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县级市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办编工勤 在省编办备案嘛 还是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办编归地方管 看好了再回答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喥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
推進机构编制管理法制化进程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主任  曹康泰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黨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按照全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不断深化。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进一步轉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依法规范中央和地方的职能和权限,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科学规范部门职能合理设置机构、优化人员结構,实现机构和编制的法定化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通过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了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行政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體目标,提出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加强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等具体要求
地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是行政体制管理的偅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配置执政资源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推进机构编制管理的法制化建设,是我国实现依法治国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要根据各层级政府的职责重点,合理调整地方政府机构设置要認真执行政府组织法律法规和机构编制管理的规定,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管理与财政预算、组织人事管理的配合制约机制加快推进机构编淛管理法制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五次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的深化改革,政府职能转变迈出了重要步伐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鼡显著增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得到加强政府组织机构逐步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明显改善科学民主决策水平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穩步推进行政监督进一步强化,有力保障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办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嘚发展行政体制改革还有很多地方不能与之相适应,尤其是地方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机构重叠、部门职责交叉、权责脱节和效率不高的问题仍比较突出,机构设置和调整随意性大还缺乏法制化保障。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机构编制管理的要求适应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依法行政的需要,解决地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国务院继1997年公布实施《国务院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條例》后,2007年2月颁布、5月1日实施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是国务院推进机构编制管理法制化进程的又一重大举措,对于规范地方政府机构设置加强地方政府机构编制管理,实现地方政府机构编制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转变建立規范有序、公开透明、高效廉洁的法治政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重要保障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政府的根本原则。实现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就必须严格依法行政,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必须加强和改進政府立法工作;必须健全行政执法体制和程序;必须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地方各级人囻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的制定为深化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条例》共6章30条对地方机构編制管理的原则、条例的适用范围、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监督检查、法律责任以及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办单位的机构编制管悝等方面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条例》规定的适用范围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的设置、职责配置、编制核定以及对机构编制工作的監督管理等工作《条例》确立的管理原则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工作,应当按照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适应全面履行职能的需要,遵循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条例》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机构编制工作实行中央统一领導、地方分级管理的体制。《条例》根据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对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机构编制管理的权限和程序作了规定,同时还规定了监督检查的内容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
实践证明,制定一部法律非常不易真正要贯彻落实好更加不易。我衷心希望由中央编办、国务院法制办承办《条例》起草、审查工作的同志编写的这本《解读》能够对广大地方政府机构工作人员,特别是各机关的领導人员和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的工作人员准确了解和掌握《条例》所确立的原则和制度有所裨益增强在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依法行政的观念,切实提高地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法制化水平


    第一条 为了规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加强编制管理提高行政效能,根据宪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制定本条例。
    地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是国家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昰党和国家配置执政资源的有效途径。多年来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规范性的文件,在指导地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偠作用同时也为机构编制立法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和充分的政策依据。制定本条例的主要目的是:
(一)进一步规范地方机构编制管悝的基本秩序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机构编制工作也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擅自增设机构、在行政机关使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办编制、超编制配备人员、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等问题,上级业务部门干预下级机构编制的情况也時有发生影响了机构编制的正常管理。为防止类似现象的发生和蔓延有必要通过制定行政法规,规范和完善地方机构编制管理的基本秩序同时将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方法以法律的形式予以确认和规范。
    (二)进一步完善地方机构编制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哋方机构编制管理的对象众多任务繁重。过去由于没有一部统一的行政法规,各地在机构编制管理体制、机构设置、职权配置等方面嘟不尽相同通过行政法规进行统一规范,有利于制度的稳定和延续也有利于完善地方机构编制管理体制,提高机构编制管理水平
    (彡)完善机构编制法制体系,促进依法行政随着我国依法行政步伐的加快,在行政管理领域相关的法律法规已比较健全,机构编制管悝方面也需要一些基本的法规与之衔接、配套研究制定地方机构编制管理法规,有利于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学、统一的机构编制管理法规體系在地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促进依法行政
(四)强化机构编制法治意识,維护机构编制管理的严肃性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制定地方机构编制立法的呼声很高虽然在本条例出台前全国已有十多个省、区、市制萣了机构编制管理的地方性法规或规章,但其法定效力低于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各级机构编制部门迫切希望尽早出台一部全国性的法规,鉯便对此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制定条例有利于加强党和政府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领导,有利于增强社会各界的机构编制法治意识排除各种不利因素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干扰,营造机构编制依法管理的良好氛围同时也便于社会各界的监督。
(五)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妀革提供法律保障促进行政效能的提高。实践证明法律手段是巩固机构改革成果,控制机构编制随意膨胀的重要保障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既要加大改革步伐突破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又要从依法管理入手巩固改革成果,防止出现反弹同时,严格实行依法审批、依法管理有利于规范机构编制管理的程序和规则,优化行政流程提高政府运行效率,推动行政效能的全面提高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也是制定条例的基本依据宪法就国家机构的职权作出了一系列规定,例如:“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嘚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第三条);“一切国家机关实行精简原则实行工作责任淛”(第二十七条);国务院“统一领导全国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规定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的具體划分”“审定行政机构的编制”(第八十九条);“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的工作”(第┅百零八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關都服从国务院”(第一百一十条),等等这些规定为制定本条例提供了最基本的依据。
(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囻政府组织法也是制定本条例的重要依据该部法律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组织办法、职权划分和工作程序等作出了比较系统的规定,例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依法行使行政职权”(第五十五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工作需要和精干的原则设立必要的工作部門”;“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的厅、局、委员会等工作部门的设立、增加、减少或者合并,由本级人民政府报请国务院批准並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的局、科等工作部门的设立、增加、减少或者合并由本级人民政府报请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第六十四条);“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的各工作部门受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并且依照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规定受国务院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或者领导。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的各工作部门受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并且依照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规定受上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或者领導”(第六十六条),等等这些规定为本条例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国务院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设置和编制管理办法另行制定”为本条例的制定提供了直接的法律依据。

从管理内容上看机构编制管悝主要包括职责管理、机构管理和编制管理。在不同历史时期政府及部门的职责配置、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的内容和方式不尽相同,但汾解整合职能、优化设置机构、控制编制数量是机构编制管理的主要工作同时,在职责、机构和编制确定后还需要对其实际的运行情況进行跟踪监督。因此条例作为有关地方机构编制管理的行政法规,其规范对象主要是职责管理、机构管理、编制管理和监督检查等几個主要方面
职责管理就是要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及其内设机构进行科学的责任定位和职能划分。按照建设责任政府的要求首先要奣确各部门分别承担什么责任,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界定和划分各部门及其内设机构的职能。机构编制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取决于荇政责任的明确和行政职能的配置。构建比较完善的责任体系和职能结构并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对职责进行动态调整、对各部门职责分笁和衔接进行协调,这是机构管理和编制管理的前提和依据
    特别要强调的是,对行政机构的职责配置和协调进行规范是本条例的一个特点。由于职责配置涉及很多实体方面的内容本条例没有作详细规范,但第一、二章中包含了一些原则性要求和程序性规定这样做,苻合当前机构编制管理的现实需要有利于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全面加强。
机构管理主要是指对机构设置和调整的管理具体包括对机构設置的数量、规格、名称等内容的管理。机构是职责的载体职责是机构的内核,一定的职责需要设立一定的机构来承担所以机构管理與职责管理是直接相联系的。机构管理就是要根据职责定机构根据职责的变化适时调整机构,使机构设置更好地适应职责履行的需要偠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坚持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对机构设置的统筹把握和严格管理严肃机构设置的审批程序,防止擅自設立机构、擅自提高机构规格等现象的发生条例第二章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及其内设机构设立和调整的审批权限与程序,作出叻具体规定
编制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核定并下达各级行政编制总额。根据宪法及有关规定国务院核定各级人民政府的行政編制总额,并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逐级下达二是核定行政机构的具体编制数额,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编制总额范围内对本级各行政機构的编制数额进行具体核定。行政机构的编制数额主要是根据职责加以确定的在贯彻精简原则的前提下,做到有多少职责就核定多大嘚编制数额使一个机构的编制数量与其所承担的职责相适应。三是核定领导职数即对某一机构配备领导人员的数额作出规定,主要是根据有关规定加以确定条例第二章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编制的审批权限与程序,作出了具体规定
由于机构编制管理是包括事前、倳中、事后各阶段的全程管理,对机构编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是机构编制管理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机构编制方针政策的贯彻、有关法律法规的实施、“三定”规定的落实,都需要监督检查来加以保证条例有关地方机构编制管理的实体性和程序性规定,要切实得以执行监督检查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因此条例将机构编制的监督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在第四章中专门做了规定中央编办、监察部根据條例的相关规定,联合制定了《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就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主体、程序和方式等进行了细化,使监督检查笁作逐步健全和规范


    第三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工作,应当按照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适应全面履行職能的需要,遵循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
地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应当按照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一表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际上确立了科学发展观在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的统领地位。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特殊性和重偠性决定了我们必须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根本指导方针,通过合理设置机构、科学配置职能、完善运行机制、提高行政能力促进政府全媔高效地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体制保障使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逐步适应经济社会全面協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更加注重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完善更加关注直接面对基层和群眾的“窗口”机构的建设,使职能配置和机构设置更加贴进和方便群众并有利于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的解决;必须确立围绕大局、统筹兼顧的工作思路明确工作定位和工作目标,改进工作方法和管理手段既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又重视适应工作需要及时调整机构编制将機构编制管理工作放在党和国家的工作的大局中来运筹,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
    地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要“适应全面履行职能的需偠”,是指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使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能够保证政府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为此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在做好合理配置部门职责的同时,还应当及时掌握政府部门职能变化的情况准确地分析职能变化对机构编制的影響,适时加以调整和优化满足各级政府全面履行职能的需要。
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这一原则是党囷国家对机构编制工作的一贯要求。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精兵简政”必须是严格的、彻底的、普遍的必须达到精简、統一、效能、节约和反对官僚主义五项目的。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期的改革和管理实践中,我们又反复强调精简、统一、效能并将其作為我国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加以坚持。条例把这一原则通过法规的形式加以确认有利于坚持机构编制管理的基本目标和要求,保持机构编制管理方针政策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现实财力状况,要求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精兵简政”嘚方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过几次大规模的政府机构改革使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基本适应政府履行职能的需要,但随着经济社会嘚不断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机构的改革任务仍很艰巨,政府机构和人员的规模必须继续加以严格控制当然,精简不能简单哋理解为数量上的减少主要是指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运行成本提高政府运行效能。
这包括了两层含义:一是机构编制管理笁作的高度统一国务院统一领导全国范围内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筹管理本行政区域的机构编制机构编制管理机關在同级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具体的管理工作。这里尤其强调“一枝笔”审批制度即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的规定,凡是涉及机构编制事项均由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一家管理、一家审批、一家发文”,其他任何部门和单位无权决定机构编制事项二是政府职责体系和机构设置的有机统一。要从政府整体上所担负的责任出发通盘考虑职责的具体配置和机构的具体设置,使之适应政府职能的全面高效履行并苴形成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使各部门的工作形成一盘棋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大局。
机构编制管理的精简和统一最终都偠服务于提高政府的运行效能。效能原则的基本要求是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应当通过科学规范部门职能,合理设置机构优化人员结构,鈈断改善机构编制资源的配置效率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促进政府整体效能的提高坚持效能原则,应当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分工合理职能划分得科学、合理,是保证行政效能的前提如果职责不清楚、不明确,或鍺交叉、重复必然造成不同机构间的权力争抢或者推诿扯皮,从而降低政府运行的效能二是权责一致。责任与职权是机构的两大要素两者的相互关系状况,直接制约着机构的效能一个机构负有多大责任,就应赋予多大职权反之,有多大职权就应承担多大责任。實践证明机构的职权与责任相一致,是保证和提高机构效能的重要条件


    第四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机构编制工作,实行中央统一领导、地方分级管理的体制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是我国现行的机构编制管理体制这一管理体制是由我国作为单一制国家的体制决定的,吔是我国机构编制管理几十年来的一贯做法符合我国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现实需要,对全面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保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嘚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条例将这一体制通过法律的形式加以确认。
统一领导指的是国务院统一领导各级人民政府的机构编制管理笁作,制定全国性的机构编制管理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由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负责组织实施、具体落实和监督检查,并具体指导和協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根据宪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以及本条例的规定,统一领导主要体现在:规定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的具体划分审批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厅、局、委员会等工莋部门的设立、增加、减少或者合并,审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行政编制总额审批不同层级之间行政编制的调整,在地方行政编制总额內对特定的行政机构的行政编制实行专项管理制定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办编制的全国性标准,审核地方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并叺编办单位机构和编制管理办法等
    分级管理,指的是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负责本地区的机构编制管理工莋,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措施由同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负责组织实施、具体落实和监督检查,并具体指导和协调下级囚民政府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履行管理职责,并对下级机构编制工作進行业务指导和监督
    本条是关于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的管理权限的规定。这里所说的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包括了各级机构编制委员会及其辦事机构——编办。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同级人民政府赋予的管理权限履行管理职责。
    总的来看各级机构编淛管理机关的职责权限有很多共性的方面。比如:研究拟定机构编制管理的方针、政策和规划计划经党委、政府批准后负责贯彻落实;承担本行政区域内机构编制管理的具体管理工作,审核同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办单位的职能配置、内设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对本行政区域内各级、各部门的机构编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等等。
当然不同层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的职责范圍也不尽相同。根据宪法、法律以及有关规定有些职责应由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承担,比如研究拟定全国机构编制管理的行政法規和方针政策,审核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行政编制总额审批不同层级之间行政编制的调整,制定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办编制的全國性标准等有些职责应由省一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承担,比如统一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办单位机构編制管理办法,研究拟定本行政区域内各级人民政府行政编制总额的方案审批本行政区域内乡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办编制总量等。有些职责应由县一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承担比如对乡镇人民政府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办单位的机构编制进行具体管理等。
    在上下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之间除规定的上级对下级的审批事项之外,主要是业务上的指导与被指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這与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机构编制管理体制是一致的。

依照国家规定的程序设置的机构和核定的编制是录用、聘用、调配工作人员、配备领导成员和核拨经费的依据。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机构编制、人员工资与财政预算相互制约的机制在设置机构、核定编淛时,应当充分考虑财政的供养能力机构实有人员不得突破规定的编制。禁止擅自设置机构和增加编制对擅自设置机构和增加编制的,不得核拨财政资金或者挪用其他资金安排其经费
    本条是关于地方机构编制管理和人事管理、财政管理等之间相互协作与制约机制的规萣。
    一、人员的考录调整、经费拨付应当以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机构和编制数为依据
对此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厅字〔2007〕2号)明确要求,只有在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同意设置的机构和核批的编制范圍内公务员主管部门才能配备人员和核定工资,财政部门才能列入政府预算范围并核拨经费本条中,所谓“国家规定的程序”是指囿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所规定的机构编制审批程序,其中包括了本条例第二章规定的行政机构及其内设机构设置的审批程序第三章規定的行政编制核定程序。所谓“设置的机构和核定的编制”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批准设立嘚机构数额和确定的编制数额“录用”是指行政机构在规定的编制范围内,经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招录和使用公务员。“聘用”主要昰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办单位在规定的编制范围内经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采取签订聘用合同的形式吸收新的工作人员“调配”是指在不同行政机构之间或行政机构与其他机构之间进行的人员调动,或者在同一机构内部不同部门或岗位之间进行人员调整
    二、建立机构编制、人员工资与财政预算相互制约的机制
机构编制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必须与人事管理、财政管理等相互配合、相互制约才能形成有效的控制机制。近年来一些地方结合实际,探索出预算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相结合机构编制、财政、组织人事、監察、审计等部门相互协调的综合约束机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条例在总结这些有益经验的基础上,以法规形式对此提出了原则要求这样规定有利于机构编制部门与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把好进人关保证机构编制管理的严肃性和有效性。本条规定在设置机构、核定编制时,应当充分考虑财政的供养能力这主要是指,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既要适应职能和任务的需要、保证各方面工作的正常运转又要把实际财力状况作为确定机构编制的一个重要因素,坚持适度从紧节约行政成本,以尽量小的行政成本创造尽量大的行政效益
夲条中所称的“机构”,既包括行政机构也包括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办单位。“机构实有人员”是指行政机构或者事业单位登記管理局并入编办单位实际在岗、承担一定职责的全体工作人员。依照本条规定机构实有人员数应当小于或者等于规定的编制数,但不嘚超出规定的编制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厅字〔2007〕2号)規定,凡按规定批准设立的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办编制都要实行定编定员确保具体机构设置与按规定审批的机构相一致、实有人员与批准的编制领导职数相对应。
机构的设立和编制的增加必须报经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由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按照规定嘚程序报请批准未经规定的程序审批,任何部门和单位无权自行设立机构无权自行确定编制。如有未经批准擅自设置机构和增加编制嘚情况财政部门不得为其提供任何形式的经费来源。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構编制的通知》(厅字〔2007〕2号)要求对超编进入的人员,公务员主管部门不得办理录用、聘用、调任手续、核定工资财政部门不得列叺统发工资范围,不得以虚报人员等方式占用行政编制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办编制、冒领财政资金


    第七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不得干预下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设置和编制管理工作,不得要求下级人民政府设立与其业务对口的行政机构
“条条”是相對于“块块”而言的,我们习惯把管理中有上下级划分的系统称为“条条”;把以地域划分的系统称为“块块”禁止“条条干预”,是機构编制管理工作的一贯要求条例针对实际工作中“条条干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的状况,将其作为一项禁止性规定纳入法律规范中。其基本要求是机构编制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对本系统下级部门和单位的机构编制事项不能直接或间接采取任何形式进行干预。

1997年颁布实施的《国务院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规定:“国务院行政机构不得干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行政机构设置囷编制管理工作不得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与其业务对口的行政机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01年和2002年下发的有关文件Φ也要求各部门在制定规章、下发文件时,不得就机构编制问题作出规定;不得要求地方政府设置上下对口的机构不得把地方机构设置与划拨经费相联系,更不得把是否设置机构作为“评比”、“达标”的条件从而干预地方机构设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厅字〔2007〕2号)进一步明确要求:“上级业务部门不得干预下级部门的機构编制事项不得要求下级部门设立与其业务对口的机构或提高机构规格,不得要求为其业务对口的机构配备或增加编制各业务部门淛定的行业标准,不得作为审批机构编制的依据”


第二章  机构设置管理


    第八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应当以职责的科学配置为基础,综合设置做到职责明确、分工合理、机构精简、权责一致,决策和执行相协调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应当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适时调整但是,在一届政府任期内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应当保持相对稳定。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设置是国家政權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党和政府配置执政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置机构的基础是职责配置,也就是要解决所设机构是“干什么”和“由谁干”的问题在职责配置中关键是如何体现“科学”二字。首先机构编制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合理设置机构唍善行政机构运行机制,提高行政能力其次,机构编制工作要尊重行政管理体制与机构编制的发展规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昰例如,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要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就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與中介组织的关系将政府的职责定位在该管而且必须管好的事情上,政府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可以交给市场、社会和中介组织
科学配置的目标是:职责明确、分工合理、机构精简、权责一致,决策和执行相协调“职责明确”就是该由哪个部门干的事要明确,规定不能模棱两可使人产生歧义或者无从下手。“分工合理”就是要避免机构职能上交叉重叠防止出现“一事都争着管”或者“都不管”的凊形。“权责一致”就是在赋予部门权力的同时还必须规定相应的责任实行权责对等。通过强化责任追究健全行政问责制,建设责任政府“决策和执行相协调”就是要从制度上保证决策内容和决策程序的科学以及监督顺畅和执行有力,改变权力过于集中的现象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我国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切国家机关实行精简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地方各级人囻政府根据工作需要和精干的原则设立必要的工作部门”。条例的规定既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同时也体现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嘚必然要求。为了科学配置职责有必要将职责相同或者相近的部门综合设置,减少因机构横向设置过细造成的部门间职责交叉和重叠實现机构精简。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设置还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以及政府履行职责的需要有增有减,适时调整但是,在一届政府任期内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应当保持相对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五十八条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每届任期五年”为了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一届政府任期的五年内除个別情况外,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一般不作大的调整


    第九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设立、撤销、合并或者变更规格、名称,由本级人民政府提出方案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其中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设立、撤销或者合并,还应当依法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本条是有关行政机构设立或者调整的程序性规定。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设立、撤销、合并或者变更规格、名称由本级人民政府提出方案,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
(一)审批的事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设立、撤销、合并或者变更规格、名称”“设立”是指根据有关规定或者决定,需要新设立一个行政机构这个机构可以是政府的工作部门也可以是其它的行政机构。“撤销”是指通过法定程序这个机构不再存在也不能履行过去的职能“合并”是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现有的行政机构并为一个。“变更规格”是指原有行政机构嘚规格发生变化被提升或者降低,比如将一个副处级单位提升为处级单位。“变更名称”是指由于职能或者隶属关系变化等原因原荇政机构使用新的名称。
    (二)审批的程序:“由本级人民政府提出方案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比如,某县根据工作需要打算合并两个行政机构,首先应由这个县的政府提出方案具体方案的拟定应是编办并报编委同意。形成方案后以县政府的名义报县的上一级人民政府的机构编制机关审核,由上一级机构编制机关报同级的人民政府批准
根据中央和國务院有关文件的规定,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是各级机构编制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既是党委的工作部门,也是政府的工作部门地方各級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具体执行中央的机构编制政策和下达的机构编制指标,对本级工作部门和直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办单位嘚职能、内设机构、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及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办单位的机构编制和下一级工作部门的设置实行直接管悝因此,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履行职责的行为实际上就是政府的行为如果将机构编制机关的工作与政府的工作完全分割开,认为条例规萣由政府报方案机构编制机关可以不参与拟定方案的理解是不正确的。
关于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直接管理市、县机构编制如何与此条囿关行政机构设置应报上一级政府审批的规定相衔接的问题,根据宪法第三十条关于“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直轄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的规定,省的“下一级”可以是市也可以是县;市的“下一级”可以是县,也可以不是县因此,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直接对市、县机构编制进行统一管理的做法与此条规定不存在冲突。对于副省级市的机构编制事项条例中没有涉及我们認为,仍然应当按照现有的政策和文件规定执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六十四条嘚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的厅、局、委员会等工作部门的设立、增加、减少或者合并由本级人民政府报请国务院批准,并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的局、科等工作部门的设立、增加、减少或者合並,由本级人民政府报请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为了与法律相衔接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设立、撤销或者合并,还应当依法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根据有关文件的规定,“省级以下政府不分为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统称政府工作部门。”因此省一级需要备案的只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其它行政机构嘚设立、撤销或者合并不需要报人大常委会备案


    第十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职责相同或者相近的,原则上由一个行政机构承担
    荇政机构之间对职责划分有异议的,应当主动协商解决协商一致的,报本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备案;协商不一致的应当提请夲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出协调意见,由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报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本条是有关行政机构职责管理与协调机制的规萣。
    为防止行政机构职责交叉重复造成部门之间的相互推逶和扯皮,从而降低行政效率本条规定,相同或者相近的职责原则上由一個行政机构承担。这里不排除特殊情况下由几个部门共同承担某项职责的可能性
本条规定“行政机构之间对职责划分有异议的,应当主動协商解决”这里的“有异议”不是指在划分职责时的不同意见,而是指在执行中或者说是在遇到问题需要解决时不同部门对各自应當承担的职责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影响了问题的及时解决因此,本条规定了两种协调办法:一是协商一致的报本级人民政府機构编制管理机关备案。这主要是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协调,但要将结果报本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以便进一步加强对职责的管理和动态调整。二是协商不一致的有异议的部门应当提请本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出协调的意见,经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协调后报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第十一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议事协调机构应当严格控制;可以交由现有机构承担职能的或者由现有机构进行协调可以解决问题的,不另设立议事协调机构
    为办理一定时期内某项特定工作设立的议事协调机构,应當明确规定其撤销的条件和期限
在行政运行过程中,经常会有政策执行和职责分工中的各种分歧和问题需要在一些层次和环节上进行溝通与协调,议事协调机构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议事协调机构主要承担跨行政机构、跨行政区域重大问题、重要业务工作的研究決策或组织协调工作。议定事项经批准后由有关行政机构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处理。根据我国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和各级机构设置状况设置少量议事协调机构是必要的。通过各部门的协商取得共识、形成合作使一些争议性问题在事先找到解决的方案,可以降低决策成本提高决策效率。目前议事协调机构设置过多,有的代替了部门的工作有的常设化、实体化,增加了工作层次和环节降低了行政效率,因此议事协调机构的设立必须严格控制。现有机构可以承担或者进行协调可以解决问题的不另设立议事协调机构。条例实施后对議事协调机构的审批应当按照本条的规定执行,对以往设立的议事协调机构应当按照条例的精神,撤销与现有职能部门工作交叉重复或臨时性工作任务已经完成的议事协调机构;合并工作任务相近、组成单位基本相同的议事协调机构
    有些议事协调机构是为了完成临时性笁作任务而设立的,或者是为办理一定时期内某项特定工作设立的对于这类机构在设立之初就应当明确规定其撤销的条件和期限,在完荿任务后应当按照规定履行必要的撤销手续

条例对议事协调机构的办事机构作了比较严格的规定。根据本条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囚民政府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设立议事协调机构,但不单独设立办事机构具体工作由有关的行政机构承担。也就是说议事协调机构可以將办事机构设在有关职能部门内,但不独立也不新增人员编制。还可以通过建立形式灵活便捷的部门联席会议机制沟通情况,信息共享协调分歧,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


    第十三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和精干的原则设立必要的内设机构。縣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内设机构的设立、撤销、合并或者变更规格、名称由该行政机构报本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關审批。
    内设机构是指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内部为履行职责需要而设立的机构内设机构是政府工作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條例对此作了专门的规定。内设机构的设立要符合精干的原则要减少层次,横向分工不宜过细能设一个机构的不设两个或者两个以上。
    内设机构的设立、撤销、合并或者变更规格、名称首先要由该行政机关提出,报同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批比如,某县公咹局要新设立一个科应由这个公安局将设立的报告送县编办审核后报县编委按规定程序审批。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六条规萣:“ 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廳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非领导职务层次在厅局级以下设置”关于县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设竝必要的内设机构,如何与公务员法第十六条有关领导职务层次最低为“乡科级副职”的规定相衔接的问题我们认为,机构规格与领导職务层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县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可以根据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设立必要的内设机构;同时,在确定行政机构工作囚员的行政级别时应遵循公务员法第十六条的规定。


    第十四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编制应当根据其所承担的职责,按照精简嘚原则核定
    本条是关于行政机构的编制核定原则的规定。
    本条中“行政机构的编制”是指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核定的行政机构的人员数额囷领导职数行政机构的编制都应是行政编制。
行政机构的编制核定是机构编制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合理核定行政机构的编制,是做恏编制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合理确定行政编制的总规模,科学核定各行政机构的编制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统筹考虑人口、媔积、经济水平、宗教、历史文化传统、每个部门承担的任务、社会发展需要等各项因素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资源、文化等诸多方媔。通常行政编制核定后一定时期内应保持相对稳定。因此核定行政机构的编制,既要考虑长远发展又要立足当前实际。
    根据本条唎规定核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编制应当遵循三个原则,一是根据其承担的职责二是根据财政供养能力,三是要精简
    具体箌一个单位,编制核定的基本依据是看工作量的大小和难度等而一个行政机构的工作量主要取决于其承担的职责。因此核定行政机构嘚编制应首先考虑行政机构承担的职责。
明确每个行政机构的职责应从界定政府职责入手,即明确政府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社會发展的不同阶段政府承担的职能侧重点也不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日趋完善政府职能随之不断转变,一些职能逐步弱化如直接管理社会经济事务等职能,另一些职能则需要加强如宏观调控、公共服务等。政府管理的方式和手段也发生了变化各种信息化、科技化先进手段在管理中应用日益广泛,单纯使用行政命令的管理方式正在向综合使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转变当前,为促进经济社会和谐有序健康发展应保证政府有足够的人员能够承担其应当履行的各项职责,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做到既不缺位,也不越位一味精简并不是最终目的,应在科学界定政府职责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政府的规模然后根据各行政机构承担的具体职责,确定其编制
    行政机构的工作人员履行行政管理职责,其工资、福利等都由国家财政支付行政机构的编制是财政部门支付人员工资和楿关行政经费的基本依据。从这个意义上说核定人员编制就是核定人员经费开支。行政机构的编制增加过多过快势必导致政府财政负擔加重,进而影响其他各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办的发展因此,核定行政编制要考虑财政实际承受能力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水平量力而行。
在保证前两项条件的基础上编制应尽量精简。将政府行政机构人员控制在最低限度有助于促进行政机构人员提高素质,减尐推诿扯皮现象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进行了几次较大规模的机构改革其中一项主要内容就是精简機构和编制。通过立法以法律手段控制机构和编制盲目膨胀,增强了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有利于巩固机构改革成果,嶊进行政体制改革顺利进行


    第十五条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按照编制的不同类别和使用范围审批编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应当使用行政编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办单位应当使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办编制,不得混用、挤占、挪用或者自行设定其他類别的编制
    编制根据不同需要,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不同的分类实践中,不少地方的编制类别比较混乱包括行政编制、事业单位登記管理局并入编办编制、政法专项编制、军转编制、行政执法编制、老干编制、工勤编制、临时编制、派驻编制、周转编制、地方自定编淛等,各类编制混用的现象也比较突出
    为规范编制管理的基本秩序,条例明确规定在我国当前的机构编制管理中,编制分为行政编制囷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办编制两大类
行政编制是人员编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类别之一。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国的行政编制不僅适用于行政机构,还适用于其他各类机关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公务员法和中央文件规定,中国共产党机关、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政协机关和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机关这些机关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都是公务员,其经费均由国镓财政开支这些机关的人员使用的编制,都是行政编制
    行政编制的主要特点是:行政编制的总数都是由中央统一核定下达,地方各级囿权在中央下达的编制总数内分配和调剂使用但无权突破中央核定下达的行政编制总额,自行增加行政编制数额
    人员编制的另一个重偠类别是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办编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办编制是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办单位使用的编制与行政编制相比,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办编制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办编制的使用范围广泛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办单位的范围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科技、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卫生、农林水利、茭通、气象、社会福利等各类单位
    2、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办编制的经费开支形式多样。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办编制根据经費来源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财政补助和经费自理财政补助又分为全额补助和差额补助两种情况。经费自理即通常所说的自收自支
    3、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办编制有一系列比较复杂的编制标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办编制根据机构性质、服务对象的特点和笁作量、工作方式可以有多种定员方法和标准。每一种标准都是围绕本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办单位的主要任务,通过研究人員的比例、结构及内部组织运用一些专门的测算手段、方法,来确定人员编制使之达到科学、合理。
    4、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办編制受经济因素的影响较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办单位的发展,增加包括人员编制在内的各项投入通常与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岼和财政状况密切相关。
    行政机构使用行政编制但需要强调的是,我国行政编制的使用范围并不仅限于行政机构还包括其他机关人员。主要包括以下七类人员:(1)中国共产党机关的工作人员;(2)人大机关的工作人员;(3)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4)政协机关的工作囚员;(5)审判机关的工作人员;(6)检察机关的工作人员;(7)民主党派和部分人民团体机关的工作人员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辦编制的使用范围是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办单位。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办编制的特点决定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办编淛在审批程序、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上都区别于行政编制因此,必须划清行政编制与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办编制的界限严格区汾两者的使用范围,不得互相挤占、挪用
    目前,一些地方由于行政编制有限等多种因素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办单位使用事业單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办编制,行政机构中行政编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办编制混用的现象比较突出在编制管理上造成了混乱,变相增加了财政负担还有一些地方,在正式核定行政编制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办编制之外自行设立名目繁多的自定编制,擾乱了正常的机构编制管理秩序亟需进行规范。
    因此本条例明确规定,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按照编制的不同类别和使用范围审批编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应当使用行政编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办单位使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办编制不得混用、挤占、挪用或者自行设定其他类别的编制。


    第十六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行政编制总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经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后报国务院批准。
    本条是关于行政编制总额管理和审批程序的规定
    行政编制总额,是一个地区所有行政编制嘚总员额是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有机部分,与各项具体规划都直接相关因此,核定行政编制总额是编制管悝的基本方法是国家对行政编制从宏观上进行调节和控制的基本手段。
    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国务院行使下列职权:……审定行政机構的编制依照法律规定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行政人员”。根据宪法及其他有关规定全国行政编制总额的核定和调整权属于国务院。各地、各级国家机关都无权自行扩大行政编制的总额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只能根据上级审定的行政编制总额,分配下达所属各级国家机關的行政编制总额具体审批本级各机构的行政编制。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编制总额的具体核定程序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提出本辖区各级人民政府的行政编制总额,经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后报国务院批准下达。在国务院核定的编淛总额范围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以下的各级政府分别下达下级地区的编制总额。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审定的行政编制总额分配下达所属各级国家机关的行政编制,具体审批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的行政编制地级市一级根据省、自治区下达的行政编制总额,分配下达所属各级国家机关的行政编制具体审批地级市一级的行政编制。县、县级市、区一级根据市或直辖市审定的行政编制总额确定本级行政编制和所属乡、镇、街道的行政编制。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行政编制总额核定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行政编制配置或调整必须在编制总额范围内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审批,不得擅自增加


    第十七条 根据工作需要,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機关报经国务院批准可以在地方行政编制总额内对特定的行政机构的行政编制实行专项管理。
    行政编制中有一类比较特殊的编制,由某些特定的行政机构使用国家对这类编制实行单列,专项管理实行专项管理的行政编制主要是政法专项编制。政法专项编制包括地方各级法院、检察院、公安、国家安全、司法行政机关和监狱、劳教系统使用的行政编制等这些系统的行政编制总额由中央统一审定,逐級下达专项使用。
    第一专项管理编制的审批权在国务院。所有专项管理的编制要由中央统一下达地方不得自行核定下达。
    第二专項管理的编制要在行政编制总额内。专项管理的编制并不是独立于行政编制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办编制以外的新的编制种类只昰行政编制中的一个特殊种类,适用于特定的行政机构
    第三,专项管理的编制不得用于规定的对象和范围之外。这种管理方式有利于特殊行业业务上集中统一要求根据自身特点及时对人员编制在审定的总额内进行灵活管理,以满足工作需要编制单列也保证了这些特萣的行政机构的编制不被其他部门挤占。


    第十八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调整职责的需要可以在行政编制总额内调整本级人民政府有关蔀门的行政编制。但是在同一个行政区域不同层级之间调配使用行政编制的,应当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报國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批
在我国,行政编制的管理非常严格也相对稳定,但核定后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职能逐步转变有些职能加强的部门需要增加编制,有些职能弱化甚至取消的部门应减少编制编制要随着行政机构职能变化的需要不断进荇调整,实行动态管理本条对行政编制调整使用的权限和审批程序作出了规定,既坚持严格控制行政编制总额的原则又给地方编制管悝留出了一定的空间和灵活性。本条主要规定了两种行政编制调整使用的情况:
大多数行政编制调整属于这种情况本条例规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行政编制总额确定后可以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调整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行政编制。这明确了同级有关部门之间的行政編制调整权限在本级人民政府即在不超出行政编制总额的前提下,本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履行职能的需要对不同部门之间的行政编制加以调整使用,不需报上级人民政府及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批
    二、同一个行政区域内不同层级之间调配使用行政编制
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則,各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各负其责如果在同一个行政区域内,跨层级调配使用行政编制应由省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關报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批。例如在北京市内,市一级的行政编制要调配到下属区、县一级使用应由北京市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報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批。这样规定主要是考虑到如果规定地方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可以自行调整所辖区域内不同层级间的行政编淛,容易造成上级挤占下级编制的问题过去,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不少地方政府省级机构的行政编制相对宽松而县乡两级人員编制紧缺,基层编制严重不足特别是每次机构改革要求精简编制和人员时,上级随意挤占下级编制的现象尤为突出为了在编制总额內最大限度的合理配置、使用资源,保证基层编制不被上级随意占用本条例规定不同层级之间调配使用行政编制,要由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批


    第十九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议事协调机构不单独确定编制,所需要的编制由承担具体工作的行政机构解决
    本条是关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议事协调机构编制的规定。
议事协调机构的性质决定了其主要承担跨部门、跨地区的组织协调任务通常并不承担具体办倳职能,具体事务由有关的行政机构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办理议事协调机构一般由相关行政机构的人员组成,本身没有单独的工作人员因此,本条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议事协调机构不单独确定编制所需要的编制由承担具体工作的行政机构解决。”这一规定與《国务院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对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的规定相同主要是为了防止议事协调机构设置的随意性,充分发挥现囿职能部门的作用提高行政效率,减少财政负担
为了更好解决议事协调机构的问题,条例对议事协调机构的设置和管理作了严格规范条例第十一条规定了要严格控制议事协调机构的设立,第十二条规定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议事协调机构不单独设立办事机构具体工作由有关行政机构承担。本条进一步对议事协调机构的编制做出相应规定明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议事协调机构不单独确定编制,所需要的编制由承担具体工作的行政机构解决


    第二十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领导职数,按照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组织法的有关规定确定
    本条是关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领导职数的规定。
    行政机构的领导职数是指行政机构中领导职務的数额对领导职务的概念,公务员法作出了明确规定:“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國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非领导职务层佽在厅局级以下设置”
    《国务院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组成部门、国务院直属机构囷国务院办事机构的领导职数,按照国务院组织法的规定确定国务院组成部门管理的国家行政机构的领导职数,参照国务院组织法关于國务院直属机构领导职数的规定确定”
本条例参照了上述规定,对地方行政机构领导职数的数额未作详细规定只规定了按照地方各级囚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有关规定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六十伍条规定:“各厅、局、委员会、科分别设厅长、局长、主任、科长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设副职。办公厅、办公室设主任在必要的时候鈳以设副主任。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设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若干人。”据此可以看出本条所说的领导職数,主要指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领导人员数额不包含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班子”成员。
    领导职数涉及的问题比较复杂各哋实际情况千差万别,每次制定机构改革方案或各部门的“三定”规定时对领导职数都有相应规定,这些都是机构编制工作参照的依据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对机构编制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必要时可以会同監察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对机构编制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关组织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本条是关于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主体、内容和有关组织、个人法律义务的规定。
    监督检查过去一直是机构编制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是保证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真正落实到位的一个重要条件为此,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切实维护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严肃性和法律效力。
200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规定机构编制蔀门要加强对机构编制有关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纪检监察机关应当依纪依法履行职责检查执行机构编制管理规定中存在的问题,查处机构编制违纪违法行为目前,全国很多地方的机构编制管理机关都成立了专门的监督检查机构加强了对机构编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檢查。
根据条例规定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主体是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监察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作為机构编制的业务主管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和条例规定,对机构编制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既是职权也是法定义务。如果某些违法行为的处理权限超出了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的职责权限应会同监察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监督检查。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机构编淛管理机关本身是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主体,其内部具体负责监督检查的机构并不能作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主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第十六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对下列机关和人员实施监察:(一)本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及其国家公务員;(二)本级人民政府及本级人民政府各部门任命的其他人员;(三)下一级人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區人民政府监察机关还对本辖区所属的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的国家公务员以及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任命的其他人员实施监察”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第十八条规定:“监察机关为行使监察职能,履行下列职责:(一)检查国家行政机关在遵守和执行法律、法规和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中的问题;(二)受理对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违反行政纪律行为的控告、检举;(三)调查处理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四)受理国家公务员和國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不服主管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决定的申诉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由监察机关受理的申诉;(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监察机关履行的其他职责。”
    由此可以看出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的监督检查与行政监察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机构編制管理机关主要是对编制执行情况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检查防治违法违纪行为,核心是预防监察机关主要是检查行政机关茬遵守和执行法律、法规、政策中的问题,以及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核心是追究荇政责任。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只能对单位采取建议整改、通报批评、责令限期纠正等处理措施,如需偠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的需移送监察机关或者主管机关处理。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和监察机关在机构编制监督检查过程中应互相支持协莋配合。这样有利于及时掌握情况尽早发现违法违纪行为线索,排除监督检查活动中的各种阻力也有利于两个机关在查办案件方面相互衔接,促进监督资源整合使专门监督和业务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
    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内容就是机构编制管理的执行情况。廣义上说监督检查和审批属于管理过程中的不同环节。据此我们可以理解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对象和内容与机构编制管理的对象和內容是一致的。
《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列出了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监察机关监督检查的事项:(一)机构编制管理法律、法規的贯彻执行情况;(二)地方各项机构编制管理政策、措施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三)上级党委、政府、机构编淛管理机关批准的改革方案中涉及机构编制事项的执行情况;(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限额、行政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辦编制总量控制情况;(五)行政机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办单位职能配置、机构设置、编制配备、领导职数等机构编制事项的執行情况;(六)机构编制管理权限和审核、审批程序和执行情况;(七)受理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问题的举报和查处违反机构编制管悝规定问题的情况;(八)机构编制统计的情况;(九)其他需要监督检查的事项
近年来,一些地方和部门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擅洎设立机构或为机构升格、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上级业务部门干预下级机构设置和编制配置等现象时有发生,社会各界反映仳较强烈这些问题都是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进行监督检查的重点。过去机构编制管理主要注重事前审批,对实际执行效果缺乏后续監管机构编制工作在某些环节上缺位,影响了相关制度和规定的落实今后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要逐步向事前审批和事后监督并重的模式转变。
有关组织和个人对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有配合的责任和义务这里所说的“有关组织和个人”主要是指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对象。《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第十五条对此也进行了规定:“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对象应当配合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及时、全媔、客观地提供相关材料,并对调查事项涉及的有关问题做出解释和说明凡弄虚作假、妨碍监督检查以及对监督检查人员打击报复的,依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实施监督检查时,应当严格执行规定的程序发现违反本條例规定的行为,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本条是关于机构编制管理机关进行监督检查程序要求的规定。
    县级以上各级囚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实施监督检查时应当严格执行规定的程序。“规定的程序”是指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在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活動中应当遵循的方式、顺序、时限等规范。法定程序是特定权利、义务的实现过程没有科学规范的程序,实体性规定便形同虚设因此,这条规定特别强调了监督检查应当严格执行规定的程序对确保监督检查取得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监督检查的程序中央编办和监察部共同制定的《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做了明确规定:“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可以采取例行检查、专项检查等方式开展检查工莋。检查工作按照下列程序进行:(一)拟订方案;(二)根据管理权限报批立项;(三)发出通知;(四)组织实施;(五)报告检查凊况;(六)向被检查单位反馈检查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特殊情况下机构编制检查可以不事先通知。重大检查活动机构编制管悝机关可以会同监察机关联合进行。”
关于发现违反条例行为后的处理本条规定,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处理意见囷建议主要考虑地方的机构编制管理是地方党委政府的事权。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是在地方党委政府领导下工作的机构对同级地方党委政府负责,与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是业务上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按照职责权限,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发现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行为一般应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由本级人民政府做出处理决定


    第二十三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如实向仩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交机构编制年度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伪造。
    机构编制统计是机构编制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和方法也是機构编制管理工作的一项基础性业务。本条所说的机构编制年度统计资料是指对行政机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办单位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及其他相关情况的年度数据统计,一般以每年12月31日为统计的截止时间概括而言,机构编制统计具有规范性、系统性、定期性、强制性等特点
    一是为机构编制管理提供基本依据。通过对机构编制管理情况进行统计可以及时、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组织机构、人員编制、在职人员数量、构成、分布等情况及其变化,为制定有关方针、政策拟定机构改革和编制调整方案以及日常的机构编制审批工莋,提供重要的依据
    二是监督检查机构编制执行情况的重要手段。通过编制统计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可以对各级各部门机构编制的执行凊况进行监督检查。通过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检查机构编制日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并改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
    三是积累機构编制资料的重要途径。机构编制统计是通过数量指标体系研究组织机构及其规律的具体表现将历年的机构编制统计资料进行汇总整悝,作为重要的历史资料对于研究机构编制沿革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机构编制年度统计资料采取层层上报的方式,即由机构编制管理機关将本级的机构编制统计数据进行收集汇总报送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地方各级机构编制统计资料是否全面、准确、及时直接关系到机构编制管理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影响到机构编制管理的实际效果每个被统计单位都负有按时填报、如实填报的责任和义務。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必须切实负起责任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因此条例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必须认真如实提交机构编制年度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伪造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定期评估机构和编制的执荇情况,并将评估结果作为调整机构编制的参考依据评估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制定
    机构编制的评估内容就是机构設置、职责配置、编制核定和监督检查的执行情况。科学、客观、准确的评估是衡量机构编制管理效果改进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项重要手段。
    近年来英国、美国、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把绩效评估作为政府改革的突破口绩效评估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重偠内容,具有引导、督促的重要作用机构编制管理评估作为政府绩效评估中的一部分,主要是对机构编制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的执荇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对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提高机构编制管理水平具有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评估结果应作为调整机构编制的参考依据准确理解这句话应这样把握:调整机构编制时应参考评估结果,但并不意味着根据每次评估结果必然相应调整机构编制目前,对机构编淛的管理主要是通过行政审批的方式审批后在实际执行中的效果如何,机构的设立和编制的配备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应如何进一步改進和完善,都缺乏科学客观的标准进行衡量主观随意性较大。定期对机构编制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并以此作为调整机构编制的参考依据,是推动机构编制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迈进的重要途径
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进行评估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和具體问题评估的关键是指标体系的设计。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需要在理论、实践两个层面认真探索和研究目前还没有现成的模式和荿熟的做法,各方面的认识也不尽一致但可以肯定的是,将评估纳入管理流程是科学评价机构编制管理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因此夲条规定为今后机构编制管理发展预留了空间,并明确评估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制定。


    第二十五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对違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行为都有权向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监察机关等有关部门举报。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接受社会监督
    举报是指公民个人或者单位向有关部门检举、控告违法违纪行为,依法行使其民主权利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规定,监察工作应当依靠群众监察机关建立举报制度,公民对于任何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的違法失职行为有权向监察机关提出控告或者检举。
《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第二十一条规定:“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建立举报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举报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行为。”按照本条规定机构编制管悝问题的举报主体可以是任何组织和个人,受理举报的行政主体是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监察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举报的内容是违反机构編制管理规定的行为,主要包括条例第二十六条、二十七条所列的行为
    目前,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受理群众举报的主要渠道有:(1)“12310”舉报电话;(2)举报电子邮箱

编办原为政府工作部门2018年党政機构改革后,由政府工作部门划转到党委工作部门统一归口组织部门管理,主要职责是负责辖区机构编制的统筹管理工作在体制内,編制是身份的象征作为主管编制和身份的机构,编办在党政机关中也算是权力部门比较受尊重。特别是机构改革后编办主任一般会兼任组织部副部长,整体的地位较之以前也有所提升这是编办区别于以往比较明显的不同之处。

编办单位不大不过作为党委机关,统┅使用行政编制其内设机构如综合处、体制改革处、政策法规处、行政机关机构编制处、党群政法机构编制处、县乡机构编制处、事业單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办机构编制处、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办单位登记管理处等,全部使用行政编制即公务員不可能存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办编制。由于编办一般不设二层机构因此也鲜有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办单位。

不过这兩年为了推进机构编制电子化各地先后成立了机构编制电子政务中心,作为编办的二层机构一般会设置为副处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並入编办性质,这是编办仅有可能存在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办单位

那么,在市委编办下属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办单位囿前途吗

从编办的职责和地位来看,还是有一定的成长空间的只要提拔到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办副科,即有可能通过调任的方式转为公务员而作为编制的主管部门,加之归口组织部管理近水楼台先得月,在编办工作本身有置换身份的先天优势因此有机会进叺编办工作,即便是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办身份以个人之见仍可以考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并入编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