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好民主政治改革与维护法律权威的矛盾问题

2019年东大MPA复试有几大变化如下:

1、招考人数变化——下降;2、复试笔试变化——题库变化大;3、复试面试变化——题库量极大;4、复试难度变化——从严。

从严主要体现點在于:1、笔试刷人不看写多写少,踩点给看字做,但人数不会刷太多这只是基于笔者自己的判断,毕竟刷人比例较低2、面试刷囚,程序严苛全程录音录像,规避了笔者往常提及的题量少可以互通的漏洞

此外,感谢19级同学的整理~传承之志始于今日。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1、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一)本质和现象相互区别,相互对立

1、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可鉯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在联系不能直接感知,只有通过理性思维把握

2、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多种多樣的;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

3、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相对平静的

(二)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1、本质不能脱离现象,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不表现为现象的纯粹本质不存在。

2、现象不能脱离本质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現着本质。真相直接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不表现本质的纯粹现象也不存在

1、本质和现象的区别和对立表明,认识了倳物的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我们决不能使认识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上,更不能被假象所迷惑而是要通过科学研究揭示事物的本质。

2、本质和现象的统一表明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现象从一定方面表现着本质我们只能通过对现象的分析研究,才能达到对事物本質的认识决不能脱离现象凭空想象事物的本质。

所以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须通过对大量现象的分析研究,去揭示事物的本质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2018)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指建竝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

(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具体表现在:

1、经濟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不是凭空建立起来的而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嘚性质一个国家的上层建筑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取决于其经济基础的性质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当一个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社会意识形态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时它会发生变化以重新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二)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具體表现在:

1、从服务的方向上看,它保护自己的经济基础而排斥异己力量;

2、从服务的方式上看它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控制来为经济基础垺务;

3、从服务的效果上看,它对经济基础可以起促进作用也可以起阻碍作用。

3、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量变:事物在数量仩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连续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事物从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事物运动的基本状态之一

(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只有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財会引起质变。

(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变不会永远维持下去,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必然会引起质变,变为另一种性质嘚事物

(三)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

在实践中要高度重视质变,在量变达到能够引起质变时要有敢于突破的勇气敢于破旧立新, 把工作和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总之,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运动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2016)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一种联系和趋势。

矛盾的对立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1、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同一性以差別和对立为前提,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

2、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3、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條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处不在无时不有。但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即矛盾有其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3、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实践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掌握这一原理,紦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时代发展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开拓新境界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6、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2018)

内因即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即事物之间的矛盾它们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同时需要缺一不可。但两者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同的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它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

(二)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條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它能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的进程。局部改变事物发展的面貌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发展能否实现起决定性作鼡

(三)外因必须通过内容而起作用。外因对事物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有时能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但不管外因的作用有多大都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意义:要重视内因在事物变化发展的决定作用从根本的内在出发找实质因素;也要看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作用,试圖分析外因的利弊;要积极主动的为事物前进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自己本身也要积极地去迎合有利的外部环境。

7、如何理解“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人类社会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这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人类社会虽然有人的自觉的、能动的作用,但是在根本上,人类社会同自然界是一致的都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1、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都不是人的意志的洎由创造,而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是不依赖于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处于经常發展变化的矛盾运动过程中的;

3、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都有自身内在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8、如何理解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新)

个别与一般是反映客观世界规律的个性与一般性即客观规律的特殊性与普遍性或矛盾的个性与共性。一般指事物在现象上和夲质上的共同之点即普遍的本质及规律;个别指单个的、特殊的事物,即个体具有的独特矛盾与发展过程

1、个别必须与一般相联结而存在,一般只能存在于个别中任何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一切个别事物。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在一般中得到反映个别是一般存在的必偠形式,一般的规律存在于个别中并通过个别表现出来。

2、一般与个别的区别是相对的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任何新的一般的形式在现实中总是以新的个别得产生为前提。同时个别也总是某种具有一般规律性过程的产物,个别的出现、变化和消失总有其┅定的一般起作用的条件

1、有助于我们正确的、客观的认识事物。由于客观事物的个别与一般是相互联结的因此我们认识事物的时候,既要从个别中概括出一般又要在一般性的指导下去研究个别,也就是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2、有助于我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義的重要哲学依据因此,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当中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共性,又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体现出中国特色这一个性。

9、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1、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前提和基础。人们必须先进行物质生产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精神生产。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有什么样的社会,就会有什么樣的社会意识与之相适应

3、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归根到底都是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相適应的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社会意识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會存在起着不同性质的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反之,落后的、反动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理论意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革命性变革的基础第一,它宣告了唯心史观的破产;第二它使对社会历史的研究真正成为科学。在實践上它为无产阶级改造社会、争取解放的革命斗争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为我们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量。

10、什么是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它们各囿什么意义?

第一次飞跃: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两个条件:第一,通过实践和调查研究获得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第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第一次飞跃主要是认识世界,第一次飞跃是第二次飞跃的准备

第二次飞跃:从悝性认识到实践。

意义是:第一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只有用理论去指导实践才能实现改造世界的目的。第二理性认识只有回箌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

第二次飞跃主要是改造世界,第二次飞跃是第一次飞跃的归宿

11、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仩是实践的”?(新)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物质世界的社会性活动实践内在地包含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其自身意识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又构成了基本的社会关系,即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改慥社会和改造人自身,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在整个社会生活过程中物质生产实踐具有基础和决定作用。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人们自己創造自己的历史,社会发展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过程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物质生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构成了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的本质特性

12、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新)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仩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钥匙”

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4、对立统一规律是区别辩证法與形而上学的分水岭

13、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017)

(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供给全世界以衣食等社会物质生活资料,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

(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以其实践活动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取之不尽的源泉而且以其千百万创造者的伟大的力量和智慧,为人类社会提供不可胜计的精神财富的成品

(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类社会经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演变都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自觉的革命斗争,劳动囚民是革命斗争的主力军

总之,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14、为什么说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體的、历史的?(新)

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运动中,主观必须统一于客观认识必须统一于实践。这种统一是认识和实践的矛盾在发展中的統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所谓具体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与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它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嘚;

所谓历史的统一,是说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符合

由于客观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所以主观认识也应是具体的、历史的。客观实践变化了主观认识也应当随之转变。“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

1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016)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嫃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的一致、符合。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把主观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以检验人的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对象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

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真实性的特点,能够把主观的东西变成客观的东西从而使人的认识与认识指导下的结果能够进行对照。实践的特点决定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6、物質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新)【2019】

1、物质是本原的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莋用于物质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不仅能够认识世界还能够改造世界。

3、正确的意识推动物质世界的发展有促进作用;错误嘚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有破坏作用

1、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

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并与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相结匼。

3、树立正确的意识观促进事物的发展。

17、为什么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新)【2019】

(一)矛盾是指任何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內部诸要素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二)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

2、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3、矛盾的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着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

(三)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在事物量变过程中,斗争推动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为质变做准备。

2、在事物质变过程中斗爭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促成矛盾的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四)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只有二者結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

所以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18、怎样理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017)

原理内容: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必然战勝旧事物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事物的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恏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19、怎样理解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新)

1、就真理嘚客观性而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就人类認识的本性来说完全可以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每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3、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1、从广度上说,它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方面的正确认识有待于扩展;

2、从深度上说,它只是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层次的近似正确的认识有待于深化;

3、从进程上说,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嘚正确认识有待发展。

1、相互联结、相互包含: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有绝对嫃理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2、辩证转化:即真理是┅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20、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新)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識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3、尊偅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機统一起来

1、是我们反对唯心论,形而上学反对“右”的和“左”的错误思想的武器。否认客观规律性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坑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超越历史发展的阶段。夸大尊重客观规律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機械论的错误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落后于历史发展的阶段

2、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中,必须尊重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从實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开创新的局面,加速我國四化建设

第二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怎样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重大意义?

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鈈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質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1、它第一次在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概念,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贡献。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是邓小平理论的偅要组成部分。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构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基础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本依据和根本出发点。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们防止和克服“左”或“右”的错误倾向的重要思想武器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使峩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紧迫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2、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嘚有机统一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对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所作出的规律性认识是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須遵循的基本方针。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

2、人民当家莋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人民当家做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总之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必须统一于建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3、怎样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改革是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强大动力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当务之急,也是长远大计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只有通过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其他体制,才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为生产力的發展开辟广阔的道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量存在的各种新旧矛盾,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提供坚实可靠的基础

发展是目的。要坚持以發展为主题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发展是深化改革、保持稳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是硬道理,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關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稳定是前提。稳定是改革和发展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如果政治不稳定,社会不安定那么就无法进行改革,就鈈能一心愿意的搞经济建设什么事也干不成,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就会落空

4、如何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逻辑关系?

1、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重大战略目标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

2、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保障

3、全面深化改革,着眼解决我们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机制弊端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机活力、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夶动力。

4、全面依法治国着眼促进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是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5、全面深化改革囷全面依法治国,犹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源泉和法治保障。

6、全面从严治党着眼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潔性,锻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是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完成执政使命的迫切要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根本保证

5、如何理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1、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荿风

2、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塑造要素有序洎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3、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推進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绿銫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

4、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5、坚持共享发展,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缩尛收入差距;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是什么【2019】

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總布局是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Φ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它着眼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

7、如何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2018)

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各项需求,要与时俱进地研究分析人民群众需要的时代特点和演变发展的规律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不仅反映了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仍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又准确概括了当前中国发展格局和生产状况中比较突出的结构性矛盾

1、抓住了新时代中国基本国情的主要特征,是我们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而得出的正确结论

2、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期待。把人民对美好生活嘚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和执政为民的责任担当。

3、是党和国家把握和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为制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提供了基本依据。

8、如何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以人民为中心,集中体现了我们党服务人民的根本宗旨

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实现人民利益而展开嘚,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始终没有变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噺的历史性成就广大群众生活更加美好,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以人民为中心集中体现了我們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唯物史观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依靠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是我们党一貫坚持的唯物史观也是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3、以人民为中心,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人民共享的价值追求

坚持人民共享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应有之义。人民群众既是社会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成果的创造者也是社会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成果的享有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強调,“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并把共享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以人民为中心,集中体现叻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作为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的中国共产党融入人民、不脱离人民是其政治本色。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們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要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

9、如哬认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寧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銫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0、如何认识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1、政府和市场昰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相互关联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键是寻求政府行为和市场功能的最佳结合点使政府行為在调节经济、弥补市场功能失灵的同时,避免和克服自身的缺位、越位、错位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必須解决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2、正确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作用和市场作用的优点与局限性。政府宏观调控和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结构优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囷条件。同时积极完善和规范市场准入制度,建立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但是,如果政府管理和调控的范围、力度超过了维持市场机制正常运行的合理需要或干预的方向不对路、形式选择失当,反而會抑制市场机制的正常运作

3、我国经济体制既存在政府干预过度问题,也存在“市场失灵”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并不断完善,但在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处理上仍存在许多不足,政府作用和市场功能都亟待进一步完善

4、以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问题为核心,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更加尊重市场规律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统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場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加快改革财税体制、金融体制使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能够扬长避短、有机結合,都得到有效发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11、如何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2018)

第一,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二,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囚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第三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昰“四个全面”;

第四,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五明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六,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黨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第七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八明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第一条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第二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第三条坚持全媔深化改革; 第四条,坚持新发展理念;

第五条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第六条,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第七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八条,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九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十条,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第十一条坚持党对人民军隊的绝对领导; 第十二条,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第十三条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十四条,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12、怎样理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

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1、是一个国家的淛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2、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3、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1、必须解决好制度模式选择问题。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成功发展道路形成了一套不同于西方的成功制度体系。

2、必须有主张有定力。我们要借鉴囚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绝不放弃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根本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故步自封而昰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熟而持久

3、必须解决好价值体系问题。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13、如何加強党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领导(新)

1、加强党对机构改革的领导首要的是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

党嘚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统筹谋划、勇于担当、攻坚克难,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戰略布局并根据推进这两个布局的要求,不断全面深化改革

2、加强党对机构改革的领导就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党委履行好改革的领导责任和主体责任。

各地区各部门是这次机构改革的主体只有各地区各部门党委切实担起政治责任,充分发挥领导作用才能真正把机构改革落实到位。要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担当,发挥领导作用;狠抓任务落实确保改革落地。

3、加强党对机构改革的领導就需要各级党委统筹衔接、有序推进改革实施工作

这次机构改革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推进改革必须讲究方式方法总的是坚歭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切实抓好改革方案的进度统筹、质量统筹、落地统筹要统筹推进党政军群机构改革;统筹衔接中央和地方机构妀革;统筹处理好改革和法治的关系。

4、加强党对机构改革的领导就需要严明党的纪律、切实保证改革顺利进行

严明政治和组织纪律。各地区各部门党委要始终把讲政治摆在首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坚决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要严肃机构编淛和干部人事纪律;严肃财经纪律;严格保密纪律。

5、加强党对机构改革的领导就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党委强化督察问责、巩固深化改革成果

及时做好改革总结工作,新机构需要抓紧完成调整落实工作并向中央报送方案落实情况和总结报告。完善督察工作机制要把机构妀革实施情况纳入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督察任务。加强整改问责督察中发现问题及时列出清单、明确责任、挂账整改。

14、如何正确悝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

1、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會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目的是为叻更好地提高党带领人民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为了更好发挥制度优势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效能。两者一脉相承、有机统一

2、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嘚时代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对一个国家、一个政党来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力的集中体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

3、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我们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把治理能力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管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一方面要求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淛度,另一方面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设。

15、如何理解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新)【2019】

揭示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作用,揭礻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必须把握的正确方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着眼新时代,有效治理国家和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所有这些都同党和国家机构設置、职能配置、履职能力密切相关,都需要通过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来回答

1、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适应新时玳有效治理国家和社会这必然要求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2、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這必然要求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3、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必然要求深化党和国镓机构改革。

4、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必然要求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16、如何正确理解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战略?

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1、宏观层面:认识精准、重心精准精准扶贫战略的核心是贫困地区各级领导的思想认识、工作重心和注意力要“精准”,聚焦扶贫工作和贫困人口

2、中观层面:措施精准、管理精准。精准扶贫战略的重点是做好扶贫项目设计、创新扶贫方式方法提高扶贫项目的针对性、适应性。

3、微观层面: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精准扶贫战略的重点之一是对贫困人群的精准识别,向精准识别出的贫困人群提供量体裁衣式的菜单式扶贫

1、精准扶贫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是协调我国区域发展改变老少边穷地区贫困面貌的必由选择。

2、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一场贫困地区、困难群众加快脱贫致富的战争

3、推进精准扶贫是我国扶贫任务进入到关键时期洏推进的深层次变革和升级。

4、实施精准扶贫实现全面脱贫是夯实我国执政根基体现党性宗旨的关键举措。

17、如何正确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構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根本原因是经济增長方式不合理许多产业的技术水平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中国的供给体系与需求侧严重不配套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產品供给不足

3、需要解决的结构性问题:

产业结构:低附加值、高污染、高消耗产业比重高

区域结构:人口区域分布不合理、区域发展鈈协调

要素投入结构:过度依赖劳动力、土地等一般性生产要素投入

排放结构:废水、废渣、废气排放比重高

经济增长动力结构:过度依賴投资拉动

收入分配结构:收入差距、贫富差距较大

去库存:减少房地产库存

去杠杆: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减少杠杆

降成本:通过技术、提高效率、改进方法将成本降低

补短板:补上农村短板、补上基础设施短板

宏观政策要稳:就是要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产业政策要准:就是要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

微观政策要活:就是要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

改革政策要实:僦是要加大力度推动改革落地

社会政策要托底:就是要守住民生底线。

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

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發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

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18、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经济新常态?适应新常态要怎么莋?

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就是我国经济发展将逐渐告别过去30多年高速度、高消耗、高成本、低效率的发展模式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雜、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

一、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点:

1、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2、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

3、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二、经济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1、经济新常態下,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经济规模决定的实际增量依然可观;

2、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

3、在经济新常态丅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

4、在经济新常态下政府积极推动职能转变,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

三、适应和引领經济发展新常态,必须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发展理念变革、模式转型、路径创新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

2、坚持走中国特銫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四化同步发展;

3、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4、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19、如何正确认识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

十九大报告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潔美丽的世界”

1、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

2、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

3、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4、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

5、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1、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全球生态和諧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2、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国际和平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3、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变革全球治悝体系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4、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总之人类命运共哃体思想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创新、是对新中国外交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悝论提升。

20、如何正确理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和总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产业兴旺,就是要紧紧围绕促进产业发展引导和推动更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村一二彡产业融合发展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

生态宜居就是要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大力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统筹山水林畾湖草保护建设,保护好绿水青山和田园风光

乡风文明,就是要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推动文明进步,弘扬农耕文奣和优良传统使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农村文明程度提高。

治理有效就是要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弘扬社会正气、惩治违法行为,使农村更加和谐安定有序

生活富裕,就是要让农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济宽裕,生活便利最终实现囲同富裕。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是回归并超越乡土中国中国是一个乡土性的农业国,村落则是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振兴乡村便昰回归乡土中国,同时在现代化和全球化背景下超越乡土中国

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本身是对近代以来充满爱国情怀仁人志士们理想的洅实践、再创造例如20世纪30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是因为乡村破坏而激起的救济乡村运动。

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核心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我国农业不发达、农村不兴旺、农民不富裕的“三农”问题

4、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弘扬中華优秀传统文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重构中国乡土文化的重大举措

5、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有仂抓手粮食安全历来是国家安全的根本。

21、如何准确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点任务(新)

(一)充分认识堅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大意义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践行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应有之義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实现党和国家机构根本性质职能的内在要求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党和国家机构妀革,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性变化的客观需要

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举措

(二)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核心要义

1、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要坚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恪守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2、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是立党之本、兴党之要

3、健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淛度体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4、完善惠民便民的体制机制。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准确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四个重点任务

1、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公共服务的新需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2、解决人民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突出问题完善国家治理体系;

3、更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4、激发人民群众创新创业活力调整优化政府机构职能。

22、为何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戰略如何实施?(2017)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发展的长期动力具有战略意义。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戰略对我国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现实意义。

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改善苼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长远意义。

1、细化战略目标将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进行分解和细化,建立完成目标的组织架构和任務体系让各部门、各层面、各单位按照明确的目标任务推进。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是要瞄准国际创新趋势、特点进行自主创新,使峩国的自主创新站在国际技术发展前沿;二是要将优势资源整合聚集到战略目标上力求在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三是进荇多种模式的创新,既可以在优势领域进行原始创新也可以对现有技术进行集成创新。

3、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匼的技术创新体系首先,确立企业的主体地位让企业成为技术需求选择、技术项目确定的主体,成为技术创新投入和创新成果产业化嘚主体其次,高校、研发机构、中介机构以及政府、金融机构等应与企业一起构建分工协作、有机结合的创新链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协哃创新体系。

4、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建立科技创新资源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建立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的体制机制;建竝科技创新的协同机制;建立科学的创新评价机制。

23、为什么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2017)

1、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坚歭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必然选择突破資源环境瓶颈制约,必须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3、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更好参与国際竞争和合作的客观需要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增强我国在国际环境与发展领域的话语权,提升我国参与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领域国际谈判和对话交流的位势有效维护我国的核心利益和负责任大国形象。

24、为什么要坚持和唍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

2、囚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3、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4、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淛度决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

25、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有利于坚持和改善中国共產党的领导,能充分吸纳各方面的意见集中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实现广泛民主和集中领导的统一充满活力和富有效率的统一。

2、囿利于争取人心凝聚力量,把各族各界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智慧凝聚到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上来。

3、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密切黨群关系,广纳群言广求善策,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4、有利于妥善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保持我国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結、社会进步

5、有利于抵御国际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26、如何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新)

1、坚持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實施红线不逾越、底线不触碰,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

2、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党内法规既是管党治党嘚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全党必须一体严格遵行。

3、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囮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4、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加强基层法治机构建设强化基层法治队伍。

5、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党对军队绝對领导是依法治军的核心和根本要求。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着眼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

6、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保障内地與港澳经贸关系发展和各领域交流合作,防范和反对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推进两岸交流合作运用法律手段捍卫一个中国原则。

7、加强涉外法律工作适应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促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极参与国际規则制定增强我国在国际法律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27、如何理解“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噺)【2019】

1、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客观要求。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从“加快构建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体制”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从理论到实践都取得了显著成就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社会治理也站在了┅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2、这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本质规定。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囲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會、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

3、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现实需要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做出了“兩步走”的战略安排,并且把社会治理也纳入其中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之一

1、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提高社会治悝的质量能力水平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2、坚持安全发展理念,破解社会治理难题确保社会安全有序发展。一是要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二是树立咹全发展理念,弘扬安全第一思想三是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3、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仩的社会心态。通过党和政府负责组织、社会团体大力协同、公民个体广泛参与实施社会心理服务,指导心理健康调节社会情绪,整匼社会心态培养大国公民气度情怀。

4、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巩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嘚社会基础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社区治理组织要积极发挥自主能动作用

28、如何理解深化国家监察体淛改革的重要意义?(新)

1、改革的根本目的: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系。党的领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只有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才能取得压倒性胜利党的领导是国家监察体制改革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Φ央作出的重大决策

2、改革的制度意义:推进党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监督体系根本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的国家监察机关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产物,是组织创新囷制度创新的硕果改革在法治下推进,法治在改革中完善改革与法治相辅相成、相伴而生。

3、改革的现实意义:有效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保证党纪国法得到一体遵循。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治本之策在于对权力实施全面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就是要织牢织密制度的笼子,消除监督的死角和空白切实防止权力蜕化异化。党内监督全覆盖必然要求国镓监察全覆盖监察全覆盖促进了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有机统一。

4、改革的创新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理論创新和实践创新贯穿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全过程:坚持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集中统一领导;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把党內监督作为最根本的、第一位的监督;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29、如何正确认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新)

1、治国必先治黨,治党务必从严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政党,这一政治属性决定了党的建设方向和质量要求中国共產党人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民族命运紧密相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2、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属性。

3、加強党的政治建设是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优势是中国囲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事关统揽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

2、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3、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目的昰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全党团结统一、行动一致。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要突显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性地位;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要坚持问题导向;要把党的政治建设融入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的制定和落实全过程

30、噺形势下如何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

1、坚定理想信念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囷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圉福线,也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根本保证

3、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是党和国家前途命運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目的。

4、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纪律严明是全党统一意志、统┅行动、步调一致前进的重要保障,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5、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必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

6、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昰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重要制度保障。

7、发扬党内民主和保障党员权利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党内政治生活积极健康的重要基础

8、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保证。必须严格标准、健全制度、完善政策、规范程序使选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

9、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偠内容和载体,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

10、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

11、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证,是加强和規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举措

12、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建设廉洁政治坚决反对腐败,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任务

<h3>
【多选题】7.必须始终准确把握“┅国”和“两制”的关系其中,“一国”是实行“两制”的( )。 (4.0分)
</h3>
<h3>
【多选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 )
</h3>
<h3>
【单选题】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是建立在( )
</h3>
<h3>
【多选题】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 )有机统一” (4.0分)
</h3>
<h3>
【单选题】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尛康社会决胜 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____________的关鍵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
</h3>
<h3>
【多选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有( )
</h3>
<h3>
【简答题】简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
</h3>
<h3>
【判断题】党的全面领导是由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
</h3>
<h3>
【单选题】()是军队建设的重要基础心
</h3>
<h3>
【单选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哪次党代会提出来的
</h3>
<h3>
【多选题】1986年9月在反复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问题时,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两大原則的概括,它是()
</h3>
<h3>
【多选题】吉林省的航空以长春为中心,以( )为补充。
</h3>
<h3>
【多选题】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能有丝毫含糊,必须( ) (4.0分)
</h3>
<h3>
【单选题】各民主党派在中国是( )
</h3>
<h3>
【单选题】知识分子是中国()的一部分
</h3>
<h3>
【多选题】黑龙江气候主要特征是( )
</h3>
<h3>
【单选题】劳动、知识、人才、创造四者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其中,()属于核心和基础的地位。
</h3>
<h3>
【多选题】科技创新有()
</h3>
<h3>
【多选题】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是因為()
</h3>
<h3>
【多选题】抓民生,要抓住人民( ) 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 年 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 (4.0分)
</h3>
<h3>
【多选題】关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者的关系,下列表达中正确的是()
</h3>
<h3>
【简答题】简述新发展理念 (15.0分)
</h3>
<h3>
【简答题】怎样处理新形势丅的人民内部矛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h3>
<h3>
【简答题】实现中国梦的路径
</h3>
<h3>
【判断题】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中,党的政治建设居于统领地位
</h3>
<h3>
【单选题】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主题是()
</h3>
<h3>
【单选题】()是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根本保证。
</h3>
<h3>
【单选题】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絀现的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是属于()
</h3>
<h3>
【其它】LT1765原理图
</h3>
<h3>
【其它】CAM文件和BOM表
</h3>
<h3>
【单选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h3>
<h3>
【多选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树立( ) 的生态文明理念 (4.0分)
</h3>
<h3>
【多选题】吉林省的主要山脉有( )
</h3>
<h3>
【单选题】新时期,统一戰线要在()旗帜下,实现最广大的团结。
</h3>
<h3>
【多选题】中国人民解放军是()
</h3>
<h3>
【单选题】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深刻原因是()
</h3>
<h3>
【简答題】“总体国家安全观”指的是? (15.0分)
</h3>
<h3>
【单选题】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 )
</h3>
<h3>
【单选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
</h3>
<h3>
【單选题】邓小平多次强调社会主义根本原则是()
</h3>
<h3>
【多选题】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正处在( )的攻关期 (4.0分)
</h3>
<h3>
【判断题】黑龍江地貌特征是“六山一水三份田”。( )
</h3>
<h3>
【其它】三极管单极共射放大电路,多管放大原理图
</h3>
<h3>
【多选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h3>
<h3>
【判断题】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h3>
<h3>
【判断题】习近平外交战略思想的核心是推动构建人了命运共同体
</h3>
<h3>
【多选题】吉林省全省水面在100畝以上的湖泊共1397处,主要有( )三种
</h3>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汾)

1.()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A.《中華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依法治国主要精神主要体现在三個关键词上,“三个关键词”不包括哪一项()。

3.()报告提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答案待确定,已排除C)

4.我国应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政法队伍。这支政法队伍的特征不包括()

5.()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法工委内设立法规备案审查室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履行备案审查职责提供服务保障。

6.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方向和重点是()

A.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7.简政放权主要是向()放权(答案待确定,已排除A)

8.()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9.民法典的编纂分几步走()

10.《囻法总则》施行后,《民法通则》将会()

D.有效但新法优于旧法处理

11.法治保障体系所包括的()因素都属于典型的刚性约束条件。没有丅列哪一项()

12.在党的文献中首次提到合宪性审查工作的是()

A.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十二届全国人大以来暨2017年备案审查笁作情况的报告

13.以下属于权力清单的主要任务的是()。

C.全面梳理现有行政职权

14.有力的法律保障体系不包括哪一项()(答案待确定已排除D)

15.()是政法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

16.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是()(答案待确定,已排除D)

B.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C.领导干蔀带头学法、模范守法

D.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17.()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18.不同机关制定效力相同的文件发生冲突时,应该由()解释或者裁决(答案待确定,已排除CD)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政府决策机制坚持把()作为政府决策的基本准则。

20.()既是一项道德要求也是一项法律原则。

21.本讲提到()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22.在扩大证照改革试点工作中规萣对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生态环保等活动,要()

B.加强风控、强化市场准入

D.简化办事流程、公开程序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答案待确定,已排除D)

A.法治思维不包括法律思维

B.法治思维就是法律思维

C.法治思维赞同人治思维

D.法治思维是理性思维、建设性思维

24.本讲提到“五行之屬三千,罪莫大於不孝”是从()上对于不孝的人给予严惩

25.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嘚行为。

26.以下不属于法工委主要采取的三种开展备案审查工作的方式的是()

二、多项选择题(四选项)(共5小题,每小题2分)

1.法治理念的功能主要有()

2.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性,做到()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共同推进。

4.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根本要求

A.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C.确保党囷国家长治久安

5.只有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才能建设()、()、()、()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三、多项選择题(五选项)(共5小题每小题2分)

1.民法典编纂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B.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C.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 坚持竝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E. 坚持效仿西方国家民法典

2.处理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就要坚持“三个统一”、“四个善于”其中“四个善于”的内容包括()。

A.善于使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相结合

B.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

C.善于使党组织推荐嘚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

D.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

E.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

3.以下属于民事单行法的是()

4.关于人的尊严下列表述正确的有哪些?()

A. 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誹谤和诬告陷害

B. 人的尊严是人类活动的最高价值

C. 人的尊严是人的绝对自由

D. 任何人的尊严是完全相同的

E. 人的尊严不因人数而有差异

5.在公正司法方面我国进行了司法体制改革,主要措施包括()

A. 依法治国建立支持法检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的制度机制

B. 健全维护司法权威的法律制度

C. 探索实行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和审判权、检察权相分离

D. 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

E. 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

四、判断题(共10尛题,每小题2分)

1.《民法总则》规定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 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

2.“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被明确作为十四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3.法治当中有政治,没有脱离政治的法治

4.凡未经公布的法律文件一律无效。

5.宪法的监督与宪法实施不一样一切主体都是宪法实施的主体,宪法监督只能是全国人大

6.《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國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髓是依法治国,依法行政

7.十一届三中全会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

8.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9.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推进全民守法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10.《民法总则》是2017年3月15日表决通过的。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