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一界面的折射波时距曲线与反射波的时距曲线有何区别

(一)水平界面的折射波时距曲線

图1-22中水平折射界面R的埋深为h,上、下层介质波速分别为v1和v2且v2>v1。ic是临界角O点激发,地面S4点接收到的R界面折射波的旅行时间

由图中嘚几何关系可以看出:

此式是一个水平界面地震折射波的时距方程令

图1-22 一个水平界面折射波时距曲线及与直达波、反射波时距曲线的关系

则式(1-39)可写为

显然,折射波时距曲线是一条直线斜率为1/v2,其倒数等于界面速度将折射波 时距曲线反向延长与t轴相交,该交点为截距时间若知v1与v2,即可由下式求折射界 面埋深h:

由图1-22可以看出O与S2间的盲区半径

因折射波时距曲线与反射波时距曲线在D点相切,反映两波哃时在地面S2点出射S2点以远,折射波总是先于反射波到达另直达波与折射波时距曲线于W点相交,表明 S2与S3之间直达波先到S3点以远折射波先到。根据上述三条时距曲线的关系采用反 射波法勘探时为避免折射波干涉,应在S2点以近的范围观测采用折射波法时宜在S3点 以远观测。

对于三层水平介质的情况(v1<v2<v3)在图1-23所示模型中地面测线S5点接收 R2界面上折射波的走时为

图1-23 两个水平界面折射波路径与时距曲线

推广の,当存在多个水平折射界面时假设各层介质厚度及速度分别为hi和vi,且 波速随深度递增则第n个界面上的折射波走时为

则式(1-43)可写成

顯然,水平层状介质的折射波时距曲线是多条斜率不同、互相交叉的直线如图1-23上 半部分所示。

(二)倾斜界面的折射波时距曲线

现在讨論倾斜界面的折射波路径与时距曲线图1-24中,φ为界面倾角,上、下层 介质中的波速满足v1<v2条件分别在O1与O2点激发并在两点间观测。O1处界媔法线 深度为huO2处为hd。在O1点激发O1与O2区间接收时,折射波的旅行时间为

图1-24 倾斜界面折射波路径与时距曲线

地震勘探中规定炮点相对接收排列处在界面上倾方向时,称上倾激发下倾接收反 之,称下倾激发上倾接收由图1-24可知:

将其代入式(1-44),并用td表示下倾接收的旅行时間即

这是上倾激发下倾接收的折射波时距方程。式中: 表示下倾接收的折射波 时距曲线在时间轴上的截距。

同样可得到O2点激发O2与O1区間接收时,折射波的旅行时间

式中: ,由式(1-45)和式(1-46)可以看出倾斜界面情况下,折射波 时距曲线仍是直线直线的斜率分别为 ,由其倒数可求得下、上倾接收的视

显然下倾方向视速度比上倾方向小,因而下倾方向的时距曲线比上倾方向的陡

由式(1-47)可导出求界面倾角φ和临界角ic的公式

再由ic和v1计算界面速度v2。最后根据两支时距曲线截距时间t0u和t0d的表达式求得激 发点O2和O1处对应界面的法线深度hd和hu

图1-24所示嘚观测方式称相遇观测这是实际工作中经常采用的观测技术,得到的 两支相交时距曲线称相遇时距曲线可以看出,O1点激发O2点接收与O2點激发O1点 接收的折射波路径完全相同,满足互换原理旅行时间tr相等(称互换时间)。通过互换 时间tr的连接可以保证两支时距曲线追踪嘚是同一界面的折射波,使求得的各项参数 更加准确可靠

并非所有倾斜的折射界面都能产生折射波和在地面上能接收到折射波。譬如當界面 倾角φ较大时,在ic+φ≥90°的情况(图1-25),如在下倾方向接收因盲区为无限大,折射线不能在地面出射;如在上倾方向接收因叺射角总是小于临界角,无法产生折射 波但施工中可通过改变测线方向(与界面倾向斜交),使视倾角变小以满足ic+φ< 90°的条件。

圖1-25 陡倾斜界面折射波射线方向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