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保险必须姓保的文件是?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金融业风险防范工作的有关部署,近期中国保监会陆续出台了《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监管 维护保险业稳定健康发展的通知》(保监发〔2017〕34号)、《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业风险防控工作的通知》(保监发〔2017〕35号)、《中国保监会关于强化保险监管 整治市场乱象的通知》(保监发〔2017〕40号)、《中国保监会关于保险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保监发〔2017〕42号)、《中国保监会关于弥补监管短板构建严密有效保险监管体系的通知》(保监发〔2017〕44号)等系列文件(以下简称“‘1+4’系列文件”),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强监管、治乱象、补短板、防风险、服务实体经济的任务和要求。为给保监会系统和保险行业贯彻落实“1+4”系列文件营造更好的舆论环境、提供更有力的舆论支撑,确保政策传导到位、执行到位,《中国保险报》开设“强监管 治乱象 补短板 防风险 服务实体经济”专栏,在此专栏中,陆续推出“钟保平”系列评论和保监会系统、保险行业贯彻落实“1+4”系列文件相关报道,敬请关注。

当前,保险监管系统和保险行业正在积极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和关于金融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扎实抓好“1+4”系列文件的贯彻落实。这是当前十分重要的中心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 他强调:“必须充分认识金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扎扎实实把金融工作做好。”

要抓好“1+4”系列文件的落实,就必须站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高度,深刻认识保险业和保险监管面临的形势和要求。

首先,保险监管系统和保险行业必须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对金融保险工作的要求和部署上来,努力提高自身从事保险工作的政治站位,站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政治高度,深刻认识维护金融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全面提升新形势下金融工作的能力。

其次,保险监管系统和保险行业要真正置身于服务中央治国理政这个重大逻辑下把握保险工作,站在维护国家安全和金融安全的高度把握保险工作,从找准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切入点把握保险工作。保险工作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做好保险工作责任重于泰山。

第三,具体到当前的工作和任务,就是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从全局高度谋划推进强监管、治乱象、补短板、防风险、服务实体经济等工作,始终坚持“保险业姓保、保监会姓监”,勇于担当,埋头苦干,奋发有为,以过硬作风推动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见到成效,切实担负起防控风险和引导保险业稳定健康发展的责任。特别要强调的是,保险监管系统和保险行业要切实清醒认识当前保险业风险防范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真正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风险防范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当前保险业面临复杂的风险形势,多重因素共振、多种风险交织加大了保险业风险防控的难度。全行业要深刻认识当前保险业存在的偿付能力不足风险、流动性风险、公司管控不到位的风险以及外部传递的风险,加强风险分析和风险摸排,强化对重点风险领域、重点公司的风险防范,做到未雨绸缪,密切监测,准确研判,有效防范,胸中有数,不忽视一个风险,不放过一个隐患。

保险监管系统和保险行业必须深刻认识到,全面落实“保险业姓保、保监会姓监”要求,其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党和人民需要的保险事业。只有正确把握这个大原则,才能更准确把握保险业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才能更有效筑牢从严监管和防范风险的防线,才能使保险业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的人民群众。

要发展党和人民需要的保险事业,首先必须要讲政治、顾大局,始终坚持以党和人民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认识和做好保险工作。要深刻认识到,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支持“双创”战略、助力脱贫攻坚战略以及“健康中国”战略等方面,在发展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大病保险、农业保险、巨灾保险、责任保险等方面,保险业大有可为。例如,税收优惠型健康保险是保险业参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途径,为纳税人提供了可靠的医疗保障,等等。其次,落实“保险业姓保”,不仅要在负债端突出保险保障主业,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民生改善等方面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的风险保障,还要在资产端服务保险保障业务,发挥长期投资优势,为国家重大战略和发展全局提供有力支持。第三,保险公司要在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前提下加强经营管理和人员管理,切实维护好保险消费者利益。第四,要旗帜鲜明地加强党的领导和建设,坚持党管金融、党管保险,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使行业始终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确保保险工作始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始终以服务党和人民的保险需求为宗旨。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一年,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年,认真扎实做好保险工作意义重大。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保险监管系统和保险行业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保险业姓保、保监会姓监”,真抓实干,全力做好当前各项工作,推动保险业平稳健康发展,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放心,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高改芳)由国际金融报社主办的2017年度保险保障先锋论坛暨颁奖典礼日前在上海举行。证券时报社副总编辑王冰洋在致辞中表示,2017年,“保险姓保、监管姓监、回归保障、服务实体经济”成为保险行业重要的发展方向。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是监管部门、保险公司还是保险从业者,都面临着新挑战和新视角。

  未来,全球经济复苏和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将为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更大的发展平台。保险监管部门制定下发的“1+4”系列文件,集中开展治理乱象、防风险、服务实体经济的相关工作,其实就是在为行业重新定位,并为未来发展方向打下新基础。

  上海保险同业公会秘书长赵雷始终强调保险姓保这一点。他表示,保险姓保的核心是要看保险是干什么的,它是不是在管风险。“如果保险姓保要回归保障,第一要具备风险识别的能力,第二是要有风险管理的能力,第三是具有分担风险的产品供给能力。具有了这三个能力,保险姓保才能真正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他同时指出,保险要坚持创新驱动,推动科技保险的支持政策落地,用实了财政补贴的机制,用足了信息共享的机制,形成了完善的科技保险保障体制。“要创新保险产品,支持互联网新经济业态发展。‘互联网+保险’战略全面铺开,改革车险服务模式,服务电商平台新消费模式,推出国内首款共享单车产品责任保险等新型互联网保险产品”。

  论坛结束后,2017年度保险保障先锋颁奖典礼隆重举行。经过专家评审团的严格评审,结合微信投票的情况,在进行综合评议后,35家机构分享了年度保障先锋、年度保障品牌、年度健康保障产品、年度养老保障产品、年度实体经济保障产品、年度值得信赖保障产品、年度卓越客户服务、年度极速客户服务、年度扶贫、年度公益、年度科技创新、年度风险控制等12个奖项。

经济补偿始终是保险最基本的功能,"保险姓保"才是保险的本质。但是近些年来,国内很多保险公司都偏离了保险经营发展的方向,动用保险资金频繁举牌上市公司,保险的保障功能逐渐被淡化。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前保监会主席提出全行业要在正本清源、坚持"保险姓保"的前提下,提升保险供给质量、优化保险供给结构。本文就此,从保险业如何进行供给侧改革以及如何落实"保险姓保"谈几点思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34号文件保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