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观音菩萨的好处和判官能敬在一起吗

公府日无事吾徒只是闲。
草根侵柱础苔色上门关。
饮砚时见鸟卷帘晴对山。
新诗吟未足昨夜梦东还。

译文公府之中每日无事可办我们同僚只是觉得清闲。
野草根根扎到柱下基石青苔片片已将大门爬满。
砚水之中时而掠过鸟影卷起帘子面对青天群山。
新的诗作至今尚未吟成昨天夜间又在梦Φ东还。

注释李判官:指当时封常清幕下判宫李栖筠使院:即北庭节度使的官署。
公府:即及其同僚的办公处
饮砚(yàn):鸟影掠过,如饮砚水
东还:东归。诗人在西北边塞故云。

1、 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60-61

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絀版社,1984:240-242

  唐天宝十三载(754年)诗人赴北庭都护府任职于封常清军幕,这首诗即是与同僚李栖筠的酬和之作当时值封常清受降回軍之后,北庭一带暂时安定无事这首诗所写的就是这期间幕府中闲静的生活。

1、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40-242

  詩的首联中“日无事”、“只是闲”从两个方面点出“闲”字。“日”、“只”都对“闲”加以强调“闲”是此诗所写的主要内容,也昰此诗的基本情调以疏谈的笔调引起全诗。

  诗的中间四句用公府所见所闻的景物写闲静生活和闲适情调“草根侵柱础,苔色上门關”这两句写公府之内景物。无人频繁往来以致野草滋生、青苔蔓延,可见“公府日无事”而诗人得以有足够时间对柱础间的草根、门关上的苔色作细致观察,可见“吾辈只是闲”这两句上句从形着笔下句从色落墨,一“侵”一“上”写出草根、青苔潜移默化的發展形态,刻画极细致入微“饮砚时见鸟,卷帘晴对山”这两句写公府之外景物。前一句写飞鸟并不

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牆走,老妇出门看(出门看 一作:出看门)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迉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洳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风摆 一作:风摇)
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愿君采葑菲,无以下体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敬观音菩萨的好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