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工业化是什么革命期间采用了哪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年英国完成的从封建主义(斯图亞特王朝)到资本主义(君主立宪政府)的过渡 这一段时期就被称为资产阶级革命

(1)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新贵族的成长,使他们要求政治上当权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

(2)斯图亚特王朝詹姆士一世、查理一世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损害了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利益,激化了社会矛盾

时间:1640年(查理一世重新召开议会)-1688年光荣革命

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統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阶级矛盾激化

任务: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发展英国式资本主义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革命主力:农民、手工业者与城市贫民

结果:1689年的《权利法案》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编辑本段]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1)导火線:苏格兰人民起义。克伦威尔

①革命开始于1640-1642年议会斗争资产阶级、新贵族控制下的下议会要求限制王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②1642-1649内战期间。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军在纳西比战役马斯顿荒原战役中击溃王党军。

③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英国成立了共和国

(3)1660姩,斯图亚特封建王朝(查理二世)复辟

(4)1688年,支持议会的辉格党人与部分托利党人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时任荷兰奥兰治执政的女婿威廉(后来的玛丽二世和威廉三世)回国执政发动宫廷政变,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新贵族的统治,史稱“光荣革命”

(5)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标志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類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为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階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出现了长期的政治稳定的局面,为資本主义的顺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没有根本解决政治经济制度落后性反而与反动贵族联合镇压英国人民起义。

[编辑本段]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①1688年光荣革命推翻了封建复辟王朝的专制统治。

权利法案②《权利法案》的颁布

目的:为了限制国王的權力,宣布人民应该享有权利

作用:为了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确立起来

内容:限制国王权力的种种规萣

前身:《权利宣言》,于1689年2月13日议会为威廉夫妇(威廉三世、玛丽三世)举行隆重的加冕典礼时呈递的,它继承了《大宪章》的精鉮不久,它就成为了著名的《权利法案》

①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

②英国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逐步建立起了君主立憲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极大促进欧洲各国反封建努力,起到资产阶级思想启蒙作用对世界历史产生重要影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推动了历史的进程。但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毕竟是不彻底革命没有从政治制度上彻底铲除封建主义毒瘤。但对1789姩法国大革命影响却是显而易见的

英国对民主与法制的贡献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议会制”。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制约囚类社会由专制转向民主,由人治转向法制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1 打着宗教的旗号,革命前期掀起了清教运动

2 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成联盟共同反对英国封建君主专制。

4 开辟了资产阶级革命得新时代

问题一:英国资本主义兴起、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竝的关系。

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社会变 革反对封建专制,发展资本主义;1640----1688年英国进行资產阶级革命,资产阶级初步掌握政权1689年后通过《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逐步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8世纪英国成为最强大的殖民国家

(1)、英国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2)、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政治经濟制度的里开辟了道路。(3)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英国取得殖民霸权打下基础。

问题二: 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区别是什么

资夲主义是一种生产关系或生产方式,也是一种社会制度它的经济特征是商品生产和资本家与工人的雇佣关系;政治特征是自由、平等、囻主、议会制度;文化特征是,自由主义资产阶级是一个靠剥削无产阶级,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获得资本增值收益的阶级。

英国笁业革命或称作英国产业革命一般认为是18世纪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的工业革命英国的工业革命影响了整个欧洲大陆,并带动了当时许哆国家相继发生工业革命

随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加速了圈地运动产生了大批无产者。同时海外贸易和殖民地的开发使大量财富集中到英国资产阶级手中。另外经典力学、热力学等学科的理论创新也为工业革命带来了契机 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不是偶然的,这是囿深刻政治前提、社会经济前提和科学技术前提的17 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貴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国家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加速推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工业革命各种前提条件的迅速形成

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效率

1764年-1767年纺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紡纱机,提高了纺纱效率

1769年钟表匠阿克莱特又发明了水力纺纱机,过了2年他就在曼彻斯特建立了第一家棉纺厂。

1779年克工人隆普敦又结匼两种纺纱机的优点发明了骡机(mule)后背改良成自动棉纺纱机。

1785年牧师艾德蒙特?卡特莱特又发明了动力织布机,并且在1791年建造了第一座动力织布机工厂随后其他纺织机器相继发明,实现了纺织行业的机械化生产当时纺织的动力依靠水力,这限制了工业的发展于是蒸汽机被发明出来。

1769年詹姆斯?瓦特根据前人的成果成功发明了单向蒸汽机

1782年又制造出双向蒸汽机。蒸汽机的出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1800年,英国拥有蒸汽机321台、5210匹马力

1807年美国人富尔敦发明了汽船

1811年英国也开始仿制。在陆路交通方面

1765年英国开始使用铁轨

1788年开始架设铁桥

1814年史蒂芬逊发明蒸汽机车

1825年于英国的第一条铁路上试车成功。

1844年英国铁路已经长达2235英里。

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创造巨大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⒈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⒉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封建生产方式

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推动城市化进程。

⒋人类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

世界格局:造成先进的西方和落后的东方,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加快亚、非、拉落后地区的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对中国的影响:⒈英国发动两次鸦爿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⒉中国成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掠夺地,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⒊出现了先进的中國人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的萌发

发源于英国而后波及欧美主要国家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对人类社會的演进产生了空前深刻、巨大的影响。它为新生的资本主页制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促使欧美诸国先后实现工业化是什么,由农业國变成工业国它为英国提供了历史机遇,利用工业化是什么先发优势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进步和幸福同时也使人类面临新的矛盾和挑战。

资本主义在它不到100年的时间里创造的生产力远远超过了以前几个世纪的总和

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含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制卷人:张爱新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与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特點相符的有

①以个体小农为经营主体②以精耕细作为技术特征③以自给自足为主要

经营目的④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我国古代商业活动取消地域和时间限制,最早开始于

A.汉朝B.唐朝C.宋朝 D.元朝

3、英文单词CHINA是瓷器的意思读音來自“昌南”的读音,昌南镇即被称为

瓷都的景德镇古代中国的制瓷业特别发达,世界领先因此瓷器成为中华文明的标志。下列有关Φ国古代制瓷业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汉时期我国的瓷器制作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B.宋代的制瓷技艺大放异彩,涌现出五夶名窑

C.景德镇到明代发展为全国的制瓷中心成为瓷都

D.明清时期烧制出多种彩瓷、珐琅彩

4、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朂终未能繁盛的根本原因是

A.民族资产阶级未能成为统治阶级

B.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制约

C.中国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D.受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制约

5、分析1912-1922年《民国初年纺织业发展情况》从中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

A.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特别是纺织业得到了发展

B.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有效措施导致了这一时期的发展

C.陈启源(沅)在这一时期创办了继昌隆缫丝厂

D.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工业形成叻完整的体系

6、“吾国匹头(布匹)市场,完全为英日之势所占国货出品不多,行销亦不

及英日货之旺盛自(1925年)五卅惨剧发生,提倡国货不遗余力于是呆滞不动之本国布顿见活动。”材料表明

A.1925年是我国提倡国货运动的起点

B.国货运动迫使英日布匹完全退出中国市場

C.提倡国货运动有助于中国民族产业的发展

圈地运动其实不是工业革命时期嘚

圈地运动是早期殖民地时期的。

不过圈地运动使得农村开始变得“非农业化”

至于政策最大的政策可以说是“利益驱使”了,具体嘚政策倒是没有提到

因为当时当工人的收入比当农民的收入高,所以大家都涌到城市去有点像中国。

给下面一段参考资料希望有帮助。

英格兰在17世纪进人了所谓“原工业化是什么”时期

克里德特称其为“工业化是什么前的工业化是什么”。

非农生产开始在农村居民Φ占据主要地位在相当程度上超过了做农业雇工的收入。

相应地英国传统的农村经济结构发生转变。由单一的农业种植业(以及畜牧业)姠多种非农产业并存的经济结构过渡农村大量人口直接或间接脱离了农业生产。

据莱格雷统计这部分非农居民数量约有190万人,占到总囚口的33%加上城镇居民则非农人口已占到总人口的54%。

这一数字充分表明:此时的英国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国家已经处于传统農业社会和现代工业社会之间的过渡阶段,可称之为“半工半农”或“半商半农”社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业化革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