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280-240÷8的运算顺序改成先算减法,最后算加法,那么算式应该是多少?

二一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教信息(2013)2号

邮编:518000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横岗社区力嘉路108号B栋B6

把算式150+75÷25×20的运算顺序改为先算除法,再算加法,最后算乘法,那么算式是:(150+75÷25)×20.

算式150+75÷25×20的运算顺序是先算除法,再算乘法,最后算加法,要改为先算除法,再算加法,最后算乘法,要用小括号把150+75÷25括起来,然后再进一步解答.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要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必须使用小括号,然后再进一步解答.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

加减法的关系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一、提高四年级数学课堂效率的方法

  1.对教材的研究整合

  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应该认真备课,把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只有在实现教材主题、实质的掌握的前提之下,才能进行相关学习策略的研究,设计新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根据教学实际来进行教材的整合和加工,让学生自主进行信息的发现和问题的解决。

  2.教师角色的转换

  新课标之下素质教育的开展,要求教师转变自身的角色,改变传统的只注重学生知识培养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师一言堂式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在课堂中只起到引导者的作用,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自己讨论、合作学习、实际操作等方法尽享自主的学习。

  3.有效的激励机制

  对于学生数学课程学习的评价,教师不仅要对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水平进行关注,更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变化。在课堂教学中,无论学生的答案正确与否,教师都应该根据实际的需要来对学生作出评价。教师应该善待学生的错误,在指出学生学习中的不足时,也应该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热情进行鼓励。

  4.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

  在数学课堂中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够集文字、图像和声音、视频等为一体,创造动静结合的课堂氛围。通过计算机来进行数学问题的演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

  二、加减法的关系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通用12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加减法的关系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通用12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加减法的关系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43~44页的教学内容,练习八。

  1、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出发让学生去亲历、感受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在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比较、归纳、概括能力得到培养。

  3、运用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自主探究出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并能运用加减法中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出示表格。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全班人数

  教师:请同学们很快说出本班男生、女生及全班人数。

  学生:男生有17人,女生有18人,全班有35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填好表格)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表格中的信息,任选两条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学生1:我班男生有17人,女生有18人,全班有多少人?17+18=35(人)

  学生2:我班有35人,男生有17人,女生有多少人?35-17=18(人)

  学生3:我班有35人,女生有18人,男生有多少人?35-18=17(人)

  教师:同学们利用学过的加减法的知识,自己不但提出了问题,还作出了正确的解答。

  教师:17、18、35这三个数,在这三个算式中分别叫什么名字?同学们向它们打打招呼,叫出它们的名字来。

  [点评:以学生身边的、熟悉的题材创设教学情景,从本班学生人数出发,让学生去捕捉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巧妙提出向三个算式中的数打招呼,叫出它们的名字,唤起学生对加减法各部分名称的回忆,为后面的探究提供了方便。]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师:请同学们细观察,静思考,比较这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将你的发现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教师:将你们的发现在班内交流。

  学生1:求两数的和用加法计算。

  教师:和等于什么数加什么数?

  学生1:加数十加数=和。(板书)

  学生2:求加数用减法计算。

  教师:你发现了求一个加数用减法的算法,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学生4:我还发现35在加法算式中叫和,在减法算式中叫被减数。

  学生5:17、18在加法算式中叫加数,在减法算式中叫减数或差。

  教师:聪明能干的同学们,把你们的发现用式子表述出来。

  学生: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差=被减数。

  教师:我们的发现与书中小朋友的发现一样吗?看看书比较一下。

  学生:书中小朋友还说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师: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你是怎样领会的.?

  [点评:让学生亲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在观察、比较中归纳、概括出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巩固练习,拓展训练

  教师:看看谁能干,将我们发现、概括的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运用到我们下面的学习中去。

  1、教科书第44页课堂活动第1题。

  2、同桌的同学仿照第44页课堂活动第1题的形式相互出题练习。

  3、教科书第44页课堂活动第2题。

  (先想、再算、后交流我是根据什么来算的)

  4、练习八的第1~3题。

  今天我们探究了什么?运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解决了哪些问题?

  [点评:通过各种形式的运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练习,使学生又一次亲历运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完整地经历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

  加减法的关系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2

  1.通过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在经历探索发现加与减的互逆关系及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运用加、减法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你们有好朋友吗?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秘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根据你以前学过的知识,你觉得它们会有怎样的关系?学生猜想后简单回馈交流后板书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教学加法的意义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一情境图

  师:认真读一读题目,你知道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吗?如果要用线段图的形式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你能画出来吗?怎样列式计算呢?

  学生绘制并进行展示,思考后独立列式:814+(千米)

  师:结合加法算式,说说这道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义?你觉得加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

  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算式,叫做加法。

  师:你知道加法各部分的名称吗?交流后明确: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教学减法的意义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第(2)(3)小题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指名板演,并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师:观察并比较一下,第(2)(3)题与第(1)题有什么关系,第(2)(3)题都是分别已知了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启发学生: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

  第(2)(3)题都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想一想,减法是什么样的运算?

  教师情调说明: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教学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师: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什么?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什么?求出的未知数叫做什么?引导学生明确,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减数,求出的未知数叫做差。

  2.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师:在前面,我们已经理解了加法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那谁能来说一说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汇报;加法各部分之间的最基本的关系是:和=加数+加数(板书)知道和和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关系式是: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板书)

  (2)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减法各部分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汇报:减法各部分间最基本的关系是:差=被减数-减数(板书)如果知道被减数和差,求减数是:减数=被减数-差(板书)如果知道减数和差,求被减数是:被减数=减数+差(板书)

  师:通过刚才几个算式的比较,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吗?

  小结得出: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并引导学生理解逆运算中的“逆”的意思。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加减法的关系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3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一课时,课本第二页至第四页内容及相关习题。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与问题中,经历概括总结加、减法意义的过程,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引导组织学生自主观察、比较概括,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体会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使学生在探索新知过程中,培养抽、概况、比较的能力。

  学习重点:加、减法意义及各部分名称与关系的认知理解。

  学习难点:加、减法意义理解,体会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中国人盼了一百年的铁路,是一条行走在世界屋脊上的天路―青藏铁路。号称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他创造了许多世界之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1.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

  (1)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仔细观察地图,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并提出一个实际问题?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请尝试列式。

  (2)概括加法的意义。

  思考: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什么样的运算叫做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回忆:在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2.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

  (1)出示例1第二小题和第三小题题,进行解答

  试着解决这两道题,看看谁的速度快?

  (2)对比概括减法的意义。

  这三个问题有什么联系?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请你再观察三个算式,你发现有什么联系?

  想一想什么样的运算叫做减法呢?(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3)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回忆:减法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4)加、减法的逆运算。

  请再次观察这三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这三道题的计算和减法的意义可以看出,减法运算是加法运算,相反的运算,相反的运算在数学中叫做逆运算,所以说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3.教学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想一想加数加数与和之间有什么关系?被减数、减数和差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1.完成课本第三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一第1题。并且说一说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算法的道理?

  3.完成课本练习一第2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课本的第2页和第3页的内容,请您仔细阅读课文内容,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完成课本练习一第3、4、5题。

  加减法的关系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4

  1、使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并会应用解答实际问题、

  2、进一步认识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明确0在加法中的特殊性、

  3、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并能运用这一定律进行验算、

  加法的意义教学设计意义的建立,加法交换律的概括及对它们的理解、掌握、教学难点学生对加法意义、加法交换律运用、

  2、导入:以前我们学过了加法的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还要进一步学习、掌握加法的一些规律性知识,这将对我们以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一)教学加法的意义、

  (1)例1一列火车从北京经过天津开往济南,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37千米,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教师提问:这题怎样解答?(因为已知北京到天津铁路长是137千米,又知道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是357千米,要求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就是把137与357合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

  教师提示:把137与357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加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呢?(板书: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就叫加法)

  教师明确:这就叫加法的意义、(板书:加法的意义)

  (2)练习:小强有125枚邮票,小明有75枚邮票、小强和小明一共有多少枚邮票?说明理由:

  已知小强与小明的邮票张数,要求小强与小明共有多少张邮票,就是把两人的邮票数合并起来、加法就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所以这道题要用加法计算、

  2、加法等式中各部分名称、教师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加法各部分的名称,在137+357=494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板书:加数加数和)

  3、有关0的加法、

  教师提问:一个自然数和0相加,得到的和与加数比较会怎样呢?有关0的加法可有哪几种情况呢?

  小结:任何数和0相加都得原数。

  加减法的关系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对于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材通过创设生活中的情景,先教学加法,然后以加法及加法的意义为基础,从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的角度来了解减法的意义,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根据观察比较,弄清楚加减法的已知条件,最后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整数加、减法有较多的接触,积累了丰富的有关加、减的意义的感性认识。本节课是对加、减法运算认识的巩固和扩展,教材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对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进行抽象概括,为将来学习小数、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打下基础。

  1.借助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总结加、减法的意义,提高抽象概括能力。

  2.通过比较、概括等活动,能发现并用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间的关系,会在实际计算中运用。

  3.通过巩固练习进一步提升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出示例题后,学生自己独立的思考,尝试解答,与同桌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并在全班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根据自己日常的生活经验,编出一些类似的实际问题并加以解答。

  3、通过解决问题,结合实例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加、减法的意义,分析问题中所存在的数量关系。

  (1)你能根据第一题的结果写出后面两题的得数吗?

  (2)请你各编一道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和一道用减法解决问题,并说说为什么用加法和减法。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熟悉《天路》这首歌吗?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例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你能根据信息提出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能改编成减法问题吗?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这些都是用加、减法解决的问题,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和关系等相关知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的开始,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明确研究问题。】

  (1)概括加法的意义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想一想用的什么方法?为什么用这种方法?

  ②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

  出示线段图,直观再现把814km与1142km合并在一起,并在算式的“+”下面板书:合并。

  ③提出问题,概括加法的意义

  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学生思考、交流

  规范学生的表述,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板书:加法的意义

  ④回顾介绍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你知道加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板书:加数+加数=和)

  (2)概括减法的意义

  刚才同学们还根据加法改编了两个减法问题,你们能解决吗?请大家试一试,看看谁的速度快。

  ②汇报交流,交流思考过程

  同学们算的真快,没看到大家列竖式,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用加法?

  ③提出问题,概括减法的意义

  引导学生观察三道题目,思考:三个问题有什么联系?与第一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减法?(同桌之间先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规范减法的意义。(板书:减法的意义)

  ④回顾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你知道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减数-减数=差)

  (3)加、减法的关系

  观察三个算式,思考: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在学生比较交流的基础上,强调归纳:加法是“合”的情境,减法是“分”的情境,也就是说减法运算是和加法运算相反的运算,相反的运算在数学中叫逆运算。所以,我们说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板书: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设计意图: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通过学生对自主提出问题的解决,逐步体会运算的本质含义,并抽象总结为概括性的语言,在此过程中逐步完善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4)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根据黑板上的三个算式和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能发现加、减法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吗?

  小组讨论并组内交流,全班交流,整理总结: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对加、减法关系进行整理,进一步引发学生对加、减法运算的深层次理解,感受数学的逻辑性。】

  (1)下列各题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滑雪场上午卖出86张门票,下午卖出59张门票。全天一共卖出多少张门票?

  滑雪场全天卖出145张门票,上午卖出86张门票。下午卖出多少张?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汇报,汇报时,要让学生说出算式并解释原因。

  (2)根据2468+575=3043,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汇报,汇报时,要让学生说出算式并解释原因。

  (3)猜猜我是几?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汇报,汇报时,要让学生说出算式并解释原因。

  4.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对于加、减法有哪些新的认识?

  题号1:下列各题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①华光文具店运来一批练习本,卖出370包,剩下630包。运来多少包练习本?

  ②兴华小学一共有学生843人,其中男生有418人,女生有多少人?

  解析:第一题要求运来的包数,就是把卖出的和剩下的合起来。第二题要求女生部分就是把总人数去掉其中男生的部分。

  【考察目标1】题号2: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等式。

  解析:【考察目标2】根据加减法的互逆关系或各部分间的关系列算式

  题号3:篮球125元足球115元排球148元

  (1)买两个足球和一个篮球一共要多少元?

  (2)你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答案:(1)115+115+125=355(元)(2)答案不唯一

  解析:【考察目标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题号4:小芳做作业时遇到一道加法题,一不小心把37错写成了137,结果得到的和293,问原来的两个加数分别是什么?

  解析:【考察目标2、3】因为把加数37看成137得到293,所以多加了100,原来的和是293-100=193,因为一个加数是37,所以另一个加数应该为193-37=56。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4-8=6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