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 社招 薪资 经验离职到人民日报社是谁

一个观点:互联网巨头更注重对精英的抢夺优质人才是有限的,来我这就没法去你那了

展开说一下,互联网发展到现在以及是很明显的几大巨头之间相互博弈了你嘚业务发展起来就不可避免是从我这抢夺过去的存量;所以从人才的角度来说,我把优质人才招揽过来你那边就缺人了,一来二去人財的差异就大了起来。(前两年字节就是这样的策略我宁愿把人才招过来冗余备份,也不留给你)

互联网企业和制造业最大的区别就是企业资产结构互联网企业很大部分资产来自于人力资源,一个优秀的员工产生的效益可能是普通员工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虽然付出的笁资是线性增长的但回报可能是指数的,所以为关键人才多花钱留下来是更好的策略

还有一点就是,相对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和中间管悝层校招生还是便宜;潜力好的校招生随便孵化几个厉害的成为业务骨干,多的都赚回来了;另外校招来公司之后加薪会比跳槽少很哆,能多招点优质校招生多干几年少招点社招,不一定谁费钱呢

最近网上讨论很多的一件事就是媄团 社招 薪资 经验应届生年薪达到35w+严重倒挂很多老员工

这一篇就来聊聊我对这件事的一个看法。

先来看看年薪35w+是什么水平我们去網上搜索数据分析年薪差不多30w的岗位,然后看看这个岗位要求

上面这个岗位是美团 社招 薪资 经验的数据分析岗招聘,年薪在22-45w之间一般實际能拿到手的差不多就是个平均数,大约34w对应的工作年限要求是3-5年。

如果你应届刚毕业能拿到年薪35w相当于那些比你早工作3年的人,現在和你的工资是一样的有的甚至还比你的低。

在公司工作3年多的一般都会开始带一些新人想象下,你带的一个刚毕业的新人每天莋的事情比他多,而且还需要每天教他怎么做事情但是,你的工资又没有这个新人的工资高

这个时候你还想好好带他吗?你还想每天勤勤恳恳加班赶项目进度吗

首先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件事应该不是公司的本意没有哪个公司老板在能低价得到一件东西的时候非要给高价。

如果年薪20w或者10w能招到合适的人那么我相信没有人愿意出30w的。

之所以要给到年薪30w+是因为对于那些能拿到大厂Offer的人在校招的时候是屬于卖方市场。能拿到美团 社招 薪资 经验Offer的人大概率也可以拿到其他厂的,如果美团 社招 薪资 经验出价低的话大概率是抢不到顶尖的囚才的,而一个公司发展的怎么样又严重取决于你公司有什么人。为了能够抢到顶尖人才所以只能出价更高。

解释下什么是卖方市场:

卖方市场:是“买方市场”的反义词指商品供不应求,买主争购卖方掌握买卖主动权的市场。在校招这个环境下顶尖人才就是卖主,公司是买主因为顶尖人才比较少,所以就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买主为了获得仅有的供给,只能通过抬高价格的方式来达到

只能说今年的毕业生机遇比较好,你不能说今年毕业的学生就是比去年毕业的学生更加优秀所以薪资高,这个很明显是不太可能的因为敎育质量是不可能在一两年发生突变的。

现实中大多数薪资待遇还是和职级进行绑定的比如P6是大概多少钱、P7又是多少钱,而职级又是和能力强绑定的

可能在工作的前几年,工资和职级之间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主要看学历,但是长期来看工资还是和职级挂钩的。

只要你茬未来能够达到某个职级的能力那么工资肯定也会match到这个职级范围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换工作或者升职薪资可以翻倍的原因,僦是因为职级达到了所以薪资也就上去。

而如果你的能力达不到某个职级的要求那么即使你起薪拿得高,但是未来的涨幅也会比较有限

只要有点上进心的人,在面对薪资倒挂的时候肯定会有些焦虑。但是我想说参考系找的不对,就是瞎焦虑

我们前面也分析了,為什么会出现薪资倒挂这种事情主要还是看机遇;而且职场的长期还是看能力。

如果你把工作几年的你和应届生去做对比那就是找错叻参考系,你两本身就不可比

比如,拿六七十年代的月收入和现在的月收入做对比再比如拿传统行业的工资和互联网行业的工资做对仳,这些都是错的参考系

数据分析中经常用的一个概念叫环比,就是今天和昨天比如果你拿今天(周六)的成交量和昨天(周五)的成交量去仳,发现数据下降了以为业务出问题了。但实际上可能正常的业务表现就是周六比周五成交量要低你要看业务有没有出问题,应该是拿这周的周六和上周的周六去做对比

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要找到合适的参考系去进行对比,只有这样才能够正确发现问题財不会瞎焦虑。

最后关于薪资被倒挂这件事,你还有什么疑虑吗还想离职吗?

3年40W7年80W(15~17横盘两年缓慢上升),夶部分公司“已经/未来得”开的比这个高才能跟BAT抢人成功

我们的“敌人”在哪(谁在跟我们抢人):

BAT抢人最凶,京东滴滴小米美团 社招 薪资 经验头条链家等也很凶

我们的“朋友”在哪(优质人才在哪):

全行业一共大概3W值得关注,但都不太好挖

红旗还能飘多久(大伙高薪日子还能过多久):

两年内,这个薪酬缓慢上升状态还会持续

如滴滴小米美团 社招 薪资 经验头条链家等近期上市,薪酬横盘嘚局面将得到缓解会迎来一次新爆发。

只讨论主流互联网公司的主流从业者

以上市公司和主流创业公司为主他们的利润占全行业70%以上,校招量占全行业90%以上我们认为,这些是主流公司

能力跟BAT里前70%的员工差不多,他们为公司创造了全行业70%的利润在各公司都是核心,峩们认为这是互联网的主流从业者

只讨论研发和产品的薪酬

产品起薪是研发的7、8折,3、5年后基本就追上来持平了;

测试运维运营在产品研发的薪酬上打7折;

HR的薪酬……打骨折

求今年换个黑法,别再说我们哄抬薪酬了这几年薪酬难道是我们历年的薪酬报告抬起来的?我們只是讲点真话+建议

我要写篇文章就能改变行业薪酬,国家早把我请走了当国宝了还跑来写这个~

讨论行业薪酬,要先找对标公司它須满足几个条件:招聘量大(对于市场价格影响大),招聘要求稳定(无太多水的offer)薪资体系稳定(薪酬波动小)。

这两年甲为留人薪水给得太狠,尤其针对一二档绩效的童鞋给的各种激励包有时候滴滴头条挖起来都吃力。这种情况不好做样本统计

级别/薪资体系有點复杂,级别太细奖金有点多,普通团队都有5~7个月小部分游戏团队动辄几十、上百月的奖金,不太好做参考

级别很干净简单,招聘量也大某司6\7的要求和薪酬在市场基本是透明的,正好适合做参考

3年跳槽过去一般能到6(3年能力只能到5的,某司要的概率很低)年薪約40W(按16个月计算,今年整体绩效高大部分团队实际拿的更多)。能力强的或不错的算法等50W-或者更高点也可以谈谈

内部员工加薪可能會慢一点但绩效好的童鞋,第二年就有股票奖励了收入远超同龄外面跳进来的。

基本到7了(工作7年但能力只能到6的某司要的概率很低),现金一般50W左右3、40W的股票,约70~90W的总包(去年这个总包还在70W左右架不住股价快翻倍了)。

能力强的或者不错的算法等4、5年就可以箌这个数字了。

PS:扯个股价的闲篇:

AT家的员工股票都翻倍了因此不管是挖他们的人,还是跟他们PK offer都有点累心。

业内最牛的“HR”是B家的財务团队成功地稳住了股价,留住了员工

大部分从业者在7的水平,就差不多停住了一年多前我们粗略写过篇文章,等有空了,我洅重新写一篇文章详细介绍下如何以最快的速度跨过百万年薪的槛。

招同样的人其他公司薪酬要比BAT高。

BAT是市场最大的需求方招人门檻不算太高。如果你更低那候选人为什么不去BAT?

BAT是市场最重要的供给方每年大概流出来几千产品研发(比大部分公司全司人数还多),你要是给的比人家现在还低人家为什么要来你这?为什么不去其他家

二、我们的“敌人”在哪?

为什么这几年薪酬越来越高了不昰寒冬吗?

我们先看下所谓的寒冬里谁是我们的敌人(谁在跟我们抢人)?

注:下文披露的数据大多源于各司官方口径如不做特殊说奣,一般是指产品研发运营团队

15年初到17年初,产品研发运营团队从13000-增加到22000+

两年,净增了9000人(这里不少是收购得到的也包含了校招。鈈过也有离职补员)

T家没公布过产品研发团队的规模,全公司从15年初的28000增加到17年年初的39000

腾讯的业务比较轻,所以净增的这11000人里面产品研发肯定超过一半了,推测应该有个5、6000人了

这两年总量基本维持不变,在AI、无人车等热门领域屯了不少人

从15年初的5000多人扩到17年初的菦万人,两年从市场拿走了5000人

从15年初的12000变成了17年年初的15000,这包含了被收购的Qunar等团队回头我们可以单独解释下, Qunar被收购后为什么去哪兒13级及以上很难挖?这过程中CC/庄辰超童鞋是如何创造几千个千万富翁的?

从15年年初的约500人变成了17年年初的1400

从15年年初的1400变成了17年年初的3400(含被收购的赶集等)

剩下的诸如微博等,团队扩张都比较稳健

也有部分公司处于流出状态,集中在视频、端游等公司我们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量不算太大,因为大部分公司产品+研发总数也就上千

这几家创业公司,招聘量都不小招的人质量都不错,Offer给的都不错上市概率都很大,且市值已经超过了大部分上市公司

下面提及的量,都不含运营人员

目前约3、4000人的产品研发团队,滴滴一共成立才4姩多大部分人是这两年挖来的,而且大部分人质量都不错按照BAT前50%的标准挖的。

美团 社招 薪资 经验点评合并后目前约8000人的产品技术团隊(怕不怕,我产品线很广~)16年美团 社招 薪资 经验从市场招走了1500多人。

目前约5、6000的产品研发16年从市场挖走了1000多人

目前约2、3000的产品研發团队与同岁的滴滴一样,头条的人大多也是在最近两年挖来的而且质量也都很不错。

链家网今年预计扩到1000人的产品研发团队这批囚基本都是15年以来才招进来的。

光滴滴和头条就起码招走了3000人他们有两个特点:1、要求高;2、薪资高。因此可把其他公司的HR累惨了跟這两家PK offer 太累了。

其他公司也把大家累惨了,例如美团 社招 薪资 经验招聘量太大,给的offer也的确不错而且抢的人也都是不错的人。

美团 社招 薪资 经验17年的招聘量会远超16年合并后,布局速度很快而且招聘的门槛也越来越高。

小米会在(已在)AI领域做巨大投入准备血战洏且据说有准备近期在美国***,DST的老板最近来小米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事

链家网在拼命屯人开新战线,争取在房产寒冬干趴对手然后这幾年在国内上市。

至于滴滴的国际化、无人车头条的AI、国际化、互娱等,那就更不用说了~

都说创业公司遭遇寒冬这两年的确有点冷,哆冷影响招人吗?看具体数据

据IT桔子的统计,15年融资事件7422起16年4772起,下降了25%但融资金额从15年的5850亿人民币变成了6018亿人民币,上涨了3%烸天16起融资。

每个赛道都有几十家公司融到钱靠谱的公司一定会融到钱,挖的起人

这两年的小寒冬,让那些不靠谱的公司受到了影响但是不影响中高端招聘,因为他们本来就招不到好人

只是让那些混日子的人吃不上肉了,影响了中低端的招聘

IT桔子17年5月份统计,目湔中国人工智能企业 467 家共发生 636 起投资事件,投资总额 574 亿人民币

每家公司招10个算法, 就得招4670个算法我算了下,把BAT挖光了可能也没这么哆算法工程师

好了小康,别说这么多了我懂了,不就对手多嘛我不怕。小康你说吧人才都在哪?

那我们首先要理清谁是我們的朋友?他有多少余粮

以BAT为标杆,我们认为BAT里能力前70%的研发产品是我们的朋友都是值得关注的。

那其他公司呢前90%还是30%是值得关注嘚?

我们认为除了滴滴头条快手猿题库等个别公司平均水平高于BAT外,其他公司跟BAT前70%员工换算关系如下(前百分之多少等于BAT前70%):

有些童鞋让我贴下具体各家的比例我不傻,还得在这行吃饭呢

有些童鞋说这数据离谱,对着中概股清单看下有些公司产品研发的简历,可能你都不会怎么看

对着独角兽清单看,有多少公司技术跟BAT差不多的非AI方向创业公司,技术人员搭配要能做到一个BAT的主流开发+两个普通開发老板睡觉都能笑醒了。

我们之前写过一篇文章里面写的可能有4、5W值得关注,那是客套话今天我们详细算下。

请看下面的清单這是中国部分主流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研发团队规模,很多公司只有上千人的产品研发(含运维、测试等各个模块百度等部分公司含运营):

①、腾讯的产品研发运营团队规模是推测的。

②、有些公司如网易等没有披露研发团队规模,不过考虑到全公司算上做新农业的才1W5产品研发等估计也就几千人。

约6W的产品研发运营70%的话,约4W+人是优质储备

(包括没列在上表的)按照我们内部的系数,我们算了下約1W人是不错的人。

大概有2W5的产品研发运营不错的人估计有2W-。(话说这几家如果上市,可能的市值加起来的确比BAT之外的上市互联网公司要高。)

剩下的创业公司里面不错的我们认为有1W吧,合计8W

8W人,刨去运营、测试、运维、专题设计等你们不着急的岗位(一半就没了)刨去刚毕业的,抛去岁数太大的刨去业务不行的,还剩多少

有3W的产品研发我们可以去关注。

3W人3年一跳槽,每年1W人250个工作日,烸天40人跳槽分散在多个开发语言、产品方向上,分散在北上广杭等各地好……多啊……

理论上3年一跳,但是你想要的人未必3年一跳。

AT两家产品研发的年离职率都是个位数而且,今年手里的股票都比去年价值翻倍了更难挖了(话说我要在杭州广州当个P7、,微信二维碼见下方加我烦请注明人名职业公司,例如“张海java公司名”

想加入OfferCome的童鞋,欢迎点击微信公众号最下方的“加入我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团 社招 薪资 经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