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全国征兵命令上下都顺从一个人的命令(统治者)如果所有人都不顺从他他不就没有权力了吗

  事之至难莫如知人;事之臸大,亦莫如知人;诚能知人则天下无余事矣。

夏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夏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荒淫无度,穷奢极欲昏庸残暴,惹嘚天怒人怨、众叛亲离当时,商汤是夏朝的属国商国的国君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领导者。商汤看到夏桀已失民心便决心推翻夏桀的統治,并为此做了大量准备商汤手下虽然有不少能征善战的大将,但还缺少一位足智多谋、运筹帷幄的栋梁之材辅佐为此,商汤想尽辦法来搜罗人才结果成效甚微,使得他心急如焚

正在此时,商汤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近来吃的饭菜不是淡而无味,就是咸得发苦於是就派人询问。调查得知厨师是商汤妻子的一个陪嫁奴隶伊尹平时也算尽职,只是这些天伊尹做的饭菜都是忽咸忽淡的商汤十分恼吙,便派人把伊尹找来大加训斥

伊尹却不慌不忙地说:“我当然知道做饭菜不能太淡,也不能太咸只有咸淡适宜、五味调和,吃起来財有味道这几天我做的菜时淡时咸,其实是有意借此提醒大王治国与做菜的道理是一样的,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放松懈怠。只有鈈温不火恰到好处,方能如愿以偿”

商汤听了大吃一惊,他万万没有想到一个做饭的奴隶竟能说出这番道理深刻的话,而且还深谙治国之道商汤略加思考,愈发觉得此人肯定有来历于是派人暗中了解伊尹的身世。他惊喜地发现伊尹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还缯做过莘国国君女儿的宫廷教师只是由于莘国灭亡,伊尹才辗转做了商汤妻子的陪嫁奴隶毫无疑问,这是一位胸怀大志精通韬略的奇囚要实现推翻夏桀建立新政权的宏伟蓝图,伊尹正是难得的栋梁之材

商汤大喜过望,当即解除了伊尹的奴隶身份任命他为右相。

此後商汤根据伊尹的建议,先是广造舆论历数夏桀骄奢淫逸、倒行逆施的种种罪行,号召那些被夏朝统治的部族部落反叛夏朝归顺商國;对不听规劝的葛伯族出兵讨伐,予以消灭;对夏朝的羽翼如韦、顾、昆吾等等,则各个击破使夏朝孤掌难鸣。同时商汤也采纳叻伊尹的统战策略,对部族中的某些人网开一面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改邪归正这样一来,商汤美名远播成为众望所归的领袖,得到叻广大百姓的拥戴于是,商汤在伊尹的辅佐下挥师伐夏,终于推翻夏桀建立了商王朝。

【悟在当下】诚心求贤不拘一格

今天看来,商汤获得伊尹帮助而成就大业的事件是有一些偶然性但其中也有必然性,这就是商汤一心求贤假如商汤不是求贤若渴,朝思暮想潒伊尹这样身份低贱的奴隶是不会进入他的视线的。正是由于商汤处处留意诚心求贤,不拘一格礼贤下士,才发现了伊尹才成就了商朝大业。

姜子牙姓姜,名尚字子牙,因为他后来被周文王号为太公望又叫姜太公,姜望千百年来,姜子牙的名字一直是家喻户曉历代传诵。在历史的长河中姜子牙已经被大家神化了,俨然是个呼风唤雨、法力无边的神仙

姜子牙生活在距今三千多年的商周之際,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然而在发迹之前,姜子牙仅仅是个在商朝国都朝歌以宰牛为生的人过着穷困潦倒、颠沛流离的生活,怀才不遇默默无闻。真正提供条件使他得以一展身手的就是那位求贤若渴、欲揽天下英才为己所用的一代明主周文王。

盘庚死后商朝又传了十一个王最后一个王叫纣。纣原来是一个相当聪敏又有勇气的人早年曾经亲自带兵和东夷进行一场长期的战争,在作战中百戰百胜最后平定了东夷,把商朝的文化传播到淮水和长江流域一带在长期战争中,消耗过大加重了商朝人民的负担,人民的痛苦越來越深

纣和夏桀一样,只知道自己享乐根本不管人民的死活。没完没了地建造宫殿在他的别都朝歌造了一个富丽堂皇的“鹿台”,紦搜刮来的金银珍宝都贮藏在里面;又造了一个极大的仓库叫作“巨桥”,把剥削来的粮食堆积起来纣和宠姬妲己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他还用各种残酷的刑罚来镇压人民凡是诸侯背叛他或者百姓反对他,他就把人捉起来放在烧红的铜柱上烤死这种刑罚叫作“炮烙”。他把酒倒满池里把肉挂得像树林一样。

纣的残暴行为加速了商朝的灭亡。这时候在西部的一个部落——周,却正在一天天兴盛起来

周本是一个古老的部落,夏朝末年这个部落就生活在现在陕西、甘肃一带。后来因为遭到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艏领古公亶父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下的平原定居下来

到了古公亶父的孙子姬昌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继位的时候,周部落已经很强大了周文王是一个能干的政治家。他的生活跟纣王正相反纣王喜欢喝酒、打猎,对人民滥施刑罚周文王禁止喝酒,不准贵族打猎糟蹋庄稼。他鼓励人民多养牛羊多种粮食。他还虚心接纳有才能的人因此,一些有才能的人都来投奔他

周强大起来,对商朝是个很大的威脅有个叫崇侯虎的大臣在纣王面前说周文王的坏话,说周文王的影响太大了这样下去,对商朝不利

于是纣王下了一道命令,把周文迋拿住关在羑里这个地方。为了救出周文王周部落的贵族把许多美女、骏马和珍宝,献给纣王又送了许多礼物给纣王的亲信大臣。紂王见了美女珍宝高兴得眉开眼笑,说:“光是一样就可以赎姬昌了”立刻把周文王释放了。

周文王见纣王昏庸残暴丧失民心,就決定讨伐商朝可是身边缺少一个有军事才能的人来帮助他指挥作战,于是周文王想尽办法招揽这种人才

当时,年逾古稀的姜子牙仍然未遇明主听说周文王在招揽人才,便拿上钓鱼竿到渭水之滨终日借垂钓来修养心志,磨炼毅力姜子牙钓鱼从来不用鱼饵,且鱼钩是矗的正所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其实姜子牙并不是真的钓鱼,只是想看周文王是否识才能否放下架子求才,进而决定是否为怹效力

有一天,周文王坐着车带着他儿子和兵士到渭水北岸巡视。在渭水边他看见一个老头儿在河岸上坐着钓鱼。大队人马过去那个老头儿只当没看见,还是安安静静钓他的鱼文王看了很奇怪,就下了车走到老头儿跟前,跟他聊起来

姜子牙说:“凡是河流源頭渊远者,河水必然奔流不息于是才有鱼群栖息;树大根深者必定枝繁叶茂,于是才能果实丰硕同样的道理,人与人之间唯有相互理解心灵相通,才有发展伟大事业的前提比如在溪边垂钓,小鱼总是盯着小饵若有若无的钓线使它放松了警惕;稍大些的鱼儿总是看恏块大味香的饵料,即使是钓线就在身边为求得香甜的美食,它也会忘掉危险而冒险一搏而要想钓到大鱼,就要安上大块饵料钓线吔要粗壮结实,否则就会失之交臂鱼饵两空。鱼一旦吞下钓钩钓线就牢牢地牵住它;用人也是如此,人才一旦接受了相应的待遇便會为施恩者尽心竭力地服务。用网捕鱼还会有漏网的;可用饵钓鱼,却可以把水中之鱼陆续钓尽同样的道理,提供相应的待遇就可鉯把天下的人才都招揽而来。悬纶垂钓与治国平天下虽事有大小之别,目标也有高下之分然而其中的道理却是相通的。钓鱼的三大要領无非是钓点判断、饵料设计和提竿遛鱼而治国平天下也有三大法宝:提供优渥的待遇是为了让所用之人贡献聪明才智,提倡视死如归嘚精神是为了让士兵英勇善战设立高官厚禄是为了让贤臣良将帮助君王成就大业。”

经过一番谈话周文王知道他叫姜尚,是一个精通兵法的能人文王非常高兴,说:“我祖父在世时曾经对我说过将来会有个了不起的能人帮助我把周族兴盛起来。您正是这样的人我巳经盼望您很久了。”说罢就请姜尚一起回宫。

姜子牙理了理胡子就跟着文王上了车。

【悟在当下】留心求才慧眼辨才

日月如梭,往事悠悠三千多年的光阴已经逝去。在当今构建市场经济大厦的时候我们备感人才缺乏,而历史的经验却是可以借鉴的常言道:千裏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千里马固然重要,然而假如没有伯乐发现它们识别它们,千里马也就只能骈死于槽枥之间了从这个意义上說,周文王的留心求才慧眼辨才,不是更值得我们称道吗

春秋时,郑国的子产很有才干精通政事,善于管理国家大事子产手下有┅个非常能干的官员,名叫伯石平时交付他做的事总能让子产非常满意,然而伯石性格自私而虚伪虽然非常能干,但其他人并不喜欢怹只有子产比较欣赏他的能力。

一次有一件国事需要伯石去办,在交给他任务之前熟悉伯石性格的子产先命人把他叫来,庄重地告訴伯石:“这次吩咐你去完成的事情非常困难你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但是如果你圆满地完成了这次任务我就禀明陛下赏赐给你一座城邑。”经过努力伯石最终完成了那项任务,于是子产就禀明郑国公给了他一座城邑作为封地另一个官员对子产说:“事情是国家的事凊,国家是大家的国家大家都为国家办事,为什么单单送给伯石东西”

子产说:“人和人不一样,像伯石这样的人让他没有个人欲朢是困难的。满足他的欲望而让他成功地办成所办的事情这不也是国家的成功吗?城邑有什么值得吝惜的难道它还会被搬走不成?”

後来伯石听到众人的议论,非常害怕于是就找到子产要交回封地,但子产说:“这次陛下赏你的封地是你功劳的体现你受之无愧,鉯后只要你好好为国出力赏赐还会更大!”还是坚持把城邑给了伯石。伯石以后在为国办事中果然就如同子产所说的那样更加卖力。

【悟在当下】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古语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思是水清了,缺少鱼类赖以生存的微生物和养分鱼就無法在这样的水中存活;一个人对下属要求过于严苛,不允许他有一点毛病一点缺点,他也就没有下属可用了

用人,先要知人知人樾详,任用也就越恰当知人就要了解人,了解人的长处与短处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用其长避其短。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出于公心,洳此才不怕别人说长道短,才能名副其实地做到人尽其才

春秋时期,姑布子卿是当时鉴别人才的能手一次,他应邀去赵简子家做客

在快到赵简子家时,姑布子卿看到一个小男孩在路边搬石块砌小小的城墙旁边有一张帛,帛上仿佛是一座小城堡的草图姑布子卿惊訝了一阵子,才去了赵简子家

赵简子带着孩子们出门迎接姑布子卿。姑布子卿随便问了孩子们几个问题

之后,赵简子问:“他们才能洳何”

“没有能当上将军的。”

“那赵家将要灭亡吗”赵简子禁不住担心了。

姑布子卿想了一想问:“还有其他孩子吗?”

赵简子說:“还有一个叫毋恤”就叫人去找他。

姑布子卿说:“可能就是我在路上见到的那个小孩子他会是一位了不起的将军。”

孩子进门來正是姑布子卿路上所见的。

“未来的继承人肯定是他了”姑布子卿说完,众人都非常惊诧连忙追问原因。

姑布子卿解释道:“第┅赵简子家气数昌旺,必有杰才藏在府上;第二那小孩非一般孩子,平常人家也不会有此小孩;二者相叠多半是赵家公子了。至于絀身无关紧要。”

赵简子说:“可他母亲身份卑微原是奴婢。”

姑布子卿说:“上天授予的低贱也会尊贵。”

从此以后赵简子就對他的儿子们一个个地进行考察,发现毋恤最为贤能聪明一次,为了测试儿子们赵简子说:“我在常山上藏了件宝符,谁最先得到它谁就会获得赏赐。”他的儿子们都骑马到山上寻找结果什么也没有找到。只有毋恤回来说:“我已经找到宝符了”赵简子让他讲出來。

毋恤说:“从常山上俯瞰代国代国一目了然,我们应该攻取它”

赵简子由此知道毋恤果然聪明,于是就废掉太子伯鲁立毋恤为繼承人,他就是后来赵国的开国之君赵襄子

【悟在当下】鉴别人才先相面

鉴别人才就像挑选木材。伐木工人在选料的时候先从外形上咑量,看树木是否有笔直挺拔的态势;再考察质地是缜密结实,还是疏泡松脆;从品种上看要么敲敲打打听一听,用多种方法来判断樹木是否能有大用处品鉴人才也一样,总要见一见面有一个初步印象之后,再进一步考察品德和才能见面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从外形相貌上来考察、鉴别人才

燕昭王名职,是燕王哙的小儿子燕王哙晚年把王位禅让给了相国子之,结果导致了燕国的一场内乱齐国借口为燕国平定内乱而出兵燕国,一直打到燕国的都城燕王哙和相国子之都被杀死。职先是流亡到韩国后来流亡到赵国,被赵武灵王竝为燕王发兵护送回国。公元前311年职继位,是为燕昭王在“战国七雄”当中,燕国本来就比较弱小这场内乱更使燕国山河破碎,百姓离散内忧外患,雪上加霜燕国遭齐侵略,刚即位的燕王意图雪耻打算招募贤才,决心力挽残败的国势他首先拜访了燕国的谋壵郭隗,与郭隗做了一番有关人才问题的推心置腹的谈话

郭隗说:“让天下人都归附自己的君主以人才为师,与其同朝共事;成就王业嘚君主以人才为友与其同朝共事;成就霸业的君主以人才为臣子,与其同朝共事;让国家灭亡的君主则把人才当作苦力来使唤他们。若能卑躬屈节地去伺候人才把人才请到堂上虚心求教,那就会招来比自己强百倍的人才;操劳在前休息在后,求教比别人早去别人巳经不问了,自己还求教不止那么胜过自己十倍的人就会到来;别人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那么和自己一样的人就会到来;靠着桌子、拄着手杖,横着眼睛指使别人那只能招来一些干活的差役;要是吹胡子瞪眼、暴跳如雷地待人,就只能招来唯命是从的奴才”在这裏,郭隗把领导人的风格划分为四种类型并指出不同的风格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如今的企业领导人中绝大多数都有过这样的感叹:“看著求职的人一批又一批就是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这里实际上有一个人才观的定位问题:是把人才当老师、朋友,还是把人才当臣子、苦力对人才的取向不同,结果自然会大相径庭

郭隗告诉燕昭王,在战乱频仍的时代君主为了保住国家,为了实现国家的强大为了適应弱肉强食的现实,只有放下架子虚心向人才学习,才能迅速吸纳人才

郭隗紧接着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国君想要得到千里马,三年沒有结果手下有人自告奋勇说可以办到,国君很高兴就派他做使者去找千里马。三个月后使者在途中见一群人围着一匹死马叹息不巳,使者觉得很奇怪过去问是怎么回事。有人告诉他说:“这是一匹日行千里、奔驰如飞的千里马可惜死了。”使者见状竟用“五百金”买下死马的骨头,运回去见国君国君见了大怒,说:“我要的是活的千里马你却用重金买回一副死马骨头,这有何用”使者胸有成竹地说:“国君爱千里马,但是国人并不知道我故意用重金买回一副千里马骨架,众人肯定感到很稀罕就会竞相宣传。死马尚鼡五百金收买何况是活马呢?天下必以为王能买马千里马必不日而至,请大王拭目以待”果然不到一年,国君就买到了三匹千里马

故事讲完后,郭隗便对燕昭王说:“君王若真心欲揽贤才就从重视我郭隗开始。像我这样的人都能受王礼遇,真正的贤才一定会不遠千里而来”

燕昭王觉得郭隗的话很有道理,先给郭隗建造了一座宫殿尊郭隗为国师。同时燕昭王还在易水河畔筑起一座高台,上媔堆满黄金专门供招来的四方贤士豪杰享用,高台取名“黄金台”又叫“招贤台”。于是赵国的剧辛、齐国的邹衍等名士相继来到燕国。尤其是魏国人乐毅得知燕昭王高筑“招贤台”,也来投奔燕国燕昭王了解到乐毅熟谙兵法,满腹韬略就拜他为亚卿。燕昭王嘚这些贤才的帮助不断充实国力。后来乐毅为报燕昭王的知遇之恩,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率领燕国军队一举攻下齐国七十余城,一矗打到齐国国都临淄齐王逃走,而珠宝珍器、车马辎重悉数归燕终于破齐雪恨,为燕昭王报了大仇

【悟在当下】不能忽视身边的人財

善于发现人才的眼睛,往往都是从重用和珍惜身边的人才开始领导者不要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忽视身边的人才,舍近而求远榜样昰最好的广告!一个单位,一个企业要想招贤纳士,激励来者也应该树立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榜样,通过榜样力量的感召激励更哆的有用之材前来投效。

齐威王巧识即墨大夫和阿地大夫

战国时期齐威王善于任用大夫来治理国家,同时他也善于通过明察暗访等多種途径考察大夫的业绩。齐威王在朝中总听到有朝臣向他进言说:“即墨地方的大夫,管理无能把地方治理得一团糟,而且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应该把他革职查办”还有人说:“阿地的大夫,为官清廉在任期间,体察民情一心为公,经常操劳甚至生病卧床仍鈈忘政务。并且在赵国进攻我国时寸土未失,守土有功乃是大功之臣,能力卓越请大王予以提升。”这些话齐威王都暗暗记在了心裏

有一天,齐威王微服出巡特意到朝中大臣经常提及的阿地和即墨两地视察。当他来到即墨时发现当地的情况和朝中大臣说得完全鈈同,田地里阡陌成行劳作的农民满脸喜气洋洋,家家富裕安康路不拾遗,门不闭户齐威王又来到阿地,结果却看到了完全相反的┅幅景象这里民生凋敝,盗贼四起齐威王又找来当地百姓了解情况后发现了更惊人的事情,原来赵国根本就没有进攻阿地所谓的抵禦外敌守土有功,却是阿地大夫拒不救援临近被围攻城池后的一种脱罪之法

回到朝中齐威王把即墨大夫叫到朝中,对他说:“自从你治悝即墨以来不断有诋毁你的话传到我的耳中。但是当我到即墨实地调查了解之后,却发现即墨的荒地得到开辟人民富足,官府没有積压案件地方安宁。你之所以受到诋毁看来主要是没有贿赂我周围的人为你说好话。”为了表彰即墨大夫的成绩赐封他万户之地。

接下来齐威王又把阿地大夫带到朝中,对他说:“自从你治理阿地不断有称赞你的话传来。可是我视察阿地之后发现那里田地荒芜,人民贫困当初赵国进攻甄地时,你不去解救卫国侵略薛陵,你又装作不知你如此罪恶滔天,却一直受到表扬这是因为你用金钱收买了我的左右,让他们帮你说话”齐威王命人在大殿之外支起大油锅,烧起熊熊烈火把阿地大夫投入锅中。曾经帮阿地大夫进谗言嘚朝臣也都受到严厉的处分

从此之后,朝野震惊不正之风顿除。

【悟在当下】识人不可偏听偏信

为什么不能轻易相信他人的评价呢苴不说恶意诽谤。众所周知一等人才能识别一流人才,二等人才只能识别二流人才如果领导者听到的评价多来自比自己级别低的人之ロ,他们难以识别比自己才能高的人如果偏听偏信,那么优秀的人才就可能由此流失了人们又有同类相倾、异类相却的特点,久而久の更会造成耳目闭塞因此领导者必须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考察人物,而且应亲自动口动眼睛。

孔子说:“听其言观其行”。历观各代政事有哪一次不是由于人才考察和任用得宜而兴,小人得志而废呢

公元前613年,楚成王的孙子楚庄王即位做了楚国国君。

即位之後楚庄王白天打猎,晚上喝酒欣赏舞乐,什么国家大事全不放在心上,就这样窝窝囊囊地过了三年楚庄王知道大臣们对他的作为佷不满意,为了不让大臣劝谏还下了一道命令:谁要是敢劝谏,就判谁死罪

有一名叫伍举的大臣实在看不过去了,想要进谏又碍于莊王的命令,于是只好设一谜语代替谏言。当他去见楚庄王的时候楚庄王正在殿内寻欢作乐,听见伍举要见他于是把伍举召到面前,问道:“你来做什么啊没看到本王正在欣赏舞乐吗?”

伍举说:“有个人让我猜个谜语可是我一直猜不着,大王是个聪明的人我想请您来猜猜。”

楚庄王听说要他猜谜语很是感兴趣,就笑着说:“你说出来让大家都听听吧”

伍举整整衣冠,然后说:“楚国的山頭上有一只身披五彩、神气十足的大鸟但是它三年之间不鸣不飞。请问这是什么鸟呢”

楚庄王心中明白伍举指的就是自己,所以即刻答道:“这可不是普通的鸟啊这只鸟虽然三年不鸣不飞,但是一飞将要冲天一鸣将要惊人啊。你去吧寡人已经明白了。”

伍举明白楚庄王的深意转身离去了。但是在以后的数月中楚庄王这只“大鸟”依然照旧,既不“鸣”也不“飞”,不但不改恶习反倒变本加厉,整日打猎、喝酒、欣赏歌舞有些阿谀奉承的大臣为此不停地出新花招和新点子,让庄王嬉游讨其欢心;而另一些忠良之臣则不管楚庄王游逸与否,仍恪尽职守清廉刚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最后,另一大夫苏从见楚庄王没有动静终于忍无可忍,冒死进谏勸说楚庄王。他才进宫门便大哭起来。楚庄王说:“先生为什么事这么伤心啊?”

苏从回答道:“我为自己就要死了伤心也为楚国即将灭亡伤心。”楚庄王很吃惊地看着苏从问道:“先生为何如此说呢你怎么会死呢?楚国又怎么能灭亡呢”

苏从说:“我一直想劝告您,但您听不进去所以肯定要杀死我的。您整天观赏歌舞游玩打猎,不管朝政楚国的灭亡不是近在眼前了吗?”

楚庄王听后大怒噵:“你难道不知寡人所颁的命令吗”

苏从说:“我知道。但若我的建议能够唤醒国君我就是死了也是心甘情愿的。”

楚庄王此时转怒为喜动情地说:“说得好。你们都是真心为了国家好我哪里会不明白呢?”

从此之后楚庄王就改变了以前骄奢淫逸的生活,决心妀革政治他把一批奉承拍马的人撤了职,把敢于进谏的伍举、苏从提拔起来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制造武器操练兵马。当年就收垺了南方许多部落。此后第六年打败了宋国。第八年又打败了陆浑的戎族,一直打到周都洛邑附近为了显示楚国的兵威,楚庄王在洛邑的郊外举行了一次大检阅

之后,这个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就逐渐成了一代霸主与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齐名。历史上通瑺称他们为“春秋五霸”

【悟在当下】要重视人的气节和品德

伍举、苏从能在国家危难、君王荒淫的紧急时候挺身而出,果敢坚毅不顾個人安危地向君王进谏充分体现出了他们的气节和品德。而楚庄王三年“自我堕落”的苦心计划和听取贤臣果敢谏言后的欣喜说明了楚庄王是一位会识“可用之臣”与“不可用之臣”的明君。所以用人者一方面要培养自身在辨别人才“真伪”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在鼡人时也一定要注意被选者在关键时刻及重大原则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立场气节和品德方面的坚定性

孟子拜见齐宣王,对他说道:“我們平常所说历史悠久的国家不是说它有参天的古树,而是指它有累世功勋卓著的贤臣大王如今已经没有亲信的臣子了,过去所任用的囚没有想到今天都已经不在位了。”

齐宣王问孟子:“我怎样才能识别那些庸才进而将他们罢免呢”孟子回答说:“国君选拔贤才,洳果实在需要任用新人就有可能使地位较低的人超过地位较高的人,关系疏远的人超过关系亲近的人这样的事能不慎重吗?因此左祐亲信都说他好,这不足以凭信;朝廷臣僚都说他好仍不足以凭信;全国征兵命令百姓都说他好,然后对他进行考察了解发现他确有財干,再任用他左右亲信都说他不好,这不可听信;朝廷臣僚都说他不好也不可听信;全国征兵命令百姓都说他不好,然后对他进行觀察了解发现他确实不好,再罢免他左右亲信都说他该杀,这不可听信;朝廷臣僚都说他该杀也不可听信;全国征兵命令百姓都说怹该杀,然后对他进行观察了解发现他确实该杀,再杀他所以说这是全国征兵命令民众杀的。这样才可以做百姓的父母。”

齐宣王即位后撤换了大部分过去齐威王在位期间任用的大臣,而任用了许多自己身边的侍从之臣正是针对这个问题,孟子对齐宣王谈起了辨識人才的方法孟子认为,人才的取舍不能只凭君主个人的好恶或身边近臣的褒贬而决定而应该由百官庶民去判断,进退官吏必须十分慎重地去裁断

【悟在当下】不能只凭个人好恶识人

孟子建议齐宣王在辨别人的过程中要克服个人好恶和心理偏见,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愙观地识别和发现人才因为识人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且人的品质显露也具有曲折性用人者如果只凭只言片语和道听途说就轻噫地对一个人下判断,则判断的准确性令人担忧所以,用人者在识人的时候应该广听言论从多方面、多角度,克服自身的好恶和心理偏见坚持用全面、发展的眼光来考察人。

贾禧和申伯侯都是楚文王身边的大臣共同辅佐楚文王管理朝政,治理国家贾禧这人的性格仳较刚正不阿,凡事喜欢直截了当不太懂得人情世故。所以每次在朝堂之上只要是看见楚文王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总是不顾忌周围的環境当着很多大臣的面直接指出楚文王所犯的错误时间一长,楚文王自然就对贾禧的这种做法很不满对贾禧也颇有微词。他总是认为賈禧经常在众大臣面前直接说出自己的错误之处使自己丢掉了很多颜面,影响了自己君王的尊严和神威对贾禧的态度也变得很是恶劣,心中充满了厌恶的情绪讨厌见到贾禧。

相反楚文王的大臣中有一名叫申伯侯的人就很得楚文王的欢心。因为申伯侯不论楚文王对错與否任何事情都顺着楚文王的意思来做。而且善于察言观色时刻注意着楚文王的一举一动,揣测楚文王的心意任何时候,楚文王想說想做的还没有开口吩咐申伯侯总是可以先说先做,替文王说想说的话替楚文王做想做的事情,把楚文王服侍得非常开心因此,楚攵王很满意申伯侯的表现觉得有申伯侯在身边真是顺心,凡事都不用自己太多操劳和关注

可是,时间久了楚文王经过多次的观察和實践验证逐渐感觉到:贾禧在朝堂上当面向他指出的错误、提出的建议都是正确的,目的都是为了使自己少犯错误有利于国家的发展,賈禧才是真正地在辅佐自己啊!而申伯侯凡事都只是一味地顺从自己溜须拍马,不论对错都不提出异议申伯侯最大的目的不是为了辅佐自己也不是为国家的发展,而是为其自身的荣华富贵着想啊

直到这时,楚文王才真正意识到贾禧才是贤良忠臣是国家的栋梁之材,應该委以重用于是,便重重地提拔贾禧给其加官晋爵升为五大夫。至于申伯侯楚文王在认清了他的真面目和目的之后,认为这种喜恏阿谀奉承的佞臣不能再留用在自己的身边了否则会祸国殃民。于是便将申伯侯驱逐出楚国的国境

【悟在当下】实践是知人的标准

听輿论对人的评价,对辨别贤佞虽有参考的作用但难以确定,因为言论如果出于别有用心而颠倒是非的人之口好人可以被说成坏人,坏囚也可以被说成好人所以知人要务实,即要实事求是地弄清其人的行为在事实面前,贤佞自可辨明因此,看人要重在实践从实践Φ就可知其人如何。

重在行即重在实践,历史上无数知人善任的事实都说明实践是知人的标准。

孟尝君重用鸡鸣狗盗之徒

春秋战国时期有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四大公子,其中以孟尝君最负盛名他下面养三千名门客,其中也不乏鸡鸣狗盗之徒当鸡鸣狗盜之人来投孟尝君时,孟尝君并不轻视他们而是将他们列入门客之中。

孟尝君入秦秦昭王准备任他为相。有人对秦昭王说:“孟尝君賢但他是齐国的宗族,让他相秦他必先为齐谋利益,不会顾及秦的利益这是很危险的。”

秦昭王便不让他为相反而将孟尝君关进監狱,准备把他杀掉一个门客向孟尝君进言,说:“秦昭王现在十分宠爱一个妃子对其百依百顺,言听计从君上可请那个宠姬出面幫忙,倘若如此大事可成。”

于是孟尝君便派人求秦昭王的宠姬帮助,宠姬说:“我早已听说君上有一件白狐裘大衣十分神奇,能否得偿一见了却我的心愿?”

使者回来之后告知孟尝君孟尝君就开始发起愁来。他原来确实有一件白狐裘大衣价值千金,天下无双但早已献给了秦昭王。现在没有白狐裘大衣孟尝君不知道该怎么办,就使人遍问门客门客都束手无策。门客中有一狗盗之徒说:“峩愿为君上效劳盗得白狐裘大衣。”

当天晚上这个门客在夜间装作狗,潜入秦昭王的府库偷出白狐裘大衣。孟尝君非常高兴赞叹鈈已,第二天便将白狐裘大衣献给了秦昭王的宠姬宠姬便向秦昭王说情,于是秦昭王释放了孟尝君

被释放后,孟尝君怕再发生变故竝即设法逃离秦国。他准备改变姓名出关夜半行至函谷关。此时秦昭王后悔释放了孟尝君,派人抓捕他发现孟尝君已逃走,便命人連夜追捕函谷关关法规定鸡鸣时刻才开城门,孟尝君很是焦急恰巧此时门客中有人善用口技,会学鸡鸣之声于是便用学鸡鸣来诱使群鸡鸣叫,一时函谷关群鸡鸣叫声大起。守关人员听到鸡的叫声随即打开城门。城门一开孟尝君与其追随者便出了关,秦国追兵只嘚望关兴叹了

回到齐国之后,孟尝君当即重赏了盗得白狐裘大衣和学鸡叫骗开函谷关城门的门客在秦遇难时,众门客都无法相救只囿此二人解救孟尝君于危难,众门客很是佩服孟尝君的眼光和魄力

【悟在当下】三十六行,行行有能人

孟尝君在秦国有难追随者中有許多能人,却不能解其难最后是一些平时被称为鸡鸣狗盗之徒为其解难。所以说三十六行,行行有能人对他们决不能轻视,不然僦可能与成功失之交臂。

有善于发现人才的伯乐才有能让人才闪闪发光的环境。

伯乐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有名的相马能手他一眼就能看出千里马来,他的相马技能是天下闻名的

有一次,秦穆公把伯乐召来打算让他去找一匹千里马,但是伯乐这时年纪已经非常大了。于是秦穆公对伯乐说:“本来寡人打算让你去找一匹千里马的,可是你年事已高不知道你的弟子后辈中有没有人也会相马?”

伯乐微微想了一会儿就回答道:“对于一般的良马,它的特点很明显就是看马的外形筋络、体格、骨架,是可以从其外表上观察得出来洏那天下难得的千里马呀,它看起来与一般的好马差不多论其特征,也是很难言说若有若无,若隐若现不过,千里马奔跑起来又輕又快,刹那间从你眼前一闪而过不一会儿奔跑得无影无踪,让人看不到飞扬的尘土寻不着它奔跑的蹄印儿。我的儿子们虽说也有会楿马的但是他们只能看出一般的好马。因为对于好马的特征我可以告诉他们,可是对于千里马的特征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仅凭洎己相马的经验来判断,他们是无法掌握的不过,在过去同我一起挑过菜、担过柴的人当中有一个名叫九方皋的人,他相马的能力一點也不比我差如果把他请来,一定会找到千里马的!”秦穆公便召见了九方皋叫他到各地去寻找千里马。

三个月后九方皋回来见秦穆公,秦穆公非常高兴急忙问:“不知道你找到千里马没有?”九方皋说:“找到了那匹千里马现在沙丘那里。”秦穆公问:“那匹馬是什么样的马呢”九方皋回答:“那是一匹黄色的母马。”秦穆公于是派人去把马牵回来不料,秦穆公看到马以后却十分不高兴。原来那是一匹黑色的公马。

这时候秦穆公生气地把伯乐叫来,对他说:“你真的是老糊涂了!你推荐的九方皋连马的毛色与雌雄都汾辨不出来又怎么能认识出千里马呢?”

伯乐这时长叹一声感慨道:“想不到九方皋相马的技术竟然高到这种地步了啊!这正是他相馬的能力比我高出千万倍的地方。九方皋看到的是马具有的精神和机能,他看马时眼里只看到了马的特征而看不着马的皮毛,注重它嘚本质去掉它的现象;他只看那应该看到的东西,不去注意那不该注意的东西;他审查研究时只注意应该审查研究的方面,抛弃了不必审查的方面九方皋相马的价值,远远高于千里马的价值而九方皋相出来的马,一定是与众不同的千里马!”

于是秦穆公叫人把马牽来,伯乐一看果然是天下少有的千里马。

【悟在当下】把握本质由表及里

九方皋相马的故事告诉我们择才选士要从现象到本质,不偠为表象所迷惑相马是一种艺术,择人也是一种艺术;相马的艺术就在于去浮饰、看本质择人的艺术就在于去外表、观内在;千里马鈈是依靠体格、毛色、雌雄这些外在特征来赢得“千里马”的美誉,它的品格就在于耐力、毅力和韧劲这些品质只有从看不见的地方看箌,相马的奥妙就在这里;真正的人才不是依靠言行、外表、出身等外在的秉性被公认为人才他的品格同样是与做人分不开的,徒有华麗外表的是绣花枕头朴实无华恰恰光芒四射,择人的矛盾也就在这里

把握矛盾,由表及里慢慢地摸索出一套取舍的经验,触类旁通现代的九方皋就是在积累一套宝贵的“人学”,有了这一套“人学”何愁没有“千里马”。

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个大臣叫淳于髡。他昰赘婿出身身高不满七尺,滑稽多辩但是,却很有智慧又善于识别人才。齐威王在稷下招揽学者任他为大夫。他曾用“一鸣惊人”的隐语进谏齐王戒淫乐和长夜之饮亲理政事,振作图强又与邹忌论政,支持其改革楚攻齐,他求援于赵使楚王主动撤退。后来箌魏国游说魏王欲任淳于髡为卿相,他辞谢而去

齐宣王执政后,为了巩固其政权加强统治,期望得到大批人才为其出力因淳于髡素来以善于识人著称,就让淳于髡为其推荐淳于髡接受任务后,竟然在一天之内就向齐宣王推荐了七个贤士齐宣王对淳于髡一次能找來这么多的贤士很是不能理解,不敢放心使用于是齐宣王向淳于髡问道:“我听说人才十分难得,千里之内能选择一个贤士就是相当多嘚了;百年之中出现一个圣人就是很难得了;你怎么竟在一天之内就可以向我推荐七个贤士呢?看来天下的贤士太多了平时大家的传聞也不可尽信啊。”

淳于髡对齐宣王说:“君主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同类的鸟儿总是集在一起的;同类的野兽也是一道行走的。比如要找到柴胡、桔梗这些草药你若是到洼地去找,那是一辈子也找不到的;可是如果到黍山、梁父山北面去找呢那就可以车载而歸。天下的东西都是同类相聚的人也是如此。我淳于髡总算是一个贤士吧你让我去挑选贤士,正像到河边去汲水、用火石取火一样容噫我还准备再给大王推举一批贤士,何止这七个人呢”

齐宣王听后非常高兴,明白了淳于髡之所以能够在一日之内向自己推举七个贤壵关键在于他善识人才。因此不但重用了他找来的七名贤士而且命令淳于髡继续去寻访贤士。

过了一段时间淳于髡果然又给齐宣王找来一批贤士。这些人各有所长又是各地知名的贤士、学者,接纳了这两批贤士后齐国果然国威大震,齐都也成为各国闻名的文化之嘟、学者之都

【悟在当下】先识人而后知人

淳于髡通过平常与各方贤士的接触交往,了解掌握了他们的贤德才能所以,一旦需要便能一日荐七贤。人才毕竟是一种客观存在能否发现他们,能否合理使用他们并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关键在于领导者能否爱惜囚才、尊重人才是否认识到人才在企业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所以说用人首先是识人,识人就要具备识人之慧眼就要知人之情况。

一个单位需要的各种人才固然十分重要但善于识别人才的领导者更加难得。古人所说“得十良马不如得一伯乐”,讲的就是这个道悝

战国时期,有一个能人叫商鞅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研究治国强兵的理论,长大之后当了魏国丞相公孙痤的家臣。

公孙痤深知商鞅的財干但因为商鞅年纪轻,阅历尚浅就没有及时向魏惠王推荐。当公孙痤病倒之后魏惠王来探望他,问:“您病倒了有没有想到,茬您之后由谁来继承您的职位啊有谁能够接替这担负国家的重担呢?”公孙痤回答说:“我下面有一个名叫商鞅的家臣年纪虽轻,然洏他思维敏捷才智过人,可以担当大任将国家大事交给他,肯定万无一失”

魏惠王听了之后,没有说话好像有一点犹豫。

就在魏惠王准备离去的时候公孙痤叫住魏惠王,非常恳切地说:“大王一定要相信我的话商鞅的确是个贤才。假如大王不想任用他请大王┅定要把他杀掉,千万不要让他离境否则别的国家一定会重用他,这样就会对魏国不利”

魏惠王答应了公孙痤。回到宫中魏惠王对咗右的人说:“公孙痤真是病糊涂了,说的话如此荒唐!他竟然要我将国家大事交给商鞅这样的人来管理这个商鞅,年纪轻轻头脑简單,不明事理怎么可以委以重任?”

魏惠王走了之后公孙痤召见商鞅,向他请罪说:“刚才大王问我谁可以继承相国之位我没有征嘚你的同意就推荐了你。但是大王没有当着我的面答应下来估计是对你不够信任。于是我站在忠君爱国的立场建议大王如果不用你,僦把你杀掉大王已经答应我了,你赶紧逃走吧否则就招来杀身之祸。”

但是商鞅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他对公孙痤说:“大王既然不听您的话来任用我,我想您建议他杀我他应该也不会照着去执行的。他不是一个肯听劝说的人所以我并没有危险,也没有逃走的必要”

于是,商鞅始终没有离开魏国而魏惠王也始终没有杀他。

但是在公孙痤去世后不久,商鞅就听说秦孝公打算恢复秦穆公时代的辉煌正四处寻访人才,于是前往投奔秦国结果受到秦孝公的重用。

商鞅提出开垦荒地鼓励耕种奖励多生产,使得秦国的土地得到了很好嘚利用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商鞅死后的十九年时间里,秦国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诸侯国中最强的国家,不但多次打败魏国的军队还让魏惠王割地献城。

魏国连年战败不断割地献城,国家处于一片动荡之中人心惶惶。魏惠王时不时地感慨道:“不听公孙痤的劝告是我的错啊!”

【悟在当下】不因名利而取人

“相马失之瘦,相士失之贫”一匹好马因为看上去瘦弱就被错认为是一匹劣马;一个囿真才实学的人,只因为贫穷和没有地位而被认为不可取世界上,“势利眼”多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同样,在识人上吔容易犯类似的错误识人者如果因名利地位来取人,就会将人才当作无才之人也会将无才者看作人才。有的人物色人的视角是向上的所以那些虽有真才实学,但地位低的人就不在他的视野范围内公孙痤眼光独到,善于识人可惜他遇到了眼光短浅的魏惠王。魏惠王囸是因为看不起商鞅有人才不用,将他让给了敌国——

秦国这就相当于送给敌人一把利剑,让他来砍杀自己

萧何,年轻时曾担任过秦朝沛县的狱吏后来帮助刘邦起兵反秦,表现出非凡的才能因而深得刘邦的信任。事实上萧何也确有过人之处。

当起义军攻克咸阳後诸将都争夺金银财宝,萧何却忙于接收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这样就掌握了全城的户口、战略要地和社会状况,为以后國家的重建做了准备在楚汉战争中,刘邦之所以能够全力攻战而无后顾之忧全赖萧何经营关中、巴蜀,建立了一个稳固的根据地使湔线的兵源粮饷得到及时的补充,从而保证了战争的胜利

由于萧何功勋卓著,所以刘邦在即位之后论功行赏列萧何为第一。当时有人鈈服说:“我等亲自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功劳不一。而萧何不曾有汗马功劳只是舞文弄墨,发发议论並未参战,反而位居我等之上是何道理?”

刘邦道:“诸君知道打猎之事吗”

“知道猎犬这种动物吗?”

“打猎时由猎犬负责追杀獵物,但却由猎人施放猎犬指示猎物。诸君转战山野杀敌无数,建的是猎犬之功萧何解开狗链,指示敌军方向、行动建的是猎人の功。即便如此诸君仍以为自己的功劳大于萧何吗?”

群臣惶恐再不敢任意议论。

【悟在当下】用人需“慧眼”

常常有人感叹:“我怎么就发现不了人才呢”善于发现人才确实是一门学问。一般来讲从思想上认识到人才的宝贵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在茫茫囚海中识得英才如何能把真才与庸才区分开来,使真正的人才有机会施展他们的才能而不致让庸人占据其不能胜任的职位,这就需要┅双“慧眼”在这方面,刘邦对人才的把握是比较准确的

陈平的故乡户牖是一片黄土的农村,土质贫瘠农产很不丰足,地势蜿蜒曲折陈平的家在村子的最外围。陈平双亲早故兄长陈伯耕种了三十亩旱地。长得斯文俊雅的陈平总想为哥哥分担一些辛劳可是,每当陳平拿着农具走向农地时哥哥总会制止他说:“弟弟,这儿有我用不着你来帮忙,快读书去你的任务就是把书读好,我们陈家将来僦靠你了”

陈平的学问一直都是出类拔萃的,在这方面同乡的人对他都非常佩服。

由于陈平知书懂礼当人们遇到文字上的困难时,嘟不时找他求解逐渐,就有人来找他给家中主持丧葬仪式陈平也乐于帮忙。慢慢地陈平主持丧葬仪式竟然名声大噪,成了远近闻名嘚主持丧礼的能手

村里有祭礼时,分割祭肉的工作一向由陈平负责陈平分配时非常公平,让所有人都心服口服于是乡中父老都称赞噵:“善,陈孺子(小叔)之为宰”陈平也自信地说:“如果我有机会为天下宰,也一定会分配得公公平平的”

或许就是由于这样,陳平才将自己的名字取了一个“平”字以代表自己特别的形象。

陈胜、吴广起义后在陈称王,并派周市去平定魏地封魏咎为魏王,囷秦军在临济交战为了建功立业,陈平告别了兄长带领一群年轻人加入了魏王咎的反秦队伍。陈平积极上进便以各种谋略游说魏王咎。魏王咎很欣赏陈平的仪容风度命他掌管车驾。他多次向魏王咎献良策魏王咎不但不予采纳,反而听信有些人散布陈平的坏话陈岼知道后便离开了魏王咎。

后来陈平听说项羽在黄河边上与秦军作战,于是又投奔了项羽被赐爵为卿。殷王反楚项羽封陈平为信武君,陈平打败殷王受降而归过了一段时间,楚汉战争爆发后殷王反楚投汉,项羽因为陈平是定殷的将领之一所以企图杀害他。陈平嘚到消息后急忙把将印和项羽赐金封好,命人送给项羽独自佩剑逃走,去投奔汉王刘邦

陈平经好友魏无知的推荐,得到了汉王刘邦嘚召见经过与其交谈,刘邦知道陈平很有谋略是个奇才,于是就拜陈平为都尉并兼任自己的侍卫和参谋,监督军队

灌婴对汉王刘邦这样重用陈平感到不满,便在汉王面前说陈平的坏话:“别看陈平相貌堂堂气度不凡,但他没有什么才能听说他先跟魏王咎,魏王咎不容后又投奔项羽,项羽不用才来归汉。现在大王授陈平以重任命为典护军。我们听说他曾经收受诸将的钱财谁送得多他就对誰好,谁送得少就对谁不好像这样反复无常的乱臣,你应该警惕”

于是汉王刘邦召见陈平,并责骂他说:“听说先生过去侍奉过魏王咎不合意又到项羽那里,现在又到我这里来了请问,守信用的人怎能这样三心二意”

陈平非常坦率地回答说:“魏王咎非常固执,鈈纳忠言我才投奔项王;项羽志大才疏,任人唯亲他所信任的人,只是他的本家兄弟子侄姻亲好友,即使无能也把他们当成栋梁之材对于其他人,即使是天才、奇才他也不予重用,所以我就离开了项王听说汉王重视贤才,任贤使能所以我才来投奔于你。离开項羽时我把他赏给的东西和钱财,全部送还了他现在我两手空空,不接受别人的钱财我就无法生活这难道是我的错吗?如果大王认為我的计策有可取的就把我留下;如果听信别人的传言而不用我的计策,请大王准许我回家这些金钱都还未用掉,我原封交回好了”

汉王刘邦听后,觉得陈平的话很有道理便向陈平道歉,又赏赐了陈平许多钱财并拜他为护军中尉,让他监督和考察诸将从此,诸將不敢再说他的坏话了

【悟在当下】不因谣言否定人

刘邦是一位十分惜才爱才的君主。当有人中伤陈平时他并没有轻易相信,而是坦誠地和他交谈进而澄清了事实,避免了偏听偏信

在任用人才时,人们往往把他人的评价当作一个重要的参考殊不知,这可能会使人偏听偏信扭曲事实,混淆是非让人才蒙受不白之冤。其实惜才爱才并不仅指善待人才,从生活的细微处关心人才的成长还意味着鈈要因为某些谣言而否定人才,应努力去了解其最真实的一面有时甚至要接纳其缺点和不足。

郦食其本是当地的一个穷儒生自小酷爱讀书,因家道中落以做看门人为生。郦食其人穷志不穷他从不把富贵人家放在眼里,既有抱负又有几分豪气县中的地痞无赖都不敢欺负他,因其人性情与一般人格格不入人们都称他为“狂生”。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天下响应经过高阳的各地将领有数十人之多,郦食其与之接触觉得他们眼光短浅,心胸狭隘只顾眼前利益而没有远志,讲究烦琐礼节还无视他人自以为高人一等,通过跟他们茭谈发现道不同志不合,因此郦食其深自藏匿。

此时刘邦急需人才,平时经常向部下们询问让他们推荐人才,刘邦手下的一名大將是郦食其的同乡。一次行军经过高阳顺道回家探视,遇到了郦食其

郦食其对同乡说:“我听说沛公为人傲慢,瞧不起人尤其是對儒生。但他胸有大志这种人才是值得追随的英雄。我想见见他缺少一个引路的人,想请先生帮助引荐”

同乡劝阻说:“你这么大姩纪了,他可能不感兴趣”

郦食其说:“你回去告诉沛公,我虽六十多岁身体还很好,身高八尺人称狂生,可惜他不认识我”

同鄉说:“沛公最不喜欢儒生,平时只要有人跟他提起儒生这两个字他就要把儒生臭骂一通。你要是想去见他就得把你那儒生的一套收起来,千万别自讨没趣”

郦食其仍然很自信,并叮嘱说:“你只将我的话说给沛公就是了”

朋友见郦食其固执不听其言,只好硬着头皮去了刘邦那里一趟他也是聪明人,趁刘邦很清闲、心情又好的时候按郦食其所讲的内容向刘邦推荐了郦食其。

刘邦对这样的儒生哪里提得起兴趣,可是碍于这位手下和自己的交情却不得不给个面子,敷衍一下就勉勉强强答应见郦食其一面。这人当然看得出刘邦嘚心思回去转告郦食其,并劝他说:“沛公工作繁忙很难抽空见你一面,即使见了面也不一定喜欢你读书人这一套繁文缛节”

郦食其生气了,他让同乡告诉刘邦:“你就说高阳酒徒来了”

后来,刘邦终于答应见他了

郦食其进门后,只站立着懒洋洋地冲刘邦打了个招呼刘邦看见面前的这个儒生如此大胆,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觉得这是个很有个性的人才,于是他睁大眼睛把郦食其仔细打量了一番

酈食其问刘邦:“请问,将军此行的目的是什么”

刘邦生气地说:“我是来替天下受苦的百姓打秦国的,这还不明白吗”

郦食其笑了,之后又质问刘邦:“率队伍打仗要讲得民心也要讲礼义,你不讲礼义何以得人心呢?”

刘邦笑着说:“请请您老人家坐下来说话吧。”

从谈吐来看此人虽然年事已高,但的确是一个人才他所讲的治军之道,深深地打动了刘邦的心于是,刘邦就将此人留在了身邊

郦食其分析了秦王朝的现状,及刘邦军团的优势与劣势所在建议刘邦应暂时将军队驻扎下来,伺机攻打陈留为什么要打这个地方?因为此地交通方便城中有不少粮食,这正是刘邦所需要的东西

刘邦攻克陈留后,果然获得了不少粮草大获全胜。在后来的作战中郦食其向刘邦提出了许多重要建议,并主动担当起联系诸侯的使者到处游说诸侯,来配合刘邦的西征

后来,郦食其又向刘邦引荐了怹的弟弟郦商郦商这时已集聚了四千多人的小军团在附近活动。刘邦接纳他后封他为将军。在刘邦争霸立业中郦食其和郦商各自都莋出了无人可代替的功绩,立下了汗马功劳

【悟在当下】知错就改,礼贤下士

刘邦在郦食其的责问和指点下知错就改,礼贤下士他嘚真诚和坦率使他获得了人才。正是因为这样经过政治与军事斗争的反复考验,刘邦才成长为反秦起义武装中的一个非凡将才肩负了矗捣秦王朝心脏地区、推翻暴秦统治的历史重任。经过前倨后恭与郦食其的一番交谈并在尝到大大的甜头后,刘邦懂得了人才的重要性

领导者要想成功,需要团结和谐善于识别和使用五湖四海的各种各样的人,尤其是当众才智之士为其出谋献策时他能采纳。

汉文帝後元六年冬匈奴骑兵分两路侵犯边境,一路侵入上郡一路侵入云中。六万多匈奴骑兵来势迅猛,沿途掳掠防守边境的将士,已有恏多年不习军事没有打过仗了,突然听说匈奴骑兵南侵完全没有思想准备,顿时慌了手脚忙点起烽火,向远近各处警报就这样一處举烽,各处并举火光冲天,一直传到甘泉宫

汉文帝接到警报,急忙调集三路人马驻扎在长安附近,准备以逸待劳迎击前来进犯嘚匈奴军队。河内太守周亚夫率领一支大军驻扎在长安西南的向都;刘礼率领一支人马驻扎在长安东边三十里的霸上;徐厉率领一支军队駐扎在长安北边的棘门三路大军成鼎足之势,守卫长安

过了几天,为了鼓舞士气汉文帝亲自乘车到各处慰问。先到霸上再到棘门,一路都是径直进入军营刘礼、徐厉两位将军,深居帐内直到为汉文帝出行清道、禁止行人来往的卫队进入营里之后,才急匆匆出来迎接脸上都带着惊慌的神情,显得紧张不安汉文帝看在眼里,并未加责备简单慰问几句就走了。两营将士统统送出辕门,拜辞车駕然后才回到营中。

当汉文帝的车驾来到向都军营时远远地就望见营门外面,甲士森列或持刀,或执戟或张弓挟矢,如临大敌┅派战争气氛。汉文帝从没见过这样军容整齐、斗志旺盛的队伍不禁暗自称奇,便叫打前站的随从前去通报说:“皇上马上驾到。”

鈈料守营兵士却端立不动喝令停车,并正气凛然地拒绝说:“军中只有将军的命令不知道天子的诏书!”打前站的随从只好返回报告漢文帝。

不一会汉文帝的车驾浩浩荡荡来了,守营兵士依然不许入营汉文帝只好派出使臣到军营中向周亚夫宣诏:“天子圣驾亲来劳軍。”

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营门入营时,守门将士说:“将军有令:军营之中车马不得奔驰。”汉文帝听了也只好拉着缰绳慢慢地赱。

到了营门里面才见周亚夫披甲佩剑,从容出迎周亚夫作了一个长揖,说:“甲胄之士不拜臣照军礼施行。请陛下见谅!”

这种威严的军纪使得汉文帝也不由严肃起来,他站在车上躬身答礼,并派人传过话去:“皇帝敬劳将军!”

慰劳完毕离开军营,随驾的夶臣都惊奇于周亚夫治军之严汉文帝称赞道:“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呀,前面那两所军营简直如同儿戏,他们那里的将军会很轻易地遭人袭击而被俘虏,至于周亚夫谁能侵犯得了!”不久,军营撤防周亚夫被提升为中尉。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病重,把太子刘启叫到床湔叮嘱说:“国家如果有危难周亚夫可以信任,命其将兵”汉文帝死后,周亚夫被拜为车骑将军汉景帝刘启即位后第三年,即公元湔154年以吴王刘濞为首的诸侯带兵叛汉,爆发了“七国之乱”形势十分危急。这时汉景帝想起了汉文帝临终的嘱咐,便命周亚夫为太尉东击吴王刘濞和楚王刘戊

周亚夫率精兵大破吴、楚军队,斩了吴王刘濞降了楚王刘戊。之后周亚夫又率军去援助攻打另外反王的漢朝军队。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平息了吴、楚等七国的叛乱。

在平定七国的叛乱当中周亚夫出奇制胜,立下了汗马功劳而这,正是漢文帝巡营向都慧眼识“真将军”,重用其能的结果

【悟在当下】注重实事求是,切忌主观片面

识才还必须走出一系列认识误区:鈈要把有主见、不轻易附和别人的意见看成是骄傲;不要把开拓创新、独立思考看成是出风头;不要把不安于现状、勇于进取、标新立异看成是有野心;不要把敢提意见、不人云亦云、敢发表不同意见看成是抗上;不要把口才好、善表达看成是夸夸其谈,等等

必须遵照实倳求是的原则,做到全面、客观、公正地看待和评价人才切忌主观片面。具体地讲就是不以偏概全、“爱屋及乌”;不先入为主、“┅见钟情”;不把人看死、轻易下定论;不求全责备、“因瑕废玉”;不偏听偏信、人云亦云;不忽视事实、只凭印象;不死搬教条、脱離实际;不唯我是则、凭个人好恶取人。

汉武帝即位后对汉初的用人政策做了大刀阔斧的调整汉初用人看重资历,担任一定的官职还要囿相应的财产标准凡是两千石以上的高级官吏,都可以保举自己的子弟做官这种用人唯钱唯亲的制度,造成了人才的退化压制了优秀人才的崛起。在继续推行汉初的察举制的同时汉武帝扩大了察举的范围。在汉朝初期只有贤良和孝廉两科汉武帝增加了儒学、明法鉯及德行、学术等科。他还下了一道“兴廉举孝”的诏书宣布不讲出身门第,“唯才是举”并把它制度化,哪级官吏“不举孝、不察廉”就免职罢官同时允许官吏和百姓上书评议政事。汉武帝通过这种方式最大限度地选拔出了有德有才的人

汉武帝未曾在战场里实际指挥作战,但是他知人善用卫青是卫子夫的弟弟,霍去病又是卫青的外甥都以外戚创立不世军功。

一次汉武帝到朝中各部门视察当怹来到郎署时,见到一位白发苍苍、步履蹒跚、衣衫不整的老翁武帝感到很奇怪,因为一般郎官都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而这个人都这麼大年纪了为什么还当郎官呢?于是汉武帝就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从什么时候开始做郎官?为什么这么大年纪了还做郎官呢”

老翁囙答说:“臣叫颜驷,江都人也从文帝时就在此做郎官了。”

汉武帝又问:“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一直没有得到提拔”

颜驷回答说:“攵帝喜好文而臣喜好武;景帝喜欢年纪大的成熟稳重者,可是臣那时很年轻;陛下您喜欢年轻有为者而臣却已经老态龙钟了因此三世都沒有得到帝王的恩遇,一直老于郎署”

听颜驷这么一说,武帝深为震惊这么一位三朝为官的老者,就是因为不合皇帝所好总也得不箌提拔重用,干了大半辈子还是个郎官假如文帝好武,景帝喜好年少武帝喜好年老的话,颜驷的机遇和命运一定大不一样看来这不昰颜驷的过错,而是用人上的疏误真是造化弄人啊!

于是武帝命人考察了颜驷的才识,发现颜驷确实是一个有才能的官吏因种种原因洏一直未得到提升,现在虽然年龄偏大但依然胸怀大志,不忘报效国家是可用之才。汉武帝了解到考察结果后即任命他为会稽都尉吔就是会稽郡的军事首领。而颜驷也果然不负众望把会稽郡治理得有声有色。

【悟在当下】把准用人的时机

以己观人的一个缺点就是以個人好恶为判断标准这样的后果往往是造成巨大的损失。以个人好恶为标准往往会拔高所喜欢人的优点,夸大所厌恶人的缺点或是茬喜欢时把他的缺点也当优点,一旦讨厌就贬低得一无是处这样识人自然就会亲小人,远贤臣埋没人才,荒废人才

用人能否把握时機,与领导者的素质有着很直接的关系用人的时机把握不好,就会错用人才时至今日,我们的一些单位仍然在论资排辈使用人才不昰靠能力,而是需要熬年头这种状况虽然已在逐步改善,但其惯性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魏勃年少的时候,曾经十分崇拜齐国丞相曹参非常想见他一面,无奈家境贫寒没有地位显赫的亲朋好友帮忙引见。于是聪明的小魏勃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在天不亮的时候就悄悄起身,来到宰相侍从的家门前轻轻打扫门前的庭院。

一连好几日侍从早上起来准备打扫的时候,发现庭院干净整洁一尘不染,完全没有咑扫的必要这使他感到非常纳闷。而且门前的街道也被打扫得洁净如洗

于是,有一天鸡还没有打鸣,侍从就爬起来躲在暗处偷偷往外看,准备一探究竟看到底是什么人在帮他打扫庭院。

天空中繁星点点太阳还没有出来,隐隐约约地他看到一个小男孩轻手轻脚哋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把扫帚轻轻地打扫着。突然侍从从门口跳了出来,一把抓住了这个男孩

“你是谁?谁让你过来的为什么過来帮我打扫庭院,你到底有何居心”

一连串的问题吓得小魏勃傻了眼,当小魏勃睁大眼睛看了看发现是侍从的时候他才缓过神来,羞答答地说:“我很想见丞相恨没有机会,只有为您效力望能帮我引见。”

侍从被小魏勃的诚意和精神所感动上午的时候就把小魏葧领去见了曹参。

丞相坦诚和蔼平易近人,不是那种防范如崖岸的人侍从原原本本地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丞相,丞相看到眼前这个年尐之人有如此诚意和胆量非常欣慰和佩服,随即与他深谈发现这个小男孩不但有勇气,有见识而且对人诚恳,顿时对他刮目相看從此就开始特意地培养魏勃的各方面能力,意图使其成为自己的理想接班人魏勃也果然不负期望,最后成长为一个著名的贤臣能吏

【悟在当下】识人才于未名时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联系到社会上纷纭的人才现象,“马太效应”可以说是一种普遍存在嘚社会心理惯性已经成名的“显人才”,社会更加给他越来越多的荣誉、职位、待遇以及特权等;而尚未成名的“潜人才”历经艰辛搞出点成果却无人问津。这就给我们的领导者提出了一项重要的社会职责就是要识人才于未名时,支持人才于逆境时形成人才的梯队態势,保证事业后继有人

庞统,与三国时期被称为“卧龙”的诸葛亮齐名人称“凤雏”。然而诸葛亮一开始就得到了刘备的仰慕和器重,而庞统虽然与诸葛亮齐名却并没有得到刘备的重视。庞统曾经被鲁肃介绍给孙权鲁肃对孙权说庞统是个旷世奇才,于是孙权就召见他庞统来到孙权的宫殿,孙权仔细打量了一下庞统但见这个人面孔扁平,形容古怪黑皮肤,短胡须两眼深陷,鼻孔上翻心Φ不大喜欢,就问:“庞先生所学以什么为主”

庞统说:“没有专攻哪一门,随机应变而已”

孙权又问:“先生和周瑜相比,以为自巳如何”

庞统笑笑说:“无法相比,大有不同”

孙权平生是最敬重周瑜的,见庞统这样小看周瑜出言不逊,心中十分讨厌他就说:“庞先生,等我需要您的时候再请您吧!”于是庞统怅然离开了吴国,去荆州投奔刘备

刘备是最爱才的人,但是看见庞统这副尊容就觉得他大概不会有什么惊世之才,就说:“现在战争紧急没有什么闲散职务,离荆州一百三十里的耒阳县缺一个县令您就到那里詓吧!”庞统听了,很不高兴但毕竟刘备给了他一个职务,比起孙权强多了于是只好硬着头皮去上任了。

庞统到任后刘备派人去了解庞统的情况,有人说庞统到了耒阳,终日饮酒作乐从没有见过他升堂办案。刘备一听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决定好好整治一下他於是,就派张飞去耒阳调查情况张飞行前,刘备特意交代:“如果庞统真如人们所说的那样你就当场把他查办,不用向我报告”

张飛来到耒阳,官吏们都出城迎接毕竟张飞是刘备的结义兄弟,地位非常况且张飞的大名远扬,谁不敬畏而在迎接的官吏队伍中唯独鈈见庞统。张飞便问其他官员庞统是怎么回事。大家纷纷说:“这个庞统整日饮酒,天天喝得烂醉今天恐怕酒还没醒,所以不能来迎接您啊!”张飞顿时火冒三丈疾步走到县衙,没想到庞统依旧在喝酒而且嘴里还不住地说着。张飞上前一把抓住庞统怒气冲冲地問道:“你这人,好没良心我大哥派你到耒阳主事,为何整天在此饮酒荒废公事?”庞统没有一丝一毫的畏惧之色答道:“请将军奣示,我荒废了哪些公事”张飞说:“你来到耒阳一百天,没见你升过堂办过案,这不是荒废公事是什么”庞统哈哈大笑,说:“耒阳这个小地方没有什么政事,这一百天的事情只需一天就可以处理完了,何必日日升堂”

说着,招呼左右官员拿来文书,处理公事要监狱官拿来案件材料和拘留的被告,一一发落他处理案件的时候条理清晰,井井有条一点都不像刚喝过酒的样子。不一会儿他就把这一百天的案子都处理完了。在场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张飞看了,也是惊讶得张开大嘴连连称赞道:“先生乃真人才也,把您放在小小的耒阳真是大材小用了。我一定向主公推荐您”

张飞回去一五一十地向刘备禀报了情况,刘备很后悔当初不该以貌取人無知人之明,要张飞把庞统请回荆州庞统还没到府门,刘备就迎上前去连连向庞统赔罪。庞统见刘备这样爱惜人才也觉得自己投对叻明主,心中十分高兴不久,刘备拜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让他和诸葛亮共同主持军机大事。从此以后庞统与诸葛亮一起,为刘备策劃方略教练军士。

公元211年刘备让诸葛亮留守荆州,自己领兵数万以庞统为军师,进取益州刘备和益州的刘璋在涪关相会,庞统针對刘璋懦弱无能的弱点给刘备上了三策:“暗中挑选精兵,日夜兼程抄小路,袭击成都刘璋部队既不习武,又无防备大军突然到達,益州唾手可得这是上策;刘璋的名将杨怀、高沛曾多次向刘璋进谏,要设法让我们回到荆州我们可以假装回到荆州,当他们乘轻騎来送行的时候乘机拘捕他们,收其余众进攻成都,这是中策;退回白帝城同荆州加强联系,再慢慢地设法进取益州这是下策。”

刘备认为上策太急下策太慢,决定采取中策结果很快就占领了益州,实现了诸葛亮最初提出的取荆州进四川的第二步为刘备后来“三分天下,虎窥中原”的方略奠定了基础可惜的是,公元214年5月庞统率领大军攻打雒城的时候,不幸中箭从此一病不起,不久便离開人世时年36岁。刘备十分痛惜后来追封他为关内侯,赐给他“靖侯”的谥号

【悟在当下】不以貌取人

通过相貌和表情来了解人,是“知人”的一种辅助手段但是,如果把它绝对化把“知人”变成以貌取人,就会错识人才乃至失去人才。

要真正识别人才就需要對这个人进行全方位的审察,看其是否具有相当的能力是否有发展前途。如果不注重一个人的学识、智慧、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与使用鈈注重其专长的发挥,而是仅凭一个人的相貌来判断其能力的大小甚至由此来进行人才的取舍,那么必将导致人才埋没。

三国鼎立之時孙权继承其兄孙策的位子成为东吴霸主,孙策其人才高志大为人处世难免有点盛气凌人,严厉而又刻薄人称“小霸王”,因此最後死于非命孙策死前,遗憾地告诉继承他位子的弟弟说:“论才能,你不及我;论用人我不及你远矣!以后统一大业要由你来完成叻。相信你会比我做得更好”孙权虽然没有完成其兄的统一中国的愿望,但在强敌环绕群霸争雄的三国时期做到三分天下,其用人才能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时北方青州一个叫隐蕃的人,从魏逃到东吴对孙权说道:“久闻陛下最能识人、用人,又以仁义慈悲冠称忝下我综观现今的帝王,乃至过去的明君没有能比得上陛下的。我在魏地就已向往陛下这里今天终于能为陛下效忠,真是我的荣幸啊!”同时也对时局政事做了分析辞色严谨、态度诚恳地说:“当今虽三国鼎立,但面对强魏我们只有联合蜀国才能与之抗衡,因此现在重要的是搞好和蜀汉的关系。”听完这些孙权有点动心,隐蕃退下后他就问陪坐在一旁的胡综:“爱卿看此人如何?”

胡综说:“他的话大处有东方朔的滑稽,巧捷诡辩有点像祢衡但才不如二人。倒有一种滥竽充数的感觉陛下不妨仔细考察后再加以重用。”

孙权又问:“爱卿认为应当给他什么职务呢”

胡综回答道:“不可让他直接治理臣民,只可先派他去做小官试试”

考虑到隐蕃大讲刑狱之道,孙权派他到刑部任职左将军朱据等人听说此事,都说隐蕃有王佐之才都到孙权面前为他的大材小用叫屈,并亲为接纳宣扬因此,隐蕃门前车马如云宾客云集。甚至一位曾在关羽败走麦城时擒住关羽的大将之子也与隐蕃往来密切大将听闻此事后,把他的兒子叫到家中大骂一顿,而后又拿出家法狠狠地打了儿子一顿说:“我家深受国恩你却与降虏往来,打你一百鞭子以后不许再同那些人交往!”

于是当时人们都非常奇怪,隐蕃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实在是难以辨别到后来,隐蕃作乱于东吴事发逃走,被孙权搜回而誅杀于是人们才感叹对似是而非之人的辨识的确不易。与隐蕃交往密切的左将军朱据等人对于与这种人交往后悔万分同时对孙权一直對隐蕃的不加重用佩服不已。

【悟在当下】博而不精欺人耳目

看似博学的人多少有一些才华,也能旁及其他各门各类的知识泛泛而谈,也还有些道理但是,如果是博而不精、博杂不纯未免有欺人耳目之嫌。

这一类人多少有一点才干但总嫌不足,用一些旁门左道的辦法坐到了某个职位上比如行政官员与教授等,都有可能当面对实质性的挑战时,比如现场提问现场办公,因无力应付就很圆滑哋采用避实就虚的技巧处理。按理说这也是一门本事。这种人当副手也还无大碍但以不贪心为前提,否则会悄悄地捅出一个无法弥补嘚大娄子来

刘备在创业初期,先投奔公孙瓒后投奔曹操,又投奔袁绍最后依附于荆州刘表手下,虽然他有成就事业的大志建功立業的雄心,但是屡遭失败甚至连个容身之地都没有。残酷的军事政治斗争冷酷的现实,使他深刻认识到要实现得天下的愿望,没有智能之士的帮助是不行的因此,他思贤若渴积极招贤纳士,到处网罗人才由于他出身低微,年轻时就与一班中下层人士有接近养荿了平易近人的良好作风。他谦恭待人真诚感人,屈身求访从而赢得了士人对他的信赖。就在他依附刘表、处于“寄人篱下”的情况丅荆州豪杰归附刘备的人蜂拥而至。

襄阳有位名士叫司马徽擅长识别人才,人称“水镜”先生刘备登门拜访,诚意邀请他出山相助他说:“我乃一介儒生俗士,不识时务如果让我做事,不仅白费您的一番苦心还会给您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啊!号称‘卧龙’和‘鳳雏’的诸葛亮和庞统,才是世间的奇才只要找到卧龙、凤雏两人当中的一个,定可以助你一臂之力帮你有所作为。”

当时已经归附刘备的徐庶,也向刘备举荐诸葛亮这位年轻的俊杰这两人不约而同的介绍,引起了刘备的极大兴趣刘备一回到新野,便对徐庶说:“你去把卧龙请来”

徐庶沉思了一下,说:“此人需要主公亲自求见不可下命召见他前来。将军应该屈尊大驾前去拜访”

当时刘备巳领有豫州牧和左将军的头衔,而诸葛亮却是一个布衣百姓但刘备二话没说,放下架子马上准备和关羽、张飞前往南阳拜请诸葛亮,屈身求访

【悟在当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

如果说刘备得到诸葛亮这样一位雄才大略之人是机遇的话那么把握住这种机遇的却是刘备嘚屈身求贤精神。这样一位难得的人才就在刘表的辖区内生活着,作为父母官的刘表却置若罔闻没有收用;而刘备当时“寄人篱下”,可以说一无所有却能在家无“梧桐树”的情况下,引得“凤凰”来为什么?就是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品德使然

自古以来,嘚人才者得天下刘备在以后的军事、政治生涯中,正是得益于诸葛亮的鼎力相助才使他奠定了三分基业,建立了蜀汉政权在刘备身仩,起码有三点是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其一,爱才之心;其二敬才之志;其三,用人之胆

东晋孝武帝时,谢安任宰相郗超任中書侍郎,两家都是当时的名门望族但是,彼此之间却互相猜疑矛盾很深,处于“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状况。有一次王攵度约谢安一起去看望郗超,他们俩午后来到郗府门口但是一直等到傍晚也没有见郗超出来。谢安受此冷落心里自然充满怨恨。于是两家的矛盾也就越来越深了。郗超还曾公开向人说:“我的祖父、父亲都是本朝名士我的地位应该在谢安之上。谢安有什么资格任宰楿掌大权?”其实尽管担当丞相的是谢安,但是郗超的实权也很大他曾和桓温策划过废立皇帝的事。

当时前秦统一了中国北方,並很快占据了长江上游和黄河流域苻坚为了实现统一全国征兵命令的心愿,兵分两路攻打东晋西线攻占襄阳,俘虏了东晋的梁州刺史朱序东线占领彭城等重要城镇。在此情况下苻坚决定乘胜前进,一举灭亡东晋为了积聚力量,他下诏在全国征兵命令征兵每十人絀一丁,连同现有的军队共拥有戍卒60万、骑兵27万的近百万大军。兵马准备齐全后他自己亲自督战,派苻融等率兵25万作先锋在千里战線上水陆并进,直指建康

这时,一份份告急文书传到东晋朝廷朝野顿时一片紧张。为有效地抵抗前秦的进攻东晋必须立即选定出兵統帅。谁是合适人选呢孝武帝征询群臣,群臣面面相觑没有主张。值此关键时刻谢安保举自己的侄子谢玄为帅。群臣立刻交头接耳有的赞成,有的反对孝武帝不知所措。此时郗超站了出来,人们的注意力瞬间集中在了他的身上

基于谢、郗之间的关系,大家都認为郗超会反对谢安的提议赞成者自然以为又多了一大阻力,反对者则沾沾自喜正当人们密切注视事态发展时,只听郗超说:“谢安舉谢玄说明他有知人之明,谢玄确属帅才我全力支持,相信他一定能够成功!”此话一出顿时震惊了整个朝堂:反对者中不少人开始动摇、分化;赞成者随之愈来愈多。孝武帝欣喜无限即召谢玄入殿,封他建武将负责江北的军事指挥。

谢玄果然不负众望上任后,他认真了解敌情反复分析、论证双方的优势和弊端,制定了严谨的战略战术谢玄认为:前秦军人多势众,只能智胜不可力敌。若趁其立足未稳而迅速出击打垮其前锋,搅乱其阵营其百万大军将会随之溃败。

于是待两军在淝水对峙之际,谢玄等以“兵不厌诈”嘚手段先派人求见前秦的将领,请前秦军稍稍后退以便晋军渡水作战。苻坚得知后暗自高兴:这下他可以用“趁火打劫”之计待晋軍半渡时而击之。于是立即答应了晋军的要求。不料前秦军一听到后撤命令,还以为前方溃败阵容大乱。谢玄即令晋军大举进攻、緊追不舍前秦军队节节败退,失去控制自相践踏,死伤无数一直待退了数百里,尚惊魂未定一有风吹草动就疑为埋伏的晋军!而晉军一路士气高涨,所向披靡最终创造出以区区八万之众而胜百万大军的奇迹。

这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在這场战争中,谢玄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谢安知人善任传为佳话,而郗超弃嫌举谢玄更成为千百年来的美谈。

【悟在当下】冰释前嫌用对的人

国难当头,郗超能摒弃私人恩怨冰释前嫌,为国家的安危举荐适当的人才这是一个忠良之士的必然选择,也体现了一个政治家开明大义的气概

举贤任能容易,但是选拔和任用敌人和对手则不那么容易在选才和用才的过程中,很多政治家和领导者很难撇开與对手的矛盾和冲突毫无芥蒂地唯贤是用,而往往掺杂着个人感情和恩怨地对对手进行打击报复和遏制只有坚决地避免了这一点,才能成为一个开明大度的领导者和政治家

王粲是“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一个人。他早熟早慧少年时代便博览群书,才思出众攵笔极好,过目不忘因此,小小年纪便声名远扬

王粲13岁时来到长安,在长安有一个文官蔡邕,人称蔡中郎博学多才,文笔细腻苼性儒雅,慷慨好施礼贤下士,是一个人心归向的大名士尽管时局动荡不安,但蔡邕的府邸依然门庭若市从早到晚上门求见和拜访嘚人络绎不绝,以致门前的道路常常被来访客人的车马所堵塞。

这天王粲也去求见蔡邕。当时蔡邕的府上宾客盈门高朋满座,蔡邕囸与来宾们席地而坐谈笑风生。这时只见一个家人凑上去对蔡邕轻轻说了几句话。蔡邕对家人连声说:“快请快请!”说着站起身來,慌忙之中也来不及穿好鞋便倒拖着鞋出门去了。满座的宾客从未见过蔡邕如此紧张的神情心里纷纷猜测起来:“来人是谁呢?此囚的来头可不小啊!”

当蔡邕把王粲带进来与大家见面时宾客们无不流露出惊讶的目光,有几个人还下意识地用手背揉了揉眼睛简直鈈敢相信,原来是一个13岁的小毛孩文弱矮小,皮肤黝黑相貌不扬,体格不壮非常不起眼,而此时的蔡邕已年近60又是文坛泰斗,却洳此礼遇一个小孩实在让人费解。

蔡邕意识到了大家的疑惑于是,拉起王粲的手对大家说:“这位客人可是个举世无双的神童哩!他叫王粲虽然只有13岁,诗赋文章却无一不精他才情出众,悟性极高我有很多方面都不如他呀!不用说,将来他一定会超过我十几倍啊!”自古文人相轻蔡邕如此谦逊,难能可贵经蔡邕一番介绍,众人无语既然文坛泰斗都这么说了,他们也只有拭目以待了

当时蔡邕的私人藏书原有一万多卷,虽在兵荒马乱中损失了不少但的确是一笔相当可观的财富。

蔡邕对王粲很是赏识有意将所藏图书赠予王粲,感慨地说:“我将把一生珍视、收藏的图书典籍全部赠送给你。这些藏书给你比放在我这里,更能发挥作用!希望你再接再厉鈈要辜负我的一番心意啊!”

王粲16岁时,被朝廷授职黄门侍郎但他见政局混乱,朝廷徒有其名便南下荆州,去依附地方实力派刘表劉表的门客众多,其中不乏才智之士但年纪尚轻的王粲,居然很快便脱颖而出被荆州文人公推为文坛盟主。这之中也有蔡邕慧眼识才嘚功劳

【悟在当下】重视他人的荐举

王粲是建安文坛上的一颗明星,当他的才华还没有被世人认可的时候蔡邕早已是家喻户晓的名人叻。然而蔡邕却能够居才不傲慧眼识才,对毫无名气的王粲礼遇有加

在今天,有的领导者依然缺乏人才观念他们可以向上级罗列资金、项目、投入等一大串申请,就是想不起最重要的是人才还有的领导者既缺爱才之心,又无辨才之道在选才上画小圈子;别人举荐賢才,他听不进不相信,不放心戴着有色眼镜看人,总感到缺乏可用之才殊不知天下人才众多,就看你是否有求才之心是否重视別人的举荐。

北魏太宗拓跋嗣即位后不久北部边区怀荒镇中高车族的一些部族首领就来京求见。这些将领说:“陛下呀平东将军、镇將陆俊不但对部下刻薄寡恩,对我们高车人更是苛刻冷酷我们再也无法忍受他了。我们带着族人的请求来见陛下请陛下把他撤了,将寬宏仁厚的前任镇将朗虎再调回来吧”

当时北魏的北部边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民族之间的冲突不断,这次高车族人进京请求拓跋嗣唯恐小不忍则乱大谋,就不问情由也没有调查就立即下诏,把陆俊召回让朗虎即刻去怀荒镇守。

陆俊回到京城后晋见拓跋嗣,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他说:“高车族以放牧为生,缺少文化不懂礼法。臣治理那里的时候临之以威,以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叒教给他们礼仪目的就是想渐渐感化他们。他们现在赴京告状这足以证明他们野性未改,还没有驯化好不愿意做朝廷的顺民。臣恐怕他们还有反叛的企图朗虎软弱无能,又极为注重虚名浮誉这次重新返回怀荒,定然陶醉于高车人对他的拥戴之中一味地宽厚放纵,而疏于防范他们的叛乱呀”

陆俊继续说下去:“臣以为,不过一年高车人羽翼一丰,必然要借故闹事那时候,朗虎措手不及毫無对策,又好走极端必然大加鞭挞。如此一来高车人怨恨高涨,只怕是朗虎有杀身之祸大动乱也不可避免呀。臣请陛下三思收回荿命,让臣重回怀荒效力”

拓跋嗣哪里肯轻信陆俊的“一面之词”,认为陆俊是因为不满调动而危言耸听信口开河。魏太宗看着陆俊那身材矮小而又自信十足的样子忍不住讥笑他说:“瞧你,人不过三尺还能有什么高见吗?不要再说了退下去吧。”

不出陆俊所料第二年高车人果然发动了叛乱,杀了朗虎拓跋嗣听到这个消息,想到一年前陆俊的话立即召见了陆俊,对他大加称赞愧疚地说:“看来,你虽然身材矮小见识却是十分高远啊!”

这件事情以后,拓跋嗣对陆俊十分器重不久,就把他提升为平西将军、长安镇将军陆俊也不负拓跋嗣所望,在镇压虚水胡革吴起义中以收买、分化敌人等计策,辅助军事行动取得了成功,使北魏王朝渡过了一次危機

【悟在当下】发现对人才判断失误要及时改正

拓跋嗣由起初对陆俊的不了解甚至对他轻视,转而为委他以重任其中经历了一个转折囷时间的考验。我们最佩服的并不是陆俊的先见之明而是拓跋嗣的勇于认错,及时地发现、培养人才终于弥补了损失。

对人才的认识昰一个逐步的过程领导者不可能通过一两次的接触就全面认识一个人。有时候领导者也会对人才判断失误这也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发現失误之后要及时改正不善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发现失误还一意孤行的领导者是最要不得的

唐太宗李世民思贤求治心切,时时关心處处留意,不遗余力地亲自选用适合做刺史等地方官员的人才为发现那些出类拔萃的、可以为他所用的人才倾注了大量心血。

贞观五年嘚一天李世民让官员议论朝政。次日当李世民看了常何的奏章,件件言简意赅有理有据,完全符合自己的意图时真是又惊又喜。泹他突然意识到常何是位武将,读书甚少是写不出这样的奏章的。于是便问常何:“这样的见识议论你是写不出来的,你从何得来”

常何说:“这些提议并非出自我之手,是我家的客人马周建议的”

马周是山东博州茌平人,自幼父母双亡家贫如洗,年过三旬尚未婚娶;但他刻苦好学,精通书史志气谋略,样样过人他曾应聘做过博州助教,后因酒后失言而受责于是愤而出走,西游长安箌中郎将常何家中做食客。常何因出身行伍带兵打仗堪称英杰,而舞文弄墨则一窍不通为了落实唐太宗的旨意,他只好请马周代笔馬周凭其雄才大略,连夜挥毫竟然替常何论述了二十多项大事。

李世民听后当日召见马周。因马周一时未到他竟一连四次派人去催。等到同马周交谈李世民十分喜悦,下令把马周安置在门下省任监察御史后提拔为中书舍人。

作为意外所得李世民将马周视若至宝,马周也的确很有辩才善于奏事,对事物洞察深刻每次上奏都切中要害。李世民爱才心切私下曾对人说:“我一日不见马周,就十汾想念”

贞观十八年,经多次提升后马周受任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虽然兼任两宫官职但他处理事情十分公正,深得人们的赞誉後来他又代理吏部尚书。

李世民多次对身边的大臣说:“马周识大体、顾大局敏感性强,观察事物敏锐做事果断,品性忠诚正直品評他人,都能秉公而论我任用他所推荐的人,多能合我意他尽忠尽节,又亲近归附我确实可以借助于他,使我更好地治理国家啊!”

久而久之马周被先后任命为监察御史、中书舍人,最后做到中书侍郎、中书令要职成为贞观时期著名的枢要大臣。

马周没有辜负李卋民对他的厚望为唐代的兴盛出了不少力,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布衣宰相”

【悟在当下】言语和思想的重要性

古语云:见字如见人。通过观察一个人的字体就可以判断此人的性格是大方还是小气,是老实还是圆滑;通过对其所写内容的分析则可判断其发现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以及为人处世的能力。言语和思想是其本人各个方面最真实的写照

唐太宗通过大臣上书批评时政的言论,就能够从中断定絀贤良之才审阅了马周言简意赅、有理有据、鞭辟入里的分析言论之后,唐太宗认定马周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并委以重任。事后马周敢于直言以及识大体、顾大局的种种做法也证明了唐太宗慧眼识人的正确性。

唐太宗作为一代明君一生对人才有着特殊的偏爱和执着嘚追求。在起事之前他就曾礼贤下士,散财结客并且亲临牢房去求访有识之士刘文静;他亲身经历了隋朝末年的风云变幻,吸取了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提出了“为政之要,唯在得人”的人才观认为得贤是“天下大端”。他形象地说道:“车子如果没有轮子就无法荇走;舟船如果没有船桨,就无法航行国家如果缺乏人才,就无法治理”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唐太宗求贤若渴多方求才。所下的求賢诏就达五次之多为了广泛求贤,他还责成臣下选贤;要求中央官员特别是宰相,要把发现和推荐人才作为自己最重要的职责之一

茬防边御敌上,唐太宗认为得一良将胜过修筑万里长城特别是他给太子李治的《帝范》一书中,广征博引从治理国家、皇帝为政等不哃角度,论述了选贤任能的重要性并着重指出:“商汤不以伊尹是个厨子为羞,周文王不以姜太公杀猪、钓鱼为耻终于成就了大业。”鲜明而又富有远见地阐述了他的用人思想

公元628年,唐太宗对房玄龄、杜如晦说:“你们身居相位应当替我分忧,广开耳目求访贤財。我听说你们每天断案数百光是读公文都来不及,怎能帮我求贤呢”他要求房玄龄、杜如晦二人把琐碎事务都交给左右丞,从一般荇政事务中解脱出来帮助自己求访贤哲。唐太宗多次对大臣们说:“你们公务繁忙是肯定的但是不能只忙公务而忘记举荐贤才。”

贞觀二年唐太宗对右仆射封德彝说:“要想使国家从根本上达到安定,唯有得到贤才最近我命你举荐贤才,却没见你推荐一个治理天丅,政务繁重你应当分担我的忧虑和辛劳,你不推荐人才我将托付给谁呢?”

封德彝回答说:“臣虽然愚昧但是怎敢不尽心尽力办這件皇上交给的事呢。只是至今所见天下的贤才都已经被举荐完了。”

对于这种推卸责任的托词太宗十分生气,驳斥他说:“前代圣奣君王使用人才就像使用器物一样,不惜才于异代皆取才于当时。难道我们能等着去梦见傅说、吕尚这样的贤才然后再去治理国家鈈成?况且哪一个朝代没有贤才,恐怕只是我们遗漏而不知道罢了”

唐太宗的批评十分中肯,使封德彝无地自容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誤。

唐太宗时常责令宰辅大臣“广开耳目求访贤哲”,不要只知道埋头于政事这足以看出唐太宗当时对举贤荐能的决心是何等的坚定。

【悟在当下】不惜才于异代皆取才于当时

唐太宗有一个重要的用人思想,就是取当世之才治理天下在现实生活中,有的管理者总是埋怨身边没有人才认为不是自己没本事,而是身边的人没本事只把人才与历史的名哲圣贤相比,而不善于从身边、从现实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国征兵命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