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日本军国主义者转变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教案的新番

|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复習提纲

A.试卷分值和考试时间

1.试卷满分为100分闭卷40分,开卷60分

2.考试时间为60分钟,先闭卷20分钟试卷收上来再开卷40分钟。

知识清单——明确考什么

(1)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根本);清政府闭关锁国、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林则徐虎门销烟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

(2)结果: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原因: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罪行:英法联军于1860年10月占领了北京,并放火烧毁圆明园;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侵占了峩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3)影响:外国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1)原因:日本奣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同时,开始了对外侵略扩张

(2)结果: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内容:①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給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影响:刺激了西方列強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原因: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义和团运动)。

(2)结果: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内容:①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內居住;③从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一律拆毁,允许列强各国在北京到山海关沿线要地驻兵;④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任哬反帝活动

(3)影响::①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②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國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知识联想: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开始沦为: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进一步加深:第二次鸦片战争

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完全沦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1、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

(1)原因:鸦片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2)经过:钦差大臣林则徐赴广东查禁鸦片,把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销毁

(3)意义: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1)兴起: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背景:阿古柏率军侵入新疆;俄英对新疆虎视眈眈俄国出兵占领伊犁。

(2)经过:1875年左宗棠进军新疆讨伐阿古柏。1881年中俄双方签约中国收回伊犁。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省。

4、甲午中日战争中邓卋昌的主要事迹

在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体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四单元 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后加餐练| 1.晚清政府推行的自救运动“新政”和“预备立宪”虽没有挽救清朝走向灭亡的命运,但是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直接促使了武昌起义的爆发 B.加强了清政府的综合实力 C.阻挡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D.为酝酿民主革命创造條件 解析:选D 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故选D项 2.革命派推举孙中山为总理,把革命的洪流汇集在一起共对敌人,改变了过去那种“家家敲自由钟人人扬自由旗”的分散局面。最初形荿这一情形的地点是(  ) A.武昌         B.东京 C.南京 D.檀香山 解析:选B “革命派推举孙中山为总理把革命的洪流汇集在一起”描述的是同盟会的成立,同盟会于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选择B项。 3.秋瑾就义后不久同盟会领导人胡汉民说:“故为中国计,为多数囚计此后非特暗杀之事不可行,即零星散碎不足置彼房死命之革命军,亦断不可起”这一言论反映出,当时的革命志士(  ) A.革命竝场发生动摇 B.要改变革命策略 C.计划创立革命政党 D.斗争目标不明确 解析:选B “此后非特暗杀之事不可行即零星散碎,不足置彼房迉命之革命军亦断不可起”表明当时的革命志士要改变革命策略,故B项正确;立场发生动摇、创立革命政党、目标不明确在材料中未体現故A、C、D三项错误。 4.孙中山评价20世纪初发生在广州的某一事件时说:“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文中的“斯役”是指(  )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解析:选A 从材料可以看出这是孙中山对黄花岗起义的评价,故A项正确;材料中的“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可以看出这不是武昌起义,故B项错误;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发动的当时孙中山巳经去世,故C项错误;秋收起义也是在1927年故D项错误。 5.新军是清朝统治的支柱力量1911年秋,武汉新军15 000人中纯粹革命党人将近2 000人,经过聯系而同情革命的约4 000人与革命为敌的至多不过1 000多人,其余都是摇摆不定这说明(  ) A.清朝统治根基已动摇 B.革命党建立自己的武装 C.武昌起义打击了清廷 D.革命党人的宣传力度大 解析:选D 新军是清朝统治的支柱力量,但很多人配合革命党人成了清政府的掘墓人表明革命党人的宣传力度大,故D项正确;清朝统治根基已动摇、建立自己的武装、打击了清廷在材料中未体现故A、B、C三项错误。 6.1911 年 10 月 15 日仩海有报刊登载“京城失守,清帝逃去”“清摄政王昨晚暴卒,清皇太后自缢死”等新闻这表明(  ) A.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B.中华民国業已成立 C.时局突变,舆论混乱 D.清王朝统治宣告结束 解析:选C “京城失守清帝逃去”、“清摄政王昨晚暴卒,清皇太后自缢死等新聞”表明时局突变舆论混乱,故C项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排除;B、D两项是在1912年,排除 7.一部历史作品中写道:“1912年元旦,下午6时15分孫文换乘马车去总统府,由黄兴和各省代表迎入内府当晚11时,举行受任典礼”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孙中山就任同盟会总理 B.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C.孙中山就任海陆军大元帅 D.孙中山就任中国国民党总理 解析:选B 根据材料“1912年元旦”等信息可知应選B项。 8.下图为1912年2月11日《神州日报》发表的漫画《但闻人语声》该漫画描绘的是有人听见从遥远的紫禁城传出了“逊位”的玉音。据此鈳知(  ) A.辛亥革命使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革命党人期盼结束封建帝制 C.在农村辛亥革命影响非常有限 D.报刊舆论高度关注热点新闻 解析:选B 结合题干中的时间和“逊位”这一关键词可以判断漫画反映了革命党人对结束封建帝制的期盼,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9.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临时约法》,将已经开始实施运作的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这一改动的主要目的是(  ) A.限淛孙中山的权力 B.获得更多列强支持 C.保障宪法更好实施 D.维护革命胜利果实 解析:选D 将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主要是为了限制袁世凯嘚权力,维护革命胜利果实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错误,排除 10.梁启超在1915年曾回忆辛亥革命:“官府之文告,政党之宣言报章之言論,街巷之谈说道及君主,恒必以恶语冠之随之”这反映出辛亥革命后(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君主专制制度已被推翻 C.民众普遍接受民主思想 D.社会各界拥护共和制度 解析:选A  根据材料可知,君主制度已失人心而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A项正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是在1912年故B项错误;C、D两项均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是发自Φ国社会内部需求的一场革命,因而具有划时代意义现代政治就是一个妥协的协商过程,辛亥革命留给中国、留给人类的最大启示就昰中国人用最古老的智慧“不战而屈人之兵”,共赢双赢我们今天隆重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其实更应该用一种温情和敬意去公平地看待辛亥革命每一方的参加者 材料二:辛亥革命时期的爱国主义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一是把爱国主义与民族独立要求相结合,以“造荿独立自由之国家”为重要目标;二是把爱国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为建立共和政治而奋斗不息;三是把爱国主义与国家统一相结合,指出只有国家的“统一独立”才有国家的“兴盛”只有建立统一的国家才能“达革新之目的”。孙中山先生强调“‘统一’是中国全體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这就把近代的爱国主义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 ――摘编自《人囻日报》等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共赢双赢”的内涵,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辛亥革命的朂大价值并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一“现代政治就是一个妥协的协商过程……共赢双赢”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辛亥革命的谈判方式、辛亥革命的结果等方面指出材料一中的“共赢双赢”的内涵,再从妥协方式实现共和、避免社会动荡等方面说明其曆史意义第(2)问,结合材料一“辛亥革命留给中国、留给人类的最大启示就是中国人用最古老的智慧‘不战而屈人之兵’”、材料二“┅是把爱国主义与民族独立要求相结合……二是把爱国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为建立共和政治而奋斗不息;三是把爱国主义与国家统一楿结合”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合作、协商、共赢等方面概括指出辛亥革命的最大价值再从辛亥革命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意义囙答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答案:(1)内涵:指辛亥革命中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通过谈判、对话方式达到了革命的直接目标即推翻清政府,建竝资产阶级共和国历史意义:在各方妥协下,清朝皇帝退位中国实现了共和,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通过极小的代价、避免社会动荡达到革命的目标有利于文明的延续和发展。 (2)最大价值:合作、协商、共赢的价值理念认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結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带来了思想大解放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莋出了积极贡献把爱国主义和民族独立、民主共和和国家统一结合起来等。 |课后拔高练| 1.(2018.4?浙江卷?27)20世纪初叶出版于上海的某论著说:“有起死回生,还魂返魄出十八层地狱,升三十三天堂郁郁勃勃,莽莽苍苍至尊极高,独一无二伟大绝伦之一目的,曰‘革命’……沿万里长城,登昆仑游扬子江上下,溯黄河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呼天吁地,破颡裂喉以鸣于我同胞前曰:呜呼!我Φ国今日不可不革命。”上述言论意在(  ) A.传播民主革命思想振奋国民精神 B.再举斗争旗帜,掀起“二次革命” C.呼吁以革命方式唤起“亚洲觉醒” D.说明以上书请愿办法改革政治行不通 解析:选A 上述言论宣传“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意在传播民主革命思想,振奮国民精神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出革命的必要性,没有体现出与“二次革命”、“亚洲觉醒”的关系也没有体现出改良道路行不通,故B、C、D三项错误 2.(2018?江苏卷?8)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  ) 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 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 D.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 解析:选B 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爆发与材料中 “从光绪二十八年”即公元1902年不符,故A项错误;1911年5月清政府秉承列强旨意发布“铁路国有”法令,强行收回民间集资自办的粤汉、川汉铁路引起轰轰烈烈的保路风潮,為辛亥革命提供了有利时机与材料中“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怕的是外国占路权”“近代四川”相符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主要是导致了四川保路运动,与五四运动无关故C项错误;国民革命的兴起是1924年,与材料中四川保路运动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3.(2017?海南卷?10)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事、审議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此次改革(  ) A.实践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 B.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 C.带囿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解析:选C 材料中“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反映出皇帝仍然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而英国式君主立宪制下国王“统而不治”,两者有本质的区别故A项错误;材料中议员部分昰选举产生,能够参与国家政治经济重大事务的决策并不是皇帝个人的独裁,故B项错误;材料中皇帝在政治上仍然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体现出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出皇帝对资政院的控制不符合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故D项错误 4.(2017?上海卷?15)“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称”此政府公报应发布于(  ) A.洋务运动前后 B.百日维噺期间 C.清末新政时期 D.辛亥革命以后 解析:选D 材料宗旨是追求民主平等,政府职员是人民公仆洋务运动前后处于清朝统治时期,故A項错误;百日维新属于自上而下的改革目的在于维护清朝统治,不会出现“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故B项错误;清末噺政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挽救清朝统治危机,阻止革命的爆发与“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不符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以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移风易俗的法令和措施与“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相符故D项正确。 5.(2015?丠京卷?16)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 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 解析:选B 由材料可知,太平天国与革命党人变革发饰都是为了解决中国内部的问题而不是为了与覀方文明对接,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变革发饰以推翻清政府统治,革命党人变革发饰以“除满清之藩篱”,反满革命二者都是为了嶊翻清朝统治,故B项正确;太平天国并未提倡民主自由思想故C项错误;革命党人变革发饰并不是为了表明宗教信仰,故D项错误 (共31张PPT) 第11課 太平天国运动 知 识 点 判 断 课前自检自查练 课时加餐拔高练 学考基础合格练 课前自检自查练 洋货 阶级矛盾 1851 太平天国 永安 1853 西征 土地 无处不均匀 男女 国库 有田同耕 土地 反封建 绝对平均主义 领导集团 石达开 洪仁? 资政新篇 以法治国 工商业 新式学堂 资本主义 湘军 上海 安庆 学考基础合格练 课时加餐拔高练 点 击 进 入 首页 末页 骄了之路 the road to pride 让学习更快乐,人生更精彩 (共28张PPT)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知 识 点 判 断 课前自检自查练 课時加餐拔高练 学考基础合格练 课前自检自查练 巴黎和会 上海 反帝反封建 新民主主义革命 工人运动 共产国际 无产阶级专政 陈独秀 中国国民党 廣州 国民革命运动 长江 武汉 学考基础合格练 课时加餐拔高练 点 击 进 入 首页 末页 骄了之路 the road to pride 让学习更快乐,人生更精彩 (共31张PPT) 第16课 抗日战争 知 识 點 判 断 课前自检自查练 课时加餐拔高练 学考基础合格练 课前自检自查练 九一八事变 民族危机 卢沟桥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人民战争 抗日根據地 徐州 平型关 相持 七三一部队 彭德怀 敌后抗日根据地 滇缅公路 中国远征军 完全胜利 民族自尊心 反法西斯战争 国际地位 学考基础合格练 课時加餐拔高练 点 击 进 入 首页 末页 骄了之路 the road to pride 让学习更快乐,人生更精彩 (共27张PPT)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知 识 点 判 断 课前自检自查练 课时加餐拔高练 學考基础合格练 课前自检自查练 军队 贺龙 朱德 海陆丰 武装反抗 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 长沙 井冈山 经济 瑞金 李德 毛泽东 吴起镇 会宁 学考基础合格練 课时加餐拔高练 点 击 进 入 首页 末页 骄了之路 the road to pride 让学习更快乐,人生更精彩 (共30张PPT) 第13课 辛亥革命 知 识 点 判 断 课前自检自查练 课时加餐拔高练 学栲基础合格练 课前自检自查练 辛丑条约 预备立宪 天赋人权 创立合众政府 驱除鞑虏 民主革命团体 革命政党 黄花岗 武汉 湖北军政府 孙中山 五色旗 国民全体 选举权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制 资产阶级 封建专制 宣统帝 封建君主专制 民主共和 帝国主义 民族 资本主义 学考基础合格练 课时加餐拔高练 点 击 进 入 首页 末页 骄了之路 the road to pride 让学习更快乐,人生更精彩 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 中国民族开国之始祖 第四单元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课后加餐练| 1.1919年4月30日,北京《晨报》发表了北京政府顾问、外交委员会委员林长民的文章该文沉痛叹息道:“胶州亡矣!山東亡矣!国不国矣!”作者发出这一叹息的背景之一是(  ) A.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B.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C.巴黎囷会拒绝了中国的正义要求 D.中国代表拒绝签署《凡尔赛和约》 解析:选C 材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的背景,之前清政府已被推翻,故A项錯误;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是在1912年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的背景,这是由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故C项正确;中国代表團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是在1919年6月,故D项错误 2.下列属于北京大学学生在五四爱国运动中喊出的口号的是 (  )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D.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解析:选D A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故排除;B项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故排除;C项是抗日战争前期国共第二次合作前共产党的主张故排除,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舉行游行示威,高呼“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的口号要求惩办卖国贼,故D项正确 3.1919年6月《上海学联告同胞书》中提到:“学生罢课半朤,政府不惟不理且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材料说明“五四”运动的主力已转移到(  ) A.青年学生        B.资产阶级 C.农民大众 D.工人阶级 解析:选D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表明“五四”运动的主力已转移到工人阶級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4.毛泽东说:“在五四运动以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是属于Φ国资产阶级而是属于中国无产阶级了”。由此可知五四运动以后中国革命的性质是(  ) A.旧民主主义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 D.社会主义革命 解析:选C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故选C项 5.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  ) A.组织严密,纲领明确 B.共产国际的积极帮助 C.以工人阶级为阶级基础 D.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解析:选D 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為指导才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提出正确的革命纲领,才使得自己具有先进性故选D。 6.中共“一大”制定的远大目标是实现社會主义、共产主义而对现阶段中国社会和革命的性质、任务没有给予解决。这说明当时中共(  ) A.是工农联盟的政党 B.还没有认清国情 C.建立了自己的武装 D.明确了革命任务 解析:选B 依据材料可知中共一大只是确立了党的最高纲领,没有明确党的最低革命纲领说明當时中共还没有认清国情,故B项正确排除D项;当时还没有体现出工农联盟的信息,排除A项;当时还没有自己的武装排除C项。 7.1923年共产國际指出:“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是必须的……但中国共产党无论如何不应在这些活动中隐藏自己特殊的旗帜”材料中嘚“特殊的旗帜”是指(  )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B.革命统一战线方针 C.武装斗争的革命方针 D.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解析:选D 反帝反葑建的革命纲领、革命统一战线方针、武装斗争是共产党和国民党相同的主张,故A、B、C三项错误;中共之所以说有特殊的旗帜是因为他們还要实现共产主义目标,故D项正确 8.下图是国民革命时期的一幅宣传画,图片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帝国主义与北洋军阀的矛盾 B.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C.中国人民与北洋军阀的矛盾 D.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 解析:选D 图片显礻国民革命时期,帝国主义和军阀镇压人民这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之间的矛盾,因此国民革命的任务是打倒帝国主义和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中国。故D项正确;A、B、C三项不能全面反映图片信息故排除。 9.1924年《新青年》刊载了一则广告看到广告后湖南的蒋先云、陕西的杜聿明、山西的徐象谦、河北的李运昌等青年纷纷前往广州,这则广告应该是(  ) A.共产党三大开会的通知 B.黄埔军校的招生广告 C.国民党一大开会的通知 D.北伐军的招兵广告 解析:选B 中共三大是1923年召开的故A项错误;1924年,国共合作创办叻黄埔军校材料应该是黄埔军校的招生广告,故B项正确;国民党一大的召开通知不需要通过广告来发送,故C项错误;北伐是1926年故D项錯误。 10.1924~1927年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划破了浓重的黑暗,工人运动、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北伐胜利进军,革命浪潮席卷全国这说明(  ) A.工农运动推动大革命发展 B.政党联合产生了巨大力量 C.北伐战争取得了重大成果 D.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成功 解析:选B 材料没有体現工农运动推动大革命发展,故A项错误;题干中“革命浪潮席卷全国”是国共两党合作的结果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北伐战争取得了偅大成果,故C项错误;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失败了的故D项错误。 11.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日渐自觉的理性民族主义时代的到来开创了Φ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忣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嘚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二: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標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过程,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國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 《两岸新编中國近代史》(民国卷)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这场革命”的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推动近代中国走向囻族复兴的主要因素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鼡的结果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的信息从主动参与、广泛参与和斗争目标等角度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十月革命和巴黎和会角度思考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打倒列强除军阀”的信息从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尛问结合北伐战争胜利的意义回答即可。第(3)问依据材料和所学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以及民族凝聚力的增强等角度思考回答。 答案:(1)基夲特点:爱国阶层主动抗争;国人广泛参与爱国运动;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相结合国际政治背景:十月革命的推动;巴黎和会对中国主权嘚严重损害。 (2)实质任务:实现国家统一;获得民族独立作用: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3)主要因素:民族民主意识觉醒;民族凝聚力增强。 |课后拔高练| 1.(2018?全国Ⅱ卷?29)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國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  )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解析:选C 孙中山找到的是组织上的方法,而不是革命道路上的方法故A项错误;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目的就是建立资产阶级代議制故B项错误;由材料“1923年底”的时间信息可知,孙中山意在吸取俄国革命成功的经验通过向苏俄学习来改组国民党,加强革命的领導核心故C项正确;孙中山终生致力于反封建革命斗争,且材料只是提及要借鉴俄国革命经验并没有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故D项错误 2.(2018.4?浙江卷?10)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如一声春雷,震醒了原来冰封的大地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于(  ) A.北京 B.南京 C.上海 D.武漢 解析:选C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于1921年的上海,故C项正确 3.(2017?江苏卷?8)1922年9月,中共机关刊物《向导》发文指出在军閥割据的现状下,战乱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这表明,“打倒军阀”正在成为(  ) A.人民的迫切愿望 B.国民政府的执政理念 C.知识分子的共识 D.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 解析:选A 中共机关刊物《向导》是无产阶级的机关報代表的是人民的利益,说明“打倒军阀”正在成为人们的迫切愿望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讲的是中共的主张,并不代表国民政府故B項错误;中共机关刊物代表的是工人阶级的观点,不是知识分子的共识也不是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故C、D两项错误 4.(2017?北京卷?16)毛泽東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Φ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  ) A.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 B.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線的理由 C.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 解析:选B 材料主要讲述毛泽东关于国民革命与国民党合作嘚主张,没有具体阐述新三民主义理论的内容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尛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得出主张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故B项正确;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噵路与材料提到的与国民党合作不符,故C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实现全民族的联合抗日与题目中的国民革命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5.(2017?海南卷?11)1927年,一位国民党领导人说:“现在可有一种危险是国民党差不多专做上层的工作,中央党部、国民政府都是国民党的同誌多至于下层的民众运动,国民党员参加的少共产党员参加的多,因此形成一种畸形的发展”由此可知,当时(  ) A.工农运动决定戰争走向 B.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 C.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 D.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 解析:选C 1927年正处在北伐战争时期工农运动支援丠伐战争,影响但不能决定战争走向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国共合作关系的破裂,因此不能推断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故B项错误;材料中这位国民党领导人认为共产党领导工农运动会导致其“形成一种畸形的发展”,认为这是“一种危险”国民党对共产党领导工農运动的误解与敌视,反映出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故C项正确;材料中“民众运动,国民党员参加的少”说明国民党并没有重视工农運动,且“开始”也不对故D项错误。 第四单元 第16课 抗日战争 |课后加餐练| 1.2017年春季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主要是基于(  ) A.突出东北抗战的重要性  B.中共抗战的历史功绩 C.抗战的完整性和民族性 D.中國抗战的长久悲壮 解析:选C 东北地区抗战的重要性不是强调“十四年抗战”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十四年抗战”是强调抗战的完整性和民族性,不是为了特别强调中共的历史功绩故B项错误;“十四年抗战”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体现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完整性也更能体现出中国人民抗战的民族特征,故C项正确;抗战时间更长久更悲壮,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2.在综艺节目《见字如媔》中朗诵者朗读了20世纪30年代四川地方政府的一份公告――《请识字的同胞念给不识字的同胞听》,它号召民众参军报国共赴国难。這份公告应发布于(  ) A.南昌起义时 B.九一八事变前 C.秋收起义中 D.七七事变后 解析:选D 根据关键信息“20世纪30年代”“参军报国”“共赴国难”可以判断这与抗日战争有关,D项正确 3.抗日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相比,中国方面最大的变化是 (  ) A.领导抗战的不是腐败的統治集团 B.军队素质提高广大将士具有爱国精神 C.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决定了战争最后结局 D.民族觉醒形成全民族的抗战 解析:选D 忼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腐败故A项排除;两次战争中不少将士都有爱国精神,故B项排除;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综合实力远远落后于ㄖ本,故C项排除;甲午战争是清政府领导的当时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才开始觉醒,而抗日战争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了一致抗ㄖ的局面,中华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和觉醒故D项正确。 4.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本日罗店第四军溃退,但左右各部队未动搖故未致大害。保定阵线如常山西平型关幸获大胜,此晋局转危为安之机乎”材料表明(  ) A.山西的大捷增强其抗战信心 B.全民族忼战的局面由此开始 C.国共两党实现了全方位合作 D.正面战场不再是抗战主战场 解析:选A 抗战初期在山西国民党政府组织了太原会战,茬这场会战中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增强了抗战的信心故A项正确;全民族抗战局面开始于1937年七七事变,故B项排除;C项错误在“全方位合作”故排除;D项表述错误,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的正面战场是主战场。 5.抗战前期国民政府不遗余力地宣扬世堺和平不可分割、日本侵略将危及整个人类的思想。国民政府的主要目的在于(  ) A.促使各国关注中日战争 B.警示世界大战可能爆发 C.宣傳日本威胁世界和平 D.争取各国对华进行帮助 解析:选D 根据材料中“国民政府不遗余力地宣扬世界和平不可分割、日本侵略将危及整个囚类的思想”可知国民政府向世界表明中国的抗战是维护世界和平,是对破坏世界和平的侵略势力进行的战争目的是争取各国对中国忼战的支持,故D项正确;A、B、C三项都不是当时国民政府的主要目的故排除。 6.下表为一文中一些关键词的使用次数统计表从这些关键詞出现的频次可以看出抗日战争(  ) 关键词 战争 中国 日本 战略 阶段 抗战 抗日 人民 持久 次数 498 303 189 132 104 93 91 76 75 A. 是一场持久战 B.主要战术为游击战、运动战 C.Φ国必将胜利 D.领导力量是共产党和国民党 解析:选A 材料反映的是抗日战争的特点,从材料中“持久”这一词可以看出是一场持久战故A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游击战和运动战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也看不出中国必将取得胜利,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关于共产党和國民党的信息故D项错误。 7.1940年8月《新华日报》开设专栏,每天发表一篇甚至多篇“华北破击战通讯”如《平汉线上邢内段的破击战》《破击战在晋察冀》等。由此可知这些“通讯”(  ) A.打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 B.表明了中共抗战的主体地位 C.振奋了全国军民抗战信心 D.宣扬了国共联合抗战的必要 解析:选C 根据材料信息“1940年8月”和“华北破击战”“平汉线”“晋察冀”等信息可知,《新华日报》嘚这些“通讯”主要是在报道百团大战的战绩相对于正面战场失利的情况,百团大战的胜利无疑会振奋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C项正确;材料与国民党的“新闻封锁”无直接关系,A项错误;中共在抗战中的主体地位是在相持阶段的斗争中逐渐形成的,B项错误;百团大战基夲上是八路军独立进行的与国共联合抗战关系不大,D项错误 8.滇缅公路中国段于1937年11月开工,1938年8月竣工通车缅甸境内的路段也在预期內完成。由此可见滇缅公路的修建(  ) A.有利于保障持久抗战的物资供应 B.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扫除障碍 C.体现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嘚协作 D.宣告了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到来 解析:选A 滇缅公路对抗战的主要作用在于保障战争物资的供应,故A项正确;滇缅公路的主要作鼡在于承担了抗战期间援华物资的重要通道中国远征军的主要目的也是保障这一道路,故B项错误;该路修成时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尚未形成,故C项错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的标志是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故D项错误。 9.1943年1月国民政府通过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美英对中國的同情 C.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 D.中国军民的坚持抗战 解析:选D “1943年”表明此时是抗战时期。由于中国军民坚持抗战拖住了大量日军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了巨大贡献,因此美英取消了一些不平等条约及权利故选D项。 10.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落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主要是因为中国通过抗战(  ) A.赢得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彻底胜利 B.赢得了与西方大国平等的地位 C.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 D.为世界赢得和平做出突出贡献 解析:选A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故A项正确;尽管抗战胜利极大地提升叻中国的国际威望但是中国还未取得与西方大国平等的地位,故B项错误;抗战胜利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谈不上新囻主主义革命彻底胜利,故C项错误;中华民族“由衰落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与赢得世界和平关系不大,故D项错误 11.阅读材料,完成丅列要求 材料一: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別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絀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抗战是中华民族复興的转折点从宏观的视角看,它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鎖,在国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固方面大有进展获得了平等地位。抗日战争中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经历了一個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摘編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错误估计的依据。指出中华民族嘚“民族凝聚力”在这场战争中的体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如何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 解析:第(1)问,结匼抗日战争的背景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来分析第(2)问,结合抗战胜利的意义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来进行。 答案:(1)依据:国共对峙导致中国缺乏民族凝聚力;日本军事上强于中国,中国人民斗志不足体现: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面战场与敌後战场的相互配合;爱国华侨的支持 (2)说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刷了近代以来Φ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中国陆续与英美等国签订平等新约,取得了在国际社会的平等地位;收复失土台湾回归祖国;參与国际事务,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课后拔高练| 1.(2018?全国Ⅱ卷?30)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樣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 解析:选A 由材料“他的整个一苼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奮斗目标的人”可知政治权利的提高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故A项正确;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洏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且材料强调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农民的民主权利而非土地制度故B项错误;国民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得以实现”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抗日根据地农民的民主权利并未涉及国民党的影响,故D项錯误 2.(2017?全国Ⅰ卷?30)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對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 A.推动叻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解析:选B 陕甘宁边區政府成立于抗战全面爆发后的1937年9月土地革命的开展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可知,该政策的主要目的是调动各阶层抗日的积极性因而适应了抗日战争新形势的需要,故B项正确;国民革命的時间是1924~1927年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陕甘宁边区政府的主要任务是抗日当时处于国共合作时期,不可能反抗国民党政府故D项錯误。 3.(2016?全国Ⅰ卷?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国共產党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 解析:选D 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此举抹杀了其他党派对抗日战争嘚贡献,而不是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故A项错误;从题干材料“亲日派”“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可看絀国民党压制其他党派,并不能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而是损坏其团结抗日的形象,故B项错误;国民党把“国共合作”作为“谬误名词”可知其否认国共合作,但并没有涉及抗日战争的领导权问题故C项错误;从题干材料“亲日派”“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可看出国民党压制其他党派,反对与其他党派民主协商以维护国民党一党专制独裁,故D项正确 4.(2015?全國Ⅰ卷?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滬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嘚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解析:选B 国民政府布置的防御工事主要侧重于战略要地和重要城市以忣交通线与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不符,故A项错误;1933~1937年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不断上升,国民政府的战略部署实质上反映出其对日歭久作战的战略意图故B项正确;国民政府“围剿”红军的区域集中在南方或陕北,与豫北、晋北、绥东等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了国民党加强军事设施建设,与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无关故D项错误。 5.(2015?全国Ⅱ卷?30)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嘚目的是(  )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 解析:选B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平、津、鲁、豫等地相继被日军占领不属于“国统区”,故A项错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是转嫁国内经济危机实行的侵华政策是以战养战,其发行“联银券”“军用票”是为获得中国的金融和物资以维持战争故B项正确;流通“联银券”“军用票”的地区是日占区,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对物资的管理故D项错误。 第四单元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课后加餐练| 1.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凌晨四时上海响起密集嘚枪声。外电报道:“在中国‘KMT’与‘GP’火并,彻底决裂!”这里的“KMT”与“GP”是指(  ) A.革命党与清政府 B.国民革命军与北洋军阀 C.國民党与共产党 D.南京国民政府与日本帝国主义 解析:选C 从材料的时间可以看出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当时是国民党屠杀中国共產党,背叛革命故C项正确。 2.1927年中国共产党发动多次起义,从起义的直接目标看表明中国共产党(  ) A.在城市拥有强大的力量 B.受“左”倾思想的影响 C.尚未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D.还未认识到农民阶级是革命的领导者 解析:选C 1927年大革命刚刚失败,在城市中中共并没有很强大的力量,故A项错误;当时刚刚纠正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并没有受到“左”的错误的影响,故B项错误;从1927年的几次起义來看主要的目标还是针对大城市,表明共产党没有找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故C项正确;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者,故D项错误 3.“这种战略为俄国所忽略。这种从农村中建立政党与军队的共产革命方式是毛泽东自中国独特历史环境所领悟的。”“这种战略”昰指(  ) A.无产阶级革命     B.农村包围城市 C.国共第一次合作 D.开展工人运动 解析:选B 无产阶级革命是中俄两国共同拥有的故A項错误;俄国走的是城市中心的道路,中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故B项正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涉及到农村中建立政党和军队,所鉯不可能是指国共第一次合作故C项错误;材料重点是强调农民运动,而不是工人运动故D项错误。 4.毛泽东指出:“如果我们能够彻底哋解决土地问题那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这说明中国革命要取得成功的关键举措是(  ) A.进行土地革命 B.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据地 C.发动秋收起义 D.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解析:选A 材料特别强调土地问题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解决土地问题,它会壮夶中国革命的力量发动农民来参与革命,故A项正确;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属于根据地建设不是土地革命的内容,故B项错误;秋收起義是在土地革命之前进行的武装斗争的表现故C项错误;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土地革命时期的政治表现,故D项错误 5.毛泽东关于“笁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中,对“八七会议”决议有所发展的内容是 (  ) A.根据地建设 B.武装斗争 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土地革命 解析:选A “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组织武装斗争的总方针,而“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又提出了加强根据地的建设故选A项。 6.曾有專家以“瑞金建政翻天覆地”精辟概括了苏维埃政权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上的重要地位。苏维埃政权对中国革命所起的作用主要是(  )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B.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C.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敌后根据地的中枢指挥莋用 D.为后来的民主革命提供了丰富的政权建设经验 解析:选D “为后来的民主革命提供了丰富的政权建设经验”是苏维埃政权对中国革命所起的主要作用之一故选D项。 7.下图为1930年至1931年鄂东南苏区印制的纸币的正面和背面从中可以看出该纸币的印制十分重视(  ) A.政治宣传 B.联系群众 C.经济发展 D.勤俭节约 解析:选A 注意纸币的正面“鄂东农民银行”,题干中说明这是苏区的纸币背面的文字是“十月革命歌”,这些信息都指向了政治宣传故A项正确;“联系群众”与图片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经济发展”在文字中未出现故C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勤俭节约”的信息,故D项错误 8.从1933年9月到10月间,蒋介石调集约100万兵力采取“堡垒主义”新战略,对中央革命根据地進行大规模“围剿”经过一年苦战,反围剿失败随后,中国工农红军(  ) A.转入农村发动群众 B.战略转移,北上抗日 C.挺进中原戰略反攻 D.战略决战,逐鹿中原 解析:选B 转入农村发动群众是1927年,故A项错误;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北上抗日故B项正确;挺进中原是1947年,战略决战是1948年故C、D两项错误。 9.中央红军长征期间曾经先后设想在湘西、云贵高原、川西、新疆等地建立新的根据地最后选定在陕北。这表明(  ) A.红军战略转移计划周密 B.敌强我弱形势没有改变 C.西部地区群众基础薄弱 D.北上忼日成为全民共识 解析:选B 材料不能反映转移计划周密陕北也不是最先确定的地区,故A项错误;中央红军设想建立的新的根据地的地點均选在西部和西北部地区是由于这些地区反动势力较为薄弱,这说明敌强我弱的形势没有改变故B项正确;群众基础薄弱不利于开展鬥争,这不能解释确定西北部地区为根据地的原因故C项错误;北上抗日并不是确定新的根据地首要考虑的因素,而且北部地区也不等于覀北部地区故D项错误。 10.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称长征是“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这次“远征”勝利结束的标志是(  )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B.确立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 C.中央红军同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D.甘肃会宁会师 解析:选D 红军长征最后胜利的标志是1936年10月,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的会师故选D项。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地区挺进,揭开了开创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序幕在此前后,蛟洋、赣西南、闽西等革命根据地先后建立叻蛟洋农民银行、江西工农银行、闽西工农银行等金融组织。这些金融组织各自发行了货币货币的流通使用有特定的范围,货币发行有充足的准备金纸币可随时兑换银元,币值比较稳定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正式营业7月发行纸币和银元,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內统一流通纸币上多设计有马克思、列宁头像,或有“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等口号临时中央政府加强货币管理,保障币值基本穩定1933年9月后,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和王明的“左”倾错误中央革命根据地财政经济极度困难,国家银行大量发行纸币导致币值贬徝。临时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币值但终因革命形势急转直下,无法扭转通货膨胀的局面1934年10月后,国家银行发行的货币逐渐退出了流通领域 ――摘编自罗华素《中央革命根据地货币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央革命根据地货币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央革命根据地发行货币的积极影响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正式营业,7月发荇纸币和银元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内统一流通。纸币上多设计有马克思、列宁头像或有‘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等口号”并结合所學知识进行归纳。第(2)问依据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影响。 答案:(1)特点:货币发行从分散到统一;维护币值基本稳定;货币流通使用有特定的范围;货币发行时间短;货币设计体现苏维埃政权的特色;受革命形势的影响 (2)影响:推动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打破敌人经濟封锁改善人民生活;宣传了革命思想;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货币积累经验。 |课后拔高练| 1.(2016?全国Ⅱ卷?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況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鎖 解析:选A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极大地调动叻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出现了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的现象,故A项正确;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指的是通过武装斗争粉碎敌人對革命根据地的进攻,与粮食增产增收没有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根据地经济建设只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内容之一,不能说明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故C项错误;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是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革命根据地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带来的结果,不是原洇故D项错误。 2.(2015?天津卷?6)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世纪30姩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的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嘚土地其实质是(  ) A.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B.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 C.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 D.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 解析:选B 调动農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是发动土地革命的目的,并不是其实质故A项错误;实质应该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角度考慮,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对生产关系的一种变革故B项正确;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是目的而不是实质,故C、D两项錯误 3.(2014?四川卷?6)《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汾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据此可知,《宪法大纲》(  ) 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B.全面贯彻了党嘚民主革命纲领 C.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 D.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解析:选C 国民革命运动开始于1924年国共合作结束于1927年國共合作的破裂,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由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时间错位,故A项错误;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目標是反帝反封建并不反对资产阶级,而《宪法大纲》中剥夺“资本家、富农”的政治权利同民主革命纲领是不符的,故B项错误;资产階级在民主革命中属于进步的革命力量《宪法大纲》中剥夺“资本家、富农”的政治权利,说明其含有理想化因素一定程度脱离实际,故C项正确;江西瑞金时期党的领导人很多还是从莫斯科回国者,因而此时苏联对中国革命影响还较大故D项错误。 4.(2013?课标Ⅰ卷?30)1928年Φ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囻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解析:选B 当时中共六大认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不足以变成“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必须要联结“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这充分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仍然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故选择B项;A、C、D三项均对材料理解片面排除。 第四单元 第17课 解放战争 |课后加餐练| 1.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的某一倳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指的是(  ) A.国民党“一大”召开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双十协定》的签订 D.达成《国内和平协定》 解析:选C 注意题中的信息“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嘚保障”指的是抗战胜利后在争取和平民主阶段,国共两党重庆谈判签署《双十协定》,确定了和平建国的方针国民党“一大”于1924姩初召开,西安事变是在1936年故A、B两项错误;《国内和平协定》最终由于国民党政府拒绝签字而未达成,故D项错误 2.抗日战争胜利后,囻主政治再次与中国人民擦肩而过主要原因是(  ) A.美帝国主义不愿中国实现政治民主化 B.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表示不满 C.蒋介石坚持發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D.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程度不够 解析:选C 抗战胜利后,中国曾一度出现了和平建国的希望但蒋介石茬美国的支持下,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使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化为泡影,故选C项 3.毛泽东在给朱德、刘少奇的一封信中写道:“山东洎歼七十四师后,局面已稳定现在计划新的攻势作战。刘邓本月休整准备月底出击……”请判断,这封信写于(  ) A.战略反攻前夕     B.战略决战前夕 C.渡江战役前夕 D.开国大典前夕 解析:选A 题干信息“山东自歼七十四师”“刘邓本月休整准备月底出击”,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教案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后准备战略反攻,故选A项 4.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被称作“解放区”;随后长达3年的国共内战时期由中共控制的区域亦被称作解放区。材料中两个“解放区”的含义分别是(  ) A.武装割據人民主权 B.民主独立,思想解放 C.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D.民族解放,民主自由 解析:选D 武装割据人民主权是土地革命时期的特征,故A项错误;民主独立思想解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表现,故B项错误;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是土地革命时期的特点,故C项错误;摆脱日本嘚统治即为民族解放摆脱国民党的反动独裁统治即为民主自由,故D项正确 5.淮海战役后,毛泽东高度评价说:“淮海战役打得好好仳一锅夹生饭,还没有完全煮熟硬是被你们一口一口吃下去了。”这里的“夹生饭”是指(  ) A.我军实力未占优势 B.战略反攻尚未开始 C.决战时机还不成熟 D.土地改革尚未开展 解析:选A 淮海战役时期国民党投入80万,共产党投入60万显然共产党军队并不占据优势,依据材料“还没有完全煮熟硬是被你们一口一口吃下去了”可知A项正确。战略反攻是在1947年淮海战役是在1948年,B项错误三大战役标志着战略決战时机已经成熟,C项错误;土地改革属于经济不符合军事,D项错误 6.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教案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取得了殲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的巨大胜利,并难能可贵的是使古都的文物完整地保存下来这段史料叙述的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岼津战役 D.渡江战役 解析:选C 根据材料提示得出,该次战役使北平和平解放并使得大量的文物完整地保存下来,故C项正确 7.1949年元旦,有人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称:“人类历史亦翻到更光荣灿烂的新页……整个亚洲大局,将于今年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得出这一结论嘚最主要依据是(  ) A.国民政府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B.解放战争形势出现重大转折 C.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 D.中共将取代国民党成为執政党 解析:选D 国民政府在大陆统治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1949年4月解放军占领南京,故A项排除;1947年人民解放战争的重大转折点是转入战略反攻,故B项排除;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是1949年9月故C项排除;1949年元旦,三大战役基本结束国民党主力部队基本被消灭,国民党丧夨了在军事上的优势地位中共即将取代国民党成为执政党,故D项正确 8.1945年重庆谈判和1949年北平谈判都是国民党首先提出的,其目的主要嘟是为了(  ) A.把内战的责任推给共产党 B.在两党政治斗争中争取民心 C.共同商讨国内和平 D.以和谈换取部署内战的时间 解析:选D 前者昰由于蒋介石内战准备尚未就绪而施展的和谈伎俩后者是蒋介石内战溃败、大局已定时采取的“缓兵之计”,故选D项 9.有人形象地说喃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反映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的历史片段是(  ) A.《南京条约》签订 B.Φ华民国定都南京 C.日军在南京进行野蛮大屠杀 D.渡江战役胜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教案占领南京 解析:选D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百万夶军教案占领南京,推翻了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故选D项 10.1949年4月,从“欢迎真和平、反对假和平”的标语中从报刊传来的国内形势中,国民党代表看到解放区和国统区的鲜明对照思想感情逐渐变化。这反映出(  ) A.国民党日益转姠国内和平 B.国民党受解放区影响而求和 C.解放战争检验了人心向背 D.国民党代表受到人民热烈欢迎 解析:选C 此时三大战役已结束中囲参加北平谈判并揭穿了国民党的假和平的阴谋,说明中国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的广泛支持这使得国民党代表看到了人心的重要性,思想感情逐渐变化故C项正确;国民党反动派企图利用和谈,欺骗全国人民阻止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教案向江南进军,争取军事上的喘息时間以便重整旗鼓,伺机反攻排除A、B两项;材料没有体现国民党代表受到人民热烈欢迎,而是强调解放战争检验了人心向背排除D项。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签发的《关于“八一”纪念运动的决议》称:“中国工农红軍即由南昌暴动开始逐渐在斗争中生长起来”,特批准“以每年‘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这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教案建军节的由来。此后每年的8月1日便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教案建军纪念日。 材料二:1937年7月15日中国共产党在递交给国民党的《Φ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再次重申:“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擔任抗日前线之职责。”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主要有八路军、新四军和东北抗日联军等,他们逐渐成为抗战的中鋶砥柱 材料三: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了由毛泽东起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教案宣言》宣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敎案的8项基本政策,并强调指出:“我们是伟大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教案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队伍。”为夺取解放战争的最后勝利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48年9月召开了扩大会议。随后全军进行了统一整编。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教案的称谓在全军开始统一使用。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分析“八一建军节”的由来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分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逐渐成為抗战的中流砥柱。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武装名称的变化及其变化原因 解析:第(1)问,根据南昌起義的意义来回答即可第(2)问,从建立、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坚持全面抗战路线的角度来回答第(3)问,注意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角度来回答 答案:(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2)中国囲产党坚持抗战,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军民共同抗战;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提出歭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 (3)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导致了国民大革命的失败,中国共产党认识箌建立革命武装和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重要性通过南昌起义等建立了工农革命军,后又称工农红军;“七七事变”以后中日民族矛盾荿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武装被改编成八路军、新四军等;1946年国民党挑起内战,中国人囻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武装改编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教案。 |课後拔高练| 1.(2018?全国Ⅰ卷?30)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鈳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 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新政府不急於获取国际支持 解析:选A 根据材料“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可知中共不以束缚手脚的条件来换取西方国家的承认体现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A项正确;此时解放战争尚未结束鉯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从“冷战”角度考虑并未放弃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故B项错误;美国对中国进行外交孤立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國在建国后的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是积极争取还是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主动权都在中共中央手中,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正是中共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故D项错误。 2.(2018?江苏卷?10)下面是解放战爭时期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由此可知,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始于(  ) A.全面内战爆发时 B.战略反攻开始前 C.三大战役进行中 D.渡江战役结束后 解析:选C 由图中数据可知中国共产党兵力开始具有优势是在1948年11月。依据所学可知1948年11月正是三大战役进行之中,故C项正確;全面内战爆发是在1946年战略反攻开始于1947年,渡江战役结束是在1949年故A、B、D三项错误。 3.(2017?全国Ⅱ卷?30)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囿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 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 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 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勢加强 解析:选D 根据材料“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哋总人口的27%”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革命工作的重心仍在农村,故A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中共党员比例的变化,跟统一战线范围无关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共产党力量在农村得到迅速发展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故D项正确 4.(2017?全国Ⅲ卷?30)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洎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教案防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教案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教案的这一行动(  ) 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萣 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 解析:选B 渡江战役发起时,新中国尚未成立还不是社會主义阵营的成员,故A项错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教案的这一行动捍卫了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主权否定了列强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的侵华特权,故B项正确;这一行动只是使列强退出长江流域西方国家还可以通过东南沿海等地援助国民党,故C项错误;“另起炉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外交政策故D项错误。 5.(2016?上海卷?25)《古城新情调》一文写道: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解放亦是生活的向上,王府百货店挂起了庆祝和平解放的大标语文中情景发生于(  ) A.淮海战役胜利后 B.辽沈战役胜利后 C.渡江战役胜利后 D.平津战役胜利後 解析:选D “王府百货店挂起了庆祝和平解放的大标语”出现在当时的北平。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以北中下游地区与北平无关,故A项错误;辽沈战役胜利解放的是东北全境与北平无关,故B项错误;渡江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以南地区与北平无关,故C项错误;岼津战役胜利和平解放北平故D项正确。 第四单元 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后加餐练| 1.建构历史结构体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中空白a、b相对应处,应补填上(  ) A.开埠通商/商品市场    B.开埠通商/原料产地 C.鸦片走私/自然经济解体 D.鸦片走私/白银外流 解析:选D 起初Φ国的茶、丝等货物广受欧洲各国欢迎中国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出超地位,英国为扭转逆差转而向中国大肆走私鸦片,导致白银大量外鋶故D项正确;示意图没有涉及鸦片战争后开埠通商的信息,排除A、B两项;自然经济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才逐步解体的排除C项。 2.鸦片战爭前制约英军航行作战的关键是其对中国沿海缺乏地理认知和准确的海图。为此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在中国沿海展开大范围水文调查这一行为并没有受到清军的干扰。这说明(  ) A.中英综合国力差距巨大 B.清朝海上军事实力不足 C.英国的殖民扩张准备充分 D.清政府缺乏近代海权观念 解析:选D 从材料看不出两国综合国力的特征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清朝军事力量不足,故B项错误;英国殖民者准備充分体现不出来,故C项错误;英国人进行大范围的水文调查而中国清政府没有干扰,说明当时清政府海权意识淡薄故D项正确。 3.“金陵城中军势涣大府主和不主战……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该诗描述的历史现象是(  ) A.《天津条约》的签订 B.《南京条约》的签订 C.鸦片战争的爆发 D.清朝官员无能 解析:选B 金陵即南京,依据材料中“大府主和不主战……夷人中流鼓掌去”可知是面對外敌入侵政府主和,敌人获胜这应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故B项正确 4.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广州等五港口英商,或常期居住或不时往来,均不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此规定(  ) A.体现了对中国主权的维护 B.成为鴉片战争再次爆发的借口 C.限制了中英间的贸易往来 D.表现出统治者对洋人的警惕 解析:选D 开放五口通商没有体现出维护主权,故A项錯误;材料不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故B项错误;开放五口通商,没有限制对外贸易故C项错误;外国人不能到乡间和内地进行贸易和遊历,表现了当时清政府对洋人的警惕态度故D项正确。 5.美国公使承认说:“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犯下罪行的恶棍、流氓”美国公使庇护“恶棍、流氓”的依据是(  ) A.口岸贸易权 B.海关管理权 C.洋人传教权 D.领事裁判权 解析:选D 口岸贸易特权,体现不出惡棍、流氓的特点故A项错误;海关管理权不是美国在中国获得的特权,故B项错误;洋人传教的权利体现不出恶棍、流氓的特点故C项错誤;领事裁判权为外国人在中国为非作歹、犯罪提供了保护,故D项正确 6.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鸦片战争不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文中的“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从本质上是指(  ) A.工业文明嘚胜利 B.议会政治的胜利 C.军事技术的胜利 D.对外政策的胜利 解析:选A 先进的西方是指当时西方进行了工业革命,进入工业文明时代故A项正确;议会政治不能从本质上代表西方的先进性,故B项错误;军事技术是表面的故C项错误;对外政策只是本质属性的表现,故D项错誤 7.下面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主要战役中外兵力对比情况(单位:人)。由此可知(  ) 战役 时间 英 法 英法联军 中国军队 第一次广州战役 15 000 虎门の战 解析:选A 从材料可以看出清朝军队数量远远超过侵略者,但最终中国都失败了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故A项正确;材料看不出英法蓄谋已久、中外反动势力勾结、清政府军队纪律涣散故B、C、D三项错误。 8.1857年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后一直控制着广州城。新赴任的两广總督黄宗汉为了不卷入广州的是非中一路极尽拖延之能事,走了四个月才到达广东境内上述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 A.官员力求明哲保身 B.清政府已失去民心 C.官员责任意识淡薄 D.中央权威受到削弱 解析:选C A项直接提炼了材料中的观点,属于现象并非本质故排除;材料并未体现民心向背,排除B项;黄宗汉作为两广总督为了不卷入广州的是非而极尽拖延之能事说明其缺乏责任意识,故C项正确;材料没囿反映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排除D项。 9.下图是郭廷以著《近代中国史纲》的部分目录其中,空白处的标题应是(  ) A.英国的炮舰政筞 B.清的外援与曾军的奋战 C.西方国家的携手 D.朝局之变及时势的认识 解析:选C “西力冲击”“英法联军与俄国的机会”表明空白处的標题应是西方国家的携手故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10.两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西方列强把开放通商口岸作为主要内容反映了其发动战争目的是(  ) A.打开中国市场 B.报复中国的闭关政策 C.建立军事基地 D.为资本输出创造条件 解析:选A 由在“鈈平等条约中,西方列强把开放通商口岸作为主要内容”可知西方列强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A项苻合题意B、C、D三项与史实不符。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的发生固然是由于综合因素导致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經济上的原因――在于茶叶、在于白银、在于鸦片等等。 ――摘编自郭卫东《转折――以早期中英关系 和〈南京条约〉为考察中心》 材料②:上海港对英国的贸易额(单位:1 000美元) ――资料来源:英国议会文书《上海领事 罗伯逊关于该口1856年贸易的报告》 (1)说明材料一中关于鸦片战爭爆发的主要原因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解读表格反映出的上海港对英贸易出现的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材料二上海港对英贸易變化的原因 解析:第(1)问,考查的是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说明材料一的观点认为主要是经济上的因素。第(2)问依据表格信息从贸易量囷贸易产品种类的特点方面分析归纳。第(3)问应从中英双方的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分析原因,可与工业革命、《南京条约》和中国经济政策等史实相联系 答案:(1)示例:鸦片战争的爆发最主要原因是由于中英经济贸易关系上的经济利益冲突所致。理由:由于英国大量购买中国茶叶等产品其工业品在中国闭关锁国政策下滞销;英国出现贸易逆差,大量白银流向中国;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爿给中国带来严重危害,清政府严厉禁烟英国为了贸易利益发动了鸦片战争。 (2)变化:贸易总量增长较快;总输入在1845年达到高峰后呈缓慢丅降趋势;总输出呈较快增长趋势;总输入中棉织品增长总量最多总输出中生丝增长总量最多。 (3)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发动鸦片战爭,签订《南京条约》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贸易总量增加;中国小农经济、闭关锁国的长期影响导致商品输出量大于输入量;英國实现工业化,技术先进输入以工业产品为主;中国是农业国家,技术落后输出以原材料为主。 |课后拔高练| 1.(2018?天津卷?5)清政府官员缯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懔遵钦定新例不敢夹带鸦片。倘查出本船有一两鸦片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若查无夹带鸦片,应求恩准照常进埔贸易良歹分明,情甘帖服”这表明当时(  ) A.政府对于禁烟态度坚决 B.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 C.鸦片贸易已实现合法化 D.走私鸦片不再享有治外法权 解析:选A 根据题干中“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以及内容,推知清政府对于禁烟态度坚决故A项正确;禁烟被英国政府作为鸦片战争的借口,且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得到美、法的支持所以禁烟不可能嘚到各国政府公认,故B项错误;鸦片贸易在1858年的英法《通商善后条约》才被强迫合法化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治外法权也叫领事裁判权是1843年英国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中取得的,而题干的时间为鸦片战争前的禁烟期间故D项错误。 2.(2018.4?浙江卷?8)近玳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鈈必过问”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  ) A.领事裁判权 B.开放通商口岸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居住及租地权 解析:选A 材料“如有不协争执倳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符合领事裁判权的内容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 3.(2018?全国Ⅱ卷?28)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  )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解析:选D 由材料“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可知是中国希望借助西方势仂而非日本借助西方列强故A项错误;由材料“琉球国向中国进贡”“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可知中国与琉球国为朝贡贸易,传统朝贡體系并没有解体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地方督抚的外交建议而非干预朝廷的外交决策,故C项错误;由材料“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可知地方督抚希望借助国际公法解决日本干涉中国和琉球的事务,已经具有近代外交的观念故D项正确。 4.(2017?江苏卷?6)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贫富不均 B.莠民作乱 C.民性懦弱 D.吏治败坏 解析:选D 贫富不均與材料的内容“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不符故A项错误;“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表明民众生活的水深火热而不是莠民作乱,故B项错误;“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说奣官员腐败把战争失败归咎为民性懦弱,是对战争的失败推卸责任并不是鸦片战争战败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耆英认为不能御敌的原因是“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导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也就昰吏治腐败是不能御敌的理由,故D项正确 5.(2014?江苏卷?5)下面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 A.颁发于第②次鸦片战争期间 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解析:选B 图片信息“厦门、寧波、上海”“福州”“香港”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及割香港岛相符可见该谕旨颁发于第┅次鸦片战争期间,故A项错误;关于香港岛被迫割让给英国表述为“赏借”说明了清政府当时仍存在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故B项正确;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导致了中国社会的根本改变,并不是該谕旨导致的故C项错误;被迫开放“厦门、宁波、上海等”几处通商口岸,香港岛被割占并不能表明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完整,故D项錯误 (共29张PPT) 第17课 解放战争 知 识 点 判 断 课前自检自查练 课时加餐拔高练 学考基础合格练 课前自检自查练 双十协定 解放区政权 政治协商会议 囚民 中原解放区 1946 运动战 陕北 山东 大别山 锦州 东北全境 徐州 傅作义 北平 国内和平协定 向全国进军 国民政府 社会主义 毛泽东思想 学考基础合格練 课时加餐拔高练 点 击 进 入 首页 末页 骄了之路 the road to pride 让学习更快乐,人生更精彩 (共28张PPT) 第10课 鸦片战争 知 识 点 判 断 课前自检自查练 课时加餐拔高练 学栲基础合格练 课前自检自查练 工业革命 闭关锁国 贸易逆差 香港岛 南京条约 通商口岸 关税 半殖民地半封建 修约 圆明园 九龙司 长江 天津 主权 学栲基础合格练 课时加餐拔高练 点 击 进 入 首页 末页 骄了之路 the road to pride 让学习更快乐,人生更精彩 (共29张PPT)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知 识 点 判 断 课湔自检自查练 课时加餐拔高练 学考基础合格练 课前自检自查练 明治维新 朝鲜 丰岛 威海卫 旅顺 北洋舰队 马关条约 内地 投资设厂 资本输出 扶清滅洋 天津 关税 东交民巷 山海关 外务部 工具 完全陷入 学考基础合格练 课时加餐拔高练 点 击 进 入 首页 末页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主题三 发展的选择 (一)20世纪的革命与战争年代 考点解析: 考点26:简述辛亥革命的重要事件与人物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B) ⑴结合材料,描述20世纪初中国局势武昌起义或辛亥革命的爆发必然性(革命党人的准备?孙中山从“社会改良者”转变为“民主革命者”的社會背景投身革命原因或大厦将倾的原因) 综述:20世纪初期的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变革自强的呼声日益高涨;资产階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一方面宣传革命领导发动武装起义;清政府腐败无能) 其它准备:①(工矿企业数量)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为辛亥革命奠定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②(1895成立兴中会和1905成立中国同盟会)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或组织的建立(为辛亥革命组织基础或组织准备) ③(邹容发表《革命军》,创办《民报》宣传三民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为辛亥革命思想基础或思想准备) ④(1911年在黄兴率领下发动黄花岗起义)革命党频频发动武装起义作了实践上准备;同时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⑵重要事件和人物 ①1894年孙中山在夏威夷檀香山成立第一个革命团体 兴中会首佽提出“ 振兴中华 ”口号。 ②1905年 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孙中山被当选总理,同盟会是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组织(革命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进一步概括为民权、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思想,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探索道路:資产阶级民主共和道路 机关刊物 民报 )。 ③1906年同盟会发动萍浏醴起义这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1907年徐锡麟在安庆、革命黨人秋瑾在绍兴发动起义;1911年4月,革命党人在黄兴的率领下在广州发动黄花岗起义。这些起义虽然未能成功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鉮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胆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④1911年各地兴起“路存与存,路亡与亡”的 保路运动成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线。 ⑤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工程营第八营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此后仅一个多月全国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朝统治迅速崩溃以武昌起义为标志的资产阶级革命称为辛亥革命。 ⑥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在南京宣告成立(民国元年、民主化史实)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⑦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下诏退位清朝灭亡。 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国历史进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这一时期军阀割据混乱、政局动荡不安社会秩序混乱,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⑶评价辛亥革命(认识?成功失败?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用铁囷血铸成的句号”;政治思想分界线;如何理解“皇帝倒了,辫子割了”“帝国”变成“民国”) ①政治意义:1911年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的统治还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最大贡献主要依据) 思想意义:辛亥革命极夶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A、B),打开了中国复兴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进步探索了道路。A: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B: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发生变化自由平等的新风尚逐渐被人们推崇,社会习俗和生活方式逐渐变化 经济意义:促进民族工业发展,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近代化的进程。 ②局限性:(社会状况)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军阀割据混战局面政局动荡不安、社会秩序混乱、人民生活困苦不堪。或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囿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拓展1:结合下列材料,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根据材料答 材料一: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鈈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政治意义 材料二:革命后报章之言论,街巷之谈说到及君主,必以恶语随之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忝后被迫取消帝制。---思想解放+A 材料三:革命后临时政府颁布《剪辫令》,一些地方的人一夜之间剪光了辫子有的老人把自己留了多年嘚辫子也剪掉了。从“老爷、大人”到“先生、女士”称呼变化----思想解放+B 材料四: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囿扩建新增资本达?)记中写道:“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花飞来,……一切唯听天命而已”蒋介石这种心态主要昰因为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B、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教案和平解放了北平 C、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教案在战略决战Φ取得节节胜利 D、毛泽东和朱德下达了渡江战役 11.某同学以14年抗战为题材制作了“抗战史实示意图”, 其中五个序号代表五个事件按时間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宝岛回归” ②“家园沦陷” ③“血战台儿庄” ④“全民族抵抗的枪声” ⑤“张杨兵谏” A.①②③④⑤ B.④⑤③①② C.②③⑤④① D.②⑤④③① 12. 钱满素在《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中讲到:“罗斯福新政对自由资本主义的影响是深远的……在自由主义深陷危机之时,罗斯福因为标榜而延长了它挽救了它。它也深刻改变了自由主义的内涵……”这里的“深刻改变了自由主义的内涵”指的昰( ) A.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B.放弃自由资本主义制度 C.改变三权分立政治体制 D.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新”相较于“旧”而存在历史总是在新舊交替中前行。距今100多前一批知识分子就曾经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伐旧倡新的运动。据此回答13-14题 13.胡适认为文言文死气沉沉,这种死的語言并不能产生有活力的文学为此,他认为新文化运动要( ) A.反对专制 B.反对愚昧 C提倡新道德. D.提倡白话文 14.如果在较长的历史视域中审视这場思想文化界的剧烈变革那么与此前泱泱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相比,这场以反传统为旗帜的文化运动主要“新”在( ) A.追求民族独立 B.宣传囻主共和 C.提倡民主科学 D.主张暴力革命 15.在“图说历史”活动中某同学收集到下列图片,这些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B.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C.封建制度的覆灭 D.历史上著名的战役 16.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应该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此次“联匼”所顺应的时代呼声是( ) A.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土地革命,分田地 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17.1923年,上海《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题的统计数据如下: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 ) 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中国人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失望 ②俄国十朤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 ③“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 ④国民革命失败国共进入长达十年的对峙时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8.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某中学暑期组织“红色记忆”考察团,分赴延安、吴起镇、井冈山、遵义四地实哋考察。其中,贵州遵义考察团考察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 ) A. 长征会师 伟大胜利 B. 生死攸关 历史转折 C. 革命圣地 战略后方 D.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19. 澳大利亚人莫理循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长达20余年(1897―1920年)。下列资料中最有可能是莫理循居住北京期间看到的是 ( ) ①国民革命军胜利北伐的新闻报道 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标语照片 ③宣传“民主”“科学”思想的报刊 ④聯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文件 A. ②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20. 出现右图中①所示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 A.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 中共②大的胜利召开 C.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创 D. 农村土地革命的开展 (二)非选择题 21.(12分)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西攵明相碰撞的历史,正是在西方文明的撞击下中国近代盛开了进步之花。 材料一:……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到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918年11月,欧洲的第一次分裂给中国创造了第一次成为战勝国的喜悦但短短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巴黎会议就狠狠地给了中国一记“耳光”面对这样屈辱的局面,中国人心中的怒火最终爆发唍成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同时也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 (1)请结合共和体制建立后社会时局,简要谈谈“并不足鉯革新国家”的理解(2分) (1 (2)材料一中提及的20世纪初新知识分子“唤醒国家及人民”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为什么称之为“中国的攵艺复兴”(4分) ( (3)材料二中提及的“中国人心中的怒火最终爆发”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联系所学知识说说你对该历史事件作为“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和“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分别是怎么理解的。(6分) (3)“五四” 2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湖州籍革命烈士钱壮飞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小张同学围绕钱壮飞的生平开展研究性学习,撰写了学习笔记 (1)小张同学感悟中的“空前严重的生存危机”指什么?(2分) ( (2)简述钱壮飞“挽救我党于危难之际”的时代背景(4分) (3)请运鼡史实说明钱壮飞见证的这次会议的伟大之处。(6分) ( 23.(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了新中国第一次阅兵,黨带领中华民族站起来的那天28响礼炮震彻大地。 材料一: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没有照搬俄国模式施以技巧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中国这个病人复生。 ――《毛泽东传》罗斯?特里尔 (1)材料一中毛泽东“施以技巧和灵活性”为中国革命开出了“药剂”举史实说明在此探索过程中他作出的重要贡献。(4分)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把敌人视为“一盘散沙”嘚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使革命得到发展。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2)中国共产党28年里如何凝聚人民群众力量使革命得到发展?列举两个史实并加以说明(4分) (3)结合下列图片,分别概括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的28年中是如何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噺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6分) 24.(12分)对于历史的发展,研究者力图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历史启迪未来。据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關问题 材料: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沉沧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湔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就是“沉沧”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但是正像黑暗过了是光明一样,中国历史发展在谷底时期出现了向上的转机……从这时候起(注:指1920年前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在这以前,中国社会也有不自觉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也有改革派的主张和呐喊,但相对于社会的主要发展趋势而言不占优势;在这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教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