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百万的创业经历?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很纠结,我其实不太愿意分享我的失败,但是2021即将结束,总要做一个总结,无论是所谓的仪式感,还是自己的思考与回顾,那么就在大妈家总结自己的2021吧~

声明:不希望被认出,所以文章部分内容与实际情况略有出入(不影响阅读),请谅解!各位值友当个故事看吧,如果能从中获得一些经验教训,希望大家不吝赐赞!

老头子今年三十多岁,某211院校管理学+法学双学士,某港校拿了经济学类硕士,前几年忙中偷闲,考了某985院校的博士,不过还没熬出来~

当面读书时最喜欢这个角度拍照

硕士毕业后,在小律所做过实习律师,在大企业做过大宗商品贸易,创业之前年收入约40W(税后),12年开始兼职创业(当时的创业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13年正式辞职创业,到现在整10年。

我创业的方向是教育培训及教育咨询,简单说就是课外培训班。

为什么会选择教育行业?主要是行业门槛低,入行易,资产轻,无欠款。失败了不至于损失惨重,有机会重头再来!

当时小学生放学一般是4点左右,但是绝大部分家长并没有时间接学生而且没有办法解决小学生的作业问题,看准了这个需求我就开始行动,准备开设晚托班。在小学附近租了一处小区的物业房,面积300多方,做个些隔间,加了些桌椅板凳,请了一些大学生兼职,就可以开工了。

其实这个模式很简单,小孩子放学以后送我这里,完成学校作业,大学生兼职老师集中审阅,按年级段讲解,等这些都弄好,家长基本也下班了,陆续接回家就行。

我不负责接,不负责送,不负责晚饭,所有涉及安全风险的尽量规避,没必要为了多赚几块钱给自己找麻烦。

盈利情况:每天平均有50多个小孩子在我这里,每学期4个教学月,每月1500元,按学期缴纳优惠至5000,按年缴纳优惠至7999。基本上都是按学期缴费的,也就是说半年的营收不到30W,一整年营收约约55W。成本主要是房租14W,水电2W多,兼职工资100*5*20*9,算上有时候也会安排一下聚餐活动什么的,一年成本大概25--30W。也就是说,辛辛苦苦9个月,赚不了30W。实际上因为还有一些隐性成本,第一年只赚到手20W左右。

落差实在太大了,没办法,既然决定要创业,那就必须找到更赚钱的路!

因为算是踏入教育行业了,也会去听一些教育行业的报告,也会有意识的认识一些教育领域的专家以及地方主管部门的领导们,一来二去也就打开了新的思路。

2013年,筹集了约150W(借款40,两套房抵押80,自己存款30),入股一家培训机构,同时和一个有资源的老师合办了一家培训机构。入股是因为对方扩张缺钱,我缺经验,所以交点学费(实际上过了几年我把这家机构收到自己名下了,代价也不高),合办是因为钱不够而且没有资源,所以必须找一个靠谱的合作伙伴。

由于没经验,开业时机选择不太好,我们新开设的培训学校空置了3个月(错过了假期招生高峰),所以第二年亏了,第三年勉强维持,基本没赚到钱。

盈利情况:面积900方,房租前2年每年40W,给4个月装修期,第一次付20W,第二次是10个月后再付30W,第三次是满16个月再付30W。所以租金部分支出是20W。装修约85W(分月结算,半年结清),教具约15W,工资支出每月约30W(包括20个老师,2个学管,4个市场,2个运管)。因为错过了招生季,前面3个月又不能让老师流失,所以咬着牙坚持,终于在暑假阶段有点起色了,第三年总共收入不到500,总共的支出也差不多,但是我还挺兴奋,因为终于把欠的钱都还上了。

有了第一个培训学校的经验,第二个第三个只需要复制就可以了,这个时候最缺的是管理人员。我不可能一个人管理,所以当时我想起了第一年和我一起做晚托班的兼职学生,她们也毕业了,邀请了4个我觉得还不错的,做了好久的思想工作之后,留下了2个,另外加上我入股的培训机构借过来的几个老师,还有自己校区里面挑了几个,总共10个人,作为我重点的培养目标。

回想起来还是觉得这个决定非常正确!如果没有这10个人,我根本没办法新开校区。

创业第四年,第二个校区和第三个校区基本是同时开始,又有了很大的资金压力。第二个校区面积约1500方,第三个校区面积约1200方,装修和租金没什么空间,老师的工资也不能太低,不然口碑做不出来成绩做不起来整个培训就垮了。所以,缺钱的我又引入了2个不差钱的朋友,事先约定好他们不参与管理和教学,类似于财务投资,钱算是我借用的,3年内归还本金,这三年按30%分红,无论分多少都算是利息,本金归还后按5%比例分红2年,算是我额外的利息。他们还比较爽快,每人拿了150W出来,解决了我的资金压力。用他们的钱+第一个校区的预收款,完成了校区2和校区3的前期投入。

第五年的时候我把第一个校区又扩大了一下,面积达到1600多方,开始重视管理,重视人才培养,做了很多内部的团队建设,员工培训。效果很明显,整个团队的感觉都不一样了。

同时,我把业务拓宽到了义务教育全阶段,又增加了几个教学点,面积不大,主要是在几个比较不错的小区旁边,方便学生。

另外就是解决了老师招聘的渠道问题,因为我是培训机构,要求不需要太高,很多想当老师但没有考上的应届生,我都会邀请过来,留下一部分还不错的。还有就是去几个不是特别好的高校招聘里面比较优秀的学生,过来以后我们自己培养。

第六年我其实已经有点厌倦了,事业算是比较稳定了,事情也不用我自己亲历亲为,所以我找了个高校,申请做兼职讲师,给大学生们讲讲课,顺便看看有没有潜力股,挖掘一些补充团队力量。年中我想了想办法,申请了博士,给自己镀镀金,虽然目前用不上,但身在教育行业,自己也不能太差。

第七年依然非常平稳,因为模式也比较成熟了,团队也有,所以我开拓了新的业务,面向高中生的培训,还增加了出国留学的咨询业务,同时,和几个朋友打算继续扩大,做个又大又全的教培产业园,涵盖幼小初高,涉及艺术音乐学科等培训,打造成本地有规模有品牌的培训中心。

盈利情况:第五年总结的时候,第一个校区营收约1600W,第二个校区和第三个校区虽然只有1年多的时间,但是加起来营收也达到了1000W。三校区扣除人工,场地,应付款,第二年的租金,缴纳税款之后,最终还余下约800W,这部分就是净利润了吧?我当场差点哭出来!拼了5年了,终于看到回报了!按照约定好的方式和比例,把钱分出去以后,拿到我手里的,其实也没多少,不过,把朋友的钱还了,背负的压力终于小了很多(其实当时他们不想收钱,想直接入股,但是我坚持一码归一码)!

第六年开始,到手的钱越来越多,18年年底,我差不多净赚到手1300W左右。回头看看,这些其实并不多,辛辛苦苦7年,没自己的生活,没休过一个假期,每天都在紧张中度过,尤其是涉及到学生(尤其是16岁以下),很多小问题都是大问题。这么多年我起床从来不靠闹钟,每天6点半之前准时醒!

刚才说了,因为业务成熟了,运作也稳定了,所以就有了做大的想法。我们确定好出资和比例之后,还是以我为主推进这个项目。城市副中心区域,有一个没啥人气的商业广场,商户基本上都走的差不多了,商场空置面积比较大,谈了几轮以后,拿下了一层二层大部分相对独立的空间,总共面积8000多方,其实不算大,但是这些并没有包括公共走道之类的,算上这些,实际面积接近1万方。

谈下来之后就开始招商,发动本地教育协会的资源,还有一些在家开班的老师,我们提供统一的招生推广,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19年中,装修也动工了,机构也吸引了大概20多个入驻,前期的招生宣传也开始了,就等着完工以后开业了。

之前几年在教育领域积累了一些人脉资源,这个时候发挥了很大的用处。有次喝茶时候,有LD询问了一下我这边的情况,不经意的点了我一句:听说最近教培企业不能注册了,你了解了解?

万幸,这是在喝茶,不是在喝酒。如果酒桌上,我肯定扭头就忘记了,但是我当时非常清醒。教育口的LD怎么起工商口的事情了?当晚我就失眠了,反复揣摩这句话。当然,已经点了,能不能醒悟靠自己。这句话一直在提醒着我。后面一个礼拜我基本上没有管理公司的事情,托朋友介绍了朋友,专门去了,打听一些最新消息。

19年11月,又到了年度总结会,我们几个股东开了个闭门会。我把一些不确定的消息告诉了大家,至于要不要做下去,大家来决定,其实当时我已经打算退出了,因为风暴要来了,我们这种小机构绝对扛不住!

这个会议开了1天,最终有2个小伙伴决定继续做下去,但是资金不够,撑不起来,他们负责和招商来的小机构谈一谈,大家一起筹钱弄起来。其实事情说着简单,过程一点也不简单,经过多轮商谈,最终我退出来一半,留下了400w在里面,说真的,我不想留,但是真没办法,这些已经投入进装修和租金了,短期肯定回不来。

还好,退出来了400,不然20年初我可能就扛不住了!

20年的事情和大家想的一样,YQ突然来袭,而且正是我培训旺季,一声令下,全部停课。我做事情比较谨慎,为了规避风险,预收的培训费全部退还,很多家长为了占位,还是留下了20%的费用,不要看只有20%,谁也不知道YQ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这20%的预收费撑了好几个月,直到后面正式复课!

3月底,YQ刚好一些,培训也逐渐恢复了,但是每周都会有各种检查,这些都不算问题,我校区全部合法合规,最大的问题是大家都挺悲观的,而且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结束,我不止一次想过不要这么折腾了,留点钱养老,然后自己做点别的事情,怎么着也能抗的过去了。

20年7月份的时候,北京那边新认识的朋友说给我介绍个朋友认识一下,我晚上订了机票过去,第二天中午一起吃了顿饭,时隔一年半,我还记得当时这顿饭是苦的!!因为我听到了这条足以颠覆整个行业的消息,虽然还不确定,但多年的经验告诉我,这件事情即便没这么严重,也应该高度重视!

后来证明,比之前得到的消息还要严重!

当天高铁回来路上,我心情非常压抑,一方面我热爱教育,但是以后可能没机会了,另一方面我努力了这么多年,终于看见曙光了,又被拉入了黑暗之中!

回来以后我又失眠了,整夜都在思考出路!无果!因为没有出路了,既然没有出路了,那就早点离开吧!

这个时候培训已经回归正常了,营收也都达到了预期,我和各校区的其他股东商议逐步关停小初业务,再寻找新的业务补充,他们挺不理解的,为此还发生了争执,我说的很明白了,但是他们一致认为我担心还没发生的事情很多余,即便真有变化,全国那么多教培机构,怎么可能一纸文件就能改动?

我该说的都说了,既然无法达成一致,为了不损害其他股东利益,还是大家坐下来商谈吧。商谈的结果就是拆分为两个公司,小初业务我退出,高中业务和其他业务他们的比例不变。我当时和他们说找其他人来接手更合适,尤其是这几年的竞争对手,但是毕竟一个校区的小初业务,一年的净利润也有大几百了,在利益面前,可能大家都是疯子吧!

20年10月,我拿了最后一次小初业务分红,11月,我拿到了股权转让款。其实对于他们几个股东来说,他们没吃亏,我转让的价格并不高,对于我而言,我讲清楚了我的担忧和顾虑,也劝阻过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也对得起共患难的伙伴!

也许没有暴风雨,他们每年可以赚更多,也许暴风雨突然来袭,一切都不复存在!但这些和我还有什么关系呢?我已经放弃了自己打拼的事业!

20年底,培训产业园我也彻底退出了,亏了200W转让给了本地另外一个做艺术培训的机构。不过因为民办教育许可证不再新增了,我的证件和场地一起转让给另外一家对手机构,也算回了点血~

2020年底,我的三个培训学校,一个教培产业园,若干个教学点,只剩下了第一个校区还在维系高中业务部,还有最开始跟着我的十几个小伙伴。

现在想想能够退出来我已经很了,但是当时还是挺难过的。21年春节期间我都无精打采的,外面万家灯火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氛围中,我自己关在家里,灯也不开,电话也不接,只是和家人打了个电话。

我不断怀疑自己是不是患得患失,或者说是不是已经没有了当年不惧万难的勇气。

21年下半年,双减突然落地,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培训全面整治,要么关门,要么转非盈利组织。其他类培训全面从严监管,培训时间,收费,合同全部有明文规定!

身边好多人都说我有先见之明,虽然硬亏了几百,虽然少赚了半年,但是我保全了之前的利润,并且把固定的投入全部转了出去!

其实我哪里有什么先见之明?只不过我有对行业和趋势的正确判断,最主要我有壮士断腕的勇气罢了!

2021即将结束,我也已经走出了这段失败!

我发现休息真的很爽,闲了大半年,越来越懒了,一心想躺平了!

现在每天乐在大妈家发发爆料,水水文章,发发晒物,赚赚金币。

我写了一篇文章,创作3个月,每天1小时,收入7000元!

上一篇文章中,还有值友调侃我是教培人员下岗再就业标兵,哈哈哈哈哈,太贴切了吧!!!

天气好的时候,也会和朋友出去聚聚餐,去野外寻找不一样的体验,生活很欢乐!

每天看看金融消息,储备点知识,等待好时机!

每周去校区转两圈,维持高中部正常运转。

每月收收租金,靠租金维持,要买买买或者出去玩了,提点理财收益

以前一直在琢磨如何赚钱,现在一心想着如何让自己更开心!

环境变化太快了,我真没想过以后怎样,未来路还长,先过好当下吧!

1.打工人要珍惜现在的工作,去年很难,今年更难,企业困难,大家更应该团结一致!

2.创业人要注意风险,尤其是政策风险!山雨欲来风满楼,很多时候失败不是你的问题,而是大环境变了!

3.照顾好自己,身体最重要,钱财是浮云!

4.心态要调整好,永远要对生活充满希望!

5.尽可能与更高层次的人接触交往,很多人都在舒适区沾沾自喜,但其实更高层次的人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认知!

6.做人讲良心,做事讲规矩!这是底线!你的底线决定了你的层次。

7.每个人都会有1-2次大的机会,若干次小的机会,不要抱怨没机会,而是因为机会来了你没做好准备。我偶尔会想,当年150W多买几套房(上海宝山和杭州滨江),绝对比现在赚的多,当年跟着去囤BTB,现在财富已经不敢想象了吧,哎!

最后,谈谈这几年创业病:

6.晚上听到手机铃声恐慌症(我自己起的名字,hhh,晚上听到手机响起来就很紧张很心慌,手机静音好几年了)

希望大家2022会更好!!!

    百科松下PT-UX326C/UX336C投影仪办公用会议宽屏商用教育培训教学1080P高清小型便携3200流明白天直投高亮投影机 0 点评0 原创0
    百科uni日本um100三菱笔UM-100彩色中性笔学生用学习文具用品考试专用笔速干水性笔进口黑色水笔uniball签字笔0.5 0 点评0 原创6 好价24去购买查看详情
    百科得力激光翻页笔ppt遥控器笔投影仪笔遥控笔翻页器红外线电子教鞭 0 点评1 原创0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拥有近 200 万年轻粉丝;
文章阅读量都是 10W+ 级;
线上活动单次吸引近 10 万粉丝互动;
「一周CP」、「世界上的另一个我」等社群活动,每次都能吸引数十万人报名、数万人参与;

就在一片公众号打开率低的叫喊声中,这个公众号的粉丝粘性以及粉丝活跃度却还在一路攀升。未见其人,便先听闻了社交自媒体“概率论”(ID:ilovexiaogai)的一连串数据,于是两位编辑就在一个阳光猛烈的下午,闯入了大学城附近的办公楼里,然后为大家带来这篇长文。

接下来本文将从“概率论”是怎么来的入手,拨开现状、探寻未来,并解析“概率论”幕后团队的 DNA。内容很丰富,所以事不宜迟,先有请主角们登场吧!

生于 96 年,热衷开脑洞。
深井冰一只,脑回路清奇。
重度孤独患者,身附辩论之魂。
常庸人自扰,欢迎来扯淡。

“概率论”品牌运营负责人。
猫系女青年,新鲜感急缺患者。
多重混合人格,喜观察人类。
对世界有深切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人类漫长进化史上的一个片段。

前传:不囿于一隅,从中学时代开始的独行探索

认知世界的渴望,一直得不到满足

伴着对世界的强烈探索欲,念初中的群小爷发现,两点一线的学校生活无趣而苍白。

于是在最开始,她选择了阅读这种方式去认知更大的世界。每天,她都钻进小说之中,将自己代入主角存在于另一个世界,感受悲喜和别样的经历,或在各种杂文里,与作者进行观点的碰撞和交流。

而在将真正的精神安放点搁置在那些书中后,她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某些负面情绪确实也跟着消解了不少。与此同时她也意识到,如果要认知世界,除了看更多的书,还可通过与更多的人接触——以人为基点,去认知这个世界。

彼时,正值各类社交 App 兴起。在试用了多款社交软件之后,她发现,现有的社交模式门槛太高、实行起来累赘繁琐,即使认识了也常常在尬聊,并不能很好地解决自身的社交需求。

终于等到了大学时代,小爷立马投身于各种各样的组织,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在各类社交场景中扮演各种角色……而在社团或学生会时,更多的是进行工作交流,这导致表面上看似在社交,但其实这种社交行为并未涉及本质,大家只是在做事,而由事引申到人却很难。

这样的社交行为在群小爷看来“效率太低”,大部分属于无效的社交。所以,可以做些什么吗?

在这样的思考下,诞生了概率论。

转折:开启社交新篇章,自创平台解决需求

至此,群小爷便决定开启自身社交试验的新篇章——试图自创平台解决需求。以“至少比曾试用过的社交产品做得更好”为底线,然后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构造、丰富上层建筑。大约是在大二上学期,她发现那时的学校环境并不能很好地发挥自身价值以及身边很多人的价值,于是便聚集了小部分有意思的熟人,然后大家开始做一些有趣的社交尝试。

总而言之,这个社交实验站的出现,是因为创始人群小爷本身有需求,并观察到其实市场也有需求,那就可以往这个方向尝试,而之后的所有工作也将围绕这个核心去推进。而整个“概率论”的雏形包括名字,也非她一人所定,而是给到了初步方向,大家一起创造的。

正传:因为“相信”,让美好的小概率事件发生

“如果你真的相信一件事情会发生,或者说你去信任一些人,对方就会回馈给你同样的东西,所以还是美好的人,或者说渴望美好的人比较多吧。”这很宝贵。群小爷说自己本来对这个世界以及人性本质上的一些东西,是比较悲观的;但后来慢慢发现,原来世界上真的有那样一些会因为信任而做出令人惊喜之事的人,自己也对这个世界重新产生了美好认知。而这种认知对自身的塑造,很重要;对于那些奔着自己和“概率论”而来的人来说,在观感和认知上也会有所不同,维系信任就越发显得重要了!

是如何探寻社交本质的?
是如何解决自身以及市场的社交需求的?
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平台与用户之间的信任感?
又是经历了哪些挣扎才变身为年轻人社交第一自媒体的呢?

1、从初出茅庐到百万年轻粉丝的树洞,其中经历了哪些尝试?

线上线下打通,趣味社交实验,创造社交新体验

从一开始就选择了由线上引流到线下的方式,团队先是以“大学生轻社交平台”为定位,举办了一期约 100 人参与的线下游戏社交沙龙;第二次尝试,是举办了一期线下版“解忧杂货店”——即「忘忧酒屋」。两次线下尝试都是现场效果不错,但这是花了一两个月的时间去筹备和落地的结果,最后总结线下活动的整个周期太长,而后续转化率上也不及线上活动。还有一点很关键的原因——“‘概率论’的定位是做社交,如果没有人就做不起来,这是基础。

「忘忧酒屋」线下活动合影

2015 年 12 月底,团队决定“概率论”要侧重线上发展,不仅是因为线上更容易获取第一批用户,更方便提高用户转化的整体速度;而且线上的定位也与初始团队规模也较为贴合。

月份左右,群小爷和小伙伴们一起创建社群「全球单身狗联盟」,反响很不错,且号称“永不关群”。团队都非常用心地在运营,但一个月后发现这种操作实在是有点费神。“最初我们以为,将一个社群永远运营下去是一件合理的事情,但后来发现走到某个时间点后大家的新鲜感和活力就会受到削减,所以必须有时间限定。”而这个设定在那时还前所未闻,团队只能自己探索具体边界,而后运用到各个社群中去试验,最后得出一个合理的结论。

2016 年主要着力于尝试新的社交模型,同时构建起大众对“概率论”的感知和认知,让大家知道自己在这里可以进行多种多样的尝试,并且它不是一个纯粹以利益为导向的事情。经历过一整年的试水期后效果不错,也摸索出了一些初步方向;走到 2017 年就是再去加固根基,探索更深层次的战略等以及那些团队的确可以去持续发展、值得复用的内容。

社交切入点,不再从兴趣出发

兴趣,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一个非常粗浅的社交连接点。现下人们所拥有的其实大多都只能称为“泛兴趣”(看着眼熟的领域,却又不会真的为其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若以此为基点去与他人联系或想要产生很深的情感羁绊,就会显得有些单薄。就像前文提到的,若以事推人,这中间是一道鸿沟,必须有至少一方主动并有意识地推进其发生。所以虽然兴趣类社交在市面上频频涌现,但团队在亲自尝试过后发现并不妥当,于是便对社交切入点做了相应的调整。

2、那些吸粉无数的线上社交活动,都长什么样?

2016 年 3 月左右群小爷与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开始了近一个月的轻松愉快的“线上下联动”式交谈,月底由之前累积的社群活动经验结合“概率论”团队的主推概念,确定了「一周CP」这个社交模型;接着又历经了近一个月的筹备期之后,借 5·20 热点的东风,“概率论”于 5 月 21 日正式上线了「一周CP」首期活动,希望能让对爱情有期望的男生和女生能够遇见彼此。结果公众号的活动推送文章《我们谈一场一周就分手的恋爱好吗?》吸引了大量用户参加,很快成为年轻人朋友圈里刷屏的情侣匹配社交活动,单次报名人数达到了几十万以上。

在首期活动取得意外成功之后,“概率论”还对「一周CP」进行了不断迭代,针对“指定版”、“恋人版”等不同主题设置出更多好玩的任务,让 CP 双方在活动微信群内打卡完成。参加活动的人也越来越多,最多的一期有接近 4 万人同时参加,并完成为期一周的活动,当时“概率论”房主们一共开设 300 多个微信群。

Q:「一周CP」如此成功,为何马不停蹄地立即探索其他社交模型?

如果“概率论”仅有这一个社交模型就会显得有些单薄,所以团队并没有只顾着享受眼前的喜悦,而是想到了一个具体问题——如果用户通过“概率论”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那为什么还要继续留在这里呢?由此再次引发对自己对人类社交本质的思考——人真会仅仅为了谈恋爱这一目的才去参与一切社交活动的吗?事实并不如此吧!身边的许多朋友,即便谈恋爱了,依然会参加甚至组织朋友聚会,人是需要多层次社交关系的,社交需求是一个硬需求。探究到人类底层逻辑,是为了生存,脆弱的人类会通过社交来达成团结一致抵御外敌,而生活在群体中我们自身也会感觉到极大的安全感,而社交关系越丰富,这种安全感便会越强。

另外,假设概率论给自己定义为一个相亲平台,反而不利于人们在这里进行深一步的发展。而且功利性越强,心理预期和负担感也就会越重。“其实社交,应该发生在一个更加轻松和不经意的环境下”。

于是“概率论”便继续探索其他的社交模型,甚至还包含一些有趣但与社交无关的活动及内容方面的尝试。

(2)世界上的另一个我

在某天看到了一档同名节目,群小爷当即认为这个名字很有意思,便思考着是否可以策划一个同样有意思的线上活动。但也心生顾虑,其一,不敢断定市场需求量,是否会有大量人涌来共同参与;其二,不敢确定报名者是否真能在此匹配上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人。与团队技术以及其他小伙伴讨论过后,大家的判断就是先去尝试,只有在实践后才会得到真正的答案!


虽然活动期只有短短三天,但事实证明,受众反响很好,大家不仅觉得它很有意思,甚至还认为这其实更像是“概率论”范畴内的事情。

而后,在今年 4 月正值樱花盛开,「世界上的另一个我」联合日本海淘 App 豌豆公主举办了一次“樱花节”主题活动,在普通的任务卡之外,概率论为品牌首创了粉嫩的「樱花卡」任务。整期活动办下来,樱花卡的打卡率非常高,最终活动参与者中有数千粉丝选择了在豌豆公主 App 内进行互动任务。雨薇回顾道:“对品牌方来说,这期活动塑造了品牌调性以及‘樱花节’活动传播,甚至带动了 App 的激活转化;对于我们来说,豌豆公主为‘一周CP’策划注入了一些新鲜视角;另外对粉丝来说,活动的玩法和福利也更丰富了。”

今年 1 月,“概率论”还开放了一个名为「失联维修站」的特殊站点。雨薇也参与其中,制作了一张专属留言卡。当时在朋友圈发布后,一些许久不联系的朋友之间又重拾话题,然后得知其实他们一直都在默默关心自己。这张留言卡就像开启了一扇窗,让对方能够借助自然的力量来表达这份关心。她说这件事情让自己深受触动,所以直到现在都还保存着那张留言卡,偶尔还会回头看看。

的确,我们的从小所受教育都让人在情感表达上更习惯于委婉或含蓄,而生活中的某些时刻或某个活动会成为一些契机,让我们去与周围人或是这世界重新产生某种联系。因为心里明白这些契机弥足珍贵,于是“概率论”就想去创造更多的契机或者说是基地,希望借此在大家生活里扮演一个实用性的积极影响者,而不是去标榜一些形式大于意义的东西。

2015 年 12 月,“概率论”第一次举办了「忘忧酒屋」;而后在 2017 年年末接到了电影《解忧杂货店》的合作邀约,这是一个内容本身重合度、以及形式融合度都很高的项目。于是没有太多的纠结,这间只开放 48 小时的「」再现江湖,粉丝们在进行社交活动的同时,还可以看到王俊凯、迪丽热巴等电影主演们在酒屋里留下的忧愁、选择帮助他们解忧,建议还有可能被明星们选中获奖。于是当时就有许多粉丝来参与,帮助自家偶像解忧,并支持这部电影。

除了以上提及的之外,“概率论”旗下还有「晚安牛奶屋」、「有求必应屋」以及「24小时邮局」等社交活动,另外根据社交当中的痛点问题,也在不断策划新的社交活动,希望降低社交的门槛,打通从陌生人到熟人的社交路径,形成闭环粉丝生态。

3、成功吸引近200万年轻粉丝之后,如何留存和促活?

做社群就该投入大量的精力与真情实意,坚持真人运营,独创房主模式

在被问及做运营的最大成本时,群小爷直言是“用心”。需用心维护和经营与粉丝的关系,而不是单纯地机械化运作,这样很难应对突发状况。“概率论”本身是做社交的,面对团队内部或粉丝都该用真诚去感染对方,这就要求运营者有极大的热情、愿意倾注许多精力,然后这个理念才能一层层传递下去,所以“概率论”选择不采用机器人运营。“其实粉丝是非常敏感的一群人,平台运营者到底花了多少心血,是否用心,其实他们都能感受得到。

“概率论”每次举行活动,都会有相应的微信群,其中社群管理者被称为房主,而活动参与者则为房客。房主会是一群热心善良的小伙伴,他们需要做的基础工作是组织活动顺利进行,并让大家在充满关心与爱的环境下参与活动。在这样以心交心的氛围下,许多房客在活动之后也会与房主们延续友谊,甚至倾诉私人问题,而可爱的房主们也会自发地辅助调解矛盾、修补关系,或是身体力行地帮助解决问题。虽然这些事情都很细碎,但一想到能帮到他人大家就都认为非常值得。正是因为能一直与粉丝们保持这样的紧密联系,团队也在其中听到了许多粉丝的真实心声与需求,其实“概率论”的某些活动灵感就来源于此。

公众号上的暖心文字,离不开UGC故事,愿以此找到更多共鸣

翻看“概率论”公众号,满屏都是治愈系内容,其中大部分都是团队原创,也有很多 UGC 故事征集加工。比如「」活动里就有许多有趣的 UGC 内容,本身是用来粉丝交换的具体社交属性的内容,但是它们本身质量整体较高,团队进行筛选后就变成了一个新的内容推送。对于用户来说,这样的内容,是非强制性输入的情况下产生的,能够得到一些情感上的真实回馈。

公众号文章内容是价值观的输出口,对于 UGC 内容的筛选主要看共鸣,以及其中所包含的意义性。“概率论”上的大部分的文章和活动都是团队纯原创,然后去打磨一些内容,想来这也是团队价值观的一种体现。团队也在不断扩充内容形式,从文章、活动到插画、长漫、语音等,并且通过观察粉丝们的反馈,来进行调整以及后续更进。

放眼“概率论”,以及年轻一代可能抵达的世界

甲乙方与年轻人社交,与有趣的合作模式相遇

作为年轻人社交第一自媒体,拥有十分可观的有效粉丝流量,其实“概率论”有更多的可尝试的延展空间。

从与商家合作的线下活动开始,在 2017 年内容打磨期间,伴随粉丝而来的,是很多品牌抛出的橄榄枝。但当时团队主动选择了放缓脚步,更倾向于与“概率论”调性高度相符的品牌方进行合作,以此寻求最有效的合作输出。正因为有了这段商业合作尝试期,团队探索出了一条既能让自己用新角度思考也能给用户带来新玩法的路,于是转变思维,在 2018 年以形式更开放、内容更丰富的合作模式面向品牌方。而品牌方这边,刚开始觉得这些合作形式太“非标”,后来发现除去普遍 KOL 都能完成的单向情感传输,其实在“概率论”自己还能和粉丝进行更多元、更深层次的互动。

于是在经过了 2017 年一年的打磨后,今年“概率论”上便出现了更多好玩的商业合作活动或推文,比如前文提到的深度活动内容合作,以及今年 1 月份为 OLAY玉兰油 制作的这幅清新风长图文漫画广告(单篇推送,点赞数 3000+,评论数近 2000)。

的确,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使个人被无限放大,甚至诞生了“戏精文化”现象,大众不再满足于任何单向的输出或接收,这些社会变化也极大程度上影响了部分广告形式的更迭速度。在这大环境下的社交自媒体“概率论”,本身就深耕年轻人社交,有着比其他自媒体或平台更容易产生连接与互动的 DNA,粉丝本身就有极强的参与意愿。但在看似变现轻而易举的背后,是团队反复的琢磨与思考——如何调动粉丝的好奇神经、觉得参与其中好玩有吸引力,如何在嗨玩一把之后让品牌在内容当中产生价值,如何又能把这两者结合得恰到好处、让团队自己也兴奋不已……在这基础上,“概率论”想到的具体玩法有:

1、简单直接地通过内容直接让粉丝对品牌产生认知以及情感沟通,此类如传统文章、以及与 OLAY 合作的长漫画等;

2、在已有经验的线上社交活动模式中挑选出与品牌方最为契合的一个,在活动关卡设置中融入品牌信息进行轻质的交流,此类如此前与豌豆公主、电影《解忧杂货店》的合作等;

3、为品牌方量身定制一次社交活动或是一次联合粉丝故事征集活动,从活动构思到文章、活动参与过程,再到最终收尾奖励机制,逐步深入交流,此类如与电影《超时空同居》合作的“时空恋人”以及与掌阅 App 合作的“”等……

刚过去的 5 月 20 日当日,“概率论”推出了为近期上映的电影《超时空同居》量身打造的一次房屋活动——「时空恋人」,雨薇说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粉丝在互动过程中感受到电影想要传达的关于“选择”的命题,而这些选择其实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这次品牌提及率很高的活动推送发出后,不到 12 小时参与人数已超 5 万,不到 24 小时阅读量已突破 10W+,雨薇表示不论是粉丝还是品牌方,体验过后给到的反馈都称沉浸其中,很容易对电影产生更深层的共鸣和代入感。而这些都是团队在几天之内努力出来的结果,所以自己也特别感谢愿意为了每一次活动高效奋战的小伙伴们。

另外在 2017 年 11 月与北京双人展合作期间,展览最后的留言板上曾出现了粉丝自己画上的“概率论” Logo,而其他粉丝意外发现后便在“概率论”公众号后台留言,很快后台又收到了许多粉丝前去合影打卡的照片。

这样不可思议的社交连接,想来也与“概率论”一如既往的平台调性息息相关吧。不论是从最原始的初衷、每一次活动举办、每一次内容输出,本质上都是纯粹地希望能够提供给粉丝们更好的内容和想法。“所以即便某些团队将我们的活动形式及内容一字不差地搬运过去,他们永远不会也不懂“初衷”和“用心”这些内核该如何掠夺。”

Q:年轻人是怎样一群人?他们的社交习惯究竟是怎样的?

在谈年轻人社交行为时,群小爷发现大家都将它妖魔化了。比起所谓的“年轻人”标签,或许更应该说,是人和人之间的相处应该采取怎样的相处模式的问题,所以这点上代沟没有这么强。

雨薇也提到,社交习惯与个人身上的某些内核相关,被妖魔化的那部分,说年轻人更开放、更轻浮,其实并没有。年轻人喜欢的具体到执行层面上的玩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只有这点是真正体现在年龄上的区别。所以很多人可能理解错了,年轻人不一样的地方,在于玩法以及表达方式上。而“概率论”会针对这个群体,用合适的表达方式来进行沟通,而不是试图去改变年轻人的内核。

Q:作为充满朝气的年轻团队,“概率论”更远大的理想是什么?

在之前某次开内部会议时谈到过团队理想,当时我(群小爷)将其归纳成了一句话,即“让人和这个世界产生更多美好而温柔的联系”。越长大,貌似就越难再去发生一些纯粹的社交关系,而越是城市生活者、越是年长者,就会越需要一些所谓的心灵鸡汤或治愈所。在“概率论”的尝试过程中或许你会产生许多情感羁绊,比如自己正在被他人需要,自己也可以被他人依靠信赖等等,而这些羁绊会告诉你,自己为什么要存在于这个世界,而继续存在下去的理由又是什么。说到底就是需要让这些能与世界产生羁绊的人事物告诉你,自身价值所在,这会给你以力量。

那么默默建立乌托邦的,究竟是些什么人?

“概率论”的不世俗,是源于创始人群小爷的天赋

雨薇说自己在看电影《头号玩家》时经常想到群小爷,因为都是在发现自己与世俗追求观念不合时,选择了亲手开辟出一个新的世界。这很需要天赋,而群小爷是个较为内敛的人,对于亲密关系并不是那么驾轻就熟,却很早就已想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于是才造就了现在的“概率论”。从某种角度上看,她永远是“概率论”的第一用户。这种天赋难能可贵,而且一直被她自己较好地保留了下来,真的很难得,所以雨薇才会在她打来的一通电话后决定留下来一起创业,即便电话那头郑重告知着前路所需面临的各种风险与挣扎。

这样的群小爷,一路上也吸引来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其他小伙伴。推进项目时难免碰到困难,但她却称不会太痛苦,因为知道自己要去的是怎样一个世界,所以起初都是抱着尝试的心态,认为有意思的事便去做,也知道大家一定会彼此支持,这样的情感力量也让所做之事更顺利地推进。

特有的千人房主团队,成员都是“概率论”最重视的忠实粉丝

目前“概率论”办公室内有三四十位员工,稍显年长的也才 30 岁出头,因为这里是年轻人的产品,所以大家的心态都相当年轻。除此之外,“概率论”还拥有一支自己特有的房主团队。这些房主大多是资深粉丝,他们参加过以往活动,认为自己在其中收获了友情,以及在与老房主互动后,希望把如此美好的羁绊与爱传递给其他人。其中也不乏因此结交的老朋友,每次发布招募信息后,便有大量 18~25 岁的年轻人不问工资、蜂拥报名。截至目前,房主团队规模早已超过千人,并且还将持续招募,它就像一个组织般运转,是具有流动性的,总有老友迫不得已地离开,也总会有新成员加入进来,愿以此形式将一些理念和精神较为完整地延续和传承下去。

这样大的一个“组织”,要运营起来特别烧脑。好在房主之间会经常在社群里互相沟通,分享各自或好或坏的日常瞬间;再加上每个季度概率论都会为房主们策划内部活动来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团队招人最看重本质,毕竟本质不错的人,能够很快地触类旁通

由于业务拓展等原因,“概率论”一直在招纳新成员,虽然专业不会设限过多,但挑人的重点会更多放在人本身的特质上。在一轮招新之后发现,其实能够进入团队的人身上都有某种共通点,比如对世界充满好奇,有一些对人以及人性的思考。

作为一个年轻创业者,雨薇说自从决定创业后自己就经常感觉到焦虑;但同时,也会更清晰地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以及真正想抵达的地方。

而对“概率论”来说,从最初的“大学生轻社交平台”到如今的“年轻人聚集地”,中间看似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却经历了无数次的运营实验、社交实验乃至商业合作模式实验,才长成了如今的模样。团队清楚,它的身上还有更多等待被开发的可能性,但不着急,就按照自己的步调前行好了,早晚有一天,能抵达到那个看上去很远的地方。

“概率论社交实验站”首页:

想要继续关注这个 95 后年轻团队的不要走错入口噢!公众号:概率论(ID:ilovexiaogai)

*数英DIGITALING无时无刻不在关注广告行业里的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同时我们也期待出现更多新生力量。

网易科技讯 4月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初创企业家往往与一夜暴富联系在一起,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最典型的莫过于Facebook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但初创企业多如牛毛,能成功的毕竟少数。初创企业家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着巨大压力,有的人甚至付出生命代价。今年初,电商网站Ecomom联合创始人乔迪·谢尔曼(Jody Sherman)在面临的时候,选择了自杀,让整个创业圈感到震惊,并引起人们对创业热的反思。美国知名科技博客网站BusinessInsider采访了与谢尔曼关密切的一些人,并发表了长篇报道。

几个月前,1月27日,星期天,初创企业家乔迪·谢尔曼本来计划和朋友一起去看电影。

但那天下午,这位朋友接到谢尔曼妻子凯丽的一个电话。

电话称,谢尔曼失踪了。三个小时后,凯丽向拉斯维加斯警察局报了案,她担心丈夫可能发生不测。

晚上11:12,警方找到了谢尔曼的尸体。

警方在距拉斯维加斯25英里、内华达州境内的一条公路上找到了谢尔曼的汽车,并在车上发现了谢尔曼的尸体。他被枪击中了头部。

内华达州克拉克县验尸官办公室确定谢尔曼是死于自杀。这天距他48岁的生日只有5天时间。

谢尔曼自杀的消息瞬间就在Twitter和科技博客上传开了。他的死让许多人感到悲痛和困惑。他没有留下任何遗书,最后一条Facebook消息是由他的妻子撰写的:

“这是乔迪的最后一条消息,但不是乔迪本人写的。他走了。这不是他的冷幽默。这样的消息令人感到悲哀,但是真实和永恒的。他没有对任何人说再见,因为他知道他无法做到。所以在这里我代表他跟大家说再见。如果你正在读这篇文章,说明你与乔迪有某种联系。他爱戴你,尊重你,敬佩你,并珍视你曾在他的生活中出现。他希望你们中的每一个人都知道和懂得这点。如果你对乔迪有什么要说的,或关于他想说些什么,请在这里留言。

谢尔曼自杀的几天后,Ecomom召开了一个董事会,公司的其他联合创始人和董事会成员发现Ecomom处于一个令人吃惊的状况。

几周后,Ecomom关门。理由很简单:该公司已资不抵债。

更简单地说,Ecomom破产了。这家只有28名员工的初创企业,6个月前刚刚完成500万美元的融资,总计融资1200万美元,但破产前现金储备已枯竭。该公司似乎没人知道这些资金的去向。

为了探究乔迪·谢尔曼自杀前的最后几个月里发生了什么事,在过去约一个半月的时间里,我们采访了与谢尔曼关系密切的十多个人,他们是他的同事、朋友、顾问或投资人等。他们中的许多人,都不愿意在采访中透露自己的姓名。

他们都对围绕着谢尔曼所发生的事情感到震惊。很多人觉得自己受骗了。每个人都留下疑惑:

乔迪·谢尔曼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在他生命中最后的几个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他的人生如此悲惨地结束?

初创企业圈的“威利·旺卡”

乔迪·谢尔曼身高只有1米75,但留着一头蓬松的、野性十足的黑色卷发,就像充了电似的,使他看起来的身高要比实际身高更高几厘米。

朋友称他是初创企业领域里的“威利·旺卡”(Willy Wonka,译者注:《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中神奇的巧克力工厂老板)。

谢尔曼的手腕上有一个纹身,上面写着“我真棒”。这明显提醒别人,他想成为一个大人物。

朋友说,谢尔曼的生活曾很艰难,遇到过很多困难,这使他做任何事都动力十足。谢尔曼一直受到金钱的困扰,并在金钱问题上做出的糟糕决定,这导致了他最终的结局。

一位童年朋友回忆,谢尔曼曾实施保险诈骗。他说,16岁的时候,他们一起开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突然,谢尔曼告诉朋友,“扣上保险带”。接着,他猛踩刹车,造成了一起交通事故。后来,这位朋友表示,谢尔曼从保险公司那里获得了数千美元的赔偿。

谢尔曼没有上大学,而是参加了美国海军。当他1988年退伍后,成为加州高科技行业中的一员。在他职业生涯的高峰期,他出售了一家公司,最终这家公司成为NBC旗下的互联网公司NBCi。在NBCi,谢尔曼做到了副总裁的位置。

此后谢尔曼离开NBCi,创建了一家名为“Comedy World”的新公司,专门制作在线谈话节目。当网络泡沫破灭导致投资者对互联网的热情消失后,Comedy World也以失败告终。

谢尔曼之后卷土重来,投资了几家公司并开始创办另一个初创公司。这家初创公司是一家包机公司,谢尔曼与其他三人共同创办。这家公司最终被Virgin公司收购,并改名为Virgin Charter。谢尔曼在Virgin Charter呆了两年的时间,直到公司关门。

一位消息人士表示:“Virgin Charter一直处于困境中,因为它的一些业务根本无法开展,基本上这家公司是失败的。”

不过,谢尔曼在Virgin获得灵感,决定再次创业。这次,他决定创办一家能为世界带来进步的公司。

Virgin老板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Branson)曾承诺,其航空业务的利润100%将用于环保项目,谢尔曼对此十分钦佩。他希望找到另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谢尔曼注意到周围的女性都在讨论抚养孩子的问题。虽然他自己没有孩子,但他觉得,像帮助母亲为自己的孩子挑选安全用品是一个有前途的事业,也是他能够解决的问题。

他创办了“Sprout Baby”网站,专门出售实惠、健康的婴儿食品。这是谢尔曼创办的最后一个初创企业Ecomom的前身。

有时候,像Ecomom这样的初创企业,他们的融资主要来自被称为“天使投资人”的富人,而每个天使投资人出资金额都不大。与职业风投家相比,这些投资人要求较少,可以让企业家独立自主地运营企业。

这种投资方式有一个缺陷,就是每个天使投资人在所投资的初创公司中持有的股份都不多,结果是他们都不愿意积极参与公司的运营,并确保公司获得成功。

Ecomom不太容易得到投资人的青睐,即使是天使投资人。

在硅谷孵化器500Startups为企业家创立的电子邮件列表上,谢尔曼写道:“一个自己没有孩子的男人要去创办一家面向母亲的电商网站,没有人会喜欢这样的创意。”

投资者回忆道:“我真的很喜欢这个家伙,我认为他很棒,但我认为他的企业是一场灾难。”

像所有优秀的企业家,谢尔曼不会轻易放弃,他一个一个地去说服。最终,有65位投资者向Ecomom投资。

谢尔曼的投资者和朋友马克·舒斯特(Mark Suster)最近写道:“我从来没有如此希望一家婴儿产品公司赚钱,因为我想看到他取得成功。他身上有一些神奇的东西。”

这里2.5万美元,那里5万美元,最终谢尔曼筹集到200万美元的资金。

虽然有这么多投资者的支持,起初对Ecomom来说看起来是件好事,但最终成为一种负担。

就在去世前几周,谢尔曼在500Startups的电子邮件列表写道:“将来总会遇到某个时候,情况变得艰难而让你打算放弃时,你会希望有一些人会对此感到恐惧,他们无法承担不支持你所带来的后果。你知道这些投资者会在你十分十分需要资金时,对你慷慨解囊。”

尽管拥有许多朋友和投资者,Ecomom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最终都需要谢尔曼独自承担。

谢家华将Zappos打创成为美国最大的网上鞋店,2009年被亚马逊以1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像谢尔曼一样,谢家华也经历了网络泡沫的破灭。但他带领Zappos渡过了难关。当时许多分析师不再看好网上零售,但谢家华悄悄地将他的企业发展壮大,在这个过程中,他证明电子商务可以做到既新潮又有利可图,从而激发了众多像Ecomom这样的电商网站的涌现。

谢家华决定拿出个人大部分的财富,在拉斯维加斯市中心建立一个高科技园区。

为了吸引企业到拉斯维加斯,谢家华出资成立了一个投资基金:VegasTechFund。该基金向初创公司投资有一个条件:他们必须向拉斯维加斯城市实验项目Downtown Project做出贡献。通常,这意味着企业必须搬迁到拉斯维加斯。

谢尔曼一直在洛杉矶的高科技圈子里摸爬滚打,在那里他有数百个朋友。但谢家华是电子商务行业的一个领军人物,他可以给予Ecomom很好的建议,并对其进行投资。所以,当VegasTechFund提出愿意向Ecomom投资时,谢尔曼决定将Ecomom迁至拉斯维加斯。

2011年12月,谢尔曼将他的公司搬迁到拉斯维加斯。他不得不这让他的妻子在未来的一年半时间里仍留在加州,以完成她的学业。

谢尔曼虽然获得拉斯维加斯高科技圈子的口头支持,但亲密朋友称他在那里从来没有感到快乐。

2011年12月,在他将公司搬迁到拉斯维加斯的同时,谢尔曼为Ecomom完成了另一轮融资,投资者包括VegasTechFund和其他众多投资者。这轮融资共为Ecomom筹集400万美元资金。

谢尔曼擅长于融资。但他不擅长于做出明智的财务决策,包括个人生活和企业的,而这两者密切相关。

谢尔曼一直在苦苦维持着他本人和妻子凯丽的生活。凯丽原来是个模特,目前正在上医学院,没有什么个人收入。尽管如此,谢尔曼仍过着奢侈的生活,而且在金钱上很大方。他支付给员工非常高的薪水,还花费7.5万美元购买了一辆Airstream旅行房车。他打算用这辆房车来周游全国,向饥饿的儿童分发食物。

在他去世后,朋友表示,谢尔曼有几乎没有给他的个人或企业账户留下任何东西。其中一位朋友称:“我知道他存在很多的财务问题。”

谢尔曼和他最亲密的朋友会在需要时不时借钱给对方,有时候数额还很大。谢尔曼总是答应在几个月内还钱给朋友们,但直到他去世的时候,他仍然拖欠着朋友的钱。

谢尔曼在交税上也总是拖拖拉拉。1995年,他接到一张金额为27838美元的联邦税单。2010年,他又收到一张金额为72,000美元的联邦税单。

朋友称,谢尔曼认为,如果对寄来的催款单你一直不去理睬,它们就会自动消失。但对税款来说,情况不同。相反,政府可以把你的资产扣押,冻结你的账户,并要求没收你的个人财产,直到你付清拖欠的税款。

尽管此前在管理财务上不断出现问题,但Ecomom的财政大权还是由谢尔曼自己直接负责。他自己要求这样做,甚至不向公司联合创始人艾米莉·布莱克尼(Emily Blakeney)通报公司的财务数据。消息人士承认,现在回想起来这很奇怪。

其中一位消息人士表示:“谢尔曼从来没有充分披露Ecomom的财务数据,这让我相信他不想让别人全面了解Ecomom的财务状况是有原因的。如果你没有什么可隐瞒的,你就不会害怕公开。”

消息人士称,公司里只有谢尔曼一人接触公司的银行帐户和发票。只有他知道Ecomom每月用掉多少现金。他把公司剩余的现金贮存在他个人的信用卡里——一张黑色的美国运通卡——这使他欠下更多的个人债务。他拒绝办企业卡,尽管向同事抱怨美国运通公司会打电话过来质疑公司的支出。

有时,谢尔曼会承认其个人信用卡已欠下数十万美元的债务。

2012年8月,谢尔曼又为Ecomom融资470万美元。大约在同时,他还悄悄地通过银行发行了100万美元的债券。总部位于波士顿的风投公司Cue Ball Capital领导了这一轮的投资。Cue Ball Capital的合伙人约翰·哈梅尔(John Hamel)加入了Ecomom的董事会。

这轮融资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事情,改变了谢尔曼。

在这轮融资之前,谢尔曼总是让自己和他人为企业筹集尽可能多的资金。在这轮融资完成后,他开始称风投资本家为“骗子”和“伪君子”。

当谢尔曼向自己的团队通报融资情况时,员工看出情况有点反常。

一位消息人士回忆说:“他说,‘这是我做过的最难的事情之一。我希望将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不需要像现在一样要筹集这么多钱。”

另一位消息人士也回忆称,谢尔曼谈到最后一轮融资时,说出的一些话让人感到震惊:

“他说,‘我本不应该进行最后一轮融资。我没有提出我们的要求或条件——以及其它类似的东西。但我还是让它发生了。”

当被问及谢尔曼所说的“让它发生了”是什么意思时,消息人称不清楚。

谢尔曼的朋友和前同事纷纷表示,他似乎从来没有说谎。其中一位描述谢尔曼“生来诚实”。但他可能以开玩笑的方式来讲述事情的真相。

谢尔曼去世前几个月,一位消息人士向他询问Ecomom的业绩。谢尔曼所透露的数据和指标均正在增长和好转。

该消息人士回忆说:“乔迪告诉我,‘我们正在积极寻求一个新的广告战略,并已初显成效’”。后来证明谢尔曼说的是真的,但这仅仅是市场营销推动的结果,而这是暂时性的和不可持续的。

危险的交易和数百万美元消失

谢尔曼去世时,距Ecomom融资570万美元只有5个月的时间,但Ecomom的现金储备突然枯竭了。

这几百万美元的资金哪里去了?

直到去世那天,只有谢尔曼一人知道。

即使Ecomom董事会成员约翰·哈默尔(John Hamel)和联合创始人布莱克尼也对公司的状况和谢尔曼的自杀傻了眼。谢尔曼去世后,他们为理清公司的财务状况花了好几天的时间。

谢尔曼去世后,Ecomom临时总裁马库斯·努奇(Marcus Nucci)写给投资者的电子邮件泄露,证实了上述惊人的消息。电子邮件于今年2月14日发出,科技博客PandoDaily发表了这份电子邮件。最令人震撼的部分如下:

在对公司财务状况进行审查后,事情已变得很清楚,公司的管理团队和董事会不得不作出艰难决择。每个人都惊讶地发现,在过去的2-3个月里公司的亏损急剧增加。公司已似乎资不抵债,这样的财务负担已使目前的经营很难持续下去。在最近事件发生后,鉴于100万美元的银行发行债券和公司的现金储备下降,董事会一直在与银行商讨,以确定下一步的行动。由于目前公司没有获得进一步注资的可能性,银行可能很快就会要求将公司大部分现金进行收缴,采取措施清算剩余库存和出售资产,以偿还银行债务。到了这一地步,公司似乎除了关闭在已经没有别的选择。

鉴于目前的这种财务状况,公司避免破产的唯一途径是有人向公司注资2-3百万美元,以偿还债务,同时公司转型至盈利更高的商业模式。

努奇的电子邮件清楚地表明,Ecomom的现金已耗尽。在这份电子邮件发出后,Ecomom更新了其网站,称该公司已“进入债权人利益分配阶段”,这是申请破产的另一种说法。

另外有少数人洞悉Ecomom的财务状况:包括Ecomom聘请的一个外部会计师,来自咨询公司Optima Consulting的达林·马林诺夫(Darin Marinov),和一名内部审计师。马林诺夫通过律师拒绝发表评论。

其他人告诉我们,他们都不知道Ecomom的财务状况有这么糟糕。

消息人士表示,2012年12月时,Ecomom的银行帐户大约有400万美元的资金。到今年1月底,只剩下40万美元,甚至更少。

众所周知,像团购网站Groupon 一样,Ecomom通过团购交易给予客户很大的折扣。Ecomom的慷慨和良好的客户服务深受客户的喜欢。

虽然团购交易让Ecomom的客户受益,但让该公司的银行账户吃紧。

人们很容易想到利用团购交易和优惠券作为简单的促销手段。但它们对公司财务的影响,远不是仅仅损失一些营收这么简单。

像Groupon这样的团购公司,向消费者预先收取交易款项,然后在一定时间内将收到的款项支付给完成交易的商家。支付的时间有所不同,但通常在15天至90天内支付。

一些经营上陷入困境的企业,将网上折扣优惠券作为快速获得现金流的渠道。这可以成为融资的一种形式,但他们带来了沉重的成本负担。首先,商品大幅打折降低了利润率;其次,打折部分需要商家和团购网站分别承担。

通过多次团购交易吸引同一客户,直到他们最终成为忠实的愿意支付全价的客户,对现金充裕的公司来说,他们可以承担这样的成本。资金充裕的公司也能承担团购交易带来的暂时亏损。但Ecomom,相对来说,并不是一个资金充裕的公司。

例如,奢侈品电子商务及闪购网站Gilt Groupe筹得的资金已超过2.2亿美元;闪购网站Fab筹得的资金达1.71亿美元。Ecomom筹得的资金累计只有1200万美元(1100万美元的投资,外加100万美元银行发行的债券)。

如果优惠券的成本如此巨大,为什么Ecomom还大规模地发行优惠券?去年第四季度发生了什么事,导致Ecomom一蹶不振?

去年10月,谢尔曼与他的高管团队召开了一个会议。他问道:“预计2012年我们的营收将是怎样一个结果?”

在被告知大约是230万美元后,谢尔曼沉默了一段时间,然后回答说,这样的结果是不能接受的。他说:“如果我们的营收达不到400万美元,董事会将解雇我。”因此,他们继续商量对策,并对谢尔曼过去常说的话深信不疑:

“不要担心公司的现金状况,它在我的控制之下”。

他们找到了一个安全可靠的方式实现营收的增长。他们将在假日销售旺季实行高达40%的打折销售,同时还配套推出一种优惠券,让消费者可以享受更大的优惠。这种交易非常有吸引力,消费者将不容错过。

到当年年底,该公司总营收达370万美元,其中100多万美元来自假日季节的打折销售。当然,这也让公司的盈利付出了极其昂贵的代价。

但营收上的增长未能挽救谢尔曼的工作。多位消息人士称,他将被辞退,在原定于他去世那周召开的董事会会议,本来很有可能就此做出决定。

2012年第四季度——在谢尔曼生命中的最后几个月——他极不寻常地将大量时间花在危地马拉上。

他告诉人们,这是因为根据股东People Fund的建议,他正在这个中美洲国家开设一家办事处。他说,这家办事处将降低公司的经营成本。

这家办事处确实开设了,并聘请了几位低层员工。谢尔曼每月至少一次飞往那里,有时候安排的是快速行程,但在公司里报销了大笔的差旅费用。

谢尔曼会接受People Fund的建议,部分原因是该公司已计划启动新一轮的融资。消息人士表示,但在去年第四季度的某个时候,People Fund决定不会再向该公司投资。这一决定,再加上假日打折销售带来的亏损,让谢尔曼陷入困境,使他迫切需要金钱。

一位消息人士告诉我们,无路可走让谢尔曼掉进了一个骗局。

在中美洲时,谢尔曼曾暗中寻找McAfee杀毒软件公司创始人约翰·麦卡菲(John McAfee)。当时,迈克菲因涉嫌谋杀而正在潜逃。

几个月后,迈克菲现在表示,谢尔曼在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中被骗。

根据迈克菲的说法,谢尔曼被告知,如果他向一个非公开的地方项目进行初始投资,他将获得丰厚回报。谢尔曼执行了这一协议,但从来没有得到回报。我们一直无法确认这个故事的真假。

迈克菲通过电子邮件解释说:“我告诉乔迪,这是骗子在吹牛,赶紧回家并忘掉这回事。我告诉他,这是一个与人类同样古老的骗局。‘这个项目不会是真的,忘记你已支付的款项,它不会回来的。’我告诉他,把它作为一次代价昂贵的教育……我已经67岁,有了足够的生活经验,经受得住诱惑,但仍然免不了上当,并几乎让生活毁于一旦。乔迪很年轻,抑制不了自己贪婪——无视我‘立即离开危地马拉并不要回来’的劝告。”

迈克菲以举止疯狂而闻名,所以大家怀疑谢尔曼是否真的受骗上当。但有一位消息人士证实,谢尔曼与迈克菲确实曾在国外见面。

谢尔曼还在其Facebook个人主页发布了一张迈克菲在危地马拉城酒店的照片。照片的拍摄时间是去年12月4日,正是迈克菲被逮捕的前一天。虽然谢尔曼称这是两人的第一次见面,但迈克菲表示,这实际上是最后一次。

创业值得付出生命代价吗?

即使那些知道谢尔曼有时性格多变的人,对他的死也感到震惊。对于一个生活中已经克服了很多困难的人,他的自杀难免让人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自杀?

一些与谢尔曼关系密切的人怀疑,他不是死于自杀。他们指出,谢尔曼没有留下遗书,而找到他的身份证的地方,是他家附近的街道上,而不是他死亡的现场。但验尸官多次证实,谢尔曼是死于自己的手上。

那么是什么促使谢尔曼自杀?

正如在大多数情况下,没有人知道一个人自杀的确切原因。谢尔曼长期受到抑郁症的困扰;他经常吸食大麻以自我调节,这可能给他心理蒙上了阴影。可以肯定是,他承受着巨大的财务和工作上的压力。

在谢尔曼去世后,最后一个原因成为人们谈论的主要话题。

在社交化媒体时代,成功和失败的消息都传得很快。企业家表示,现在经营一家公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艰难——失败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以承受。

一位高科技行业的初创企业家告诉我:“现在,创始人都面临着巨大压力。”他以他的朋友为例,很多人在融资过程中会突然患上荨麻疹,出现心悸等症状,或需要频繁地治疗与压力相关的身体问题。

这位初创企业家说:“直到你谈起这些情况,否则没有人谈论它。这时他们会说,‘我也出现同样的皮疹。’我认为现在创业变得很难,因为很多记者和媒体都在关注报道。”

另一位初创企业家表示:“过去,创业失败的消息传播的范围有限。当你创业失败的时候,你会感到对不起家人和投资人,但不会公开报道。但在社交媒体时代,创业失败成了广泛报道的事件。这种可能广泛传播带来的耻辱在以前是根本不存在的。”

对于像谢尔曼这样的创始人,在高科技行业有几千个人认识他,被他们视为朋友、顾问和榜样,公开失败意味着过去曾仰视他的人将看轻他。而当你的朋友参与到你的企业,无论是作为合作伙伴还是投资者,在你的经营遇到困难时,你会感到非常大的压力。

风投家戴夫·麦克卢尔(Dave McClure)了解运营初创企业所要承受的压力,他是Ecomom的投资者之一,同时是500 Startups 的创始人之一。

麦克卢尔表示:“哦,上帝,创办一家公司]可以让人崩溃。”他回忆称,自己作为一个企业家时曾面临极为“黑暗的日子”。他经历了公司裁员、联合创始人内斗和妻子的反对,并且没有多大的收益。

他说:“创办一家公司往往付出大于回报。然后,有些时候,你会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哭泣。除了工作,你没有时间去做其它事。你没有社交生活,你很不愿意与家人和朋友交流,因为他们对这些都不了解。初创企业成了你生活的全部,而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它生存下去,同时不会让你在员工面前像一个白痴。”

麦克卢尔认识到,企业家承受的压力往往是自找的。他们可以像大多数朋友一样,从事朝九晚五的工作。但不管创办一家初创企业面临的压力有多大,这一问题要全面看待。他说:“仍然要认识到,所谓压力是‘第一世界的问题’,而不是有关战争、饥饿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那些认识谢尔曼的人表示,他们的生活将从此有所改变。他的一些最亲密的朋友称,他的自杀让他们重新评估自己的职业生涯和生活中什么东西更为重要。

其中一个人问:“创办一家企业这么重要吗?值得以生命为代价吗?”

在他去世的前一天,1月26日,谢尔曼还在和朋友制订旅行计划。他一直计划的一个旅行是2月初去危地马拉。另一个是与一个朋友参加一个高科技会议。

这些旅行都没有实现。本计划与谢尔曼参加会议的那位朋友,一直还记得他们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在谢尔曼去世前一个月,他们一起吃晚餐,这位朋友表示,谢尔曼那天晚上的脸色令他至今难以忘怀。

这位朋友回忆道:“晚餐时谢尔曼的表情,我不能说是悲伤的,但它看起来好像要永别的样子。他说,‘我从来没有见过你这么轻松,我非常尊重你’。他说,‘我不能相信你在筹集资金时是这样无情,但这确实是你的权利’。”

一个月后,谢尔曼就去世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真实白手起家创业故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