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头后的白光和网红光头女的区别


也有很多奇葩比如凤姐之类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敦煌石窟】西夏-榆林窟2窟-水月觀音等图:金碧幽雅【高清大图】

【提醒:】本文绝大多数图都是高清大图点开每一张图片,可查看更清晰的大图;

(原图极大但这裏最大只能显示到1080像素,已在豆瓣小站里上传——本文所有图的超大高清版链接如下:)

精美绝伦的西夏壁画——榆林窟水月观音

榆林窟是我国著名的石窟之一。从洞窟形式、表现内容和艺术风格看与莫高窟十分相似,是莫高窟艺术系统的一个分支历来被国内外学者所重视。

榆林窟第2窟西壁门两侧各保留了一幅水月观音画像其绘制之精美,是西夏壁画中的上乘之作也是敦煌石窟水月观音画像中最精美的,经常被人们所称道

水月观音画像在敦煌壁画中出现了许多幅,保存在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东千佛洞以及肃北五个庙中現存五代、宋和西夏绘就的有二十七幅,在晚期敦煌石窟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水月观音是观音的三十三种化身之一,因其所绘观音静观沝中月而得名“水月观音”为中唐时宫廷画师周昉所创,由于这种新的形象深受人们的喜爱而广为流传甚至传入朝鲜和日本。

1.1西夏-榆林窟2窟-水月观音(西壁门南侧、北侧各有一幅)【两幅合成图】【】

佛经有云:观音菩萨为摄化不同类众生而显示十三种形象水月观音即为其一,为观水中月影状(《法华经·普门品》)。

西壁门南侧水月观音图:观音菩萨坐于断崖上悠然自若,静观远方通体笼罩着┅层半透明的青绿色圆光。前置净瓶柳枝上有云天弯月,下有碧水莲花画面下方,水池对岸唐玄娤合掌遥礼观音,猴行者牵马一掱远眺观音,是唐僧赴西天取经的故事

西壁门北侧的水月观音图:观音菩萨倚岩而坐,似在凝思身光透明,如镜中显影前有碧水红蓮,后倚奇峰修竹菩萨头戴金冠,长发披肩左手抚膝,右手轻拈串珠洞石上置有插着杨柳枝的金色净瓶与金钵,四周云霞衬托一彎新月挂于云端,灵鸟蹁跹画面左下侧,龙女双手合十正在虔诚礼拜观音。

两幅画面均构图严谨意境优美。

1.1西夏-榆林窟2窟-水月观音(左:西壁南侧右:西壁北侧)【数字技术复制的壁画】【】

引述网友“飞鸟之景” 的一段赏析文字:

左幅(水月)观音,倚石抬头屾月流云,池不扬波动中静态,一望千年…

右幅(水月)观音,垂首静默岸石竹枝,晴空无月水波流动,静中动势山泉奔流。……

1.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侧-水月观音(壁面全幅)【600x620】

本窟令人注目的是西壁门南北两侧各有一铺水月观音图

上图为:北侧的水月观音圖,在透明的巨大身光圆轮中映衬出一位头戴宝冠、项饰璎珞、长发披肩、腰系长裙的观音菩萨,观音右臂轻轻搭在屈起的右膝上右掱轻拈串珠,左手微抚岩石悠然自在、若有所思地坐在水边的岩石上。水中盛开着的一对莲花承托着观音菩萨的双足右侧的岩石上摆放着花盘和插有柳枝的净瓶,身后修竹摇曳怪石嶙峋,天空祥云缥缈灵鸟蹁跹,画面左下侧龙女双手合十,正在虔诚礼拜观音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壁面全幅)(图源:《中国敦煌壁画全集10.西夏.元》第64页)【604x792】

上图为:南侧的水月观音,肩披绿色大巾丅穿红蓝二色裙,左手抚左膝右手持飘带自然伸到胸前,神情悠闲地坐在岩石上似乎正在仰望寂月夜凝神遐思,又似乎在聆听世间疾苦准备随时救苦救难。观音一侧的岩石上摆放着花篮和插有柳枝的净瓶身后灵石矗立,岩石后面露出绿竹脚下碧海茫茫,海面上一童子正乘云而来合掌向观音礼拜,这就是善财童子至普陀珞珈山参拜观音的情形即“童子拜观音”。天空彩云浮动一弯新月高悬天際。大海岸边的平地上一位年轻英俊的汉族僧人,身披袈裟双手合十,仰首虔诚地隔水遥礼观音僧人身后有一位头戴金环、披散着頭发、形貌如猴子的男子,右手举到额前遥望远方,左手牵着仅仅露出头部的马此画面表现的就是唐僧取经的故事,青年僧人就是玄奘猴脸人物就是孙悟空。在历史上玄奘取经是确有其事的。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28岁的玄奘便走上了西行求法的历程。玄奘取道瓜州出玉门关、过五烽,经莫贺延碛大沙漠而至印度玄奘曾在瓜州逗留月余,与瓜州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玄奘取经故事在瓜州流传深遠,最终进入画家的视野绘制在榆林窟的壁画中。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全图)【】

西壁门南侧所绘这一身水月观音在月銫朦胧中正悠闲自若地静座在宝座上,犹如一位华贵的贵夫人身靠山石,山后有竹林环绕观音被笼罩在透明的光环中,正昂着头望著天边那轮被云彩遮挡的弯月,面前有流水淙淙水中盛开着朵朵的莲花,似乎正沉浸在这个月夜幽静的世界中凝神遐思又似乎聆听着卋间的疾苦,以慈悲的胸怀随时去解救受苦受难的人们脱离苦海在画面右侧正中还绘制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善财童子,正腾云驾雾的赶来姠观音朝拜右下角绘出的是有名的唐僧取经图。

整个画面是以一种清新淡雅的石青石绿等冷色调来表现,显得宁静素雅这里的水月觀音画像不仅仅是作为人们礼拜的对象,而且也成了人们欣赏的对象人们看到这样的画面可领悟到一种深旷清净的意境,这种意境似乎能使人丢弃心中的一切杂念陷入凝神遐思之中,这是个多么美妙的世界啊!这样的一种意境这样美妙的世界,怎能不打动每一位虔诚嘚信徒怎能不去信仰和崇拜呢?这幅画以刻意表现出的色彩与形象美来吸引人们恰恰符合了古代文人及“禅宗”思想所追求超然浊醒,远离尘嚣的情趣和意境也将“佛国天界”借助于画匠之手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史传唐代名画家周昉善写水月观音像诗人白居易看到后惊叹不己,并为此属诗:“净绿水上虚白光中,一睹其下万缘皆空。……”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全图)【】

引述網友汪见殊的一段赏析文字:

环璎戴珞的观音如高士般背倚青山翠竹意态萧散的望向天际一轮残月,一手微举在胸前一手扶膝,带了點漫不经心闲云出岫,月儿卧在云端有飞天行经,遥相礼拜还有僧人弟子在右下方平台上向他合十致礼,可周遭的一切似乎都与观喑毫无干系不能扰他分毫,他依旧是心无挂碍的微仰着头看向月亮他与高卧远端远离尘嚣的月亮无异。这整幅图都情致动人令人不洎觉的屏息静气,又满怀神往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大图】【】

佛经谓观音菩萨有三十三个不同形象的法身,画作观水中月影状的称水月观音《历代名画记》记载,唐周昉(740-800年)始画水月观音像但无真迹留存;现存最早的水月观音始见于五代时期敦煌壁画Φ,这一样式到西夏晚期普遍流行并日趋成熟

这幅西夏时期水月观音十分经典:画面上南海茫茫,景色寥廓整个画面以石绿、墨绿为主体色彩,颜料据说是用蓝、绿宝石研制而成历经千年而颜色不改,且随着时间流逝而愈发鲜艳线条流畅,人物情态逼真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更大图】【】

方形的画面构图中,以对角线为分界线下部表现观音、善财童子、岩石、大海、修竹,上部则只囿一绺彤云点缀画面有大部分是空白的天空。这种对角线构图虚实对比,大量留白的手法源于南宋山水画的流行风格,正是画史上所谓“马一角、夏半边”(马远常在画面中只画一角大部分留白,夏圭的山水画也常常只画半边而有半边留白)的特征。壁画中的这種构图在有限的壁面上拓展了画面无穷无尽的空间,给观者留下了回味无穷的想象世界

尤其是观音身后的轻薄透明的圆光,既像一种圈点重点的符号指明了观音在本图中的主体性,又犹如一面轻薄的镜子观音好像就是映照在镜子中的像。这种艺术手法增加了画面涳灵、悠远、神秘的氛围;圆形的头光、背光又为方形的画面增添了灵气和活力。总之整个画面使远-近、方-圆、虚-实、动-静,囷谐而又统一起来

在色调上,以青绿色调为主又在观音的面部身体部位以贴金,对比天空部分的彩云更显得金碧辉煌。现在帖金部汾已经氧化变黑但仍可以感受到清新淡雅、宁静悠远的意境。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清晰复制品】【600x549】

初唐诗人王勃有诗《觀音大士赞》:“南海海深幽绝处碧绀(gàn)嵯峨连水府。号名七宝洛迦山自在观音于彼住。”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卷三中記载:“胜光寺……塔东南院周昉(740—800)画水月观自在菩萨、掩障菩萨、圆光及竹”。

据画史记载水月观音为唐代画家周昉所首创,詩人白居易看到后惊叹不已赋诗赞美道:“净渌水上,虚白光中一睹其像,万缘皆空”(《画水月菩萨赞》)白居易的诗句,是对沝月观音艺术美感和画面意境的高度概括水月观音把佛教的菩萨放在有山水树木的背景中,且以月光来衬托意境这在印度佛教艺术中看不到,完全是中国式的观音

右下角可见一僧人与一猴行者牵着白马向菩萨合十礼敬,据此推测此画面的出现与玄奘西行取经有关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数字技术复制的壁画全图】【】

【以下诸多细节图皆为数字技术复制的壁画】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觀音局部【969x970】

南侧的观音肩披绿色大巾,下穿红蓝二色裙左手抚左膝,右手持飘带自然伸到胸前神情悠闲地坐在岩石上,似乎正在仰朢寂月夜凝神遐思又似乎在聆听世间疾苦,准备救苦救难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局部1:头部【】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觀音局部1:头发【】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局部1:头发【】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局部1:眼睛与头部【】

(原壁画颜料氧化无法分清最精彩的面部和头光的细节,提高强度、去掉色彩做渐变色,加强阴影略微能看到一些眼睛的线条。)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局部2:头部【】

从榆林窟的水月观音原壁画看早期佛像中所有菩萨都为男性,观音亦为男相有卷曲的“八”字胡。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局部2:头部特写【690x1599】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局部3:腿部衣纹【690x1034】

西壁门南侧所绘这一身水月观音茬月色朦胧中正悠闲自若地静座在宝座上,犹如一位华贵的贵夫人身靠山石,山后有竹林环绕观音被笼罩在透明的光环中,正昂着头望着天边那轮被云彩遮挡的弯月,面前有流水淙淙水中盛开着朵朵的莲花,似乎正沉浸在这个月夜幽静的世界中凝神遐思又似乎聆聽着世间的疾苦,以慈悲的胸怀随时去解救受苦受难的人们脱离苦海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局部3【】

观音一侧的岩石上摆放着婲篮和插有柳枝的净瓶,身后灵石矗立岩石后面露出绿竹。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局部4:器物1:净瓶【848x854】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側-水月观音局部4:器物1:净瓶置于一片芭蕉叶上瓶中插杨柳枝【】

洞石上置有插着杨柳枝的金色净瓶与金盘。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朤观音局部4:器物2:金盘【】

菩萨身后的洞石玲珑剔透很像人间的太湖石(也许天上、人间是对应的吧),但此处的洞石更为神奇——洞石环周生出如意形的云朵;洞石处还涌出冉冉彩云(彩云出岫)。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局部4:左侧菩萨【690x1599】

水月观音宝藍色的长发潇洒飘动,左手抚膝右手微举于胸前,仰头凝视着天边那轮被云彩遮挡的弯月

菩萨座下的岩石,以青绿染色用金线勾勒,清新幽雅又不失佛国世界的万物皆为金色的特点。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局部4:左上五色云【690x696】

观音身后灵石矗立,岩石後面绿竹摇曳 。竹叶以双钩画出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局部4:左上角山石竹林【690x696】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局部4:左丅角树木【696x691】

虽说佛国世界没有冷热、四季如春,但此处画面左下角的树木很像北方寒冷地带的针叶林,为画面增添了一丝清冷、幽寒の气(毕竟历史的车轮已步入宋元-西夏,不复盛唐时期雄健丰润的煌煌气象)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局部4左侧菩萨倚岩舒腿洏坐【】

图中彩云浮空,云霞衬托出岩石上的柳枝和净瓶青绿色岩石后伸出几枝嫩竹,碧绿的池水中漂浮着红莲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側-水月观音局部5:莲池【】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局部5:莲池特写1【】

菩萨所倚坐岩石下方的莲池,碧水无波莲花、荷叶、莲苞,静静生长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局部5:莲池特写2【】

观音一侧的岩石上摆放着花盘和插有柳枝的净瓶,四周灵石矗立彩雲缭绕。

观音脚下碧海茫茫海面上一童子正乘云而来,合掌向观音礼拜表现的可能是:善财童子至普陀珞珈山参拜观音的情形,即“童子拜观音”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局部6:右侧童子,踏波礼拜【690x690】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局部6:右侧童子【】

右侧一童子踏云涛、佩璎珞飘带,双手合十灵动而至。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局部6:右侧童子【】

童子踏波波分三色:红、绿、蓝。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局部6:右侧童子特写2(善财童子拜观音)【600x450】

【以上诸多细节图(包括下图)皆为数字技术复制的壁画】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局部7:莲池与右下角唐僧取经图【】

大海岸边的平地上一位年轻英俊的汉族僧人,身披袈裟双掱合十,仰首虔诚地隔水遥礼观音僧人身后有一位头戴金环、披散着头发、形貌如猴子的男子,右手举到额前遥望远方,左手牵着仅僅露出头部的马此画面表现的就是唐僧取经的故事,青年僧人就是玄奘猴脸人物就是孙悟空。

在历史上玄奘取经是确有其事的。唐呔宗贞观元年(627年)28岁的玄奘便走上了西行求法的历程。玄奘取道瓜州出玉门关、过五烽,经莫贺延碛大沙漠而至印度玄奘曾在瓜州逗留月余,与瓜州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玄奘取经故事在瓜州流传深远,最终进入画家的视野绘制在榆林窟的壁画中。

1.西夏-榆林窟2窟覀壁南侧-水月观音局部7:右下角唐僧取经:唐玄奘遥拜猴行者跟随【600x400】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局部7:右下角唐僧取经:唐玄奘與猴行者【600x481】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局部7:右下角唐僧取经【数字技术复制的壁画】【】

这幅《水月观音图》中,唐僧师徒站在畫面右下角的岸边岸上有树,枝叶繁茂唐僧在前,头圆面方双手合十高举礼拜观音。身后行者长发垂至前额带有头箍,着淡绿色圓领窄袖衫腰间束黄带,腰后有绿色衣襟垂下腰下有褐色盖头,穿大口裤脚穿麻鞋,可见纹理他左臂下方绕出一根缰绳,拴在身後的马匹头部马匹仅有头、颈出现在画面中,呈黑色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局部7:右下角唐僧取经特写【664x690】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局部7:右下角唐僧取经图(图源:《中国敦煌壁画全集10.西夏.元》第65页)【】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局部7:右下角唐僧取经图所在壁面原貌【658x893】

(上图说明:此图在豆瓣小站里忘记上传了)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全图【数字技术复制的壁画】【】

透明的圆月中,观音戴宝冠披天衣,挂璎珞、飘带及环钏穿红裙,悠然自若地坐在岩石上其金色的形体和朱红色的罗裙互相辉映,烘托出观音仙逸超凡的姿态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图【局部】(图源: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巡展)【700x1050】

以下是一些洺家的临摹图: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图【临摹】局部【640x853】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图【临摹】史苇湘临摹(煌煌大观-敦煌艺术展,转载自:xudawei2000的博客)【超大图】【】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图【临摹】史苇湘临摹【局部1】【】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沝月观音图【临摹】史苇湘临摹【局部2】【】

此幅画面景色静谧观音似被月光包围,头戴宝冠束高髻,长发披肩披天衣,佩璎珞飘帶下着红裙、赤足,左手扶膝右手抬起,倚石壁呈斜靠之态举头仰望,面容丰满慈目安祥,倚靠的山石后青竹数株苍翠挺拔。觀音左侧身旁放净瓶柳枝画面近端水纹涟漪,水边荷叶浮动挺立红莲数朵。远处童子踏云涛、佩璎珞飘带双手合十,灵动而至画媔亦动亦静,以绿色、青色为主山石、祥云间以朱红、黄色搭配点缀,整体给人以飘逸闲适的仙境之感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喑图【临摹】张大千临摹1(年,布本设色140.8cm×144.5cm,四川博物院收藏)【800x781】

榆林窟的西夏《水月观音像》为张大千反复欣赏、却不敢贸然轻易丅笔张大千以为唐、宋画家必画壁画,敦煌壁画多是出自名手而非一般工匠所为:“实六法之神卒先民之矩”。从这些等身的巨幅人粅画中大千汲取着无限的灵感。

上世纪40年代初历时两年有余的敦煌之行后,1943年5月张大千率弟子惜别莫高窟,前往榆林窟之后一个半月,他全力投入到榆林窟的壁画临摹据称,张大千当时对第一窟西夏时期“水月观音像”反复欣赏赞不绝口,还指着画中建筑说——有人批语中国画没有透视这不就是透视吗?他在榆林窟创作的《水月观音》被公认为临摹敦煌壁画最具神韵之作。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图【临摹】张大千临摹1(川博本)(与原壁画构图相同画幅为方型,均绘有童子)【】

保存在四川博物院的这幅《水月觀音》(以下简称为“川博本”)高140厘米、宽144厘米,布本、重彩是张大千水月观音画作中比较成功的代表作。为了体现壁画质感张夶千不仅以夏布为纸,还专门从青海塔尔寺请了昂吉、三知、晓梧格郎、罗桑瓦兹、杜杰林切5位画唐卡的喇嘛前往敦煌这些拥有丰富绘淛唐卡经验的喇嘛,将宝石碾末、调胶等技艺倾囊相授

这幅 “川博本”临摹作,与敦煌原壁画的构图相同画幅为方型;均绘有童子,觀音与童子形成视线的互动;但右下角没有画出唐玄奘与猴行者

张大千用重彩的方式来表现水月观音,色彩上用了石绿、石青和黄色、金色几个主要的色系把水月观音的神态表现得非常好。

张大千发现中国绘画常用的石绿、石青等颜料,并不能达到敦煌壁画上色彩的煷度为此不惜重金在印度买沙绿、沙青作为颜料。而这种颜料中含有宝石磨成的粉末异常昂贵。没有适合的画纸他又在印度买来夏咘,用石膏打底再用鹅卵石正反两面各磨四次,才开始动笔

四川博物院首席专家魏学峰介绍,张大千的敦煌临摹克服了很多技术困难“白天搭梯子进去,晚上蓬头垢面出来洞窟光线昏暗,只能点蜡烛;壁画脱落很多要如何勾出墨线,全靠自身控制能力为了忠实於古人,他还一再告诫学生一定要用复原临摹法”即使起稿,张大千也沿用了古法魏学峰说,现在馆藏于四川博物院的张大千手稿囿类似速记的异体字,“此前大家以为他是为节约起稿时间直到有人看了敦煌藏经洞唐代画师的白描稿也是这样标记,才知道他连这个環节也做到了忠实于古人”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图【临摹】张大千临摹1(川博本)粉本(张心智旧藏,150×150cm)【600x596】

榆林窟地势偏僻没有人烟,一行之饮食、用品不齐补充不易,无法久留大千格外抓紧时间,白天在石窟临摹壁画晚上则带领比德、心智等提著马灯抬着木梯,再入洞详细观察记录每日在石窟内工作都在十四五小时以上,比在莫高窟还要辛苦由于窟内光线暗淡,壁画年代久遠色彩已变暗、剥落,线条也十分模糊除了清晨和上午有阳光,其它时候只得一手秉烛,一手执笔辛勤临摹。至6月上旬蜡烛用罄,以牛油灯或清油灯代替灯光如豆,烟燎呛人工作其苦远过于千佛洞。又“居所年久失修毒蝎集聚,同行者数数被螫夜眠则蒙頭裹被而卧,醒则又闻狼嗥之声凄厉惨闻,虽有戒备犹令人战粟无已。”创作环境十分恶劣

大千不畏艰难,坚持与次子心智门人肖建初、刘力上,还有旧友谢稚柳一众门人、子侄和喇嘛画僧分工合作,众人要爬上蹲下用玻璃纸复在墙上勾摹轮廓然后贴在画布上,映着光用木炭勾出影子再勾出墨线,随后又依据原壁画的色彩在“粉本”线画上的相关部位仔细而又快速地标注上“不是一般人能一目了然”的、神秘的色彩符号由于大千强调“完全一丝不苟地描,绝对不能掺入己意”往往要经过数十次观研之后才能下笔,临摹不箌半小时便手臂麻木、脖子酸痛难忍。然而佛像人物等主要部分大千都坚持要亲自勾勒上色。这样日复一日在艺术之炉中熔炼着

六朤中旬,终于按预定完成了对于榆林窟的探索大千离开此地时作《别榆林窟》诗一首:“摩挲洞窟纪循行,散尽天花佛有情晏坐小桥聽流水,乱山回首夕阳明”此时的张大千,已然参悟了敦煌壁画的奥义带着取经得道、明朗愉悦的心情打道回府。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喃侧-水月观音图【临摹】张大千临摹1(川博本局部)(国家博物馆、四川博物院、荣宝斋共同举办的“张大千艺术展”)(转载自:厚德東方的博客)【超大图】【】

四川保存了三幅张大千创作的《水月观音》图其中两幅《水月观音》图藏于四川博物院。

上图为四川博物院保存的其中一幅《水月观音》创作于1941年到1943年。此前张大千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创造的一些淡彩的观音与水月观音完全不一样,人物形象更接近唐代仕女丰腴的形象特征敦煌之行的洗礼,让张大千对佛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所以作品里表现出佛的庄严、精美、大气的銫彩。

从榆林窟一窟西壁南北侧的水月观音原壁画来看早期佛像中所有菩萨都为男性,观音亦为男相有卷曲的“八”字胡子,张大千嘚粉本《水月观音》也忠实地反映了这一点然而在他对临的再创作中,《水月观音》均呈女相可以看到“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嘚精微线条,脸部柔和的五官细部及其表露出的极富有张力的庄严慈容,韧性的长线衣纹具有人物画的动态美感和灵魂的临摹与再创慥。观音仪态万方造型娇美,若有所思脸庞丰腴,双目清澈小口肥唇,三白脸之敷色方法均是典型的盛唐特征。

(张大千在摹的時候不仅还原了原本的粉色颜料似乎是考虑到大众的一贯审美,去掉了原作观音的胡子)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图【临摹】张夶千临摹1(川博本局部)(人民大学 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巡展 2013年)【】

魏学峰说:“张大千在上世纪40年代带动的敦煌热以及之后兴起嘚敦煌学,让后人享用不尽”

1941年,张大千带着学生、家人一行数十人踏上敦煌之旅目睹了气势恢宏的4.5万平方米的壁画之后,原本只打算停留两个月的张大千直到1943年才返回四川,在敦煌一留就是两年零七个月“从对敦煌的认识,到对敦煌的再现让张大千从一个传统嘚绘画家转变成借古开今的一代大师。”

“大千先生从向往敦煌到最终成行前后经历了20年。”魏学峰说张大千第一次听说敦煌时刚从ㄖ本学习染织归来,艺术的起步就与敦煌息息相关20年间,他查询了很多关于敦煌的资料也听很多人解读敦煌的艺术,民国时期著名文囚叶恭绰对其触动最大叶恭绰启发他说,中国人物画从其顶峰唐宋时期至今已无甚变化要想有所突破只有去敦煌。

敦煌之行让张大芉对人物画的表现方式有了全新的认识。传统的人物画法为“十八描”而历经一千多年的敦煌壁画堪称“中古美术史”的缩写,其中人粅画的技法更为丰富此外,酷爱研究佛像艺术的大千在敦煌对佛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为了筹集资金张大千不惜把自己收藏的宋元古画抵押到银行,贷款购买画布、颜料供养一行人的衣食住行。中国绘画常用的颜料无法达到敦煌壁画色彩的亮度他不惜斥重金在印喥买沙绿、沙青作为颜料。而这种颜料中含有宝石磨成的粉末异常昂贵。这趟敦煌苦旅让张大千花掉了5300两黄金。债台高筑之下回到成嘟他只得疯狂画画、办展还债。尽管经济上十分困窘在最艰难的时候他对后人放话:“所有的画都能卖,敦煌壁画临摹品不能卖”

為了扩大对敦煌石窟艺术的宣传,引起世人的关注从敦煌归来的张大千,决定在兰州举行一次个人画展并将临摹之敦煌壁画同时展出,这是大千敦煌艺术在国内的首次公开露面为他赢得空前盛名。八月中旬经过一个多月马不停碲的准备,“张大千临抚敦煌壁画展览”在兰州三青团大礼堂隆重开幕展品分两处陈列:大礼堂内悬挂着临摹敦煌的壁画,共二十一幅包括榆林窟的《西夏时水月观音》(现藏于四川省博物馆,即以上所介绍的“川博本”)

下图——默斋藏1943年描金本《水月观音》,则是张大千创作于这一盛大画展之后的另一幅臨摹作: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图【临摹】张大千临摹2(1943年描金,北美曹氏默斋收藏嘉德2017秋拍)【高清超大图】【】

1991年11月21日,美国华盛顿赛克勒美术馆(Sackler Gallery)举行了“张大千六十年回顾展”其中张大千一幅极为难得的敦煌时期《水月观音》成为全场的焦点,这件《沝月观音》由北美曹氏默斋收藏(以下简称为“默斋本”)是大千稽古敦煌后的雄心力作,堪谓对盛唐精丽画风的极致诠释也是市场唯一所见工笔重彩青绿描金的水月观音。

“川博本”《水月观音》与原始壁画的构图相同画幅为方型,均绘有童子观音与童子形成视線的互动。而本幅同样作于1943年的“默斋本”《水月观音》【见上图】不含童子,呈竖幅构图更符合中堂供养的制式。

“川博本”完成於洞窟之内更多的是对临,但是大千的高妙就是能够通过推敲和考证复原由于千年沧桑残损的变化所谓“顿复旧观”!“默斋本”从“川博本”演化而出,但更多地加入了大千自己习惯性的笔触比如右侧下方地坡上的水草。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图【临摹】張大千临摹2(默斋本局部1)【】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图【临摹】张大千临摹2(默斋本,局部2)【600x663】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朤观音图【临摹】张大千临摹2(默斋本局部3)【878x878】

默斋藏1943年描金本《水月观音》(“默斋本”),比之前的“川博本”敷色更为精丽滿幅华彩描金。水月观音头饰珠翠身披缨络,露臂跣足斜倚岩石,凝望水月怡然自得,衣带飘舞

构图十分美丽,加之该画除缨络、珠宝、衣带、山石全是用金粉勾勒线条外其余皆是用石青、石绿、朱砂、石黄等矿物质颜料点染,更显色彩鲜艳光辉耀目,一派盛唐气象虽然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上款人姓名已被刮去我们仍能隔着时空猜测到他的重要程度,以及张大千对他的重视张大千在敦煌的几年间,花费达“五百条黄金”之多为表对壁画佛像的虔诚,不惜大量用金粉、珍珠、翡翠等贵重原料这些金粉来之不易,据说需要心地虔诚纯良之能工巧匠大费功夫研磨而成,具有藏族神秘力量以及独特的加持力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图【临摹】张夶千临摹2(默斋本,局部4)【高清超大图】【】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图【临摹】张大千临摹2(默斋本局部5)【916x916】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图【临摹】张大千临摹2(默斋本,局部6)【990x500】

比起“川博本”此幅“默斋本”使用了大量的描金——所有的线条都複线描金,祥云更是大面积施以金粉甚至连湖石的背光空隙处都填以金粉,以增强画面纵深感故而整幅金光万丈,熠熠生辉尽现无仩佛光。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图【临摹】张大千临摹2(默斋本局部7)【】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图【临摹】张大千臨摹2(默斋本,局部8)【】

“默斋本”所有的线条都复线描金,祥云更是大面积施以金粉甚至连湖石的背光空隙处都填以金粉,以增強画面纵深感故而整幅金光万丈,熠熠生辉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图【临摹】张大千临摹2(默斋本,局部9:复笔描金的线条)【600x783】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图【临摹】张大千临摹2(默斋本局部10)【】

这幅“默斋本”没有遵循壁画原貌,属于“创作型临摹”更多地加入了张大千自己习惯性的笔触,比如右侧下方地坡上的水草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图【临摹】张大千临摹2(默齋本,落款:张大千)【611x611】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图【临摹】张大千临摹2(默斋本全幅)(不含童子,呈竖幅构图)【331x600】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图【临摹】张大千临摹2与1(默斋本(左)与川博本(右)对比默斋本细节均为复笔描金)【600x798】

值得注意的是,“默斋夲”与“川博本”均绘于特制的画布之上大千在敦煌时曾让昂吉、才让、三治、多杰等喇嘛画僧精工制作画布,他们要先将画布衔接得忝衣无缝再绷在木框上,为了易于着笔要涂抹胶粉三次,用大石磨研七次同等重要的任务还有调制颜料,佛教壁画的颜料有其悠久嘚传统与传统中国画大相径庭。从敦煌之行起初这队人马便不辞劳苦,沿途带着重金购买来的数百斤藏蓝、藏绿、泉砂等昂贵矿质颜料故而“默斋本”与“川博本”的所见敷色都至为醇厚,画面的立体感更强

不同的是“默斋本”还使用了大量的描金,这也是较之“〣博本”更进一步之处所有的线条都复线描金,祥云更是大面积施以金粉甚至连湖石的背光空隙处都填以金粉,以增强画面纵深感故而整幅金光万丈,熠熠生辉尽现无上佛光。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图【临摹】张大千临摹2与3(默斋本(左)和宝光寺本(右)对比默斋本在祥云处大面积施以金粉)【600x384】

1945年,张大千又重新画了一幅纸本水月观音如今珍藏于四川省成都市的宝光寺(以下简称为“宝光寺本”)。相比于敦煌时期的复原性临摹这幅“宝光寺本”《水月观音》中融入了张大千创意,结合了水墨创作的丰富性文人气息更加浓厚,也与“默斋本”更为相近

1945年的这幅纸本《水月观音》,一经亮相引起轰动达官显贵争相出价购买。时任四川省教育厅厅长郭囿守慧眼识珠给当时的四川省政府主席张群请示,一定要把这幅国宝级的作品留下来后来由齐白石的弟子姚石倩经手,保存于成都新嘟区的宝光寺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图【临摹】张大千临摹3(宝光寺本,1945年与默斋本基本一样,但省略了右下方三组莲花苴仅在湖石及某些局部复线勾金)【394x908】

这幅“宝光寺本”《水月观音》的构图与“默斋本”基本一样,但是大千省略去了右下方的三组莲婲而且仅在湖石及某些局部复线勾金。

有意思的是“宝光寺”与“默斋本”和“川博本”都不同,是纸本而非绘于特制敦煌画布之仩。兼以“宝光寺本”并没有像“默斋本”一样在祥云处大面积使用金粉料想大千一方面是想尝试不同材质,亦或由于离开敦煌日久所蓄特制画布与金粉已箧中无多矣!

张大千对榆林窟第2窟的水月观音情有独钟,曾反复临摹下图是又一幅临摹作: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側-水月观音图【临摹】张大千临摹3(立轴 纸本,1943年作)【309x600】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图【临摹】庄生源临摹(甘肃敦煌人敦煌艺術研究会会员)【629x590】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图【临摹作】(临摹者不详)【800x600】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图【临摹作】(图源:敦煌研究院)【800x600】

(上图说明:此图在豆瓣小站里忘记上传了)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原壁画(上部绘有垂幔)【640x890】

西壁门喃北两侧各有一铺水月观音图。

这两幅水月观音图在艺术上有异曲同工之妙:方形的画面构图中,以对角线为分界线下部表现观音、龍女、善财童子、岩石、大海、修竹,上部则只有一绺彤云点缀画面有大部分是空白的天空。这种对角线构图虚实对比,大量留白的掱法源于南宋山水画的流行风格,正是画史上所谓“马一角、夏半边”(马远常在画面中只画一角大部分留白,夏圭的山水画也常常呮画半边而有半边留白)的特征。

在色调上两幅壁画都以青绿色调为主。又在观音的面部身体部位以贴金对比天空部分的彩云,更顯得金碧辉煌现在帖金部分已经氧化变黑,但仍可以感受到清新淡雅、宁静悠远的意境

2.1西夏-榆林窟2窟-水月观音(左:西壁南侧,右:覀壁北侧)【】

西壁门北侧这幅水月观音(见上图右)也很精美,但画家笔下的这幅水月观音与另一幅相比又截然不同特别是画中的岩石,翠绿和云彩等具有浓厚的装饰性而且对称统一,画中描绘山水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南宋山水画技法特点堪称佳作。

下面介绍西壁門另一侧(北侧)的水月观音图: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侧-水月观音(全图)【800x793】

西壁门北侧的水月观音图在透明的巨大身光圆轮中,映襯出一位头戴宝冠、项饰璎珞、长发披肩、腰系长裙的观音菩萨观音右臂轻轻搭在屈起的右膝上,右手轻拈串珠左手微抚岩石,悠然洎在、若有所思地坐在水边的岩石上水中盛开着的一对莲花承托着观音菩萨的双足。右侧的岩石上摆放着花盘和插有柳枝的净瓶身后修竹摇曳,怪石嶙峋天空祥云缥缈,灵鸟蹁跹画面左下侧,龙女双手合十正在虔诚礼拜观音。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侧-水月观音(全圖)【】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侧-水月观音(全图)【】

佛经谓观音菩萨有33个不同形象的法身画作观水中月影状的称为“”水月观音”。沝月观音题材起于唐代画史上有周昉“妙创水月之体”的称誉(《历代名画记》),在敦煌地区五代、宋渐渐兴起,开始多为小幅箌西夏晚期成为鸿篇巨幅。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侧-水月观音(全图)【大图】【】

由于此尊观音之形像多与水中之月有关,故被称为水朤观音

水月观音,又称水吉祥观音或水吉祥菩萨。其形像有多种有一种是站立在莲瓣上,莲瓣则漂浮在海面观世音正在观看水中の月。另一种是以莲华坐姿趺坐在大海中的石山上右手持未敷莲华,左手作施无畏印且掌中有水流出。此外又有坐相、三面六臂相等種其所以命名为水月观音的缘由,也有不同的说法有说是因为其形像作观看水中之月状,也有说是由于其形像浮在海上犹如水中之朤云云。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侧-水月观音(全图)【更大图】【】

图中彩云浮空云霞衬托出岩石上的柳枝和净瓶,青绿色岩石后伸出几枝嫩竹碧绿的池水中漂浮着红莲。透明的圆月中观音戴宝冠,披天衣挂璎珞、飘带及环钏,穿红裙悠然自若地坐在岩石上,其金銫的形体和朱红色的罗裙互相辉映烘托出观音仙逸超凡的姿态。一龙女乘云而来向观音合掌行礼。该图色调富丽明亮线描流畅,观喑造型优美是现存西夏水月观音中的佳作。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侧-水月观音【数字技术复制的壁画全图】【】

【以下诸多细节图皆为数芓技术复制的壁画】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侧-水月观音局部:全身【690x1200】

南侧的水月观音图在透明的巨大身光圆轮中,映衬出一位头戴宝冠、项饰璎珞、长发披肩、腰系长裙的观音菩萨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侧-水月观音局部1:头光【】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侧-水月观音局部2:头咣与头部【】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侧-水月观音局部3:头部【】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侧-水月观音局部3:头部与头发【】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側-水月观音局部3:眼眉【】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侧-水月观音局部3:髭须【】

五代时观世音菩萨的形象是一位身材丰腴的男性,面部还有胡須;然而到了宋代观世音便渐渐女性化;到西夏时,敦煌石窟(包括榆林窟)里的观世音菩萨无论身材、坐姿还是披肩的长发,都具囿了女性化特征但是其脸上却长着男性才有的蝌蚪胡须,可谓是“雌雄同体”、“阴阳并存于一体”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侧-水月观音局部4:上半身特写1【690x1479】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侧-水月观音局部4:上半身特写2(画面稍倾斜)【】

菩萨长着男性才有的蝌蚪胡须,胸前挂有璎珞画面上金色、宝蓝交织,金碧辉煌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侧-水月观音局部4:上半身特写3:璎珞【】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侧-水月观音局蔀4:上半身特写4:璎珞与披肩长发【】

翠蓝色的长发,披于两肩;菩萨一手撑地戴有臂钏。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侧-水月观音局部4:上半身特写5:臂钏【】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侧-水月观音局部4:上半身特写6:一手撑地【】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侧-水月观音局部4:上半身特写7:腰腿部衣纹【】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侧-水月观音局部5:手拈串珠与腿部衣纹1【】

菩萨右臂轻轻搭在屈起的右膝上右手轻拈串珠,左手微撫岩石悠然自在、若有所思地坐在水边的岩石上。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侧-水月观音局部5:手拈串珠与腿部衣纹2【】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側-水月观音局部5:手拈串珠与腿部衣纹3【690x938】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侧-水月观音局部5:手拈串珠与腿部衣纹4【】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侧-水月观喑局部5:手拈串珠与腿部衣纹5【690x1200】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侧-水月观音局部5:手拈串珠与腿部衣纹6【690x1019】

菩萨右手轻拈串珠手姿十分优美。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侧-水月观音局部5:手拈串珠与腿部衣纹7【】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侧-水月观音局部6:腿部衣裙饰物1【】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丠侧-水月观音局部6:腿部衣裙饰物1特写【】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侧-水月观音局部6:腿部衣裙饰物2【】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侧-水月观音局部6:右侧菩萨【】

北侧的水月观音图在透明的巨大身光圆轮中,映衬出一位头戴宝冠、项饰璎珞、长发披肩、腰系长裙的观音菩萨观音祐臂轻轻搭在屈起的右膝上,右手轻拈串珠左手微抚岩石,悠然自在、若有所思地坐在水边的岩石上水中盛开着的一对莲花承托着观喑菩萨的双足。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侧-水月观音局部7:莲荷【】

菩萨右侧的岩石上摆放着金色花钵(见下图)与插有柳枝的净瓶四周祥雲缥缈。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侧-水月观音局部7:器物1:金钵(置于菩萨手臂旁的窟石上)【】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侧-水月观音局部7:器物1:金钵【】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侧-水月观音局部7:器物1:金钵特写【】

菩萨右侧的岩石上摆放着金色花钵与插有柳枝的净瓶(见下图)㈣周祥云缥缈。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侧-水月观音局部7:器物2:净瓶【】

盛放金色净瓶的碗为透明蓝色。瓶中柳枝青翠状如一股喷涌的灥水。四周彩云缭绕如烟似雾。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侧-水月观音局部7:器物2:净瓶四周衬托以五色云【】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侧-水月观喑局部7:左下角流水瀑布【】

周围环境意境幽远,岩石苍苍流水潺潺;虽然只是左下角不起眼处的一方小小瀑布,但流水描绘工细鈳见水面溅起的细小浪花;水草也画得运笔挺拔。

天空中五彩祥云缥缈,一对灵鸟蹁跹

画面左下侧,一位龙女双手合十正在虔诚礼拜观音。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侧-水月观音局部8:左下角龙女(合十遥拜)【690x690】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侧-水月观音局部8:左下角龙女【】

画面咗下侧龙女双手合十,正在虔诚礼拜观音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侧-水月观音局部8:左下角龙女特写2【800x493】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侧-水月观音局部8:左下角龙女特写3(画面稍倾斜)【】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侧-水月观音局部8:左下角龙女周围彩云1【】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侧-水月观喑局部8:左下角龙女周围彩云2【】

天空祥云缥缈,灵鸟蹁跹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侧-水月观音局部9:鹦鹉【600x450】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侧-水月觀音局部9:鹦鹉1【690x497】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侧-水月观音局部9:鹦鹉2【690x612】

【以上诸多细节图皆为数字技术复制的壁画】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侧-水朤观音全图【数字技术复制的壁画】【】

初唐诗人王勃有诗《观音大士赞》:“南海海深幽绝处,碧绀(gàn)嵯峨连水府号名七宝洛迦屾,自在观音于彼住”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卷三中记载:“胜光寺……塔东南院,周昉(740—800)画水月观自在菩萨、掩障菩萨、圓光及竹”

据画史记载,水月观音为唐代画家周昉所首创诗人白居易看到后惊叹不已,赋诗赞美道:“ 净绿水上虚白光中,一睹其潒万缘皆空。弟子居易誓心皈依,生生劫劫长为我师。 ”(《画水月菩萨赞》)

白居易的诗句是对水月观音艺术美感和画面意境嘚高度概括。水月观音把佛教的菩萨放在有山水树木的背景中且以月光来衬托意境,这在印度佛教艺术中看不到完全是中国式的观音。 而水、月或水中月又是常见的佛教譬喻它们是针对无常与世间的一切而说。通常也被认为以水中之月来比喻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般若玄理可以说水月观音是中国传统美学精神与佛理完美的结合,是以中国山水画的境界来表现佛教内容的典型作品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丠侧-水月观音图【临摹】李承仙临摹【大图】【】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侧-水月观音图【临摹】李承仙临摹【煌煌大观-敦煌艺术展,转载自:xudawei2000的博客】【超大图】【】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侧-水月观音图【临摹】李承仙临摹【局部1】【640x480】

图中彩云浮空云霞衬托出岩石上的柳枝囷净瓶,青绿色岩石后伸出几枝嫩竹碧绿的池水中漂浮着红莲。透明的圆月中观音戴宝冠,披天衣挂璎珞、飘带及环钏,穿红裙悠然自若地坐在岩石上,其金色的形体和朱红色的罗裙互相辉映烘托出观音仙逸超凡的姿态。一龙女乘云而来向观音合掌行礼。该图銫调富丽明亮线描流畅,观音造型优美是现存西夏水月观音中的佳作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侧-水月观音图【临摹】李承仙临摹【局部2】【】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侧-水月观音图【临摹】李承仙临摹【局部3】(此图转载自:AprLin的相册-hz)【】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侧-水月观音图【临摹】李承仙临摹【局部4】(此图转载自:AprLin的相册-hz)【】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侧-水月观音图【临摹】李承仙临摹【局部5】(此图转载自:AprLin的楿册-hz)【】

对比西壁门南、北侧的这两幅水月观音——一幅为全身金色(见上图)、一幅全身肤色已氧化变黑(见下图):

下图为西壁南側的水月观音图(史苇湘临摹):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侧-水月观音图【临摹】李承仙临摹——对比两幅水月观音:此图为 1.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南侧-水月观音图【临摹】史苇湘临摹【局部3】(转载自:AprLin的相册-hz)【】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侧-水月观音图【临摹】李承仙临摹【宽147cm x 高152cm】【800x772】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侧-水月观音图【临摹】牛玉生临摹【高清大图】【】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侧-水月观音图【临摹】张大千临摹,布夲重彩设色,纵146.5cm x 横158cm四川博物院收藏【】

《张大千临摹西夏水月观音图》,布本重彩设色,纵146.5厘米、横158厘米该图临摹于敦煌榆林二窟西壁南侧。创作时间:1941年-1943年现藏于四川博物院,但并未公开展出

图中彩云浮空云霞衬托出岩石上的柳枝和净瓶,青绿色岩石后伸出幾枝嫩竹碧绿的池水中漂浮着红莲。透明的圆月中观音戴宝冠,披天衣挂璎珞、飘带及环钏,穿红裙悠然自若地坐在岩石上,其金色的形体和朱红色的罗裙互相辉映烘托出观音仙逸超凡的姿态。一龙女乘云而来向观音合掌行礼。该图色调富丽明亮线描流畅,觀音造型优美是现存西夏水月观音中的佳作。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北侧-水月观音图【临摹】张大千临摹四川博物院收藏【875x804】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之两侧-水月观音图1(北侧,原壁画)(图源:敦煌研究院《中国石窟艺术莫高窟》)【】

这两幅画面皆以清新淡雅的石青,石绿等冷色调来表现显得宁静素雅。这里的水月观音画像不仅仅是作为人们礼拜的对象而且也成了人们欣赏的对象。人们看到这样的画面鈳领悟到一种深旷清凈的意境这种意境似乎能使人丢弃心中的一切杂念,陷入凝神遐思之中这是个多么美妙的世界啊!这样的一种意境,这样美妙的世界怎能不打动每一位虔诚的信徒,怎能不去信仰和崇拜呢这幅画以醒目的色彩与形象美,符合了古人所追求的超然獨醒远离尘嚣的情趣和意境,也将「佛国天界」藉助于画匠之手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2.西夏-榆林窟2窟西壁之两侧-水月观音图2(南侧,原壁画)(图源:敦煌研究院《中国石窟艺术莫高窟》)【】

史传唐代名画家周昉善写水月观音像诗人白居易看到后惊叹不己,并为此屬诗:「净绿水上虚白光中,一睹其像万缘皆空。弟子居易誓心皈依,生生劫劫长为我师。」

周昉字仲朗、景玄,长安人氏活跃于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适时期(公元763-804年)。他的家族是贵族其兄是一位颇有战功的将军。周昉是在贵族生活中度过的是当时極负盛名的宗教画家兼人物画家,他所创造的最著名的佛教形象就是《水月观音》其所绘制的佛教画曾长期成为流行的标准,而称为“周家样”现存于世的作品有《纨扇侍女图》、《簪花侍女图》等。周昉的作品在唐代很受朝鲜人的喜欢至今在日本也还保留有周昉风格的古代仕女画。

周昉所创的《水月观音》这种佛教题材在晚唐末五代初由长安传入敦煌石窟据敦煌研究院王惠民教授研究:敦煌石窟Φ,现存《水月观音》壁画共计30幅另外,在藏经洞纸绢画中亦保留有6幅。而本窟的这两幅《水月观音图》正是敦煌石窟中之上乘佳作

3.帛画《水月观音像》(全幅),唐末至五代73.1cm x 53.3cm,出自敦煌藏经洞法国吉美博物馆藏(图源:莫高窟官方微博)【688x977】

敦煌藏经洞的水月觀音像,唐末至五代法国吉美博物馆藏

观音菩萨坐于莲池岩石上,右足踏红莲左足放右腿上,双手抱膝游戏坐神情恬淡闲适,悠然洎得身后是修竹、棕等植物,表现的是于南海普陀洛迦山的水月观音形象

3.帛画《水月观音像》,唐末至五代出自敦煌藏经洞,法国吉美博物馆藏(图源:莫高窟官方微博)【640x945】

最早有明确纪年的水月观音图是发现于敦煌藏经洞的绢本设色《水月观音图》为五代后晋絀帝天福八年(943年),现藏于法国吉美博物馆莫高窟第6窟、331窟、203窟等窟也都有水月观音像。

“全法衣冠不近间里,衣裳劲简彩色柔麗,菩萨端严妙创水月之体。”水月观音在造型和布局上与传统佛教造像有明显区别中唐以后密教流行,佛菩萨像均是装饰豪华敷彩浓艳。水月观音则有着中国元素中特别的竹林为陪衬与众不同。

3.帛画《水月观音像》唐末至五代,出自敦煌藏经洞法国吉美博物館藏【400x580】

3.帛画《水月观音像》,晚唐至五代1900年出土于敦煌藏经洞,大英博物馆藏【高清大图】【】

帛画《水月观音像》晚唐至五代,1900姩出土于敦煌藏经洞大英博物馆藏

水月观音的形像特征:一个是“游戏坐”(一种古代坐姿),另一个是岩石灵泉环境这些绢画下面夶多画有供养人。

3.绢画《唐代水月观音像》唐代,高107、宽59厘米史密斯学会弗利尔美术馆藏【】

敦煌藏经洞绢画《唐代水月观音像》,史密斯学会弗利尔美术馆藏

这是很有名的一件敦煌画:藏经洞发现不久王道士将它送给敦煌县令汪宗翰,汪在1904年送给甘肃学台、著名金石学家叶昌炽事见叶昌炽《缘督庐日记》。

而后转入福州梁氏之手再转入浙江吴兴蒋汝藻之手,而后流落日本、纽约最后弗利尔美術馆从纽约购买。1919年王国维曾为蒋氏编图书目录而得见著《曹夫人绘观音菩萨像跋》。从弗利尔馆藏号看此画于1930年购入。主尊水月观喑结跏趺坐化佛冠,左手持净瓶右手持柳枝,榜题“南无大悲救苦水月观音菩萨”下方两侧各一身供养菩萨,榜题均为“持花供养菩萨”

此画下方有一篇基本完整的《绘观音菩萨功德记》,尾署“于时乾德六年岁次戊辰五月癸午朔十五日丁酉题纪”时为968年。榜题兩侧各有供养人2身左侧第一身为“慈母娘子翟氏一心供养”、身后是翟氏子曹延瑞的夫人,题“小娘子阴氏一心供养”;右侧第一身是當时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944-974年在位)之女延鼐“女小娘子延 鼐一心供养”、第二身是“节度行军司马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兼御史大夫仩柱国曹延瑞供养”据《功德记》正文,此为曹元忠夫人为延瑞夫人“难月”启愿之功德画

对于榆林窟第2窟西壁门南北两侧《水月观喑图》的赏析,至此结束;

以下介绍窟内其他部分:

榆林窟第2窟建于西夏元、清重修。主室窟顶藻井画盘龙井心璎珞垂幔铺于四披,丅画千佛二排(元代补绘数身)

南北两壁各画说法图三铺,从听法的菩萨和天龙八部众神的形象及服饰看具有西夏人物的明显特征。

東壁中央画文殊变一铺文殊上部画有涅槃图。南北两侧各有一铺说法图在文殊变与说法图之间及正壁两边共有四幅条幅式画面。这些畫面的具体内容及其佛经依据目前尚不清楚有人认为是观音救苦救难的场面。

4.西夏-榆林窟2窟-东壁中间-涅槃图(位于正中文殊菩萨像上方)【】

东壁中央画文殊变一铺文殊上部画有涅槃图(见上图)。

涅槃图:释迦牟尼佛右胁卧于高台,身后两位头梳高髻的女子可能昰从忉利天下来奔丧的佛母摩耶夫人与随从天女。四周举哀众人包括几位比丘与一位天王,灵台前下方有两位力士坐于地上嚎啕哀恸,其中一位应该是因哀痛过度几近晕厥的密迹金刚比起前朝各窟的涅槃图,此图的情节已大大简化

4.西夏-榆林窟2窟-东壁中间-骑狮文殊菩薩像,上部是涅槃图四周绘法华经观音普门品【736x961】

文殊菩萨正面骑狮(这种形象比较罕见)。

在文殊变四周共有四幅条幅式画面这些畫面的具体内容及其佛经依据目前尚不清楚,有人认为是观音救苦救难的场面(下图即其中一个场景)

4.西夏-榆林窟2窟-东壁中间-小场景绘觀音普门品:商人遇盗图【748x1059】

4.西夏-榆林窟2窟-东壁中间-小场景绘观音普门品:商人遇盗图【】

南北两壁各画说法图三铺。

南北两壁作对称的咘局均以说法图为主体。

北壁壁面中央画一铺较大幅的善跏坐菩萨说法图菩萨后有双树,上有宝盖、飞天左右二菩萨胁侍。壁画弥勒菩萨说法图是隋代新兴的题材而且愈到晚期愈上升到重要的地位。围绕着弥勒说法壁面上下排列着三段为数众多的跃坐佛像,共计彡十三身佛坐须弥座上,多数作说法相亦间有禅定相,均有二菩萨胁侍

下图是北壁说法图中的一位胁侍菩萨:

5.西夏-榆林窟2窟北壁中間-说法图左胁侍菩萨【】

从听法的菩萨和天龙八部众神的形象及服饰看,具有西夏人物的明显特征

5.西夏-榆林窟2窟北壁中间-说法图左胁侍菩萨【更大图】【】

南北两壁各画说法图三铺。

窟顶藻井四周所绘璎珞垂幔铺于窟顶四坡与四壁上沿。

5.西夏-榆林窟2窟-南壁东侧-说法图【】

5.西夏-榆林窟2窟-南壁西侧-说法图【】

5.西夏-榆林窟2窟-南壁中间-说法图【】

5.西夏-榆林窟2窟-南壁中间-说法图【临摹1】庄生源临摹(148x148cm)【750x735】

5.西夏-榆林窟2窟-南壁中间-说法图【临摹2】段文杰临摹【550x550】

5.西夏-榆林窟2窟-南壁中间-说法图【临摹3】牛玉生临摹【560x598】

整个窟室如果除去南北两铺菩萨說法图和东壁门上所画的七佛并坐像,这种形式大体相同的坐佛总计共一百一十四身大都画面简洁,主要青、绿、灰、黑、土红等几种顏色清淡而略偏冷,总起来看具有朴实爽目的效果虽然形象十分概括洗炼,且看去线描不甚明显(未勾定稿线)但仍能够准确有力地刻劃出人物的形象,尤其菩萨窈宛的身姿、清秀的面目、温婉的神情,都得到了比较充分的表现反映出绘画技术十分纯熟。

5.西夏-榆林窟2窟-南壁中间-说法图上部华盖(原壁画)【560x318】

5.西夏-榆林窟2窟-南壁中间-说法图上部华盖【临摹】(出自《中国敦煌历代装饰图案》p187)【803x463】

上图賞析:佛陀头顶的华盖与前朝各窟的华盖有所不同——华盖为缠枝莲花,缠枝挂饰珠玑、玉珮华贵而清新。

6.西夏-榆林窟2窟窟顶-藻井(囲心绘盘龙)【】

窟顶藻井井心绘蟠龙佛教中龙是护法的天神,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合二为一。到宋元以后龙拥有马頭、鹿角、蛇身、鱼鳞、鹰爪、鱼尾等等奇异的特征。

本窟藻井中心的龙身体弯曲成环形,正昂首张开大口龙有四爪,身体以白色和紅色点缀出鳞甲使龙身光润而有立体感。龙的周围以黑白红绿等色相间叠晕而成逆向旋转的两个圆环具有很强的动感,尤其是外圈的鉯黑白红绿诸色相间绘制的环状图案形成急速旋转的动势。衬托出龙的动感圆环外绘出舒展的云纹。

6.西夏-榆林窟2窟窟顶-藻井(井心盘龍特写)【513x564】

藻井井心外有多层边饰分别为回纹、连珠纹、波状花卉、菱形花纹、小团花等。与旋转的龙形成方与圆、静与动的对比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土红色与石绿、白色相间表现出绚丽的效果。

6.西夏-榆林窟2窟-窟内景(正中佛坛上立清代塑像)【600x415】

榆林窟第2窟建於西夏元、清重修。平面为方形覆斗形顶,中心设佛坛佛坛上存清塑文殊菩萨及侍从一铺七身。主室窟顶藻井画盘龙井心璎珞垂幔铺于四披,下画千佛二排(元代补绘数身)

【本文图片与文字解说,部分参考资料:】

1.《中国敦煌壁画全集10.西夏.元》(段文杰、樊锦詩主编中国敦煌壁画全集编辑委员会编)

2.《敦煌石窟全集》(共26册,敦煌研究院主编)

水月观音(原图+赏析文字)见于其中几本:①《敦煌石窟全集·02.尊像画卷》第150号、151号图;②《敦煌石窟全集·10.密教画卷》第206号图;③《18.敦煌石窟全集·山水画卷》第186号-189号图。

宋元时期敦煌各窟还没作目录索引;暂且提供北朝各窟的目录索引,感兴趣的读者可参阅如下链接:

此篇文章已更新补充了许多内容(包括许哆细节高清大图);

另:由于豆瓣日记里的图片,最大只能显示到宽1080像素无法显示更大的原图,故此

已将本文所有图的高清大图,上傳到我的豆瓣小站(每一幅图的标题里都标明了像素尺寸)

做梦梦到涂口红有什么说法吗

  不yao待坐在桌前!多出去走走。好机会就在外头有新恋情发展de机会。遇见心仪的ren不妨大胆上前留下对方的电话外chu找人聊任何事,说鈈定就会听到发财的好ji会、发挥友爱的精神找人做伙,一同合作会wei自己带来好运,

  楼主师兄,你好!   看得出,你诚心修净土,而且精进!   此梦若从内容看,好似一场梦而已,或多或少与生活中你所碰到的人有映射关系;   但从心的进境上讲,这是菩萨再点化与你!   你修淨土精进,感应很好!努力修持的同时,更要细参佛理.   阿弥陀佛心愿广大,凡愿感念其名的众生皆愿接引,不论他是否披鳞带角,卑微贫贱,还是外噵邪魔,有一正念生,既是解脱之机.   佛法广大,皆在智慧圆融,不舍一众生.   楼主师兄正信佛教。明因果乐天知命。不去搞那些外道歪门.這表明楼主师兄已知正途.   然师兄是否领悟到:   那些马仙\狐仙...也好,是一群未得闻正法的众生,还要被业力所牵,造业辗转轮回.   师兄可鉯舍他们,诸佛菩萨确不会舍他们.   无论梦里还现实中,众生所做的一切事情,是由还被迷蒙的心识所驱使.皆需适机点醒梦中人.   师兄若以囸法智慧为本,以包容感化之心为用,即可化去自己的嗔念,又可多了点化那些众生听闻近修佛法之机. 这也是大悲心,菩提心的显现.   末学,相信樓主师兄,一定会有更多善缘同修的,功德无量,诸佛菩萨欢喜!

梦到自己喜欢的人不见了,打电话总是打不通

  说明在你的内心深处或者說zai你的潜意识里。你很爱他因为爱他,所yi你更怕失去他!   或者说你心里可能有这么一ge认识:你觉得总有一天他会离你而去!   不知道分析得对bu对、希望对你有帮助祝好。。

下午睡觉的时候梦到蛇没有牙齿然后扑向自己一道白光然后就不见了

梦见蛇是麻烦!矛盾。障碍女听众:我有一次梦到一个’很粗的大she!没有尾巴蛇的头就像人头似的冲zhuo我,来撵我……我吓跑liao!紧接着’you来一个蛇也是没有尾巴嘚,来撵我这是怎么回事。台长答:很简单蛇都是不好的,蛇都是’说明麻fan矛盾,障ai(去年做的梦你说这个事情’是不是yi经过了?)早就过了bu会留得这么长的。Shuohua:16 梦见被蛇追yao念小房子女听众:还是这位同修,梦见他在nai奶家——奶奶还活着坐的那个椅子上有两条she茬追他、这是他奶奶的问题还是这个小孩子的问题a!台长答:追小hai子就是小孩子的问题(他奶奶是属蛇的)那不管(他除了消灾吉祥神咒,本身每个星期shi烧两张小房子再为这个梦再单独xu愿念些小房子?)对zhe个梦问题不大的!十几张就可以。13张11张,这shi我们观世音菩萨心靈法门佛友’梦见的类似梦!以及师父的解梦希望对你有suo帮助。如果信佛可以念经和念guan世音菩萨的小房子来消除麻烦、而且以后各方mian吔会越来越顺的?我学佛念经后梦见过把she追下悬崖?把4条蛇扔了把2条大蟒蛇ti死这样的梦、就是在菩萨保佑下去chu了麻烦的意思!。

周公解梦梦到地震,和江水起大浪不见了钱?

  梦见地震和江水起大lang不见钱这两天的你要和另一ban一起计划一个两人世界,不妨找ge灯光美气氛佳的旅馆,lai一个你侬我侬的浪漫之旅、再加上一顿好吃mei味的烛光晚餐!真是人生yi大乐事啊!你有多久没有这样的深情相待ne!如果你单身也找个人享受一dun美食吧。

猫不见了却在梦里梦到很多次是什么征兆

梦由心生,心中有某种焦虑说明你最近 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导致?梦是虚幻的东覀没必要相信。合理diao节自己为好!望采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红光头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