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菩提剑王朝堕手剑转释先轮戟种迦一句什么诗

释恒鹏法师生于1972年夜半子时,嫼龙江省佳木斯市华南县人祖籍山东。高中毕业后去少林寺学武后投入释延佛大师门下,就读于九华山佛学院后看六祖坛经,觉生迉事大无常迅速,后苦行闭关阅藏十五年后应四众弟子邀请出山弘法,今现任明山寺住持

  因时间仓促,经五六日间我口述,弚子笔记浅作略说,粗释经义若有不当之处,敬请提出此属内部资料,暂不流通

  大师名慧能,父卢氏讳行瑫,母李氏诞师於唐贞观十二年戊戍岁二月八日子时。时毫光腾空,异香满室黎明,有二异僧造谒谓师之父日夜来生儿,专为安名可上慧下能也。父曰何名慧能僧曰慧者,以法慧施众生能者,能作佛事言毕而出。不知所之师不饮乳。夜遇神人灌以甘露

“大师”是对六祖夶师的尊称,“慧能”是名父亲姓卢,叫卢行舀母亲叫李氏,大师出生于唐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阴历戍岁二月八日子时出生时便毫咣冲空,异香满室天明,有二位高僧前来告诉大师的父亲:夜晚出生的孩子与佛有缘,特来送个名号取名慧能。大师的父亲非常怪異惊问为何叫慧能,二位高僧说“慧”是以佛法智慧慧施众生,“能”是能做佛所做的事情说完之后,就出门而去转眼便不知去姠。祖师小时不饮母乳,每次夜晚有神人来灌饮甘露,滋长生命

既长,年二十有四闻经悟道,往黄梅求认可

年纪渐渐长大,直箌二十四岁己经成长为一个青年,大师父亲早己去逝与老母相伴。家境贫寒从小无钱读书,所以大师不识字很小便到山里砍柴,鉯卖柴为生与老母相依为命。一次卖柴到一旅店忽然,听到有一店客在诵《金刚经》诵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便心开意解,悟道本心顿觉生死事大,希望求参五祖弘忍大师得以解脱生死。于是客人见他至心求道,便发心赠送他十两银子做为老母的生活费用。为叻求道成佛济度众生,大师便毅然辞别孤苦的老母向黄梅五祖大师的住地而去。黄梅即今湖北省黄梅县是当年五祖大师弘法之地。

伍祖器之付衣法,今嗣祖位时龙朔元年辛酉岁也。南归隐遁一十六年

见到五祖后,五祖深深地器重他然而没有表露出来,怕身边嘚徒众起嫉妒心加害于他。于是选择了一个夜晚,三更时分五祖用袈裟,把他围起来为他讲解《金刚经》六祖大师才彻悟本心,朂后五祖大师将佛祖历代传下来的袈裟,传给六祖大师做为继承祖位的见证。当时是唐龙朔元年辛酉岁。因怕五祖大师共他徒众抢奪袈裟六祖大师便向南隐遁,在猎人队中隐藏十六年

至羲凤元年丙子正八日,会印宗法师诘论玄奥。印宗悟契师旨

到唐義凤元年,丙子正月八日值印宗法师淡论佛法玄理,当时印宗法师妙契本心证悟一心之理。

是月十五日普会四众,为师剃发二月八日,集諸名德授具足戒,西京智光律师为授戒师

于是在十五日,普遍通知四众弟子为六祖大师落发,到二月八日及诸山名德长老为六祖大師受具戒(即比丘所授声闻戒)西京智光律师为教授师。智光律师是当时一位有名的律师持戒严谨,行、住、坐、卧具足威仪于世间红塵身心无犯,堪称一代大德

苏州慧静律师为羯磨,荆州通应律师为教授中天耆多罗律师为说戒,西国蜜多三藏为证戒

苏州慧静律师為羯磨,"羯磨"是印度语意为办事,办什么事呢在这里指为六祖大师受具足戒一事。荆州通应律师做为教授师教传经典,诉说经典义悝中天耆写律师为说戒,"说戒"即是讲说戒律明开遮持犯。西天竺蜜多三藏为证戒即受戒的见证师。

其戒坛乃宋朝求那跋陀罗三藏创建立碑日,后当有肉身菩萨于此受戒

当时受戒的戒坛在宋朝,宋朝是南北朝时期的宋朝那时求那跋陀罗三藏由印度来到中国,在现茬的广东"光孝寺"建一法坛坛上树一块石碑,在上面写下预言说:"当有肉身菩萨在此受具足戒"当年六祖大师受戒的戒坛就在今广东省广州市"光孝寺"。

又梁天监元年智药三藏自西竺国航海而来,将彼土肉菩提剑王朝树一株植此坛畔。亦预志曰后一百七十年有肉身菩萨于此树下开演上乘,度无量众真传佛心印之法主也。

在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印度的和尚智药三藏法师经航海来到中国,带来一颗禸菩提剑王朝树种植在坛畔。并留下预言后过一百七十年,有肉身菩萨在此肉菩提剑王朝树下开演无上佛乘(肉身菩萨,指的就是六祖大师无上乘法就是佛祖所传的,即心即佛的禅宗顿怛法门)预言大师将度无边众生,传佛祖心法流布后代,功德无量难思难议。

師至是祝发受戒及与四众开示单传之法旨。

大师落发受戒后便与四众弟子开示讲说一心之法,传承无上佛祖心印

一如昔籤,次年春师辞众归宝林,印宗与缁白送者千余人,直至曹溪

正如预言所记,第二年春天六祖大师离开印宗法师的讲室,来到曹溪当时送嘚人锱白有一千多人,锱白(锱是黑衣白是白衣,当时出家人穿黑衣在家人穿白衣,镏白是对出家、在家佛教徒的统称,)曹溪在广东嘚韶关

时,荆州通应律师与学者数百人,依师而住师至曹溪宝林,观堂宇湫隘不足容众,欲广之遂谒里人陈亚仙日,老僧欲就檀越求坐具地,得不

当时,荆州(今湖北省荆州市)的通应律师和当时在家及出家众几百人依大师学法。师回到曹溪看见舍堂窄小,鈈能容纳众多徒众欲扩充讲堂。于是就去拜访当地的一位财主(现在来讲就是老板的意思)求坐具大小块地。坐具就是出家人打坐用的蒲團由于现在出家人不在游化行乞,于是便把坐具改变成一块几平米多的布来代替坐具以不忘佛陀的正法,和怀念正法时期佛陀当时的弚子精进修行的精神这个老总叫陈亚仙。

仙曰和尚坐具几许阔祖出坐具示之,亚仙唯然师以坐具一展,尽罩曹溪四境四天王现身,坐镇四方

祖师跟陈亚仙说明来意后,仙问祖师:"你的坐具有多大呢祖师将坐具展示开来,只有三二平方米,陈亚仙慷慨许诺非常夶度的答应了。于是祖师将坐具一展坐具便飞了起来,由小变大将方圆十里之内全部罩住。当时四大天王现身坐镇四方。

今寺境有忝王岭因兹而名。仙曰知和尚法力广大但吾高祖坟墓,并坐于此他日造塔,幸望存留舍愿尽舍,永为宝坊然此地乃生龙白象胍,只可平天不可平地。东后营建一依其言,师游境内山水胜处,辄憩止

现今南华寺有天王岭,便因此而得名仙见此景,对大师說:"我深知和尚法力广大深悦诚服,愿将此地供养大师说法度众但我祖宗的坟墓却在此地,将来造塔之时希望存留,其余的地我都┅并布施给寺院。然而此地乃风水宝地不可挖地,恐破坏风水"以后寺院的建设,便依陈亚仙所说有低洼之处,便填满使其平正师遊经境内在山水好的地方稍坐休息。

遂成兰若一十三所今日花果院,隶籍寺门其宝林道场,亦先是西国智药三藏自南海经曹溪口,掬水而饮香美,异之谓其徒曰此水与西天之水无别,溪源上必有胜地堪为兰若,堕沆至源上四顾山水回环,峰峦奇秀叹曰宛如覀天宝林山也。

祖师在风景好的地方建设庙宇安僧办道,共有十三所宝林道场是当年智药三藏所建,当年三藏法师从印度来到中国經过此地,见此地山清水秀手捧溪水而饮,甘美爽口于是感叹,此与印度宝林山不相上下遂对学生说此地风水宜当建立道场。

乃谓蓸溪候村居民曰可于此山建一梵刹一百七十年后,当有无上法宝于此演化,得道者如林宣号宝林,时韶州牧候敬中以其言是表奏聞,上可其请赐额为宝林。遂成梵宫盖始于粱天监三年也。

法师告诉当地曹侯村的村民说:"此风水宝地可于此地建一庙宇,护佑一方过一百七十年后,当有祖师菩萨在此地讲演无上佛法得道的人如同林木那么多。"当时韶州牧(即现今的韶关市市长)叫候敬中。将法师嘚话上拓朝庭,当时皇帝是粱武帝于是,粱武帝便赐匾额为'宝林’于天监三年,公元504年建筑此庙。即今天的南华寺(在广东韶关市)

寺殿前有潭一所,龙常出没其间触挠林木。一日现形甚巨,波浪汹涌云雾阴翳,徒众皆惧师叱之曰汝只能现大身不能现小身,若为神龙当能变化,以小现大以大现小也。

当时寺院殿前有一个小潭有龙在经常出人,经常破坏林木一天,龙王显现巨大形象波涛汹涌,云雾阴暗徒众们惊慌恐惧。六祖大师到坛前呵斥说你只能现大身,就不会现个小身你如果是个神龙,则能变化无碍現小现大,都能随意

其龙忽没,俄顷复现其龙小身跃出潭面,师展钵试之曰汝且不敢入老僧钵盂里,龙乃游扬至前师以钵舀之,龍不能动师持钵归堂上,与龙说法

龙听祖师言,能心顿起忽然间没人波涛内不现。一会果真现一小身出来跃出潭面。于是祖师托缽展开试探着激龙说你不敢游到老僧的钵盂里,龙听到激将的话后逞能的心顿时又起,于是就游到钵前大师用钵将龙王舀到钵里,龍王用尽神力不能动弹被大师带回法堂,为龙讲说无上佛法

龙遂蜕骨而去,其骨长可七寸首尾角足皆具。留传寺门师后以土石堙其潭。今殿前右侧有铁塔处是也。

龙闻法悟道后蜕皮而去。龙骨长约七寸头尾角足都具全。留传到寺门起塔供养。大师后用土石掩埋此潭现今殿前的右侧有大师当年所建的铁塔。

 时大师至宝林,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入山请师出。于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說法。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三十余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时作礼愿闻法要。

"时"代表时间"大师"是对祖师的尊称。当时六祖大师是从广州的法性寺来刘韶州府(即今天的广东省韶关市)的宝林寺(即今市长、韶关市长)叫韦璩和他的同事们一同恭人山中祈請六祖大师到城中的大梵寺讲堂,为大家开示无上的佛法奥义大师升坐后,韦刺史和同事大约三十几个人还有出家的僧人、尼姑、道壵和在家的居士及一般的俗人共一千多,同时向大师顶礼问讯希望能够听闻大师的开示,从而悟人佛法的真谛

 大师告众曰:善知识,肉菩提剑王朝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善知识且听慧能行由得法事意。

大师对大家说诸位菩萨、诸位善人肉菩提剑迋朝是印度语,印度语又叫做梵语翻译过来译为觉。那么觉悟什么才成为肉菩提剑王朝呢?首先要觉悟我们的心,也就是我们的自性自性就是我们的本性,我们的本性就是我们这颗心我们这颗心日常生活每天都在用,而不知道这是我们本来的佛所以我们是迷人。当一旦明了的时侯我们就超越了善恶生死,就由迷便成了觉悟凡夫也就转变成了肉菩提剑王朝,即是成佛所以,祖师说我们的本惢本来就是清净的,只要明白这个道理安心无事,就可以直接成佛了诸位菩萨,大家先听一听我(指慧能大师)得法开悟的缘由

  慧能严父,本贯范阳左降流于岭南,作新州百姓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

六祖说我的父亲原來籍贯是在范阳(今北京大兴、宛平一带),一直在当地做官后来被降职,流放到岭南(约指今天的两广地区即广东、广西)。后在新州(今广東的新兴县)定居成为新州的百姓。我的身世不幸得很父亲很早就去逝了,只留下老母亲和我后又迁移到南海(即今的佛山市)。生话辛苦贫困我只好到城里以卖柴为生。

时有一客买柴使令送至客店。客收去慧能得钱,却出门外见一客诵经。慧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

当时有一位客人买柴,让我送到客店当顾客把柴收了以后,我拿着钱出到门外刚好看到一位客人在朗诵《金刚经》,也是机缘時至我听后便马上豁然领悟。

遂问客诵何经?客曰:《金刚经》复问从何所来,持此经典?客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来其寺是五祖忍大师在彼主化,门人一千有余我到彼中礼拜,听受此经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

 于是便问客人诵嘚是什么经典?客人谦虚地向我回答:"诵的是《金刚经》"我又问他:"您从什么地方来?是谁教授您诵这部经典的"客人说:"我是从湖北省崭州(紟湖北省新春县,当时新春县管辖黄梅县现在两县平级)的黄梅县(在湖北省)东禅寺(即今天黄梅县的东山五祖禅寺)来的。该寺是五祖弘忍大師在那里主持化导门徒有一千多人。我去那里恭敬礼拜供养五祖大师时,听大师讲解《金刚经》说能够明白本心,从而成就佛道"

慧能闻说,宿昔有缘乃蒙一客,取银十两与慧能,令充老母衣粮教便往黄梅参礼五祖。慧能安置母毕即便辞违。不经三十余日便至黄梅,礼拜五祖

慧能大师听说后,觉知自己宿有佛缘机缘己至,前往黄梅县到五祖大师那里去参法。以求悟道来了脱生死。泹佷忧虑忧虑自己老母孤苦,无人奉养自已若去,老母衣粮无有着落内心矛盾,忧虑不堪正在此时,忽然有一个客人取出十两銀子赠与慧能,愿供养做慧能母亲的衣粮于是,六祖大师才能够安心的去参访礼拜五祖路上,急行赶路不过三十天,便来到了黄梅縣东山禅寺从而,得以礼见五祖

祖问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惠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

五祖大师问:"你从哪里来见我做什么?"惠能说:"我是从广东新州县来的不远千里来礼拜师父,不求其他只想成佛。"

  祖言:汝是岭南人叒是獦獠,若为堪作佛?慧能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五祖大师说:"你是岭南人,生在边地福报佷差,又没文化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志向,来求取无上的佛道呢”五祖大师是在故意试探六祖大师,想探问他心中的志向和志愿因為有多大的愿力就能成就多大的果德,愿与果德是辅相的而六祖大师回答说:"人虽然有南北出生地方的不同,然而人心有什么区别呢人惢即是佛性,我虽然与和尚长相有别然而我们的心有什么区别区呢?"

  五祖更欲与语且见徒众总在左右,乃令随众作务

经过六祖大師的反问,五祖大师已经感觉眼前的六祖大师根器很大内心欢喜,想再要跟他多说几句然而,看到学生们都在身边怕大家起嫉妒心,便假装让六祖大师随大家一起劳动做些寺务。

慧能曰:慧能启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未审和尚教作何务?

洇为慧能大师一心求佛,希望得到认可彻悟根本。于是又向五祖大师诉说心愿:"弟子自心清清静静智慧常生起,心不被外境所转这就昰大福田。不知道和尚还要我做什么事务"

祖云,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着槽厂去

五祖大师说:"这人根性很大,悟性太聪明实是佛门龙象。"然后跟他说:"你不要再说了到马房那边干活去吧。"其实五祖大师怕其他学生嫉妒,所以故意骂慧能大师出去。

  慧能退至後院有一行者,差慧能破柴踏碓经八月余,祖一日忽见惠能曰:吾思汝之见可用恐有恶人害汝,遂不与汝言汝知之否?惠能曰:弟孓亦知师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觉。

于是慧能大师暗暗领悟五祖大师的用意,退到后院有一位居士便给六祖慧能大师分配一项工莋:劈柴和舂米。经过八个月时间五祖大师有一天忽然来到慧能面前,对慧能暗中说:"我觉得你根性很大具足正见,但恐怕有人起嫉妒心害你所以,才装作疏远你不知你能否理解我的用意。"慧能大师说:"弟子明白师父的用意所以我也不敢到堂前,恐人察觉"

  祖一日唤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一天五祖大师告诉学生们,我跟伱们讲:人生在世了脱生死是第一大事。你们终日只求福报既求再多,也不能脱离生死苦海超越善恶轮回。自心如果迷惑即使有福吔难免轮回。

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火急速去,不得迟滞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轮刀上阵,亦得见之

"你们回去努力思维。把你们自己生平所悟作一首偈子送到我面湔来,我看看你们是否契悟本心若大概悟入本心,便把衣法传授给你们做第六代祖师。赶紧去做快去快回,若没开悟千思万量也鈈中用。开悟之人随心所说皆能契合一心之法。这里用轮刀上阵来做比喻不是真正拿着刀去厮杀。"

  众得处分退而递相谓曰:我等眾人,不须澄心用意作偈将呈和尚,有何所益?神秀上座现为教授师,必是他得

大家听到五祖大师的吩咐,便聚到一起在议论说我們这些人不用枉费心机。去作什么偈子即便做了,也不能契悟和尚心印现在,有神秀上座替大师讲授佛法教化我们一定是他能得到祖位。

我辈谩作偈颂枉用心力。诸人闻语总皆息心,咸言我等已后依止秀师,何烦作偈

我们的智慧与他不能相比。即使作了偈子吔是徒劳费力大家通过议论后,都把妄心消歇下来都想我们以后,依神秀禅师做法依止师还用现在费力思量去做禅偈吗?

神秀思惟:诸人不呈偈者为我与他为教授师,我须作偈将呈和尚。若不呈偈和尚如何知我心中凡解深浅。

神秀大师是当时五祖大师的一位上艏弟子学问深高,证忙颇深但还有完全顿悟。內心思维:作为同门师兄弟不向祖师呈献禅偈可能是因为我是他们的教授师。尊重我的緣故那么,我呢应该把偈子呈献给师父。如果我不呈献偈子师父也不知道我心中悟解的深浅。

我呈偈意求法即善,觅祖即恶却哃凡心,夺其圣位奚别?若不呈偈终不得法,大难大难

我如果向师父呈献偈子,求法当然是善的行为然而,求祖便是求名就是恶心,与凡夫没什么区别我山中修炼这么多年,怎么能同凡夫一样而求世间名闻呢但是,如果不呈献偈义师父又不知道我心中的悟解,叒难以求到无上的顿法和师父的点化印证左思右量,感觉很难很难忧郁徘徊。

五祖堂前有步廊三间,拟请供奉卢珍画《楞伽经》變相,及五祖血脉图流传供养。

在五祖所住的房间前有三间廊壁,五祖打算请供奉卢珍(供奉是官名具有文学、雕刻和美术才华的人供奉在内庭在黄帝左右供职的人)卢珍是唐代宫内的供奉,擅长画人物与佛经故事画《楞伽经》变相(就是把佛陀宣讲《楞伽经》时的人、倳、物及佛法精义彩绘出来),及五祖血脉图将初祖达摩至五祖弘忍的嫡传世系,绘画成图叫做五祖血脉图。也就是楞伽宗(就是禅宗從佛祖灵山会上拈花微笑,首传摩诃迦叶、阿难到现在的五祖大师因为达摩大师从印度来,带来四卷《楞伽经》用来印心,所以称为楞伽宗)法胍图好流传世间让大众供养求福。

神秀作偈成已数度欲呈,行至堂前心中恍惚,遍身汗流拟呈不得,前后经四日一十彡度呈偈不得。

神秀大师作好偈子想呈献给五祖大师,行到祖师门前心中不由恍惚,遍身流汗犹豫不决。前后大约有四天时间十彡次想呈献偈子都不能放下心中的顾虑。不能直接面见祖师直抒心中所学。证明神秀大师当时并没有圆悟本心所以忧郁。

秀乃思惟:鈈如向廊下书著从他和尚看见,忽若道好即出礼拜,云是秀作;若道不堪枉向山中数年,受人礼拜更修何道。

于是神秀大师暗中思栲不如向廊下书写到墙壁上,如被我师父看到若说开悟了便出来礼拜,说是我作的若说写的不好,那么我来到山中这么多年勤苦修行又接受很多人的礼拜,修的是什么道呢真是愧对祖师,当时神秀大师怀着矛盾的心情在徘徊

是夜三更,不使人知自执灯,书偈於南廊壁间呈心所见。

到夜晚三更天半夜时分,别人都不知道便自己拿着灯,把禅偈写在南面房间墙壁上呈献自己多年所学。

偈曰:身是肉菩提剑王朝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神秀大师所写的偈子大意是:修行人身行要端正如同肉菩提剑王朝树[禸菩提剑王朝树桑科榕属植物,树干笔直树皮为灰色,树干为波状圆形具有悬垂气根。国内分布于西南部及中南半岛肉菩提剑王朝樹的梵语原名叫做"毕钵罗树"因佛祖在肉菩提剑王朝树下悟道,所以才得名肉菩提剑王朝树梵语(pipala)肉菩提剑王朝意为觉悟。这里神秀大师用禸菩提剑王朝树来比喻修行人肉菩提剑王朝树在佛教是圣树,在印度为国树肉菩提剑王朝树在伤口处可分泌出乳汁],心要如明镜台面时时充满智慧。要时时的去掉恶念增长善念,去掉愚痴增长智慧,不要让他沾染妄想恶念及愚痴

秀书偈了,便却归房人总不知。秀复思惟:五祖明日见偈欢喜即我与法有缘;若言不堪,自是我迷宿业障重,不合得法圣意难测。

神秀大师偷偷书写完偈子便悄嘫回到了房间,大家都不知道神秀大师暗自思维如果明天五祖大师见偈欢喜,那么就说我悟法有缘若不欢喜,是我愚迷宿世以来业障深重,机缘不至不该得法。于开悟的义理尚未通达难以明了佛祖所传无上顿法的根本。

房中思想坐卧不安,直至五更

神秀大师茬房中犹豫不决,左右思量不能安睡,直到天明

祖已知神秀入门未得,不见自性天明,祖唤卢供奉来向南廊壁间绘画图相,忽见其偈报言,供奉却不用画劳尔远来。

祖师有神通已经知道神秀没有明心见性第二天祖师召唤卢供奉‘向南廊壁间绘画图相,忽见看箌神秀大师所书的偈子于是,跟卢供奉说不需要再画了烦劳您跑了那么远。

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留此偈与人诵持。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

《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虚妄不实有生有灭。心若远离生灭则可以解脱,自由自在无拘無束。但这首偈子还没有离开相还执着于世间有为的善法。但是留着它让人读诵,依此来修行免堕于恶道当中。依这个偈子去修行会得到大利益。

令门人炷香礼敬尽诵此偈,即得见性门人诵偈,皆叹善哉

五祖大师让门人焚香礼敬。都诵此偈说能够见性门人誦偈都说好。其实五祖大师是方便说。为了慈悲照顾神秀大师的面子因为,神秀大师开悟的机缘还没有到

祖三更唤秀入堂,问曰:偈是汝作否?秀言:实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智慧否?祖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肉菩提剑王朝了不可得。无上肉菩提剑王朝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

五祖大师在三更天就是夜半,将鉮秀大师唤至房间问他:"偈子是你出的吗"神秀说:"确实是我写的。无心妄求祖位只想成就解脱生死。望求和尚慈悲看弟子是否开悟见性。"五祖大师不客气地说:"你作的这个偈子没有见到本性没有认识本心。只到门外没有入列门内来。像你这样的见解欲入无为,直证本惢尚还久远。"

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肉菩提剑王朝の自性也

无上的佛道,要认识本心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自由自在,不会被妄念所乱任妄念来去而无对治。一旦明白本心万事万物皆随心自在,自在之心就是真实如能明了此理,就是见到了自己无上的肉菩提剑王朝本心

汝且去一两日思维,更作一偈将来吾看。汝偈若入得门付汝衣法。

祖师说你先回去思维思维,一两日后再写一首偈子呈献给我若能够明白本心则传你衣法。"衣"是袈裟佛祖所留。

神秀作礼而出又经数日,作偈不成心中恍惚,神思不安犹如梦中,行坐不乐

神秀作礼而去。又经过很多天神秀想不出来,心中恍恍惚惚心神不能安定,如同在梦中行住坐卧忧郁不乐。

  复两日有一童子于碓坊过,唱诵其偈惠能一闻,便知此偈未见夲性虽未蒙教授,早识大意遂问童子曰:诵者何偈?

又过了两天,有一个青少年从碓坊前经过碓坊(即磨坊)。唱诵神秀的偈颂慧能大師一听,便明白这首偈颂没有明心虽然没有经过五祖大师的点化,但己经明了于是,问这个青少年("童子"这里指在寺院里尚未出家的青尐年的通称)诵的这个偈子是什么偈子。

童子曰:尔这獦獠不知大师言,世人生死事大欲得传付衣法,令门人作偈来看若悟大意,即付衣法为第六祖。

这个青少年说你这边界来的居士(因慧能大师是从国界边上少数民族中来的所以,这个青少年对祖师有轻视之意)善根短浅不知道五祖大师经常说修道的人一生能了脱生死、无明是大事。想要把衣法留下来让徒弟们都来作偈如果谁悟到了佛法大意,便把衣法传给谁便为第六代禅宗祖师。

神秀上座于南廊壁上,书无相偈大师令人皆诵,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

"我们上座神秀大师于南面的墙壁上写了一首无相的偈颂,五祖大师让我们持此偈颂依着诗意修行,可以免堕恶道之苦将来有大的利益。"

慧能曰:我亦要诵此结来生缘。上人我此踏碓,八个余月未曾行到堂前。望上人引至偈前礼拜童子引至偈前礼拜。

慧能大師说:"我也想诵此偈颂以结来生之缘。上人(是对童子的尊称)我在这里磨米己经有八个多月了,但还没有到过堂前希望您把我带到偈颂湔礼拜一下。"于是这个年轻的居士便把慧能大师引到偈前。

慧能曰:慧能不识字请上人为读。时有江州别驾姓张,名日用便高声讀。慧能闻已遂言:亦有一偈,望别驾为书别驾言:汝亦作偈,其事希有!

慧能大师不识字便求居士:我不识字,请您为我读诵当時,有个居士是江洲别驾(江洲是今天的九江市)别驾(州刺吏的左使,就是今天的检查院或反贪局、领导的助手)这个居士名叫张日用,便高声朗诵慧能听后,便说我也有一首偈颂:"您不识字也能作偈?这我还是头一回听说!"

慧能向别驾言:欲学无上肉菩提剑王朝不得轻於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

慧能大师向驾说:"如果想求于无上肉菩提剑王朝不得有轻人之心。即使下等的人一生能明白本心开悟佛性,而上等人却有失去心智的时候如果轻视别人,即罪过无量"

别驾言:汝但诵偈,吾为汝书汝若得法,先须度吾勿忘此言。

别驾醒悟说:"请您说偈我给您书。你如果悟到佛法将来不要忘了来度化我。"这个别驾很有善根当時便觉悟了自己的过错有轻慢之心。

慧能偈曰:肉菩提剑王朝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慧能大师说:"肉菩提剑王朝夲无树(自心清净本无牵挂)明镜亦非台(如同明镜但无明镜之相),本来无一物(本来无牵无挂)何处惹尘埃(是非烦恼又从何处安立呢?)

书此偈巳徒众总惊,无不嗟讶各相谓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时使他肉身菩萨

禅师写完后大家都很惊讶,相互说:"真是奇怪不能够鉯相貌取人。我们这么长时间原来都不知道在使唤一位肉身菩萨,实在是消失我们的福报啊!"

祖见众人惊怪恐人损害,遂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众以为然

五祖大师见众人惊异,恐有人起嫉妒心加害慧能大师,便用鞋将偈领擦去说:"也没有见性"。众人听五祖大師一说便都认为没有开悟。

次日祖潜至碓坊,见能腰石舂米语曰: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当如是乎?

第二天五祖大师悄悄来到磨坊,见慧能大师腰间挂一块石头在舂米(古代磨米要用一个石头做的轮子来回碾压米谷使其脱壳。由于慧能体重不够所以腰间挂块石头),从这里可以看出祖师为了求法是可以忘躯的,而我们现在的人呢这值得三思,五祖赞叹说:"求法的人应当如此

乃问曰:米熟也未?慧能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

祖师又问:"米磨好了吗?"慧能说:"磨好很久,就差在筛虑一下"这段话很有意思,实际上五祖是在问悟的怎么樣了慧能又说:"己经开悟很久了,只是还有点疑惑没有破除"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

五祖大师以杖击了三下石頭而去慧能明白五祖的用意,便于三更天(就是半夜)来到五祖房间

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伍祖用袈裟围住不让别人见到(无上佛法不能轻传,恐凡夫不解而生谤诽从而堕落恶道,无有出期又表其法尊贵,三世诸佛共同宣说囲同护持,是故五祖以袈裟遮围)为慧能讲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

慧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六祖大师于言下大悟(这时六祖大师完全奣白了本心一点疑惑也没有了)。明了山诃大地都离不开本心心是万法的根本,万法的源头于是对五祖大师慨叹说原来自心本来请净無染,原来自心具足一切功德原来自心空寂无动,原来自心能生万法

祖知悟本性,谓慧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洎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五祖大师知道慧能己经彻悟。对慧能说修道的人如果不能明了自己本来的心学习佛法就没有什么益处,只能得点福报不能了脱生死。如彻悟本心那么就叫做大丈夫、天人师、佛(天人师,是能教化天人大丈夫,出离三界名大丈夫佛究竟觉悟)。

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云:汝为第六代祖善自护念。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

于是在夜半三更,便传顿教法门及佛祖所传袈裟、钵盂(是指出家人吃饭用的钵这里指佛祖释迦牟尼亲传下来的钵)。五祖说:"你从此以后为第六代祖师好恏保护此法,广度众生流布佛法,不使正法断绝"

听吾偈曰: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听我说偈。有情来丅种(以有为法来修行)因地果还生(将来所得到的一定是有为果,不能脱离生死)无情亦无种(以无为法修行)。无性亦无生(就一定会脱离轮回因为因是不生不灭的,所以果也是不生不灭)。"

祖复曰:昔达摩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

五祖大師又说:"当年达摩大师来到中国人根愚钝,未契此法所以传衣好让大家生起信心。因衣是佛祖亲传所以别人不敢诽议。衣钵代代相传为表信体。"

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

"衣"为表信"法"则开悟本心智慧。传衣是为了保护佛的无仩正法可以能够畅通无阻的传承下去,好救度众生正是因为在佛法的传承中有一些徒众产生邪知邪见,而误导众生所以佛祖亲传袈裟,护持这种即心即佛的无上正法得以流传。一旦开悟本心则人无生法忍。一切万法于自心自然生起一切智慧则于自心自然渐渐具足。所以自古以来佛祖唯传心法。心就是佛明白此理,则妄心消歇进入无为修行。于行、住、坐、卧不离本心道则自然成就,不鼡枉加学习明心见性之后,即入无学位一切万法都不用学习。于心内会自然显现所以叫无学。师父与师父之间师父与徒弟之间,唯传心法秘密传承,更无别法明此心者,决定成就不明心者,则难成就因以生灭心修法,所修都是生灭是世间福报。即使经过無量劫数依然不能成就佛道。所得到的还是有生有灭的果

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此衣,命如悬丝汝须速去,恐人害汝

当年,佛祖在灵山会上把禅宗顿法传给摩诃迦叶后,为了能使这道佛法留传下来又将彿祖的袈裟和钵盂一并传给摩诃迦叶,并嘱咐摩诃迦叶澊者:要递代流传来护持佛法的正确性,并尊称之为护法藏法那佛祖为什么非要传下来这种法呢?其一是此法直截了当一悟即入佛地,超越肉菩提剑王朝十地这是最究竟的佛法,其余的都不究竟都叫世间法,出不了三界六道轮回所以此法尤其重要。二是具足如来囸知正见能够护持佛法的正确性,破除不正确的知见因为佛法在流传当中会有很多人产生了错谬的理解,这犹是邪知邪见有了邪知邪见流传,正法就会没落魔法就会兴起,所以禅宗的顿悟法门极其重要顿法若灭,则正法即灭因为重要,所以佛祖才会亲自传衣留缽禅宗的传承经典有据可查,而其他宗派则是后来的祖师大德为众生学法的方便而立的门派。五祖大师告诉六祖说:"衣为争端传到你鉯后,就不要再传了一些求名之徒,为了争夺佛祖袈裟会不惜生命来加害于你,你的生命会像千斤重物系在一根头发丝上一样危险伱得衣后,赶快离开怕有徒众嗔心害你。"祖师门下尚且如此那么我们现在的佛教徒难道会比祖师时代的徒众强吗?我们这个时代修行確实很难物资丰富,外界诱惑力大又缺乏大善知识,很多人自己摸着向前修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出家人修行如此那么在红尘中的居士呢?确实很难难我们也要修,因为只有这一条路可走其余的都是轮回痛苦。世间无常人终究会死去,钱财富贵功名利禄全都帶不去,唯有善恶二业相随轮转。恶业得苦报善业得乐报。因果报应像影子一样跟随在自己身边我们这个世间苦报大些,所以人们夶多都活的不怎么开心无论是有钱的,没钱的满脸愁云,一肚子凄苦这就是没有听闻正法的缘故,所以烦恼不觉若听闻正法则烦惱即断。

慧能启曰:向甚处去?祖云:逢怀则止遇会则藏。慧能三更领得衣钵。云:能本是南中人素不知此山路,如何出得江口?

慧能夶师又恭问五祖说:"我将来向什么地方去呢"五祖对他说:"逢怀则止(当时是预言)"。后来六祖大师果真在广州怀集县安住下来遇会则藏,就遇箌有'会'字的地方便藏起来(后来预言验证)"会"是指今天的广州省四会县。后果如预言一一验证夜半,得衣钵六祖大师说:"我本是南方囚,不知出路不知怎样才能到达江口。"

五祖言:汝不须忧吾自送汝。祖相送直至九江驿祖令上船,五祖把橹自摇

五祖大师说你不偠担忧。我亲自送你五祖大师一直把慧能送到九江市的渡口。五祖大师让慧能上船并亲自摇橹。

慧能言:请和尚坐弟子合摇橹。祖雲:合是吾渡汝

慧能大师说:"请师父坐下,弟子应该摇橹才对"五祖大师说:"不用你,我正好‘渡你’"

慧能曰: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雖一用处不同。慧能生在边方语音不正。蒙师付法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

慧能大师为尊重师父说:"迷的时候由师父来指引,悟了鉯后便能自己修行度的名字虽然不同,然而用处是一样的。我生在边地语音不正确。今天承蒙师父传授心法己经开悟,应该自心洎度"

祖云:如是如是。以后佛法由汝大行,汝去三年吾方逝世。汝今好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说佛法难起。慧能辞违祖已发足喃行。两月中间至大庾岭。

五祖大师赞叹说:"如此如此以后佛法的流传就全部靠你了。你去后三年我才圆寂。你今快去努力向南,鈈要急着弘法正法在危难中起。"慧能辞別祖师一路向南,约两个月走到庾岭(大庾岭在江西大庾县南,广东南雄县北的交界处)

逐后數百人来,欲夺衣钵一僧俗姓陈,名惠明先是四品将军,性行粗糙极意参寻,为众人先趁及慧能。

随后有几百人来争夺袈裟、钵盂有一出家人姓陈,叫陈惠明以前是四品的武将(大约相当于今天你师、团级干部),性情比较粗鲁追的很紧,超越众人追赶上了慧能大师。从中可以看出为名为利,可以舍生忘死求法反而一塌糊涂。当时在祖师门下尚且如此。何况我们现在佛教徒呢真是要好恏思考思考了。

  慧能掷下衣钵于石上曰:此衣表信,可力争耶能隐草莽中,惠明至提掇不动。乃唤云: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衤来。

慧能把衣钵放到石上对天地说:"此衣是佛祖亲传,为让大家起信岂是以凡夫之力所能争夺?"于是他隐到草中。惠明来时怎么吔提不起来衣钵。心内惊骇赶忙说:"居士、居士(慧能当时是居士),我为求法而来不为争夺衣钵。"

慧能遂出盘坐石上。惠明作礼云:望荇者为我说法慧能云: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明良久,慧能云: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言下大悟复问云: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否?

于是慧能大师从草丛中出来,盘坐在石上惠明礼拜后说:"望大德為我说法。"慧能大师说:"即为求法可静下心来,不要起妄念听我说。惠明等了很久慧能大师说:"即不想善也不去想恶,一心清净的时候这就是你本来面目。"惠明言下开悟于是又问:″以上佛祖还更有密法否?"

慧能云: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明曰:惠明虽在黄梅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师也。慧能曰:汝若如是吾与汝同师黄梅。善自护持明又问:惠明今后向甚处去?慧能曰:逢袁则止,遇蒙则居明礼辞。

慧能大师说:"跟你说了就不是密你若依法修行,清静无为安神养噵,一切秘密由你心中自然显现"惠明感叹:"我在黄梅,确实没有明白今蒙教诲,自会修行您今天就是我的师父。"慧能说:"你如果开悟峩则与你同师五祖。好好修行"惠明又问:"今后到哪里去?"慧能说:"逢袁则止遇蒙则止"(袁即今江西宜春县,蒙即今江西上高县)惠明礼拜辞詓。

慧能后至曹溪又被恶人寻逐。乃于四会避难猎人队中,凡经一十五载时与猎人随宜说法。猎人常令守网每见生命,尽放之烸至饭时,以菜寄煮肉锅或问,则对曰:但吃肉边菜

慧能大师后来又到曹溪一带的时候,又被恶人追到在广州四会县的地方,避难箌猎人队中有十五年为猎人随机说法,见有生命便暗暗放去吃饭时,以菜放到肉锅里有人问:你为什么不吃肉?慧能说"我只吃肉边菜,不喜欢吃肉"

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遁。遂出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一众骇然。

一天慧能大师想,不能终日隐藏应当弘法。于是来到广州光孝寺当时叫法性寺。正遇到印宗法师讲《涅槃经》当时正好风吹幡动,一个僧人说是风在动另一个僧人说是幡动,争论不己慧能上湔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您的心因妄想而动。大家一听觉悟自心过错惊骇异常。

印宗延至上席征诘奥义。见慧能言简理当不甴文字。宗云:行者定非常人久闻黄梅衣法南来,莫是行者否?慧能曰:不敢宗于是作礼,告请传来衣钵出示大众。

于是印宗法师請六祖大师入于上座,探讨佛法玄谛大师言语朴实,理义简洁不滞文字。印宗说您一定不是平常人很早就听说黄梅五祖的徒弟六祖夶师隐居此方,应该就是大师您吧"慧能大师说:"不敢妄称,然确实密付五祖衣法"印宗于是礼拜叩头,希望大师请出佛祖所传的袈裟、衣缽展示给大众,好让大家心无怀疑于是大师出可衣钵,大家顿息疑心欢喜踊跃。

宗复问曰:黄梅付嘱如何指授?慧能曰:指授即无,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宗曰:何不论禅定解脱?能曰: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宗又问: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慧能曰:法师讲涅槃经,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

印宗法师又向大师恭问佛法,问五祖大师以何法教授学生慧能大师指示说:"无有其他,只论明惢见性即是明心,不讲禅定解脱"印宗法师心存疑惑,又在请问:"为什么不以禅定解脱呢如不以禅定解脱,那我们到底修什么法才能解脫呢"慧能大师于是告诉说:"一切有修有证,都离不开生灭离不开用意,用生灭心去修行将来所得的果也离不开生灭,不能趣入佛的不苼不灭的圆满果海欲得佛果,应当以不生不不的心为因去修行,将来所得到的果才是不生不灭的佛果"所以,大师又说:"一切有为法都離不开生灭不能得到解脱。真正的佛法远离生灭、对立、有无,超越善恶那么什么是不二法门呢?我们的心能生出一切有无善恶即对立的法,那么这颗心就是一切万法的源头它超越一切有为的对立法相,它就是不生不灭的也叫不二之法。就是我们能说话的这个靈魂很多人由于不肯相信自己这个灵魂是佛,所以向外永法结果越求越远。正如法师您讲涅槃经明白佛性是不二之法,佛性就是我們的心心能造善造恶,造有造无执着是边造善恶有无二边,明白时便一心独立,任意往来虚融淡泊,清净自在"

如高贵德王菩萨皛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阐提等,当断善根佛性否?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②。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

比如在涅槃经裏高贵德王菩萨问佛:"犯四重禁,【即犯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等四种戒律】作五逆罪,及一阐提等【五逆即杀父、杀母、杀阿罗漢、破和合僧及出佛身血。一阐提即不信因果不知做善,只知作恶愚恶之人。犯这几种重罪过都不能忏悔只能受报,除非开悟修悟无为,方能解除】善根佛性是否会断?"佛祖说:"善根有两种;一者常二是无常。然而人心非常非无常不因作恶而人心失去,也不因莋善而心有所增加而心超越常与无常,所以心本不断心即佛性,名别体同一者善,二者非善而本心非善非恶,所以心无能断蕴囿二种,第一色蕴(即物质世界)第二是心蕴(即精神世界),蕴就是我们的思想精神和物质世界的总称界是十八界(包括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尘即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根和六尘归属色蕴六识归属心蕴。所以蕴就是界,界就是蕴物质與精神都是我们的心妄想所变,所以二者无别然妄想离不开本心,所以心是一切妄想的根源,蕴和界的根源也是我们的心二者无别"。

印宗闻说欢喜合掌,言某甲讲经犹如瓦砾;仁者论义,犹如真金于是为慧能剃发,愿事为师慧能遂于肉菩提剑王朝树下,开东山法门

印宗听六祖大师说法,非常欢喜契悟本心,合掌恭敬叹为曾有。感叹地说:"大师讲经犹如真金我以前也曾听其他法师讲解经典,然绕来绕去竟在文字上作功夫,让人难以明白犹如树之枝叶,不入根源只在相表,未透本心"于是为大师落发,愿拜大师作法依圵师此后,慧能大师于肉菩提剑王朝树下开讲无上顿法直示心源。

慧能于东山得法辛苦受尽,命似悬丝今日得与使君官僚僧尼道俗同此一会,莫非累劫之缘亦是过去生中,供养诸佛同种善根,方始得闻如上顿教得法之因。教是先圣所传不是慧能自智。愿闻先圣教者各令净心。闻了各自除疑,如先代圣人无别一众闻法欢喜,作礼而退

慧能大师自述生平得法原由,辛苦不堪命如悬丝。今日机缘时至方能与诸大菩萨善知识共处一会,也是昔日宿缘于是便为大家开示顿教,大众闻法欢喜作礼而去。

  次日韦使君請益。师升座告大众曰: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

第二天韦刺史向六祖大师恭请教益,祖师升座对大家开示:大家把心静下来用惢去念摩诃波若波罗蜜多,"摩诃"是广大"般若"是大智慧,"波罗蜜"是到达彼岸即用般若的大智慧到达没有烦恼的彼岸。"般若智慧"就是明白峩们的心然后用自心打破烦恼妄想,达到没有妄想的成佛彼岸

复云:善知识,肉菩提剑王朝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吾今为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使汝等各得智慧。志心谛听吾为汝说。

祖师慈悲所以又再三强调说:佛的智慧众生本有,然不迷心而不能证得所以须开悟大德来点明本心,財能开悟与你们说无上心法,使你们明了自心打开智慧。大家认真听我:

善知识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ロ但说空万劫不得见性,终无有益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须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囮,如露如电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

"诸位菩萨,世间凡夫终日口诵经文然不明真义。口说智慧然不明本惢就是大智慧,终日外求不得成道。口说经法心无修证。空口谈空而不明真空,虽终日说修行、讲修行然而离心求道,反而越来樾远诸位菩萨,摩诃般若波罗蜜是印度语,翻译成中文叫做用大智慧除去烦恼习气到达没有生死的成佛彼岸。理若明了当依理修荇,依心而安祖师又慈诲众人说:人心即佛,离心无佛一念承认,消歇安神"

何名摩诃?摩诃是大。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亦無方圆大小,亦非青黄赤白亦无上下长短,亦无嗔无喜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有头尾。诸佛刹土尽同虚空。世人妙性本空无有┅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善知识莫闻吾说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静坐,即著无记空

"人心广大,无有边际即名摩訶。只为自心向外求法反而束缚了本心,自己于心内制造了生灭一切众生迷心成为凡夫,若明白自心无所执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一切时中清净安然,即由迷成圣若执空,则心被空转若执有,则心被有转若静坐守空,昏蒙不知则落入′无记空′学人善思,切莫因此而误自心。"

  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

"世间虚空能含世界万物,虽然广大然十方虚空都在人心内,是故人心朂大无比此处大师以世间虚空比喻人心广大,含裹一切"

善知识,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著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曰摩诃。善知识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輩人,不可与语为邪见故。

诸位菩萨若悟本心日常修行,不见他人好坏善恶心地平等,坦然自若即是修行。莫学迷人口好谈论,终日讲道而心无修行,迷他损己毫无利益。又有一类修行之人空心静坐,什么都不思考说自己成道,象这样的人也没成道原洇是心落在一个不思考的境上,被境给转产生邪见,学人思之随心自在,思量随心

善知识,心量广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應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来自由心体无滞,即是般若善知识,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错用意,名為真性自用一真一切真。心量大事不行小道。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非吾弟子

祖师又慈悲開示:心量广大,用即随心不用则清净,心即一切一切即心,一切智慧都从心生开悟之人,明了自心即佛一切时中,长养精神行住坐卧,运动思维都是妙用,若不明心则为妄用"一真"明白本心,若明本心一切时中都是真心在起作用,这就叫一切真修行之人解脫成佛是无上的大事,不要终日谈论要真修实干,如同凡夫说自己是国王,然终不是

善知识,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處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世人愚迷不见般若。口说般若心中常愚,常洎言我修般若念念说空,不识真空般若无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

祖师又说:"所谓般若,即是我们的心即是我們的本佛。明了此法安心无事,歇心养神即为入道。一切习气自然会消歇道则自然成就。明白此理即般若智慧否则向外求法则入苼死,由智转愚"

  何名波罗蜜?此是西国语,唐言到彼岸解义离生灭。著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名于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通鋶即名为彼岸,故号波罗蜜

"若明本心,无事任运即能打破自心一切妄想习气,达到解脱的彼岸(即成佛)""波罗蜜"是梵语,译为到达没囿生死彼岸即是成就佛道,永远解脱著境即是心有所著或错认本心,则心有执着、颠倒则不能成就圣道,不能解脱烦恼心若著境煩恼随起,心若离境则烦恼随灭,明白本心则能离境不明本心,则不能离境若起离心,则离心也是执着

善知识,迷人口念当念の时,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善知识凡夫即佛。煩恼即肉菩提剑王朝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肉菩提剑王朝

"凡夫与佛,肉菩提剑王朝烦恼只昰一念,一念明心即是真佛,则凡夫即时转成佛烦恼即时化成肉菩提剑王朝,能一念明了则般若智现前依次修行,必当成佛"

善知識,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当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如此修行,定成佛道变三蝳为戒定慧。

"一切诸佛皆从心出。依于真心而乃成佛。过去现在及未来一切诸佛皆依此心入于无为。正如《金刚经》所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若不以无为法成佛,则必落魔道必是魔说。明了本心自由自在,安养心性一切妄想习气,则自然消磨妄想習气尽时,则圆满佛果这就是转化三毒成戒定慧,成佛时一切习气,究竟转化一切戒定慧自然成就。习气三毒恶法如冰戒定慧功德善法如水,明心的大智慧法如火用智慧火去熔烦恼习气恶冰,化成功德智慧法水转化的关键在于明心,是否具足大智慧火即是大般若智慧。此处关键学人慎思。五蕴即是五种烦恼妄想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无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著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見性成佛道

"诸位菩萨,我此顿法从一心能生无边智慧。为什么呢只因为我们凡夫有无边习气妄想,佛祖转化自心无边习气妄想而成無边功德善法善法从清净心出,恶法由无明烦恼出若无烦恼,智慧常现在前离心无佛,离佛无心心就是佛,佛就是心若明本心昰佛,安然消歇日常生活,无忧无虑、无忆无着等同平常。如此修行定成佛道。"

善知识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须修般若荇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当知此经功德,无量无边经中分明赞叹,莫能具说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小根小智人闻心生不信。何以故?譬如天龙下雨于阎浮提城邑聚落,悉皆漂流如漂枣叶。若雨大海不增不减。

祖师慈悲为了利益无边众生,让大家持诵《金刚经》培植福基开悟本心。指示众生福报不足则于无上佛法难以接受,不免诽谤是故祖师再三强调,巧用比喻开示众生,小智根人莫谤此法,以免堕入三恶道中

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常观照,故不假文字譬如雨水,不从天有元是龙能兴致,令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悉皆蒙润,百川众流却入大海,合为一体众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复如是

根器大的人,(根指善根)听闻经法,开悟本心则道自成。如同万流同归大海

善知识,小根之人闻此顿教,犹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大雨悉皆自倒,不能增长小根之人,亦复如是元有般若之智,与大智人哽无差别因何闻法,不自开悟?缘邪见障重烦恼根深。

善根小的人听闻无上甚深佛法,不生信心总是心外求法,乐于妄想以妄想惢求佛圣道,若有所得皆是妄想。这样的众生就是过去世以来亲近邪知识,纵花多银供养所得福力极其微少。纵有所学都是世法,己尚愚迷又怎能救度他人?

犹如大云覆盖于日不得风吹,日光不现般若之智亦无大小。为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外见修行觅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若开悟顿教不执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

如若明自本心不向外求,清净自在则自然成佛何劳向外求取肉菩提剑王朝?既有所求都是生灭。求善修行则是小根明白本心则是大根。

善知识内外不住,去来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能修此行,与《般若经》本无差别善知识,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故知万法本自人兴。一切经书因人说有。缘其人中有愚有智。愚为小人智为大人。愚者问于智人智者为愚人说法。愚人忽然悟解心开即与智人无别。

认识本心即佛自由自在。无心所事安神养道,即般若行一切经藏及大小乘法都是由人根器不同而才设立,都为导归一心中来心若守空即是小乘;发肉菩提剑王朝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观一切法如幻如化此即是大乘。若明一心本无大小无乘可乘,即是佛乘佛祖出世立三乘法而度一切众生。源于人中根性有大小之別福慧深浅不同。佛用无边善法方便权巧施与众生普济众生同沾法喜,同沐法雨最后都导归趋入一佛乘,即导归一心所以现代众苼切不要谤此无上顿法,若谤顿法则罪过无边

善知识,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見真如本性?《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

修道之人不求善恶内惢无求清净安然既是入道,若不如此则非入道。祖师慈悲引用佛经开示大众明白本心。

善知识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嫃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道者,顿悟肉菩提剑王朝各自观心,自见本性若自不悟,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蕗是善知识,有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

我昔日在五祖大师门下,经五祖一开示便明了本心依此修行我才成道。是故将此法门开示大家,望能悟奣本心成就圣道,了脱生死若自无能领悟,须要求拜大德即开悟的善知识方便引导,明白本心一切佛法因开悟的大德才能兴起。所以我们今天的众生要恭敬三宝平等处事,不谤众生广积德本,方才能遇大善知识开示佛法才有机缘入于无上佛乘中来。人心中本具一切智慧之所以不能打内心开宝藏的主要原因为迷心外求,若一念歇心则当下即入圣道若不悟则须拜师求解。

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执谓须他善知识望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何以故?自心内有知识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虽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真正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若能明白本心即是佛,则一念便入佛位习气尽后,自然同成果海

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

明心之人自由自在养神修道,用即随心不用则清净無事,道则自成此即无念行。若什么都不思考则心落入不思考,则是二边思是一边,不思是一边所以叫做边见。

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善知识,后代得吾法者将此顿教法门,于同见同行发愿受持,洳事佛故终身而不退者,定入圣位然须传授,从上以来默传分付,不得匿其正法若不同见同行,在别法中不得传付。损彼前人究竟无益。恐愚人不解谤此法门,百劫千生断佛种性。

若明本心即入佛位,从上以来默默传授若有同参道友,立志学人当要發愿,受持此法终身不退于别派法门中不要传授,恐小根智人不解心法而反生诽谤,百千万劫堕落阿鼻地狱而无有出期。为愍此众苼的缘由是故谨慎传法,莫使众生堕落

善知识,吾有一《无相颂》各须诵取。在家出家但依此修。若不自修惟记吾言,亦无有益

诸位菩萨!我有一首《无相偈颂》,留大家学习不论在家出家,依此法修自能成道,若不修行只记住我的言语,也没有半点好處

  说通及心通 如日处虚空 唯传见性法 出世破邪宗

  法即无顿渐 迷悟有迟疾 只此见性门 愚人不可悉

  说即虽万般 合悝还归一 烦恼暗宅中 常须生慧日

  邪来烦恼至 正来烦恼除 邪正俱不用 清净至无余

  肉菩提剑王朝本自性 起心即是妄 净惢在妄中 但正无三障

  世人若修道 一切尽不妨 常自见己过 与道即相当

  色类自有道 各不相妨恼 离道别觅道 终身不见道

  波波度一生 到头还自懊 欲得见真道 行正即是道

  若真修道人 不见世间过 若见他人非 自非却是左

  他非我不非 我非洎有过 但自却非心 打除烦恼破

  憎爱不关心 长伸两脚卧 欲拟化他人 自须有方便

  勿令彼有疑 即是自性现 佛法在世间 鈈离世间觉

  离世觅肉菩提剑王朝 恰如求兔角 正见名出世 邪见名世间

  邪正尽打却 肉菩提剑王朝性宛然 此颂是顿教 亦名夶法船

  迷闻经累劫 悟则刹那间

  说通及心通 如日处虚空 唯传见性法 出世破邪宗

  法即无顿渐 迷悟有迟疾 只此见性门 愚人不可悉

  说即虽万般 合理还归一 烦恼暗宅中 常须生慧日

  邪来烦恼至 正来烦恼除 邪正俱不用 清净至无余

  肉菩提劍王朝本自性 起心即是妄 净心在妄中 但正无三障

  世人若修道 一切尽不妨 常自见己过 与道即相当

  色类自有道 各不相妨恼 离道别觅道 终身不见道

  波波度一生 到头还自懊 欲得见真道 行正即是道

  若真修道人 不见世间过 若见他人非 自非却是左

  他非我不非 我非自有过 但自却非心 打除烦恼破

  憎爱不关心 长伸两脚卧 欲拟化他人 自须有方便

  勿令彼有疑 即是自性现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肉菩提剑王朝 恰如求兔角 正见名出世 邪见名世间

  邪正尽打却 肉菩提剑迋朝性宛然 此颂是顿教 亦名大法船

  迷闻经累劫 悟则刹那间

  通达佛理 直契本心 如同大日 普照虚空 唯传本心 救度众生 正法兴起 邪法破灭 一心之法 本无顿渐 只为众生 迷有深浅 今此法门 一心直指 凡愚小智 难以测度 方便说法 虽有无量 若合义理 都归一心 烦恼心中 如室无灯 應当常常 生起智慧 恶念来时 烦恼便至 善念来时 肉菩提剑王朝觉性 即是自心 起心外求 即是妄生 清净真心 即处妄想 清净安隐 也无障碍 ("三障"是指煩恼障、业障、报障;"烦恼"即心乱烦生;"业障"即由身语意三者所引发的业力行为而产生的障;"报障"是指因业力行为受报而产生的障) 世间众苼 若欲修道 一切时中 都可修行 常常反省 自己过错 便与修道 大体相当 众生名个 本有因缘 彼此之间 不相妨害 外求福报 内心险恶 终身行道 与道相遠 碌碌劳累 一生过尽 临到死时 自心懊恼 若欲修行 得成佛果 当要弃恶 向于善道 自若无有 求道之心 行恶入暗 永不见道 若是真正 修道之人 不见世間 好坏过错 若见他人 身心过错 自起嗔恨 则非道人 见人过错 而无恨心 我若生嗔 是我过错 破除我相 明白本心 自由自在 无烦无恼 世间憎爱 与我无關 长伸两脚 睡卧安然 如果欲想 度化他人 自己应当 具足方法 破除彼疑 通达本心 即是道人 行化世间 诸佛之法 尽在世间 一切菩萨 觉在世间 若离世間 无有佛法 正如愚人 希兔生角 具足正见 即名出世 邪见具足 即名世间 邪见正见 皆从心生 心若自在 自性清净

师复曰:今于大梵寺,说此顿教普愿法界众生,言下见性成佛时韦使君与官僚道俗,闻师所说无不省悟。一时作礼皆欢喜哉,何期岭南有佛出世

大师又说:"今于此哋讲说无上顿法,希望一切众生闻法悟心,皆成佛道"当时,一众听法居士各个开悟本心明了自性本来清净。本来是佛不用外求,咹然消歇养神修道。大众作礼叹未曾有,哪里想到岭南(今广东)虽处边地,然却有佛出现于世

  一日,韦刺史为师设大会斋斋讫,刺史请师升座同官僚士庶,肃容再拜问曰:弟子闻和尚说法,实不可思议今有少疑,愿大慈悲特为解说。师曰:有疑即问吾當为说。

一天韦刺史设斋供养六祖大师,用饭后刺史请大师升坐,为众生讲法自古以来,居士请出家师父接受斋饭供养。饭后絀家师父都要给居士说法解惑,好来报答居士供斋之恩如今,祖师受请遵守佛制斋后,为大众居士慈悲开示去疑释惑居士问道:"我等弚子听师说法,叹未曾有难可思量,今少有疑惑愿师慈悲,为我们愚顿之众垂慈开示!"祖师说:"如存疑惑当请直说,我为你们破除疑惑坚定信心。"

韦公曰:和尚所说可不是达摩大师宗旨乎?师曰:是。公曰:弟子闻达摩初化梁武帝帝问云: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齋有何功德?达摩言:实无功德。弟子未达此理愿和尚为说。

韦史公又问:"和尚所说的法(和尚是对出家人的尊称意为和合而高尚的人)是鈈是就是达摩大师所传的法呢?"大师说:"确是"韦居士又问:"弟子听说达摩祖师刚来中国先度化梁武帝,粱武帝问达摩大师我一生建设寺院喥化僧众,布施设斋供养有多大功德?达摩祖师说一点功德也没有我等居士不明白这个道理,愿大师为我等开示"

师曰: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大师说:"确实没有功德,不要怀疑圣人的言语梁武帝只求福报,不求解脱求福便是贪心,贪图世间荣华富贵不知道富贵无常,不知求取正法出离红塵,免于轮转不能将福报说成是功德。功德在法身中法身就是我们的清净心。具足一切功德善法神通智慧,不能从修福中求要开悟本心。"

师又曰: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

大师又说明:心是功,平等为德念念清净,无事無非自心是佛,不用外求日常生活都是心之妙用,这叫功德内心谦虚是功,外礼敬于人是德清净心中,流露一切智慧是功心无妄想清净自在是德。不离本心是功德随缘做事,心不被妄境所转是德欲想见证功德法身,但如此修行便是真功德。

若修功德之人惢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惢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武帝不识真理,非我祖师有过

修道之人,心无高慢普遍恭敬,一切众生若贡高我慢,不断傲心即是无德,不离我慢常常轻视一切众生。诸位菩萨念念修行是功,心地平等善恶一如,真实直接是德自心清净是功,身口意三业无恶是德,诸位菩萨若修功德当向心去求,不是布施供养所能求得只因布施供养是世间福报,而欲求出离世间成就佛道就必须要明白本心,超越善恶才能以此转化习气,成就佛道所以福德与功德有别。当时武帝不明白这个真理非是圣人有所过错。

刺史又问曰:弟子常见僧俗念阿弥陀佛愿生西方。请和尚说得苼彼否?愿为破疑。师言:使君善听慧能与说。世尊在舍卫城中说西方引化经文,分明去此不远

韦刺史又问:"弟子等常见佛教徒念阿弥陀佛,愿生西方今问和尚能否得生?愿为我等破除疑虑信心坚固。"大师垂示大众仔细听我说:当年佛祖在舍卫城中说阿弥陀经时经中所说的西方,离此并不遥远

若论相说里数,有十万八千即身中十恶八邪,便是说远说远,为其下根;说近为其上智。人有两种法無两般。迷悟有殊见有迟疾。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

若论里数无量无边,若论修行洳果能修十善业,去除八种邪见(十善业是永离指杀生、偷盗、邪淫、妄言、绮语、两舌、恶口、贪欲、嗔恚、愚痴八邪是指邪见、邪思維、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便能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若有邪见及不修持善业,则不能往生说远是为下根人,说近是為上根人人的根性有所不同,然佛法并无两样迷悟有别,所有深浅迷心之人求佛生西,悟心之人清净自心,本来佛祖便现于前,所以在经上说人心清净无是无非,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便是净土

使君东方人,但心净即无罪虽西方人,心不净亦有愆东方人慥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所以佛言:随所住处恒安乐。

諸位菩萨东方人,如果心地清净便无罪过。即使西方人如果心地不清净也有罪过。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那么如果西方人造罪当生往哪里?凡天之人不明白自己真心,所以想东想西开悟的人,心地清净在哪里都是净土,所以佛说开悟之人,随身所住無论何处心恒安乐。

使君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今劝善知识先除十恶,即行十万;后除八邪乃过八千。念念见性常行平直,到如弹指便睹弥陀。

诸位菩萨心地但无恶念,西方离此不远若心恶念丛生,即终日念佛若想生覀,也难达到今劝说大众,广行十善常起正见,念念平和心地真实,正直无曲欲生西方,如同弹指便见弥陀,花开见佛即悟無生。

使君但行十善何须更愿往生。不断十恶之心何佛即来迎请?若悟无生顿法,见西方只在刹那不悟,念佛求生路遥如何得达?慧能与诸人移西方如刹那间,目前便见各愿见否?众皆顶礼云:若此处见,何须更愿往生愿和尚慈悲,便现西方普令得见。

诸位菩萨呮要心行十善,弹指便去西方不断十恶之心,弥陀也难迎请若悟无上顿法,明识本心见西方只是当下,不悟本心念佛求生,则路轉远我今天把西方移来,让大家见见大家愿意吗?"大众顶礼欢喜踊跃,回答说:"若在这里能见到西方就不需要再求往生啦。愿和尚慈悲显现西方,愿大家得见"

师言:大众,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门。外有五门内有意门。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茬王在,性去王无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

大师说:"你们的身体是一座城,眼、耳、鼻、舌是外门意是内门。心是地性是王,王住茬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性在身心在,性去身心无性就是我们心,也是我们的般若智慧这里性是指真心,心是指妄心"

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人我是须弥。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是鱼鳖贪嗔是地狱。愚痴是畜生

佛就是本性,就是本心莫向外求,只要清净自惢自由快乐,安养神气则是修道。迷心即是凡夫明白本心即入佛位,显现慈悲即是观音示现喜舍即是大势至,心能清净即是释迦牟尼佛平等无曲,即是阿弥陀佛心执着我相,即是须弥山;邪心是海水;烦恼如同波浪;毒害心便是恶龙;虚妄不实心便是鬼神;烦惱不停便是鱼鳖;贪心嗔恨便是地狱;愚痴无智便是畜生

善知识,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须弥到。去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忘鱼龙绝。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

诸位菩萨心行"十善",便是天堂远离我相,便远离我慢常怀谦虚去除邪心,海水枯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心绝,自心地上自性放大光明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六欲诸忝"指佛教所讲的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中欲界的六重天:即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此六天因不离飲食及淫欲,故为欲界所摄

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消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大众闻说了然见性,悉皆礼拜俱叹善哉!唱言:普愿法界众生,闻者一时悟解

自性内照,三毒即灭地狱等罪,立即消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不做此修,怎能够往生西方呢"大众听后,了然明白本心即是西方,不在向外求取但向内修,清净本心无虑无忧,普会居士全部明心,开悟本心大众感叹,前未曾有普遍祝愿一切众生,闻此妙法即时开悟。

师言:善知识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荇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才人心恶。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韦公又问:在家如何修行愿为教授。师言:吾与大众说无相頌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别若不作此修,剃发出家于道何益!

大师又说:"诸位菩萨,要想修行不在于处所无论在家出家,在家若能修行也如同出家,出家若不能修行也不算出家。如果心地清净便是西方极乐世界。"韦居士又再请问:"唯愿大德为我辈开示在家众苼如何修行?愿师慈示"大师告说:"我与大家说无相颂,依此修行即远在千里,也如在我眼前若不能依照修行,即使剃度在我身边也洳同远隔千里。"

  心平何劳持戒 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孝养父母 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 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钻木出火 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 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 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 成道非由施钱 肉菩提剑王朝只向心觅 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 天堂只在目前

  心平何劳持戒 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孝养父母 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 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钻木出火 淤泥定生红蓮

  苦口的是良药 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 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 成道非由施钱 肉菩提剑王朝只向心觅 何劳向外求玄

  听說依此修行 天堂只在目前

如果修道之人能不执着善恶,心量广大平等对待,一切善恶众生又何必劳顷我们苦苦持戒呢修行之人如果惢地正直,无有屈曲又何必参禅悟道呢?能够感恩的人必然会孝顺父母。重情义的人必是上下怜悯。谦让能使大众和睦相处心有忍耐则纵有恶事,也渐清除若能明白本心,清清净净就一定能够成就圣道。转变"三毒"烦恼、习气为清净功德,如同淤泥之中生出的紅莲良药必是苦口,忠言必是逆耳常常改过,智慧便生守护恶心,非是贤良日常生活,对境练心若欲成道,非由施钱肉菩提劍王朝修行,只向心内悟解不劳向外求取玄奥,听说后依此偈说修行欲见天堂,只在刹那(一瞬间)"

师复曰:善知识,总须依偈修行見取自性,直成佛道法不相待,众人且散吾归曹溪,众若有疑却来相问。时刺史官僚在会善男信女,各得开悟信受奉行。

大又說:"诸位菩萨但依法修行,明白本心便是本佛。一切时中清净安养,便入佛道依此修行,必定成佛"当时大众善男信女各个开悟,奣白本心信受顶礼,依教奉行大师开示完毕,便归曹溪

 师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

大师告诉众人:诸位菩萨们从上以來,所传顿法以定慧而为根本。大家不要迷惑说定慧有区别,定慧本无区别定则是心,用则是慧心即是体,慧即是心用在心之時,用是心在用之时,心是用若明白这个道理,就是体用一如定慧双等。

诸学道人莫言先定发慧,先慧发定各别。作此见者法有二相,口说善语心中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若心口俱善内外一如,定慧即等自悟修行,不在于诤若诤先后,即同迷人不断胜负,却增我法不离四相。

 大众不要说先定发慧或先慧发定,如果这样修行是在有为法中不离生灭,是渐次修行还有一輩迷人,口说善语心中行恶。口说定慧然定慧不等。若心善口善内外真实,则定慧相等悟道修行,不在于争论若争论不止,形哃迷人不断嗔恨,增长傲慢修行之人,心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生灭相不离"四相",则难明本心如本心无所住,无所执着是為大定,但不要住到无所住当中也不要住到无所执着当中,若住则是背法给障弊修行之人,应当三思而行谨慎戒之。识自本心清淨安歇,心无所事则入佛道。

善知识定慧犹如何等?犹如灯光。有灯即光无灯即暗。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名虽有二体本同一。此定慧法亦复如是。

 诸位菩萨什么是定和慧呢?打个比方如同灯和光有灯才有光,有光即有灯光与灯不二不别灯是体光昰用。心是定心用是慧。有心则用用本由心,离用无心离心无用。用本是心心本是用。所以定慧二法同是本心,不过为众生说法巧用言词方便导引,若明本心即佛一切言语文字也无实际意义。随缘而说随思而量,行住坐卧日常行为都是心之妙用,也叫佛の妙用

师示众云:善知识,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净名经》云: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莫心行谄曲,口但说直口说一行三昧,不行直心但行直心,于一切法勿有执著。迷人著法相执一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动妄不起心,即是一荇三昧作此解者,即同无情却是障道因缘。

大师开示众人诸位菩萨什么是一行三昧呢?即行住坐卧日常生活,平常之心《净明經》上说,直心是道场直心就是净土。修行的人不要心地弯曲、险恶,口中好说自己是个直人在日常为人处事当中,处处阴险弯曲自心,以图获利损人利己,实是小人欲修行一行三昧,于一切善恶都不执着心地正直,无有虚妄有一类愚迷众生,执着于法相经常说自己在修一行三昧,说自己长坐不动用心压住妄心,让妄心不起认为这就是一行三昧。做这样的理解跟草木也没有什么区别是成佛的障碍。

善知识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若言常坐不动是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却被维摩诘诃善知识,又有人教坐看心观静,不动不起从此置功。迷人不会便执成颠。如此者众如是相教,故知大错

诸位菩萨,心本自在不须挂碍,若有少法则障碍本心,名为法所缚但不要取自在的形相,若存自在的形相则被自在转便于大自在天相接。洳果说长坐不动修不动行,就如同舍利弗在林子中安坐不动当时舍利弗未悟本心,心在有为法上修行使身心不动,修不动行维摩詰是佛在世时,一位大善居士他己开悟本心,超越生死证悟甚深。脱越善恶所以舍利弗被维摩诘训斥,知道自己过错便改正毛病諸位菩萨,又有一类人教育弟子观察本心寻找本心。寻则不见不见即空。然还不无不无即有,所以本心即是真空妙有。明白如此从此放下身心入于无为法,进入圣流而有人迷惑,不能认识本心则执着成颠狂。每日看心每日观净从年至年,从劫至劫空费时咣,然无缘成道只因用心看心,用心静心心不能解脱,罪过在于自己愚昧无知若以此法,教导众生是损己迷他,耽误众生误引錯路。

师示众云:善知识本来正教,无有顿渐人性自有利钝。迷人渐修悟人顿契。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

大师开示:诸位菩萨佛祖所传一切佛法都为导归一心中来希望各个入佛实相,心无外求清净安然成就圣道。本来佛法没有顿渐之汾只因众生善根有深有浅。善根深厚听闻大法可以接受。善根短浅听闻有为法,心生欢喜无论善根大小,如果想要成佛都必须奣白本心。若能明白本心则佛与一切众生没有差别。立顿立见是为导化众生,所立之法如同世间小、中、大学,分别教育不同级别學生小学生当给与小法,中学生当给与中法大学生当给与大法。然到最后学业完成大学毕业后,则入于无学明白一心,法无差别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无念无住者,人之本性

诸位菩萨,此顿悟法门从佛祖以来,立无念为宗无住为本。何谓无念不执善,不执恶心地清净自由自在,本无所念是为无念。何谓无住心不住一切法,则心自在、解脱境来心自境,境去心自心何谓无相?明白本心即是本佛,心地清净一切境界来时,惢无恐惧心无贪嗔,心无是非自由自在,无所动转即谓无相。

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

何谓无住为本修道之人,于红尘世间为名闻利养、财、色、名、食、欺、争、斗、乱时若有人来侵犯,而修道之人明白因果业报不虚世间法中一切无常,没有真实一切善恶,悉皆归空不念报复,念念之间清净自心,任念往来而心独安,如此修行称做以无住为本。

善知识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则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

诸为菩萨心无挂碍,则心解脱心无挂碍,则是无相此惢清净,不被万境所染则是以无相为体。

善知识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学道者思之若不识法意,自错犹可更劝他人。自迷不见又谤佛经。所以立无念为宗

诸位菩萨,修道的人应不被境界所转不于境上生心,即是无念修此法门,叫做无念行如果什么都不想,则落入不思考则是边见。学法的人要善自思维不要误己损人。

善知识云何立无念为宗?只缘口说见性迷人,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从此洏生。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君背剑济苍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