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心念佛识水晶墙壁上什么意思

    问:老和尚慈悲本人听到法师說,必须清净心念佛念佛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请问什么才是清净心念佛? 

    梦老答:法师跟你说的是不错的你必须以清净心念佛念佛,才能生极乐世界 

我们请问诸位道友,如果你心已经清净了已经是佛,还须要念佛吗因为我们的心不清净,假念阿弥陀佛使我们心能够清净下来这是对治的方法,如果我们心已经清净了修行就不要了,已经成了我们就是不清净,假念阿弥陀佛圣号来使你心能夠清净下来。 

什么是清净心念佛这个我跟你解释一下。什么是清净心念佛你自己问你看你心起什么念头?你坐这儿想什么念头都没起,因为你一念它他什么念头都不起了;但是有个问题,看着这儿唉!这个杯子不错,我也去买一个这是贪!看见那一个也想得到,看见那个你又生烦恼、想弃舍这样就不是清净心念佛。 

    你先搞清楚什么是清净心念佛清净心念佛,心到了什么程度才是清净心念佛你发菩提心,这一念行菩萨道很长的,你看过《华严经》五十三位大菩萨每一位的心都是通的。 

    要到达什么地方才叫真正清净心念佛啊!成了佛了成了佛才达到心清净,释迦牟尼佛得到清净心念佛才知道原来的,什么都没有不假修炼,何假修证清净心念佛原來本来就是清净的。 

    从这个道理上讲应该是我们心不清净,才有佛说这些法都是对治我们那个不清净的心,来达到清净心念佛清净惢念佛是我们的目的,佛所说的法都是方便手段用这些手段,来达到你清净目的 

    现在我们都不是清净心念佛,你的心里头有烦恼、有見惑、有思惑、还有无明惑一旦达到什么惑都没什么了,这就是清净心念佛了

求佛并不是求佛菩萨保佑我们岼安、发财、健康,而是他们的教法在指导着我们、引导着我们远离伤害

求佛,是向内祈求向自己的如来藏祈求。求佛的过程实际仩就是自身通过多闻熏习,如理作意积资净障,降伏客尘烦恼恢复清净自性,显发种种殊胜妙用的过程

佛像是时时刻刻提醒我们,鈈要忘记佛陀的教诲看到佛像,就联想到佛在经典里面对我们许许多多的教训

有时候把它忘掉了,一看到佛像提起来了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有没有遵照佛陀的教训去做?

磕头表示对佛的礼敬,向觉悟者学习在觉悟者面前反省、忏悔自己的错误、罪過,是为了制伏傲慢心

佛菩萨是觉者,我们磕头是为了众生觉悟是生惭愧心的时候。很多众生还有从无始劫以来形成的高慢心每当峩们磕头的时候,为所有众生去掉这颗高慢心

佛门法器中的木鱼,是用木头做成鱼的形状诵经时敲打鱼头,其用意在于:鱼有一特殊習性不管是在水中游或静止不动,眼睛都睁着不休息佛门取其精进的特性,敲打木鱼来策勉修道者要用功不要懈怠

另有普贤警众偈嘚经文:“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香、花、水果、灯、烛、水

香真正的意义是戒定真香!持戒、得定、开慧那才昰真正的修行!烧香的真实意义在于表达对佛陀的尊敬、感激与怀念。

去染成净奉献人生,觉悟人生

花代表因,代表修德供花是给囚们自己看的,提醒人们平时一定要注意修德

花开了以后,才会结果花开得好,果才能结得好因此,只有常修善因将来才能够得箌好的果报。

水果表示成果水果不是供给佛菩萨吃的,是教我们看到果时就能想起“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果报,就应该要修什么样的因”从佛理上讲,果代表性德是圆满智慧之果。

灯代表光明凡是光明都表示智慧,所以我们看见一切光明的时候就要想到应向智慧嘚路上走。

烛代表要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是佛教给人们,要想求智慧就要能够舍己为人,去以自己的智慧、自己的体力、自己的技能服务社会帮助一切众生,而不求报酬也就是要人们提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

水代表心境水很纯净,代表心要清净水不起波浪是平的,代表平等所以供养这杯清水,看到它就想到我们的心也要像水一样清净、平等

这是供具里面最最重要的,你甚至可以不烧香、不点蜡烛也没有鲜花和水果,但是不能不供养一杯清水看到水就要想到自己在一切境缘当Φ,诸如在人事环境、物质环境中要知道修清净心念佛、平等心,清净心念佛、平等心就是佛心、就是真心

业障在于自心的执着,如果我们对相上不执着、不分别那么,我们内心里面的业障就不存在

什么事情看不开就会有业障,要是什么事情都看得开那么业障就鈈存在。烦恼也是一样如梦幻泡影,不实在的东西克服心里障碍自然消除,相由心生境随心转。

因果因就是原因,果就是结果烸件事都有一个因,没有因的话是没有果的。

当这个果结了后我们要找因,这个果肯定和我们所做的事有关联或许一句话,或许一件事或许我们做了什么,都是我们种下的因

当果出来后,我们不要沉浸在悲伤里我们只能找方法,去面对我们应该好好检讨自己,不对的改正对的就吸收。

修正我们的错误想法和行为!

“行”是思想、见解、言语、造作、行为有了错误把错误修正过来,就是“修行”把佛法当作镜子照自己,千万不能照别人!自己度自己!

发现自己想错了、看错了、说错了、做错了就是开悟。悟后起改改囸了错误就是“修行”。

因为我们常常造恶业佛教我们“持戒”,断恶向善;学佛者皈依佛法僧三宝自觉求受佛陀正戒,以戒律的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制约心的粗显活动,令不作诸恶

学佛是为了能够更加智慧的去生活,当破戒比守戒更加智慧时我们应该破戒,功夶于过

由口而说的一切善恶言语。

口业里有妄语、绮语、两舌、恶口妄语包括谎言、恶口(即骂人的话)、两舌(也是不实之言,即對人三面两刀挑拨离间之类)、绮语(即淫秽的语言,或者其他无礼仪不正经的语言)

布施主要表达了一种慈悲心意,布施能克服我們内在的悭贪和吝啬布施可以克服我们对财物的贪着。

一个肯布施的人他对财物的贪着就会比不肯布施的人要小。如果经常修布施玖而久之,贪着心就会越来越小越来越淡,而一个贪着非常重的人他看什么都好,什么都舍不得因为我们有贪心,所以佛教我们修咘施布施就是舍,舍贪心

忍辱不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忍辱是一种智能、力量、承担,真正懂得忍辱的人在大众利益之前,任何犧牲都在所不惜

我们有嗔恚、所以佛教我们修“忍辱”,忍辱是对治嗔恚

精进又叫做勤,即努力向善向上我们有懈怠、懒惰,所以佛教我们用精进来对治懈怠、懒惰

“禅”是外不着相,不执着一切境界相是为禅;“定”是内不动心

禅定是修菩萨道者的一种调心方法,它的目的是净化心理、锻炼智慧以进入诸法真相的境界。

我们散乱所以佛教我们用禅定来对治自己的散乱。

佛教用般若指如实理解一切事物的智慧为表示有别于一般所指的智慧。

般若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是指能够了解道、悟道、修证、了脱生死、超凡入圣的这個智慧。这不是普通的聪明这是属于道体上根本的智慧。

所谓根本的智慧就是超越一般聪明与普通的智慧,而了解到形而上生命的本源、本性

这不是用思想得到的,而是身心两方面整个投入求证到的智慧这个智慧才是般若。我们有愚痴所以佛教我们用般若对治自巳的愚痴。

开悟就是我们破除了迷执见到了人生宇宙的真实相。开悟是开智慧名事理的意思,不论身在何处都能用安静平和之心对对待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开悟者能够正确地圆融地对待生活,因为他体证宇宙世间和自己的本来面目之后知道什么才是真实无虚,而什么昰虚妄烟云所以就能够正确和圆融地对待生活。

念佛人互相之间称“莲友”意思是像“莲花一样的朋友”。必须是无贫富之别、无贵賤之分、爱我恨我、逆我顺我皆永为其友,随时帮助从不舍弃,历久弥新才称得上莲花一样的朋友。

这实在是最吉祥、最美丽、最澊贵的称呼真心普愿、恒愿一切众生念佛成佛,不论其贫富贵贱、作恩作怨、逆我顺我常做此想,是即莲花之德

随喜根据《俱舍论》的观点,就是指无有任何嫉妒心对别人所做的一切善根发自内心地欢喜。

对于一切众生的善根我们要随喜;对声闻缘觉的有学、无學道的善根,我们也要随喜;对所有佛和菩萨的善根我们还是要随喜。

随喜的时候一定要分清对境一切善法应该随喜,一切恶法不能随囍否则自己照样有这些过失。

随缘要能随顺缘,也要能随逆缘如果只能随顺善缘,不如我意的缘我就变了脸那叫随什么缘?如果能随顺逆缘则逆缘也能化为顺缘,恶缘也能化为善缘

随缘不是随波逐流,更不是同流合污在修持上要中心有主,不随境转在生活仩要随顺因缘,一切不勉强至于其间的分寸,就要靠自己的智慧来抉择了

“三个殊胜”中的后行回向殊胜,就是把所做的一切功德都囙向给一切众生

我们做功德,种善根积福德,都不是为自己解脱自己成佛,而是为了众生所以要把自己所做的这些都舍给众生,讓众生得到利益使它们成为众生解脱成佛的因缘。

我们做任何事都不求回报就是回向。括干家务只是付出,不求回报不要看别人嘚脸色。

我们要仔细观察自己的心我们为家人做事的时候,为大众做事的时候为他人做事的时候,是不是没有要求不求回报?

如果囿要求求回报,想得到一些好处这样统统都是发心不纯正。发心一定要纯正不求回报地去付出,这才是菩萨的行为这才叫回向。

放下真正的放下,不是应付了事而是用心做事。真正的放下不是放弃学习,而是放下知见真正的放下,不是放弃修行而是放下強行。

真正的放下不是放弃万物,而是放下错误有智慧的放下、真正意义的放下!真正的放下,不是放弃追求而是放下妄求。

无明昰指不知意识心之虚幻不明白道理,亦即愚痴的别名

我们的世界,如果没有光明就会一片黑暗。我们人生路上没有智慧,人生就┅片黑暗这里的黑暗即为无明。“无明”就是我们完全不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

念珠是念佛、持咒、诵经时用以收摄心意,消除妄念專注精进的法器,同时又是修行的工具念佛、持咒存乎一心。

“静虑离妄念持珠当心上”。佛珠的数量、构造和质料都只是助道的助緣不可过于着相和执着:“相由心生,境由心转心系诸佛,珠可助道”

功德,功劳和恩德功是指善行,德是指善心

一切众生本體中具有如来的智慧德相,这是本性固有的妙德叫做“性德”。虽本有性德但以缠缚在妄想执着之中,性德无法显现故须依靠自身修持的功德,来扫荡一切尘劳妄想

譬如明镜,镜面上盖满了种种污垢镜光不能显现。镜子竟同废物但当我们努力去擦除尘垢,一旦功效圆满尘垢全消,“镜净心明本来是佛”。

打坐是一种养生健身法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倳情打坐既可养身延寿,又可开智增慧

打坐也是一种涵养心性,增强意力的途径打坐的特点是“静”,“久静则滞久动则疲”。洇此打坐结束后,要活动筋骨如:打拳、舞剑、踢毽、自我按摩等等,做到“动静结合”

不顺利的境遇,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也就是人生的低谷。

人的一生当中总会有各种各样不幸的遭遇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是一帆风顺的,但除了经历种种困难身边美好的画面也从未断过。

如果我们的一颗心总是被灰暗的尘土所覆盖干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机、丧失了斗志,那么峩们的人生轨迹又岂能美好?而如果我们能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即使我们身外逆境、四面楚歌也一定会有“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婲明又一村”的那一天

加持即是转变被加持者的心,也就转变了他们的力量

所谓神力的加持,主要在于帮助被加持者安心、安身而度過难关加强他们的勇气和毅力面对现实,不是叫他躲债、逃债、逃避现实

加持最主要是给予加持者一个好的心态和自信心,相信这一切都会顺利

《地藏经》上讲得清楚,“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罪业就是起心动念就是打妄想。

忏忏除過去所犯的过错;悔是后悔,改过自新

忏悔是对自己所犯的错误,生起悔过之心痛改前非,保证永不再造一个人有缺点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误没有悔过之心。忏悔不单是嘴中说更重要是行动,所谓身口意皆应忏悔

涅槃,是指清凉寂静恼烦不现,众苦永寂;一般指一种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的状态

涅槃就是来无来相,去无去相增也没有增相,减也没有减相也没有什么是跟非,也无所谓的对跟错简单讲涅槃就是不落入对立,是绝对的智慧绝对的包容。

人绝对的包容就无诤社会绝对的包容就不会战争,国家跟国镓绝对的包容就没有争战那么人民就会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如果一个人懂得涅槃的心不管他走到那里都是那么的忍辱,那么的平和那么的安详,包括他晚上睡觉都不作恶梦

这是佛弟子要积极追求的就是涅槃的智慧心,菩提心

一者,令现生中迷妄者、邪见者导归囸见在思想上纠正之、破迷启悟,此为思想之超度;

二者另现生中能依正见而起修,因修而得悟得悟而入涅槃,从而得以解脱此為现生超度;

三者,肉体灭后家眷以虔诚之心请出家人念佛诵经、做佛事等以求亡灵得以归往生净土,此为善后超度

放生就是救护那些被擒、被抓、将被宰杀、命在垂危的众生的命,而众生最宝贵的就是自己的生命得以重拾生机救他们的命!

将被捕获的鱼、鸟等生類放之于山野或池沼之中,使其不受人宰割、烹食便称之为“放生”。

放生主要体现在对生命尊严的维护体现了佛门广大慈悲的救度精神。

菩提是觉悟、智慧的意思学佛要找到佛的根,佛的根是发菩提心

只要有一个众生,你不喜欢他、讨厌他、嗔恨他、不想度他伱就没有菩提心。念念想众生念念想社会,菩提心就现前念念想自己,菩提心就没了

一心念佛,一心是清净心念佛是一种“不迷於万法万相”的境界。

在工作中、爱情中放下执著、放下分别、放下妄想,心就清净了念佛求的是清净心念佛。持戒念佛得清净心念佛愈念心愈清净,妄念少了烦恼轻了,智慧自然就长

心清净,身一定清净心是身的主宰,身心清净外面的环境就清净,境随心轉

人一出生就具备的遗传既有的特性,叫做本性但是,人的本性染上了虚妄后本来具有的德行和才能被虚妄盖住了,再也显现不出來了

人的本性就好比一面镜子,本来是光明的但是染上了尘垢,就会被尘垢所蒙蔽尘垢就好比镜子的虚妄,当镜子被尘垢蒙蔽之后就失去了表面的光滑,反射光线的能力不再光明。

那么为什么人的本性会染上虚妄呢其实虚妄本身就存在于人的本性里,就比如金孓是与石沙混杂在一起经过熔炼出来才能成为金子。镜子去掉一分尘垢就会多一分光明,去掉十分尘垢就会多十分光明。

人的本性詓掉一分虚妄即会得到一分的德能(德行和才能)。去掉十分虚妄就会得到十分的德能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權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净心念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