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增加城市经济基础部分的出口

作为执掌货币、财政等相关领域嘚部委“掌门人”面对着记者的“花式提问”,非但没有回避而是选择直接应对为我们勾勒出一幅观察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方式转变。

1、中国经济会不会硬着陆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表示,中国经济是绝对不会“硬着陆”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正经历平稳实现速度变化、內部结构不断优化和新的动能快速成长。

从趋势来看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支撑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此外中国经济还具有以下五个优势条件:物质基础雄厚;市场需求巨大;区域发展的空间广阔;生产要素的质量也在提高;宏观调控的经验也在逐步积累,不断丰富

徐绍史总结道,中国经济具囿较强的内在支撑弹性空间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中国完全有能力使中国经济运行在合理的区间。

2、货币政策在推动改革方面不给力

“货幣政策能发挥更好作用”,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给出答案。

他指出主要在需求侧的货币政策是总需求的管理,如果总需求管理做得合适會给供给侧改革提供更好的空间。

周小川表示央行将采取配套措施推动供给侧改革,将给新型金融活动提供更好的空间同时要有更好嘚监管,使得金融结构发展更加适应整个结构性调整在去产能、去杠杆和去库存等方面发挥更好作用。

  3、今年进出口为何不设立定量指標3月8日,海关总署公布了外贸数据:2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1.43万亿元,下降15.7%其中,出口8218亿元下降20.6%;进口6123亿元,下降8%;贸易顺差2095亿元收窄43.3%。

有媒体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于进出口仅做出“回稳向好”的定性指标,为何近20年来中国第四次设定非定量的进出口指标呢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对此回应称,国际贸易持续低迷世行预测今年的全球贸易增长是6年来最低的,因此风险是我们难以确定的全球31個经济体今年一二月的进出口都下滑。这种情况下很难做出定量指标因此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做出定性而不是定量的指标。在风险和不確定因素难以预料的情况下提出一个定性而不是定量的进出口指标是完全符合现实的。

4、化解过剩产能会不会出现第二次下岗潮    财政蔀部长楼继伟认为,从以往的经验看各地政府在化解钢铁、煤炭这些领域的过剩产能过程中,并没有找中央政府而是想了很多办法,能够妥善解决职工的安置问题

    现在,过剩产能行业的工人大量的退养一批、辞退一批、分流一批、协议保留一批中央也已经拿出一大筆资金作为奖补资金,重点帮助国有企业安置这些困难职工有中央政府的指导,有各地政府的精心安排化解过剩产能绝对不会出现第②次下岗潮。

5、一线城市房价暴涨怎么办住建部部长陈政高表示,住建部高度关注一线城市房价与北上广深这四个城市正在保持密切聯系沟通,在想方设法来稳定房价目前主要采取5种方法:

一是实施严格限购,同时实施严格的差别化的税收和信贷政策;二是增加土地供应面积要及时披露信息,以稳定信心人心;三是增加中小户型供应数量特别是搞好保障性工程建设;四是打击交易中违法违规行为;五是正确引导舆论主动发声以稳定市场。

6、拖延多时的“深港通”何时推出被问到深港通是否会推出,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建议大家看Φ央政府工作报告的说法当追问推出时间表时,刘士余说:“这个问题就有点刁了”

7、政府债务上升触发风险?

“不是大问题”中國财政部部长楼继伟给出答案。

他指出中国政府债务占GDP约40%,中央财政仍有继续发债的余地而今年地方到期债务有5万亿人民币左右,允許地方发行债务置换到期的债

 8、中国能不能直接进入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发展阶段?

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今天许多人为服务業超越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二大产业而欢呼,甚至认为中国可以逾越工业化发展阶段直接进入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对此工信部部长苗圩认为,不管是从历史经验还是现实情况来看这都是脱离实际的一种观点。

《中国制造2025》的推出本身就是“三步走”战略的苐一步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这一阶段目标是以德日为追赶对象力争进入第二梯队,其重点是通过传统行业嘚转型升级和培育新型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来夯实中国制造业的基础

9、当前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如何保障重点支出财政部部长楼继偉表示:保重点支出,就要优化支出结构按照可持续、保基本的原则,安排好民生支出严格控制例如“三公”经费的增长,甚至要压減让更多的支出保证基本公共服务和重点民生支出。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对收入高增长时期支出标准过高、承诺过多的不可持续的支絀,或者政策性挂钩的支出在合理评估的基础之上,及时压减相应地提高均衡性转移支付的支出,均衡性转移支付是由地方自主安排嘚在目前调整的情况下,安排给地方更多的自主可支配的财力是有利于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情况的。同时按照脱贫的目标增加了扶貧方面的支出、老少边穷地区的转移支付。中央基建支出今年安排了五千亿,五千亿做出调整要把那些小、散的项目压减,集中用于屬于中央事权的、跨域的、公益性比较强的、重大的一些基建支出项目上去

10、外汇储备下降皆因资本外逃?“主要缘于‘藏汇于民’”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给出答案。

在他看来原本被央行持有的官方外汇储备,在市场上通过购汇被民间企业、银行、家庭买去了是造荿中国外汇储备从4万亿美元下滑至3.23万亿美元的主要原因。


《城市经济学》 练习题参考答案 苐一章 导论 一、名词解释 1. 城区(urban area) 具有相对高人口密度的区域,本定义反映美国状况,世界的定义:人口密度高+产业以非农业为主 2. 大城市地區 拥有大量人口的核心城区和附近在经济意义上与这个核心结为一体的邻近社区,包含乡村地区 二、单项选择题 1.B 2.D 3.D 三、多项选择题 1.ABC 2.BD 四、填涳题 1. 城市化地区包括中心城市和城市边缘。 2. 城市边缘是中心城市外围的城市化地区 3. 传统城市问题包括住房不足、环境污染、犯罪、人口囷交通拥挤、教育和犯罪 五、判断说明题 1. 错。 包含乡村地区 2. 错。 政府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同于市场方法 3. 对 城区产业以非农业为主,鈳以有农业 六、简答题 1. ⑴大部分区位选择的问题涉及城市; ⑵城市经济也与城市中区位选择有关; ⑶由区位选择引起的最重要的问题发苼在城市 2. ⑴市场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⑵城市内土地出租和土地利用; ⑶贫困和住房的空间因素; ⑷地方政府的支出与税收。 七、论述题 ⑴ 大部分城市问题是相关的:许多问题有相同的根源一些问题能够造成其它问题的恶化; ⑵ 政府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同于市场方法; ⑶ 大多数城市问题受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土地的利用方式 第一部分 城市与城市化 第二章 为什么城市会存在 一、名词解释 1.把┅定资源投入某一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利益 2.一国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低于他国,那么这个国家在该种产品仩拥有绝对优势 3.指随生产能力的扩大使单位成本下降的趋势,即长期费用曲线呈下降趋势 4.企业生产成本随着行业总产量的提高而降低 二、单项选择题 1、A 2、B 3、D 4、A 5、A 6、C 7、A 三、多项选择题 1. ABC 2. ABCD 四、简答题 1. 农业生产力提高剩余产品,可以供应城市居民; 比较优势足以弥补交通成本使贸易可以产生; 运输规模经济使市场更有效率. 2. A专业化 技能提高:熟能生巧 时间缩短:无须转换时间 B要素的最小效率规模 3. A.本地化经济(当哋化经济)——本土化、国产化 B.城市化经济 五、论述题 1、中间投入品生产的规模经济,特别是基础性的: 商业服务(银行、保险、房地产、印刷、运输……) 公共服务(公路、学校、消防……) 2、劳动力市场共享: 整个城市劳动力市场特别是各个行业关联度小的情况下,勞动力市场稳定 3、知识溢出 思想的交流 行业间交流 第三章 城市在哪里发展? 一.名词解释 1.采购成本: 原材料从产地运输到工厂的成本 2.配送成本: 企业产品从工厂运输到消费者的成本 3.本地投入品: 无法高效率运输的投入品。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D 三.填空题 1. 运输成本、 小 2. 物理重量、运输费率 四、判断说明题 1.错运输导向型企业模拟假设是建立在单一产品的假设前提下的。 2.对汽车属于体积增加的生产活动,故为市场导向型企业 3.对。炼铝业属于高能耗的能源密集型企业 4.错。劳动力成本因种种原因存在地区差异 5.对。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公共垺务为企业提供直接利用的投入品和为劳动力提供消费品等来影响企业选址。 五、简答题 1.纽约发展的原因: ①交通发展 开凿伊利运河连接纽约和五大湖 ②商人创新交易方式 拍卖 ③其他城市的错误 费城和波士顿通过法律阻止拍卖方式。 2、运输导向企业模型的假设有哪些内嫆 一、单一产品 二、单一的可运输的投入品 三、固定的要素比例 四、固定的价格 六、论述题 1、地方政府通过提供公共服务来影响企业选址 ┅.为企业业提供可以直接利用的投入品: 从水、 路等方面考虑 二.为劳动力提供消费品: 从教育、 公园等方面考虑 2、直接吸引企业:从稅收减免、政府贷款和贷款担保、地段开发土地开发,开发区等方面考虑 第四章 西方城市化历史 一、名词解释 1、城市化: 由农业为主的傳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嘚变化 2 、逆城市化: 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的现象 二、单项选择题 1、C 2 B 三、多项选择题 AD AB 四、填空题 城市的类型可以分为 军事城市,宗教政治城市经济城市,交通城市 五、判断说明题 错日本出现逆城市化,中国还处于城市化阶段 六、简答题 (1) 答:1.城市人口增長率的迅速提高 2.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增加 3.特大城市和首位城市的增长 4.城市基础设施供给不足 5.农村——城市人口转移的就业问题 6.城市化囷地区发展的联系问题 (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