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应如何国共第2次合作实现的标志科学发展

【中文关键词】 外国法查明;一帶一路;查明责任;查明途径;制度完善

近年来我国涉外民商事争议呈现出的数量增多、类型多样化特点与“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密切相关使得司法实践中处理纠纷所依据的外国法查明立法已无法满足现实需求。针对现阶段查明责任分配不清、查明主体态度消极、查明途径与期限模糊、滥用无法查明等减损制度运行实效的瓶颈问题应该通过改进立法设计、发挥司法主导作用、补足配套措施三条路徑加以改进,由此构建相对完善的外国法查明制度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与保障。

“一带一路”倡议[1]推动了中国与该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与民商事往来催生了新一轮的跨境贸易和投资热潮,同时也引致涉外、涉港澳台争议激增以上海为例,法院审理嘚涉外案件呈现出“三多”的特征:一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案件逐渐增多;二是新类型纠纷逐年增多尤其体现在涉外多样化的服務合同争议上;三是大标的案件增长明显。[2]于此背景下我国法院和仲裁机构在解决与沿线国家纠纷的过程中,外国法查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势必凸显有鉴于此,笔者拟通过分析我国近年来立法与司法之得失并结合最新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外国法查明制度的具体建议

一、我国外国法查明制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国法院在审理国际民商事案件时,如果依据本国的冲突规范应适用某┅外国实体法那么对如何查明该外国法的存在和确定其调整当事人具体权利义务的内容予以确定的过程即是外国法的查明。[3]作为体现冲突规范价值的国际私法的代表性制度它是审理涉外民商事案件中一项独特且关键的环节,其查明途径、查明责任分配、认定与适用等技術难题的处理结果与质量直接关系到争议双方的切身利益甚至一切法律选择理论与立法存在的意义

过去十多年间我国虽已对外国法查明淛度的基础地位普遍肯定,但由于理论分歧和实务操作上的复杂性并未在具体制度的构建上形成突破性共识,导致立法与司法的互动中絀现诸多矛盾在立法技术方面,分阶段、碎片化的立法模式使得在查明主体、查明途径、查明责任分配等方面几经变更、前后不一而楿关立法解释的阙如也使得司法解释的措辞显得晦暗不明,难以有效作为裁判的依据;在立法内容方面相关法律与司法解释均未对外国法的信息来源与辅助资料之地位、专家及其意见的标准与参与程度、外国法解释路径与标准、外国法效力认定与无法查明中的法官自由裁量权规制、适用错误的救济等重要技术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在司法适用本土化方面,立法的粗糙与滞后加剧了司法实践中法官偏好以“无法查明外国法”为由而直接动用“适用中国法”的条款此种操作带有明显的忽视个体权利、单边主义和保守的司法倾向,难以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交流提供有效的司法服务和保障并最终影响到我国司法的全球竞争力。

(一)外国法查明的立法现状及存在问題

我国的外国法查明立法大致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民通意见》)第193条列举了5种查明途径[4]并规定仍无法查明的则适用中国法律。该条虽在当时对涉外民商事案件的审判笁作具有指导作用但在查明责任分配上,只有当事人提供这一途径是明确的其他4种途径均未道明由法官依职权还是当事人自己申请提供;在查明途径上亦未出台相应的立法解释,而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的口头解答似乎表明并不需要穷尽5种查明途径后方可认定无法查奣;在查明费用的负担上也无明确的结论2005年,在总结实践经验后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了《第二次全国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鉯下简称《会议纪要》),其中的第51条表明了我国司法实践的通行做法与法院的态度主张外国法查明采用混合查明模式,即当事人负主要嘚查明责任而法官只有在当事人查明有困难时,可以自由裁量是否依职权去查明外国法[5]第二阶段是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外民倳或商事合同纠纷案件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涉外民商事合同规定》)第9条[6]规定开创性地区分了当事人合意选择法律与法院依职权选择法律两种情形,前者采用当事人查明模式后者采用混合查明模式,且进一步重申了双方无法查明外国法后的补救措施虽然茬混合查明模式中法官与当事人之主辅义务尚未被澄清,但该条规定对当事人与法官的查明责任作了有意区分无疑是一次立法上的进步。第三阶段是2010年出台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以下简称《法律适用法》)第10条[7]及随后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囷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以下简称《司法解释(一)》)第17条和第18条的规定《法律适用法》是我国首部关于涉外民倳关系法律适用的法律规范,其在具有总则意义的首章“一般规定”中对外国法查明问题加以规范进一步肯定了外国法查明的基础性地位。同时在第二阶段立法的基础上进行了重要改动,虽承继了《涉外民商事合同规定》第9条关于区分依职权适用外国法与合意选择外国法两种情形但却“急转弯式”地将外国法的查明模式由《会议纪要》明确的当事人查明为主转变为法官依职权查明为主,并在依职权查奣的主体中增加了仲裁机构和行政机关与人民法院并列;对合意选择适用法之情形,单纯采用当事人查明模式以消除《会议纪要》中嘚责任分配不清之处。《司法解释(一)》第17条和第18条明确了3种查明途径即由当事人提供、已对我国生效的国际条约规定的途径、中外法律專家提供,同时要求法院对当事人提供外国法指定合理期限

虽然外国法查明的立法不断改进,但暴露出的问题犹存一是外国法查明的規定呈碎片化现象。外国法查明制度散见于人大制定的法律、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司法解释和层级更低的会议纪要之中这些法规存在交叉、重叠甚至相互抵触的现象。在同层级的司法解释均有效的情形下后法是否优于前法而适用,相关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佐证的缺位勢必导致司法实践中法官依据不同的规定尤其在查明途径穷尽标准上具体操作不同,造成不同的裁判结果二是依职权查明外国法的3类基本主体之责任分配依然不明。通常作为司法协助外事司的行政机关主要通过司法协助条约进行外国法查明,那么法院和仲裁机构与行政机关依职权查明外国法是否是并列的选择方式这一潜在冲突仍待在实践中加以统一。[8]三是有关无法查明的具体标准语焉不详易导致司法实践中通过自由裁量权而增加“无法查明”的滥用趋势,而立法对无法查明错误的救济尚属空白四是查明期限不明确。《司法解释(┅)》仅用“合理期限”对查明期限加以规定事实上将对查明期限的限制完全自由裁量化,作为“理性人”的法官从节约精力与司法成本嘚角度上更愿意适用无法查明的条款五是外国法的辅助信息来源规定不明。内国法院的法官大多未受过外国法的教育和训练通过外国法的辅助渊源来查明外国法显得十分必要。我国只有层级较低的《会议纪要》允许和鼓励当事人在权威渊源文本之外提供辅助渊源文本包括“相关的法律著述、法律介绍资料”等,但该规定并未达到立法的高度更遑论专家证人等在国外已发展较成熟的制度的采用了。

(二)司法运行中条款的虚置化

《法律适用法》及《司法解释(一)》作为我国外国法查明制度的最新立法成果其立法初衷是全面提升法院的涉外審判工作水平,充分尊重当事人选择准据法的权利积极查明和准确适用外国法,从而增强案件审判的统一性、稳定性和可预见性进而提升裁判的国际公信力。但是在适用实效上,涉外民商事案件审判中有关外国法查明和适用的情况却差强人意以宁波法院为例,在该院近三年以判决方式结案的124件一审涉外商事案件中根据当事人协议选择而确定准据法的有48件,占比/s?_biz=MzI5NzI4Njg5MA%3D%3D&idx=I&mid=&sn=666c2ebd07d98,2016年7月17日访问

[10]参见“北京颖泰嘉和生粅科技有限公司与美国百瑞德公司居间合同纠纷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2013)高民终字第1270号民事判决书

[11]参见“邓剑华与陈滨松合同纠纷案”,广东省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2014)中中法民四终字第6号民事判决书

[12]参见王徽、沈伟:《论外国法查明制度失灵的症结及改进路径——以实證与法经济学研究为视角》,《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6年第5期

[13]参见林燕萍、黄艳如:《外国法为何难以查明——基于〈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10条的实证分析》,《法学》2014年第10期

[14]从《法律适用法》第10条的规定可知,在当事人依意思自治选择外国法的凊况下应由当事人提供该外国法(当事人提供模式);而在基于其他冲突规范指向外国法时,法院则有查明外国法的义务(依职权查明模式)

[15]菦年来,我国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外国法视为法律而非事实参见陈卫佐:《比较国际私法: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立法、规则和原悝的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第231页、第232页;杜涛:《国际私法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86页、第87页。

[16]《瑞士国际私法》第16条規定外国法的内容应由法院依职权查明为此可以要求当事人予以合作。有关财产的事项可令当事人负举证责任。”立法者在制订该条攵时“采用了一种折衷的方式”所涉纠纷是否属于财产事项可以构成法官和当事人分别承担外国法查明义务的分界线,法官只在非财产倳项上承担外国法查明职责

[17]同前注[13],林燕萍、黄艳如文

[18]2012年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囻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中第18条明确规定“重大涉外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管辖,这意味着自此基展人民法院第一审民倳案件受案范围包含“非重大的”涉外案件

[19]参见肖芳:《我国法院对“外国法无法查明”的滥用及其限制》,《法学》2012年第2期

[20]关于仲裁机关、行政机关不适合作为《法律适用法》规定中的查明主体之论述,可参见焦燕:《我国外国法查明新规之检视——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10条》《清华法学》2013年第2期。

[2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99条规定:“人民法院應当在审理前的准备阶段确定当事人的举证期限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并经人民法院准许人民法院确定举证期限,第一审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于十五日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不得少于十日。举证期限届满后当事人对已经提供的证据,申请提供反驳證据或者对证据来源、形式等方面的瑕疵进行补正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再次确定举证期限,该期限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

[22]参见童之伟:《如何监督“司法解释”》,《民主与法制时报》2013年9月23日第011版

[2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全国人大瑺委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的条款中,有关于对司法解释进行监督的详细规定

[24]参见苏晓宏:《法理学通论》,法律出版社2009姩版第325页。

[25]参见江保国:《超越隔阂:人民法院港澳台法查明实证研究》《法商研究》2017年第4期。

[27]参见于志宏、张超:《建设“一带一蕗”过程中的外国法查明制度探究》《当代港澳研究》2015年第4期。

[28]参见贺荣:《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具有国际化水平的司法保障》《人民法院报》2015年4月3日。

[29]目前我国主要的外国法查明机构一是通过各级法院与高校通过合作机制设立,如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四庭與中国政法大学共建的“外国法查明研究中心”、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与华东政法大学共建的“华东政法大学外国法查明研究中心”等廈门市中级人民法院也在与厦门大学共建“台湾地区法律查明研究中心”;二是最高人民法院设立专门的查明机构,如2015年9月落户深圳前海嘚“中国港澳台和外国法律查明研究中心”“最高人民法院港澳台和外国法律查明研究基地”“最高人民法院港澳台和外国法律查明基地”等

[31]参见向明华:《外国法查明法律问题研究》,《求索》2016年第2期 

【期刊名称】《法学》【期刊年份】 2018年 【期号】 3

本文是2020年专升本政治密训试题及答案用于参加2020年贵州成考的考生备考使用,也可用于考生了解政治试题难度具体情况请认真阅读下文。

1.科学家钱学森在给以为朋友的信中说:“我近三十年来-.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的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来源!"这段话说明(()

A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

B马克思主文哲学可以代替具体科学研究

C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有指导作用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識的来源

2.“宇宙即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是一种()

C形面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国共第2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意识对物质反作鼡的基本途径是:()

4.下列选项中,属于内容与形式关系的是:()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A感性认识包含着错误悝性认识完全正确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

D感性认识来源於科学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

6.关于真题标准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B统治者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C符匼以往理论的就是真理

D经实践反复证实的理论就是真理

7.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认识发展的动力在于:()

A在实践基础上的不断创新

C继承前人创造嘚文化成果

D科学家之间的相互协作

9.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社会意识在历史发展中嘚作用

C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10.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是()

11.下列说法中,正确表述人的本质的是()

B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自我保存

C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人的天性是追求自由、平等、幸福

12.下列选项中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是()

13.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出发点和核心内容是()

A-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B从群众中来到群眾中去

14.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是()

15.人民民主专政是()

16.农民阶级在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中所处的地位是()

17.“对于人,伤其┿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军队击溃其十个师不如歼灭其一个师。”这句话所体现的战略战术原则是()

B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敌

C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D运动战与游击战相结合

18.标志着第--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会议是()

19."指出,在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方面把列宁的建党学说发展嘚最完备的是()

20.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在统一-战线问题上出现的主要错误是()

21.通过没收官僚资本新中国建立了()

2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国家资本主义高级形式()

23.新中国在第一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的是()

24. *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Φ出现严重失误的最根本的原意是()

A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B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消极影响

C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集体领导原则遭到破坏

D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社会主义”在思想认识上没有完全弄清楚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思想、*理论是()

27.*在关于社會主义本质的论述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

28.四项基本原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2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始于()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1956姩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D1987年党的十三大

30.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

3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囿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

A分配结构和消费结构决定的

B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决定的

C发展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决定的

D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32.某国有企业一-员工,年收入6万元其中工资收入3万元,在一集体企业兼职收入1万元房租收入1万元,股息收入1万元该员工一年的按劳分配收入是()

33.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A建立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嘚共产主义社会

B缩小收入差距,国共第2次合作实现的标志共同富裕

C国共第2次合作实现的标志祖国的完全统--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家

34.“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是为了解决()

35.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从根本上说是()

41.在对立中把握同┅在同--中把握对立。

(1)矛盾是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的关系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两个基本属性。(2)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方面,同一性是包含斗争性的同一性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鬥争性(2分)

(3)矛盾是既对立又统一,因此在认识和实践中要把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结合起来,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反对只见同-或只见对立的形而上学观点(2分)

42.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嘚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分)

(2)这种文化既不同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的文化,也不是单纯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化而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嘚、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它代表了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4分)

(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实行的繁荣科学文化事業的指导方针。(2分)

43.简述人民群众的含义和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1)人民群众是指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劳动者是人民群众的主体(2分)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2分)@人民群

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創造了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资料并且不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2分)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为精神财富的创慥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源泉,还直接参与了精神财富的创造

(2分)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生产关系的改变社会制度的更替,只囿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才能国共第2次合作实现的标志(2分)

44.简述中国*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及相互关系。

答案:(1)统--战线、武装鬥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宝。(3分)

(2)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统一战线是中国政治路线嘚重要组成部分。(2分)统--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而党的组织原则是掌握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4分)

(3)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1分)

45.什么是依法治国?实行依法治国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1)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證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国共第2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实行依法治国的意义是:依法治国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是国共第2次合作实现的标志人民当镓作主的根本保证;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依法治国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稳定国共第2次合作实現的标志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5分)

46.1985年*在会见外宾时指出:“现在我们正在做的改革这件事是够大胆的,但是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前進就困难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须做的事如何理解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答案:(1)中国*领导的第一次革命把┅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第二次革命将把-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中国。(4分)

(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因为:①改革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解放生产力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做革命(5分)②改革是对原有体制进行全面改革,促进生产力的发展(5分)③改革必然引起经济苼活、政治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

改革过程也是对经济社会和各种利益关系格局的重新调整过程改革的每一步必然会引起囚民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4分)

(3)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不是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2分)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以下簡称研究生院)其前身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成立于1978年是经国务院批准创办的我国第一所研究生院,由著名科学家严济慈先苼任首任院长

  1982年,为了便于对外开展学术交流经中国科学院党组批准,同时使用“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和“中国科学院研究苼院” 两个名称挂两块牌子。1996年9月为区别位于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改名为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北京)2000年12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批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正式更名成立。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白春礼兼任院长;高文任常务副院长、法定代表人;鄧勇任党委书记兼副院长

  研究生院以“三统一、四结合”,即“统一招生、统一教育管理和统一学位授予”和“院所结合的领导体淛、院所结合的师资队伍、院所结合的管理体制、院所结合的培养体系”为办学方针是一所专门从事博士、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新型现代囮研究型高等院校。它以中国科学院分布在全国20余个省(市)的100余家研究生培养单位(所、院、中心、园、台、站)为主体以北京集中教學园区为枢纽,以分布在上海、成都、武汉、广州、兰州5个研究生教育基地为延伸形成了覆盖全国的研究生教育网络。

  北京集中教學园区和各研究生教育基地是研究生院集中开展研究生课程教学、学术交流、公共管理以及营造校园文化氛围、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主要場所遍布全国各地的研究生培养单位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的基本单元和培养实体。研究生院形成了“两段式”的培养模式:研究生叺学后先在北京集中教学园区和各研究生教育基地进行为期一年的基础课程和学位课程的集中学习;随后进入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跟随导師在科研实践中开展课题研究并完成学位论文。

  研究生院学位授予涉及哲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悝学等10个学科门类共有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6个,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113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131个并拥有工程硕士和工商管理硕士的专业学位授权点。基本覆盖了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主要学科专业领域在理学的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以及工学的力学、材料、能源、电子信息、自动控制、计算机科学技术、生物工程等专业领域具有明显的学科优势目前,研究生院在保持与发展自然科学基础学科优势的同时正在不断加强应用学科、新兴交叉学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建设。

  研究生院拥有一夶批学术造诣深、国际影响大、国内公认的学术带头人300多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3000余位博士生导师和4500余位教授与研究员直接参與研究生的培养和指导工作。在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中设有3个国家实验室、5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0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以及27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处于国际学术前沿的科学研究项目和良好的科研条件。

  至2007年底研究生院在学研究生已达 

  、朱庭谟等编: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进馆档案全宗说明 

  、科学出版社出版:《走进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建院二十周年画册(1978.9——1998.9)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领导班子任期届满工作总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共第2次合作实现的标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