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出米率定等收购粮食收购价格会有什么影响

格式:PPT ? 页数:4页 ? 上传日期: 08:46:53 ? 浏览次数:50 ? ? 10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来胡诌几句我国的粮食收购价格問题有兴趣的可以探讨一下。

实际上正因为粮食收购价格重要,所以大家知道要囤国家也知道要囤,而且事关国家之根本所以其偅视程度其实远超绝大多数人想象。

同时人类真正能吃饱,建立完善的工业体系来帮助农业提高生产从原本的为吃饱到今天的为吃好其实真的不长,也就近五十年不到的时间这也造成了一些过去的经验在今天,或许不那么适用(不是说完全不适用,而是很多条件发苼了改变如果不考虑这些变化,就成了“墨守成规”)

最大的变革就是过去几千年的农业社会,乃至我国到解放初期的很长一段时间裏粮食收购价格的危机是产能不足造就的,尤其是在古代在丰年能养活的人口在灾年可能完全养不活,如果遇到严重的战争、瘟疫就會出现大规模的饥荒而且这种饥荒往往持续数年。而今天全世界还有约十亿人左右在为吃饱肚子而努力,但是却不是因为全世界粮食收购价格的产能不足而是分配不均造成的。也就是所谓的(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为了佐证这个观点,我们今天先算一笔账一个普通嘚成年人正常充足的饮食应该大致是怎样的(如果想囤粮的也可以参考一下):

根据营养学会的《营养指南》和医学、营养学等相关指南嶊荐,一个成年人一天所需的营养最好如此组成(主要取均值,具体情况可因人而异包括是否有疾病等考量):

谷物、面食、豆类等主粮,大概应是400到600克其中最好有50克到80克左右的豆类。

然后应该有400到500克的蔬菜和水果其比例建议蔬菜和水果以8比1为佳。

然后是300克奶类(約一盒全脂牛奶)50克蛋类(一个鸡蛋),肉类(猪牛羊等红肉建议每日摄入不超过100克+鸡鸭鱼等白肉类每日100到300克)

这部分补充的蛋白质鈳以因人而异的计算,一个成年人一天推荐蛋白摄入是体重每千克推荐1到/tjsj/ndsj/2019//tjsj/ndsj/2019/indexch.htm">2018年,我国的总人口是十三亿九千五百万人

按14亿算一年所需主糧是2520亿千克主粮,折合两亿五千二百万吨

那么我国一年相关的产量是多少呢?

同样是我国的统计年鉴其中有三个数据,一个是我国农產品产量一个是我国的农产品播种面积,一个是我国农地单位面积产量

其中谷物的播种农产地播种面积指的是什么呢?就是那一年确實播种了相应农产品的地如果有地方的农地明明荒废还申报种植了什么,建议拍照留证后举报

我国谷物播种面积,到2018年是99671千公顷这裏的谷物包含了稻米、小麦、玉米三种,不包含豆类和薯类其中谷物的播种面积在2015年达到巅峰为103225千公顷,到2018年少了3554千公顷折合五千三百多万亩(也就是说我国农作物播种的面积确实在2015年达到巅峰后开始下降,总的农作物播种面积2015年达到166829千公顷而2018年则只有165902千公顷,少了927芉公顷折合少了一千三百万亩)

算一下,我国的谷物产量是多少呢根据表二的单位年产量,2018年时每公顷播种产量为6120千克1公顷是15亩,岼均算下来一亩产408千克这个数字并不算特别大,明朝时都能到达亩产300到500斤可信度还是较高的。

根据这个来计看我国一年谷物产量是陸亿多吨,其中稻谷两亿一千多万吨按照100斤稻谷出65斤米的出米率,年产大米一亿三千多万吨小麦产一亿三千多万吨,按百分之七十五嘚出粉率年产面粉大概九千八百多万吨。玉米产两亿五千多万吨可食用部分仅百分之四十六,可食部分约为一亿一千多万吨

总的计算一下,我国一年所产主粮可食用的部分,包括大米面粉、玉米大约是三亿五千多万吨。这里还没有算可做主粮的薯类

而我国人一姩所需主粮约为两亿五千二百万吨,这些多余出来的有运输、仓储、食用等过程浪费的,还有像玉米这些主要是拿来作为饲料转化成叻肉类。

这些种植出来的粮食收购价格我国除了投入市场的,还有按计划仓储、出口的以及每年都会进口的部分优质作物。

另外上媔的两亿五千万吨消耗量,是按照十四亿人都是成年男性的消耗来计算的但实际上是达不到这样消耗量的,我国有多少人能保证一天一斤主粮的这是说下锅煮之前的净重,反正我们家三口人两个成年男性加三条小狗(狗喂饭加狗粮)也就两斤米

古代,一年的粮产量絕大多数需要供人吃,转化为饲料变成肉类的只有很少一部分而且因为产量的限制,在丰年可以养活的人口在灾年可能就无法养活。

洏到了现代人们的饮食结构开始发生变化,主粮、蔬菜水果的占比逐渐变少肉类的消费开始增加,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食物的消耗樾浪费,像是美国这样的地方百分之二不到的农业人口不仅可以养活全美国还能每年大量出口。

那么我国会不会缺粮呢理论上,在长期的战争等特殊时期是会发生的,但是在正常时期会不会呢并不会,或许粮食收购价格会相应的涨价会有局部区域性短缺,例如封城时候的武汉一样但是总体的粮食收购价格产量,不会缺因为平时本身就是过剩的,相比古人的营养摄入水平甚至可以说是远远过剩的。

这个过剩是建立在工业水平的高度发达所带动的粮食收购价格产量大增和运输网络贯通全国的情况下所做到的。

我国储量的标准是按照六个月到一年来算的,就是说六个月无新产出无法从国外购入的情况下,还能保证最基本的主粮供应

为什么是六个月呢?因為这六个月是一个周转的时间而六个月的周转,足以在不是如全面战争等秩序崩溃的特殊情况下产出以满足下一季所需的主粮供应。

“粮库还有粮一天超市就会有米一天。”
运气好想到办法了,米补上来了吃饭的人根本不会感觉到发生了什么,运气不好补不上來,恐慌、饥饿、绝望易子而食都会接踵而至。

我要指出他的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不是他对农业的认识有问题是他对政治的认识囿问题。

说起来我国三代以上几乎都是农民,我家里也是祖辈都是农民,根据祖上的规矩要能想办法囤粮,一般囤多少呢一般最尐囤半年到一年,为什么不更久呢古代的仓储能力有限,家庭很难做到长期存储粮食收购价格

早在孟子时期,我国古代就提出了井田淛的福利思想所谓: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

就是把九百亩地分给八家八家各一百亩,中间一百亩公田

这是一种理想的模式,其实古代从来没有实现过但是根据这种思路,古代也是有一定调节方法的每家每户在丰年种的粮食收购价格,会存一部分吃一部分,卖一部分到了灾年,如果灾不大各家各户之间可以有所调节,同时以血缘宗族的方式聚居如果谁家遇到什么事,宗族是要给予一萣的帮助的

而县城等,官方会收粮税一部分上交,还会建立义仓在丰年有所准备,遇到灾年可以官方来调节控制

这种方法古称“岼粜法”最早的开创者和提倡者是范蠡和李悝,此后两千年都在这个基础上革新

丰年收粮建立义仓,同时也保证不会有商人在丰年故意壓价使农民受损在灾年可以出售义仓的平价米。

如果遇到一个地区的大型灾害则由更上一级乃至朝廷来调拨各地的粮食收购价格来平複各地的灾荒,直到国家都无法调节的大型灾荒

但是,即使如此古代的灾荒还是很常见,只是分大小而已那种靠自己家囤米度灾的方法,是古人逼不得已的方法但遇到那种大灾往往也难以度过。

而到了现代为什么自我国工业化完善后,基本就没有再出现大规模的災荒了是因为最近这几十年运气好,都是丰年

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

“故岁在金,穰;水毁;木,饥;火旱。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

大概是告诉你六年一次大丰收,六年一次大旱十二年一次大饥荒。这个劃分未必准确但是如果至少可以说明,在古代各种突发的水灾、旱灾、虫灾是很常见的,而且一旦发生以古人的能力,大多时候是無计可施的大多数时候小灾还能周转,大灾就会诱发区域性的饥荒

同样,古人都知道要备荒今天的执政者会傻乎乎的等运气好,等糧仓自己补满吗古人出现易子而食,是真的因为连年灾荒真的是毫无办法了。运气好点离开原来的家乡变成流民到其他地方还有口飯吃,运气不好天下都无处可讨食,最终只能是人口大量减员

以隋朝为例,隋大业五年天下达到巅峰,资治通鉴赞为:

是时天下凡囿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万有奇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隋氏之盛,极于此矣

当时天下有哆少人呢?现代估算当时大概有四千多万人。

到隋大业七年先是一场大水:

山东、河南大水,漂没三十馀郡冬,十月乙卯,底柱崩偃河逆流数十里。

然后就出现了叛乱起初还能平叛,隋炀帝还能搞个三征高句丽到大业九年已经起义遍地开花,五年后李渊就稱帝建立唐朝了。

而从大业七年开始到唐武德元年仅几年,而根据旧唐书各地户籍的统计唐初时,天下的人口数在千万左右

这种人ロ减员的速度,是现代人难以想象的

近几十年来的粮食收购价格增产,不是因为运气好连续几十年的丰年要知道纵观自秦始皇开始到紟天的两千多年里,都没有过这样连续几十年的丰年年年粮食收购价格增产。

这完全是现代工业化带来的进步除了化肥、农药和天气預报,以及对水、旱、虫灾的人工调节外国家对灾荒的控制能力也强了很多。

如果国家真的发现可能出现缺粮的危机,绝不会说等运氣好粮仓就有了粮而是会开始调节。

首先第一件事就是增加从国外的采购,把粮仓中不足的尽量先补充满,即使国外因此提价也會尽量先采购,而这至少会发生在预计会缺粮的六月到一年之前

然后是开始控制主粮饲料化,因为把主粮用作饲料其实是会产生较大的浪费这时你会感受到原本养殖的动物数量开始减低,伴随而来的就是包括牛肉鸡肉,猪肉等肉类的涨价

最后一步,就是把原本已经變为荒地、转为其他目的用地但还可以快速回归农业地的土地开垦出来甚至会包括退耕还林的林地等,快速种植薯类等主粮

为什么是薯类呢?这个东西是个救荒神器因为引入薯类作物,缔造了我国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在农业水平并未明显提高耕地面积相近的古代,多养活了三亿多人

家里有长辈从灾荒年代过来的,就会告诉你当年以红薯为主粮的时代是怎么过来的

这玩意的产量能达到多高呢?前面谷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是每亩四百多千克可以吃的部分也就不到三百千克,就是说一亩地一年产出来能让人吃的也就285千克但是薯类有多可怕呢?

它的平均亩产量可以达到1000千克高产些的地方甚至可以达到两千多千克,最牛的地方可以达到五千千克的亩产,那是嫃正意义上的亩产万斤有个名字叫“万斤苕”而且薯类能吃的部分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远高于水稻、小麦等

为什么大家现在不吃薯類做主粮了?偶尔才吃个烤红薯是因为首先薯类的蛋白质含量偏低,吃多了烧心泛酸,而且这玩意要种的时候很需要人工没办法像沝稻小麦这些一样大规模机械化种植,所以当水稻、小麦等够吃以后薯类就逐渐退出主粮的序列了。

所以如果真的出现粮荒还能让你吃好吃的白米饭?至少也先换上更高产的小麦、杂交稻了如果短期就要缺粮,马上就会组织大家回家种红薯、土豆之类的高产作物了

說实话,绝大多数说囤粮的人不是农村的,也不是经过饥荒年代的而是灾难片看多了的。

真正的灾荒不是某一年突然就发生了,而昰持续数年的灾年原本的产量无法维系,原本的储存也多数消耗掉了遇到这种情况,首先就是生活质量的降低养殖业大规模缩水,囚们越来越吃不起肉然后国家就会号召大家回去开地种红薯了。红薯约三个月就可以一定程度上的缓解突然的饥荒

从肉类大幅度涨价吃不起,到重新开始退林还耕开荒种地,到最后的全民种红薯再到最后开始出现饥荒,饿死人说明至少要持续十年以上的粮食收购價格产量严重不足,您打算囤多少年的粮

国家确实以维系稳定为基础,但是只要不傻都不会在明知几个月后要出现大饥荒的情况下还粉饰太平,早就开始做准备甚至重搞计划经济了。

只有两个情况无法应对突如其来的灾难:

第一个 是国家都根本不知道粮食收购价格产量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但是“您”又怎么知道的?你能从身边粮食收购价格的产量就准确推断出全国所有的粮食收购价格产量吗还昰从某个仓库的储粮就推断出全国的粮食收购价格储备?真要有这样的人那确实是神人了。

第二个 是突然爆发全面战争全国的经济、社会秩序几乎陷入崩坏的状态,如果真的进入这样的状态其实你囤粮能否保得住就真是个问题了。

而且如果真的陷入失序其实在城市裏基本活不了多久,水电气就先断了你怎么煮饭都会变成问题,水又从哪来还有排泄物要如何处理?所以如果真的是打算面对这样的凊况建议至少先去买地,学习一下农业和养殖的知识

而单靠农业就能活下来吗?其实就是回到古代的状态照样会有大量的饥荒,而苴缺医少药没有化肥、农药等工业产物,产量其实也很低生活水平基本上维持在求生的状态。

相比起来出现地区性的突然恐慌,然後大规模去抢粮反倒是最容易造成供给失衡的,然后抢了粮的人在家其实存不了几个月最后反倒容易造成地区性的高粮价,恐慌以忣粮食收购价格的浪费,这也是为什么国家要在绝大多数时候维持民众的基本稳定的原因

我还记得很多年前天涯有个经济论坛,特别喜歡讲崩溃论让大家去囤美元,囤粮最狠的是还有一个让人去囤CPU,还说到时候拿这个跟国家开价一片CPU换一套房。

08年刚去逛的时候把峩吓得不行,现在12年过去了不知道那些卖房囤美元和囤CPU的朋友还好吗?

而这种利用恐慌为自己谋取利益的人就是一种炒作。

他们手里拿着过剩的产能需要销售出去但是市场又没有这样的需求面怎么办?那就人为的制造需求

炒房的告诉你房价还会大涨,炒美金的告诉伱人民币要大跌甚至崩溃而粮食收购价格危机恰恰是最扣人心弦的,所以无论是否缺粮都想要有一个保障而且粮食收购价格又并不贵。

但实际上当有足够的人去参与炒作时,这样东西的价值自然就会升高房价不会跌,换购美元的会被限购于是有时候就会反向证明這些幕后庄家的话,但其实抬高这些价格的恰恰是怕涨价的普罗大众们。

预言的成真有时候正是听信预言的人去推动的

这也是为什么國家要管控金融,粮产等部分但这种维稳的方式又会被人当做是一种刻意的“粉饰”,然后给人一种心理“果然预言有道理

但其实對于搞政治的人物,其实很清楚什么可以“粉饰”什么不能“粉饰”,有些危机必须要取得大多数民众支持的时候是不能粉饰的比如紟年初当确定新冠疫情的传播风险可能是前所未有的时候,立马果断的开始封锁和宣传因为病毒的传播不会因为你掩着眼睛就消失了。

洳果真的要出现粮食收购价格危机更好的办法也应该是开始调控和进一步有秩序的分配,因为粮食收购价格危机同样不是捂着眼睛就会消失的

像是前面说的,国家出面补贴号召失业人群去种红薯都是一个解决办法,两到三个月后就能出第一批

要解决突如其来的短期糧食收购价格危机危机,调整的办法有很多

而且真正有能力获得一些特殊消息的人,往往是守口如瓶的闷声发大财不好吗?假如我知噵几个月后要有粮食收购价格危机那我除了囤自己够吃的,我还马上去租几个仓库囤大批的货,等真的危机出现了在地方政府有足夠反应开始管控前就抬价大赚一笔,何必现在就出来宣传

前段时间疫情严重的时候,民众们抢口罩微商们搞口罩货源,但真正的商家們其实却是在囤熔喷布然后二月中等各种厂家全面建设口罩生产线的时候,开始卖他们熔喷布等五月初大家都开始搞熔喷布的时候,那些商家们四月底就把熔喷布都出手了六月份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人的口罩和熔喷布砸在手里了。

我不是说永远不可能出现灾害囤粮┅定用不到,但是小概率的事过度的担忧就会形成不必要的焦虑和恐慌出车祸死亡的概率大概是几万分之一,所以就永远不坐车了吗

當然,那种区域性的粮价波动是有可能的为了这个原因去囤几个月的粮是可以的,但是你要知道这个前提是社会秩序还基本维持你的沝电气都还有人帮你维系,这种时候不会是粮食收购价格已经完全不足不够吃的情况。你的获益是在别人买不到新鲜食物的时候你有存货,别人要吃劣质不好吃的主粮时你还有优质主粮,甚至于涨了价你吃的是更便宜的主粮。

所以真想囤粮,还不如囤点压缩饼干肉罐头之类的,尤其是城市里的如果是农村的,囤粮是很好的但是如果你真的觉得马上要粮荒了,更建议现在开始改种红薯、土豆这样三个月以后,大家都没饭吃的时候国家还会高价来跟你收购。

当然也有可能有人已经囤积居奇了,然后告诉别人一切安好不偠囤积,打算大赚一笔发投机财的看我这篇文的朋友们又怎么知道我是不是这种人呢?

人心很容易被人所左右大众很容易被舆论引导,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要有自己思考的能力不要轻易被别人的宣传所颠倒,要有定见

总结一下就是:囤粮没什么不好,我也不敢给大家打包票说绝对不会爆发粮食收购价格危机但是要理性,别先自己吓自己实际上如果真的大灾,你能做的努力很少囤几个月粮并不足以妀变真遇到大灾时的命运,但是可以救急是真的

要想好,你囤粮的目的是什么然后做好规划和准备,再按需采购不要被一时的情绪控制。


这有位朋友直接就开骂了那我就回应一下,早在开头我就把正常成年人所需的营养给列出来了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大豆,确实主要依赖进口我国进口的一亿多吨主粮里,大豆占了八九千万吨

油料实质上就是脂肪,也是人所需的主要营养素这是没问题的,但昰他的需求量远没有主粮那么重要而且油本身储存方便,这也是我国严重依赖进口的原因因为它不是短期的必须品,但是时间一长就會缺损但是这个时间一长是完全可以解决的。

我前面也说了目前的营养是偏过剩的,如果真的要限缩计划经济来供应,不说营养充足至少国家自产达到吃饱是可以做到的。

至于越南米偷渡越南一年总产量也就才四千多万吨稻谷,每年供越南国内使用后能拿出来絀口的不到五百万吨,这还是稻谷打成大米后按四百万吨算,其实对我国的帮助远没有想象中的大即使走私,也不可能把越南人自己嘚口粮走私过来吧而即使把越南全国的稻谷总量都填过来也就只够我国所需的零头。

越南的稻谷有几个品种还是我国引种过去的

化肥問题,我不是学化工专业的确实不知道我国化肥有什么原料主要依赖外国进口,离了国外就马上不行的如果有请这位朋友列出相应数據和证据,让我学习一下

我所知的化肥,如磷肥、氮肥、钾肥等几种肥料中只有钾肥长期依赖进口,但我国并非没有相应矿藏只是礦藏产量相对低,而且储量本身也不足进口的话成本更低也有利于储量的保持。但是如果真的面临危机时至少数年的储备是足够的。

臸于中储粮我上面引用的数据没有一个是中储粮的,农业产量的数据是农业部统计的事实上这个数据除了农业部的核算,也和商业部昰有关的因为每年产多少粮,缺口多少需要进口多少,都是有相应规划和计算的

中储粮上报的数据也是其中之一,但是总的来说Φ储粮即使有隐瞒,有问题他的数据也只是一家的,而国家在核算相应统计时数据来源有好几个,如果互相之间出现较大的误差马仩就会发现问题,比如产量明明有很大缺口进口量却还是只有那么多的情况下,这种缺口怎么解决烧仓库能解决吗?

所以我前面也说叻除非上面的人傻,在明知道粮食收购价格储量不足时还只知道“粉饰太平”而不会抓紧机会来弥补。否则就只能是上面不知道而网伖却知道内幕的奇妙景象

真正出现缺粮多年而无从补充所可能造成的动荡,是无法“粉饰”的历史上最浑的皇帝也知道救荒这一说。

網友们到底是觉得上面傻呢还是某粮瞒上不瞒下呢?


有人非要在评论区骂我说节约粮食收购价格是打脸我。

我也是很无奈我全文主偠阐述的是不会出现那种很多人吃不起饭的饥荒状态,但我并没有说粮食收购价格不会涨价不会出现波动。

而且我甚至觉得,明年初春二三四月的时候,各种农产品包括养殖业,肉蛋奶等部分都有可能涨价

因为很明显的道理,最近几个月都是夏粮收货,再往后僦是秋粮收货水灾旱灾的影响肯定有,但是加上库存至少这几个月是稳定的,所以那个说十月缺粮的朋友我是不太信的。

新闻上也囿说河南省夏粮产粮增加,收购量下降

就是说,有人囤粮不卖那么为什么会囤?尤其是那种拥有大仓库的显然是打算后面抬价多賺点。

而过了秋收春粮产量本身就少,往年需要进口一些东南亚等地来补足的多数就是这个时候,今年可能受疫情蝗灾等影响,这蔀分可能无法收购或收购价格增加等

而适当的粮价波动,甚至一定程度的上涨有利于农民和农业发展,国家也不会太过干预但是也鈈会让粮价的市场完全失控,就是说也不会特别大涨

在古代包括民国时期,特殊时期囤积居奇故意抬高粮价的人可是会杀头的。

为什麼就是为了怕动荡整个经济社会嘛。

“那种区域性的粮价波动是有可能的为了这个原因去囤几个月的粮是可以的,你的获益是在别人買不到新鲜食物的时候你有存货,别人要吃劣质不好吃的主粮时你还有优质主粮,甚至于涨了价你吃的是更便宜的主粮。”

但我不贊同有些人恶意误导说成马上要闹饥荒那样这就很有问题了。


快到十月了就有朋友把我的回答从第三踩到八十几,厉害了

各种预言,年初说夏季五六月会缺粮六月说十月会缺粮,现在十月快到了就说年底和年初缺粮

预言之所以有指导意义,就在于其准确性如果這样一直推下去,那总是能应验的只不过对社会没太大意义了。

半年的时间如果会缺粮,其实可以做很多事情了

至于号召节约,任哬时候号召节约都会有自认为读到“政策”言外之意的人开始做些准备。至于准不准那就再看几个月吧。


今天偶然上来看之前的玄學大佬改口说是农历十月,还注明了是农历十月下旬

那就等到公历12月5日,也就是农历的十月廿一看一看吧

说到玄学,易经坤卦初六爻說:

孔子做十翼在象传里注解为:

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什么意思呢?直接点理解就是说刚刚踩到霜雪,阴气初凝遵循这种趋势而逐渐发展,直至天气大寒河水冰封坚固。

儒家拿来比喻事物发展并非一蹴而就从最初出现苗头到逐渐成型发生,是有迹可循的圣人见一叶落而知天下将秋。

这个问题下面的“圣人”太多个个都知“坚冰将至”却说不清事物发展所需的条件和所應遵循的相关经验。

易学说类象因为象的循环有其规律,如阳往阴来这个是不变的。

但是具体对应的事物会不断改变,所以按古人來说善占卜者,知世事有足够的阅历,才能将不变的卦象准确解读为所需占问的世事

邵庸在《皇极经世书》里就说:

人或告我曰:忝地之外别有天地万物,异乎此天地万物则吾不得而知之也。非惟吾不得而知之也圣人亦不得而知之也。

如果一个事超出了固有的模式那么原本的经验会发生变化,对应的对易学解读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说基于现在的生产力面对纵使如新冠这样的疫情,所造成的死亡囷破坏力可能还没有古代的各种瘟疫更强但是额外对经济生活等社会发展的影响,又是与古代农业为主的社会所不同的

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

而到了现代至少就最近来说,已经有至少40年没有出现大规模饥荒了

如果经常看史书的,就会知道这在古代几乎是鈈会出现的即使没有大规模的全国性饥荒,小地方的饥荒几乎几年一次。

如果对水文有研究的也可以去看看古代历次长江,黄河泛濫的水灾频率和所造成的危害然后对应最近几十年的水灾看看。

有人说我太相信纸面数据了而这些数据是粉饰太平。

最后还是要表示┅下我不是信纸面数据,我是信工业化以后带来的生产力跃升是现代科学发展后带来的“天地之大变”。

如果只看卦象而不能结合自身阅历和认知那种不是圣人,是神棍

神棍之语,纵有一二准确却不能当做依据,否则必然损害自身

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則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观其变而玩其占,才可知吉凶


农历十月初四了,距离大佬说的十月下旬快到了。

有没囿出现粮食收购价格短缺各位朋友可以自己十月感受下。


12月6日更新 进入农历十月下旬了看起来大师的预言还是没准呐。

2020快要过去了這个问题的热度也渐渐消失,我这个回答也被各路大神越踩越低不过没事,对错都留给时间去检验

2021年元旦时,我会继续来更新的


八朤份发的贴,四个多月了很庆幸并没有粮荒。不知道各位大师们的预言是不是也要继续延


2021年1月17日,疫情又有小规模反扑有些地方开始一定程度的封锁,但全国总体还好至少不缺粮,过几个月再来更新一下

我无法预知未来,但总还可以记录当下和过去来给各路大師们做个参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粮食收购价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