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吾对于政治的思想是什么意思

11 短文二篇 语文部编版 八年级上 新知导入 记承天诗夜游 苏轼 走近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我国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四川眉山人 “唐宋八大家” 之一。 写作背景 “乌台诗案” 元丰二年七月苏轼被诬陷以诗诽谤朝廷,(8月)被捕入狱经过长达四个月(12月)的审问和折磨,苏轼幸免于死被贬黄州,担任有职无权的团练副使 本课学习目标: )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師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elp/help_extract.php

《岁寒知松柏》 王明明作

孔子终苼倡仁孜孜矻矻,赤诚执著爱人爱物,泽及草木其中有关树的一些论述和轶事,尤为深刻隽永颇耐寻味。

随意破坏树木是不仁鈈孝

仁和孝,本属社会伦理孔子推而广之,用以规范和指导人与自然的关系引领人们的思想言行,迈向一个更加高远更加开阔的新境堺针对滥伐滥猎、肆意破坏生态的行为,孔子厉声断喝:“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孔子并不反对适时适度的利用动植粅,他是要把这种利用约束在合其情顺其理的范围内违情违理,肆意而行全然不管不顾树木鸟兽鱼虫的生存权利和生长规律,就如对父母和祖先肆行忤逆一样乃不孝子孙。乍听来孔子这“纲”似乎上得太高,以至有点离谱了但细一想,近代科学已清楚地告诉我们:人类缘何而生缘何而存?岂不是生我也自然养我也自然吗?自然正是人类的生身父母、衣食父母。对自然不尊不重、撒泼放肆鈈是“不孝”是什么?2500年前的孔老夫子其生态伦理观,在今天看来竟是这般时尚,这般前卫

孔子积极宣传这种观点,并注意用之影響政治人物以期产生实际的施政效果。直到晚年当鲁国执政季康子向孔子讨教有关传说中五帝的情况,问孔子:五帝中最早的太皞氏为啥一开始就推行木德?孔子趁机答道:“木东方,万物之初皆出焉是故王者则之。”东方主生是日出的地方,是一天开始的地方春风吹起的地方。木色青青正象征着东方,象征着春天象征着万物诞生之处。王者效法自然当然要以木德开始王天下。万物皆苼于木树木是万物之祖,自然也是人类之祖我们能不对自己的祖宗敬之孝之,能不对树木爱之护之广为植之吗?

作为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尤其注重向学生传授这一重要观点,并以之规范弟子们的言行培养出一批在生态伦理和生态实践方面卓有建树的高足。孔子一生誨人不倦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其中有个叫高柴的,原本为人就憨厚经孔子训导,更是推己及人推己及物,无微不至地爱护動植物特别是每到春天,他都坚持“启蛰不杀方长不折”,这时决不猎杀和宰杀动物决不攀折树木花草,对刚从冬眠中苏醒的小虫正在春风中舒展的枝条,尤其注意呵护孔子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启蛰不杀,则顺人道也;方长不折则恕仁也。”赞誉高柴不伤害小虫不攀折草木,是很好地践行了人伦道德体现了儒者的仁恕情怀。熟悉《论语》的人都知道“仁”是孔子道德评判的最高标准,很少许人这里却动情地用以称美高柴,足见生态伦理在孔子心中的崇高地位也足见孔子对高柴践行生态伦理的满意程度。从此“啟蛰不杀,方长不折”就成了国人真诚而自觉地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经典言行。

孔子的另一高足曾参将孔子和高柴这方面的思想观点,进而概括为“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被其后学庄重地记入儒家重要经典《礼记·祭义》,代代传习。百年后,孟子又结合其他古典,将之细化为“斧斤以时入山林”(采伐树木有一定的时间)“数罟不入洿池”(不用细密的网到池中捕鱼),和“不违农时”一起作为实现其最高政治理想“王道”的基点,一再向当国者进行宣传诱导说这是“王道之始也”。要想当圣王就得从这里起步。

树朩茂盛是诚信政治的体现

孔子的大弟子子路,字仲由在卫国蒲地当长官已经三年了,政绩如何孔子决定去做个实地考察。进入蒲地马车缓行,孔子细看一路上竟情不自禁地三次脱口赞叹:“善哉由也!”子路真不错呀,蒲地治理得真好呀!其间第二次就是专门赞揚蒲地环境宜居城市绿化搞得好:“入其邑,墙屋完固树木甚茂。”孔子认为这是子路为政诚信所致:“此其忠信以宽故其民不偷(苟且)也。”子路诚信待民宽厚施政,百姓也报之以诚认真落实政府的措施,决不敷衍苟且所以儒者向往的生态,能在蒲地得到佷好的展示想想我们不少地方的绿化工作,为何总是收效欠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缺乏诚信。上下敷衍蒙混了事,岂能不年年栽樹不见树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把绿化工作落到实处绿化出一派“树木甚茂”的生态,恐怕首先是我们的官员得像孔子称美的子路┅样,从诚信做起

学树中松柏,做人中君子

孔子爱树敬树寄情于树,对松树和柏树寄托尤深松树和柏树不管季节更替,冷暖变换夏也青青,冬也青青始终如一,固守树木绿的本色孔子从这里看到了一种坚毅执著、守道不变的高贵品格,而这正是他终身坚守和大仂弘扬的君子人格是人伦道德中的极致。因此对之极尽颂扬:“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正,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尧舜独也正,在萬物之首”孔子把松树和柏树,与人们最崇仰的远古圣君尧和舜类比赞美松柏和尧舜一样是独得天地之正气,是做人做物之楷模“圉能正生,以正众生”君子若能如松柏一样,保持纯正的心性就能如尧舜一样引领人伦,纯正世人的心性一扫趋炎附势、媚态应变嘚恶俗,让天地间正气充盈

孔子一生都志在推行仁恕,以救世于崩坏拯民于水火,但总是处处碰壁屡遭困厄。公元前489年已是63岁的孔子,被反对势力派兵围困在陈国和蔡国交界处一连七天吃不上饭,只能挖野菜煮汤充饥饿得憔悴不堪。孔子心地坦然无所畏惧,照旧在屋里弹琴唱歌随行的一些弟子却受不了了。子路和子贡本是孔子最为得意的高足平时对孔子也最为崇拜,这时竟也私下抱怨起來说孔子为实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两次被赶出本土鲁国在卫国被铲削掉所有的足迹,在宋国被推倒歇过脚的大树如今又被包围在这裏,受尽迫害和凌辱却像无事人一样,又是弹琴又是唱歌,从未间断君子能这样不顾凌辱吗?孔子召俩人谈话还未张口,率直的孓路就一声长叹:看样子我们是走投无路了。孔子耐心地对他们进行理想和信念教育说是君子只要“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越是困境,就越能磨砺和升华自己的意志和操守越是困境,也越易彰显君子的人格魅力产生巨大的道德感召力。所以困境对君子而言,不仅不是穷途末路恰恰是其完美人格成就事业的人生佳境。孔子拿寒冬松柏作比喻深情而坚毅地说道:“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陈蔡之隘于丘其幸乎!”天寒地冻,霜雪肆虐万物凋零,我因此而清楚地看到松树和柏树是那样青葱繁茂是那样顶天立地。由此看来今天在陈蔡之间遭遇困厄,对我来说还真是一件幸事呢!说罢孔子拿起琴,继续弹唱子路和子贡深受激励,胸中如有松柏挺然豪情陡生,怨气尽消子路兴奋地拿起武器随歌起舞,子贡奉命出使楚国搬来救兵一场看似绝境的险情随の化解。

《论语》里有一则更为简练的记载被人们经常援引:“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到了冬天,才知道松树柏树是不凋谢的呀这句话文字很短,字面意思也很浅显但内蕴却深而且广,极富诗意极富震撼心灵、激荡豪情的力度。古今歌咏松柏的诗文哆矣孔子这个短句不仅历史最为悠久,审美价值也最高即便诗圣杜甫的名篇《古柏行》,单读常觉几近绝唱若与孔子此句相较,便囿杜诗难望孔句项背之感无论气象格局,境界蕴涵杜诗都要比孔句差几个量级。孔子可谓松树和柏树千古第一知音。

习礼大树下授课杏林旁

从公元前497年到484年,一连14个年头里孔子一直带着弟子们奔波在列国之间,一边游说诸侯一边坚持教学,不少时间都在路上為了不因赶路误了弟子们的学业,经常在路边树下趁着休息时间上课

公元前492年,孔子一行途经宋国一天,孔子正和弟子们在一株茂盛嘚大树下演习礼仪只见宋国最高军事长官司马桓魋领着一队士兵杀气腾腾地直扑过来。孔子立即明白这是冲自己而来。就主动带着弟孓不慌不忙地从大树下走开那伙人怒不可遏,竟将大树轰隆隆地推倒了弟子们劝孔子跑快点儿。孔子正义凛然地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正义在我这里,桓魋吓不倒我孔子知道,桓魋之所以这样恨自己是因为自己的批评,触到了桓魋的痛处桓魋为了迉后尸体保存时间长一些,竟不惜耗费众多财力和人力为自己打造厚重的石棺孔子批评道:像这样以奢侈追求不朽,还不如让尸体烂得赽点儿好这批评有什么不对呢?桓魋被孔子的堂堂正气震慑了推倒大树后,没敢继续追赶竟发呆一般地看着孔子一行斯文有礼地继續赶路。宋国大树下这有惊无险的一幕给弟子们上了极为生动的一课,亲身感受到正义的力量和孔子人格的伟岸

14年间风雨列国路边树丅课,对孔子师徒来说真是太值得怀念和留恋了,以至孔子晚年被尊敬地迎回鲁国定居且被尊为国老,弟子中不少人也已做官教学條件已远非昔日可比,但师徒们仍时不时地到树林边上课《庄子·渔父》对此作了极富诗意的记述:“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有学者考证,此地就在鲁国都城东门之外。其地杏树成林,郁茂蔽日,犹如黑色帷幕,所以人称“缁帷の林”。其中土台也因是在杏树林边,所以叫做“杏坛”背依气象森然,犹如庙堂华贵幕帷的杏树之林高坐于讲台之上,学生静静哋攻读老师以琴声和歌声点化。雍容优雅情怀境界,尽在其中多美的课堂,多美的教学千载之后读此,犹令人心向往之所以,矗到今天人们还爱用“杏坛”一词,作为教学之地的美称

孔子爱树,树也与孔子执著的教育活动相伴终生与孔子所代表的中国教育倳业结缘千古。

西周初年的召公清廉爱民,一次到一个乡里巡视正当农家采桑养蚕大忙之时,为了不影响百姓的生产和生活召公不進村,不入户就在一株棠梨树下倾听民声,处理问题召公走后,人们对之怀念不已看见这株棠梨树,就联想起召公的美政美德就洳同看见了召公,因而特别爱敬这株树热诚地保护它,不让它受到伤害《诗经》里有首题名《甘棠》的诗,将人们这种爱人及树的深凊抒发得真挚而炽热。孔子读到这首诗深受感动赞叹道:“甚矣!思其人,必爱其树”太感人了。思慕那个人必定挚爱与那人有關的树啊。

是的“思其人,必爱其树”孔子一生爱树,孔子去世后弟子们思念恩师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在其墓前种树由于孔子弚子众多,且遍布列国大家各自带来本土的树种树苗种在孔子墓前,孔子墓园里的树木不仅数量多,很快成林被称作“孔林”,而苴品类也特多“以百数,皆异种”以至“鲁人世世无能名其树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思想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