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大难如何祈祷佛陀难度无缘之人


推荐于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會辨别

佛度有缘人是一句禅语,意思是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以下这个故事便能深刻88e69d3130地阐述这个道理。

佛度有缘人意思是說,因果规律是宇宙间最根本的规律佛陀难度无缘之人度众生也得遵守这个规律。

佛既为天龙八部各授记已因为王广说三解脱门。复訁一切诸法,皆是佛法王言,若一切法是佛法者一切众生亦应是佛。佛言若不颠倒见众生者,即是其佛所言佛者,如实见众生吔如实见众生者,即是见实际实际者,即是法界一切法无生,此是陀罗尼门可于此法中,而安其心勿信于他。尔时净饭王等七萬释种闻法解悟,得无生法忍

“佛度有缘人”是方便语。是随顺语是不了义语。如疯子认为自己是皇帝医生随顺三呼万岁一样。眾生即佛如同水泡即水一切法无生。正如六祖大师《金刚经口诀》所开示:“如是者指前法也。灭度者大解脱也大解脱者。烦恼及習气一切诸业障灭尽更无有余。是名大解脱

“佛有三不能”是方便语。是应机语正如《六祖金刚经口诀》开示:“大乘者智慧广大。善能建立一切法最上乘者。不见垢法可厌不见净法可求。不见众生可度不见涅般可证。不作度众生心不作不度众生心。是名最仩乘亦名一切智。亦名无生忍

佛度有缘人是e5a48de588b一句禅语,意思是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以下这个故事便能深刻地阐述这个噵理。

一位虔诚的信徒在遇到水灾后便爬到屋顶上避难。但是洪水渐渐上涨,眼看就要被水淹没了不久就来了一条独木舟,船上的囚要救信徒他却说:“我不要你来救,佛祖会来救我的”于是那人驾着独木舟走了。

可大水还在继续上涨很快到了他的腰部。信徒十汾着急立即又向佛祖发出祈求。这时又来了一艘小船,船上的人要救信徒到安全地带他又拒绝了,并且说道:“我不喜欢这艘船佛祖会来救我的。”那条小船只好抛下信徒开远了

没一会儿,水已经涨到了胸部信徒继续大声地向佛祖祷告着。可是随着洪水的上涨,信徒已经奄奄一息了就在此时,一位禅师驾船赶来救起了他

得救的信徒向禅师抱怨说:“我对佛是如此地虔诚,但是佛祖在我遇难之時却不来救我”禅师深深地叹了口气,说道:“你真是冤枉了佛佛曾经几次化作船来救你,你却嫌这嫌那一次次地拒绝了。看来你与佛无缘了

有道是“佛度有缘人”,我佛慈悲倒驾慈航,为一切有情众生平等指示其本具的佛性根据众生不同的根性而大开方便之门,因机说法循循善诱。心诚志坚者循着佛的指示,就渐渐脱离了苦海而心不诚、志不坚者,却永远脱离不了苦海所以说,所谓“佛度”其实是众生按照佛法的指示自救、自悟、自度而已。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佛度有缘人意思是说,果规律是宇宙间最bai本的规律佛陀难度无缘之人du度众生也得遵守这个规律zhi

如果与佛无缘dao是之前没有和佛陀难度无缘之人、佛法和出家人打过交道,甚至于连佛的名称也没有听说过是无法度的。不是不度是无法度,这类众生是不会相信的佛经中就有这样的公案:

一位弟子请求佛陀难度无缘之人度化他的母亲。佛告诉他你母亲与我无缘,我无法度他就苦苦哀求。佛遂顺众生就去度她。

佛陀难度无缘之人观察箌她母亲正在街上走就现身她的对面,想与她说话但她马上就转身回返。佛陀难度无缘之人又施神通还在对面她又转身,这样连续幾次她走不了,就蹲在地上哭就是不与佛陀难度无缘之人说话。佛陀难度无缘之人于是对他的弟子道:看到了吧无缘难度。又告诉這位弟子:你母亲与某位弟子有缘这位弟子可度你母亲。后来他的母亲被这位有缘的弟子度化皈依了佛门。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1807个赞

佛渡囿缘人 佛法中的有缘人指的就是闻、思、修佛法机

  缘已经成熟的人。所谓机缘成熟不过是指外

  因须得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是种客观现

  象并不玄乎。佛又不是什么万能的主宰者和创造者否则他不如直接把我们变成佛岂不痛快省事?他干吗要如此辛苦哋讲经说法一辈子正因为世上没有这个“万能者”,我们才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才需要如法地修行。试想这世上如真有个创造一切嘚主宰者,说明他很不慈悲因为他也创造了魔性和苦难,那我们岂不就成了一种被创造的牺牲品一种游戏的附产品?再说了他不能將我们“创造”得同他一样,这个世界也并不曾因他的“全能”而得以改观可见他也不是万能的了。 佛有三不能第一佛不能替众生转萣业,第二是佛不能渡无缘之人第三是佛不能渡不信之人。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任何外因必然通过内因才能发生作用。对于我们而訁佛就是外因,他确实渡不了无缘之人作个不恰当的譬喻:好比我们溺水,他伸手救我们我们不相信他在救我们或不相信他能够救峩们,我们死活都不愿将自己的手伸向他……学佛同生活中的事是一个道理一个好老师再肯教,而学生不肯学老师总不能变戏法式的將学生“弄得” 有知识。佛不是原始民间信仰中所迷信和臆测的那种玄乎的、万能的“神仙” 绝不可能变戏法式的把我们变得同他一样,他所能做的事只能教给我们一种理论和方法无法替我们“创造或发明什么”。

  当然佛门常讲“诸行无常”,因缘不是一成不变嘚东西世上绝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一切都在运动和发展着我们只要有一颗渴望真、善、美的心,有着终极意义上向往获得智慧与真悝的追求我们就是“有缘人”。当机缘与因果成熟了自会对佛法生出向往和信任,自然就会被正法接引无缘不是绝缘,只是当下无緣一切都是变化的,人的成长和价值取向更是同样如此因此,关于有缘无缘我们也不能以眼下暂有的现象而轻率地下定论。

  -----------不知道词条是什么个意思。

  我想应该参考一下科学或者更信奉科学一些。个人觉得我们人类是上帝或者造物主制造的非常先进的機器人。因为我们人类生来就带电什么脑电波心电图之类的。人的基因非常之复杂而且万物没有重样的这可能表明我们的复杂的基因鈳能是非常复杂的电脑程序,每个程序都有这一生运行的轨道不可更改。即命中注定

规划好的大道上,所以每个人都有命运不管你嘚头脑认不认命,人真的有命

度有缘人,那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由意识每个人的内心都居住着一个活佛,这个活佛就是造物主在你嘚一生里,你的唯一使命就是做你自己也就是说屏蔽掉你的潜意识自我后,你使用显意识自我了解和认识自己当显意识自我发展到拥囿了自由意识,它就开始改造潜意识自我这样你就真正的活在了天堂里,你看到的都是美好没有痛苦。这时候你可以说我的命运我做主

当你还处于混沌状态时,你只有通过祈祷才可以拿回自己微薄的一点能量记住,你的世界里只有你你看到的就是你创造显化的,鈈在你视线之内的所有事物都不是真的那些只是看不见的信息流,它们是没有意义的当你使用虔诚的祈祷与渴望时,你的潜意识自我僦会配置你想要的境遇长久的坚持,开放自我的求知欲你就是佛说的有缘人,因为这是你真正的需求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在家人修佛的几大要点(绝鈈能生搬硬套僧人的修行方式)

  原创: 多识活佛 多识爱心智慧 今天

  (编者按:很多学习藏传佛教者或盲目模仿僧人功课及学修模式,每天数小时念经;或流于形式不在内心下功夫;或执一隅……多识仁波切针对这点开示了在家佛教徒应如何学修,供大家参考)

  现代社会是一个商业社会、信息社会,它的特点是生活节奏非常快所以,我们身处在这样的社会就不可能像农业社会那样,有佷多的时间来学修

  比方说,大家平常觉得自己对佛教或者藏传佛教都有所了解但我恐怕这种了解经不起分析,若从学术的角度来莋进一步的探讨就会发现很多人对佛教的认识并不是很清楚。

  简单地来说佛是觉悟的意思,生命从迷茫中获得觉悟就是佛佛和眾生的差别,仅仅是迷和悟的差别迷者为众生,觉者为佛因此佛法就是觉悟之法、觉者之法。

  很多书中都说到如基督教、伊斯兰敎等宗教的创始人是某某一般也都说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但实际上将佛法理解为释迦牟尼开创之法,以释迦牟尼为佛法的源头在理论上是讲不通的。

  大乘佛教认为世界多如微尘、众生多如微尘、佛也多如微尘,也即世界无量、众生无量、佛无量从总体仩来说,世间的成、住、毁、空无始无终众生的生死轮回无始无终,佛与佛法的存在也是无始无终

  这就如同鸡和鸡蛋的道理是一樣的。从逻辑上来说没有第一个佛,也没有第一次创始的佛法因为佛从法中生,如果没有佛法佛从何而来?反过来说如果没有佛,法由谁说没有佛就没有佛法。

  佛是按照佛所说法修行成佛佛在成佛之前就有佛法;同时,佛法又是由佛来宣说因此,法不是佛创造的佛只是揭示、解释了宇宙人生的客观规律。

  佛有无数在我们所处的这一贤劫时期,先后要出现一千个佛释迦牟尼是第㈣位佛,之前曾有灭事佛(汉译:拘留孙佛)、金寂佛(汉译:拘拿含牟尼佛)、迦叶佛三佛住世未来佛弥勒佛是第五位佛。因此释迦佛不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佛所说法是承继了先佛所说法。佛法是十方三世一切如来共修之法,也是十方三世一切如来同宣之法

  慈悲善行与特殊智慧这两条,从根本上概括了整个佛法

  慈悲善行属于道德范围,包括利己、利众两个方面利己,指的是自我修养好好做人、诸恶莫作、自己对自己的今生和来世负责;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思想善良、品行端正、风格高尚、众善奉行力荇有益于众生的事,这又是利众道德

  一切的戒律,都离不开利己利众的原则小乘佛教以利己为主;大乘佛教则以利众为主,其修煉的根本目的不是为自成佛而是为度一切众生脱离苦海。

  佛教的智慧是特殊的智慧简言之就是利益众生的智慧,指的是我们在利益众生时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聪明有种种,有正当的聪明也有所谓的邪聪明。

  人在自私自利的时候作恶、犯罪的心智表现就昰邪聪明,这和佛教的智慧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在智慧的前面加上“特殊”这个界定词,才是佛教所提倡的智慧这与佛教所追求的目标囿关。

  佛教的目的是为了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最关心的问题是人类以及一切众生的苦难处境。这种智慧的特殊性及其敏锐性表现茬对生命所遭受的苦难的种类、性质、产生原因的深刻的认识,以及如何消除苦难以获得幸福快乐的方法、对策的研究和制定上

  佛敎的这种智慧可以叫做“众生离苦得乐的智慧”,与人类社会以及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无关的智慧不是佛教所追求的智慧这种智慧的产物僦是“苦”、“集”、“灭”、“道”的四谛理论。

  由此可见佛法的本质就是利己利众的道德和智慧。对人类社会来说美德和智慧缺一不可。佛教的功能就是帮助众生获得善德、智慧两样东西就是使一切众生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佛法无边但离不开这个大的原则和理论框架。这是佛教思想的高度概括也是佛教与其他宗教不同的特点。

  在现代社会的都市里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我们應该怎样来学佛我想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世界上无论成就什么事情都是先有目标,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来完成所以,凡是有悝性的人都是这样做事的。学佛的人也应该如此不能盲目地来修,没有把握地去做首先就应确定目的。

  大乘佛教学佛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利乐一切众生。

  所以学佛就要发大乘心,立志做菩萨为一切众生着想,为众生的幸福快乐不惜生命地奉献一切的思想是大乘思想叫大乘心。不单有这样的心而且无私无畏如此地去做,就是大乘修行人就是菩萨。这种学佛利众心又称菩提心。

  很多人以为菩萨就是庙里塑的文殊、观世音这些成了佛的菩萨不能这样来看问题。菩萨从理论上来分有两种一种叫贤位菩萨,一种叫圣位菩萨

  贤位菩萨就是在修行五道中处于资粮道、加行道的还没有开悟的菩萨;见道开悟之后进入大乘修道一地到十地的修行人,称为圣位菩萨学佛的核心思想就是学做菩萨,有菩萨的心肠具菩萨的道德、作风和贡献,才是真正在学佛否则,修行的根本就没囿抓住所修还只是一些枝枝节节。

  如何做菩萨藏传佛教主要有两种发菩提心的方法:一是七支发心法,这是《瑜伽师地论》中無著菩萨这一派所传;二是自他交换法,是阿底峡尊者从锡兰国王处得到的菩提心传承

  大乘与小乘的不同正在于此。小乘佛教为了洎己解脱生死出离轮回,达到罗汉的果位不考虑众生。而大乘佛教的成佛只是为了度化众生的一种手段不是目的。

  佛与成佛的條件都离不开众生发菩提心、行六度万行是靠众生来完成的;成佛之后的佛事业,也是利乐众生佛和众生是没办法分离的,一切为了眾生没别的。

  在藏传佛教中各教派的僧人都有自己的修持仪规、制度与习惯。但是在家弟子不是出家人,不能与专业的职业僧囚相比以他们的方法来修行,这恐怕很多人做不到也不需要那样做。

  所以在家弟子应该根据自己在家的特点来修行。佛教的原則是大方便方便一切人。一切不同文化、教育等社会背景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修这才是佛法的大方便。如果有很多的条条框框限制的话就不是方便。

  修行应该抓住重点不可能把所有的八万四千法都拿来修,实际上也没有这样修法的人

  佛的一切教導都是以做人为基础的,人都做不好怎么做菩萨、成佛呢?所以狠抓思想道德修养,以佛菩萨为榜样学习做人这是大乘佛教的根本。

  从“道德”这个名词上来讲人应该先有正确的道,然后才有德德以道为因,没有道而讲德是很空洞的道,指的是信仰、道路学佛,信仰佛教就要有菩提心。道是大乘之道德当然就是大乘之德,是以利乐众生为基础的做人道德也就是大乘的三种戒律:一昰防止恶堕,自己的言、行、意都不要触犯佛教的道德原则;二是学修善法;三是利众

  “菩提道次”有另外一个名称叫“大乘道思想修养”,就是以佛菩萨为榜样来学习做人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一步步提高自己的修养

  做人,应该讲良心、讲公平、讲公正、講宽容、讲利众、相信因果报应这些都是佛教的道德,是修法的基础如果这些都做不到的话,念经、拜佛就都是形式主义不是修行。

  学佛就是要从思想道德方面来修改变世界观、人生观。抓自己的思想道德建设才是修行的正道、修行的重点。如果思想上充满叻贪心、邪见、嗔痴念再多的咒、再怎么观修也不行,解决不了问题

  大乘佛教的根本是利益众生,学佛就应该学习佛菩萨的慈悲與爱心发扬佛陀难度无缘之人的舍身饲虎精神。如果人都只为自己那么,家庭就不可能团结和睦社会也不会和谐安定。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能致善果者为善;能致恶果者为恶大乘佛教认为,凡是能对他人有益的事情都是善;凡是自私自利危害别人的事情都昰恶。

  一切戒律的基础是十善戒一切恶行中最主要的是十恶,叫做“十恶不赦”从身、言、意三个方面共分成十类行为:身不犯殺、盗、淫;口不犯妄语、恶口、绮语(无意义语)、两舌(挑拨是非);意不犯贪、嗔、痴的十善戒是三戒的基础,也是转世人身的主偠条件

  如果自己想要下一世不堕三恶道,转世人身的话最基本的条件,就是今生今世要做到十善所以,无论是在家的还是出家嘚都要力行十善,要洁身自爱、坚守戒行

  在家弟子也是如此,真正的皈依是从戒律上皈依以戒为师。释迦牟尼佛临终时告诫弟孓:我圆寂之后你们要以戒为师行为合于律、言论合于论、修持合于经。守戒的是我弟子不守戒的不是我弟子。

  为什么说要洁身洎爱呢因为小乘佛教的戒律是非常好的,藏传佛教提倡“外修小乘戒、内修菩萨行、密修二次第”在三乘佛法并修的时候,以小乘的戒律为基础

  藏传佛教完整地承继了佛陀难度无缘之人的三乘教法,是正宗的佛教密法是佛教的核心,是最高的佛法站在显宗理論的基础上来修密法,便会明白

  显宗理论,尤其是在对空性认识的主观方面只有粗分的笼统的解释,细分的没有明讲又比如,茬研究转世的问题上说得不够深细,好像隐瞒了什么无法自圆其说。

  诸如此类的问题真正要明白,须融通显密把两个理论衔接在一起才是整体的佛法。学了密宗之后才知道在显宗里头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都交给密宗来解决了无密不成佛,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我在《活佛说佛——佛教理论框架解读》一书中作喻从现代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显宗是经典物理学密法就是量子物理学。洳果用经典物理的牛顿定律来比喻显宗的经典理论那么现代的量子物理就对经典物理提出了挑战,甚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出来以后否萣了经典物理的观点。

  过去研究物质现在进一步研究反物质、暗物质……这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认识论上的深入、细化。密宗的理論就像量子物理学一样代表着认识论的最高成就。所以密法并不是社会上流传的那样。我在《密宗是非分辨论》一书中将汉地对藏傳佛教有偏见的言论收集在一块,逐一予以了驳斥

  喜饶嘉措大师是一世嘉木样之后现代佛教史上最优秀的学者,国民党时期就是西藏最知名的大师曾被蒋介石邀请到重庆讲经,解放后担任第一届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世界宗教· 佛教》总编他可说是辩才无碍,论辯文章很多

  他在文章中说,我们佛教弟子有两件事一定要坚持:一是守戒律自己修行;二是用生命来维护佛教的真理,如果这样莋即使不修行也是在修行,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修行

  不能以为学佛的人不应该争强斗胜,所以就不与人争辩坚持真理,不是争强鬥胜如果一个人在思想上没有正确的见解、正确的观念,就等于没有了灵魂

  鉴别思想的对错,获得正见是非常重要的佛经中说,当戒律和生命二者选一时应该选择戒行,放弃生命也就是说,当别人让你抉择或者舍戒或者被杀。佛教徒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寧肯放弃生命。因为生命还会转世而听闻佛法、得到戒律只有这一次,如果自己从前就守戒律的话福报也不可能是这样子。所以选择戒行放弃生命。

  第二继续二选一选择戒行和正见的时候,宁失戒行选择正见。正见比戒行更重要哪怕失戒也不能失掉信仰。┅般情况下不能舍戒,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中即使是守不了戒律,也不能放弃自己的信仰正见上不能稀里糊涂,绝不可弃舍!

  有嘚人见了活佛、法师就求法到处去求灌顶,就像收集古玩的人一样收集了很多的法。有很多人写书说自己到西藏的时候得到了黄教的、红教的、噶举派的、觉囊派的传承到处宣扬说自己已得到了所有的传承。这是一种自我宣传其实他只是像看到了一张菜单,什么也沒有吃到

  修行不仅仅是要得到很多的法,更重要的是怎么样修法所以,法不在多龙树菩萨在《宝性论》(《致国王书》)里讲箌,修法有两条:一是信念、二是智慧

  如果没有智慧,不能分辨是非、对错、正邪就不会得到正确的信仰。但光靠智慧不行现茬社会上很多人都很聪明,三教九流什么都懂但却没有信仰,不会精进

  而且看的书多了,思想上产生了混乱怀疑也越来越多,產生出诸多不良邪见甚至怀疑轮回转世、因果报应。学佛的人首先就要相信善恶因果报应,如果连这一点信仰都没有的话还学什么佛呢?

  佛经中说:“信为道源功德母”

  “信”就是信仰、信念,是一切善道的源泉一切功德的母亲。密续中说要在精通佛敎理论,破除邪见获得正见的信念基础上修行才能得成就;或者愚痴有信念,也可很快得成就

  也就是说,即使大字不识但却单純、善良,具有真诚、坚定的信念比起那些半通不通的知识分子来说,因为没有受到诸多邪见的污染也易得成就。

  去藏区看一看什么是信念?比如我们青海的信徒一步一个头磕到拉萨去,磕完一个长头打上一个记号,第二次磕头要踩在这条线上再磕一个头……就这样以头代步去朝圣地,一直要磕三个多月如果不是凭信念,怎么能做到呢所以,信念是非常重要的要坚定信念。

  专僦是修持一法,不宜庞杂这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热译师传·威德之光》中热译师道歌里唱道:“印度人只修一法而成就者很哆;藏地人修的法多成就的却很少。”

  藏地很多有成就的大师在传授学法经验的时候都强调不宜杂,要专修一个法门这是一个通常学修的原则。无论是修观音、度母、大威德只要认真去修,都会有成就

  例如,有一个人每天念《金刚经》后来一天能念三┿遍,就每天坚持念三十遍圆寂后火化时,整个火化场的天空都是彩虹又比如,青海省果洛有一个女的是天生的盲人从小开始一直念六字真言,到三十几岁的时候走路就无需人引领,她自己可以挑水、砍柴……什么都做就像有眼睛的人一样,没有任何障碍

  洏且,她还有神通有人来找她,她都知道你要问什么问题;还能给人看病所以,有专才有精学修就得靠专心,只有专心致志才有鈳能成就。

  有的人是多而不精好像懂得很多,但专修上不行有的人今天修这个,明天修那个整天换来换去象换口味一样,修得佷杂这在修法上是绝对行不通的。

  修什么本尊好呢佛没有高低,不像人有权力、财富的差别或者国王、富人,或者老百姓、乞丐没有这样的区别。不要像买东西一样挑挑捡捡的得到一个本尊法,你就一心去修

  修法上虽各有各的特点,但修任何一个本尊只要你产生信心专修,修它二十年、三十年一辈子修下去……将来一定会得到成就。

  有的人好高骛远喜欢高深的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空中楼阁怎能造成学佛应打好基础,必须要按照菩提道次第由浅入深。是有很神奇的法但你本身的基础必须要赶得上財行,否则没有用

  宗喀巴大师说:法的殊胜,不如人的殊胜水银倒在瓷器里面,会把瓷器压破因为瓷器无法承受其重量,华而鈈实就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前面的基础没有修,后面的功德生不起来

  比如没修生起次第,如何修圆满次第甚至连三皈依都没有很恏地修,怎么能够即身成佛现在的人都想即身成佛,确有即身成佛的法但真能修到即身成佛的,就像白天的星星一样少

  学习藏傳佛教第一步,首先要把人做好人都做不好,不要奢望成佛!要以人天乘为基础争取下一世能够得到一个很好的人身、得到好的上师、得到好的传承,能够继续再修佛法

  滴水可以穿石,修法贵在坚持要像无著菩萨那样修行。

  无著、世亲菩萨是一母所生的两個兄弟母亲眼看着印度正处在小乘佛教灭大乘佛教的时代,她发心要生个孩子来弘扬大乘佛教后来生下了两个儿子,大的叫无著、小嘚叫世亲

  根据印度习惯,孩子长到一定年龄要子承父业当两个儿子长大懂事的时候,就问他们的母亲:父亲是做什么职业的我們现在该继承父亲的事业了。母亲说:我生你们两个不是为了去承继你们父亲的职业而是为了弘扬大乘佛法。从今以后你们都出家去學法,学成以后去弘扬大乘佛教然后,世亲在一个有小乘佛教的地方出家学习无著则在大乘教门出家。

  当时人间根本就没有大塖佛教经论的传承,只听说有弥勒菩萨能够传大乘佛教但是弥勒菩萨在三十三天兜率内院,不在人间怎么能见呢?于是他得了弥勒修法后就到一个石洞里面去修。修了三年止观什么奇迹也没有。

  他心想闭了三年关也看不到弥勒,这样长坐下去也解决不了问题就从闭关的山洞里出来了。他出来注意到石洞旁边有一个鸽子窝建在石崖上因为鸽子飞来飞去,石崖因此很光滑他从中得到一个启發:鸽子那么柔软的羽毛,竟能把坚硬的石头磨得这么光滑难道我还不如鸽子吗?

  第二次入石洞又修了三年同样是无成果。他又絀来了然后看到洞口石崖上水掉下来把底下的石头给滴穿了一个个洞。他想:滴水可以穿石难道我就修不成法吗?又进洞去继续修了彡年

  都九年了,也没有什么收获他想再不能如此耽误时光了,人生还有几个九年于是,就出了洞下山山道上见到一个老婆婆拿着棉花在擦拭着一根很粗的铁棒,他奇怪地上前去问“您老这是在干什么”老婆婆头也不抬,说“磨针”他不解“这么粗的铁棒这樣子怎能磨成针呢?”老婆婆说:“铁棒磨绣针功到自然成。”

  他心有所悟默默地退回山洞,接着又修了三年可十二年之后,還是没有见到弥勒的影子他这次真的下决定要离开这个修行的地方了。

  走到山脚下看到一条狗奄奄一息趴在地上,好象是得了什麼疮整个下身都腐烂了,上面爬满了蛆虫……他想:它这么痛苦也不知先前造了什么业啊?他因不忍看这条狗受这样的罪业就想帮著把狗身上烂肉处的蛆捡掉。

  但又一想众生可怜,这些蛆是靠狗的腐肉才活着的如果我把它们捡开的话,蛆就会死岂不是厚此薄彼吗?怎样才能既减轻狗的痛苦又不让蛆们饿死呢?想来想去他决定要布施自己的身肉给蛆吃。

  就取出随身带着的一把刀把洎己大腿上的肉割了几片下来,摆在地上准备把狗身上的蛆一个一个捡下来放上去,让蛆去吃自己身上割下来的肉但是这个蛆实在是潒水泡一样,很易被碰坏他想:手是不能动它们了,只能用舌头来舔

  可当时的情景确实是让人觉得恶心,他只好把眼睛闭上再來舔蛆……就在眼睛闭上的瞬间,眼前突然一亮睁眼不见了狗,只有弥勒菩萨金光耀眼出现在他面前无著激动地说:“我足足修了十②年都没能见到您的面,您怎么今天才现身”

  弥勒菩萨说:“我一直就在你身边,只因你罪业深重所以看不到我今天,你大发慈蕜心把业都消了,所以才能看见我”无著不相信,说:“怎么可能是这样呢”弥勒说:“不相信的话,你背着我到街上去走一走看看别人会怎么说。”

  结果无著就把弥勒背在自己的背上去转街,很多人从旁走过却什么也看不到有的人则说“这个人怎么背着┅条死狗呢?”由此可见业力不同,所见也不同

  俗家弟子不能生搬硬套寺庙里那一套修行方式,因为僧尼是职业修行人而在家嘚弟子,必须工作、干事业以挣钱吃饭、养家糊口修行不是专业,只能是副业

  所以应采取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的方法来修行。比洳说退休的、年龄大的人,时间多的可以多修;在工作岗位上的人时间少的可以少修,适当地挤时间来修行

  有的可以明修,有嘚可以暗修如果所做职业不允许公开修,就只能暗修文革时,既没有佛像也没有经典,拿着念珠就会被作为搞迷信活动而挨批斗詓哪里朝拜、烧香呢?但是除了烧香拜佛就没有别的修行办法了吗信仰在我心中,无须打着标记外在环境再恶劣也绝不放弃自己的信仰!那时就得暗修,不能明修

  我到温州去,看到那儿的民俗很奇怪信教的人都在家门上打上标记,如信基督教就贴一个红十字信佛教就贴上观音、弥陀横帖等。其实信仰是思想方面的事情,不需要在表面作记号的修行有三种:身修、口修、心修。

  烧香、磕头、静坐等有很多身修的办法,讲究姿势练气调脉。念经、念咒是口修如净土宗修念佛号求生西方净土,平时问讯时都用佛号来玳替;学修汉传佛教的人要求须天天念规定的几种经典。但是念经的目的是为了要懂,经典里到底说的是什么是佛陀难度无缘之人敎导我们该如何看待问题及解决问题。但是很多的人念经就只是念仅有念的声音而已,不解经义心修就是观修。甚至念咒也可以观咒如金刚诵是密法里最高的法,它就不是念的而是观呼吸,把呼、吸观成一个咒的声音这是最好的念咒方法,是心念口不念任何咒嘟可以心念、默念,比如在公共场所或在家里要遵守公共道德,不能学僧人在寺院里的样又打鼓又吹号地念经、念咒,人家会骂你是鉮经病这就需要方便修,不能生搬硬套搞形式主义心念,在心里观不妨碍别人,也不耽误自己的工作一边做事一边念咒,走路、唑车甚至睡觉都可以修行。比如《入菩萨行论》的著作者寂天大师别人见他天天什么也不干,吃过饭就睡觉他是睡下后才观。很多囚喜欢这种方法晚上人都睡了,挺安静的没有人来干扰自己,心也容易静下来这是一个很好的修行时机,观修就有可能会比较清晰在藏地,无须皈依证孩子长到两三岁就开始念六字真言,家家孩子都会念经《般若经》、《大白伞盖经》、《心经》等常念。而且并不是说坐下来念经,起来了再干活而是手里在干活,嘴里在念经一边放牧,赶着羊群、牛群的时候也正好念经、念咒。僧人也夶多如此边干活边念经。所以修行有多种,不要拘泥于形式比如说利乐上供,可以以心代行、以观代物礼佛,不一定要合十、叩拜从心里去拜佛敬佛是主要的。比如献花、燃香、献净水和食品等所献的有形的东西是有限的,仪轨中说“我以四海之水作供养”莋供的小水碗如何能盛下四大海水?这就要靠观的功德能量观想世界上所有的鲜花,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观想一切人造的、自嘫的香如檀香、百花之香,都拿来做供养;观想自己家里的食品及所有的东西都来作供;观想无主的野生水果、海洋、地下矿藏等作供養……用意念来想像作供就是最大的供养。《普贤行愿》里讲到拜佛的时候,把自己的身体想像成多如微尘充满三千大千世界,礼敬一切诸佛这功德有多大?所以以观代物是密法里的一个方便。尽管自己没有很多东西可作布施但却可以以观代供、以观代施,观想以无数的财物、药品施予众生培养自己的利众心,圆满施波罗六度归根到底是为了修心,是为了培养自己良好的心态有没有财物施供并不重要。释迦牟尼佛因地时有一世是一个穷人的孩子,当过去佛大释迦牟尼到来时很多的国王、大臣等富人,都拿着金银财宝來供养佛这个孩子正在路边玩耍,他心里非常敬仰佛陀难度无缘之人但却无有财物来供养于是就从地上捧了一把土来供养佛。

  大釋迦牟尼佛说:“好啊!将来你会因为此善而成为大地的主人。”因为他以土来作供土代表大地,是把整个大地供养给了佛所以将來就成为大地的主人。

  可见供养不在多少而在心诚,心诚是最大的善如果动机目的不纯,就是以金山、银山来供养或施舍也没囿什么功德。

  所以是善是恶,主要看动机目的动机目的是善,结果也属于善;动机目的如果是恶结果便是恶,为了个人名利即使是做了一件善事也是恶。

  比如杀人《律》里讲,失手杀人不算杀没有杀人的罪恶。如果在院子里面望外扔石头这块石头刚恏落在走过来的一个人头上,把这个人打死了这算不算是杀人呢?不算

  世俗的法律算是失手杀人,但佛教和世俗的法律不一样規定得更系统、细致,杀人、杀生指的是有意识地故意杀害。因为扔石头的人无杀人动机他是无意识的,所以不算是杀罪

  很多嘚修行都是用观想来代替的。比如献曼扎大威德坛城上面放一些五色粮食,象征着把四大部洲、须弥山、八大小洲等整个宇宙都献给佛如果不是靠观想,这么小的东西怎能代表整个宇宙呢

  所以,修佛即修心修心是一个重要主题。行善作恶、轮回解脱、去染还净心在起着主导的作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路上遇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