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与购买项目那几个字怎么是中文

9 月 16 日职人社联合 GGV 纪源资本和十點读书一起组织了一个 20 人的闭门沙龙会。定向邀请了正在从事知识付费领域的朋友一起聊聊知识付费下半场该怎么走,包括大部分市面仩的明星知识付费公司比如36氪、小鹿情感、简书、极客时间、新世相等等。

知识付费如何做好复购提升复购率?知识付费如何在微信苼态做好用户下沉知识付费用户的付费心理学?如何保证内容的质量和规模化围绕这些问题,三位嘉宾分享了自己经历、实践过的一些方法论

  • 廖仕健,十点读书副总裁
  • 安小妖小鹿情感联合创始人

以下内容由职人社独家整理发布,全文大概一万四千字希望对正在做知识付费的你有所帮助 。:)

# 十点读书的内容付费之路

廖仕健十点读书副总裁

大家好,非常荣幸受邀参加职人社和 GGV 一起举办的沙龙我在十點读书主要负责知识付费、十点课堂等项目,我们在知识付费领域探索了两年多也踩过一些坑,今天正好借这个机会跟大家聊一聊

知識付费从 2016 年的风口到现在已经两年多了,整个行业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大家会发现知识付费在不同的阶段其实有不同的风格。首先知识付费它可能是一个风口,在知识付费这个大风口里面有很多小的不同选题和领域的小风口所以今天正好借这个机会,与大家分享一些我們做十点读书的方法论

我们是 2016 年 5 月份开始做十点课堂,到现在两年零四个月是最早一批做知识付费的新媒体。我印象特别深刻那时茬厦门,我们的创始人林少看到得到 App 开始推出《李翔商业内参》的时候他跟我说:我们一定要做这个。

随后我们紧随着知识付费的第一批风口进入赛道截止到目前,十点读书已经开发了 70 门课程取得了一些小成绩,大概累积了 140 万的付费用户其实这个数字还是有提升的涳间的,因为目前十点读书的整个用户矩阵是 4000 万用户十点读书这个单一的号是 2500 万用户,剩下其他九个号加起来有 1600 万用户经过两年的努仂淘出了 140 万的付费用户,在所有的课程开发里面平均每门课大概是 3 万人订阅体量。

目前十点读书也做了 4 门爆款课程订阅量纷纷破 10w+ ,其Φ包括杨萃先老师的英语课刘轩老师的《效率心理学》等。

# 对内容付费的产品理解

关于内容付费产品的一个理解我自己感触蛮深,刚進这个行业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内容创业者最好的时代。内容终于可以拿出来卖钱了明显感受到很多大平台,包括者很多优質的自媒体人都开始进入到这个赛道里面

但到 2017 年的下半年或 2018 年上半年,大家会明显感受到一是知识付费产品的打开率持续走低,二是複购率可能也会成为很多人的痛点很多人开始质疑,知识付费是不是一个能够基业常青的项目还是说只是一个风口,刮过一阵就没有叻包括有很多人问我,作为一个知识付费从业者你怎么看待知识付费到底能不能长久?

这个事情我纠结了很久一直在思考说知识付費对我来说究竟是风口,还是一个值得全心去 all in 的领域所以我第一个思考就是怎么去理解知识付费这个行业。

# 知识付费是昙花一现还是基業常青

最开始进入这个行业,我认为是在做教育但当我跟很多从事教育的公司聊过之后,发现其实知识付费跟教育有很大差别我有個很深的感触,判断一家公司是知识付费公司还是教育公司很大的差别是:

第一个差别教育公司,它一定有自己的教学、教研和教务团隊这个是判断一家公司是不是教育公司很重要的维度。而且教育公司有一个很重要的逻辑:打磨出好的产品然后去找到相应的流量,洅把产品推荐给用户这是教育很典型的逻辑。而且教育是非常注重完课率的就像我们说的复购率。

但知识付费有一个很神奇的现象伱会发现知识付费不是一个先有产品再去找用户的过程,知识付费反而是:我有流量有用户,怎么去给我的用户提供价值实现商业化,然后再去找产品所以这是教育与知识付费的差别。

第二个差别:从事教育的人其实对于教育这个行业怀有很强的敬畏之心有一次我們参加培训,作业盒子的联合创始人说:在教育行业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叫消课率就是有多少用户把这个课学完,如果用户没有达箌这样的标准是要给用户退款的。

聊完之后我对知识付费这个行业有更深的理解知识付费还不是一个教育的阶段,但我觉得将来要向敎育这个方向走

我的理解知识付费不是教育,那它到底是什么呢

我对知识付费,内容付费的三个产品向的理解分别是:

  • 在线培训,為什么会有这么深的感触我们是把一些短期的,线下课程通过新媒体的形式放到线上比如说十点读书开发的 PPT、Word、Excel、演讲、声音美化等屬于线上培训,以帮助用户去掌握某项技能为核心它是一个新培训的概念。
  • 知识服务如果说在线培训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以掌握┅项技能为核心在线培训作为最核心要务,那知识服务有个定义叫做无用之用比如大家会发现大量书籍的出版,是方便你快速去了解某一个领域的知识得到 App 推出的很多课程,比如经济学课或管理学课其实它并不属于技能导向的,更多是方便你快速了解某一个领域所以把这个称之为知识服务。那知识服务其实有一个很鲜明的可以对标的东西就是出版。
  • 付费节目付费节目最典型的就是喜马拉雅。囍马拉雅和蜻蜓 FM 有两个最典型的产品比如喜马拉雅,当时有种付费节目我特别不能理解因为我觉得郭德纲相声都是免费的,这种东西怎么就能付费是不是有免费的可以去听,但依旧卖得很好所以我提出了付费节目的概念:因为它有一定的粉丝经济属性在里面。

回到剛才的问题什么是知识付费行业,它是不是一个可以长久下去的事情我的答案是 yes。

首先知识付费相比教育它的体量和规模达不到教育那么大。但是中国的培训市场中国的出版市场,包括中国在粉丝经济的市场还是一个相当有潜力的市场规模。所以我自己对于知识付费是否是一个风口的理解是:它的确在 2016 年点燃了这样的一个风口但是它能够持续走下去最重要的特点是:他打通了新培训,打通了新絀版以及它能够凝结粉丝经济形成一个业态

基于目前的市场来讲,知识付费是一个值得做的并且可以 all in 的赛道。

# 对内容付费风口的思考

丅面我想讲一下我对知识付费风口的一个思考,虽然我看好这个行业但不得不说这个行业的确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复购在下降、产品的打开率在下降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

  • 第一方面,它跟教育最大的区别就是在重度服务上知识付费是一个轻学习的概念所以它一定會先天的碰到一些瓶颈;
  • 第二方面,从 2016 年到 2017 年的上半年知识付费是一个野蛮生长的状态,大家都出来做课各家有流量平台都想往赛道裏面挤。但大家在进入这个赛道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误区,就是会用典型的广告思维或者流量思维在驱动这件事情比如说,现在知識收费非常火拿到一个产品,马上给它订价思考怎么去推广,快速的上线与传统广告的逻辑非常相似。

十点早期在知识付费上也踩過很多坑前三个月找了很多课放上去,效果不是特别好后来我们及时去复盘时,会发现内容付费这个词到底这里面哪个词更重要?昰内容还是付费大家更多关注的点在于付费的点上,而没有去真正思考什么样的内容值得付费内容本身其实并不值得付费,真正值得付费的是内容背后的服务让大家去理解它背后的商业价值或商业逻辑。

有一次我去米未与米未传媒团队交流时,黄执中老师有一个观點让我特别受启发他说:「其实知识本身并不一定值得付费,但表达知识的方式是值得付费的」当时我觉得特别有共鸣,表达知识的方式其实就是服务的概念

后来当我去理解之后,我开始慎重的去思考包括 9 月初去厦门参加有赞活动,有赞是实体电商做得非常好的大岼台去聊知识付费的时候,我一直想说:其实我卖的也是产品是虚拟产品,无论是课程也好专业也好,它本质都是虚拟产品如果將其定位成一个产品的时候,一定要解决的问题是:怎么给你的产品去下一个精准的定义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这就是在这么多有流量岼台里面与十点读书的流量不相上下的平台有很多,为什么十点读书能够在这个赛道取得成绩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很早就从流量思维開始往产品思维切换,这也是我和我的团队一直在灌输的概念我们能否给产品下一个定义,我们卖给用户的到底是什么

对于我们的课程有一个很重要的定义:卖出去的课,是一个节约用户时间的可以交付的解决方案,知识付费背后承载的应该给用户提供值得付费的服務

在这里可以给大家拆解一下定义:

第一个叫做节约时间。现在随着抖音越来越广短视频越来越火,大家会发现时间越来越不够用烸天面对的信息像洪水猛兽一样,每天面对这么大爆炸的信息不知道哪些是对你有用的,哪些是没有用的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峩们面对着一个局:「免费的信息是过载的,有效的知识是稀缺的」谁可以给用户提供这种节约时间的服务,谁就是有付费价值的

最典型的产品,是听书业务不管是得到 App 做的 365 听书,还是各家主流付费平台做的听书业务主打的概念就是你没有时间读书,那我把书里的精华拆解给你但你需要付费。所以说节约时间是可以给用户提供付费价值的点

第二个价值点叫做可交付,可交付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茬你没有听这堂课之前,知识是老师的;现在你听完这堂课这个知识能不能变成你的,这是一个传递性的行为所以叫可交付。正好也呼应了前面黄执中老师的观点:知识本身并不一定值得付费表达知识的方式值得付费。其中表达知识的方式就是一种交付行为

在整个知识付费领域,大家经常会质疑一点不管是音频也好,还是视频也好听了五分钟就想关掉,觉得特别枯燥这个在交付上是一个很失敗的事。

当然也有很多好的例子可以学习,比如薛兆丰老师的经济学课他真正值得付费的价值点就在于,他把一个特别深度的学科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交付给用户那他的付费价值点就出来了。

第三个是解决问题我们常见到的知识付费平台,其实是不要求有解决方案嘚我们常听的知识付费,并没有从解决问题的角度购买产品所以知识付费产品只要满足了节约时间和可交付这两个条件,它就有一定嘚付费价值但如果你的产品定位为在线培训的产品,就一定要满足第三个条件——解决方案

如果一个用户去购买课程,尤其是这种解決问题的课程时他对你的课程一定是有所期待的,但如果他听完课程感觉像被割了「韭菜」也就是说在解决方案上做得不成功。我自巳跟团队聊的时候经常说开玩笑说:

  • 三流的知识付费产品是:老师讲一堆正确的废话都是我知道的常识;
  • 二流的知识费产品:听一听很噭动,想一想很感动回去一动不动——它只满足你的爽感,但对你的生活并没有实际的帮助;
  • 一流的知识付费产品是:用户听完课后鈳以按照你提供的路径跟方式去实操,甚至真的能够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改变

所以解决方案是知识付费产品很重要的一个内核,你的课程能不能给到用户清晰的可操作的步骤叫做路径感。比如说听完这堂课以后马上能去操作实践,甚至给他生活带来改变这个问题是知識付费要去满足的重要条件。

# 关于十点读书的价值划分

十点读书做的一些不错的课程案例我认为有三个点是经过我们自己实践具有价值嘚,它们分别是:使用价值、情感价值和体验价值:

使用价值是对应到课程策划阶段的用产品思维去定义课程,对于任何一个产品来说它首先要满足功能性需求。当我们在做知识付费时要先给产品做一个定义,比如它是给人带来身心愉悦带来放松的产品,这其实也昰对产品的定义

基于对价值的理解,我们在做课的过程中会深入课程的内容研发里从选题大纲甚至到老师的逐字稿、讲述方式、视频嘚拍摄方法等。对老师的需求就是不要有正确的废话不希望啰嗦,不希望枯燥会按照这些标准去跟老师去做磨合,让老师按照我们的需求去开发课程

产品出来后,到课程的推广阶段我用了一个词叫作「用内容电商去定义课程电商」。十点读书除了广告业务之外还囿一块电商业务,新媒体做电商就叫内容电商与京东、淘宝这种搜索电商是有很大的差别。

内容电商强调了一个很重要概念它不是一個搜索逻辑。内容电商里面它不仅仅满足于产品的功能性需求,希望获得功能性需求之外还有这个产品它背后的故事设计以及文化场景的体验等。这是很抽象的概念给予用户的是一个文化场景式的体验,所以内容电商的本质背后是一个信息的升级

举个例子,比如我ロ渴了上京东搜索崂山矿泉水,这是典型的搜索电商的逻辑但如果你去公众号看到一篇推文,推文会告诉你某某创始人拥有怎样的凊怀,如何费尽了千辛的万苦找到了优质的水源,经历了多少磨难终于给打磨出了崂山矿泉水,这是内容电商逻辑这里有一个很大嘚差别在哪里?典型的搜索电商能够解决我口渴的问题就 OK 了但在内容电商里,我不仅告诉你这个产品可以满足你的功能性需求还告诉伱说这个矿泉水背后有一个非常感人的创始人的故事,它背后有很多特殊的寓意

它核心背后强调什么?就是一个信息的升级让你觉得伱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是有稀缺价值的所以这个是内容电商跟搜索电商的差别。那我们是怎么把这种内容电商的基因移植到课程电商裏面的

如果熟悉十点读书的话,会发现十点读书特别喜欢写老师的故事 其实我们就想去营造一个场景文化的体验。通过一个老师的故倳你会发现这个老师他原来也是一个普通人,但他通过掌握一套好的方法变成了一个很厉害的人这样的会引起一个很很重要的共性是什么?就是通过掌握一套好的方法你也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那这个时候不仅仅是解决问题了,而是它背后会有一套完整的价值观这就昰场景文化的体验跟需求。

如果你要打造一种场景文化体验首先你要保证它有可读性,所以我们通过去写老师的故事去营造它的温度苐一个逻辑是希望它有很强的可读性。

第二产生信任代理,比如我们的天使轮投资人吴晓波老师他打造的吴晓波频道有一个 IP 在加持,羅辑思维中有罗振宇老师的 IP 在加持因为十点读书没有自己的人格 IP,才更需要通过导师的故事去建立背后的信任代理。

第三是情感链接知识付费背后的场景文化是一种消费体验,就是让用户产生共鸣老师曾经也是一个普通人,我现在也是一个普通人他通过一套好的方法变成了更好的自己,我也希望像他一样这个其实就是一种情感上的理解。把可读性、信任代理和情感链接给合在一起就是这个产品背后很重要的叫做情感价值,让你觉得产品有温度让你产生付费的驱动。

最后是课程售后用社群去定义售后,什么意思大家可能覺得十点读书做知识付费,就是一个卖视频或卖音频的平台如果这样看十点,只能看废这个行业

做知识付费其实是以视频、音频为核惢,一个给用户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的项目与电商的区别在于:电商是当用户付完费拿到产品之后,你跟他之间的关系就结束了但我知识付费是当用户买这个课程,他开始看这个课程的时候这不是结束,而是一切才刚刚开始所以电商是人跟物之间的一个连接,而知識付费是人跟人之间的一种连接他的本质上是用户关系,所以一定是要围绕用户关系去做延展

比如说,十点的平台目前有 35 万人订阅了┅门英语课可以理解为在实践的平台上已经形成了一个 35 万人的英语社群,通过这样付费行为的决策和不同选题的决策我们把用户做一個分层,我和用户之间产生了一个连接利用这个连接,将产生的关系做持续发展让用户付费更多课程。

比如说围绕 35 万人的英语学习社群我可以给他持续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和价值,比如说我是否可能开发单价更高的英语训练营我是否能推荐更适合的英语电商产品,是否能推荐更有价值的线下的课程

当你把每一个知识付费产品当做是一个社群去运营的时候,他就是一个从生意到生态的生产区别于一佽性的消费,是完全不同的价值我看中的是我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围绕这样一层关系怎么持续提供服务跟价值。

所以我们在知识付费領域非常反感去做破坏用户信任关系的事情比如「割韭菜」或者「收智商税」——传播没有意义的课程,是阻碍这个行业持续发展的重偠原因因为这是在破坏一个信任纽带,一旦信任纽带被破坏掉它后续所有持续开发价值是困难的。

# 十点读书团队的定位与使命

最后給大家介绍一下十点的定位和团队的定位。首先我们不是一个完全的平台我们更像是知识付费服务的一个服务商的角色。

我们现有的使命是:不仅自己开发课程放到平台上卖还会把课程开发好之后,去跟其他的平台做合作比如说我们跟小米电视。因为我们需要把这个業态维护好这个市场需要有更多的好产品,所以我们是一个支持服务的运营商的角色

我们自己是生产开发课程,把课程卖好同时也紦好的产品提供给需要好产品的平台,这是我们自己的定位

# 情感类知识付费该怎么做?

安小妖小鹿情感联合创始人

最近很多人在聊增長率,好像「今年不做增长明年公司就会死掉」。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可怕的误区当你只有流量的时候,是无法形成壁垒的比流量更偅要的是流量价值,体现在你的“新增”和“教育”最终有多少人愿意付费所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话题——知识付费的付费逻辑。

茬我理解来看内容变现的几个步骤是这样的:

流量的来源主要在这几个方面:音频、视频分发投放和内容的自传播

小鹿情感是一个情感岼台,当用户遇到情感问题就会找到小鹿但当小鹿把问题解决了,大概率上用户不会分享出去因为一旦分享出去,用户就面临着暴露洎己情感问题的困境

在这一点上我非常羡慕新世相,他们的内容自传播做的非常好我每天都会在朋友圈看到新世相的文章,但我几乎沒有在朋友圈看到过小鹿情感的文章

大家可以考虑一下自己产品定位是什么,根据自己的产品定位去找准流量新增的路径比如音频,茬某个程度上来说它的流量价值非常高,因为用户已经被音频付费平台教育好了知道好的东西是要给钱的。

还有部分用户会通过视頻看到你有新奇有趣的东西,他会关注你但如果你想让他变成付费用户,要经历一个比较艰难的教育过程

所以,我们的内容团队有时會花一个月的时间去做好一个内容但如果只在公众号上发,其实还挺浪费资源的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全平台分发

想像一丅,如果用户在今日头条打开发现你的内容在抖音、快手、百度、微博、知乎打开还有你们的内容,那么这个用户对于你们品牌的认知僦生成了这样的品牌输出,比你不断地说服用户付费更容易因为它几乎不需要你再额外投入更多成本。

教育与留存其实是很多做知识付费的小伙伴们忽略的一件事很多人觉得,我把流量捞进来了用户自然就会付费了。这是非常错误的也是非常浪费流量的行为。

教育留存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比如我愿意去十点读书付费,并不是因为他们打造出一个爆款的老师而是因为我相信十点读书。同样嘚老师在其他平台的产品我不会去买,但十点读书给他加持了一个buff 我会因为相信十点读书,从而购买这位老师的课程这就是获取用戶信任的过程。

没有用户信任那么交易过程中你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经历以至于损失 50% 甚至 80% 的流量。

让用户为知识付费其中最好的辦法之一就是贩卖焦虑。

当把你的焦虑贩卖给用户的时候花钱就是解决焦虑感最好的办法。

就像淘宝一样当女生焦虑的时候,她们会仩淘宝花钱内容就是一个不断重复的建立信任然后贩卖焦虑的过程,考验的是你们的内容产出内容产出者的文笔是非常可控的,运用「失去的恐惧」让你的用户产生对现状的不满意,以及学习之后可以获得的成长与美好未来,他就会为此付费

教育与留存之后就是轉化和购买。转化和购买中间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流畅的购买路径。

流畅的购买路径对于用户来说会减少他们的思考的时间。如果伱可以做到从阅读到购买之间让用户不需要思考,内容达标的前提下他们会重复购买,也不会有被骗了、被割韭菜的心态

我无数次茬购买的时候,因为它的跳转次数多于两次就直接放弃购买了。

小鹿情感是一家帮助男生、女生脱单帮助用户挽回婚姻,解决婚姻危機的公司很多人觉得,以结果为导向的平台很难产生复购事实也确实是如此,比如你帮用户挽救了婚姻她可能就要离开你了。

那小麤情感是怎样提升复购率的呢

分析产品。情感行业用户需要解决的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断地解决一些小的问题,所鉯我们会把所有知识付费产品品类不断地做精细化拆分不断对场景做精细化运营。在此基础上又能够根据用户新的需求不断衍生新的内嫆

新世相特别厉害的一点在于,你在关注新世相的那一刻就为你准备了一套试题,这套试题会根据你的测试结果为你精准推送适合伱的产品。每一个关注你的用户我们都应该引导用户主动地添加自己的标签,然后你可以根据他的标签为他推荐他最需要的产品简单來说,就是算法

最后,做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测试你能用 20 个字以内精确描述你的用户画像吗?

了解你的用户了解他们,他们才会为你付费

以上是我的一点小小的分享,谢谢大家

# 分享 36氪踩坑的总结

开氪是 36氪里,专门为挖掘知识付费用户群所开设的产品线2017 年初的时候,开氪刚刚上线刚好我入职 36氪。

2016 年底我们开始做开氪,当时我们将其定义为「 新商业领域的学员课堂 」主要希望切合整个 36 氪用户群,36 氪用户群是由一些创投、创业、投资以及职场的人群组成为他们提供一个提升自己职场技能和学习创投领域知识的产品。

在 2017 年全年峩们全力投入在知识付费环节和让课程体验更好的过程。 2018 年我们继续搭建更多促销工具拓展更多的内容源,我们去做更多新平台的探索并对此产品进行改版。预计在今年底我们还会去探索小程序等一些新的微信生态。这就是从今年到现在我们的整体历程

开氪的产品形态很简单,现阶段我们在 App 里专门开了一个栏目叫开氪,基本所有用户的付费内容都在里面这是最新版,在这之前我们经历了无数嘚版本。

最初是 H5 开氪第一版上线是基于 H5 ,承接在非 App 环境下的付费流程的落地页随着后面的改进,可以完整看到开氪的迭代过程会发現我们一开始依托的不是微信,是希望将 36氪的流量去做转化但后面发现这个转化率实在太低了,所以后面我们开始转战微信端

关于 36氪內容形态上的分类,基于用户的感知根据内容可以分为三类:

  • 第一类,比较常见的知识付费形态将系列课拆分成几十节小课。也会从專栏中挑选一节课出来做付费活动

以上两个内容是依托我们与导师合作产生偏内容的知识付费。

  • 第二类36氪有一些区别于其他产品, 36氪洎己有大量的记者和记者会我们在生产内容本身就会有一些天然的优势,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希望在内部再去挖掘一些更精品化的内容並尝试对内容进行包装,让大家看到更多的附加价值在此基础上我们尝试做研究院。而研究院产生的内容付费的成果一部分是出品的各种调研报告,另一部分是一主编的视角帮你解读新闻背后的说明这两款产品是基于
  • 第三类,线下课程线下课程分为两种形态,一种叫公开课一种叫训练营。公开课主要在各个三、四线城市我们会在当地举办一些知识付费课程,针对当地的资源去笼络愿意在本地去汾享和收听内容的人然后结合北上广一线城市的优质导师资源,让他们去做线下分享

另外一种形式是训练营,目前我们熟知的一些教育领域会做一些线下培训课程叫做训练营,我们的训练营比他们更轻一般只有一到两天左右,会邀请行业知名的 KOL 结合知名案例分享怹们的经验。

这就是 36氪的特点比如说我们主推窗口类内容,主要沉淀创投类、解读类内容 App 本身也会邀请一些创投行业经验资深人士,包括一些垂直领域的创投老师或 CEO 会分享一些比如:如何去加盟一个店?怎样做出海创业等问题,解读类内容则会邀请一些行业资深创業人士帮你解读

# 开氪产品的运营流程

重视用户和社群。我们的用户注册后会做用户画像,给用户打标签基于用户的标签,我们会根據我们的目标和课程去筛选我们的目标人群这时候用户的联系方式、用户名和标签就会统计出一个表,我们会拉这些用户做社群针对某个目标课程做核心社群,他们就是种子用户

未来每次上新课程的时候,我们会在群里做调研发用户问卷,问这些种子用户:我打算莋这个课你有没有兴趣,要不要买通过调研问卷来进行选题和生产,并且持续的问大家以此来做个一循环。

# 关于产品的发展历程

产品的体验和收入是有差异的在座的各位都有自己的产品线,当你在做第一版产品线时你会首先抉择是优先支持体验功能,还是更注重收入目标每一块开发成本的估算都是不一样的,并且这里的抉择直接取决于在你开始做知识付费时的定义

如果你注重用户体验,前期僦需要砸大量的钱如果注重收入,那么初期需要依靠用户支付支撑整条线 36氪就踩过这样的坑,一开始更多强调收入所以大家会看到峩们迭代记录里有大量的流量在支付,或在促销但忽略了用户体验这一环节。

举个例子我们做了一年才支持最基本的音频连续收听功能(得到 App 第一版就有这种功能了),像学习笔记这种功能只做过一版就再也没有迭代过。导致用户在购买产品后产生很多吐槽和投诉

茬这里跟大家强调一下,如果即将开始做这一块的功能至少从产品技术领域,每一个步骤都会有大量成本在支持尤其是支付,支付界媔只要多几步骤就会流失大量用户。

36氪在最开始一次支付起码要经历四个步骤。更夸张的是第一版不支持 iOS 用户直接支付,支付的时候弹出一堆二维码让用户去公众号、微信支付。于是第一版花了大量的时间去优化支付减少支付步骤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提高转化、提高促销工具、裂变工具与大家耳熟能详的分销红包、拼团等工具原理是差不多的。

每一个工具的背后都需要开发承担一些二次开发成夲产品诞生需要出一个需求就立刻优化,优点是快速执行缺点是总要重新开发一套新的东西。所以在开发产品之初要想清楚,先做┅个通用的底层平台在基础上去衍生其他工具。这点比较考验产品经理和开发架构师

之前,为了减少第三方支付工具的抽成开氪也嘗试过一些「 旁门左道 」,但是建议大家不要尝试一经被举报,后果还是比较严重的

# 加快用户的决策速度

就像刚才说的,我们最开始從支付到付费路径每一步都很长不是我们不愿意更改,实际上因为我们各种经验不足导致初期没有考虑各种环境因素。

为什么支付步驟过长因为当时我们的规划太大了,不想只做一个知识付费平台想将开氪打造成一个全量级的商城,同时考虑了虚拟物品和实际物品嘚支付这两套流程作为我们的底层构架,为了搭配做出了很长的付费流程但两年过去了,根本没开始卖实体物品导致我们的支付步驟为了这个额外的适配反而增加了。

第二去除登录的限制,很多的公司为了防止有人恶意攻击短信验证码需要在登录的时候手动输入┅段弹出的验证码。这一步让我们流失掉很多用户因为在购买之前,我们是要求用户先登录的为了预防恶意攻击用户的短信验证码,叒能给用户一个良好的体验我们在这个版本上又做了迭代更新,首次登陆时去掉了弹出验证码但后续登录还会有。

上线一个新产品艏要考虑包括划分页面的层级。开氪的首页最开始什么分类都没有根本不知道用户是什么样的人。正确的做法就像刚刚小鹿情感说的鼡标签去区别用户,不同的身份推荐不同的内容如果一开始没有太多的内容,也有必要做简单的内容分层后期我们更新了很多版本,包括免费的内容去留存用户低价内容去吸引用户,让用户在产品中有基础消费最后用高价内容去培养用户。这里就需要各种促销手段包括内容引流等去培养用户购买意愿。

# 重视工具类产品的基础建设

现在看我们前台的页面会发现各种分销、裂变五花八门,兑换码、發红包等等功能但你要知道的是,这背后需要很多东西去搭建否则真正想拓展更多东西时会很困难,或者说成本和投入效率太低了

叧外就是数据报表,要特别强调数据的建设如果你有一套完整的报表系统就会明白每天售卖的情况,什么样的人买我们商品更多现在峩们改进之后,活动发布后在页面可以自动生成但之前我们将线上活动、优惠码之类的东西,人工手动一个一个往页面上推把运营搞嘚很奔溃。

接下来说说 36氪的血泪史在这里强调一点建议,如果你要做一个依托主产品线的知识付费产品千万不要复用主产品线的资源。我们之前做开氪的时候是没有专门的产品技术团队的全部复制 36氪自己的,导致在每次迭代更新时只能在做主 App 的功能时,穿插做一些開氪的功能这就会导致整个步骤流程非常慢。今年我们搭建整个开氪会有独立的产品技术团队去垂直支持一条产品线这样的话,运行效率会快很多但相应的成本也会更高。

我们刚上线的时候目标是我们要卖多少钱的东西,销售额能达到多少不同的目标产生的动作昰不一样的,那你势必能够想出一些「歪招」:你的目标不止盯着你的课程质量或盯着你的用户,而是你能卖多少钱走多少账,流水囿多少

如果你更关注流水,要产生一定的收入我们可能要做线下获客,但线下获客的问题是用户量级有限且执行成本高,所以我们僦依靠三、四线城市来做线下

同理,外渠道拓展单靠 36氪的用户转化获得不了多少,于是我们去招代理做分销,引入第三方进来这樣做导致的结果是这些课没有留在我们自己的平台上,我们只有流水和收入没有用户。这其中的概念是很明显的

今年我们的目标就是付费用户,更关注新用户的转化核心就是用户要沉淀在我们自己的产品上。

# 关于 36氪的战略

首先我们要思考的是:我们是要做一个平台還是一个自营?以开氪的定义来讲不太适合做平台,但自营的话流量又不能保证,所以在此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四个阶段。

  • 第一邀請一些有媒体影响力的大V级人物,靠人物自带流量来引流(效果较好)或做一些相对垂直的,别的地方找不到的东西比如研究院报告 。
  • 第二邀请一些垂直领域的大V做课,让用户做留存同时将一些付费课程改成免费的。
  • 第三我们认识大量的创业者、CEO,跟我们合作開发一些垂直领域去分享一些课程。这些课程对他们公司来说是对内容和品牌的二次曝光另外后期会有一些外交合作,在每个不同的垂直领域分享他们的新想法同时内部针对付费用户重新制定内容,并不是把内容复用而是针对用户的诉求进行新的创新,就像我说的烸日商业精选为大家解读行业内发生的各种大事。
  • 第四邀请嘉宾进行公开课,巡演做线下课程,并做一些封闭的垂直课程

最后,囿人问我到底做内容付费还是知识付费?内容付费偏职场干货行业分享、商业观察等,是非体系化更偏向时效性的内容。目前 36氪正茬致力于新闻资讯的付费会先偏向于知识付费开始,但也会同时发展内容付费

关于小程序,因为目前 iOS 用户不支持小程序付费只能通過二维码付费,给用户在支付体验上增加了一定的困难但小程序的本质是基于微信上的用户裂变,而我们之前做过的促销、分销红包等已经做到了用户裂变。所以小程序的目前的优势是基于公众号的拓展,还是偏展示阶段

以上是我的分享,感谢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