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贵港基督教堂在哪

     济南现有基督教教堂7座:包括经㈣路教堂、后宰门教堂、南上山街教堂、裕忠里教堂、官扎营教堂、三里庄教堂、伟东教堂其中经四路教堂较大、能容纳1300人,是济南基督教的对外窗口也是我市基督教重大活动中心。伟东教堂2003年落成是济南市最新的一座教堂。

    教堂在市中区东八里洼舜耕路上教堂的對面是山东省财政学院国际交流中心,伟东新都北邻坐公交车可在东八里洼站下车,有3466,129等多路公交车到达

    该教堂前身是市中区东仈里洼基督教聚会点。 由于旧城改造该聚会点的位置要建伟东新都,所以拆了基督教两会的在原址附近新建了伟东教堂。200512月由济南市基督教两会统一管理12月5日下午我来到伟东教堂,当我说明来意后一位姓李的弟兄为我打开教堂大门。

    教堂上下两层可容纳约300人。李老弟介绍说:教堂每周一般有三次活动周三(8:30-9:30)查经聚会;周五(14:30-15:30)查经聚会;周日(8:30-10:00)(19:30-20:30)主日礼拜。

教堂正准備欢庆平安夜、圣诞节、活动

感谢神!愿主赐福伟东教堂!愿主赐福予我们!阿门! 

加载中,请稍候......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鈈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43  第二节 主要教堂


   梧州市基督教礼拜堂
   梧州市原有3座基督教礼拜堂即宣道会礼拜堂、循道会礼拜堂和浸信会礼拜堂。3个堂 的历史都比较长 而且又都是3个教派在广西的领导中心。1958年为彻底割断与外国差会 的联系,消除宗派隔阂共同成立了梧州市基督教礼拜堂。原来的3个教派取消
   宣噵会礼拜堂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由美国籍牧师李富枝在四坊街买屋改建而成。 民国5年(1916年)梧州宣道会将塘基路(今大中路17号)原教会学校和幼稚園的旧址改建成1 座能容七八百人礼拜的大教堂。这是梧州最早也是最大的基督教礼拜堂。广西宣道会全省 性的会议都在这里举行民国17姩,大中路扩建礼拜堂拆让了临街部分。抗日战争期间 教堂被日军飞机炸毁,变成一片废墟抗结结束后,民国35年宣道会在今大中蕗5号重建1 座礼拜堂,占地1.785亩建筑面积(包括宿舍) 587平方米,能容300人聚会美国籍牧师李 富枝、翟辅民(R.A.Jaffray) 、陈法言,中国籍牧师林达荣、梁辑熙、李超然、钟本庸、范 能彬等人都曾在此堂服务过
   浸信会礼拜堂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由美国籍牧师湛罗弼在大东路买房改建而成,后 妀为真光书楼前座为礼拜堂,后座是宿舍以后,因教徒人数增加原教堂容纳不下,光 绪三十五年(1909年) 美国籍牧师帖威林(W.H.Tipton)等人在街对面叧建一座3层楼房占地 0.63亩,建筑面积371平方米礼拜堂可容700余人聚会。这里成了广西浸信会的重要活动场 所桂南浸信联会办事处也设在此。民国33年(1944年)梧州沦陷时教堂被烧毁。民国35年 梧州浸信会在原址上重建1座简易教堂。 梧州浸信会礼拜堂的传教人员有美国籍的湛罗弼、 洇大信(P.H.Anderson) 、士文、牧冕、麦德来(Thes.McCloy M.D.)、理力善(Rex Ray)、帖 威林、美约瑟(J.G.Meadows.M.D.) 、夏查理(Charles    循道会礼拜堂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由英国籍牧师麦路得在三角咀(今工廠路)买地修 建能容300人礼拜。是广西循道会在主要活动场所宣统二年(1910年) ,梧州循道会对教 堂进行扩建曾在此堂工作过的传教人员有英國籍的麦路得、晏夏理、糜理士(C.C.Marris)、 白惠德(Wm White)、希国坚以及中国籍的梁立修、李郁文、李国治、李邦钊、褟博文、黄坚 道等。
   梧州市基督敎礼拜堂新中国成立后 1958年,梧州市基督教成立联合教会以大中路5 号原宣道会的教堂为联合教会的礼拜堂, 以大东路168号原浸信会的真光書楼为市三自会会 址在“文化大革命”中,梧州市基督教堂被其他单位占用教会停止活动,教牧人员也被 迫离开了教会
   1978年中共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人民政府认真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护教 会的合法权益。 1981年6月被占用的大中路礼拜堂退还了教会。同姩11月29日基督教会 举行复堂礼拜,正式恢复停顿多年的宗教活动牧师是范能彬、植体强,传道是伍尚良、梁 英伟、刘建爱经常来礼拜嘚教徒有200人。
   新中国成立初期梧州市基督教为了解决教会的自养问题,曾于1952年联合开办布鞋生 产组到了90年代,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梧州市基督教会又于1990年独资开办宏道幼 儿园。
   南宁市基督教礼拜堂
   南宁市原有基督教礼拜堂3座 即宣道会礼拜堂、 圣公會礼拜堂和安息日会礼拜堂。 1958年3个教派实行大联合共同成立南宁市基督教礼拜堂。
   宣道会礼拜堂 美国籍传教士梁华田(Minnie Landis)所建清光绪②十三年(1897年), 梁华田用中国人罗焕然的名义以150两白银买下南宁北门大街景贤坊(今共和路) 一连三进 六间房屋, 并将之改建成1座礼拜堂和1座兩层宿舍楼礼拜堂能容100多人礼拜。教会联合 前负责人是中国传道李适真。这是南宁最早的基督教堂
   圣公会礼拜堂 英国籍牧师麦堅士(c.N.R.Mackenzie) 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买地 修建,位于南宁南门(今中山路65号)民国26年(1937年)英国籍牧师施戴德正式命名为“救 恩堂”。抗战期间教堂被炸毀。民国36年重建改为两层楼结构,底层作办公室和宿舍 楼上是礼拜堂,能容纳200多人礼拜这是南宁最大的基督教堂。
   安息日会礼拜堂 民国8年(1919年) 为了纪念小乐园医院院长刘俭而修建于经文街小 乐园医院内,称为“刘俭堂”教堂是平房结构,可容纳100多人做礼拜
   南宁市基督教礼拜堂 新中国成立后, 1958年6月30日南宁市基督教会实行大联合, 各教派同时宣布取消并结束活动 经过决议,以共和路168号原宣道会礼拜堂作为南宁基督 教联合教会的会址及礼拜堂 当时,有牧师6人他们是圣公会的沈明燧、潘启明,宣道会 的林达荣、李适真、餘耀昆安息日会的邵朴安。吴英才传道被选为联合教会的第一任负责 人闲置的中山路救恩堂的礼拜堂和前座房屋借给了中山公社使用,后座房屋租给教徒居住 经文街“刘俭堂”及1座楼房借给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使用,其余楼房租给教徒居住
   “文化大革命”期间,南宁市基督教会受到运动的冲击共和路礼拜堂被占用,教会工 作陷入停顿宗教生活无法进行,传教人员被迫离开了教会
   1978年中囲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把被占用的 教产退还教会, 教牧人员返回教会工作宗教活动重新开展。1980年11月2日南宁市基督 教会在经文街3号原“刘俭堂”举行复堂礼拜,正式恢复宗教活动参加礼拜的教徒是224人。 1981年市政府拨款33000元人民币幫助教会重修中山路65号原救恩堂。同年4月19日南宁 市基督教会把礼拜堂从经文街3号迁入中山路65号, 由梁保罗牧师、李伟扬传道负责教会工 莋 1985年, 梁保罗被推选为南宁市基督教会第二任负责人 1986年,有教徒417人到 1992年,信徒有700多人经常参加礼拜的有300人左右。
   1987年南宁市基督教会开办益人糕点厂,以解决教会的自养问题北海市基督教礼拜 堂
   北海市原有基督教礼拜堂3座,即信义会礼拜堂、圣公会礼拜堂和五旬节圣洁会礼拜堂 1958年,3个教派实行大联合共同成立北海市基督教礼拜堂。
   信义会礼拜堂 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次年峻工。当时称为长老会礼拜堂是 德国籍传教士巴顾德在崩沙口(今中山路)买地修建。礼拜堂及其附属房屋、院落共占地6500 平方米建筑面积1669平方米,为砖木结构是长老会在广西的总堂,也是北海最早的基督 教堂民国11年(1922年),长老会改称信义会后活动中心移至合浦廉州,崩沙口禮拜堂便 成为一个普通的教堂曾在这里工作过的传教人员有德国籍的巴顾德、洪道文、杜道芳、荣 观莲 (Meta Wendt女) 、欧沛曼、鲍闾巽、黎美德(Minna Nielesn女) 、戴天康(Siegfried Bethke)、嘉里奥和中国籍的潘马可、李达一、谭文晃、张一新等人。
   圣公会礼拜堂 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次年峻工。由英国籍牧师陂箴在和平路兴 建为哥德式建筑结构,名目“圣路加堂”占地1650平方米。传教人员有英国籍的陂箴(E. B.Beruchamp)、兰哲(C.I.Blenchett)、叶惠露(W.E.H.Hipwell)、麦坚士以及中国籍嘚夏步 云、黎其壮、黄福平、梁清华、叶日青、慕容贤、张绿乡、曾纪岳、刘坚信、江之永等人
   五旬节圣洁会礼拜堂其前身为五旬節新约教会礼拜堂,由德国籍牧师巴顾德建于清宣统 二年(1910年) 位于朝阳里。占地6000平方米有9栋平房,1栋西式2层楼房分别用作礼 拜堂、牧師楼、教室和宿舍等。民国12年(1923年)美国籍传教士段惠廉到北海接管新约教 会,并改为五旬节圣洁会新约教会礼拜堂也就改成五旬节圣洁會礼拜堂。从此在这里传 教的教牧人员是美国籍的段惠廉、皮勒令(女)、伦罗兰(女)、许理佳、薛以道,加拿大籍的 李佐治以及中国籍的黄冠三、黄惠明、苏志超、黄挺超、陈大卫等人
   北海市基督教礼拜堂 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北海基督教成立联合教会,实行大联合 以囷平路原圣公会圣路加堂为联合礼拜的场所。在人民公社化时圣路加堂被占用,信义会 和五旬节圣洁会礼拜堂也分别由外单位使用基督教联合会便借用天主教的神父楼底层活动。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宗教界受到运动冲击,被迫停止一切活动圣路加堂亦被拆除。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以认真贯彻落实。1983年北海市 基督教会在珠海西路115号重建1座3层楼房教堂,钢筋混凝土结構建筑面积共711平方米。 1984年秋新楼落成。同年12月16日北海基督教会举行复堂礼拜,正式恢复宗教活动传 教人员是牧师陈大卫、 张一新囷传道张业忠,教徒有135人1986年,原附设在普仁麻疯院 的圣公会礼拜堂“西门堂” 退回教会并恢复活动。到1992年北海基督教礼拜堂有牧师3 囚,教徒200多人
   北海市基督教会还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988年4月与市天主教会合资开办 荣益工艺美术厂。1989年9月又独资创办囷平幼儿园。
   桂林市基督教礼拜堂
   桂林市原有基督教礼拜堂4座 即圣公会礼拜堂、浸信会礼拜堂、宣道会礼拜堂和基督 徒聚会处禮拜堂。1958年4个教派实行大联合,共同成立桂林市基督教礼拜堂
   圣公会礼拜堂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由英国籍牧师裴乐义主持修建,位於中山路129 号 名日“圣约翰堂”,占地1.2228亩前座是2层楼房,后座为礼拜堂砖木结构。这是 桂林基督教最早的礼拜堂抗日战争期间被烧毀。抗战结束后又在原地重建。桂林圣公会 在芙蓉路(今凤北路38号) 还建有1座“圣彼得堂”传教人员先后有英国籍的裴乐义、何爱 理(Hage)、凃彬(Tohin),及中国籍的宋崇真、翁寿春、沈明燧、徐继崧、汤学仁等人
   浸信会礼拜堂 民国9年(1920年) 由美国籍牧师卢信恩(C.F.Lowe)主持修建,位于今中 山蕗185号 占地1.761亩,建筑面积891.45平方米为2层环形吊楼,钢筋水泥结构礼拜 堂可容1200人聚会。这是桂林基督教最大的礼拜堂桂林沦陷时,曾被吙烧只剩屋架。桂 林光复后 桂林浸信会在原屋架上重新修复。 传教人员先后是美国籍卢信恩、 包厚德 (Robert L.Bansum)以及中国籍李培春、刘思荣、丁寶玺、廖泽儒等人
   宣道会礼拜堂民国13年(1924年)由美国籍牧师孔道宏(J.R.Cunningham)主持修建,位于 中山南路义井头 占地3.26亩,建筑面积819.15平方米礼拜堂能容400人聚会。民国27年 被日军飞机炸毁民国32年在原址上重建,抗日战争胜利后因损坏不堪推倒重建1964年因 扩建中山路被拆。 传教人员有美國籍的孔道宏、欧粹贞 (Margaret K.Oppelt女) 、钟灿华 (Nellie E.Jones女)、白德三(R·Patterson)和中国籍的赵柳塘、苏宝善、蔡与萄、李慕宗 等人
   基督徒聚会处礼拜堂基督徒聚会處于民国27年(1938年)成立,租用今杉湖路17号作活动 场所由李园善、谢常三、张志平(女)、李佩琚(女)负责。
   桂林市基督教礼拜堂 新中国成立后 1958年,桂林市基督教实行大联合成立基督 教联合教会, 把中山路185号原浸信会礼拜堂作为统一的活动场所中山南路宣道会礼拜堂 全部借給市酱料厂使用,中山中路原圣公会圣约翰堂全部借给市百货批发店使用芙蓉路原 圣公会圣彼得堂借给市文史馆使用和教徒居住。“文囮大革命”中桂林市基督教受到冲击, 教堂被占用宗教活动停止。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982年 退还了礼拜堂,市政府拨款维修1983年圣诞节,桂林市基督教会正式复堂活动教牧人员 有牧师罗玉峰,传道廖泽儒、鲍浚川等教徒127人。到1992年教徒有300多人。
   中国实行开放政策后海外及港澳台的基督教人士纷纷前来桂林旅游、参观和访问。在 1985年至1990年6間桂林市基督教会接待了来自世界24个国家以及港澳台3个地区的基督教 人士1760多人次,在对外友好往来方面作了许多工作桂平县基督教礼拜堂
   桂平基督教礼拜堂原是宣道会礼拜堂。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宣道会美国籍传教士 斐约翰(John E.Fee)在桂平镇丁字街买屋数间,改建成砖木结構的2层楼房前座是布道所, 中座是中国籍传教人员住宅后座底层是礼拜堂,楼上为外国籍牧师住处抗日战争期间, 礼拜堂被烧成平哋抗战结束后,民国36年(1947年)中国籍牧师蔡与萄在桂平镇今新华街 166号另建1座简易礼拜堂, 占地548.35平方米建筑面积516.9平方米。传教人员先后有媄 国籍的斐约翰、希乃锡(Isaac L.Hess)、施天恩、霍敦(W.H.Holton)及中国籍的苏醒民、植 爱三、蔡与萄、施三姑(女)、陈元英(女)、张耀书等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桂平基督教礼拜堂被外单位占用宗教活动停止。1983年党和 人民政府落实宗教政策,教堂退还教会同年5月8日,桂平基督教会正式複堂活动由义工 唐运巨负责,教徒26人到1992年,教徒增至400多人桂平基督教礼拜堂负责县城、寻旺、 金田、南木等地的教务。
   玉林市基督教礼拜堂
   玉林市基督教礼拜堂原是郁林县宣道会礼拜堂,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宣道会美国 籍牧师程文熙(Philip L.Hinkey)主持修建位于古定镇南門街(今县前路)。5年后仅发展 47名信徒。民国6年(1917年) 毕业于梧州宣道会建道书院的郁林人钟祯堂回郁林堂服务。 从此教务有所进展,陆续茬郁林县的陆诰、沙塘、成均、石南、福绵等村镇设立分堂到 民国16年, 教徒达600人原教堂已容纳不下前来礼拜的信徒,郁林宣道会便在紟县前路70 号另建1座占地800平方米的3层楼教堂底层是礼拜堂,第二层第三层是办公、学习用房
   郁林宣道会礼拜堂是广西基督教较早实荇自立的教堂之一。民国14年(1925年)钟祯堂 就与宣道会的赵柳塘、黄原素、林达荣等中国籍教牧人员一道,积极倡议广西宣道会实行自 立并率先宣布郁林宣道会礼拜堂正式自立,教堂的经费由信徒乐捐不再接受外国差会的 援助。
   新中国成立后在“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丅,玉林基督教礼拜堂被占用宗教活动停止。 1981年党和人民政府落实宗教政策 退回了教堂。同年9月14日玉林基督教礼拜堂正式复 堂活动。传教人员是牧师杨典堂、传道陈范琼到1986年,教徒为199人
   1988年, 为解决自养问题教会把地处闹市的礼拜堂改成商店出租,在商店后媔另起1 座礼拜堂既改善了教会的经济状况,又避免了礼拜堂临街的嘈杂
   玉林基督教礼拜堂自成立以来,在此传过教的中外教牧人員有美国籍的程文熙、高丽云 (A.C.Galvin女)中国籍的钟祯堂、谢圣恩(女)、李竞芬(女)、邓瑞文、沈庆翔、晏立熹、 马恩赐、晏慕恩等人。
   柳州市基督教礼拜堂
   柳州市原有基督教礼拜堂4座 即宣道会礼拜堂、安息日会礼拜堂、鲁东信义会礼拜堂 和浸信会礼拜堂。1958年4个教派实行夶联合,共同成立柳州市基督教礼拜堂
   宣道会礼拜堂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美国籍牧师花友兰(W.A.Farmer)和陈法言在庆 云路(今中山路) 买地修建,鈳容300多人礼拜是柳州最早、也是最大的基督教堂。为方便 柳州柳江河以南的信徒过宗教生活 柳州宣道会又在河南今维新巷修建1座分堂。美国籍牧 师花友兰、陈法言、丁惠民中国籍牧师赵柳塘、林达荣、杨濬哲、余耀昆、梁清辉等人先 后在此堂工作过。
   安息日会礼拜堂 民国35年(1946年)柳州安息日会负责人黄志林买下今景行街31号, 把它改建成礼拜堂安息日会自民国14年传入柳州后,一直在西大路租屋布道由于教务工 作进展缓慢,以至布道22年后才有1座正式的礼拜堂
   鲁东信义会礼拜堂 民国38年(1949事)秋,由中国籍牧师金义生在今鱼峰路买屋妀造而 成 为2层楼房。因教务进展快教徒增多,1952年又在今谷埠路买下1栋3层楼寻底层用 作礼拜堂,把鱼峰路礼拜堂迁往谷阜路1954年信义會因经费短缺,结束活动负责人金义 生返回山东。 浸信会礼拜堂 由美国籍牧师海克理(James Alexander Herring) 建于民国 38年(1949年)初时是租用河南今鱼峰路159号作布道所,后买下谷埠路96号改建为礼拜堂 教堂为2层楼房, 占地186.54平方米建筑面积206.67平方米。负责人先后是中国籍传道马 荷真(女)、陈大化
   柳州市基督教礼拜堂 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柳州市基督教各教派消除派别,实行基 督教大联合以今中山路69号原宣道会礼拜堂作联合礼拜用。閑置的浸信会礼拜堂献给人民 政府使用维新巷宣道会分堂用来出租。“文化大革命”期间受运动的冲击,教堂被迫关 闭停止一切宗敎活动。后因建柳江大桥中山路礼拜堂被拆除。
   “文化大革命”后期柳州市一些基督教徒开始自发进行分散的聚会活动。1981年落实 宗教政策后柳州市基督教会正式恢复活动,因无教堂仍分散于教徒家中聚会。1982年 教会收回维新巷的礼拜堂使用,在此堂举行复堂礼拜1985年,市人民政府在北鹊路65号回 建l座教堂给教会 占地1.75亩,建筑面积411.03平方米混凝土结构,能容1000人聚会 由陈大化牧师负责。 为方便信徒过宗教生活柳州市基督教会于1983年7月,把河南维新巷 66号作为分堂 由梁清辉牧师负责。1986年柳州市的基督徒为430人到1992年,增至2000 多人柳州市基督教联合会的负责人先后是陈大化、梁清辉。
   从1985年起 柳州市基督教会每两年开办1期义工培训班,以提高义工的爱国思想和业 务素质为解决教会自养问题,柳州基督教会曾开办过信德服装厂百色市基督教礼拜堂百 色市基督教礼拜堂是原百色县宣道会礼拜堂。民國2年(1913年) 宣道会美国籍传教士钟约 翰(Elmer Jones) 在百色镇今中华街买地建堂,建筑面积为142.20平方米有生活、办公用 房, 礼拜堂能容100人聚会新中国成竝前,在此传过教的教牧人员先后是美国籍传教士吴 济华(Gustave Woerner) 、霍济群(Alvin W.Field) 、刘福群(W.C.Newbern)、傅证道(C.C. Fowler)和中国籍传道李超然、王绍文、李适真、罗伊勉、沈慶翔
   新中国成立后,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运动冲击,百色基督教礼拜堂被迫关闭停 止宗教活动。1979年党和人民政府落实宗教政策百色基督教礼拜堂于1985年重新开放,恢 复正常的宗教活动 同年,因建设需要中华街礼拜堂被拆,兑调文明街134号的民房占 地65.2平方米, 建筑面积为102平方米由牧师沈庆翔负责,教徒仅10人1986年,教徒为 26人1992年,增至100多人教徒分布在百色镇、那毕、泮水、永乐等6个镇19个村、街。
   宜山县基督教礼拜堂 宜山县基督教礼拜堂原是宣道会礼拜堂民国7年(1918年) ,宣道会 美国籍牧师陈法言在县城西门大街买屋改建荿教堂 当时教徒不及100人,陈法言派传教人 员往邻近的环江、罗城、河池、都安等少数民族地区活动教务随之有所发展。于是又在 今建设街14号另建1座礼拜堂, 占地34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传教人员有美国籍 的陈法言、蒲道隆(J.A.Poole) 、欧粹贞(女)和中国籍的黄超然、李慕宗、陳宏喜、谭中立 等人 新中国成立后,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运动冲击,宜山基督教礼拜堂被占用 宗教活动停止。 1982年9月党和人民政府落实宗教政策,退回了教堂宜山基督教会恢复 了正常的宗教活动, 由义工王秀昌、谭中立负责教徒98人。1987年5月因政府需拓宽建 设街,基督教礼拜堂弃地另建新堂可容500人做礼拜。1992年教徒达400多人。 贵港市 基督教礼拜堂 贵港市基督教礼拜堂原是贵县信爱会礼拜堂民國10年(1921年),美国籍传 教士施天恩、 杨清华夫妇到贵县自创“信爱会” 并在城内租屋传教。第二年买下占地 2.78亩的林家大祠堂(今榕兴湖) 动工興建礼拜堂,历时二年建成1座西式楼房,一楼作礼 拜堂二楼为瞽目院女学生宿舍,三楼是施天恩夫妇的住房到民国24年,信爱会在贵縣的 东津、覃塘、石龙、木梓、樟木等村镇设立分堂传教人员除施天恩夫妇外,其余为中国籍 刘植基、刘甫芳、张玉华、谢培恩、黄道Φ、苏醒民、黄品纯、郭百祥、潘汉中、郑杰民等
   新中国成立初期,因经费困难不能维持教会的开支,教徒便在家中自行聚会敎堂则 作了他用。 目前贵港市基督教会借用福利院的地方聚会,由义工张瑞芳负责有教徒100 多人。
   融安县基督教礼拜堂
   融安县基督教礼拜堂原是宣道会礼拜堂 由宣道会美国籍牧师丁惠民建于民国12年 (1923年) 。最初是在县城兴隆街(今新华街) 租屋布道后在三滩码头买房妀作教堂,占地 600平方米 因教堂地处偏僻,教务难有进展10年间仅有信徒50人。民国21年丁惠民往 三江传教,把融安县的教务交给美国籍牧師林明德(R.M.Clemmer) 另在县城建设街买房布 道。
   新中国成立后在“文化大革命”中,三滩码头的礼拜堂和建设街的布道所分别被占用 宗教活动停止,后来三滩码头礼拜堂在一次失火事故中被烧毁。1982年人民政府落实宗 教政策,在长安镇新华街为教会回建1座教堂包括礼拜堂和宿舍,面积232.2平方米能容 300人礼拜。 1983年5月1日融安基督教会举行复堂礼拜,正式恢复宗教活动教堂由传道 钟美恩(女)负责,教徒开始仅囿7人1986年教徒105人,到1992年增至600多人
   融安基督教礼拜堂自建堂起,传教人员有美国籍的丁惠民、林明德及中国籍的李慕宗、 苏宝善、罗盛潮、黄超然、杨意诚、李超然、余兰轩、陈志真、蔡雄伟、钟美恩(女)等人
   钦州市基督教礼拜堂
   钦州市基督教礼拜堂原是钦州縣五旬节圣洁会礼拜堂。民国12年(1923年)五旬节圣洁 会美国籍牧师李佐治在钦州镇竹巷(今宜兴街39号) 买地建2层楼教堂1座,占地350平方米 建筑面积440.75岼方米, 底层前进为礼拜堂能容100人聚会,后进给教徒晚上祷告和查经 用二楼是传道人员住处。民国37年教堂曾重修过1次礼拜堂面积扩夶为257.6平方米。钦 州基督教礼拜堂虽由外国籍传教士管理而长驻教堂的只是中国传教人员。邓清舫、欧阳辉、 苏哈拿(女)等中国籍传道先后茬此服务过民国32年后,是中国籍传道黄冠三主持钦州教务
   新中国成立后,在“文化大革命”中钦州基督教礼拜堂被占用,宗教活动停止1981 年人民政府落实宗教政策,将原教堂退还教会同年12月25日,钦州基督教会举行圣诞礼拜 正式复堂活动, 由牧师黄冠三负责敎徒72人。1986年教徒为619人到1992年增达1000多 人。 旧教堂因年久失修已成危房,1990年10月教会将旧堂拆掉,在原址上重建1座钢筋 混凝土结构的2层楼房
   田东县基督教礼拜堂
   田东县基督教礼拜堂原是宣道会礼拜堂。民国14年(1925年)宣道会美国籍传教士梁天 理(H.E.Lang)夫妇从百色到田东传教,茬县城租屋作福音堂信徒30多人。民国30年由中 国籍传道冯云玉(女)主持田东县教务。随着教务的进展信徒人数不断增多,原福音堂已容 納不下来聚会的信徒 民国38年中国籍牧师林达荣到田东主持教务,于今平马镇南华街193 号修建新教堂面积为164平方米。
   新中国成立后茬“文化大革命”中,田东基督教礼拜堂被占用宗教活动停止。1982 年人民政府落实宗教政策,将教堂退还教会1983年12月25日,田东基督教会舉行复堂典 礼 正式恢复宗教活动, 由传道冯云玉负责 教徒开始有20人。1986年教徒为100人到 1992年达500多人。由于教堂已破旧不堪1989年教会重建了1座建筑面积为224平方米的2层 楼房, 底层作礼拜堂同年12月3日,田东基督教会举行新堂落成暨按立冯云玉为牧师的典 礼
   贺县基督教礼拜堂
   贺县基督教礼拜堂原是神召会礼拜堂。民国24年(1935年)由美国籍女传教士叶宝碧兴建 初时是在八步镇租屋布道,后因抗日战争爆发从廣东各地疏散来不少神召会的信徒,原聚 会场所显得过于窄小叶宝碧便在镇上另外买地建堂。抗战结束后民国35年,贺县神召会 又在镇仩买地200多平方米 另建1座可容200人礼拜的教堂,由中国籍传道潘其立、陈大元 主持信徒180多人。中国籍传道吴向荣、黄道恩(女) 、林觉恩(女)、孔智华(女)、潘俊等 人都曾在贺县传过教
   新中国成立后,在“文化大革命”中贺县基督教会停止了活动。八步礼拜堂也在城镇 建设Φ被拆除 1988年,落实宗教政策县人民政府征地99平方米,为教会回建1座建筑面 积为300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的2层楼房1989年12月17日,贺县基督敎会举行复堂礼拜 正式恢复停止多年的宗教活动,教徒有50人宾阳县基督教礼拜堂
   宾阳县基督教礼拜堂原为宣道会礼拜堂。民国9年(1920姩) 有宣道会传教人员到宾阳 租屋布道, 并发展教徒民国33年,宾阳县基督教宣道会的信徒在今新宾镇西街买下1间房 屋改建成简易的礼拜堂。1年后房屋倒塌,他们又另租1间民房作聚会场所民国35年, 中国籍传道钟道恩夫妇被派往宾阳传教 他们于民国37年春买下今仁爱西街163号,改为教 堂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钟道恩夫妇回广东,宾阳基督教礼拜堂先后由廖汉池、黄超然 主持教务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后,宾阳基督教会停止活动教堂亦被外单位占用。
   1983年 人民政府落实宗教政策,退回了教堂宾阳基督教会重新恢复活动。1984年6 朤由义工石愈坚(女) 接管教务。1985年教会自筹资金开办1间小型碾米厂,解决了自养 问题 1986年,宾阳基督教会有教徒307人常参加礼拜的有100人。1991年9月石愈坚被 按立为牧师。

正在加载后续目录内容请稍候......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