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边际效用理论解释经济现象?


本文为我管理经济学的大作业,自己的一些感悟,献丑了~

边际效应是我选修管理经济学影响深刻的一个概念,我在听了老师的讲解后认为它不仅仅在经济学、社会学有着重要的应用之外,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也存在着边际效应现象。我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希望学习致用,能够利用边际效应分析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并尝试一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为什么要选择边际效应这个话题呢,因为我在参加数学建模国赛的时候,就应用了边际效应——当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能获得最大净收入。利用这一条件,我们求出了我们模型的最优解。

一己之拙见,水平有限,考虑也未必周全,望老师能够批评指正。同时也很开心能够写一篇文章来记录自己的思想。

在详细讨论之前,先来看看什么是边际效应。

在维基百科中,是这样定义边际效应的:

utility),又译为边际效应,是指每新增(或减少)一个单位的商品或服务,它对商品或服务的收益增加(或减少)的效用,也即是“效用──商品或服务量”图的斜率。经济学通常认为,随着商品或服务的量增加,边际效用将会逐步减少,称为边际效应递减定律

在这里要注意的是,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针对的是消费者;而边际报酬(marginal returns)则对应生产者。同样,随着商品或服务的量增加,边际报酬也将会逐步减少,称为边际报酬递减定律

这里我使用MATLAB做了一个的图形来说明边际效应递减,y代表每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带来的收益,x代表投入数量。图像如下:

这幅图虽然简单,但直观的解释了边际效应递减定律。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并不能很好的解释所有现象。比如当一个人饥饿开始吃面包时,开始时边际效应大于0,吃饱时每个面包的边际效应为0,吃撑的时候每个面包的边际效应甚至为负了,即如果你想让他继续吃面包,就要付他钱。此时就需要其他方程来描述了,一般化的方程为

其中a和b都是正的常数。当然这样描述虽然比较粗糙,但用作一般的分析足够了。

下面这张图说明了边际效应的一个应用,也是我国赛使用的一个定理

即当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能获得最大净收入。

接下来,我就利用上述理论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进行讨论。

我们先来定性的看看生活中的边际效应,大致能够分为两类:边际效应递增和边际效应递减。由于在理论中,我们只考虑了单变量所导致的边际效应,所以只有两种情况,递增或递减。

其实生活中不缺看起来比较不正常的边际效应现象——递增的边际效应,对于酒鬼或是烟鬼,酒水和烟的刺激产生快感,并且正向循环,导致边际效应递增,使得他们不停的去喝酒、抽烟,直至他们生理上的不允许或是外界的干扰;相对于酗酒吸烟这种负面的边际效应,生活中也会有正面的边际效应,比如创作,这些例子数不胜数,就有不少作家灵感一现就工作整晚,越写越有快感,这也是递增的边际效应。

当然这在我们生活中也会出现,什么叫做游戏上瘾,那就是打游戏这件事情对这个人产生了递增的边际效应;相对的,什么叫做真正的热爱学习、热爱工作,那就是学习、工作这件事情对这个人产生了递增的边际效应。我们常常讲学习要学自己喜欢的,工作要找自己热爱的,或许就是边际效应在中间起了作用——喜欢、热爱的学习工作可以产生递增的边际效应,使得你可以自发的努力用功去做好学好,都不需要外界的压迫;反而若是不喜欢的学习工作,那么就会产生递减的边际效应,自己是完全无法自发的进行,因为它带给我的奖励不足以抵消它带给我的疲劳和无趣,只有在外界的压迫,如生活所迫,学业所迫,我们才会进行不喜欢的学习工作。综上所述,边际效应分析给了我另一种看待问题的角度,其实所有事情都是有原委的。

这样的例子更是不计其数了,除了教科书上的面包与饥饿者的故事,也有挣钱的例子,拥有的财富越多,一百元带来的奖励感就越少。尽管如此,对于边际效应递减的分析也能够帮助到我们的学习生活。比如现在快期末了,拿我举例子,我现在面临的抉择是在四天时间内复习三门科目加上三份报告,已知报告占20分,期末考试占80分,我该如何抉择?其实不需要很复杂的计算,稍加分析即可得到非常合理的决策。假如我四天只用来复习一门课,此时由于期末考试卷子满分是100,是固定值,假设我花一天时间复习我能考70分,花两天时间可以考80分,花三天可以考90分,花四天我可以考95分(不一定),报告我两个小时就能写完,要知道,越想考高分,每拿一分的边际成本是越来越大的,也即我复习的边际效应是越来越低的,那么在有三门科目和三门报告的情况下,最优的组合策略不就是花一天复习一科,这样占了三天,最后一天处理三门科目的报告吗?

所以,正确的认识递减的边际效应,对于我们的生活会有帮助,只是不会变的原来那么盲目的,会增加几分理性。

3.3边际效应的综合分析

在接下来的讨论中,我认为现实生活中边际效应是比较复杂的,因为考虑多个因素之后,边际效应曲线会产生不同的形状,如熬夜打游戏这个活动,所带来的边际效应应该是先增后减的,一开始觉得比较困,可是被游戏进行刺激后边际效应递增,觉得游戏很好玩,变得比较亢奋,但是玩了几个小时之后往往会觉得更困了,需要睡觉了,此时边际效应递减,甚至为负。之所以边际曲线不再单调了,我认为是在熬夜打游戏这个活动中,不再是单变量(打游戏而不管困意、或只考虑困意而不考虑打游戏所带来的刺激),所以会呈现先增后降的情况。

我想尝试解读一下番茄钟工作法,番茄工作法是由弗朗西斯科·西里洛于1992年创立的一种微观的时间管理方法。它的基本思想很简单,先列出当日的任务计划表,针对其中每一项任务,不管能否在一个番茄钟时间内工作完,都要在一个番茄钟内连续工作,当番茄钟时间耗尽,必须停下手头的工作,休息一段时间,然后继续重复以上过程,直至工作完成。

番茄工作法的发明者弗朗西斯科·西里洛的个人建议一个番茄钟的时长是25分钟,休息的时长是5分钟。

我们知道,其实大部分的工作和学习是比较无聊的,也即可以大致的看成是边际效应递减的,而休闲休息的边际曲线近似为先升(休息使人放松,然后进入深度放松),再降(一直休息会使人厌倦,就像正常人不能睡觉睡一整天一样)。由此可以解释番茄钟的工作原理了,先不管一个番茄钟被定义为多长时间,一个休息段被定义为多长时间,我们也可以试着寻找一些它们的比值。

第一阶段,番茄钟工作阶段。这一阶段中,进行工作的人只能工作,不允许被其他外来事物打断。于是工作这件事带来的边际效应是递减的,假如初始值为1,每10分钟递减一半,则30分钟后变为1/8,而此时假设休息能够使得边际效应递增,每分钟递增一倍,到1的时候停止并开始递减,此时在最开始的3分钟内,边际效应由1/8增加到了1,再继续休息边际效应就势必递减了,所以应该进入工作。在这种简单的假设下,有效的工作时间为30分钟,有效的休息为3分钟,并且工作和休息的效率都非常高。

其中y0是进入休息时的边际效应值,t0是一个番茄钟时间

使用MATLAB,其语句如下:

其中第一段红色线为工作,第二段蓝色线为休息,当然休息的时间点不定的是最好的时间点,不过整体至少在策略上可以解释番茄工作法的合理性。一己之拙见,水平有限,一点开放思考,希望能够在学习工作中有更好的效率。

2016年7月微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广东省)

2016年7月自考微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广东省),本试卷是2016年7月广东省自考微观经济学试题,有答案。(课程代码:04531)

1.认为经济学是“关于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的著名经济学家是

2.如何利用既定的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以便更好地满足人类需求是指

3.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4.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是指

5.下列属于“吉芬商品”的是

6.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是指

7.需求价格弹性大于 O,小于1,说明需求对价格

8.量度某一商品供给量变化率对自身价格变化率反映程度是指

9.运用弹性理论来考察某些产品的价格波动对其下一个周期产量的影响,用以解释农产品周期性波动原 因的理论是

10.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 1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是指

11.下列对于消费者剩余理解正确的有

D.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者剩余小

12.在技术上或经济上不可能把不支付费用而要消费的人排除在外是指

13.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劳动与资本的配合比例为 3:1,这就是指

14.在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时

A.边际产量曲线处于最高点
B.平均产量曲线处于最高点
C.边际产量曲线处于最低点
D.平均产量曲线处于最低点

15.整个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给个别厂商所带来的产量与收益的增加称为

16.厂商本身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是指

17.短期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短期平均总成本曲线和短期边际成本曲线都呈 U型的原因可用什么规律来解 释?

18.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 U型特征主要是由长期生产中哪个方面所决定的?

B.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比率
D.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

19.下列最接近寡头市场情况的是

20.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处于短期均衡状态,厂商获得利润,表明

A.平均收益小于平均总成本
B.平均收益等于平均总成本
C.平均收益大于平均总成本
D.平均收益等于平均可变成本

21.垄断厂商对不同市场的不同消费者实行不同的价格是指

22.政府大力提倡用先进的机器来代替劳动,这将导致

A.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B.劳动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C.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D.劳动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23.先生产生产资料,然后用这些生产资料去生产消费品是指

24.一般来说,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

25.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时,基尼系数

26.第一个提出了一般均衡的数学模型的经济学家是

27.垄断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原则是

A.边际成本等于边际产量
B.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C.边际成本等于可变成本
D.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28.一个企业对其所雇佣的工人进行培训而这些工人可能转到其他单位去工作,因此,产生了

29.下列属于纯公共物品的是

30.“搭便车”现象是对下面哪个问题的一种形象比喻?

1.“大炮与黄没的矛盾”根源于资源的利用性

2.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化将导致它的供给量变化,但不会引起供给的变化。

3.如果需求交叉弹性系数大于零,则两种商品为互补品

4.消费者在保持相同的效用时,减少的一种商品的消费量与增加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之比是边际技术 替代率。

5.经济学中所指的生产要素是劳动、资本、土地与原料

6.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是正常利润

7.引起垄断竞争的基本条件是资源自由流动

8.分配理论就是要解决生产要素的价格形成问题

9.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具有经济效率的。

10.垄断常常导致资源配置富有效率

3.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1. 如何区分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2. 价格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3. 引起内在经济的原因主要有什么?

4. 由生产要素需求的性质可以看出,影响生产要素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某消费者收入为 120元,用于购买 X和Y两种商品,X商品的价格 X P =20元,Y品的价格 P Y =10元。 (1)所购买的 X商品为4, Y商品为6时,是否在消费可能线上?它说明了什么? (2)所购买的 X商品为3, Y商品为3时,是否在消费可能线上?它说明了什么?

2.假设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分别为 Q D =P和Q S =P。求: (l)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2)厂商的需求函数是什么?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高职《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引入《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揭示学生的诸多行为中所存在的边际效用递减现象,运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积极组织教学,扬长避短,及时纠正教学中存在的消极心理倾向,避免负面效用的产生,减少教学中的边际递减现象,不断提高教学的边际效用值,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递减规律;教学效果;边际效用

  《西方经济学》是我国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由众多经济理论和学术观点构成。因其具有广博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导致了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都存在一定的难度。对于理论学习能力较弱的高职院校经济与管理类学生而言,学习这门课程变得更为困难。对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尝试各种教学改革,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高职《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的特点

  以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西方经济学》定位于工商企业管理、市场开发于营销、电算会计、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他相关专业的选修课由《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组成,结合高职学生学习及教师教学特点,经过多次的课程改革后,目前该课程需要一个学期完成,共60课时。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

  1、学生非常重视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因自考与专升本等考试中都有这门课程,所以学生非常重视《西方经济学》的学习,也会买一部分课外练习册进行练习。

  2、学生普遍反映学习《西方经济学》非常难。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性强、知识点多、较为抽象,使得该课程的知识不易被初学者领会和掌握,高职院校《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效果总体上并不理想,学生在学习时也有一定的畏难情绪。

  3、高职院校经济与管理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兴趣和热情直线下降。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很多经济问题,初学时对西方经济学很感兴趣,随着学习量的增多,学习内容难度的加大,力不从心导致兴趣减弱。

  4、期末考试挂科率非常高。学完的内容没有吃透,无法掌握知识的运用,平时练习过的题目,考试时还是不会做。

  总之,学生非常想学好这门课程,但基于各种原因又学不好,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加,他们对课程中不理解的东西越来越多,所以学生对于《西方经济学》既爱又恨。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诠释

  边际效用递减现象是《西方经济学》中关于消费者行为的一条基本规律,它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下面通过消费某商品A来说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现象(如表1、图1所示)。随着商品A消费数量的增加,所获得的边际效用是逐渐递减的,当消费商品A的数量达到一定的值时,边际效用开始为负值,总效用也开始递减。通俗地讲,当你非常口渴的时候,极度需要喝水,你喝的第一杯水是最解燃眉之渴的,但随着口渴程度下降,对下一杯水的渴望程度也不断减少,当喝到完全不渴的时候即是边际,这时候再喝,会感到不适,再继续喝下去会越来越不适(负效用)。

  总效用TU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边际效用MU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的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高职《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1、教学中的边际效用递减现象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无处不在,影响着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边际效用递减现象,教师在短时间内高效率、高密度地向学生大信息量传授知识,学生接收较快,印象也较深,学生听课时也比较主动,积极性及兴趣也比较高,此时,教学效果也最好。当教师讲授的时间以及传达的教学信息过量时,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会下降,也会觉得这堂课上得没意思,虽然在听课,精神却很难集中。那么这时停止或改变上课的状态,重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学生上课好比饥饿的小孩吃白面馒头,当他们吃饱了,就应该给他们消化的时间,当他们下次饥饿来临时,再发给他们荞麦馒头,才能让其重新接纳并喜欢馒头。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导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传递信息,传授知识与能力,提供精神领域的服务,可以看作是市场上商品B的提供者,学生接受信息,获得知识与能力,是无形商品B的消费者,而且这种消费并不是无偿的,需要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与各种机会成本。

  《西方经济学》课程标准计划60课时,即市场上商品B总数量为60个单位,在这门课程中如何使消费者(学生)在消费既定商品数量时获得总效用最大,是教学的最终目标。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引入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3、缓解《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的边际效用递减现象

  如果按照某种单一的教学方案,教师很难操纵各教学单元影响教学效果的相关因素,在单一的教学方法及枯燥的教学内容中,学生的学习容易产生边际效用递减现象,如图2所示。

  导致课堂边际效用递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式。在不断的教学改革中,教师应可寻求学生易接受,且教学效果较好的教学方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导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教学做合一及做学教合一教学法等。二是教学量。适当的`教学量才能避免边际效用递减现象,使总效用最大。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案,可将60个教学课时分成四个模块,每个模块为15个课时,即为模块1:消费者;模块2:厂商;模块3:消费者、厂商及市场;模块4:宏观经济。每个模块中又分为2个小模块,分别为10个课时和5个课时。在10个课时中的主要任务是教师传递信息,并使学生掌握,获得相关的能力,后5个课时中主要任务是消化前期教学内容,可以进行案例分析及讨论、习题的练习、当今经济问题的讨论及分析等等,可理解为修整期间,等待下次边际效用高峰的来临,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在4个模块中学生从教师教学中获得的边际效用情况如图3所示。在每15个教学课时中,当学生达到学习临界点时(10个课时),放弃新内容的讲解,转为复习或与学生交流互动一些学生感兴趣并与本课程有关的东西,即为后5个课时,周而复始,避免边际效用递减现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评析边际效用价值理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