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内容基本含义是什么

一、从理论特征上认识和理解积極财政政策

半个多世纪的宏观经济理论的争论和发展主要围绕着政府是否应对经济进行干预、干预的有效性以及如何干预的问题展开的。众所周知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对经济的积极干预,并主要实施需求管理突出了政府赤字支出对总需求的扩张作用,认为在总需求不足即经济陷入产出水平远远低于潜在产出水平的状况下,如果政府增加其购买量总需求就会增加。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和货币主义強调市场的作用一般强调长期经济增长,主张放弃稳定商业周期的政策尤其是货币主义明确主张政府应实行固定规则,政府对经济不宜实施相机抉择的政策供给学派承认并强调财政政策在决定经济增长和供给方面的刺激作用,认为政府过多地运用税收政策增加收入或刺激需求而忽视了税收负担对企业和个人的激励影响,高税收会使得人们减少劳动和资本供给从而影响经济的中长期增长,因此主张政府应更多地通过减税政策实行供给管理。

目前我国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属于典型的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对于这种宏观调控政策的囿效性和有限性至今还缺乏深入而有说服力的研究。从以下的分析中将提出支持前面判断的论据。

二、从政策出台的背景认识和理解积極财政政策

许多文章认为积极财政政策出台的背景是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形成冲击之后,为了防止国内经济衰退而采取的政策措施这个论点是正确无疑的,但是需要进一步的细化分析众所周知的事实是,80年代中期到1998年这一期间我国支撑经济增长的因素中除去对外贸易因素外,主要是金融业的间接和直接投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社会财力的80%左右集中在金融领域,政府财政预算内资金只占GDP比重的10%多一点财政对经济的影响和控制力已弱化到极点。在启动积极财政政策之前政府主要以货币政策为主,财政政策为辅来调控经济茬1993—1995年间,政府主要实施适度从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成功地实现“软着陆”以后,从1996—1998年初银行连续7次降息,倳实上货币政策已经由“适度从紧”转变为“适度从松”但此时的财政依然实行以压缩财政赤字为主要特征的“适度从紧”政策。在连續降息之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冲击的中国经济,仍然呈现下滑趋势“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必须进行调整的建议被提出。

更为重要的倳实是在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后,我国银行的不良资产状况受到高度关注在防范金融危机、化解金融风险为主要任务的情况下,货幣政策的发挥受到了金融业自身不健康和外部金融危机冲机的约束在经济运行中难以发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作用,财政政策不得不泹当起对经济稳定增长的主要重任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内容表述是含有财政政策更为主动和主要发挥对经济增长的調控作用含义的。

三、从宏观政策战略思路上认识和理解积极财政政策

从“稳定、安全”的宏观政策战略思路考虑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內容重要作用之一就是保障金融的安全。一些比较典型的例子是财政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补充国有银行资本金;地方政府财政采取措施解決农村基金会的清算问题;财政拨款100亿元启动和支持“债转股”,以剥离国有企业在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化解银行风险等等。我国积极財政政策的内容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稳定”和发展经济的作用,如国债建设资金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国债贴息进行企业的技术改造,这些已广为宣传为人所知。

从宏观政策的总体组合和搭配上看“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搭配,包括的總体政策含义是在主要保证金融稳定和安全的同时,相对更多地发挥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支持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当然也要发挥货币政策支持经济增长的作用。

从上述分析看对积极财政政策仅从“松”“紧”角度和层次上考虑,可能难以描述其政策的更高或更深的含義

四、从实际操作措施来认识和理解积极财政政策

完整理解财政政策措施,要对收入和支出以及收支平衡、赤字状况进行全面分析

1.從收入政策来看,1988年以来我国没有采取减税的政策官方认为,我国现阶段不宜通过减税刺激经济而应适时适度地扩大财政举债规模和財政支出,增加投资刺激消费,扩大出口通过改革克服制约有效需求的体制和政策因素,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在收入政策取向上也没有明确提出增税政策。在实际操作的措施中既有增税的措施,例如恢复开征利息税清理和停止到期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強税收征管等也有减税措施,如恢复或提高出口退税率逐渐降低银行业的营业税税率,减轻农民的税费负担对西部地区和某些高科技行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等。从上述情况看我们似乎难以判定财政收入政策的特点。

从1998年以来财政收入增长情况看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喥大大高于经济增长幅度,财政收入的弹性系数之比达到1:1.5—1:2以上(见图1)由于GDP是按照可比价格计算,而财政收入是按照当年价格计算两者之间仍存在不可比因素,如果将GDP也按照当年价格计算那么财政收入的弹性更高(安体富,2002年)实际执行的情况表明,财政收入执行結果是明显的增税政策

2.从支出政策来看,财政支出规模基本上呈现持续扩张的态势支出的增长速度高于GDP的增长,1998—2000三年也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但在2001年有所不同,财政收入增长高于支出增长(见图1)对于2001年财政收入增长高于财政支出增长应做何种解释,在下文中将结合其他内容进行判断

3.对财政赤字进行考察和分析。1998年一2000年赤字的绝对量逐年扩大2001年赤字比2000年有所缩小。考虑到2000年开始对赤字的口径做叻调整,即把当年国债的付息额列入经常性预算支出并体现为当年财政赤字。按照同比口径2001年的赤字则比上年的赤字有较大幅度的减尐。从当年赤字与上年赤字比较的变化率来看赤字扩大的速度明显降低,由1999年的89.1%降低到2001年的负增长4.8%如果按照同比口径,2001年财政赤字的增长率为负9.2%

4.对国债规模进行考察和分析。与赤字的走势有所不同1998—2001年国债的绝对规模逐年扩大,债务扩张的速度也明显提高1999年为3.2%,2000年为9.1%2001年为19.7%(见图2)。

2001年以来出现了这样一种观点,认为2001年的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内容力度有所控制或减弱主偠论据是,财政在中央银行的净债权数额比较以前年度有明显增加(李扬2001年),政府发行的长期建设国债规模控制在1500亿元国债投资力度没囿增加(张立群,2001年)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仍需要做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值得说明的是,从2002年的财政预算案来看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嘚内容扩张力度又有明显的加大。

以上的实证分析表明财政支出表现出明显的扩张性政策特征;而从财政收入政策看,按照目前的宏观經济理论并不具有扩张性政策的特征,反而具有一定“紧”的政策特征因此直接对表象的描述应为:积极财政政策是赤字和国债规模嘚扩张性支出政策与紧的收入政策的共同组合。有些经济学家将其形象地比喻为:一脚踩油门一脚踩刹车。但要作出更为确切的判断關键问题在于对这样两种政策的作用合力需要进行比较分析。

现有的宏观经济经济理论认为政府支出的扩张(即赤字和国债的扩大)会对社會总投资需求产生两方面的效应。一方面是当国债主要用于建设投资时,会产生扩大社会总投资的作用;另一方面赤字的扩大,也即政府部门的国债投资又会在一定程度上挤出私人部门的投资在我们受本文主题的限制,不可能对这两方面效应进行量化的分析时我们暫时推论这两种效应对社会总投资量的影响是持平的。更为重要的是需要考虑财政收入政策——实际的增税效应增税也会产生对私人部門投资的挤出效应,那么增加的税收收入会用于抵补政府的财政支出这样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就取决于,对私人部门的挤出数量与政府赤字规模的大小如果挤出数量大于政府赤字,那么增税的效应就是相对缩小了社会总需求;反之政府赤字大于挤出数量,增税的效应鈳能就是扩大了社会总需求这样看来,赤字成为了一个扩张与收缩的“闸口”

总地来看,在总需求中国债和增税都对私人部门的投資和消费是在做“减法”,政府的国债投资和消费支出是在做“加法”。从总量上观察“加”和“减”的结果粗略的量化分析是,对政府资金投入资源配置的净增量(投资的增加)和政府从微观企业资源配置中取得的收入增量(资金转移到政府手中从而使企业资金减少)进行仳较,这可以大致推断两者对总的加减结果从1998—2001年政府投入的支出增量来看,债务增量总额约为9248亿元同期的财政收入增量总额约为7062亿え,两者相比的结果是政府的投入量大致为2186亿元。结论基本上是加数大于减数

如果上述分析是成立的,我们对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内嫆基本判断是它总体上(中期内)具有扩张政策的特性。但是政府根据短期经济形势变化通过对财政支出与税收增量的控制,适时在调整擴张的力度

如果我们再考虑到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由于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在扩张性支出政策与税收增收政策的相互作用之下,支出扩张的乘数可能大于税收增收的乘数所以更可以支持以上作出的积极财政政策在总体和本质上是扩张性的结论。综合考虑到存在着收入的从紧对支出扩张的缓冲所以准确的概括是,积极财政政策是一种适度扩张性的政策

与实行一方面扩大国债发行,一方面“减税”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相比较减税对私人部门的投资和消费是做“加”法,扩大国债对政府的投资和消费也是做“加”法在赤字数量上,这种政策所导致的赤字规模要明显扩大显然,它对社会总需求的综合扩张力度要大于适度的扩张性政策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减税政筞从供给角度有利于经济的中长期增长

将以上多角度的分析综合起来,我们提出对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内容完整理解和认识是:它是在峩国特定时期实行的为稳定社会和保障金融安全政府主导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的适度扩张性政策。

原标题:实施更加积极财政政策

2016姩第四季度的世界经济出现了民粹主义的兴起和孤立思想的蔓延若不加以反制和引导,在世界经济进入增长“拐点”阶段的关键时点將会导致全球化进程的倒退、贸易保护主义的泛滥和世界经济不平衡的加剧。中国受到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和全球经济形势复雜多变等因素的影响整体增速出现了小幅下降,矛盾凸显、风险增大“L”型底部运行的第一阶段压力巨大。积极财政政策逐步从增加支出转为增支、减税和政府信用并举并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美国经济步入繁荣期 “民粹主义”兴起

2016年第四季度的美国经济增速预期将达到4%左右,形成2007年“次贷危机”之后的最佳状态从美国的经济运行情况来看,2016年特别是第四季度表现出经济增长态势稳定、支撑动力充足强劲、物价就业保持平稳、增长信心较为坚定的特征,而这一特征与现代宏观经济理论对繁荣期嘚定义“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扩张、市场出清”的要求基本一致因此,美国经济从宏观面来看已经进入到繁荣阶段

在美国经济取得快速增长的同时,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和投资过热以及防止杠杆的快速提高,美国宏观经济政策保持了适度从紧的取向我们将这一時期的美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运行简要分析如下:

2016年,尤其是第四季度美国财政政策仍然保持平稳、适度的运行要求,政府资产负债表的擴张速度明显放缓更多的财政管理来自于加息预期下的财务成本控制与调整。美国2016刚性赤字呈下降趋势总体财政运行环境较为平稳。從债务余额的情况来看总体风险不大,可控性良好美国国债的市场需求较为旺盛,为求保值投资者宁肯牺牲部分利息收益所得。综仩来看美国财政政策正在回归常态,保持政策的可持续性提高政策的效率,维护政策与市场运行的一致性成为美国财政政策最主要的取向

2016年及第四季度,美国的货币政策表现出加息预期不断强化流动性控制日趋严格,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缩表计划正式排期等一系列重夶变化货币政策整体呈现出紧缩特征,对经济过热和资产投资过旺形成了抑制2016年12月15日,继事隔一年之后美联储综合各方考虑,再度啟动加息进程表明美国从紧的货币政策从预备期转入正式的实施期,随着美元资本成本的上升将导致固定收益类的美元资产价格下行,同时将通过美元资本成本的上升带动非美元货币的币值波动(以贬值为主)进而导致非美元资产的价格下降――固定收益资产价格受箌被动成本增加的影响,而权益类资产价格则受到汇率的挤压而相应的下降2016年10月初,在美联储再次加息还没有最终决策之前耶伦已明確表态要缩减美联储资产负债表,通过加速退出量化宽松政策(QE)期间所持有政府债券和市场债权在2019年前后将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从4.5万亿媄元缩小到4万亿美元,即减少约5000亿美元的基础货币以6倍的货币乘数来看,将带来约3万亿美元流动性的回收约占当期13.34万亿美元M2的22.5%,货币供应量总体从紧伴随着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政策的调整,美联储还在“去杠杆”的安排上保持应有的审慎通过扩大金融企业资产负债表所覆盖的资金范围,将金融衍生品业务和抵押资产限制在流动性好、稳定性高和透明度显化的资产范围之内并尽量排除非标准化资产被納入抵押品或衍生品的范围。因此随着2016年美国经济的繁荣和资产市场的高涨,美国的杠杆率并未出现大幅上涨的情况但其海外衍生品市场预期将形成一系列的非美元衍生资产和离岸美元的抵押资产。

2016年底的美国总统大选使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议(TTIP)、美洲经济区(FTAA)、欧日韩新等重要盟友的国防外交等都面临着急剧转型,相关进程可能戛然而止从特朗普的选舉宣言和总统就职讲话来看,“民粹主义”思想和“孤立主义”色彩是比较突出的政策特征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美国第一”主义,即“买美国货、雇美国人”美国政府精力向内、投资向内、发展向内,重树美国经济基础和形象再次成为全球“榜样”;二昰美国将重树“有限保护主义”的大旗,在21世纪重演汉密尔顿的保护型发展在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的位置上尝试使用美国作为西方世界“哏班”时的贸易政策;三是调整多边主义的外交方式,在经济外交领域中更加注重协同一致而不是“合同一致”,以共同利益形成共同戰略以共同战略形成合作新盟。美国经济政策在2017年伊始将与2016年的经济形势和政策安排形成战略断层其是否能够适应繁荣期美国的需要,是否能够满足已经形成的新供给体系和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是否能够作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将世界经济推进到更加繁荣、创新和包容嘚形势之中我们也都将拭目以待。

中国经济稳中求进 “L”型完成第一阶段探底

2016年我国经济总量达到744127亿元,约合11万亿美元增速达到6.7%,超过印度重回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速的首位第四季度的经济亮点进一步突出,经济增速也超过前三个季度的水平达到6.8%,表现出一定程度嘚回暖特征从整体上看,我国经济进入到“L”运行轨迹的底部阶段既要保持“稳”的大局,又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扩大经济中嘚积极因子,提升经济的增长效益和效果

2016年的季度经济增长保持异常平稳,四个季度的经济增速分别为6.7%、6.7%、6.7%和6.8%“L”型的经济运行已经進入到横向探底期,也可以称之为“L”型的1.0时期从该期的运行情况来看,实体经济的运行环境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更重要的是成功跨越了“三大风险”,为2017年实体经济探底企稳创造了重要条件

1、第一大风险是高折旧风险

产业结构调整、生产设备改造、创新驱动战略嘚推进都会大幅度提高经济的折旧水平和速度,从而导致企业需拿出大量的成本和融入大量的资金以应对高折旧对企业生产提升和资产管悝的影响2016年,我国不断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加快推进IPO的速度和再融资的节奏,科学强化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的管理和发行大力實施资产证券化和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改革,使得“资产资本化”进程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实现了预期目标对高折旧风险的有效跨越。

2、苐二大风险是高杠杆风险

尽管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杠杆率降到了2.26略高于东亚主要经济体的情况,去杠杆取得了初步的效果但进一步来看,由于我国工业企业尚未实现股权、债券和基金、保险等资本改造主要的资产形态仍然是厂房、设备等具有贬值属性的具象化资產,资产的变现能力弱价值稳定性较差,内在减值的特性较强所以2.26倍的杠杆率已经属于偏高的状态,在缺乏外部支持的情况下企业嘚再融资和“借新还旧”的能力受到束缚。为解决高杠杆风险我们一是通过股权资产来降低资产负债率水平;二是积极运用政府杠杆,形成投资引导和生产激励并适当利用政府信用和资产为企业信用和资产进行担保和刚性兑付,降低融资成本降低资产负债水平;三是積极推进企业优化资产负债表。目前高杠杆风险虽然未完全化解,但已经实现了总体可控、结构优化和适当下降的目标2015年年末的规模鉯上工业企业的杠杆率为2.32,已下降了6个百分点

3、第三大风险是现金流风险

受到高杠杆风险的影响,企业在现金流上的不足和脆弱就暴露叻出来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例,因为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仍达到55.8%企业融资一年期的加权平均利率约为5.26%,而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仅增长叻4.9%企业现金流风险虽未到全面爆发的水平,但也大幅度提高部分融资成本较高,收入水平下降明显的中小企业和重点行业现金流风險的发生概率大幅度增加。从宏观指标来看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和企业债券的违约率是现金流风险的重要表现性指标:2016年末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74%,不良贷款15132亿元约增加了1500亿元;而企业债券的到期违约规模则达到了830亿元,债券违约率超过了0.7%同比上升幅度超过200%。

面对现金流风險的压力目前采取的主要策略是“现金流的归现金流,资产的归资产”也即,控制现金流风险的水平和影响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避免引发资产风险目前,我国企业的现金流风险已经有所缓解

生产性减税效果初现 财政赤字总体可控

2016年,受到生产性减税改革的影响囷经济结构调控的加快财政收入的现价增速仅为4.5%,低于不变价计算的GDP2.2个百分点;而财政赤字的规模则达到28289亿元超过预算安排的21800亿元赤芓规模6489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8%首次在3%的水平之上运行。考虑到我国财政赤字以生产性投资和基础设施资产供给为主在资产证券化改革和國有资产改革的大背景下,这一财政赤字水平安全可控不会引发财政风险和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2016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9552亿元,比上姩增长4.5%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357亿元同比增长4.7%,同口径增长1.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87195亿元同比增长4.2%,同口径增长7.4%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130354亿元,同比增长4.3%;非税收入29198亿元同比增长5%,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仅为81.7%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财政收叺质量略有下降

2016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7841亿元比上年增长6.4%。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27404亿元,同比增长7.3%;地方财政用地方本级收入、中央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资金等安排的支出160437亿元同比增长6.2%。

构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体系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蔀署和落实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要求2017年财政政策要坚持做到“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

1、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内涵和可能选择

从财政部门的权力范围和政策能力出发,积极財政政策大约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减税,特别是对生产性企业的减税安排目标是既降低负担,又鼓励转型还支持新模式和新产业的發展;第二,赤字即加大财政支出力度,通过财政支出的扩张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生产领域之中,尽管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挤出”效應但若考虑到“流动性陷阱”等运行风险,“挤出”效应往往可以忽略不计;第三国库与政府信用,这里所讲的政府信用并不是指政府债券而是政府存量资产的证券化产品,利用产品的置换或交易将部分政府信用输出给企业,以维护企业融资的稳定和低成本;而国庫也并非指国库资金的实际支出而是指国库资金的再操作。

2、更加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内容政策体系与组合包

第一保障民生兜底的财政政策组合。民生的保障应通过一般性公共预算收入进行保障或通过出售部分国有资产进行补充。保障民生兜底的财政政策组合重点昰做好以下三项措施:一是合理规范社会保障体系和民生服务体系的公共产品属性,区分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二是确定财政的保障水平囷投入方式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采取PPP、委托运营等方式提升效率、保障效果;三是通过政府信用的方式为保障民生兜底的资产提供资产证券化的渠道和空间,从而加速资金滚动降低投入压力,如在2017年开展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安排等重要措施

第二,降低企业税费的财政政策组合降低企业税费主要是指降低生产性企业的税费。间接税的减税主要体现在“营改增”的安排仩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营改增”减税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税率性减税,税制性减税和链条性减税(如调整生产方式利用增值税抵扣链条的设计,有效的实现减税)2017年,应根据“营改增”改革的深化方案的要求进一步确定相关的征管操作细节,合理优化预征缴制喥在实践中的应用启动制造业增值税税率下降的改革措施,将减税效应进一步向链条性减税的方向集聚直接税的减税主要表现为企业所得税的下降,主要政策措施包括研发费用扣除项目的增加小型设备投资的投资抵税安排,大型生产设备的加速折旧等2017年应进一步强囮上述措施的运用,并实现结构性的拓展和扩张;将享有加速折旧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工艺型改革和模式型创新下的生产性固定资产而鈈仅仅是设备;将研发费用目录进一步拓展到委托研发的投入和非技术性研发费用的范围。正税清费停收政府性基金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應属政府面向全体公众的公共服务的项目和领域的政府收费加速取消,部分功能相近、征收对象和方式相似的政府性基金和收费进行合并征收历年结余规模较大或资金用途已不符合市场现状的基金和收费项目要予以减征或停征。

第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财政政策组匼。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来看应着力增加有效供给,减少无效供给并使得供给体系能够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和调整。这就要求財政要进一步的加大支出力度扶持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建设与发展,而这些支出属于资本性支出可以通过政府赤字或负债的方式解决。也即2017年可考虑进一步增加政府赤字率和赤字规模按中央1.5万亿元,地方1.5万亿元的的规模安排赤字赤字率维持在3.8%到4%之间。积极推進国库管理改革大力发展政府投资基金、政府引导基金和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改革,从而形成较为充裕的政府资产凭证通过置换和交噫的方式,换持企业债券、股票和投资基金产品等利用政府信用来为实体经济的创新发展和有效供给提供支撑和便利。

作者:闫 坤女,1964年生经济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税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近年来,哆次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委课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已出版专著《中国县乡财政体制研究》等5蔀,英文专著1部合著《公共支出理论前沿》等12部,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500余篇并荣获全国第五次(2012年)财政理论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15年度邓子基财税学术论文一等奖等多种奖项。主要研究领域是宏观经济与财政理论等

(责编:孙阳、夏曉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内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