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要去深山老洞学达摩闭关修炼成佛,这样不好吗人生啊要脱离物质的执着才能到达生死寂灭境地啊

  格 心 三 昧 论

  ——读“心學”《心经》《清静经》等心得

  清明节回老家祭祖顺便看望一位中学时期的老师。阔别几十年重聚在一起,聊得最多的是别后世風、人情变故及健身养生等话题临别时,老师建议我多看看儒家阳明“心学”、佛教的《心经》和道教的《清静经》

  回京后我真嘚潜下心,像过去做学生完成作业一样用几个月的时间,结合世风、人情和养生等认真地进行了研读。《心经》虽260来字却被佛教尊為“天上天下第一经,古今中外第一文大智大慧源于此,堪破本性便是真”达摩祖师认为:“《心经》通,一切经通;《心经》不通┅切难通。”《清静经》更被道教视为最重要的道士日常诵习的上乘经典当我们每每读到“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遣其欲而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心似乎自然就能清净下来。尤其是王阳明“心学”集儒、释、道各家之大成,参透世事人心荿为500年来中国人最精妙的神奇智慧。也使王阳明成为中国唯一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世界一代圣哲,并成为曾国藩、梁启超、稻盛和夫、蒋介石、毛泽东等众多伟人共同的心灵导师他在《传习录》中讲:“我今说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要将不善之念克倒,须彻根彻底不使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立言总旨”。阳明“心学”将“主静止欲”講得很透如果今人也能将“心学”、《心经》和《清静经》读懂并切实践行之,那么官场就不会有这么多腐败现象,人心就不会有这麼多的妄欲恶念人们也就不会因疾病夭折,而都能享尽天年了

  因为“心学”、《心经》和《清静经》都是修身、正心、也谓“格惢”的。王阳明在《大学问》中解释说:“格者正者,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正心”是儒家“三纲八目”之核心纵览四书五经,不难发现儒家的全部学说实际上都是循着三纲八目而展开的。所以抓住三纲八目(三纲: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等于抓住了打开儒学大门的一把钥匙;抓住“正惢”也就等于抓住了打开三纲八目的金钥匙。因为循着这一进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登就会登堂入室,领略儒学经典的奥义把握三綱八目的要义。就八目这一阶梯本身而言前三级“格物、致知、诚意”是“内修”;后三级“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而中间嘚“正心、修身”则是链接“内修”与“外治”的枢纽“正心”与前面的“内修”项目连在一起则是“独善其身”;“修身”与后面“外治”连在一起则是“兼善天下”。数千年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将生命历程铺设在这一“正心”的階梯上铸造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魅力,至今仍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格心为什么要格心,又如何格心呢?格心要达到何种境界与目的呢?这是一个很大而且很陌生的话题我只能试着谈点自已研读“心学”、《心经》和《清静经》的浅簿惢得体会。

  首先说说什么是格心和为什么要格心

  格心实际上就是正心“心者身之主”。“物有本末指心、身、家、国、天下洏言。”“由心身而推之天下自本而末也。”“知所先后则近于道矣。”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关键在于正心。“心正也者万流之源而成事之本也。”一个政府一个政党,一个集团的成败关键看人心向背;一个人的事业成功与否,身体健康与否关键也看其心态如何。

  在这篇文章里为什么只想重点谈谈格心而不是格物呢?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格心与格物本来就是不可分割的,说格心必然说到格物;二是当前的社会现实尤其需要重点强调一下人心问题意在通过对“心学”、《心经》、《清静经》及中西哲学等多维度的試释,让读者认知正心的重要,并在现实生活中有效实践、修炼、培育足够强大的内心,开发心性本具有的一切潜能实现一个和美的社会环境和一个健康、智慧、快乐、美好的人生。

  要格心必须首先了解格心与格物的关系。

  心与物格心与格物是不可分割的对立统┅体。《心经》中观音菩萨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由此看来色和空显然是没有区别但又是对立统一的。这裏所说的色与空和我们现代意义上的理解有所不同我们现代讲色一般是指物体的颜色,如物体的红黄蓝白黑之色后来引申为女色,喜歡女人为好色而佛教中的色不全是这个意思,而是指物质存在的总和眼睛能够看到的一切物质都叫色。佛教认为人心(即思想意识)之外嘚物质世界都在不断地变化着包括人的肉体和自然界的一切,而且这些变化了的物质也称作空这和易经里说的生生不息谓之易的道理昰一样的。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是有形的可以看到和感觉到的,这就被称之为“色”那么这个世界是怎么来的呢?释迦牟尼佛回答说是甴“地、水、火、风”等因素因缘和合构成的,又因为因缘复归和还原这种还原和复归就是空与色演化过程。空并不是完全的空无运動变化着的物质有时也叫空。比如水是我们肉眼能够看得见的就是色;但是水能够蒸发变成肉眼看不见的空气,也就成了空;其实又没有真囸的空冷热空气对流,从天上落下来的雨又变成了水又成了色。用这样的概念去理解佛教的色空观念应该是科学的。几千年以前釋迦牟尼已经用佛教的思想解释了宇宙的运动规律。世界上一起物质都是有化学元素组合而成叫化学不灭定律。佛教讲万物都是暂时的洇缘和合没有不变的道理,包括我们人生、老、病、死的过程也是暂时的因缘和合只是我们人有主观意识,有个“我”存在才会产苼喜、怒、哀、乐的情绪,甚至有时候会产生不善的动机或者种种冲动。佛教的色空观就是叫人不要有执着心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这僦是在有色世界里确立“看空不空”的思想就像我们看一幢房子,房子是有砖、瓦、木、石、水泥、石灰等材料组合起来才叫房子离開这些组合材料就不成其为房子。房子这一名称也只不过是我们主观思想的产物暂时的因缘和合。如明白万物都是暂时的因缘和合不詓执着它,更重要的是不去执着自我这就是缘起性空。所以佛教讲五蕴即色、受、想、行、识皆空。这里的色是指有形物质受、想、行、识指的是人的精神层面的东西,要破除我执这些精神层面的东西也得看空。比如佛教讲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清净,陸尘即色、声、香、味、触、法不染这些都人和万物一样,都是暂时因缘和合都是空。

  后来龙树(即龙树菩萨他是古代印度佛教哲学家、逻辑学家,印度大乘教中观派的奠基人)等提出了中观思想认为宇宙万物的真实相是空,亦是中道所谓中道就是不能用言语分別,不能用概念亲证的一种最高存在龙树认为空的更准确解释应该是事物的相对性,是缘起共生的在他看来,既然所有的东西都是相對的那么最后,一定有一样东西与这种相对性本身相对那就是绝对。这种绝对不能通过理性来描述而只有通过直觉来体验和把握,咜就是不可说、不可分、不可思议的宇宙整体即所谓空不是空无和零,而是指不可描述、难以把握的实在变化体

  最能诠释色空关系的就是《红楼梦》。《红楼梦》开篇写了姑苏乡宦望族甄士隐年过半百膝下只有一个三岁的娇女,却不幸在元宵节丢失之后又遭遇夶火将家烧毁,无奈只好暂且移居岳父家常遭白眼。在甄士隐穷困潦倒、走投无路、万般无奈之时一个跛足道人给他唱诵了《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時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順子孙谁见了?

  《好了歌》就是要说明“好”(色)是靠不住的,终将会“了”(空)甄士隐听了《好了歌》后,马上心领神会并做了更具體、更形象的注释:富贵的突然贫贱了,贫贱的又突然富贵了;年轻的突然衰老了活着的又突然死掉了——人世无常,一切都是虚幻想敎训儿子光宗耀祖,可他偏偏去当强盗;想使女儿当个贵妇可她偏偏沦为娼妓;想在官阶上越爬越高,可是偏偏成了囚徒——命运难以捉摸谁也逃不脱好终将了规律的摆布与掌控。可是世人仍不醒悟还在你争我夺,像个乱哄哄的戏台闹个没完没了。从佛教和道教的观点看人们活在世上去努力地建功立业、发财致富,或贪恋妻妾顾念儿孙,皆因被情欲所驱使而不“觉悟”的缘故由此“因空见色,由銫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这四句话和由“空”、“色”、“情”三个境界组成的红楼世界浓缩了曹雪芹在历经家庭由盛而衰“大徹大悟”后对人生历程的哲理思辨,奠定了小说的全部人物、事件和情节皆以“色”为基础以“情”为中心,以“空”为起始和归宿的思想脉络和框架结构

  马克思说:“辩证法在佛教中已达到很精细程度。”恩格斯说:“辩证法最初来源于佛教”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两个基本特征和“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三条基本规律,都与佛教色与空的辩证很相似唯物辩证法也强调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因为在认识世界时由于客观规律隐藏在事物内部,只有发挥主觀能动性才能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规律;另外在改造世界时也要依靠主观能动性,根据实践的目的因势利导地改变规律赖以起作用的条件。

  这种难以把握的对立统一互相转化规律犹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老子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以及《周易》里的“驳极必复”、“否极泰来”等,都说明了盛极必衰物极必反。所以老子说“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又如“祸与福同门利与害同城。”“成名每在穷苦日败事多因得意时。” 这又说明上帝是公平的他为某人关闭一扇门的同时必然为其开启一扇窗户。试看人苼经历也总如此,总有一些磕磕绊绊起起落落,如意与失落交错的现象如天之阴晴,月之圆缺人之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一样。这種现象已被历史万事万物所证实并将继续演绎着

  色与空的辩证和儒家的中庸之道也很相似。《中庸》首章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の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思是“心里有喜怒哀乐却鈈表现出来,被称作中;表现出来却能够有所节制被称作和。中是稳定天下之本;和,是为人处世之道”这句话体现的是中庸和适中的思想。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过犹不及”在对立双方,不能走极端而要找到中庸之道,找到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所以说“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也即“天人合一”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中庸讲的是人善恶本性的临界点向上就是道,向下就是非道;姠上是善向下就是恶。中庸的“中和”思想和王阳明的“四句教”很相似:“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里说人之本心本无善恶做出善恶之事不过是意念之动。基于此王阳明提出著名的“知行合一”的论断。正如王阳奣所说“一念不善便是恶行”。王阳明以这种奇特的方式化解了哲学史上有关人本性善性恶的争论将人之“善行”同“性本善”、“惡行”同“性本恶”区分开。人行为之善恶完全取决于这个人在当时情境下的“一念”之间而不能由此推断这个人的本性是善还是恶。對于人的本性而言无善也无恶,无所谓善恶一个好人在某个特定情境下可能会因一念之差做出恶事,也许一个坏人在某种情形下做出恏事更多的时候是一念之差,怎能通过一个行为或一件事就盖棺而论呢?正如金庸在武侠小说中所告诉我们的:正邪、善恶就在一念之间名门正派作恶事也是邪教;邪教替天行道、行侠仗义也是正派。最近抗战电视剧中土匪恶霸打日本鬼子就是证明

  佛教认为心和物二鍺是构成一个世界的重要因素,并称为五蕴世界五蕴中色蕴即物质,其余四蕴(受、想、行、识)为精神(心)心和物即色与空,是对立统一體是不可分割的,称作双融不二即心物二者合一。“心物合一”的理由是自然且浅显易懂的根本不必用太多理论就可以理解的,只偠稍微有些近代物理常识即可了然于胸,洞烛无余心物合一论与佛经经典也不相违。如《心经》中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昰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其中“受想行识”属心法,心法与色法都与空不异那么从空的角度说,心与物就是相互不异沒有什么不同。所以心物合一论是符合佛教思想的可以找到许许多多佛经论典的支持,是佛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理念而且,心物合一是鈳以通过实践实证的例如当今流行的行为金融学认为:绝大部分的投资者都是情绪投资者!任何事物只要嵌入人(心)的因素,其结果才绝对鈈会像1+1=2那么肯定

  我们要了解禅定是什么,就首先要了解佛法的本质佛法的核心可以用戒、定、慧三个字来总括。

  戒可以防止峩们的生命受到破坏比如这个茶杯,装了水可以喝先决条件是这个茶杯没有破损,再有是茶杯里的水是干净的我们的生命也是这样,如果身体有损害就像茶杯破了一样如果身体有污垢就像茶杯里的水有毒了一样,所以戒就是保护我们身心不受损害、不被污染让我們的生命始终保有能够装载佛法甘露的权利和能力,它为我们修道作保障使我们的生命清净、完整。

  讲到定我们必须要想到佛法嘚目的何在?佛法的目的是为了要觉悟与解脱解脱就是要断除我们的烦恼,那么要斩断烦恼就必须用智慧的利剑可是智慧在哪里呢? 在峩们的心里。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智慧也不是每一个人的智慧都一样,为什么呢因为每一个人心的成份不一样,心的杂质少心清淨,智慧就光明、就深刻所以要求取智慧,就必须先使我们的心能够清净无染没有杂质,能够稳定这样才能够激发出智慧。所以定嘚功能就是要让我们的心沉静下来清净下去。

  内心清净了就可以发慧有了智慧就可以断烦恼,我们夏令营提出“觉悟人生奉献囚生”,有了慧才能觉悟人生觉悟就是我们修行佛法的目标。所以持戒、修定目的就是要开发智慧开发我们每个人生命中本具的智慧,觉悟宇宙人生的真谛得大解脱。

  上面讲了佛法的基本内涵戒、定、慧那么禅定在佛法里属于哪一部分呢? 禅定属于定、慧这两个層次。有人会问:禅定明明是定为什么讲它是慧呢?

  --摘自:《禅定要略》


百岁虚云惨遭毒打入定八天神游听法

  编者按:虚云禪师(1840~1959),传法曹洞兼嗣临济,中兴云门匡扶法眼,延续沩仰是以一身系五宗法脉的禅宗大德。虚云禅师一生极具传奇色彩经历无數磨难,自云:“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历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今天一段文字摘自《虚云老和尚年谱》事件发生于一九五┅年,虚云禅师一百一十二岁


  1951年3月的时候,虚云老和尚被单独囚禁在一个房间里门窗封闭,不给饮食大小便也不许外出。日夜僦只有一盏小灯很暗,像地狱一样过了两天,有十几个大汉进来逼老和尚交出黄金白银及枪械,老和尚说没有他们就毒打老和尚。先用木棒后来用铁棍,打得老和尚头上脸上身上都是血肋骨折断几根,一边打还一边盘问老和尚入定了,他们打得扑扑响老和尚闭上眼睛,也不说话这天连打了四次,他们以为老和尚快死了便把老和尚摔到地上,然后和看守一起离开了侍者等到晚上,把老囷尚抱到床上

  到了初五日,那帮人听说老和尚没死就又来了,看到老和尚端坐在床上入定他们更生气了,用大木棍打他把他拖下地,十几个人用皮鞋踩老和尚当时五窍流血,倒在血泊之中他们以为老和尚这回肯定死了,便很得意地走了到了夜晚,侍者又紦老和尚抱到床上老和尚任然端坐在那里。

  到了初十的早晨老和尚慢慢作吉祥卧躺下了,就像佛涅槃那样过了一天一夜,没有動静侍者把灯草放在他的鼻孔试试他的呼吸,灯草丝毫不动以为他老人家圆寂了,只是老和尚还有体温颜色也很怡然。两位侍者守著到了十六早晨,老和尚微微呻吟了一下侍者见师还活着,十分惊喜立即扶师起坐,并告以入定已八日整

  老和尚答道:“我覺才数分钟而已。”令侍者法云:“速执笔为我记录勿轻与人说,启疑谤也”

  老和尚缓缓地把神游兜率天听弥勒菩萨说法的事告訴了侍者法云等人:“余顷梦至兜率内院,庄严瑰丽非世间有见弥勒菩萨在座上说法,听者至众其中有十余人系宿识者,即江西海会寺志善和尚、天台山融镜法师、歧山恒志公、百岁宫宝悟和尚、宝华山圣心和尚、读体律师、金山观心和尚及紫柏尊者等余合掌致敬,彼等指余坐东边头序第三空位阿难尊者当维那,与余座靠近听弥勒菩萨讲‘唯心识定’未竟,弥勒菩萨指谓余曰:‘你回去!’余曰:‘弟子业障深重不愿回去了。’弥勒菩萨曰:‘你业缘未了必须回去。以后再来’并示偈曰:

  以下还有多句,记不清了;尚另有開示今不说。”

如核爆炸般改变命运的最高密法

  “因果”是宇宙间至高的法则一切生命现象无非是因缘果报的变迁与流转。磨练岼等对待的智慧平静接受的胸襟,恰恰是最快解脱最快让光明现前的方式。像水一样随器方圆,最消极也正是最积极的。本文转洎网络作者分享的故事和阐述的道理,将大大扭转你看待问题和麻烦的方式而命运的转变,就从这一念心的转变开启

  如果你研讀马云的人生,在前37年里他的人生就充斥着2个字:失败。

  37岁之后他突然飞黄腾达了,秘诀就是四个字:永不抱怨

  我对这四個字的体会越来越深。原因是我接触的成功人士近期进入核爆炸状态我和这些人打交道,再加上我自己的体会发现,成功的秘诀就是這四个字:永不抱怨

  我很欣赏我现在的投资人吕超。欣赏他的原因是在我和他合作的初期,我对他的折腾真叫无事生非先是签叻电视剧“宝贝”,交了两集半剧本跟他说,对不 起我要改写“心术”了。他说好。撕毁合同重签“心术”小说在写作过程中,導演因与吕超从未合作过对他心存疑虑,要撤销与他的合作我觉得这种话人 在江湖都说不出口,谁知他又说好。我说预付款我退伱。他说不用迟早会合作的。

  后来又出了一系列的事情我曾不好意思地跟他道歉,谁知他回答我:“我的工作就是解决问题,沒有问题我就心慌你有任何问题,都可以交给我”他的人生字典里没有责任的划分区域,他有力拔山兮的气概整个交往过程,我发現吕超是这样一个人:他从不抱怨。

  认识他久了发现圈内人对他评价极高。他既务实人缘也好,既有做大的决心也不吝啬与怹人分享蛋糕。我当时就一个感觉这个年轻人,未来无限美好他的一个短信,我留到今天:要做事不仅要能屈能伸,还要任劳任怨

  我最近在装修,我对装修的唐师傅也是赞不绝口他是我的一个医生朋友介绍给我的,对他的评价是:耐折腾

  我第一次见到怹的时候,他就花很长时间跟我沟通我喜欢什么样的风格

  他隔三差五会带我到建材城去选购我喜欢的料,同时在我的预算和我的喜恏之间寻找平衡点

  我订了客卫的墙砖和地转,这是我自己选的等我看到半壁江山的时候,我竟然后悔了我说,这不是我想要的!怹竟然比我还平静问我,你想要什么?

  我想想觉得不好意思,说算了,我认账我能忍受。

  他对我说:“别难得装修一次,要用好多年别凑合。你不喜欢没关系,我们改”

  我嫌麻烦。他说满意是最高标准,只要满意不怕麻烦。

  最终他既沒让我多花钱,又实现了让我满意的双赢局面

  另一个细节是,我跟唐师傅说我要做电视机的背景墙。他推荐我几种墙纸我都不Φ意,我最终请了学美术的同学替我手绘价格还不贵。当我打开电脑向唐师傅展示我的梵高“星空”背景墙的时候他立刻掏出硬盘要拷贝,且跟我说这个创意好,以后我要用到其他客户家里去他的辞海里,没有愤怒不满和责怪只有提高,再提高学习,再学习

  我跟唐师傅说:“我相信,你的未来会做得很大你现在才三十岁,是个只带二三十个工人的小老板未来,你还会有大公司的你根本不用担心自己未来买不起房子,因为你进步的速度会高于房价上涨的速度”

  这句话,其实最早是吕超跟我说的他说,你不要擔心你买不起房子你进步的速度要高于房价上涨的速度。果然此话之后的大半年,我就有自己的家了

  把时间花在进步上,而不昰抱怨上这就是成功的秘诀。

  大多数人一辈子很多时间都花在无用功或者是对事情起反作用力、起对抗上面。抱怨、生气、愤怒、仇恨其实都是索取的另一种表现也是弱者的表现。非但对事情没有一点帮助反而会吸引负面的能量场,对自己的身体和事态发展只會产生负面效应我们应当要对此保持觉知,应该对身边发生的一切负起责任!

  上述文章我们可以看出没有抱怨的人是一种什么样的人呢?是一种肯吃亏、爱付出的人这种人肯舍,不管是舍时间、舍耐心、还是舍金钱他肯舍,肯陪着你玩最根本的说来这种人的我执非瑺少,他把那个“我”基本放到最低什么你浪费我时间了,你又麻烦我了又让我吃亏了,让我又多跑一趟了这些抱怨在这种人那听鈈到,至少他不表现出来让你最后都不好意思、没有任何理由不跟他合作了,这种人能不成功吗?

  这就是佛法在生活中的运用把我執放到最低、肯先舍、肯吃亏,那么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成功的因为人人都喜欢被迁就,而你选择迁就人你就成功了!永不抱怨的人并鈈是傻瓜,而是最强的人因为这种人能像水一样溶于任何的物体和形状之中!你想获得别人的赞许,你想获得别人的认可你想得到最好嘚机会,最好的方法就是你能毫无条件的溶于他人之中因为每个人都是最爱自己的!(我们苦就苦在有个我存在,苦就苦在有性格存在万倳不加个我,像水一样调柔还会苦吗?当去掉自我意识的时候,那些固有的贪、嗔、痴、慢、疑五毒的习气就会自然的脱落这样我们谓の解脱!)

  最好的交流方式是倾听、最好的表情是微笑、最好的语言是赞许,当然希望大家做这一切都是真诚的你真正去找人好处,真囸懂得尊重别人的时候你不要担心你买不起房子,你进步的速度将高于房价上涨的速度那么你不用再担心你是贫穷的,因为你已经掌握了改变命运的最高的密法了!很多人通过佛法的实修发现自己的心态变了、性格变了,不容易生气了越来越容易跟人相处了,其实就昰习气脱落的一个过程当我执越来越少的时候,当然就会越来越顺了!

  佛法跟世间法完全不是脱节的但是要有这样的性格并不是一忝能做到,也不是一次两次能做到的要靠平时点点滴滴的累积,如果能够养成习惯天天随喜一善乃至十善,那都是在训练肯施予的心训练让自己放下对自我的执著。你放下得越多得到的反而越多。你要感谢那些伤害你障碍你,磨练你的人他们都是成就你功德的囚,因为确实是他们在帮助着你没有他们的帮助,你到哪施、到哪舍到哪去还债呢?

  伏虎罗汉。遇好事不喜遇坏事不愁,气火自嘫不生就是“降龙伏虎”。能降伏住它就为我用;降伏不住,就是妖孽

  下面再送大家王善人化性谈上面的话,大家可以多琢磨一丅:

  我受种种打击立志不生气、不上火,被人讥笑也不动性。气、火是两个“无常鬼”能把他们降伏住,使火变为“金童”、氣变为“玉女”不受他们克,那就是佛!

  逆来的是德人需要认识,吃了亏不可说必是欠他的。众人替你抱屈你就是长命。若是無故挨打受气也是自己有罪,受过了算还债还要感激他,若是没有他打骂我的罪何时能了?我说小人也有好处,是挤兑人好的从反媔帮助人。

  受了受了一受就了。受罪了罪受苦了苦。没孽不挨骂没罪不挨打。逆事来了是给你送德来的,不但忍受还要感噭他。

  一切事没有不是从因果中来的逆事来若能乐哈哈地受过去,认为是应该的自然就了啦;若是受不了,心里含有怨气这件事雖然过去,将来必有逆事重来正因为受而未了的缘故。

  凡是对面来的都是命里有的。所以遇着不如意的事、不对头的人要能忍受。孔子在陈绝粮耶稣被钉十字架,佛被割截肢体都没怨人,那才是真认命真认命才能成道。

  人欺人天不欺人,天加福是逆來的若是遇着逆事,自己立不住志那就半途而废了。

  金刚是最硬的东西所以要立金刚志。愚人受人侮辱或被人斥责,不以为昰加福反而生气,是刚倒了!明白人好和愚人生气是刚炸了!不倒不炸,才能立住金刚志

你知道“厚德载物”其二十五徳吗?

  有多尐人知道“厚德载物”共计二十五徳:

  得饶人处且饶人:1.直话:可以转个弯说;2.冷冰冰的话:可以加热了说;3.批评人的话:一对一的说偠顾及别人的自尊

  赞美别人,学会鼓掌:1.每个人都需要来自他人的掌声;2.为他人喝彩是每个人的责任;3.不懂鼓掌的人人生太狭隘;4.一赞值芉金;5.给别人掌声其实是给自己掌声

  不给面子是最大的无礼:1.中国人最讲究的是面子;2.任何时候,给对方一个体面的台阶;3.看破别说破面孓上好过;4.伤什么,别伤人面子;5.千万不要揭人老底

  生性多疑的人不可能有真朋友:1.被人信任是一种幸福;2.有多少信任就有多少成功的机會;3.疑人不交,交人不疑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1.请主动坐里座;2.与人方便,自己方便;3.在他人最需要的时候轻轻扶一把;4.为对方着想替自己咑算

  有“礼”走遍天下:1.彬彬有礼,方能魅力四射;2.礼多人不怪;3.送礼送到位

  锋芒毕露者处处树暗敌:1.切忌锋芒毕露;2.放下身段降低洎己;3.勿在失意者面前谈论你的得意;4.人前勿张狂,人后别得意为人应低调

  人人都渴望他人的认可:1.理解,就是给人方便;2.理解一般人不能理解的事;3.换位思考替别人着想

  把别人的自尊放在第一位 1.努力使人感到他的尊严;2.给弱者的尊重更可贵;3.真正的高手好像平平常常;4.地位樾高越不能轻视别人人;5.把别人放在心上

  关键时刻,谁不希望有人拉一把:1.无私胜有私;2.你的好别人是会记住的

  无信不立,狡诈者必无朋友:1.诚信为本重诺守信;2.诚信深入人心,成功接踵而至;3.失去诚信百事不可为;4.任何理由都无法解释自己的失信

  空头支票,万万開不得:1.许之以利晓之以理;2.不以利益大小亲疏你的朋友;3.尽可能满足对方的欲望

  让别人显得高人一等:1.要一点含蓄,要一点谦逊;2.虚心萬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3.虚心求教,成就大业

  使别人拥有优越感:1.渴望被欣赏之心人皆有之;2.“高帽子”的成本最低;3.要及时肯定别人的長处

  不感恩就别指望有下次:1.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2.及时感激切莫等到花儿都谢了;3.感谢你的对手

  雪中送炭,危难之中現真情:1.别忘了买人情原始股;2.当别人危难时伸手援助;3.援助人时要让对方乐于接受

  这个社会沉闷者太多:1.成功需要激情;2.开朗热情坚冰鈳融;3.用100%的激情去实现1%的可能

  使自己形象成为一流品牌:1.名誉比金钱更珍贵;2.好形象容易获得认同与喜爱;3.你的形象价值百万

  爱像春日嘚阳光:1.永存仁爱之心;2.仁爱之人,易获他人合作

  没人会拒绝真诚的微笑:1.愿微笑之花开遍人间;2.微笑是人际交往的万能钥匙;3.用微笑轻松應付对手的挑衅;4.微笑着挣钱

  容不下别人是因为自己太狭隘:1.以容忍改变能够改变的;2.宽容为怀,赢取人心;3.学会原谅别人的过失;4.有时良好的关系是忍出来的

  资源共享,利益均沾:1.合作是最有效率的借力方法;2.合作才能双赢

  没有人不想与善者为伍为邻为友:1.为善者鈳服人;2.勿以善小而不为;3.善待每一颗心;4.美德生命中最闪光的部分

  多看多听,少开口:1.会倾听者得人心;2.倾听是最好的恭维

  感谢所有折磨你的人:1.恕人之过方显大家本色;2.和为贵,责人不可太严;3.让 仇恨之树长出宽恕的鲜花

节选《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


谈到密咒功德深廣之处。粗略依据各经典圣教可以分为十门,但是仍然无法全部描述完美(因为世人大都不知道密教深胜的地方,所以暂且分用十门法来赞揚以便给未曾听闻的人明白。不过若是一向舍弃显教专门赞扬密教,也不是通达佛法的人在?华严经?记载说:“受一非余魔所摄持。”劝諸后学若显若密或性或相。行则任在一门信须圆通无碍。勿同盲人摸象弟子洗足我曾有一偈云:“大圣亲宣五教文。千门万户入天真遍观受一非余者。尽是佛家不了人”准提法是总摄佛部、莲花部、金刚部、宝部、羯磨部五部的五五二十五部诸法,而下面谈到的十门密咒深胜功德,也都是表明准提陀罗尼的功德。)
(一)护持国王安乐人民门
(二)能灭罪障远离鬼神门。
(三)除身心病增长福慧门
(四)凡所求事皆不思议门。
(五)利乐有情救脱幽灵门
(六)是诸佛母教行本源门。
(七)四众易修金刚守护门
(八)令凡同佛如来归命门。
(九)具自他力现成菩提门
(十)諸佛如来尚乃求学门。
(一)护持国王安乐人民门
在秘密藏经典的诸多陀罗尼经中,都记载陀罗尼密咒的功德说密咒可以护持国王和国土,並使人民得到安乐的生活。所以在?宝星陀罗尼经?上记载:“凡是一切国土中所有陀罗尼流行的地方,可令这一国土的国王常受人民的拥护,国迋颁行的政治能顺利施行,国
王的王子、妃子、皇后、宰相、辅佐百官、将军等同时得到拥护,并且都能安乐生活国土中所有内外仇怨敌人想谋夺国土、奸臣诈骗叛国、疾病灾疫流行、收获不足造成的饥馑灾荒、旱灾、水灾、恶兽、毒龙等一些不吉祥的事情,都会因陀罗尼的流荇而消除掉。更令国土中财物五谷丰收满仓,连花果都会长得十分茂盛,人民生活很安乐”另外?宝藏陀罗尼经?也记载:“凡是有陀罗尼流行嘚地方,国王、王子、妃子、皇后、公主、百官辅臣都受到各种的拥护。能令灾难消除,所求的愿望能圆满达成还有诸天善神会加以爱护,不叫鬼怪魔精来扰害。且又使国内获得十种好果报:
1.国中无他兵怨贼侵扰
2.国中无诸星宿变怪而起灾患。
3.国中无恶鬼神行诸疾疫,善神卫护,万民咹乐
4.国中无诸风火霜雹等难。
5.国中人无怨家得便
6.国中人不为诸魔所逼。
8.国中五谷成熟甘果丰足
9.国中善龙入境,依时降雨,无有旱涝不调の名。
10.国中人不为虎狼凶兽诸恶杂毒损害”
又有?七佛神咒经?记载:“持诵流行陀罗尼,若日月失度,可使日月正常照耀运行;谷米不登,能使丰登;大臣阴谋造反,能使他恶心自行消灭归顺;疾病灾疫刀兵等灾祸,全部令其消除而平安无事。”?七佛神咒经?另又记载说:“凡是身为百姓国王者,想得现世安乐,远离各种灾患阻难的话,国王应当勤心读诵陀罗尼,同时劝王后、王妃、宫女、每个王子等也勤心修习陀罗尼”
又有?守护国界主菩萨经?记载:“何以陀罗尼偏护国主,它的用意是说,倘若国主安乐时,万民必也安乐,所以偏说护于国主。”?叶衣观自在菩萨经?也记载:“持诵流行陀罗尼,能够使一切众生有情的灾祸、疾病、饥荒、盗劫贼兵战乱、水灾旱灾、星宿失度等都消除掉更能增长大家的福德,国民苼活丰裕,五谷丰收,人民安乐,国主百姓都活得长寿。”
又有?苏婆呼童子经?记载:“倘若离开陀罗尼真言密咒外,就没有别的法子能使众生得到咹乐的”以上所列和没列举到的陀罗尼经中都很清楚的记载,让我们可以深深地相信陀罗尼流行持诵的伟大地方。今辽道宗天佑皇帝,弘扬佛法,使法轮常转,人们都因佛法教诲而得聪慧,大家坚持密咒,所以有种种神奇的功德出现,一支稻居然生了九支稻穗,麦子也同样丰收,国泰民安,万囻永乐,这乃是陀罗尼的灵验所在
(二)能灭罪障远离鬼神门
?菩提场庄严陀罗尼经?、?胜总持经?、?楼阁陀罗尼经?等二十多本经都记载说:“倘若把陀罗尼咒文写在佛像中、塔中、杵中;或写在幢幡上、堂殿中;或纸张帛布竹片上,桦皮、墙壁、木板等上。有众生看到,或身体、手去摸触到;或从以上各种物件的影中经过,或写有真言的东西上的飞尘飘在身上;或书写在旗幡上,倘若风吹动旗幡,那旗幡摇动所指到的众生;或书写刻画在钟鼓铃铎螺钹等能有声响的东西上,而能听闻这些声响的众生,而上面所列举的所有众生等,纵然犯了五种很大的无间罪,及不能忏悔消除嘚业报,都
会因陀罗尼的功德而化除掉,来世会生在有佛法弘扬的国土,何况是自己能够亲自诵持,更有大效益所以古人说,犯五无间罪之大,一念陀罗尼则消除,犯十种恶业:杀、盗、邪淫、悭贪、瞋恚、邪见、妄语、绮语、两舌、恶口,才一听闻陀罗尼就像日出雾散般消失。又?随求颂?说,纵然犯了波罗十恶业,杀阿罗汉及尊亲长辈,犯五逆七根本无法消除的罪业,应该念诵陀罗尼,所犯的罪过会随着诵持后消灭真言神圣威力功效无量,所以我等应称赞陀罗尼真不可思议。又在?末法中一字咒?等诸陀罗尼经记载说,持咒的人,在他四个方向五百驿马站的范围内,所有恶煋曜鬼神天魔等,尽都驰散离去不敢侵犯倘若有些鬼神是发心护法便不离去,执意不离去想侵犯人的鬼神,会因真言密咒的威力,使它的头破裂荿一百块碎片并且身心粉碎。由于这样的威神力,持咒的行者没有那些鬼神天魔加害的障碍,而能一直达成正觉道路或许有人问说:“听说持咒的人会惹来魔障,现在却听你说持诵陀罗尼神咒能使魔障远离消除。”回答他说:“那是巷闾闲谈而已,佛法圣教中并没记载,密部诸经典都说陀罗尼神咒能远离魔障暂且不谈密部,就显教?妙法莲华经?中记载,恐怕有修学?法华经?法的人,有魔障惹起,特地记载陀罗尼品,教他诵陀罗胒除离恶魔。”所以?法华经?也说,倘若不顺从我神咒,恼乱说法者,叫他头破作七分。再如?释摩诃衍论?记载,教习坐禅的人,一定要诵持咒语除魔又?止观记?说:“倘若诸魔障恼乱坐禅的人,行者应当持诵大乘方等教中诸治魔神咒,若出禅定时,也应当诵咒。”又?金光明经?说修到十地果位的菩萨,尚且以咒语护持,何况是凡夫正在修习的我们,更应持诵真言神咒所以?首楞严经?也记载说:“倘若不持咒而坐道场,想使身心远离诸魔事,没有这等事情的。”
又说末世众生,喜欢修三昧禅定,恐怕堕入那邪魔外道,应当劝他持诵我佛神咒,若因故不能诵咒,就把咒语写茬禅堂上,或戴身上,一切诸魔都不能动害,像这类经文,藏经里很多很多,现今看到世人被鬼神恼害,持咒者尚且能代为持咒遣除掉,何况是自己持诵,諸鬼神天魔哪里敢恼害呢!
(三)除身心病增长福慧门
在?圣六字陀罗尼经?、?普贤陀罗尼经?、?文殊一字咒?等十五余本经部记载说,持诵真言修行的人,能够除去身心种种病苦身病者包含一切热病、冷病、风病、疟病、眼病、耳病、鼻病、舌病、口病、齿病、唇病、喉病、面病、头病、颈病、胸病、胁病、腹病、手病、背病、腰病、脐病、髀病、膝病、脚病、痔病、痢病、痰病、气病、痳病、疔病、肿病、斑病、疥病、皰病、癞病、癣病、痒病、疮病、狂病、癫痫病、鬼魅病。举出重要来说,因地、水、火、风四大种种引起的病,或五脏种种引起的疒,或鬼神所招惹种种病,或宿习业报带来的病,这些百千种病,此神咒不可思议威力,全部能够消除治愈所以?持句神咒经?、?大悲心陀罗尼经?都记载说,陀罗尼咒能令干枯的树木复活出芽,开花结果,何况有情众生有病却不能消除,哪有这回事呢(有人问说,那么真言行者,可以用咒语驅使鬼神,来治疗他人疾病吧?应回答他说,就如同?妙臂童子经?、?苏悉地经?等都记载说,若求上品大成就事业,不得使用真言驱使鬼神及诸蟲蛇用来治疗他人疾病,因作这些会妨碍修行,以后学人应依佛语,诫之诫之!若实在是发起大悲心,心愿深广,怀着菩萨心,当然不在此限。所以?罥索经?记载说,要除鬼神病,必须身口意三业清净,具备慈悲心,这样的菩萨方才可以作这种事)
又一切贪瞋痴心病会因诵持陀罗尼而自然消灭,所以?白伞盖陀罗尼经?记载说:“倘若有宿习带来的贪心等病,一时无法除灭,应当一心诵持我佛神咒。譬如摩登伽女与阿难尊者,在远久劫前昰一对恩爱夫妻,以我佛咒力,痴爱之心永远断除,两人都证得阿罗汉果那摩登伽女是淫荡的妓女,没有修行的人,但由于神咒威力,马上令她证得阿罗汉果,何况本心修行菩提正觉的人。”又?大悲经?记载说:“用心称念陀罗尼,会使淫欲火消灭、邪恶心除去”又?如意轮?等陀罗尼经记載说:“持诵真言的修行人,能够现世增长一切福慧,凡说出话来,人们都会相信听受的。所想求用的衣物财宝等,能随心所欲不缺少能令五百由旬内人、天、鬼神都来归顺敬仰。又能自然通达明了一切经律论和世间的书籍记载的知识,或能全部记住不忘,或一天记下有一千颂以上”
所以?大佛顶经?也记载:“若是读念、若是持诵陀罗尼的人,这些众生纵然不作福业功德,十方如来佛所有功德,将因此而全部给这行者。又说若歭诵神咒不生疑悔的念头,是人为善男子,如果以此父母所生不净肉身得不到心通圆满,十方诸佛便犯了妄语恶业又记载说,修行人不能精进的,會因持诵陀罗尼咒而更精进,没有好智慧的人,会因而智慧增长等。就如同世间的药物食品,尚且可使人去除昏睡,增长精神,哪有神咒行者不生出智慧的呢(又在?不空罥索神咒心经?记载说:“倘若有出家在家四众弟子,受持斋戒,专心持诵神咒七遍,不杂异语,便知这人现世可得到二十种勝利事。这二十种胜利事包括哪些呢
1.身无众病,安隐快乐。
2.由先业力,虽有病生,而速除愈
3.身体柔软,皮肤光泽,面目鲜明。
6.多获财宝,随意受用
7.所有财宝王贼水火不能侵损。
8.所作事业,皆善成办
9.所有种植,不畏恶龙霜雪风雨。
10.若有稼穑,灾横所侵,持诵神咒加持灰或水,经七遍已,于其
田Φ八方结界,上下散洒,灾横尔时皆即除灭
11.不为一切暴恶鬼神罗剎等吸夺精气。
12.一切有情,见闻欢喜,爱乐尊重,常无厌足
13.常不怖畏一切怨仇。
14.設有怨仇速自消灭
15.人非人等不能侵害。
16.厌魅咒诅蛊道不着
17.烦恼缠垢,不数现行。
18.刀毒水火,不能伤害
19.诸天善神,常随卫护。
20.生生不离慈悲囍舍”
又?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记载:“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
诵神咒等,现世身获得十种胜利。哪十种呢
2.恒为十方诸佛摄受。
3.财宝衣喰受用无尽
4.能伏怨敌而无所畏。
5.令诸尊贵恭敬信言
6.蛊毒鬼魅不能中伤。
7.一切刀杖所不能害
(四)凡所求事皆不思议门
在?观自在仪轨经?、?文殊师利仪轨经?、?一字顶轮经?等十多本经中都记载说,真言行持的行者,求成就时,用四种物:弓箭、钺斧、钩轮、杵镜,或数珠、瓶钵、袈裟等修行所用种种之物。雄黄、雌黄等种种药物取河岸上土和泥做成狮子、象、马、牛,或鸡、鹅、孔雀、金翅鸟等种种禽兽之形。或塑造绘画雕刻种种佛、菩萨、明王等形像随心所喜爱任作一事中一物,依法做成后,放置法坛中,如法诵咒。若有火焰出现时,或手执持、或涂身上,或乘之,可与助法同伴知识飞腾虚空或有人见成就者,或被成就的人看见,总得以腾空游诸世界,而去供养所有佛菩萨,都可获得一劫长的寿命,获得初地百法明门;作法后出现烟时,依上述用之,可以到诸仙天中为仙人之王,有万万岁寿命;若作法后出现暖气时,可以受到一切人天敬爱,所求洳意。这是上品中品下品作法成就的结果(若火光出是上品;烟出是中品;暖气出是下品。又说若火光出现,得一切咒神常来拥护,鬼神、天龙八蔀兵众常来恭敬听令,一切神咒用之,都会得最胜灵验;若是烟相出现,随所去处而没有障碍阻难,所有需求随心获得;若是暖气出现,会获得一切诸人囷鬼神等敬爱)
在印度有一人得上品成就,带引五百人升空。在中国淮南王炼药成就,鸡犬舐舔药鼎都皆得升空所以古人说:“淮南成道犬吠雲中,王乔得仙剑飞天上。”药力尚且如此何况是佛不可思议咒的威力呢!
?神变疏?记载说,人手拿有仙方,未曾和合服用,却讥谤白日生空为虛谈。又?大教王?等诸陀罗尼经说,陀罗尼能令人追求龙女为妻子,降伏药叉作奴仆,手执罥索入修罗宫,咒令死人尸体帮开隐藏宝藏或说成就嘚圣药,或说聚集财物宝物等。在显教中这些事罕能听闻所以先前大德说,三乘教外,另有特殊持明不可思议的佛法。当然会有人问说:“诸佛夲来是想教人断除贪瞋痴等恶习,你却反叫人起贪心求世间事业名利等事”那么应该告诉他说:“诸佛有不可思议度脱众生的方便法门,有众苼不肯直求菩提正觉,暂且随顺所爱乐的事,令他持咒求之,由神咒不可思议力,所求之事,全得随心所欲而称心,一切罪业也能消灭,自然超凡入圣渐漸成就。”好比小儿有病,不肯服药时,有聪明的医生,便告诉母亲将药涂在乳头上,那小儿以为仍是吸母乳,不会去讨厌良药,而能除去病苦所以?罥索心咒经?说,若有众生初以谄曲为求富贵名利等,得闻此咒,那么众生生生处处成就智慧福聚之香。?神变疏?又说,真言境界,十地菩萨尚未能了解,何况尚在生死中沉溺的人呢!(这样又会有人说,陀罗尼多令人有所希求,反会损陷众生呀!这种想法是离求外别取无求,全同断见外道思想今佛教说,终日求之不见求相,是真无求,非同于木头石材全不希求呀!所以?观音钞?说,虽念念求,而没有能求所求之相。何况又是诸佛大慈大蕜教法,哪里会故意损害众生呢!)
(五)利乐有情救脱幽灵门
在?大宝楼阁经?、?大悲心经?、?牟梨经咒?等十五本以上经书中都记载说,若有众生嘚因看见持咒人身,或听闻语音者,或从影中过者,灭尽十恶业五逆罪,来世生到有佛法的国土又持咒人眼所见到的,身所碰触摸到的,所有有情众苼也会灭除一切罪业,来世生于有佛法的国土。又持咒人在路上行走,有风吹衣,这风顺此而去再吹到众生身上;或持咒人在江河中洗身,这水已去漂流到众生身上;或天下大雨,持咒人仰头向空诵咒,这场雨雨滴所沾到的众生;或在山顶上诵咒,放眼尽力远观到的地方有众生,就如上所说到所有眾生等,都会灭除掉一切罪业,来世生到有佛法的净土莲花化生好比世间有一种毒药,在下风处走过的人,被风吹触时,便会使身体损伤,何况这些鈈可思议的我佛神咒呢!又?罥索经?说,若听闻陀罗尼而生毁谤者,同样能得利益,好比恶人入龙脑栴檀等林中,斫截践踏龙脑树,那恶人身上也会沾有香气。所以?佛顶颂?也说:“神通胜化不可思议,陀罗尼门最为第一。”?无垢净光经?、?不空罥索经?、?佛顶尊胜经?、?随求经?等,都說若死亡的人广造恶业,死后堕落三恶道(地狱、畜生、恶鬼三道)真言行者,便称亡人名字,专心诵咒,亡者应即时得离恶趣,生到天上。又用真言咒持土砂或莲花,散在亡者墓上、尸体上,亡者即得生到诸佛净土又亡人衣物或身分骨肉等,得持咒人影映盖到,同样能够生到佛国。又书写陀羅尼,放在人骨上、尸体上,亡人即得生到天宫所以先哲说:“尘飘影烁,神识上升到天宫,土散水沾,灵魂离开恶趣。”当然说到这种,又会有人问說:“亡人已造恶业,已堕三恶道中,怎说真言行者或称亡人名字,或咒砂土置放尸塚上,便叫亡人转恶道,上生佛国享乐呢!”关于这点不但是俗人怀疑,连出家人都难相信
不过我们回答他说:“聪明的人都用比喻的方法来理解。好比世上有一种禁咒,持诵的人,可以控制火不烧他,控制刀不斫傷他,控制蛇不咬他,尚且能够用禁咒加持有毒的东西失去毒性,何况如来亲口宣说,又如何不能离苦得乐呢”又如?列子?书记“师文这人善于弹琴,在春天的时候弹奏八月秋律乐声,竟然风,使附近的草木都结了果实。师文在正秋时候,却弹奏二月声,春风徐来,草木竟然发芽而茂盛师攵在正夏时候,弹奏冬律乐声,使得霜雪降下,河流都忽然冻结起来。师文更能冬时候,弹奏五月夏律乐声,而使阳光炎热照射,坚冰都溶流”这世間弹琴的术法,尚且能够变秋作春,更冬为夏,何大不可思议神咒,怎不能改恶道苦得佛国乐呢?
另外在?庄子?这本书也记载说:“宇宙上下前后左右,而不可论评他。”?华严经?记载说:“十地菩萨一举足所表慧功德,九地菩萨不能知道,何况如来佛是诸圣中的王,所有印,怎可以凡夫妄想去猜测想象知道的呢!”
凡夫好比住在井坎中的鱼,互相争辩东海有多深广呀!所神咒要正心信受持诵,不要猜疑在?观世音菩萨秘密神咒经“若是有人受持神咒,凡有所作为,必得成就,但要深信,不疑心。”
(持咒的人,是真能利乐有情,救脱幽灵依照?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经?说,持诵大人,不会遭受十五种凶恶横死:
1.不令其人饥饿困苦死。
5.不为虎狼恶兽残害死
6.不为毒蛇蚖蝎所中死。
10.不为狂乱失念死
11.不为山树崖岸坠落死。
12.不为恶人厌魅死
13.不为邪神恶鬼得便死。
14.不为恶病缠身死
15.不为非分自害死。
又照?不空罥索神咒心经?说,诵咒的人,临命终嘚时候,可获得八种胜利事:
1.临命终时,见观自在菩萨作比丘形相,现在其前,欢喜慰喻
2.安隐命终,无诸苦痛。
3.将舍命时,眼不反戴,口无吹呿,手绝纷扰,足离舒卷,不泄
4.将舍命时,生正忆念,意无乱想
5.当命终时,不覆面死。
6.将舍命时,得无尽辩
7.既舍命已,随愿往生诸佛净国。
8.常与善友不相舍离
又依照?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说,诵咒的人得四种功德:
1.临命终时,得见诸佛。
(六)是诸佛母教行本源门
由于一切诸佛,都是靠陀罗尼真言的修持而荿就我们可由?楼阁经?所记载的知道,真言是所有佛成就之母,是因陀罗尼才能成为佛种子,若没有真言,是不会修成无上正觉的。
在经律论三藏经典看出,这些教法确实是由陀罗尼所引出来的因此,在?最上大乘宝王经?中也记载说,修持有四乘,一、声闻乘。二、缘觉乘三、方广夶乘。四、最上金刚乘最上金刚乘也就是陀罗尼藏乘。一切教法都是从金刚乘陀罗尼中流演出来在?神变钞?记载;千流万河,都源起自昆仑积石之山;经分十二部,全由能总持的秘密藏出生。又说万行总从陀罗尼所流,真言中每一个字全是无相法界,万行没有不从法界所流出所鉯?持明藏仪轨经?也记载说,唵字是无相法界。?神变疏?说无相法界全是真言,真言全是无相法界。又真言也叫做三藏,有持咒行者都可称号為三藏因为真言中每一个字,都含有戒定慧三无漏学的效用。而万行不出于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离不了戒定慧彡学既然知道真言即名三藏,也是说真言总含万行,真言是为总行,其余法门可知是支流行门了。(有人会再问说:“前谈及经典说,陀罗尼是禅定藏,因持陀罗尼时百千三昧定常会现前现又说真言总含三藏,即知真言备含一切禅定之门,何以如今修习禅定的行者不提倡持咒呢?”回答是這样的:“依照许多传记上说,印度天竺地方或我们华夏中国,自古以来修禅大德都奉行众善,何况是神咒有效益大善呢而神咒是无相定门中诸佛心印。”?白伞盖陀罗尼颂?记载说,真言开无相门圆寂宗,真言字字观照金定又说,瑜伽妙旨传心印,摩诃衍行总持门。再如?传灯录?记载:龙树菩萨是印度禅宗第十四代祖师。节略?持明藏经?,弘扬准提神咒一行禅师是中夏圣人,也赞述神变真言。智者大师得宿命通,他也广示歭咒仪轨契符禅师在别人问他最上乘法时,便直接教人持诵密言。古来禅师怎有不允许坐禅者持咒呢!又禅宗既然说一切诸法都为真如,那么歭诵真言怎可说非真知现今有习禅之人或讲法之人,见到密咒弘扬,恐怕失去自己之利,心中便生嫉妒,请他现在世未来世要提防得到恶报。?佛顶无垢光明陀罗尼经?说,从前无垢婆罗门为人宣说秘密神咒,有一位叫光明的长者,看到有许多人归仰无垢婆罗门,恐怕自己利益全被取走,而苼起恶心,恶心一起,身体便得了癞病,一生受到很大的苦恼,一直到命终后,便堕落到无间大地狱中,受苦报一劫之久,再堕于畜生道受苦报一劫,又生哋狱中受苦报一劫,然后才能生为人,生出来时两只眼睛便瞎了,但由于宿昔因缘力量,再次遇到无垢婆罗门,这时无垢婆罗门为佛陀僧团中的一位夶比丘,无垢比丘也仍在宣扬密咒,这一世的光明长者听闻后,反而欢喜奉行,一生中持咒不变,于是靠了那句咒语的神奇力量,死后生到天上这一個故事在说明,谤斥持咒的人仍旧可得到好处,但这好处是报在很久很久
以后的来世,不是没有完全毁谤的罪过。也就是说密咒真言是诸佛心印,歭咒时可有无数无量的明王及诸天龙神等护持,毁谤密咒今世多癞病,奉劝时下的人要小心注意)
(七)四众易修金刚守护门
凡是佛弟子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只要是看得懂字语,不管行住坐卧四种威仪中,很有信心的念诵,或者是口中诵背,便是真言的修行,这样可以除去许多烦恼,鈳以安乐法身,不用假借各种教典,便可得法成就。好比病人得了好药,一服见效,但不一定要把所有医书学会在?般若经?记载说,总持真言好比昰妙药,也同天上甘露,可以医疗众生迷惑百病,服持者便常得安乐。?佛顶陀罗尼疏?也说:“斋戒不秉而自备,果证不远而可得。”
持咒可以消除灾难,获得利益,能自己修行也可引化他人初学的人、已成就的人,没有不由此而成就修行大事的。
又在?曼荼罗疏?记载说,念如来之神咒。心心暗契如来心。唪菩萨之密言愿愿冥符菩萨愿。哪有生死不能逃脱的哪有涅槃不得的道理。若是依密宗外其他宗修行,一定要广知圣敎,明悟真心,然后修行,才称得上正确修行如果未能悟我真心,便不是正行。好比世人生病,自己治疗时一定要广知医书,明白药性,才能自己医疗洎己,这在一万人中还找不出一个人来但是我们现在已经知道神咒是一种很好的药方,修行方法很简单,但是成效却非常之大。神咒能够使得佛教七众,很快地修持到成菩提正果,是修行最好的方法所以义净三藏大师说:“升天乘龙,役使百神,利生之道,唯咒是亲。”当然有人生疑会问:“依照显教修法,必须依教理产生信心,由信心而再求理解,依理解后才有办法修行,修行久了才可成功,现在却说密宗神咒,不必令人信解,只要持诵便可成道果,这和常规相违背,真难叫人相信你所说的”我们便可这样回答他:“好比世间上的人,不必懂得医方,能够遇到神验妙药而服用,便可嘚病除身安。世人不解药性,由于好药服用后便治好了,世上的药方尚有这种效用,何况密咒是如来不可思议妙方呢!”加以如来的教法不可光用┅种世理来推究,而显教密教是用不同样的方法修持,不必一定要全部理解清楚
在?起信钞?记载说:“胶柱调弦,全归愚者,守株待兔,且非智人。”只要相信神咒效力而持诵,马上有效用,一试便知,若是不生信心,便空无所获在?大悲心经?上说,除了对咒语生起疑心外,凡是诵持咒者一切所求都能圆满如愿。若有生疑心而不相信的,那么这人在百万劫中,会处身在恶道中,不能听闻佛法僧三宝的教化又在诸经中记载说,真言行鍺,在行住坐卧四威仪中有无量天龙八部诸金刚众常守护他。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记载说,诵持陀罗尼是无畏藏,因为天龙善神瑺护持的关系又说若能如法诵咒,即有一切善神龙王金刚密迹大士常随身护卫,日夜不会离开身侧,好像保护自己的眼睛或生命一般的重视。
叒说持咒行者,要是在空山旷野中,独自过夜,这些善神会轮流守卫他,以避免灾害;要是在深山中迷了路,善神龙王会化成好人,前来指引出路;要是因為碰上盗贼,被劫持到外地外国,善神龙王会接他回本土;要是在山林旷野,缺少水火,由于龙王护持的原故,便会化出水火来所以有句颂说:“龙王眾圣同慈护,百千三昧顿熏修。”又在?大佛顶陀罗尼经?记载说,假设有众生心中散乱,但能持咒,仍旧常有八万四千无数无量倍的金刚藏王菩薩和种族,一一都有所有金刚众卫护左右,日夜常随这人,纵然魔王想趁机扰乱行者,也不能得到
利便所有小鬼神远离此人十由旬外(六百华里),如果真有天魔眷属,想来侵扰这善人,所有护卫在旁的金刚众,会用宝杵打破天魔的头,打得成为微细尘土。并永远使这善人所求如愿所以又有一頌说:“八万四千金刚众,行住坐卧每随身。”密部诸经都这样记载,想知道的人,请自己亲身去查阅经藏吧!
(八)令凡同佛如来归命门
持诵神咒课数圓满时,身语意三业清净,所作善恶之业,都成为无漏功德法门在?白伞盖颂?记载说,诵满一万八千遍,遍遍入于无相定,便可号成坚固金刚幢,自茬得名为人中佛,纵使骂言也不为过,由于诸天常得闻为梵语声。?大悲心陀罗尼经?记载说,诵持陀罗尼行者,口中所说出话,不管是善是恶,一切忝龙闻见都成为清净法音又一句偈唱说:“譬如灵丹药,点铁成金宝,诵持陀罗尼,变凡作贤圣。”又在?神变疏?上记载说,真言行者,能令今身身口意三业,即同本尊三业,持咒行者得到诸佛归命所以?佛顶偈?唱说:“十方世界诸如来,护持归命受持者。”就是此道理。
(九) 具自他力现荿菩提门
在显教中有自力他力二种法门。依?十住论?、?念佛镜?等说,自力门——修行人要修六度万行,为难行道,好像在陆地上步行一千里,裏程远而慢慢达到;他力门——好比念佛法门,为易行道,像是乘船一千里便快了些;而真言是包含自他二力,依?大乘宝王?等诸经中说,真言行者,日日得以具备六度波罗密的圆满功德。
又依据?佛顶颂?说,不持斋者名持斋,不持戒者名持戒,僧破二百五十戒,比丘尼犯八波罗,闻念佛顶陀罗胒,便得具足声闻戒(?佛顶疏?说:“菩萨行门,随行则具足,如今不行而具足戒,是由于神咒之力能具足万行,这话不是空口乱说的。”)乃由于如此,密咒具有自力门又真言中,每一一字,皆是诸佛全身。在?末法中一字咒经?记载说,真言行者现世能成就无上菩提正果。在?楼阁经?记载说:“我于无量俱胝百千劫,虽行苦行,仍不能得成菩提,但才听闻陀罗尼的原故,便加行相应成就正觉”
又在?五字陀罗尼颂?说:“诸佛本誓力,现成诸圣事,即于一坐中,便成最正觉。”又在陀罗尼序中记载说,若是把咒语持蕴在心中,即便是凡夫,身口意三身都能为功德聚,只于此生,便得菩提,何劳修进多劫
又?神变疏?把陀罗尼判定为大不可思议成佛神通乘。若依其余法门成佛,就像乘羊马行千里路程,经过很久才到;依陀罗尼门荿佛,如乘神通千里路程,一想便到所到的地方虽然一样,但是由于乘用不同有快有慢。又依其余法门成佛,好比想磨黄石欲取得如意
珠;依真言門成佛,好比用神通力取如意珠又说,如同菩萨为求菩提,虽经难行苦行,急如头上燃火般,经无量劫,尚且不能得如是成就。但真言行者,只要此生便得菩提正果所以?神变钞?说:“顿超地位,譬如赖以神通,速离缠病,喻之以咒术。”又?大教王经?记载说,修行佛法者,若不依秘密课诵修行,終不成就无上菩提。
(十)诸佛如来尚乃求学门
如?大乘庄严宝王经?说,诸佛也同样求学神咒,何况凡夫凡夫怎可不持诵呢!所以这经记载说,观卋音菩萨一毛孔中,有无量国土,有无量诸佛菩萨等,普贤菩萨入观世音菩萨一毛孔中,经十二年,也无法分算清楚。又记载说,观世音菩萨有六字大奣陀罗尼咒,一切如来都不知由何处得来,因位菩萨那里可得知并且还说莲花上佛成佛竟,仍经历诸佛求此六字大明等咒。有人会问:“既然佛具备一切智,岂有不知得陀罗尼意”应这样回答他:“有三个义。一、表示此陀罗尼最胜最深,令人生于尊重心,所以说佛不知而自求二、表礻权教中佛不能知得圆宗密咒,如小乘极果也无法知得大乘深法。三、表示密宗神咒,即体便是圆圆果海,故佛不得知”如?释大乘论?说,圆圆果海,佛亦不得知,现在所弘扬的六字大明咒,准提神咒,即体便是圆圆果海也。(今密部一切神咒,当显教中所诠法也,实而论之,具含能诠所诠一切神咒说文,当显教中能诠言也。现今六字大明咒、准提神咒,当显教中果海也或许会问说:“?宝王经?只说六字大明咒,佛不得知,何以连准提咒也说佛不得知?”回答说:“?宝王经?所说六字大明咒后,又接着说准提神咒,所以知道准提同是果海又佛都会知晓佛所说诸真言,这些真訁在五部中佛部所统收,但准提真言独出五部,若非圆圆果海,那又是何种法?”或许再问:“真言既然是能诠言教,即以音声句文为体,何能判为圆圓果海”回答说:“要是如此作问,便是不知密教的宗旨了。”密教中秘密神咒,既然所诠言教,一切说文是能诠言,如上已说,纵设神咒属能诠,若昰这样问,只小乘人之见解罢了,因为小乘教法,能诠言教,多以声名句文为体大乘始教或也以声名句文为体,或以唯识为体,大乘终教以无性真如為体,大乘顿教以绝待真如为体。圆教中说,以十玄为体或海印三昧为体显教中能诠之言,尚且即是绝待真如十玄门等,何况密宗神咒,当然也是顯圆中一真法界。又?释摩诃衍论?:据生灭门中能诠之教,会相归性,以真如为体,或以一心为体,真如门中,即绝待真如为体又?不动本源论?、?甚深玄理论?二论中,广略解说不二果海,这二论中能诠之言,以何为体?以理推想之,即知是不二果海为体何况六字大明咒和准提神咒义当昰二论中所诠法呢!又自古诸师都说,秘密神咒是诸佛心印,唯佛得知,非因位行者所能了解。
今?庄严宝王经?说,佛也不能知晓此神咒,若非圆圆果海,那是何法希望诸位学者,虚怀体会之,不要固执。

问:“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何意?能举例说明吗

  答:色,代表物质的存在空,在常人观念中是什么都不存在在一般人眼中,存在(色)和不存在(空)是对立的存在,一定就是存在;不存在一定就是不存在。

  从佛法观点来看色和空却是一体的两面,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为什么说“色即是空”比洳,茶杯就是一种物质的存在(色)但茶杯又是什么?不过是一堆材料的组合离开组成茶杯的各种元素,还有没有茶杯呢其实是没囿的。也就是说客观上根本没有不依赖条件而独立“存在”的茶杯。

  茶杯的“存在”无非是两个东西:首先,是名称我们把这件东西称为茶杯,这个名称有没有绝对性可以把它叫做桌子吗?如果一开始就把茶杯叫做“桌子”我们现在就是用“桌子”喝水了。┅切名称都是人为安立的包括我们自己,也可以有很多名字如笔名、艺名,包括现在流行的网名等等所以,佛教将名称称为“假名咹立”并非实实在在的。

  其次茶杯的本身只是一种因缘假相,是由一大堆条件构成而这些条件本身,又是由更微细的物质单位構成佛教认为,其中没有一个不可以再分的元素任何存在,哪怕再微小也是有形状的。只要有形状一定可以再分。既然可以再分就不是固定不变的实体。

  由此可见“有”和“空”其实是不对立的。佛教说的“空”并非什么都没有,而是没有固定不变的实質这些“存在”,本质就是空无自性的所谓“当体即空”。但我们要知道“空”并不影响因缘假相的存在,两者是统一的如果以這样的智慧观照,就能摆脱对世间的执著就有能力去体悟空性。

宿世缘分蒙蔽了谁的眼你还在怨恨吗?

  无始以来我们在师长和哃修间以及四生六道一切众生处造下了无量怨对,只有离开怨亲的分别以慈悲心发愿行菩萨道、救度一切众生,真诚地忏悔才会消除。

  在青原山体光大和尚的道场有一放生池。我们一行数人准备进殿拜佛忽听人言:“这么多鱼!”于是大家驻足观看。第一眼见到嘚是里边有许多出家人在游来游去,有老有少有的在戏耍,有的在争斗再看,则是各种鱼类我们之中,有人问鱼:你们是哪里的僧众怎么会在放生池中做鱼?鱼众回答,它们都曾是历代在这寺里修行的出家人因犯种种罪业堕入地狱受报,或长或短罪满得出作鱼身。因过去生与此寺有缘又被居士买来放生到此池中,能天天听经闻法来生即可作人。还会出家在此修行,求我们相助于是我们茬大殿中礼佛代为忏悔,仰求佛力救拔池内诸鱼早得人身出家修道,得出三界

  我当时也曾想到,自己可能也是由地狱、饿鬼、畜苼三恶道又来到人间因过去生曾是宣化上人的弟子,所以今生又是看了他的开示录才断恶学佛的不然为什么我最初懵懵懂懂想找个有夶神通的人拜师时,那些人都不收我有一位还说:你不要拜师了,将来你的师父会从西方来找你这样的回答让我很失望。因为当时我還没接触过佛教书籍更不知道西方是哪里,可是在学佛的一年之后竟接到远在美国的宣化上人打来的电话,他出路费邀我全家去美國万佛城。当时的兴奋令我几天睡不好觉上人作为世界闻名的高僧怎么知道我这个无名小辈的电话呢?这可能就是缘分,美国不就是在西方吗?不是早有人告诉我了嘛连我们这些人都可以知道许多陌生人今生宿世的许多情况,更何况大智慧的宣化上人呢?也许人与人在什么时候相遇早就注定好了。读经典后才知道无论善缘恶缘都是因为过去生有缘,今生才有机会相聚的若今生不懂得把恶缘转为善缘,结丅的怨恨必会更深来世无论在何道相遇,怨恨则会加剧

  我们可能都遇到过这种现象:一个初次见面的人,无论他(她)多英俊美丽洎己心中却无一点好感,看他哪里都不顺眼;一个相貌并不出众的人自己却会莫名其妙地喜欢他(她) 。这种感觉其实都是生生世世或善缘戓恶缘的延续。

  今天我们明白了宿世的恩怨铸就了今天的悲欢离合。各种因缘善恶夹杂互相缠绕,剪不断、理还乱苦海挣扎,囙头是岸

  在洛杉矶,一宣化上人的弟子问果霖:“我去机场迎接新来的上司互相并没见过面,只在发来的任命通知中见过他的照爿他出机舱口站在舷梯上时,还是面带微笑地向下观望当和我双目对视的刹那间,他的脸忽然由晴转阴甚至对我给他的热情握手都鈈屑一顾。以后只要在工作中与我见面从未给过我一个笑脸,还横挑鼻子竖挑眼地找茬训斥这是为什么啊?”

  果霖问他:“你是不昰爱吃青蛙肉?”他惊讶地说是,从小就爱吃果霖说:“你的上司前世是一个大池塘中的青蛙王,他的神识一眼就认出你是同一池塘中的┅条大鲤鱼曾吃过无数它的子孙,所以仇视于你其实若是有人问他为何不喜欢你,他也说不清是什么原因”此人又问,那我怎么会皈依了三宝而上司却不信佛?果霖说:“鲤鱼后来被人网去出售,被一信佛的女人买去放生于寺院的放生池中每天听经闻法,所以今生能得人身并皈依了三宝。”

  由此可见人与人之间的恩怨,生于各个道中所以才有“欲知世上刀兵劫,且听夜半屠门声”的开示

  西雅图有姐妹俩,和她们的母亲都是宣化上人的弟子而她们年近七十的父亲却是天主教徒,各自都很虔诚所以家中难免磕磕碰碰。她们的父亲后半生事业不顺利在台湾向朋友们集资创立的公司破产了,为躲避无力偿还的债务而举家迁至香港谁知一年后在香港叒遇到了台湾的集资人,虽然没有当面讨债却也令他惶惶不可终日,半年没有债主找上门来反倒令他夜不能寐,身体就要垮了于是叒移民美国西雅图,至今已好几年没遇到台湾籍的熟人了可他只要走在街上,眼睛就不由自主地四下张望就如作贼一样心虚。她们的父亲一生事业无成心里觉得对不起妻子女儿,活得很不开心姐妹两人就问果霖因果。

  果霖告诉她们她们的父亲过去生福报大,繼承了一份大家业各方面都有人打理,可以说日进斗金他自己什么都不过问,只知大把花钱、尽情享乐家中养着一帮文人墨客、戏癍及混吃混喝的闲杂人,常聚集耍笑他曾多次同时放飞一百只鸟,其中一只以金粉涂身谁要是抓住了就赏金条一根,引得众人争抢夺鬥他在一旁看乐。这一帮依他混饭的闲人今生又聚在了他的周围,而他有些余福维持给他集资的人全是他过去生的门客,骨子里是還债来的并不指望他赚钱,所以虽然知道他躲债他乡也无心追债,就如同牛马还债一样而他们双方并不知晓,这就是因果姐妹两個及妈妈均是过去他家的妻妾,所以今生不仅要照顾他还要挣钱给他花,这一切都有宿世的因缘

  断食众生之肉,放下世间一切恩怨我们留在世上的时间也许不多了,真诚地拜上三部《梁皇宝忏》即能消除无量罪业。以“四种清净明诲”为镜子可以修八万四千種法门,再莫说是论非讲人长短。须知观自在的才是菩萨,观他在的必是凡夫:在家里看老公不好、老婆不好、公婆不好净看他人嘚缺点毛病。上了班观老李不对、小张不好、老王有问题皈依了三宝,发现张居士太凶、李居士太善、王居士处处不顺眼出了家看到嘚是大和尚没本事,二和尚不修行、三和尚不守规矩总之只有自己是最好、最正确的。这样的人只看他在不观自在,满眼是非满腹怨处处是烦恼,岂会自在若常能观自在,不观他在常自省察,不令有失看一切人都是菩萨,这样的人必然处处自在时时法喜充满,这才是最好的修行方法《心经》里叫“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深”是持之以恒的意思“般若波罗蜜多”是到彼岸。“时”是时间是说若常修观自在,必有一天会开智慧“照见”是观察到,“色受想行识”五蕴皆是虚妄的是空的,于是烦恼转为了菩提“度一切苦厄”中的“度”,是指自己已经明白了苦的因缘虽然身体仍在苦海之中,般若为岸明白了因果,知道吃苦是在了苦苦也就不是苦了。守戒念佛则会苦尽甘来。所以处处心安

  宣化上人讲:“只认自己错,莫论他人非他非即峩非,同体名大悲”把对方的错当作自己的错,为什么呢?因为对方做错了事说了过头的话,我不愿意听不喜欢。可能过去我也这么對待过他他今天才这样子说我、对待我。若能这么想什么事都能化解了。

  印光大师教导我们“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這都是观自在的修行妙法能常常反省自己的错误并能及时纠正的人即是走在菩提正道上。继续延伸阅读《惊:第一眼往往是错的----让人落淚的灵魂》

  佛陀教诲经中述 多读经书能识路

  不读经典不明理 焉知戒律为何物

  出家依旧贪嗔痴 纷诤违戾无依怙

  转眼黑白无瑺到 再想回头已无路

  从此静虑观自在 忏愆悔过罪即无

  深入经藏明教理 自度度人修六度

  告诉你一个天大的秘密:当你充满欢喜惢、慈悲心、包容心的时候时空的能量会源源不断流入你的身体;当你打开智慧之门,法喜充满的时候你获得的能量将超乎你的想象。

  当一个人真正发一个大的善愿后他会在瞬间得到无限的能量。

  反之当你内心充满怨恨、恐惧、无奈、嫉妒、烦恼的时候,你嘚能量会迅速流失加速衰老与死亡,尤其是恐惧它会让你的能量顷刻间丧失殆尽,失去生命

  知道了这个秘密,你该知道了如何讓身体健康如何消除疾病了吧?这一切,必须是发自内心的绝对不能是装出来的,虚荣心也是极为消耗你的能量的人在说谎的时候是佷消耗能量的,这点你必须知道

  修炼修什么?就是修得让自己健康长寿、快乐幸福,增长智慧让内心充满安详。

  建造一个充满祥和的能量场

  我们很多人都有这个经验就是你到一个陌生的家庭或单位的时候,如果你有足够的感应能力你就会感受到这个家庭戓单位是否和谐。这是因为在这个小空间里聚集着人心念好坏的能量场这个能量场不仅影响你的心情,更能影响你的健康

  还有,茬与陌生人之间交往的时候我们很多人也会有这个经验就是有的人会给你很舒服的感觉,让你很有亲近他的念头而有的人就会让你很緊张也很不舒服,一刻也不想和他在一起其实这些都是和人的心念有关。

  很久以前的时候有些德高望重的老中医,他们有着菩萨┅样的心肠病人到他那里,不用吃药病都能好三分

  为什么?就是这个充满祥和之气的能量场让病人感到心情舒畅。心情舒畅病自嘫就会退去。而现在大多数的医生不是想着如何让病人减少痛苦,而是盘算着怎么 才能从病人的口袋里多掏些钱出来好让自己拿的回扣能多一些。这就是现在人之所以看不好病的其中原因之一所以,今天我们无论在单位还是在家庭首先要知 道心念的重要性。善念感召的是健康和吉祥恶念感召的是疾病和灾难,这绝对不是迷信而是实实在在的科学。

  实际上整个生命的过程就是能量的获取与釋放的过程。除了从饮食中获取能量外其实很多人不知道我们还需要从虚空中获取能量、这个能量的获取其实说起来也 很简单,就是虚、静二字而已虚极、静笃是道家修炼的最高层次。在这个状态下天地的能量可以随时为我所得。首先你要静下来静下来,代表你开始减少能量 的消耗而虚,才能开始从太空宇宙中吸收能量而能吸收到什么样的能量,则取决于你的内心你有什么样的内心,你就会感召到什么样的能量这就是同气相 求、物以类聚的道理。

  智慧其实也是一种能量而且是高级的、看不见的能量。一个人能力的大尛其实起关键作用的还是他的智慧。

  这就是伟人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号召力、为什么他们做事就能成功的根本原因他们的内 心蕴藏着无穷的智慧,他们是心念一动就会调动大量的能量来帮助他完成所要完成的事业。智慧能量的来源需要我们能虚极静笃来从天地吸取一个静不下来,虚 不下来的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大智慧的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一个人拥有的能量大小是和他的心量完全成正比嘚他的心量有多大,他吸取的能量就会有多大 能量越大,能力就越强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知道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他内在的能量。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知道做任 何事情,任何事情的成功都需要付出能量代价的其实,无论是生命的过程还是做任何事情都是能量的收放过程。我们说当一个人运气好的时候,他往往做什么 事情都容易成功因为这个时候他内在的能量是充足的。但任何人的能量状态嘟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要善于把握时机,该干的时候干不该干的时候就要韬光养 晦。

  起心动念皆是能量的消耗

  我们的能量消耗主要是通过起心动念消耗的你每发出的一个念头都是通过能量的消耗来完成的。佛、道为什么强调心要清净(清静)其实就是要你减少起心动念,减少能量的消耗什么是禅定?禅定就是身体几乎处在能量不消耗的状态下,就和电脑“待机”的状态差不多

  一个人“命”的能量构成

  我们知道生活在现实当中的人,每个人的命都是不同的命看起来复杂。其实说透了也很 简单从能量的角度讲。一个囚的命无非就是由体能、智(慧)能、德能三部分构成再细分的话,德能是一个人能量的树根慧能是一个人能量的树干,体能是一 个人能量的枝叶一个修炼人修也就是修这三个方面。

  身体中能量的传递通道

  很简单身体中血管就是能源(血)的传递通道,经络就是能量(气)的传递通道神经就是信息的传递通道。

  经络为什么会不通为什么会痛苦?

  经络不通,从根上讲其实就是心里有障碍了,惢有一处不通则身体就会 对应有一条经络堵塞。心是掌管信息的而信息和能量是不可分割的。所以能量通道堵塞了首先要从心(信息)來调整。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和尚就曾经说过一个 人他每一个痛苦都有一个罪恶与之相对应,心里的罪恶不除痛苦就不可能解除。那么什么东西会堵塞我们的心呢?怨恨恼怒烦贪嗔痴慢疑,这些就是堵塞我们清 净内心的罪魁祸首

  所以我们要解除身体的痛苦,首先就偠保持一颗无私无欲的清净心

  《小窗幽记》作者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陈继儒自幼颖异博学多通,尤工诗善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名重一时。二十几岁时绝意科举,隐居于小昆山后筑室东佘山,闭门著述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其所作“或刺取琐言僻事,诠次成书远近竞相购写”。陈继儒一生涉猎甚广著述宏富,有《陈眉公全集》传世 《小窗幽记》为陈继儒编著的修身处世格言,条条都是人生的回味和处世的领悟體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积极人生态度,有兼容了佛家超凡脱俗和道家清静无为的智慧历来被称为修身养、自我提升的佳作。
  要处理好读书与人生的关系书籍本身不可能改变世界,但是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人可以改变世界。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囷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    ——溫jiabao

一、安得一服清凉散,人人解醒

醒食中山之酒一醉千日,今之昏昏逐逐无一日醉。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馬安得一服清凉散,人人解醒

饮了中山人狄希酿造的酒,可以一醉千日今日世人迷于俗情世务,终日追逐声色名利可说没有一日鈈在醉乡。好名的人醉于庭官位好利的人醉于民间财富,豪富的人则醉于妙声、美色、高车、名马如何才能获得一剂清凉的药,使人囚服下获得清醒呢

饮了中山酒,要醉上千日千日之后,还有醒时而能使世人昏昏逐逐,一生犹不醒的无非是以名利作曲、以声色為水,所酿出来的欲望之酒这种酒初饮时心已昏醉,不知身在何处再饮之后因渴而求,求而愈渴渴而愈求,终至一生性命与之而鈈复醒。此时若问“心在何处”心已失落在名利声色之中;若问“身在何处?”身已追逐幻影而不止歇中山酒只能醉人千日,千日之Φ不能自主;欲望之酒可以醉人一生一生之中不能自主,但世上很多为此至死而不醒的人

酒醉的人,只要给他喝下“醒酒汤”就能清醒然而,在名利声色中沉醉的人要如何唤醒他呢?有什么样的清凉剂能唤醒心的迷醉也许只有清醒人留下的清醒语吧!在醉梦中做嘚事都是纷乱的、幻影的事,只有醒来才能做一些真实的事因此,‘醒’是第一要务惟有醒了,生命才可贵天地宇宙才真实。


二、澹泊之守镇定之操

澹泊之守,须从浓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过。

淡泊清静的操守必须在声色富贵的场合中才试得出来。镇静安定的志节要在纷纷扰扰的闹境中考验过,才是真工夫

莲花被人视为纯洁的象征,是因为它出污泥而不染一个人心境的澹泊,亦是如此真正的恬淡不是未经历过世事的空白,而是经历任何声色豪富的境遇都能不着于心。有的人在贫穷中守得住在富贵中却垨不住;有的人在富贵中守得住,在贫穷中却守不住能够澹泊,就是不贪浓艳之境而这澹泊之心,有的是从修养中得来也有的是天性如此。

“定”是不动摇的意思世间的五光十色,惊声软语足以诱动心志的事物实在太多,而身处尘世能不动摇的又有几人大多数囚在名利中动摇,在身心的利害中动摇泰山是不动摇的,但泰山崩于前却不能不动摇。动摇的人是受环境的牵动环境要他向东,他便不能向西不动摇的人是不为环境所动的,反之环境将以他为轴心而转动。在紊乱的环境中能保持安定的心境才能掌握自己的方向。


三、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

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要誉不如逃名之为适,矫情不如直节之为真

给予他人恩惠,不如报答他人的恩德来得厚道邀取好的名声,不如逃避名声来得自适故意违背常情以自鸣清高,不如坦直的做人来得真实

故示他人恩惠以取悦对方称为“市恩”,有买-卖的意思因此,“市恩”大部分是怀有目的的或者是安抚,或者是冀望有所回报这和买-卖并无不同,恩中既无情义也鈈足以令人感谢。但是无论是市恩,或是出于诚意的恩惠总以回报为上。一个人一生承受自他人的恩德不在少数报之犹恐未及,岂囿时间故示他人恩惠呢所以,市恩不如报德为厚而最大的报德在于以德报之,不在于报惠

所谓盛名累人,人人都想获得名声并以此为荣,殊不知名声只是一种空洞的声音虽能满足某些虚荣感,无形中却会成为一种束缚人的东西许多知名人士,言行举止战战兢兢便是最好的例子,倒不如逃名来得逍遥自在免除心理上的负担。

做人只要真实保有一己的人格就够了,何必做些假象不但弄得自巳不自在,久而久之别人也会不敢信任。所谓“真”就是出于“诚”,做人要出于诚意凡是不出于诚意的表现,就是矫揉造作


四、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要他人当面赞譽自己,倒不如要他人不要在背后毁谤自己令对方对自己产生初交的欢喜,倒不如相交久了而不会令对方产生厌恶感

人多是虚伪客套嘚,要让他人当面赞美自己并不困难而要他人背后不批评自己,却不是容易的事即使有不对的地方,由于碍于情面或是利害关系,鮮有愿意撕破脸当面指摘对方的。在背后就不同了要他人不骂自己,除非自己不犯错没有可被人评议之处才能勉强做到。因此面湔之誉并不表示自己做人成功,背后之誉才算成功背后之誉远不算完美,背后无毁更为难得

人初相识总是充满着一份好奇感和新鲜感,因彼此的契合而欢喜然而这时的交往就个人而言,不过是冰山尖端的互望而已人在初见面时不会把自己的缺点暴Lu出来,见到的往往呮是好的一面因此,第一印象远较平日来得完美但是,日久见人性一旦新鲜感消失,最初的亲切感也会因为缺点的增加和距离的拉長而改变

事实上,最初的亲近和欢欣经常只是幻像必然会遭到破灭。交往长久后的亲切才是真正的亲切因为那时整个缺点都已被了解和接受,而能以完整的人格交往此时的欢喜才是真正的欢喜。“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一方面要我们不要在初见時掩藏自己只以好面目与人交往,这样才不会有日后感到不实的厌恶感


五、天薄我福,吾厚吾德以迎之

    天薄我福吾厚吾德以迎之;忝劳我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厄我遇吾亨吾道以通之。

命运使我的福分淡薄我便增加的品德来面对它。命运使我的形体劳苦我便咹乐我的心来弥补它。命运使我的际遇困窘我便扩充我的道德使它通达。

福分薄是指外在的物质环境不丰厚,或者生命的外缘常有缺憾如果内心没有深厚的修养,往往要怨天尤人感到不满足。相反地深厚的心灵修养能使人安然自适,将一切驱出脑际有时命运会使我们的形体十分劳苦,倘若我们的心也跟着紧张那真是要身心俱疲了。形体的疲劳并不能使心灵疲劳如果将心放在轻松甚至快乐的境界中,那么即使形体再劳苦,心情还是愉快的

人的际遇无常,困厄在所难免此时更不可灰心丧志,不如充实自己的学问扩充自巳的心胸和道德。困厄的产生往往是自己能力不够的缘故,若能抱如是想必能在一种宽阔的心境下将困厄突破或解决,即使不能解决有开阔的心胸和通达的道德,至少内心不会因此而沮丧


六、澹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

澹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捡饰之人,必为放肆者所忌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

恬静寡欲的人必定为豪华奢侈的人所怀疑。谨慎而检点的人必定被行为放肆的人所嫉恨。一个人到了穷途末路我们应看他当初的本心如何。一切功成行就的人我们要看他以后要怎么继续下去。

過惯豪华奢侈生活的人并不相信有人能过淡泊的生活,认为甘于淡泊是沽名钓誉非出于本心。吃惯肉的人决不知菜根的香甜所以他們不免要加以怀疑。行为放肆的人常要忌恨那些言行谨慎的人,因为这些人使他不能自在使得他的放肆有了对照,而令人大起反感倳实上,检饰的人不过是在自我约束而放肆的人则不能忍受自己的放肆,所以才要忌恨谨慎的人

一个人会走到穷途末路,要回溯到他朂初的发心和整个过程中用心的转变。有许多原本成功的人后来失败了,就是在成功之后用心有了转变或是最初发心时便已埋下失敗的种籽。一件事情的历久不衰与一个人的发无非是行其可行而不倒行逆施,加上长久的努力不懈若是最初心意便不正确,或是成功後改变原有的精勤那么,即使一时成功也无法持久,终将走到事穷势蹙的地步一个现时十分成功的人,我们也要如此地肯他得意鈈可忘形,上至峰顶还要顺路下至山谷才不至于困在山顶,跌得鼻青脸肿


七、好丑两得其平,贤愚共受其益

好丑心太明则物不契;賢愚心太明,则人不亲须是内精明,而外浑厚使好丑两得其平,贤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

分别美丑的心太过明确则无法与倳物相契合。分别贤愚的心太过清楚则无法与人相亲近。内心应该明白人事的善处与缺失处事却要仁厚相待,使美丑两方都能得到平等贤愚都能受到益处,这才是上天生育我们的德意和心量

美丑并无一定的标准,要看个人的喜好而定如果对事物美丑太过挑剔,则卋上没有几件事是我们能够接受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善恶美丑原是相对的,如果执着于自己所相信的美而不能接受整个世界的本有现象,那便是“与物不契”相同地,贤愚之分也是如此孔子教人不分愚贤不肖,倘若只接受贤者而摒弃愚者,豈不是使贤者愈贤而愚者愈愚了吗普天之下又有几人能成为他人眼中的贤者?尚贤弃愚难怪要与大多数人不亲了。

处世应当心中明白洏外表浑厚所谓心中明白,就是知道人事的缺失而外表浑厚,则是悉数接纳使贤而骄者谦之,愚而卑者明之各获其利。就像阳光の化育万物既照园中牡丹,也照原野小草使两者皆欣欣向荣,这才是上天的好生之德


八、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终不失性

情爱最难保持长久,所以情感丰富的人终会变得浅薄无情天性本有一定的常理,所鉯率性而为的人终不会失去他的天性

“情到深处情转薄”,一方面是因为情甚苦一方面是因为情爱难久。情是一种执着因此不得必苦;情又是一种难以捉摸的思念,因此掌握甚难再加上生命短暂,环境多变见人不见心,见心不见人能由情爱之中得到短暂欢乐的囚毕竟只是少数,而无常迅速至亲至爱也敌不过生死的摧残。所以多情之人在备尝捉弄之后,多半要远离情感而变得寡情了。

任性並非放肆而是返观本性而顺随之。人性在未受外界you惑之前原是天真淳朴,自由快乐的然而,因为种种物欲名利的牵连知识的分割,很容易便会受到蒙蔽但这种天性并未失去,在人摆脱物累忘却尘劳时,又会炯然呈现因此,率性而为的人仍不失人的本性而放肆于美酒声色的人,却恋物而迷失了本性


九、真廉无名,大巧无术

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所以为贪大巧无术,用术者所以为拙。

真囸的廉洁是扬弃廉洁的名声凡是以廉洁自我标榜的人,无非是为了一个“贪”字最大的巧妙是不使用任何方法,凡是运用种种技术的囚不免是笨拙的

为廉洁而立名,虽不贪利却是贪名。这和许多人做了好事一定要把名字公布出来是一样的无非为了博取一个善字而巳。其实廉洁原是本分,由于有贪官污吏的存在才使廉洁成了难得的事。廉声能为世人称道是因其难得,若是官官都能廉洁廉洁荿了稀松平常的事,又何必为此而立名呢

一术对一事,此巧不可对彼事因此,用术之人若为术所困这个时候,巧术便成了拙术真囸的巧在来时不立,立而不滞这样才能应万物而生其术,不因一术而碍万物所以说大巧无术,要能兵来将挡若是滞于术之为用,一旦事出突然便毫无办法了。


一○、厌名利之谭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

谭山林之乐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厌名利之谭者未必尽忘名利の情。

好谈山居生活之乐的人未必真能由山林原野中得到乐趣。好在口头作厌恶名利之论的人未必真的将名利完全忘却。

有许多事情表面和事实往往相差甚远。就如好谈山林之乐的人总以久处尘嚣中的人居多,真正了解山林之趣的人早已身处其境而不返了。有许哆乐趣是言语所不能道尽的,世人挂在口头以为风雅的又岂能得到其中的真趣?能谈的不过是耳闻目见的事罢了那些耳不闻目不见的倳就无从说起了。

好作厌名利之论的人内心不会放下清高之名,这种人虽然较之在名利场中追逐的人高明却未必尽忘名利。因为这些人形虽放下而心未放下口是而心非。名利犹如Du博是以全部身心为筹ma,去换取空无一物的东西但名利本身并无过错,错在人为名利洏起纷争错在人为名利而忘却生命的本质,错在人为名利而伤情害义就如酒,浅尝即可过之则醉。然而普天之下又有几人饮下此酒洏不醉即使是反对名利之人,到底是反对名利的本身呢还是反对人对名利的迷恋呢?如果本身已完全对名利不动心自然能够不受名利的影响。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

伏藏甚久的事物,一旦显Lu出来必定飞黄腾达;太早开发的事物,往往也会很快的结束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准则,在长久的潜伏下已将内涵历练得充实饱满,一旦表现出来必定充沛淋漓,而能“不飞则已一飞冲天。”洳果没有这些长久的潜伏又何能“飞必高”呢?

“开先者谢独早。”也是很合理的因为太早开发,各方面无法配合自然很快就竭盡力量而凋萎。“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就是因为太早开发不到中年便都成了平庸的人。倒是那些年轻时没没无闻的人在岁月中不斷储备实力,而终成了晚成的大器生命之经验和宝藏的开发也是如此,就像一罐酒一样愈陈愈香,要让它在岁月中酝酿、成熟才会昰一罐好酒。


一二、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

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要看他会受。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儆之,要看他会救

天偠降祸给一个人,必定先降下一些福分使他起骄慢之心目的要看他是否懂得承受的道理。天要降福给一个人必定先降下一些祸事来使怹引起警觉,主要是看他有无自救的本领

老子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又说:“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天道尚且如此何况人事。

得微福而骄慢骄慢便是祸根,福本不厚又以驕慢削之,可见不堪受福惟有降祸了。骄慢非但天不降福人也不助其福,因为人人皆厌恶骄慢之人天宠既失,人和又无微福必无法维持长久。福尽祸来不堪受福,又何堪受祸若得微福而不骄,即使是祸来心也不惊。受福不骄受祸不苦,是深明福祸之道只囿不为外物动心的人才能做到。

欲降福而先降祸是天之善意。不明祸何能降福一旦福去祸来,又岂能消受得了先以微祸儆之,若能救助即使是他日祸来,也能如此救助达人处祸不忧,居福不骄知福祸在于一己所为天意虽然不测,总之在能自救心则常保泰然。


┅三、世人破绽处多从周旋处见

世人破绽处,多从周旋处见;指摘处多从爱护处见;艰难处,多从贪恋处见

世人多在与人交际应酬時,在行为上有了过失指责对方,是出于爱护的缘故而会觉得放不下,则是贪爱留恋所造成

好在人情场上作周旋的人,必定在人情場上见过失交际应酬,本难面面俱到此处应付得了,他处必定不及应付恁是八面玲珑的人,也难免落得个虚假油滑之名何况交多必假,穷于应付难免虚与委蛇,全天下都是好友就是圣人也难以做到。周旋到烦人处恩多反怨,种种嫌隙生

爱之故而责之,责备昰要他好如果不爱,任他死活毫不相关,又何必责之责也有道,要责其堪受以爱语导之。若是不堪接受那么爱中生怨,责之又囿何效

人情的艰难,往往在于留恋贪生者畏死,恋情者畏失大凡着于何处,何处便难;难舍何处何处便难。惟有能舍一切难舍鈈贪一切可贪的人,才能自由自在行于世间而不为一切所缚。

山栖是胜事稍一萦恋,则亦市朝书画鉴赏是雅事,稍一贪痴则亦商賈。诗酒是乐事稍一曲人,则亦地狱好客是豁达事,稍一为俗子所扰则亦苦海。

山居本是愉快的事如果起了贪恋,又与俗世有何鈈同爱好书画是高雅的行为,但过于无厌跟商人并无二致。作诗饮酒原是乐事若是屈从他人,敷衍应付则如同地狱。好客交友是囹心胸舒畅之事一旦成了俗人喧闹的场所,亦成了苦海

山居的本意是要远离尘嚣。如果对山林起了热情岂不是有违本意吗?每见名屾胜景大兴土木,原味尽失加上游人缺乏公德,满地果皮纸屑那么山林又何异于市场。写字绘画原本是风雅的事,若必以巨金购置名家之作而后甘则沦为买-卖,雅意尽失成为炫财傲富的事。

作诗饮酒要起之于兴,发之于情倘若既无兴致,又无情趣徒然为叻应付而为之,就十分痛苦了好客亦是如此,可以舒展胸怀若是来者不拒,喧腾一堂或者俚曲艳调,吆五喝六不仅令人头痛,避の犹恐太迟所以,事不能贪不能俗,一旦流于贪俗则与世俗无异,又何来胜事、雅事、乐事和豁达事之分呢


一五、轻财聚人,律巳服人

 轻财足以聚人律已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不看重钱财可以集聚众人约束自己则可以使众人信服,放宽肚量便会得到他人的帮助凡事率先去做则可以领导他人。

任何事情均有其相成之道在相处方面,则是指做人的态度财是众人所希求的,洳果太重视钱财而将利益一把抓,他人得不到利益便会离开你。相反地将利益与他人共沾,甚至舍弃个人的利益他人心存感激,洎然就不会背叛你所以说“轻财足以聚人”。自我约束是使人心悦诚服最重要的方法因为人人心中都有个平等观念,你能做的事他便能做如果不能约束自己,又怎能要他人约束自己律已甚严,使人心生敬意自然就肯听从你了。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肚里鈈能撑船,早就下台鞠躬了肚量狭窄,必然不能容人也无法得到他人的爱戴,而纷纷离去大厦失去了支柱,岂有不塌之理因此欲嘚人才而善用之,首先要有容人的雅量凡事带头去做,才足以领导他人因为,事情来时多数人都是犹疑不定,或者不信任或者畏懼,如果领导的人也如此的话事情便难望办成。反之能洞烛先机,解除疑惑不畏艰难地去做,那么他人便一扫疑惑而欣然跟从了。


一六、将难放怀一放则万境宽

从极迷处识迷,则到处醒;将难放怀一放则万境宽。

在最易令人迷惑的地方识破迷惑那么无处不是清醒的状态。将最难以放下心怀的事放下那么到处都是宽广的路。

“迷”就是失去了自己的道路生命中有许多事情会让我们迷惑,智鍺在未迷失自己之前就已识破故而不取;愚者却连一些简单的歧路也不能看出,甚至因此往而不返倘若能识破这种虚假,就不会再浸沉其中可惜人们往往走出这一个迷惑,又进入另一个迷惑之中就个人而言,如果最令人沉醉的事物都能一一看破那么就很少有能让怹迷惑的事了,自然就能处处清醒

让人觉得难以放下的,无非是名利、得失和憎爱难舍名利的人,如果没有名利便觉得呼吸困难生命不可爱,一旦得到名利又怕失去仍然觉得呼吸困难,生命难可爱而心怀憎恨的人眼中看到的人可恨,心中想到的事可恨连脚下踩嘚路都会令他生厌,何况是难舍的事至于情痴爱圣们,则你爱我不爱我爱你不爱,好不容易两人相爱了今天吵架,明天冷淡后天叒不得不分离。

人心牵牵缠缠天地却始终辽阔。眼前无路往往是心中无路心中无路则是自己搬来石块挡道,如果将石块拿走自然万境宽广,诸事顺遂


一七、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逢箌大事和困难的时候可以看出一个人担负责任的勇气。遇到逆境的时候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胸襟和气度。而逢到喜怒的事时则可看出┅个人的涵养。在与群众同行同止时也可看出一个人对事物的见解和认识。

一般人遇到自己所不能解决或是无力承担的事时往往容易采取逃避的态度,或自我保护的措施但若人人都采取这样的态度,岂不是无人来担重任了吗所以,逢着大事或难事时便可看出一个囚的担当。一有胸襟气度的人在面临逆境时不会怨天尤人,他能接受顺境也能接受逆境,因为他明白世事不可能十全十美尤其需要囚的努力。

喜怒最易使人心动而失去正确的判断力喜要能不得意忘形,怒要能明白事理所以有涵养的人往往不易为喜怒所动,一方面昰真正可以喜怒的事并不多一方面也是怕因喜怒而判断错误。一般人容易随别人的行止而和他们做出同样的事,但别人所做的事不一萣是对的真正有识见的人心中自有取舍,而不会盲目地追随


一八、以我攻人,不如使人自露

良心在夜气清明之候真情在箪食豆羹之間。故以我索人不如使人自反;以我攻人,不如使人自露

在夜晚心境平和的时候,容易看出一个人的真心而真实的情感在简单的饮喰生活中,最能流Lu出来因此与其不断去要求人家,不如使其自我反省与其攻击他人的弱点,不如使其自我坦白错误

白日喧扰,无暇靜想人较易依一时的欲念而昧理行事。等到万籁俱寂一灯独坐,细想一日言行才觉多有不是,而生惭意因此,夜气清明时最容噫自我反省。

真情不在锦衣玉食而在箪食豆羹,因为锦衣玉食味浓人心易贪恋而忘情,箪食豆羹味淡人心不生执着反易流露。就如鉯酒交友多入昏沉悔恨以茶交友反见情意长久,道理是相近的

为了改变一个人的行为而不断去要求他,不但自己疲累他人也会生厌,倒不如让他自觉其非才是根治之道。同样的与其去攻击他人的恶行,使他恼羞成怒不如使他自惭而向人坦白,才是最好的办法洳此既不会疲累生厌,也不会令人恼羞成怒不是一举两得的事吗?


一九、宁为随世之庸愚勿为欺世之豪杰

宁为随世之庸愚,勿为欺世の豪杰

宁可做一个顺应世人、平庸愚笨的人,也不要做一个欺骗世人、才智高超的人

大好大恶之人,往往才智高人一等多见世人死於欺世的豪杰之手,而不见世人死于庸愚之口才智不足,固不足以为论而才智匹配的人,如果心术不正专图一己之利,其才智无非昰吃人的工具如何称得上是豪杰?如王莽、曹操之辈即是

豪杰之为豪杰,在于能运用才智造众人之福否则只能称之为枭雄寇盗,所謂欺世之豪杰便是指这一类的人而言。

一般人不甘做庸愚而宁愿做豪杰,无非是为了表现自己少有发心为众人谋福利的,这样的发惢即使才智足够,难保将来不欺世盗名倒不如安守平庸,免得贻人口实豪杰之心甚苦,不能担其苦的不足以为豪杰庸愚易为,守善随世又有几人甘心为之?人贵自知而不自限庸愚之徒与欺世之辈相较,却是大大的豪杰呢!


二○、习忙可以销福;得谤可以销名

清鍢上帝所吝而习忙可以销福;清名上帝所忌,而得谤可以销名

清闲安逸的享受是上天所吝惜给予的,如果使自己习惯于忙碌则可以減少这种不善的福分。美好的名声是上天所禁忌的如果受到他人的毁谤,则可以减轻由名声所带来的负担

清闲安逸的日子并非人人都能过的,不仅上天不容许如此人们也不容许太过清闲的人。人在清闲中容易懒散逐渐失去生命的活力,甚至生出悲观的思想这是因為身体闲了,脑子却不得闲每见一生辛苦的人,一旦退休下来却不懂得如何排遣生活,过不了几年就衰老而死这是上天吝福呢?还昰人不堪无聊么倘若能够利用这难得的空闲,做些有意义的事就不至于如此了,所以说“习忙可以销福!”

名声是不容易维持的而苴也是累人的事。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完美的名声有时也会带来祸害因此,如果遭到他人毁谤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名聲既然受损就不易遭人嫉妒,而可以摆脱盛名之累做些自己喜欢的事。


二一、人之嗜节当以德消之

人之嗜节,嗜文章嗜游侠,如恏酒然易动客气,当以德消之

人们爱好声名气节,爱好文章辞藻爱好行侠仗义的人,就像喜好喝酒一般容易一时兴起,应该要有噵德修养来改变它

嗜名节的人可以为名节拼命,嗜文章的人可以为一句辞藻反目成仇而以游侠自任的人却又打架有余,仗义不足这些大都是“客气”,也就是不是发自内心的真正喜欢追根究底,不过是好面子罢了于自己毫无裨益。更说不上什么有利他人凡此种種,无非是缺乏道德修养所造成的结果嗜名节、嗜文章、嗜游侠原非坏事,知识名节为的是节操文章为的是雅意,游侠为的是义气若没有清楚的认识,往往行之非真而虚有其名。如果因为一时兴起而去接受它等到厌倦了,又弃之如敝屣就完全失去原意了,带来嘚害处可能比益处还大


二二、一念之善,吉神随之

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

一个善的念头可鉯获得降福的吉神呵护,而一个恶的念头就会招来为祸作灾的恶鬼,明白这一点便可以差使鬼神了

我们内心的每一个念头,虽不具备吉神恶鬼的形象由于心念与之相通,心怀善念的人自蒙吉神呵护,心怀恶念的人自与恶鬼同途。任何善恶的念头未发诸行为之前,在心中已然自己承受心中充满恨意的人,心已在地狱;心中充满善意的人由于善意带来的欢喜,便如同身在天堂

善恶而付诸行为嘚,在佛家又有三种承受的方式一是今生承受其果,作奸犯科而遭制裁的便是此类另外两种是下一生或是来生再承受。所谓吉神与厉鬼其实完全在于我们自己。鬼神不能祸人福祸惟人自取。为善的人心胸舒坦本身就是自己的吉神。为恶的人心中充满蒺藜本身形哃恶鬼,还会有恶鬼不认他为同类而黏着他吗?


二三、梦里不能张主;泉下安得分明

眉睫线交梦里便不能张主;眼光落地,泉下又安嘚分明

双眼闭上,在梦里便不能自作主张眼光落到地下,想到梦中都不能自主死后又怎能了了分明呢?

人在白日凡事诸多主张追逐声名美色,争强斗胜但是夜来,眉睫才一交合或为虎狼所追逐,或为恶人所包围或与所爱而分离。即使最亲爱的人梦中也仿佛對面不识。这与白日的意气风发事事必以自己为中心大异其趣。然而白日的自己又何尝是自己的主人,梦中以为真实的白日不也一樣以为真实吗?反倒是梦中的自己说明了自己的渺小。好梦固然留不得恶梦也避不去,较之受到种种环境牵制与命运摆布的白日梦叒何尝不是更真实的一面呢?

佛家说生命有六道轮回又说死后有四大分离的种种可怕现象,称我们这个色身为幻身都是不无道理的。峩们所追逐的一切在永恒的时空看来只是渺小的幻影因此,在面对死亡的时候许多事情都可以释怀了。


二四、人了了不知了不知了叻是了了

佛只是个了仙,也是个了圣人了了不知了,不知了了是了了;若知了了便不了。

佛只是个善于了却执情的神仙也是个善于叻却烦恼的圣人。人们虽然耳聪目明却不知该了却一切烦恼,不知凡事放下便已无事若心中还有放下的念头,便是还未完全放下

人洎以为很聪明,却不知整日活在烦恼欲望的束缚中而不能自己很多事情未来时起渴望妄执,已来时生非分追逐去后复在心中念念不忘,全不知放下的快乐而不断地以欲望自我烦恼束缚。

也有人明了到这一点便躲到山中将心放去,认为这才是放下一切的方法殊不知這种以为自知的了了,其实是不了因为心中还有对放的执着,这个“放”字成了无形的枷锁使他动弹不得,不敢接触任何事物这在佛家看来是小承不究竟的做法,是为佛所呵责的莲花居水而不沾水,若为了怕水而种在旱地它就会枯萎而死。如果在心中能将烦恼根夲放下连放下的念头也除去,生于世间而不着于世那就是真的“了了”,也是个人间的了仙


二五、人我往来,是天下第一快活世界

剖去胸中荆棘以便人我往来是天下第一快活世界。

将心中自伤伤人的棘刺去除开放平易的心胸和人交往,是天下最令人舒畅欢喜的事叻

一个人的心中一旦存有不平之气,在与人交往时就容易伤人即使是闭门独处也会伤害自己。什么是妨碍我们与人交往的荆棘呢无非是埋藏在人心的不信任、嫉妒和自私,这些造成我们拒绝将心胸坦诚开放即使在形体上与他人握手,心却背道而驰

人是需要友谊的,友谊使我们欢笑、歌唱更使我们患难与共。友谊就像一扇门需要自己去挖掘,你不去扣门他人如何会为你开启?你不打开别人叒如何进来?同样地不把屋内的荆棘除掉,不但自己不能安居别人又怎肯进来呢?

有一首极可爱的诗歌:“君担簦我跨马,他日相逢为君下;君乘车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车揖”如果能剖去胸中荆棘,获得这样的友情岂不是天下第一快活的事?整个世界在我们眼Φ不是显得更完美吗

居不必无恶邻。会不必无损友惟在自持者两得之。

选择住家不一定要避开坏邻居聚会也不一定要除去有害的朋伖。如果自己能够把持那么即使是恶邻和损友,对自己也是有益的

要找一个全是好人的地方住下,是不可能的事所谓恶邻,有时是品德恶劣有时是行为恶劣。譬如你要睡觉他练鼓你要读书他唱歌。因为相处在接近的空间里必定会有趣味相冲突的时候。但若将垃圾丢在他人门口或是任由猫狗随地便溺,就令人无法忍受了

众人相聚,难免有一些逢迎拍马或是言谈粗鄙的人。这些在我们进入社會后都不难见到。这时到底是与他们同声相应还是他饮他的花酒,我喝我的清茶呢

其实,无论是恶邻或是损友换一个角度来看,無非是考验我们的涵养和定力倘若我们与邻居吵架,也丢垃圾在他家门放狗在他家拉屎,我们不也成了毫无涵养的恶邻了吗很多事凊稍加忍耐也就过了,即使交涉也要依理而行至于损友,那完全就看自己的把持了如果定力足够,绝不会被人影响能善自把持的人,无论是什么样的恶邻或损友不过是他的试金石罢了。


二七、君子小人五更捡点

要知自家是君子小人,只须五更头检点思想的是什麼便得。

要知道自己是有道德的君子还是没有品德的小人,只要在天将明时自我反省一下看看自己所思所想到底是什么,就十分明白叻

君子和小人的分野,在于君子以大我为出发点小人则以小我为出发点;君子不以利而害义,小人却因利而伤义

五更头是夜将尽、忝将明,也就是一天的活动将要开始的时候人们追逐了一天后,大部分人在一二更时只求赶快入眠明天好更有精力重新追逐。到了五哽多已睡饱便会开始盘算一天所要做的事情。这时君子和小人之间所想的就大大地不同了君子想到的是如何竭尽一己之力,去帮助他囚将份内的工作完成。小人想到的则是如何逢迎达官贵人如何占人便宜,如何推托偷懒吃喝玩乐。

所以在这一天将要开始的时候,只要回过头来看看自己心中盘算的是什么君子和小人的分野就十分清楚了。


二八、以道窒欲则心自清

以理听言,则中有主;以道窒欲则心自清。

以理智来判断所听到的言语则心中自有主张。以品德修养来摒绝私欲则心境自然清明。

如果不以理智判断言语而迳鉯感情接受言语,往往会使我们犯下错误因为感情是主观的,许多语言的发生只是基于一时的情绪发泄这种话和客观的事实就有很大嘚差距。无论是喜是怒是哀是乐,经常在事后发现言过其实如果我们在听话时不能分辨这一点,那么就会做下错误的决定或行为所鉯一句话听到耳中,一定要以我们的理智来判断说话的人是出于理智还是情绪,与事实有无出入这样才不会被夸大的消息所误。

我们嘚心之所以不能清静是因被私欲混浊,同时心胸也因欲望的逼迫而感到喘不过气来没有一刻得到安宁。倘若我们能在道德修养上多下笁夫便可以知道有许多欲望是不应该,也是不必要的这样便可减低那些不合理的欲求,而使我们的心趋于平静既然不会逼紧自己去滿足私欲,自然能畅通胸怀去呼吸清爽的空气


二九、先达后近,交友道也

先淡后浓先疏后亲,先达后近交友道也。

交朋友的滋味要甴淡薄而浓郁由疏远而亲近,由接触而相知这是交朋友的方法。

所谓“先择而后交则寡尤;先交而后择,故多怨”交朋友并不是嫆易的事,要获得真正的知己更是困难刚开始交往时,看到的常是表面在表面中有多少真实的成分,又有多少虚伪的成分并不能一眼看出。如果在这时侯推心置腹就好像喜欢喝牛奶的人,看到白色的液体就喝下去结果到了嘴里才发现是颜料,不仅自己不愉快别囚还要怪你浪费。

经过仔细的观察和选择由表面而内在,并对对方的人格有了相当的认识才谈得上朋友二字。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決定对方是否值得自己更进一步的交往这便是先达后近,先疏后亲的道理否则连长相都没看清楚,就登堂入室翻箱掀柜,岂不是莫洺其妙哪会不招来怨尤呢?


三○、形骸非亲大地亦幻

形骸非亲,何况形骸外之长物;大地亦幻何况大地内之微尘。

身体躯壳不值得親近何况是身体之外带不走的东西?山河大地不过是个幻影何况在大地上如同尘埃的我们呢?

佛家说肉身是一个幻而不实的东西又說“诸法无我”,这对那些爱惜身体犹如至宝的人不啻是当头棒喝。事实上在未生之前,身体是不存在的死后的尸体也不再是自己,而在中间活着的这个自己到底幼年的身体才是自己,还是年老的身体才是自己依照医学的说法,人体分解起来不过是一些元素罢了而且三年前的元素与三年后的元素早已全部换过,也就是说三年前的那个身体三年后已经过代谢的作用排出体外。

身体既然可以像衣垺一样不断换新又有什么可亲的呢?身体都不可亲那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何尝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呢整个山河大地乃至于世堺,都要在宇宙岁月中有如幻影一般地消失总扩说来,都不过是幻像何况是在这大地上如同尘埃一般生生死死的我们呢?又何必不断哋互相伤害执着不放呢?


三一、寂而常惺寂寂之境不扰

寂而常惺,寂寂之境不扰;惺而常寂惺惺之念不驰。

在寂静的状态当中要瑺保持醒觉,但以不扰乱寂静的心境为优先在觉醒的状态当中,也要常保持寂静使得心念不致于奔驰而收束不住。

“寂静”就是让心Φ的种种烦恼止息常人的妄念就像污浊的沟水,要止息妄念就好比要将沟水止住一般。止住之后还要水澄清使其变为不动的清水,鈈再起任何妄念但“寂寂”并不是教我们像木头一样,所以还要有“惺惺”的作用“惺惺”的心是明了的,有静有定而心不迷,不洣就叫做“惺”“寂寂”属于“前念不生”,“惺惺”属于“后念不灭”“寂寂”里不许有无记,“惺惺”里不许有妄想若能如此,便不会有什么烦恼而随时随地都在禅定当中。

“寂寂”是不动的“惺惺”是动的。“寂寂”所以自心不受干扰“惺惺”所以不落茬空定当中。若能做到“寂寂惺惺”则能够在纷乱的世事中尽一己之力,常保自己心境的安祥宁和


三二、童子智少,少而愈完

童子智尐愈少而愈完;cheng人智多,愈多而愈散

孩童的智识并不多,但是其知识愈少智慧却愈完整;cheng人的智识多,但智慧却分散而不完整

老孓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知识和学问固然是由累积而来,然而一旦累积多了,便成为一种负担形成注意力和生命的分散。心仂一时在东一时在西,全着于外界而没有一个内在的统一所以老子主张这时要“为道日损”,一天一天地减去妄见而达到一种“绝學无忧”的境界。

孩童可以在一朵花中得到无上的乐趣cheng人却无法长久地把精神专注在一朵花上。如果说智慧是指使生命活得更美好而言那么,孩童确实比cheng人更易品尝生命的滋味因为孩童单纯,cheng人不单纯;孩童完整cheng人不完整。所以许多智者主张活到最后要回到婴儿嘚纯真状态,这时候的心态和未成长时的心态在感受上并无多大的差别,主要的分别在于一个会失去而复归的状态则不会再失去了。


彡三、无事便思有闲杂念头否

无事便思有闲杂念头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否,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怀否时时检點得到,从多入少从有入无,才是学问的真消息

没有事情的时候要反省自己是否有一些杂乱的念头出现,忙碌的时候要思考自己是否惢浮气燥得意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骄慢,失意的时候要反省自己是否有怨天尤人的想法能时时这样细查自己的身心,使鈈良的习气由多而少最后渐渐地完全革除,这才算是真正了解了学问的真谛

人在无事的时候往往会因为无聊而生出种种杂念,所以在閑居的时候最要将心收住而忙碌的时候又会变得脾气暴躁,不能冷静思考事情这时若能觉察到自己情绪的浮动,便不会将事情做错或嘚罪他人

大凡人在得意时,容易高估自己而将他人看得一文不值。真正有学问修养的人愈是在得意的时候,愈是言行谨慎绝不容許心中生出骄慢的念头,因为他明白骄慢对人、对己都无益处反易招祸。同样地在失意时,他也不会怨天尤人因为失意的原因无非昰自己不努力,或者客观的条件不佳如果是自己的不努力,有何可怨如果是客观环境不允许,怨又何益

学问在于使我们的人格更成熟,生命更圆满凡是闲而妄想,忙而气躁得意骄矜,失意怨尤的人往往不能从学问中改善自己的人格,所以才会有那些浅薄的表现


三四、贫贱之人,一无所有

贫贱之人一无所有,及临命终时脱一厌字。富贵之人无所不有,及临命终时带一恋字。脱一厌字洳释重负;带一恋字,如担枷锁

贫穷低贱的人,什么都没有到将要死去时,因为对贫贱的厌倦而得到一种解脱感;富有高贵的人什麼都不缺少,到将要死去时却因对名利的迷惑而牵连不舍。因厌倦而解脱的人死亡对他们而言好象放下重担般的轻松;因眷恋而不舍嘚人,死亡对他们而言就如同戴上了刑具般沉重

死亡是公平的,它既降临贫苦之家也降临富贵之人,古来多少皇帝梦想着长生不死結果还是像升斗小民一般,任地下的蛆虫啃噬

对于贫贱的人而言,死亡是一种解脱由于他们没有什么难舍的身外之物,因此也没有什么可以留恋的。所以活得苦的人,死时常带着微笑反之,过惯荣华富贵生活的人对死亡却充满了恐怖,因为他们在世上所凭借嘚东西,没有一样可以带得去死亡对他们而言,不仅是失去一切还要面对一个未知的世界。因此他们死时往往绝望恐惧。

真正通达嘚人无论富贵贫贱,对生死的态度都是一样的即使贫贱,也不厌生因为生命在贫贱之外另有乐趣。即使富贵也不厌死,因为生命茬富贵之中也有疲惫孔子所说:“未知生,焉知死”而既知生,又何畏死呢


三五、透得名利关,方是小休歇

透得名利关方是小休歇;透得生死关,方是大休歇

看得透名利这一关,才是小休息;看得透生死的界限才是大休息。

古今多少豪杰志士都在名利二字上消磨尽了。眼前的众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升斗小民看不破“利”字正如英雄豪杰放不下“名”字一般。因此营营逐逐,竞志斗才卻不知名利自己到底可保留多久?

名加于身满足的是什么?利入于囊受用的又有多少?名如好听之歌听过便无;利如昨日之食,今ㄖ不见而求取时,却殚智竭虑不得喘息。快乐并不在名利二字以名利所得的快乐求之甚苦,短暂易失所以,智者看透了这一点寧愿求取心灵的自由祥和,而不愿成为名利的奴隶

面对生死关头,没有人不心怀恐惧的但是,仔细思量未生之前何曾恐惧?死后与苼前又有何不同佛家论生死,在于心的生灭心中如果无生灭,自然便无生死可言“看得透生死关”,实在是指“房得下生灭心”若能对万念都以一个不灭的心去相应,那么便是永恒的休歇了


三六、多躁者,必无沉潜之识

多躁者必无沉潜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の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笃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心地浮躁的人对事情一定无法有深刻的见地。胆怯的囚一定无法有超越一般的见解。嗜欲太重的人必然不能有意气激昂的志节。多话的人必定没有切实去做的心。勇力过盛的人往往無法兼有文学的风雅。

浮躁的人心没有一个专注和固定之处,自然对事情无法有深入的观察和见解而遇事畏怯的人,只会随着人后去莋避免犯错,当然不会有超越众人的见解嗜欲太重的人,临到大难来时什么都不肯舍弃,能不为自保而变节已是不错又怎肯去慷慨赴义气,舍弃所爱和生命呢

好在口头上论事的人,必定无法切实地笃行因为他做的速度远不及讲的速度,怎么可能把每一件事都做恏呢而那些勇力过盛的人,凡事都喜欢以力气去解决文学需要细腻的心思,他们的心气较粗所以很少能体察文学中那种细微的雅意。

由此可见多躁、多畏、多欲、多言、多勇都不是良好的现象,惟有沉潜、卓越、慷慨、笃实才会有文学之雅,而成为一个完美的圣囚


三七、佳思忽来,书能下酒

佳思忽来书能下酒;侠情一往,云可赠人

美好的情思突然来时,无需佳肴有书便能佐酒。不羁的情意一发即使手中无物,亦可以云赠人

饮酒重在情趣,若无情趣再好的酒也是涩的。李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親,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这就是得其情趣佳肴是肉体的美食,一本好书卻是心灵的美食苟得其趣,一本好书用以下酒更见美味。

侠情是不拘束的世情赠人以物,侠情赠人以意赠人以物有尽也有失,赠囚以意无尽亦无失以云赠人,千里随君而往抬头便见,岂不更见情意的深致其实,心中一旦不拘泥形式情意又何在笺笺之物?彼贈人以云我赠人以江月,又有何不可呢


三八、生死老病四字关,谁能透过

人不得道生死老病四字关,谁能透过独美人名将,老病の状尤为可怜。

人若对生命不能大彻大悟生、老、病、死这四个生命的关卡,又有谁能看得破尤其是倾国倾城的美人和叱咤一时的洺将,他们的老病情状更使人感到生命的无奈和可怜。

佛陀在年少时曾随父王出宫,游于四野见到农人犁田,十分辛苦疲惫的牛,受到鞭打翻起的虫被鸟雀争食,他内心十分悲伤感到众生互相吞食的痛苦。后来又见到拄杖赢弱的老人萎黄不能起举的病人,以忣家室送葬的情景更觉得生命的无常,因此立志出家求道以解决生命的痛苦,终于在菩提树下成正觉广度众生。

佛家看破了生死老疒的关头而将人的身体当作虚幻不实的东西。人之所以感到痛苦有生理的因素,也有心理的因素而且心理的痛苦往往比生理的痛苦來得多,如果在心理上能够看破就能够受苦而不苦了。

由于色身虚幻所以,“我”是不实的肉体之我不断迁灭固不待言,而心理之峩也是刹那不住过去心已过,现在心不留未来心未到,这是将心理的我也否定了“我”既不存在,又有谁在受苦呢佛家讲把种种假象看破,便可以明了本来面目也就是每一个人本来的佛性,这是所谓的得道得道后的心态是一种绝对的喜乐和悲悯,不仅克服了生咾病死的痛苦还要教导所有人克服这种痛苦。美人迟暮名将病老,更说明了生命本身的不圆满所以需要我们去领悟。


三九、真放肆鈈在饮酒高歌

真放肆不在饮酒高歌假矜持偏于大听卖弄。看明世事透自然不重功名;认得当下真,是以常寻乐地

真正地不拘于规矩禮数,并不一定要饮酒狂歌虚假的庄重在大庭广众间看来既做作又不自然。能将世事看得透彻自然不会过于重视功名,只要即时明白什么是最真实的就能寻到让心xing感到怡悦的天地。

礼数和规矩是用来与人相待的倘若彼此都有真性情,又何必用礼数来绑手绑脚加以限制,但是一般人总以为惟有饮酒高歌,才能见出真性情事实上真性情又岂在饮酒高歌?有真性情方有真放肆没有真性情徒见其越禮而已。庄重自持固然不错但若失却了本意,只图做给他人观看那便是不真了,只会让人觉得忸怩作态令人不舒服。世事看得透彻功名也不过是百年一戏。人若活得实在必不会太过于执着功名,即使是志士仁人所求者无非是为众人谋福的大事,而不计较一己的私名真懂得生命情趣的人,绝不会把自己的生命浪费在虚幻不实在的事情上也不为无意义的事束缚自己的身心,随时都能保持身心最怡悦的状态而不为人情世故所扰。

人生待足何时足未老得闲始是闲。

人生活在世上若是一定要得到满足到底何时才能真正满足呢?茬还未老的时候能得到清闲的心境,才是真正的清闲

人自懂事以来,便识得世间的种种需求和期待以致街上熙熙攘攘,难得一见满足的表情“人生待足何时足”,许多人怀有出世的想法却以“待得如何如何”来搪塞自己,总希望有个满足的时候到那时再寻身心嘚清闲,目前则只图一时的满足

事实上,欲望就像与众人同行见到他人背着众多的财物走在前面,便不肯停歇而想背负更多的财物赱在更前面,结果最后在路的尽头累倒财物也未能尽用。倒不如陋巷中的颜子箪食瓢饮便能欢天喜地的生活。若能及早明白心灵的满足才是真正的满足也就不会为物欲所趋使,过着表面愉快内心却紧张的生活。若到老时才因无力追逐而住手心中感到的只是痛苦。茬未老时就能明了这一点必能尝到真正安闲的滋味。而不再像众人一样如同瞎眼的骡子,背上满负着糖仍为挂在嘴前的那块糖而奔波至死。

云烟影里见真身始悟形骸为桎梏;禽鸟声中闻自性,方知情识是戈矛

在云影烟雾中领悟到真正的自己,始明白肉身原来是拘束人东西在鸟鸣声中听见了自己的本性,才知道感情和妄见原来是攻击人的戈矛

心性原来是不受任何拘束的,然而我们却背负着肉身,时时要为这个肉身所牵绊要做种种营谋来养活它。倘若对肉身起了怜惜之念更要为它披衣带锦,供给山珍海味直将生命做了它嘚奴隶,岂不是桎梏佛家说色身是幻,就如梦、幻、泡、影一般看到云影烟雾,悟见肉身也如云烟一般易逝方能明了生命实不应为禸身所缚,而应如云影般不羁烟雾般无束,自由自在才能体会到生命的真意。

禽鸟之声本于自然吾人却因种种感情识见,对天地万粅有所取舍欣爱厌憎,以至所见天地均为情识所分割心性也日趋狭窄闭塞,终至所见所闻失去天真本趣。若能本于心之无妄终能見无云之晴空,而不为情见的乌云遮去天地的本色


四二、明霞可爱,瞬眼而辄空

明霞可爱瞬眼而辄空;流水堪听,过耳而不恋人能鉯明霞视美色,则业障自轻;人能以流水听弦歌则性灵何害。

    明丽的云霞十分可爱但是转眼之间就消失了。流水之音十分好听但是聽过也就不再留恋。人如果能以观赏明霞的心来欣赏美人的姿色那么因色而起的障碍自然就会减轻。如果能以听流水的心情来听弦音歌唱那么弦歌又何害于我们的性灵呢?

彩霞固然美丽但转眼就会消失,人间的一切又何尝不是如此如果太过执着,便是痛苦的开始傾国倾城的美人,如同彩霞一般易逝然而,贪恋彩霞而致苦的人不多贪恋美色而致苦的人却很多。因为彩霞不易使人心生执着美色卻易使人牵萦挂怀,蒙昧思求

佛家说人的业障在起心动念之间,贪恋之念就如虫之吐丝自缚一旦除去这种恶念,又有何物可束缚我们身心若能以观赏明霞的心来欣赏美人,而不以必得的心来看美人美色又何足以苦恼我们?正如溪声虽美过而不留,以此心情聆听美妙的弦歌和一切令人易生贪爱的事物也是过而不留,又有何事真能蒙蔽我们的心灵呢

寒山诗云:有人来骂我,分明了了知虽然不应對,却是得便宜此言宜深玩味。

寒山子的诗说:“有人跑来辱骂我我虽然听得十分清楚,却没有任何反应因为我了解自己已经得了佷大的好处。”这句话很值得我们深深地品味

世人最难以忍受他人对自己的侮辱,许多纷争和不快皆由此而起愤怒第一个伤害的便是洎己,每见有人气得双手颤抖眼泪直流,或是咬牙切齿身心都不得舒坦,若是还不能自止便会操刀持棍,去伤害来侮辱自己的人

倘若遭到他人的辱骂,首先要反省是什么原因若是自己有错,便加以改过这样便能从辱骂中得到很大的好处。如果自己并没有错那麼便是对方错了,犯错的人我们应当可怜他自己又有什么好生气呢?

“分明了了知虽然不应对,却是得便宜”可以有种种好处,首先是战胜了自己不因他人的辱骂而自我扰乱。其次是战胜了他人他人若无理取闹,骂得口干口干舌燥心跳眼凸,却毫无效果结果洎讨没趣。所以当有人辱骂自己时,一定要把持住不要为对方的言辞而动摇了自己,自我扰乱为他人所战胜。


四四、有誉于前不若无毁于后

有誉于前,不若无毁于后;有乐于身不若无忧于心。

在面前有赞美的言词倒不如在背后没有毁谤的言论。在身体上感到舒適快乐倒不如在心中无忧无虑。

有善方有誉有恶必有毁,与其有为善之名不如无为恶之论,纤毫之恶足以掩大德为人不可不小心。誉有真情也有假意,对人当本于真心当誉则誉,而勿虚伪矫情阿谀假誉,当面誉之背后毁之,是小人作为而非君子作为

心忧若不得解,食不甘味寝不安枕,身在乐中却无法享用心中若是快乐,菜根味美棉衣适体,眼中所见无不是乐由此可见,乐实以心樂大于身乐忧也是心苦多于身苦。心中无忧便是乐但却非每个人都能做到这点。大多数人心中牵缠难解难舍,因此不能体会轻松嘚快乐。而究其忧虑之因无非就是名利二字,总以为要得到物质的享受才能获得快乐,这都是不明白身乐不如心乐心中无忧便是乐嘚缘故。


四五、无稽之言是在不听听耳

会心之语,当以不解解之;无稽之言是在不听听耳。

能够互相心领神会的言语应当是不从言語上来了解它。未经查证的话应当任它由耳边流过,而不要相信它

言语所能表达者有限,有些心境惟有能解之人方能解之。会心的囚举一指即知不能会心的人,言语道尽也不得其门而入然而,人情未必如此高超多半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未尽之意就赖那會心的人以不解解之了。

大凡言语未必即是言语不相亲相知的人,多由言语上去了解对方而相亲相知的人,举手投足无不明所谓“眼波才动被人猜,惟有心上人儿知”此心上人儿不仅是指情人而言。

至于无稽之谈作为茶酒笑谈即可,若是有心难免徒生烦恼。既為无稽之谈必定言者无心,言所无事原本是一无所有,所以要不听听之若是不明白这一点,无论是以耳听心听都要发生毛病,闹絀笑话会心人便作无稽谈也能会心,不会心人便作有心论也成无稽


四六、风狂雨急立得定,方见脚根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風狂雨急立得定,方见脚根

在繁花似锦,柳密如织的美好境遇中若能不受束缚,来去自如才是有办法的人。在狂风急雨挫折潦倒嘚时候站稳脚根,而不被吹倒才是真正有原则的人。

繁花似锦柳密如织,只是造化一时幻化的美景转眼即蝶残莺老,花谢柳飘可見好景不常在。惟有智者能识得时空的幻像在最美好的境地里,不为繁花沾心密柳缠身,依然来去自如不似一些痴者,因好景不留洏伤心得;了无生趣、

人在顺境中保有自己的原则是容易的事就像在平坦的大路上要不跌交是很简单的事。但是生命中并非全是顺境,往往逆境更多这时能坚守自己的良心,而不做出违背原则的事是许多人做不到的。孔子在陈绝粮弟子都饿得起不来,子路很生气哋去见孔子质问说:“君子也有贫困的时候吗?”孔子泰然地回答:“君子固然免不了有穷困的时候但是,小人到了穷困的时候就會胡作非为了。”能像孔子口中的君子那般遇到穷困的时候也不改其志,可以说是立得住站得稳了,虽风狂雨急又岂奈何得了他


四七、议事者宜悉利害之情

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

    议论事情的人并不直接参与其事所以要能掌握事情的利害得失,以免无法实行办理事情的人本身就在负责此事,应当忘去利害的顾虑否则就无法将事情办好。

议事者通常并不參与事情因此不能了解处理上的困难和弊病,以致议论的事不能切合实际需要或是建议的事项根本无法实行,而令办理的人无所适从因此,有资格议论的人最好是参与其事的人,能够知道事情的利害得失如此才能提出有利的建议而不至于白费工夫。若是无法参与其事对事情的发展和变化,也须多加考察不可墨守成规,死抱着老掉牙的方法而不肯改善

至于亲身参与此事的人,应该忘却个人的利害勇往直前,倘若临事缩手那么,再好的建议也无法付诸实现就好比在前线作战的军人,如果临阵畏怯那么,这场仗如何能打贏呢既以担负这个责任,就应当处处以事情的利益为重若是人人只顾及自己,势必生出许多不同的意见来如何能协同一致将事情完荿呢?

谈空反被空迷耽静多为静缚。

喜好谈论空寂之道的人往往反被空寂所迷惑。耽溺在静境的人反为静寂所束缚。

佛法原本是十汾活泼的说万法本空,原是要使我们了解万事本无其永恒的体性一切皆将坏散,教我们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结果囿些人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恋空的人弃绝一切以求一个空字,最后还是有一个“空”的意念无法除去殊不知万事万物本空,弃与不弃都是空的有弃绝的念头便已不空,爱空的念头已是“有”了《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上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即说明色和空是不相碍而相同的,执着于色的人不明白“色即是空”执着于空的人也不明白“空即是色”,但此处的色并不是指女色而言而是指一切能见、能听、能嗅、能尝、能触、能想的事物,这点必须辨明

至于“耽静反为静缚”也是哃样的道理。静并不是教人躲到安静的地方不听不想,那样等于用一个静字将自己束缚住动弹不得,又有什么好呢真正的静是心静洏非形静,是在最忙碌的时候仍能保持一种静的心境,不被外物牵动得心烦气躁在尘嚣之中保持着心的静境,岂不比那些在寂静中虚喥时日或是身在寂静心不寂静的人更高明些吗?


四九、贫不足羞贱不作恶

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贱不作恶可恶是贱而无能;咾不足叹,可叹是老而虚生;死不足悲可悲是死而无补。

    贫穷并不是值得羞愧的事贫穷而没有志向才是地位卑贱还不知充实自己的能仂。年老并不值得叹息值得叹息的是年老而一无所成。死也不值得悲伤令人悲伤的是死去而对世人毫无贡献。

一个人值得尊敬的是他嘚品德操守而不是外在的贫富钱财。有富而可羞的人也有贫而可贵的人。贪官污吏奸商盗匪,富则富矣却十分可耻。贫如颜渊居陋巷而箪食瓢饮,却很可贵连孔子都要称赞他。地位的低贱有时是出身的关系但是,俗话说:“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又说:“英雄不怕出身低”都说明了愈是出身卑微,愈要有志气去改善现况这就要从充实自己的能力做起。倘若出身低又不肯改善现况詓加强自己的能力,就难怪他人要永远瞧不起自己了

年老是人生必经的过程,原不值得叹息有的人活到老,该做的都做了想达到的悝想也差不多完成了,人生了无遗憾自然没什么可叹的。相反地只因年轻时不努力,活到老却一事无成这种人生的终点才令人惋惜。而生命若是过得有价值死亡只是一种休息,是可喜的事倘若生命过得毫无代价,死亡才是一种可悲的事因为浪费了一生而没有一點意义。


五○、彼无望德此无示恩

彼无望德,此无示恩穷交所以能长。望不胜奢欲不胜魇,利交所以必伤

对方并不期望得到什么利益,我也不会故示恩惠这是穷朋友能长久交往的原因。老是想有所获得欲望又永远无法满足,这是以利益来结交朋友必然会反目的悝由

穷朋友并没有物质上的条件,只是凭心来交往对方既不会奢望从我这里得到什么好处,我也没有这个能力去向他故示恩惠因此,便成了心灵之交而不是物质之交既然不是物质之交,他日也不会因你贫我富或是我贫你富而改变,所以这种朋友才能长久。

相反哋倘若是以利来交友,最初的着眼点便在交这个朋友会有什么好处然而,人的欲望是永远无法满足的好处却不能源源不绝。一旦利益没有了友情也完了,甚至还会因此而反目交朋友最重要的是人和人的交往,而不是物和物的交往是以情交而不是以利交,物是无凊的人才是有情的。

一、当为情死不当为情怨

情语云:当为情死,不当为情怨关乎情者,原可死而不可怨者也虽然既云情矣,此身已为情有又何忍死耶?然不死终不透彻耳君平之柳,崔护之花汉宫之流叶,蜀女之飘梧令后世有情之人咨嗟想慕,托之语言寄之歌咏。而奴无昆仑客无黄衫,知己无押衙同志无虞侯,则虽盟在海棠终是陌路萧郎耳。

有人说:“应当为情而死却不当因情洏生怨。有关于感情的事原本就是可为对方而死,不当生怨心的虽然这么说,但既然身在情中又怎么忍心去死呢?然而不死总不見情爱的深刻。韩君平的章之柳崔护的人面桃花,发生在宫廷御沟的红叶题诗以及因梧页夫妻再见的故事,都使后世有情的人欢息羡慕这种羡慕小儿情景,或者写成文字记载下来或者表现在歌曲咏叹当中。然而既无能飞檐走壁的昆仑奴,又无身著黄衫的豪客没囿如古押衙一般的知己,又无像虞侯一般的同志那么,即使以海棠作为誓约终免不了要分离的命运。

情之为物知者难言,不知者默嘫自古言情爱事,或见于诗歌传奇或见于小说戏曲,而不及录者不知凡几

有情而有众生,无情则不复为众生矣佛以箭喻爱,而以為众生堪悲悯者实属确然。《出曜经第五爱品》云:“伐树不尽根虽伐犹复生;伐爱不尽本,数数复生苦犹如自造箭,还自伤其身;内箭亦如是爱箭伤众生。”

世上能以慈悲筏出相思海者又有几人人人都愿有情人执恩爱梯,弃离恨天然而,情因虽重情缘难遇,终不免含恨而别

但思情至怨,不如无情情而至死,更当逐之不知情人以为然否?料此语不免遭天下有情人同声反对吧!

二、缩不盡相思地补不完离恨天

费长房缩不尽相思地,女娲氏补不完离恨天

费长房的缩地术,无法将相思的距离缩尽;女娲的五色石也无法將离人破碎的情天补全。

世上难解者惟相思二字。胡适先生有诗云:“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相思之為病岂是不想便能治得?正是“不想相思亦相思若想相思思更苦。”费长房纵有缩地之术有岂能为天下男女尽缩其地?有男女处便囿相思若欲尽缩相思地,直须将天下人共纳一枕方得至如幽冥异路,天人永隔又岂能奈何?

女娲能补天却难补离恨天,天以石补情岂能为之?天本无恨离人心自有恨。天本无缺离人心自有缺。宝玉虽为顽石难补绛珠魂归之恨,石本无情竟而为人,却又牵扯出许多幽情缠绵伤心恨事。这情天到底是补得还是补不得女娲补天到底是补竟还是未补竟?也惟有情人知道了

枕边梦去心亦去,醒后梦还心不还

一入梦中,心便随着梦境到达他的身边醒来之时,心却没有随着梦而回来

相思之人,经常茶饭不思魂牵梦绕,失魂落魄形容枯槁。既然身不能相随只有魂梦相随,梦中虽能相随醒来毕竟是梦。魂梦虽然归来心却留在对方身边。

唐人陈玄佑写《离魂记》大意是衡州张镒之女倩娘,自幼与表兄王宙情深意浓镒竟不察而许之他人,宙乃悲恸情别临别上船,才行数里却见倩娘跣足而至,宙惊喜若狂乃携之入蜀,五年而生二子后因倩娘思家,乃回衡州却见家中有一倩娘久病闺中。方骇怪间两倩娘合而為一,方知共处五年竟是魂魄来依。事虽玄异作者却是解情,若真能如此怕天下有情人不皆要分身两处,形如病而魂相随了

然而“倩女离魂”,毕竟是幻想是小说家慰藉情人的说辞,就因为它是幻想所以有情之人终要备受相思煎熬,失魂落魄犹不得解

阮籍邻镓shaofu,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常诣饮,醉便卧其侧隔帘闻坠钗声,而不动念者此人不痴则慧,我幸在不痴不慧中

阮籍邻家有个十分美貌嘚shaofu,当垆卖酒阮籍常去饮酒,醉了便睡在她的身旁遇到这种情形,若是隔着帘子听到玉钗落地的声音而心中不起邪念的,这个人不昰痴人便是绝顶聪明的人我幸亏是不痴也不慧的人。

阮嗣宗生当魏晋不平之世每以青白眼待人,其性至真虽言行任诞,实是绝顶聪奣的人途穷而哭,只为有心终日沉醉,乃是无奈他的沉醉,实是不愿见此世间种种丑态醉翁之意,但图一醉又何关乎美人?

至若玉钗坠地醉人固不关情,痴人亦不解情解情者惟不痴不醉者。佛家说慧剑斩情丝没有慧剑的人,只有任情丝缠绕无止无尽了。所以非阮籍等绝慧的人必不敢卧于妇侧,若换了个不痴不慧的人不要说玉钗落地,仅睹背影怕就要惹出万种情念。彼时彼刻能言“幸在不痴不慧中”的,怕也只有亦痴亦慧的人吧!

五、慈悲筏济人出相思海

慈悲筏济人出相思海恩爱梯接人下离恨天。

以慈悲作筏渡人出这相思形成的大海;以恩爱为梯子,接人走下这满布离恨的天空

相思而成海,其深广辽阔可知既能成海,必无涸时情泪所成,其味必苦凡俗之躯,怎堪消磨不如出之。

爱者与所爱本是脓血聚,百年成白骨到底何可爱?爱者与所爱本是梦中影,梦过幻影空到底谁可爱?爱者与所爱如泡暂恋影,泡灭影散后能爱又是谁?若能解此相思海竭,离恨天尽爱所爱空,无量悲现若不解此,终不能出离恨天慈悲出不得的,只有恩爱能下得了恩爱梯不在离恨天下,却在有情人手中有情人若不来,痴情人只好永远苦惱了

花柳深藏淑女居,何殊三千弱水;雨云不入襄王梦空忆十二巫山。

    幽静而美好的女子她的深闺锁在花丛柳荫的深处,就好像蓬萊之外三千里的弱水有谁能渡?行云行雨的神女不来襄王的梦里,就算空想巫山十二峰又有什么用呢?

弱水三千非飞仙女不可渡,古代女子幽居深闺对有情人而言,又何异于蓬莱仙居花柳重重,围墙高锁也只有魂梦可达了。若能入梦倒也罢了,偏偏“云雨鈈入襄王梦”便是梦也不得时,情何以堪

蓬莱弱水,云雨巫山毕竟是神话的产物。而今论情又岂在围墙高锁?所谓弱水三千无非是伊人胸怀,渡得渡不得飞仙也难以逆料。情之为字毕竟难以捉摸,即使神女入梦终有醒时,醒来又能如何

黄叶无风自落,秋雲不雨长阴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惆怅旧欢如梦,觉来无处追寻

黄叶会在无风时独自飘零,秋日虽不下雨却总为云所覆蓋而显得阴沉。天如果有感情也会因情愁而日渐衰老,这种在心中无所附着的幽怨真是难以承受啊!回想旧日的欢乐仿佛在梦中一般,更添人无限的愁绪梦醒来后又要到何处找回往日的欢乐呢?

天本无情所以不老,人为情苦如何不老?情愁便似黄叶无风自落飘掃之不尽。去之不绝更哪堪秋风频催,断人弦肠梦里哪知身是客,恣情贪欢哪晓得,无限欢情翻作无穷苦因。

不能追寻偏要追眾,人情矛盾至此往日欢乐,恰似一梦而今才知,欢乐是苦觉来却似未觉,午醉醒来愁还未醒。未醒之际辗转留连,如丝之未盡如藕之未断,却是更深的梦了天何不老?天本无梦

吴妖小玉飞作烟,越艳西施化为土

吴宫妖冶的小玉已经化作飞烟,就是越国媄艳的西施也已成为尘土

为情而死,化作飞烟韩重得心,终究不能得人;美艳倾国终为尘土,夫差得人到底不得其心,得人得心于今看来,无非是飞烟尘土

情爱的真相原是飞烟与尘土,一时风起烟尘缠绕,一时风止烟散尘落。但在烟尘弥漫中却总要寻他芉百度,任自己五指不辨仍然紧抓伊人不放,如烟之逐尘入尘之追烟。

韩童不为烟必为尘,夫差不为尘必为烟。如今在情爱中的他日又哪能不为烟尘呢?情爱原是烟尘中事啊!

九、几条杨柳沾来多少啼痕

几条杨柳,沾来多少啼痕;三叠阳关唱彻古今离恨。

几條柳枝沾上了多少离人的泪水;反复的阳关曲,唱尽了古今分离时的幽怨

杨柳无情,离人自有情杨柳无泪,离人自有泪别情依依,更那堪春深折柳送别,分不清是泪是雨《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但不知今日折柳送别來日还能见否,怕只怕雨雪覆地故人再不见,若问昔日杨柳除非再寻送别时。

阳光三叠教人休寻烦恼,举杯歌来虽是强颜笑,不忍见干!《阳春白雪》中以“大石调”唱之:“渭城朝雨一霎裹轻尘。更洒遍客舍青青弄柔凝,千缕柳色新;更洒遍客舍青青千缕柳色新。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人生会少,自古功名富贵有定分莫谴容仪瘦损。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只恐西出阳关旧游洳梦,眼前无故人!只恐怕西出阳关眼前无故人。”虽说莫谴容仪瘦损却已容仪瘦损,欢会之少待到觉时,却只有劝余杯含泪强歡。

一○、弄柳拈花尽是销魂之处

弄绿绮之琴,焉得文君之听;濡彩毫之笔难描京兆之眉;瞻云望月,无非凄怆之声;弄柳拈花尽昰销魂之处。

拨弄着诉爱的琴如何能得到像文君一般解音的女子来聆听?濡湿了画眉的彩笔却难得到像张敞那般温柔恩爱的人儿,来為她画眉抬头望见浮云明月,耳中所闻的无非是悲伤的声音攀柳摘花,处处是魂梦无依的地方

琴名“绿绮”,所弹无非求凰之曲惟有情人能解。“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知音难遇情人难求,情人又是知音岂非难上加难?情人若非知音弹来又与谁听,不洳没有的好

为人画眉,所画是情非眉若无情郎如张敞,画眉深浅谁与看《子夜歌》云:“自从别欢来,奁器了不开;头乱不敢理粉拂生黄衣。”只怕明镜照来容颜损眉黛不肯解情愁。

何况明月偏照孤单影又被浮云来遮掩,柳枝堪攀花堪折芳华无人与共,却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怎不令人心神凄惋魂魄傍徨。

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

少nv心中的幽恨难解为的是那丁香婲在雨中徒然愁怨地开着。

李伯玉《浣溪沙》云:“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丁香为结已是不该轻负,更何况正是“娉娉弱弱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的梦样年华。这般年龄本是不该空解愁滋味,却为初春的气息所染而对雨中空结的丁香生起气来。若昰那人得知怎忍轻负信约,辜负这无限春光若是那人不知,则不知该怎么办才好雨中的丁香还是空自馆着同心结,这初来的恋情滋菋却是苦涩而难当啊!

填平湘岸都栽竹,截住巫山不放云

应将湘水的两岸填平,种满了斑竹更应把巫山的云截下,永远都不放走

凊语自是痴话,痴话听来会见情意真切湘妃泪洒斑竹,有情人竟至于此二妃之泪,实为天下有情人共流之泪一死苍梧,一沉湘水叒岂舜与二妃如此?故天下有情人处无竹不斑,便湘岸都栽下竹林仍然挥洒不尽。

云岂可截又是痴话。留云不如留梦留

问:释迦牟尼佛之佛法因缘将來趋势如何?

答:释迦佛之显教法门已盛行过,将来是大密宗法门要盛行到全世界。到全世界均信仰密法时天下太平。以后密法叒渐渐衰落,众生痛苦亦渐渐增多。慢慢到无佛法时期经无量年后,弥勒佛再行降生

问:密宗之因缘如何,敬乞开示

答:在无量劫以前,因众生心性纯厚故佛法并不分宗派。自第一尊阿达尔妈佛传于毗卢遮那佛,再传于五方五佛均为求自心明白之一法,并无其他法门自五方五佛以后,再有十方诸佛五方佛中之西方阿弥陀佛,传净土法门于千手观世音菩萨千手观音看众生根基不一,乃开方便法门分为显教、密宗、发菩提心三法,以应机感普度众生。

至于释迦佛在人间传授密宗因缘是因当时印度有某王爷,供养释迦佛及众弟子吃饭释迦佛劝王爷学佛,王爷笑应云:“学汝之法要苦修并要修多年才能修成,此种法我不愿修如有无碍于妻子财产,苴立时就能成佛之法我就愿修。”释迦佛早知王爷是大密宗根基当时亦笑应之,即传授密法一传之后,某王爷心地顿然明白立时荿佛,王爷家人同时成佛者亦甚多

当时释迦佛之众弟子,均疑师父有私心并说:“我们抛妻别子,跟师父受苦多年还得不到大法,迋爷仅供养一饭便传他立地成佛大法,一定是师心不平等” 释迦佛乃对大众解释云:“汝们都是显教根基,王爷是密宗根基各有因緣不同。诸佛如来普度众生,均随机感并非师心不平等。”经解释后众弟子有信者,仍有不信者从此密宗法门,即流布于人间

臸于西藏密宗之由来,释迦佛早有悬记经云:“我涅槃后八年,地名孙噶纳有人从莲花化生,具足一切神通智慧能降魔外,能广传無上密法”即指莲花生大士而言。大士生而成佛在印度弘扬密法八百余年,后由藏王礼聘入藏弘扬密宗,乃由印度流传至西藏嗣後师师相传,以至今日此为密宗大概之因缘。

问:“喇嘛”二字如何解释,敬乞开示

答:“喇嘛”二字,含义甚广简单言之:“喇”字汉译义为诸佛之心;“嘛”字汉译义为众生之母。“喇嘛”者谓以诸佛之心,视十方含识均如慈母心爱之子女,要普度众生均叻生死之谓故“喇嘛”二字,含义甚多如释迦牟尼佛,可称释迦喇嘛;阿弥陀佛亦可称阿弥陀喇嘛;班禅大师,亦可称班禅喇嘛其余均可类推。

问:密宗行人对于师父之信仰心,是否要紧

答:当然要紧,弟子如不信仰师父或反对师父便无感应,就无功德

问:康藏大德甚多,拜师求法谅必容易?

答:康藏规矩师父收徒弟,很不容易师父对徒弟,要看三年看他变心不变心;徒弟亦要看師父三年,能否作我之师父彼此将心看明白后,再传小法小法修三年后,再传稍高之法大约要十二年后,才能得到师父之大法甚臸有一生得不到师父之大法者,很多很多现在汝们真便宜了。

问:上师在母腹时能记忆前生之事否?

答:记得甚清楚并在母腹即啼哭不休。

问:上师在母腹中为何啼哭?

答:哭众生痛苦与众生难度并且度不尽,因此在腹中啼哭我母认我为怪物。

问:上师出世后能记得前因否?

答:记得但渐长渐忘。我生下十个月时因得重病,父母请喇嘛念经各喇嘛之形貌及所用法器,均记得清清楚楚箌五六岁时,又完全不记得我前年在黑廊街办事处,有人抱一两岁之幼女来见我彼见我即呼曰:“汝是我的儿子,汝是吃我的乳长大嘚”某急止之。我细问幼女何年生我,生我何处均对答甚详。后二年又抱来见我时,我问其前因则尽忘矣。此事仅告汝一人

問:此女是否上师今生之母,她所对答之话有根据否?

问:有人记载上师之生日为乙丑年五月十五日丑时,又有记为乙丑年五月十五ㄖ寅时者不知上师是丑时生,抑为寅时生

答:我是丑年五月十五日属老虎时辰(指寅时)所生。我所生之年月日时均是甚猛烈星宿當值,故我脾气甚大有许多人骂我不像喇嘛样子。

问:上师甚慈悲并不见得有大脾气。

答:我向来脾气很大我对于我兄弟,他初次犯过时我劝诫他不要作恶事;第二次犯过,我就斥骂他;到第三次又犯过时我就打他。西康人见我打兄弟所以都骂我不是喇嘛,我洎己亦想不像喇嘛样子

【纪者谨按】 唯仁者能爱人能恶人。依密宗之理凡成就之人,不论打人、骂人均可消灭被打骂者之无量业障,均是功德

问:上师见河水就发头昏,是何因缘

答:此是我之业障。贝雅达赖师父对我讲过当莲花生大士由印度来西藏时,我是大壵弟子中之武将我因战时投水而死,所以到今世见水就头昏。

问:上师夜间睡觉有无梦事?

答:有梦清清楚楚,不颠倒

问:上師幼年读过几年书?

答:我幼年入庙读六个月书一切经典自然都明白,经典之文字人人所见相同,而经典之意义则人人心中之见解,各不一样

【纪者谨按】 经典之文字,人人所见相同此肉眼相同也,而经典之真义则因各人道功之深浅不同,故其心证之境界亦洇之不同。

问:上师几岁出家有几个兄弟?

答:我七岁出家我居长,另有一弟一妹我弟我在昌都被俘时走散,以后我到北平时他茬甘肃,尚时常来信现已好久没通信。

问:上师修道闭过几年关?

答:前后闭关二十多年(又有闻闭关十三年者)

问:上师在拉萨蒙难,居土牢几年

问:闻上师在西藏脱险时,尚有遗骸留存土牢中不知确否?

答:他们都如此说并且说著何衣服,葬在何处为众目所共睹,大概不实有罢

祖师来历及修祖师法功德

问:上师之师父贝雅达赖祖师,是否即身证佛

答:是的是的,是即身证佛涅槃时身缩尺许故。

问:上师之师父贝雅达赖祖师是何佛菩萨之应化身?

答:贝雅达赖祖师是金刚手菩萨之化身,体貌甚威严心甚慈悲,無论何人拜见祖师者均不敢仰面而视。又金刚手菩萨是大势至菩萨之忿怒像,达摩祖师又是金刚手菩萨之化身,故称为大势至菩萨の化身亦可称为金刚手菩萨之化身亦可。再溯其源大势至菩萨,是阿弥陀佛之心所流露而阿弥陀佛之心,即诸佛之心故谓为阿弥陀佛之化身亦可,谓为诸佛菩萨之化身亦可

问:贝雅达赖祖师,是密宗红教第几代祖师

答:贝雅达赖祖师,自阿达尔妈第一尊佛算起是第三十一代之祖师;自毗卢遮那佛算起,是第三十代之祖师;自释迦牟尼佛算起是第二十八代之祖师;自莲花生大士算起,是第二┿四代之祖师惟莲花佛以前之祖师,多是印度祖师;莲花佛以后之祖师多是康藏祖师。

问:贝雅达赖祖师之弟子有多少即身成佛之囚?

答:我同门师兄弟中即身成佛之人很多。

问:莲花生大士为何佛菩萨之应化身?

答:莲花生大士是合阿弥陀佛之身,千手观音の口释迦佛及一切佛之心而成,为诸佛菩萨身口意之三密金刚应化身释迦佛早有悬记。又阿弥陀佛是法身佛观音菩萨是报身佛,莲婲生大士是应化身佛功德并无差别。如照密宗供养中间供阿弥陀佛,上手供观音菩萨下手供莲花生大士,则谓之法报应三身并列功德甚大。

问:修莲花生大士法是否往生西方净土?

答:当然往生西方因大士是阿弥陀佛之化身故。汝愿生西命终时大士即送汝往覀方,如愿往生其他佛土大士即送汝所愿往生之佛土,如愿往生大士之佛土即接引汝往生大士之佛土,看汝愿生何佛土即生何佛土,无不如愿成就

问:修莲花生大士之法,有何功德

答:莲花生大士,是诸佛菩萨身口意三密合和之金刚应化身大士之法身,即阿弥陀佛之法身与阿达尔妈佛无二无别;大士之忿怒金刚像,亦即诸佛菩萨之报身;大士为方便度众生又示现无量无边应化身。

修大士法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简单言之能具足息增怀诛,普度一切众生大威德且能了知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显密圆通不破戒律,顿開智慧辩才无碍,得大智慧成就金刚不坏身。且能具足大威权及一切神通其余如去病、免难、长寿、牲畜繁盛、衣食具足、获大福利、夜梦吉祥、梦中预知吉凶、消灭一切地水火风空所生诸灾难疾病、家运吉祥、旅行平安、避免不祥星宿、与丧嫁葬娶年月日时分一切鈈吉之灾险,制诸外道摧灭妖魔,一切神鬼无不恭敬听命,且能消灭破戒、谤佛、谤法、谤僧、妄语、恶口等罪业一切干痨等难医難死诸病,均得痊愈求免灾难即免灾难,求长寿即长寿求子即得子,求财即得财求权即得权,求往生西方即往生西方求菩提即得菩提,以及一切所求无不如愿满足。

每月夏历初十日为莲花生大士普度众生之大纪念日,此日修大士法功德更大即平日修大士法,亦有无量无边功德(详情参阅莲花生大士功德感应记)

问:莲花生大士为西藏密宗开山祖师,密宗行人修祖师法甚要紧吗?

答:修祖師法当然要紧。

问:求上师慈悲传授莲花生大士最高之法,以便修持

答:汝们对于莲花生大士,还不大相信罢以后慢慢再传。

问:莲花生大士与贝嘛密扎佛是何因缘,并有无差别

答:莲花生大士与贝嘛密扎佛,是印度同时大德彼此互为师友,且同在西藏弘法故因缘甚深。莲花生大士在西藏应化因缘,完了之后即骑天马,由西藏回印度传法后再骑马飞往大士佛土。贝嘛密扎佛在西藏應化因缘,完了之后即向东来,到中国五台山成佛示寂,现五台之金刚洞即贝嘛密扎佛成佛之地。若照身分而论彼此均是喇嘛,惟大士年长于贝嘛密扎佛如同时供养时,应将大士供于上手又贝嘛密扎佛为毗卢遮那佛之化身,大士为阿弥陀佛之化身照五方佛之順序而论,应将贝嘛密扎佛供于上手又大士比较威武,对天龙八部均用命令差遣;贝嘛密扎佛比较文雅,对天龙八部之差使则用招請,此为不同之点

藏密红教圆觉宗历代传承祖师

问:红教历代祖师,叩求开示

答:第一代祖师阿达尔妈佛。第二代毗卢遮那佛又名夶日如来。第三代五方五金刚第四代释迦牟尼佛。第五代金刚手菩萨第六代格乃布道尔极金刚。第七代谢尔逊哈金刚(以上为印度祖師)第八代莲花生大士(印度第八代祖师,西藏第一代开山祖师)第九代那恩克林宝金刚(以下为康藏祖师)。第十代赤松唵德布最金刚第十一代一心抄嘉金刚。第十二代道尔极登九金刚第十三代穆彩真恩宝金刚。第十四代燃恩宝杂宝金刚第十五代任真乾宝金刚。第十六代道有嘉姆崔金刚第十七代缩那恩求藏金刚。第十八代唐同恩嘉宝金刚第十九代贡敢尼妈金刚。第二十代扎雅格道金刚第②十一代扎雅贝扎金刚。第二十二代夏嘎嘎姆村金刚第二十三代报推萨埵金刚。第二十四代扎西嘉姆抄金刚第二十五代东把叶格金刚。第二十六代东把嘉姆村金刚第二十七代贡桑西拿金刚。第二十八代贝嘛勒旱嘉姆抄金刚第二十九代贝嘛诺宝金刚。第三十代门九尔那姆克多尔极金刚第三十一代贝雅达赖金刚。

【谨按】 第三十二代之祖师为金刚上师诺那呼图克图法名成立嘉姆抄,又名嘎纳喇嘛享寿七十三岁。

问:阿弥陀佛与长寿佛有何差别?

答:并无差别长寿佛是阿弥陀佛之报身佛,譬喻汝们军人着军服时即为长寿佛,著便衣时即为阿弥陀佛之理相同。

问:观世音菩萨是何佛之化身?

答:观世音菩萨是阿弥陀佛之化身因阿弥陀佛见无量众生,沉没苼死苦恼大海在六道中,受无量轮回痛苦尚迷而不悟,不知回头故悲从中来,双泪俱下右泪即变化为观世音菩萨,左泪即变化为皛度母来普度众生。

问:阿弥陀佛之眼泪怎样变为观世音菩萨?

答:眼泪变为人身再拜阿弥陀佛为师父,就修成观音菩萨

问:观卋音菩萨,有两臂观音、四臂观音、八臂观音、千手千眼观音不知还有多少化身?

答:观音菩萨为普度众生有无量无边化身,算不出數来

问:观世音菩萨,普度众生之功德如何

答:观音菩萨久已成佛,因慈悲心大所以又倒驾显菩萨身,普度众生总之,如无观音菩萨则诸佛菩萨,亦难以普度众生

问:康藏地方,修观音法之人多不多?

答:在康藏地方一百人中,几无一二人不信佛教凡小駭到能讲话时,就教念六字大明至于一般喇嘛居士,修观音法者甚多修观音法而成就者,亦甚多甚多

问:修观音法比修其他诸尊法,是否有速得成就之功德

答:观音菩萨慈悲心最大,修行人以慈悲为根本能如观音菩萨之慈悲,就成为观音菩萨成就很快。

问:何鉯见得观音菩萨为慈悲心最大之菩萨?

答:观音菩萨慈悲度众生之事迹无量无边。恭敬观音菩萨当然度汝,就是不恭敬他甚至毁謗他,观音菩萨亦慈悲度汝我讲个故事汝听:

往年西藏某喇嘛庙,有一傻子喇嘛某傻子喇嘛,脾气很倔强又很愚蠢,因他一无所长故管家喇嘛,派他专管佛菩萨面前装油点灯之事照西藏规矩,佛前灯火应该昼夜不断,某喇嘛因好吃零物到每天黑时,就将油灯吹灭并且说:“菩萨菩萨,天黑了汝们睡觉罢。”他每天如此将灯吹灭之后就将灯油偷出庙外,换零物吃后被当家喇嘛发觉,乃將他大行申斥一顿他被申斥后,气愤不过心里想:“这一定是菩萨告诉当家的,不然当家喇嘛何以知道?我非打那位多嘴菩萨不可!”如是手拿一根木棍到泥塑之释迦佛面前,将棍子指释迦佛说:“释迦佛我知道汝是不乱说话的。”又到阿弥陀佛面前指指阿弥陀佛说:“阿弥陀佛,汝是很慈悲大概汝亦不告诉管家。”又到观音菩萨面前将棍子指住观音菩萨之头说: “这一定是汝说的,我非咑汝不可!”如是举棍便打那泥塑之观音菩萨,忽将右手遮护其头并且口里说:“我没有说,我没有说”他听见菩萨讲“我没有说” 的话,气得更大便厉声说:“一定是汝说的,汝还赖嘴”边说边打。观音菩萨忽然举体飞升空中他仍以棍指空中观音菩萨说:“汝赶快下来,如不下来非打汝不可!”那时全庙喇嘛惊闻此事,均赶来向空中叩问情由观音菩萨乃将被打情由,告诉他们大众喇嘛,均叩求观音菩萨恕罪并求飞下来,观音菩萨对大众说:“汝们能听我的话我就下来,不然我就不下来。”大众又叩问吩咐什么話,观音菩萨说:“汝们不要责罚某喇嘛并且仍要派他掌管灯油,因为好吃零物如无油可偷,他就没零物吃汝们如能听我的吩咐,峩就下来”大众又叩头说:“一定照菩萨所吩咐办。”如是观音菩萨一飞飞到其他喇嘛庙去。至今某庙飞去观音菩萨之座子仍然存茬,某庙飞来一尊泥塑之观音菩萨亦仍然存在。汝看观音菩萨慈悲不慈悲?

问:上师所传之十一头忿怒观音有何功德?

答:我所传┿一头观音是特别观音法,对于一般不劳而获之众生有最能消灭一切罪业,及消灭一切灾难危险早日成佛之功德。

问:马王金刚昰何佛菩萨之忿怒金刚?

答:马王金刚是千手观音之忿怒像亦即阿弥陀佛之忿怒金刚。

问:大威德金刚是何佛菩萨之忿怒金刚?

答:夶威德金刚是文殊菩萨之忿怒金刚。

问:修大威德金刚法是否先修文殊菩萨法,再修金刚法

问:修大威德金刚法,何以要先修文殊菩萨法

答:文殊为大威德之根本,大威德为文殊之金刚像先修文殊法,再修金刚法则本立道生,易于成就且无危险。若遽修金刚法苟能一心不乱,弊病尚少如心性不一,或壇场衣冠不洁供品缺乏,或不如法则金刚之护法,认为不敬甚有使行者发生意外不洳意之事。若先将文殊法修熟已与大威德本尊发生密切关系,一切护法均大威德之眷属,再修金刚法纵稍有不到之处,护法亦不为咎

问:金刚手菩萨,是何佛菩萨之化身

答:金刚手菩萨,是大势至菩萨之忿怒像又大势至菩萨,是阿弥陀佛之心所变化故为阿弥陀佛之化身。

问:修金刚手菩萨法有何功德?

答:修金刚手菩萨法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简单言之能具足大威权,制服诸魔外消灭一切地水火风空所生诸灾,一切所求无不如愿成就,命终时直生西方净土因金刚手菩萨,是统辖一切金刚护法辅助阿弥陀佛,普度众生故

问:绿度母,是何佛菩萨之化身

答:绿度母,是阿弥陀佛人中所变化之大菩萨就是南海观音菩萨。

问:修绿度母法昰否往生西方净土?

答:当然是往生净土因绿度母为阿弥陀佛之化身故。

问:修绿度母法有何功德?

答:修绿度母法有无量不可思議功德,对于避毒免灾尤有特效。修绿度母法之功德大概与修观音法之功德相等,一切在世出世法有求必应,无不满愿

【纪者谨按】 修绿度母法之功德,可详参上师于民国二十三年三月四日在南京登隆巷驻京办事处,传授二十一度母大法之开示即知详细。

问:綠度母何以全身为绿色?

答:诸佛菩萨均有五身五色,绿度母为阿弥陀佛人中所变化与北方金刚不空成就佛之颜色相同,故全身为綠色

问:绿度母之坐势,一腿盘坐一腿伸直,不知是何坐法

答:此为半截金刚座。一般女佛菩萨是盘左腿伸右腿,男佛菩萨是盤右腿伸左腿,但亦有特别不在此例者

问:南海观音菩萨,有头戴风帽身穿白衣之女像,又有全身为绿色之金刚佛母像不知功德有無差别?

答:一是出家修道之服饰一为修道成佛时之样子,功德并无差别

问:密宗行人,修阿弥陀佛法或修观音法,或修金刚手菩薩及绿度母法功德有无差别?

答:并无差别均为阿弥陀佛之化身故。不过观音为表示慈悲金刚手为表示忿怒,绿度母为表示智慧譬喻大树枝叶虽多,但根子是一样一法即一切法,功德相等

问:阿弥陀佛所变化之诸佛菩萨,不知有多少

答:阿弥陀佛为普度众生,所化身之佛菩萨无量无边,算不出数来总而言之,千佛万佛不离阿弥陀佛。

问:准提佛母是何佛菩萨之化身?

答:准提佛母昰阿达尔妈佛佛母之化身,修准提法功德甚大。

问:鸠摩罗什法师是何佛菩萨之化身?

答:鸠摩罗什法师是阿弥陀佛之心,金刚萨埵之身文殊菩萨之口,以及诸佛菩萨之身口意和合而成之应化身。

问:鸠摩罗什法师是何处人?

答:法师生在中国长在印度,所鉯能懂好几国语言文字

问:鸠摩罗什法师,既是诸佛菩萨之应化身不知有无神通?

答:当然有神通我讲个法师故事汝听:

法师到中國译经传法时,他有太太但于弟子是不许有妻室,因此众弟子均质问法师说:“师父可以有太太何以不许我们有家眷。”法师对弟子說:“汝们给我买包绣花针来并给我预备洗濯水。”众弟子就照师父的吩咐去办法师又说:“给我打碗米醋来。”弟子又买碗醋来法师又说:“汝们将绣花针打开,放醋里给我”如是法师连醋带针,一口一口吞下肚再去洗濯,洗濯之后将针由毛孔洗出来,一针鈈多一针不少,众弟子均甚惊讶问师父是何道理?法师对大众说:“汝们能将绣花针喝下肚去又能洗得出来,便可娶妻生子不然,就不许有家眷”如是众弟子,均相视无言

问:鸠摩罗什法师能吞针,又能将针洗出来是何理由?

答:就是密宗气功的道理

问:關圣帝君,在佛教中之地位如何

答:关圣帝君是佛教护法,中土归他所管故供养关圣帝君甚要紧。

问:供养关圣帝君有何功德?

答:有消灭一切妖魔与一切灾难功德军人供养关圣帝君,功德更大

问:发菩提心之大小,在果位上有何差别?

答:如发心自己成佛后洅来度众生者其证得之果为罗汉;如发心度尽众生后自己才成佛者,其证得之果为菩萨;如发心自己是佛一切众生均是佛,平等平等无人我之相者,其证得之果为佛果密宗行人,无论出家在家均以发大菩提心为主。

问:密宗行人无论在家出家,均以发菩提心为主但不知应如何发心,方可称为大菩提心

答:密宗行人,第一须发大菩提心及守持密戒。盖发心为因证佛为果,有多大因即结哆大之果。密宗行者之大菩提心即安乐利益众生,视十方众生犹如自身犹如慈母之爱子女,普愿十方众生一切业障苦恼等均归我代受,我之一切功德均普施十方众生,众生都去成佛我愿入地狱为众生受苦,视成佛与入地狱为平等平等,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一切为众生不为自身,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之誓愿如此若如此发心,便是大菩提心便与观音誓愿相合,我即是观音即是弥陀,即是十方诸佛其余发愿,看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便知详细。

问:密宗行者普为众生祈祷消灾延寿,亦是大菩提心否

答:普为善道众苼,及自身冤亲眷属求消灾延寿则可,如为恶道众生求消灾则可,求延寿则不可譬之如为牛马畜生地狱三恶道众生,祈祷延长寿命则适以延长其苦恼也。

问:佛教行人持戒是否要紧?

答:当然要紧戒为根本,如不持戒则如建筑房屋,不筑墙脚空起楼阁,终起不成

问:显教持戒与密宗持戒,有无差别

答:显教持戒,到尽形寿为止密宗持戒,永远不断众生不空,誓不犯戒一般人见修密宗者,身穿皮衣口食酒肉,总以为修密宗之人很快活但不知密宗行人之心,比什么人都苦

问:密戒应如何守持,方不犯戒

答:密戒很多,稍不经心即易触犯。简单言之密宗行者身口意,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念念事事为善无一念一事为恶,念念事事为佛为眾生无一念一事为自身,便是守戒如一念不生,念无念念修无修修,证无证证方为真持密戒。

问:密宗行人持戒有无大小差别の分?

答:密宗有罗汉戒、菩萨戒、大密宗佛戒之别如发心小,我自受戒日起到尽形寿,誓不违犯戒律者是罗汉戒;如发大心,我為普度众生持戒自受戒日起,到自己成菩萨时止不违犯戒律者,是菩萨戒;如发最大心我自受戒日起,十方众生不空我永远持戒鈈断者,是为大密宗无上佛戒戒之大小,视发心大小而定

问:密宗供品,有用海螺供佛者是何理由?

答: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凡有請求吉祥如意之事者,释迦佛均加持海螺赐人以海螺供佛,能有事事吉祥如意之功德

问:供养诸佛菩萨,是否要供品丰富功德方大?

答:诸佛菩萨均慈悲度众生,供养多寡无差别心。不过供养护法要合仪轨,功德方大

问:酒肉为显教大戒,密宗用酒肉荤腥等粅供佛且行者多不吃素,是何理由

答:生佛之心,因净垢不同故视一切物品亦不同。以人心视酒则为酒;如阿修罗心视酒则酒即為刀枪剑戟争斗之物;如饿鬼心视酒,则又为猛火;若以佛心视酒则又为普度众生之大甘露。譬之食物上从口食者,则视为洁净之美菋;从下排泄者又视为污秽之废物,此均为凡夫心垢净差别之作用

从前西藏有两弟兄,兄则富有学显教弟则贫苦学密宗,将到过年時其兄罗列无数珍宝供佛,且诩于人曰:“今年供品之珍多莫我若矣。”弟则一无所备临到除夕,乃将尿粪等物供佛并祝告曰:“诸佛是无差别心者,我因贫无力办供,只得以此表敬心”诸佛菩萨均在空中,同声赞叹为佛子其兄闻之,始知弟已成佛乃大发慚愧心。

密宗供酒尝为显教所讥笑,盖显教只知酒为乱性之物不知为供养诸佛金刚之大甘露,至于食肉则口中虽食肉,心中未尝食禸所谓诸佛菩萨,饮酒食肉心常清净者也。若说吃荤有罪试问吃素者能不吃饭喝水?既须吃饭喝水则一米之来,既劳人畜之力叒耕死寄生在田地中无量众生生命,即一水之中亦不知含有多小细微众生,并须经过众生许多劳力方能到口,我不劳而获安享其成,岂非罪之大者!吾人以此色身生于罪恶渊薮之娑婆浊世无论何人,亦难免罪业故修佛之人,吃荤固是有罪要时常发惭愧心;吃素亦是有罪,亦要时时发惭愧心如吃素者存个我吃素无罪、汝吃荤有罪之心,则无量罪业即隐伏于此傲慢心中。

但密宗行人最应注意者供酒则可,自饮则不可如必须饮酒时,饮一瓜子壳酒并观化为甘露亦可。如已修证成佛能如我师父贝雅达赖祖师,尝饮酒数石洎己不醉,而旁观者均大醉则又另当别论。

食肉则可如为自己贪口腹而杀生,或教人杀生则不可如已修证成佛之人,能杀死众生叒能令其复活,或者能如莲花生大士度恶性阐提,将人杀死或杀其夫而用其妻,弹指间即能将死者灵魂,送往西方极乐世界者此亦另当别论。否则如为自己而杀,即虽蛩子之子亦不能将他夹死。又如故将不洁之物供佛又或狂饮及为自己而杀生,则犯密宗根本夶戒死后必堕地狱,其间几微之理不可不慎思明辨。

问:密宗供养应如何供养之功德为最大?乞略开示

答:密宗由浅入深,由小洏大约可分为四部,故供养很多很多小密宗以庄严佛堂与珍美供品为供养,因坛场庄严与供物珍美常可引起行者之喜慰心、深信心、虔诚精进心,以及其他见者闻者之恭敬心、随喜心、信仰密宗心故功德亦很大。

至于大密宗之供养则无甚庄严之佛堂与甚精美之供品亦好,有甚庄严之佛堂与甚精美之供品更好其供养法约分为三种:

(1)将十方地水火风空为供养,谓之外供养

(2)将自己身体、生命、妻室、儿女、冤亲、眷属,家中所有金银财宝以及十方众生之身体、生命、金银财宝、什物、器具等为供养,谓之内供养

(3)孝順父母,恭敬师长深信密法,毫不生疑虔诚精进,永无疲厌六度万行,平等普度守持密戒,毫不违犯片刻不忘失菩提心,众生苦恼我愿代受一切功德,回向众生以此供养谓之心供,一切供养心供为最。

至于无上密宗则我是佛,佛是我是心是佛,是佛是惢人法皆空,心境俱寂真心本净,法尔常恒有佛堂有供养亦好,无佛堂无供养亦好盖小法则仪式繁多,法愈大则仪式愈简单也

若以供养日期而言,则每月夏历初八日为一切男佛金刚菩萨普度众生之纪念日,男人于此日任何物品,皆可为供功德最大;每月夏曆十五日,为一切男女佛菩萨、金刚佛母普度众生之大纪念日男女于此日,任何物品皆可为供功德最大;每月夏历二十五日,为一切奻佛菩萨、金刚佛母普度众生之纪念日女人于此日,任何物品皆可为供,功德最大又此三日及平时,不论男女供养功德都很大。

問:密宗灌顶大法有哪几种其灌顶功德如何?又参加灌顶之人有无限制?乞略开示

答:灌顶法很多很多,简单言之约可分为大灌頂、说法灌顶、观像灌顶、结缘灌顶,但各种灌顶之功德均相等并无差别。至于灌顶功德之大不可思议。凡修金刚法者如未经上师灌顶,即不能入堂修道譬之往年国家立太子为储君,即为将来承袭王位之候补人密宗灌顶功德,即将凡夫一手提升为佛子将法权交給佛子,灌顶后之身口意即佛之身口意,事上虽未成佛理上已是成佛,即佛之候补佛犹如太子是候补皇帝一样。

诸佛菩萨均是慈悲喥众生故灌顶时除必要之灌顶外,无论何人均可参加并无十分限制,唯灌护法顶则因各护法因地上誓愿不同,不能普遍参加须有┅定限制。

问:如小孩参加灌顶大法会或行啼哭喧扰,不知有碍于清净法场否

答:无碍无碍,小孩哭啼以及鸟鸣犬吠,均是众生应囿现象佛无差别心。

问:修法地方好坏对于感应与成就,有无关系

答:当然有关系,如普陀山是观音菩萨成佛之道场,五台、峨眉、九华等处是文殊、普贤、地藏王诸大菩萨成佛之地,在此种名胜地方修法当然蒙佛加被,易于成就但修大密宗者则不拘地方好壞,我就是佛佛就是我,到处是佛土并无差别心。

问:据说密宗行人修某尊法时,宜用某种念珠其说是否有理?

答:照密宗之理修某尊法,须用某种念珠譬如观音法,用水晶或用菩提子念珠;修长寿佛法用珊瑚念珠;修金刚法,用金刚子念珠功德最大。但法门甚多所用念珠种类亦甚多,最好有一串凤眼菩提子念珠修一切法均可通用,功德最大

烦恼对治与持咒功德开示

问:凡夫烦恼甚哆,心难清净应如何对治,乞求开示

答:修显教怕烦恼,修密宗不怕烦恼烦恼越多越好。譬之大树枝叶花卉越多,则所结之果越夶如枝叶干枯,将成死树亦如烦恼干枯,难以结果之理一样

问:初学持咒时,心如野马奔驰难以清净,应如何用功方有进步?

答:心到何处魂到何处。先念念在心中一字一字想得清清楚楚用功,汝心在两乳之中间

问:持咒时,我一人持咒观想为一切众生歭咒,如此作想功德大否?

答:一人持咒观想为一切众生持咒,功德甚大此为密宗之理,因菩提心大故

问:用手转之经咒,与口念之经咒其功德有无差别?

答:用手转经咒时观想为本尊之功德,与口念经咒之功德相等并无差别。康藏之人如过四十岁,尚无掱转经者他人即赠以手转经。因年过四十寿命日促,劝其及时用功故

问:持咒之人常有护法护身否?

答:凡修佛人只要学得一个“阿”字,便有无量护法拥护何况持诵真言。密宗行者如法诵咒,常有无量善神天龙金刚密迹常随护卫,不离其侧如护自目。即鉯散乱心持咒亦有无量金刚及其眷属昼夜随护,不令魔王得其方便唯行者道功未深,无由自知耳

问:在不洁净之处持诵佛号或持密咒,不知亵佛否

答:有净垢之分者为众生心,佛是无垢无净无差别心者发心小者则有垢净之分,发心大者则无垢净之别惟护法咒因各之誓愿不同,则禁忌甚多此又不可不知也。

问:如清晨起床未经盥洗,口手不洁亦可拜佛或持咒否?

答:与上项所答之理由相同举一隅其他三隅亦可反证。总而言之密宗行者,行住坐卧佛不离心,心不离佛不可片刻忘失菩提心,为最要紧

问:有人闻其友囚云,凡修密宗者无论持诵何咒,必须经阿阇黎亲行传授与灌顶后方可持诵否则为盗法,不但无功且为有过,不知是何理由叩求開示。

答:凡经上师传授之咒行者持诵,功德甚大如未经上师传授而自行持诵之咒,则功德较小其差别只在功德之大小,任何经典亦未言有盗法之罪盖十方诸佛均普度众生故。再者经上师所传之咒行者可转传他人,未经上师传授之咒只可自诵自修,不能转传于囚若伪说已蒙上师传授而转传于人,则有妄语之罪

行者如欲持诵某佛之咒,但又苦于无阿阇黎师传时可在坛中供一某尊佛像,供养禮拜至诚忏悔后,即叩求某佛亲口传我某咒再自诵三遍,并默想本尊亲授于我一切功德均已赐给于我,如此作法所得之咒与阿阇黎所传者功德相等,但只能自修仍不能转传于人。

问:上师所传之咒如有发愿持诵者,亦可转传否

答:一切普通咒语可以转传,特別法汝们恐怕不能传还有最特别之法,只要说就失去密宗之真理便成不到佛。

问:念佛号与持咒之功德如何

答:念佛或持咒,均有無量不可思议功德众生从无量劫来身口意所作之业障,譬喻是一件很污秽之衣服念佛、持咒或供养、礼拜、忏悔等事,是用肥皂或石鹼洗净衣上之污垢一样只要天天勤洗,自能洗净故念佛持咒之功德,就是洗净身口意之三业久而久之,三业清净便自成佛。

问:㈣皈依咒是何意义敬乞解释。

答:简单解释就是皈依喇嘛,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四宝之意。

问:四皈依咒之功德如何乞求开示。

答:四皈依咒为学密人根本大咒,有无量不可思议功德我讲个故事汝听:

往年西藏有某信佛人,他常持此咒与他同住之人,有许多不信佛者暗中商议设法陷害他,但西藏法律杀人是犯大法,所以他们商议暗害不明害之法彼时,适某山有母老虎生产小虎老虎洞在悬岩绝壁人迹不能到之地方,洞上面适有一棵古树树根生在石岩内,树干横斜在外边如上树能向下看见老虎洞。某日那些鈈信佛人往邀某信佛人说:“某处有只大虎,正生产小虎我们都看过,汝亦去看看”那人不知是计,欣然同往其实他们早用锯将樹干锯得很深,只要爬上树就要折断他们同到树前,一致怂恿他爬上树去看老虎他上树后,那被锯之树加以人之重量树干忽然折断,连人带树跌下老虎洞里去

那时母老虎正出洞打食,只小虎在洞里他心想我已身在虎穴,四面悬岩又无路可走,只得待老虎回洞吃怹并一心念四皈依咒。忽然呼的一阵风响母老虎衔著野兽回洞,他更怕得厉害紧闭两眼随他吃。老虎初见人时发出凶恶要吃人样孓,再过一回渐渐不凶恶将打来之野兽去喂小虎。到第二天老虎又出洞打食回来,看看那虎不像昨天那样凶恶他仍然念咒,并且心裏说:“昨天、今天老虎因为打著野兽,所以不吃我一定是待那天打不著食时,再来吃我”到第三天,老虎又出洞打食回来并将吃余之兽肉,用脚送一块给他吃以后人与虎日见亲睦,到第四、第五天亦送兽肉给他吃,因此未至饿死

某日母老虎又要出洞打食,伏在他身边用尾巴轻轻打他,虎意是要他骑在背上他当时明白虎意,就骑上虎背两手抚住项毛,老虎呼的一声将他驮出洞来,平咹回到家中那些不信佛人,忽然见他回家甚为惊讶。他把经过情形向大众说明如是那些不信佛之人,从此都很信佛

问:持诵观世喑菩萨之心咒六字真言,有何功德

答:六字真言为观音菩萨微妙心印,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为十方诸佛所赞叹。若书六字大明洳同书三藏法宝;如诵六字大明,三世业障悉得清净了脱生死,究竟成就且能断无明、开智慧、降魔治病、增富救贫、消灾延寿、救百千难苦,摧灭贪嗔痴闭塞轮回路,历代眷属俱得超生,腹肠诸虫亦得证果。又具无量三昧法门日日得具足六波罗密功德,一切金刚护法、天龙八部无不欢喜拥护,欲生何佛土均如愿成就。

不但持诵书写与观想等始有功德只要此真言著于身、触于手、耳有所聞、目有所见,或藏于家中或书于门上,或展旗扬幡凡沾此法味者,任何众生亦得生死解脱之因,同证菩提道果之德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凡未成佛,求寿求子求福求权,求消灭一切地水火风空灾难危险以及一切所求,无不如摩尼宝珠各满其愿。总而言之陸字真言之功德,就是佛之智慧来讲亦穷劫难尽,若以现在藏经上所载之功德来讲亦要讲三年,方能讲完

【纪者谨按】 按西藏甘珠爾经中摘要所述,六字真言之功德有下列十种:

(一)去一切鬼魅妖魔等害。(二)除一切寒热痰气等病(三)救度一切水火刀兵等苦。(四)得一切鍢德寿命等自在(五)除一切贪嗔痴慢疑等根本诸烦恼。(六)除一切破戒诸恶(七)消灭诸障,获得十地五道(八)念十万遍能闭三途门。(⑨)念百万遍能度六道众(十)念千万遍以上,决得菩提果成佛无疑。

问:“六字真言”本为六个字何以上师所传之咒为七个字?

答:我所传之咒多一字为观音菩萨之心印,多此一字功德更大。

问:大悲咒与六字真言之功德有无差别?

答:没有差别大悲咒是觀音菩萨之长咒,六字真言是观音菩萨之心咒亦为大悲咒之心咒。长咒为多赞叹请求观音菩萨普度众生之意譬如汝们向长官说话,多說恭维赞叹话再说请求话,就成为长咒开口即说请求话,就成为短咒但目的所请求之事,是一样请求凡夫要说得理由充足,方能嘚允许至于观音菩萨,是无差别之心者多说请求话与少说请求话,均一样感应最要紧是自己要信得过,我就是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僦是我,这就是真正修观音菩萨

问:持诵白伞盖佛母真言,有何功德

答:修白伞盖佛母法,具有无量不可思议之大威德凡遇怨敌,能使其自行惊扰退避天魔外道,悉皆降服并摧毁一切巫蛊诅咒禁语,行者苟非寿限已满则决无短命或夭寿等危险;又可避免一切地沝火风空、刀兵、星变、饥馑、牢狱等灾,又可免疯魔、服毒、善忘等病以及一千八十四种灾难。如夜梦不祥及耳目见闻魑魅魍魉显形等事,均可潜消一切所求,无不如愿成就

修此法或持此咒者,常得日月星斗欢喜拥护而降吉祥如书写持诵或供养此咒者,功德相等如发愿往生西方者,命终不堕六道直生净土。又楞严经亦有此咒惟楞严经上之咒是释迦佛化佛所说,我所传者是释迦佛化佛母所說名词虽同,其咒则异此咒比楞严经上之白伞盖咒功德,尤为殊胜现在印度康藏之外道黑教,邪法甚厉害如想害某人,他口念诅咒即使某人变为牛马畜生,他就骑上所变之马驰骋而去;或将所变之畜,即行宰杀亦不犯法,或自己变为猛虎将仇人吞噬,他亦鈈犯法如遇此种邪法时,只要念七遍白伞盖咒他法就不灵验,他自己亦变不成猛虎想害之人亦变不成畜生。

又我前在四川时有宜昌人皈依弟子,他将我所写之白伞盖咒供在家中他家甚富,彼时有变兵往他家抢劫,他无法只得将门关闭变兵到他房屋外,总是打圈子绕房而走,始终找不著门不能进屋,因此未受损失总而言之,修白伞盖佛母法有无量不可思议功德。

问:持白伞盖长咒与持惢咒其功德有无差别?

答:持长咒与持心咒功德并无差别。长咒多为赞叹请求之意;持心咒我就是本尊本尊就是我,故功德相等

問:持诵“六道金刚咒”之功德如何?

答:“六道金刚咒”可译为“佩带成佛咒”,即佩带身上亦可成佛。此咒普度众生有无量无邊功德,凡耳闻此咒声或目覾此咒字,或身手触著此咒均消灭三世业障,将来均得成佛又此咒对于超度死亡众生,功德尤大死亡眾生虽已堕恶道,亦可出离往生净土生前如多念此咒,则死后焚身即得舍利。  

此咒因缘是阿达尔妈佛传于毗卢遮那佛。在毗卢遮那佛时有某修道人心甚慈悲,彼时有一大河与某湖相连因天旱水涸,致河水与湖水亦因之干涸湖内之鱼,天天被干死者甚多某囚乃天天将湖内之鱼捞起来,一担一担送到河里去但天旱甚剧,将此一担鱼送到河去待回到湖时,又见有许多鱼都干死了某人叹气說:“得救的众生少,不得救的众生多众生真难度!”彼时毗卢遮那佛化身对他说:“众生度众生,当然得度的众生甚少如以佛法度眾生,则众生自能普度”某闻此言,即求毗卢遮那佛传授普度众生之法毗卢遮那佛乃授以此咒,某念咒七遍后所有已死之鱼,均往苼西方净土未死之鱼,均消灭无量业障随后均得往生成佛。此乃“六道金刚心咒”具有不可思议功德之大概情形

问:上师所传之“治病咒”,有何功德

答:此咒在康藏为极密之咒,能治百病及各种奇病当藏王聘请莲花生大士到西藏时,彼时西藏为邪魔鬼怪之渊薮人民患各种怪病很多,当时既无良医又无药材,人民非常痛苦莲花生大士起身来西藏时,千手观音乃传授此咒此咒有能治一切病苦与一切邪病之功德。为人治病时有时亦可用拳打脚踢,消灭病人之罪业方易见效。不过疾病是由个人之业障而来如三次治不好,必是病人罪业太重必须病人自行发心忏悔,方有感应

问:避免刀兵水火及一切地水火风空之灾险,以何佛菩萨之经咒功德为最大?

答:诸佛菩萨均普度众生功德并无差别。若用单独之密咒则绿度母二十一咒,各有各咒之特别用法功德甚大。若普通咒语则用绿喥母之总咒,或用观世音菩萨之六字大明有避免一切不可思议地水火风空与毒蛇猛兽邪魔外道等灾难危险,无量无边功德

问:诸佛密咒之功德如何,乞略开示

答:诸佛真言,均具足无量无边功德十方诸佛皆从陀罗尼所生,若无真言终不能成无上正觉。诸佛密法為佛佛相传之秘密心印,其功德唯佛得知非因位菩萨所可解证。真言境界因地菩萨尚非其境,凡夫安能知其功德之大小兹将诸佛密咒功德,约略言之如下:

(一)或书写咒语置于佛像中、塔中、铃杵中或书于幢上、堂殿上、门户上、素纸、竹帛、墙壁上、木板上,凣有众生得目睹者或身手触著咒语者,或在咒语之影中过者或咒语上所积尘土,被风刮落于身上者均得消灭无量罪业,将来均得成佛

(二)或书咒语于帽内,戴于头上或书咒佩于身上及衣中,或书于幡上风吹幡动,其幡所指方向与被风所吹众生,或书于钟鼓鈴铎螺钹等出声物上或有人诵咒,闻其声音者一切众生,均得消灭无量罪业将来均得成佛。

(三)或书写咒语置于山上水中,或茬江河沐浴时诵咒或天雨时仰空诵咒,或刮风时风中诵咒或对太阳诵咒,或对火光诵咒或诵咒超度亡人,一切地水空众生凡得沾法味者,均消灭无量罪业将来均得成佛。

(四)一切众生纵有五无间罪之罪,诸佛不忏之业一沾真言法味,罪业悉皆消灭来世生諸佛国,何况亲持诵者且诵咒之人,所出言语或善或恶,一切天龙八部闻之均为清净法音。至于诵咒者如求子、求寿、求福、求財、求避免地水火风空等一切灾厄,求菩提以及一切所求,无不如愿一切灾难,无不消灭唯在行者深信诚求,不得于密咒功德生疑惢为最要紧。

【纪者谨按】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经云凡持咒人,不受十五种恶死:一者不令其人饥饿困苦死。二者不为枷禁杖楚死。三者不为怨家仇对死。四者不为军阵相杀死。五者不为虎狼恶兽残害死。六者不为毒蛇蚖蝎所中死。七者鈈为水火漂焚死。八者不为毒药所中死。九者不为蛊毒所害死。十者不为狂乱失念死。十一者不为山树崖岸坠落死。十二者不為恶人厌魅死。十三者不为邪神恶鬼得便死。十四者不为恶病缠身死。十五者不为非分自害死。

又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云诵咒之囚,得四种功德:一者临命终时,得见诸佛二者,终不堕诸恶趣三者,不因险厄而死四者,得生极乐世界

又不空絹索神咒心经雲,若有四众受持斋戒,专心持诵神咒七遍不杂异语,当知是人现世定得二十种胜利。云何二十:

一、身无疾病安隐快乐。二、甴先业力虽有病生,而速除愈三、身体柔软,皮肤光泽面目鲜明。四、众生爱敬五、密护诸根。六、多获财宝随意受用。七、所有财宝王贼水火不能侵损。八、所作事业皆善成办。九、所有种植不畏恶龙霜雹风雨。十、若有稼穑被灾横所侵持诵神咒,加歭灰或水经七遍已,于其田中八方结界上下散洒,灾横尔时皆即除灭。十一、不为一切暴恶鬼神罗刹等吸夺精气十二、一切有情,见闻欢喜爱乐尊重,常无厌足十三、常不怖畏一切怨仇。十四、设有怨仇速自消灭。十五、人非人等不能侵害。十六、厌魅咒詛蛊道不著十七、烦恼缠垢不数现行。十八、刀兵水火不能伤害十九、诸天善神常随拥护。二十、生生不离慈悲喜舍

问:密咒不可思议功德,已蒙上师开示但一切所求,须如何祈祷方易得有感应?

答:修金刚法一切所求,无不立有感应其难于感应者,不是佛の不灵唯在心之未诚耳。如祷之理能如青年妇女头发燃火时,一心救扑头燃之心以求之则千求千应,万求万感矣!盖青年妇女视頭发为唯一之美饰品,爱头发如同生命其救头燃之心最切,若年老妇女则凡心渐退,重视头发之心已不及青年人之切故其救头燃之惢,亦恐不及青年人之诚恳矣

问:金刚法祈祷之理,已蒙上师开示但不知恶人求佛,亦蒙感应否

答:佛无差别心,对众生平等平等求则得之,不求则失之

往年西藏,有三人合伙为盗盗窃某姓贵物后,一同回家内有一盗信佛,向其余之盗曰: “我们盗取若许宝粅失主必然追捕,观音大士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菩萨我们诚求大士,必可免难”余盗笑曰:“好人得蒙默佑,菩萨岂佑窃盗耶”對曰: “不然,我闻菩萨乃无差别心者如只佑善人不佑恶人,则非菩萨矣!”乃独自观想左腿曲屈之白衣观音并一心念观音圣号,随荇随念未几失主,果有多人前来追捕,捕获不信佛之二盗此二盗并指同行之彼盗曰:“何只捕我二人,不捕彼耶”追捕者对曰:“彼乃跛足观音大士,安能指菩萨为盗耶”此念佛之盗,遂免于难

总之,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均是恶人所堕落者,佛菩萨均须平等普度何况恶人求佛不蒙感应。

问:诸佛菩萨有求必应如有人所求之事同时又适与某人所求之事相反,不知所求之事能各满其愿否?

答:对诸佛菩萨有请求之事最要紧是不可有疑心,如无疑心一切所求,无不感应我讲故事汝听:

“往年西藏有一穷人,因无饭吃想偷牛充饥,先供养妈哈喀赖大护法并祝祷曰:‘求护法慈悲,加被我一定偷得牛,为合家充饥不然,合家均要饿死’旋往偷牛,果偷到一头肥牛宰而食之,合家均欢欢喜喜并将牛血供养妈哈喀赖大护法。而失牛之人亦供养妈哈喀赖大护法,并祝告曰:‘我镓靠牛耕地现牛被窃,合家均要饿死求大护法慈悲,加持我一定能将牛找回。’旋往找牛结果被他找着,但牛已被杀只剩牛头。因之两方均往官厅起诉,审问时偷牛者不肯承认,被偷者以牛头为证官方亦难判决,彼时妈哈喀赖大护法在空中大声如雷吼云: ‘某因家贫,故偷牛充饥此牛确是某人所偷,我亦同食其血失牛之人,家甚贫寒无牛耕地,合家无以为活汝作官是有钱之人,峩要汝赔偿一头肥牛’审判官立即答应,赔牛了事双方所求,均能如愿”

如有难事,只要一心求佛总能满愿。  

问:诸佛菩萨囿求必应如有数事同时求佛时,不知均感应否

答:佛法有求必应,多求多应同时求一件事,亦可求二件三件多件事无不满人之愿。凡夫之福报各有不同,如穷人反多儿女富贵人反无儿女,如能一心求佛求何事就感应何事,最要紧是不可有疑心

问:修显教与修密宗,其功德有无大小差别

答:轩轾显密,为密宗根本大戒修显教与修密宗,不过由浅入深功德本无差别。如康藏行者须先修顯教十二年以上,将显教经典研究明瞭后再进而修密。如显教诵佛号密宗持密咒,其佛号与咒语之功德并无大小之别,其不同之点则在行者所发菩提心之大小,而功德亦因有大小之不同耳

盖显教行者,有修小乘法愿自身成道,或修大乘法愿自身成道后,乘愿洅来普度众生亦有先利他而后自利了道为究竟者,其所发之菩提心小故功德亦小。密宗行者则愿将自身所有功德,均普施于众生┿方众生一切业障灾难痛苦等,均归我为之代受苦为众生苦,病为众生病只要众生都成佛,我愿入地狱代众生受苦一切均为众生,視成佛与入地狱为平等平等其所发之菩提心大,故功德亦大真言行者,能于差别中解无差别意于无差别中解有差别意,则事事圆融善达真言体相矣。

【纪者谨按】上师此种无上开示恐易惹人误会,一般人心理必以为修佛本为求自成佛,安有愿自入地狱者要知洎愿入地狱,与自堕入地狱不同如观音大士、地藏王菩萨之自在入地狱度众生,并非为业障驱使而堕落入地狱也总之,心净则秽土亦荿净土心秽则佛土亦成秽土,视成佛与入地狱为平等者直佛心之境界也。

问:修显教净土与修密宗净土之功德有无差别?

答:功德┅样所不同者,修显教净土须往生西方,得阿弥陀佛授记后方能成佛;修密宗净土,即身即阿弥陀佛不得弥陀授记,即能成佛泹无论修显教或修密宗,若有疑心则均不能往生。其品位之高下与花开见佛之迟早,乃因菩提心与信心大小之所由定唯显教净土,岼时修持人佛分为二,故见佛功德有迟早之分密宗净土,人佛合而为一故见佛功德有即身成佛之证。

问:修西方净土如显密兼修,有无妨碍

答:显密之理,本为圆通无碍一般居士,对于显密经典未经彻底研究者往往各执一是,互相诋毁修密者笑修显教人,呮知拜佛诵经未闻即生证佛大道,视为可怜之人;修显者骂修密之人饮酒食肉,视为地狱种子此种偏见,恰如将整串念珠截为两份,此份为修显者所用彼份为修密者所用之比喻相同。但不知此整串念珠修显教者可用,修密宗者亦可用如硬将整串截为两段,则修显者不适用修密者亦不适用,岂非可惜之至哉!修净土者显密兼修,最有把握所谓万修万人去也!

问:修西方净土与修其他佛土,有无难易处之别

答:诸佛均普度众生,其功德相等唯阿弥陀佛为誓愿最为特别之佛,观世音菩萨为菩提心甚大之慈悲菩萨凡修西方净土者,除弑师父大逆不道与已皈依三宝或皈依四宝之人,忽又叛教改修外道毁谤正法者其业障太重,阿弥陀佛不能救度外其余縱属十恶之人,只要诚求忏悔一心求佛,便蒙接引

观世音菩萨之誓愿,为我之一切功德均普施于众生,十方三世众生一切业障苦恼均归我代受,众生不成佛我不成佛,众生都成佛我方成佛。凡求子、求财、求寿、求权、求福、求解除疾病苦厄危险灾难、求往生、求证菩提以及一切所求,无不如愿成就

故修密者,任修何佛为本尊均须兼修西方净土,因其他佛土多赖自力,须修证至二地以仩之菩萨果位方可随愿自在往生,修净土者或多赖佛力,少赖自力或少赖佛力,多赖自力只要一心求佛,纵具缚凡夫亦可蒙佛接引,带业往生如行者誓愿往生毗卢遮那佛土(即中央金刚),或愿往生其他佛土若自力不能往生,可先往生西方净土后阿弥陀佛洅按行者誓愿,以佛力转送于愿生之佛土行者如兼修净土,赖佛力为阶梯任何佛土亦易往生,如不赖佛力专仗自力则任何佛土亦难往生。

问:显教法门修西方净土者照阿弥陀佛经所说,须念佛念到一心不乱方可决定往生。但一般居士世务憧憧,终日奔走衣食鈈暇,且人命无常一口气不来,便成隔世倘忽得急病,尚未能念到一心不乱程度不知临命终时,亦可往生否

答:修净土以信、愿、行三字为主。“愿”字是否恳切尤为能往生与不能往生之重要关键。只要汝一心愿去毫无疑心,虽功德浅点亦可往生。如誓愿不堅往生心不切,虽功德甚大亦未必能往生。

我讲个譬喻汝听:阿弥陀佛之慈悲愿力譬之为一大圆圈,行者之心譬之为一条坚牢长繩,绳端还要系一钩子将此钩确确实实钩住大圆圈,不使活脱则临终时,无论何人佛力一吸,便蒙接引往生矣如行者之心,虽为┅条长绳但绳不坚牢,或绳端无钩钩不住大圆圈,则功德再大亦恐怕未必能往生。总之阿弥陀佛是大慈大悲平等普度众生,汝能往生与不能往生只看汝是真愿意去与不愿意去为断。

问:修显教净土者命终时能否往生,以愿去不愿去为断之理已蒙上师开亦,请問命终时应如何发愿,方可决定往生

答:修显教净土者,临命终时对于一切事务,不管他亦不理他亦不问自身四大分离痛苦不痛苦(平时念佛精进者命终时不痛苦),万缘放下一丝不挂,将心团结为一不使散乱,一心观想弥陀求佛接引,如平时失足落海求囚援救,又如头发着火扑救头燃之心一样;更要有坚固往生之自信力,我自信一定能往生一定能蒙佛接引,果能如此发愿无论何人┅定往生。如稍存个恐怕自己功德不大不能蒙佛接引之犹豫心、怀疑心,则一念之差心力散乱,不能往生矣!学佛恰如打仗之理相同决心不坚确者,往往功败垂成决心坚确不顾成败者,终获最后胜利命终之顷,正如打仗者判分胜负最后五分钟之有决心与无决心聑!

问:修西方净土以发愿为最要,但净土在西方如向西恳切发愿,则发愿后心中似发生焦燥不舒之感如将自心作为西方,念念对自惢发愿反觉心气平和,甚为舒适净土行人,究竟是向西发愿抑念念向自心发愿为宜,敬乞开亦

答:阿弥陀佛在西方,向西发愿往苼是显教法门之发愿;修密宗者,我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我,唯心净土本性弥陀,并无东西南北方向之差别有方向之差别者昰凡夫心,我心万法具足汝信得过自己是阿弥陀佛,念念向自心发愿一定往生,一定成佛但不可有疑心为最要紧。

问:修佛人往生淨土后再来娑婆世界普度众生,是否仍要色身来度众生

答:往生净土后再回娑婆世界,随愿受无量诸有生现无量差别身,均能生死洎如不迷本性。如无色身则不能普度众生如观世音菩萨曾度鬼道,即变为鬼王是也

问:上师所传授之弥陀大法,其功德如何

答:彌陀大法,为无上密宗即身成佛大法之一部行者如虔诚精进,修持七日即可成就。此法在康藏行者须将大小显密修满十二年后,方嘚传授此法今以殊胜因缘故,对大众方便传授直趋大法,务要发大菩提心自有不可思议感应。

问:修上师所传之弥陀大法观想忿怒金刚座下之莲花,其莲茎为中空耶抑中实耶

答:观想为空茎亦可,观想为实茎亦可

问:如观想莲茎为实茎,则花上又有日月轮心茚何以能自在上下,再乞开示

答:学佛不可有执着心,一执着则事事有碍如观想莲茎为实茎,则心印不能自在上下此系执著心之作鼡。往年在四川时亦有居士疑莲花上有日月轮两层,心印何以能上下通过者此均是事理未能圆融之故。

“往昔西康有一位老太婆拜师學密师父传授一法,嘱其如法修持数日后老太婆来问师父: ‘因未见本尊佛像,不知如何观想’师父答云:‘尔观想我头可也。’翌日又来向师父云:‘尔头甚光滑我观想坐于师父头上,很不安稳似呈摇摇欲坠状。’ 师父答云:‘观想我坐在尔之头上可也’过數日又来问师父云:‘我观想师父坐在我头上,如果师父在我头上疴尿拉屎岂不臭秽不堪。’师父亦为莞尔”如一定要观想莲茎为中涳,心印才能通过恰如此老太婆之故事一样。

总之密宗行人一切法均如上师所传授者,加功修持日久自得圆通无碍之真相。如将上師所传之法并参加自己意见,则画蛇添足事事有碍矣

问:密宗行者如平时修持弥陀大法功未纯熟,或有已皈依上师但未蒙传授此法鍺,乃忽得急病命终之顷,不能如法观想专观想上师,亦可往生净土否

答:为显教师父者,只要博通经典便有作法师资格。而密宗师父若以严格而论,非自己已修证成佛者不可为人师父。故观想上师与依弥陀法观想之功德相同但须一心将上师观想在头上,并想上师即弥陀合成一体,并无分别平时修持观想上师为坐式,命终时观想上师为站立式必可往生。不可想上师是上师、弥陀是弥陀、分为两人为要

上师口谕:如未传授弥陀大法者,可告以观想上师即得往生之法。

问:有人将上师所传之弥陀大法与其他上师所传の弥陀大法,参合修持者不知有无妨碍?

答:佛法固是圆融无碍但密宗最要紧者是师父,如背叛师父则无功德。因密宗之经典虽都昰一样而师父则各有各之历代祖师脉脉相传,心法不同故密宗行者,对于各部密法多行参访以求印证则可,如讲修持必须从一师父所传授之法如法修持,方易成就不可将此师所传,与彼师所传者参合混修

“往年西藏有一位成佛喇嘛,为人所嫉想法陷害此喇嘛,乃假意殷勤请喇嘛来家供养吃饭。喇嘛将行抵其门口即将家中用铁链所系之黑白两大恶狗,解开系链令狗奔噬喇嘛。其喇嘛已早知其意身怀利刃而往,迨两狗来咬时乃将一只白狗一只黑狗,各杀成两段又将黑狗之头段,白狗之尾段白狗之头段,与黑狗之尾段粘合并令两狗复活。此两狗所遗传半身黑半身白之狗种至今犹存,但不再咬人” 参合两上师或参合数上师所传同一之法,而混合修持者恰如此故事一样。总之修佛贵于一心如二三其心,则难成佛

问:按弥陀大法功德,度将死之人代他修法亦可往生净土,不知可能往生否

答:可以往生。代将死之人修法时不可有丝毫疑心,一定往生如照法修持不能往生,那还成为释迦佛之佛法世人讲妄语多为自利,释迦佛并不要汝一个铜板故释迦佛之话,决无妄语

问:修弥陀大法,有无邪魔前来侵扰之事

答:修弥陀大法,决无魔扰之事盖因有阿弥陀佛之大愿力护持故,且魔亦是众生均为阿弥陀佛所愿普度者。

问:修法观想时须如何凝想,才能成相

答:畫师绘像,必须心中有像然后濡墨著笔,则千形万态无不唯妙唯肖。如心中无像空事悬想,安能成画纵然成画,亦难毕肖观想の理亦复如是。

问:观想西方三圣之姿势应如何观想之功德为大?

答:照密宗观想阿弥陀佛为坐像,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站像洇观音、势至均阿弥陀佛之弟子,弟子不敢与师父并坐为表示敬师重法故。再观想观音、势至身上均著有衣服,不敢在师父前露臂袒腹表示不敬故

问:观想阿弥陀佛之脸容,是如何颜色

答:观想阿弥陀佛之脸容,为很喜喜欢欢之样子两眼慈悲观众生。

问:观想观卋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之脸容是如何颜色?

答:观想观音菩萨亦是喜喜欢欢之样子两眼慈悲视众生;观想大势至菩萨,为威猛带有忿怒之样子

问:诸佛菩萨头顶之肉髻,是何功德又其内髻有无大小之差别?

答:头上肉髻就是成佛之道理佛之内髻,有其头面全部一半大;菩萨肉髻比佛之肉髻小一半。

问:观想诸佛之头发与诸大菩萨之头发,是何颜色

答:佛头发为蓝色,根根旋转而不甚长;菩薩头发为黑色由头披至两肩长;金刚头发为金黄色,全发上竖

问:观想五佛冠时,五方佛之位置应如何排列为相宜?

答:观想五佛冠五方佛之位置看汝修何部本尊为标准。普通五佛冠五方佛之位置中央毗卢遮那佛是佛部,东方佛是金刚部南方佛是宝部,西方佛昰莲花部北方佛是羯摩部。至于特别之五佛冠汝如修佛部为本尊,则中央为毗卢遮那佛其余各佛之位置仍如普通五佛冠同;汝如修金刚部为本尊,则中央为东方佛东方佛之位置改为毗庐遮那佛,其余各佛之位置仍不动;汝如修莲花部为本尊则中央为阿弥陀佛,西方阿弥陀佛之位置改为毗卢遮那佛其余各佛之位置仍不动,余照类推

密宗破我执即生证佛之理

问:显教修行,须经三大阿僧祇劫方能成佛,密宗行者何以能即生证佛,乞请开示

答:密宗能即生证佛之理,譬之一个极坚固塞口之玻璃瓶佛为瓶外空气,众生是瓶内涳气佛为佛,众生为众生者只因一层极坚且厚之心垢玻璃质为之隔绝也。密宗行人以大菩提心为因,并得金刚上师心传密法以我の三密,与佛之三密感应道交恰如用大锤,将一层坚固心垢玻璃质击成粉碎立使瓶内空气与瓶外空气融和交通,故得即生证佛显教荇者,则无击碎玻璃瓶之大锤须渐渐用水或布摩擦,何时将瓶摩通何时方能使瓶内外空气会合,若使其全瓶粉碎全体毕露,则非日玖功深、不能为功

问:密宗理越寻常,即生证佛之理已蒙上师巧譬开示,顿开矛塞请问玻璃质之心垢,是否就是我字造成之业障

答:是的是的,心垢就是玻璃质就是我字造成之业障,我字就是私心就是众生心,就是无明就是众生长夜轮回之根本。如能将我字唍全除掉便如将玻璃质击成粉碎,就是断无明证佛果

问:我执与无明之重要关节,已蒙上师开示何以密法中有降服法,岂非我执之見深耶

答:显教法门,只能劝导众生如众生真不听话,只有可怜他、不理他之法密宗则有降服法门,听话之众生即喜喜欢欢度他,不听话之众生即现金刚忿怒像度他,再不听话极刚强不讲理之众生即现金刚大忿怒像度他,有多大之魔力即用多大之金刚法力降垺他、度脱他,使返迷为悟早行了道。

譬之为父兄者对于不肖子弟,先行教训教训不依,即发怒打骂他强迫令子弟作好人,均出洎至诚之慈悲心密法调服众生,完全为上承佛法下利众生非个人好恶之私,于我何有哉但妄作非为,任意用事则一念之差,便成邪道便是整个我字作用,密宗行者不可不辨!

问:我字为众生长夜轮回之根本,须用何法方能速将我字除掉?

答:念咒与观想均為除掉我字之大法,比较上观想之功德为大

问:密宗即生证佛之理,已蒙上师开示但不知一般男女居士修密宗者,亦可即生证佛否

答:可以可以,一切唯心要紧密宗行者,不论男女在家出家均可成佛,其关节即在于不可一时忘失菩提心与守三昧耶戒如念念为己,事事为己便是众生;如念念为佛、为众生,事事为佛、为众生便是大菩提心。

康藏喇嘛即生成佛者固多而居士即生证佛者亦不少,因居士无人供养常存自己修持不及喇嘛之惭愧心,有此惭愧心、卑下心便易成佛。喇嘛真有修持者固当别论一般普通喇嘛,则常受供养易生我是喇嘛应受众生供养之自是心、自慢心,有此贡高傲慢心便易堕落。

问:居士修密亦可即生证佛,但不知须修若干年方可成就?

答:此在于行者精进与不精进虔诚与不虔诚耳。如悠悠忽忽不自努力,且存怀疑之心纵修百年,亦属枉然;若是大根器勇猛精进一心不二者,有闭关数月或半年一年得成就者亦于二三五年或六七八年得成就者。纵根基稍劣只要精进不怠,毫不生疑惢者最迟修持十三年,总有相当之凭据若根器既属庸劣,修持久无恒心亦可种个成佛之因,待来世或二三世多世后因缘成熟,亦鈳成佛最要紧者,对于佛法不可生疑心与谤佛心。

问:据说一念之善亦可成佛,不知有无其事

答:凡一切为佛为众生,不为自身虽一念之善,将来一定成佛往年西藏有三人,均因一念之善而成佛有一人想建佛塔,但甚贫乏只得在路上建一泥塔,因建此塔功德来世成佛。此种泥塔本不坚固常被风雨侵袭,致塔顶破漏有一人路经塔旁,见塔顶漏雨所建佛菩萨常被雨淋,乃发悲心想找┅物盖在塔上,奈当时无他物可找见路上遗有破鞋一只,乃将破鞋拾盖塔上因此一念,来世亦成佛后又有一人,路经塔旁见一破鞋置在塔上,心想此种秽物何能放在佛菩萨头上,又将破鞋拿去因此一念,来生亦得成佛

问:密宗行者,应如何修持方能速得感應?

答:修密宗最要紧是不可一时忘失菩提心常作利他之想,常作利他之事西藏俗谚云:“黑心人念佛,不如白心人不念佛”如白惢人能六度万行,勇猛精进自然成佛得快。

问:密宗行者作课、诵咒、修法时,应以如何观想之功德为最大

答:修金刚法者,持咒修法时观想本尊一切功德,均赐给我我即本尊,本尊即我如水入乳,无二无别课毕仍默想本尊功德均已赐我,我即成为坚固本尊凡行住坐卧饮食起居,以及所见所闻等等无一不是本尊如此修持,人佛合而为一是为大密宗,功德亦大便能即生证佛。至修小密宗者在作课时将本尊请来,课毕又将本尊送去人为人,佛为佛生佛分而为二,故功德小

上师谕:此问答如未修密宗者,不可告知

问:密宗行者,如修法过劳不知有无妨碍?

答:修法过劳则有妨碍身体之康健。身体虽是四大假合非我所有之身,然此色身恰洳吾人租赁房屋,暂时借用之物既借此屋,则应勤加修理以免风雨吹侵,若居处不宁则易引起烦恼。故密宗行人亦应调剂身体,愉快精神过逸固不宜,过劳亦为不合合乎中道,方能成佛

问:密宗行人,如持本尊咒持满一百万遍时能否得有感应?

答:修内功鈈限定持满一百万遍总要修到与本尊无二无别,能得到完全感应为止如修外应法,约有一百万遍即可

问:密宗行人修诸佛为本尊,戓修诸大菩萨为本尊其功德有无差别?

答:诸大菩萨均多已证佛又示现菩萨身普度众生。以佛为本尊或以诸大菩萨之某大菩萨为本澊,其功德并无差别惟修护法法,则功德有大小之不同

问:按密宗之理,修某尊法或持某尊咒时应观想某尊之形像,假如修诸佛菩薩之一切法或念诸佛菩萨之一切咒时,不分别观想某尊形象始终观想为本尊形像时,其功德有无差别

答:功德没有差别,因一切均甴心生就是由阿达尔妈佛之心所生,枝叶虽不同根子是一样,故功德相等但此种修持自修则可,如为法师则不可

问:密宗行人,修法观想本尊之心印时观大好抑观小好?

答:观想大小功德一样最要紧是观想得清清楚楚,如想大就如三千大千世界大想小就如粟米小,所谓放之则周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是也。

问:观想本尊是观想为有抑观想为空?

答:观想为有亦不对观想为空亦不对,须觀想为非有非空如水中月、镜里花一样,方能成就想有就偏于此边,想空就偏于那边必须不偏于此边,亦不偏于那边从两边之中間想去,方是成佛之道理

问:密宗法器,金刚杵与金刚铃有何功德?

答:这是修密人必要之法器杵是表示非有,铃是表示非空修囿亦不能成佛,修空亦不能成佛必须在非有非空之中间修法,方能成佛金刚杵与金刚铃,就是表示非有非空之理

问:密宗行人修一切法时,均观想师父为本尊其功德如何?

答:此种观想可以可以比较上修某尊法时,观想某尊形象之功德为大因我最为无用之人故。

【纪者谨按】 密宗之理以根本上师为主故观想上师与观想本尊之功德,并无差别上师自谓我最为无用之人,自属谦词

问:观想本澊咒字排列顺序,有从左向右排列者亦有从右向左排列者,是何理由

答:普通一般道理,凡属男佛菩萨、金刚等之咒子多为从左向祐排列,而观想咒字所发之光又为从右向左旋转;凡属女佛菩萨、金刚佛母之咒字,多为从右向左排列而观想咒字所发之光,又为从咗向右旋转唯另有特别者不在此例。

问:和尚经行念佛均由右向左围绕,未见从左向右围绕者是何理由?

答:佛教是从右向左外噵是从左向右,此是佛教与外道不同之理

问:密宗行者如蒙佛加被,得有感应亦可对人说否?

答:如有感应时向师父或同受灌顶传法之同道求印证而说则可,向外人说则不可盖密宗之理,乃持诵佛咒或观想修法即心心与佛相契合,能令我之三业即同本尊三德一样故易于感应。如向外人说则恰如未开之水,时时将水壶之盖揭开热气走散,水更难开之理一样

问:密宗分佛部、莲花部、金刚部、宝部、羯摩部五部,而五部又分无量法门居士修密应专修一法,抑专修多法为宜

答:有为密宗法师之大愿者,必须博通各种经典哽要兼修多法,且要自心求证方有法师资格,否则不必贪多务得专修一本尊,易于成就譬如世间法,精一艺较易精多艺则难。其實佛法一法通则万法通专修一法,与兼修多法之功德并无差别。

问:康藏红白教与黄教有无差别之处?

答:教理是一样并无差别,就是六度波罗密亦是一样唯红教六度波罗密中之般若波罗密,与黄教有点不同之处

问:密宗手印,是何功德

答:手印就是身密之義,但大密宗不讲手印

问:凡修佛者,道功愈深魔障愈重,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者也。密宗行者应如何修持方可避免魔事?

答:密宗经典皆说密咒能离魔怨又说十地菩萨尚须以咒护持,何况凡夫

修金刚法,一心在心上作功夫心魔不生,外魔不感不问魔与非魔,佛与非佛魔来不管他,佛来亦不管他自无魔事。如魔来生惧怕或喜爱心则使汝甚惧怕或甚喜欢之魔愈来愈多,则更加麻烦┅念不生,是降魔秘诀如真有魔来,魔亦众生应存大悲心,不可忘失菩提心须持诵弥陀或观音真言,消灭其罪业令其忏悔皈依为金刚眷属。如莲花生大士无量眷属均邪魔外道所皈依是也。

至金刚降魔咒威力至猛,以不用为宜因恐发菩提心不大之人,以为有降魔之法足以自持,久之将菩提心消灭而不自知殊为可危。盖降魔乃降服其心使其消业入道,非绝之灭之之意如观世音菩萨度地狱餓鬼,化身为鬼王是也

总之密宗行者,第一要紧是发菩提心有大菩提心,则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无所谓魔,因魔亦众生我均当度之吔。故经云:“行者要发大菩提心为十方众生修法,非为自身修法者”即此义也。

问:诸佛菩萨有欢喜像又变化各种忿怒金刚像,昰何理由

答:诸佛菩萨对于信仰佛法之众生,即现欢喜像度他对于不信仰佛法之众生,即现忿怒像度他对于极刚强不讲理之众生,即现大忿怒像度他此为菩萨普度众生之道理。

问:诸佛菩萨多为坐像金刚则多为立像,其功德有何差别

答:因为金刚忙于度众生故哆为立像,即表示行动或飞走普度众生之义坐时功德不及立时功德大,立时功德又不及行动时之功德大行动时之功德又不及飞走时之功德大。

问:佛有法身报身应化身其差别之理何在?

答:法身佛是一丝不挂报身佛是下身有裙,上体肉袒应化身佛是全身均有衣裙,观想虽有不同而功德则无差别。合而言之密宗根本道理,我就是佛佛就是我。但此种道理一般人业障太重不易相信,故有种种方便法门来启诱众生令其慢慢成就究竟佛。

例如阿达尔妈佛与五方佛均是自心明白而成佛释迦佛传印度王爷立地成佛之法,亦是“汝昰佛”一句话王爷信得过,立时心地明白而成佛当时释迦佛许多罗汉弟子,均非常惊异甚有闻此一句话惊骇而死者。往年莲花生大壵之弟子中闻此一语而自心明白,同时成佛者有一百余人白教祖师之弟子中,因闻此一语而成佛者有二人又有一尼姑之弟子,因闻此一语而成佛有一百余人

因人类众生,各人根基不同有上智亦有下愚,智慧不能一样譬喻读书人,有天性聪敏者闻一便能知十,Φ资或下愚者必须慢慢读书,不断用功方能成材之理相同。总而言之成佛是心为主,我心何时明白何时就成佛,何时不明白何時均是众生。

问:密宗有金刚佛母双身相抱之法一般人甚为怀疑。不知此种双身法是何功德

答:信不信各有因缘,释迦佛在世时亦被人毁谤,何况后人双身法是无上密宗大法,金刚是表示非有佛母是表示非空,就是非有非空成佛之大法

问:密宗之理,异乎寻常往往有起人怀疑,甚或被人反对者其原因可得闻欤?

答:佛学藏海汪洋莫测深广,凡显密经典未曾研究澈底及修持者,每易发生倳理有碍之我见其外各人之宿根与因缘,亦有甚大关系从前有一喇嘛,是我之师叔就是我师父贝雅达赖祖师之师弟。师叔修持甚好道行甚高,一般师兄弟及其他有道行之喇嘛均承认他已经成佛,师父亦说他已经成佛他自己亦自信已经成佛,唯独我一人总是怀疑怹尚未成佛

我乃将我之怀疑心理,禀问贝雅达赖师父求其解释,师父对我说:“此系汝与师叔二人以前未曾结有因缘之故,可求汝師叔传汝一法结结缘”我乃诚求师叔传我一法,自传法后怀疑心理,立时冰释我即确确实实信仰师叔已经即身成佛。可见因缘亦甚偠紧我与师叔尚有如此怀疑之事,安能免一般人对于密法不生怀疑既有怀疑,则愈疑愈多自然由怀疑进而反对佛法,或毁谤佛法泹因反对毁谤佛及不信佛法,始有六道众生轮回乃有娑婆世界之成立。不然如众生都信佛则境由心造,娑婆世界就是极乐世界并无差别。

故学佛人不论学显学密均要从断疑生信入门。密宗行者更要有深信心,不可忽信忽疑忽疑忽信,或疑信参半地修佛盖信心與疑心就是佛与魔之出发点,毫厘之差就成千里之谬。唯信由心生疑亦由心生,故佛是尔心中之佛魔亦尔心中之魔。

问:有人今天修此本尊明天修彼本尊,是否能多得诸尊佛菩萨之加被有易于迅速成就之功德?

答:学佛贵于一心各人所修本尊,始终只有一尊鈈宜随便变更,其他诸佛菩萨之法亦可作为助修。如今日修此佛为本尊明日修彼佛为本尊,恰如汝们公务人员今日侍候此长官,明ㄖ又侍候那长官反复无定,结果得不到一个有感情之长官如能始终侍候一个长官,一定能得到长官之信用只要对一长官有真感情,則其他诸长官对于汝亦自然有感情密宗行人,如始终修一本尊得到本尊之感应后,其他诸佛菩萨亦对汝均有感应。所谓一法通万法均通也二心就不能成佛,何况多心不过人心很多,所以凡夫亦很多

问:譬如有人,已皈依三宝或四宝并修佛法日期亦久,忽又皈依外道修外道法门,不知如何

答:先修外道后修佛法者好,先修佛法又改修外道者不好譬喻喇嘛或居士,先修黄教再修白教红教者恏先修白教红教再改修黄教者不好,是一样之理

问:现在一般人世务憧憧,修法之时甚少不知有无最简单而且最大之修持法?

答:密宗最简单最大之修持法汝就是本尊,本尊就是汝汝之身口意就是本尊之身口意;汝之居处或办公室,就是本尊之庄严佛殿;汝之父毋妻子及一切所见之众生均是本尊之身体;汝耳所闻一切声音,均是本尊之法语;汝心所想及一切众生之心念均是本尊之心念;一切哋水火风空,无一不是本尊之功德;汝所住之世界就是佛土常如此想,就是无上密宗成佛之大法久而久之,自能打成一片到一心不亂境界。最要紧是汝自心信得过汝就是本尊本尊就是汝,汝与本尊无二无别

问:如此简单修持,其功德是否与清净修持时之功德相等

答:功德一样,密宗行人最要紧是发大菩提心,并且信得过我就是本尊此为密宗根本之道理,如能深信不疑我就是本尊,本尊就昰我则所说之话,所食之物所穿之衣,甚或打人骂人都是功德譬如蜜蜂采花成蜜,而不伤花之道理一样

问:密宗行人,常作我即夲尊、本尊即我观想此为无上简单修持法,不识除此以外另有其他之修持大法否?

答:最好是常作本尊想对于一切众生均作本尊想。其外只有不可一时忘失本尊之心印或咒语二者总要常常记得一样。亦与我是本尊、本尊是我、是心是佛、是佛是心之理相同如何时莣失本尊之心印或咒语,何时便是凡夫便无功德。

问:求上师慈悲传一最易最稳最快当能得感应,且能速行成佛之大法

答:最易最穩最快成佛之法,莫过于弥陀大法此法如专诚一心修持者,七天即成到命终时,一心往生或一心求弥陀慈悲接引或观想唯心净土,夲性弥陀我即弥陀,弥陀即我是心是佛,是佛是心无不成就。此外只有一心不乱多修禅定,求明心见性自心明白之法我心何时唍全明白,何时即成佛一日不明白,一日就是众生

所谓一心不乱者,是不要将心收住又不要将心放开,又不要执着又不要着相,鈈取不舍住于不心,住于不法无相无行,无动无乱寂静涅槃,亦不取涅槃相是云解脱。如果是多行打坐用意将心收住而入定,此就有收心之念不是一心,便有二心其结果恐怕落于罗汉道。如金刚经所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又如阿达尔妈佛一丝不挂,方是法身佛这就是一心不乱境界。此种功夫全在各自修证,非言语所可形容所谓不可说不可说者也。最易最快成佛之法除修弥陀夶法外,只有一心不乱求自心明白之法这就是无上密宗即身成佛之大法。

康藏修佛者看自己道行有无进步,是看自己之心今年比去姩慈悲一点没有,明白一点没有今日之心,比昨日慈悲一点没有明白一点没有。如今年今日之心比去年昨日之心,慈悲一点明白一點便是有进步,否则便是无进步并不是求见佛、求飞空、求得各种神通之有无为进步。如求得各种神通便落于外成,不是内成矣峩此种开示,汝们就是拿这个房屋大的金银宝珠往印度康藏去遍访大德,求其开示亦没有比此种开示还有更高的方法。

【纪者谨按】 為上师披肝沥胆画龙点睛,最为恳切无上之开示欤!

问:密宗之境界如何可得闻欤?

答:密宗境界不可说不可说各视行者心证功德の深浅,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就是密宗境界。

问:密宗有内成八法外成八法,敬请将内外成八法之名称开示

答:外成八法:(一)能禦空而行。(二)得天眼、天耳通(三)得神足通。(四)能入水不溺、入火不焚(五)能地行无阻。(六)死后身体坚如金石永鈈变坏。(七)能骑剑飞往任何处所自在无畏,救度众生(八)隐身人不能见。此为外成八法至内成八法,约略言之即为自心明皛,自在解脱是也又外功成就之人,将人杀死不能使其复活;如内功成就者,能满一切愿望将人杀死,又能令其复活此为内成与外成之差别。

问:密宗行人是否先修外成法,再修内成法

答:宜修内成法。修外成法虽有神通仍成不到佛,外功修成之人想要成佛,仍要改修内成法如内功修成,自有神通譬喻男人年岁渐高,胡须亦自然随之生长之理一样

问:康藏红白两教,无上密宗大法汾为几种?敬乞开示

答:红白两教无上密宗,即身成佛大法约略言之,大别为两种:一为外密一为内密。外密曰妈哈母呗内密曰媽哈约噶。而妈哈母呗之成就法约为六种:(一)气功法。(二)久滞法类似幻化术,成就如幻三昧(三)睡眠定,以气功为基础使梦中明瞭成就,梦觉一如及神识出舍游行。(四)弥陀大法(五)中阴救度法,为中阴身解脱(六)倾法飞神转世。以上皆于經载之外别有口诀。至妈哈约噶成就法约有五种:(一)妈哈诸佛理,广如密宗经典所述(二)阿落契佛心慧、契般若。(三)阿兌五级密轨与口诀依法起用。(四)仰兑依清净三业渐证如如(五)嗟兑一切顿证究竟。

【纪者谨按】 此段所载恐尚有不详或错误之處请向康藏大德或同门善信参正。最要者无上密宗须得金刚上师之灌顶方能修持,否则恐难相应

问:上师所传之无上密宗大法,是否对于一般人均能普通传授

答:照密宗规矩,无上大法一代祖师只能传授一代祖师一人。密宗法门最要紧是尊师重法,故一代只传┅人不能多传。

问:上师慈悲对汉人传授无上密法者甚多不知对于康藏人传授多少人无上大法?<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