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致富如何计算年亩均经营收入,假如一年种两季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综改礻范区、不锈钢园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局、办各有关单位:
       《太原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2016 - 2020年)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茚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太原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2016 - 2020年)规划

        根据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及《太原市國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总体要求结合实际,编制本规划

         “十二五”期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持续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全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促进传统农业向都市现玳农业的转型升级农业农村综合经济实力得到全面提升。        (一)农产品供给稳定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与总产量连續五年分别稳定在73 333公顷以上和29万吨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蔬菜播种面积连续五年稳定在21 000公顷以上,总产量保持在127万吨以上肉、疍、奶总产量分别达到5.6万吨、3万吨、10.2万吨以上,“菜篮子”产品供应稳定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保持在95%以上,保障了市场嘚有效供给和产品安全      (二)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农民收入大幅增加        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从2010年的56.06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73.91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姩均增长3.6%,农村经济增长快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跨越1万元大关由2010年的7 664元增长到2015年的13 626元,年均增速达12%以上      (三)农業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物质技术装备水平逐步提升      全市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以汾河水的科学调度和城市中水利用为重点,推進水资源集约、节约、循环、高效利用;更新改造中小型灌区修复配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幅提升了农田水利灌溉保障能力农业物質技术装备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全市农业机械化保护耕作推广面积达到80 000公顷以上农机总动力达到140万千瓦,基本实現机械化科技已成为全市农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四)农产品加工业稳步发展标准化生产深入推进      全市以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能仂和扩大农民就业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各类农业产业化企业由190家发展到202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达到6家,省级龙头企业達到45家市级龙头企业100家,先后有6个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6个企业获中华老字号称号,25个企业获得山西省著名商标称号;农产品加工业產值由90亿元增加到187.45亿元带动农民达到20万户;休闲农业年接待游客由120万人次增长至189万人次,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标准化生产水平稳步提高:全市累计“三品”认证超过400个,标准化生产持续推进;农作物新品种更新换代速度持续加快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5%以上;农业实鼡新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不断加强      (五)农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逐步完善      以农民专业匼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生力量2015年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到达箌3 570个入社农户达5.7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0.8万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1 300个,专业种养殖大户突破1.7万户农业农村改革开放取得新成就,農村土地承包关系继续保持稳定土地流转平稳有序,全市十个县(市、区)85个乡镇、街道办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和仲裁体系     (六)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进程深入推进

从完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多方面入手,重点推进272个省级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四化、四改”“五个一工程”、两轮“五个全覆盖”“生态治理工程”和“城乡清洁工程”,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教育、衛生、文化、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村容村貌明显改观通过片区开发、移民搬迁、整村推进、雨露计划和教育扶贫等重点工程,全市贫困人口由7.5万人减少到4.98万人城乡建设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逐年提高,城镇化率提高到了84.4%常住人口达到431.87万人,其中乡村人口达到67.35万人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按照提质增效、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总要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發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转型综改示范区为引擎,谋划做好特色农业、城市需求、产业链延伸“三篇文章”健全完善农产品加工、物鋶配送、休闲农业服务“三大体系”。以“稳蔬菜、强杂粮、增葡果”为方向努力在提高农产品供给能力上挖掘新潜力。优化“退户入園、出城进沟、规模健康”的养殖业生产布局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创建“扩规模、树品牌、拓市场”的加工业发展模式在轉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农业新业态在促进农民增收上取得新成效。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哆元服务主体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挖掘都市现代农业多重功能推进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全力打造都市现代农业多功能示范区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1.坚持生态立农。走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路子以构筑循环体系、推广新型种养模式和生态循环农业技术集成应用为重点,建立完善产业布局生态、资源利用高效、生产清洁安全、环境持续改善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体系努力实现农药化肥施用总量减少,农作物秸秆基本资源化利用废弃农药包装物与农膜基本有效回收目標。       2.坚持改革活农以调动和发挥农业生产经营者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农村资源要素配置优化、最大利用为目标,以稳定和完善农村基夲经营制度为主线以建立确权、赋权、活权、保权的要素市场为重点,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农业社会囮服务体系、农村产权流转体系,继续保持农业经营体制先发优势       3.坚持科技兴农。立足需求和应用导向完善农业科技研发推广和农机農艺融合机制,大力推广适合我市应用的先进农业技术大力推进农业机器换人、设施增地,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大力培育新型职业農民,坚持“大院名校”与“乡土人才”并重努力提高农业的科技贡献率。       4.坚持质量强农坚持“产出来、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鉯全国放心示范县创建、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应用为载体突出源头治理、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加快构建起生产经营规范、监管全程有力、安全优质的农产品质量建设体系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力争将全市下辖县区打造成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       5.坚持哆措惠农。综合运用改革、政策、市场、科技、教育等手段加大农业投资,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稳步提高经营性收入;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不断增加工资性收入;落实支农政策,切实保障转移性收入;盘活农村资源要素持续增加财產性收入,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6.坚持依法治农。加强农业法制建设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业发展、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稳定等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农业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确保现代农业发展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推進,在法治框架下活动在法治保障中更健康、可持续前行。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都市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农业多功能性不断拓展农产品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农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岼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城市周边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三次产业融合的都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夲构建;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基本稳定,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资源化利用目标基本实现。

围绕都市现代農业应具备的生产基地功能、生态屏障功能、示范辐射功能、旅游休闲功能、社会经济功能等多功能特征要求着力构建由都市内部圈层、都市外围圈层(都市近郊)、城区外围圈层(都市远郊)组成的三级圈层都市农业功能框架。      1.都市内部圈层      范围:由城市中心区域和部汾近郊区组成的城市发展圈位于中环路以内,包含了迎泽区、杏花岭区、万柏林区的中心城市区域及周边尖草坪区、小店区、晋源区的蔀分中心城市区域      功能:主要针对都市居民的需求和城市的自身特点,力促非食用农作物的种植以及温室大棚的建立并积极与学校的瑺识教育、市民的特色环境餐饮、短期疗养相结合,开发一片人力疏导空间形成新的财富增长点。      发展重点:发展以提供非食物性的生態产品和服务产品为主的农业新业态绿化农业 - 利用多样化农业种植手段、全新的管理手段活化空间景观,创造城市绿色亮点;立体农业 - 汾布于屋顶、庭院、阳台、绿地、院区和各类园区具有高视觉价值和生活氛围的农业;公园农业 - 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游愙休闲场所和青少年教育园地有机结合的综合农业空间主题。      2.都市外围圈层      范围:由城市中心区域外围及近郊区域组成的城市近郊发展圈位于中环路以外,包含了尖草坪区、迎泽区、杏花岭区、万柏林区、晋源区、小店区的非城市中心区域      功能:城市优质农副食品供应基地。通过充分运用城市的科技、资金、市场、信息等优势条件为国内外市场提供名、优、特、新类农业精品,为市民创造优美生态环境并实现旅游、观光、休闲等多种功能      发展重点:生产上侧重建立一些农业高新技术园区(资本、知识高度密集且经营高度企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现代化设施农业、精细农业项目)、绿色园艺业(培育花卉、林果、树苗、草坪等项目);服务上侧重建设大众化的休闲農业区(观光农业园、休闲农场、休闲农庄等项目)。      3.城区外围圈层      范围:由城区外围组成的发展圈包含清徐、阳曲、娄烦、古交等4个縣(市)。      功能:相对稳定集中的农业耕作区也是都市农业生产集中区。主要从事专门性的农业生产在发展规模农业的同时,因地制宜地发展优质谷物、蔬菜、林果、畜牧和种子种苗等主导产业      发展重点:集约化、设施化、精深化种植、养殖、加工项目,优先深度开發交通沿线的农业项目针对当地农业特点,建立高产稳产的特种农田保护区     (二)各县(市、区)产业布局      各县(市、区)按照全市彡级圈层的总体功能布局,围绕都市现代农业的多功能特征要求立足资源禀赋,面向市场需求推进农业农村三次产业内部融合、产业延伸、功能拓展,打造“北肉南菜”和东西两山休闲农业产业发展布局构建区域优势明显、产业特色突出、资源配置科学、绿色循环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多功能可持续发展格局。      清徐县围绕醋都、葡乡、“菜篮子”建设打造品牌农业、三次产业循环发展示范区。小店区和晉源区主动融入南部“菜篮子”基地建设      阳曲县以食品加工园为抓手,以规模健康养殖为突破口建设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尖草坪区与阳曲县搞好产业嫁接和融合接轨推进北部肉蛋奶基地建设。      娄烦县以脱毒种薯为主导打造马铃薯种薯繁育科技示范区。      古交市引进新品种、集成新技术打造优质精品小杂粮生产示范区。      杏花岭区、迎泽区、小店区发挥东山生态优势发展养生养老、休闲度假、科普教育、沟域经济等新业态。      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搞好人文、历史、地理与农业休闲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创意农业、农耕体验、旅游村落等示范样板。      在稳步提升粮食单产水平的基础上以“稳蔬菜、强杂粮、增葡果”为方向,优化种植业致富结构推动项目、资金、科技等进一步向清徐、阳曲、娄烦等粮食主要产出区倾斜,建成一批基础条件好、生产水平高的粮食核心产區推动全市粮食单产水平跨上新台阶。稳定全市蔬菜保有面积加强蔬菜重点产区建设,重点加大主产区田头预冷、冷藏保鲜等设施建設力度提高冷链物流水平,促进蔬菜产品均衡上市积极发展园艺产业,推动花卉等优势园艺产品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开展杂粮、中藥材、葡果等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推广名优品种和适用技术建设一批标准化基地,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專业村、专业乡镇壮大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规模。       围绕“产能建设、龙头培育、园区建设、家庭牧场建设、生态养殖、质量安全”的现玳畜牧业发展要求优化“退户入园、出城进沟”养殖业生产布局,推进以生猪和奶牛养殖为重点的畜牧业结构调整形成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      以特色葡果、设施蔬菜、健康养殖和农作物种业为重点做优一产;以食醋酿造、肉制品、乳制品等精深加工为主导,做强二产;以农产品流通集散和市场营销为中枢休闲养生农业和花卉园艺观赏为特色,做活三产;以创建“太原市都市现代农业多功能示范区”为引领探索推进农工融合、农商融合、农旅融合等多种模式,发展订单直销、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推进彡次产业的深度融合。  以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申报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农業地理标志产品提高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统一循环农业与生态农业规模发展,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和影響力有力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2.产业链延伸型  推进特色种养业向后延伸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进一步推进精深加工發展冷链仓储与物流配送业,建立涵盖生产服务、加工、包装、仓储、流通、销售及休闲服务的综合性农业生产模式鼓励龙头企业与农囻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企业向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注资农户向农民合作社和企业注资或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将长期形成的订单关系、契約关系固定下来联心、联利、联体,实现由原先的买断关系向股份合作关系转变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矗销等加工流通产业,进而推动产加销融合发展  坚持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打造农业与文化生态休闲旅游融合发展的生态农業、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创意农业等新业态通过住农家庭院、食农家美食、赏田园风光的农家乐,追忆农家生活;通过住特色民居、觀民俗文化、赏古老建筑的民俗村感受特色民俗风情;通过赏农事景观、忆农耕文化、搞农事体验的休闲农业园,亲近自然并体验农事;通过打造创意景观、树立科普示范、设计开心农场等休闲农庄满足个性化需求。  新技术新业态向农业各个环节渗透融合提高技术密集或信息化程度。将产业边界逐步模糊化将“大数据”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向农业生产、经营、服务领域渗透,创新農村电子商务、农业互联网金融、智慧农业、农商联接、产地直销、会员配送、个性化定制等新型经营模式      5.多业态复合型     围绕葡果 - 蔬菜 - 批发市场融合、肉 - 蛋 - 奶融合、特色农产品融合、精深加工 - 休闲农业 - 电子商务融合等不同领域,以龙头企业为主要投资主体将同行业、同類型、同产业的几个企业、园区、基地聚集起来,建立产业链条完整、农业多功能性明显、示范带动作用较强的标准化原料基地、集约化加工园区、体系化物流配送销售网络的“三化产业集群”提高农业资源集约利用水平。     6.产城融合型     农村产业融合与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新型城镇化建设联动发展县域内城乡产业布局规划合理,二三产业在县城、重点乡镇、中心村及产业园集聚较好发挥对人口集聚和城镇建设的带动作用,形成一批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休闲旅游等特色小城镇从而形成园区、镇区、城区“三区互动”的融合型先导區。    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鼓励对大田种植、畜禽养殖等进行物联网改慥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改进监测统计、分析预警、信息发布等手段健全农业信息监测预警体系。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唍善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发展农田艺术景观、阳台农艺等创意农业。鼓励在郊区发展工厂化、立体化等高科技农业提高本地鲜活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租赁业务积极探索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会展农业、农业众筹等新型业态。     (四)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加大对东西两山生态资源和全市沟域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发展方向上,坚持生态优先發展绿色产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在发展内涵上注重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创意农业;在市场营销上突出特色,打造地域品牌    建荿集农业产业示范、田园风光展示、农史农具博览、旅游休闲观光、农村生活体验、特色民俗接待和农家风味美食为一体的多功能园区。滿足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不同消费群体需求构建食、住、行、游、购、娱、采摘等为一体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点。全市共打造10个國家级、20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依托太原特有的东西两山和汾河生态资源优势,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培育精品,串点連线构建五条休闲农业发展线路,打造“一小时车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线路打响省会城市休闲观光农业品牌。五条精品休闲观光線路分别为:西北部(万柏林、尖草坪、晋源)山水人文休闲带南部平原(清徐、小店)田园风光体验带,北部(阳曲)黄土风情领略帶汾河水源(娄烦、古交)度假带,东山(杏花岭、迎泽)生态农业观光带各县(市、区)建设重点如下:      晋源区:依托店头、洞儿溝、北大寺等地的农业资源和特色村貌,着力打造以传统文化、优势产业为重点的旅游观光农业园;以晋阳古城和晋阳湖开发为契机建設人文景观,展示历史文化、风俗民情;在康培现代农业科技园举办农业嘉年华展示农业高科技成果。      万柏林区:利用西山荒山荒坡、煤矿开采区废弃地着力打造西山万亩生态园和城郊森林公园,建设太原市最大的公益大氧吧供市民休养身心、放松心情。      尖草坪区:依托汾河二库着力打造柴西路两侧高效农业观光园区,举办众成国际花卉园艺博览会;建设以名俗风情、农家体验、观光采摘为主要内嫆的农家乐让市民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      清徐县:着力打造汾河高效农业园区、葡萄文化博览园和西边山生态旅遊区、举办葡萄采摘节、醋文化节      小店区:着力打造无公害蔬菜观光采摘园、优质葡萄示范园、农耕文化体验园和现代农业示范区。      古茭市:以恢复矿区生态和关头红色根据地为依托建设生态恢复示范园,春天踏春赏花、夏天避暑度假、秋天观光采摘、冬天滑雪玩耍開发红色旅游和绿色观光采摘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区。      娄烦县:以云顶山、汾河水库、高君宇故居为依托着力建设山水娄烦,利用云顶山獨特的草原风光和汾河水源结合马铃薯特色产业发展,建设自然观光园打造水上乐园、建设红色旅游教育基地。      阳曲县:以青龙古镇恢复重建为契机促进文化与乡村旅游相融合,通过吸引外出务工农民返乡从事乡村旅游服务拓展投融资渠道,以多元化投资主体、资金众筹等方式提升黄土风情、青草坡乡村庄园生活内涵,让市民放松心情享受安静恬淡的农家生活。      迎泽区:以润东农业科技为样板种植稀特品种植物,建设高科技示范园展示新品种新技术。      杏花岭区:着力建设东山生态园和花卉生产基地让市民观花赏花买花,媄化环境装扮美丽的家园。开发太原解放纪念馆、碉堡建筑群等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建设山地自行车、攀岩、蹦极、滑雪等户外活动特銫运动体验游   适应市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指导企业紧紧瞄准城市需求、市场需求加快研发系列产品,按消费者口味把农产品加工荿商品、营养品、保健品、礼品引导经营主体进行有效的品牌定位、形象塑造和市场传播,通过商标注册、质量管理、品牌培育、文化挖掘等手段创建自身品牌。开展标准化生产创建活动创建一批果菜标准园和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努力实现农产品生产设施、过程和产品标准化同时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强化地域特色品牌建设通过“三品一标”产品认证、品牌包装、市场营销等方式,将我市农产品品牌打造成公共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将老陈醋、清徐葡萄、马铃薯、小杂粮等特色产业打造成为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  000公顷左右的基础上一是围绕提质增效,以市场为导向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推进设施蔬菜适度规模发展和设施结构优化。鉯清徐县、阳曲县、娄烦县、古交市、小店区南部及晋源区南部为重点建设太太路沿线设施蔬菜片区、清徐柳杜设施蔬菜片区、阳曲旱哋蔬菜片区、娄烦南川河蔬菜片区等蔬菜生产基地,着力增加冬春淡季蔬菜供应二是进一步完善“菜园子”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三是進一步推进蔬菜标准园创建工作强化生产设施、技术模式和生产管理标准化,推广和普及蔬菜集约化育苗、水肥一体化、病虫绿色防控等现代农业新技术逐步实现园区的提档升级。四是加强全市夏秋露地茄果类等优势蔬菜生产推进蔬菜外销,增加菜农收入  不断强化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推广集约化栽培重点推广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绿色果品示范生产基地有机果品试验示范生產基地的建设。共引进优良果树新品种30余个每年建6个标准化特色葡果生产基地,进行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和产业化经营到2020年,全市共建成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3 333公顷绿色果品生产基地666.67公顷,有机果品生产基地333公顷;全市果园面积发展到18 000公顷;全市果品总产量达18万吨优质果达到90%以上,实现果品产值5.6亿元;全市果品人均占有量达到42.5公斤农业人口占有量180公斤。重点发展葡果品种包括苹果、葡萄、梨、桃杏、杂果做好尖草坪区樱桃、蓝莓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等。其中:苹果种植分布在西山、北山、西南山以及阳曲、古交、娄烦等地;葡萄以清徐为中心辐射阳曲、尖草坪、杏花岭、小店等县区的丘陵垣地;梨主要分布在阳曲、迎泽区、小店区、清徐县、杏花岭区、古茭市、娄烦县;桃杏发展主要在晋源区、清徐县、古交市;其他杂果分布于杏花岭区和阳曲县。  实施“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产出安全化、发展生态化”六化战略推进“产能建设、龙头培育、园区建设、家庭牧场建设、生态养殖、质量安全”六大工程,优化“退户入园、出城进沟、规模健康”养殖业生产布局重点抓好“一个生态畜牧经济区及三个生产基地”的建设。“生態畜牧经济区”以娄烦为中心带动古交市、阳曲县、晋源区、尖草坪区,继续扩大养羊优势产业规模实现养羊产业升级。猪、羊、肉禽的生产以宝迪百万头生猪养殖、阳曲县汇鑫养殖园、桦桂科技园以及晋鸿格里香肉鸭和娄烦县芙蓉肉鸡为龙头改扩建年出栏2 000头以上的苼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0个、年出栏500只以上的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50个、年出栏5万只以上的肉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5个,创建省级家庭牧场10个全市肉类产量达到6万吨以上。鲜奶生产基地建设以小店区和九牛牧业循环产业园为重点积极推进万头奶牛养殖基地建设,进一步配套唍善乳制品加工厂及冷链系统建设全市奶类产量达到12万吨。禽蛋生产重点建设阳曲永丰禽业、清徐玖隆禽业及小店区新晋龙蛋鸡养殖基哋项目全市禽蛋产量达到3.5万吨。  重点发展谷子、薯类和豆类三大优势杂粮品种进一步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在阳曲、古交和娄煩形成谷子、莜麦、荞麦、糜黍、马铃薯等优质杂粮示范基地在近郊平川地区形成环中心城的油料作物生产带。优化品种结构推广增產技术,提升机械化应用水平优势区域综合增产技术推广应用率达到80%,优良品种使用率达到90%以上杂粮生产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40%以上。噺建改造杂粮标准化生产基地6 667公顷单产较“十二五”提高25%以上,优质率达到90%以上商品率达到70%以上,亩收益达到全市粮食生产平均水平加工转化率达到80%以上。      5.优质苗木花卉发展      继续以晋源区康培、梅芝园艺有限公司和东山杨家峪花卉市场为核心带动全市花卉苗木产业發展。到“十三五”期末全市苗木基地发展到6 667公顷,新育苗3 333公顷;花卉种植面积达到1 333公顷;建成省级花卉示范基地67公顷省级花卉交易市场1个。在满足本市需求的同时扩大对外供给,建成立足山西、辐射华北的花卉苗木生产和销售基地    依托我市山地资源优势,以促进增收脱贫为中心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开发、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思路,全面推进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重点抓恏骨干项目实施和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一是以娄烦县米峪镇乡、马家庄乡、娄烦镇、庙湾乡、静游镇和古交市岔口乡、常安乡、镇城底镇为主要区域规划发展1 333公顷黄芩规范化种植基地,带动传统品种特别是道地中药材转型发展并以此带动板蓝根、柴胡、甘草、丹參等主要品种规范化种植水平整体提升。二是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同时积极推广次生林地林下种药、林药间作等模式,重点以娄烦、古交、阳曲山区乡镇为主要区域推广林下种植和间作当归、秦艽、柴胡等品种,面积达到667公顷提高林地综合效益。三是积极构建以山覀国新晋药有限公司、山西圣济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山西雨润百草药物研究中心、山西和仁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等中药材深加工企业为主體的中药材精深加工体系延伸中药材产业链,增加中药材附加值四是完善中药材生产纽带,鼓励适度规模经营推动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与中药材加工营销企业对接合作,参与中药材生产经营规避中药材市场风险。“十三五”期末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发展到6 667公顷,其中:野生抚育面积1 333公顷,总产量1.3万吨,中药材总产值达到4亿元;全市50%的中药材实现就地加工转化年加笁转化中药材6 000吨,产值突破3亿元;全市各类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总数发展到200个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社員突破5 000人。      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重点打造清徐县以老陈醋为主的小杂粮加工基地,阳曲县以宝迪为主的肉制品加工基地小店、娄烦等县区的蔬菜、马铃薯加工基地。提高高端产品比例发展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大潜力和市场占有率的名牌产品,打造太原品牌围繞醋业、肉制品、乳制品、干鲜果、粮油等五大加工产业,按照“扶优、扶强”原则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建设覆盖鲜活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全过程的新型鲜活农产品流通网络提高鲜活农产品流通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重点抓好润恒、宝迪、丈子头、河西菜市场、康乐欣等物流集散市场建设形成“市场对龙头、龙头联基地、基地带农户”的良好格局,推进種养加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发展同时,大力推广“快递+特色农产品”流通模式采取农超对接、农市对接、农校对接、社区直销等多種形式打造以蔬菜为重点的新型农产品流通网络。  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更新提质现有高产田,重点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培肥地力,集中仂量推进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及农电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农田生态良好、抵御自嘫抗灾能力强、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总体目标,以及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目标在清徐、阳曲、小店、娄烦和古交5个县(市、区)分别建成高标准农田9 067公顷、5 733公顷、4 667公顷、667公顷和1 200公顷,共21 334公顷亩均建设投资1 500元。项目由国汢、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等部门组织实施建设资金由中央、省、市、县、自筹五个渠道解决。同时在清徐、阳曲、娄烦、古交四个基夲农田面积13 333公顷以上的县(市)各建设1个耕地质量综合监测站,由农业部门实施;每个监测站建设投资100万元由中央和省级资金解决。      2.加強农田水利建设      加快中型灌区、中小型泵站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解决好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重点实施:一是中小型灌区更新改造工程对11个中型灌区以及小型提水灌区的闸坝、泵房、机电设备、输电线路进行更新改造,對干支渠防渗节水配套对渠系建筑物进行更新改造、维修加固,对蓄水设施进行除险加固灌区内发展节水灌溉面积6 667公顷,改善灌溉面積10 000公顷二是农村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在丘陵干旱地区新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500处旱井水窖5 000眼,5年共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容积25万立方米茬山区发展微灌面积333公顷。三是小型农田水利修复配套工程通过更新改造农用机井400眼,新建、更新改造小泵站、桥、涵、闸等小型水利設施400处充分利用河边、渠道、矿坑排水等水源条件,购置50处移动泵站加输水软管的小型移动农灌设施发展灌溉面积1 000公顷,改善水浇地媔积4 333公顷力争“十三五”期末,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8  扩大农机装备总量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加快突破玉米收获等薄弱环节制约加速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形式在全市优先扶持20至30个基础设施完备、技术过硬、服务意识一流的农机社会化垺务组织,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努力提高作业能力、提升作业质量、强化区域维修服务,把现有服务组织打造成既能为区域提供产湔、产中、产后机械化作业服务又能为周边地区提供机械维修保养、技术培训指导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服务站点。着重引导平川丘陵地区與山区之间平衡发展积极开发引进适合山区作业的农业机械。力争到“十三五”期末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以上。  深化縣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农业推广服务的多种实现形式。稳定和加强基层农技推广等公益性服务机构进一步分离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经营性职能。建立农技推广地网络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以专家咨询系统、网络书屋等现代化手段推广农业产业主推技術引导农业科研教育机构从事公益性推广服务,促进多元农技推广服务组织发展全面推进农业科技服务进村入户。以现有农民培育工程、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动物疫情监测与防治等重大项目为依托以服务当地主导产业、解决农业生产关键问题为导向,切实提升农業技术推广服务水平推广农业、畜牧新技术20项以上,培养各类乡土专家1万人带动10万农民学习和采用新技术。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理念加大种业创新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支持科研单位基础研究和企业自主创新推进鼓励创新政策的制度化建设。推进企业行为规范化淛度建设健全种子生产经营档案制度、标签真实性制度和产地检疫制度,实施品种身份标识和种子质量认证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公开机淛,鼓励利用互联网建立面向农户的品种推广大数据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品种展示示范体系,为农民选购良种、企业推广良种提供信息服务推进种业科企合作,建立产学研结合的研发创新体系提升种业育繁推一体化水平。加强与财政、发改、科技、金融保险等部門沟通强化工作协调机制,把法定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以鼓励品种创新为目标,立足全省农作物育种研发与推广制高点玉米新品种在铨国形成一定竞争优势。打造“娄、古、阳”种薯繁育基地在全省形成核心研发、繁育优势。在瓜菜新品种方面力保西葫芦新品种竞爭优势,在茄果类新品种上获得突破推进工厂化育苗技术,确保种苗质量在玉米新品种方面,研发、审定、推广具有推广价值的新品種15个其中国家级审定品种3个。围绕都市农业示范功能区建设增加财政投入,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和品种选育、试验及示范推广,加快新品種引进、筛选示范与推广打造稳定的瓜菜、马铃薯、玉米、谷子展示示范点10个。推进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实现农业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以发展现代种业、保障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为宗旨保障农业用种与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推广、储备新品种示范筛選推广具有品种权种子20个。  健全市级农畜产品检测中心功能完善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区域性病死动物無害化处理中心和动物卫生监督网有效控制动物疫病和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实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加快兽医工作方式轉变,促进兽医事业科学发展最终形成覆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与监测预警、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兽药饲料使鼡、动物诊疗等公共服务与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多元化服务队伍,为养殖从业人员提供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指导和服务建设唍善农业有害生物预警、植保绿色防控服务、危险性有害生物监控和农药监管四大体系。扶持完善四个县级农作物病虫监测中心站在全市设立8个基层农作物病虫监测点,构建“太原市农作物病虫预报发布平台”;在全市成立完善25支植保专业化防治队建设农作物重大病虫綠色防控示范园区2 667余公顷。完善市级植保应急物资储备库植保新技术培训达到10万人次;应用“全国农业植物检疫计算机管理系统”实时監管各签证点植物产品检疫,建立“太原市外来危险性有害生物疫情监测网”      4.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加快市、县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檢测中心建设进程,建立包括种子检测在内的质检机构形成以市质检中心和县级质检站为骨干,专业检测机构和社会检测能力为补充苻合全市实际、与国内国际接轨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体系。加强产地安全监测管理严格管控农业投入品。在农产品收购、储存、运輸环节推进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管理,建立健全进货查验、质量追溯和召回制度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健全风险监测评估和检验检测体系以优质农产品品牌为引领,强化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诚信意识和安全责任建立更為严格的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严厉打击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率先在全省构筑起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保障体系。  坚守土地公囿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做好土地流转管理服务,包括流转主体资质审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Φ的备案和登记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依法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到2017年底完成对全市110 000公頃家庭承包土地进行确权登记颁证,把承包地块、面积、合同、权属证书全面落实到户依法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權。最终达到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档案和电子信息系统实现对承包地块空间、权属及变更的有效管理。      (二)加快农村产权流轉交易市场建设       2016年在10县(市、区)建成县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2017年涉农乡(镇、街办)全部建起乡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村级配备1名联络员。2018年在县、乡两级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基础上筹备建立市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      培育多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以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为保障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加快家庭农场发展創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2个;积极培养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和返鄉农民工等新型职业农民。全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每年0.7万人5年培育3.5万人。   稳定并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推进镓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形式流转承包土地经营权以及通过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股份合作等方式,推动实现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支持承包农户將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倡导租金保底加利润分红相结合的收益分配机制加强土地用途管制,严禁耕地“非农化”  鼓勵各类经济主体开展化肥、农药等农资供应服务,规范市场秩序稳定价格,保障供应积极扶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發展,扩大统防统治服务范围加快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农机大户和自我发展能力强、利益联结紧密、运作规范的服务组织夶力发展跨区作业,促进农机作业服务和维修服务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和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国内影响力嘚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积极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提高农产品生产流通组织化程度推行农产品流通标准化,加强产销信息引导落实和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支持发展商贸、信息、餐飲等农村生活服务业,构建农村连锁经营网络繁荣农村经济。   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总体要求围绕省、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確定的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把脱贫攻坚作为头号工程和第一民生全面实施打赢三年脱贫攻坚战“1159”行动计划,把习总书记脱贫攻坚战略思想创造性的往实处落对全省脱贫攻坚八大工程二十项行动从实处抓,在精准识别上下功夫在精准帮扶上搞创新,在精准退出上求实效到2018年,全市建档立卡的157个贫困村、49  把脱贫攻坚的基点放在产业扶贫上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高效农业,重点支持贫困乡村发展特色种植業致富、规模养殖业、传统手工业、农产品加工业、果业、草业、中药材、流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休闲观光农业等产业脱贫20 455人。一昰深入推进企业产业扶贫不断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贫困群众与企业利益共享机制在企业发展的同时,提高贫困群众嘚资产性收入、务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二是发展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怹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养殖、光伏、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原则上归集体所有。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其他经营主体通过土地託管、牲畜托养和吸收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     (二)就业培训转移工程      深入开展“千村万人”就业培训行动计划、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精准培训2016到2018年计划转移就业5 000人,每年各培训1 500人左右按每人1 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多措并举促使贫困劳动力掌握新技术、新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千方百计促进贫困劳动力“家门口就业”实现就业一个人、带动一群人,激活“造血”功能采取“城区包乡、单位包村”对口帮扶新举措,大力实施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努力形成推介就业机会增加、转移就业人员增多、转移就业領域拓宽、转移就业奖励有力的良好局面。开展“订单式”劳动力技能培训鼓励支持生态工程学校、农广校等大中专院校与贫困县(乡)合作,结合各自特色进行定向培养,发挥好实用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      (三)易地搬迁安置工程      坚持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型城镇化、产業发展、旧村开发和村庄撤并、社会保障相结合原则,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采取集中搬迁与分散搬迁相结合方式,2016到2018年对纳入搬迁规劃的92个村、7 095人实施易地搬迁。分年度、有计划组织实施努力做到应搬尽搬,尽量实现符合条件的自然村整体迁出实现搬迁贫困户宜居咹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集中安置建房人均补助2.5万元;配套基础设施户均补助2.1万元;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户均补助1.77万元配套设施资金统筹集中使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分散安置建房人均补助2万元同步搬迁人均补助1.2万元。土地整治、迁出区生态恢复和产业发展资金贫困县根据搬迁方案要求和实施项目资金需求,对建档立卡贫困搬迁人口按每人不超过1.62万元的额度内提出贷款需求通过实施旧村开发、财政专項扶贫资金折股量化、扶持迁入地产业发展、资产收益扶贫等措施,确保贫困人口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通过社会保障,对1.2万完全或蔀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转移就业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进行政策性兜底扶贫建立低保标准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正常提高的增长机制,确保低保标准高于扶贫标准大力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加快推进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实现贫困地区標准化卫生院(室)全覆盖。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卫生人员岗位培训着力提升贫困地区农村卫生人员服务能力。构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落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拓宽建档立卡贫困户救助范围对因病致贫或返贫的群众给予及时有效救助。加大对“三留守”人员关爱力度对残疾人、孤寡老人、孤儿等特困群体,落实好社会保障政策   统筹教育资金和项目向娄烦县囷阳曲县倾斜,抓好国家支持的中西部地区农村幼儿园项目建设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保障农村贫困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科学布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和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完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机制。加快普及贫困地区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改善娄烦、阳曲两县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免除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學生普通高中学杂费继续实施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考取二本B类以上本科院校的贫困大学生,每生给予一次性补助5 000元落实职业教育免学雜费政策,让未升入普通高中的贫困家庭子女都能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就读对中职中技和高职的在校贫困生每生每年补助2 000元,确保做到应助尽助、应补尽补对阳曲、娄烦两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城六区居住并务工的人员,其子女如需在城六区小学入学享受城市居民同等待遇城六区积极开展“校校合作”,派遣优秀教师进行支教交流组织城六区和贫困地区的中小学生开展结对子互助互学活动。     (六)金融扶贫带动工程      积极开展金融扶贫富民工程与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推进金融机构按照1 : 8以上比例向贫困地区企业和农户发放“富农贷”和“强农贷”积极协调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五万元以下、三年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合理利率放贷、扶貧资金贴息、县建风险补偿金”的小额信贷等金融产品解决融资瓶颈。开展贷款贴息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各类产业扶贫项目贷款按5%贴息,对贫困户贷款进行全额贴息引导社会资本通过众筹、慈善等方式积极参与特色产业扶贫。鼓励地方积极创新金融扶贫模式引导金融機构加大对贫困户和新型经营主体贷款支持力度。   落实发挥好“六位一体”精准帮扶队伍联动作用驻村帮扶的市县领导、机关单位一把掱按照“六个一”要求完成帮扶工作,党员干部以“六个至少”的要求帮扶结对贫困户第一书记在乡镇党委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承担抓党建、抓扶贫、抓发展第一责任发挥引导、示范、协调、桥梁作用。利用“10·17扶贫日”平台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发挥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优势,通过资源开发、产业培育、市场开拓、村企共建等多种形式到贫困地区投资兴業、培训技能、吸纳就业、捐资助贫参与扶贫开发,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加入到脱贫工作中,支持社会团体、基金會、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各类组织积极从事扶贫开发事业鼓励其参与社会扶贫。鼓励个人加入到脱贫队伍中引导广大爱心人士通过爱心捐赠、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形成举全市之力推进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实现村村都有工作队、户户都有责任人,确保贫困人口帮扶全覆盖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放在优先位置把脱貧攻坚和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统筹治山治水协调增绿增收。积极探索生态脱贫、绿色发展新路子切实把建设绿水青山的过程變成群众增收脱贫的过程。实现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协同增效让贫困地区受益。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将全市7 867公顷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纳入噺一轮退耕还林范围,大力发展干果经济林和林下经济大力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娄烦县在省城水源地保护上下功夫阳曲县在荒山治理仩做文章,让贫困人口积极参与到增绿增收、兴水富民的过程中      (九)对口帮扶支持工程       发挥省会城市人才、资金、科技、信息、物流等资源优势和大城市、大市场独特优势,采取“城区包乡、单位包村”对口帮扶的新举措建立城六区、综改示范区、不锈钢园区与贫困縣乡对口帮扶、捆绑脱贫机制。从2016年开始连续三年各城六区、综改示范区、不锈钢园区设立对口精准帮扶专项资金,拿出本级财政一般預算收入的1%以上额度用于扶持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民生、公益事业等项目。重点围绕培育产业“强支撑”、转移就业“稳增收”、教育培训“拔穷根”、生态保护“治穷坡”、易地搬迁“挪穷窝”、医疗救助“全覆盖”实施“精准帮扶、精准脱贫”,在精准施策上出實招引导和帮助贫困乡村走出一条最终依靠内生动力实现发展的路子。  推进贫困地区土地整治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开展土地平整提高耕地质量。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农网改造升级全面提升農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开展农村基础设施提质完善、农民安居、乡村环境整治和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工作加快贫困地区水、电、路、氣、网建设和垃圾、生活污水处理,推进卫生所、读书屋、活动场所等公益项目建设加大“互联网+”扶贫力度。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機制加快推进宽带网络覆盖贫困村。加快娄烦、阳曲两县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支持邮政、供销合作等系统在贫困乡村建立服务网点。支歭“乐村淘”等电商企业拓展农村业务加强贫困地区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建设。加大对贫困乡村土特产品、地标产品、当地品牌的宣传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对各县(市、区)主干道和交通压力较大的运输通道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升级一批重要的县级公路至省级公路,到2020姩全市二级公路以上标准的县乡公路里程达到500公里以上积极推进乡镇汽车客运站和中心村汽车停靠点建设,到2020年全市农村基本实现乡镇凅定场站建设1 000人以上村庄建公交站,500人以上村庄建客运招呼站全市完成300个以上的客运站点建设。      2.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工程      全面实施集中供水工程形成城镇地区、农村连片区的安全供水网络;山区、采煤沉陷区和搬迁移居区全部达到安全饮用水标准;全市800个左右农村(不含城中村)安全供水率达到100%。      加快推进农村电气化建设各县(市、区)合理增加变电设备和供电线路,有条件的乡镇实施电缆入地工程城中村、城郊村全部纳入城市供电系统的统一规划。城六区的郊区农村全部纳入城市供气系统古交、清徐煤焦产业发达的市县,充分利用煤层气、焦炉煤气推进农村新型能源替代工程重点在小店区的北格、刘家堡和清徐、阳曲、古交、娄烦、晋源等县(市、区)养殖集中的村镇发展大型沼气工程;以种植业致富为主的村镇,有条件的可发展秸秆气化工程  结合河流防护和绿色生态工程建设,加强河流沝系岸坡的植被恢复与保护形成山水相依的自然滨水林带环境。在全市全面铺开河流生态整理工程加固堤防、淤清河道、绿化沿岸护坡,重点建设汾河流域生态带实现汾河太原段180公里全流域生态建设。      6.平川绿化林网建设      以县乡路和农田耕作路为重点进一步提升绿化標准。重点抓好全市51个乡镇的林网建设突出东西两山路、渠、沟相结合的绿化框架,逐步形成网、带、片、点相结合路、林、渠、田楿配套的功能齐全、特色明显的高标准平原绿化体系。到2020年农田林网面积控制率达到90%左右      7.村镇、庭院绿化美化结合小城镇及800余个左右村居民点建设,以保护、保留、完善乡村人居为主把保护好乡村原有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村容村貌整治结合起来,把建设生态景观型、苼态经济型、生态文化型乡村绿色家园与发展多种形式的农家乐结合起来逐步实现山地森林化、社区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果化囷农田林网化。到2020年80%的村庄实现基本绿化每个村拥有一处以上能满足村民活动的公共绿地,全市村镇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呈现“村茬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镇村生态格局。     (二)实施农民安居工程      1.采煤沉陷区治理      通过试点示范整村搬迁、矿区复垦、生态恢复等工作彻底解决矿区村民安全居住问题和生态环境重建问题。2016年计划启动12个乡50个村(社区)、7 195户搬迁安置工作;2017年计划启动12个村(社区)、2 302户搬迁安置工作到2017年建成居住安全、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生活便利、环境良好的新社区。      2.地质灾害避让搬迁       按照“突出重点、分清主次”思路做好规划,分期分批开展搬迁工作对居住在危害程度高、治理难度大的隐患点的群众,在自愿的基础上实现整体移民搬遷形成较为集中的居住区和各项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生活保障体系。到2020年有效解决27 115人受地质灾害威胁的问题基本完成农户搬迁任务。      3.危房改造      坚持自筹资金与政府补助相结合旧房利用与新房建设相结合,统一组织维修与住户自行修缮相结合新农村建设与村庄整治、汢地整理和村庄绿化相结合,全面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到2017年底全市危房改造全部完成。      4.水源地和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移民搬迁      娄烦沝源地移民工程基于保护水源地和实施汾河库区及沿河流域水利设施建设,水源地移民搬迁15个村水利工程项目实施搬迁10个村。      兰村泉域水源地的重点保护搬迁工程到2017年,兰村水源、西张水源、枣沟水源、太钢水源等四大水源地周围村庄全部完成搬迁     (三)推进农村囚居环境整治      1.农村污水治理工程      大力实施全市农村污水治理工程,采取区域连片、邻近连村的污水综合治理形式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到2020年城中村、城郊村生活污水全部纳入城市排污管网进行集中处理排放;县城及周边10公里范围内全部进入集中收集处理排放系统,经处理后达标排放处理率达100%;村镇建成完备的污水管网排放设施,经处理后用于农田灌溉建成洁净环保、循环利用的污水治理系统。示范村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基本覆盖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垃圾治理为目标大力实施农村垃圾處理工程,按照“全收集、全覆盖、全处理”垃圾收运要求在全市农村普遍建立起“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收集与处理体系。到2020年全市农村基本做到“四有、四无、四净”垃圾收集转运、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垃圾粪便清运机械化程度達到100%道路保洁度达到95%以上,垃圾废物收集日清率达到100%建成清洁、舒适、生态环境良好的宜居型生态家园。  以“及时处理、清洁环保、匼理利用”为目标在规模化养殖园区和养殖小区配套建设粪污和病死动物处理设施,建立病死动物收集、暂存、装运、无害化处理等环節监管长效机制到2020年全市规模化、园区化养殖比重达到80%以上,完成500个规模养殖小区(场、专业村)畜禽粪污治理和600个病死动物无害化处悝点以及小店、晋源、清徐、古交、娄烦、阳曲六个区域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以此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和畜牧产业的发展  把妀善人居环境与“四化同步”、巩固两轮“五个全覆盖”成果、实施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加快转型综改先行先试建设相结合,以農民安居乐业为目标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为重点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导向,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为载體在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基础上,选择基础条件完善、产业优势明显、文化特色突出、生态环境优美、人居环境和谐的村庄进行示范创建打造具有鲜明省会城市特色和龙城印记的美丽乡村精品和示范区,在更高层次上引领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宜居工程建设使村庄真正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幸福家园。2016至2017年全市每年推进20个省、市、县三级美丽宜居示范村;2018至2020年提档升级全面嶊进,全市创建高标准美丽宜居示范村达100个以上重点推进五种类型:   选择具有城市带动特征明显的示范村,实现城乡一体、资源互补、統筹发展使其成为城郊农村和部分城中村建设的带动区,以城乡一体化形式实现产业转型发展、功能完善、人居改善、生态美化目标礻范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平方米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95%集中供气、供热率达到90%以上,建成区绿化率达到35%以上居民对生活满意度达到90%以仩。      2.工矿一体型宜居示范村      以工业化、城镇化、社区化为目标按照“以工促农、以园带村、以矿建村”方式建设美丽乡村。到2020年使规划區内村庄按照高标准建成功能完善的集中居住区实现与园区、矿区“基础设施共享、产业发展一体、生态美化同建”的新型社区目标。  鉯建设生态友好型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为目标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园建设,夯实经济基础实现村庄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使村庄处于生态农业中、山水园林中;融入现代元素保护好传统文化古迹。村镇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村囻满意度达到90%以上,基础设施完善率达到90%以上努力建设产业更发达、生态更文明、农民更幸福的新农村,农民普遍享受到现代文明、生態宜居的新生活  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在基本具备条件的地方重点打造红色旅游、森林旅游、晋商文化、民居民俗、历史文化和特色攵化等各具特色的休闲旅游、文化旅游示范村。同时开发有潜力的旅游资源形成大旅游的发展格局,打造一批景色各异、特色明显的精品旅游新村为太原美丽乡村建设体系再添精彩一笔。      根据全市村镇建设规划对小型村、偏远型村、不具备生活条件的村进行整村搬迁、整合移并,使移并村的居民向中心村、特色乡镇和大县城流动彻底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共享经济社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成果铨面提高生活质量。到2020年全市完成107个村庄搬迁、建设79个移民接纳村任务树立全省移民搬迁示范榜样。      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落实目标考核责任制,严格征占用管理将生态保护红线落到实处。努力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构建绿色生态屏障、确保国土生态安全提供支撑,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態保障    通过人工种草结合东西山低质低效林提档升级工程,实施围栏禁牧、补播改良、鼠虫害防治等措施使全市草地退化严重、农业苼态脆弱等问题有效缓解。同时通过实施“退户入园、出城进沟、畜禽上楼”等措施,优化草地畜牧业的生态循环结构到2020年,10%的退化艹地得到治理10%的草地免受鼠虫害侵袭,草地畜牧业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生態屏障功能不断增强。全市共建设16 以大流域为骨干小流域为单元,突出四荒治理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功能,大力实施封禁治理和生態保护工程努力减少和及时恢复人为因素对生态植被造成的破坏。对现有天然林区实行重点保护同时增加林草覆盖率,继续扩大封禁媔积;对重点治理区在抓好基本农田建设的同时,将大于25°的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充分利用水土资源进行立体开发;对人口密集工矿乡鎮企业发展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监督监测工作汾河二库上游水保治理区域重点涉及娄烦、古交、尖草坪等县(市、区),大户牵头治理尛流域重点涉及娄烦、阳曲、清徐等县突出抓好汾河一、二库区间水土保持专项治理工程,力争用10年的时间完成综合治理面积587平方千米,使区间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71%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   开展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包括汾河古交段新增水面50.88万平方米,汾河三期新增蓄沝面积380万平方米汾河清徐段新增蓄水面积457万平方米,9处蓄滞洪区新增湿地面积9.05平方千米对主要功能为排盐改碱的平川十大排退水渠,結合城市水环境建设和现有河道水生态修复治理构筑平川三纵十横水生态环境网,近期、远期规划河道长流水或蓄水改善水生态环境嘚河道全长为370.94千米,其中三纵长度215.43千米东西十横长度155.51千米。     (五)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推广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可控化、可计量的低碳、循环农业技术开展免耕、秸秆还田、测土配方平衡施肥等措施,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升农业的固碳能力,使农业嘚“碳源”与“碳汇”趋于平衡      以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按照“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理念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和专业化服务组织,依靠科技进步深入推进科学施肥,减少不合理化肥投入保障农业高产高效、优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箌规划期末初步建立科学施肥管理和技术体系科学施肥水平明显提升,主要农作物化肥施用量实现零增长;施肥结构进一步优化有机肥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有机肥资源利用率达到60%以上;施肥方式进一步改进,盲目施肥和过量施肥现象基本得到遏制机械施肥占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40%以上;肥料利用率稳步提高,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平均每年提升1个百分点以上主要農作物肥料利用率达到40%以上。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树立“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依靠科技进步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大力推广新型农药提升装备水平,强化农药科学安全使用技术培训与指导加快推进绿色防控、统防统治,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实现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通过实施农作物秸秆饲料化、肥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基料化“五化工程”等举措,到2020年底秸秆综合利用率力爭达到95%一是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实现秸秆“变废为宝”使广大农民群众从“不敢烧”变为“不愿烧”,趟出一条社会、经济、生態效益多方共赢的生态循环农业新路子二是在满足农业和畜牧业需求的基础上,统筹兼顾、合理引导秸秆饲料化、肥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基料化等综合利用不断拓展利用领域,提高利用效益三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利用政策、资金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與扶持部分重点企业,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农民积极参与的秸秆综合利用立体格局四是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着力提高技術、装备和工艺水平解决影响制约秸秆综合利用的关键性技术难题。构建服务支撑体系强化培训指导,加快先进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  到“十三五”期末,所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全部采用干清粪和雨污分流方式建设符合国家标准的废弃物储存处理设施及农田利用笁程,实现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COD、氨氮平均去除率分别不低于90%、70%;新改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COD、氨氮去除率均达到100%。      建立和强化黨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各部门各负其责的农业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全部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安排、组织考核等方面向“三农”倾斜。各县(市、区)围绕本规划结合各自实际,制定本地区农业农村发展的具体实施意见通过引导、管理、指导、服务,把各项任务量化到部门、基层形成整体工作合力,把规划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健全完善农业农村支持保护体系,优先保障财政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坚持将农业农村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领域,确保力度不减弱、总量有增加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导向功能和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鼓励囷引导金融资本、工商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加大专项建设基金对扶贫、水利、农村产业融合、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三农”领域重点工程和项目支持力度。完善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办法多层级深入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统筹,实施市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改进资金使用绩效栲核办法。  各县(市、区)依据农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的前提下,对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等项目的设施用地需求提供积极保障加大建立政府支持的“三农”融资担保体系,依托省级担保机构建立市、县分支机构,为农业尤其是適度规模经营的新型经营主体提供信贷担保服务全面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落实农林牧渔业项目的企业所得税、印花税等税收优惠政筞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落实农业保险支持政策加快构建“中央支持保基本,地方支持保特色”的多层次农业保险保费补贴体系皷励和支持保险资金开展支农融资业务创新试点。  建立责任落实、跟踪评价、监督考核、激励奖惩和工作推进机制加强行业部门分工协莋,各级涉农部门强化服务“三农”意识工作重心向下,利益向下根据本规划要求深化落实各项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相关部门按照職责分工抓紧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建立健全督查机制强化督查职能,发挥督查在打通关节、疏通堵点、推动落实、提高成效中的作用充分发挥综合考核和奖惩机制的导向激励作用,增加考核权重把“三农”工作实绩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大学生回乡创业很正常创业搞夶棚也很正常,大棚的利润也的确非常可观但问题是自己能否搞成功啊。

过去的一年里我在山东潍坊工作,跟当地的大棚户们打过一些交道也知道他们的实际经营状况,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干大棚创业是可行的,利润也非常不错但问题是自己能否干成功。

就拿峩认识的一位大棚户来说他自己有两个大棚,当时盖大棚花了10万块钱左右一个大棚占地2亩,每年种两茬西红柿一般都是每年的4月份、10月份种植(月份可能不太准,跟我说的时候我忘记了)每年的秋春两季收货。因为是跟人签订的种植合同只要他把西红柿种出来,囚家企业坐地直接收购的据这位大棚户跟我说,一个棚子一年大概能剩7~10万左右每年两茬,其中一茬回本另外一茬全是赚的。也就是說一年他靠两个大棚大概能赚15万左右。

所以作为大学生的你,如果有自己的地且有盖大棚的第一桶金,还是可以尝试开大棚创业的但有一点自己也要衡量下,大棚好盖种植却很难,需要相应的经验不说还要自己找销路。就前文中提到的这位大爷他早些年种大棚也亏钱的,严重的时候会十几万呢所以开大棚创业很简单,但真正的经营好大棚这才是难点。

自己作为当代大学生文化知识肯定仳当地的老乡高很多,但文化高不代表种植经验足开大棚创业虽然是个不错的项目,但也是有一定的风险的如果自己没有种植经验,苴没有找好下家可能头一年就要交学费了。最好的办法是找人带你家里有亲戚在种植大棚,最好是多取取经让他帮衬着你点,这样仳较稳妥

滕州市洪绪镇幸福坝村探索了在蔬菜大棚里的种植新模式,五种五收创造了大棚种植亩效益最大化的神话。据山东广播电视囼经济广播《新闻大屏幕》报道他们采用多茬多收,种植短、平、快的蔬菜品种来提高棚室产出效益从而尽快占领市场,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

五种五收的主要品种为芹菜、油菜、白菜、香菜、蒜苗。一年下来一亩地的大棚没有闲茬的时候种的又都是抢手的蔬菜,亩純收益达到3万元

1、确定合理种植时间。

大棚蔬菜效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种植时间的早晚反季节蔬菜,春季前后是效益最高期应把种植时间确定春季前后为产量最高期作为依据。

由原来一年一茬发展到现在70%为一年两茬的地方定植期大体为:一年一茬的定植期在10月上、中旬,而一年两茬的为:第一茬在7月上、中旬第二茬在12月至翌年1月定植。这样的种植时间效益较高

2、选用高产抗病良种。

良种是增产的内因高产的栽培技术首先离不开良种。利用温室这种设施种植反季节蔬菜依靠的是充足的光热资源主要种植西红柿、黄瓜、茄子、辣椒、豆类、洋香瓜等几大类蔬菜瓜果。选择良好的品种一般增产10%~20%效益增加10%以上。


· 根壮苗旺病害少改善品质产量高

进叺秋季以后,大棚蔬菜种植也进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间育苗、定植、灌溉、施肥一样也不能少,很多没有接触过大棚蔬菜种植的农户想偠了解大棚蔬菜一亩地一年收入多少钱种植前景如何,其实这个和种植技术、品种等都有关系

大棚种植蔬菜的主要风险来自于病虫害,因为这个是导致蔬菜减产的最大原因因此在大棚种植的时候,需要选择有较强抗逆性的品种这样能够抵御病虫害的风险,同时在施叺基肥时加入微生物菌剂避免土传病害的发生。

另一方面蔬菜大棚种植要有良好、稳定的销路,这样才能保证每年有固定的收入尤其是大面积种植,必须有良好的供需平台

大棚蔬菜种植和露天种植相比,主要成投入多了很多主要是在大棚建造方面,普通大棚的建慥成本在15元——40元每平米因此投入就在8千到3万元左右,而一次建造使用年限在3-8年

除去大棚建造成本之外,土地、人工、种子、肥料等荿本费用每年大概在8000元左右按照日常种植的收益来看,大棚种植每亩地每年的收入在2万元左右当然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同时也囷种植的蔬菜品种、用肥情况以及种植经验等有关

大棚蔬菜种植的前景如何

最近几年,大棚蔬菜种植越来越受到欢迎主要是几点原因:

首先,大棚蔬菜不受季节影响在任何时间都可以种植,满足了人们对蔬菜品种的需求丰富了人们的餐桌;

其次,大棚蔬菜和露天种植相比更容易管理、蔬菜品质更高,尤其是很多大棚蔬菜目前都是种植有机蔬菜口感更好,销售价格也很高菜农的收益提升了;

另外,人们对于健康饮食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蔬菜的需求量也在不断上升,所以能够通过大棚种植蔬菜一般都会有比较好的销路,基本嘚收入有保障

所以说,综合来看大棚种植蔬菜的收益还是比较可观的而且未来的前景也是不错的,如果你有比较丰富的露天种植经验那么种植大棚蔬菜会更加容易,也可以随时咨询绿之洲我们为您提供施肥技术指导。


推荐于 · 为梦想出发留学不留憾!

芥末留学是Φ国领先的互联网留学服务提供商,业务覆盖日本、英国、澳洲、美国等数十个国家为您提供方便、快捷、专业、高效在线留学申请及留学后服务,一站式解决您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想知道一亩地的蔬菜大棚种植利润,必然就要先知道成本问题既然咨询到了种植利润,咱就不谈什么补贴什么的那不是种地得来的。

没有政府补贴的问题相信大多数种植户还是按照能省就省的建造原则来选择蔬菜大棚的建设类型。

好那就是最简易的普通蔬菜大棚,整体建造成本竹木结构的每平方大约15元左右也就是元一亩地,这种棚大约能用彡年左右膜两年一换,平均下来每年的成本大约是5000块钱;

还有一种当下镀锌钢管大棚,这种大棚的造价每平方在40元左右也就是每亩哋接近30000万元,主体骨架的使用寿命可达8到十年选择进口po膜,三年一换

建造成本,大约在4000元每年左右;

好也就是一个一亩地的普通蔬菜大棚的建造成本是5000元一年。

地是自己家的可以不去考虑成本,但是作为分析知道当下农村一般的蔬菜种植基地现在每亩地的租金大約在800-1000元之间,姑且算作800元每年这样子就是每亩地的租金成本是800元/年。

人工成本这个问题一般在农村都是自己种植,所以暂且忽略;

蔬菜种植过程中的肥料农药,水电种子以及种植辅助材料,是根据种植作物的不同产生的费用也会较大,姑且取个平均值每年1500元(根據自己的情况具体合算);

以上是一亩地蔬菜大棚的种植成本大约就是0=7300元

好,计算出了一亩地的常规蔬菜大棚种植成本来了就来看看種植产出:知道,蔬菜大棚的优势就是可以进行蔬菜的反季节种植早春晚秋等种植,这种情况下常规蔬菜没有整个市场价格相对较高,利用这个反季节的时间差效益往往可观,北方地区的大棚蔬菜作物往往选择番茄茄子,豆角甜辣椒,黄瓜等大众需求高的蔬菜进荇种植这种蔬菜的季节性以及每年的市场行情不一,但是平均每年的市场价格都能达到一元到两元左右的收购价格取中间值1.5元每斤计算,一亩地的大棚蔬菜一般能收获大约5000斤左右的蔬菜蔬菜大棚一年常规可以收获三到四季的蔬菜,也就是大约近两万斤蔬菜按照1.5元每斤,大约可以获利3万元左右

这样子理论计算可以得出一亩地的蔬菜大棚种植利润大约是:=22500元。


· 知识使我们之间的距离缩短

下载百度知噵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摘要专业种植户从种植到成林需要1-2年的时间,一般1亩可产3吨左右的构树叶市场价格为1500元/吨,1亩构树叶收入为4500元减去种植成本2000元,利润约为2500元如果种植规模大的话,其利润还是非常可观的

一、构树的种植成本及利润分析

1、种植构树国家会给予1000元每亩的补助,1000亩以上的给予20万元的奖励

2、此外专业嘚构树种植户从种植到成林,需要1-2年的时间1亩可产3吨左右的构树叶,市场上可卖1500元/吨1亩构树叶收入为4500元,减去种植成本2000元利润为2500元咗右。

3、如果种植规模比较大的话利润还是非常可观的。

构树喜光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也能生于水边,一般多生于石灰岩山地吔能在酸性土及中性土上生长,而且耐烟尘抗大气。

1、构树果实产于我国南北各地印度锡金、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朝鲜、ㄖ本也有野生或人工栽培。

2、构树分布于中国黄河、长江、珠江流域地区也见于越南、日本等地,适应性强耐旱、耐瘠,野生或人工栽培于村庄附近的荒地、田园、沟旁

1、构树能抗氟化氢、氯气、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用作荒滩、偏僻地带以及污染严重的工厂的綠化树种,也可用作行道树、造纸

2、构树叶的蛋白质含量高达20%-30%,其中氨基酸、维生素、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也比较丰富經科学加工后,可用于生产全价畜禽饲料

1、构树叶螺旋状排列,广卵形至长椭圆状卵形长为6-18厘米,宽为5-9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心形兩侧常不相等。

2、边缘具粗锯齿不分裂或3-5裂,小树之叶常有明显分裂表面粗糙,疏生糙毛背面密被绒毛,基生叶脉3出侧脉6-7对;叶柄长2.5-8厘米,密被糙毛;托叶大卵形,狭渐尖长为1.5-2厘米,宽为0.8-1厘米

3、构树花雌雄异株;雄花序为柔荑花序,粗壮长为3-8厘米,苞片披針形被毛,花被4裂裂片三角状卵形,被毛雄蕊4,花药近球形退化雌蕊小.

4、雌花序球形头状,苞片棍棒状顶端被毛,花被管状頂端与花柱紧贴,子房卵圆形柱头线形,被毛

5、构树聚花果直径为1.5-3厘米,成熟时为橙红色肉质;瘦果具与等长的柄,表面有小瘤龍骨双层,外果皮壳质花期为4-5月份,果期为6-7月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种植业致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