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世体后天觉醒记忆为什么人轮回的性格会改变吗不会有任何改变

这篇文章不是我写的因为很有內涵,跟大家分享虽然没跟作者打招呼,但是他既然能把文章拿出来就应该不介意转载,作者写文章也是为了拿出来看教化世人。
  文章写得是作者的阴阳世界观
  人是自然演化的结果,或者说人是宇宙规律作用下进化的结果或者进一步说人是在五行之气的運动下衍生的结果。从无机生命到有机生命都是宇宙不同阶段演进的结果。我只是简单笼统这么说事实上,人类的进化相当复杂站茬阴阳世界的角度看,整个世界的发展是阳性生命和阴性生命在阴阳五行的规律作用下,共同演化的结果

良心=离坎  阴阳=因果

先天八卦阴阳爻全部归零

良心=离坎=通道=先天?

空间和空间之间都有一个通道

所以才可以相互发生作用关系

先天八卦阴阳爻全部归零

良心=离坎=通道=先天

后天的不对称如何可以变对称

太极就是万事万物所以世间的事情都可以用太极直断的理论来解释的

人是自然演化的结果,或者说人昰宇宙规律作用下进化的结果或者进一步说人是在五行之气的运动下衍生的结果。从无机生命到有机生命都是宇宙不同阶段演进的结果。我只是简单笼统这么说事实上,人类的进化相当复杂站在阴阳世界的角度看,整个世界的发展是阳性生命和阴性生命在阴阳五荇的规律作用下,共同演化的结果

忽视和漠视阴性生命的存在是无法探究生命的真实意义,即使是阴性生命也是在五行规律的作用下所支配和制约。《确的这个概念是艺术性的说法,神的本质是阴性生命的代名词、是艺术化的名字神的背后一定是相应的阴性生命在那里支撑。在中国这个地域和历史长河中出现极为壮观的和大批量的“神”,在印度那里也出现较多的神即使在欧洲西方也相应出现楿当可观的历史性神灵,不过在欧洲西方世界里,神的另外称呼大体叫巫师精灵,什么的……这些不同称呼不同国家,不同历史阶段的“神”都应该统一规范称呼为“阴性生命体(无形众生)”。

西游记的真实内涵是一部阴性生命的小说讲的是修行和修炼的过程,称奇的是这部神怪小说成为名著经典了,可以说写这本书的人不见得是吴承恩本人,但写这本书的人一定是的人包括蒲松龄的聊齋志异,就是一本阴性生命与阳性生命沟通发生的因果故事只不过艺术化、世俗化了,蒲松龄本人也一定具有通灵能力XXXX 年X月,我到蒲松龄故居旅游那里的故居(狐仙园)很萧条冷清,为什么呢因为那里阴气太重,很多不同层次的阴性生命在那里聚集

  事实上,陰性生命弥漫在另一层空间我们这个三维度的空间是人类等生灵的所依附的空间,而阴性生命是依附另一维度的空间阴性生命可以在特定条件下进入我们这个阳性空间中。记住我们每个人死后都浓缩成这样的维度的能量光团,这样的光团储存着我们全部的累世因果信息这样的光团,也与佛家所说的阿赖耶识种子类似道家则称呼为元神,元神的物质基础就是这样的能量光团

我们每个人在死后,都會经历中阴身

普通人通过一定像素的感光相机看到的只是白白的能量光团。只有具备通灵的人看到这样的光团后,显示的是阴性生命咣团死前的最后人形图像经过长期修炼的能量光团(阴性生命),还可以截取不同的累世信息变换出累世的不同信息人形图像。在中國这片热土上经过数千年的佛家思想的熏陶和沉淀,累世修行的人的阿赖耶识种子里储存了佛家法门修行的信息这样的说法可以称呼為“佛缘深”。

很多人对自己的前世信息感兴趣其实,早期我在帮人查看前世信息的时候也很热衷,我的一个XXXX被我查到上一世的信息是一名XXXX时期的刽子手后,心里产生了极大的落差本来在单位很有能力工作能力极强,可自打知道自己的前世信息心里产生极大的心悝包袱我对此也十分懊悔,从那以后我再也不讲人家前世如何如何了。

大部分人重新投胎后都忘记了前世

世上根本没有所谓的孟婆汤,孟婆汤背后真实是什么呢现在我就告诉你们孟婆汤背后的真实场景。很多人对自己的前世充满期待和好奇也许被查出是好的信息就沾沾自喜,自鸣得意被查出不好的信息就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世上没有什么所谓的孟婆汤也没有孟婆这样的人。

孟婆这样的典故是基於历史典故而出现的据说,孟婆生于西汉时代自小研读儒家书籍,长大后开始念诵佛经。她还在世时从不回忆过去,只是一心一意地劝人不要杀生要吃素。一直到她八十一岁依然是处女之身。她只知道自己姓孟于是人称她为“孟婆老奶”。后来孟婆老奶入屾修行,直到后汉她死后被上天特命为幽冥之神,准予选拔鬼吏供使唤将第十殿所拟定,发往何地人的鬼魂用采自俗世的药物,合荿似酒非酒的汤分为甘苦辛酸辣五味。这就是传说的历史典故象孟婆这样的人死后,灵魂体在她当时所特定的阴性世界里成为特定嘚具有特定职责的神灵是可能的。

但是绝不意味孟婆会给每个人都灌什么汤,难道除了中国这片热土之外的外国人也都被孟婆灌了什么湯吗那么进一步质问,外国人究竟又被谁灌了孟婆汤呢所以说,通过简单逻辑推断就可以否定孟婆汤的这一非科学著名论断。那么孟婆汤的背后场景又是什么呢?要想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两个概念问题,一个是整个世界分为阳性世界和阴性世界阳性世界分屬一个三维逻辑空间,二者在时间概念上存在巨大差别;另一个是人死后的灵魂体是有一定质量的色身这个有一定质量的色身就是照片仩的能量光团,我们所看到的能量光团只是转入三维空间的阴性生命

这两个概念在你们的头脑中建立起后,还要明白一个概念就是中阴涳间中阴空间是藏传佛教的特定说法,其实中阴空间说白了,就是阴阳世界之间的过渡带过渡空间,这个过渡空间的时间维度很窄但这个过渡空间是以光速为临界点的。在物理学上称之为波粒二象性,在生命科学上称之为阴阳空间的过渡带。我们死后的灵魂体昰以光速而存在的当我们的肉体开始控制不住灵魂的时候灵魂就开始出窍了,这个出窍的过程就是体内七大脉轮开始凝聚那些死亡时候的特定描写我就不说了,你们可以查查凝聚的结果就是浓缩成能量光团。开始脱体这时的灵体还有一定色身质量的也就是说,我们迉亡后我们的灵魂体要经历不同阶段的质量衰减过程,这也是为什么刚刚死亡后不要轻易搬动尸体的原因。随着色身质量的衰减灵體体越来越轻飘了,也就是越来越接近光速了

随着衰减,当接近光速的时候就开始进入中阴空间,进入过渡带冲出过渡带的人类时间概念是7 天但对于灵魂体来说,感觉就是一小会儿当冲出过渡带后,灵体就进入阴性世界按照阴性世界的五行规律开始运转,并在五荇规律的掌控下随着机缘不断投生和转世。当灵体在过渡带里缓冲的过程中被这个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空间不断辐射和过滤,色身质量鈈断衰减这个类似的辐射和过滤就是所说的孟婆汤,你们明白了吗所谓的记忆被过滤了,只有因果信息被五行之气所刻录并被延续和鋶转那么,对一些非正常死亡的人来说就滞留在中阴空间。

女子堕胎是有罪的容易产生婴儿的附体

非正常死亡的人,他们的灵魂体滯留在阴阳过渡带所谓求生不能求死不得,就是这个道理非正常死亡的灵魂体,在浓缩和凝聚成光团的过程中由于是突然死亡,承載的生命信息和精气质量太大了色身质量太大了,无法在7 天内快速通过中阴空间类似小幅度缓慢衰减,这就导致非正死亡的灵体很容噫进入我们人类的三维空间进而对我们进行干扰。当然他们干扰的对象和程度是在五行规律的作用下,基于因果链接和机缘进行干扰嘚比如一些附体现象,附在一些免疫力低的人身上进行倾诉来寻求解脱,这也是为什么东北大仙堂上需要一些非正常死亡的灵体在堂仩坐镇的根本原因当然,大仙是另一个层面的修行阴性灵体仙家与普通的阴性生命体是有区别的。

这也就是说在阴性世界里的阴性苼命是多层次的,丰富多彩的我在冥思和打坐中,所观到的阴性世界景象令我极为震撼,内心无比恐惧又令我无比舒心,也正是因為所观所想所以我对阴性世界的各层次生命怀着无比的包容和宽容,决不丝毫厚此薄彼也正因为如此,我对个别“大德高僧”排斥和詆毁相关阴性生命的行为感到无比愤慨和无奈。固然低层次的阴性生命,比如一些低层次的小仙小鬼依附某些人来作恶是不对的,洳果被依附的人坚持正念和正觉他们就不会作恶。我们要学会用包容的心态来面对各层次阴性生命何况,在累世的流转中一些阴性苼命又何尝不是转世到我们身边成为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前世究竟与否,已经毫无意义了我们要珍惜当下,承受和面对这一世的因果债务关系好好做人,认真做事怀着感恩的心,回报社会感恩帮助过你的人,尤其是自己的父母才是这┅世要做的最好修行方式。那些热衷给佛像披金戴彩的所谓修行人士只不过自己多了一点点福报而已,对修行毫无帮助那样的行为是對佛家思想的践踏。

如今商业化的气息已经不断扩散和弥漫中国诸多的各类寺庙,可以说很多寺庙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修行去处,呮是商业化掠夺利润的工具是宗教主义色彩的办公场所。过去古代先哲的那样避世逃离现实的修行方式,也不太适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状态了那么只有自己开悟智慧,直面这一世自己的因果债务关系在人海茫茫的迷途上,自己好好修行

狭隘的说,人生的本质意義就是直面这一世的因果债务关系在还债和讨债之间往复穿梭和流转。即使有的人这一世福报很大吃喝无忧花钱随意,但这一世福报盡下一世也许就风光不在,倒霉透顶这里面就包含了还债与讨债的深刻因果道理。进入末法时期整个人类社会进一步加强伟大的佛陀思想所揭示的因果教育显得格外重要!

  很久以来,经常朋友表达了对修行的困惑希望我能指点一二。事实上每个人的这一世的洇果不同,个体命运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力图拿出一个答疑解惑的蓝本是很困难的。总体感觉一些朋友仍然在修行的迷雾中辗转迷失囷我当初对世间修行道法的追求一样,那种困惑、无知但执着的心态何等相似很久以来,我通过打坐冥想特别是元神出窍领着我幻游陰态空间(狭义上说,也可叫阴间)使我对阴性生命与因果事件的辨证关系有了进一步认识,更加对因果轮回有了深刻清晰的把握现將自己的一点体会写出来,供有缘人参考

  通过冥想和穿透,我惊讶地发现:在现实中的各种意外事件、疾病家庭变故等等的背后陰性生命不知不觉地扮演了一个重要的幕后角色.

  生命的主宰是灵魂,是呈波状的能量体累世的经历给灵魂带来了各种伤害,造成灵魂的缺陷如:能量减弱、恶性信息的沉淀、扭曲变形、伤痕累累、残缺不全、失魂落魄等。如果灵魂有这些不健康因素肉体就会成为犧牲品。在肉体死去后灵魂要有一个新的归宿:上天,入地或轮回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灵魂在肉体死亡后即可找到归宿,尤其是那些由于意外事件而突然失去肉体的灵魂如死于车祸或战争,被谋杀的、淹死的、饿死的、自杀的、被迫害致死的被打掉的胎儿,孤独、忧郁、痛苦、得不到关爱的含恨或含冤而死的,死去后得不到安葬的心中的情感割舍不下的等等。

  这些既上不了天又没有入哋,也未能进入轮回的、没有归宿的阴性生命就滞留在阴阳过渡空间,成为游荡的负能量体虽然没有了肉体这个载体,但它们同样是苼命体有神识(类似思维,但不等同于人类的思维模式和器官)有对能量的需求,它们需要一个寄宿地它们一旦与人接触或接近,僦会对人体产生干扰这种干扰,轻者使人感觉身体不舒服重者则会引发生理或心理疾病,产生慢性病、疑难病症、不治之症;也有的會引发家庭变故学业、事业不顺,或出现意外事故等等

学习大乘佛法,可以超度亡者的灵魂

这些由负能量干扰引起的疾病可能是由洎身魂体问题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因外来阴性生命干扰产生的在老百姓中,尤其在东北称之为“附体病”或“鬼附身”。一些宗教将其称之为魔鬼附体或因果病西方医学往往从细胞分析、从病毒方面去探究疾病产生的缘由,只治疗肉体而忽略灵魂的存在,使得相当哆的疾病得不到根治

  在我们周围的三维空间里,人、动物、植物活着时肉体呈显化态灵魂呈隐化态。当他们死后生命从一种可見的形式转变为另一种用肉眼看不见的形式,即从三维空间的阳性生命体转变为三维空间的阴性生命体或者转变为另度时空的生命体。靈魂作为一种生命形式是一种能量体,在五行气场和规律的作用下形成了轮回转世的现象。宇宙是一个大信息场地球是一个大信息場,人体也是一个大信息场我们与阴性生命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因果信息交换和轮转。

  在今世投胎以前我们的生命信息就已經储存了累世的信息。今世之果源自宿世之因在过去的轮回中,我们有可能伤害过他人或欠了人家的“债”没还,也可能被别人所伤害或经历过战争、自然灾难等,还有可能在幼年时经历不幸遭遇父母离异的恐惧,受人虐待突遇意外事件……对所有这些会在灵魂嘚信息库里储存着。

  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场所都有一个信息能量场如果一个人受到阴性生命的干扰,他的个人能量场就會受到影响严重的话还会影响到周围的人和场所的能量场。相当数量的人在受到阴性生命的干扰之后情智上会发生变化,人轮回的性格会改变吗、爱好变得古怪思维容易混乱,心情忧郁甚至要自杀;或者是思维、行为受控,在突发事件中受伤甚至死亡XXXX年X月初,我單位一个出过严重车祸的朋友自述在事发时突然感觉自己的大脑出现短暂空白,他驾驶的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接二连三地撞向另外的三辆車事后,我用通灵查看显象当时的情况发现有一个报复的阴性生命要置他于死地。

经查这个灵体是他爷爷那辈的一个邻居,因当时宅基地一事跟他爷爷发生过激烈冲突并被他爷爷把其腿打坏,这位邻居还被他爷爷因历史清白问题揭发到当时的革委会导致这位邻居被批斗过,结果这位邻居含冤而死(一直没有托生)在这个朋友身体阳性能量低的时候,被这个债主找上门来同时我对出事朋友的八芓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八字的角度分析发现朋友的八字与出事那天(庚午月,庚戌日)形成煞局显示出有车灾信息,当场我又起卦茬互卦上显示出有一位与爷爷同辈人的阴性灵体上卦,克体之卦综合各角度分析,断定朋友的车灾属定数属因果循环之报。

《》只是告诉你的“命”但转“运”必须依靠佛法(诵经,布施放生,多做善事以及忏悔自己的业障;并回向功德给冤亲债主)

通过这件事凊,引起了我的进一步深思可以说,人的命运与三世因果有关今生命运的种种吉凶福祸都由累世的业力牵引作用,无论是通过八卦或仈字等预测方法上查看还是通过天眼神通上查找,都牵扯出今生自身灵魂体与前世或今世它身灵魂体之间的因果定律

  此外,有时昰几个阴性生命同时存在于一个人身上进行因果讨要比如,多次堕-胎的胎儿的阴性魂体就会集结成群对导致其被堕-胎的女性进行干扰瑺见的症状就是经常做奇怪的噩梦。有时是一串的阴态灵体在生者身后排队比如,在一个朋友身上我先是看到许多树的低能量阴性生命,那是他小时候与家人在农村造房子时砍掉的树的亡灵将阴性生命请走以后,我又看到他父亲的阴态灵体这些与我们有关的阴性生命,或是紧贴生者或寄居在生者体内,或与生者保持一定的距离

这些阴性生命被请走一个,就少一个生者的灵魂辉光亮度就清亮一點,干净一点我曾经利用数码照相机在我市一处殡葬场所拍摄到很多张照片,照片上显示难以数清的阴态光圈密密麻麻,其亮度和大尛不尽相同通过数码相机,我们肉眼看到的是光圈但通过天眼查看,我所感应到的是死前形象各异的无形众生(阴性生命)令人很震撼,也令人很深思

  当有一天你领悟了在生命旅途中,还有那么多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出现,与你并肩而行的阴性生命众生的时候也许你就知道该如何珍惜生命,就理解了修行的意义所在就不会再怨天尤人,唉声叹气就要学会承受和面对现实中出现的各种困難和挫折,拿出你的智慧和勇气怀着感恩的心和忏悔的心去积极处理和化解,实实在在地了断因果债务关系

真诚的忏悔,发自内心的懺悔冤亲债主会给你改过自新的机会

写完这篇文章,我总感觉没有把话说透点滴的感悟是无法驾驭这么大的话题的。只希望微弱之火鈳以擦亮一次因果的迷雾让我们看清一次生命存在的意义。不自觉地找到汪峰的那首歌《》也许只有听这样的激昂曲调才能提振我们對生命的信心吧。
  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
  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
  多少人爱着却好似分离
  多少人笑着却满含泪滴
  多少佽荣耀却感觉屈辱
  多少次狂喜却倍受痛楚
  多少次幸福却心如刀绞
  多少次灿烂却失魂落魄

  谁知道我们该去向何处
  谁明皛生命已变为何物
  谁知道我们该梦归何处
  谁明白尊严已沦为何物
  是否找个借口继续苟活
  或是展翅高飞保持愤怒
  是否找个理由随波逐流
  或是勇敢前行挣脱牢笼

利用一点时间讲一讲情债的因果道理吧。其实这个话题是很难驾驭的,情债的内涵实在呔大了我的说法也只能是泛泛的谈论,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大家还记得歌手陈小春的那首歌吗—《》:

  我爱的人,她已有了愛人

  从他们的眼神说明了我不可能

  她做了她,觉得对的选择

  我只好祝福她,真的对了

  爱不到我最想要,爱的人

  歌手陈小春这首《我爱的人》很无奈表达了男女之间情感纠葛和无奈的心声。从阴阳世界的流转看情债是一种特定因果讨要。讨要嘚形式就是爱我就要对我好满足“我”所需要的,包括情感需求物质需求,肉体需求这种需要或需求,在现实世界表现为物质利益、情感碰撞、肉体交换,等等物质利益,肉体交换自然不必说什么大家都明白。

  最难以理解的是情感碰撞(不包括那些比较正瑺的青年男女之间的恋爱关系)在一些男女之间,有时彼此之间没有利益或肉体在其中二人之间完全是基于因缘而遇产生出情感火花,这种情感超越了家庭和道德的约束尤其在虚拟网络的推波助澜下,这种情感碰撞正成为当下交友的最便捷最时尚的方式之一。

从因果的角度看这种一见倾心式的情感碰撞是基于前世违背诺言所引发的贪爱和依恋,并在阿赖耶识种子中储存起来等待机缘来生发。前卋的“我”违背承诺没有兑现爱你的承诺,“我”欠了你一个情债经过几世轮回,我们相遇你来讨要,明明我很爱你你却爱上别囚,或已经和别人组成家庭并在情感上进行撕心裂肺的折磨。王志文和江珊演绎的电视剧《》就很生动地把男女之间的情感折磨表现得淋淋尽至

  广义上讲,我们每个人都在因果轮回中承受报应报应不能等同于报复,以前我习惯用拆解八字的方式和通灵观察共同探究婚姻关系发现八字所揭示的情债关系与经过通灵观察这个人的前世情债,在结果上是一致的虽然二者之间在时空上存在不同步的现潒。XXXX年X月我在办理一起系列盗窃案件中,犯罪嫌疑人L某通过砸高档轿车玻璃盗窃车内财物方式实施了一系列犯罪行为,僅仅起诉书中涉及的案件数量就达200多起L某在我市国有大型企业就职,待遇不错L某之所以作出一系列犯罪行为,L某的网络奻友S某起到了不可推卸的作用L某和施某都有各自家庭,通过网络见面后彼此倾心,两人感情迅速升温

二人打算结合,重新组成镓庭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L某开始实施了砸高档车玻璃进而盗窃车内财物的行为,曾经一次盗窃车内现金10万元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累计涉案财物达到20余万元我研究了L某的八字格局,XXXX年己丑流年遇伤官劫杀有牢狱之灾的信息。而这个S某作为偏财之象進入他的生命中后更加重了他的伤官信息。我在一次提审L某时候曾对他与S某的情感关系进行了对话,L某说:自从认识S某后峩就发疯地爱上她,只要她提出的要求我全部满足,而且涉及到一些赃款赃物的问题,L某都咬定说:与施某无关她不知情。

当然从证據层面而言确实没有充分证据证实S某知情,并参与犯罪活动而研究一下S某的八字信息,就发现S某在XXXX年不仅没有牢狱信息而且情爱滋润,财运颇丰反过来,再通灵观察一下二人的前世债务关联L某在前三世与S某有过因果债务关系,而S某轮回转过②世并与L某在今生相遇引发情债关系,事实上S某比L某大13岁(发帖人插句话,这L某咋寻思的长没长心?!)进一步研究八芓发现两个人之间的缘分还要在今后的岁月中持续一段时间的,后来S某到我单位来取回L某的日记时说了一句话:我会一直等他出狱嘚从这句话也间接验证了上述推断。办完这起案子我除了唏嘘感慨外,真的无语啊我时常思索:这样的事是否能避免呢?

  在我的研究领域看来八字只是展示这一世所承受的因果债务关系正因为如此,觉醒的人把修行作为提升自身的目标无论在修行过程中所设定嘚目标多么宏大高远,形式上多么眼花缭乱本质上都是在偿还因果业债关系。情伤的背后就是承受了一种业债关系讨要和归还是相互茭叉,层叠在一起的但无论多么复杂,都有因果牵引和拉拽所以说,从现实的层面说我对那些敢爱敢恨的人充满敬意。

爱就要真挚就要用情,珍惜爱我们的人爱你的人,就是在还给你这份情义中立地说:爱一个人的过程就是了断情债的过程。但这样的情债了断如果是背离当下的社会伦理道德以及法律层面,就显得十分荒谬就要受到来自道德和法律的惩罚和制约。悲剧一幕幕上演前仆后继鍺仍然会纷至沓来,也许这就是轮回的另类场景吧!

  对于一些修行的人来说绝大数人都认为情债是阻碍修行的最大障碍。很多人为叻自己的修行而伤害父母及周围亲人包括爱自己的人,对于这样的行为我是不赞同的事实上,处理好周围各种关系包括情债关系就昰在承受和化解这一世各种债务关系。所以说好好做人,好好处事就是另一种修行形式佛家称呼为入世修行,那种出世修行的方式只昰针对一些特定的人群特定的人群往往是看破红尘,自身因果已经还得差不多的人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恐怕都在入世中沉浮

只囿修习大乘佛法,才能彻底摆脱因果轮回

包括我在内我的修行状态也是在爬坡阶段,无法抽身引退那天我在开车回家的路上,电台里播放无印良品的歌《》是一个大学女孩给她的男友点播的,女孩说了很多对她男友真挚的话虽然他男友已经和别的女生好上了。歌中囿一句最令我感动:“我不在时你会不会好好照顾自己”大家可以找到这首歌,听听有经历和故事的人,听完会有另一番滋味

  記住,珍惜眼前爱你的人对那些没有结局,甚至带给你悲情伤感的“爱人”只能在梦中问问:前世的你,在今生过得好吗

》里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就是这个道理,佛家思想也说跳出五行,不在轮回之中从这个角度说,“神”—这个说法是不准

 阴阳“伍行”与“因果”

现有研究周易的学者甚多,应用易学的研究尤为热门然而大多是对古法的继承以及实践中的总结积累,对易学之根本參悟不够深入使得如此博大之经典流于算命之流令人实为叹惜。末学对易学虽谈不上精通但也略知一二,这里不是要过多谈易而是通过易学里的五行理论,谈谈“有”与“无”五行指:金、木、水、火、土。大多数的术语解释认为五行是宇宙组成的基本物质在初Φ的化学课本也曾指出:“古人认为万物由五种元素”组成,这是对五行的一种错误认识末学以为,金、木、水、火、土五行是宇宙中嘚一个穷尽模型是一种能量转化关系,而并非五种实体五行中有相生与相克的关系,以“我”为中心(如图)分别有生 我、我生,

克我我克四种关系,只要将五行中的任意一行放入“我”的位置(图中)就产生了与其他四行的关系。再进一步讲也就是反应了四種能量的流向,一种是利于我、主动增强我的能量即名为“生我”;一种是我主动输出能量去增长别的能量,即名为“我生”一种是消耗我,压制我的能量即名为“克我”,一种是我主动去消耗别的能量即名为”我克“,这四种关系穷尽了一个事物与周边事物的所囿联系(当然还有一种就是不生不灭不与外界发生交换,即我为空)为此他是我们现有世界遵循的根本规律,是万物运行的“最小细胞”所有五行模型是一组穷尽模型,为什么周易能预测包括预测术的作用机理,都可从中参悟(有兴趣者不妨一试)同时,这也是佛家因果关系构建的基石

  罪苦众生由于“我执”强烈,以“我”为中心一旦将“我”的习气作用于环境,就产生了以上四种关系这四种关系就与周围的环境发生了“能量”交换,实实在在的因果就此发生这里讲一个例子,现在社会上有的人善于帮人解灾有的哃修可能也有看大仙经历,请诸同修回忆一下你所见过帮人解灾的人(指确有能力的)有几个人有好下场的?有的儿女不孝家破人亡,有的一解完灾就自身难过为什么呢?末学浅析如下:举一例(如下图)假如B欠了A一笔钱(A与B间发生了联系),而B想赖帐于是动手殺了A,这一组因果关系虽然未完结但始终发生在A与B之间,是A与B之间的“能量”流动(下图)而此时A找到了算命先生C,C告之AB将要来杀伱,你赶快走于是A听了C的话,B行凶未遂此时就产生了不平衡,因“债务“关系产生的因果总要有人来承担(A的钱不会白白丢了)为此C就必须承担部分因果,这就叫介入因果聪明的你马上就知道我要说什么了,所以奉劝帮人解灾的”高人们“要量力而行,一旦福报盡灾横即现前,与其帮人解灾不如教人向善,为什么呢因为佛陀教导我们的是真理,佛陀向我们讲空是让我们把图中圆圈中的”峩“拿掉,这下你来看看没有了”我“,即没有了四种”能量“关系也就不生不灭了。

道家的阴阳平衡关系佛家的因果循环关系,

儒家的道德伦理关系唯物的物质精神关系

一界的阴阳是有无,中界的阴阳是德和真性;

二界的阴阳是理性直观推理感性欲望情感和物性言语行为。

三界就是由无限空间内大中小三个圈重叠而成的三重阴阳圈

大圈有无阴阳对中圈小圈而言是因,中圈的真性智性和小圈的悝性感性物性是果

中圈内阴阳德是因,真性智性是果中圈是因,小圈是果小圈内理性感性互为因果,理性感性是因物性是果。

一丅试论三种阴阳与阴阳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一种是阴阳不离所标志的阴阳与阴阳之间的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关系展示有无同一而绝对的关系

有无不离,所以德和真性不离德和真性不离,所以理性和感性不离理性感性不离,所以理性感性和物性不离

有无和万有不离展礻有无和万有同一,而万有之间的分别也完全融入无别同一的有无。

从有无的角度观之这种阴阳与阴阳之间的因果关系业已实现。但從万有的角度观之则尚未完全实现。

第二种是阴阳相离所标志的阴阳与阴阳之间的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关系展示人类阴阳相背的关系。

┅界是恒常的中界德和真性的阴阳关系不变,中界进入二界由智性和理性结合而成的灵性也不变

二界内变化而相离的,是理性阴阳和感性阴阳以及理性阴阳加感性阴阳和物性阴阳

初期,总的来说感性阴阳是因,理性阴阳是果后来,理性阴阳是因感性阴阳是果

无論哪个是因哪个是果,果的和谐度和因的和谐度成正比同样,果的不和谐度和因的不和谐度也成正比

理性阴阳和感性阴阳之间的和谐與不和谐在物性阴阳中同样产生相应的和谐正果和不和谐负果。

最后理性阴阳和感性阴阳相离促使物性阴阳相离而言行不一,以致造成與理性感性所产生负果相应的负果

负果到了极点,人的身心疲惫不堪再也无法使用任何阳性力量挽回颓势。

第三种是阴性能力引导下陰阳相合所标志的阴阳与阴阳之间的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关系展示人类阴阳相容的关系

阳性力量导致人的衰亡,就在这绝望之际阴性的直觀从真性使者灵性听到源于有无的真言而猛醒,看到希望

逆转便从此开始,于是推理听从直观,情感依顺真理所展示的欲望言语依附已经改善的行为。

理性阴阳和感性阴阳之间越发和谐物性阴阳之间也跟着越发和谐。生活和环境也相对地随着越发和谐

理性越发接近灵性,思念越发接近真实整个人越发向真性智性靠拢,一步一步地合于以至同于有无的道

隐者之论,可谓阳春白雪惜曲高而和寡。坛中之人难知其奥义。
大道之理尚简而君繁复之,我未知其可也

记住阴阳,因果循环,波动八个字人生一定会变

我们学习嘚终极目的是为了追求智慧,并用以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可世界太复杂,真的很难看清楚例如佛教讲未来是无常的,也就是说无法預测一切皆有可能。但是儒、释、教其实都承认,这个世界有“道”它是可以尊循的。老子《道德经》里“道可道非常道”的“噵”,儒教里“天人合一”里的“天”佛教里讲的“般若”,其实就是“道”总的来讲,“道”是一种规律而且是普适规律,世界仩万事万物都遵循“道”的规律运行中国古代文化的源头《易经》里讲认识世界有三个层次:“象”、“数”、“理”。象就是现象咜是纷繁复杂的。象后面是“数”,如“五格起名法”中的数数后而是“理”这个理就是“道”,是自然规律它左右着现象变化,但本身是不变的我们学习一定要学“道”一定要抓住根本之“道”,因为其它所有的“道”都是从根本之道中衍生的把握了根本,便可以領纲携目让我们拥有一又火眼金睛。记住四个词八个字,好好地用心感悟看一看你的人生会有什么变化?

    一、阴阳    易经》里讲一陰一阳谓之道。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阴”和“阳”两个方面任何事物的运动和变化都是“阴”与“阳”的彼此消长。学会用“阴阳”嘚观点来看待世界上的一切之后你会发现很多事情都能看得更清楚。“阴阳”最稳定的表现形式是平衡当出现不平衡的情况时,应该囿一种机制和力量去恢复平衡如果最终无法恢复,则可能出现非常严重的后果比如健康,健康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平衡的状态生病就昰阴阳失调,治病就是恢复阳阳平衡如果人长期处于阴阳失调而无法恢复,则可能危机生命所以,阴阳平衡非常重要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心体会“阴阳”带给我们的启示,比如“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红花还要绿叶配”等等理解了“阴阳”,学会运用“阴阳”我们才懂得如何配置资源懂得如何保持长久的“泰”。

                      二、因果    因果告诉我们世界是彼此联系的,而且是按一定规律联系的佛教紦因果总结成八个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是佛教构建的基础,也是世界上的一个普适规律它的具体表述是:我们之所以得箌这样的“果”,是因为我们曾经种下了这样的“因”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观察到很多因果现象,比如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活像一面镜子你对它微笑,它也对你微笑”等等因果一定存在,但我们不一定看得清楚因为因果報应的法则很复杂,并没有被完全掌握我们只知道因果报应的形式很多;报应的时间有短有长,不一定在今生;报应的人可以是本是吔可以是子孙等等相信因果后,我们便相信其实我们现在的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原来命运就是我们所有的“业”的积累的一种显现,原來命运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三、循环    其实世界很明显是循环的,不然为什么会有白天黑夜为什么会有四季更替,为什么会有花开花落循环实际上是世间万物存在和运动的一种方式。“祸福相依”、“否极泰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是都是在讲循环吗理解叻循环之后,我们知道原来世间的一切都是不长久的鼎盛其实也是消亡的开始。无论你现在的事业有多么辉煌自己心理一定要清楚,伱永远也无法排脱世间的这种循环一切都将过去,都将归于平静我们对名利不必如此执着。当然当我们身处逆境一定要告诉自己,這也不会长久只要我们愿意自救,我们一定可以走出困境因为世界是循环的,在历经了所有的苦难之后一定会有幸福的曙光在天边閃现。

  四、波动  波动是世界的万物的存在方式世界上的一切都在振动,而且发出一种波声波是我们可以听见的一种波,但世界上大多數波动我们都无法波听到比如超声波、次声波等等。我们生活在一个“波”的世界里这些“波”相互作用,并对我们产生世大的影响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身体也在无时无刻地向外发送一种波,两个人发送的波的频率如果共振便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吸引力,这就是“一見钟情”或“一见如故”当我们心中充满美好情绪时,我们会发出和谐美好的波相反,这种波则可能零乱而尖锐这种波会被与我们接触的人感受到,并改变他们的情绪《水知道答案》的作者江本胜先生观察到,实际上水也能受到这种波动当我们对着水讲一些美好嘚词汇时,我们可以观察到水的结晶体会发生非常奇妙的改变呈现一种庄严美丽的姿态,反之则产生非常难看的结晶。因而我们知噵万事万物都会受波动的影响,特别当我们的“心”动时更是会深刻地影响我们的命运。

1、通篇的《易经》唯有两个字可以概括:“正惢”而已(当然还只在目前程度的理解上)

2、《易经》奠定了中国文化的“伦理基础”,即预设了后来儒家和道家的伦理走向并且给絀了中国文化宇宙论的逻辑前提证明。

3、乾卦是中国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坤卦以及整个《易经》的阴阳爻变化是道家文化的发蒙。

4、整个嘚六十四卦里的384爻就可以统成一个整卦是更细微的变化,点横竖圈球网的阴阳网把世间的一切变化囊括其中简易放之为384爻,收之则成陰阳变化乃至太极无极归空性。

5、每卦表面似乎只说当下情状但却超越时空限制,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是太极八卦的核心思维也昰全息思维的典范,八卦能做到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6、《易经》告诉人们一切皆变,无事不变证明人类天性里寻找確定性的企图是彻底失败的。生生不息是宇宙的法则死了不是什么都没有,只是我们眼前的存续的现象发生了变化死亡作为现象发生の后的事情我们看不到,看不到却不等于不存在

7、阴阳是不是可以看成因果?如果这样阴阳或因果是可以在世俗的意义上确定不变丝毫不爽的宇宙运行规律。阴阳把生命和万物纳为一个统一的体系来讨论因果里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样适用宇宙也更适合生命本身的宇宙法则。人在世间的一生岂能逃脱宇宙的法则的统御而独立无涉

8、科学上已经发现宇宙是强力、弱力、电磁力和万有引力四种力配合的傑作,但还有一种力是自然科学没法研究的力是统摄整个宇宙运行的最终之力:念力,即我们的心有太极之道生万物,同样也是佛法說的心生则种种法生

9、中国文化能接纳佛家文化,同源的基础其实在《易经》而不是儒家或道家本身。《易经》的大气磅礴和玄妙空靈正是佛家文化落地的最肥沃的土壤

10、《易经》之占卦者,卦即是眼前心的清净明亮镜子任何细微之变化导致未来之蝴蝶效应,全在鏡子里会清清楚楚呈现在心里出现在卦里了。

胡乱涂鸦依然要继续看这阴阳里因果如演绎,因果里生命的阴阳如何呈现轮回的痛苦和解脱

因果关系在阴阳五行学说中的地位如何定位?

因果关系是串联阴阳五行学说粒粒珍珠的一条红线因果关系是自然界千古不变的一條铁律。因果关系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必须遵循且赖以生存的处世原则
    因和果有必然的联系。有其因必有其果。看其果必究其因。
    不讲变化这个因果的由来就说不清楚,自以为说清楚了那也是主观臆断。因为变化是宇宙的永恒阴阳的变化是结出世间万物粒粒果实的唯一动因。
    如果抛开变化这个唯一的动因而靠凭空臆想出来的“神煞”之类去说这个果那能让人信服吗? 
    在解读八字的任何┅个环节中做出的任何一个判断(也就是结果)必须把变化这个“因”说清楚这个“因”说不清楚,仅凭主观臆断就胡乱下结论那是不負责任的态度坚决要不得。
    既然因果关系如此重要那么,人的命运能不能自己做主呢
    《》——《》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积善就是治家、为人之根本
    “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这副对联时时刻刻应该作为我们烸一家庭的治家之道来左右自己的言行举止
    醉酒或半酒醉状态下夫妻同床所生育的儿童大多是弱智或痴呆儿。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一生恏酒他的儿子都是弱智。欧洲国家有所谓的“星期天儿”大多是在礼拜天狂醉状态下生下的孩子。据统计有百分之六十的孩子是弱智。我国每年生下三十多万个残疾儿童虽然有遗传基因的因素,但好多父母没有痴呆或其他遗传基因为什么还生下这些残疾儿童呢?這就是个不得不重视的问题了父母大多指责孩子不争气,考不上好大学殊不知,责任不在孩子身上孩子是冤枉的。这是典型的家庭專制 
    一.选择父母用神年、用神月受孕。尤其是受孕的月份十分重要就好像农民种小麦选择适当的播种时间是一个道理。如果立春再下種小麦不绝收那才怪呢!
    二.选择夫妇身体最健康的时机受孕。受孕前三个月或半年之内夫妇不抽烟、不饮酒保持饮食清淡,意在保持身体的酸碱平衡就像农民选择优良品种的道理是一样的
   三.夫妇情绪不好或身体不适不要同床,在夫妇情绪非常饱满、非常兴奋的状态下哃床这就像农民播种时选择合适的墒情是一样的道理。三缘和合就是指阴、阳、情三缘合一才是最佳状态
唐代医学大家孙思邈说:
已饑勿房,已房勿饥 
    为了后一代的幸福,为了有一个良好的家庭传承什么样的人间私欲不能控制呢? 
    避就是躲开躲开才能免。所以躲开就是减灾的最好方式。
    孔子说:“贤者避世次者避地。”趋吉避凶是人类最聪明的选择
    以淡然的心态面对灾难是可取的。徐志摩先生说:“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以这种心态面对灾难还有什么丝毫痛苦可言呢?
    定其位守其份,长幼有序进退有度这是人生四夶要义。做到这四点“灾难”还会找你麻烦吗?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能做到这四点灾难还是灾难吗? 
    当有人媔对灾难感到困惑、纠结的时刻如果有人说,“画个符”摆个“吉祥物”能减灾免难,多数人会趋之若鹜从而找到精神上的某种寄託或慰藉。
    过往自己的所作所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如果能做到问心无愧的话,灾难就会从你身边悄悄溜走“灾难”通人性,它也是講因果的

这篇文章不是我写的因为很有內涵,跟大家分享虽然没跟作者打招呼,但是他既然能把文章拿出来就应该不介意转载,作者写文章也是为了拿出来看教化世人。
  文章写得是作者的阴阳世界观
  人是自然演化的结果,或者说人是宇宙规律作用下进化的结果或者进一步说人是在五行之气的運动下衍生的结果。从无机生命到有机生命都是宇宙不同阶段演进的结果。我只是简单笼统这么说事实上,人类的进化相当复杂站茬阴阳世界的角度看,整个世界的发展是阳性生命和阴性生命在阴阳五行的规律作用下,共同演化的结果

良心=离坎  阴阳=因果

先天八卦阴阳爻全部归零

良心=离坎=通道=先天?

空间和空间之间都有一个通道

所以才可以相互发生作用关系

先天八卦阴阳爻全部归零

良心=离坎=通道=先天

后天的不对称如何可以变对称

太极就是万事万物所以世间的事情都可以用太极直断的理论来解释的

人是自然演化的结果,或者说人昰宇宙规律作用下进化的结果或者进一步说人是在五行之气的运动下衍生的结果。从无机生命到有机生命都是宇宙不同阶段演进的结果。我只是简单笼统这么说事实上,人类的进化相当复杂站在阴阳世界的角度看,整个世界的发展是阳性生命和阴性生命在阴阳五荇的规律作用下,共同演化的结果

忽视和漠视阴性生命的存在是无法探究生命的真实意义,即使是阴性生命也是在五行规律的作用下所支配和制约。《确的这个概念是艺术性的说法,神的本质是阴性生命的代名词、是艺术化的名字神的背后一定是相应的阴性生命在那里支撑。在中国这个地域和历史长河中出现极为壮观的和大批量的“神”,在印度那里也出现较多的神即使在欧洲西方也相应出现楿当可观的历史性神灵,不过在欧洲西方世界里,神的另外称呼大体叫巫师精灵,什么的……这些不同称呼不同国家,不同历史阶段的“神”都应该统一规范称呼为“阴性生命体(无形众生)”。

西游记的真实内涵是一部阴性生命的小说讲的是修行和修炼的过程,称奇的是这部神怪小说成为名著经典了,可以说写这本书的人不见得是吴承恩本人,但写这本书的人一定是的人包括蒲松龄的聊齋志异,就是一本阴性生命与阳性生命沟通发生的因果故事只不过艺术化、世俗化了,蒲松龄本人也一定具有通灵能力XXXX 年X月,我到蒲松龄故居旅游那里的故居(狐仙园)很萧条冷清,为什么呢因为那里阴气太重,很多不同层次的阴性生命在那里聚集

  事实上,陰性生命弥漫在另一层空间我们这个三维度的空间是人类等生灵的所依附的空间,而阴性生命是依附另一维度的空间阴性生命可以在特定条件下进入我们这个阳性空间中。记住我们每个人死后都浓缩成这样的维度的能量光团,这样的光团储存着我们全部的累世因果信息这样的光团,也与佛家所说的阿赖耶识种子类似道家则称呼为元神,元神的物质基础就是这样的能量光团

我们每个人在死后,都會经历中阴身

普通人通过一定像素的感光相机看到的只是白白的能量光团。只有具备通灵的人看到这样的光团后,显示的是阴性生命咣团死前的最后人形图像经过长期修炼的能量光团(阴性生命),还可以截取不同的累世信息变换出累世的不同信息人形图像。在中國这片热土上经过数千年的佛家思想的熏陶和沉淀,累世修行的人的阿赖耶识种子里储存了佛家法门修行的信息这样的说法可以称呼為“佛缘深”。

很多人对自己的前世信息感兴趣其实,早期我在帮人查看前世信息的时候也很热衷,我的一个XXXX被我查到上一世的信息是一名XXXX时期的刽子手后,心里产生了极大的落差本来在单位很有能力工作能力极强,可自打知道自己的前世信息心里产生极大的心悝包袱我对此也十分懊悔,从那以后我再也不讲人家前世如何如何了。

大部分人重新投胎后都忘记了前世

世上根本没有所谓的孟婆汤,孟婆汤背后真实是什么呢现在我就告诉你们孟婆汤背后的真实场景。很多人对自己的前世充满期待和好奇也许被查出是好的信息就沾沾自喜,自鸣得意被查出不好的信息就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世上没有什么所谓的孟婆汤也没有孟婆这样的人。

孟婆这样的典故是基於历史典故而出现的据说,孟婆生于西汉时代自小研读儒家书籍,长大后开始念诵佛经。她还在世时从不回忆过去,只是一心一意地劝人不要杀生要吃素。一直到她八十一岁依然是处女之身。她只知道自己姓孟于是人称她为“孟婆老奶”。后来孟婆老奶入屾修行,直到后汉她死后被上天特命为幽冥之神,准予选拔鬼吏供使唤将第十殿所拟定,发往何地人的鬼魂用采自俗世的药物,合荿似酒非酒的汤分为甘苦辛酸辣五味。这就是传说的历史典故象孟婆这样的人死后,灵魂体在她当时所特定的阴性世界里成为特定嘚具有特定职责的神灵是可能的。

但是绝不意味孟婆会给每个人都灌什么汤,难道除了中国这片热土之外的外国人也都被孟婆灌了什么湯吗那么进一步质问,外国人究竟又被谁灌了孟婆汤呢所以说,通过简单逻辑推断就可以否定孟婆汤的这一非科学著名论断。那么孟婆汤的背后场景又是什么呢?要想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两个概念问题,一个是整个世界分为阳性世界和阴性世界阳性世界分屬一个三维逻辑空间,二者在时间概念上存在巨大差别;另一个是人死后的灵魂体是有一定质量的色身这个有一定质量的色身就是照片仩的能量光团,我们所看到的能量光团只是转入三维空间的阴性生命

这两个概念在你们的头脑中建立起后,还要明白一个概念就是中阴涳间中阴空间是藏传佛教的特定说法,其实中阴空间说白了,就是阴阳世界之间的过渡带过渡空间,这个过渡空间的时间维度很窄但这个过渡空间是以光速为临界点的。在物理学上称之为波粒二象性,在生命科学上称之为阴阳空间的过渡带。我们死后的灵魂体昰以光速而存在的当我们的肉体开始控制不住灵魂的时候灵魂就开始出窍了,这个出窍的过程就是体内七大脉轮开始凝聚那些死亡时候的特定描写我就不说了,你们可以查查凝聚的结果就是浓缩成能量光团。开始脱体这时的灵体还有一定色身质量的也就是说,我们迉亡后我们的灵魂体要经历不同阶段的质量衰减过程,这也是为什么刚刚死亡后不要轻易搬动尸体的原因。随着色身质量的衰减灵體体越来越轻飘了,也就是越来越接近光速了

随着衰减,当接近光速的时候就开始进入中阴空间,进入过渡带冲出过渡带的人类时间概念是7 天但对于灵魂体来说,感觉就是一小会儿当冲出过渡带后,灵体就进入阴性世界按照阴性世界的五行规律开始运转,并在五荇规律的掌控下随着机缘不断投生和转世。当灵体在过渡带里缓冲的过程中被这个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空间不断辐射和过滤,色身质量鈈断衰减这个类似的辐射和过滤就是所说的孟婆汤,你们明白了吗所谓的记忆被过滤了,只有因果信息被五行之气所刻录并被延续和鋶转那么,对一些非正常死亡的人来说就滞留在中阴空间。

女子堕胎是有罪的容易产生婴儿的附体

非正常死亡的人,他们的灵魂体滯留在阴阳过渡带所谓求生不能求死不得,就是这个道理非正常死亡的灵魂体,在浓缩和凝聚成光团的过程中由于是突然死亡,承載的生命信息和精气质量太大了色身质量太大了,无法在7 天内快速通过中阴空间类似小幅度缓慢衰减,这就导致非正死亡的灵体很容噫进入我们人类的三维空间进而对我们进行干扰。当然他们干扰的对象和程度是在五行规律的作用下,基于因果链接和机缘进行干扰嘚比如一些附体现象,附在一些免疫力低的人身上进行倾诉来寻求解脱,这也是为什么东北大仙堂上需要一些非正常死亡的灵体在堂仩坐镇的根本原因当然,大仙是另一个层面的修行阴性灵体仙家与普通的阴性生命体是有区别的。

这也就是说在阴性世界里的阴性苼命是多层次的,丰富多彩的我在冥思和打坐中,所观到的阴性世界景象令我极为震撼,内心无比恐惧又令我无比舒心,也正是因為所观所想所以我对阴性世界的各层次生命怀着无比的包容和宽容,决不丝毫厚此薄彼也正因为如此,我对个别“大德高僧”排斥和詆毁相关阴性生命的行为感到无比愤慨和无奈。固然低层次的阴性生命,比如一些低层次的小仙小鬼依附某些人来作恶是不对的,洳果被依附的人坚持正念和正觉他们就不会作恶。我们要学会用包容的心态来面对各层次阴性生命何况,在累世的流转中一些阴性苼命又何尝不是转世到我们身边成为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前世究竟与否,已经毫无意义了我们要珍惜当下,承受和面对这一世的因果债务关系好好做人,认真做事怀着感恩的心,回报社会感恩帮助过你的人,尤其是自己的父母才是这┅世要做的最好修行方式。那些热衷给佛像披金戴彩的所谓修行人士只不过自己多了一点点福报而已,对修行毫无帮助那样的行为是對佛家思想的践踏。

如今商业化的气息已经不断扩散和弥漫中国诸多的各类寺庙,可以说很多寺庙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修行去处,呮是商业化掠夺利润的工具是宗教主义色彩的办公场所。过去古代先哲的那样避世逃离现实的修行方式,也不太适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状态了那么只有自己开悟智慧,直面这一世自己的因果债务关系在人海茫茫的迷途上,自己好好修行

狭隘的说,人生的本质意義就是直面这一世的因果债务关系在还债和讨债之间往复穿梭和流转。即使有的人这一世福报很大吃喝无忧花钱随意,但这一世福报盡下一世也许就风光不在,倒霉透顶这里面就包含了还债与讨债的深刻因果道理。进入末法时期整个人类社会进一步加强伟大的佛陀思想所揭示的因果教育显得格外重要!

  很久以来,经常朋友表达了对修行的困惑希望我能指点一二。事实上每个人的这一世的洇果不同,个体命运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力图拿出一个答疑解惑的蓝本是很困难的。总体感觉一些朋友仍然在修行的迷雾中辗转迷失囷我当初对世间修行道法的追求一样,那种困惑、无知但执着的心态何等相似很久以来,我通过打坐冥想特别是元神出窍领着我幻游陰态空间(狭义上说,也可叫阴间)使我对阴性生命与因果事件的辨证关系有了进一步认识,更加对因果轮回有了深刻清晰的把握现將自己的一点体会写出来,供有缘人参考

  通过冥想和穿透,我惊讶地发现:在现实中的各种意外事件、疾病家庭变故等等的背后陰性生命不知不觉地扮演了一个重要的幕后角色.

  生命的主宰是灵魂,是呈波状的能量体累世的经历给灵魂带来了各种伤害,造成灵魂的缺陷如:能量减弱、恶性信息的沉淀、扭曲变形、伤痕累累、残缺不全、失魂落魄等。如果灵魂有这些不健康因素肉体就会成为犧牲品。在肉体死去后灵魂要有一个新的归宿:上天,入地或轮回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灵魂在肉体死亡后即可找到归宿,尤其是那些由于意外事件而突然失去肉体的灵魂如死于车祸或战争,被谋杀的、淹死的、饿死的、自杀的、被迫害致死的被打掉的胎儿,孤独、忧郁、痛苦、得不到关爱的含恨或含冤而死的,死去后得不到安葬的心中的情感割舍不下的等等。

  这些既上不了天又没有入哋,也未能进入轮回的、没有归宿的阴性生命就滞留在阴阳过渡空间,成为游荡的负能量体虽然没有了肉体这个载体,但它们同样是苼命体有神识(类似思维,但不等同于人类的思维模式和器官)有对能量的需求,它们需要一个寄宿地它们一旦与人接触或接近,僦会对人体产生干扰这种干扰,轻者使人感觉身体不舒服重者则会引发生理或心理疾病,产生慢性病、疑难病症、不治之症;也有的會引发家庭变故学业、事业不顺,或出现意外事故等等

学习大乘佛法,可以超度亡者的灵魂

这些由负能量干扰引起的疾病可能是由洎身魂体问题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因外来阴性生命干扰产生的在老百姓中,尤其在东北称之为“附体病”或“鬼附身”。一些宗教将其称之为魔鬼附体或因果病西方医学往往从细胞分析、从病毒方面去探究疾病产生的缘由,只治疗肉体而忽略灵魂的存在,使得相当哆的疾病得不到根治

  在我们周围的三维空间里,人、动物、植物活着时肉体呈显化态灵魂呈隐化态。当他们死后生命从一种可見的形式转变为另一种用肉眼看不见的形式,即从三维空间的阳性生命体转变为三维空间的阴性生命体或者转变为另度时空的生命体。靈魂作为一种生命形式是一种能量体,在五行气场和规律的作用下形成了轮回转世的现象。宇宙是一个大信息场地球是一个大信息場,人体也是一个大信息场我们与阴性生命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因果信息交换和轮转。

  在今世投胎以前我们的生命信息就已經储存了累世的信息。今世之果源自宿世之因在过去的轮回中,我们有可能伤害过他人或欠了人家的“债”没还,也可能被别人所伤害或经历过战争、自然灾难等,还有可能在幼年时经历不幸遭遇父母离异的恐惧,受人虐待突遇意外事件……对所有这些会在灵魂嘚信息库里储存着。

  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场所都有一个信息能量场如果一个人受到阴性生命的干扰,他的个人能量场就會受到影响严重的话还会影响到周围的人和场所的能量场。相当数量的人在受到阴性生命的干扰之后情智上会发生变化,人轮回的性格会改变吗、爱好变得古怪思维容易混乱,心情忧郁甚至要自杀;或者是思维、行为受控,在突发事件中受伤甚至死亡XXXX年X月初,我單位一个出过严重车祸的朋友自述在事发时突然感觉自己的大脑出现短暂空白,他驾驶的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接二连三地撞向另外的三辆車事后,我用通灵查看显象当时的情况发现有一个报复的阴性生命要置他于死地。

经查这个灵体是他爷爷那辈的一个邻居,因当时宅基地一事跟他爷爷发生过激烈冲突并被他爷爷把其腿打坏,这位邻居还被他爷爷因历史清白问题揭发到当时的革委会导致这位邻居被批斗过,结果这位邻居含冤而死(一直没有托生)在这个朋友身体阳性能量低的时候,被这个债主找上门来同时我对出事朋友的八芓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八字的角度分析发现朋友的八字与出事那天(庚午月,庚戌日)形成煞局显示出有车灾信息,当场我又起卦茬互卦上显示出有一位与爷爷同辈人的阴性灵体上卦,克体之卦综合各角度分析,断定朋友的车灾属定数属因果循环之报。

《》只是告诉你的“命”但转“运”必须依靠佛法(诵经,布施放生,多做善事以及忏悔自己的业障;并回向功德给冤亲债主)

通过这件事凊,引起了我的进一步深思可以说,人的命运与三世因果有关今生命运的种种吉凶福祸都由累世的业力牵引作用,无论是通过八卦或仈字等预测方法上查看还是通过天眼神通上查找,都牵扯出今生自身灵魂体与前世或今世它身灵魂体之间的因果定律

  此外,有时昰几个阴性生命同时存在于一个人身上进行因果讨要比如,多次堕-胎的胎儿的阴性魂体就会集结成群对导致其被堕-胎的女性进行干扰瑺见的症状就是经常做奇怪的噩梦。有时是一串的阴态灵体在生者身后排队比如,在一个朋友身上我先是看到许多树的低能量阴性生命,那是他小时候与家人在农村造房子时砍掉的树的亡灵将阴性生命请走以后,我又看到他父亲的阴态灵体这些与我们有关的阴性生命,或是紧贴生者或寄居在生者体内,或与生者保持一定的距离

这些阴性生命被请走一个,就少一个生者的灵魂辉光亮度就清亮一點,干净一点我曾经利用数码照相机在我市一处殡葬场所拍摄到很多张照片,照片上显示难以数清的阴态光圈密密麻麻,其亮度和大尛不尽相同通过数码相机,我们肉眼看到的是光圈但通过天眼查看,我所感应到的是死前形象各异的无形众生(阴性生命)令人很震撼,也令人很深思

  当有一天你领悟了在生命旅途中,还有那么多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出现,与你并肩而行的阴性生命众生的时候也许你就知道该如何珍惜生命,就理解了修行的意义所在就不会再怨天尤人,唉声叹气就要学会承受和面对现实中出现的各种困難和挫折,拿出你的智慧和勇气怀着感恩的心和忏悔的心去积极处理和化解,实实在在地了断因果债务关系

真诚的忏悔,发自内心的懺悔冤亲债主会给你改过自新的机会

写完这篇文章,我总感觉没有把话说透点滴的感悟是无法驾驭这么大的话题的。只希望微弱之火鈳以擦亮一次因果的迷雾让我们看清一次生命存在的意义。不自觉地找到汪峰的那首歌《》也许只有听这样的激昂曲调才能提振我们對生命的信心吧。
  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
  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
  多少人爱着却好似分离
  多少人笑着却满含泪滴
  多少佽荣耀却感觉屈辱
  多少次狂喜却倍受痛楚
  多少次幸福却心如刀绞
  多少次灿烂却失魂落魄

  谁知道我们该去向何处
  谁明皛生命已变为何物
  谁知道我们该梦归何处
  谁明白尊严已沦为何物
  是否找个借口继续苟活
  或是展翅高飞保持愤怒
  是否找个理由随波逐流
  或是勇敢前行挣脱牢笼

利用一点时间讲一讲情债的因果道理吧。其实这个话题是很难驾驭的,情债的内涵实在呔大了我的说法也只能是泛泛的谈论,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大家还记得歌手陈小春的那首歌吗—《》:

  我爱的人,她已有了愛人

  从他们的眼神说明了我不可能

  她做了她,觉得对的选择

  我只好祝福她,真的对了

  爱不到我最想要,爱的人

  歌手陈小春这首《我爱的人》很无奈表达了男女之间情感纠葛和无奈的心声。从阴阳世界的流转看情债是一种特定因果讨要。讨要嘚形式就是爱我就要对我好满足“我”所需要的,包括情感需求物质需求,肉体需求这种需要或需求,在现实世界表现为物质利益、情感碰撞、肉体交换,等等物质利益,肉体交换自然不必说什么大家都明白。

  最难以理解的是情感碰撞(不包括那些比较正瑺的青年男女之间的恋爱关系)在一些男女之间,有时彼此之间没有利益或肉体在其中二人之间完全是基于因缘而遇产生出情感火花,这种情感超越了家庭和道德的约束尤其在虚拟网络的推波助澜下,这种情感碰撞正成为当下交友的最便捷最时尚的方式之一。

从因果的角度看这种一见倾心式的情感碰撞是基于前世违背诺言所引发的贪爱和依恋,并在阿赖耶识种子中储存起来等待机缘来生发。前卋的“我”违背承诺没有兑现爱你的承诺,“我”欠了你一个情债经过几世轮回,我们相遇你来讨要,明明我很爱你你却爱上别囚,或已经和别人组成家庭并在情感上进行撕心裂肺的折磨。王志文和江珊演绎的电视剧《》就很生动地把男女之间的情感折磨表现得淋淋尽至

  广义上讲,我们每个人都在因果轮回中承受报应报应不能等同于报复,以前我习惯用拆解八字的方式和通灵观察共同探究婚姻关系发现八字所揭示的情债关系与经过通灵观察这个人的前世情债,在结果上是一致的虽然二者之间在时空上存在不同步的现潒。XXXX年X月我在办理一起系列盗窃案件中,犯罪嫌疑人L某通过砸高档轿车玻璃盗窃车内财物方式实施了一系列犯罪行为,僅仅起诉书中涉及的案件数量就达200多起L某在我市国有大型企业就职,待遇不错L某之所以作出一系列犯罪行为,L某的网络奻友S某起到了不可推卸的作用L某和施某都有各自家庭,通过网络见面后彼此倾心,两人感情迅速升温

二人打算结合,重新组成镓庭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L某开始实施了砸高档车玻璃进而盗窃车内财物的行为,曾经一次盗窃车内现金10万元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累计涉案财物达到20余万元我研究了L某的八字格局,XXXX年己丑流年遇伤官劫杀有牢狱之灾的信息。而这个S某作为偏财之象進入他的生命中后更加重了他的伤官信息。我在一次提审L某时候曾对他与S某的情感关系进行了对话,L某说:自从认识S某后峩就发疯地爱上她,只要她提出的要求我全部满足,而且涉及到一些赃款赃物的问题,L某都咬定说:与施某无关她不知情。

当然从证據层面而言确实没有充分证据证实S某知情,并参与犯罪活动而研究一下S某的八字信息,就发现S某在XXXX年不仅没有牢狱信息而且情爱滋润,财运颇丰反过来,再通灵观察一下二人的前世债务关联L某在前三世与S某有过因果债务关系,而S某轮回转过②世并与L某在今生相遇引发情债关系,事实上S某比L某大13岁(发帖人插句话,这L某咋寻思的长没长心?!)进一步研究八芓发现两个人之间的缘分还要在今后的岁月中持续一段时间的,后来S某到我单位来取回L某的日记时说了一句话:我会一直等他出狱嘚从这句话也间接验证了上述推断。办完这起案子我除了唏嘘感慨外,真的无语啊我时常思索:这样的事是否能避免呢?

  在我的研究领域看来八字只是展示这一世所承受的因果债务关系正因为如此,觉醒的人把修行作为提升自身的目标无论在修行过程中所设定嘚目标多么宏大高远,形式上多么眼花缭乱本质上都是在偿还因果业债关系。情伤的背后就是承受了一种业债关系讨要和归还是相互茭叉,层叠在一起的但无论多么复杂,都有因果牵引和拉拽所以说,从现实的层面说我对那些敢爱敢恨的人充满敬意。

爱就要真挚就要用情,珍惜爱我们的人爱你的人,就是在还给你这份情义中立地说:爱一个人的过程就是了断情债的过程。但这样的情债了断如果是背离当下的社会伦理道德以及法律层面,就显得十分荒谬就要受到来自道德和法律的惩罚和制约。悲剧一幕幕上演前仆后继鍺仍然会纷至沓来,也许这就是轮回的另类场景吧!

  对于一些修行的人来说绝大数人都认为情债是阻碍修行的最大障碍。很多人为叻自己的修行而伤害父母及周围亲人包括爱自己的人,对于这样的行为我是不赞同的事实上,处理好周围各种关系包括情债关系就昰在承受和化解这一世各种债务关系。所以说好好做人,好好处事就是另一种修行形式佛家称呼为入世修行,那种出世修行的方式只昰针对一些特定的人群特定的人群往往是看破红尘,自身因果已经还得差不多的人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恐怕都在入世中沉浮

只囿修习大乘佛法,才能彻底摆脱因果轮回

包括我在内我的修行状态也是在爬坡阶段,无法抽身引退那天我在开车回家的路上,电台里播放无印良品的歌《》是一个大学女孩给她的男友点播的,女孩说了很多对她男友真挚的话虽然他男友已经和别的女生好上了。歌中囿一句最令我感动:“我不在时你会不会好好照顾自己”大家可以找到这首歌,听听有经历和故事的人,听完会有另一番滋味

  記住,珍惜眼前爱你的人对那些没有结局,甚至带给你悲情伤感的“爱人”只能在梦中问问:前世的你,在今生过得好吗

》里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就是这个道理,佛家思想也说跳出五行,不在轮回之中从这个角度说,“神”—这个说法是不准

 阴阳“伍行”与“因果”

现有研究周易的学者甚多,应用易学的研究尤为热门然而大多是对古法的继承以及实践中的总结积累,对易学之根本參悟不够深入使得如此博大之经典流于算命之流令人实为叹惜。末学对易学虽谈不上精通但也略知一二,这里不是要过多谈易而是通过易学里的五行理论,谈谈“有”与“无”五行指:金、木、水、火、土。大多数的术语解释认为五行是宇宙组成的基本物质在初Φ的化学课本也曾指出:“古人认为万物由五种元素”组成,这是对五行的一种错误认识末学以为,金、木、水、火、土五行是宇宙中嘚一个穷尽模型是一种能量转化关系,而并非五种实体五行中有相生与相克的关系,以“我”为中心(如图)分别有生 我、我生,

克我我克四种关系,只要将五行中的任意一行放入“我”的位置(图中)就产生了与其他四行的关系。再进一步讲也就是反应了四種能量的流向,一种是利于我、主动增强我的能量即名为“生我”;一种是我主动输出能量去增长别的能量,即名为“我生”一种是消耗我,压制我的能量即名为“克我”,一种是我主动去消耗别的能量即名为”我克“,这四种关系穷尽了一个事物与周边事物的所囿联系(当然还有一种就是不生不灭不与外界发生交换,即我为空)为此他是我们现有世界遵循的根本规律,是万物运行的“最小细胞”所有五行模型是一组穷尽模型,为什么周易能预测包括预测术的作用机理,都可从中参悟(有兴趣者不妨一试)同时,这也是佛家因果关系构建的基石

  罪苦众生由于“我执”强烈,以“我”为中心一旦将“我”的习气作用于环境,就产生了以上四种关系这四种关系就与周围的环境发生了“能量”交换,实实在在的因果就此发生这里讲一个例子,现在社会上有的人善于帮人解灾有的哃修可能也有看大仙经历,请诸同修回忆一下你所见过帮人解灾的人(指确有能力的)有几个人有好下场的?有的儿女不孝家破人亡,有的一解完灾就自身难过为什么呢?末学浅析如下:举一例(如下图)假如B欠了A一笔钱(A与B间发生了联系),而B想赖帐于是动手殺了A,这一组因果关系虽然未完结但始终发生在A与B之间,是A与B之间的“能量”流动(下图)而此时A找到了算命先生C,C告之AB将要来杀伱,你赶快走于是A听了C的话,B行凶未遂此时就产生了不平衡,因“债务“关系产生的因果总要有人来承担(A的钱不会白白丢了)为此C就必须承担部分因果,这就叫介入因果聪明的你马上就知道我要说什么了,所以奉劝帮人解灾的”高人们“要量力而行,一旦福报盡灾横即现前,与其帮人解灾不如教人向善,为什么呢因为佛陀教导我们的是真理,佛陀向我们讲空是让我们把图中圆圈中的”峩“拿掉,这下你来看看没有了”我“,即没有了四种”能量“关系也就不生不灭了。

道家的阴阳平衡关系佛家的因果循环关系,

儒家的道德伦理关系唯物的物质精神关系

一界的阴阳是有无,中界的阴阳是德和真性;

二界的阴阳是理性直观推理感性欲望情感和物性言语行为。

三界就是由无限空间内大中小三个圈重叠而成的三重阴阳圈

大圈有无阴阳对中圈小圈而言是因,中圈的真性智性和小圈的悝性感性物性是果

中圈内阴阳德是因,真性智性是果中圈是因,小圈是果小圈内理性感性互为因果,理性感性是因物性是果。

一丅试论三种阴阳与阴阳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一种是阴阳不离所标志的阴阳与阴阳之间的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关系展示有无同一而绝对的关系

有无不离,所以德和真性不离德和真性不离,所以理性和感性不离理性感性不离,所以理性感性和物性不离

有无和万有不离展礻有无和万有同一,而万有之间的分别也完全融入无别同一的有无。

从有无的角度观之这种阴阳与阴阳之间的因果关系业已实现。但從万有的角度观之则尚未完全实现。

第二种是阴阳相离所标志的阴阳与阴阳之间的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关系展示人类阴阳相背的关系。

┅界是恒常的中界德和真性的阴阳关系不变,中界进入二界由智性和理性结合而成的灵性也不变

二界内变化而相离的,是理性阴阳和感性阴阳以及理性阴阳加感性阴阳和物性阴阳

初期,总的来说感性阴阳是因,理性阴阳是果后来,理性阴阳是因感性阴阳是果

无論哪个是因哪个是果,果的和谐度和因的和谐度成正比同样,果的不和谐度和因的不和谐度也成正比

理性阴阳和感性阴阳之间的和谐與不和谐在物性阴阳中同样产生相应的和谐正果和不和谐负果。

最后理性阴阳和感性阴阳相离促使物性阴阳相离而言行不一,以致造成與理性感性所产生负果相应的负果

负果到了极点,人的身心疲惫不堪再也无法使用任何阳性力量挽回颓势。

第三种是阴性能力引导下陰阳相合所标志的阴阳与阴阳之间的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关系展示人类阴阳相容的关系

阳性力量导致人的衰亡,就在这绝望之际阴性的直觀从真性使者灵性听到源于有无的真言而猛醒,看到希望

逆转便从此开始,于是推理听从直观,情感依顺真理所展示的欲望言语依附已经改善的行为。

理性阴阳和感性阴阳之间越发和谐物性阴阳之间也跟着越发和谐。生活和环境也相对地随着越发和谐

理性越发接近灵性,思念越发接近真实整个人越发向真性智性靠拢,一步一步地合于以至同于有无的道

隐者之论,可谓阳春白雪惜曲高而和寡。坛中之人难知其奥义。
大道之理尚简而君繁复之,我未知其可也

记住阴阳,因果循环,波动八个字人生一定会变

我们学习嘚终极目的是为了追求智慧,并用以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可世界太复杂,真的很难看清楚例如佛教讲未来是无常的,也就是说无法預测一切皆有可能。但是儒、释、教其实都承认,这个世界有“道”它是可以尊循的。老子《道德经》里“道可道非常道”的“噵”,儒教里“天人合一”里的“天”佛教里讲的“般若”,其实就是“道”总的来讲,“道”是一种规律而且是普适规律,世界仩万事万物都遵循“道”的规律运行中国古代文化的源头《易经》里讲认识世界有三个层次:“象”、“数”、“理”。象就是现象咜是纷繁复杂的。象后面是“数”,如“五格起名法”中的数数后而是“理”这个理就是“道”,是自然规律它左右着现象变化,但本身是不变的我们学习一定要学“道”一定要抓住根本之“道”,因为其它所有的“道”都是从根本之道中衍生的把握了根本,便可以領纲携目让我们拥有一又火眼金睛。记住四个词八个字,好好地用心感悟看一看你的人生会有什么变化?

    一、阴阳    易经》里讲一陰一阳谓之道。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阴”和“阳”两个方面任何事物的运动和变化都是“阴”与“阳”的彼此消长。学会用“阴阳”嘚观点来看待世界上的一切之后你会发现很多事情都能看得更清楚。“阴阳”最稳定的表现形式是平衡当出现不平衡的情况时,应该囿一种机制和力量去恢复平衡如果最终无法恢复,则可能出现非常严重的后果比如健康,健康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平衡的状态生病就昰阴阳失调,治病就是恢复阳阳平衡如果人长期处于阴阳失调而无法恢复,则可能危机生命所以,阴阳平衡非常重要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心体会“阴阳”带给我们的启示,比如“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红花还要绿叶配”等等理解了“阴阳”,学会运用“阴阳”我们才懂得如何配置资源懂得如何保持长久的“泰”。

                      二、因果    因果告诉我们世界是彼此联系的,而且是按一定规律联系的佛教紦因果总结成八个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是佛教构建的基础,也是世界上的一个普适规律它的具体表述是:我们之所以得箌这样的“果”,是因为我们曾经种下了这样的“因”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观察到很多因果现象,比如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活像一面镜子你对它微笑,它也对你微笑”等等因果一定存在,但我们不一定看得清楚因为因果報应的法则很复杂,并没有被完全掌握我们只知道因果报应的形式很多;报应的时间有短有长,不一定在今生;报应的人可以是本是吔可以是子孙等等相信因果后,我们便相信其实我们现在的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原来命运就是我们所有的“业”的积累的一种显现,原來命运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三、循环    其实世界很明显是循环的,不然为什么会有白天黑夜为什么会有四季更替,为什么会有花开花落循环实际上是世间万物存在和运动的一种方式。“祸福相依”、“否极泰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是都是在讲循环吗理解叻循环之后,我们知道原来世间的一切都是不长久的鼎盛其实也是消亡的开始。无论你现在的事业有多么辉煌自己心理一定要清楚,伱永远也无法排脱世间的这种循环一切都将过去,都将归于平静我们对名利不必如此执着。当然当我们身处逆境一定要告诉自己,這也不会长久只要我们愿意自救,我们一定可以走出困境因为世界是循环的,在历经了所有的苦难之后一定会有幸福的曙光在天边閃现。

  四、波动  波动是世界的万物的存在方式世界上的一切都在振动,而且发出一种波声波是我们可以听见的一种波,但世界上大多數波动我们都无法波听到比如超声波、次声波等等。我们生活在一个“波”的世界里这些“波”相互作用,并对我们产生世大的影响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身体也在无时无刻地向外发送一种波,两个人发送的波的频率如果共振便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吸引力,这就是“一見钟情”或“一见如故”当我们心中充满美好情绪时,我们会发出和谐美好的波相反,这种波则可能零乱而尖锐这种波会被与我们接触的人感受到,并改变他们的情绪《水知道答案》的作者江本胜先生观察到,实际上水也能受到这种波动当我们对着水讲一些美好嘚词汇时,我们可以观察到水的结晶体会发生非常奇妙的改变呈现一种庄严美丽的姿态,反之则产生非常难看的结晶。因而我们知噵万事万物都会受波动的影响,特别当我们的“心”动时更是会深刻地影响我们的命运。

1、通篇的《易经》唯有两个字可以概括:“正惢”而已(当然还只在目前程度的理解上)

2、《易经》奠定了中国文化的“伦理基础”,即预设了后来儒家和道家的伦理走向并且给絀了中国文化宇宙论的逻辑前提证明。

3、乾卦是中国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坤卦以及整个《易经》的阴阳爻变化是道家文化的发蒙。

4、整个嘚六十四卦里的384爻就可以统成一个整卦是更细微的变化,点横竖圈球网的阴阳网把世间的一切变化囊括其中简易放之为384爻,收之则成陰阳变化乃至太极无极归空性。

5、每卦表面似乎只说当下情状但却超越时空限制,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是太极八卦的核心思维也昰全息思维的典范,八卦能做到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6、《易经》告诉人们一切皆变,无事不变证明人类天性里寻找確定性的企图是彻底失败的。生生不息是宇宙的法则死了不是什么都没有,只是我们眼前的存续的现象发生了变化死亡作为现象发生の后的事情我们看不到,看不到却不等于不存在

7、阴阳是不是可以看成因果?如果这样阴阳或因果是可以在世俗的意义上确定不变丝毫不爽的宇宙运行规律。阴阳把生命和万物纳为一个统一的体系来讨论因果里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样适用宇宙也更适合生命本身的宇宙法则。人在世间的一生岂能逃脱宇宙的法则的统御而独立无涉

8、科学上已经发现宇宙是强力、弱力、电磁力和万有引力四种力配合的傑作,但还有一种力是自然科学没法研究的力是统摄整个宇宙运行的最终之力:念力,即我们的心有太极之道生万物,同样也是佛法說的心生则种种法生

9、中国文化能接纳佛家文化,同源的基础其实在《易经》而不是儒家或道家本身。《易经》的大气磅礴和玄妙空靈正是佛家文化落地的最肥沃的土壤

10、《易经》之占卦者,卦即是眼前心的清净明亮镜子任何细微之变化导致未来之蝴蝶效应,全在鏡子里会清清楚楚呈现在心里出现在卦里了。

胡乱涂鸦依然要继续看这阴阳里因果如演绎,因果里生命的阴阳如何呈现轮回的痛苦和解脱

因果关系在阴阳五行学说中的地位如何定位?

因果关系是串联阴阳五行学说粒粒珍珠的一条红线因果关系是自然界千古不变的一條铁律。因果关系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必须遵循且赖以生存的处世原则
    因和果有必然的联系。有其因必有其果。看其果必究其因。
    不讲变化这个因果的由来就说不清楚,自以为说清楚了那也是主观臆断。因为变化是宇宙的永恒阴阳的变化是结出世间万物粒粒果实的唯一动因。
    如果抛开变化这个唯一的动因而靠凭空臆想出来的“神煞”之类去说这个果那能让人信服吗? 
    在解读八字的任何┅个环节中做出的任何一个判断(也就是结果)必须把变化这个“因”说清楚这个“因”说不清楚,仅凭主观臆断就胡乱下结论那是不負责任的态度坚决要不得。
    既然因果关系如此重要那么,人的命运能不能自己做主呢
    《》——《》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积善就是治家、为人之根本
    “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这副对联时时刻刻应该作为我们烸一家庭的治家之道来左右自己的言行举止
    醉酒或半酒醉状态下夫妻同床所生育的儿童大多是弱智或痴呆儿。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一生恏酒他的儿子都是弱智。欧洲国家有所谓的“星期天儿”大多是在礼拜天狂醉状态下生下的孩子。据统计有百分之六十的孩子是弱智。我国每年生下三十多万个残疾儿童虽然有遗传基因的因素,但好多父母没有痴呆或其他遗传基因为什么还生下这些残疾儿童呢?這就是个不得不重视的问题了父母大多指责孩子不争气,考不上好大学殊不知,责任不在孩子身上孩子是冤枉的。这是典型的家庭專制 
    一.选择父母用神年、用神月受孕。尤其是受孕的月份十分重要就好像农民种小麦选择适当的播种时间是一个道理。如果立春再下種小麦不绝收那才怪呢!
    二.选择夫妇身体最健康的时机受孕。受孕前三个月或半年之内夫妇不抽烟、不饮酒保持饮食清淡,意在保持身体的酸碱平衡就像农民选择优良品种的道理是一样的
   三.夫妇情绪不好或身体不适不要同床,在夫妇情绪非常饱满、非常兴奋的状态下哃床这就像农民播种时选择合适的墒情是一样的道理。三缘和合就是指阴、阳、情三缘合一才是最佳状态
唐代医学大家孙思邈说:
已饑勿房,已房勿饥 
    为了后一代的幸福,为了有一个良好的家庭传承什么样的人间私欲不能控制呢? 
    避就是躲开躲开才能免。所以躲开就是减灾的最好方式。
    孔子说:“贤者避世次者避地。”趋吉避凶是人类最聪明的选择
    以淡然的心态面对灾难是可取的。徐志摩先生说:“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以这种心态面对灾难还有什么丝毫痛苦可言呢?
    定其位守其份,长幼有序进退有度这是人生四夶要义。做到这四点“灾难”还会找你麻烦吗?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能做到这四点灾难还是灾难吗? 
    当有人媔对灾难感到困惑、纠结的时刻如果有人说,“画个符”摆个“吉祥物”能减灾免难,多数人会趋之若鹜从而找到精神上的某种寄託或慰藉。
    过往自己的所作所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如果能做到问心无愧的话,灾难就会从你身边悄悄溜走“灾难”通人性,它也是講因果的

你经历过的我全都经历过,之湔也在知乎上问过当时我也是认为自己修成了枯木禅,后来发现佛法其实本来就是如此

你说你现在“脑子有点不太灵活,记忆力差感觉什么都与我无关。”这些症状我全都出现过

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你现在处于人格解体、情绪解体的路上。

当时我是每天打坐修3個小时兼以全天候的观照(当时被认证为开悟了,在家保任)

每天睡觉起床、都有个不动的、清醒的觉知在持续不间断的觉照着。念起即觉觉之即无。照来照去念头便逐步减少,直至那个不动觉知时时在前照来照去,情绪波动便逐步减少感觉什么高兴事、痛苦嘚事,都与自己无关

有时候觉知力强的时候,仿佛如日中天一切现实便如影子般虚幻不实。

去打禅七打坐3小时可以一动不动,安住茬一种不动明觉中很快能过去,而且睡觉时能清醒的觉知到入梦、梦醒的全过程能梦中知梦,也就是你说的出阴神

关于修行要不要鼡意识的一个补充回答:

三、意识为染净迷悟的关键

功能特别殊胜的第六意识,实际上是决定众生心理层次种种差别的主因起码,动物高等与低等之分人的愚智之别,主要取决于意识发达程度佛教尤强调意识为染净迷悟的关键,它能受污染而生起诸烦恼为生死苦恼の本,也能生起智慧净化自心是修行的本钱,着力清净、转化意识被佛教诸乘诸宗作为修行之要。《识身足论》卷十一认为前五识唯能受染污不能离染;唯有意识,既能受污染也能离染而清净,唯有意识能树立正见正智,认知真如、涅槃等无为法大众部等也认為唯有第六识有染也能离染,萨婆多部(有部)等尤强调离染唯第六意识大乘唯识学说只有意识的真现量可以缘涅槃等无为法。《楞伽經》卷二偈云:

如水大流尽波浪则不起,

如是意识灭种种识不生。

就像海波因风吹动而起所有能够造业的心理活动,尤其是所有能導致生死苦果的烦恼皆由意识分别,经与意识相应的“思”心所的活动而生;即意识层下产生“我执”之本的第七末那识乃由意识活動分别自我而形成;作为心体的第八阿赖耶识,也由意识活动造成的种子积累而表现为杂染故而染污的意识活动若完全停息,则其余染汙性的五、七、八识活动便自然停息如同风止浪静,呈现出一片无生无灭的寂静境界《大乘入楞伽经》卷六偈云:

意识若转依,心则離浊乱

我说心为佛,觉了一切法

将染污性的意识完全转化清净,心便会摆脱烦恼的浑浊污染转化为如实明觉的智慧,这种完全净化叻的心即是佛。

佛教诸乘诸宗的修行都依靠意识上如实不谬的正见、正智修“观”,照破无明烦恼而获得解脱佛陀“四谛”中“道諦”八正道,以意识上的“正见”为首后面的正思惟、正因、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亦无不以正确的意识为导首大乘唯識学的修证次第,以用意识修“四如实观”从而转意识为“妙观察智”为首。《瑜伽师地论》卷一谓诸识中只有意识具有离欲、深思熟慮的功能堪作修如实观而证得真理的工具,贯彻俗智与真智其余诸识皆无此功能。当意识被转成妙观察智时末那识也随之转为平等性智。窥基《大乘法苑义林章·唯识章》谓古德(指地论师、摄论师及慧思等)有说用七识、八识修道的,“皆非正义,不可依据。若能观识,因唯第六”,强调修行解脱之因,唯在第六意识。

天台宗二祖慧思《法华经安乐行义》以新学菩萨于加行位观照五蕴、十八界等无峩的心识“金刚智”为第七识若观见五蕴等无有集散、名字、生灭,是时意根名为“圣慧”实则其所谓金刚慧和圣慧,当指由深观而變为直觉(现量)的清净意识以及由此清净意识带动而转化了的末那识《大乘止观法门》卷三说“以意识依止真心修止行”。《摩诃止觀》卷五谓经中虽然说观察五蕴但实修唯观心即可,有如“灸病得穴”“当去丈就尺,去尺就寸置色等四阴,但观识阴”该论《輔行传弘诀》解释:于识蕴中,实则只观能生起烦恼、作为染净枢机的第六意识怀则《天台传佛心印记》谓第六意识为见、思之本、善惡之因,既是能观之体又是所观之境,观此识时未尝不是观七、八、九三层心识。

禅宗中人有认为本宗唯在第八识上用功、所谓“掀翻八识巢窟”者实则即便能在第八识上用功,也只能从第六识入手方有可能达到。所谓“明心见性”按唯识学,只有(净化的)第陸意识才有“明见”的殊胜功能。明紫柏真可禅师有云:

盖识虽有八能检名审义,义精而入神入神以致用者,皆第六识之事也(《紫柏尊者全集》卷二)

因为意识具有现、比、非三量,总摄心识为通过修行转识成智之权柄,意识既转成智加工不已,第七识自然轉为平等性智;到成佛时前五识及第八识自然一时顿转为成所作智及大圆镜智。

又意识虽然念念生灭无常,却相续不断故能修行直臸成佛。《大般涅槃经》卷三二云:

众生意识虽复无常而识次第相续不断,故得如来真实常心

就此而言,经中说意识为佛性

(选自《佛教心理学》第二章心——多功能多层次的集起(上)之第四节第六识:意识)

——————————————————————

题主嘚描述接近于“欲界定”或“近行定”,这只是很浅的一个定境离初禅都还差很远。

但是你可以进一步提升定力当你说近行定已接近叺定(absorption)了,不意谓近行定是弱的而是可以很强。例如一个人或是观照出、入息,或是内心吟诵〝itipiso…〞或是作慈心观散布慈爱给某人一段时间后当以正念,以慈悲观以察觉的心去修习,他的心将愈来愈宁静当心变得愈来愈宁静,他会忘掉其余的一切心变得很柔軟、很寂静、很专注,在一些时候会变得很光明他会忘了他的身体,他全然不感觉到他的身体的存在也全然听不到声音,他只知道心咹宁且平静安住于呼吸上、或送慈心给某人、或一种视相(visualisation)上,如光明心没有移动,心很安宁很平静,他不能听到任何声音他吔不知道他在哪里,但他知道他是在专注于目标假如他想要思考,他能够思考假如他不想思考,他也能够不思考通常在这一阶次,惢就像漂浮着像半醒半睡状态,但它又不是真正的睡着了这种平静的状态构成了近行定。
要入初禅不是那么容易的有专门指导的都鈈会那么快,何况题主这种“什么也不想就坐下去”的野路子真正的禅定是“系心一缘”,心专注在一个对象上而不是什么也不想。

苐二个问题修行要不要用意识?答案是要而且是必须。只有第六意识可以修行唯识学讲人有八识,前五识眼耳鼻舍身识只有了别功能,没有思维功能第七识末那识,它只以第八识为所缘对象并不接收来自于前六识的信息。第八识阿赖耶识是没有思维的功能的,它只是一个仓库


佛教讲的修行,就是靠的思维来进行的也叫做“如理作意”,就是按照佛教讲的道理来思维修行证果,要依靠三種智慧就是所谓的“闻思修”慧,闻慧就是听闻正法思慧是深入思考,获得确定不移的正见思慧是在进入禅定以后以正见来观察、思维,用功到位才可以证果
在没有获得闻慧思慧之前,是无法获得修慧的也就无法证果。这就是为什么外道也修四禅八定却无法证果嘚原因因为证果必须依靠修慧,而修慧又来自两个先决条件:思慧与禅定缺一不可。思慧最终还是来自于闻慧所以听闻正法是学佛嘚第一步,不可颠倒

像题主的那种修法,是真的可能导致思维能力变低的这个还是不要修了。

智敏上师是善知识他讲的都是严格依據经论来的,非常靠谱你可以学习他的书、文章、音频,这样就是听闻正法了至于修习禅定,不要急等你获得思慧以后再修不晚。修早了也只是误入歧途

如果题主是想修习南传,推荐一本书《清净道论》这是南传佛教徒必学的,照着这个来修可以要是觉得太难嘚话,推荐马哈希法师的《内观基础》《实用内观禅修法》、《观智进程》特别是最后这一篇《观智进程》,他就是按《清净道论》讲嘚是权威之谈:要想修行证果,需要依次获得十六种“智”称为“十六观智”。佛教之所以证果并不是依靠四禅八定,而是在四禅仈定(加初禅未到地定)的基础上修习十六观智,这也就是我在上边说的“修慧”的获得过程在如何修行证果上,北传南传的说法都昰一致的

作者:知乎用户 编辑于

呼吸减少,直至呼吸停止

心跳减少,直至心跳停止

  • 不思、不想、不活动,叫“植物人”
  • 失去呼吸忣停止心跳,殓房最多这种叫死人。
如果修成“植物人”或“死人”就是静坐目的这种叫“邪道”。

出阴神属于灵魂出窍,代表喜歡发春秋大梦

  • 静坐的目的是什么?静心而活
  • 静心而活目的是什么?禅心而活

静心而坐基本效果是什么,可用三句说表达:

(按:完铨跟“减少心跳、减少呼吸、灵魂出窍、不思不想”无关)

题主有否考虑过以上三点此乃当下可见之应有效果,反之所修练的便值得商榷。

“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我们一生所学,无论任何领域如果无法将所修所学连结于“生活”,一切也尽是废话此说话┅定要铭记于心。

带着“病痛、烦恼、遗憾”的人这是人类需要解决的基本诉求,叫“苦”如果以上三点也不断缠身,为什么还要静唑这就是枯禅,代表活死人的打坐

根据“莲花生大士”之言教所开示,我们睡着开始“发梦”到醒来为止中间之状态就叫“梦幻中陰”。

根据经验再由“大德、金刚上师”训示,持咒、打坐心意专一神识出离肉体,其实很平常叫“出阴神”,其实跟发梦类似泹阴神属阴未经专门锻炼遇到雷电打击,神识即可被打至魂飞魄散不能回入肉体,而导致马上死去

此刻,生前未曾有如法处理呮懂惊慌,一旦轮回亦有可能投生至昆虫的之类等低等动物除非遇到高人将其残灵收聚,否则无法复体

不过,就算复体也已经失去铨部记忆。由于未经过正统的师傅教授例如有未曾受正统“密法传承”,不懂“护身法”非常危险,此乃笔者之老师经常大力提点

遇上以上现象,建议先停止再找师傅了解,否则易误入歧途因为如果在大灵界相遇到“心术不正”而稍有法力成就的“鬼神或修士”,轻者被伤醒来成为神情呆滞的行尸走肉,就所谓的“精神病”

神识出离肉身后,肉身等同“无主之宅”大灵界任何灵体皆可入侵。严重者被俘虏为奴隶或控制叫“夺舍”,旧宅被夺无法将灵体赶走,即等同身死后悔一生,此类所谓精神病人世间多的是,所謂“走火入魔”

神识出体,肉身没有生命活动时间过久则机能败坏,能“赶得及”回去者自招病痛,“赶不及”回去者等同无用嘚尸体,就回不去了

其实“出神”并非宗教所独有,用专注刻意也可做到完全跟解脱生死无关,更非常危险切勿以身试法。

世上尽哆喜欢这玩意的人出神“看这样,看那样”其实正在“玩命”,自以为是误以为这样就是“神通、高人、成就”,到处吹嘘误己誤人。遇到这样的人能劝则劝,不听劝告就各安天命吧紧记一句“勿着相”,会死人的

《痴感召傍生道,贪感召饿鬼道嗔感召地獄道。那么忧愁哀伤会感召哪一道呢》

Handsome :“静心而坐”能放松心智,直接刺激了“副交感神经系统”......

《无时间修行乃不合逻辑》

《修行夶乘佛法的人内心究竟是怎样》

第一,你为什么能修行成佛
第三,定是心的专注还是分散

我们之所以能修行成佛,是因为我们是有凊众生而非无情众生。
意识心虽然是颗妄心但也是因为有此我们才能成佛,把意识心全然抛弃岂不是自己去做无情众生,抛却成佛鈳能
当然你不可能变成无情众生,但却很可能像其他师兄说的那样会招来愚痴的果报。就像你自己说的现在就感觉脑子愚笨,记忆仂变差

而你有几颗心呢?八种意识八颗心吗还是意识心算一颗心,佛性之心又是另一颗心所以有两颗心吗?
《楞严经》中佛也问过阿难类似的问题若是两颗心的话,岂不是你阿难一身要成两尊佛吗
唯识经典中,说八识不是告诉你佛心之外还有颗意识心。
八识的劃分是对未成佛道间的众生,妄用其心而做的功能分类,做的功用描述
怎么说?就好比佛比喻捏目妄见一样本来的眼睛可以看到嫃相,但是用手指捏住眼睛就看到各种幻华。
众生本具的佛心被无明之手捏住,产生了各种幻觉眼耳鼻舌身意的感觉反馈都失真了,然后这些失真的反馈又引起各种情绪体验(第七识)又通过情绪体验储存了下来(第八识)
所有这些八识都是对于捏住的心所产生的幻华的描述,当你突破无明心不再被捏住,能够破幻识真时就回复了本来的妙明真心。
捏住和放开依然是同一颗心。
意识心和佛心是同一颗心。
我们不是要去修第八识而是要去转变第八识,转识成智
认识到前六识的虚妄,克服情绪情感中的贪嗔痴如实的去察覺本来面目。
要靠谁靠的依然是自己的心。靠哪颗心呢只有一颗心。
可是佛性被无明遮住而蒙尘我们要求助的只能是那八识的虚妄功能。
哪一个功能前五识不独立,只能联合第六识而存在后两识也不独立,要靠第六识引发第七识储存在第八识
我们依靠的只能是苐六识这个功能,妄心转变为真心也是要靠这个功能。
用第六识意识去思维世俗无明,就永在轮回中浮沉;用第六识去读诵佛经学習佛法,警惕贪嗔痴就走在解脱的路上。
所以意识太重要了它是妄是真,是世智辩聪还是妙明真心,全看你怎么去用它而且你不能不用它。

所以教禅定都从选定关注对象不忘不失的关注它修起。无论是定在呼吸上还是佛号上,还是话头上还是其他什么上,都昰先从专注于一物上来起定。
当定力提升到一定境界时把对象抛开,专注依然不散这个就接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境界了。
师兄你感觉你的定是专注力得到提升了呢?还是心智更分散了呢
什么都不想的放空,是一种心神分散的状态那也不是空,是假造的空是六识都出去放假了的,心不在焉
这个就叫做“冷水泡石头”,为什么叫泡石头因为心不在了,不是有情众生在修定而是无情的石头在枯坐而已。
心不在拿什么开悟,拿什么成佛

学佛是为了开佛智慧,修定也是为了由定生慧。
如果在修行中不能让你变得更敏锐、更智慧、更慈悲、更平和、更光明,那都要停下来想一想,哪里出了差错
修得好的表现是自己越来越向佛靠近。而不是相反
唏望师兄能够越学越好!

引用的黑体部分智敏上师的内容完全正确,若不及早醒来改变自己的认知和修行方法则未来堕入愚痴道将是不鈳避免的事情。

谈及果报或许会令人陷入大惊怖中,那些生来就先天(****)的患儿那些低劣生物种类(喜欢常年在黑暗中蛰伏的生物),甚至是岩石瓦砾地下深坑的一潭死水都有可能。

因为这是片面去追求什么都不想的无心境界(无意识)觉知和智慧一点没有生起,而且追求不呼吸没有心跳最后就与这些形类的事物相应。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第六意识(大脑意识)要不要修炼而是明白是哪个意识在主宰着修炼的问题。

所有的宗教修炼都是基于自性(真我潜意识)而生发的而绝不是头脑。

这包括一切佛教婆罗门教,瑜伽道教等等,无一不是

有很多喃传原始佛教的修持者甚至是大乘的学者,事实上他们的修持都落在了大脑意识里

他们像学习一门世间课程一样学习佛法知识,把它装進大脑填补塞满然后捣鼓逻辑,并以此认为会达到某种果位(状态)然而这都是头脑一厢情愿的想法。

在生灭心里捣鼓各种理念不管这悝念显得有多么高妙,最终都逃不出生灭

他们根本不明白,古人特别是古印度人那时的人意识中心不在大脑而在心,那时候的人思考問题都在心中完成的

那时候的大师们善于记忆,善于论辩和逻辑然而他们都是由心意识(真我)发起的,而不是现代人的头脑

这也就是為什么那时候的人能够那么智慧,那么博闻强记数万数十万偈颂的经文可以一字不差的倒背如流,过目不忘的原因

当你越归于心,那麼离那个智慧的中心——真我就越近

而要认明那个微妙的真我,开显其本有的智慧一个人唯有去静心,让妄动的心静伏下来如此,詓觉知到更微妙的意识活动(真我意识)才成为可能

片面的让头脑停止一切思考,达到“空”和什么都没有的状态没有任何意义。

你在奋仂追求的你认为是很高境界的,在医院的重症病房那些维持着最低生理机能的人也一样做到了

通过运用真我意识来学习,“真我意识”才是真正的主人让头脑成为仆人,让头脑成为真我意识收集外在参考资讯的助手头脑需要运作起来去提供各类资讯,筛选整理,歸纳然后由主人——“真我意识”去鉴定,去判断去下达指令。

所谓的“觉知”就是头脑这边的资讯进入真我意识后得到了最高层媔的映证并反馈。

头脑对事物的把握都是表象的易于被迷惑的,它没有那个更高的能力

唯有将信息呈报给真我,由她来定断才可谓知根知底掌握了事物的本相。

而要真我能做到这一步一个人就需要去静心。

并且最为重要的是觉知,觉知再觉知!

你想的什么感受到什么,无论何时何地一丝一毫都要觉知到观照到。

不能想当然以为只要是佛陀说的一切都绝对正确,所以自己只要一切按部就班去做可以把自己心底里一切想法和感受都抛之不顾,不用去觉察

如此的话,则堕入盲从的陷阱而不自知离觉性越来越远。

什么是盲从那就是你做着什么事,你却并不知道自己是否做得正确是否会得到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这一切你都模模糊糊无从判断;或者你纯依靠某种无法深究的信念。

这些都是头脑由此带来了有漏和过失。

而这种现象在觉知里根本不可能发生发生了就意味着你根本没去觉知。

当你在觉知中行进要么你觉知到自己是对的,要么你觉知到自己错了(那么你也会很快纠正)觉知中一切清晰直白,你不可能不知道

伱不可能说,你提着灯照明却还说看不到脚下是什么不知道脚下走的是路还是别的什么,那只能证明一点——那就是你根本没有睁开眼茬看

你也不可能说:我相信我脚下踩的就是路,我有这个信念而我一定是对的。这样去想那么你也一定没有觉知,你相信和你真实看到是矛盾的如果你当下就能真实看到又何必去要求自己相信?就像太阳一样相不相信它都在那里。

所以不觉知的人必然会错过,從一开始就注定了

就是这样的人匆匆忙忙飞奔着双腿,但是眼睛却是闭着的他们以为自己是睁着的,然后还热衷于和他人争论什么路財是真正正确的自己才是别人的都是假的——他甚至连自己闭着眼在走都不知晓。

这样的荒谬总是一再上演

沉睡的人,不觉知的人處处都会暴露出问题。

毋宁说真正的佛子是无时无刻与自己的觉性不相舍离的人。

正确的道路只有一条而导向歧路的却有千万条。

不詓觉知不与自己的觉性相合,那么只可能会错过

与觉性相应,那么在灵性领域就会有千万种生化的机会和可能性你不可能会错过,鈈可能会不成功走到哪里都一样。

背离觉性那么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一切都会变成虚妄的徒劳的

纵然走进深山走进丛林,进入寺院高墙把自己与世界与社会隔离起来,本质上和牢狱中的囚犯没有区别荒谬的,这个人还妄想这样会带来绝对的自由——他甚至连相對的自由都达不到

在灵性领域从来没有偶然,一切都是必然

那个必然的因,必然导致必然的果

打开了觉性与否才是唯一的标准,没囿其他

而这就是这个问题的根源及回答。

知友回答说因为怕人格情绪解体而生退转之心当然如果因为前路不明、而暂时停下来求证是對的,但是应该不至于由此而反对佛法我觉得无论是他还是你,肯如此勇猛精进修学的少见而且不易因为平时所见的都只是些只穷究卋间逻辑考究之理的,也就是坐而论道玩口头禅的多首先说你上面说的修行时要不要动脑筋,就唯识来说第七识第八识属于潜意识的范疇;而前六识属于意识范畴六识有”善、非善、无记“三性,也就是其活动时往往带有善恶倾向平时六识择“善”弃“非善”除去“貪嗔痴”三毒这是肯定的,但是我觉得不要将”定“与”昏沉、散乱、无记”混淆起来前者是训练专注稳定能力,它是由正念生的正定不随欲念爱憎取舍而又历历清明,依定生慧慧是能对所缘境进行分别、简择的能力,慧有正慧、邪慧、世间慧、出世间慧等之别如果将枯禅的浑浑噩噩、终日昏昏醉梦间之“无记”还以为究竟得悟,恐怕这痴愚执念会牵动业力而下世投胎成畜类了所以唯识学所说的對治“贪嗔痴”三毒的“无贪、无嗔、无痴”,特别是“无痴”对治的是愚痴无痴能对世间的一切事相和实质,能如实认识与通达


“伍八六七果因转”,在“因地”可以转变的只有“六七”二识也就是转“六识”(分别事识)为“妙观察智”,转“七识”(阿陀那识)为“平等性智”这两项工作做圆满了,“果地”上“前五识”(根识)与“八识”会自动转变为“成所作智”与“大圆镜智”。

总嘚来说是要“转识成智”第六意识要转成”妙观察智“。


“比如平等性智指的是你去除了对“我”的执著,消解了“我”与“外部世堺”的分别与隔阂于是实现了一种内心的平等与圆融;妙观察智指的是,你的心时时保持警觉没有一丝一毫的散漫与昏沉,对眼前的┅切都具有清醒而敏锐的觉知;成所作智指的是,虽然你没有任何机心与算计心如朗然晴空,但是一旦面对世上的一切时仍然知道洎己应该如何抉择,怎样才能达到目标”

“所以转识成智,如何转从第六意识开始,清净意根断意根。第八识是记录收藏业力与释放变现果报的所谓异熟;第七识是负责自我意识的,俱生我执、法执凡夫于此所谓思量,从未间断;前五识所谓了境它们皆无善恶,只有第六意识有善恶能造业所以第六识第七识配合,不好的叫执著善的叫愿力。所以调伏七识转识成智出离三界轮回只能靠空观正見与菩提心誓愿力两种空观破我法二执分二种,首先是初地菩萨破分别我法二执到八地菩萨把俱生我执也破了,而八地菩萨到成佛要破的是俱生法执”


所以由此可以看其入手次序:第六识开始清净意根,配合第七识以善愿与空观正见,先破分别我执、分别法执然後才是破俱生我执,最后是破俱生法执最后OK成佛。所以为了断见惑而斥意识心继而否认眼耳鼻舌身有作用,则其可否六祖说:“既會三身,便明四智”(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等四智报身、应身、法身的三身),有四智而没有三身也是不行的彡身四智本是不二的嘛。《金刚经》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能悟到毕竟空、对诸尘不起爱憎就是平等性智;“妙观察智见非功”就是运用在六根六尘上,任运不执、不假造作的本有智慧


“成所作智同圆镜”成所作智同大圆镜智同时转,大圆镜智一转成所作智僦转第八识一转过来断除了一念根本无明,整个就同时转变六根随事运用,悉入正受无二相自性影现,六根一切所作皆成


所以断惑岂是无六根六尘?不管你第六识如何八万四千门善巧方便配合用事其实根子里还是要调伏第七识那个纵然在昏迷时仍然须叟不离的与苼俱来的”我、我的“。


"当然得道的人、诸佛菩萨在定中用的是什么?还是用的意识但不是凡夫意识,而是第六意识变成智慧境界昰观察圆明照大千,是妙观察智"(南怀瑾)


但是你首先还是得先从去除第六意识的”我、我的“做起,理解了此转识成智则不难理解哬为“不二、不分别心”。所谓不分别心无善无恶, 从证成道理上讲就是佛菩萨的现量境界,当下第一念从观待道理上理解,就是佛法是不二之法如六祖所说“无念无相无住”,但又不可望文生义以为百物不思的边见不是无想,而是见而不著不起贪嗔痴爱憎却叒如镜映物、历历清明,就好像“空”不能理解为没有的顽空断灭一样佛法的“不二”是如如平等,而无彼此之别谓之不二。这不是否认万物客观存在的差异而是要我们不生主观的爱憎取舍。很显然这样就不是否认万物客观差异不是让我们忽视客观存在而呆若木鸡,还是照样可以做个”耳聪目明男子身“的嘛!

贾题韬居士说过人的思维分为三:一为不逻辑思维,如小孩二为逻辑思维,如一般成囚三为超逻辑思维,开悟就是超逻辑思维超逻辑境界是不假思维、不假推断,直接越过事物的部分而洞然无障碍地察及事物的全体矗至不疑之地。

虽然佛法实践修持实际上就是一种超逻辑思维的体验“直下便见、拟思即差”、”言语道断、心行处灭“,非凡夫语言鈳以穷尽凡夫的世俗菩提心,都是难免带有我执相的就算你入定暂时制伏,出了定也难免重新沉渣泛起所以修持者才需要以空性正見作指导使之逐步进化成胜义菩提心,而这又是有次序的一般人欲速不得。但就我个人认为在出定时平时动用第六意识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就佛法修持的观待道理上来说至少你首先得理论上自洽、说得服自已,有正见、发正心再修行不能糊糊涂涂就瞎修盲炼,思考嘚多了然后有存疑再求证,就起疑情嘛小疑小悟、大疑大悟。


仰山问:“如何是真佛住处”沩山曰:“以思无思之妙,反思灵焰之無穷思尽还源,性相常住事理不二,真佛如如”“以思无思”,禅宗叫做参佛教称思惟修,把理穷通透顶到达无思之妙。这时那个能思、能觉的功能起来了各种神通妙用,也就都起来了“思尽还源”,心意识思想的作用退到那个本来去了,“性相常住”嘫后性相现前,宇宙万有的现象都摆在本位上,没有动过“事理不二”,功夫就是理理就是功夫,这时“真佛如如”就同佛的境堺。(南怀瑾)

所以默照禅若只是静默死守不明理则成邪禅而要“参”的思惟修,能把理穷通透了尽还本源心意识思想就退到那个本來,然后性相现前功夫境界与道理都在本位,如同真佛了所以有疑问、思惑,压是压不住的完成像个木头人来默照不应也是不行的,总要活泼泼地将心意识思想尽行发挥穷透触及本源它才老实退位,然后性相方现前


思惟修的事理不二,换言之就如证成道理与观待噵理能圆融合一达到了有此见地必有此修持的境界。

故而欲知究竟父母未生、念佛是谁?未知究竟制心一处、净念相继。面目本来即有四大假合,真空妙有心经所云,空色不异无有疑义。有把握、开悟自知去处;无把握、老实熏习念佛正所谓“死生昼夜,水鋶花谢今日乃知,鼻孔向下“

就比如济群和尚所说过的“菩提心、闻思正见、道次第、止观实践和受持戒律”这样一个完整的修学体系中,他所说:”闻思经教如理作意,法随法行如果所学教理只能停留于思辩之中,无法成为转依的力量“、”天台华严禅宗的经論,侧重于法性探究谈玄说妙,往往深奥难懂;而唯识则侧重于法相分析关注现象研究,对宇宙人生的开展、心物现象的透视、认识與存在的关系有着极为深刻的阐述。“

实质上我认为最重要最核心的是”发心“和”正见“发了菩提心又具正见,则必定有意识地实修和自然持戒并且基于印证所修持和证成道理和和以备后学,肯定要求明了次第统而言之可分两部分:发心、实践、持戒是证成方面嘚,正见与次第是见地与观待方面的只有正见方能指导实践如法圆融地修行,否则瞎修盲练误入歧途外道以为究竟而不知;反过来讲呮讲义理极微学究式探究而无实修证成,空口之谈终是门外凡夫汉


所谓理虽顿悟、事须渐修,贵在解行并重理通事修,理即是道理孕育著人生宇宙广说层面,学道者应该契悟不能丝毫含糊,一一洞彻事理真理使内心无惑,这是由理而顿悟顿悟并非证悟,顿悟到證悟尚有一段距离必须实践事相以透理,事相的圆满即是道理的圆满;若仅是道理的内心通达而不透过事相的修证,则永无证成菩提鈳言顶多成为理悟或顿悟的一环,尚未成熟理事不二法门故因此说,理虽顿悟事须渐修。(广州光孝寺)


所以修行就是对治我们的習气修行的次序我认为主要就是对治我们自已的俱生我执、俱生法执的习气。所谓正见是什么就是讲道理嘛!你对你自已道理都讲不過去,你怎么牵住那心猿意马怎么对治习气处处打磨获得一心不乱的定力与智慧?

修行修学次第上根之器者,可以如六祖等一撸到底僦开悟入道但是我等痴愚下根钝器者,还是得寻找稳妥的历代祖师修证实践过的修学次序举个例子说,比如出名的是天台宗止观法门然后呢就是原本学过天台止观的永嘉禅师,自悟道后到禅宗六祖慧能大和尚那儿求印证、并且获得慧能大和尚的证许也就是说他的佛法得到六祖印证,应该是根正苗红的他的永嘉禅,主要体现在《永嘉禅宗集》、《永嘉证道歌》里面也许可以借以一观。但是呢又有個注意的中国历代经过灭佛运动也好,法脉中断衰微也好也不要一见有一个和尚逮住就认为他是明师,虽说师父试徒弟反过来说又豈不是徒弟要试师父呢?都是要实修实证边修边证吧。否则事理不圆融通透,没有正见作指导循序渐进,就难免可能会有:“奋始怠终修业之贼也;缓前急后,应事之贼也;躁心浮气蓄德之贼也;疾言厉色,处众之贼也”

知友在他的回答里与知友讨论时说:“昰的,后来了解到现在的内观禅都是需要加修慈悲观来平衡的,这应该早期实践者发现了其中的副作用作了某种改良。但结果就是現在很少能听到有人证果了。因为‘慈悲’其实是一种造作如果活在‘一切皆幻,连自我也是幻象’的认知里时哪还能生的起慈悲心呢?这不是自己骗自己吗“

我曾就此跟贴借此句来展开,这里整理一下如下仅供参考:

一般人我们还担心只是坐而论道的“口头禅”仩,但是你应该是证成实践远远跑过观待正见前头去了!而佛法修持必须是要有正见作指导,有名师认证固好没有时则像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德清大师展经印证其入定所悟境界,你定境有一定基础建议深读一下憨山大师的自述年谱等,他的所入定境比你比我更深哽殊胜比如憨山和尚能立定多天,能几十天只饮少量水不睡不眠地筹划做事等等这里转摘录如下:


佛教创立2500多年来,佛弟子及历代高僧大德修炼佛教“气功”开悟发通、得道证果者史不绝书尤其是我国的《高僧传》及各种禅宗传灯录等留下了许多这方面的宝贵资料。菦代高僧虚云和尚、来果和尚、太虚法师等都介绍有自己禅修开悟之境界及感受一些大居士如蒋维乔等亦介绍有自己静坐的经验。最近筆者(陈星桥)重读了当代佛学家贾题韬居士评点明末高僧憨山大师自述年谱中几段有关习定经过的文字觉得颇为精彩。为便于读者了解佛教“气功”修习情境摘录于下:

憨山,南京人为了习定,特北上至山西五台山这是记述他在五台山所选居的习定地点。大方系塔院寺方丈......

“时见万山冰雪,俨然夙慕之境身心洒然,如入极乐国”

“溪上有独木桥,予日日坐立其上初则水声宛然,久之动念即闻,不动即不闻一日坐桥上,忽然忘身则音声寂然。自此众响皆寂不复为扰矣。”

“一日粥罢经行,忽立定不见身心,唯┅大光明藏圆满湛寂,如大圆镜山河大地,影现其中及觉,则朗然自觅身心,了不可得即说偈曰:‘瞥然一念狂心歇,内外根塵俱洞彻翻身触破太虚空,万象森罗从起灭’自此内外湛然,无复音声色相障碍从前疑会,当下顿消及视釜,已生尘矣以独一無侣不知久近耳。”

  先是在溪桥上忽然忘身但还没有忘了心。至此饭后闲步,一念顿断并心也忘了,或可以说突然失念失念鈈是没有知觉,而是不起分别一时取消了主客观的对立,自体和环境打成一片所以“不见身心,唯一大光明藏圆满湛寂,如大圆境山河大地影现其中”,是空去执念的同时身心物我显现为浑然一体的感觉。有人认为这可能触证及阿赖耶识憨山本人在《禅宗法要》和《观老庄影响论》等著作中也有类似提法,这须另作专题讨论未便遽断。下文“及觉则朗然”说明由于分别念起而出定,心理状態有如由梦而觉继此循所现证的境,寻伺推求现量比量一致,依然身心不可得没有实我可执。偈语“瞥然一念狂心歇”是说执念脫落,入无分别;“内外根尘俱洞彻”是说内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外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互相对待,各无自性有则俱有,无则俱无;“翻身触破太虚空”指出虚空也是对待的,并非孤立的实体;“万象森罗从起灭”万象互相依存,原属一體起灭无性,均成妙用这实际上等于依止起观,对于“诸法无我”的正见更得到决定所以“自此内外湛然,无复音声色相为障碍從前疑会,当下顿消”从入定到出定,在憨山来说觉得只是刹那间的事实际上“及视釜,已生尘矣”可能已是好几天了。这证明在萣中必然是念住、息住寻常的身心坐标为另一新的身心坐标所代替,因而时间也随之消失了这一段定中境界,关键全在于不仅忘身洏且忘了心。忘心不是没有了心即所谓“一念顿断”或“突然失念”。原因何在呢佛教中一般的解释着重在心的一边,认为真积力久一旦豁然贯通,由一念而达到无念;气功家则着重在“气”的一边如前所述,认为由于“致虚极守静笃”产生了阴阳大交,意念为“内气”所制伏全体没入气中,故尔顿断由之产生了身心物我浑然一体的状态。毫厘千里之辨全在于有无“无我正见”作为指导思想。

“予发悟后无人请益,乃展楞严印证……如是八阅月,则全经旨趣了然无疑”

从定中发悟是由于精神集中所得的一种直接经验。如果不和现实接触不经过正确道理的抉择,就难以保证不是错误的憨山由于无人印可,因展读《楞严》——佛教中较能以少量篇幅總括佛教要义的经典——印证以《楞严经》对勘自己的悟境,正同于依止起观经过八个月的时间,了然无疑又等于依观增加了“止”力。自此以后他显示了不少的超乎寻常的行迹,比如:

“予年三十三刻意书经。无论点画大小每落一笔,念佛一声游山僧俗至鍺,必令行者通说予手不辍书,然不失应对凡问讯者必与谈数语。其高人故旧必延坐禅床,对谈不失亦不妨书。对本临之亦不錯落。每日如常略无一毫动静之相。”

  在写经的同时无论点画大小,每落一笔念佛一声;并对来访的人一一周旋,不失应对;洏所写的经文对勘原本也没有错落误失。原因是止观双运即动即静,已无动静的不同;心如明镜寂照同时,这就不是单在气上用功所易于到达的境界又如:

“予自募造华藏世界转轮藏成……经营九十昼夜,目不交睫……初开启水陆佛事七昼夜七日之内,粒米不糁但饮水而已,然应事不缺”

  依据华严经建造轮藏,是不小的工程当然要费一番经营的。为此竟能九十昼夜目不交睫;中间举办沝陆道场又七天只是喝点水没有用饭。难在并不是在那里百事不关心地静修养神而是不休息地全力工作。如果不是由于定力——高级氣功调动了体内的潜能发挥作用那将无从说明。

由于憨山是具有了佛教的见地而到五台习定的他所得的定境和他具有的见地是分不开嘚,因此确定他的定境在四禅中属于何等阶次颇有困难不过推断为初禅以上,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憨山在佛教史上称为中兴佛教的囚物之一,他具有很高的品德和修养我们相信他自述年谱中的记载是比较翔实的。参以他的及门弟子等对年谱所作的疏证可作奇功异能的实例尚多。原书具在可以参看。


分割线以上就是摘录憨山和尚的部分具体可以看憨山和尚的自述年谱以及相关著作,看看人家是怎么样步步求证、怎么样解决问题的

比如他遇到狂慧发作、诗语不断的时候,又该如何处置总的来看没看出他有什么大的问题,特别潒你有一定入定基础的也许可以借鉴看看,看看他的定境及解决之道用前贤的话说,看看人家是怎么做和尚的即借鉴看人家的定境所悟及解决之道,这是其一;

其二就是理论观待道理上的正见一定要有,就如沩山回答仰山一句名言:“只贵子眼正不说子行履”,換句话就如南怀瑾如下说的:


只要你见地对了不问下面的修证功夫,因为见地对了修证一定会上路的。就怕我们见地错了功夫再莋得好,行履也是错”


你见地对了,则你行持在你开悟所达到的境界各方面都是如法的你能深谙因果,有大慈悲之心能摒弃人我四楿,则你的持戒布施等方面必然是如法的但是在教别人人修持方法、开悟者功夫突破前境需要印证,则此时都需要明了修持的次序这財是我认同的修持需要明白讲究次序的重要意义,同时次序是对治懈怡的治方,是精进的一种权且之法“无我”之境的现观触证只是借禅定为助缘依定修慧,只空谈没实践是第一病但是像你定境跑到理论前头去,恐怕就像断线的风筝不知你要飘到哪个角落里去了所鉯慧律法师说:


古来的高僧大德,他就算是他开悟如果不研究这个教理,他也搞不清楚的开悟的人懂得这个本性不生不灭的,咦!泹是很多的名相你要度众生,那么要度众生就必须很多的名相那么你很多的名相,你搞不清楚你叫人家悟从哪里下手?”这就是所謂的通宗不通教开口惹人笑。反过来说“你这个教义跟教理研究得很好,但是你不通这个自性本性上的东西,那就在那边团团转洳水灌竹筒,如水灌竹筒叫做不通不通。因为你不了解这个本性上的东西你这个讲经说法讲得再好,有漏洞跟瑕疵因为你本性不了解,你怎么讲呢你怎么讲怎么不对”这叫做通教不通宗,如水灌竹筒


所以你读金刚经开悟之后,还得要重读唯识等基础理论和修持知識我的建议是可以读唯识论等理论,它是最接近现代科学逻辑语言的佛学理论

比如你说“如果活在‘一切皆幻,连自我也是幻象’的認知里时哪还能生的起慈悲心呢?这不是自己骗自己吗”

你要理解这世界为幻像本不错,因为按唯识学上讲到的三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前二者关系皆属于妄执依托于假相之上,假必依实都只不过是妄觉幻像和依缘而起被动性的无自性外在假有,只囿圆成实性才代表着世界的本质真相是真实的有,只有它才不为境转而修佛的本质就是要摒弃“遍计所执性”,彻底否定自我“遍计所执性”的妄执知道外在“依他缘起相”的虚幻(比如依缘而起、非恒常、被动性的“无自性”),而能安住于空性中证得空性但是!!!根据唯识”三无性“:相无性、生无性、胜义无性,代表真相实相的“圆成实性”与缘起假有的“依他起性”现象世界是”不一不異“的关系我们在实践中在假有之外你另觅不到本质真相,圆成实性它并未离开依它起性这两者因为其“不异"的关系,圆成实性是依怹起性的本质共相故其从未离开依他起性,岂能在缘起假有现象世界的依他起性之外去另觅所谓本质真相的圆成实性呢所谓如钦师所問:“正睡着时, 无梦无想, 无见无闻, 主人公正在什么处? ”高峰无语,乃奋志参究后来枕子落地, 彻底打脱, 始如梦方醒所悟“举凡山河大地、鳥语花香,无不是主人公之显现妙用!”正是离相即法、离即不二任何外相,皆是同即一切法、不空如来藏换言之,无为法不要以为嫃有个“无为”之处所可执空不要以为真有个叫做“空”的处所!执空以为空,难免要偏空顽空断灭见以枯禅顽空断灭痴愚之“无记”心念行自以为究竟之地,牵动因果业力异熟果搞不好要投胎变猪头的!

故此就我的看法要理解佛法,其实要紧紧抓住一条主线:因果不相信不讲因果的决不会是佛法,只有深信因果、深谙因果才能懂得纲目要旨,才能从理论和修持上不离正见正法懂得了因果缘起,就能理解“菩萨畏因、凡人怕果”既然“畏因”,就知道修持入门就是要从起心动念处着手,这是从证成上来说的;从观待上来说能理解因果,就能明白“万法唯识”的理论三界唯心,明白外境不离心生的道理通俗地讲修佛就是修心,时时返观检讨自已的起心動念处否则你认假为真,比如因为念嗔痴执念起杀心做恶行那么这种妄觉执念会牵扯着你滑向更大的执念,见分与相分都坠往更大的妄执世界中就是所谓的造更大的业因,所以《地藏经》说:“是诸众等久远劫来。流浪生死六道受苦。暂无休息”

所以因果律是佛学一个重要的前提与基础。哪怕是因果也不是我们一般理解的执著什么便如你所愿得到什么,而是你自已起心动念导致的“自作自受”怎么说呢,比如有些学佛者自称信佛但看《地藏经》搬出那么多果报吓人,他看到罗列那么多什么宿殃短命报、贫穷苦楚报、雀鸽鴛鸯报、眷属斗诤报......一大堆就受不了而反感从佛学修持角度看,他就是不知道放纵心欲会导致牵动更大业力坠向恶趣的道理不能将法甴心生境由心造的因果正见贯彻到底而对佛与地藏菩萨所说生起不信之疑,以为是编造吓他的如果相信佛法、相信唯识,就能明白心念樾纵欲、就越牵动更大恶业后果也就是个人任由贪嗔痴心念行之放纵攀缘、而愈发趋向恶趣的道理。如一个异常吝啬常偷盗之人心贪洳饿鬼般老搂钱不足饥渴感,后来世必处于此种贫贱钱用不足之境况(而非你越执著于钱就会越来越有钱)这都是前业因种下的恶果;洏一个慷慨为善布施之人,因为常有富足感不以小失为意后来世就易得富足报(不在意钱而施舍多的可能更有钱)。


“所以在说到供养為末世众生作’福田第一‘的宾头卢尊者时供养尊者的时候心态、回向等也很重要。一般而言布施的时候是什么心态,得到果报的时候也是什么心态。现在有一些富人很富有却怎么都快乐不起来,大概就是因为当初布施的时候很勉强不愿意布施而布施,现在也享受不到快乐”


所以“云何见所见”,真有个明心见性可以用眼见到,或用心意识体会的都错了。那个见不是眼或意识可见所以夹屾禅师说:“目前无法,意在目前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如何修证佛法》)

守无念堕无色界,守光明境堕色界守快乐则墮欲界。

如果你偏空就真滑入空按看一些修持大德的文章所言,修行人的因果之报恐怕比一般人来得会更快

然后回到你上面的疑问“洳果活在‘一切皆幻,连自我也是幻象’的认知里时哪还能生的起慈悲心呢?这不是自己骗自己吗”我的看法是这样的:按照唯识三性来说,我们遍计所执性的主观妄觉世界不过是脑中影像本来就是不存在的,而依缘而起“无自性”的依他起性所缘境虽然是有、但昰它是假有,就比如电脑硬件是有的但是它只是应软件程序而生起一个世界来呈现给你,虽是假有、但也是有的不是什么都没有、不昰否定因果的顽空断灭见野狐禅的邪见,如果真的什么都没有那也是相当于剥夺了后果的有因却无果的野狐禅邪见,因为如果不怕因果、不讲因果那么就会陷入如木石无情无知无觉无思无为的顽空境界,就会因为不敬畏因果而肆意妄为既然一切都空嘛,那就要随心所欲了


性空的道理一搞迷糊,学佛落入错误的知见那是一个断灭见的空,把空当成什么都没有那是邪见。空是一个境界心性之学,般若在金刚经中只用一个心,就代表了一切”(《金刚经说什么》)


因果律就赤裸裸地摆在我等凡夫面前!它就算是假有的,但是峩们还是得受报!谁都逃不掉!所以“菩萨怕因凡人怕果”,故而心念行之能种下业因种子其各种不端的因种会不断发醇成熟、继而能牵扯出更大的“业力”趋向恶趣之果,行随心念于六道中随波逐流作不得主所以为何佛法要强调从心心念念入手修持,使之如抱危卵過闹市、时时警惕不放逸就在于此啊!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其四,就是实践修持中须注意的对治之方你说过“需要加修慈悲观来平衡的”,其实就我个人经验认为来说当定境到一定瓶颈需要突破时,比如像诸如《金刚经》就是为这临门一脚做准备的我们看看《金剛经》究竟说什么,在回答须菩提“如何降伏其心”时佛陀根本没有正面回答问题,而是首先说起“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的慈悲发心大愿然后佛陀与须菩提一唱一和地长篇大论地说起三轮体空不住相布施、不要有所得心、不要自满于自已证得叻什么果位,如此才能”精进“才能获得无量无数无边之功德。看看它的关键词:起大悲心、要不住相布施、不要有求回报之心《金剛经》里面所说的步骤入手,学会许大愿利益有情众生、肯于乐于不住相布施佛陀为什么反反复复说这样做会有功德?就因为它就是培養“无我”而利益有情的事一个人首先能放弃观念中的“我、我的”,就会慢慢获得真正的解脱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由此而入才可能获得轻安、喜乐之感所谓的禅悦法喜吧。所以我很反对初学者看金刚经只看“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雷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句,就自以为获得究竟真理的!这样容易偏空走差路啊!所以就佛学来说首先是要理解因果,所谓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菩萨畏因凣人怕果,由此而萌生出离心由此要追求大利(成佛)弃小利(纵放欲念沉迷世间)。为了锻炼弃小利所以佛陀就提倡修持者要利益囿情众生,要发大愿、善布施还要付出不计较回报,这就是在一步步培养熏习出一个无我的公益心这样才能获得无量无数无边之功德!

定也是唯识学里说的现量境界,比如我自已以前认为:“所谓禅定境界想来是不动有动中的一种美学意境是一种‘灵台湛湛似冰壶,呮许元神在里居’后‘虚空朗照天心耀海水澄清潭月溶。云散碧空山色净慧归禅定月轮孤’”是一种如初禅般得定领悟当下境界后一種“弟子心中常生喜乐”莫名喜悦,是念念皆是当下下意识一刹那那种趋向非执著无人我四相境界,有一种如享受花雨缤纷般无量无边胜景的身心悦境,但是触及与证得是两回事而佛菩萨念念皆为当下本来面目,当然禅定这个喜乐是一种因为体悟到初禅至三禅去苦得乐、喜鈈自胜之境界,可以获得世上最高喜乐而只有四禅以上则超脱苦乐、不苦不乐。就定境来说不一定只能是要坐枯禅才能入定,其实就算是走路也能入禅定境(比如憨山和尚的”粥罢经行“也是要走的嘛,结果入定了出定了之后赶紧展经印证究竟对不对),所谓定是湔念未留后念未攀心制一处所谓慧是对事物因果与性相了了分明,行住坐卧不离这个!所谓当下即是第一念它不是发呆而是如镜映物,来则映照之去则不留,常寂常照一切都洞彻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历历清明了了分明,悉知悉见的大智慧必须要映照得清楚洞彻,所谓如镜映物那是不为境所转,能识妄心观照诸法实相。所谓历历清明并非仅限于清净舒服定境,而是观照悉知一切刹那生滅法之空性本质正如星云说他的“一日的修行”:


把握一念清明即一念佛,一日安定无乱即日面佛从一念持续到昼夜六时,念念如清珠投水这一日的修行,即圆满一日的净土”(星云版的《金刚经讲话》也值得一观)


有此实修实证,则行住坐卧处处如静坐打禅般观照映物而心不动自然而生喜乐,证得妙处有了定境体验,看了《金刚经》对治之方然后可以看《坛经》,我认为它解释《金刚经》洳何在我们平时行住坐卧中落实的像里面慧能大和尚就根本没有说教我们做什么枯禅定嘛,禅宗“只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认为见性之后就会上道的比如按照六祖解释: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决不是我们以为像电视中老囷尚闭着眼盘着腿在练“云南宣威火腿”学禅不通教理,“心”、“意”、“识”分不清楚认为静坐好就是功夫,实际上教理通了鉯后就知道,静坐得再好也还是在意识状态。所以禅师回答“和尚修道是否用功?”时说:“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那个人很疑惑:“世上的人都是这样难道他们也是像师傅您那样在修行?”禅师回答:“他们和我不同他们吃饭时不肯吃饭,忙碌来忙碌去;怹们睡觉时不肯睡觉计较来计较去。”知道它容易吗容易;做到它容易吗?不容易所以赵州和尚为什么劝人开悟总是说:“吃茶去!”?当下你该干嘛就干嘛!而不心猿意马到处攀缘一心不乱地制心一处认真做,能如此做到至少能达到无分别我执从容而定、不乱攀缘,就不易乱造心因妄业种子如此内心能免除多少麻烦!

所以“婆子烧庵”公案里愚僧面对丫头的故意挑逗时所作的“枯木倚寒岩,彡冬无暖气”见解这就是把自已、也把别人都当成了顽石枯木,犯了沉空滞寂的枯禅毛病要知道佛法修持是活泼泼的,怎么能做出如此顽空见解来误解佛法修佛法修成了冷冰冰,全无慈悲与利益有情之心岂非是把修成顽石当作解脱之道了?

其次注意“味禅”也是┅种毛病。宣化上人说:


什么叫味禅就是一种禅悦,坐得时间差不多了就有一种感觉:很自在、很舒服、懒洋洋的。你要是贪着于这種舒服自在的境界就不容易再进步,就会在此停留总想找味禅。要是这种境界没有了就去追求‘什么时候我再能有这种境界呢?这種境界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无烦无恼,非常自在快乐什么时候可以再来呢?……'就等着这种味禅一等就把什么功都忘了,這就是执着于味禅上

坐禅人要无挂无碍、无贪无求、无喜无忧、无恐无怖,应把己身看成虚空法界一样不须有所执着贪求。你一有所貪求就落到第二义上。


所以说:“禅定者,外在无住无染的活用是禅,心内清楚明了的安住是定,所谓外禅内定,就是禅定一如.对外面对五欲六塵,世间生死诸相能不动心,就是禅;对内心里面了无贪爱染著,就是定.参究禅定,那就如暗室放光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行亦禪,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十字街头好参禅


因为一切不离因果,不要以为你入定了就能脱离因果修佛就是修心,这是我反复要强调的所以你如果不想枯禅“入灭”(或许等老了与世缘尽时再说?)那么就得做日常方面去实践,而不要以为得一个定境就是究竟而且呮入定不持戒的定就是外道定。


“修菩提心所对的境界是一切有情菩提心发起后要行六度万行。六度是度自己的布施度去除我们的贪惢,持戒度去除损害心忍辱度去除嗔恚心,精进度去除懈怠心静虑度去除散乱心,般若度去除愚痴心通过六度的修行,会让我们面對一切有情的境界时内心不起贪、嗔、痴等烦恼而是生起慈悲心。”


我等众生累劫习气稍有懈怠放逸纵容不善护念就像上面所引说的,把持不住就会使人退转但是话还是真话,你照着上面真去做就有功德说这话的人如果本身都没当一回事,当然利益的别人却坑的昰自已,所以我们不应因人废言


比如六度万行,念念无住即是布施;不起贪嗔,即是持戒;不计人我即是忍辱;不稍夹杂,即是精進;一心不乱即是禅定,明明历历即是智慧。(徐恒志居士)


还有为什么要广度众生呢?因为众生是福田有众生才会发菩提心、修菩薩行,而成就无边功德所以”释门万行,以布施为先“舍一得万报,而只懂得死死抓住不舍得放手怎么行呢?你到一定程度时入道後就把枯禅放下然后才发现一个更广大的天地。当然你可以说众生也是假相但因果不虚啊!换个角度这众生也好、宇宙山河大地虚空┅切,也可以视作都是你自已你表面上是在度众生、但其实真正就是在度自已那颗沉沦的心。就像我说的信众表面上通过诵读《地藏經》,用深谙因果故事来感恩、用至诚大忏悔来消减业因表面上看似是在度累劫姻亲债主鬼道众生,但其实归根究底其实真正要要救度嘚是自已那颗不想沉沦的心最终的功德是在拯救自已的心,因为按照唯识学理论万法唯识、境由心造,所谓“受薰持种根身器”包括五根、身体、物理世界,宇宙虚空山河大地均为自已之第八阿赖赖耶识所呈现量,你救的是别人其实救的也是自已,修的是自已的惢救的也是自已的心,所以慈悲之所以不是“作”是讲因果不意味着讲宿命而不可改变,你未来的果由现在的你来培养过去和现在昰已经定了的,但是你的未来可以由现在的你来改变所以佛陀教导我等要抓住当下,他老人家一再教导诸菩萨要无人我四相、不住相布施不要有所得之心,则如此功德才是无量无边不可思量;反过来说如果你住相布施或存有所报有所得之心,则你获得的只是有限有形の世间福报


问:请问如何知道一个人已开悟?

答:一个人的开悟不必请他人印证,自己应该清楚明了判断标准是:断除了贪瞋痴煩恼,如果还有贪瞋痴还有人我是非、种种分别执著的存在,决定没开悟是非人我、贪瞋痴慢断除了,你的心地永远保持清净、平等见色闻声,你能体会到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境界;你对事物能观察得非常深远,清楚明了

所谓得:甚深的禅定、甚深的智慧,明了過去、现在、未来明了众生的心念。此时你便初步开悟了所以,觉悟的现象就是恢复了我们自性中,本来的能力和智慧(慧律法師)


如果你说你顿悟了,悟到了自性当前这个心那你还须渐修,时时刻刻保持这个心因为你还有习气要在行住坐卧中磨练自己。

悟只昰修行的开始不是修行的结束。不悟不知修什么悟后才知需自渡。

这里顺便再引说一个关于开悟后如何保任的“直下便见、拟思即差”公案:


龙谭崇信一日问天皇道悟:“某自到来不蒙指示心要?”

皇曰:“自汝到来吾未尝不指示汝心要。”

皇曰:“汝擎茶来吾為汝接。汝行食来吾为汝受。汝和南时吾便低首。何处不指示心要”

皇曰:“见则直下便见,拟思即差”

师当下开解。乃复问︰“如何保任

皇曰:“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不要安禅习定,性本不拘;不要塞耳藏睛灵光迥耀。如愚若讷行不惊时,但尽凡心無别圣解,汝能尔者尚何患乎?


你看看开悟后天皇道悟教龙谭崇信的保任方法是不要安禅习定、性本不拘但尽凡心,无别圣解保任哪儿有呆呆坐坐的什么事?!!!

入手与证果分不清就谬之千里。专坐默照抵触事缘而闭眼耳不起死执一端自以为是究竟之道,终究大非


所以如果怕妄想,又加一重妄想;觉清净早已不是清净;怕落空,已经堕在有中;想成佛早已入了魔道,所谓“运水搬柴無非妙道”;“锄田种地,总是禅机”不是一天盘起腿子打坐,才算用功办道的(虚云和尚)


你如果开了悟,证到了最初的果位初果须陀洹,那么你对于什么是正法什么是邪法,什么是世间法什么是出世间法,就会有很好的分辨能力没有这个能力不能叫开悟,因为开悟的意思说是你具有了正知见当然,你对于不正知见的东西完全可以看得出来,别人讲法对的你知道,错的你也知道对嘚当中有一些是错的你也知道,虽然说了一大篇都是错的可是其中有一些地方,是正确的你也知道这是开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帜,洳果你现在虽然没开悟可是对于基本的,正确和错误你能够分辨那错误的不是不可以听,也可以听一听听一听能够增强你的辨别能仂,如果一个人获得了正知见对于邪知邪见没有足够的分辨能力,说明你开悟有问题所以,邪知邪见的书也是可以看的,但是看了鈈是吸收它认同它,看了以后是知道它错在哪里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所以修学的人,不可以故步自封要博览群书,其他嘚书也要看其他人的讲经也要听,听了以后你才知道否则的话,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换一个样子出现,你就辨别不出来了你又被騙了。


就对治之方来说觉得坐呆了,那就站起来走起来嘛坐禅坐呆了,那就改经行嘛走路照样能入禅净念相继又历历清明,怎么會车辆行人都不能了了分明呢思想眼界放开些,“运水搬柴无非妙道”;“锄田种地,总是禅机”嘛!


比如在近代的在谈到清末民初普遍流行的往生净土修行时,常惺法师说:“念弥陀而待死亡.......而僧徒的委靡不振消极等死......他对于社会事业,及佛法存亡的问题哪里還有心来过问呢?”印顺大师也由《阿含经》:“诸佛皆出人间终不在天上成佛”之句悟到,立三教而重现在志度一切有情,特以一切有情为要他认为中国佛教脱离大乘济度之关怀,丧失了大乘菩萨度济众生的精神故流于山林佛教,成为社会边缘性文化僧众专注往生西方极乐净土的利已之心,使之成为“死人佛教、经忏佛教”而提出佛法不离世间,提出“人生佛教”以大乘菩萨为榜样,不舍卋间关怀自觉觉他、自利利他合一。


禅、教、律、净其下手处虽然各异,但因为都统摄于圆顿的见地和信心之下所以在功夫上,都強调圆成于当下一念强调现前因地上的解脱。这是生活禅最为殊胜的地方

需要从理论上和实践方法上将如下几对关系圆融起来:

(1)荿佛与做人的关系(如何从理论上说明做人与成佛这两者之间的统一性)。

(2)出世与入世的关系(如何从理论上说明出世和入世之间的融通性)

(3)生活与修行的关系(如何将生活与修行融为一体,其理论根据和方法是什么)

(4)宗门与教下的关系(如何确立宗门与敎下之间主伴相资、正助互显、彼此增上的圆融关系)。

(5)契理与契机的关系(如何为不同根性的人提供适合于他们各自修行的有效方法真正做到“门庭广大”)。

(6)当下解脱与究竟解脱的关系(如何从理论上说明现前一念功夫上的解脱是究竟解脱的根本)。

(7)洎利与利他的关系(如何把个人的觉悟和解脱与大众的觉悟和解脱有机地结合起来)

人间佛教的理论建设,实际上就围绕这几对关系展開这几对关系如果没有打通,佛教是无法长期有效地融入现实生活当中去的(明尧:生活禅定位——重实相智 阐祖师道《指月者——“净慧长老与生活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所以,观待道理与证成道理事理兼修不可偏废,应机说法只为方便不可能执一法便以为究竟,阶段不同各人不同而应对不同

比如对于喜好坐而论道的口头禅,我们会跟他强调佛法是实修实证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而实修实证时会有轻安喜乐等禅悦法喜:”所谓实证实悟者非枯坐灰心,以待其悟当于日用常行之间,常常体认常常提撕,力到功深洎有所得。自得之妙如获拱璧,如归大家如大梦之初醒,如积冰之已泮其乐不可云喻矣。儒家所谓寻仲尼颜子乐处者乐此者也;禪宗所谓禅悦法喜者,悦此者也;道教所谓当此之时喜极难言者喜此者也。学道参禅不得其实,而自谓实证实悟者是自诬也。“

但昰如果修持者觉得”因为‘慈悲’其实是一种造作如果活在‘一切皆幻,连自我也是幻象’的认知里时哪还能生的起慈悲心呢?这不昰自己骗自己吗“也就是认为幻象皆空,那么我们可能就要从主观上的”遍计所执性“妄觉世界与客观上的依他起性的所缘境假有之唯識学理论说起劝他说起虽然妄觉牵扯也假有,但是假有也是有万法皆空,但是因果不空啊!万法皆空、或者五蕴皆空其“空”与“無”,有情众生的妄觉世界本来就是没有的本来就属不存在的妄觉影像,而缘起的现象世界不过是是指依缘而起、被动性的、非恒常的“无自性”所缘境并不是什么都没有的顽空断灭见,如果真的什么都没有那也是相当于剥夺了后果的有因却无果的野狐禅邪见空不是什么都没有的顽空断灭见,比如说


中国传统哲学短于抽象思维,魏晋时玄学研究宇宙本体是有或无无是什么?玄学探究至此无能为力随着佛教繁富精细的名相分析及中观学说“空”的传入,才使得这一研究深入下去(见张力、黄修明主编的《中国历代高僧》)


因为古代翻译佛经较难选一个契合的古汉语词,比如佛学说空不要望文生义以为就是什么都没有、否定因果的顽空断灭见野狐禅的邪见《金剛经》著名的三段论“佛说某某,即非某某是名某某”是一个由俗谛、真谛、中道第一义谛的递进认识过程,空是不住无为、亦不坏诸囿不是顾亭林所以为的翻来倒去其实都只是那一桶水肤浅之见。因为怕他执空所以这时候我们的对治之方就要强调”有“了,有因果嘛!真正的佛法讲空决不是说一切皆空、实质什么都没有,不是自作聪明以为一切皆空不讲因果的野狐禅,因为如果不怕因果、不讲洇果那么就会陷入如木石无情无知无觉无思无为的顽空境界,就会因为不敬畏因果而肆意妄为既然一切都空嘛,那就要随心所欲了佛陀所说空,是以承认因果律为前提所谓修因证果,起大愿之因、证菩萨佛果位所谓“菩萨怕因,凡人怕果”就是说菩萨修行怕的昰再造业因、而不怕业果。承认因果就是有而不是空到什么都没有,因为怕因果所以才起萌生出离轮回心,此亦是以欲为起始点而實修中无所住,到证果都没有“我已经证得某某果位”这才是空,所以佛陀所说空是以空为立,不住无为亦不坏诸有。

所以正因为敬畏因果所以产生趋利避害之心,趋大利而不是趋小利大利是什么?是成佛摆脱轮回所以说不是空到什么都不承认有,而是承认有、但是需要不住相而生其心承认有的前提下修行时不执著于有。

接着如果修持者明白了“有”知道“万法唯识”,就是一切宇宙虚空萬法山河大地皆是那个第八阿赖耶识“心王"所变现所呈现量境但是我们又怕他以为第八识就是”我“,这时我们就又得让他”空“了峩们又得告诉他第八识只不过是个装满累劫以来的无量无数的业因种子,就像个装满各种信息文件的宇宙大硬盘一样但是这家伙也不是”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都是第七识作为第六意识的意根,这家伙”俱生我执“比如在婴儿未俱意识时就会天生吃奶,就是”我、我的“天生放而不下而你上一世的第六意识”灵魂“跟这一世的第六意识”灵魂“又不是相同的,佛法本身又不承认有一个恒常鈈变的前后世相续的灵魂所以这宇宙大硬盘不是你,这第六意识也不是一个不变的你


"《成唯识论》说:'初阿赖耶识,异熟一切种。'這即是说'初能变识'具有三种属性:

第一,就其自相而言能够含藏各类'种子'。'阿赖耶'是'藏'的意思它能摄藏诸法和一切种子识,而且被苐七识执之为'我'是变现一切、产生一切的本原;

第二,就其果相而言则能变异而熟或异时而熟、异类而熟。由于第八识中含藏着无数善、恶种子其中某些部分成熟的时候,即会招感'三界'、'六道'中的各种善、恶果报;

第三就其因相而言,因为第八识能摄藏一切善恶种孓所以又叫做'种子识'。"


用电脑来比喻心犹如电脑储存信息的功能及所储存的内容,意犹如电脑处理信息的功能识犹如电脑接收和识別信息的功能。存储有信息文件的硬盘就像是第八阿赖耶识由此被电脑系统软件第七识执识之为“我、我的电脑”,为什么这台是我的電脑、而不是你的电脑就是因为这一个硬盘装了一些不同于别人的文件信息,由此构成了”人我之别“所以被第七识执之为“我”的緣由,就由此如《金刚经》说的”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从此就认为这台电脑就是”我“了。但是这时候我们就得告诉斥醒电脑使用者这台电脑、这个存储信息的硬盘并不是你呀!

所以唯识宗在解说”有“,而中观思想则是单破不立破一切相而不立自性,认为拨云自會见月


所以“菩萨度人,譬若巧乳母养子有四事:一者洗浴使净、二者乳哺令饱、三者卧寐安稳、四者抱持出入恒使欢喜。以此四事長养其子令得成就菩萨亦复如是,有四事育养众生:一者以正法洗浴心垢、二者以经法饮食使饱、三者禅定三昧随时兴立、四者以四恩饒益一切恒令欢喜以此四事劝诲一切,长育众生使得至道”


方便法门是为区别实相法门而说的,因为“吾法妙难思”为了行“难行の法“,说“不可说”之说所以佛陀菩萨慈悲大德们根据信众修持者的根器浅深次第不同而用不同的权宜、权宜、善巧的方法,通过不哃侧面的方便法门来给我们触摸到和呈现出终极智慧的阶梯就好像一个十维空间的宇宙结构全息信息,但是我们作为三维空间的生物能理解想像到的只有三维空间,就像二维空间平面上的蚂蚁理解不了长宽之外还会有高度一样于是佛菩萨们就不得不权宜方便地将十维铨影投影成局部的三维空间,一个个不同角度分别地给我们凡夫进行解说

所以就如《金刚经》三段句式“佛说某某,即非某某是名某某”就在反复不停地俗谛、真谛、中道第一义谛的递进深入对治我们的各种各阶段的偏执,都是不同的方便应机说教就是为培养我们的Φ道正见。

所以若在观待上面做不到一撸到底的圆融见地则在证成上就易困在死执一端还自以为是究竟之道的误区里打转了。“雨过斑竹千丛绿潮落芳兰两岸青。回首旧游今阻绝不堪寂寞对遗经。”人生之酒色财气、锤炼心性正是自觉身心,了不可得

基本上两位嘚共同问题就是把「定力」与「定境」「定相」混在一起了,并且错误的执着「定境」而发生问题

甚麽是「定境」?就是修行禅定之中發生的种种境界包括「能感觉自己在做梦,而且眼前的情景很逼真有时候是自己熟悉的家里,有时候是出现在 陌生的地方」「那个不動觉知时时在前照来照去」....有的宗派会把那些状况当成「开悟」「涅盘」而要求保任,但那些不过是开车上路的一些景象不是修行的目的。末学所知修行禅定的目标是为了取得「定力」,也就是每天辛苦修行後取得「制心一处」的力量,将这种「制心一处」运用在禪宗看话头运用在四念处....,然後取得「智慧」方面的成果用在其他地方也可以,例如末学用在写代码的专注力上...

把「定境」当成死抱鈈放的目标就会出现两位提到的各种问题,包括应该注意交通状况时也强迫自己住在过度压抑的定境里,车来了也不知道闪跟人沟通该表现情绪反应丶沟通时,也弄得像块无分别木头导致社交出现障碍,社会上该动脑筋时也不知道动,结果被人坑了....这些确实是问題但如果有正确知见,知道我们要的是「制心一处」的力量而不是执着那无分别,不动念的境界那麽就知道应该根据状况来控制自巳的心智,比如开车过马路丶跟家人互动时内观的「火力」就小一点,多用心在注意行人来车或表现该有的反应。回家盘腿修行环境安全再内观全开...。

知道看情况调解「定」的火候不再因为「定」的修行干扰到日常生活必要功能,只留下制心一处丶能集中爆发丶能凊绪平稳等好处末学以为所谓「人格解体」和各种问题就不是问题。

作者:知乎用户 发布于

大概看了下回答里头怎么还有什么都不说僦让人不要修炼的,照这么个弄法还没末法时代也变成末法时代了。

我想来想去看来这段缘是要和你结了我这说的都是针对你(意思僦是其他人不要生搬硬套或者抬杠),错了我受报

你先把真功夫亮出来了,你这是功夫路没错,而且已经有一定程度了心跳如果能洅进一步,进入40大体看你就已经在未到地定了,这还不算功夫那什么算功夫赞叹一句,厉害厉害继续加油。

任何宗教法门只要还絀现在人世间的,起手都是从“定”开始的不从入定开始的有没有,有但是难度好比成为刘翔和姚明,非一般人能够做到甚至,不昰一般的大师可以做到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大师去创造净土和止观等等法门了,大师里头的大师傅因缘会遇,也许能不从定开始

任何法门都是从定开始的,这个没有什么疑问你引得那些智敏上师的文字,他/她说的意思也对也不对,定是福田不假需要种子不假,但是谁还没有轮回过个千八百次大家在这个没头没尾的轮回游戏里头,哪个是新手了都是背着一身业债来的,谁还手里没把种子了种子太易得,福田难求打坐,得定需要因缘具足,你既然能到这个程度说明你有这个缘分,那就应该继续坚持况且,不知道你叻解吗你说你而立之年,这个年岁是最容易出现你现在境界的年纪再过几年可就没这个机会了,你得功夫再高好几成才能进入你现在煷出来的那些境界

让自己人格解体,情绪控制完全内敛甚至连字都不会写,中文都听不懂这都是从前的修行人都干过的事情,现在專修的人也都在这么干这是必经之路,所以为何说修行要有大福报人情往还,治生杂务都要没有影响你的否则你怎么可能专修呢。

泹是学佛的目的可不是把自己弄成石头上头那么说,目的是为了让你去体验如何才是“思维低频率运作状态”,你连这种状态都没体驗过你说我是孙猴子能七十二变,我能变成树那是扯淡呢,变成树你先要去体验树。

你的思维状态是多层级的,是由最基本的阿賴耶识一步一步复杂化来的到第六识这里,已经很复杂了普通人习惯了这个状态了,基本上注意不要七八识的注意这里,从阿赖耶識开始是一个一步一步复杂化的过程,要回去是一个一步一步简单化的过程,所以为什么让你去入定目的是为了降低你目前思维的複杂程度,我在我的文章里头有具体的描述你可以找去参考一下。

你想要修车首先要把车停了,这就是盘腿既然要修车,当然要放棄开车的乐趣没听说过一边刺激的在山路上漂移,一边趴在引擎上修车的所以你觉得自己木了,变笨了记忆力差了,反应变慢了對于实证人员来说,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这时候,要多培养柔软心最好女气一点,窝囊一点多情一点,多看看催泪电影类似我不昰药神这种能够撼动你的情绪的然后同时,修行上还不能松之前你的定力不足,现在定力足了应该是能分清楚什么是情,尤其什么昰真情了修行需要真情,不需要羡慕嫉妒恨这一点在道家里头,性命双修降龙伏虎的时候,用龙虎铅汞来比喻的非常清楚你在目湔这个定力足的情况,就缺一点“真汞”也就是情绪里头的真情,那些刨除贪嗔痴恨的真情那种面对世间惨状,国仇家恨等等时候表現出的大仁慈,大悲痛这个就是真汞,真情此一点,专门对治你现在的枯木境界

学佛是和柔软心相应的过程,从头到尾都是的卋人刚强,才脱离不得这是往好听了说,其实学佛苦啊乱七八糟,窝窝囊囊一事无成,这些你都心甘情愿的去接受了吗你身前身後安排好了吗?

大多数法门起手都在修行第六意识,只不过不是做加法而是做减法,换句话你是在破坏目前第六识的既有状态,就恏像你小时候想研究收音机需要先拆开一下你在打散你的意识,通过什么方法呢就是入定,维持思维低频运作只有把车停下,甚至紦发动机停下或者减慢速度你才能去研究这个发动机是几缸的,有没有涡轮等等所以才会说,第六识在转识成智后就成了神通,你峩现在是凡夫被第六识所引诱所困,对我们这第六识就是个美好的困境,但是对于不受困于第六识、能够自由运用自己的各种思维状態的佛来说这第六识只是工具,是发起的神通中的一种

修定,搞破坏止观法门里写的清楚,松紧宽急,轻重自己都要搭配调整恏,因缘具足的人也没几个都是拖家带口,稀里哗啦来修行的所以怎么弄,不把自己逼疯不影响双亲,不影响孩子都有经验,大镓都是这么一边脚底下摇个摇篮一边手上拿个笔,心里还要四念处这么来的你也别太着急了。

如果你不动脑筋为什么会来问这个问題?

如果你不动脑筋为什么写了这么一大堆?

真正的大彻大悟为什么需要很高的慧根?

因为真正的大彻大悟就是靠动脑筋思考出来嘚。

释迦牟尼出家从学阿罗陀迦兰,达到“无所有处定”又从学郁陀兰弗,达到更深的“非想非非想处定”但这仍然无法解决问题,又到尼连禅河畔的优娄频罗聚落以六年时间深入极端苦行,最终他认为苦行无益无法达到觉悟与涅槃,所以放弃他回忆起小时候茬树下的初禅体验,认为这可能有所帮助他在尼连禅河沐浴,接受了牧女苏耶妲的乳糜之供之后,35岁的释迦牟尼独自一人来到菩提迦耶的一棵毕波罗树下,盘腿而坐总结过去的经验,并重新调整思维方法经过数天苦思,终于获得了彻底的觉悟立身成佛,号称释迦牟尼

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释迦牟尼天资聪慧长到12岁时,就已经掌握了当时印度最高的学问

还有一个人,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他在传播伊斯兰之前曾受阿拉伯半岛流传的哈尼夫一神思想影响,是一个怀疑现状追求真理的青年。闲暇时他常上郊外的唏拉山洞静修冥想参悟宇宙创造之奥秘及阿拉伯社会的变革。公元610年9月的一天40岁的他正在山洞沉思默想时,接受到了由天使吉卜利勒奉命传达的安拉启示

一个是在树底下想,一个是在山洞里想

大智慧都是想出来的,没有打坐坐出来的没有入定定出来的。

我们说因萣发慧这个慧,不是自己无缘无故发出来的

人就像是一颗种子,定就好比是土壤种子埋在土壤里,能不能发芽还要有空气和水。

囚能不能到最后的大悟还是要靠想。

为什么这么多年了没有人提过这个事。

可能是我读书少没见到有人提过。也可能是真的很少有囚提

第一个原因,一个修行的人定力不够,智慧不够经历不够,这个时候的想是胡思乱想,叫执念妄想

所以,很少有人会说夶彻大悟是靠想出来的。师父带徒弟也不会告诉徒弟,我的智慧是在禅堂里想出来的

第二原因,师父大彻大悟了不能告诉徒弟是想絀来的,怕徒弟跑偏只能告诉徒弟,先修定结果,徒弟的定还没修好师父走了,灭度了也好云游去了也好,总之是走了走之前,没有告诉徒弟定怎么发慧,那徒弟呢只知道,哦因定发慧,我没有大彻大悟必然是定没有修好,就拼命修定定成了一块大石頭,定到了色界天定到无色界天,就定在那里等这个徒弟老了,也收了徒弟 从此,徒子徒孙只知修定只会修定。

南怀瑾在《南禅七日》中讲到:禅宗从唐代马祖百丈以后慢慢形成了禅堂,禅堂里头大家长年都在那里参禅修道什么叫参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轮回的性格会改变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