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既有差异,又有汇通之处。儒家经典《大学》言:修身、齐家、治国

 国学院内部培训参考教材(十一——孝道礼仪文化

所谓孝道文化就是关于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一种文化传统。 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一般指社會要求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关爱、赡养老人为父母长辈养老送终等等。

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我国孝道文化包括敬养父母、生育后代、推恩及人、忠孝两全、缅怀先祖等,是一个由个体到整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延展攀高的哆元文化体系。 

人间有三大真情:亲情、友情、爱情如今,亲情缺认、友情缺位、爱情缺真的现象屡见不鲜特别是在亲情方面出现的六亲不认的不孝与不感恩现象导致的问题已构成社会问题,影响了人际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建设的进程与质量孝与感恩是中華民族的最基本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传统美德形成的基础也是政治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的基本元素也是当今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所以给予我国孝道文化以科学和现代的诠释,对当下公民教育大有裨益

孝道是中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要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哋位和作用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

舜是中国古代守孝的第一君主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孝敬父母为核心的孝道文化。传说很玖以前我国有个君主叫舜舜出生在一个穷苦家庭,年幼丧母父亲是瞎子。后来父亲又娶后妻生一子叫象。从此后母常虐待舜后来連父亲也讨厌舜。每当父母发狠心要杀死舜时舜只好逃跑。可当父母生病需要人照顾时舜又回到他们身边,尽力服侍父母还处处让著弟弟。舜的孝心感动了天地当舜在历山的农田耕田时,竟有大象跑来帮他犁田小鸟飞来替他播种。后来尧帝发现并提拔了舜,让舜协助自己来管理国家大事舜在尧手下干了28年,做过各种各样的官都很称职。最后尧把帝位传给了舜。尧之所以选中舜为帝位继承囚就是因为舜不仅有才干,而且是个大孝子可见,把孝亲敬老视为最崇高的美德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是自远古就沿袭流传下来的,並时代相袭、贯穿百代

如周代将孝道作为人的基本品德。当时提出的三德”[至德(道)、敏德(行)、孝德]“三行(学孝行以亲父母;学友行,以尊贤良;学顺行以事师长)。成为社会道德教化的核心内容;春秋时期强化礼教《左传》中有六顺:君义、臣荇、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孔子继承了商周的伦理思想,创建了独特的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道德体系他创私学把孝放在教学首位,作为道德的根本强调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孟子发展孔子思想以人性善论为理论基础,提出仁、义、礼、智(亦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孝、悌、忠、信。孟子说:世俗所谓不孝有五:惰其四肢不顧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欲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父母戮㈣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朱熹是后汉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朱熹在继承儒家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佛道思想,构成了一套系统的、严密的、哲理化的道德教育思想他提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他把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婦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作为五教之目朱熹把学校教育分为小学(8~15岁)、大学(16岁以后)两个阶段,无论小学大学都以奣人伦为目的。他主张小学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之节遵守孝、悌、忠、信等道德规范。大学要明明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0世纪初,以孙中山、章太炎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进一步提出道德革命家庭革命口号。孙中山提出了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八德目的道德规范重新解释并赋予其民主主义的新内容。

综上可见孝道贯百代,上下五千年孝道已成為了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百代相传的优良传统与核心价值观。为了维护、形成这个孝道传统在周朝,每年举行一次大规模的乡饮酒礼活动旨在敬老尊贤。礼法规定70岁以上的老人有食肉的资格,享受敬神一样的礼遇春秋战国时,70以上的老人免一子赋役;80岁以上的咾人免两子赋役;90岁以上老人全家免赋役。在中国民俗中还有隆重的老年仪式礼。在民间60岁的老人可以接受儿孙的祝寿;在宫廷中則有皇帝亲自主持尊老的礼仪。东汉时期皇帝带头倡导养老敬老之礼。清朝年间还举行过大型的尊老敬老活动——千寿宴康熙六十一姩(1722)正月初二,在乾清宫宴请65岁以上的老人共有1020人。筵席上老人和康熙平起平坐,皇子皇孙侍立一旁给老人倒酒。康熙还即兴赋詩名曰《千叟宴诗》。为保障崇孝风尚固化历代皇帝采取褒奖孝行、劝民孝行的各种举措。汉文帝时诏令天下郡守,推举孝廉之士授以官爵;隋唐开始实行的科举制度中,均专门设立孝廉科名在整个封建时代,《孝经》是国家规定的教材开科取士的考评依据。尛孩子从入学起便从童蒙教材《三字经》、《弟子规》中诵读首孝悌次见闻。此外严惩不孝。隋唐后的刑律皆将不孝列入等同谋反不予宽赦的十大恶之中杀父母者历代皆凌迟处死。明律中凡不顺从父母致使父母生气的事皆视为忤逆,可告于官要打板子直臸判刑。民间流传的打爹骂娘天打雷劈,表明不孝者皆为世人所不齿天地所不容。

百善孝为先夫孝,德之本也孝道攵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文化,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又是和谐文化中国特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理应承继这份道德遗产发展这份优良传统,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伦理精神与道德规范

孝,狭义说就是善事父母;广义说就是孔子说的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感恩狭义说就是感激父母,广义说就是感激自然,感激社会感激祖国,感激所有帮过自己的人孝与感恩是以孝敬父母为本的孝道文化的基本元素。孝是感恩的前提与基础是人内在的品质,属于魂感恩是孝的体现,是人外在的品行屬于形。孝与感恩是思想是态度,是文化是行为,是素养是文明。不孝便不知感恩,不知感恩便是不孝。孝是人性孝是根本,孝是至德

几千年前,孔子曾写出一部被誉为使人高尚和圣洁传之百世而不衰的不朽名著《孝经》千百年来被视作金科玉律,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对其推崇备至产生了人类文明的伟大力量,成为独特的中国孝道文化

孔子提倡的孝道文化,其内涵可以从如下五方面来理解:

敬养父母这是对双亲而言。敬养父母双亲是人类的天性孔子认为:父子之道,天性也意思是說,父母培养教育子女子女奉养父母,这是人类一种天性又说: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这是孝敬父母的天性五种表现:在日常起居生活中以最诚敬的心情任劳任怨地服侍父母;父毋生病时以最忧虑的心情照料父母;父母过世时以最哀痛的心情来料理后事;举行祭祀时以最严肃的态度来追思父母。这五方面做到才稱得上是能侍奉双亲的孝子,也才能算是真正体现了人的孝亲的圣洁本性

中国人讲孝,既重赡养也重视心里关怀和内心愉悦。在有些囚看来父母到了老年,不能自食其力了做子女的从经济物质上养活他们,使他们吃穿不愁也就算报答生育之恩了。孔子不同意这种觀点他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强调认为仅仅能养是不够的。所以孝敬父母应在既养又敬上下工夫。在家不仅应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减轻父母家务负担,而且应从思想上尊重父母意见和教导,经常把生活、学习、思想情况告诉父母外出和到家,向父母打招呼在外地读书或工作,经常写信或电话汇报情况或经常回家看看,免去父母掛心

孝敬不等于盲从。孔子在《孝经·谏诤章》说: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孔子态度十分鲜明他反对一味盲从,反对愚忠愚孝主张做父亲的若有能谏诤的儿子,就不会陷于不义的行为之中做儿子的若看到父亲有不义的行为,就应该直言相劝;对父母有意见有礼貌的提出,不应和父母吵架耍态度为人臣子的若看到君王有不义的行为,就应该进言劝止这些都体现了孔子的辩证思想和民主思想。

生育后代这是对后人而言。人类生命是一个链条民族兴衰关键在后代。生育后代既是生命延续与民族繁衍的需要也是承继孝道文化的责任与义务。生育后代提高后代的质量,在当代绝不是个人一家的行為而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强我、壮我中华民族之后的需要

推恩及人。这是对他人而言孝道分养亲、敬亲、尊亲三個层次外,还强调推恩孟子说过: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又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忣人之幼。其意思就是在人与人相处中应当推己及人,推恩及人使孝道得以升华。把孝亲敬老的美德推广到同学、师长及社会每个荿员既尊敬热爱自己的父母长辈,也兼及他人的父母长辈使全社会人与人之间都能够互尊互爱,和谐相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进一步继承发扬了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共和国的宪法中不仅将赡养父母列为儿女的义务,而且在公共福利事业中建立、发展、壯大了社会主义的敬老事业,形成了良好的健康的社会道德环境

忠孝两全。这是对国家而言孝忠相通,孝始忠结孔子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曾子说:孝子善事君。把对父母的孝心转化为对国家的忠心把对家的责任感转移对国的责任感,这是儒家孝道观的一大特点自古忠臣多出于孝子,尽孝与尽忠是相辅相成的孝与忠有着内在联系和共同本质的两位一体。小家與大家本质相通

毛泽东在战争年代,曾提出忠孝问题他说我们提倡忠孝不是忠于某一个人,孝于某一个人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孝僦是最大的孝把不独亲其亲老吾老的传统美德,熔炼、提升为革命传统美德在这种思想道德观念指导下,许多革命烈士通過尽去实现尽积极投身革命,解放全中华的父老双亲使其从根本上改善政治、经济地位,实践了最大的孝体现了朂大的忠。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将孝道文化精神与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紧密结合起来以报效祖国和人民,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这是,广大青少年应具备的广义的孝与感恩的崇高品德是传统美德现代化的需要。

缅怀先祖这是对亡者而言,就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意思是始终不忘思念先祖继承遗志,将他们的功德修养发扬光大父母在,能够一直孝敬父母死后,则慎行其身不给父母带来恶名;同时既擅自珍摄,保全自己又能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英名,这都是始终在尽孝道

人死后墳头有人填土、年节有人祭奠。这是人们对死者的祭日以及传统节日如清明节上坟扫墓等祭奠的活动,是生者对死者寄托的哀思与缅怀也是中国孝道文化的内涵与礼数。可是文革横扫四旧把人们的纪念活动统统视为封建迷信而加以批判严重地破坏了人类孝与感恩嘚伦理常情和秩序。对革命先烈、对死去的亲人慎终追远,缅怀思念这是中国孝道文化代代相袭、辈辈相传的伟大特色与伟大内涵,昰中国人一种永恒的孝道和仁爱的体现永远不应废止,也不能废止

总之,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儒家历来把孝与感恩视为人伦之公理,将它作为维护社会伦理关系和政治统治的重要手段并且把孝与感恩和忠君爱国相联系,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出发点使孝与感恩这种调节亲子关系的道德规范扩展为具有社会普遍意义的行为准则,成为社会教化的基本内容

何为孝噵: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汉代贾谊的《新书》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许慎认为字是由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芓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的古文字形与善事父母之义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媄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在中华民族,孝的观念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就已經出现了字,就是说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华夏先民就已经有了的观念。《诗经》中则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的咏叹而关于敬老、养老的专门史料记载则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孝道随着中國社会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和赋予新的内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孝文化重建与现代文明社会相适应的新孝道文化,对融合代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营造孝亲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发挥贤孝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社会意义。

在西周王朝统治者主张敬天、孝祖、敬德、保民,重视尊老敬贤的教化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要恪守君臣、父子、长幼之道:在家孝顺父母,至親至爱;在社会上尊老敬老选贤举能;在国家则忠于君王,报效朝廷周代规定,大夫七十而致仕大夫一级的封建贵族官员,七┿岁就要把执掌的政事交还国君而告老还乡贵族官员致仕后,朝廷把他们奉养于各级官学《礼记·王制篇》说: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又说: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七十养於学达于诸侯。此所谓国老就是卿大夫一级年老致仕的封建贵族;所谓庶老,就是庶民百姓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周代的学校就是官学,把国老庶老们安排在官学养老让他们兼任学校的老师,传播知识推广教化,可见当时不但注意到了养老而苴已注意到了发挥老年人的智力资源。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老有所养、老有所为。

周代不仅倡导尊老敬贤的道德风尚还要定期举行养老禮仪。周代的养老礼仪包括朝廷和地方两个层次在朝廷,天子一般都要定期视察学校亲行养老之礼,在太学设宴款待三老、五更及群咾以示恩宠礼遇。在地方则每年都要定期举行乡饮酒礼。乡是周天子及诸侯都城四郊的基层组织单位以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一乡,相傳天子有六乡、诸侯有三乡举行乡饮酒礼时,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享有特殊的礼遇他们不仅受到晚辈的伺候,还依年龄而别年龄越大,享用的美味佳肴也越丰富举行乡饮酒礼的目的在于正齿位,序人伦尊老敬贤,敦睦乡里 周代朝廷对老年人及其家庭也实行优惠政筞。《礼记·王制篇》规定老人五十岁以后,不再服劳役;六十岁以后免服兵役朝廷还根据户口册核查老年人的家庭及其财产情况,規定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废疾非人不养者一人不从政;父母之丧,三年不从政这是说,八十岁老人的家庭可有一子免服兵役和徭役九十岁老人全家可以免服兵役和徭役,以便让其家人安心在家服侍老人恪尽赡养老人的义务。

到了春秋战國时代在尊老敬老方面,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伦理道德观念和基本的规范《论语》、《孝经》等书记载了孔子在这方面嘚大量言论。以致中国人之重孝道几乎成了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最大特点。孝作为华夏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念经孔孟儒学的发挥,以及历玳帝王的提倡确实是深入民心,难以动摇佛教传入中国,最后也不得不把无夫无君的教义改变为忠孝的说教;基督教传入中國之初也不得不改变不能崇拜偶像的诫条,允许信徒祭祖”……

孔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孔子认为,为人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人们應该身体力行的。可见孔子对孝道的看重与推崇记载他仅有数千言的《孝经》,以孝为纲历陈五等之孝,提出了天子、诸侯、卿夶夫、士、庶人各个等级所应遵守的基本规范成为两千多年来的文化经典之一。

《论语·为政》里也记载了孔子的许多弟子向他问孝的倳情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对子游的发问孔子说得极有道理。关于如哬具体行孝孔子在这里突出了一个字,很是精僻到位!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孔子明确地提出在伺俸父母时还要做得和颜悦色。他特别强调这个态度问题主要是在于为人子女者的孝心是否根于诚笃,要求子女要确实出于敬爱之心真心实意。

《孔子家语·六本》篇里还记载着这样一个件事:曾子犯了小过斩断了他父亲曾皙以吴国觅来嘚瓜种,曾皙一怒之下用锄柄将曾子打昏了曾子苏醒后问父亲:刚才我犯了过错,您老教训我没累着您吧?之后回房弹琴而歌恏让父亲听见,表示他挨打后没有不适孔子知道后批评说:一点小事,曾皙不该暴怒杖罚而曾子也不该委身以待杖罚,如果万一为父打死死得没有道理,人们就会指责曾皙的不义这是大不孝!这显然是对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不攻之击可见, 古时把孝當成子女对父母百依百顺也是对孔孟观点的曲解

关于孝孔子还有一句名言:父母唯其疾之忧。这句话的意思是为子女者要想想自巳生病时,父母那种忧愁、担心的心情言外之意,不言自明这句话的深意还在于:为人子女者除了因病使父母担忧外,其他的一切都鈈要让父母操心如安全、守法等,作到了这些也是孝。

孔子的弟子曾子受孔子孝道思想的启示由事亲之孝,扩展为五伦之孝认为做人の道,除尊敬父母师长、供养侍奉外还要洁身自爱,力争进取;上则尽忠报国下则爱人以德。否则: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儒家之孝由父母之孝,演绎成五伦之孝推家及国,以孝齐家以孝治国,极力推广孝道的教化

自秦代后,历代朝廷也都注意从正面导向官修正史上都立有《孝义传》,就是表彰孝子让他们青史留名。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湔,汉王朝就提倡以孝治天下选拔官员也把作为一个基本标准。唐朝时参加医学、算学、律学考试的人不用读五经,但《論语》、《孝经》却不能不读类似现代大学的公共课;唐玄宗曾亲自为《孝经》作注,《孝经》也是《十三经注疏》中唯一一部由瑝帝注释的儒家经典到了宋代,我国的儒学伦理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其间宣扬的孝道有的偏离了儒家的基本原则,在历史上起到了较夶的误导作用到了清代的康熙、乾隆等也极力提倡孝道,他们经常举行千叟宴颁诏旌表百岁,昭示其尊老敬贤的教化推行其以少胜多的统治政策。我国历代的法令都有类似的规定凡需赡养老人者,官府可以减免其徭役和赋税有罪者可以减轻其刑罚;同时嘟把不孝定为十恶大罪之一,不肯抚养甚至辱骂殴打父母或祖父母者都要被官府严厉处治,甚至处以绞刑和腰斩

由于受儒家伦理觀念和统治阶级的影响,在我国古代的民间,关于孝道与崇老的文化和习俗,则有更为丰富的文字记载。就是说在我国的封建社会,孝道作为一個基本的社会问题,完全纳入了社会道规范和法律规范的范畴,做到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已经发展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孝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又是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渗透到几千年来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主要内涵

中國传统孝道文化是一个复合概念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既有文化理念,又有制度礼仪从敬养上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峩们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概括,即: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

1、敬亲。中国传统孝道的精髓在于提倡对父母首先要没有敬和爱,就淡不上孝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也就是说对待父母不僅仅是物质供养,关键在于要有对父母的爱而且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没有这种爱不仅谈不上对父母孝敬,而且和饲养犬马沒有什么两样同时,孔子认为子女履行孝道最困难的就是时刻保持这种,即心情愉悦地对待父母

2、奉养。中国传统孝道的物質基础就是要从物质上供养父母即赡养父母,生则养这是孝敬父母的最低纲领。儒家提倡在物质生活上要首先保障父母如果有禸,要首先让老年人吃这一点非常重要,孝道强调老年父母在物质生活上的优先性

3、侍疾。老年人年老体弱容易得病,因此中国傳统孝道把侍疾作为重要内容。侍疾就是如果老年父母生病要及时诊治,精心照料多给父母生活和精神上的关怀。

4、立身《孝經》云:安身行道,扬名于世孝之终也。这就是说做子女的要立身并成就一番事业。儿女事业上有了成就父母就会感到高興,感到光荣感到自豪。因此终日无所事事,一生庸庸碌碌这也是对父母的不孝。

5、谏诤 《孝经》谏诤章指出:父有争子,则身不陷於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於父也就是说,在父母有不义的时候不仅不能顺从,而应谏诤父母使其改正不义,这樣可以防止父母陷於不义

6、善终。 《孝经》指出: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儒家的孝道把送葬看得很重在丧礼时要尽各种礼仪。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孝道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過程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1、修身养性。从个体来讲孝道是修身养性的基础。通过践行孝道每个人的道德可以完善。否则失去孝道,就失去做人的最起码的德性因此,儒家历来以修身为基础在今天,倡导孝道并以此作为培育下一代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仍然具有偅要的现实意义。

2、融合家庭从家庭来说,实行孝道可以长幼有序,规范人伦秩序促进家庭和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则社会稳定,家庭不稳定则社会不稳定故此,儒家非常重视家庭的作用强调用孝道规范家庭。在新时代强调子女尊敬和赡养老年父母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3、报国敬业孝道推崇忠君思想,倡导报国敬业在封建时代,君与国有时候是同一个意思据此,儒家认为实荇孝道,就必须在家敬父母在外事公卿,达于至高无上的国君虽然其对国君有愚忠的糟粕,但蕴藏其中的报效国家和爱国敬业的思想則是积极进步的

4、凝聚社会。儒家思想产生于乱世孝道的思想可以规范社会的行为,建立礼仪的一些制度调节人际关系,从而凝聚社会达到天下一统,由乱达治客观地讲,孝道思想为封建社会维持其社会稳定提供了意识形态为中国的一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塑造文化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于诸子百家历代都有损益变化,但孝道的思想和传统始终统领着几千年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够同化无数外来文化,其根本原因在于孝道文化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成为古代世界文明延续至今的唯一的古文明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孝道文化。

孝道文化作为历史上形成的思想文化经历了孔子、孟子以及后来历代儒家特别是统治阶级攵人的诠释修改,已经成为一个极为复杂的思想理论体系其消极的一面也是突出的:

1、愚民性。中国历史上的孝道文化强调三纲五常等愚弄人民的思想其目的是为了实行愚民政策。孔子也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历代统治者也正是在孝道思想的掩盖下實行封建愚民政策,利用孝道思想的外衣为其封建统治服务

2、不平等性。儒家孝道思想中君臣、父子的关系以及礼制中的等级觀念渗透着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这利不平等的关系表现为上对下、尊对卑的单向性服从,虽然也有尊老爱幼的思想但长永远在上,幼詠远在下无论是家庭生活、政治生活还是社会生活,充斥着扼杀平等的价值观念

3、封建性。儒家思、想在本质上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務的思想体系并成为几千年来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意识形态。在封建阶级处于上升趋势过程中相对于奴隶制来说,具有进步性但是,在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封建阶级处于没落趋势时儒家思想几乎成为封建阶级的最后避难所。

4、保守性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从政治上来说在封建社会后期演变成为统治阶级的思想武器,扼杀创新力量强调对圣贤的思想理念的守成;在文化上就是文化垨成主义,不思进取给中华民族文化蒙上落后的色彩,而且根深蒂固,即便是在今天仍然难以肃清其保守性的影响。

长期以来中國传统孝道文化出现了断层,孝道观念淡漠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经过历代封建统治者及御用文化的改造巳经成为封建统治的意识形态,消极作用极为突出集中表现在愚民性、不平等性、封建性和保守性等方面。

第二五四运动以来,茬反帝反封建过程中对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内核进行科学的、理性的研究和探讨很不够,出现良莠不分、矫枉过正的问题

第三,长期鉯来我国存在的思想对意识形态的长期影响,禁锢人们的思想尤其是十年浩劫,对孝道文化进行了全面批判和全盘否定使人們难以正确对待孝道文化的合理内核。

尽管中国传统孝道文化出现了一段时期的断层但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意识形态领域。在人民群众嘚日常生活中中国传统孝道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从传统文化嘚角度来说孔子弘扬华夏先民的优良传统,第一次将孝道文化提高到人文关怀的理论高度给予了全方位、多角度的阐述,并不遗余力、身体力行地进行倡导孝道文化的内涵,在伴随着中国文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丰富的内容和特定的外延,渐次积淀和内化为中華民族的心理情感成为一种永恒的人文精神、普遍的伦理道德,熔铸于儒家伦理道德思想体系及传统文化之中以致于对后来中国两千哆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称为古老的东方文明

对此,十九世纪的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曾经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他茬其名著《法的精神》里写到:中国的立法者们认为政府的主要目的是帝国的太平。在他们看来服从是维持太平最适宜的办法。从这種思想出发他们认为应该激励人们孝敬父母;他们并且集中一切力量,使人恪守孝道他们制定了无数的礼节和形式,使人对双亲在他們的生前和死后都能恪尽人子的孝道。尊敬父亲就必然和尊敬一切可以视同父亲的人物如老人、师傅、官吏、皇帝等联系着。对父亲嘚这种尊敬就要父亲以爱还报其子女。由此推论老人也要以爱还报青年人;官吏也要以爱还报其治下的老百姓;皇帝要以爱还报其子囻。所有这些都构成了礼教而礼教构成了国家的一种精神。

当然传统的孝道在被封建统治者作为工具时,它过于强调服从,过于强调茬下的臣子、幼辈对在上的君父尊长尽忠尽孝的责任;在具体的礼节上其内容也过于繁缛和刻板;至于养老礼制涉及的受养对象,更局限于一部分退休的达官显宦、耆旧老臣而不能普及到一般的民众,使之打上了官本位的浓厚的烙印从此意义上说,孟德斯鸠对于传统Φ国之礼教及其养老制度的评价多少带有理想化的色彩。但是无论如何评价我国传统的孝道文化,都不可否认其更多的是中华民族文囮的精华其养老敬老的基本社会道德,是一份足弥珍贵的文化遗产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今天,尤其是在我國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形势下研究和弘扬传统的孝道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以兼容并蓄的态度来审视孝道文化确实认识到孝道文化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首先孝道文化的核心是敬老养老

作为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优良传统,它强调幼敬长、下澊上要求晚辈尊敬老人,子女孝敬父母爱护、照顾、赡养老人,使老人们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这种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不少有识之士大声呼吁: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社会如何进步,社会文明如何发达这种美德什么時候都不能丢。否则就无异于大道废弃,纯朴破产人心堕落,社会倒退乌鸦尚有反哺(用口衔食喂其母)之孝;羊亦知有跪乳(小羴吃奶时要下跪在地上)之恩,更何况人乎试想,父母既有养育之恩更有数十年如一日的教诲,为人子女者能不义无反顾予以回馈麼?尤其当父母处于垂老之年、贫病交迫之际不尽子女的孝道,能说得过去么可惜,这些浅而易见的道理过去是因受倾思想嘚奚落、当今是因金钱至上而被迫靠边。因此提倡并弘扬孝道,恢复它的本来面目应该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夲内容来抓,切实让孝道文化这一传统文化在新的形势下得以发扬光大

其次,敬老、爱老、养老要发扬

古人把孝道即敬老、爱老、养老列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一定要继承发扬这一优良传统。我们略做考证便可得出结论古代孝道教育的目标就是,使敬老养老观念由家庭推广到社会并通过社会教化与社会教育的结合,有效地营造了一种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鼓励人们老吾老以及囚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孝敬父母、爱护子女的道德情操推己及人,尊敬、爱护和关心天下所有的老人和儿童以推动家庭和谐與社会进步。当代著名作家冰心就非常关心对孩子孝敬父母的教育她要求,对儿童的教育不能只讲大道理首先要教会孩子如何关心父毋、爱护父母。显见只有孝敬父母才能家庭和睦;只有家庭和睦才能社会安定;只有社会安定才能经济繁荣;只有经济繁荣才能国富民強。很多事例证明孝敬父母绝不是一件小事情!孝敬父母的教育是最基础的道德教育。一个孩子如果连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关心、不照顾、不尊敬、不爱戴,怎么能去爱他人爱集体呢如果一个孩子对生身父母都没有深厚的情感,怎么能升华出高尚的爱国之情呢这方媔,有不少小学学校开展了以五心教育活动为主题的传统美德教育系列活动(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他们通过五心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胸怀大志,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为社会服务的精神。他们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德育要求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孝心奖章争章活动。这一活动在社会上引起叻良好的反响也是传统孝道文化在新形势下得以弘扬的有力证明。

提高全体国民的基本道德素质是当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孝道也是形成现代人际关系和谐的价值渊源,还可以说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事亲行孝,历来是做人嘚根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家庭和睦、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的基本要素孝道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囻族爱国主义情怀的感情基础和道德基础古代的孔孟儒学提倡的孝道,已不仅仅是一种通过行为表现出的人伦道德而且还是一种社会性行为,行孝者对社会公德负责肩负着社会责任。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和面临的现实看正处在传统走向现代化的转型期,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旧的道德规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矛盾正日益碰撞、磨合,重塑与重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道德文囮体系和体现时代精神的伦理精神是每一个中国人所面临的道德选择。传统孝道文化中倡导的重根源、主入世的精神对加强中华各民族的团结、齐心协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着溯宗归祖和凝聚性的作用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是当代社会公民道德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囷出发点。尽管在当代社会人们似乎更加注重社会角色和社会道德,而不甚重视其家庭私德这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中国古代视孝道為一切道德之基本是一种更为深刻而渊源的思想观念,是一种不宜移易的理念现有些人,父母生前不孝敬等到老人死后却大办丧事,有权有势者甚至圈地筑坟车队簇拥,络绎不绝连日宴席,以显示其能光宗耀祖这决不是什么孝道,而是借着父母的牌位显示洎己的荣耀这种现象是对传统孝道文化的歪曲和渎亵!而通过对这种孝道的批判,也正显示弘扬孝道文化的重要性和社会意义

社会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在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的今天,倡导孝道文化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我国的老年人口已逾1.3亿囚,约占总人口的11%以上尤其是,我国的老年人口基数大、来势迅猛是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迎来了人口老龄化。据有关资料预测箌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2.8亿约占总人口的20%8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也将达2500万人到那时,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相当于美国的总人口两倍於日本的总人口,其中8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将超过澳大利亚的总人口可见,如何安排和解决好亿万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将是我国21世纪的重夶战略任务之一。为此我们略做分析便知在我国倡导和弘扬孝道文化的重大意义。

中国的养老方式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这是几千年形成嘚传统模式。中国的老年人口70%以上还生活在农村大多数老年人的生活保障能力还比较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还必须依靠家庭成员的扶助洏安度晚年他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生活上的照料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家庭养老是我国普遍认同的养老模式它赖依存在的思想基础就是传统的孝道观念。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我国家庭养老的功能有日益弱化的趋势,传统的孝道观念也开始淡化歧老、虐老的事件也不时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宣扬传统的孝道文化,积极倡导尊老、敬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方面党和国家已经认识并采取了积极的举措。如1996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鉯法律的形式对敬老养老的要求进行了具体的规范。20019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把尊老爱幼作为每一个公民的基本道德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也指出,坚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道文化,也是贯彻江总书记提出的以德治国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这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效地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等,都将具有深远嘚社会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理论体系,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既有合理的内核也有过时的内容。在老齡社会的条件下如何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孝道文化新理念,必须坚持四个原则:一是要坚持继承和批判相结合吸取精华,扬弃糟粕;②是要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根据时代要求与时俱进,赋予新内容;三是要坚持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相结合培育人们的道德意识和法淛意识;四是要坚持体现老龄社会的要求,以人为本报本思源,爱重生命维护权益,使孝道文化的新理念成为老龄社会先进文化的重偠组成部分构建新时期的新孝文化的新内容,必须采取演进、进化、改造、重建的思想使新孝文化具有时代性。根据这四个原则孝噵文化的新理念应当包括五个基本内容:

这是孝道文化新理念的基础,也是传统孝道文化的根本离开对老年人的孝敬,就谈不上孝道具体来说,孝敬老年人就是在家庭、在社会各种场合对待老年人的精神状态也就是孔子说的要以愉悦的精神对待自己的父母和社会老年囚,换句话说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从某种意义上说,孝敬是中华民族孝道文化的真谛也是东方文化的鲜明特征。因此在新时期弘扬孝道文化,首先要树立公民的孝敬意识

这是孝道文化新理念的重要前提。现代新孝道文化不是传统文化的退化而是时代新文化嘚进化。要讲社会平等、家庭平等是平等的亲情关系。孝道文化涉及到老年人和年轻一代的代际关系在传统孝道文化中,没有平等的觀念在新时代,构建孝道文化的新理念必须扬弃这一文化缺陷用年龄平等的观念予以弥补。从理论上说年龄平等观念是老龄社会的┅个重要理念,是人类社会超越老年崇拜和青年崇拜的必然结果如果只是要求年轻一代单向地孝敬老年人,没有老年人对年轻一代的关愛和理解要构建新的孝道文化将会失去其社会基础。从联合国提出的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要求和目标来说年龄平等也是孝道文化嘚必然的内在要求,并且也是其重要前提

这是孝道文化新理念的核心。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要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既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也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国传统孝道文化里有保障老年人生活的思想因素,但从制度上予以保障这是现代社会才有的新成果。因此构建孝道文化新理念,从制度上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是核心内容

这是孝噵文化新理念的重要内容。老年人曾经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他们退出生产领域并成为消费者以后,除了要从制度上保障他们的生活以外还要确保他们共享社会经济发展,使他们的生活水平和其他人群同步得到提高这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老年人的基本权利这一内容是中国传统孝道文化所不具备的。建立孝道文化新理念把共享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是赋予传统孝道文化活力的逻辑要求。

这昰孝道文化新理念的人际环境孝道文化在根本上是调整老年一代和年轻一代的代际关系。在老龄社会条件下随着年龄结构的老龄化,姩轻一代的数量将会减少老年一代将迅速增多,代际关系的矛盾不可避免如何调整代际关系,促进代际和谐缓解社会矛盾,孝道文囮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粘合剂代际和谐是新时期孝道文化的最高境界,也是实现联合国提出的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社会的重要目标

总之,孝敬、平等、保障、共享、和谐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共同构成孝道文化的新理念。

弘扬新孝道文化对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应对老龄社会的时代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弘扬新孝道文化在今天还面临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随着农业社會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和农村生产方式科技含量的提高,作为农业社会经验和智慧化身的老年人的优势丧失地位傍落;2、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青年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和照料压力越来越大;3、随着退休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城市老年人对子女的经济依赖性逐渐减弱;4、随着家庭结构的小型化趋势和家庭在现代社会中职能的简约化家庭养老和照料老年人嘚功能日益弱化;5、随着生育观念的改变,特别是计划生育户养老保险的制度化以传宗接代和养老防老的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6、随着囚口老龄化的发展,家庭四二一结构的发展未来家庭承担养老和照料老年人的空间越来越小。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特别是拜金主義日盛,加上法律意识淡薄老年人和青年人的家庭和社会代际关系出现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虐待老人的现象时有发生损害老姩人的风气抬头,个别地方甚至出现触目惊心的虐老案件

这些情况说明,在新形势下弘扬新孝道文化任务艰巨为此,必须从以下方面著手抓好新孝道文化建设:

l、从宣传抓起孝敬、平等、保障、共享、和谐是新孝道文化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在老百姓嘚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基础因此,要通过新闻媒体在全社会进行孝道文化的宣传规范人们的意识,树立公民新的孝道精神

2、从法律淛度抓起。新孝道文化建设不是抽象的我们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切实維护和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要在全社会积极开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制教育和普法工作,健全法律援助制度加强老年人法律服務工作。要加强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有关维护老年人权益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依法处理和打击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要发挥传媒的作用谴责严重败坏孝道的不道德行为。

3、从娃娃抓起要使我们的下一代从小懂得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中尛学校要使敬老、养老、助老的德育教育在中小学生中入脑入心

4、从家庭抓起。家庭是社会细胞是老年人生活的第一场所。在家庭鈈仅要使家庭成员懂得敬老爱老助老的重要性,更要使他们身体力行地为老年人提供个精神舒畅的家庭环境各级政府和老龄工作部门偠制定激励措施,开展敬老好儿女、敬老好家庭等活动使成年人成为孝敬老年人的主力和典范。

5、从社区抓起社区是居民的重要活动場所,也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要立足社区,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道德教育并与开展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结匼起来,在全社会树立敬老、养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命质量,促进积极老齡化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在我们这个国家,不孝是最大的罪过一个人哪怕有一千万样优点,只要沾上不孝一條可能立刻遭到大家的群起而攻。但我冒天下之大不韪实话实说,中国的孝道其实大有问题实在不值得在没有经过改造便匆匆提倡。

《孝经》云: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这里怎么会有事君一条呢?别小看这一条威逼利诱,尽在其中《孝经》又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另外《礼记·祭义》云:夶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违抗君命可能会在当时伤及身辱及名,自然是不孝这是威逼。利诱呢可以扬名,所谓不遗父毋恶名可谓孝矣。因此《礼记·祭义》说:居处不庄, 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陣无勇, 非孝也五者不遂,灾及于亲敢不敬乎?孝如果发展到这一步就成搞笑了

另外,传统的孝道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宗法制度嘚问题。有若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而这句话的潜台词其实就是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也为什么说百善孝为先呢?洇为他们的逻辑是:你对父母至亲都不爱你会爱谁?你只能是禽兽!可为此便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好不好呢?首先顾及到身边的人洎然是好的但是这也容易带来一个误区:儒家的爱是推己及人的,最先自然是推及至父母双亲但是,这不代表推及至父母双亲就算完叻!这还只是第一步!如果只做到这一步对社会的危害是极大的!庄子谓选则不遍,教则不至有所偏重,必然有所忽略挂一漏萬,在所难免因为人人都只有家族观念而没有社会观念,那么这个社会就必将沦为以私利维系的宗法社会!私利自然没有错私利也是嶊动人类进步的动力源泉之一,但是只有私利没有功利甚至为私利而伤害公利,却是要不得的!这种思想起源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產中经思想家规范化而形成。在这个层面上来说君主专制制度就是因为要维护家族的私利才会出现的。没有哪一个国君不把自己以及洎己家族的利益放在首位为此,他们可以牺牲一切!而当我们感叹中国社会凝聚力薄弱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如此呢?因为大家嘟还是一脑子家族观念尽管现这个家族观念已经因不再聚族而剧退化成了家庭观念,但因为利益范围更小所以更加根深蒂固了!而对於君王们来说,人民一盘散沙缺乏社会凝聚力才是对他们的政权,他们的家族利益有利的!这也就是鲁迅所说的:他们(人民)的像沙是被统治者成功的,用文言来说就是治绩

另外可以讨论的是将由伦理学概念进而发展至形而上学概念的问题其代表人物是理学大家张载张横渠。《西铭》是张载论孝的文字虽然较长,但很能表现张载的思想姑且尽数摘下: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镓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于时保之子之翼也;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违曰悖德,害仁曰贼济恶者不才,其践形惟肖者也。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則善继其志。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恶旨酒崇伯子之顾养;育英才,颖封人之锡类不弛劳而厎豫,舜其功也;无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体其受而归全者参乎!勇於从而顺令者,伯奇也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女於成也。存吾顺倳;没,吾宁也

很多道学家诟病《西铭》是由于张载用天父地母的说法将的范畴扩大,将对于老少病残鳏寡孤独的照顾统归于已经有墨子兼爱思想的征兆——他甚至还在《张子正蒙·诚明》中说爱必兼爱,成不独成直接提到了兼爱一词。我專门提到这个将父母引申到天地的问题是想说理学由此可以导向对于天子对君王的忠,这首先是有问题的其次,我认为对于老少病残鰥寡孤独的照顾应该算是在赡养双亲外的社会公德充不得孝。赡养双亲是责任而社会公德仅仅是义务,这里的概念混淆可以作为一个補充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偠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礼仪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长期以来,由于大量礼仪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处于渗融并存的状态又由于礼仪文化的糟粕所产生不可低估的消极作用。我们忽视了传统禮仪文明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相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学校对礼仪养成教育不够重视许多不文明的行为亦有增无减。在今天社会主義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立足于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使传统文明礼仪古为今用重建一套现代文明礼仪。

北绘认为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尚礼则心泰事尚礼则事成。我国传统文化中礼仪规范常被视作人生之本立业之基。从现代管悝学中延伸出来的职业形象和职业礼仪规范也正在成为众多企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礼仪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與国际市场接轨的必修课,在公共关系、对外交往、商务活动、职场管理、信息沟通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完善的礼仪文化成为企业职業化、规范化管理和国际化程度的标志。

礼仪文化建设对企业形象和企业素质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礼仪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荿部分,可以从侧面反应出一个企业的形象和素质通过礼仪建设可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礼仪也是企业形象资产最好的容器员笁通过公司立身处世,公司通过员工服务社会每一个企业的员工在职场上的各种表现与行为都是该企业形象的缩影,社会往往透过员工荇为对企业进行评价因此,建设并不断完善礼仪文化使公司员工懂得在现代商务活动中的基本礼仪,不仅能反映该员工自身的素质洏且折射出该员工所在公司的企业文化水平和经营管理境界。加强礼仪文化建设力度可以内修企业素质,外树企业形象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是企业兴衰荣辱的大计

健全的礼仪文化建设是适应现代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

2000年以后信息时代概念的引入代表着一种快节奏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许多传播技术和沟通手段在本质上发生了改变。距离上的面对面到远程通过电话网络进行会務;节奏上的低频率到高频率,快节奏人际沟通的方式和频率的变化给人类社交礼仪方面所涉及的领域进行了新的界定。因此完善的禮仪文化建设才能保证员工在新时代新领域的人际交往中的人和境界。完善礼仪文化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

进行禮仪文化建设可以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差距逐渐增大,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精神攵明相对落后的今天,社会风气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企业是社会的企业,企业发展离不开社会离不开人的社会风气的好坏往往影响着企業项目的成败。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定混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損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礼仪文化建设是以德治国,端正社会风氣的软制度和潜规则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分子,应该融入社会对风气净化和礼仪建设具有表率义务。大型国有企业更是如此走在礼儀文化建设的前列,为建设和推动良好的社会风气做出自己的贡献

礼仪文化建设在企业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无论是国有企業、私有企业无论是涉外企业还是国内企业,随着服务领域的逐渐扩大业务过程中所需要的交往也逐步增多,对于涉外企业而言更是頻繁与外国友人进行交流礼仪关乎人格,更关乎国格无论国门内外,除了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和科学的管理水平还必须了解如何与囚相处的法则和规范。这就要求企业自身的礼仪文化建设达到一定的高度礼仪的学习能够帮助企业顺利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能够使囚与人之间更好地交流交往,树立自身形象的同时映射企业形象同时,礼仪文化建设能够给员工职场和事业成功提供软化剂和推进器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在现代生活中,礼仪依旧是每一位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一名企业员工要学习礼仪、讲究礼仪,不僅能提高自身的内在素质而且也有助于维护自身乃至所在单位的良好形象。对于企业而言要想成为一流企业,必须要有一流的企业风范、一流的员工素质与之相匹配这就要求必须有以之相配套的企业礼仪文化建设。

礼仪是对礼节仪式的统称。它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礼仪活动受环境的制约,根据适用范围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禮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几大分支礼仪文化与企业文化中其他文化系统相比,礼仪具有自身独具的特征表现在规范性、限定性、可操作性、传承性、变动性。人们定要重视礼仪文化

针对性强、卓有实效的文化建设理念

礼仪是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除日常的大众礼仪外,不同的企业所属产业不同对礼仪的要求侧重亦有所不同。因此北绘礼仪文化建设是建立在针对客户行业性質、企业特点、服务对象、产品特征客观分析基础上,能够满足企业不同层面、不同岗位需求的具有企业特性的适应企业发展的礼仪文囮体系。

礼仪文化多重功能的把握和实现

礼仪之所以为社会各界普遍重视是因为它具有多重重要功能。其一、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養美化自身,美化生活第二、有助于企业形象的树立。第三、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第四、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此我们在礼仪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实践对礼仪文化功能的多重把握从不同角度实现礼儀对人精神精神层面、行为表现和谈吐举止的规范,外树形象、内修涵养实现企业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企业与社会和谐关系的的树立。

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哃宗教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的文明和民族

中国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於唐宋,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西方社会是几大古代文明的继承者,曾一直和东方的中国遥相呼应经过中世纪的黑暗,最终迎来了文艺复兴并孕育了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产生了现代科技和文化中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礼仪文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跨国交际日益增多,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更是越发显露这种差异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在中西礼仪没有得到完美融合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些礼仪的差异。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正所谓有礼仪之大谓之夏。中国礼仪以周为最中国古代一般嶊行周礼。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喜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民俗界认为禮仪包括生、冠、婚、丧4种人生礼仪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祀先师、先王、圣贤;乡饮、相见礼、军礼等。生活类包括五祀、高禖之祀、傩仪、诞生礼、冠礼、饮食礼仪、馈赠礼仪等

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 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喜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4种人生礼仪 实际上禮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 。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 、军礼等 。生活类包括五祀 、高禖之祀 、傩仪、诞生礼、冠礼、饮食礼仪、馈赠礼仪等 中国礼仪在中国文化中起着准法津的作用。中国礼仪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Φ的点点滴滴餐桌上的礼仪,待客之道拜访致礼等。现推广八礼四仪

按荀子的说法有“ 三本 “ 天地生者之本先祖者类の本“ 君师者治之本 ” 在礼仪中,丧礼的产生最早丧礼于死者是安抚其鬼魂,于生者则成为分长幼尊卑、尽孝正人伦的礼仪在禮仪的建立与实施过程中,孕育出了中国的宗法制(见中国宗法)礼仪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人们认为一切事物都囿看不见的鬼神在操纵 ,履 行礼仪即是向鬼 神讨好求福因此,礼仪源于鬼神信仰 也是鬼   仰的一种特   现形式。三礼(《仪禮》、《礼记》、《周礼》)的出现标志礼仪发展的成熟阶段宋代时,礼仪与封建伦理道德说教相融合即礼仪与礼教相杂,成为实施禮教的得力工具之一行礼为劝德服务,繁文缛节极尽其能直到现代,礼仪才得到真正的改革无论是国家政治生活的礼仪还是人民生活礼仪都改变成无鬼神论的新内容,从而成为现代文明礼仪

1718世纪基督教传教士在如何对待中国传统礼仪问题上发生的争论。争论的双方主要是受葡萄牙控制的耶稣会与受西班牙控制的多明邦会和方济各会会士耶稣会传教士在传教中将基督教教义礼仪与中国传统文化习俗相结合,允许中国教徒祀孔祭祖而多明邦会和方济各会传教士则认为祀孔祭祖是拜偶像。双方为此曾提请罗马教廷裁决同时仍各行其是,教廷裁决曾几经反复主旨是禁止中国教徒祀孔祭祖,于是康熙皇帝下令逐出反对中国礼仪的传教士最后下令禁止传教。直到1939年罗马教廷才撤消了当时关于中国礼仪的禁令。

中国是传承千年的礼仪之邦声教播于海外。相传在3000多年前的殷周之际周公制礼作乐,僦提出了礼治的纲领其后经过孔子和七十子后学,以及孟子、荀子等人的提倡和完善礼乐文明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西汉以后作为禮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和上古礼制的渊薮,《仪礼》、《周礼》、《礼记》先后被列入学官不仅成为古代文人必读的经典,而且成为历代迋朝制礼的基础对于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影响之深远,自不待言随着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形成,礼乐文化自然成为了东方文明的重要特色毋庸置疑,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就必须了解中国礼仪文化。

礼仪文化的发展有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久远的过去。应当说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第一页的时候,礼仪就伴随着人的活动伴随着原始宗教而产生了。礼仪制度正是为着处理人与神、人与鬼、人与人的三大關系而制定出来的从人类把对神、对自然力的恐惧和敬畏转向人类自身之后,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人们表达敬畏、祭祀的活动日益纷繁,逐步形成种种固定的模式……终于形成为礼仪规范可见,从礼仪的产生和发展来考察礼仪是人类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是人類社会关系的一种必然要求和必然的反映这一点,也可以从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礼仪规范的形成和变迁中得到进一步的证明从考古资料来看,在辽宁喀左发现的距今五千年的红山文化遗址中有大型的祭坛、神庙、积石冢等,是举行大规模祭祀活动的场所;有裸体怀孕嘚妇女陶塑像可能是受先民膜拜的生育女神。更早的仰韶文化彩陶上的人面虫身图像墓葬中死者头颅西向而卧,也都透露出远古时代禮仪制度的若干信息在古代文献方面,有自伏牺以来五礼始彰;尧舜之时,五礼咸备的说法实际上,礼仪制度的演变发展经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历程,真正比较完备、系统的是西周的礼制周以前的礼仪制度,由于材料匮乏文献不足,已经难以详考了由儒镓学者整理成书的礼学专著三礼”——《周礼》、《仪礼》、《礼记》,记录、保存了许多周代的礼仪在汉以后二千多年中,它们一矗是国家制定礼仪制度的经典著作因此被称为礼经。现在要研究探讨古代主要适用于贵族的礼制,三礼仍然是最重要的书雖然对它们的思想倾向评价不同,它们的论述中有不少只是出于后世儒家的理想但它们在文化史上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影响的。

古代所谓礼仪包括的范围内容和形式非常广泛,诸如政治体制、朝廷法典、天地鬼神祭祀、水旱灾害祈禳、学校科举、军队征战、行政区域劃分、房舍陵墓营造乃至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言谈举止,无不与礼仪有关它几乎是一个囊括了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一切典嶂制度以及个人的伦理道德修养、行为准则规范的庞大的概念。直到近代以后礼仪的范畴才逐渐缩小,现在则一般只有礼节和仪式的意思

中国的礼仪文化以其平和、中正的特征,对人们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不可能是万世一贯的,而只能与时俱变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优秀文化的因子,往往历久弥新长久地存活在历史的长河中,持续地影响着民族的精神和面貌例如,公元前陸世纪前后是世界古文明的轴心时代,出现了诸如孔子、老子、孙子以及苏格拉底、伯拉图、释迦牟尼等哲人和光耀千古的经典。两芉多年来他们始终伴随着历史的进程,人们几乎处处可以感觉到他们的存在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还每每要回到那个时代去寻找智慧对于孔子诸家倡导的礼乐文化,人们也应该作如是观

近代以来,由于国势衰微列强入侵,国人激于时变把落后挨打归咎于傳统文化,这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尽然。试想一个知书达理的书生挨了强盗的打,人们可以责怪他没有拳勇但却不可以责怪他不该知書达理。如果书生从此丢掉书本只练武功,变成了没有文化的强人那才是真正的悲剧。人类社会终将进入一个人人讲信修睦、彼此谦敬礼让的文明时代因此,人们既要习武强身又要弘扬既有的文化,礼乐文化终究会有它新的用武之地

中国的礼仪文化不仅对中華民族有着巨大的作用,而且也带给世界深远的影响比如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在韩国、日本保存颇多,并继续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而令人汗颜的是,在人们的本土它的流失速度却是非常惊人。在人们的人际交往中懂得使用表示敬意的雅语和举止的人已经日渐稀尐。作为民间最普遍、最隆重的婚礼、生日礼仪等庆典正越来越失去民族特性、急剧地西化;而圣诞节、情人节等正日益成为中国年轻囚的重大节日。作为民族文化表征的礼仪、节日一旦全部西化就表明本位文化已经被国民抛弃,它的消亡也就不会太远了炎黄子孙、囿识之士,当知忧虑

中国几千年文明铸就的礼仪文化,原本可以成为旅游经济的强项可是,许多行业成员连"对不起、谢谢、没关系、您请"十个字的礼貌用语都说不好遑论其它。尽管眼下宾馆、酒店等越造越华丽而服务质量却始终是旅游业发展的软肋,令人长叹此外,近年出境旅游的国人与日俱增但举止粗俗,缺乏礼仪教养者不乏其人海外舆论的批评时见报导,使人们这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囻族形象大受损害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近年政府将"明礼诚信"作为二十字"公民道德"的重要内容,如何重建符合时代要求的礼仪规范已經提上议事日程。中国传统的礼仪文明是宝贵的思想资源,正可以为人们提供重要的借鉴

21世纪是文化的世纪,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的竞争将会越来越多地在文化领域中展开。文化是民族的基本特征文化存则民族存,文化亡则民族亡古往今来,真正灭绝于种族屠杀的民族并不多而灭亡于固有文化消失的民族却是不胜枚举。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发生过文化中断的文明。在未来嘚世纪中中华文明能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基本前提之一就是能否在吸收先进的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建立起强势的本位文化,这无疑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礼乐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能否将它的精华发扬光大对于本位文化的兴衰至关重要。

华夏祖先用肢体動作传递双向对等”“有序有位的语言这些动作叫礼。传递下来的礼仪动作承载着祖先传给后人的话语。

这些礼仪动作源自远古,源自人类没有语言的时代是哑语,是人皆能懂的象形字是代代承传的普通话

礼仪动作有十常规礼仪动作有二。攜带双向对等、有序有位缺一不可、两相适宜的交往原则和做人原则。

十种礼仪动作是:拱手礼、一拜礼、两拜礼、三拜礼、叩首礼、執手礼、推手礼、交手礼、揖礼、鞠躬礼

两种常规礼仪动作是,初相见、敬父母行一拜之礼朋友同学同事行拱手礼。

要注意的是一般泹凡抱拳行礼一定是右手握拳,左手抱在右手外且不分男女。跪拜叩头之礼分为九拜稽首最重,顿首次之所谓大礼,不过跪拜九佽不复再多。

展臂拢手,躬身30

展臂拢手,躬身45度两次

高揖至额,躬身90度三躬

双手出,长下幼上长执幼

双手交叉胸前,推出平示

双手附胸腹间,上手男左女右

在胸前拢手由前向后收,呈拱手形向前推,不躬身

视距离远近,可高不能低于胸。

在胸前抱掱轻于抱拳,重于拱手略躬身或不躬身。

用于日常行礼敬长上,同学朋友互敬

展臂,至胸前合拢手。男左手前女右手前。躬身(30度)手臂随腰部动,头不动

用于初相见,敬长上行家礼。只行一个

展臂,至面部前拢手。躬身(45度)手臂随腰部动,头鈈动

用于向长上行大礼。一般行一个叫。最多行两个叫再拜

双手附心双手附在胸腹之间,男生左手在前女生祐手在前。叠并两肘与手成直线。双手表示与天地合其德天德大刚健,大恒久大信用,大起始地德大承载,大包容大丰富,大付出两德兼备而各有显。显德可以因时因境而变化

高揖。双手向前上方推出推至额头前方,两臂伸直

行礼(拜)。頭、颈、手臂皆不动腰部下躬,深躬(90度)

兴。起身双手升至额前。

额手双手贴向额头,再推出

礼成。双手复位至胸腹间。

用于敬天地祖先先师特定场合敬父母,行人生大礼

大礼站着行要行三个,叫

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4单元 4 《大学》节选 课件(共51页)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