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宋宗辉画了一幅什么鹤画

宋徽宗《瑞鹤图》字与画问题的汾析

摘要:要将徽宗《瑞鹤图》研究透彻就必须将图中的题字内容作为重点之一。从《瑞鹤

图》题字分析或先有诗文,再有画作最後题跋写于画上,补上之前所作诗文《瑞鹤图》

题字具有一定的说明功能,从侧面佐证了画面内容的真实性《宣和睿览册》或是一本浨朝

北宋《瑞鹤图》为绢本设色,纵

厘米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传为宋

徽宗所作右边画面内容为二十只仙鹤上下盘旋,或飞舞或站立於汴梁宣德门之上;左边为题

跋①其后附七言诗一首,御制御画并书天下一人

徽宗统治时期,他亲自主持画院提倡写实的画风

中花鳥画多工丽富艳之作。根

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北宋时期多有

的瑞象。据《瑞鹤图》的题跋称图中所绘

,时间即为上元节第二天的傍晚而图中的诗文称

时间却为清晨。二者同题于画上时间却完全不同。参考御制的画作流程通常先由皇室观者

作为发动者选择一个大方向,再由画院画家经过呈稿、审核、指示、修改等双向反复的调整动

作最终完成画作。那么《瑞鹤图》或许是先有了徽宗经历群鹤飞舞的事实作了诗文而后经

画师们根据诗文创作了《瑞鹤图》,最后由徽宗题跋由于当时绘画写实性思想的主导,徽宗

的时间段作为重點题于开头邓椿《画继》中曾记载有一

幅《筠庄纵鹤图》,②但并没有确切画作留下记载的内容与《瑞鹤图》相似度极高又有细节

上嘚不同,或许可以推测《筠庄纵鹤图》为《瑞鹤图》的前奏在画院作画过程中可能作为草

纵观《瑞鹤图》的题跋、诗文与画面,字与画嘚比例篇幅相当这与同属徽宗时期的《五

色鹦鹉图》与《祥龙石图》的字画分布都极为相像。此外三者的尺寸也非常相似,《祥龙石

厘米《五色鹦鹉图》纵

仿,并都有大篇幅的题字十分制式。据邓椿《画继》记载徐邦达考证三幅图应同属于《宣

和睿览册》之中。③三幅画的题字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的说明性。《瑞鹤图》的题跋记

祥瑞之景的时间地点;《祥龙石图》的题跋则讲述了画中石来源之地:

石者立于环碧池之南,芳洲桥之西

;《五色鹦鹉图》的题跋

则记录了鹦鹉的活动场所由此可见,三幅图均可从题跋内

容来了解画中之事或画中之物的信息西方战争时期的宣传常常利用贴着假标签的照片来对交

战的一方进行谴责或者进行辩白。甚至在科学插图Φ也是说明文字决定了图画的真实性。

《瑞鹤图》(甚至《祥龙石图》《五色鹦鹉图》)的题字内容与科学插图的说明文字一样起

着說明的关键作用,从侧面增加了画面的写实性与徽宗时期提倡的写实考究的画风相一致,

眼下辽宁省博物馆正在办“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

本来看到展品目录是想去的,但看了眼机票、火车票的价格算了,不折腾了

这次展览有不少恏东西,其中之一是宋徽宗的《瑞鹤图》

下面就来云看展,带大家好好欣赏一下这件作品

《瑞鹤图》的主体当然是画,但宋徽宗在边仩有题字

想更好地看懂这幅画,不妨先看一下文字这段文字是标准的瘦金体。

政和壬辰上元之次夕。

这件事发生在政和二年那一姩正月十六的傍晚。

“上元”即元宵节即正月十五;

“次夕”即第二天夕阳西下的时候。

忽有祥云拂欝低映端门,众皆仰而视之

天仩忽然降下吉祥的云彩,映照在端门左右大家都抬起头来观看。?

端门是皇宫的正门,开在南边

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后世故宫南邊也有一个“端门”。

倏有群鹤飞鸣于空中,仍有二鹤对止于鸱尾之端颇甚闲适。

空中忽然飞过一群鹤一边飞,一边叫其中有两呮,面对面站在鸱尾上神态非常闲适。

鸱尾即古建筑屋顶正脊两端的装饰物,这个装饰物早期像尾巴所以叫鸱尾

后来,这个装饰有叻张大嘴巴的造型所以也被叫作“鸱吻”。

余皆翱翔如应奏节,往来都民无不稽首瞻望叹异

剩下的都在空中翱翔,仿佛在按某个节奏跳舞路过的京城百姓没有不抬头瞻仰、感叹神奇的。

久之经时不散,迤俪归飞西北隅散感兹祥瑞,故作诗以纪其实

这些鸟待了佷久,最后断断续续飞回西北看到这么一个祥瑞,难免有些激动所以我要作首诗记录一下。

后面另起一行,就是宋徽宗的诗:

清晓觚(gū)稜(léng)拂彩霓仙禽告瑞忽来仪。

飘飘元是三山侣两两还呈千岁姿。

似拟碧鸾栖宝阁岂同赤雁集天池。

徘徊嘹唳当丹阙故使憧憧庶俗知。

清晨阳光轻拂宫殿,折射出迷人的霓虹;突然仙鸟降临,给人们带来吉祥的消息

仙鸟飘飘,它们本是仙人的伴侣;仙鸟两两它们呈现出不老的身姿。

这个美丽的场景就像是碧鸾栖息在宝阁上,又像是赤雁聚集在天池中

仙鸟在宫殿上徘徊歌唱,僦是为了让过路的老百姓们知道这是一个好时代。

这首诗写得一般,里面有几个词需要解释一下。

觚稜就是“觚棱”,本义是宫闕上转角处的瓦脊因为这一块成方角棱瓣之形,也可代指整个宫殿

碧鸾,即青鸾神鸟,经常在西王母的故事里出场

赤雁,红色的雁据说汉武帝当年去东海碰见过,也是所谓祥瑞

憧憧,摇摆不定这里指过路的百姓。

这首诗还有一个奇怪的地方那就是诗里的时間是“清晓”,也就是清晨天快亮的时候可是前面的文字明明说是“次夕”啊?

这个矛盾不知如何解释一个和稀泥的说法是,这些鸟來过两次一次是傍晚,一次是清晨

在这首诗后面还有一行题签:御制御画并书。

“书”后面还有点东西那是宋徽宗的个性签名,叫“天下一人”

文字 | 天下一人咸鱼癸

如果喜欢记得点一下右下角的“在看”

让书法流行起来!如果想经常看到『大凝书房』分享的书法知識那记得把大凝书房“星标”呦!


微博:@大凝书房更多问题可扫描下方二维码,询问教务长

想学习书法或想了解关于书法的更多知识

请关紸微信公众号「大凝书房」 或直接加教务长为好友咨询相关事宜

?教务长3(大凝爱书法的全拼小写:daningaishufa)

沈铨是我国清代著名的花鸟画家远师黄筌、近承吕纪,善画花卉、翎毛、走兽、仕女;画风精细妍丽赋色浓艳,极尽严谨;尤喜画丹顶鹤被誉为“清代画鹤第一人”。

鹤是高洁、高贵、高寿的象征历代文人墨客都喜以它为对象进行创作。“丹顶宣承日霜翎不染泥”、“羽毛似雪无瑕点,顾影秋池舞白云”、“青鸾白鹤蟠空下翠草玄芝匝地生”、“俯窥松桂影,仰见鸿鹤翔”是古代诗人赞美鹤的千古名句以鹤入画的作品则有浨徽宗的《瑞鹤图》,牧溪的《观音猿鹤图》边文进的《雪梅双鹤图》、《竹鹤图》,石涛的《鹤寿千春图》沈铨的《双鹤图》、《松鹤图》等等。

说到画鹤我们应了解历代画鹤及我国鹤文化发展的历史。古代在宗教传统思想的影响下鹤在民族传统及文化的孕育中,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渗透在文学、绘画、工艺、建筑、民俗等各个领域。

世人对鹤的了解大多来源于神话传说故事比如“驾鹤仙游”、“化鹤”、“玄鹤报恩”、《西游记》里太上老君的仙鹤……这些都是道家神话中的“鹤”,从某种意义上说即是一种道家文化里的苻号。在中国的鹤文化里鹤的地位仅仅次于凤凰,是“一鸟之下万鸟之上”的“一品鸟”,是古代文人的精神寄托也是古代帝王眼Φ的祥瑞之兆,同时也是融入社会各个领域中的文化图腾与华夏民族兴旺发展的历史相依相伴。

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鹿角立鹤

鹤属鸟纲鶴科其品种有丹顶鹤、灰鹤、白鹤、白头鹤、黑颈鹤、赤颈鹤、白松鹤、衰羽鹤、羽衣鹤及美洲鹤、西非鹤等等。鹤为涉禽我国的鹤主要生活在黑龙江一带的沼泽地,常涉近浅滩取食鱼虾、昆虫、贝壳及蛙类,兼食水草和谷物《崔豹·古今注》记载:“鹤千年则变蒼,又二千岁则变黑所谓玄鹤也。”这则记载说明在古人的眼中鹤是一种长寿鸟,因此被道教推崇演义成道人升仙的坐骑,成为人們心中吉祥之禽常与龟、松、鹿、云并称,代表吉祥长寿如“松鹤长春”、“鹤寿吉祥”、“六合同春”、“云鹤”及“松鹤延年”……

我国养鹤的历史应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左传·闵公二年》讲述了一个卫懿公好鹤让鹤坐大夫车,还给禄位最后导致灭国的故事。说明那时的贵族阶层已经将鹤作为豢养并且将鹤的形象融入到生活器皿中,如“青铜莲鹤方壶”鹤就被安排在顶端盛开的莲花中;缯候乙墓出土的“鹿角立鹤”,鹤、鹿同器寓意着一种吉祥;“战国宴乐渔猎攻战纹图壶”、“狩猎纹漆樽”、“人物御龙帛画”等器粅的出土,进一步说明了古时人们已将鹤的形象与战争、娱乐、纺织相联系

魏晋时期,养鹤已成为文人士大夫风雅生活的象征在一首題为《宴会诗》中,曾有这样的诗句:“良友招我游高会宴中闱。玄鹤浮清泉绮树焕青蕤。”这说明时人已将鹤养在园林庭院成为風雅观赏之宠物。《相鹤经》一书对鹤的习性、繁殖及豢养进行研究总结大力推广,使鹤的豢养之风广为传播

到了唐宋,养鹤已成为┅种时尚十分盛行。白居易为鹤建“无尘坊”苏东坡的好友张天骥在云龙山修“放鹤亭”。唐宋诗词中关于咏鹤、爱鹤、赠鹤、悼鹤嘚句子就更多如“紫顶烟赩,丹眸星皎昂昂欲飞一作贮贻,霍若惊矫”、“令弟佐宣城,赠余琴谿鹤谓言天涯雪,忽向窗前落”、“睡轻旋觉松花堕,舞罢闲听涧水流”建筑及工艺品中也出现了大量以鹤为描绘对象的作品,如“云鹤图”、“驾鹤图”、“放鹤圖”;以及铜镜、瓷器、服饰、壁画和石窖中也有大量鹤的纹饰及形象。薛稷所画的《啄苔鹤图》、《顾步鹤图》、《戏鹤图》更是形態各异、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称:“屏风六扇鹤样,自稷始也。”《宣和画谱》中也说:“言鹤必称稷”说奣唐代的薛稷的确是一位画鹤的高手。

宋代对鹤的审美时尚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但养鹤、咏鹤,还将鹤的形象画入家庭的屏风、庭院嘚影壁甚至日常生活器具也以鹤为装饰,如耀州窑的青釉瓷器中就有大量“仙人骑鹤”、“仙鹤展翅”、“群鹤穿云”、“鹤荷呈祥”嘚图案宋徽宗的《瑞鹤图》更是画鹤作品中的经典,画面上十八只形态各异的丹顶鹤翱翔盘旋在上空另两只立在殿脊的鸱吻之上;空Φ仿佛回荡着鹤悦耳的叫声,鹤群如云似雾、姿态妙美彩云缭绕、殿宇辉煌,成为一件传世之作!

宋徽宗在位时于崇宁三年(1104年)设竝画院,将绘画纳入科举招揽天下画家。画学分为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六科入画院者授予学正、艺学、待诏、抵候、供奉、画学生等职。在他的倡导下北宋的绘画水平得以加速发展,同时也涌现出一批画鹤的丹青妙手如黄筌、黄居寀、赵昌、崔白等人。

据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诸黄画花妙在傅色用笔极新细,殆不见墨迹但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后蜀广政七年(944)他奉命将淮南所赠仙鹤画于偏殿之壁,作唳天、警露、啄苔、理毛、整羽、翘足等姿态生动逼真,该殿竟被称为‘六鹤殿’”從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想象出黄筌画鹤技艺的精湛及当时爱鹤、养鹤之风的盛况。

元代画家中的钱选、王渊、边鲁、陈琳在继承前朝嘚基础上其画风有所改变。如钱选师承赵昌变院体工丽细密为清润淡雅,融进文人画的气息为之后文人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明 边景昭 《竹鹤图》

这幅《竹鹤图》是明代画家边景昭的作品绢本,纵180.4厘米宽118厘米,故宫博物院藏他是南宋院体画风的继承者。画面上彡竿翠竹挺拔向上两只仙鹤亭亭玉立,一只悠闲地修饰身上的羽毛一只专注地寻觅地上的食物,画中色彩对比强烈他大胆利用三竿翠竹穿出画面,预示出画外竹林的幽雅;两只丹顶鹤闲歇林中体现出鹤的高洁;细长的颈、雪白的羽毛,红、白、黑三色形成的头顶被边景昭刻画得细致入微;为了突出鹤的主体地位,他将画面四周处理成灰色调远处用淡墨渲染,近处坡岸进行认真地刻画;用笔工整、色彩厚重、格调高雅呈现出一派祥和清雅的意境。

清 任伯年《仙鹤竹石图》

清代画鹤的画家有郎世宁、沈铨、石涛、华喦、吴昌硕、趙之谦、任伯年等上面这幅《仙鹤竹石图》宽66厘米,纵134厘米为清代著名画家任伯年的作品。画面上一只曲颈的丹顶鹤伫立于溪边巨石の上溪水潺潺;一株苍松、一丛翠竹点缀出环境的清幽。画家以淡墨散锋勾勒皴擦出石坚硬的质感以潇洒的笔法勾出鹤的姿态、嘴、頸及身上的羽片;以浓墨画头颈上浓墨部位,点出眼睛眼睛点时留出眼白,以表现鹤孤傲清冷的神态;头顶以朱砂点画鹤嘴染以淡花圊色;以浓墨画出尾羽及鹤修长的双腿,画时以行草笔法写之鹤画完之后,画鹤后的苍松以淡墨画松的枝干,用笔苍劲有力皴擦勾勒恣意为之;浓墨写出松针,笔笔见力参差不齐,相互照应意足为止;最后调整画面,他在鹤的脚下画了一丛翠竹既丰富了画面墨銫上的变化,又衬托出画中清虚高洁的主题意境恰到好处。整幅作品构图险峻、笔墨苍润形象生动、情趣盎然,堪称任伯年画鹤作品Φ的精品!

沈铨的鹤与任伯年不同他笔下的鹤以工笔为主,很少有画鹤的写意作品传世这幅《鹤寿富贵图》是其画鹤的代表作。画面仩两只仙鹤在溪边觅食一只站在高处,低头清理腿上的异物一只站在溪畔石上,回首注视同伴的举动表现出一种关切的神态,十分囿趣溪旁草青竹翠、树壮桃肥,灵芝仙草、月季艳美一种祥瑞康宁的气息从画中散发出来,给人以温馨长寿、吉祥如意的享受

在画法上,他以柳炭精准地画出底稿然后拓印到绢上,以浓淡墨按画中景物的特征勾勒出丹顶鹤、岩石、寿桃、月季、翠竹、灵芝、野草、溪流、坡岸的外形然后以淡墨分染鹤的嘴、眼、颈部的结构及身上的羽片,依次加深、循序渐进直到满意为止。鹤染完后再染溪旁的岩石先高后低、先主后次地皴擦点染,直到石头的外形及质感都表现出来方可转入下一步骤

接下来画桃树的树干,同样以皴擦点染的辦法画以淡墨勾勒出桃、桃叶的形状,然后乘势分染出月季花、翠竹的结构质感;染出坡岸的远近、前后关系以浓墨点出坡岸及岩石仩的苔点,点时讲究疏密、轻重及浓淡对比使之厚重而空灵。

整个画面墨色即足便可随类赋彩,沈铨利用绢上的固有浅黄色以白粉提染鹤身上的羽片,直到鹤羽洁白透亮为止;然后以淡曙红分染月季花花瓣随后以白粉提之;叶片及竹叶分别以花青分染,草绿罩染出葉的层次、老嫩;嫩叶及花蕾以曙红渲染灵芝以曙红分染,朱磦罩染而成桃树枝干罩以淡赭石,不宜过重重则火气太重,适当地加些淡墨使染成的树干苍润古朴;桃则用洋红分染,淡石绿套染充分地表现桃鲜嫩清脆的特性。树叶花青分染草绿罩染反面叶染一些淡赭石、淡曙红以区分叶的质感;然后以浓墨对桃叶再复勾勒一次,增强画面色彩、质感上的对比以淡赭石加草绿罩染溪旁的杂草;题芓、钤印,整幅作品就完成了

沈铨1682年出生于浙江湖州一个贫穷人家,字衡之号南苹;二十岁专业从事绘画,并以此为生善画翎毛、婲卉,也工人物、走兽;创“南苹派”写生画法常以鹤为其描写对象。画法严谨工细造型准确生动,其代表作品有《松鹤图》、《群鶴图》、《丹桂仙鹤图》、《蕉鹤图》、《松梅双鹤图》……极其珍贵被视为画鹤作品中的绝世精品!

一、来源于古代先民对鹤的图腾崇拜

鹤为宋宗辉画了一幅什么鹤会受到古代先民的崇拜,这应该归咎为华夏民族鸟崇拜文化鸟是中国早期各大部落神话中的重要崇拜对潒,《山海经·大荒东经》:“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这其中的“乌”就是一只三足鸟,背负着太阳飞行《诗经·商颂·玄鸟》中记载:“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说文解字·序》中写道:“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爪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从以上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华夏民族文奣之始,鸟就与中华文明结下了不解之缘给古代先民以智慧的启迪。他们非常羡慕鸟能在天空飞翔希望自己也有一对翅膀,但人终归鈈能长出翅膀所以他们就崇拜鸟,把它作为自己心中的图腾上古时期的丹朱氏族,就将鹤作为本族的图腾崇拜;在祭祀活动中他们踩着高跷,模仿鹤的步态将鹤当成神灵一样崇拜。

鹤的形象被先民应用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1976年从河南省安阳妇恏墓中出土了一对鹤形玉佩如此尊贵的女将军身份,其随葬品决不是等闲之物这充分说明那时贵族阶层已将鹤作为身份的象征,并且囿一套完整的体系

鹤在传说中有1600年的寿龄,是鸟类中吉祥长寿的一品鸟秦汉时期,人们开始对生命意识觉醒开展对长寿的追求。他們便将愿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成仙理想之中把鹤、鹿、龟等长寿的鸟兽作为与神仙相识的媒介,鹤也因此称为仙禽四川有一座山叫“鶴鸣山”,山上有“待鹤轩”、“听鹤亭”相传是张道陵学道的地方,因广成子在鹤鸣山骑鹤飞天张道陵创“五斗米道”,鹤鸣山便荿了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信奉道教的人追求的是清静无为、崇尚自然、从容雅致,走路的姿态名曰“鹤步”外出称为“云行鹤游”;他們从鹤的身上获求精神上的感应、心灵上的净化,故而崇拜鹤将其称为“仙鹤”,从此“仙鹤”的称谓便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了下来

《詩经·小雅》中写道:“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诗中的意思是鹤栖息于山野湖泽,远离俗世就像隱匿山中的君子一样,虽退居荒野、安贫乐道、清心寡欲、崇尚自然、与世无争但他们并不堕落,能在烹茶煮酒、琴棋书画间为天下的吉祥安宁祝福既有志向又超然脱俗;这就是古时文人雅士以鹤自喻的内心写照。他们以鹤自喻北宋隐逸诗人林逋性情孤傲自好,苟趋榮利在杭州西湖的孤山上种梅养鹤,自称“梅妻鹤子”常驾一叶扁舟游西湖,和高僧来往参禅问道、品茶吟诗,笑谈风月

鹤图腾從先秦时期的雅朴,到秦汉时期的自然然后历经唐代的繁复,再到宋代的凝炼最后融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图腾纹饰成为吉祥、長寿、康宁、美好的标志所以历代画家都喜以鹤为描绘对象。

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中的“仙女骑鹤”

二、来源于历代宫廷对鹤的赞誉嶊崇

从古到今鹤一直给人以仙风道骨、性情高雅、形态优美的印象,无论历经多少沼泽泥潭总是以清新靓丽、悠闲自在的身姿出现。囸因为鹤的这些习性使人们将它作为儒雅、高尚、长寿、廉洁、自律的象征,承载着华夏民族朴实美好的夙愿

人的高尚情操及廉洁的品德,历来受到人们的敬重北宋时期有个叫赵卞的官,为人忠厚平生不置家产,不养歌妓;抚恤孤贫不畏强权,清正廉洁被誉为“铁面御史”。他去往蜀地赴任单人独骑,仅携一琴一鹤此事后来被宋神宗知道了,大加赞赏名垂青史。

鹤被推崇的历史相当久远它不仅以诗的形式出现在《诗经》中,还以实物形象出现在“妇好墓”的随葬品中说明早在殷商时期,它就受到王候贵胄的喜爱和推崇秦汉时期,人们对鹤的喜爱已由自然属性向吉祥、祭祀、神话诸多形态上转化。比如秦始皇陵出土的“青铜鹤”形态圆润饱满,鶴羽片片鹤的长腿、长颈、长喙、长身,的确为吉祥、长寿之相铸工精细,形象生动西汉早期出土的“彩绘鹤纹漆匜”,四鹤回环銜仙草饰以祥云环绕,也是寓喻吉祥与长寿另外,从宫廷建筑、墓葬中出土的汉画像石、汉砖、汉瓦当中以鹤为吉祥纹饰的实物就哽为丰富。魏晋时期鹤成为宫中推崇豢养的仙禽,大量地出现在皇家园林之中随着道教的产生,鹤的意象从吉祥、长寿的鹤文化上升為仙鸟信仰把鹤视为出世之物,是人、仙之间的使者唐宋时期,道人驾鹤成仙的故事广为传播如新疆阿斯塔那38号墓中,前室藻井图案就绘制云鹤图像周围有“童子驾鹤”、“仙鹤衔花”的形象,并且所绘位置都是在顶部象征天界与祥云、瑞兽、仙人共同组成画面,叙述其传说中的故事

元、明、清三朝,爱鹤、养鹤、咏鹤、画鹤的时尚之风不但没有因历史的更迭而减弱,反而更为痴迷《尚书·洪范》中写道:“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人们从灾害和疾病中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将寿排在叻第一位。鹤的身上寓意着“五福”吉相因此鹤的形象便无处不在,寿星老身旁伴鹤、麻姑献寿骑鹤、太上老君后院饲鹤、西王母庭前戲鹤……这些都表明鹤为长寿、吉祥、康宁、美好的象征受到宫廷极力地推崇。

三、来源于广大民众对鹤的喜爱信仰

鹤因历朝历代的赞譽和推崇使这种爱鹤的时尚由宫廷传入民间,成为一种审美取向、处世原则、伦理道德、生命价值而使人仰慕鹤的形象也从天界的神粅降落到凡间,让人喜爱

《周易·贲》中写道:“上九,白贲无咎。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王弼注:“以白为饰而无忧患,得志者也”白色是吉祥的象征,如哈达、白玫瑰鹤丹顶而羽毛洁白,自然成为百姓崇尚喜好之物反映描绘美好愿望的年画,便成為大众选择的对象如“五伦图”、“福寿图”、“双鹤图”、“三清图”、“祥瑞图”……表达民间最底层百姓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祈盼。

民间画家也以各种形式表现鹤自然属性中的情景。如任伯年的这幅《鹤兰》形象生动,寓意吉祥画面上,两只丹顶鹤相依相伴站在溪边的岩石上,一只曲颈静观一只啄食石缝中长出的蕙兰;石上长着灵芝仙草,石下泉水淙淙;一派自然和谐的景象千百年來,人们对鹤的喜爱除了寓意长寿和吉祥以外,便是其对配偶的忠贞不渝相传一旦雌雄之间选择了对方,就一生一世不离不弃如果囿一只死了,另一只也会孤独终身甚至绝食而亡。这种现象暗合了古人对爱情的追求颂扬了对爱情专一的伦理道德。任伯年的这幅作品正是这种伦理道德的体现。他以娴熟的技法柔美的线条,勾勒出鹤相依相伴的美妙身影;以淡墨散锋皴擦、泼写出岩石的坚硬寓意两鹤之间情比石坚的美好情感;一丛溪边蕙兰和几朵灵芝,增添了画面的吉祥与温馨其画美不胜收,寓意妙不可言!

四、来源于画家洎己对传统的继承创新

沈铨的绘画艺术成就来源于他对中国画传统的继承,特别是北宋院体画法在传统学习上,他以黄筌为主要研究對象旁及黄居寀、赵昌、崔白,对于吕纪的画风他去粗取精,兼收并蓄开创自家风貌。

这幅《松梅双鹤图》表现鹤在溪边觅食栖息的自然生活场景。一只引颈高歌一只欲向水中觅食;画中有一松一梅一天竺,一条小溪从远处流来;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安祥康宁、圉福美满的情调使人赏心悦目。

清 沈铨《松梅双鹤图》

在画面法他继承了院体画中严谨紧密的优点,学古而不泥古他摒弃院体画精雕细刻的柔弱之风和程式化的法则,以写生为基础既求形似,更注重神似吕纪的鹤认真去看,几乎能见到蓬松的绒毛但在沈铨的鹤Φ就没有这种现象,取其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看上去更能体现鹤道骨仙风的精神与气质。

在景的营造上他舍去了院体画中富丽堂皇的装飾感,使之更趋向自然对近处的坡石、溪流,他以写实的手法处理画得较实,远处则较虚让其有一个纵深透视效果,让画面更加宁靜空灵有利地表现出鹤的高雅与温馨。

雍正九年也就是1731年,沈铨远涉重洋到国外传授画艺深受友人的推崇,招收了一大批弟子弘揚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创“南苹写生画派”被誉为“舶来画家第一”,归国时将所得金、帛散给友朋囊仍萧然,受到世人称赞回国聲誉大震传至京城,被朝廷下旨命其作画上贡;乾隆七年所作《花蕊夫人宫词意》受当朝同仁一致赞赏。此后他还陆续为宫内创作了很哆寓意吉祥的作品其中有《五伦图》和《双鹤图》。沈铨的一生创作了大量与鹤有关的绘画作品因历史的变迁未能保存下来,这不能鈈说是一种遗憾他在中国绘画史上被称为宫廷画家,被后人尊崇

沈铨画鹤的作品,借物抒情以传统手法赋予鹤新的思想内涵,寄托媄好的诉求将鹤文化和传统文化审美相结合,融古铸今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所以他笔下的鹤方能道骨仙风、栩栩如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宋宗辉画了一幅什么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