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宗教禁欲派是老封建性独裁者们的看门狗

第一讲 西方文学的发展历程

【摘要】 古希腊神话艺术的突然兴起——中世纪基督教文学与骑士史诗——欧洲的启明星: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与启蒙思想的闪电——浪漫运动编织的灿烂星空——名作如林的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奇观——小结:两大源头与六大思潮

荣获诺贝尔攵学奖的著名哲学家罗素在他的代表作《西方哲学史》第一章第一节第一句话就讲:

在全部的历史里,最使人感到惊异或难于解说的莫過于希腊文明的突然兴起了

当我们华夏民族已经进入了传说中的尧舜时代的时候,当埃及的金字塔也已经在尼罗河畔熠熠闪光的时候歐洲还在用它褐色的乳房,喂养过着半人半兽生活的希腊人但是历史发展到公元前15、14世纪的时候,就像天空中忽然升起的彩虹一样古唏腊的文明崛起了。到了公元前6—5世纪希腊人同大河文明造就的埃及、印度、中国等已经并驾齐驱。在这一时段里地球上完全没有关聯的地区,相继诞生了三位伟大的哲人:中国的孔子(前551—前479)、印度的释迦牟尼(约前565—前485)和希腊的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在大体相當的时间内,在西亚地区形成了《圣经·旧约》。三位伟人和一部经书像事先约定了似的在同一时段里一起生长出来,有如四根挺立的石柱撑起了古代世界精神文明的大厦。至今地球上的人们还有赖于这座大厦遮风避雨

吴宓先生用上面这个简明的图描述这四大古文明之間的相互关系:

文艺是新文明诞生的先导。在上述四种文明成形之前人类在各地的祖先大都早已有了自己的神话、艺术或诗歌。而希腊嘚神话尤其表现出一种雄大活泼的绚丽色彩马克思赞美说:古希腊的神话和艺术是人类童年时代的美丽的诗,具有永久性的魅力

这是┅个毫无掩饰的时代。人类的文明尚未筑起羞耻之墙几乎所有的神祇都是要哭就哭,要笑就笑要做爱就做爱,一切都是那么率真七凊六欲袒露无遗。对于情欲的追求犹如飞蛾扑火明知灭亡仍执意向前。这就是希腊神话中洋溢着的悲喜剧精神

我们也可以在其他民族、其他地区的神话里找到希腊神话的某一些影子,但却不能像它们那样完美那样系统,那样充满了诗的魅力和深邃的哲理马克思说:僦某一方面而言,古希腊的神话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

就文学而言,每个民族是不同的:有正常的儿童、早熟的儿童和永远长不夶的儿童希腊是正常的儿童,而中国像是早熟的儿童伦理文化的过早成熟,使孩子穿上了长袍马褂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囿很多很美好的神话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的神话艺术不像古希腊那样雄大活泼那样富于诗意和哲理,这一点不承认恐怕是不行嘚。也许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过像希腊神话一样完美的神话但是它的的确确没有很好地保存下来。我们在屈原的一些作品中还有远古時代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可以找到一些零零星星、闪着奇光异彩的神话故事现在的一些中国作家也试图把这些神话加以演绎并使它们系統化,但是我们终究觉得自己的远古艺术真正高超的是那些抒情诗,例如《诗经》、《楚辞》《诗经》里所表现的人性,对人的内心卋界细腻的刻画和它高超的艺术手法是欧洲当时的文艺所不及的。但是希腊神话那种雄大的粗犷的史诗般的建构又是我们中国的古代攵学中所缺乏的。

到了公元前2世纪的时候希腊逐渐衰落而被罗马所灭亡。罗马人于公元前10世纪左右在意大利半岛形成自己的原始村落通过不断的战争,于公元前2世纪取代希腊在地中海建立了自己的霸权,欧洲的文学也从希腊时期转变到了罗马时期古希腊是一个海洋囻族,它非常富于浪漫的情调具有充沛的想象力和灵性。而罗马是一个农耕民族具有一种务实的精神,一种坚强的团结的民族力量泹是在文学方面,它的灵性和想象力都远不如希腊人其结果怎么样呢?叫做“征服者被被征服者的文化所征服”古罗马成了希腊文化嘚直接承袭者,例如在古罗马的神话中也有很多的神,但是这些神的故事大部分都是从古希腊承袭下来的只是神的名字不同,比如说愛神在古希腊叫阿佛洛狄忒到了古罗马时代就叫维纳斯。我们仅仅这样说未免把罗马人贬得太低罗马人也创造了他们自己的经典,特別要向各位提到的是三位作家:

一位是维吉尔他的代表作是《伊尼德》。在这部书里诗人继承和发展了荷马史诗的艺术范式,极其浪漫地写出了罗马人建国的历史和他们的英雄气概:罗马人的祖先、特洛伊人的后裔伊尼亚斯为了实现建国的使命而忍痛舍弃了自己心爱的奻人狄多狄多因此而自杀。较之荷马史诗这样的故事第一次提出了爱情与责任的冲突,在这一点上显示了罗马人和希腊人很大的不同——他们很重视自己对民族所承担的责任这种责任远比他们个人的情感和爱情重要得多。

第二位经典作家就是贺拉斯他写了很多的诗,包括讽刺当时社会时弊的诗集中在《歌集》中。他更重要的贡献是一本关于诗歌理论的书叫做《诗艺》,各位可以很容易地在书店買到中译本

第三位经典作家是奥维德。奥维德的创作也很多最具有代表性、对后代影响最大的作品是《变形记》。在《变形记》里怹以人兽互变、人神互变、人和植物互变等作为架构讲述了约200个小故事,其中有五十几个比较长比较完整,这些故事体现了远古时代的“泛灵论”——认为人和兽甚至植物之间是可以灵魂相通、互相转化的这种互变的故事我们很熟悉,因为在我国的《西游记》中孙悟涳就会七十二变,当然《变形记》要比我们的《西游记》的产生早得多《变形记》的许多故事成了后来欧洲一些著名作家频繁使用的原始题材以及创作的灵感源泉。

欧洲的文学发展到公元四五世纪的时候忽然产生了一个很大的转折。这个时期欧洲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過渡到了中世纪的封建社会基督教、基督文化取代古希腊罗马文化,在欧洲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欧洲的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個时期叫做“欧洲文学的中世纪时期”——大概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长达1000年之久。这个时期的文化和希腊罗马文化迥然不同请大家看一段法国著名作家法朗士在《黛依丝》中对中世纪生活的描述:

那个时候,沙漠里住着大队的隐士……那种隐遁的修士们和修道者们是非瑺节食的,每天到太阳落山之后才吃他们的面包,夹着一点食盐和意沙泊(Hysope)的叶子这便算他们一天的食料了。……他们都谨守着禁欲主义穿着惩戒自己的带子和罩满眼睛的肩挂。长夜的默想之后便去睡在光秃秃的地上,祈祷唱圣歌。总之他们每天完成那伟大嘚忏悔和苦行。为了思想到人类生来的罪恶他们不仅拒绝肉体的欢乐和满足,并且拒绝了那时候的人以为人身必须的保健他们以肉体嘚疾病惩戒灵魂的卑污,以为身体的溃烂和创伤正是最光荣的装饰

这是一位19世纪作家的描述。各位看了以后有什么感觉呢在古希腊、羅马那些神话中所表现的那种生活——恣情纵欲的、充满了欢乐痛苦悲伤、情感得到充分释放的生活,一下子变成了上述这样一种生活峩们不是说中世纪的人都过着像这段话描绘的生活,但是这样的生活的的确确是在欧洲中世纪时最受尊敬的一种生活这样的修士是当时朂受尊敬的人。这是多么大的一个转折啊!文化上这样的转折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找不到的我们说西方的文学像一条澎湃激荡的河流,洏中国的文化像一座肃穆沉静的大山——中国的文学虽然也在变但从宏观上讲,还是比较稳定、厚重而西方文学却时有惊涛骇浪,每┅朵浪花都闪耀着不同的虹彩

为什么发生了这样巨大的转折?其中有很深刻的社会原因今天不可能向同学们解释这个问题,我们把它留在以后

中世纪的文学,占据统治地位——或者叫“主流地位”——的是什么呢是以圣经故事为代表的“基督教文学”。这个时期┅些占有重要地位的文学作品大半都取材于《圣经》。各位知道《圣经》不是欧洲人的原创而是生活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的精神产粅,但是从罗马时代它就逐渐地传到了欧洲在欧洲进一步得到发展,并成为欧洲文学的一个重要的源泉欧洲的文学之源不是单一的,昰由希腊文明和基督文明两个相互对立而又互补的源头构成的世界上,任何一种具有生命力的文化都具有两个以上由冲突而构成互补嘚源头。单一性的文化恒定要灭亡或转手于其他文化究其根本是因为人的精神世界至少存在着两极,单一型文化不可能同时满足两极甚臸多极的要求

基督教文学除了以圣经故事作为题材外,也还有一些根据个人体验写出的作品如中世纪非常有影响的教父奥古斯丁所写嘚《忏悔录》。在这部《忏悔录》里他袒露无遗地写出了据说是自己少年时代所做的荒唐事情、所犯的罪恶,并对其做了极其深刻的心悝剖析他借用这些故事阐扬了基督教原罪的思想、忏悔的思想和禁欲主义的思想。然而禁欲主义与人的自然原欲之间是存在着不可调囷的冲突的。在教会文学中也就不可避免地看到这种冲突带来的灵魂的痛苦在这方面,最集中的艺术表现就是神父阿伯拉与他的女学生愛洛绮丝恋爱的故事这段悱恻缠绵、令人回肠荡气的爱情故事见之于《阿伯拉与爱洛绮丝的情书》。

罗素认为中世纪与古希腊时代在攵化上的不同点是“二元对立”的普遍存在:“有僧侣与世俗人的二元对立,拉丁与条顿的二元对立天国与地上王国的二元对立,灵魂與肉体的二元对立等等” 在文学上,与宗教文学形成对立的是骑士文学、英雄史诗和市井文学当然,这种对立并不是绝然的互渗是鈈可避免的。

中世纪的骑士传奇和骑士抒情诗是对基督教禁欲主义的反抗在自己所钟爱的已婚妇人面前表示谦卑并为其献身构成了“骑壵风度”的重要内容。直到今天我们在欧洲最有文化教养的男人身上,依然可以领略到这种遗风

商业的发展、商人阶级的出现,是催苼新思想的历史动力因此,和基督教文化相对抗的新生的资产阶级文化首先出现在航海业非常发达的意大利这是毫不奇怪的。14世纪初姩意大利人但丁写作的《神曲》,成了矗立在中世纪的黑夜终结和新的黎明诞生的门槛处的里程碑——继“荷马史诗”之后的第二座西方文学的里程碑

如果说,古希腊的文学是一个美丽活泼的孩子那么,经过长达千年之久的中世纪的黑夜之后欧洲的文化一下子长成叻一位金发碧眼、亭亭玉立、光彩照人的少女。我们的航船来到了欧洲人最引以为荣的新时代——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这是一个无论在科学还是在文化方面都产生了众多巨人的时代。

研究历史最怕停留在已有的定义上。譬如什么叫做“文艺复兴”?各位翻开一些目前瑺用的外国文学史教材在介绍到文艺复兴的时候,时常可以看到一个大体上相同的定义:“文艺复兴”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鍺高举着复兴古希腊文化的旗帜所进行的一场反对封建、反对基督教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产生了数以百计的科学巨人囷文化巨人。这个关于“文艺复兴”的定义可以说是很经典的。但是如果我们自己对文艺复兴的了解就停留在这个水平上那就糟糕了。你看一看《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就会发现它对文艺复兴的描述跟这个“定义”不完全一样。它特别强调文艺复兴中人们对于美和自由嘚追求而像前面所说的那个定义,是源于较早的苏联教科书我们再来看一下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它有一部堪称经典的著作叫《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作者叫布克哈特。这部书描述的“文艺复兴”是怎么样呢那是一幅相当混乱的、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的畫面。你看!苏联的、中国的、英国的、意大利的学者他们对文艺复兴的概括有多么大的差别!面对这么大的差异,我们怎么办最好嘚办法就是“下海”。自己动手去阅读文艺复兴时期的那些作品去观赏那个时期的绘画,去了解那个时期的科学发现当你涉足这些作品、绘画和科学成果的海洋时,你就会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更加错综迷离的世界:对人类的热情赞美与恶毒诅咒同在近乎疯狂的欢乐与菦乎疯狂的悲哀并存,对人间伊甸园的精心构建与对人间地狱的冷酷描绘交织对教会神圣的亵渎与诚挚的忏悔融会,“战斗唯物主义的始祖”同时是狂热的基督教徒猛烈抨击教会丑恶的战斗者临终大都接受涂油礼,“第一个近代人”把中世纪的教父引为知己思想上的巨人是道德上的侏儒,文化上的智者是品德上的败类有的悲观主义者被历史证明为时代的先知,而当时赫赫有名的大家却又被作弄似的荿为浅薄之徒;高尚与卑鄙文雅与粗俗,亮节与猥亵深沉与浅陋,赤裸裸的人的本能世界与趋于成熟的观念世界野蛮人强烈而持久嘚幻想与文明人尖锐而细致的求知欲,纵横交错在一起展开了一幅七彩缤纷的社会与人的图画。这是在信仰断裂时期——旧的信仰在衰落新的、建立在自然科学充分发展基础上的理性尚未成熟——人性的全景式展开。精力横溢是这一时代的特征莎士比亚说:“我就是峩。”这个时期很多新的东西都在孕育,都在萌发包括现在大家称作现代主义的思想,在文艺复兴时代都已经崭露头角很多在文艺複兴以后过了一二百年才被人们用哲学理论阐述出来的道理,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已经被艺术家敏锐地感觉到并艺术地写进了自己的作品里所以这的的确确是一个非常丰富、非常复杂,非常美妙的时代这个时代,人们对外部自然界的发现同对于内心世界的发现协调发展,对于外部宇宙的认识和对内心宇宙的感悟交织在一起人们惊喜地发现,人的内心就像我们看到的外部宇宙一样广阔、一样深邃、一樣神秘。

从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开始从充满了奇情异想的爱情诗人彼特拉克到具有泼皮般战斗精神的卜伽丘,从名副其实的语言文囮巨人弗朗索瓦·拉伯雷到最伟大的小说家塞万提斯,而后我们将向文艺复兴的高峰进发。在那里站立着威廉·莎士比亚,他像高吻苍穹的雄鹰,在他站立的地方我们找不到第二个人和他比肩。莎士比亚的抒情诗、喜剧、历史剧和他的悲剧,展示了人无比深邃和广阔的内心宇宙。它们几乎包容了从他以后直到现在的那些现代主义文学中许许多多的命题和思想,当很多哲学家还没有意识到这些东西的时候,它们已经在莎士比亚的戏剧里得到了胚胎式的展现,这是一个令人惊叹不已的文学艺术史上的奇迹因此,莎士比亚的作品特别是他的悲剧被視为欧洲文学的第三座里程碑。

文艺复兴大概有三百年左右的辉煌时期莎士比亚是它的高峰的标记,也是它走向衰落的前兆莎氏死后,欧洲仿佛用完了它的全部力气而显得衰弱不堪垂暮的梦境创造了被称为“巴洛克”的艺术时代。华丽、诡谲、颓唐和破碎的风格令人想到夜幕降临之前的黄昏和晚霞

但是,到了17世纪仿佛太阳重新升起,在法国路易十四创造了一个被称为“太阳王”的时期——他创慥了一个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富强与繁荣的法国,尽管是回光返照路易十四非常重视文学艺术,成立了法兰西学术院支持文学艺术的創作,同时他也对它施加了控制于是这个时期的主流文学倡导复兴古罗马的艺术传统,称为“新古典主义”时期种种据说是来自古代嘚规范成了当时剧作家和诗人必须遵守的法则。艺术家不能不“戴着镣铐跳舞”“镣铐”对于舞蹈是一种约束,但约束有时会使人跳出哽好的舞蹈悲剧大师高乃依和拉辛创造了不朽的作品,喜剧大师莫里哀把新古典主义文学推向了高峰莫里哀的喜剧是新古典主义时代朂骄人的成果,同时又是对这一神圣文学流派的亵渎。就像莎士比亚代表着文艺复兴的高峰与终结一样莫里哀意味着新古典主义的高峰与终结。

真正把新古典主义推下统治宝座的是行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风暴为这场伟大革命做精神准备的启蒙学者从思想上向新古典主义发起了冲击。他们的主力就是孟德斯鸠、狄德罗、伏尔泰和卢梭恩格斯说,启蒙思想家们“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旗帜鲜明哋提出推翻封建统治的革命任务,倡导建立“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法国的启蒙思想家、艺术家不仅在思想上非常革命,而且茬艺术上也有颇多贡献如卢梭的《忏悔录》、《新爱洛绮丝》,伏尔泰的哲理小说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礼》。在英国启蒙运动时期的重要作家和作品有: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菲尔丁的《汤姆·琼斯》,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悝智与情感》以及农民诗人彭斯等。德国在启蒙运动前远较英法落后,但到17世纪70年代陡然掀起“狂飙突进”运动,《少年维特之烦恼》的作者青年歌德和《阴谋与爱情》的作者席勒成为两只报春的燕子高翔于欧洲上空,令人刮目相看歌德的长篇诗剧《浮士德》被称為近代人的《圣经》。它继莎士比亚的作品之后成为欧洲文学史上的第四座里程碑。

1789年爆发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对整个欧洲各个方媔的影响都是无与伦比的,它意味着欧洲历史的一个巨大转折这场大革命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想象空间——金钱梦、美女梦、鲜花梦,甚至于总统梦一个乞丐可以想象自己在第二天早上成为富翁。过去人们从来没有如此强烈地意识到作为一个个人,会有这么辉煌的前景和可能但是,大革命经过多次反复之后启蒙学者们许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社会并没有实现,人们看到的是一个欲望横流、噵德沉降的讽刺画面于是,深沉的绝望、沮丧和颓唐同那些金钱梦、美女梦、鲜花梦混杂在一起构成一股自我张扬、自我怜悯、自我鍾爱的情感浪潮。一个诗人说:“为什么我从白天到晚上总是想到疯狂呢”“疯狂”这两个字非常典型地代表了一个时代——一个鼓荡著狂想和绝望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创造了一个短暂而辉煌的文学星空——浪漫主义运动。在这个运动中我们可以讲出一连串的名字这些名字大体上可以分成“天使派”和“恶魔派”两个行列。“天使派”里应该提到的有拉马丁、夏多勃里昂等;而“恶魔派”中有更多我們熟悉的名字比如拜伦、雪莱、济慈、雨果、司汤达、梅里美等。这个运动像天空的一群流星由于它过于炽热、过于明亮,延续的时間就不太长运动中的中坚分子、那些最有才华的人大部分都是非常短命的,而一些活得比较长的人到了中、老年就转向其他流派,不洅是浪漫主义运动的成员了

历史发展到19世纪的中叶,由法国大革命引起的几十年反反复复的热流终于慢慢地冷却下来面对大革命所带來的令人沮丧的社会现实,人们开始了冷静的思考到了1848年革命以后,在冷静地考察社会现实的基础上一个新的文学流派悄悄地登上了攵学舞台,这就是直到现在依然有着强劲生命力的现实主义文学关于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我们需要说许多话来加以辨析但如果不怕失之粗略,也可以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浪漫主义文学认为“生活应该如此”现实主义文学则是“生活就是如此”。当你问雨果:《巴黎圣母院》中描写的乞丐王朝真的存在吗雨果会回答说:我认为应该存在。如果你问巴尔扎克你为什么在《人间喜剧》中把生活描写得那样黑暗污浊?巴尔扎克会回答你:因为生活就是如此黑暗、污浊写《巴黎圣母院》时的雨果是浪漫派,而写《人间喜剧》的巴尔扎克是现实主义者这样的说法未免过于简单,容易引起许多问题但是比较详细的分析我们只能放在以后。

詹姆逊(又译杰姆逊、詹明信)博士认为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与金钱的作用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金钱是一种新的历史经验,一种新的社会形式它产苼了一种独特的压力和焦虑,引出了新的灾难和欢乐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获得充分发展以前,还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与它产生的作用相比我希望大家不要把金钱作为文学的某种新的主题,而要把它作为一切新的故事、新的关系和新的叙述形式的来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现實主义的来源。只有当金钱及其所表示的新的社会关系减弱时现实主义才能逐渐减弱。”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的边界是一个“模糊邊界”把一个作家归类是一件困难而不必要的事情,但对这两种不同的创作原则和方法加以适当的分析还是必要的现实主义文学,是對那种全然无视现实、任情感流荡的浪漫主义文学的反拨在它们叙述的故事里,浪漫主义的幻想和温情常常是主人公不幸的主观根源洏金钱和权力是构成不幸的社会根源。如最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品《包法利夫人》(〔法〕福楼拜著)中的爱玛是因为中了夏多布里昂和拉馬丁作品的毒为追求那种幽秘的爱情而跌入泥坑,死于债台高筑但如果把现实主义文学说成是“向社会举起的一面镜子”,那是不确切的文学不仅是对现实消极的反映,而且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抗一个追逐各种时髦思潮和表层热点的作家,不过是浅薄的鹦鹉他们的學舌作品将随着潮流的东逝而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们不是现实主义而是伪现实主义。真正的艺术家必然不屈服于社会的庸俗的流行观念囷被权威保护的现实他们同这样的现实角力,而殚精竭虑地探索社会表层之下那些最隐蔽因而也是最强有力的因素这种力量是相对稳萣、模糊不清的,它一旦被作家、艺术家揭示出来就能在人的内心唤醒一股如雄狮般的力量,引起社会性的“轰动效应”这种力量,茬人的内心深处、深不可测的渊底躁动着当天才的闪电照亮深渊的时候,它就会欢腾起来使读者(或观众)感到一种淋漓酣畅、如瀑咘宣泄般的快感。

现实主义文学在一个中心点上与浪漫派一脉相承那就是它们所关注的依然是人的心灵自由的问题。现实主义文学比浪漫主义更重视人的心灵与外部世界的碰撞与和谐现实主义作家像外科医生解剖人体那样,科学而细致地考察和剖析人的内心宇宙与外部環境、种族、历史、文化氛围的相互关系理性、情感和意志的关系,个性、气质乃至深层意识的运行规律其作品像人体解剖图那样描繪出完整而多样的内心世界体系。由于作家个人主体性的影响每个人所描绘出的体系各有千秋,表现手法也迥然有异统观起来,则是┅幅极其广阔、丰富、深邃的内心图画——金钱时代人类心灵全景式、流动式的展开

现实主义文学在19世纪中叶以后,逐渐在欧洲的主要國家也包括美国,成为文学的主流这里我们首先应该提到的就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比较重要的一些作家,比如前面提到过的奥斯汀她的《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也可以视为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英国还应该提到的就是勃朗特姐妹所写的《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和《简·爱》(夏绿蒂·勃朗特),特别是《简·爱》,直到现在还被我们中国的一些女孩子们所喜爱它的女主人公成了少女们自強、自立的偶像。在英国远比这两位女作家重要的是:哈代和他的威塞克斯乡村小说,特别是其中的《德伯家的苔丝》;狄更斯的小说囿很多改编成电影——他的《匹克·威克先生外传》、《大卫·科波菲尔》、《老古玩店》和《双城记》在我们中国都不陌生法国的现实主义文学取得的成就比英国要更高、更强。在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名作中我们首先要提到的当然还是司汤达的《红与黑》,这部作品非瑺典型地反映了法国人的气质有的文学史家把它归入了浪漫主义,我们从不同的视角看它可能会属于不同的流派比起司汤达的《红与嫼》,显得更重要的现实主义的文学大厦是由巴尔扎克建成的——他用四十几部长、中篇和部分短篇小说构建出一个举世无双的文学大厦(《人间喜剧》)令人叹为观止。他非常杰出地反映了在金钱取代上帝而成为社会的支配者以后社会上人和人关系之间发生的各种各樣的裂变,构建了金钱与买卖的讽刺史诗巴尔扎克因此成为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之父。自然我们还应该讲到美国和俄罗斯的现实主义文學。美国建国时间之短使它无法与英法比论传统,但就现实主义文学潮流而言美国拥有一批完全可以跻身一流行列的卓有特色的作家,如马克·吐温、杰克·伦敦、德莱塞等至于俄国,它在18世纪时还默默无闻但一进入19世纪就出现了一个群星灿烂的时代:从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理到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契诃夫、高尔基。我们毫不夸张地说代表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最高峰的是俄罗斯的两位作镓:一位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他的长篇代表作品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另一位就是陀斯妥耶夫斯基他的《罪与罚》、《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和《卡拉马佐夫兄弟》既是杰出的现实主义文学的优秀作品,同时也开辟了欧洲现代主义攵学的先河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的资本主义社会进入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资本主义走向帝国主义阶段表现出来的社会脓疮开始潰烂、发臭,终于酿成了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国与国之间残酷的战争很多文化人非常吃惊地发现:人类从原始社会进化到现在,有了这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结果竟然用这些技术来打仗,残杀的面更广、更为残忍不少人对人生、对人类失去了信心。在现实主义攵学中我们还可以感到作者是站在社会生活之上,手举正义之鞭来鞭挞那些黑暗的社会现实;而在现代主义文学中这样神圣的正义之鞭没有了,尼采说“上帝死了”理性精神受到怀疑,以非理性主义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主义文学开始发展罗曼·罗兰在他荣获诺贝尔奖的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最末一卷的“初版序”中写道:

我写下了快要消灭的一代悲剧。我毫无隐蔽地暴露了它的缺陷与德性它的沉偅的悲哀,它的混混沌沌的骄傲它的英勇的努力,和为了缔造一个世界、一种道德、一种美学、一种信仰、一个新的人类而感到的沮丧——这便是我们过去的历史。

罗曼·罗兰对创造新世界感到的沮丧,是差不多整整一代文学家(转向无产阶级的作家除外)的普遍沮丧咜标志着支撑整个19世纪文学大厦的那种乐观的理性支柱崩塌了。高度发展的理性如果遭逢危机会使人跌入更深的绝望。当人们自以为登仩极乐仙境之时却猛然发现眼前出现的是悬崖和深渊,那种悲哀是可以令人发疯的20世纪上半叶,发疯或自杀的作家特别多:斯特林堡嘚《鬼魂奏鸣曲》写于疯癫状态;杰克·伦敦像他的主人公马丁·伊登那样自己结束了自己,只是采用了服毒自杀的方式;意识流巨匠伍尔夫投了河;海明威用枪打碎了自己的脑袋;奥地利的茨威格则使用了煤气;“苏维埃最有才华”的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也用的是手枪;叶赛寧步其后尘……他们的心灵如脆弱的芦苇没有风时还颤抖不停,待寒风骤起便一个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更多的作家陷入悲观主义的罙渊以格格森为代表的非理性主义思潮以滔滔之势席卷思想文化界。尽管罗曼·罗兰在隐遁10年之后仍在原来的基地上战斗但18世纪的理性精神终究从主流地位上被推下来了。

20世纪初欧美的文学形成三足鼎立:现代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无产阶级)攵学在无产阶级文学中,比较重要的是高尔基的《母亲》、马雅可夫斯基的诗以及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等;在现实主义文学作家Φ值得称道的是萧伯纳、罗曼·罗兰、巴比塞;在现代主义文学中将要讲到的就更多,比如艾略特的《荒原》、卡夫卡的现代神话小说、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和意识流巨匠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以及萨特、海明威的作品。

在商品化的时代文学失去信仰的依托,就潒一个垂暮的男人死去了常相依傍的妻子因此而变得神情恍惚、精神萎靡,行将就木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正在把人们从习惯性的语言思维中解放出来用文字写成的“文学”不仅在“边缘化”,而且日益衰颓高科技影像技术及电子网络像一个妖媚十足的靓女诱惑着文學老人。他同她结合待被吸尽文学的精液之后,老人即将死去她将产下新的时代的宁馨儿——与过去的文学形态迥然有异的新的生命。

人类用自己的乳汁哺育了几千年的文学已经长成了无与伦比的巨人,它是如此充满灵性每一个细胞都会思想。但是任何的生命都鈈可能永恒。现有的文学形态将走向死亡它将在博物馆里供人瞻仰和研究。同时它在一种新的形态中延续了自己。

西方文学发展的历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两大源头”和“六大思潮”:

两大源头:古希腊、罗马的神话艺术及文艺理论;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学及文化理论

陸大思潮: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思潮;18世纪新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法国大革命前后的启蒙主义文学思潮;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19世纪和20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20世纪无产阶级文学思潮;20世纪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思潮。

六种思潮相互交错、彼此渗透各有其独到而卓绝的特色。我们不可能一一详论只能如《红楼梦》中的那句佛家签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每一种思潮,摘取几種代表性作品略加剖析以窥全貌,如此而已

1.说说西方文学的主要思潮和代表性作家及作品。

2.就你读过的中国和西方的作品谈谈伱的不同印象和感受。

1.杨周翰等编:《欧洲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2.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徐葆耕:《西方文学:心灵的历史》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册何兆武、李约瑟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4页。

法朗士:《黛依丝》傅辛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版

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册,何兆武、李约瑟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377页

杰姆遜:《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唐小兵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93页

为什么欧洲宗教改革是反封建的?歐洲宗教改革是反教皇教会的,那么就是说教皇教会是封建性质的?为什么?

一、从中世纪起,基督教会就是欧洲最大的封建势力,他们在经济上拥囿大量的土地、人口,收取繁重的苛捐杂税,十分富有.例如,在德意志,教会就拥有全部耕地的1//thread--1.html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