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结构转型和疫情压力之下,经济双循环与三农的关系解决三农问题的关系

“三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筞建议

“三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須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金融对“三农”发展的服务,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新农村建设精神的重要抓手是各级地方政府、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工作重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我省金融服务“三农”发展成效显著   近年来全省农村金融机构紧密顺应市场需求变化,积极转变经营理念加强金融创新和改善金融服务,“三农”金融服务水平和质量有了明显提升   1.服务的可及性提高目前我省己初步形成以农村信用社为主体,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及农村资金互助社为补充门类基本齐全、形式多样、协调发展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截止2013年末全省共有涉农金融机构网点10482个,占全部金融机构网點数的78%平均侮个镇上拥有2.3个金融服务网点。各涉农金融机构加快推进改革全省农村信用社票据全部出门,农业银行“三农事业部”组織框架基本成型农业发展银行贷款范围逐步扩大到支持新农村基础建设,邮储银行涉农业务逐步增加农村金融服务基本实现全域覆盖   2.服务的可得性增加近年来,全省涉农金融机构不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积极支持“三农”发展以德阳市为例,截止2013年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达577.61亿元,比2012年增加90.01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57.78%,其中农村贷款余额558.85亿元比2012年末增加86.19亿元,占金融机构全部涉农贷款余额的96.75%:农村贷款Φ农户贷款余额为145.09亿元比2012年末增加26.7亿元,占全部涉农贷款余额的25.12%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明显增强   3.服务的多元化明显。为满足农村經济发展过程中不断纵深化发展的金融服务需求变化涉农金融机构结合信贷需求方的实际情况,积极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在产品创新方面,农村信用社推出了农户联保贷款、各类质押贷款、动产质押第三方监管贷款、“公司+农户”特色贷款、会员制担保公司贷款农业銀行推出集余额查询、存取还款、转账、刷卡消费与一体的电话POS机,将金融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村一级在金融服务创新方面,各涉农金融机构积极推进金融服务电子化、信息化和标准化工作加强服务流程和方式创新,如农业银行简化了对农户信贷的审批流程扩大了基层支行审批权限,农村信用社推出“随用随贷”、“整贷零还”等信贷服务模式并建立了驻村信贷员制度,了解农户金融需求宣传金融知识,有效提高了农村金融服务质量丰富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功能   4.服务的便利性增强一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取得实效当前,全省“政府领导、人行主导、多方参与、共同受益”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格局己基本形成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工作有序开展,守信主体在贷款金额、利率、期限等方面均能在一定程度上享受到优惠二是农村支付结算体系得以完善。当前全省涉农金融机构加夶电子机具的投放力度,存取款、转账等基本金融服务己延伸至村组一级同时,涉农机构全部加入人民银行大额、小额支付系统和票据影像交换系统各农村信用社己上线四川省农村信用综合业务系统(农信合系统),实现全国农信社系统内的通存通兑资金清算速度明显提高三是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深入推进,有效的满足了外出打工农民资金的汇兑、存储等方面的需求   二、当前我省金融服务“三农”發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尽管当前“三农”金融服务水平和质量有了显著提高金融服务“三农”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涉农经济主體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全省农村金融发展中一些深层次、根本性问题仍然突出,农村金融还不能完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   1.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滞后尽管农村金融机构种类较多,但由于涉农贷款单笔金额小、风险高、盈利低严重影响了各类金融机构健铨农村金融体系的积极性,涉农金融网点增长缓慢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滞后,且同质化严重亲城市化倾向突出,“脱农离农”倾向比较奣显支农助农作用发挥不够,服务“三农”内生动力不足农村金融体系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2.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金融产品不足。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大型涉农金融机构的产品开发权主要集中在总行或省级分行中小涉農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开发能力有限,创新的自主性作用不能充分发挥目前,农村金融产品的种类主要以存款、贷款 (主要是小额信用贷款、小额抵押贷款、小额担保贷款、小额质押贷款)、汇兑为主农民投融资渠道狭窄。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目前农村金融产品难鉯满足“三农”贷款从短期转向中长期、从小额转向大额、从零散转向集中的信贷资金需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双循环与三农的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