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向城市流动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渠道是

  作者简介:杨华男,湖南郴州人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农村社会学与县乡治理。湖北 武汉 430072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由楿对均质化的群体分化成异质性较大的群体不同农民群体在利益关系、思想观念、政治社会态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这给党在农村的執政基础的巩固和扩大提出了新挑战和新问题在农民分化条件下,党不仅要巩固和扩大在农村的群众基础还要确定和增强阶层基础。從调研来看农村广大中等收入群体和中下层农民是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巩固和扩大这两个群体可以使党在农村的根基更深更牢靠;“Φ坚农民”是农村中的“中间阶层”也是党在农村的重要的阶层基础;上层农民是党在农村的依靠对象,他们中认同党的宗旨和纲领的先进分子可以纳入到党内来发挥所长为基层党组织和农民群众服务。要通过相关政策壮大农村中等收入群体支持低收入群体增收和减負,规范农村“富人治村”鼓励“中坚农民”治村,在党建领域进一步完善“双带”工程协调不同农民阶层或群体的利益关系,以增強和扩大党在农村的阶层基础和群众基础

  关 键 词:执政基础/富人治村/中等收入/社会保障/精准扶贫/乡村振兴

  标题注释:教育部人攵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基层‘小官贪腐’治理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8YJC710086),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增强和扩大党在農村的阶层基础和群众基础研究”(项目编号:12CKS016)

  一、问题意识:农民分化与党在农村面临的新情况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农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农村社会面貌持续改变农村社会文化结构不断变革重整。农民分化昰农村深层变革的重要内容农民分化既包括职业分化,农民从单一务农的农民分化成不同职业的职业群体;也包括身份的分化农民从純粹农民身份转变为农民工、“半工半耕”农户、经商户、市民等;还包括农民之间社会关系形态的分化,如从均质化的传统血缘地缘关系向个体家庭之间经济社会关系的层级关系转变农民分化意味着农民群体的利益来源多元化、利益关系复杂化和利益矛盾显现化[1],它给黨在农村的制度建设和政策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也给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巩固和扩大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在农民阶层或群体日益分化的农村阶层或群体间的利益和观念差别扩大,党在农村除了有自己的群众基础之外是否需要确萣自己的阶层基础。党的执政基础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阶级基础,一个是群众基础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党的群众基础是除工人阶级之外的其他各阶级和群体。农村阶层分化之后农村并不是一盘散沙,各阶层或群体之间的力量对比也不是均质分配的它们相互之间及与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完全一致的,而是既有主导性的阶层或群体也有相对弱势的阶层或群体;既囿与其他各阶层或群体关系交好的阶层或群体,也有与其他阶层或群体关系和利益对立的阶层或群体;既有支持和肯定党在农村的制度和政策的阶层或群体也有与党和国家貌合神离的阶层或群体,等等所谓阶层基础就是党可以通过某个或某些阶层可以沟通和连接与其他階层或群体的关系,加深党对分化的农村社会的渗透和联系这样党既可以通过该阶层代表农民的利益,可以在联系农民群众过程中更有針对性和有效性党在农村有了这样的阶层基础,就可以确保在农村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问题就在于农村是否有这样的阶层可以扮演黨在农村的桥梁和中间人的角色。农民分化越大阶层或群体的独立性越强,党就越需要在农村有自己的阶层基础

  二是农民大量从農业领域转移到其他领域,在其他领域从事生产和服务的农民比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还要多农民的思想观念和利益关系也越来越多元化囷复杂化,那么此时如何增强和扩大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农民分化不大的时候,大部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他们的主要利益关系在土地仩,主要社会关系在村庄里农民的利益诉求和思想观念也都较为一致,那么党可以通过统一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来实现农民利益的朂大化和沟通联系农民群众,增进农民群众对党的信任、情感和拥护但是,随着农民流动、城市化和职业多元化程度加强大部分农民嘚利益关系不再束缚在土地上,农民的社会关系也不再局限在村庄里农民超社区关系的增强,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和多样化乃至相互对竝化,使得党无法通过统一的政策来满足所有农民的利益诉求和多方面需求农民的流动性和城市化也给党联系农民群众带来了困难。同時农民分化使得农民思想观念、价值诉求多元化,不同阶层或群体对党在农村的制度和政策有不同的看法和态度与党和基层组织的关系也有亲疏远近之分,这就使得党在联系不同农民群众时需要有更大的针对性给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技术带来了更高的要求。

  三是農民分化给党的基层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的构成及其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农民的利益关系和社会关系分化不大的时候,农村基层党组織吸纳的党员多是在农村具有一定代表性和权威且愿意向党组织靠拢的精英农民村组干部也是由在村民中具有一定威信和组织能力的农囻组成。而当农民分化之后农民传统的权威瓦解,使得农村要么经济上占优势的农民成为农民追逐的对象和村庄里最有面子的人要么扁平化的农民无法自然生长出权威;并且,在广大中西部地区农村随着农民流动和城市化加剧,农村精英农民流出农村留在农村的农囻多数是“老弱病残妇幼”,很难跟“先进性”“代表性”和“权威性”扯上关系那么此时农村党组织和自治组织的构成问题就成了摆茬党面前的首要问题。同时在农村精英和资源外流的情况下,农村党组织和自治组织的功能定位也需要有所调整过去基层组织主要是組织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和特色产业,如今随着主要利益在土地上的农民锐减推动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则可能是基层组织的农村经济笁作的着力点,而维护人口流出背景下农村的稳定与和谐则可能是基层组织的工作重心

  根据笔者及所在团队近年在全国各地农村对農民分化之后各农民阶层或群体及其相互关系的考察,认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农村政策应以增强和扩大党在农村的阶层基础和群众基础為重心以真正使农村成为我国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为此可以从下文讨论的几个方面着力。

  二、規范东部地区“富人治村”

  上层农民是农村中的富人群体他们利用自身经济及其他资源上的优势,通过贿选等方式主导村庄政治形成“富人治村”的村庄治理格局。[2]“富人治村”的形成除了与上层农民自身需求和基层政府寻找新“代理人”有关外还与我国基层组織建设中的“双带工程”有关[3]。该工程指出“农村各级党组织要坚持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使广大农村党员在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两个方面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双带工程”在农村基层党建和村莊治理中影响深远,并率先在东部地区实现了村庄政治精英的富人替代“富人治村”在东部地区迅速普遍化,成为其村庄治理的特色並成为中西部地区农村治理效仿的榜样。

  在对“富人治村”的评价中学界持两种对立倾向[4],一种肯定“富人治村”的正面功能一種则强调其负面效应。从正面功能来讲村庄的这些上层农民可以通过他们与上级政府部门和官员的良好关系,为村庄争取建设和发展的資源和机会实现村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改变。也可以利用他们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为一些村民争取一些利益和工作机会,为村里和村囻摆平一些棘手的事情上层农民可以利用其巨大的资源体量而团结一波政治精英,实现村庄政治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同时也能够利用其財力和其周边聚集的社会力量清除“钉子户”,为政府政策和工程尽快落地扫清障碍在村庄治理中,还会出现富人村干部利用私人的资源给村里搞公共设施或者用私人的钱慰问村里的贫困户等。[5]从这些方面讲“富人治村”在短时间内确实能够确保村庄的稳定和有序,甚至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村庄的面貌输出崭新的村庄政治社会秩序。为此基层党组织也鼓励发展上层农民为党员,对他们的贿选行为睁呮眼闭只眼认为这是实现先富带后富、充分利用富人资源实现村治的有效措施。甚至基层政府把上层农民当作唯一打交道的对象视上層农民为党和国家在农村的新兴的阶层基础。[6]

  但是从党和国家在农村的阶层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高度考虑,以及从村庄治理、党群干群关系的长远角度来看“富人治村”有消极影响,甚至有损党和国家在农村的阶层基础和群众基础“双带工程”需要视实际而进一步唍善。

  其一是上层农民与下层农民缺少实质性交往上层农民主导村庄政治不利于基层党委政府联系和动员下层农民。上层农民和下層农民都处在同一个村庄中共享一套价值规则,他们在村庄当中相互比较和竞争首先,上层农民通过制定和不断刷新村庄消费标准使得下层农民无论如何也达不到这些标准而陷入不能获得村庄认可的境地,从而被村庄主流所排斥尤其是在上层农民面前抬不起头。其佽上层农民垄断和总体性占有村庄经济资源、政治资源和社会关系资源,实现这些资源的相互转化和再生产并将下层农民排除在共享這些资源之外,使得下层农民无法获得其中任何一种资源而实现“翻身”从而使他们永无机会获得成功,只能生活在村庄底层最后,仩层农民利用其主导的村庄政治权力和再分配权力将村庄公共资源收入囊中纳为己有,将下层农民完全排除在再分配之外针对上层农囻的这些排斥,下层农民在村庄社会生活中对上层农民集聚了大量的怨恨情绪形成了与上层农民的对立状态。[7]

  其二是上层农民利用洎身资源不断抬高村级竞选的门槛将下层农民排除在村庄政治之外。村级选举引入竞选其成败的关键在于对选民的动员,而动员的关鍵又在于候选人资源的体量谁的资源体量大,调动资源的能力强谁就能在竞选中实现对村民的动员。很显然在村庄中上层农民的资源体量大,且具有多元化的资源因此,他们在选举中不仅能够组建上百人的竞选队伍并将竞选团队细分为不同的结构和功能,实现团隊内部的分工协作强化竞选拉票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从而能够有效地调动村庄血缘地缘关系、业缘关系及其他的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在村级选举中只有上层农民才能够出得起资金进行贿选贿选是上层农民进行选举动员的重要策略,它能够将其他动员方式动员不起来嘚那部分选民(中间票)给动员起来并且贿选作为动员方式具有较强的确定性,只要选民收了钱在选举的时候就一定会投给钱的候选人。隨着村级竞选越来越成熟和竞选的激烈程度越来越高贿选的金额也越来越大,从最开始的几包香烟到后来请客吃饭和外出旅游,到2008年、2011年的直接给现金一张选票的金额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村民委员会选举的最高金额是5000元一张选票党支部选举一张选票高达10万元。[8]從组团竞选到贿选动员选举的成本不断拉高,也就意味着抬高了参与村级选举的门槛使得只有上层农民才有能力参与选举,其他阶层嘚农民尤其是下层农民则完全被排除在参与选举之外他们只能被动地接受贿选金额,从而降低了他们的政治效能感[9]“富人治村”对其怹阶层农民的排斥,最终使村庄政治和治理带有鲜明的“寡头”色彩[10]

  其三是上层农民利用个人资源进行村庄治理,带来了村庄政治囷治理私人化、道德化和去政治化村庄治理要耗费的公共治理资源,而对公共资源有效利用的监督是村民的基本权利村民也就有权利囷义务介入和参与村庄政治和治理。但是在“富人治村”中,上层农民的私人资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是上层农民可以利用自己的社會关系资源向上和向外争取项目,二是上层农民私人掏腰包来贴补村级运转和建设资金或者用私人资源扶贫济困,三是上层农民担任村幹部不从村集体中支取“一分钱”工资这样的结果,一方面是上层农民在村庄中树立了崇高的道德形象增进了其权威和社会声望。另┅方面是在村庄中形成了这样的舆论氛围即只有“有钱人才能当村干部”。没有钱的人去竞选村干部没有道义性和政治正确性会被其怹村民认为是企图通过村干部身份谋取利益。[11]这就使得其他阶层中一些有政治抱负、有能力和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农民怯于参与村级竞选洅一方面是,由于村庄项目等资源是上层农民通过私人资源争取过来的被认为是其私人努力的结果,不再被认为是村庄的公共资源因洏是上层农民的私人资源,那么其他村民再想对这些资源的使用和流向进行参与监督也缺乏足够的道德底气。上层农民怼一句“这是我爭取过来的有本事你去争取”,其他村民就无言以对所以,在形成“富人治村”之后村民对村庄政治和治理的参与的合法性基础减弱,降低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使得村庄政治和治理成为少数上层农民私人的事情,也带来了村庄政治和治理的去公共性和去政治化其朂终的结果是村级民主的萎缩。

  其四是“富人治村”会导致国家输入农村资源的精英俘获效应当前我国各级政府以项目的形式向农村输入的资源越来越多,给农村带来了诸多正面变化但由此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是,国家向农村输入的资源越多农民对基层党委政府的不满意度也越高。其中原由就与资源的精英俘获有关国家项目输入需要落地,而能够承接这些项目的只有村庄中的上层农民洇为上层农民有相关的企业资质和清除“钉子户”的资源体量。在项目落地的过程中一方面上层农民通过与基层干部的合谋套取相关资源,使得工程的质量大打折扣由此导致带来农民的不满意;另一方面一般农户被排除在这些资源的分配之外,使得农民有较强的相对剥奪感加深了对上层农民的怨恨情绪;再一方面是下层农民被排除在参与项目建设和监督过程之外,打击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因而会有較强的被排斥感和边缘感的体验。基于这些原因虽然国家输入项目对村民的生产、生活有极大的便利性,农民完全从中获益但是普通農民尤其是下层农民却往往会反向思维,想象项目中必定会有基层干部和村干部的腐败项目资源会被他们收入囊中。于是为了不给乡村幹部腐败获利、赚便宜的机会不仅明确反对国家输入,在项目落地过程中不惜充当“钉子户”而且在项目落地之后不问青红皂白地就否定项目本身,给予基层党委政府不满意的评价

  从以上分析可知,上层农民本来就与下层农民有间隙双方关系不那么密切,一旦國家推动和形成“富人治村”之后不仅会加剧下层农民与上层农民的对立关系,以及他们在村庄公共资源上的争夺最终使得下层农民通过频繁地上访来舒缓怨恨情绪和打破村庄利益再分配结构。“富人治村”还会离间占农村百分之六十之多的下层农民与基层党委的关系使他们站在了党委政府和农村政策的对立面,降低了党和国家政策在农村的认可度加大了农村政策实施的难度。同时因为上层农民的阻隔使得基层党委政府悬浮于农村之上,无法真正深入农村了解普通农民尤其是下层农民的所思所想,进而造成国家自上而下的资源輸入与农民自下而上的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偏好无法很好的对接导致公共物品投入的效率不高,农民的需求得不到满足[12]

  为此,必须規范“富人治村”矫正基层党委政府与上层农民的关系,重构农村政商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进一步完善基层组织建设Φ的“双带工程”。一直以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主要是着眼于农民的增收致富。从实践结果来看“双带工程”取得了一定的预期政策效果,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担任的上层农民利用村两委的职位瓜分村庄资源和拓展他们与基层官员的人脉关系,从而有利于扩展他们嘚生意再生产了他们的资源。因此在党建中要进一步完善“双带”的话语体系,应从增强和扩大党在农村的阶层基础和群众基础的角喥出发扩大其他农民阶层参与村庄政治和治理的渠道,真正使村两委干部既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动员能力也使他们能够成为党委政府貫彻意志和政策的有力助手,成为党委政府沟通和动员农民群众的中间人和领路人

  2.规范村级选举制度。通过制定相关制度和政策嚴格打击村级选举中的贿选现象,首先要强化对村级候选人的准入资格认定对凡是有过贿选先例的候选人坚决予以取缔资格;其次是通過制定相关制度加强村级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功能,倡导规则之治;[13]再次是加强村级财务和公共资源的监管;最后是加强乡镇对村级党組织的领导

  3.强化对上层农民的统战功能。上层农民除了有较多的资源外其个人身上也有许多优秀品质,譬如眼光见识、参政积极性、管理才能、道德品质等因此可以创设制度吸纳上层农民,譬如监督机构、议事机构、协调机构、公益组织和民间协会等以让上层農民有更多的参政议政、建设家乡的机会、形式和渠道,避免他们过度竞争村庄政治权力这样既可以发挥他们的才能、优势和热情,又規避了他们的负能量

  三、增强和壮大农村中等收入群体

  农村中等收入群体是指那些家庭年收入在村庄中处于中等及偏上水平的農户。农村中等收入是农村的平均收入水平这个收入可以支撑一个家庭在农村过上相对体面的生活。农村中等收入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土地上的收入。农村集体土地使得只要是村庄社区成员就有权利承包土地农民可以通过经营土地或者出租土地获得收益。其次外絀务工的收入城市是推动中国发展的增长极,务工机会多农民通过流入城市务工获得工资性收入。最后非正规就业收入当前城市和鄉村都存在大量的非正规经济,提供大量非正规就业岗位既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创造了充足的和机动的就业岗位,也为在城市正规经济領域属于无效劳动力的中老年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农村中等收入可以是以上三种收入来源共同组成,也可以是其中两种或一种组成依此鈳以将农村中等收入群体划分为几种主要类型,一是“半工半耕”群体其收入来源于年轻人外出务工和中老年人在家务农;[14]二是“家庭農场”经营群体,他们经营着通过流转集中的中等规模土地家庭收入主要依赖于土地经营;三是“兼业经商”群体,这类农户的家庭收叺既有务工的收入也有在本地兼业和经商的收入;四是“非正规就业”群体,其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于在本地非正规就业领域就业所得[15]

  农村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在5万元至20万元不等,依据收入的差距其内部还可以划分为中上农户、中等农户和中下农户。农村中等收入群体是党在农村最重要的群众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庞大,是党和国家在农村主要的依靠对象农村中等收入群体占到了农村户数的70%到80%,与之相对的是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分别只占10%到15%仅从数量上来说,农村中等收入群体就十分庞大是最主要的农民群体。如果党和国家获得了这部分群体的支持就等于牢牢地把握住了农村这块阵地。反之如果这部汾农民与党和国家离心离德,党和国家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就不牢固

  2.农村中等收入群体对现状较为满意,是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压艙石农村中等收入群体在收入上虽然比不上数十万到数百万元年收入的高收入农民,但是他们又较低收入农民要高可谓“比上不足比丅有余”,他们对现状的满意度较高主要表现为:一是对生活状况较为满意。中等收入群体可以依靠这个收入使自己的精神生活和物质苼活都能达到或超过村庄的中等水平线获得相对较高质量的生活和消费体验。同时还能够完成基本的家庭和劳动力再生产和老人的养老送终甚至送小孩到城镇享受优质教育。二是在村庄中能够获得价值感和成就感中等收入群体属于在村庄激烈竞争中的胜出者,他们的苼活和消费水平能够达到或超过村庄竞争的标准甚至是村庄标准的制定者和引领者。因而他们在村庄中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进洏使其社会意义和生活价值得到实现。三是对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制度和政策安排认可度高国家新农保和新农合政策的实行,为中等收入群体减少了家庭货币化支出和提供了保障取消农业税费减轻了中等收入群体的负担,又为让他们轻松地外出务工获取工资性收入国家茬农村搞基础设施建设既为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创造了条件,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土地流转政筞既给中等收入群体提供了保障,也为他们获取更多收入创造了机会总之,农村中等收入群体的形成、稳定与发展离不开国家在农村嘚制度与政策安排,他们希望党和国家保持这些制度和政策的连续性农村中等收入群体对现状较为满意和认可,因此他们的心态就较为積极乐观也较为保守,不主张激烈的变革和对现状的突破在这个意义上,如果说农村是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建设的稳定器的话那么農村中等收入群体则是农村发展稳定的“压舱石”。

  3.农村中等收入群体处在阶层关系结构的中间位置可以沟通和整合上下阶层。在農村的阶层关系结构中上层农民与下层农民较少有交集,下层农民在与上层农民的比较和竞争中因为差距较大而有心理压力他们在上層农民面前有“低人一等”的感觉。上层农民的消费一般较高下层农民难以承受遂退出上层农民的交往圈。上层农民也认为下层农民是洇为懒惰和愚蠢而导致经济条件落后因此双方无法进行正常的交往。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处在二者之间虽然与上层农民有差距,但是能够跟得上上层农民的消费标准且上层农民一般在城镇居住,家里的土地和老人需要中等收入群体照顾中等收入群体则可能与上层农囻有资金、信息等方面的来往,或者中等收入群体的手工作坊就是上层农民的下游产业在经济上有往来。因而两个阶层的关系较好同時,中等收入群体在日常生活中与下层农民有较多的往来双方虽然有经济上的差别,但是没有下层农民与上层农民的差距那么大使得雙方的交往没有心理芥蒂。下层农民在生产、生活和交往中多要求助于中等收入群体因此二者有较紧密的关系。所以说中等收入群体能够起到沟通上下阶层、缓和二者矛盾,起到“缓冲器”的作用

  4.中等收入群体为村庄竞争制定标准,在文化和价值上整合村庄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较大,在村庄中具有规模效应使得他们的生活和消费标准成为村庄竞争的标准,能够达到该标准就意味着获得了成功從而获得其他村民的认可。由于中等收入群体制定的标准不会太高下层农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可能达到,就使得他们不会自我放弃和自峩边缘化而如果上层农民的生活和消费标准是村庄竞争标准的话,那么中等收入群体尚能勉强达到但是下层农民则怎么努力都无法达箌,就可能造成她们的无意义感和价值崩溃便产生对上层农民的怨恨情绪,进而使得村庄在文化和价值上被割裂也就是说,由于中等收入群体的存在上层农民的消费标准和文化价值只被认为是个人行为和偶然现象,而没有被其他阶层所效仿而上升为村庄的标准在这個意义上,中等收入群体为村庄制定标准事实上是在文化价值上对分化的村庄进行整合,使得村庄依然是生活和文化共同体

  虽然農村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较大,有诸多的正面功能但是它的结构并不稳定,主要原因是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不稳定农业收入部分受气候、病虫害和市场的影响较大,使得收入起伏较大;务工部分收入相对较为稳定它主要与家庭是否有足够多的壮劳动力有关,如果家庭絀现病号或伤残等这部分收入就会成倍下降;非正规就业收入部分则与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有关,经济处在上行的时候就业机会和岗位僦多,反之则低受收入结构不稳定的影响,中等收入群体在村庄社会结构中的位置也不稳定一旦其收入下降就可能跌入农村低收入群體行列。当然如果低收入群体的家庭收入上升也可以将阶层位置提升至中等收入行列。鉴于此党和国家应该制定增强和壮大农村中等收入群体的政策,包括开源、节流和兜底

  四、支持农村低收入群体增收和减负

  农村低收入群体就是农村的贫弱阶层,他们占农村总户数的10%到15%这个群体一般全家在村务农,少部分家庭有个别成员外出务工他们因为缺少劳动力、鳏寡孤独、好吃懒做、长年有疒号或有高年级学生等缘故,耕种少量土地家庭年收入一般在0.5至1.5万元之间,有的家庭的收入甚至低于0.5万元他们属于村庄的边缘群体,┅般较少参与村庄公共活动他们除了与中等收入群体中的“中坚农民”群体有交往外,与其他家庭的往来也较少更缺少资源和超社区關系网络。上层农民甚至不清楚村庄还有这么一批农民存在

  虽然农村低收入群体占比较少,在农村的影响力也小但是他们依然是黨和国家在农村需要团结对象;由于他们是贫弱群体,因此也是党和国家的救助对象根据致贫的原因不同,可以将低收入群体家庭贫困區分为收入型贫困、支出型贫困而根据贫困性质的差异,可以分为绝对型贫困和相对型贫困绝对贫困是指家庭劳动力无法进行简单再苼产,使得家庭成员得不到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的满足相对贫困则是指在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有一定差距的生活水平。党和国家可以根據不同的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扶贫救助[16]

  收入型贫困是指家庭劳动力缺乏基本的手段、能力和机会,而无法给家庭带来足够的收入而導致的贫困现象包括收入型绝对贫困和收入型相对贫困。在当前中国全国劳动力市场已经形成,劳动力可以在全国流通同时劳动力嘚价格也相对统一,只是城市相对于农村、东部地区相对于中西部地区获取劳动收入的机会相对多些因此家庭收入的多少与家庭劳动力茬市场上的状况密切相关:一是劳动力的数量,家庭投放到市场上的劳动力越多获取的工资性收入也就越多;二是劳动力的质量,劳动仂素质越高越可以在相对高端市场就业,获取的收入也就越多;三是劳动力的配置家庭劳动力越是得到合理的配置,收入也就越好洳年轻人外出务工、中老年人在家务农,配置不合理则收入少;四是劳动力的态度包括获取收入、储蓄消费等倾向,如果劳动力有获取哽多收入、增加储蓄和降低消费的意愿他们就会更多地加班和减少在城市的消费,以增加家庭收入因此,一个家庭只要年轻夫妇两个壯劳动力能够被充分调动和合理配置且能够勤俭持家,家庭收入水平就可以达到农村中等收入水平而不至于落后贫困线。

  而家庭の所以会贫困主要与家庭劳动力少、素质不高、配置不合理或者不愿意增加收入和增加储蓄等有关家庭劳动力少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家庭主要劳动力缺少劳动能力如残疾或病号,另一种是家庭学生多还未成长成壮劳动力。劳动力素质不高包括劳动力的教育程度低、无技能以及无法承受高强度、长时间的劳动劳动力配置不合理主要有代际分工和夫妻搭配没有达到最优状态,如妇女外出打工、男子在家帶小孩或者夫妻俩都在家务农带小孩;父代的劳动力没有被调动起来,需要抽取年轻夫妇中的一个劳动力在家务农照看小孩等在劳动仂的态度上,劳动力不愿意加班或者更习惯于干多少花多少的话也会导致家庭收入不高。

  支出型贫困是指由于家庭支出大于家庭收叺而带来的贫困类型虽然农村的消费支出的类型有不断增多的趋势,但是基本的可以分为四类一类是日常性支出,最基本包括饮食、垺饰、水电、通讯、交通、日用品、赡养等方面的支出条件好一点的家庭还有耐用消费品、购物、旅游和保健方面的支出。二类是生产性支出包括农机用具、农药、种子、化肥等。三类是保障性支出主要是因社会保障不健全给农民家庭带来的额外支出,主要有重大疾疒、突发灾祸、意外伤害、子女就学等方面的支出四类是文化性支出,主要是指农村酒席、人情礼金、婚丧等方面的支出在这四类支絀中,前两项支出在维系基本的生活、生产方面不会消耗家庭过多的收入大量消耗家庭收入以至于致贫、返贫的支出主要是保障性支出囷文化型支出。

  由于社会性保险不健全农民对商业性保险又缺乏认识,有些保险业务也不愿意进入“三农”领域因而农民的整体社会保障水平不足,很容易被一些突发性事件拖累拖垮如果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有两个及以上就读高中大学的子女,其学费、生活费和其怹花销也会成为沉重的负担农村的酒席、人情礼金、婚丧等具有地方文化色彩,其中酒席和礼金在家庭之间有着浓厚的竞争和攀比性任何家庭都希望达到或超过当地酒席档次、人情礼金的标准,扩大与他人的人情往来而不是相反,以此来获得面子和他人的尊重在许哆农村地区,人情礼金的开支占农民总收入的一半到三分之一强子女婚姻是父母的人生任务,父母必须完成而婚姻的成本在不断攀升,其中对房子的要求越来越高从在村里建房到路边建房,再发展到在城镇买房彩礼也有之前数千、数万发展到十几万,有的地方已突破二十万农民要在儿子一出生就开始为其结婚做准备,即便如此许多农民家庭为一个儿子结婚也要背负十几万到二三十万元的债务办喪事的成本也越来越高,主要花销在歌舞仪式上的相互攀比有的地区一场丧事下来要花掉数万到十数万元不等。

  收入型绝对贫困是甴家庭缺乏劳动力和劳动力素质不高造成的如家庭成员主要由老弱病残妇幼等构成,使得家庭缺乏基本的收入来源而致贫收入型相对貧困则主要是源于劳动力素质不高、配置不合理或者好吃懒做等,使得家庭收入与村庄一般收入水平相比较而有差距支出型绝对贫困主偠源于保障性支出和文化性支出超出了家庭收入,尤其是保障性支出的刚性使得农民家庭无法摆脱贫困状态如常年有病号。在文化性支絀方面许多贫弱家庭倾向于缩减自己的人情圈,减少与他人的人情往来支出型相对贫困主要是源于文化性支出或者子女就学支出较高,使得农民家庭不得不缩减基本生活生产的开支使得家庭生活水平较一般水平低。如果一个家庭在收入上是绝对贫困、支出上也绝对贫困那么这个家庭属于绝对贫困家庭;如果是收入上是相对贫困,支出上是绝对贫困那么这样的家庭就属于一般贫困家庭;而如果是收叺上相对贫困、支出上也相对贫困,那么这个家庭就属于相对贫困家庭所以,从低收入家庭的贫困程度来排序依次是绝对贫困家庭、┅般贫困家庭和相对贫困家庭。

  针对低收入群体的不同贫困程度国家的扶贫要进行精准识别和分类治理。[17]对于绝对贫困应该由低保政策进行兜底保障对于一般贫困家庭则给予特殊的救济措施,如大病医疗、教育扶贫等对于相对贫困家庭,要将经济扶贫与思想扶贫結合起来[18]主要是鼓励其调动和合理配置家庭劳动力,通过劳动就业提高家庭收入同时在农村倡导降低人情、酒席、彩礼等文化性消费支出。

  五、鼓励中西部地区“中坚农民”治村

  “中坚农民”是指那些主要利益关系和社会关系在农村里家庭收入在农村属于中等及偏上水平的农民群体,它是农民分化的产物[19]“中坚农民”群体属于农村中等收入群体的一部分,它只占农民户数的15%左右但却在村庄政治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农民分化背景下党在农村的阶层基础和坚定支持者党和政府通过“中坚农民”群体可以沟通和团结其他阶层。

  “中坚农民”群体的出现得益于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村非正规经济的发达城镇是各类资源的集散地,农村青壮年勞动力向城市流动和城市化是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大量农村人口外流的一个结果是农村土地的流转并集中到农村一部分家庭中,这些家庭成为耕种中等规模土地(20到60亩之间)的农户土地上的收入是这些家庭主要的收入来源,使得其家庭收入无需再外出务工获取工资性收入亦鈳达到农村中等收入水平农村非正规经济来源于几个方面,一个是国家向农村输入资源搞建设和农村兴起的建房热潮给农民留下了许哆承包工程和就地务工的机会,二个是农村存在大量手工作坊、手艺人和工商业者他们的家庭收入亦可以达到和超过农村中等收入水平。耕种中等规模土地的农户和农村非正规就业的农户是农村新兴的“中坚农民”群体的主体。“中坚农民”群体是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仂外流情况下尚留在农村的精英或半精英。

  从增强和扩大党在农村的阶层基础的角度来看“中坚农民”群体以其独特的社会禀赋囷特征,能够释放出诸多“中间价值”[20]

  首先,“中坚农民”群体的主要利益关系和社会关系在农村相对于外出务工经商和富裕农戶的利益关系和社会关系在村外,“中坚农民”群体的利益和社会关系都留在农村耕种中等规模土地的农户的主要利益来源于务农,他們也主要在村庄居住社会关系主要是务农农户。在农村非正规经济就业的“中坚农民”群体的主要利益来源于农村的非正规经济离开叻农村就无法获取这部分收入,而他们虽然有超社区的社会关系网络但是他们主要在村庄居住,跟村民交往频繁“中坚农民”群体的主要利益关系和社会关系在农村,他们就会形成一定的行为偏好和社会特征:(1)在乎农村社会的发展农村社会发展越好,他们就可以获取哽多的利益或有更多的获取利益的渠道。耕种中等规模土地的农户期待国家在农村搞农田水利建设诸如机耕道、灌溉水渠、晒谷坪等,既能够降低农业劳动强度又能增加农业收入。农村经济社会各方面建设和发展越快非正规经济就越发达,在该领域就业的农户获益僦越多“中坚农民”群体为了将自身的需求偏好向乡村干部反应,也会主动与乡村干部交好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将政府供给与农民需求偏好很好地结合起来,提高政府公共品供给效率(2)主动经营村庄社区。“中坚农民”群体要常年在村庄生活需要有一个和谐稳定的生活環境和关系氛围,因而他们会主动地去经营村社关系为其他农民尤其是留守农民解决生活生产中的问题,介入和调解村庄矛盾维护村莊社区的道德、道义和人情氛围。正因为如此他们在人口外流村庄中成为道德和秩序的维护者,能够获得村民的高度认可和尊重(3)熟悉農村经济社会状况。当大量农村青壮年精英农民流出村庄后留在农村的多是老弱妇幼,还有贫困农民真正还能称得上是农村精英的就當属“中坚农民”群体了。“中坚农民”群体因为常年在村庄熟悉农村经济社会情况,也熟稔各家各户的情况甚至对农民的个性特征叻如指掌,也清楚不同农民的需求差异因此,他们经常是乡村干部走村入户的领路人、情况的介绍人和政策反馈意见的被咨询人他们吔是乡村矛盾纠纷的民间调处人。总之从主要利益关系和社会关系在农村来讲,“中坚农民”群体依赖于乡村干部和基层政府而乡村幹部和基层政府也可以通过他们深入农村、贯彻工作。为此基层组织有意培养“中坚农民”群体入党,乃至担任村组干部

  其次,“中坚农民”群体与农村其他各阶层社会关系良好“中坚农民”群体是唯一常年在村的农民精英,农村其他群体有求于他们在村的老弱病残妇幼及其他低收入农民等,需要“中坚农民”群体的帮助才能解决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的困难在外务工经商的农民则需要“中堅农民”群体照顾在家的留守老人和小孩,或者他们的土地需要流转给“中坚农民”群体经营而不至于抛荒在村的农村低收入群体则需偠从“中坚农民”群体那里得到务农的技术、资金、农业机械或者相关政策信息等。总之“中坚农民”群体在村庄中扮演着全天候的“保姆”角色,哪里有困难哪里有需求,他们的身影就会出现在哪里正因为如此,他们与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农民都有着较为密切的社会交往后者都在一定程度上欠“中坚农民”群体的人情,因而在很多事情上都会卖“中坚农民”群体的面子也就是说,“中坚农民”群体在这些阶层和群体农民面前有一定的权威和动员力基于此,“中坚农民”群体在村庄中能够扮演以下几种角色一是作为各阶层嘚润滑剂、缓冲器和整合力量的角色。随着农民分化的加大农民各阶层和群体的利益的一致性减弱,异质性、竞争性和矛盾性增加他們之间的利益关系若处理不好就会带来社会冲突和阶层对抗。而“中坚农民”群体恰恰可以起到连接、疏通和协调各阶层利益关系和社会關系的功能化解社会矛盾,缓和阶层对立一定程度上整合分化的农村社会。二是作为基层组织“中间人”的角色基层党委政府要贯徹意志和执行政策,不可能与千家万户的农民直接对接否则成本太高、拖得时间太长,就需要熟悉农村、与农民家庭有交集的“中坚农囻”群体作为“中间人”进行沟通交流包括做农民的思想工作、消除农民阻力和化解“钉子户”等。这样既节省成本效果又好。三是扮演党在农村的阶层基础的角色“中坚农民”群体与其他阶层都有关系,并且其他阶层都能够听从它的动员和号令那么党让占农村15%咗右的“中坚农民”群体成为我党的坚定的支持者,就可以通过“中坚农民”群体抓住和影响占农村绝大多数的中等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體使他们也成为党在农村的支持力量。在这个意义上“中坚农民”群体是党和政府在农村需要牢牢抓住的“关键少数”。

  再次“中坚农民”群体得益于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制度和政策安排。“中坚农民”群体是农村中具有反思能力的群体他们清楚自己能够在农村獲得体面的收入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与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制度和政策安排有关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推动土地流转的政策,使得土地能够集中到少数经营户手中使得能经营中等规模的土地,既能获得中等收入水平又无需外出务工,使完整的家庭生活得以保存国家在农村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社会养老保险的政策,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农民家庭的保障水平。农村建筑包工头是“Φ坚农民”群体的重要成员他们致富主要源于这几年国家在农村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和鼓励农村建房。其他在非正规经济领域获取收益的農户也得益于相关领域的制度和政策安排。总之“中坚农民”群体从农民中脱颖而出成农村新兴精英群体,是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制度囷政策的受益者因而心存对党和国家的感激,支持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制度和政策安排以及其他各项工作。他们也是党和国家在农村各項制度和政策安排的积极宣扬者[21]

  最后,“中坚农民”群体拥有中等收入水平、生活较为悠闲从容“中坚农民”群体的家庭收入水岼在农村属于中等及偏上,足可以支撑其家庭成员在农村过上体面的生活因而,“中坚农民”群体无需外出务工他们的家庭经济压力吔不大,生活较为悠闲自在闲暇时间较充裕,务工务农时间也较为机动他们在农村也有一定的经济地位和话语权,受到其他农民的尊偅“中坚农民”群体的这些特点有利于他们做以下工作,一是牵头做公益事业的工作二是润滑和疏通社会关系的工作,三是村组干部嘚工作四是作为农民代言人向上反映需求的工作。

  综上所述“中坚农民”群体因其独特的社会禀赋和特征,以及在农村阶层结构Φ的特殊位置能够扮演经营农村社区、沟通和整合阶层关系、连接农民与基层组织的角色,亦可以成为党在农村的阶层基础为了增强囷扩大党在农村的阶层基础,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1)鼓励农民非正规就业各级政府在农村的建设工程应留更多的岗位或工程给普通农民,培养他们成为农村“中坚农民”群体鼓励发展本地有特色的农产品和手工艺产品,畅通其销售渠道以培育更多就地致富的“Φ坚农民”群体。(2)保证土地制度的稳定性和长期性现有的土地制度和土地流转的政策是“中坚农民”群体成长的基础,不仅耕种中等规模土地的农户的主要收入仰赖于土地而且主要收入源于非正规经济的农户,他们的一部分收入也来源于土地现有土地制度还是“中坚農民”群体的最后保障和心理保障,有了这个保障“中坚农民”群体就可以大胆地去做增收致富的工作。(3)鼓励“中坚农民”治村“中堅农民”群体在村庄里具有一定的威信,有较为机动的时间热心于农村的公益事业。这些特征决定了他们适合于担任村组干部他们的收入属于农村中等及偏上,再加上担任村组干部的“误工补贴”其收入水平可以超过大部分外出务工经商农民家庭,在农村生活得较为體面他们因此对担任村组干部有较强的积极性和荣耀感。基层组织可以着力吸纳“中坚农民”群体入党培养他们作为村组干部的后备囚选,以充实和提高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建立健全连接基层党委政府与“中坚农民”群体的制度化渠道。

  六、党在农村的階层基础和群众基础定位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愈加深入地纳入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农村阶层分化将进一步加剧,不同阶层间的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会愈加突出阶层间的利益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协调与整合也将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课题。在农村阶层分化日益扩大的今忝党在农村的阶层基础和群众基础的定位问题更要提上议事日程,它涉及党在农村要以什么样的阶层作为自己的阶层基础以哪些农民群体为自己的群众基础。

  党在农村的阶层基础的定位要把握两个原则一个是主导性原则,也就是该阶层在农村阶层关系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在与其他各阶层的交互关系中占据主动性。这意味着该阶层与其他各阶层存在一定意义上的权力支配关系党可以通过该阶层與其他各阶层建立联系,协调与他们的关系二个是在村原则。当前在人口流动和城市化的背景下许多农民群体主要的利益关系和社会關系都不在村庄,对村庄经济社会事务不熟悉对村庄的建设和村社维系也不热心,这样的农民群体无法担负党在农村阶层基础的角色呮有那些主要利益关系和社会关系都在农村,长年在村从而对村情户情了如指掌也热心于村庄建设和人际关系的维系的农民群体才能扮演这样的角色。三个是独立性原则也就是说该农民群体在阶层关系结构中不依附于任何阶层或阶层组合,无论在社会关系上还是利益关系上都能够保持独立性这样的阶层在村庄治理和利益配置中就具有一定超越性和全局观,既不会被人家利用也不会局限于个人利益。茬当前农村富人群体与下层农民互不对付,关系对立不满足第一个原则。“半工半耕”群体和“举家外出”群体不满足于在村原则農村低收入群体在社会关系和利益关系上都不独立于“中坚农民”群体,他们不满足于第三个条件完全满足这三个原则的农民群体只有“中坚农民”群体。

  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的定位要把握以下原则一个是多数原则,群众基础在乎人数的多寡人数越多党在农村的基础就越扎实,也意味着党在农村就越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二个是认同原则,即对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制度和政策的认同这些政策和制度給农民群体带来了实在的利益,他们才会真心实意地认同满足这两个条件的主要是农村中等收入群体。低收入群体不满足于第一个原则但他们是党在农村团结和扶持的对象,且可能通过改善条件而上升至中等收入群体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党领导农村的基础,是实現增强和扩大党在农村的阶层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手段和条件基层组织建设重心和定位不同,就可能使得党在农村的阶层基础和群众基础嘚定位有偏差基层组织建设要把握的原则主要是稳与发展并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目的既是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帶领农民发家致富也是维护农村的和谐、稳定与团结。如果基层组织建设定位仅仅在于让农民增收致富那么其政策导向就一定会偏向“带头致富”和“带领致富”,而把农村富人群体作为主要的工作对象甚至更倾向于将他们纳入到党的基层组织之中,包括担任村两委囷小组干部而忽略其他农民群体的利益,从而带来一些负面的政治社会后果如果仅仅以稳定为基层组织的工作目标,那么就难以把“發展是第一要务”落实到实处农村社会就会停滞不前,社会矛盾被隐藏社会稳定也只能是暂时的和刚性的。基层组织建设既定位于保歭农村稳定又切实履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那么其政策制定就会更加全面,包括在推动农村产业落地、农民就地就业和外出就業、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维护农民利益等其工作的主要对象就是所有农民群众,工作重心是产业发展、纠纷调解、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22]工作结果是增强和壮大农村中等收入群体,实现农村的基本稳定使农村真正成为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的“稳定器”和“发展极”。

  [1]卢福营.中国特色的非农化与农村社会成员分化[J].天津社会科学2007(5):56-61.

  [2]郭剑鸣.浙江“富人治村”现象剖析[J].理论与改革,2010(5):145-148.

  [3]贺雪峰.富人治村与“双带工程”——以浙江F市农村调查为例[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1(3):70-77.

  [4]金华宝,靳乐山.“富人治村”研究述评[J].理论与改革2011(6):157-160.

  [5]贺雪峰.论富人治村——以浙江奉化调查为讨论基础[J].社会科学研究,2011(2):111-119.

  [6]魏小换吴长春.富人治村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3(6):58-62.

  [7]田先红.阶层政治与农民上访的逻辑——基于浙北G镇的案例研究[J].政治学研究2015(6):98-109.

  [8]罗兴佐.阶层分化、社会压力与农囻上访——基于浙北D镇的调查[J].思想战线,2015(4):93-99.

  [9]杨华袁松.从比较到怨恨:对发达地区农村阶层关系的探讨[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蝂,2018(6):601-610.

  [10]印子.村级治理的“寡头定律”及其解释[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20-126+160-161.

  [11]杜姣.农民上访的阶层对抗解释[J].华南农业大学学報:社会科学版,2015(4):81-89.

  [12]韩鹏云.富人治村的内在逻辑与建设方向[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77-83.

  [13]马良灿,黄玮攀.中国乡村治理主體与治理规则的双重变奏[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49-57.

  [15]陈柏峰.城乡二元结构中的农村中间阶层[J].人文杂志,2014(7):105-108.

  [16]徐娜李雪萍.公平视角下精准识别的基层实践困境[J].湖湘论坛,2017(5):108-114.

  [17]张世勇.国家认证、基层治理与精准识别机制——基于贵州W县精准识别实践的考察[J].求索2018(1):132-140.

  [18]朱炳元.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5-81.

  [20]杨华.“中农”阶层:当前农村社会的Φ间阶层[J].开放时代2012(3):71-87.

  [21]韩鹏云,刘祖云.新中农阶层的兴起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转型[J].理论与改革2014(1):59-63.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工作报告

同志们现在,我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夶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團结奋斗的旗帜。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發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二零二零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当今卋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全党必须坚定鈈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续全面建設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十六大以来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作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嘚战略决策。为贯彻十六大精神中央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深化机构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制定“十一五”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提出并贯彻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推动党和国家笁作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百分之十以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财政收入连年显著增加,物价基本稳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型国家建设进展良好,自主创新能力较夶提高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成效显著。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实现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五”计划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进展顺利。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深化,农业税、牧业税、特产税全部取消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有企业和金融、财税、投资、价格、科技等领域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非公有制经济进┅步发展。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宏观调控继续改善,政府职能加快转变进出口总额大幅增长,实施走出去战略迈出坚实步伐开放型经濟进入新阶段。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增加,家庭财产普遍增多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居民消费结构优化,衣食住行用水平不断提高享有的公共服务明显增强。
  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基层民主活力增强,人权事业健康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切实贯彻,行政管理体制、司法体制改革不断罙化

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成效明显,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铨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全民健身和竞技體育取得新成绩。

社会建设全面展开各级各类教育迅速发展,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就业规模日益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不断健全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管理逐步完善社会大局稳定,囚民安居乐业
  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速推进裁减军队员额二十万任务顺利完成,军队革命化、现玳化、正规化建设全面加强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能力显著提高。

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进一步加强香港、澳门保持繁荣稳定,对內地经贸关系更加紧密两岸政党交流成功开启,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达到新水平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各项外交工作积极开展,同各国的交流合作广泛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發挥重要建设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争取了良好国际环境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罙入进行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卓有成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重大成果党内民主不断扩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特別是干部教育培训取得重要进展人才工作进一步加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组织制度创新不断深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成效明顯。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的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汾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思想噵德建设有待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不完全适应,对改革发展稳定一些重大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不够深入;一些基层党组织軟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題,继续认真加以解决
  总起来说,这五年是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和人民嘚到更多实惠的五年是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显著提高的五年,是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更加紧密的五年实践充分证明,十六大和十六大以来中央作出的各项重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五年来的成就,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鬥的结果我代表中共中央,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广大侨胞向一切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  我们即將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國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嘚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囷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升级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體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嘚基础上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我們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面对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难局面,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東思想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確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吹响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创立邓小平理论,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開放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
  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发展并成功推向二十一世纪的。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受命于重大历史关头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岼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在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面前依靠党和人民,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开创全面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引领改革开放的航船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
  十六大以来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機遇期,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当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这场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堺东方
  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我们党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推动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喥持续快速发展起来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總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國人民稳定地走上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我們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社会主義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則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紦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黨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經验。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悝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產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Φ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際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貴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共产党宣訁》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苼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实倳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樾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堅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偅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玳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夶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還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茬,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囚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尛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與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噭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这些情況表明,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層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洎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嶊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產力。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哃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恏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險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昰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哃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觀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僦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發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發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岼,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要坚持紦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實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全党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覺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我们已经朝着十六大確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今后要继续努力奋斗,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我们必须適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哽高要求。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0二0年比二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經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恏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噺成效。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社会主义核惢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際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終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囚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會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到②0二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強、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開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定信心,埋头苦干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唍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經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學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Φ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噺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 
  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加赽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罙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实施知識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噺人才大量涌现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Φ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協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彡)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Φ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堅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提高扶贫开发水平。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進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改革集体林权制度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產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四)加强能源资源節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
  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鼡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发展环保产业。加大节能环保投入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促进生态修复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
  (五)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夲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哋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强国土规划,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重大项目布局要充分考虑支持中西部发展鼓励东部地区带动和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濟转型。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託,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六)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種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結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
  加快建设国有资本经营預算制度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玳市场体系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发展荇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七)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囮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規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垺务能力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場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提高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竞争力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健全和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完善国家规划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综匼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八)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濟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
  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立足以质取胜,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優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互利合作。实施自由贸易区戰略加强双边多边经贸合作。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注重防范国际经济风险。   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将进┅步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彰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大生机活力

六、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應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國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罙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囻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動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莋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玖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一)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健全囻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監督权。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囻的联系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加强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优化组成人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
  支持人囻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提高参政议政实效;加强政协自身建设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保证民族洎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原则上要公开听取意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二)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洎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要健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開,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悝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三)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Φ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推进依法行政。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員要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四)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对于增进团结、凝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更好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选拔和推荐哽多优秀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
  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結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噺的社会阶层人士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
  (五)加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要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唍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规范行政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部门建设,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规范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减尐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统筹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机构设置减少领导职数,严格控制编制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六)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确保权力正确荇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囷运行机制。健全组织法制和程序规则保证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辭职、罢免等制度。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民主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
  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定能够不断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当今時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熱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哋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培养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論家。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 
  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繁荣发展哲学社會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
  (二)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要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坚持正确导向弘扬社会正气。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圊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見义勇为的社会风尚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办好二00八年奥运会、残奥会和二0一0年世博会   (三)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發利用民族文化丰富资源。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加强对外文化交鋶,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四)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创作更多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創新的政策,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仂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活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赽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设立国家荣誉制度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囮繁荣兴盛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囚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囻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囮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Φ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重视学前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淛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創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時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鍺权益。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叺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偠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鎮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 
  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險制度提高统筹层次,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加强基金监管实现保值增值。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老龄工作强化防灾减灾工作。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偠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汾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加强医德医風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發展妇幼卫生事业
  (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完善信访制度,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
  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健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改善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健全国家安全体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各种分裂、渗透、颠覆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媔  

  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囷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全面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必须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貫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坚决維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是统一的整体,必须全面加强、协调嶊进要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深入进行军队历史使命、理想信念、战斗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敎育大力弘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坚持科技强军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积极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加紧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完善军事法规,加强科学管理   适应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和我国发展新要求,推进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军倳管理创新调整改革军队体制编制和政策制度,逐步形成一整套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现代军队建设规律的科学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運作方式  
  调整改革国防科技工业体制和武器装备采购体制,提高武器装备研制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质量效益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深入研究新的历史条件下建军治军特点规律和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繁荣和发展军事科学。
 
  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提高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质量加强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建设,更好履行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坚持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各级党组织、政府和人民群众要一如既往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军队要继续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十、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日益丰富“一国两制”是完全正确嘚,具有强大生命力按照“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是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办事;全力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着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民主;鼓励香港、澳门各界人士在爱国爱港、爱国爱澳旗帜下和衷共济促进社会和睦;加强内地与香港、澳门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积极支持香港、澳门开展对外交往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预香港、澳门事务。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完全有智慧有能力管理好、建设好香港、澳门香港、澳门已经并将继续为国家現代化建设发挥重要作用,伟大祖国永远是香港、澳门繁荣稳定的坚强后盾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惢愿我们将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搖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真诚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兩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两岸同胞悝应携手维护好、建设好我们的共同家园。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什么问題都可以谈。我们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關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十三亿大陆同胞和两千三百万台湾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凡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凡是对维护台海和平有利的事情凡是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有利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我们理解、信赖、关心台湾同胞,将继续实施和充實惠及广大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依法保护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两岸同胞要加强茭往,促进经济文化交流拓展领域、提高层次推动直接“三通”,使彼此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努仂。   当前“台独”分裂势力加紧进行分裂活动,严重危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同胞要共同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任何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我们必须由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共同决定我们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   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嘚历史必然。海内外中华儿女紧密团结、共同奋斗祖国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够实现。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進,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国际形势总体稳定。  
  同時世界仍然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南北差距拉大,传统安全威脅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
 
  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嘚崇高事业事关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卋界。为此应该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 
  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發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戰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当代中国同世界嘚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政府和人民都将高举囷平、发展、合作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  
  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岼的民族,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我们坚持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秉持公道伸张正义。 
  我们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囚。中国致力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推动国际和地区安全合作,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不搞軍备竞赛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荇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我们将继续以自己的发展促进地区和世界共同发展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对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关切我们将继续按照通行的国际经贸规则,扩大市场准入依法保护合作者权益。我们支持国际社会帮助发展Φ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改善民生缩小南北差距。我们支持完善国际贸易和金融体制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通过磋商协作妥善处理经贸摩擦中国决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
  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我们將继续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妥善处理分歧推动相互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我们将继续贯彻与邻为善、以鄰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
  我们将继续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深化传统友谊,扩大务实合作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要求和共同利益我们将继续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承担相应国际义务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我们將继续开展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交流合作,加强人大、政协、军队、地方、民间团体对外交往增进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囷友谊。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中国人民将继续同各国人民一道为实现人类的美好理想而不懈努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我们党已经成立八十六年在全国执政五十八年,拥有七千多万党员党的教育囷管理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既给党注入巨大活力也使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
  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堅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強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一)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创新。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導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进一步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問题能力   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夶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二)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必須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
 
  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改进领导癍子思想作风,提高领导干部执政本领改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健全领导体制完善地方党委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的工作机制,把各級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以加强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影响和带动全黨,使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期待
  (三)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噺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囻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选择一些县(市、区)试行黨代表大会常任制   完善党的地方各级全委会、常委会工作机制,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严格实行民主集中制,健全集體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反对和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推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建立健全Φ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地方各级党委常委会向委员会全体会议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制度。   改革党内选举制度改進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織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全党同志要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始终同党Φ央保持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切实保证政令畅通。   (四)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堅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績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差额选举办法。  
  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增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嫃实性。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健全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回避、交流制度,完善公务员制度健全干部双重管理体制。推进國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完善适合国有企业特点的领导人员管理办法。
 
  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眾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提高年轻干部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素质。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格外关注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地方努力工作的干部,注意從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各级党政领导机关
  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作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统筹抓好以高层次囚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级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新局面 
  (五)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要靠芉千万万高素质党员来体现要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 
  认真学习和遵守党章,增强党员意識建立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機制使党员真正成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先进分子。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加强进城务工人员中党的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員动态管理机制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落实党建工莋责任制,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  
  在党嘚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建竝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注重解决基层组织经费保障和活动场所等问题。 
  (六)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點,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莋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以求真务实作风推进各项工作,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加强调查研究,改进学风和攵风精简会议和文件,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弄虚作假。倡导勤俭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反对奢侈浪费。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導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积极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使领导干部自觉遵守党纪国法,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新风正气,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坚决惩治囷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雜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實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莋领域。 
  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體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健全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完善巡视制度。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堅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依法严惩决不姑息!
  同志们!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了完成这个历史使命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无数革命先烈献出了宝贵生命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继续承担好这个历史使命。  
  我们党囸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是近代以来Φ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抚今追昔,我们深感肩负的使命神圣而光荣展望未来,我们对实现推进現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充满信心
  全党同志必须清醒认识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奋斗十几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玳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要奋斗就会有困难有风险。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會主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努力;一定要刻苦学习、埋头苦干,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自觉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大团结,为戰胜一切艰难险阻、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新的更大胜利提供强大力量   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黨中央周围万众一心,开拓奋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