数字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与经济总量不相称不匹配,目前全市数字经济与服务业融合相对紧密,而与工业和农业融合不够深入,智能制造工厂、柔性制造等新模式应用不广泛,数字农业发展水平较低,农业信息化、精准化程度不高;数字服务业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快递服务、带货直播等行业,缺乏数据存储、处理、交易、动漫设计等有影响力、带动力强的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中小微企业、传统行业企业“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等问题突出。

产业数字化与实体经济融合不深。总体上看,产业互联网尚不成体系,企业对制造装备等硬件的投入多、对工业软件及大数据分析的投入少,认识不到位、内在动力不足等原因,产业数字化转型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工业互联网APP之间相互孤立,在原料采购、库存查询、研发设计、加工制造、在线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上的全链条服务能力不足,只适合于业务复杂度不高或流程较短的中小微企业,上下游之间并不能实现远程协同,离“非接触式生产”差距较大。

二、“十四五”时期驻马店市发展数字经济分析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兴起,世界经济已进入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显著特征的发展新阶段,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引发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蝶变,已成为打造经济发展新高地、应对国际激烈竞争、抢抓战略制高点的重要手段。面对世界经济复杂局面,特别是本次疫情期间,数字经济展现出顽强的韧性,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共享平台、协同办公、跨境电商等服务广泛应用,对促进各国经济稳定、推动国际抗疫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发达国家前瞻布局数字经济,加强国际数字贸易新规则的控制权和话语权,推动形成数字与实体深度交融、物质与信息耦合驱动的新型发展模式,数字经济在GDP中已占据主导地位,大力发展信息化建设,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已成为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

发展数字经济是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分析世界经济格局变革新趋势,着眼中国经济社会迈入新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一是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可以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快捷流动、各类市场主体加速融合,帮助市场主体重构组织模式,实现跨界发展,打破时空限制,延伸产业链条,畅通国内外经济循环。二是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可以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三是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我们要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建设数字中国,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当前,我国数字经济正在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红利释放的新阶段,数字技术快速推动各行业在生产方式、商业模式、管理范式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0%以上,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包容性增长、可持续增长的强大驱动力。

我市在发展数字经济和信息化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优势和较好的探索实践基础,当前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加速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人力资源、应用市场、交通物流、产业集群等优势凸显,基础设施支撑和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及扩大内需、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河南加快发展在国家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上升,为我市发展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带来了新的机遇,提供了持久动力,有利于推动构建定位清晰、任务明确、协同有序的数字经济新发展格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市近几年快速发展缩小了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影响力、美誉度明显提升,产业体系基础、现代基础设施、开放平台等蓄积的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千万人口大市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蕴含的内需潜力持续释放,随着这一区域的内需扩大和消费升级强势启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带来万亿级的大市场、海量的数据资源加上优越的区位交通将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巨大空间。

“十四五”时期,我市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各地加快抢占发展制高点,明确把建设数字经济强市作为重大发展战略,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发展5G、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全国新一轮竞争格局正在加速形成。我市正处于机遇叠加的“窗口期”、蓄势突破的“黄金期”、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攻坚期”、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凸显期”。面向未来,危中有机、变中有势,形势逼人、使命催人。全市上下要深刻认识新机遇的战略性、可塑性和新挑战的复杂性、全局性,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加快谋划和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产业化,促进三大产业数字化融合,对我市实现经济高质量、跨越式、超常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持续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着力”“四张牌”等重大要求,按照省委工作会议关于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抢抓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机遇,充分发挥技术、人才、数据等要素在数字经济中的作用,结合我市产业基础与资源禀赋条件,明确在全省与区域中的发展定位,坚持企业引进与本地培育相结合的思路,统筹发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与数字化治理,优化经济业态,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提升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水平、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治理能力,巩固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数字经济生态体系,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双向突破、深度融合和动能转换,打造数字经济创新高地,引领数字经济发展。

——创新引领、融合应用。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加强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协同创新,打造一批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强化创新人才引培,推进工业软件、半导体等“卡脖子”领域的创新与产业培育,鼓励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研发投入和前瞻性布局。强化应用牵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应用场景,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

——重点突破、整体提升。充分发挥我市人口、交通、产业蕴藏的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在重点县区、重点领域谋划建设数字经济重点工程,推进试点示范、培育优势集群、打造典型应用场景。引导各地发挥比较优势,集中要素资源,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推动数字化转型,形成差异布局、分工合作、协同共进的良性发展局面。

——开放带动、合作共赢。坚持以全球视野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主动融入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在产业转型升级、数字化治理建设等领域加强与国际、国内的交流合作。用好数字经济峰会、“强网杯”网络安全挑战赛、世界传感器大会等展示交流合作平台,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优势区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战略合作,引进一批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培育一批数字经济新型市场主体。

——共建共享、安全可控。建立数据开放共享机制,推进数据资源、通用技术开放共享,充分发挥数据作为数字经济关键要素的重要作用,以数据资源价值挖掘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积极发展网络安全产业,建设数字经济安全保障体系,加强数字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防护,防范、控制和化解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风险。

经过五年努力,全市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数字经济关键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实现倍增,产业数字化水平进入全省先进地市行列,数字基础设施能力全面普及,数字治理和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数字经济生态系统持续完善,基本建成河南省数字产业化发展新兴区、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打造具有国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到2025年,建成覆盖全市的高速、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5G网络实现全覆盖和规模化商用,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行业云平台,各类数据资源实现完全的分级共享与开发利用。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实现大幅增长。“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较2020年翻一番,到2025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突破百亿。

——产业数字化与实体经济不断融合。到2025年底,全面建成驻马店市天、空、地一体的农业数字资源系统和数字化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实现文旅产业与数字化的全面融合,形成较为完善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构建文化旅游等驻马店特色产业数字化生态体系。

——构建政府数字治理新模式。到2025年,全面实现政务服务信息化和智能化,依托政务云平台,建设集感知、联接、计算、应用为一体的驻马店“城市大脑”,构建数字信用示范区,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确立以数据链为主线、以“数据+应用”为重点的数字经济推进路经。

1.以数据链为主线,推动信息技术在数据“产、传、用、管”全流程的支撑应用和价值转化,强化信息产业的核心支撑能力。

在“产”数据环节,充分发挥大数据产业园区、5G产业园区基础优势,提高数据采集能力,加大对软件服务业、数据中心建设支持力度,提升数据处理、数据存储能力和水平。

在“传”数据环节,加快 5G、物联网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深化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强化数据传输保障能力和新兴产业支撑能力。

在“用”数据环节,推进云计算、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创新发展与深化应用,以应用为导向扶持、培育、引进产业链环节重点企业,提升产业数字化服务能力。 

在“管”数据环节,推进数据共享互通,强化平台治理,推动各部门、各县区的数字经济发展考核评估。

2.“数据+应用”为重点,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产业数字化水平提升,推进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

在工业领域,推动企业上云,建设工业互联网(工业大脑)和标识解析平台,推进智能制造和柔性制造,推动工业提质增效。

在三农领域,搭建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加快建设数字乡村,打造“三农”信息化服务总部基地增强全省农业信息化支撑能力,强化惠民能力建设。

在服务业领域,积极构建行业大数据平台,重点推进智慧物流、智慧金融、电子商务、新零售、数字文创、智慧康养,优化行业服务手段。

在社会治理领域,建设城市大脑,推动政务数据互通共享,推进公共服务智慧化和便民化,建设数字政府。

到2025年,我市基本形成“一核多点”的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格局。

“一核带动”是指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依托省级大数据示范园区(涵盖高新区、经开区5G产业园、黄淮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利用省级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级众创空间的创新理念和各类资源,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算机制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5G等产业; 同时,一体化示范区全面落实市政府与南威软件集团的战略合作,加快推进智慧岛项目落地开工建设,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引领全市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

“多点支撑”是指9个县依托各自产业集聚区结合产业发展特点,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助力产业升级;基于区域产业特点,大力发展产业数字化。同时支持创建省级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县(区),加快推动县(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数字乡村建设水平。

驻马店市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十四五”发展主要指标

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

数字产业化增加值占GDP比重

产业数字化增加值占GDP比重

“一网通管”事件办结率

四、建设智能高效的新型基础设施

(一)加快新一代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为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集成互联、安全高效的信息基础设施提供优良的建设环境,加快推进10GPON规模部署,全面提高千兆接入能力,实现市中心城区10GPON全覆盖,实现“千兆到户、万兆到企、百米光接入”,大力推进千兆城市建设。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创新发展。加快建设高速率、宽连接、低时延的新一代网络通信基础平台,服务驻马店产业升级和城乡治理,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升级。推进5G独立组网(SA)网络建设,实现5G网络的全面覆盖,推动“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深化移动网络与工业设施、公共设施的互联。新建5G网络全面支持IPv6,持续完善IPv6骨干网网间互联体系,着力提升5G网络IPv6流量,实现互联网、广电网骨干网IPv6互联互通。积极探索基于网络全域融合和极致连接的6G 智能全连接网络架构,推动网络技术向智能原生、数字孪生、绿色共享、算网一体、安全可信等方向进行能力演进,构建“智能、融合、绿色、可信”的下一代网络通信基础设施。

(二)加速数据中心和政务云建设

利用我市地理条件和区位优势,把我市打造成郑州、武汉、合肥三大都市圈之间的重要信息节点。大力完善新型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市大数据中心)建设,优化数据中心网络架构和流量疏导路径,建立市级综合型大数据平台,整合现有数据中心各类资源,以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资源全面共享为导向,加快已建数据中心的科学整合和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引导数据中心集约化、高密化、智能化建设,稳步提高数据中心单体规模、单机架功率,加快高性能、智能计算中心部署,推动CPU、GPU等异构算力提升,逐步提高自主研发算力的部署比例,推进新型数据中心算力供应多元化,支撑各类智能应用。逐步实现行业性、部门性数据资源迁入并承接周边数据业务,促进跨网、跨地区、跨企业数据交互,支撑高频实时交互业务需求。推进农业、教育、文旅、物流、医疗、交通运输等各行业大数据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推进“区块链+”在政务服务、民生服务等重点领域应用。

(三)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

依托驻马店装备制造、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新能源汽车(电动车)、服装纺织等优势产业集群和相关龙头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全市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定制化的工业信息化产品与服务,完成政府管控专区、装备行业专区和金融服务专区建设。推动企业内外网改造升级,加快5G、IPv6、NB-IOT、智能传感设施等在工厂内的规模部署、协同发展和融合应用,加强工业APP开发应用,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推进互联网骨干网、城域网结构优化和关键环节扩容,建设省内一流的现代信息通信枢纽,全面建成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

(四)快速推进融合基础设施建设

夯实“新基建”基础,加快物联感知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水利等,构筑融合基础设施云平台。加快通用机场、交通站点的智能化改造,完善天地一体化融合感知智能交通平台,推动智能网联车与现代数字城市协同发展。推进“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全市充电设施在线监控、数据交换、服务互联共享。对电力、天然气、热力管网等能源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建设智慧能源运行服务平台,实现能源与信息基础设施共享共用。推进地下管网的智能化改造,提升城市的安全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加大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堤防、闸坝、水库、水文观测站等设施中的融合应用。

(五)积极布局创新基础设施

主动对接“新基建”优势企业、头部企业和高校院所,搭建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协同创新平台,聚焦“新基建”核心前沿技术、“卡脖子”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和重点领域应用进行科研攻关,完善科技研发和科研成果转化转移机制,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要素链、制度链深度耦合。加强“新基建”相关学科建设,加大对信息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育力度,用好现有人才、培养青年人才、引进高端人才。要按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来审视谋划我市创新体系建设,整合、重塑、改造、提升原有创新平台,加快建立产业研究院、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创新创业园等,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依托行业领军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快5G应用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等双创载体建设,支持相关企业和高校申报省级、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完善创新载体运营模式。发挥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的区域产业聚集优势,结合驻马店产业特色,推动5G技术和应用解决方案成果转移转化。

专栏:新型基础设施协同推动工程

信息基础设施。全面推进5G SA网络建设,构建5G精品网络,实现城乡地区的全面覆盖。到2025年,5G基站数量力争达到1.5万个,5G用户普及率达到60%,培育5G行业示范应用30个。

数据中心。按照“同城双活、异地灾备”的思路,鼓励运营商开展云计算数据中心改造,建设发展低时延、高附加值、产业链带动作用明显的一级节能数据中心。有效支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工业互联网。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打造特定领域、细分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覆盖制造业重点行业的平台体系,面向不同行业、不同场景提供设备和产品优化、社会化资源协作、产业生态孵化等支撑服务。建设“5G+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打造一批“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

融合基础设施。加快工业互联网和信息化基础设施融合发展,稳妥推进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融入产业升级和城乡治理,在此基础上持续推进和完善驻马店市大数据中心建设,建成为河南省一流的新型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加速建设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构建高速、泛在、智能、融合、安全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

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市级“5G技术研发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和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五、构建支撑有力的数字产业化新生态

(一)提升壮大优势产业

1.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进一步提升新型电子元器件的研发、创新与产业化能力,引导具有行业关联度的传统材料企业向电子材料行业转型。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引进一批芯片设计、制造、封装企业入驻我市,促进我市集成电路专用材料产业发展,提升产业整体水平。着力推动电子材料、储能器件、智能终端及其配套产品等电子信息领域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形成新的增长点。围绕驿城区新能源汽车、汝南县新能源电动车等优势产业需求,以提高可靠性和能量密度、降低生产成本为主攻方向,重点开发新型动力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支持发展镍氢电池、燃料电池研发及产业化,鼓励发展下一代高比能动力电池,支持企业针对动力电池组组件整装工艺技术攻关,布局动力电池全产业供应链。同时,依托鹏辉电源、惠强新能源等企业,突破固体电解质、锂电池隔膜、多元轻金属正极、纳米硅负极、石墨烯负极等电池关键材料,重点发展全固态锂电池、锂硫电池等新型电池。推动河南鹏辉年产4.71亿安时锂离子电池、河南斯马特新能源年产3000万块锂电池和惠强新材新能源年产2.3亿平方米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建设,加强用于智能终端领域的新型高密度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化;以华源光伏为基础,推进薄膜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加快太阳能光伏产业链技术创新步伐和工艺能力提升。

2.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推动我市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网络安全等产业链条做大做强。培育和引进新型显示领军型创新企业,支持OLED、MicroOLED等先进工艺产业化,积极布局液晶材料、显示用功能膜材料、有机发光材料等关键原辅材料和配套产品。重点依托海川电子、源丰电子、丰财科技等企业加快新型显示技术研发,重点打造以显示玻璃基板为主体的完整产业链,支持企业推出高品质玻璃基板,例如高铝玻璃、高透明度微晶玻璃,同时出台积极政策招商引进玻璃基板加工企业,完善显示玻璃产业。依托河南省智慧照明重点实验室、中昱电子、翔云光电等科研院所和企业,加强新型照明材料、智能照明器具、半导体照明器件、LED产品的研发,重点发展高亮度低能耗的通用LED照明灯具等应用产品,引进以LED光学透镜、光学镜头为代表的LED显示产业,推动LED外延芯片设计和制造。推进智能终端产业升级拓展,支持智能手机产业高端化发展,支持4K/8K超高清液晶电视、车载显示终端、VR/AR等新型智能终端创新。

3.智能设备制造。持续推动智能装备高端化发展,重点突破新一代工业机器人关键技术,提升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的性能、寿命和可靠性。推进机器人标准化、模块化发展,加快发展智能机器人及面向特殊场景应用的特种机器人,提升高端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自主能力。依托装备产业集聚区、高新区,加快突破高端装备关键智能基础共性技术与核心部件,推进重大装备与系统的工程应用和产业化,促进高端装备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国际化发展,提升高端装备国产化水平。支持以铭普电子5G通信光电转换器为重点培育对象,大力发展智能产品及关键功能部件;支持鼎力杆塔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和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合作研发,推动共享多功能杆塔关键技术研究应用与产业化。支持我市经开区舞金智能教育机器人项目、乾憬光电智能温度巡检及防疫消毒机器人项目按照投资计划稳步推进。

(二)强补发展关键核心产业

1.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面向政务、金融、医疗、教育、文化等行业需求,有组织、有计划地引进国内软件龙头企业;围绕省、市及周边工业重点领域,引进、培育一批面向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可追溯等环节的新型工业应用软件和解决方案提供商;有序引导大企业、知名高校联合开展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嵌入式软件的研发推广,鼓励和支持国产OS的研发应用,加快推广市场成熟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基础软件产品。

2.5G产业。设立5G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加快推进5G基础设施建设,搭建5G创新平台,构建“网络、应用、平台、产业”一体化的5G创新应用环境。加快经济开发区5G产业园提升工程建设,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新兴产业链、价值链高端以及未来产业的规划布局,推动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加大5G产业链精准招商力度,引进培育优质产业项目和创新人才团队,抓好长城数字科技、上海舞金机器人、中兴新业港5G产业园等签约项目落地建设,加快构建产业链整合延伸。全面推进与华为、腾讯云、阿里巴巴、南威软件等企业的战略合作,助推我市数字经济发展。

3.计算机及零部件制造产业。加快推动中国长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信创产业园”项目建设,实施台式机电源、服务器电源、移动电源、工业电源、LED电源等电源生产线项目,以及国产化的自主安全政务大数据中心项目,加快带动计算机硬件、软件及产业链配套企业入驻,打造网信产业生态及配套项目,对标许昌市黄河鲲鹏,打造我市中国长城计算产业,弥补我市计算机制造产业空白,助推河南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提速升级。

(三)抢先发展前沿新兴产业

1.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紧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方向,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设立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应用专项基金,支持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及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重点攻关自然语言处理、语音交互、图像识别、视频识别、物体和场景识别等关键技术;支持智能信息安全技术攻关和产业化,重点研究人工智能系统中隐私保护、数据加密、信息隐藏等关键技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经济中融合应用,在制造、物流、医疗、教育、环保、政务等领域开展示范引导。推动达闼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0亿元建设人工智能产业,打造全球云端机器人产业基地和生态体系项目签约落地。加快中天智控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生产无人车与工业应用机器人系列装备项目落地建设。

2.前瞻布局发展量子通信和区块链等先导产业。引进和培育一批量子通信元器件生产、设备制造、网络建设及运菅服务企业。探索布局量子计算在人工智能、材料模拟、云计算、高性能计算和大数据等领域在我市的发展。推进区块链技术在我市金融、数据交易、信息保护、溯源、政务、物流等领域应用。积极培育建设区块链产业园区、孵化器和实训基地。

专栏:数字产业化推进工程

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重点布局在驿城区产业集聚区汝南县产业集聚区、平舆县产业集聚区、泌阳县产业集聚区等。

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打造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生产制造基地。加快海川电子信息显示超薄基板项目投产。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推动腾讯云、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借助互联网企业在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具有的技术优势、产业优势,在我市打造集“硬件智造+应用示范+软件生态”为一体的高端信息技术产业基地。

5G。加快经济开发区5G产业园提升工程建设,全面推进与华为、腾讯云、阿里巴巴、南威软件等企业的战略合作。建设市级“5G技术研发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加大原始创新研发力度,形成技术突破及应用创新。

计算机及零部件制造产业。重点依托经济开发区中国长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信创产业园”项目建设,加快引进计算机主机生产,打造我市中国长城计算产业。

人工智能。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开发区打造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加快研制生产工业机器人、焊接机器人、自动装配机器人、巡检机器人等智能产品。

(四)大力发展平台经济

1.培育平台经济新业态。支持开展在线教育、在线办公、互联网医疗等线上服务试点,推动工业企业探索协同制造、柔性制造、个性化定制的商业模式和适用场景。支持创造条件吸引龙头平台企业落地,鼓励有条件的传统企业向平台型企业转型,图绕社交、交易、产业发展等引进培育一批平台经济企业。

2.探索推进政府数据与平台企业数据融通发展。推动具有产业带动能力、产业资源集聚能力的平台企业打造“数据平台”,支持各地基于城市数据大脑、政务云等探素政府数据与平台企业数据互通机制,研究政务数据向平台企业有序开放机制和模式加大政府数据的推广应用,支持平台企业打通产业壁垒,推进重点区域电信、交通、物流、文旅、住宿、餐饮、安全、健康等环节统一调度,推动政府数据公平公正赋能千行百业。

专栏:平台经济发展实施工程

交易平台。支持“来村网”、“益农社”特色农产品在线交易平台发展,建设我市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文旅在线平台等交易平台,发展在线支付、移动支付、刷脸支付等金融支付新形态,引进培育在线交易运营平台企业、金融支付平台企业,发展在线交易产业生态链。

社交平台。加快引进成熟社交平台,依托云创谷科技产业园发展短视频和直播产业,推广“直播+”等新模式,重点支持市内优质农产品走出去。

电商平台。推进“欢乐爱家生鲜冷链+电商+中央厨房”、“喜盈门网上商城”等本土电商平台不断壮大。在餐饮、出行购物、生鲜、菜篮子等生活服务领域引进培育一批平台企业。在政府、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城发展一批平台服务和运营企业。

六、建设融合创新的产业数字化新空间

(一)全面推进工业数字化

1.持续推进智能制造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

围绕食品、轻纺、装备制造、能源化工、服装、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及节能环保、信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电力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与产业链现代化提升需求,加快提升产业装备数字化和信息系统集成水平。扎实推进产业信息化、工业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关键工艺革新、装备和生产过程智能化等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开展细分行业的分级评价评估与数字化标准建设。培育壮大本土智能制造技术服务商与数字化新型人才资源。深化“数字孪生+”、工业智能、机器人换人、VR/AR等产业数字化创新应用。加快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深化“工业互联网+”的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企业上云”步伐。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的融合发展。深化5G、大数据等与产业融合应用,加快农田、农机、农技及扶贫资源等涉农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优化社会产业资源配置、促进供需高效对接。 

2.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

推动开展工业互联网建设专项行动,构建“以平台为核心,以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企业上云、工业 APP培育为支撑”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围绕驻马店市重点行业,孵化一批行业级、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围绕龙头企业上下游产业链生态圈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需求,培育一批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开展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平台以及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建设,推进企业上云、工业 APP培育。继续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向制造企业提供各种类型的信息技术资源和服务,积极培育一批综合性平台和行业平台,加快推进制造业重点行业覆盖。

3.推动产业数字化及延伸发展

大力发展平台经济与本土服务企业数字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加速企业“双创”平台资源开放,引导行业拓展研发设计、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等专业服务,开展定向开发、系统集成、运维管理等服务,向生产服务领域延伸链条。加快生产性数字服务业基地建设。积极引入国内装备制造龙头企业,打造集“硬件智造+应用示范+软件生态”为一体的高端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实现产业基地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赢发展。引进一批重点软件企业,培育发展软件、物联网产业园区等数字化短板产业。

专栏:工业数字化建设应用工程

工业互联网平台。在装备制造、食品制造、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产业领域建设一批行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1个跨行业、跨领域的省级或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企业上云。深入开展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行动,推动1万家中小企业业务系统向平台迁移。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十四五”期间,在全市建成功能完善的二级标识节点。在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领域,每个行业至少3家企业部署企业级节点。

(二)加速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1.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持续推进国家级、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创建,引进和培育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平台、大宗商品网上交易平台入住快速发展。依托电商协会等组织,建立集推广、交易、物流、支付等服务于一体的行业电商联盟公共服务平台。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认定一批市级电商物流示范园,加快电商物流提质增效、转型发展。建设招引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推介驻马店资源优势,宣传推广驻马店印象的影响力,打造驻马店跨境电商聚集群。

2.力打造智慧物流新形象。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物流产业中推广应用,鼓励龙头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智慧化物流云平台,实施数字化运营,开展无人机、无人车、社区智能快递柜等智能化物流作业,全面提高物流作业效率和智能化水平,促进社交电商、智慧零售等“宅经济”发展。积极推进电商和物流企业搭建电商交易与物流信息平台,培育一批本土垂直电商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电商与物流快速、协同发展。

3.超前布局发展新零售。加大新零售政策扶持,创新新零售模式,拓宽新零售融合领域,建设新零售基础设施,支持实体商贸零售行业的新零售转型,建设新零售示范城市。建设新零售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创新发展分享经济、订制包销、社交电商等模式,加大图像识别、生物识别、射频识别等技术融合应用打造智能化、无人化、数字化等形式的新零售业态,发展“无人零售”、“无接触超市”、“无接触配送智能售餐机”等非接触式经济。加强新零售与智能制造、旅游、游戏、影视、文创等产业的融合发展,着力推动新零售向线下生活服务、文体健康等领域拓展,为生活服务业打造线上平台。推进末端网点和示范项目建设,鼓励将智能快递柜与信报箱、生鲜投递柜、无人货柜等物流末端功能整合,鼓励食品企业建设新零售网点,鼓励新零售示范街区建设,打造新零售业态集聚区和发展示范区。

4.加快推进数字康养。鼓励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研究建立数字化康养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模式,丰富智慧康养应用,实现康养服务资源的有效调配,服务质量效率水平快速提升。引导社会资本建设科技康养智慧信息平台,支持企业开发智能养老设备,深入挖掘健康养老大数据资源价值,重点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精准、高效的健康养老服务。开展数字康养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着力培育全省乃至全国“数字康养”服务创新区、引领区和示范区。

专栏:服务业数字化建设工程

跨境电商。建设招引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推介驻马店资源优势,宣传推广驻马店印象的影响力,深化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数字经济和信息化领域的合作。

数字化物流园区。加快恒兴物流省级电商物流示范园区建设,培育恒兴、福和等物流企业进一步壮大,物流园区自动化仓储分拣、区域调拨、数据交换、货物跟踪等功能日趋完善,“限时达、当日达、次日达”等限时送达服务不断拓展。

多式联运。实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支持示范工程企业建设多式联运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引导企业开放枢纽场站、运力调配、班线计划等数据资源,提升铁水、公铁、公水、空陆等联运智能化水平。

(三)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

1.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电信普遍服务试点、网络普及提速等工程实施,加快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向自然村延伸,推进农村偏远地区5G网络全覆盖。实施网络扶贫行动计划,加快构建网络扶贫服务体系。

2.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示范。探索“互联网+”农业新功能,推动休闲农业、电商镇(村)、乡村旅游和智慧绿色乡村等发展模式创新,催生农业新业态。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整市推进示范,对已经建成的益农信息社开展提质增效,促进可持续运营。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完善县、乡、村三级电商综合服务网络。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建成一批智慧物流配送中心。

3.加快推动农业智慧化应用。加快推动物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生产过程深度融合和应用,积极发展新型智慧农业,在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大宗农作物规模化生产基地,构建“天-地-人-机”一体化的大田物联网测控体系,提升种植业生产经营管理数字化水平。

4.造中国农业硅谷。以中国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为载体,依托中国“农洽会”,推动建设“两网一平台”(中国农洽会官网、中国名优农产品交易网和基于两个网站的大数据平台)、涉农数据库、农业产品和生产资料监管系统,打造一体化农产品全程电子商务管理与服务平台,开展农作物精准管理、名优农产品全球交易等应用。支持深圳湾科创服务有限公司借助中国农加工投洽会和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两大优势平台,快速导入高科技产业,加快孵化一批优势科技产业,探索形成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驻马店模式”,打造全球全国知名的中国农业硅谷。

专栏:农业数字化提质工程

智慧农业。依托中国“农洽会”,建设“两网一平台”、涉农数据库、农业产品和生产资料监管系统等,打造一体化农产品全程电子商务管理与服务平台,开展农作物精准管理、名优农产品全球交易等应用。

数字乡村。支持遂平县、正阳县成功创建省级“数字乡村”示范县。

农村电商。支持确山县、正阳县建设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推动农业电商平台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建设农产品经营流通网络。支持推广村播、“短视频+网红”等新型营销模式,完善农产品网络销售体系。

七、打造包容可持续的数字化治理新格局

(一)全面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1.建新型政务数据管理体系。加快推进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构建新型智慧城市“一个平台、三大体系、四大应用”的一体化架构,建设市新型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市大数据中心),作为全市统一的中枢平台;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标准规范体系、网络安全体系等三大体系;按照强化共用、整合通用、开放应用的思路,重点开展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生态宜居、产业发展四类智能化创新应用。加强数据资源统一管理,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全面实现政府服务“一网通办”、社会治理“一网通管”、政务数据“一网通享”。扩大基础公共信息数据有序开放,完善全市统一数据共享开放平台。按照全市统一的标准规范进行政务数据资源的编目、采集、存储、共享、开放和利用等工作,建立各政务部门基于市大数据中心进行本部门数据的存储备份、目录管理、共享使用和开放应用等活动的长效机制。

2.搭建电子化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应用现代化信息及软件技术,搭建智慧社会管理、智慧教育文化服务、智能健康保障等电子化公共服务平台。对接政务服务平台及支付宝、微信城市服务等互联网服务平台,汇聚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资源,集成政务服务、社会保障、城市交通、公共服务、商盟支付、农产品推广、景区游览、休闲娱乐、资讯推荐、公益活动等多项模块,打造面向全体市民的“超级APP”。加强对平台资源的统筹管理和应用,不断丰富和完善用户授权、实名认证、查看办事指南、申报提交材料、查询办事进度等服务手段,为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推进居民数字身份体系建设,开展基于居民身份证号实名认证,推广市民虚拟卡服务。深度覆盖市民服务需求,普遍应用于政务服务、健康医疗、公交出行、金融服务、旅游支付等领域。

3.提升智慧政务服务水平。不断完善驻马店市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加强实体政务大厅和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服务流程融合工作,实现预约、咨询、受理、办理、查询、反馈等环节的线上线下无缝衔接。依托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提供公民、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相关基本信息,推动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向基层延伸,向上与省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的对接,向下为各县市区提供数据共享交换服务。加快电子证照、办事材料、数据资源共享互认,提升智慧政务服务水平。以5G场景项目建设为抓手,同步夯实热线系统基础功能,打造实战中管用、群众感到受用、基层干部爱用的热线办理平台。

4.提升政府数据决策能力。加快建设城市大脑,打造城市运行体征监测、综合管理、集中展示、指挥调度、数据分析、决策支持等一体化、智能化、开放性运行平台,提升城市发展智能化水平。整合公共安全、市政管理、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卫生健康、空间地理等领域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打造集运行管理、决策指挥、交流展示为一体的智慧驻马店运行管理中心。依托政务云平台,建设集感知、联接、计算、应用为一体的驻马店“城市大脑”。推行城市楼宇、公共空间、地下管网等“一张图”数字化管理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通过部署可视化大屏展示系统、多功能视频会商系统、大屏应用管理系统等,依托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接入全市各领域数据、视频、系统、热线服务电话等实时共享信息,对各领域实时监测和预警预测,加以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演示,实现城市运行管理实况实时更新、多维展现,有效提升城市运行监控预警、应急响应和跨领域协同能力,打造可掌控城市运行全局、集中调度指挥的领导决策“智慧驾驶舱”。

专栏:数字政府建设工程

新型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市大数据中心)。积极推进市新型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市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以市大数据中心为支撑基座,建设集感知、联接、计算、应用为一体的驻马店“城市大脑”。

推进一体化政务服务。依托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推动政务服务从政府供给导向向群众需求导向转变,从“线下跑”向“网上办”、“分头办”向“协同办”转变,推动更多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全省可办”,实现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互通,跨层级、跨地区、跨部门协同办理,大幅提升行政效能,为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强有力支撑。

统一“互联网+监管”工作门户。依托全省统一的监管工作门户,实现工作人员一个门户登录、监管信息一次采集、监管动态一处发布。全市“互联网+监管”使用统一用户接口,实现“一次注册、全网通行”。各部门、各县区不再新建监管移动端,现有监管移动端逐步整合到“豫正管”平台,在“豫正管”平台整体架构下开展特色执法应用。

(二)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1.完善智慧教育体系 。持续提升学校信息化基础条件,实施教育信息化示范引领工程,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基本公共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提高供给能力和水平,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聚焦信息网络、平台体系、数字资源、创新应用、安全可信,深化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支持线上线下、课内课外、远程现场、虚拟显示等多场景学习,为各类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提供接入通道和公共服务,推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高等继续教育融合创新发展。

依托5G网络开展远程协同教学、虚拟操作培训,推动智慧教育在全息远程互动教学等领域应用。加快5G教学终端设备及AR/VR教学数字内容的融合应用。开展5G体验式教学,结合AR/VR、全息投影等技术实现场景化交互教学,打造沉浸式课堂,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发挥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作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推进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普遍应用,加快数字(智慧)校园建设,促进学校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一体化建设,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体系。

2.打造智慧医疗服务。依托政务外网,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省、市、县、乡、村的五级卫生健康信息通信网络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医疗机构5G网络全覆盖。推进市、县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升级改造,完善平台功能,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快推进业务系统整合融合和信息资源共享。建设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全员人口数据库、卫生健康基础资源四大基础数据库为核心,相关主题数据库为基础的市级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积极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新模式,支持智慧医院与互联网医院建设,发展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远程诊疗设备、医用可穿戴设备、体外诊断设备和软件等,积极开展远程健康管理、远程门诊、远程居家看护等诊疗服务。

3.构建智慧交通服务。建设全面覆盖、泛在互联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运载装备运行状态感知体系和智慧交通服务体系,提升公众出行信息服务能力,聚焦城市交通拥堵、停车难等问题,深入挖掘交通数据潜在价值,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决策体系。推进5G技术协同应用,构建智能网联汽车平台,推进交通运输数据中心和市民全域感知出行位置服务平台建设,推动跨部门、跨层级综合运输数据资源充分汇聚、有效共享,提供车道级导航、车位(空闲车位)导航、充电桩导航等智能便民服务。

4.推进智慧人社服务。推进“智慧人社”建设,着力抓好“金保工程”二期、社会保障一卡通、人社综合信息系统管理平台、12333电话咨询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电子证照、电子档案袋、信用监管、综合决策分析等大数据应用,推动“人找服务”向“服务找人”转变。

5.加强智慧旅游服务。完善旅游产业“云、网、端”信息基础设施,推进旅游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推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在旅游领域的应用和创新,提升旅游集散中心、旅游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等接待服务场所的智慧化水平。整合旅游数据资源,汇聚旅游文创产品,充分运用虚拟现实和数字孪生技术,建设集共享、发布、互动、营销、调度、指挥、决策于一体的孪生智慧旅游开放平台,实现城市级全域可视化孪生旅游。到2025年底,全市AAAA级以上景区达到国家智慧旅游景区标准。

6.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积极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创新线上线下联动服务模式,开展社区网格化管理、健康养老、智慧生活圈、智能安防、智慧城管、智慧停车、智能快递柜等智慧应用。进一步加强“一中心两平台”建设,推进社区数据采集、政务服务、基层党建、养老服务、物业管理服务、家政服务、住房租赁、协商自治等各项业务服务管理。推进部署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分散孤立、用途单一的各类社区信息系统统一向社区一站式办理平台迁移或集成。在健康医疗、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特殊人群服务、社区安防、远程抄表、社区物流等领域,为市民提供“实时在线”的个性化服务,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区服务新模式。

7.提升数字城市管理。依托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综合利用各类监测监控手段,完善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实现对城市管理全要素、全时段、全方位的智能化识别,提升城市管理问题智能化发现能力和城市运行状态自动感知能力。升级现有数字城管系统,拓展完善功能,建设集市政设施管理、市容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管理、城市管理决策等于一体的综合业务系统,实现城市管理要素、城市管理过程、城市管理决策等全方位的数字化与智慧化。优化城市管理网格化流程,推进相关业务数据共享和执法联通,实现城市部件、事件、法人等信息与空间地理信息叠加应用,提升城市管理执法精准性,打造全市管理一盘棋、指挥调度一条龙的新模式。

8.加快智慧安全建设。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联网和应用,对重点公共区域、行业领域、街道社区等重要部位新建、改建高清摄像机数量,加强人员流动、餐饮住宿、商场超市、人员聚集场所等监控监测。汇聚全市视频数据、政务数据、企业数据、互联网数据,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资源共享功能的基础上,拓展综治信息管理平台。

9.建设智慧应急管理体系。部署市辖区内指挥信息网、物联感知网、卫星通讯网、无线通讯网络节点,横向打通与市各级公安、城管、交通运输、住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教育、卫生健康、消防救援、地震减灾、矿山等相关监测数据的互联互通,纵向与省、县级应急系统的指挥联动。构建综合应急管理指挥体系,接入并调用国家应急管理部、省应急管理厅的指挥救援、预警监测、决策支持、监督管理等大数据支撑系统,依托政务云平台,建设市应急管理指挥大厅,为市级应急管理工作提供综合研判、事故灾害预警、指挥辅助等基础支撑。

10.建设市场监管综合平台。完善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依托市政务云平台建设市场监管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平台信息数据同步向上推送至省级平台,市本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同步。建设网络交易监管信息系统,加快全市网络市场主体、电商平台、公众号等网络主体行为监管信息归集,加强企业市场监管信息的大数据分析建设,实现网络交易监管信息推送、投诉举报和业务申请、业务办理精准告知、监管任务执行、执法办案监管、联合惩戒、重点事件跟踪反馈、统计分析、可视化展示等功能。

专栏:新型智慧城市提质工程

智慧教育。构建“互联网+教育”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管理。加快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和高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以“三个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为重点,丰富基础教育数字资源体系。

智慧健康。加快市县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升级改造。创建“智慧医院”试点示范,推动5G在移动急救、远程会诊、远程护理等场景的示范应用。

智慧交通。加快推进智能感知、5G、高精度定位等技术在公路工程和路网管理中的应用。推动公路重要节点、重要路段感知网络覆盖和智慧高速公路试点建设。

智慧文旅。推进智慧旅游,做强“六山四湖”、做优西部山区、宿鸭湖等自然生态资源和竹沟革命纪念馆、鄂豫边省委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旅游景区,打造嵖岈山成为全国首个5G智慧山水西游主题景区。

智慧气象。开展智慧气象平台建设,实现各类预报预警服务材料、产品自动化的统一制作和一键发布,对接各种服务发布终端,提升气象预报预警产品的覆盖面,全面为农业、交通、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提供气象服务保障,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气象保障体系,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智慧应急。加快实施市应急指挥中心项目实施,积极创建河南省应急救援基地。

智慧社区。支持省级智慧社区--驿城区橡林街道民生社区开展试点建设,建立健全配套工作机制,推进小区智能安防、流动人员管理、停车服务、邮件快件存放等智慧化应用。积极在各县区开展省、市级智慧社区创建活动。

智慧城管。推动驻马店市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项目升级改造,完善市政公用、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管理执法等行业应用及数据库等体系、制度,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工作体系,推动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强力推进县城智慧化改造

针对县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产业发展、数字生态等方面存在短板和薄弱环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数字技术,在具备一定基础的地区推进县城智慧化改造建设,着力补短板、强弱项、重实效。

1.推进县城公共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改造。加快交通、水电气热等市政领域数字终端、系统改造建设。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规模部署和商业应用,推进车站、社区、商场等重点区域5G基站和配套网络建设,持续优化基础薄弱地区4G网络覆盖,推进骨干网、城域网扩容,推动家庭宽带千兆、百兆接入普及。推进工业、交通、物流等重点领域物联感知设施部署。探索开展无人机、机器人运转所需配套设施建设,统筹医疗废弃物处理智能设施部署。

2.提升公共服务治理水平。深化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依托已有基础集约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强化标准协同、系统对接,推进应急、市政、交通、卫健、社区等公共领域部门间数据整合共享。集约建设数据中心,推进与省市平台跨层级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结合场景需求,建设综合性、一体化大数据应用平台,推动公共领域智慧化应用,支撑县城健康高效运行和突发事件快速智能响应,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化服务“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3.发挥项目的引领示范作用。围绕县城急需解决的问题,推进县城在公共安全、智慧交通、智慧停车场等重点领域率先实施一批项目,提升县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基础设施水平,有效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社会治理效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有力支撑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四)深入推进乡村数字化治理

实施乡村数字化治理专项,支持有条件的乡村争取国家级“数字乡村”试点。加快推动农村网络设施建设,整合服务乡村数字化治理各项数据资源,搭建基于时空信息的数字乡村云平台,建立健全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数字化治理能力。建设农民数字生活服务平台,开展农民数字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生活服务数字化能力。建立健全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建成数字乡村云平台和农民数字生活服务平台,支持有条件的乡村争取国家级“数字乡村”试点。

1.推进乡村数字化治理。加快农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运营数字化技术手段优化乡村治理方式,建设基于时空信息的数字乡村云平台和数据中心,对接城市大脑整合农业、自然资源、水利、交通、文旅等相关数据,服务于乡村数字化治理。鼓励各区县、乡镇基于市级云平台搭建集乡村政府专网、数据归集共享、治理决策、产权交易等集成的具备乡镇特色的治理数字化平台,开发农民用掌上平台,推进“最多跑一次” 向乡村社区延伸,并做好数字村务平台与各级政务网互联互通。重点实施农村污水、空气、生活垃圾等数字化治理工程,逐步推进农村环境治理数字化。开展大数据扶贫,推进精准扶贫,支持运用大数据技术建设贫困村、贫困户自身能力,确保防返贫。

2.升农民生活服务数字化。结合“咱的驻马店”,打造农民数字生活服务平台,建立网上服务点,深入推进“互联网+乡村教育”和“互联网+基层医疗”,实现便民服务数字化。多渠道提高农民数字化素养,培养农民学网懂网用网能力和数字技术应用人才。

3.推进特色小镇数字化建设。加强竹沟红色小镇、中国渔都、皇家驿站、嵖岈山风情小镇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夯实小镇光纤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等生产性服务设施信息化水平。积极导入特色优势资源,依托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产业集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优质产业资源,探索特色小镇建设与园区改造提升相结合的路径。

八、构建一体化的网络安全体系

(一)构建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体系

加强重要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保障,面向信息化部门构建完善、全面的安全态势监控及感知分析技术体系,提升网络安全威胁发现、监测预警、快速攻击溯源能力。面向安全主管部门,开展社会动向,舆情监控,轨迹防控的综合态势感知,提升应急指挥、维护政治安全能力。推进驻马店市网络安全协调指挥平台建设,优化完善网络安全联席会议、联合通报、分析研判、应急处置等机制,构建网络安全风险感知相应处置联动体系。

(二)夯实网络安全运行体系

建立健全各级组织网络安全运行流程、安全操作规程,构建实战化网络攻防演练机制。对关键部门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进行不定期风险评估,加强信息安全测评服务,加强信息技术产品和系统漏洞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漏洞搜集、上报和共享机制。制定《驻马店市重大活动网络安全保障工作指南》,提升大型活动网络安全运行保障能力。加强信息安全专业人员培训,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和提升安全防护能力,筑牢全市网络安全技术支撑和运行体系。

(三)提升行业数据安全治理能力

认真落实《数据安全法》要求,着力解决数据安全领域突出问题,有效提升驻马店各行业组织的数据安全治理能力。建立组织数据安全治理团队、制定数据安全相关规范、构建数据安全技术体系、建设数据安全人才梯队。以保障数据安全、促进数据开发利用为原则,围绕数据全生命周期构建相应安全体系。协调各方紧密配合共同参与,承担数据安全治理主体责任,共同探索和营造适应驻马店数字经济发展要求的数据安全协同治理模式。

(四)构建数字认证体系

加快密码应用系统改造,推动数字认证互联互通互认,推进密码服务的本地化配置与管理,方便本地应用系统密码服务调用。推动以手机等智能终端为载体的多因子认证,探索手机短信、移动签名等多种认证方式,提升服务体验。借助安全可靠的身份认证、数字签名、电子签章、数据加密、可信时间戳等密码相关安全措施,做到网上身份真实可信、数据不可篡改、敏感信息不可越权查看、网上行为不可抵赖,真正保护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市民的隐私信息安全、敏感数据安全。

专栏:网络与数据安全体系建设工程

构建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体系。建设驻马店市网络安全协调指挥平台,全面推进面向各级各部门的安全态势监控分析,安全风险准确定位,安全事件及时响应,以及覆盖人员流动,舆情传播,轨迹防控的综合安全态势感知。

建设数据安全治理体系。围绕国家数据安全法,通过解读落实法规,围绕容灾备份,数据脱敏等一系列数据安全领域,全面推进各行业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开展各级各部门数据安全治理工作,建设数据安全协同平台,确保数据安全与业务发展的双向促进。

建立高规格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建设领导机制,统筹推进我市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政策制定,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推进重大转型项目的落地实施。强化数字经济相关数据统计管理,构建保障有力的产业政策体系。相关部门应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和阶段目标,加强规划指导,完善配套政策。建立健全跨县区、跨行业、跨部门的统筹协调机制,统筹各级各部门力量,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形成全市上下协同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工作格局。推动各部门和县(区)制定本部门推进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的实施方案。加强各部门和县区协调配合,及时制定配套措施,抓好政策落实。

统筹省市相关资金,加大对数字经济和信息化核心产业、重大项目和应用示范的支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数字经济。加强政银企合作,建立数字经济项目常态化推介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创新支持力度。推动符合条件的数字经济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拓展融资渠道。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和创业投资企业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股权激励税收优惠等创新激励政策。

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重点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云计算、大数据龙头企业、大数据领域专业化企业,凭借其资金、技术、资源等优势与力量,吸引其大数据业态及相关产业落地发展。大力推进柔性引才,将数字经济和信息化人才需求统筹纳入“招才引智”等重大人才工程,重点围绕半导体、软件服务、信息安全、大数据、人工智能、5G、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及细分行业数字化领域,引进一批高端人才。支持企业、园区与高校建立人才输送合作机制,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设置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学科,鼓励企业与高校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支持企业建立大数据培训和实习基地。支持黄淮学院加入鲲鹏学院体系,积极支持高校开设大数据相关专业,开展大数据专业人才的学历教育,培育数据分析师、数据咨询师等专门人才。

加强网络安全审查、数据出境安全评估、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安全责任制等落地实施,完善网络安全工作统筹协调机制。加强金融、能源、交通、通信、公共服务等,以及骨干网络、云计算平台、大数据中心、灾备中心、工业互联网平台、重要网络平台等领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的安全保护,推动信息安全与信息化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启动关键基础设施认定和资产核查,加强数据安全保密监管手段和机制建设。强化新技术新应用安全保障,建立健全网络新技术应用规则,加快制定网络新技术应用标准和规范。推动企业和第三方机构创新云安全服务模式,强化云安全服务。建设数字经济系统性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协同监管综合执法系统,探索建立风险预警和协同处置机制,开展跨部门协同监管会商和处置,提升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信息安全防护、安全监管、监测预警、应急处置能力。

推行以负面清单为主的产业准入制度,包容审慎、鼓励支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有序发展。加大试点示范,促进应用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创新发展。切实落实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相关政策,取消并不断减少阻碍民间投资进入数字经济领域发展的政策障碍,真正降低民资进入门槛,打破“玻璃门”“弹簧门”等现象,在政策上保障民企公平竞争机会。面向政府、行业、企业开展数字经济专题讲座和培训。积极举办数字经济和信息化领域的大型论坛和专业座谈会,扩大我市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影响力。积极组织有关部门和县区参加国家和省市数字经济峰会(博览会)等活动,进一步营造我市发展数字经济和信息化的浓厚氛围。

离开通信行业已经有一段日子了。换了行业之后,慢慢的淡忘了通信的各种艰辛和酸甜苦辣。

前天晚上,突然在梦中回到以前做移动通信(核心网)技术支持的日子,回到了7*12小时工作,每天提着笔记本,没有一天(包括过年)能很安稳的吃饭,睡觉的日子,回到了之前一年要出差250天以上的日子。

信令地址,语音硬件地址,语音逻辑地址...

“到RNC信令中断了,怎么办?”“先看下传输是否有问题,如果没有,重启模块试试!”“还是不行”“我连上来看看,你打开log开关!”“信令网关出故障了...”“...先切换到备用模块!...客户那里先不要惊动...”

原来我在通信工作已经十年了,这一切怎能轻易忘怀,这已经深深的刻入了我的骨髓我的基因。

通信人聪明,刻苦,勤奋,奉献;给予甚多,所求甚少。

正如爱妻告我,“关于通信你还是写一点吧,以后也能给孩子看看”,于是我便有了写“通信十年”的想法,把我的一些经验,回忆,尤其是对这个行业的参悟,分享给各位。

通信行业,本质上我认为就二类公司:运营商和设备商。运营商国内是移动,电信,联通;国际上有近百家。设备商目前有5大家,都是全球级别的巨无霸,E,H,A,N,Z;这些公司基本上都可以提供从核心网到无线,IP,传输的一揽子解决方案。还有一些做计费和信令分析的有一定技术含量。其他的不值一提,如DT,FH,Gen。还有一些小公司比如工程公司,集成公司,劳务外包公司,还有提供诸如DDF架子等低技术含量配件的公司。

终端设备厂商和SP厂商,软件公司等,我认为更贴近于终端用户,是消费电子业态,在此不作过多阐述。

通信行业,在国内经历了2大高潮,1是90年代中期固网大发展,2是2000年左右的移动通信大发展。在这期间,通信行业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家家有电话,人人有手机。也催生了一大批效益非常好的公司,通信在大众心目中树立了“高技术,高待遇”的观念。

通信行业对人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我上大学的时候,我和周边同学都觉得通信比其他专业难读多了。又要懂硬件,又要懂软件,还有数据库,信号系统,无线射频,模拟技术,数字技术;单数学课就7,8门。工作后也觉得这个行业是挺难,要严谨,细心,不能出差错,又要有毅力和耐心。

通信行业已经从2G,3G进入了4G时代,移动办公和娱乐的时代已经来临。几乎每个人都在享受着通信行业带来的好处,但是很少有人了解其中的艰辛,还有各种XX。

通信行业外表风光,有占了“高科技”的光,不少家长都愿意送子女去学习。实际上,通信行业在2000年前后的移动通信浪潮的风光过后,就逐步开始走下坡路。高瞻远瞩的H公司任总就曾经提出“冬天来了的口号”,也有一些人后知后觉。

从2005年起,各通信公司的实际薪资平均涨幅就基本上很难跑赢通胀;运营商的兄弟们反映事情越来越多,人和薪资缺不见增加;2007年起,各设备公司就此起彼伏的传出裁员的新闻(老本吃光了)。不争的事实是,摩托被谷歌收购,北电被A收购,A,L合并(目前A内部还有很多人提起L就咬牙切齿,认为L拖累了A),西门子和N合并,现在是又退出了;还有很多小公司直接关门大吉。一个行业,在向上发展之时总归会有不少公司加入;而走下坡路的时候总会有公司退出,可能倒闭,可能合并(抱团取暖?),可能撤出。很显然,通信行业属于走下坡路的情况。我一直在分析个中原因,分析思考。直到离开,我才深入的挖掘出其中的原因。正所谓“不知庐山正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列出我本人总结出和行业内部常见流传的几个原因,然后一条条分析。

1)H公司的狼性竞争(不是主要原因)

2)TD的神话变鬼话(重要原因)

3)行业特点(首要原因,会具体分析)

首先我不太认同这个说法。但是行业都在流传,我在此就谈一下。H公司是我崇拜和认同的一家公司,任总是中国少有的受到我尊敬的企业家。H公司曾经多次向我发出邀请加入,由于各种原因,都没有去。但是大家不可否认的是,H公司从一个小型民营企业,做到目前世界销售额第2(和第1差不了多少),利润第1的世界领先通信设备企业,并且涉足通信服务,软件,手机终端等多个领域。

从客观上讲,H公司打破了之前外资企业垄断的局面,使中国人在世界上扬眉吐气,其规模和利润的增长速度举世瞩目。正如“考试成绩不好,不能怪同学晚上读书用功”一样,不能把整个行业的衰败与没落怪罪于H一家公司。而况,H本身盈利状况良好,只能说其他厂商竞争不过而已。固然,H的员工极其辛苦,也有“非正常XX”,但是无论如何员工有干与不干的自由。而况,离开通信行业后,发现其他行业竞争激烈程度一点都不亚于通信,劳动强度有很多公司超过了H。

2009年1月7日,中国政府正式向中国移动颁发了TD-SCDMA业务的经营许可,中国移动也已经开始在中国的28个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进行TD-SCDMA的二期网络建设。

3G终于发牌了,这一年不久以后,联通,电信也相继拿到了WCDMA和CDMA2000-EVDO的3G牌照。

3G在中国真的运行顺畅了吗?2013年12月,4G牌照(TD-LTE)发布,很显然是打了中国3G政策的一个耳光。在3G成本都没有收回的情况下,这么快的发放4G牌照,只能说中国的3G政策是完完全全失败了。至少中移动对TD是失去信心了(转W就打自己耳光太明显了,所以美其名曰发展4G)。

如果百度一下,会有很多结果,什么中国特有知识产权的3G标准啦,什么智能天线啦,什么技术领先啦。。。

TD-SCDMA是最慢的,实际测试结果大家也都可以感受到,联通>电信>移动。只要看看哪个运营商的3G上网卡卖的好就知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除了套餐赠送,有人会出钱买移动的MIFI上网卡吗??)

那么其他呢?智能天线,大家都知道这是扯淡。覆盖,MyGod。切换?比起W和C差远了。对同步要求高,技术难度大。还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产业链的极其不成熟。(即使技术先进,产业链不成熟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甚至是致命的缺点)设备商还可以强制命令生产,用户可没人陪你玩,这样终端就少了。所以,苹果,Nokia(前几年还是很牛的)都不陪你玩,三星装模作样应付一下,出TD的大多是国产厂商和山寨厂商。

作为消费者来说,你愿意很没面子的用一个破烂手机,上着速度慢的所谓“中国知识产权”的网络吗?所以,换运营商!也有不少人像我一样,不想换号码,也不想用2个手机,那就2G网络先用着呗,打电话发短信反正没有问题,大不了忍受下慢网速,不用3G。

就这样,一大批有着充分消费能力的人群,无法享受成熟的WCDMA或者是CDMA2000,只能忍受着龟速的E甚至是G。

要说高层实在有智慧,争来争去,最后移动通信运营商整合到3个(为什么不是4个或者2个?因为3个标准啊)。最好的W给最弱的联通,C给电信,顺便照顾下美国大爷的面子;TD给移动,移动不是“实力雄厚”嘛!

为什么TD这么弱的“阿斗”硬要扶上位呢?国家怎么没有要求大家的电脑都不用Intel和AMD的CPU,强制要用“龙芯”和“汉芯”呢?(这里开一个玩笑,汉芯是上海交大的丑闻)

是为了国家安全吗?不是,这不是“两弹一星”,不是航母,核潜艇和歼10战斗机。

是为了支持创新吗?不是,TD的核心网信令“兼容”WCDMA,说穿了就是直接抄袭,连一点修改的痕迹都没有的。(你好歹把IAM换个名字叫IAM-TD啊,SRI改为SRI-Chineseversion啊,直接抄也太偷懒了吧!!)TD的无线性能很差,就算是创新,也是不值得推广的“创新”。(注:TD-LTE其实和TD-SCDMA关系不大)

是为了规避专利费用吗?不是,W是欧洲ITU标准,基本没有专利流氓。而况,目前各大设备商,在ITU都有话语权,没有厂家会忽视中国这样大的市场,使用昂贵的专利费用来设置壁垒。

这样一个技术指标差,产业不成熟,而且各方面反对意见甚多的标准,申请个“专利”也就罢了,为何要硬性摊派仓促上马呢?

估计高层认为通信业尤其是中移动"家大业大”,玩的起。成功了是“中国知识产权”的伟大胜利(核心网没有知识产权的吗?),失败了也没什么大不了。

就这样一个草率的,非常不专业的,很多业内精英很早就提出反对声音的TD上马的决定,就这样通过了。

1)严重违反“技术中立”的原则。表明上看只是强制中移动一家使用TD,实际上是强迫中移动的7亿用户使用不成熟的标准,无法享受成熟的3G服务。

2)严重违背技术“标准统一,优胜劣汰”的准则。技术标准目前的趋势是统一,比如互联网上的TCP/IP协议。2G时代的2个标准GSM和CDMA已经给很多人所诟病,3G时代居然还多了一个标准,还是一个极其不成熟,落后的标准。

3)为了等TD成熟,3G发牌等到2009年。欧洲国家WCDMA已经用了5,6年了。

1)运营商想买W(或C),用户想用W(或C)但是用不到。中移动网速低信号差所以用的人少;联通电信网络可以但是用户少。由于通信产业链的是用户->运营商->设备商;用户不买单,因此大家都挨饿。

2)多一套不成熟但是主推的标准对于研发,网优的成本也增加很多。

3)用户等得黄花菜都凉了。很多依赖于3G的应用也收到很大影响,影响一大片通信周边产业。

通信行业之困局,和这个行业的特点很有关系。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我总结下来,主要是,盛极而衰,市场方向和大船难题。

通信业在90年代的固话浪潮和2000年左右的移动浪潮中曾经非常风光。但是,这几年风光不再,趋于沉沦,这是每一个行业的必然趋势,有盛有衰。你们知道80年代初纺织厂工人的工资超过银行吗?你们知道80年代末出租车司机个个赚大钱,很多人找空姐当女朋友吗?

你们知道90年代钢铁厂要托关系才能进的去吗?比起那时的银行,公务员可是吃香多了。

只是这个盛衰的过程在通信行业表现得比较快,比较明显罢了。

90年代安装固定电话,2000年左右的手机潮,由于通信行业对于GDP拉升和整个社会效率提升帮助很大,因此国家也作了很大的投资,整个行业蒸蒸日上。

有一个老的运营商员工对我说,我94年去装电话的时候,每天3点以后不出去的。去了用户家安装,还要给我敬烟递酒塞钱,哪像现在,事情难做钱又少!

显然,上面提到的“好日子”是无法持久的,经济学原理说明当一个行业存在超额利润时,就会有其他竞争者涌入瓜分利润,直到利润下降到正常水平。

通信行业就像一个富家子弟童年大手大脚惯了,成年后家道中落,一下子不适应了。雪上加霜的时,奢侈的习惯一下子还没改过来。

更可怕的是,由于整个行业曾经的辉煌以及过于高调,到目前为止社会上不少人还认为通信行业是“暴利”,因此整改,责备,“去垄断”之声音不绝,资费是只降不涨。利润是什么,利润=收入-成本。成本低了,利润还是保持高位。这就是中移动财报的真相。削减的成本,正是克扣供应商和基层员工的血汗钱。漂亮的财报,给社会还是造成了“通信油水多”的印象,真是管中窥豹,盲人摸象。

真应了一句古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开句玩笑话,真该好好学习下电力系统,员工个个月薪上万,行业亏损要求国家补贴,电费屡屡涨价。“闷声发大财”远远胜过“打肿脸充胖子”啊。

客观的讲,整个通信行业这几年还是进步不少的,在2G->3G->4G,从TDM承载到信令语音IP化;传输速度的飞速提升等等。但是,整个行业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没有把握住市场方向。单单有技术指标,用户是不买单的。比如,苹果手机的硬件从来就不是最顶级的,但是软件,生态环境,用户体验做的好,功能完善。比如汽车行业,按用途分为家用轿车,SUV,跑车,客车,货车等也是比较合理的,但是如果按照四缸,六缸,八缸分,就是纯技术派,你造个100缸的汽车用户就买了吗?

这和整个通信行业以技术为导向,而不是市场为导向有莫大的关系。历史已经证明了,很多优秀的技术,如果不符合市场需求,难免失败的命运。很多好的应用和商务模式,通信业没有建立起来。设备商卖硬件,卖完就Over了,只能等下一轮国家投资;运营商呢,到头来沦为管道化,为微信微博一类热门应用作嫁衣。

另一个原因是,“成本收益逆向定律”,这个词是我想出来的。具体来说就是,技术的发展会使边际成本越来越高,而边际效益越来越低。比如,没有手机的时代出现第一代模拟网,大家都抢着用还抢不到(除非老百姓实在用不起),据说一个手机好几万。模拟转数字2G(GSM),确实很不错,信号好耗电省,大家也都争着用。2G->3G速度进一步提升,但是我如果只是打电话发短信,也可以不用3G。到了4G更是如此,如果我用了W,那么4G对我来说至少目前可有可无。

举个更通俗一点的例子,一个人经常要从A地跑到B地,两地相隔100公里。走着去的话,要3天,整整72小时又特别累。于是乎,他买了第一辆车,一辆二手小破车,时速50公里。单程一下子节省了70个小时!!这笔投资非常划算。过了一段时间,这个人有了钱,买了辆时下的新车,时速100公里。节省了1个小时。再过了几天,他还想快些,重金买了一辆跑车(法拉利啊),时速200公里,可是这里只节省了半个小时,维修啊,油费什么的还贼贵。

这不就是2G-3G-4G的写照吗?整个行业走上了拼速度,拼带宽而没有良好商务模式的怪圈和歧途。成本越来越高,效益越来越低。

可是有人觉得这还不够,价格战才是撒手锏!语音资费从2000年的0.6元双向收费慢慢变成了0.1元单向收费(有的资费套餐不是这样,大致估算吧)下调12倍;如果算上2000年到现在通货膨胀5倍总有吧,那就是降价到1/60。技术再先进,再降低成本也架不住这么折腾啊!而况,人工,水电这类成本是只升不降的。

设备商这下子遭了秧,很多地方交换机5元,10元一线,白送都有(为的是搬迁对手,再换个维护合同);要知道在90年代100元一线,还是美金!数据上网资费的情况和这个差不多。

这样的价格战,不能起到良性竞争的作用,只能是加速这个行业的沉沦。毛利如此低甚至是负数,还能有多少净利润呢?量已经不会再有大的增加了。

通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公司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大的来说有销售(包括售前方案),售后(技术支持,工程服务),研发等等;产品线有四大类,核心,无线,传输,IP,还有电源等配套设备;运营商有庞大的网络需要维护。因此,能独立生存的通信公司,经过数轮合并,各个都是巨无霸。

大公司有大公司的缺点,机构浮肿,人员冗余,效率较低,决策链长,决策速度慢。就像恐龙一样,尾巴被咬了要15分钟才能觉得痛。目前的经济结构,社会发展日新日益,这样的状况已经越来越不适宜新的发展新的方向,但是目前却也看不到很好的解决方案。

这要从通信行业脉冲式的发展说起。通信行业90年代飞速发展,国家也是大力扶植和投资,效益好,机会多。每个通信公司都在拼命招人,通信,计算机的招不到,就找数学,物理,化学,只要是理科或者工科都行。当时的员工如果表现出色,2,3年就能提拔到经理,接下来是高级经理,总监。。。。而2000年后通信行业发展趋缓,2005年后更是没有太多好的机会。

1)在行业飞速发展时大量招人,而劳动法的保护使得行业不景气的时候又不能轻易裁人,裁老员工的时候成本也很高。比如,一个02年毕业的,和一个98年毕业的人相比,无论如何后者工资都要高很多,哪怕前者能力比后者强很多,业绩好很多。由于公司庞大体制复杂,基层领导知道什么人能干活哪个人业绩好但是没有足够的权力让能人涨薪;高层有权限但是不清楚哪些人能干哪些人不行,每次调薪都是HR按照年资来排。这样,有能力的人也变得士气低落,大家都在混。

2)大家都看到到通信行业“风光”,口口相传通信行业多么好的时候,其实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这时候大学开始扩招,童鞋们一窝蜂的去学通信专业。可惜就是考上了大学,也至少要4年才能毕业,研究生更长。这时候通信行业虽然人才济济,可惜工作岗位已经不多了。即使有幸进了3大运营商或者5大设备商,也没有好的位置或者好的发展空间。等到2007年以后,这个曾经的“天之骄子”专业,甚至连找工作都成了难题。不管你多么优秀,行业向下走的时候,很难有用武之地。

像不像供应链管理中的鞭梢效应?市场急需某样产品或者原材料的时候,全面缺货,加价抢也只能买到劣质产品;等到供应商看到有超额利润,大规模生产铺货的时候,买方已经不再那么缺货了,大量的库存使得供应商只能血本贱卖。

3)庞大官僚的大公司体制,使得来自基层的一些好的想法,意见很难得到具体的落实。屁股决定脑袋,领导一句话,不管对还是错,都有人拍马屁,都有人抢着做。由于可跳槽的公司就这么几个,行业相对封闭,能人也变得小心谨慎,明哲保身。

主要分为以下4部分内容:

经过长时间的冥思和打坐,好不容易,我的思绪回到了大约15年前。

考大学时,我选择的是某理工类重点大学的通信工程系,那是我们学校的重点专业。本来觉得自己成绩不错,自信满满。到了学校一看,我们系的新生充斥着各省状元,市状元,几乎人人都是优异生。

通信工程这个专业总体来讲是比较难学的。系主任就说过通信专业,数学是基础。除了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外,还有好几门工程数学课,像复变函数,积分变换,数理方程(概率统计之类的还算是容易的)之类;几乎每一门都是苦涩难懂。我记得比较清楚的是,那时候做作业,很多公式是练习本上一行都写不完的,而且都是上下都有(又是分子,又是分母,分子分母上又有积分,开根号,指数....)。除了数学,英语也同样重要,通信专业有不少原版的资料,没有很好的英文基础是啃不动的。

到了大三学专业课,本以为会轻松些,没想到更难。什么信号系统,通信原理,模拟电路技术,视频编码。。。都是非常搞脑子的东西。什么奈奎斯特第一准则,什么包络信号,那些东西对于没有学过的人真的就像是天书一样。很多都淡忘了,我现在还记得比较清楚的有这么几个知识点:香农公式,说的是信噪比和最大传输速率的关系;傅里叶变换,是把一个信号由时域函数转换成频域函数;汉明码,是一个错误校验码码集。。。。像数字通信技术,高频电路,微波天线之类,虽然也不容易,但是相对还是容易及格些。像C语言之类的课,那是必过科,攒学分用的。

好不容易到了大四,那时候觉得吃了几年苦还是值得的。到了招聘会,很多大公司的HR见到我们也是客客气气,基本上简历一投肯定会有面试通知。很多非通信行业的公司,也非常愿意招收通信专业的毕业生。

由于不是很喜欢出差,也不想换专业就业,于是我经过并不紧张的面试,轻松的进了一家运营商,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

大学本科毕业后,我顺利的进了一家大型的电信运营商,分配到移动通信核心网机房从事运维工作。刚去的时候觉得公司不错,高端气派的大楼,宽敞明亮的机房,树立着一台台以前没有见过的设备,发出一阵阵设备运行的隆隆声,但并不十分吵闹,指示灯有绿有黄有红,规律性的一闪一闪;显得很先进。尤其是当领导在机房向我们新员工做入职介绍的时候说到:这个设备是目前最先进的XXXMSC,容量达到XXX万,支持XX个E1,覆盖XX广场;这个设备是HLR,存储了XX万用户数据;这个是XXX数据核心网络路由器...;我们心里顿时都心潮澎湃。2000年那时候移动通信,手机之类的可是稀罕玩意啊;学校里也从来看不到这些设备,何况是世界最领先的电信设备!

不过没过了多久,这种激动的心情就渐渐淡化了下来,转化成了无聊。机房班长和副班长似乎从来不教我们具体的技术问题,总是让我们值班。机房里面除了班长和副班长技术能力还比较强外,其他人似乎都安于现状,也不好好学习。由于自己看资料是在是很难看懂,现网设备也绝对不允许你做实验(查看命令除外),因此我把那份“XXXMSC/VLR操作手册”和“7号信令简明版”翻来覆去看了至少十遍,还是不知所云。于是我向公司提出要参加设备商的培训,以便于尽快掌握工作技能。1个月后我获得了去S公司参加交换机中级培训的资格。

培训后我觉得大有收获,除了交换机基本操作外,一些常用的7号信令也能看懂了。可是没想到回来后,班长并没有安排什么重要工作给我,对我似乎更冷淡了。由于我平时为人还算谦虚勤快,经理那里对我印象还可以,慢慢的总算熬到1年后快转正了。

那时候运营商做事最大的好处是时间多。我报名学习了CCNA,周末上课,晚上抓紧自学。我很快通过了考试,了解了TCP/IP协议的基本知识;接下来开始自学CCNP。

为什么我要学TCP/IP呢?我很早就知道要成立数据班组了,开展对外的数据专网业务,班子搭好了,还缺一个维护组班长。待竞聘班长的时候,我凭借业务能力和刚学到的CCNA,CCNP的知识,面试的技术组工程师基本找不到大毛病,最终打败了几个竞争对手,终于有惊无险的晋升到了数据维护组班长。

当上班长以后,我很是兴奋了一阵,可是发现情况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维护班组是一个很小的班组,我手底下就2个人,一个老员工G和一个小员工S。这2个人基本上什么都不懂,G是天天除了上网就是聊天,快四十的老员工我是拿他没辙。S虽然也懒散,看上去比较听话,于是我便经常指派小的去做一些工作,我自己也是拼命努力的干,想做出一些成绩出来。可是过了没多久我就发现,你越是努力,周围部门就越是对你掣肘。你一个人想要做出成绩,周围人就觉得你抢他们的饭碗。由于我安排的工作量比较多,要求比较细致。S很不满意,没多久我就听说S在背后对我颇多微词,还想换部门。终于有一天经理找我谈了:“你啊,要注意人际关系,工作做得再好,周围人意见大也是不行的。”

我仔细想想,也是,在运营商,技术搞不定,一个电话厂商的技术支持就来了,技术练这么好有什么用?干活的人,多做多错。我就算是谨慎小心,混到个工程师也就算到头了。

平心而论,我当时去运营商待遇还行,是A类工。后面几届运气就没那么好了,只有研究生直接签A类,本科以下的全部派遣制,然后每年给一定名额转A。那时候工资4,5千税后,还有各类补贴,购物卡,补充公积金,年金;过个小康生活还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主要有3点:1.职业生涯看不到任何希望,向上空间打开要等20年,老员工退休。2.学不到技术的精髓,核心技术工作都是请商家来处理,可能也是为了规避责任吧3.这点工资买房结婚是远远不够的。出于这三点考虑,我坚决想跳槽。那时候我有不少同学在设备商,听下来至少是个做事的地方,待遇也要好一些。当然工作压力会大,出差多。这些我还是可以接受的。

于是,在工作大约2年半左右的时候,我拿到了新的Offer,递交了辞职报告。接下来的境遇我确实没有想到,没想到办个离职会这么艰难。(现在听说好很多了,走的人多)首先是经理和我谈,然后是党委书记和我谈,劝我不要离职。软磨硬泡的2个多月过去了,快到了合同续签的时候了。(第一份合同签了3年)我是坚决不签合同,总算拿我没辙了,经理让我交接好工作就办离职吧。

于是工作三年后,我来到了第二家公司,一家设备商(现五大之一),从事核心网技术支持工作。

工作3年后,我跳了槽,从运营商来到了某通信设备商;从事二线技术支持。这里必须得说一下,通信行业由于技术复杂专业性强,因此分工还是非常细的。就拿售后技术部门来讲,划分为一线(常驻客户机房),二线(相当于全网络技术专家级别,对于一线工程师提供支持,并负责编写文档),三线(研发测试岗位,在某一细分领域是专家;细分领域有多细呢?可能细到某一个人只负责一个硬件或者软件模块)。大的专业设备分为4条大产品线:核心网,无线,传输,IP;每条大产品线还有N条小产品线,比如核心网分固网,移动G网MSC,移动G网HLR,移动C网MSC,移动C网HLR,移动3G测试网,移动数据通信网,计费等等。可见专业划分有多细,多复杂了吧。

由于我之前做过GSM核心网,并且对于IP知识也比较了解,因此被分动核心网移动软交换设备小组,也是核心网二线技术支持里面最大的一个小组。这是核心网中的核心,要连接无线侧,HLR,其他MSC,计费,网关,智能网等设备。可以说做过MSC的人可以做核心网电路域的任何设备。什么是移动软交换呢?就是从3GPP的WCDMAR4架构开始,把核心网的MSC(移动交换机),分为控制和承载两部分,分别处理信令(呼叫服务器,CallServer,也叫媒体网关控制器,MediaGatewayController)和承载语音(媒体网关,MediaGateway)。这样划分的好处是可以把呼叫控制服务器集中配置便于管理,媒体网关分散配置,节省传输资源,并且有利于向语音信令全网IP化过渡。此外,功能的分散划分也有利于软件管理和升级。呼叫控制服务器和媒体网关之间用H.248协议通信。此外,由于对外的7号信令不变,因此可以与传统的交换机无缝兼容。呼叫控制服务器一般使用通用服务器加软件控制的方式,故称之为“软交换”。在当时,这样的架构和设备是世界先进的,而且可以通过软件升级的方式同时支持2G和3G。架构的改变带来的是系统复杂程度的增加。也对技术工程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二线工程师,需要熟练掌握:7号信令,TCP/IP协议,Unix/Linux操作系统命令,SQL数据库命令和一些其他专用系统命令,还有一大堆设备内部私有信令;此外还需要有较好的沟通能力也文档归纳能力,英语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很多邮件需要直接和老外沟通。因此刚到新岗位,一下子觉得不太适应,很多东西要学习,压力挺大。

我一开始是跟着一位老工程师学习;几个月后,领导见我还比较踏实要求上进,便给了我去国外研发中心培训的机会。我很兴奋,这可是我第一次出国啊!到了某国的研发中心后,我如饥似渴的学习,不懂的就积极求教,水平提升的很快。回国没多久,我就可以独挡一面的完成工作了。

2005年以后,大家等3G牌照等得望眼欲穿,但是还总是没完没了的TD的测试。但是中移动和联通还是开始大规模的软交换招标,为以后3G演进铺路。其中明确提出必须是满足R4标准,即控制与承载分离的标准。我们大家都很高兴,之前是以测试为主,现在终于要大规模商用了,我们学的知识,我们公司的设备大有用武之地了!

我们每个二线工程师都被派到了全国各地,和当地的一线工程师和外协员工开始规模的网络建设。由于研发版本一般都有不完善的地方,此外实验室无法模拟现网的所有情况;因此有些项目必须拿到现网测试。又要测试,又要赶进度,我们在现场无论是一线还是二线工程师;还有研发的工程师基本上每周都没有休息,天天加班。一般工程建设都有以下几个步骤:硬件安装,软件安装,调测,局数据导入配置修改,入网测试;话单测试,验收,割接入现网,然后维护,不断的升版打补丁等后续工作。中移动对网络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每个测试项目都有专人验证,有一个小告警都要求解释原因;而联通相对来说就宽松些。除了加班外,割接升版等一些重大事宜必须在晚上做,一般23:00开始,到凌晨3点如果不成功还需要倒回;因此在现场体力消耗极大,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睡眠很差。虽然当时我们都20多岁年轻力强,但是也是经常生病;我的老胃病就是那个时候落下的。

2007年,中移动启动了全网IP化计划,即语音和信令要由原先的TDM承载改为IP承载。IP承载更灵活,传输效率高;但是也存在服务质量(Qos)不佳的问题,需要从协议和现场工程实践来解决。核心网络,率先做好迎接3G的准备。由于TD-SCDMA的“兼容性”好,因此核心网对于W和TD都是适用的。中移动也是两手准备,当然希望还是拿到W的牌照。

平心而论,这是一个非常有历史意义,非常有价值的网络技术演进,但是也带来了很多工程上的问题,很多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比如IP承载网地址如何分配,与软交换设备如何配合;BICC协议和SIGNTRAN的路由拓扑的确定,现场参数配置等等,都需要大量的现场测试数据才能确定最优方案。由于我在前几次项目中表现出色,因此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了我,我担任了现场的测试组组长;带领一支团队来实施中移动试验网的搭建。这个试验网要接入现网测试,并且最终要割接入现网承载业务。

由于当时运营商已经大范围削减了开支,因此设备商卖出去设备的利润大大缩水。核心网基本上是不赚钱甚至赔钱白送的,依靠无线设备和设备维护赚钱,因此设备商之间竞争非常激烈,成本也压缩得非常厉害。我一到现场,就觉得时间紧任务急,马上带领团队开展了7*12小时的工作,安装硬件,调通传输,贴调开通IP承载网,然后安装设备软件进行测试。每天都固定的有1个小时的时间,通过电话会议和总部研发沟通,讨论问题情况,然后定下解决方案。我记得每天打完1个多小时的手机,听电话一侧的耳朵都是滚烫滚烫的。此外,工程上的很多参数,设备都没有现成的资料,要凭借经验探索,通过测试来确定。现在想想还比较自豪,事后我总结出来的很多组网方案和经验,都汇总到了中移动的新一代IP移动核心网网络规范书上。

连着几天不眠不休(我们现场团队分两班倒,我作为ProjectTeamLeader基本一直在现场),当我们终于修正了我们设备BICC协议模块的大部分Bug(我和我的团队在现场分析信令,找出问题,然后让研发出补丁,然后再立马传到现场下一步测试的模式;来回好几轮),采用中移动推荐的“前向延迟法"(前向是指主叫向被叫建立承载,延迟是指先codec协商再搭建话路,优选AMR12.2K编码,与3G无线相同便于TrFO,即端到端免除重新编解码,备选64KG.711编码,与TDM编码兼容)打通了我们公司设备的第一个全IP移动电话,整个现场掌声雷动,我们总部的领导也发来了邮件表示祝贺!

随后是“全业务测试”,多达500多个testcase;模拟了现网大部分应用场景,以及紧急情况,包括如设备信令模块主用故障切换到备用;A承载平面中断,全部切换到B平面等极端情况。为了抓紧拿到入网证,整个现场团队和研发一起,连续4个月的冲刺,几乎没有一天休息。每个测试项目,我的团队在现场都要模拟测试一遍,测试通过后,给中移动的代表验收,并签字确认。

接着,是和几个“友商”的联调,即不同厂家之间设备的互联互通。其实信令都是3GPP的公开协议,但是不同设备之间参数不同。

最后是割接入网,一开始是少量用户,接2-3个基站,几百人测试功能并观察有无投诉,然后逐渐割接上量。由于设备负荷增加,一些隐藏的问题会不断暴露出来,我和我的团队也在现场一一解决。最终,我们的新设备通过了现场的测试,顺利拿到了中移动的入网证。

中移动集团总部的技术代表也被我和现场团队的拼搏精神感动了,几个月的相处从最初的不信任,苛责,到最后相互理解,大家都成了朋友。通过这个项目,我的技术日臻完善,学到了很多团队管理的方式方法;但是也落下了一身伤病。

我很奇怪的是,尽管我们技术上都非常努力的在完善,设备也越来越先进;可是卖出去的设备价格却越来越便宜,公司利润却每况愈下,公司福利越来越少,甚至传出了要裁员的风声。

2008年,经济形势变差,通信业也感受到了阵阵寒意。由于研发经费的削减和人员的裁撤,研发质量变差,导致现场的故障率居高不下;我们部门的兄弟们一再出差成了“消防队员”;整天出差加班,处于极其疲惫的状态;但是我们的待遇,补贴却每况愈下。到了各地现场,很多销售向我们大倒苦水,说很多集采的单子价格极低根本不赚钱,但是又不得不签,否则第二年就别想做。我们部门很多技术骨干要求转岗,托各种关系去干售前支持,项目管理,等等(其实出路也未必好到哪里去);留下来的人都在苦苦支撑。公司每年的加薪额度却低得可笑,甚至年终奖都要打折。

那时有一次高中同学聚会,大家聊起各自的工作,生活;我记忆尤新。

A,成绩一般,考大学考了个普通学校的金融专业,毕业以后在银行混,现在已经是个科长了。“金融危机嘛,我们影响还是有一点的,今年年终奖只发了XXX(6位数)”

B,成绩一般,在食品行业里面也做到比较资深了,到处有人挖角,兼职搞搞质量监控和咨询,日子过得挺滋润。

C,成绩优秀,是我们那时候的尖子人物,去香港读大学,后来去了投行。“今年金融危机,日子难过些,但是明年应该会好。对了,我刚买了别墅,大家有空来玩,这顿饭我请客。”

D,美术毕业,现在在一家广告公司做设计经理,工资一般,但是平时接接私活,日子无不小补。准备过几年自己开个小公司。

E,内科医生。刚毕业几年穷的要死,今年刚考上主治医师,现在走上了上升通道。“别看老子现在没啥钱,等混到四五十岁,那帮老的退休,我当上副主任;看看专家门诊,加上药厂病人孝敬,哪个不是轻轻松松来钱。我的师傅也就比我大十几岁,出去上半天课收费就是五位数,今年刚换了宝马7。”

甚至连当时成绩最差又没什么能力没有背景的小Z,读了个珠宝鉴定的专科,现在在一家钻石行做鉴定,业余倒卖些小珠宝,也是混的风生水起!

比较下来,差距太大了!我和同在通信行业的几个同学都不吭声。我觉得通信行业干的最累,饭都吃不好觉都睡不好,却混的最差。我靠着前几年出差加班攒的一些辛苦钱,好不不容易付了新房的首付,自己连还信用卡的钱都快没有了。

我晚上仔细思考着这个行业的前途:

通信行业技术革新太快,2G-3G-4G,接下来还可能有5G。到了4G,我之前花了数年精通的7号信令用基本没什么用了;设备升级后,学的那么多指令也无用武之地了。甚至SIGTRAN,BICC这么新的技术,4G也不再采用了。很多东西要重新学,当然数年后淘汰也会很快。大概就TCP/IP协议应用的时间会久些。但是由于市场上人才多了,甚至CCIE现在也不那么值钱了。

通信行业技术封闭,而且分工很细。我学的技术,除了本行业以外,应用场景很少。自己出去做兼职或者讲课几乎不可能。

通信行业目前是“扁平化”管理,我们一大批工程师,要晋升到经理几乎不可能。经理自己都担心下岗呢!更何况还有很多人资历比我高,排在我前面。要转岗?项目管理组和售前技术都已经人满为患又没什么事做,接下来是裁员的重灾区。

通信行业主流公司除了运营商以外,就“五大”设备商,跳槽余地很小。我如果去的话,工资会涨些,但是很多东西又要从头做起。自己单干开公司当然更不可能了。

通信行业工作经常加班熬夜出差,才30岁不到我就感觉有些体力不支了。我倒不是怕吃苦,但是我看不到设备商任何未来的希望。很有可能我到四五十岁干不动的时候成为下岗工人要去领取失业保险金过活。这个行业有的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可能当年也是怀着同样的美好的愿望进入通信行业)难道我的梦想就是安安稳稳不下岗干到退休吗?我和钢铁厂的那些老工人有什么区别?

这里插一句,中国的聪明人太多了,所以技术人才不值钱!我在国外培训的时候,认识一个越南运营商的工程师,他其实水平也一般,但是年薪折合8万美金,在越南当地属于“大土豪”。为什么?因为据他说在他们越南运营商只有他一个人懂7号信令能操作设备,其他几个运营商都想挖他。为了留住他,他的工资级别和总经理是一样的。在中国,可能他的水平和在通信行业认真工作5,6年的大学生差不多。

当时学通信,真的就犹如在6000点股票的鼎盛时期,满仓杀入股市!

怎么办?难道真的没有出路?我真的成了石达开不成?我心情郁闷,辗转反撤,好几天都半夜爬起来看书。我的境地和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的情况多么的相似!

我接下来好几个月都在想我的出路。

我仔细分析了当前形式,主要有两条出路:

1)还是在通信行业里做,跳个槽工资会涨一些,依靠我工作7,8年积累下的人脉也可以混的下去,但是行业如此,要有大的发展很难。

2)离开通信行业,去寻找更好的朝阳产业发展。

第一种方法是保守疗法,第二种方法是猛药去顽疾彻底根治!

到底如何选择呢?通信行业的问题不是几年可以解决的,在通信行业,我可以苟延残喘,好一点的说法是左右腾挪,但是无法凤凰涅槃。我本质上还是倾向于彻底根治,但是如何实施是个大问题。

我仔细思考自己的优势和缺点(SWOT分析),通信行业培养了我强大的学习能力,深刻的逻辑分析能力,坚韧顽强不怕吃苦的意志,细致的工作态度,以及一定的人际沟通和团队管理能力;这些都是我在别的行业可以取得成功的基石;但是主要问题在于换了行业之后,我的缺乏专业技能。因此,我要选择的必须是一个通用型的专业,年近30的人再去选择类似于通信,计算机这样的专用型专业(这些专业是年轻人的领域),学习起来太累了,竞争对手也太强了。

虽然凭借我的学习能力,现在学个计算机编程还可以也很快可以学会,但是这些行业同样存在问题,我如果在五年十年后如果还需要转型怎么办?那时候年纪太大了。此外,我已经隐约的意识到,我如果需要向上突破,管理是一个很好的方向。我已经有了团队管理的经验和能力。在我国,任何地方都是领导的薪酬高于专业人员。我需要攻读一个MBA学位,一方面培养我在管理,财务等方面的理论技能,同时也是走向新工作的敲门砖。

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大方向基本确定了,实施上的各个模糊的细节点也慢慢的变得清晰了。遵义会议已经召开,我决定首先要战略转移,四渡赤水摆脱追兵!

当时我面临一个最大的问题在于每周都要加班出差,晚上熬夜,又累得要死,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我要做的第一步是先把我的精力释放出来。我决定在公司先换一个相对轻松的部门,培训部进入了我的视野。凭借我的专业技术能力,去做客户培训工作轻车熟路;培训工作也几乎不需要晚上加班,出差也比较少而且可控;培训也是一个比较通用性的专业,关键是没有那么多虱子般的Bug需要费神费力的去加班熬夜解决!

于是我去竞聘培训部的讲师(当时也正好有这样一个机会),对方部门的领导很是认可我的技术和能力以及英语水平,面试时的试讲征服了培训部的面试官,并且当场半小时就解决了实验机房里几个月未能解决的问题。他们正好缺一个技术高手来压阵啊!很快我就被录用了。但是目前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我所在的技术支持部门不肯放人。领导当然不愿意放我这个技术骨干走。于是有开始了漫长的谈心,思想工作。此外,领导和同事们也很不理解我要去这样一个公司里的边缘部门(如果跳槽到H,E之类还可以理解)。在和领导沟通无效后,我按照公司规定申请了HR仲裁。当然,我也有我的B计划,万一不让我换岗,而在原部门又干不下去的话,凭借我的能力和人脉,我要去H或者E也是有大把机会的。

最后,领导见我的决心不可改变,我也和他达成了一个妥协:他签字同意我转岗,我在技术支持部门多留6个月帮助他解决几个项目的遗留问题并顺便培养新人。这样,问题就解决了,我达到了目的,和我原来部门的领导也没有弄僵。

第二步,我要考取并攻读F大学的MBA学位。我刚刚结束原部门的遗留工作,来到新部门开展新的工作,同时还在装修新房准备结婚。当时也是挺忙的,白天上班,晚上监督装修到20:00点,然后回来看书,捧起机械工业出版社的“数学”“逻辑”“英语”,每天看到24:00。这是生死存亡的战斗,我丝毫不敢怠慢。要感谢通信生涯,把我培养成一个非常能吃苦的人,而且可以苦中作乐。当然,本科打下的数学基础,工作中培养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英语水平,以及人际沟通能力,也使得我学起来如鱼得水。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全国联考笔试,面试,我考取了F大学的MBA。

当时我选择的是在职班,其实全职班更好考一些时间也短,但是我不能没有工作,我要养家糊口,我还有一大笔房贷要还。

我开始了一边上班,一般攻读F大学在职MBA的半工半读的生涯。幸好公司培训部门的工作相对还比较轻松,凭借我之前的技术功底教一些运营商的客户自然是小菜一碟,甚至我还被评为部门里的业务尖子。但是一周要3个晚上加2个周末上课,我仍然是觉得非常紧张和疲劳。(当时单位还不知道我在业余读MBA)还是要感谢这几年通信业的生涯,使得我可以咬牙克服各种困难,并且很快从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大学毕业后又一次来到了课堂,这么多有用的课程和知识,真恨没有早一点学习。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组织行为学,会计学,财务报表分析,公司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这些都是受用终身的知识啊!!绝对不是像通信行业那些三五年就会淘汰的东西。比如价格弹性,价格竞争曲线,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定价法,金融衍生产品,管理法......我就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在课堂上像海绵吸水一样学习着这些知识,回到家又像蜜蜂酿蜜一样的细细回味,每天晚上不是在上课就是在做作业看书。

我一边刻苦的学习MBA知识,一边用MBA学到的知识分析通信这个行业。本文中的很多分析,结论就是那个时候得出的。

我比较自豪的是,尽管离开课堂已经很长时间,但是我的学习能力还是很强。比如“会计学”课程,我学完了老师教的内容后,把书本上考试不作要求的内容和习题也仔细看了一遍。在一次和班级同学的辩论和探讨中,一位同学(某公司财务总监)甚至误以为我是学财务出身!

我虽然那时每时每刻不免在心里有所抱怨命运不公,但是我还是觉得我有很多幸运的地方。比如我考MBA的时候,有好几个实力不亚于我的同学都落选了,我却顺利过关。在这里我还要感谢我的爱妻,在我最艰苦的时候,她在生活上和经济上全力的支持我,支持我选择的道路。

转眼间,2年过去了,我的学业还差一篇论文就毕业了,我开始考虑重新找工作的事情了。实话讲,这几年虽然我离开了通信技术第一线,但是仍然会不时接到猎头的电话,当然都是通信业的职位。有的职位甚至待遇不菲。但是,我坚信大的战略不能随便改变。我的战略转移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一定要选对行业;我已经不再年轻,我不能再犯路线错误了。

具体跳槽的实施,我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半年前就准备了简历并且在各大网站上注册了账号。在这里,我个人认为51job是一个相对比较好的求职网站,各类信息比较全。于是我在51job还注册了VIP付费账号。

尽管有心理准备,在求职过程中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虽然学历很好,但是很多公司觉得我已经年纪比较大了缺乏潜力。我之前曾经想选择金融行业,但是我很快就打消了这个念头。顾然金融行业工资较高,但是行业已经过热就像那时候的通信一样,求职者竞争太激烈了,我又非科班出身,就算找到一家公司,也是进去从打杂开始,何必呢。通过仔细分析,我觉得咨询行业比较适合我,薪酬高又能学到东西,而且很容易成为二次跳板。于是把主要求职方向转为咨询公司。在几个月的求职过程中,咨询公司向我发出的面试邀请不少,我也非常努力的参加了每一次面试;自己也几乎成了“面霸”。但是很可惜的有至少3家我心仪的公司,我自认为面试发挥得不错,通过了二面三面,甚至见到了当地总经理,但是每次录取机会都离我擦肩而过。当时等待Offer的心情我记忆尤新,从盼望,希望,一直到失望。

有一句古话"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部费工夫”。正当我为了求职大伤脑筋的时候,一家互联网公司向我发出了面试邀请,而且是一个管理的职位且与我之前从事的培训相关(请恕我不能透露得太多)。互联网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这家公司当时在业内虽然不是很大,但是口碑相对不错并处于上升期。我马上百度了这家公司的资料,越来越发现这正是一个好机会!我立马去参加了面试,由于头顶着“MBA”的光环,通过HR一面后,上级领导和事业部总经理直接和我进行了面谈,结果非常成功。我觉得,这是一家能“做点事情”,有发展潜力的公司;而这家公司和部门也正需要我这样有理想,能吃苦,求上进,懂管理的人。并且谈的工资和我之前的收入相比已经有了显著的涨幅,虽然不是非常的高。

收到Offer后,我向原公司提出了辞职。这时距我大学毕业整整十年,我在通信行业干了整整十年!!这十年,把我从一个毛头小伙子,磨练成了一个职场老鸟;在原公司的最后一天,同事们都向我表示了祝贺。我整理着自己的抽屉和柜子,整理着马上要上交的电脑里面的内容;看到我整整十年搜集的各类技术资料,文档;整理得厚厚的笔记手稿,抽屉底层保留着我以前用过的直连网线,交叉网线,RS232线缆转接头,E1线缆阻抗变换器,思科Console线,设备板卡跳线,自己焊接的同轴电缆,网线测试仪。。。。我虽然内心坚强但仍然免不了泪流满面。人的一生中能有几个十年?!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我的通信十年!

虽然有诸多不舍,虽然有那么多的留恋,虽然前方还是有那么多的艰难险阻,我还是决定义无反顾的前进。

我来到了一家新公司,一家互联网公司。这是一个全新的行业,我也从事的是颇具挑战性的管理工作,但是凭借通信人的能力和勤奋,我相信我可以做好。

在我来到这个团队之前,前一个TeamLeader刚刚离职,很显然工作开展不太顺利,团队士气也比较低落。我当时也面临了很大的压力,很多人对我这个门外汉能否做好工作心存疑虑。但是压力就是动力。而且还有一点就是起点低反而是好事。我首先花了大量的时间了解了业务流程,以及每个团队成员的优点和缺点,并且亲自下到一线从事具体的工作,从而了解工作业务上的要点和缺点。因此一开始6个月我几乎天天加班到晚上8点以后。我对于我自己的要求是,尽管换了行业,我必须自我学习,必须业务过硬,这样才能有威信有资格做好管理,绝对不做“外行领导内行”的事情。

几个月后,我的努力初见成效;流程理顺了,团队绩效提升了;我在团队里面树立了威信,也获得了上级领导的肯定。

平心而论,每个公司都有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做领导的必须要有全局观,思路必须正确;这和我之前的工作确实不太一样。发挥出团队的作用,而不是个人英雄主义,是做领导的要点。团队业绩好,上级领导自然认为团队管理者的功劳最大。因此最重要的事情是把事情做好,然后争取资源,并且最大化利用资源。慢慢的,我团队的人手增加了,负责的事务也越来越宽泛了。平心而论,新公司这个行业的工作节奏是非常快的,(虽然通信行业很忙,但是节奏并不是很快)。这里要求的是革新和变化,每个月,甚至每周都在变化,每个人的思维都很活跃,我需要的是最大程度的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同时又要做整体规划,使得整个团队向着同一个目标前进并且能够相互配合。我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改变自己的思路使之能够适应新的形势。

这里必须和大家分享一个PIE理论,即Performance,Image,Exposure.首先要做出业绩,然后要展现良好正向的职业形象(比如着装,谈吐,发言等等),最后也要合理的把自己展示出来(我以前认识的大多数技术人员都是比较闷的);这样个人能够被组织和管理层知悉和认可;团队也能得到更多的资源和支持。此外,每个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因此如果一个团队能够证明自己的工作可以盈利(或者很直接的能够支持别的部门盈利),那么这个团队自然会得到更多的资源,团队领导也会得到更多的重视!

行业太重要了!在通信行业我有种感觉就是个人再努力,我也改变不了什么,只是大海里面的一滴水,机器里面的一颗螺丝钉,甚至是螺丝钉上的一个原子。到了新公司,首先是职权大了;责任重了,其次是整个行业有一种欣欣向荣的态势;这个大趋势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里,二十多岁的高级经理,三十出头的总监比比皆是,朝阳产业里面个人成功的机会要大得多得多!!

来到新公司已经2年多了,我所在的事业部人数扩大了几乎3倍;我也晋升了2级到了经理级别。团队扩大到了十几个人,明年我也将面临更加重要的任务。在管理路线上,我已经制订了一个更加深入的学习计划,除了温习之前受训的团队管理课程并在实践中应用外,我还计划自学心理学。

我似乎隐约回想起电影大决战里面的台词“内战刚刚打了两年。。。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力量对比悬殊的距离大大缩小了。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因势利导,把军事攻势引向就地歼灭敌人重兵集团的战略决战。。。。”虽然前面还充满了艰难险阻,还有重重困难,但是前进的道路已经在我面前!我要继续发扬通信人聪明刻苦勤奋顽强的精神,在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5G技术的广泛应用,智慧时代已经到来。智慧型城市的建设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传统的生活方式,给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水务部门的智能化建设关系到千家万户,和人们的生活联系极为密切,然而,在很多城市里,还在采用传统的人工抄表的方式对居民用水进行统计和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并且出错率高,严重影响到智慧型城市的建设和广大居民的使用体验。

广州物道水务科技有限公司顺应时代需求,在国内首创“水云通”抄表机器人,面向全国自来水公司提供以智能抄表产品为基础的SaaS信息服务,解决了长期困扰水务行业的技术难题,为水务管理的智能化提供了解决方案。公司以“成为中国智能抄表主导信息服务运营商”为企业愿景,致力于“让抄表机器人成为水务行业的智能手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水云通”抄表机器人自问世以来,先后获得30项产品专利、7项商标注册、3项软件著作,获得“ ISO认证单位 ”、“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德国红点设计大奖”、“中国联通物联网联盟理事单位”、 “广州市首批人工智能入库企业”、“全球物联网大赛十强”等多项荣誉。“水云通”抄表机器人目前已经在广东、北京、上海、湖北、浙江、陕西、黑龙江等多个省市得到应用,同时以优异的性能、先进的理念风靡日本、泰国、芬兰、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开辟了智能水务管理系统的新格局。

“水云通”抄表机器人,采用抄表机器人+云平台+应用平台的系统架构,无需停水的情况下在用户原有水表上加装抄表机器人,通过摄像式数据采集获取水表读数信息,机器人通过5G技术将水表数据信息传输到基站,“水云通”管理云平台接收到硬件终端的抄表图片,进行智能数字识别,然后将云平台数据提供给企业客户的管理平台和终端用户的应用平台,从而实现数据采集、整理、传输一体化。

相比市场上其他抄表系统,“水云通”抄表机器人安装简单,可以直接加装在水表上,无需对水表进行改造,不影响住户正常用水需求;智能识别功能强大,采用摄像式采集数据,数据可溯性强;采用内置电池,无线传输,信号稳定无盲点;提供给企业客户的水云通应用平台管理方便;抄表机器人微信小程序,安装、查询一目了然。具有安装简单、部署便捷、传输稳定、管理简单、查询方便等特点。

“水云通”抄表机器人,从2G技术开始积累,同步研发 5G方案,根据使用环境不同进行切换,实现了信号无盲点;“水云通”抄表机器人具有强大的识别功能,精准识别准确率达 99.8%,水务管理部门可以根据这些数据编制设备后续维护计划,实时监测用户用水量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故障异常情况,提升服务质量;“水云通”抄表机器人还能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灵活采用各种通信技术、电池共享技术,确保电池、流量等高运营成本得到最优使用,从而达到最低运营成本,彻底解决抄表难、抄表数据不准确、用水纠纷等各种问题。

随着“水运通”抄表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抄表方式,在节省了大量人力成本的同时,为自来水公司提升水务管理效率和客户服务水平,带来了历史性的跨越,开启了水务人工智能新时代。

感谢你的反馈,我们会做得更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抄表差错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