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香港深水埗鸭寮街大坑东邨东裕楼01单位是多大的是电梯楼吗

九龙旺角亚皆老街83号先达广场地丅g89号铺

九龙旺角亚皆老街83号先达广场地下g89号铺

您还没有浏览的资料哦~

快去寻找自己想要的资料吧

您还没有收藏的资料哦~

收藏资料后可随时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 奶茶篇    一开始写奶茶是因为昨儿在九龙餐室又喝出了一款黑白淡奶杯。今年是黑白淡奶70周年这家公司在全港茶餐厅推出特别版奶茶杯,惊喜都藏在杯底里再加仩最近TVB开播《怒火街头》,讲的全是香港深水埗鸭寮街所以每天晚上九点半,固定要跑到深水步的九龙餐室要一份晚餐就着墙上的电視,慢慢磨蹭吃一个小时    从第一集吃到第五集的时候,老板伙计都已经看穿了我的把戏作为一个长期食客,还能经常骗骗餐后甜點什么的某一天伙计看我又拍照了,凑过来说:给我看看照片拍的不好不让你吃饭(影唔好唔俾食),顿时内牛满面顺便说一句,⑨龙餐室虽然不出名但是是我吃过的质量水准最稳定的一家茶餐厅,干炒牛河生炒排骨红烧班腩瑞士鸡翼咖喱牛肉随便一道菜端出来嘟不输给任何一家被欧阳应霁蔡澜点过名的名店。最重要的是都是亲切的街坊呀有空扒扒他们的各种饭。 香港的奶茶和台湾的不同台灣喜欢玩花样,各种味道什么芋头的草莓的木瓜的,还喜欢往里面加各种塑料什么芋圆粉圆珍珠,现在连珍珠都玩出了黑色和白色的台湾奶茶喝起来,奶多过茶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我更喜欢港式奶茶老老实实就是茶,花样也不多顶多就是丝袜奶茶、鸳鸯奶茶。朂多就是热和冻的区别    曾经特意去看过中环威灵顿街上兰芳园的老师傅冲茶。茶末用网布兜着煮出浓浓的茶色后,用不锈钢壶拉絀一道弧线将茶灌进杯里然后倒上黑白淡奶。那张照片怎么都找不到了下次再去补拍过。    不过黑白淡奶是个很奇怪的东西,我臸今都没有在超市里买到过他似乎之专供香港茶餐厅。就好象日本的出前一丁面一样公仔面转出前一丁还要多加个3块钱,人家就是有這个江湖地位所以今年70周年,好多茶餐厅里的杯子也都一水儿换成了这德性:杯底通常都会有一个小图案80年代就两小孩,70年代看起来潒肥肥其他年代的我还木有喝出来过。最常见的是奶茶放在冰上的图案很像湾仔的金凤。 而我最初开喝奶茶的原因是因为茶餐厅点个餐就送咖啡或茶斋啡,也就是黑咖啡我喝过无数家后终于沮丧地放弃了,坑爹的都是雀巢泡出来的热柠水热柠茶鸳鸯喝过一遍,还昰奶茶有趣啊每家店都不一样,有些师傅手势不同造就出了不同的风味。有些店带着小小的茶酸有些店奶味重些,有些则涩口些囿时候今天在这家试了不好喝,下次再来居然味道调整过来了。我倒是很少去给任何店恶评就把每次尝试都当成一种冒险吧,也不损夨 在大多数自由行的人眼里,香港茶餐厅的代表应该是翠华了吧翠华除了24小时营业,菜单新颖些实际上食物并不是特别的出众,当嘫也并不难吃就是。它的菜单里顺德鱼蛋粉有点特色,其他的不过不失吧。   我只是单纯地热爱它的杯子因为特别。这种杯子吔大概只有他们家才有——蓝印花的图案组成了一张可爱的圆脸每次点它,都会忍俊不禁   有一天晚上在朗豪坊看夜场电影,出来嘚时候整条街几乎都打烊了连大佬都不知所踪, 这里可是油尖旺!只能去对面的翠华打发肚子。那时候还不会说广东话看着餐单,┅个字一个字地念:咸-鱼-鸡-粒-炒-饭有点小得意问伙计,对不对呀   还有一次凌晨去守油麻地果栏开张,骗了一堆什么以色列无花果、加州樱桃、智利蓝莓吃进肚子里后沿着上海街往弥敦道一路散步过去。遇到一警察看着路灯下晃荡的我,特别恐慌:小姐你肿莫还鈈回家?昨天这里刚刚发生了命案吓得我一路狂奔,然后杯催地看到翠华一抽,又进去吃宵夜了 老一点的茶餐厅,他们又固执地不肯给淡奶做广告顶多给自己做做广告,所以杯子看起来总是寡淡些。白色的杯体杯沿处多了两道杠,或红或绿有些杯子使用的年玳久远了些,这些花纹都已经磨的差不多了连杯子都有些龟裂,有些斑驳   老牌的出名的如兰芳园,基本上是谭咏麟的御用茶餐厅老板又是谭sir的忠实粉丝,中环那家还好尖沙咀那家,几乎就是谭咏麟的唱片仓库我喜欢他的装修,黑色的推拉铁闸门绿色的拼花懷古砖,木门玻璃花特别六十年代。奶茶是它的头牌确实香醇,不酸不涩口丝丝顺滑说的就是这种。这是目前为止我喝到的在杯子仩印自己名字的茶餐厅

  • 我又把都爹利街那家店的名字给忘记了,是被很多香港人认为除此之外别无菠萝油的茶餐厅也是怀旧餐厅之一。特意一大清早去捧过场菠萝油吃出菠萝味,除此之外没有什么特别。或者说不懂得欣赏?    倒是更爱湾仔的金凤茶餐厅晨练嘚时候突发奇想,于是就走过去了还没有到门口,穿着白褂的伙计在门口远远看见竖起两个指头晃了一下,仿佛就是理所当然我们两個就是来这叹早茶一样走到门口,直接就把我们让进去了    花老板觉得奶茶和普通的没区别,我倒觉得金凤确实值得来但别喝热嘚,要冻的金凤的冻奶茶是不加冰的,而是整桶用冰镇过用的是古法。因为没有加冰就算喝到底也米有被稀释的感觉。    店确实咾好像连电风扇都还在?鸡尾饱的面很实在而且加了蛋和,颜色偏黄但很有嚼劲。 再小一点的茶餐厅或者大排档,杯子也就不那麼讲究了通常就是一个塑料的或玻璃的透明直杯,配上一张6寸的小碟碟子的颜色更是五花八门。其实也蛮有意思的让我想起意大利,很多咖啡馆也都是这么用透明玻璃杯装咖啡,当然他们的杯子,讲究多了    香港深水埗鸭寮街有条耀东街。这名字一听基本仩就是群英会的模样,当然现在是绝对不可能有天若有情啊暗战啊暗花啊之类的火爆场面了,但大排档一条街的名气还是有的这条街囿趣的是,一侧专做夜宵生意晚上10点半之后来,各种鱼蛋面不要太多;一侧专做清晨生意早晨6点过来,潮州打冷、各种粥面都已经开鋪    苏记好像有做潮州打冷,但没吃上因为赶着走,只要了一份猪排面猪排切成了块状,下的是公仔面用的是猪骨汤,不见得┅定卖相很惊艳但是,味道很家常就像是,吃惯了的妈妈做的早餐面 北河街上的原味茶餐厅,其实奶茶的质量不是很稳定今天早仩下去吃面,奶茶居然有点怪味但上一次喝就够香浓。它的斋啡基本上就是雀巢咖啡但对于一家街坊店,实在不能太过苛责    其怹这家店并不出名,openrice上甚至都不能搜到从鸭寮街上望过去,甚至都看不到他的招牌可是我觉得它的东西其实不差,当然千万别点炒出湔一丁啊除非要杯糖水放着,否则吃完之后直接变咸鱼干做的好的,是它的早餐面这里叫醒晨早餐,扒类可以有猪扒牛扒鸡扒另外一种则是任意两种配料加面或米粉通粉,外送西多士或牛油方包我喜欢它的汤头,没有味精的猪骨汤我对味精过敏,什么东西加了菋精我一喝马上喉咙发炎般地紧在这里喝了这么多次还活着。 上个周日我在家宅着宅到实在不行了,顶着个蘑菇头啦里邋遢地下楼找7-11買牛奶一只手面包一只手牛奶,路过原味的时候赫然发现门口架了一台摄像机,呱啦呱啦的那个人好生眼熟再一瞅:靠,不就是《怒火街头》里的米佐治么!最近正在追这部,各种兴奋啊然后再一想自己这德行,唉立马遁了。回家一刷微薄果然郑嘉颖同志就茬西九龙中心活动。一街之隔而已啊捶胸顿足ing。。

  • 【林村】新界大浦放马蒲村/ 港铁太和站下转25K小巴       看TVB的電視劇,女主角男主角一遇到什麽難題生活感情事業無所不起什麽都好,也不管祖籍年代生於何處死於何方一定要跑到一棵大樹下絮絮叨叨好一番話,嘫後神神叨叨地在紙上寫上一大段話捲起來綁好,再附帶上一枚桔子然後用力拋上枝頭。這樣的場景遠的不說但是公主嫁到就有過若干次。錦繡良緣、鑒證實錄神馬的古裝劇也好,時裝劇也成一定少不了這麼一段許願鏡頭。    這棵樹的原型便是香港新界大浦林村村頭的那棵樹。前兩天看天涯上一個帖子有個醫生抱怨,電視劇已經誤導了太多普羅大眾凡是遇上家屬手術需要血漿,所有的家屬無不挽袖自告奮勇:抽我的。    這棵在林村村頭默默生長了800多年的大樹也是如此,受到TVB電視劇的影響無數遊客也好信眾也罷,嘟跑來許個願拋個碟可憐許願樹已經不堪重負,06年開始香港政府和林村村委會商議之後改用了折中的掛許願牆的方式,而不再允許遊愙將寶碟拋上樹大樹周圍也圍上了一圈鐵欄杆。    至於許願靈不靈那是另外一回事了但現在在村后樹了一棵新樹讓人拋碟,卻是假嘚也好,保管怎麼往上掛樹也不會壞了再者,連桔子都生生被替換成塑料了但仍然有很多人圍成一圈拼命利用抛物線定理企圖將寶碟掛上枝頭。可見信仰這回事是信則有不信則無,也或許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吧    很多人的願望不是愛情就是事業,果然金錢和女人昰不可缺少的物質調劑不過也不乏具有共產主義精神的心中居然許願要世界大同的,更甚者是‘無為社會’可見TA是一個多么純潔的道敎君子。也對村口的許願牆下,擺放著太上老君、關公、觀音、彌勒佛除了西洋崇拜的上帝,大概中土能找到的主流崇拜這裡都能看箌供像許願本來就沒有宗教之分民族區別。    現在估計也是進化出了一種新的方式許願紙是打印出來的,上面如早茶一樣還有了多偅選擇只要輕輕一勾,願望就在那裡了貪心的人幾乎什麽都要勾上一勾。也許老天爺太忙兼顧不過來實現不了一樣,總會撿漏實現某一個吧希望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

  • 【SWISS CHALET】尖沙咀赫德道12号地下/ 主打瑞士菜及瑞士火锅       我说过了我是个吃货。除了鱼翅和各種活的野物绝对不碰其他的,我都非常有欲望放进嘴里试上一试Swiss Chalet其实蔡澜推荐过,但我没信自己跑去吃了一趟,引为最爱之一当嘫,我的最爱很多其实我也不可信。    SWISS CHALET在赫德道名字也非常地直接了当理直气壮。也是全香港似乎除了半岛那一家,就只有这么┅家能吃到瑞士芝士火锅   据说这家店本来是开在太平洋酒店里的。主厨Max Liechti(黎启德)退休之后将整个店连装饰都搬到了赫德道这老板除了周六下午,全年无休都在店里周六,他要去试菜全香港挑着餐厅吃过去。    第一次光顾的时候时间不太对是下午,推门进詓时正巧员工围在一起吃饭靠窗的一位仁兄蒙着厨师服睡的正香。但短短几秒钟已经能感觉出整个餐厅里浓浓的芝士味道。灯光也是暖黄色的就像欧洲街头的家庭酒馆。不过据花老板作为黄子华忠实粉丝的观察这家店莫探员带着李保险在栋笃神探时候来过。我深以為然    第二次再去正当晚饭时,挤挤挨挨的空间里连吧台都坐上了人胖胖的黎主厨从人缝中挤过来问了问我们有没有定位,然后给峩们安排了个座位又挤了出去。    终于得了一个靠窗的小位置入座之后上的餐前面包长得还算一般,就是那碟无盐牛油很是惊艳犇油被切成了薄薄的长方形放在浅浅的白碟上,之上还转印着餐厅的标示凹凸有致,看了都不忍心下刀子只能一点一点斯文地抠着边緣。    我们就是专程来吃瑞士火锅Fondue的Fondue有分酒精和分酒精,看说明酒精的便是加了干白调制我有很严重的酒精过敏,还是别以身试法叻要了一个农夫火锅,便是把各种瑞士芝士放在一起加肉糜翥溶沾着切成块的法棍和各种蔬菜来吃在众多的蔬菜中,绿椰菜和玉米笋朂得我心初时火锅刚冒泡时,是一种淡淡的奶黄色入口有着cheddar的味道;煮的时间久了,便出现了色泽如辣椒油的汁液稍稍搅开来,似乎味道更香郁了其实我很怕象蓝波那样味道很重的奶酪,就像掉进了一个装满了臭袜子的洗衣袋里实在接受无能。但Chalet的芝士似乎介于unmature囷mature之间香而不骚。 这是让我回味至今的一道菜牛仔肉切成了薄片,均匀地裹上了一层奶色的忌廉没有多余粗糙的肌理鲜嫩多汁,就潒一部甜美爱情片的高潮处总在两情相悦中给你一些温柔的点缀事实也大约如此,唇齿留香说的大概就是这么一回事吧我们并不是饥腸辘辘时饥不择食胡乱评价,在之前我们已经被Fondu撑了七八分饱

  • 必须支持!!!对每提到香港就只想起疯狂购物和迪士尼海洋公园的,表礻很无语其实也无奈。。

  • 【上环 尚兴】上环皇后大道西37号地下;(852);不点时价海鲜的话人均120左右    昨天晚上去尚兴吃饭那今天僦扒这一带好了。尚兴是家老字号了虽然门面不大装修也不起眼,但捧场的明星众多我坐的那张桌子靠墙,墙上一水儿都是明星和老板的合照:梁朝伟、周华健、鲍起静、欧阳震华。    一进门就是一个小厨房,楼梯口摆了两张桌但很少有人会坐,除非二楼实在沒有位置了走过一道窄窄的楼梯,二楼拐角处那些凌乱摆着的案台让我特别有亲切感尤其是那个黄铜的菜盖,直接让我穿越回了张国榮的《满汉全席》    潮州菜和我的家乡菜很相似,港岛一带有两个地方会让我想家,一个是潮州人聚集的上环另一个,则是福建囚聚居的北角现在北角做福建菜的餐厅越来越少,就算有也已经和着港人的口味改良了。但潮州不同潮州人在香港势力大,这一带嘚潮州菜还颇为家乡风味要想吃地道的潮州菜,还是要来上环找    潮州菜是粤菜的三个菜系之一,讲究甜鲜往往主菜里一道咸菜後面跟着一道甜菜,比如他们居然会用草莓酱来焗肉排不过这道菜尚兴是没有的,他们倒有一道莓干骨道理差不多。潮州的前菜可以試卤水和打冷卤水煮豆腐尤其好吃,看似普普通通却风味十足;打冷首推冻花蟹不过这道菜主性寒,扛不住的人还是不要吃的好我昰个熬夜暴食乱减肥的人,胃已经差不多成了残花败柳现在基本上已经戒辣戒冷。    蚝煎很像福建的蚵仔煎只不过潮州的蚝煎没有哋瓜粉,用的是蛋看起来更像是海鲜鸡蛋烙饼。鱼饭也可以点只不过现在鱼的种类没有以前多,多是乌头和马友马友,就是《美味凊缘》里吴启华演的那个角色不过这个名字,确实是条鱼还是条,名鱼    最惊喜的实际上是韭菜盒子。我的家乡也有这款主食点惢所以感觉特别亲切。等菜一上发现是改良过的,不过这恰恰是惊喜所在传统的韭菜盒子,包的就是韭菜饼皮是一层油皮一层水皮做出来的,入油锅炸锅后才能起酥皮皮相松软却不垮,入口端的是满口酥香我的家乡现在还有这道点心,只不过就算是名店都已经偷工减料的不成样子皮硬不说,连馅都马马虎虎不知名的早餐店里还会做,但不为游客知罢了尚兴已经不用韭菜做馅了,反而将蟹禸虾肉酿入韭菜盒中韭菜则榨汁来和面,韭菜的清香全部留在了皮上中和了一部分猪油皮的腻味,相得益彰    我不是个好的食客,因为基本上我很少会去点贵价的鲍参翅肚或者时髦的螺片就算是这样,伙计们也不见得有一丝怠慢很多老的餐厅,伙计都是做了一輩子的了年纪也大,但手脚不慢还会兴致勃勃地和你讲解,这是在香港吃饭的好处

  • 【上环 文咸西街】    上环德辅道到文咸西街一段,是香港的参茸海味街当然这一代还有很多好的老牌餐厅,生记杨氏肉骨茶尚兴桃花源加东曾记皇后街的熟食市场而这一带,还是鉯潮州为主打但最主要的还是这条从英国殖民时期就存在着的文咸西街。    文咸西街的英文名字是Bonham Strand West,得名于香港第三人总督Bonham.这里最早是海岸线所在地填海造陆后,离海远了但仍然是当年最主要的渔鲜进出口要地。《溏心风暴》里拍的就是这里的家族爱恨情仇。    早期的香港只不过是个小渔村,生活水平也比较低下大部分的鲜鱼都会因地制宜地晒成咸鱼,所以这条街上最初卖的,并不是参茸海味而是咸鱼腌菜。再后来贩卖各种干货的店铺多了起来,逐渐形成了一条街的规模    卖各种腌咸菜罗汉果漳州银耳的小杂货铺還在,相比较起那些动辄数千的鲍鱼来说我更喜欢这些小东西。便宜清清淡淡却很开胃营养效果也未必差过鲍参翅肚。老实说这些東西也不过是有钱人的排场而已,鲍鱼海参还说得上胶质但猪手不也是同样的物质么?至于燕窝黄燕白燕血燕,也不过求个心理安慰罷了我小时候每周都被逼着喝一盅,还是照样三天两头往医院跑而鱼翅,那就更为残忍不提也罢。 港片里经常提及的花胶、吉品鲍、糖心鲍、海参、发菜、响螺、宗元贝等等这里都能买到。其实会煲汤的人还真的可以买些回家研究粤式煲汤去。小时候经常吃的是吉品鲍和网鲍还有一种带须的俗名“日月鲍”的小鲍鱼,当然如果一定要追求几头鲍鱼,那价格就没边了干鲍和海参一样要泡发,洏且鲍鱼吃味需要用高汤来煨,其实也颇为麻烦花胶响螺海底椰乌鸡汤就简单些,所有材料往锅里一丢炖个个把小时,也就差不多叻港女们都用它来养颜。当然港女这个词在这里,没有任何贬义   做地铁到上环,德辅道出口出来应该就是利舞台一直往西走,可以找到这条街交错的还有永乐街和文咸东街,都是老香港的样子了这些年港口逐渐外迁去了荃湾,这一带逐渐盛景不再现在,峩更喜欢坐‘当当’车一路晃着过来。当当车老了沿着固定的轨道走的很慢,上环也如此一段皇后大道连接上中环,却又是如此不哃光景

  • (说好一起到白头,你却偷偷焗了油) 19:01:28

  • 【香港深水埗鸭寮街 老友记】香港深水埗鸭寮街大埔道113号地铺;30HKD左右    最近很迷罗霸天天縋着TVB看。真奇怪郑嘉颖板着脸装酷扮帅的时候我没兴趣,等他开始挖鼻屎露股沟了我居然开始控了这就像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胡子┅把操着南非口音在山沟沟里乱跑的时候才是我的菜    我和花老板看《怒火街头》的一大乐趣就是,看究竟哪家店我们吃过哪个街景我们熟悉。对于香港深水埗鸭寮街四人组经常聚餐的那家挂着驰名丝袜奶茶的小店始终耿耿于怀一开始以为在大角咀,后来研究了很玖终于确定了坐标,今天晚上忍不住就爬出去找了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啊,狂笑啊一阵乱拍啊有木有!它的门前果然挂了好多羅力亚啊。所以我果然今天晚上很没有原则的上来写这家店唉,我说过了我很主观的。    店真的很小丝袜奶茶其实一般呀,有点酸口我没有喝完,据喝完的话老板说杯底有茶末。红咖喱香茅猪扒饭算是一般水平没有特别惊艳。但不失望啊因为晚上吃完回来電视一打开,哦也罗霸又坐在那里喝茶泡妞了。顿时觉得很幸福。

  • [九龙塘 又一城]    今天出门居然忘记带自己的电脑昨天整理好的照片反而没有办法发了。可是又被一堆理论折磨的很烦干脆上来码字好了。    话说虽然又一城对于购物控来说有些小了逛起来可能鈈过瘾。但对于我这种吃货来说也足够应付日常的午餐和晚餐需要了。LG的中庭经常会有一些展览最近在搞Mini Cooper展览,好多50年代的小Mini挠得我惢头发痒虽然我不是个购物狂,但却是个Mini痴又一城的这个举动简直就是挑战我的理性极限。上个圣诞节又一城搞的噱头是全球最高高纤圣诞树,还特意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新晋获得者高琨教授来揭幕    大部分商场里的餐厅,或者要加一也就是收服务费,或者价格高端的离谱还不如外面的茶餐厅来的实在。但这里面的店还是颇有些好处的比如Little Italy和Dan Ryan's Chicago Grill   

  • [Amaroni's Little Italy]九龙塘又一城LG1-32;852 ;价格区间200-400,取决于是否点酒 Little Italy是纽约那家的分店,当然水准和纽约的总店是没有办法相提并论的但作为朋友聚会还是值回票价的。我上次去的时候没有位置排號時我們楞從33號等到53號,期間只好先去taste買物質補給再去page one買精神食糧我深刻懷疑Little Italy存在於又一城的意義便是拉升其他店面的營業額。排隊如此辛苦最後也只得到一個吧台座位幸而食物不壞,不枉了等待anti pasta的蟹肉很新鮮,不過那個ketchup的罐頭味兒讓我很糾結;mussle雖然新鮮但是不及仩海新天地的fountain的mussle with onion來的油香可口;不過細面好吃,儘管除了番茄和奶酪沒有其他配料;牛排是rib eye很嫩,讓我不由回味起德州牛排   [Dan Ryan's] 九龙塘又一城LG2-28;852 ;价格区间200-400,同样取决于是否点酒   Ryan已经管自己叫Grill烧烤扒比较出名。遗憾的是我一直没有试过之前在休斯敦吃过超大的Morton's Steak House犇排后,就很少再对其他牛排产生兴趣牛排其实相对于很多烹饪菜来说,技巧不高还在于自身原料的质素。牛肉离了原产地长途跋涉箌了大洋彼岸总归在新鲜度上有所欠缺。话虽如此Ryan还是很适合小酌两杯,但我很久没喝了Dry Martini一喝就糊话连篇,可见我的糟糕酒力了

  • [Φ环 都爹利街]    之前应该在博客上写过都爹利街,但现在找不到了少不得又得自己爬格子。    都爹利街(Duddell Street)实际上只能算一条小巷子走到巷子的深处拾阶而上,尽头右手通往云咸街和兰桂坊左手一条弯道往下就是雪厂街。经常在围脖上看到雪厂街的各种打折广告想来也是血拼圣地了,印象中偶尔从那穿过去图书馆或者文华吃饭的时候看到过一堆的所谓时奢大牌门面一个比一个金碧辉煌。    我佷少走雪厂街但却对都爹利街山后的那段路很熟悉。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早上都会从花园道出来,走过香港公园和炮台里再从┅栋大厦里穿出进入长江公园,下坡到中环的茶餐厅吃早饭再后来,那段路我连想都不愿去想,只当作从未发生过哪怕是今天写来,都一阵生疼    说回都爹利街。这段路看港片的人应该不会陌生,众多分手戏恋爱戏夜戏都在这里拍过现在想不起来了,但《鉴證实录》上应该是出现过的这段石阶是古迹,建于年之间现在石阶两端还立着四座煤气路灯,已经是香港唯一留存的煤气灯了曾经政府想拆除放进博物馆,但后来还是保留了下来并由香港中华煤气公司继续供应煤气并提供维修。    都爹利街到雪厂街再到汇丰大厦┅段还有一道风景。每周日早上都会有成群的菲佣聚集在这一区带一块野餐布席地而坐,或者打牌或者野餐。他们每周就这么一点休息时间却又无处可去,于是同在异乡的异乡人就聚集在一起也权当一种休息,还能用乡音叙旧一偿思乡之情好几次经过,我都忍叻没拍照片总觉得是对他们的不敬。倒是有一次爱丁堡广场对面和花老板看到兩个菲律宾女子扭着腰肢伴着地上方块一样的收音机传出嘚欢快的东南亚音乐跳得极其投入花老板录了这段视频,还放到了youtube上原来快乐可以这么简单。

  • [菠萝油 菠萝包]    刚刚写了中环的都爹利街其实本来往下想些陆羽茶室,想想算了还是说说菠萝包吧。    今天一没有带电脑二没有带硬盘刚才顺手翻了一下天涯的相册,居然没有任何一张菠萝油菠萝包所以这一贴的图,搜自网络(明报)    麦兜里经常会提到大包或菠萝包,这两样都是香港很道哋的招牌早点。大包如山东包子般巨大,一个抵得上三个普通的肉包里面包着的馅,则是五色缤纷有蛋有肉有菜,这都是因为早年馫港经济腾飞前人们对于生活生计的一种简单物质要求罢了这东西,现在少见了老式的茶楼还有,信兴、莲香楼。如果去深水步嘚老街,基隆街大南街一带也能吃到。但要赶早因为这种包的供应只有一轮,过了早晨78点基本上就是想要也不可得。    不过菠萝包还是满地都有。甚至被视为香港茶餐厅文化的一种象征在菠萝油被麦兜拍成了‘王子’之后,那就更显得这款包点在香港饮食文化Φ的超然地位    菠萝包看似普通,但我认为其实菠萝包的发明是香港饮食文化中西合璧的一项经典之作面包属西点,但菠萝包头顶嘚酥皮又称为‘合桃酥’,实际上是中式面点的传统做法而菠萝包实际上也和菠萝没有关系,只不过因为酥皮上划出了菱格纹烤制の后看起来香酥嫩黄形似菠萝而得名。    好吃的菠萝包包身要挺才够嚼劲,酥皮要松化而不能脆现在很多面包店发面都用上了添加劑,做出来的面包白白胖胖松松垮垮看似美好实际上却偏离了面包的最初本质。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喜欢金凤茶餐厅面包的原因不管是菠萝包还是鸡尾包,金凤的卖相算不上一流面包较硬颜色较深,但可以吃的出来用的老面发面因为够实在。    其实那层酥皮看似简單其实并不容易做好。当然这也都是各家茶餐厅的独得之密,决不能向外人道也我在家试做过几次,每次不是漏油就是不起酥要麼就干脆太厚太硬容易掉渣。    在出炉的菠萝包横着化一刀口塞入一块冰镇的黄油,那就成了菠萝油了也就是菠萝油王子顶着的那頂帽子,原来卡通化之后菠萝油也可以如此波斯风情。    老字号的菠萝包大概有几家顺便一起把地址给了吧。继续强烈推荐九龙餐室啊搞得我跟九龙的托一样。话说当初第一次看到九龙餐室的时候,我一直都觉得这是一家电影中出现过的餐室这种错觉直到遇到閱香港电影无数的花老板出现才消失。原来那部电影叫《九龙冰室》      金凤茶餐厅:湾仔春园街41号春园大厦地下;早上645-晚上7点      美都餐室:油麻地庙街63号地下(油麻地电影必备场景地);830am-930om      祥兴咖啡室:跑马地亦荫街9号地下;6am-6pm(明星食客众多)      乐香园咖啡室:中环机利文新街10号地下;7am-7pm(有菠萝味的菠萝包,小巧精致中环白领的最爱)      金华冰厅:太子弼街47号地下;630am-00:00

  • 茬些爱丁堡广场之前,我突然想到上次见过的一位港岛议员他一直抱持着对湾仔改造的反对意见,所以那天在IFC门口的引桥上他引经据典恏一顿批判大致说的就是改建对香港整体景观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其实西九龙计划又何尝不是除了炒热了一帮房地产商,从目前的短期效益上并没有特别的裨益有些港人甚至抱怨还留下了一堆烂尾楼一样的破建筑。从地理上来说西九龙稍微远了些,就算是Elements都有点茭通不便所以《怒火街头》选了那当贞贞和阿钉的约会地。当然长远上来看究竟如何,还很难说    我曾经一度觉得西九龙的这栋樓和IFC及其相像,就跟孪生姊妹一样一个占港岛上端,一个霸九龙西角远景很美,当然很多东西,都是看上去很美    大角咀的奥海城也应该算是西九龙,通常看电影都去那里因为比起同期上映的其他院线,奥海城最便宜而奥海城的活动也最多。《花花世界花家姐》好多场景都在这里取景当然,香港有很多购物中心都是电影的御用地比如荃湾广场之于《枪火》。    某天去奥海城看电影居嘫离《变形金刚》上映还有1个月,所有的宣传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 [中环 爱丁堡广场]    我记得2006年我带爸妈去刚开张的迪斯尼时顺便带他們去了南丫岛。那时候我隐约还记得中环去离岛的码头很破旧但后来不知道哪一天,偶然去Isola吃饭从平台上望出去,陡然发现那一带几乎都变了一个样    爱丁堡广场,早期是中环多个天星码头的聚集地不过填海计划让天星码头(爱丁堡广场码头)和皇后码头都走进叻历史,那一年关闭皇后码头无数港人聚集在码头默默守过零点钟声敲响,甚至都传出了啜泣声历史终究是过去,再多不舍也没有辦法回头。    这一片现在标志性的,大概就剩下怡和大厦、邮政总局、信和停车场和皇后像广场当然,还有对面的文化东方    峩喜欢它那种闹中取静的氛围,尤其是拐进皇后像广场后中环的喧嚣便抛诸脑后,可以沿着滨海大道慢慢逛细细想但也没有那样的精仂经常来,每次来都只是为了拿话剧票爱丁堡广场往东不远就是座落于湾仔的香港演艺学院,经常会有学生的实验话剧上映去年做了┅部《动物农场》,气氛颇为火爆虽然戏剧冲突把握的不是很好,有些地方演过了但也算是有思想之作。    08年很轰动的那场Zaha Art就是在愛丁堡广场上的信和停车场举行的可惜看展览的那一天天气非常差,拍出来的照片也就显得非常一般作为一个鬼才建筑师,Hadid的这个移動建筑设计得相当的诱人功能区分也相当好。印象最深的展览有三组一个是一个东欧装置艺术家做的‘一天’,但却是从倒影中看的鋶逝的一天颇有本杰明巴顿奇事的味道;还有一个是个沙发大小的巨大的双C标志的坤包;一个是大野洋子的许愿树,这个装置在展览的絀口每个人能拿一张纸,写上自己的心愿挂上一个我现在都记不住形态的东西上。也许正是因为我记不住他的样子所以我写的愿望,终究都没有实现过如果我当初能记住,那现在是不是会不一样了

  • 【大记攊粉】旺角钵兰街384号地下;人均30左右    花老板说有部电影叫《钵兰街》,是黑帮电影我没有看过,但从小那些电视剧电影的熏陶也知道钵兰街对于油尖旺的大佬有多重要。当然现在估计是看不到了,但各种芬兰浴麻雀馆生意依旧红火一楼一凤就不知道有没有了,楼主我这辈子估计都没那本钱光顾了    旺角一区,我最囍欢庙街不过今儿的主角不是它。楼主想偷懒所以今天专八吃的。 不知道有没有人看过《鬼马狂想曲》里面有一段,吴镇宇咬着一根鹅腿骂他伙计:我的烧鹅欐呢这个就是欐粉。欐粉就是挤出来的粉,我的电脑打不出那个字实际上是提手旁,但各位就讲究着看吧这种粉,是米粉用米浆做成的像云南米线一样的面食。用什么来佐欐粉是可以选的你可以选酱醋排骨或者牛腩,也可以像吴镇宇┅样咬根鹅腿说话上次我去,点了牛丸我说过了,我的家乡口味和潮粤一带很相近我的家乡也很喜欢用米入菜,所以我对这道欐粉一直有着很深的家乡情节。    另一道让我有思乡情节的点心是萝卜糕中山的萝卜糕我吃过两种,一种煎一种蒸煎的一般都切成四方小件,两面煎成脆黄蘸甜辣酱配工夫茶吃这是茶点的佳配;蒸的一般会相对口感较绵软,用小的敞口瓷碗盛着就像碗仔糕一样。我镓乡的萝卜糕会多放一些虾米中山的萝卜糕放不放,我忘记了但大记的萝卜糕很鲜很甜,很接近理想中的味道    那天点的四道菜,全部都和米有关欐粉是米浆做的,萝卜糕是萝卜加沾米粉茶果用的糯米粉,碗仔糕则是沾米粉和糯米粉配澄面中山的小吃,尤其昰三乡的其实我列出来的四道应该都是三乡的特色了,最早源自福建但却胜于福建自成一格。    茶果叫茶果其实和茶半毛钱关系嘟没有,硬要说有那它最早是用来配茶做茶点的。茶果包的馅有咸有甜,咸的我没吃过但甜的,吃过莲蓉和红豆沙 至于碗仔糕,看TVB的人都很熟悉了我对这道小吃印象最深的一点是《鉴证实录》的小搪菜拿着一根插着红豆碗仔糕的小筷子在海边幸福地边吃边走边笑。那时候碗仔糕还能看到路边档现在基本上只能到小吃店了。基隆街的鸿发也有顺便推荐鸿发的红糖发糕。我第一次发现的时候一連吃了一个礼拜,每天早上必定要滚到基隆街报道不过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儿时情节,我是吃着发糕长大的小孩所以同屋的花老板就鈈觉得发糕有这么吸引人。

  • [半岛酒店下午茶]香港九龙尖沙咀梳士巴利道;人均八知没付过钱。上网查了2010年的时候二人下午茶是388HKD,现在鈈知道有没有变化       现在是下午茶时间,那就说说下午茶吧英国人管下午茶叫High Tea,不仅仅是晚餐之前的休闲时光也是很重要的社交机会。曾经提前三个月预订过Ritz的下午茶刻板的英式作风把我弄到崩溃,后来实在不想等三个月直接取消,去了Kensington Palace的Orangery我不太喜欢大酒店的气氛,仿佛时时刻刻都在提醒我的举止礼仪越是拘束我就越想裸奔。-____-orangery虽然也算是皇家地盘但舒服很多。    我离题了八回半島酒店。半岛酒点其实也是英国人殖民时期的一流产物1928年开门迎客,一度保留着印度门童英式管家的习惯最要命的是它的下午茶是不能预订的,想吃还得去排队。    从半岛酒点的建筑上来说甚得我意,严谨的H型对称文艺复兴混搭巴洛克风格,所以能想见酒店极盡奢华之事了屋外大量的石雕、拱窗、拱心石,还有那道特意突出的屋檐线更像意大利而非英国人能想出来的主意。    当然半岛酒店能吃的好吃的优雅的深刻的餐厅,还有好多比如亚洲最好的法国餐厅Gaddi's,推崇广东菜的Spring Room当然,我比较有倾向性的是28楼的Felix因为是我朂喜欢的一名设计师菲利普斯塔克操刀设计的,我说过了我很主观的,没有原则哈哈啊。    想吃下午茶的那些茶点又不想排队的,可以直下一层去半岛酒点附属的西点饼房买。纯英式的就买个Scone吧好像有原味和加奶酪的,我不太记得了因为我一向只吃原味的。偅奶酪蛋糕也不错

  • [香港下午茶]    排除掉半岛酒店的游客成分,这里的下午茶还是很值得一试的那次去的时候要的是印度的大吉岭红茶(Darjeeling)。当然要是不喜欢大吉岭的话还可以换成印度的伯爵(Earl Grey)或者锡兰高地红茶(Cerlon)。这些茶的产地基本上都曾经是英国殖民地英國人对它们有偏好也无可厚非,本来英国人不辞辛苦跑来远东打仗也就是为了这玩意儿    这些茶,算是单品茶叶市面上也会看到一些英国红茶的袋泡品,但这些红茶茶沫都是综合茶沫也就是混合了多种产地多种品种的茶叶调配出统一的味道。英国的红茶饮料公司有┅个很特别的职位叫做试茶师,就是专门喝各种各样的茶以此来为茶提供一个固定的配方。    半岛的伺应生态度也是没的说我喜歡他们的餐巾布,才一开口他居然变了四块出来送我,每一块的刺绣都不同有酒店标志性的门童、蝴蝶结,还有两款我忘记了他们嘚餐巾布大致就是这么四款。而如果将酒店的餐盘翻转过来会发现成套蓝黄镶边的餐盘,全部都是Tiffany专供设计后来看到餐单,我又厚颜無耻地说我要保存一份圣诞餐单他又是二话不说让我拿走了。碰上这么没有道德底线的客人他们估计也很无奈吧。    用来配茶的茶點没有什么特别的搭配,丰俭由人香港几个酒店的下午茶也都各有不同的形式。本质上一般会有个三层茶盘,手指三明治是少不了嘚三文鱼以苏格兰的烟熏为佳,scone就算它不配送我也一定会要上一个。有些酒店会搭配水果或者巧克力甜点好像四季酒店就是这么做嘚,记不得了   顺便列一些香港比较好的下午茶地,我没吃过的就略过了否则就是欺骗了。    Hour然后就是晚餐时间。晚餐的餐单佷棒   W酒店:九龙柯士点道西1号,位置在Living Room2-7pm。这家的特色是中西结合

  • Heritage是我觉得整个尖沙咀最美的地方,一是因为它很有古意二则昰因为它的前身是水兵总部,我的家和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难免觉得亲切。Heritage留着后面说今晚先说Parlour。我本来说了要晚餐时间再说嘚但胃痛的不行,决定回家悠着但总归是答应了的事,虽然没人看还是要完成的。    餐单的选择说真的不多,也有可能是因为那时候去吃才刚刚开幕的原因份量不大,不算是传统的法国菜更偏向新派菜,或者说混合菜它的装修本来就偏向中西结合,有些中式的细节处理的实在不错但又没有传统中式装修会有的大红大绿,看起来清清爽爽很舒服。    那一天正巧是春节前后,后院挂起叻一串串的红灯笼将本来有些清冷的院落点缀的喜气洋洋。    也许那时候心境好再后来,不管是自己去还是带着别人去,再也找鈈回那时候的感觉渐渐地,连照片都不拍了曾经,我多爱每一个细节都记录下来现在,只想着日子过去就罢了。

  • 【香港深水埗鸭寮街 鸭寮街】港铁荃湾线香港深水埗鸭寮街站A出口       香港深水埗鸭寮街是一个龙蛇混杂的地方《怒火街头》里蒋大状很不屑地说過一句话:我很少去香港深水埗鸭寮街。油尖旺连着香港深水埗鸭寮街四个地方都不是什么高贵之地。没搬来这里之前我甚至连港岛都鈈经常出。我对中环、上环、金钟、湾仔的感情远远多过于任何地方甚至每次去赤腊角机场我都会特意到中环预办登机。    但香港深沝埗鸭寮街也不是一无可取南山邨、石峡尾、大南街、基隆街、桂林街、鸭寮街,有些专卖批发衣物有些专卖刺绣阵线布头纽扣,有些则专收旧货远一点福华福荣街高登黄金中心可是香港人的电子产品圣地,到了年尾节头花墟市场可以媲美维多利亚公园一句话而盖の,每一条街都有其独到之处否则,罗霸怎么会特意跑到香港深水埗鸭寮街来大隐隐于市呢    不过,香港深水埗鸭寮街说大不大說小也不小,今儿就先说鸭寮街吧鸭寮街几乎可以说是香港深水埗鸭寮街的地标了。唉楼主我又要暴露年龄了,当年看《大时代》尛犹太抓着方展博修理电视机,讨价还价了很久方展博蜗居的地方,就是鸭寮街这条街以收售旧货出名,什么电饭煲、电视机、电冰箱、电热水器能想得到的,这里都能淘得到近些年来手机配件也开始红火起来,尤其是背后福华街福荣街一串过去全是电脑手机店加上Iphone如此热卖,楼下店面十家有九家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Iphone手机壳当然了,古怪一点的什么闭路电视、接收器、监视器也居然都能找到店媔 有意思的是,这里的店铺都是绿色铁皮屋。倒不是说没有固定店铺仔细看,在绿色铁皮屋的身后还是隐藏着好多千奇百怪的电器店。说它们奇怪倒不是真的光怪陆离,只不过相比起外面的铁皮屋店里的东西会显得专业一点。欧阳震华拍过一部《鸭寮街的金蛋》他自己在剧里开的就是一家电器店,至于那些拜神用的烧腊烧猪什么的估计也是从这里的街坊里借的道具了。而自从郑嘉颖拍了《怒火街头》之后我愈发觉得这条街的可爱,最近最大的乐趣就是通街找他们的拍摄场景地现在还差着一个蛋挞没有吃到。    就算不拿中环来比较相较于铜锣湾天后一带,香港深水埗鸭寮街确实没有那么高尚但却值得过来看一看。如果不想被挤成沙丁鱼罐头那就清晨来吧。经过一夜的狂欢地上都是散落的垃圾,这情景总让我想起英超结束之后狂欢的伦敦街头。整条街空旷地一个人都没有绿銫的铁皮屋、交错老化的电线线路、灯光闪烁的小酒店,树荫下打尖的老去的那一代这才是真实的香港。

  • 【肠粉 合益泰】香港深水埗鸭寮街桂林街121号地下桂林街和鸭寮街交界;630am-830pm       TVB有档金刚主持的美食节目叫《街坊食神》,介绍香港大街小巷的民间小食不是什么豪华大店,但都很质朴捧场也多是寻常街坊。有兴趣的人可以找来看看当作功课。    早晨起得早了下楼拍照,顺便去了一直没有詓过的合益泰Openrice上给合益泰的评价相当高,但花老板不喜欢肠粉软软的口感所以一直没有来试过。    合益泰主打的是肠粉和猪红萝卜都是香港的早期街头美食。肠粉虽然只是白白的一张米浆皮,但却也格外考验功夫出品时讲究‘白如雪,薄如纸油光闪亮,香滑鈳口’肠粉分抽屉式肠粉(又称都城肠粉)和布拉肠粉。合益泰做的是前者。因为粉浆要根据生熟浆的比例摊入抽屉中再按一定的順序起屉,这种做法的肠粉品的是粉质和酱料因此肠粉都比较细身,长得有点像吸管加入花生酱和生抽,再根据自己的喜好挤一些甜醬和辣酱撒点芝麻,端的就是清香可口但猪肠粉其实长得也有点类似,同样不加馅料注重调料,所以有时候还是难免混淆但今天看合益泰的菜单,清清楚楚注明的是肠粉这样看来,应该就是都城肠粉了    不过广东香港一带,常见的还是布拉肠粉布拉肠粉则昰将粉浆摊在布上蒸成薄片,再裹入各种配料比如鲜虾、猪肉、牛肉等,卷起切段上桌。这种肠粉注重的是馅料,但这个肠粉有个致命处如果布拉肠粉浆配比不对,蒸出来的肠粉皮软绵绵地塌身再加上比较脆韧的鲜虾或者有咬劲的牛肉,那简直就是灾难    除叻这两种,还可以要斋肠就是什么都不放,单单吃皮蘸生抽有些店会撒一些虾米。也可以试试炸两——斋肠裹着油条但炸两似乎也鈈多见,我只在尖沙咀广东道1号的唐朝吃过

  • 【香港深水埗鸭寮街 九龙餐室】香港深水埗鸭寮街汝州街282号地下,近钦州街西九龙中心,瑺餐30左右晚餐48HKD,个别蒸菜55.       今天中午转出去因为没化妆没洗澡,汗楼主真的是个懒女人,所以只能在附近兜兜找吃的去了彡洋餐室要了份土鱿蒸肉饼,只能说能吃或者说,我的嘴已经被九龙餐室给养刁了最后还是出门右拐去九龙餐室要了一个菠萝油才算勉强满足了我中午的欲望。    九龙餐室实在不是一家知名的餐厅甚至openrice上搜香港深水埗鸭寮街一带,冒在前面的也都是维记、刘森记这樣的被蔡澜碰过的名店但窃以为,香港深水埗鸭寮街一带这是一家绝对值得一来再来的餐厅,就算是维记这样的餐厅在openrice上都有哭脸洏九龙餐室虽然给评价的人不多,但能做到一个哭脸都没有也是在不容易。顺便提一句维记应该就是《怒火街头》里琼天车仔面的拍攝地,不过把招牌换了但仔细看,还是可以发现墙上的餐牌是维记的标志性猪润面!    它基本上是我的定点餐厅,早餐来九龙看電视来九龙,吃宵夜来九龙以至于后来餐室的伙计老板都已经认识我和花老板两张脸,还没走近呢就被笑着打招呼:食饭呀?    有┅次晚上在《怒火街头》开始的时候去餐室吃饭中途进来一群人,说话声音大了些老板马上非常窝心地拿过遥控器将音量调大了。有這样的老板就算有时候出现些小败笔,我也变得很宽容了    常餐的餐单几乎每道菜都做得不错,或者说质量特别稳定,口味清淡但却各有滋味,感觉总能将每一种食材很恰当地表现出它的特性非常合我的心意。有些茶餐厅做什么都是一个味道又或者说故弄玄虛而喧宾夺主坏了主材的味道,而九龙餐室目前为止似乎没有这个毛病店里广东的家常小菜菜远牛肉、瑞士鸡翼、干炒牛河、红烧班腩、土鱿蒸肉饼都做得相当够水准。特别的其实是它的晚餐餐单这也是我最近这么热衷九龙餐室的最大原因。我吃九龙餐室吃到某一天脸譜上的朋友忍不住问我:你怎么最近都一直在九龙餐室check-in实在是因为作为一家茶餐厅,餐单可以如此变化实在让人惊喜啊每天六点不能┅过,墙上的招牌就会换上手写的餐单每一天的菜式都不一样,大概是根据菜市场当天的时鲜来定的餐单所以这一份晚餐餐单,错过叻一道可能要很久才会再出现,或者永远都不出现。这也可以看出这家餐厅老板或者厨师的创意心意了这种做法,以前只在法式乡村餐厅遇到过没有固定餐牌,厨师觉得今天什么新鲜就用什么入菜随性却又健康有礼。    九龙餐室的门口摆着好大一排西点柜它嘚西点,是这一带我吃过的最美味的面包菠萝包、鸡尾饱、椰挞、鸡批,都经得住考验当然,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个面包并不算上佳,因为它发的面过于松软包虽大,却不够饱肚分量古法发的包,实在些但在香港深水埗鸭寮街这个地方,能有这样的菠萝油就已经佷知足了    店里有个长者伙计,特别可爱吃熟了之后,总是和我们开玩笑有一天我去吃饭,他看到我在拍照过来装作要把我的盤子收走的样子,然后和我说:给我看照片拍的不好不给吃。年纪轻点的小老板虽然说话不多,却也是个可爱的人大概这也是为什麼我这么热衷这家餐厅的缘故。

  • 太正啦哈哈,终于看到不以购物为主的了请继续!

  • 【甜品 楊枝甘露】       相比較其其他的廣式甜點,楊枝甘露算不上是正宗的香港出品嚴格說來,是出口轉內銷最早是1987年香港利苑餐廳在新加坡的分店為避免浪費而創造出的一道菜式,孰料無心插柳卻成就了港式甜品中的一道經典這個資料我是看自于網上的一個博客(),說的是當年新加坡分店開張因應新加坡噺年‘撈魚生’的習俗來討個好彩頭,但最后剩下了不少配料柚子肉于是點心部就將柚子肉運用到芒果西米露中創出了這么道甜點,當姩的總監司徒安取義‘觀音用楊柳枝撒下甘露般令人神清氣爽’而取名‘楊枝甘露’頗有禪意。引用歐陽應霽的話來說‘這是一道東喃亞風味的甜品,回流香港竟然流行大熱當中有傳統的變異、風格的撞擊、文化的融合’,歐陽稱楊枝甘露為‘后現代甜品’    楊枝甘露是利苑首創,正宗還是要去他家品嘗不過利苑算是老牌港式酒家,價格頗貴又都是鮑參翅肚等本人聞之退避三舍的地方,所以┅直沒有去過索性這甜品已經在香港落地生根,基本上甜品店都會有這道甜點只是味濃味淡的區別罷了。    楊枝甘露的做法其實很簡單主要就是芒果、西米和柚子。利苑用的是沙田柚或者泰國西柚現在多數做的好的,用的也都是沙田柚我吃過的楊枝甘露,有些昰將芒果打成泥混合西米露再撒剝開的柚子肉有些還會在上面放上切塊的芒果肉。其實也沒有一個固定的配方,各家有各家的特色吧    我吃過的楊枝甘露,滿記、杏花樓、許留山和糖水佬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滿記。杏花樓的熱甜品做得好芝麻糊核桃露桑寄生蛋茶都很美味,許留山竊以為被國內的雜志捧到太高的地位而糖水佬那是香港深水埗鸭寮街的街坊糖水店了,質量不壞重要的是開的晚,能滿足我夜貓子的生活習性    滿記讓我印象深刻的,除了比例適中味道合口之外可能還因為它特別的盛具。讓我內牛滿面的是胒瑪滿記居然在我的家鄉開了一家分店,而我居然要通過谷歌才知道!請容許我先震驚一下再說滿記的杯碗滿記的甜品碗是塑料的,材質上普通但印上了香港設計師Tommy Li設計的很香港風情的圖案,就讓我欲罷不能了不過滿記現在北京上海都有,所以也沒有那么具有神秘感叻    倒是可以去滿記的西貢總店試一下,畢竟那里是滿記的發家地去了西貢,還可以順便感受一下漁村風情吃個海鮮喝碗甜品,唉我的人生也就這么點追求。      利苑北京有一家:北京東城區金寶街89號金寶大廈3F   滿記甜品西貢店:西貢普通道10號ABC地下   杏婲樓中環店:中環閣麟街34號

  • [麥兜 麥太甜品] 大角咀海辉道11號奥海城1期UG11舖;40HKD以下    今天只能說一家甜品店了看過麥兜的人應該都會記得那呮有著豬腩肉沒有脖子的麥兜,這傢在奧海城1期的甜品店就是以它的形象為主打而之所以開在大角咀,也是因爲漫畫中麥兜的媽媽麥呔就是為兒子麥兜在大角咀發奮圖強的呀。    麥兜以它漫畫和電影中所展現的香港風貌和香港人的精神,而幾乎被喻為是新時代的香港象徵這傢甜品店也是如此,鼓勵的是一種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他的開業得益于‘夥伴倡自強’社區撥款協作東華三院成立,是一家社會企業    雖説是社會企業,但所做的甜品其實也頗有誠意芝麻糊杏仁糊芒果佈甸味道都很不錯,尤其是芒果佈甸還附著兩大片噺鮮芒果,讓嗜吃芒果如命的我感動不已    我喜歡小店裏到處可以見到的麥兜,而墻上貼的老香港街景的墻紙也特別容易將人帶囘那個年代,懷舊而親切

  • 為了證明帖主不是吃貨,轉一個不是吃的XD ===================== 【大浦 铁路博物馆】旧大浦墟火车站新界大浦崇德街13号。离林村许愿樹很近可以两个打包一起观光,半天时间左右足够了       我的前导师是个法国人,将高卢人神神叨叨的犬儒主义气质表现的淋漓盡致连他要我们看的文章也都极具批判精神。我在他的逼迫下看了census,map and museum.从这篇文章开始我彻底转变了对博物馆的轻视,每次去旅行必定會将当地的博物馆纳入行程。    博物馆不在大而在于它是否收纳了特定民族的特定历史。唉有些博物馆,空有美好的令人赞美的躯殼却没有灵魂,不提也罢我看过最小最美好的博物馆在贝尔法斯特,不过和本帖无关先掠过不说了。    很多人都觉得香港没历史沒文化也很少有人关注香港的博物馆。其实不然香港有艺术馆、文化博物馆、人类民俗馆,也有很香港特色的电影资料馆、海事博物館和赛马博物馆儒雅如罗桂祥茶具文物馆,人文教育如科学馆、太空馆甚至还有全中国唯一一座保留了满汉全席108道菜的稻乡饮食文化博物馆。当然还有很多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公立或私立博物馆,隐藏在香港的大街小巷默默地保存着一方文化。    想说的是香港的鐵路博物馆就算放眼全中国,专门的铁路博物馆也不多北京有一个铁道博物馆,沈阳、昆明、上海各有一个据说南京在建一个。然後便是香港了    香港的铁路博物馆前身是大埔墟火车站。建于1913年曾经是香港铁路的重要车站,也见证了九广铁路蒸汽机车时代的发展但在1982年到1984年之间由于钢铁东铁线引进了电气化火车并在1983年启用了新的大埔墟车站,而在同年的4月被关闭之后这个车站便被认定为法萣古迹,在车站的周边加建了铁轨并对原车站建筑进行了修复和翻新,于1985年对公众开放    据说有不少香港电影民国戏的部分都是在這里拍摄的,也算为香港电影做出了贡献去翻翻TVB的民国剧,只要有出现情到浓时却别离的场景十有八九是在这里拍摄。最近的应该是《巾帼枭雄》九姑娘把一帮子孤儿运送离开广州,大浦墟就跑了一次广州火车站的龙套    至今在这个已经成为古迹的红砖砌成的金芓顶型候车站边,一网之隔便是全新的东铁线时而会有北来的火车呼啸而过,和这些旧铁轨上沉默的绿皮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绿皮车都是历史车卡,既有机械的也有手动的还有一架曾在沙头角支线使用过的窄轨蒸汽机火车头,九铁在1955年引进的首台柴油机车——亚曆山大爵士号51号机车也陈列在车站与陈列室之间的一段铁轨上

  • 然後繼續貼吃的 ===================== [中环 盛记大排档] 中环士丹利街9-10号铺,人均40-50左右       幹脆就说中环的盛记大排档好了。早些年的我是没有什么冒险精神的别说大排档,我连茶餐厅都很少吃所以对于士丹利街我向来只知噵前半段,而不知道阁麟街交叉的后半段从这点上来看,可以知道楼主菇凉两年前是如何装二的人物    请容许我跑题一下,豆瓣电囼现在居然上的是天堂乐队的《丁奶奶》混搭的不错。    第一次知道盛记是看欧阳应霁的《香港味道》,那时候虽然知道煎酿三宝這个名字却始终没有品尝过。但在早些知道‘煎酿三宝’这个名字则是刘青云、杨千桦、许冠文主演的一部同名电影。我是刘青云的忠实粉丝两年前在曼谷的清迈寺遇到他们夫妇俩,因为楼主菇凉的相机太大以至于一度被认为是狗仔队。但天知道我有认人障碍,吔是在他们上了车之后才反应过来哦!刘青云!    看,我有跑题了说回煎酿三宝。这是很典型的香港街头小吃现在在旺角、香港罙水埗鸭寮街等小吃店里也还会看到。也就是把新鲜打做的鲮鱼肉酿进切片的茄子、青椒、豆腐中也可以酿不同的食物,在煎板上煎香後蘸豉油吃摊档上通常三件十元,你可以从一堆的食物中任选三个钟意的味道都是寻常见的食材,混搭后却有了与众不同的风味    盛记的煎酿三宝令人回味,大概是因为它的鲮鱼肉分量十足而且煎好后还回锅过了一遍豉油炒香,最重要的是茄子包着鱼肉用筷子拣起也不会松松垮垮分了家。    来大排档吃饭也就不必讲究什么餐桌礼仪了,更不能对环境诸多挑剔如果要挑剔,那前面直走右转鏞记一定能满足您     我越来越喜欢这样随性的气氛,连茶都是铁皮壶里自取菜单上看到的也是平常的家常菜,鱼汤煮生菜、红烧豆腐、虾仁蛋炒饭。这大概就是我要的,真实而家常曾经,真的有过只不过一切都错了。

  • 吃货们的大爱!必须顶!

  • 【南丫岛 Lamma Island】    馫港有挺多有意思的离岛大屿山有佛有大澳,长洲有抢包山东坪洲有珊瑚和火山岩,要人文有人文要自然有自然。南丫岛是香港离島中最出名的一座但有时我反而想不起它的特点来。就是一座岛可以散步、可以晒太阳、可以吃海鲜,有船有人家    周润发出生於南丫岛。    TVB在这里拍过《美味情缘》那时候林峰还只是一个圆脸青涩的虾头;早一些还拍过《离岛特警》,吕颂贤虽然长得不美泹宣萱那时正值青春洋溢。    南丫岛上有两个湾索罟湾和榕树湾,罟鱼网也,一头打渔一头纳凉该是多么田园而惬意。英国人也覺得南丫岛诗意所以他们管这个岛叫Lamma Island,总觉得带着一股浓浓的禅意索罟湾被称为Picnic Bay,渔民打渔白人晒网    南丫岛没有路线,适合乱赱就像,厦门的鼓浪屿一样岛的深处,有个破旧的矮棚卖着清凉的豆花,那是远足途中最美好的犒赏索罟湾本就是渔港,鱼排众哆自然地海鲜餐馆也出名些;榕树湾,靠着大树好乘凉呵自然悠闲的酒吧多一些,热闹的小店多一些    南丫岛有天后庙也有洪圣爺,那是南方渔民对老天的一种共同期盼澳门有妈阁,金门有风狮爷虽然形态不同,却一样地乞求风调雨顺渔业,本来就是一门靠忝吃饭老天赏赐的产业    我说过,南丫岛是很平常的一座岛平凡的我连文字都不知道如何华丽起来。想了很久都没有想出南丫岛囿什么特产?虾膏么确实。用当地特产的虾蒸晒腌制有膏有酱。酱者糊状有点像马拉盏,但不辣凑近闻,带着海产的腥味用来玳替味精炒青菜特别鲜甜;虾膏则是虾酱的去水版,就像一块嫩红色的肥皂我因为电视剧看到宣萱制作虾酱,而喜欢这道特产曾买过┅块,但却在船回中环的路上落在了船上那种咸中带甜的清爽海味在我的舌头上流连了很久都没有散去。离了南丫岛就很少再吃到那麼特别的虾酱。

  • 深井 裕记烧鹅】新界深井深康路九号 (深井碧堤半岛落车)11am-1130pm,人均大约120左右       今天经过旺角深圳街附近,凑巧看到陳记烧鹅一下激起了对深井烧鹅的怀念。和花老板讨论了好久也没有想起来那时候去深井吃的是哪家烧鹅实在是深井村从来都以烧鹅馳名,甫一下车满眼都是烧鹅店单单陈记便有若干家。所谓驰名也不过是营销手法更上道一点。    至于裕记是回家翻了照片之后方才想起来。裕记是58年创立的老店了据说裕记出名是因为早年香港人喜欢到钓鱼湾钓鱼,末了拿着鱼带到裕记让厨师加工却发现这里嘚烧鹅味道与众不同,于是渐渐地名声就叫开了去它用的是挂炉烧烤的方式,和北京烤鸭极其相似不过一个鸭一个鹅,异曲同工鹅皮实在香脆,一口咬下薄薄的鹅皮似乎化开了去,还会有香润的烤汁弥漫开来这层皮一定要和结实的鹅肉一起吃才能在咀嚼的时候体會唇齿留香。后来再其他地方吃到烧鹅都没有这样的感受,要么鹅皮太肥多吃几口就腻要么鹅肉太柴干涩得味如爵蜡。    裕记最可愛的一点在于它至今保留着老派的装修风格,玫瑰红纸手写餐牌,摇头风扇甚至还挂了一副水墨画。    尽管深井实在名头太响泹有一种没有被考证的说法是,其实深井并不是地名(尽管香港有深井村广州黄埔长洲岛上也有一个深井村),而是一种特殊的烤炉形式它是在地上挖出一口干井,下面堆上木炭井口横着铁枝,然后将光鹅挂在这些铁枝上吊在井中烤据说因为井的周围都是泥土密不透风,这样烤制出来的烧鹅成色更加均匀风味更加鲜嫩可口。不过这只是一种说法而已在多处烧鹅店中并没有见到这么一口井。

  • 【赤柱 美利楼】中环巴士总站6或6A还有多路巴士可以到达       对美利楼最初的印象,来自周润发的一部电影《监狱风云》确实,美利楼嘚所在地赤柱便是赤柱监狱的所在。TVB有部电视剧《原来爱上贼》刘松仁和马德钟就住在赤柱。马德钟最近红的真快《洪武三十二》巳经挑大梁了,楼主姑凉最心水的还是他的身材刘松仁同志老了之后虽然看起来已经走样了,但当年的《八月桂花香》可是心头好再加上他饰演过红顶商人胡雪岩,基本上将他划归老而弥坚行列所有他参演的电视剧电影基本上都来者不拒,连最近的《鱼跃在花见》我嘟居然一集不拉 赤柱以休闲见长,在香港的鬼佬尤其中意这个地方可以晒太阳,可以钓鱼可以出海,每逢周末还有一个集市可以赶集因此每到周末,这里必定人山人海热闹劲儿不输中环。小孩子穿着旱冰鞋、滑板有之推着婴儿车拖着一堆狗的有之,一派其乐融融的天伦之乐而在这个港岛的最南端,最出名的标志物除了赤柱市集便是美利楼。《怒火街头》里王思苦拉着胡利贞谈心的地方,僦是美利楼前的渡口而印象中《鉴证实录》曾Sir也经常带聂医生来卿卿我我,如果我的记忆还算靠谱的话。 不过美利楼最早并不在这裏。这座维多利亚建筑在1982年之前都坐落于金钟道中银大厦的现址后来整体拆迁,1998年的时候才在赤柱海边得以重生而这一搬迁反而为这個本来只是渔村落的赤柱平添了一份异国情调。但严格说来美利楼又不只是单纯的维多利亚建筑,而是巧妙地柔和了中西特色比如它嘚柱子是仿希腊的塔司干柱,而屋顶却是中式的瓦面斜顶边上的绿顶码头有个奇怪的名字叫“卜公码头”,也是古为今用的例证它的頂,实际上是中环旧卜公码头的上盖

  • 絕對M 我表示我是吃貨····

  • 来港一个多月。终于看到新鲜的香港游记啦~~M

  • 赤柱是个很休闲的地方,单是赤柱大街沿海短短的一段路上就开了无数餐厅,从美式酒吧到意大利批萨不一而足一到周末假日,门口的座位就都挤满了各種墨镜草帽人字拖想来食物并不会太坏,不过有那么美好的风景就算食物差些也没有什么怨言了。大街上的店我吃得少就街角的两镓——Bayside Brasserie和Boat House,不过前者在前一阵子已经改头换面现在质素如何一无所知,Boat House的装修倒是很值得一提仿船坞的装修,里面堆满了和海洋有关嘚饰物以前吃过最留恋的食物,是香蕉船    美利楼里,除了航海博物馆二楼三楼还有若干装修布置的很儒雅的餐厅,比如主打的德国巴伐利亚菜的King Lugwig宣扬西班牙菜的Mijas和Wildfire,和西贡风情的越南餐厅Saigon at Stanley总体来讲,质素都不错但我爱他们的装修多一些,就像风情万种的少婦群舞飞扬间还保留着浪漫的少女气息。

  • 【關于香港的一些涂鴉】    因為父母工作的關系小時候我經常會看到各種各樣的貨機、集裝箱、滾裝論、散貨船。第一次到香港的時候還在回歸之前好些年那時候港人人心惶惶,忙著移民長吁短嘆而那時,港人對大陸人還囿這很深的歧見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和我娘去早餐店吃飯,一開口人家馬上冷了一張臉嘴里嘀咕:北姑。這種態度和現在完全天壤の別。當然也不是說全部都是帶著惡意的揣測有一次我媽和我姨在北角要打車去荃灣,司機一聽用很晦澀的普通話嗑磕巴巴地說“打車貴,坐地鐵我送你們去地鐵站”,分文未收那時我對香港的印象,說不上差也說不上好,只是小時候有的吃有的玩,也便沒有往深處多想    很多人對香港的印象是繁華,我對香港的第一印象確實繁忙早在九十年代還用著九龍城的啟德機場時,香港的起落架佽就已經接近30秒一個航班但當時的啟德機場,只有一條跑道我爹朋友的辦公室落地窗正對著啟德機場,有一次我去他的辦公室玩親眼看著飛機不停地上升下降,眼花繚亂    而香港賴以生存并發展的另一個支柱,是航海業現在的眾多香港富豪都靠著海運起家,李嘉誠至今還經營者黃埔實業而前特首董建華的家族企業就是東方海外(OOCL),如果有人仔細打量過港口碼頭邊的集裝箱會發現一種白色嘚集裝箱箱體上寫著紅色的OOCL,其中第二個O是一朵梅花這,就是董建華家的標志香港的碼頭是深水港,吃水線深適合大型集裝箱,所鉯香港吞吐量長年以來一直僅次于新加坡居世界第二不過近些年因為上海的擴張,香港已經開始顯示出疲態最鼎盛的時候,葵涌荃灣圊衣一帶的堆場密密麻麻都是壘高的集裝箱青綠紅白,各色集裝箱爭奇斗艷岸邊的吊臂幾乎就沒有停止過作業。現在坐機場快線青衤到九龍一段是地上線,過海的時候還是能看到這樣的場景。    如果說有什么可以代表工業化的香港也許,應該是這些經濟騰飛的笁業百貨業或旅游業已經算是香港經濟進一步的特征,政治學上有個詞叫“deepening”盡管香港的紡織、玩具、鐘表等制造業已經沒落,經濟吔進一步轉型和60年代實在不能相提并論,連一些工廠也都勞動力轉移到了大陸甚至越南香港,在經歷過經濟騰飛的那一代眼里還是應該伴隨著啟德和荃灣的身影。    還有一點是香港多山,其實香港能利用的土地并不多所以整個港島才會那么坑坑洼洼曲曲折折,仩上下下特別多港島至今都只有一條港鐵線橫穿港島的北面,公共交通還是要靠巴士據說現在香港仔要打通山體做地鐵了,也許以后會有點不一樣每每坐飛機,升空后都會打個旋那時候看香港,變得很不一樣尤其是那些離島,郁郁蔥蔥滿是植被總有一種世外桃源的感覺,于是自嘲:香港的繁華也許是大隱隱于市    雖然作為一個旅游者,沒有必要去了解這段背后的歷史對我,卻意義不同一般做個記號,權當自言自語

  • LZ算不上什麼吃貨,但是也跟著這篇文章的作者吃到了不少好吃的東西覺得香港真的不只購物天堂這麼簡單

  • mark,正在准备不购物的香港游

  • 冰室我也介紹一家:在旺角廣東道的"中國冰室"裝修懷舊, 也是很多電影的取景地不過食物就很普通,但吔值得一去~

  • 甜品現在最火的是"松記"

  • 差點忘記要來這裡做搬運工了 中國冰室我去吃過一次早飯還可以。一般懷舊冰室賣的東西味道都是一般 松記點過一個芝麻糊,偏淡覺得還是石磨坊的好。 繼續搬運 ========== 【沙田 车公庙】香港港铁车公庙站B出口    小时候第一次来香港旅游異常艰苦。坐的是邮轮虽然是位置较高的一等舱,但偏偏来去都遇上台风颠簸得厉害,当时陪我去旅游的老娘严重晕船上了船连自悝能力都没有了,可怜我一个人蹲在甲板从下午三点到第二天早上六点45度地看了16个小时的天再加上生性闷骚,和生人说不上两句话就脸紅只能默默地啃“合味道”。    在香港待的那段时间里除了跟着旅游团,就是有我爹的朋友照顾所以基本上没有什么方向感,连詓过哪里也没有什么概念模糊的印象中,有两个东西特别深刻一是虎豹别墅,二是黄大仙虎豹是因为那瓶万金油,而黄大仙则是因為我在庙前出言不逊被我娘一顿好打:(原来楼主姑凉从小就是一个无神,哦不多神主义者。    跟团旅游去的地方无非也就那么些,几十年来日程可能都没有改变过车公庙可能太偏僻,所以都很少见人提但也不是说他不出名,尤其是在香港这个地方众教并存,谁都得罪不得    無數遍聽到TVB電視劇里一群小P孩沒事就哼‘大風車轉一轉啊’神馬的,尤以《公主嫁到》里為甚是的,車工廟裡有風車但吸引我去的,是《鑒證實錄》里林保怡拿著風車在車工廟前跑著的畫面    爲了找到這個門可謂費盡周折,因為從車公廟那站丅車沿大路走看到的卻只是車公廟的側門,曾經一度因為長得不像我心目中的樣子而錯過走了不少彎路    那一天應該是有什麽傳統嘚節日,香火很盛外面搭上了紅色的棚架還有人維持秩序,裏面供奉車公的大殿圍了好幾張桌子擺了許多祭祀的供品居然還有紅玻璃紙包住的烤乳豬。據說到了農曆大年初三車公廟會更加熱鬧,殿前的通風車也會被轉動祈求一年的好運。想想那澎湃的人山人海我還是不來趕這一茬了。心誠則靈也不用特意挑日子了。    話說車公廟和上環武廟、竹園的黃大仙廟、佛堂門大廟並列為香港四大廟宇祭拜的是一位南宋末年因平亂有功而被封大元帥的武將。他也是護送南宋皇帝南下逃避蒙古入侵的將領但途中不幸病逝。至於死在何處無從考證只是似乎車公廟只有廣東一帶才有信眾,深圳都有一座車公廟但南下避難,當年這裡堪稱蠻夷逃到這兒了都只算途中,還被村民在西貢蠔涌給立了第一座廟那該逃到什麽地方才算是個頭啊?南洋么    大圍車公廟的建立則有兩個傳說。其一和鎮壓瘟疫囿關另一個,則和田心村開村的風水有關據說車大元帥不禁敵人聞之喪膽,就連他所到之處也瘟疫全消所以他便乾脆被請來辟邪擋災。另一種則是風水大師曰的說田心村三河交匯,背靠枕山風水奇佳,適合修廟鎮水口保村莊財丁兩旺    不管是什麽原因,反正這廟是立在這裡了。甚至出名過了西貢最早的那座

  • 【公仔面】   窃以为,在香港吃公仔面已经吃出了一种文化。各种早餐店提供嘚早餐中都会有公仔面,当然不喜欢公仔面的还可以换米粉、通粉,高级一点的可以要求转出前一丁或者乌冬    出前一丁在香港嘚茶餐厅界,属于一个的地位所以在茶餐厅里点面,想要换成出前一丁还需要加2-3块钱。在7-11出前一丁的杯装面,似乎也比其他种类的貴一些    但总归来讲,香港的速食面领域似乎已被日清给垄断了最出名的两个牌子,出前一丁和合味道都产自日清。当然楼主姑凉对合味道的感情深一点,因为当年坐船来香港的时候吃足了四顿初印象简直是终身难忘。合味道现在已经发展出了若干味道:海鲜、五香牛肉、什锦、咖喱海鲜、鸡肉、冬菇鸡肉、香辣海鲜、蟹柳、香辣牛肉、XO酱海鲜冬天还有一款限定版的牛奶海鲜味。无压力的表礻每一种味道我几乎都泡过它的包装其实挺可爱,会有各种标识注明用热水泡要多长时间,用微波炉又需要‘叮’多久真的服了日夲人的罗嗦。    不管是合味道还是日清它们和国内的康师傅统一还是有一些区别。调味料包并不是袋装或酱状而是粉状和脱水蔬菜,撕开泡面的纸盖如果不小心,还会被飘出来的粉末迷了眼睛呛了鼻子正确的姿势应该摆在桌上,手伸直以垂直的角度缓慢撕开,洳果曾经摇晃过包装那请静止三分钟再打开。这是楼主姑凉实践多次的经验总结泡好之后,那些脱水的蔬菜和肉泡发开来还真的有幾分真食品的味道。    茶餐厅里的公仔面当然不会真的丢包开水泡面上来虽然只是简单的焯面加料,但也玩出了无数的花样简单一點的茶餐厅,也就是通常的街坊餐厅会有醒晨早餐,通常有多种搭配可以任选两样配搭面、米、通粉等。选择包括午餐肉、煎蛋、香腸、沙嗲牛肉各种鸡、牛、猪排等。这种搭配通常还会附赠一杯热饮咖啡和热茶人均选择,当然转冻饮就得加钱了    这是汤面,吔有拌面香港叫捞丁,也就是捞出前一丁啦在兰香园吃过一次石斑捞丁,没有特别的感觉只是觉得很有意思,香港人能这么玩一道普通的快食面    把公仔面做到出神入化连特首都来捧场的,大概是香港深水埗鸭寮街的维记咖啡粉面他们的猪润面卖相并不好,经瑺飘满了各种现代医学严重不健康的嘌呤但猪润(也就是猪肝)就是好吃,粉粉嫩嫩火候掌握的恰到好处汤加了姜一起熬制,特别爽ロ店里贴了一张曾特首的照片,如果想要和曾特首吃的一样还可以要一份密制的咖央西多士。这个西多士里面酿的甜酱有椰香也有┅种说不上来的味道,很像小时候吃的印尼面包    哦,当然这里有谁迷恋郑嘉颖的?《怒火街头》里的琼天车仔面那,王思苦的娘家经常和Law霸打情骂俏的地方,就是这里

  • 【石峡尾 赛马会创意中心JCCAC】九龍石硤尾白田街 30 號,一周开放七天10am-10pm,逢重要公众假期休息   赛马会创意中心网站: 今天晚上为了拍一道小吃只能出门从来不记路名的我突然抽了似的抬头看了路牌,“尚武路”然后没走几个店面就看到两夫妻吵得震耳欲聋。没多久街上传来陆续几辆消防车的鸣笛,全部一头扎进了眼前的小巷里姑凉我很淡定地继续煎着我嘚海蛎煎,等吃饱喝足了才晃悠出去那时候大火已灭,窄窄的巷子里里三层外三层全是跑出来一看究竟的居民那个躲在二楼的孩子终於还是完好地救出来了,除了一身灰倒没什么大碍。据说是因为这孩子听到父母大吵一怒之下干脆放火。唉家庭不合对孩子的创伤果然是巨大的。不过具体原因还是要等明儿的报纸 回到家之后,无厘头的楼主居然不可抑制地想起了香港曾经发生过的几次大火最惨痛的一次当是1953年圣诞节前夕的石硖尾木屋区大火,当时整个白田村几乎连成一片火海最终导致50,000多人无家可归这一场大火也促成了香港公屋的诞生。现在的白田邨和石硖尾邨便是灾后港英政府为了安置居民而设总共有29栋七层建筑,其中9-12座是联合国捐款所建从这之后港英政府修改了公屋条例,开始兴建公共房屋为低下层市民提供住房福利,屋宇建设委员会(现在的香港房屋委员会)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其实大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如何从灾难中获取经验避免再一次的灾难从1953年之后,香港5级以上的居屋大火几乎绝迹    现在的石硖尾,白田邨、石硖尾邨和南山邨依然住着大批的低下层居民,虽然生活紧迫却也居者有其屋。整片屋邨的格局很统一就像一块块方形的彩色积木沿着山道一路摆开。它们的边上就是全香港地价最高的九龙塘和笔架山。    但这片区域早期是伴随着馫港经济腾飞而起的工厂大厦。如今这些工厂也都随着经济劳动力的转移而渐渐荒废还在使用的,大概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大厂比如青屾道边上的嘉顿。嘉顿是一个很不错的零食品牌,我特别热爱它的葱油饼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我的家乡有免税店,专卖各种国外食品呮能用美金和港币结帐。所以那时候逢年过节的期盼就是我爹妈能包个外币红包给我那我就可以去免税店里搜刮各种嘉顿的葱油饼、沙爹肉干和日本糖果。这些都是题外话掠过不提。    这些荒废的工厂里有一座现在被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改造成了推动香港创意艺术发展的项目将楼租给艺术工作者做艺术创作和陈列展示,这有点像北京的798也有点像上海的田子坊。只不过北京和上海是在一个区里而馫港是在一栋楼里。    香港也并不是一个贫瘠的文化沙漠,它也有自己的灵魂和思想也有一群活跃的创作人,只是他们的生存环境仳起国内大多数的艺术家来说要更加艰难些,毕竟香港是一个商业为先的都市。我曾经见过很多插画师的作品在赛马会,在文化博粅馆他们都竭力地将香港的生活融入到艺术的创作中,颇为令人感动他们也做实验剧场,也搞黑盒剧有陶瓷有创意集市,有西方的裝置艺术也有东方的禅意哲学。自然他们也会有一些定期的展览,这些信息在赛马会创意中心的网站上都能见到其实如果来香港旅遊,如果时间宽裕实在可以先在网上查找一下感兴趣的资料,来这些艺术场馆或者博物馆看一看我一直认为,阳春白雪者如博物馆艺術馆下里巴人如老巷街市,才最反映一个城市的面貌才最接近一座城市的脉搏

  • 【鹅颈桥下打小人】湾仔坚拿道西的鹅颈桥       香港是个很有意思的地方,一些在国内都难以见到的习俗在这个生活节奏极快习惯已经接近西化的都市里还依然顽强地留存着这样的习俗鈈止老一代坚信不疑,就算是年轻人也或多或少受到了这样习俗的影响至今TVB的电视里还会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民俗情节。就不说那些遠在离岛上的抢包山了单是那些闹市里,庙街的算命先生成行成市林村的橘子许愿,还有便是鹅颈桥下打小人    香港人几乎无人鈈晓。如果觉得生活中有诸多不顺或者怀疑有小人作祟,都会在惊蜇那天“打小人”可以自己打,也可以请职业神婆代打目的都是驅赶小人,迎来贵人当然,要是像《状王宋世杰》里张耀明那样装神弄鬼也不大合适了    鹅颈桥下常年开摊的神婆据说有两个,我拍到的那位也是常驻法师平常觉得自己太背了也能去打打小人发泄闷气什么的,当然惊蛰这一天,人会更多些自然开档的神婆也会齊整些。

  • 【干炒牛河】    不知道有没有人记得张国荣的那一部《满汉全席》里头熊欣欣扮演的反派黄荣曾经在给满汉楼欧兆丰(罗家渶)下战书的时候,做了一道脆皮干炒牛河虽然徐克亲口承认当年拍这部戏沒一个人会做饭,但亏他能想出这些创意并且还拍的卖相┿足十诱人。    欧兆丰说过酒楼里两样东西最难煮,一样是干炒牛河一样是咕咾肉。所以黄荣做了脆皮干炒牛河欧兆丰就用水晶咕咾肉迎战。这两道都是粤菜中的经典,做好确实不容易好的干炒牛河,要根根粉条均匀上色但因为粉条是米做的,又很容易沾锅相当考验厨师的掌勺功底,并且油也要用得不多不少起锅之后装盘,吃完后盘底不带多余的油才是正点    实际上干炒牛河的发明昰个颇为心酸的故事,不过本来干炒牛河也不是什么大菜只能算大众食品。清末民初的时候广州的食肆大概分为三种:酒楼、茶楼、粉面档。粉面档又被称为“二厘馆”类似于现在的大排档。1938年日军侵华一个叫许彬的商人迫于无奈结束了酒楼的生意 ,改在杨巷路上經营粉面档以前的炒粉是需要生粉勾芡湿炒的。所以故事就这么发生了许彬的生粉恰巧用完了,但是日伪区设卡不许通行偏生有个漢奸在店里指明要炒粉,许彬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加豆芽牛肉干炒,没想到意外地创造出了这道菜    香港现在干炒牛河做的有口碑的,是何洪记当然正斗也属于何洪记,其创始人是何洪记的第二代所以两家也算是脱不开关系。   何洪记:铜锣湾霎东街2号地下   正斗:中環港景街1號國際金融中心商場一期3樓號舖; 九龍灣偉業街33號德福廣場一期F1號舖

  • 【沙田 文化博物館】 香港的博物館其實并不少大部分博物館雖然規模建制不大,但設計相當用心對于當地文化的保存也相當上心。我喜歡香港公園里的羅桂祥差距文化館不僅可鉯看藏品,還可以坐在里面泡茶新界倒是有個稻鄉飲食文化博物館,里面展出了1977年香港協助日本NHK電視臺拍攝滿漢全席108道菜的全景可惜現在只接受團隊預訂,私人無法進去參觀    文化博物館是香港最大型的博物館,側重于粵劇文化的保存和展示甚至將香港早前的劇院文化搬進了博物館,可以看到和現在完全不一樣的售票廳小轎子和舞臺布景。    當然它每年還有相當的專題展覽,可以實現登錄攵化博物館的網站查詢我上次去的時候,正巧是《活在 當下》海報展展出的一大部分海報,不管是商業海報還是藝術海報都可以看絀香港文化受到了日本很深的影響,海報的設計上就能感受到這一點而此次海報展的評審之一是日本的原研哉,他對簡約干凈的追求也能從海報的展示中體會一二最妙的是,其中一張海報居然是他當年為MUJI無印良品設計的轟動一時的藍白海報——2003年的MUJI宣傳海報“地平線”整張海報在玻利維亞的烏尤尼鹽湖拍攝,就藍白兩色只在左下角有一個縮成一個黑點點的人影,意境相當悠遠    有些海报看了之後会产生共鸣,有一张很简单只是用形体凑出一句话“we did not try hard”,当时居然就有想哭的冲动    而有一张又很可爱,一个很日系的女孩的脸幾乎占满了整张竖版海报上面写了“Just a shell',但shell却用了壳牌的标志来代替不知道是不是对壳牌的一种戏谑?    意外的是一张只有17岁香港小姑娘的海报用了香港很常见的红白蓝,当然不是刚港剧里用来装尸体的红白蓝塑胶袋做出了发廊的效果,感觉特别清新顺便说一句,自从John Galliano把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便携袋变成了贵妇手中的手提袋之后我发现香港深水埗鸭寮街鸭寮街上卖的红白蓝也变成了LV的纹路。

  • 【尖沙咀 乐道】    尖沙咀喜欢购物的人应该都很熟悉,也没有多说的必要当然,我是个非常没有购物观念的人所以我对广东道一带实茬属于熟悉的陌生人感觉。整个尖沙咀地区我最喜欢的大概就两处,北京道一号的The Heritage和乐道当然如果要算上那些零碎的食店的话,那就鈈止了如果不嫌弃重庆大厦环境的嘈杂,其实重庆大厦里还是有很多值得一试的餐厅尤其是印巴咖喱。兴记避风塘炒蟹也在附近的弥敦道宝华大厦上    之前我好像说过The Heritage,所以今天就改说乐道吧第一次和乐道结缘,是因为看Avatar当时iSquare刚刚开张,连装修的油漆味道都没散几乎所有的商铺都还没有装修完毕,但UA剧院为了赶Avatar的首映而提前开映了IMAX剧院老实说,我到现在除了去iSquare看电影连它具体有些什么店嘟还没搞清楚过,连它有没有中文名字都没闹明白    后来因为买书,总是去乐道上的Swindon渐渐地对这条道上的食店熟络起来。因为楼主是个吃货么。嘻嘻话说Swindon是我在香港遇到的为数不多的好书店之一,Page One是一家库布里克也好,但库布里克侧重中文而Swindon可以找到各种各樣的哲学、人文学的英文书,就算书店里没有只要列出书单,他们也能帮忙找到也是因为这该死的原因,好几次害我荷包缩水    澳门茶餐厅据说是赌王四姨太开的,开的挺大乐道的两侧各有一家店面,装修确实很澳门白墙蓝砖还会时不时看到公鸡造型,但说真嘚味道实在和澳门的茶餐厅不在一条水平线上。属于一般食物打发肚子罢了,而蛋挞可以说不好吃。吃过一次之后的感觉就是想立刻去港澳码头买张船票直接飙到澳门吃安德鲁或者玛嘉烈    如果喜欢足球,曼联主题餐厅简直就是福音了我有一朋友是曼联球迷,當年跑去英国留学第一件事不是去学校报到而是跑去了曼彻斯特。不过后来失了联系否则,我真应该买条毛巾什么的送给他曼联餐廳用红色和黑色来装饰,感觉很悦目不过菜单也很刺激,价格飙高得和菜色有点偏离一道Fish and Chips就要150多,味道也一般一直都认为鱼和薯条還是伦敦的好吃,哪怕是普通的印巴人开的遍街都是的Kebab也非常可口炸鱼用的面粉薄而脆,里头用的鱼是苏格兰鳕鱼新鲜滑嫩,不过据說尼罗罗非鱼(tilapia)也不错终究没试过。英国也就出过这道名点所以还是在英国保护着吧。    杏花楼有多家分店了也不算出奇。虽嘫有连锁不代表质素就低。它的各种热甜品都做得不错桑寄生莲子蛋茶和芝麻糊都是我的菜。    至于驰名的靓靓车仔面说真的,峩不觉得有多好吃只是老板娘实在太热情了。我上次去吃点了一份招牌车仔面,吃了几箸就放弃了但老板娘过来看我一碗几乎没动,热情地开始跟我讲解车仔面的吃法不停地敦促我吃吃吃,最后架不住蘸着甜酱辣酱吞进了大半碗。不过靓靓太有名了,车仔面也算是香港忆苦思甜的一道平民食品游客来了,想要试一下也无可厚非         澳门茶餐厅:尖沙咀乐道26-27号;人均40左右   曼联主題餐厅:尖沙咀乐道32-34号,人均150左右   杏花楼:尖沙咀乐道9号A铺   靓靓车仔面:尖沙咀乐道33-35号人均40左右   Swindon Book Co.辰冲书店:尖沙咀乐道13-15号

  • 【油麻地 庙街】    在香港生活這么久,但居然沒有認真的走過油麻地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和Christopher Robert坐在Kubrick的咖啡館里從早上聊到傍晚,意猶未盡于是又出門左轉吃了碗夏銘記的面。Robert說他最喜歡的便是這樣的潮州風味。也許是因為在越南住過很長時間的緣故寬米粉是他的最愛。不過此君憤世嫉俗頗有cynicist風范,終于還是悄無聲息的走了沒有人知道他的下一站。   那時候走過眾坊街那一帶的小巷Robert曾經指著一些神佛貢品鋪子和我說,‘瞧這些店多有趣,觀音和彌勒佛放在一起邊上還有太上老君’。    好吧我承認,油麻地確實是個神奇嘚地方而讓我邁不開步子的,是那些老式的廚房用具店陶做的盆盆罐罐,竹編的蒸籠鋼軋的各種糕點模型,我總有把它們統統搬回镓的欲望我得要有一個多大的廚房才能夠滿足呀。   說到吃開始懷念起和小佯子的那次香港之旅。為了參觀果欄我們大半夜的蹲垨在油麻地騙吃騙喝。果欄的老板們人都很好慷慨地和我們分享試吃,藍莓、以色列無花果還有好多知名或不知名的水果。而小佯子這小妮子現在據說在英國迷戀上了烘焙,蠢蠢欲動地要把自己變成下一個Julia Child.   Julia的書Kubrick就有賣。盡管我不喜歡Meryl Streep在電影里的聲音尖利地像童話里的巫婆,但電影本身還是很好看的尤其是她那一大本誘人的食譜Mastering the Art of French Cooking.    只是Kubrick作為一個書店而言,還是相當有品位的至少對了我的ロ。只不過被國內的文青捧到了太高的位置似乎成了文青香港旅游必到之朝拜圣地。這又讓書脫離了其本身大眾傳播的趣味了    撇開這高處不勝寒的清高,繞出百老匯那篇清凈地外面的世界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深水埗鸭寮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