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性作斗争你一定会失败的,一些宗教信仰要人禁欲,也是泯灭了人的天性,终究也会失败的吗

  《道家与性》是一本由胡宏霞 / 刘达临著作东方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页数:224,小编整理的一些的读后感对大家能有。

  《道家与性文化》读后感(一):噵家与性文化

  东方出版社这本《道家与性文化》勾起了我的之心性在当代虽然不再那样、,但这样堂而皇之的搬出来还是少见再鍺道教是中华文化孕育出来的,讲求却在的车轮下被异化了,流传到我们身边就以"算命"、“看”、“拼八字”等显现出来现在古代性攵化馆长胡宏霞与中华性文化第一人刘达临合力推出此书,旨在普及意在,或能引导如何的对待历史文化全书基于各类文献以及道教嘚精髓做剖析和延伸探讨,图文详尽的阐释了“道家与性文化”的。本书涵盖颇多可以作为通俗读物,不但涉及孔孟老庄、易经更囿大量养生,涉及房中术的十二大比如性交、性、、优生等等,此书实感道教文化的,如能参悟其中一二对于乐享、还是有一定裨益的。

  《道家与性文化》读后感(二):房事养生学

  鲁迅说过这样:中国根底全在道教说道教在中国的传承,从很早的就了熟悉嘚有、庄子、鬼、张道陵等等。而中华名族的性文化是可以以道家文化为的道教是崇尚的,是最的宗教道家文化是中国古代一切的。

  道家文化注重养生,面对着却莫不敢言的性文化道家可以说是,因此可以将道家和行放在一起加以讲述来说,我们可以称之为房事养生学说到道家与性文化的关系,道家对性交的除了和生育的外更侧重它健康的功能,如何尽欢、如何节制、如何发展出一套适匼的交合最终都是为了养生。房中术这个现在听来有些香艳的词是构成中国古代性文化的一个这里按性交的狭义作解。比较道家对性嘚性作的,也是道家崇尚的自然之一在性学古籍中,涉及到的有方面包括性、性交方法、性、性生理发育、前戏的、性功能,甚至囿对阴茎的颇为。道家关于性的非常将生殖器性高潮深化到高潮,这是一种改善书中更是有着不少春宫图、秘戏图等,选取了不少古代性学著作披露了古代性文化以及房中术的和技巧涉全及房中术的十二大成就,比如性交方法、性健康、生理规律、优生等等理论講述不但涉及孔孟老庄、八卦易经,更有大量养生知识书中基于各类文献以及道教的精髓做剖析和延伸探讨,用着图文结合的方法细致详尽的阐释了道家与性文化的关系。

  当然的是比较的,的囊括了道家性文化从盛而衰的整个既还原了道教性学的全貌,也传递絀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纵观书中涵盖的众多内容,作为通俗读物而阅读此书既房事养生学的,有了道教文化的精深最后,回顾一下魯迅说的这句:中国根底全在道教一句话其实这并不是赞道教,而是批判劣根性的但是并不妨碍以自然、健康、科学的态度对待性,對待的传统道家文化

  《道家与性文化》读后感(三):道家的性文化《道家与性文化》

  道家的性文化《道家与性文化》

  道家虽嘫只是诸子百家中的一种,但是从宗教和上看几乎就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和代表。

  道家文化其中很多内容都和性文化,道家的性文囮其实就是中国古代的性文化

  这本书的作者刘达临,也是的性学是上海社会系教授,亚洲性学联合会中华性文化展览馆馆长。仩当当一查出版的性学著作真不少。

  说起性给我们中一向很,其实追溯到先秦性是一件很自然的,孔子曰人之大欲存焉,其實一直到唐朝中国人的性还是都很的。齐宣王和孟子说寡人有疾寡人。这在当时不是什么甚至秦宣太后在一次上竟然说,先王和她茬一起的时候压在她身上一点,她就感觉很疼可是整个都压在她身上的时候,她不但不疼了还感觉很。这在我们现在是不敢的事情

  书中提到汉代就有很多房中术的书,在汉书艺文志里都有记载只是久远,书的内容都失传了但从上看都是和房中术。

  而的噵家《素女经》竟然是出口转内销的原来在宋代初期有一位日本人叫丹波康赖,来到中国把很多房中术的书带回了日本。并且编入了《医心方》一书清朝末年被中国人,带回国清末大藏书家叶德辉讲里面大量中国古代性学整理出来,出版了《双梅景闇丛书》才使嘚《素女经》等大量文献。这样说来很多中,如果是清末以前的戏里面就不应该《素女经》。因为当时中国人还没看到过这本书

  书里面涉及的很广泛,从周易八卦到炼丹长生从崂山到张三丰,从房中术到修炼原来性文化包含的范围竟然这么广泛,从这个来审視一下道家审视一下中华文化,也是一个很的会让你有很多的。

  《道家与性文化》读后感(四):道家文化研究中的另类

  无论是否承认这个只要有一种或,就有产生与之相关的文化性,亦是如此无论我们是否避讳谈这个,与它有关的文化总是存在的现在读叻这本《道家与性文化》更加印证了我这一浅见。《老子》等道家相关文献之前也曾看过鉴于这种心理避讳的以及个人知识的浅显,并沒有到其中的性文化知识《道家与性文化》可谓是,从一个避讳的角度对道家相关的性文化进行了研究纵横开阖、从老子、孔子、孟孓等人的中寻觅着性文化的、阐释着他们对性文化的理解。

  为佐证的作者,把所有能够道家性文化的语料全部进行了举例这种尊偅文献、基于文献阐释自己观点的方法,是一种可取的研究态度在论述时,作者将孟子等人的观点具体化直接与性挂钩,用露骨来形嫆想必是的如书中21页对孟子一段话的论述,若不是读到作者的阐释我可能只会考虑到对的而不会具体到男女之交。这种可谓是对经典攵献的一种另类解释这种解释或许有自己的牵强之处,但先人的观点到底是如何恐怕就算是先人活至今天也不会直言的。因为这对于峩们而言这是一个禁区

  任何一种观点或是,用辩证的方法去看我们才可以作出正确的。从作者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见,自黄帝始性文化就成为但不能明言的文化,在当时他们看来都是一些很的事但是经过以及后来道教因为修炼对性的一种异化,使得谈性变色这样的发展历史注定很少有去涉及这个方面的研究。因为就有可能被人看成是低级的产物

  所以,我个人认为《道教与性文化》这夲书与之前的《孔子与性文化》都是对经典文献的一种突破性的研究。之道、任何文化只要你秉持正确的态度,总不会趋了低级!

  《道家与性文化》读后感(五):道家与性

  ——《道家与性文化》书评

  性不知从何年何月开始成为了口头禁忌,人们对此很多囚都有这样的:“,我是从哪儿来的”“你是从里捡来。”等等。我也曾经得到过“你是上捡的”的答复

  或许正是因为禁锢,所以性,既又

  虽然,我们崂山也盛行道教但是,的佛道之争时间,佛教是的从《济公传》、《西游记》等中都,所以我們对道家的了解并不多。

  对于道教的性文化更是只知道有所谓“房中术”、“红丸案”、“采阴补阳”等等。

  比较的是叶广岑茬《采桑子》中的老与五格格的婚姻:五格格与老姐夫完尔泰婚姻不睦的原因之一就是老姐夫修习道家的房中术

  因此,我们很多读鍺对道家的性文化也是抱有的

  而《道家与性文化》从各个方面对道家性文化的历史与传承进行了解说,对于我们消除偏见科学、悝解道家性文化很有帮助。

  作者是老两人渊博,考究有典有据,是一部严谨的著作值得点赞~

  《道家与性文化》读后感(六):唯物史观与道家性文化

  最近书柜,严格入库数量所以在入手《道家与性文化》前,有过一番权衡后来觉得这本书属于“进可攻、退可守”的,不妨拿下进可攻,就是这本书如果写得好那可以好好研读然后收藏;退可守,就是这本书如果样也可以当参阅,能多知道一些文献资料也不算浪费时间。读毕此书我只能的告诉大家,这本书属于“退可守”性是乐事,道家很神秘但是你若想从这夲书中找到神秘与乐事,几乎不可能为什么?因为这本书的作者用唯物史观把神秘和全都摧毁了你觉得性和干巴巴的唯物史观起来,還会有乐趣吗所以,这本书的应该改成唯物史观与道家性文化。

  本书号称从“道家与性文化”的关系为中国性文化,但根底岂昰挖掘的挖掘根底,具备的道家根基与性学根底作者可能具备性学根底,但对道家的了解极为动不动就阶级就,说了很多外行话洏且还把丘处机说成“山西栖霞”人,这就太低级了所以注定这种寻根问底只会停留在而不能深入。不过正如刚才我所言,读这本书鈈会浪费时间因为书中有不少春宫图、秘戏图,还选取了不少古代性学著作披露了古代性文化以及房中术的理论和技巧这些性学著作洳果不是作者整理,你自己还真发现这就是整理之功。作者还摘取了部分房中术古籍中的养生秘方,当然了这里要提醒读者,慎用最好是读了原著或者请教之后。

  最能本书唯物史观的是作者的“古代房中术中的十二大成就”和道教的异化,这12项成就无不体現唯物观点,让人感叹作者党性真高不过,作者也够纠结的一方面要坚守唯物主义,一方面对于如看相和算命,又无法否定因为莋者曾经让台湾一命理算过命,后来应验率很高这是作者无法否认的,最后只能用“辩证”看待,不全盘否定这不禁令人想起了马克思对恩格斯说的一句话:拿不准的问题,我都说他是辩证的

  《道家与性文化》读后感(七):科学看待道家文化与性文化

  我对道镓本就了解不多,想看这本书是因为这个议题——性文化。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性”曾经是一个淫秽的不能宣之于口的字眼,甚至嘟已经是二十一的今天在中国,“性‘依旧不是一个能够随便谈论的所谓的学术书籍更是少的。在这种之下能够将”性“作为文化解,并且将之与中国古典文化相联系的研究就更了

  胡教授一上来开篇明义:在中国古代,”性’在中国古代并不是一个淫秽的性荇为也并非今天需要遮遮掩掩的行为,在看来自然,“食色性也。”性就像饮食是人的正常行为中的一部分,窃不可以为、不洁、鈈雅加以鄙弃既然如此,研究道家与性文化的学术书籍也并非是淫秽小报,应以科学的态度以视这样的学术态度在现而言,应该是性文化研究最重要的基础这样的态度应该不仅仅是影响几位学界泰斗,更应该影响到的是我们的读者除了保持对“性”研究的科学态喥之外,还应该以科学和的态度来看待孔孟之道、道家文化窃不可以“打倒孔家店”和封建、迷信的态度来研究,当然对于我们读者來说,《道家与性文化》更应该是一本学术书籍而非用以猎奇

  我在上看这本书的时候显然心理还没有这么,遮遮掩掩有人看到了依旧掩饰不住中的。像胡刘两位教授所考证的那样先人的很多文化精髓,被篡改、曲解孔孟中有谈到房事养生,老庄也谈过出土的佷多古籍文化都有谈到。我们最熟悉的应该是《素女经》了吧如果早年经常看武侠类的剧,总是会有那么一两次到的我一直不知道素奻为何人,在本书里得到了一个初步的概念素女其人,总是被后世为欲女其实。说她是说是女神但是这个“女神”我也认为是后世嘚牵强附会。如果在古代谈论“性”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素女大可以是任何人,不过是后世把一些关于记录房事养生的文献都编辑在叻一起借素女这个人的口来谈论罢了。素女未必是女的这些文化典籍倒更像是出自一个男性之手。《素女经》中不但记录了如何房事養生顺应自然,更记录了如何优生优育更容易怀孕,甚至还记录了人的性心理这放在今天看也是很超前的啊。道家最重要的哲学是強调“无为”、“以静制动”、“大道自然”与性相关当然也出离不了这些哲学概念。虽然古人并不认为“性”是一件不洁的事情但昰也强调要节制,最关键的是在道家的哲学概念里,一定要顺应自然男欢女爱讲究的是水乳交融是互惠,那种不愿意或者只又一个人赽乐的性爱绝对不是道家所提倡的养生之术就算是“以不动应万动”,道家依旧提倡做最自然的人,就要享受自然给予的一切

  後来人们的炼丹、吃单,怕是也脱离了道家的初衷了吧两位作者对道家文化的基础科普的还是很全面的,对于古代性文化的研究也算透徹可以一看,也希望这样的研究书籍越来越多那代表这个社会对“性”的态度会越来越科学。

  《道家与性文化》读后感(八):房中養生谈

  候我经常会在爸爸的藏书里翻自己想看的书,对于我来说这是每一次都能发现新奇的宝藏。有些书虽艰深却也懵懵懂懂哋看完了,他任由我随意翻阅除了《金瓶梅》。爸爸只是简单地告诉我这本书不能看长大以后我自然懂了他这样说的缘由。另一件好玩的事也发生在小时候有一次我问妈妈人怎么会怀孕的,妈妈只是笑而不答这或许是大多数中国传统家庭的父母对于性和性教育的态喥,保守而回避

  我们在对性隐而不宣的好奇中长大,也许有人会觉得性不再是一样神秘的东西我们在网络上、电视中、和朋友的茭流里得以窥见性的样子,但在我看来这种保守力量带来的影响并未减弱,我们了解的还是只有细枝末节事实上关于性,我们所拥有嘚知识少得不能再少了所幸现在有关性学的研究与讨论越来越多,旨在破除这种迷思既不过分宣扬性,也不再对它妖魔化这本书从噵家学问的角度来探讨性,看古人是如何看待性实在很有意思简单来说,就是开明健康这种态度和其中的观点让我现在也觉啧啧称奇。

  道家文化注重养寿因而对性交的研究除了快乐和生育的功能外,更侧重它健康的功能如何尽欢、如何节制、如何发展出一套适匼的交合方式,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养生房中术这个现在听来有些香艳的词是构成中国古代性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这里按性交技巧的狭義作解我很欣赏道家对性的理解,性作为人的自然需求也是道家崇尚的自然之一。在性学古籍中涉及到的有方方面面,包括性心理、性交方法、性卫生、性生理发育、前戏的重要性、性功能障碍甚至有对男子阴茎长短大小的讨论,颇为新奇

  最让我觉得奇妙的昰将高潮“向上提升”的技术,所谓向上提升是指培养自己的性能量性能量不止于床上,它让人们在想要的时候唤起性不想要的时候,将这股能量在体内循环感知快乐,改善健康道家关于性高潮的概念非常深入,将生殖器性高潮深化到全潮这是种大量的、有改善提升作用的潜能。可惜的是书中对于如何培养联系性能量没有过多介绍。

  道教与房中术本旨在养生但房中术逐渐被异化为淫乱纵欲的手段,加上炼丹术日渐荒诞的炼造方式道教走上式微的道路。佛教的禁欲主义和程朱理学又成为对道家的重大打击这是被篡改了嘚佛学对被篡改了的道教的打压,这种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的态度现在也不陌生我喜欢作者的介绍方式,不偏不倚囊括了道家性文化從盛而衰的整个历程,既还原了道教性学的全貌也传递出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学问的异化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我们需要上下求索,努力还原本来样貌并不因为其中的局限而否定整个学问。

  道家性文化崇尚自然这种自然甚至延伸到性交双方的平等性上,在当時男尊女卑的社会颇为难得当然也有不可取的地方,古代房中术有其精深之妙有些方法也为现代科学所摒弃。比如男子要多改变性交對象如果一直和同一女子性交,她的阴气就会越来越弱对双方都无益处。如果今人看到这段认为是对滥交的鼓励那不免和古代王尊貴族将房中术作为淫乐一样,是改弦易撤了

  节制又享受性爱之快乐,道家推崇自然之法性是一件健康的事,这对于现如今的人来說也许还是一个新奇的概念我们需要让这种新奇成为自然,不再回避不再隐晦。我相信性养生学会越来越为人所知,成为幸福的一夶来源

  《道家与性文化》读后感(九):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评《道家与性文化》

  在书中对性的启蒙,源于《孟孓》笔下的“食色性也”。其次是《二刻拍案惊奇》中写的“饱暖思淫欲饥寒生盗心”。

  对于性现在人大多嗤之以鼻,羞于启齒可性恰恰是传承生命以及传递爱意的枢纽,由于传统误导以及男尊女卑的各种原因大多人已经开始避谈这个问题。

  就像裸体模特抑或者画裸体的画者,这本该是一件很神圣的绘图过程却也有被歪曲形容是不正之风的做法。所以理念的可悲在于错误的导向,僦像火药看似无惧,一炸伤人

  可谁懂,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早已超前地看待性问题,他们极力为“人欲”而探索;还囿在民间男女情爱也颇为自由,就像《关雎》、《摽有梅》、《采葛》这些《诗经》的大量出现;甚至在普通男女交往的性爱之外,春秋时期就有对野合和同性恋进行描述的记载可见那个年代的大胆和超脱。

  君不见齐宣王就曾对孟子说道“寡人有疾,寡人好色”甚至秦宣太后在军事会议上还以性交为例,后世的一些道学先生评论这事时说“出于妇人之口入于使者之耳,载于国史之笔皆大渏”。其实这并没有什么大奇可言那时候的人们已经把性看成很自然、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他们没有忌讳也不像一些老古板的先生,┅说到性就是男盗女娼的问题

  所以,当春秋时齐国贤相、大政治家管仲于公元前7世纪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营妓院时君主喜の、百姓赞之、历史载之,他们认为这个举措对增加国库收入、招揽人才、缓和社会矛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我看来史上第一家国營妓院,并非是卖身迎客的场所在那个百家争鸣的时期,他们更多的是附庸风雅女子可以抛头露面,可以谈论古今这更像一个思想夶融合的地方,所以它才可以招揽人才更可以缓和社会积压的矛盾。

  道教鼻祖老子曾说“阴阳、牡牝、男女是天、地、人之根”所以,他把“贵生”放在人生的头等大事上来保护他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故他说养生要处柔、处弱、处静,要保持人嘚“本真”

  这本书不仅研究了一个宗教,也不仅是研究我们常常避谈的房中术更为主要的是探索现代人对待历史文化应该抱有什麼样的科学态度,如果把孔孟之道归于“此人的旧礼教”我们也不会看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氣以为和”的真谛了

  如果看了这本书,你会明白为何鲁迅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明白,为何要在这近20年的时间里搜集4000多件中華性文物,在这个“外转内销”的中国性学古籍上我们更要着重去保护这些知识产权,无论是性学古籍《双梅景闇丛书》抑或者是《素奻经》、《玉房秘诀》……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性学著作,就连《易经》都有引发对生殖崇拜的特征它把性文化推向了更为深刻的阴陽文化,甚至在进入父系社会、男权社会以后尊崇女性、反对歧视女性的问候传统主要也是在道家文化中得到继承和发扬。

  我希望茬将来我们可以面不改色地谈及这些羞于启齿的话题,这并非见不得人就像它渐渐打开国门,它渐渐融入生活道家与性文化,是可鉯正确对待的产物它为中华性文化找到了追根究源的地方,它全方位地揭秘了道家的性文化为建立性文化博物馆,做了很好的铺垫

  毕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 认真答题希望能帮到你

但是,我们得一分为二看问题

文艺复兴,也有过于放纵、不羁甚至颓废的地方,

所以也不要从禁锢的一端,走入放荡的一端

一方面,偠承认合理的人性;

另一方面又要受必要的约束与规范。

适当约束人性改造人性,优化人性

使人性的好的一面、优秀的一面,更多哋发挥出来

而一些不好的一面,则要受到限制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超过22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呵呵社会也在禁欲难道社会也会毁滅?如禁止吸毒的欲赌博的欲,贪污的欲恰恰相反,合理禁欲有利社会发展其它宗教不懂,但佛教不讲禁欲佛教讲转欲把不好的违反道德法律的欲转成善的对社会有利的欲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乐于助人是我的座右铭

人性作斗争你一定会失败的,一些宗教信仰要囚禁欲也是泯灭了人的天性,终究也会失败的吗很正常,人生是难以琢磨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单向度的人》是一本由[美]赫伯特·马尔库塞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review/4464714/

  《单向度的人》读后感(七):翻译烂到读不下去

  我应该不是苐一个抱怨翻译的了

  看第5章106页:

  在柏拉图那里,说明这种颠覆的终极概念是:作为哲学家生命开端的死亡和从洞穴中猛烈地解放出来

  读了好几遍,简直不知道在说什么特别是“作为哲学家生命开端的死亡”和“从洞穴中猛烈地解放出来”如此怪异地并列茬一起,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对照英文原文:

  liberation是一个名词,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理由要翻译成“解放出来”如果改成“从洞穴中的猛烮解放”则好理解多了。另外一个小插曲baidu翻译也是将violent liberation from the Cave翻译为从洞穴中解放出来,不知道译者是不是直接用baidu翻译的

  它判明了一些在其中善不是知识、人不起最适宜于其本性的作用、人们没有自由的状况。

  啥叫人不起简直是一个病句。

  简直不知道怎么批它了自己翻一遍吧:

  它判明了这样一些情形:在这些情形中美德不是知识、人不履行最适宜其本性的功能、人不是自由的等等。

  这┅更大的经验背景这一真正的经验世界,今天仍然是有死刑、毒气室和集中营……

  请问哪里有死刑?

  在这个世界里角落里嘚扫帚和像菠萝一样的滋味十分重要,日常生活的艰辛和舒适或许是构成一切经验的惟一内容

  “角落里的扫帚和像菠萝一样的滋味┿分重要”译得太蹩脚了。直译为“角落里的扫帚或者某些东西(如菠萝)的味道非常重要”都好理解多了

  《单向度的人》读后感(仈):好歹写了四千多字

  在政治的包裹之下,当下谈论更多的是社会制度即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问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绞尽脑汁企图排挤甚至进而同化仅存几个社会主义国家;而以中国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则明暗双管齐下竭力自我维护。造成的结果是——不说别囚只谈国内——态度两极分化严重,即所谓“五毛党”“美分党”但我们似乎忽视了一个更为重要也更为根本的事实,造成社会问题嘚深层原因并非“姓资”“姓社”的社会制度问题而是《单向度的人》作者马尔库塞先生所提出的,依托于工业发展的极权主义问题

  不论是轻工业,还是重工业抑或是化学工业,工业发展俨然演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工业发展在现阶段已几乎全部依赖於科技发展。我国科学发展观的七大主题之一即是“集中关注科技进步对于发展瓶颈的突破”但是,当大家纷纷将工业发展作为推动经濟发展和国防事业发展的前提来大力发展工业时很不幸,人的异化已达成而毫不知情人们只知机器是手段,是奴隶殊不知“机器是┅个可用来使他人成为奴隶的奴隶”。这便是不能认识自身悲哀的悲哀

  作者马尔库塞在导言部分便一针见血指出,这是批判已停顿嘚社会是没有反对派的社会。说批判停顿并非因为无人批判而是批判仅仅停留在表象,而未鞭及工业社会本身于是现存绝大部分的批判都是无关痛痒的,真正意义上的反对派——“微斯人”因此,虽然作者称自己的分析“集中于当代最高度发达的那些社会”但因為“这个社会作为总体是非理性的”,这本书对于我们作为工业快速发展中的国家的借鉴作用也是极强的

  为什么我们总是感到生活嘚惬意,却又有难以描述的不适感存在作者在第一章开头做出了回答——我们处于“舒舒服服、平平稳稳、合理而又民主的不自由”的笁业文明中。政府“成功地动员、组织和利用工业文明现有的技术、科学和机械生产率”达成了伪装下的逐步完善,也在同时达到了对囚的隐蔽的控制社会在向前迈步的过程中一片祥和,又有几人会察觉到不幸福即使有微小的不幸福,但“在生活水准不断提高的条件丅对制度本身采取不顺从态度,看来对社会是毫无助益的”这便是文明的控制达到的境界。

  作者在第二章引用丹尼尔?贝尔的《洎动化和主要技术变化》:“工业化不是随工厂的兴起而产生的它产生于对工作的计量。当工作能被计量当你能把一个人与工作联系茬一起,当你能约束他按照一件一件的工作来计算他的产量并且按件付酬或按时付酬时,你就达到了现代工业化”现代工业化的达成昰以人沦为机器的奴隶这一异化和牺牲作为垫脚石的。各工厂利用种种手段如入股,将工人和公司联结起来促使被剥削者自发地主动哋关心剥削者的利益,因为那同时也关系着自己的既定利益——“双赢”由此产生“技术的面纱掩盖了不平等和奴役的再生产”,但受箌抬举的奴隶始终还是奴隶因为人沦为一种单纯的工具,人沦为物

  工业社会的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商品社会。在大众传播媒介的推波助澜中当交换价值比真实价值更为重要,所有领域包括文化领域便具备了一个共同特征——商品形式。文化的物质化商品化使文化從作为人的理性的清醒剂产生畸化寄托于文化的理性思考也丧失了想象另一种生活方式的能力,剩下的是“想象同一生活方式的不同类型或畸形”这种“对已确立制度的肯定而不是否定”的思想正是单向度的社会下的单向度的思想。这种幸福意识不论是何种方式的对巳确立制度的肯定,都是一种新型的顺从主义

  时下沸沸扬扬的关于“外语热”的批判将语言提上台面。有一种说法是语言只是一種交流工具。这些人没有意识到的是语言是指向思想和文化的,对思想和文化的异化是通过语言实现的作者在书中列举数例揭示了通過语言达成的“洗脑”。有一些比较有意思一是通过“在发达交流形式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人格化语言”,“强加于人的、标准化的、普通的事物和作用被描绘成‘专门为您的’”这种变化的所有格用法借亲昵感与尊敬感,在满足人的爱慕虚荣等心理的同时达到了将本莋为自由个体而拥有自我价值的人化为“仅仅是其处境、职业、雇主或企业的附属物和专有财产”。人在这种语言用法中丧失了自主认知價值屈从于“对一种不可置疑的事实的认可”,进而屈从于“现存政权的语言是代表真理的语言”的认识现存的批判和讽刺的对象只鈳能是另一种操纵和控制技术而不是生活方式,这是因为批判者和讽刺者在使用被异化的语言时就默认了这种控制的存在也默认了人不洅是人的既定现实。另一有意思的是对“是”的剖析“因为按照真理来思考就是答应要按照真理去生存”,所以“‘是’也蕴含着‘应當’”也就蕴含着对既定事实的否定。所以在说“语言是一种工具”的同时也默认了语言现在不只是一种交流工具的事实是一种对语訁控制的承认。但是假使在语言变为单向度的同时保留了思想的否定力量,通过语言的异化以达到人的异化的目的就不能达到因而诞苼了转译——“把概念忠实地转译成实际的行为、癖好和倾向的种种方式”,转译接受者“便把经过剪裁和整理的现象(它们本身是够真實的!)当成了现实”作者引用《管理和工人》的例子说明,在转译的过程中一个工人/雇员——即一个阶级的一员(仅是一员!),被公司个体化为某一工人/雇员因而属于某一阶级整体的既定诉求就变成该个体的在特定阶段的诉求,如工人认为工资低并非因为工资本身低而源于该工人在个别阶段的私人额外要求该例很好地说明了在工业社会的极权主义下的人的幸福意识并非源于自身主观幸福感受,洏是客观标准的强加或者说,即使感觉到非幸福也会自发地考虑自身的偶然原因,而非统治与异化人因意识不到不幸福而感到幸福,便是最大的不幸与恐怖

  另外,作者还谈到了技术(或者说是化为技术的科学)对哲学的异化科学通过消除中世纪的神话而起步,然后因为操作主义科学变成技术,成为另一神话对物质甚至是对人的操作性定义导致了其本质的丧失。笛卡尔将人的身体视为物体但至少灵魂因理性而存在。在操作主义下理性的丧失导致了人作为整体沦为机器,也即是默认了霍布斯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人趾高氣扬地把机器视为奴隶是一件滑稽的事,因为这些人已经沦为其奴隶的奴隶

  我想到了罗素的《论国家》。国家的建立是统治阶级借鉯满足欲望的手段他们通过群众或多或少的集体主义感,利用他们的归属感与正义感以国家的名义行事。工业社会是国家发展的必然階段而工业或者说技术本身也成为了国家统治的工具。为原子弹的投放披上正义的面纱极大程度上弱化其非正义事实;以“氢弹之父”强调科技发展的可喜成绩,掩盖氢弹本身的罪恶当我们为国家研发核弹而不使用感到正义的自豪时,会否想到研发核弹本身的非正義?国家安全成为对科技对工业的投入的前提统治阶级以国家的名义完成了过度强调科技与工业地位的扭曲解释,即因为国防是合理的所以扭曲的做法也是合理的。这便是操作性目的所导致的悲哀

  在第三部分,作者谈到了“路在何方”显然,“解铃还须系铃人”哲学的问题需要哲学解决——保证哲学的理性和科学的中立性。哲学的理性是人觉醒的基本条件只有在理性的前提下才会有更多的囚认识到工业社会存在的不合理,才会陆续开始寻求解决之道同时,科学的中立性需要理性的指导受操作主义、实用主义以及政治的影响,科学与哲学相行渐远导致了科学的扭曲与变质。科学的技术化也即是科技的发展,正是实用主义的结果当然,并不能一味否萣科技本身工业社会现存问题是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正如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发展到相当阶段后才能达到社会主义科学嘚中立性也是科技发展到更高阶段才能达到的。因为在发展阶段尤其是高速发展阶段,人的实用与功利被暴露而不被制止社会追求更高成就而忽略其他。只有当对应阶段让大部分人满足他们才会停下脚步而用哲学的眼光审视发生的一切。这与许多商业大亨在年过半百後突然变得淡泊名利是一个道理

  可是我们是否真的能等到这一天的来到?毕竟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这一问题很难作答,但至少还鈳以依靠下层以及社会边缘群体的觉醒因为他们的独立性相对最高。对于这一略显渺茫的希望作者引用瓦尔特?本杰明之言:“只是洇为有了那些不抱希望的人,希望才赐予了我们”

  读完全书,在深深的震撼与悲哀之余我想到了乔治?奥威尔的《1984》那个以追逐權力为最终目标的极权主义社会给人以绝对的压抑与绝望。那不是身体的压制是思想与身体的双重压抑(这与马尔库塞在书中所表达的對社会现状的评价相当)。那个社会并非没有觉醒与革命者但思想警察的存在导致了一切革命终将暴露而被推翻的可能。一切觉醒都止步于个别而不可能成为集体幸而现实社会没有公开的思想警察,我们的觉醒是可能达到改造或至少是改良的水平的

  另外,作为从尛受集体主义文化熏陶的中国人我认为作者马尔库塞的个人主义倾向还是比较严重的,甚至有无政府主义之嫌人的自我认同感总是需偠在一个集体中体现,这导致了归属感的产生也间接决定了“国家”形式的必然性。而国家既然是国家必然会有一定程度上的集权。洇为绝对的自由是不自由绝对的民主也将是不民主。百家争鸣固然有益于人均思想素质的提升但众说纷纭、各行其是未必有利于社会嘚进步。而在人的现有素质水平下无政府更是天方夜谭。所以更为重要的是在保证国家正常发展的前提下,竭尽所能维持科学的中立性因为利用科技发展的需求,不能成为使哲学与科学操作化实用化的借口不论是利用科技统治人的工业极权主义,还是各种形式的乌託邦都只是一种社会可能。只有保证更多人的理性或者说是思维的多向度,才能避免或减小极权主义的悲剧性

  至于书中亦涉及箌的,科技对于人的生活的影响直到现在也是社会讨论热点。工业化社会的发展愈来愈快人对于发展速度的“快”的欲望也随之增强,其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生活节奏的加快尤其表现在大城市。这些大城市的一大共同特点是工业化成果被充分利用。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了人的浮躁和功利而快速更新换代的科技产品使之加剧。这便是社会从各方面对科技口诛笔伐的原因也是工业化社会造成的典型事實。所以现代社会的特点已不仅仅是本书作者所说的机器使人成为奴隶更甚的是人成为产品的奴隶。所以尽管那些对科技发出批评的人壵过于偏激我们亦能因有人意识到工业化社会所带来的问题感到欢欣鼓舞。

  我们的希望不在于“资”与“社”在于哲学的理性,茬于科学的中立更在于思想的向度。

  《单向度的人》读后感(九):读书笔记《单向度的人》

  读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

  一种被遮蔽起来的不幸可能是一种幸福不过,确实一种虚假的幸福

  程巍:《否定性思维:马尔库塞思想研究》

  一、马尔库塞和《单向度的人》 技术理性、单向度的人、单向的思想、单向度的社会

  二、《单向度的人》核心观点:技术——发达工业社会的内在矛盾

  三、单向度的社会:政治、文化、语言领域内的封闭

  四、单向度的思想:对形式逻辑、实证主义和經验主义、语言分析哲学的批判

  五、进行替代性选择的机会:哲学与解放

  六、注释中提到的一些细节问题

  一、马尔库塞和《單向度的人》

  法兰克福学派社会研究所转迁到美国期间,因为囿于德语写作而并不为大多美国人所知而马尔库塞则尝试用英语写作鉯及留在美国工作,并成为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学生领袖“3M”之一使得法兰克福学派名声大噪,很多知识分子乃至大众也是通过马尔库塞接触到法兰克福学派接触到阿多诺、霍克海默,接触到他们的批判理论阿多诺曾把自己的论著比作“漂流瓶”,旨在飘向能够读到它囷能够读懂它的人正是马尔库塞这个一度和社会研究所有所龃龉的人,让“漂流瓶”为世界范围内思考和震惊那么,作为海德格尔的弚子接连发表《理性与革命》(1941年)《爱欲与文明》(1955年)《苏联的马克思主义》(1958年)等一批论著后,为什么在1964年发表《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却能引起这么大轰动并在名义上充当了60年代美国学生运动的领袖

  根据程巍在《否定性思维:马尔库塞思想研究》一书中的观点,《理性与革命》是为黑格尔的理性主义翻案而将实证主义和经验主义指责为纳粹极权主义思想的起源。自┅开始马尔库塞就对英美哲学中实证主义和经验主义抱有敌意,直到他写作《单向度的人》都把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指责为造成单向喥的人和单向度的社会的一个主要思想来源。最为有趣的是明明发端于德国的纳粹主义竟然要从偏重实证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英美国家里尋找思想根源,“我不想说他这时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但至少是一个有想象力的人”(程巍语)。 不过《理性与革命》至少做到了两点為以后马尔库塞研究苏联的社会主义和美国的发达工业社会做一个很好的基础性工作。一是他为自己的心中偶像黑格尔的理性主义“平反”从此几乎对黑格尔避而不谈;二是他将纳粹主义指斥为极权主义并在哲学层面上开始对实证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批判,进而他需要寻找┅个“物”来支撑自己的哲学判断。[ “物”即“技术理性”在1941年马尔库塞发表的《现代技术的一些社会含义》一篇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论文中,就已经有了技术管控社会这一观念的端倪从这一点上看,马尔库塞还是不自觉地陷入了实证主义的圈套]这为他以后转入社会学研究做好了基础工作。

  而发表于1958年的《苏联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尔库塞供职于美国情报机构,根据大量披露出来的苏联社会曆史史料而完成书中主要观点是指斥苏联的马克思主义为极权主义,进一步的说他延续了之前对“物”的寻找,在一个帝国主义链条Φ最为薄弱环节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并不符合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国家(或者社会主义国家)得以建立掌握政权嘚条件所以二战后,经济待兴政治冷战,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随着面临战争危险所以斯大林主义不得不偏重于现代化和工業化的早日实现,而这在把青年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视为“圣经”读物抱有人道主义观念的马尔库塞看来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必嘫会受到批判。“苏联的马克思主义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原则和伦理原则把一种关于人类自由和解放的理论扭曲成了一种压抑个体洎由和解放的教条”[ 程巍:《否定性思维:马尔库塞思想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第203页]。而在这本书里技术纳入了马尔库塞的视野,苏联的“国有化不过是为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促进生产力发展以及为了从上面进行控制(集中计划)而采取的一种技术——政治手段,即统治方式的一种变化、统治的简化而不是什么消灭统治的前提”。[ 马尔库塞:《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张翼星、万俊人译,黄振定校2012年5月第1版,第47页]

  所以在一条贯穿马尔库塞思想的“技术-极权主义”线索上,1964年发表的《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識形态研究》[ 发达工业社会可以涵盖德国纳粹主义社会、苏联社会主义社会、美国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不过我认为,马尔库塞在这里所指出的发达工业社会偏重于对美国的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因为书中所使用的例子绝大多数是美国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案例,洏且《理性与革命》有对纳粹德国的研究,《苏联的马克思主义》是对苏联的研究《单向度的人》是对美国的研究,这是马尔库塞研究一条研究思路和线索],马尔库塞对“技术理性”偏执的痛恨和批判也便不难理解普遍的看法是,马尔库塞的“技术理性”概念和研究受到了霍克海默“工具理性”的影响但是霍尔海默的《工具理性批判》是在1967年才发表,马尔库塞对“技术理性”的思考和成形从1941年開始直到1964年《单向度的人》最终确立技术理性是一种极权主义意识形态。所以程巍认为对工具理性(或者技术理性)的批判研究,马尔庫塞与法兰克福学派其他理论家几乎同时同步进行

  《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一书,马尔库塞做了三部分划分汾别是单向度的社会、单向度的思想、进行替代性选择的机会。他站在社会学的角度从政治、文化、话语领域分析了单向度社会的形成,又从哲学层次上批判了形式逻辑、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以及语言分析哲学把以上三种认作是单向度思想形成的哲学根源。在进行替代性选择的机会这一部分马尔库塞似乎要为技术理性社会寻找出路。下面将从以上三部分对这部书进行文本细读

  二、《单向度的人》核心观点:技术——发达工业社会的内在矛盾

  (工具理性对意识形态的控制导致人的异化,形成单向度的人)

  该书第一章是马爾库塞对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的总揽和概述首先必须廓清一个被经常误导的提法,就是马尔库塞对“技术理性”抱有一元化的批判态度其实不然,马尔库塞对“技术理性”的态度存在矛盾尤其是在进行替代性选择的机会这一部分,技术合理性的一面体现得更为奣显他认为,发达工业社会有可能达到实现人意志自由这样一种目标也是技术合理化的目的,即“机械化和标准化的工艺程序可能使個人的精力释放到一个未知的、超越需要的自由领域人类生存的结构本身就会改变;个人将从劳动世界强加给他的那些异己的需要和异巳的可能性中解放出来。这时个人将会自由地支配他自己的生活。如果生产机构能够组织起来并致力于满足生命攸关的需要,那么咜的控制还是充分地集中起来为好;这种控制并不妨碍个人的意志自由,反而会使它成为可能”(P4)但实际情况却恰好相反,技术非但沒有实现人的自由反而限制了人的自由,马尔库塞进一步引申为是一种极权主义意识形态的控制“国家机器把其防务和扩张的经济、政治需要强加在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上,强加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上当代工业社会,由于其组织技术基础的方式势必成为极权主义。因为极权主义不仅是社会的一种恐怖的政治协作,而且也是一种非恐怖的经济技术协作后者是通过既得利益者对各种需要的操纵发苼作用的。当代工业社会由此而组织了有效地反对社会整体的局面出现不仅某种形式的政府或党派统治会造成极权主义,就是某些特定嘚生产与分配制度也会造成极权主义尽管后者很可能与党派、报纸的‘多元论’以及‘对等权力牵制’等等相一致”[ 马尔库塞在这里留丅了一个问题,是技术本身或者是技术的组织形式是极权主义意识形态还是技术被政治意识形态操控而进行统治,这样技术则是一个Φ立的概念。](p4-5)而极权主义意识形态的权力运作表现在对机器的理解和运作上,机器既可以是“社会的最有效的政治工具”也可以荿为“人的新的自由的潜在基础”。由于自由的实现与需要的满足之间存在必要的张力因而有必要在发达工业社会内部区分“真实的需偠”和“虚假的需要”,马尔库塞认为“现行的大多数需要,诸如休息、娱乐、按广告宣传来处世和消费、爱和恨别人之所爱和所恨嘟属于虚假的需要这一范畴之列”(P6)。区别虚假需要和真实需要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历史标准也是最客观的标准,即“最充分地利用人類现有的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使个人和所有个人得到最充分的发展”(p6-7)。但是在发达工业社会下,“根本需要的普遍满足和辛劳、貧困的逐渐减轻成为普遍有效的标准”(p7)也就是说,在管控社会下只要能达到这个普遍有效的标准,无论是否受到灌输和操纵都鈳以被视为个人真实需要的满足达成的个人自由。“一切解放都有赖于对奴役状态的觉悟而这种觉悟的出现却往往被占主导地位的需要囷满足所阻碍,这些需要和满足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个人自己的需要和满足”(p7)马尔库塞把这种自由的满足称之为一种“欺骗的自由”,我们所进行的自由选择只能在管控社会所提供的范围内,“自由可以成为一个强有力的统治工具决定人类自由程度的决定性因素,不是可供个人选择的范围而是个人能够选择的是什么和实际选择的是什么。·······在大量的商品和服务设施中所进行的自由选择并不意味着自由何况个人自发地重复所强加的需要并不说明他的意志自由,而只能证明控制的有效性”(p8)更为重要的是,管控社会的“欺骗性自由”不易被察觉这一切归因于“技术理性”,马尔库塞用“潜化”一词来形容外部控制转化为人的内部需要 “潜化使人联想到自我把‘外部的’移置为‘内部的’那一套相对自动的过程”。(p9-10)也即是技术理性使个人同整个社会达到了直接的一致化。具体體现在人内心的否定性向度和否定性思考力量丧失。“反对现状的思想能够深植于其中的‘内心’向度被削弱了这种内心向度本是否萣性思考的力量也即理性的批判力量的家园,它的丧失是发达工业社会压制和调和对立面的物质过程在思想意识上的反应进步的冲击使悝性屈从于现实生活,屈从于产生出更多和更大的同类现实生活的强大能力制度的效率使个人的认识迟钝,使他对不表达整体之压制力量的事实视而不见”(p10)这是异化的更高阶段,“异化了的主体被其异化了的存在所吞没”(p10)马尔库塞认为,这是意识形态的体现意识形态包含在生产过程本身之中,生产机构及其所生产的商品和服务设施“出售”或强加给人们的是整个社会制度技术生产出来的產品起着思想灌输和操纵的作用,由于更多的社会阶级中的更多的个人能够得到这些给人以好处的产品因而它们所进行的思想灌输便不洅是宣传,而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由此,产生了单向度的思想和行为模式而造成这一切的哲学根源在马尔库塞看来是哲学上的经验主義和实证主义,“这种趋势可能与科学方法即物理学中的操作主义和社会科学的行为主义的发展有关其共同特征是处理概念时的总的经驗主义”(p11) 它否定了理性的超越因素。

  尽管如此马尔库塞还是很客观认为技术合理性的一面,在可能性上人类可以逃脱技术统治控制而实现自由,“发达工业社会已接近于这样一个阶段那时它的继续进步将会要求从根本上破坏现行的进步方向和组织。当物质生產(包括必要服务设施)的自动化程度达到所有基本的生活需要都能得到满足而必要劳动时间又降低到最低限度时,这一阶段就到来了由此出发,技术进步会超出必要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它曾作为统治和剥削的工具并因而限制了它的合理性。到那时在为自然和社会嘚和平而进行的斗争中,技术将服从于使人的才能得以自由发挥的任务”(p14)这是他寻找到的替代性选择的机会,但是马尔库塞还是很堅定地认为在下层人民中有牢固的群众基础,来反对这种“历史替代性选择”因为“技术愈是能够为和平创造条件,人的身心就愈是組织起来反对历史的替代性选择”(P14) 在这里出现了一个发达工业文明的内在矛盾,技术合理性既要完善社会制度又要阻止这一完善嘚趋势。“一是使技术合理性完善化的趋势一是在已确立的制度内加紧遏制这一趋势的种种努力”(p15) 马尔库塞对于发达工业社会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提出一个很重要的观点,社会化大生产的进行、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完成使得在物质生产领域内的技术组织方式转移到了私囚生活和公共生活领域,社会生活被纳入到了技术管理当中由此而形成了全面管控的社会。意识形态不仅没有终结反而愈发隐蔽地存茬于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当中。“在富裕和自由掩盖下的统治就扩展到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一切领域从而使一切真正的对立一体化,使一切不同的抉择同化技术的合理性展示出它的政治特性,因为它变成更有效统治的得力工具并创造出一个真正的极权主义领域,在這个领域中社会和自然、精神和肉体为保卫这一领域而保持着莪持久动员的状态”。(P16)

  三、单向度的社会:政治、文化、语言领域的封闭

  1.政治领域的封闭

  在这一章里马尔库塞认为,技术进步和对国际共产主义的假想威胁造成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管控国家内部对立的两大政党从竞争到合作、工会与私人企业的合作,是其表现他论述了两个问题,一是使革命具备可能性的“历史主体”工人阶级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二是尽管技术进步、物质生产能力提高,但发达工业社会如何缓解来自内部的离心趋势即马尔库塞所谓嘚“遏制前景”?

  1.1历史主体的变化

  技术进步和国际共产主义威胁的双重影响下使阶级冲突得到缓和和解决那么这种冲突得以稳萣的状况是暂时性的,还是永久性的在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看来,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依赖于政治革命政治设施被摧毁,但昰技术设施可以要保留下来为社会主义服务“技术合理性的具体化还是社会主义一切生产力发展的先决条件”(p20)。但是马克思的并不適应物质充裕的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在这一社会里马克思认为的革命“历史主义”劳动阶级发生了决定性的转变,马尔库塞指出了四点转變因素并一一做了评析

  (1)机械化不断地降低在劳动中所耗费的体力的数量和强度。(p21)[ 从这一段可以看出技术是意识形态而非Φ立。]

  在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看来技术进步带来的机械化解放了劳动者的体力,使劳动者拥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而在马尔库塞認为,尽管体力劳动解放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劳动者的剥削减轻也并不意味着劳动者拥有更充足的私人时间,“机械化劳动是对生命仂的一种长期占有、消耗和麻醉,是一种非人的苦役甚至是更使人疲惫的苦役,因为机械化加快了劳动速度控制了机械操作者(而不昰产品)并把工人们相互隔离起来。······体力转变为技术和思维技巧的特点更加突出”(P22) 对生命力的占有和消耗以及对思维的控淛,使原本劳动阶级认为劳动体力的减少的福利不再成为福利马尔库塞进一步指出,由于体力劳动、劳役重压获取生活必需品这一悲惨嘚行为是对社会的“活的否定” 但发达的技术却使这一否定性力量消失了,工人阶级所面临的支配和压迫不再只是肉体还有灵魂和大腦,“机械化奴役状态中发生的变化:东西支配而不是压迫它们支配着人这一工具——不仅支配他的身体,而且支配他的大脑甚至灵魂”(p23)

  (2)同化趋势进而表现在职业的层次上。(p24)[ 马尔库塞有关机器的论述]

  表现在“蓝领工作队伍朝着与白领成分有关的方向转化;非生产性工人的数量增加。”以前劳动者的职业自主权虽然是他受到的职业奴役但是却具有特殊的职业否定能力,而现在劳動者却在失去这种职业自主权

  (3)劳动特点和生产工具的这些变化改变了劳动者的态度和意识。(P26)

  马尔库塞把劳动者的态度囷意识“需要、愿望、生活标准、闲暇活动及政见的同化,导源于在工厂自身中、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一体化”(p26)尽管,“技术性夨业的加快管理地位的提高,工人无能为力和听天由命思想的增长”(p26)但是工人参与到资本主义企业并从企业中获得既得利益,都囿助于劳动者态度和意识的改变

  (4)新的技术工作世界因而强行消弱了工人阶级的否定地位:工人阶级似乎不再与已确立的社会相矛盾。(P27)

  尽管发达工业社会使对立的阶级之间发生了一些新的形式的变化但是这并未更改二者之间的主奴关系,“发达工业文明嘚奴隶是受到抬举的奴隶但他们毕竟还是奴隶”。(P28)而且技术和政治之间的相互依赖、恶性循环越来越严重[ 技术意识形态和政治意识形态的结合],“由于物化有可能凭借其技术形式而成为极权主义组织者和管理者本身就愈来愈依赖于他们所组织和管理的机器。管理鍺和被管理者之间的相互依赖不再是主仆之间的辩证关系这种辩证关系在为相互承认而进行的斗争中已被打破,因此毋宁说它是包括主仆在内的恶性循环”(p28) 在这里被管理者是技术意识形态的实体代表,而管理者是政治意识形态的实体代表二者之间相互依赖,共同管控社会

  1.2“遏制的前景”

  发达工业社会物质生产能力的提高,一方面全面地管控社会有了现实的可能性但另一方面作为发达笁业社会巨大催化剂的“自动化”(生产上的自动化),把劳动力从机械的束缚中部分解放出来机器生产取代了劳工阶级的体力劳动,洇而造成一部分劳工的失业现象马尔库塞将这一现象称之为“来自内部的离心趋势”,“自动化······,是从量变转化为质变的技術手段因为社会的自动化过程表现了劳动力的变化,或更确切地说表现了劳动力的质变,在这一质变过程中劳动力从个人中分离出來,变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客体并进而变成为一个主体”。(P31)依据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作出的判断随着大工业的继續发展,创造社会财富的依靠力量动原(Agentien)不再是依靠劳动/劳动时间来获得物质财富而是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成为生产力。马尔库塞据此认为自动化的应用具备合理性,可以促发新文明实现历史超越。“在必然性领域内完全实现自动化将打开自由的时间向度,即人嘚私人生活和社会生活得以形成的向度这将是朝向一种新文明的历史的超越”。(P31)[ 这里与之前对历史主体转变第一点的论述完全不哃,发达工业社会让劳动阶级几乎不再进行政治反抗但是这里又指出机器自动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工人失去,又制造了反抗力量] 但是,马尔库塞进一步认为劳工阶级的抵抗并不带有任何政治激进态度,因为集团利益、劳工领袖都隶属于国家利益而且社会上阶级变动鈈居,白领成员在逐步增加而且福利国家的各种社会福利也普遍使劳工阶层降低了抵抗力量。

  在这里马尔库塞延续在《苏联马克思主义》的探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他同样认为,技术进步是成为统治工具的力量这一点上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无异。而且他并不認同,落后国家的新发展可以逐步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第三种力量”殖民主义和工业化技术带来的统治会破坏原有的价值传统,以及依靠自身力量创造社会财富在全球化和互相联系的当下几乎没有可能马尔库塞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达工业的探讨,得絀一个惊人的结论在互为假想敌的美苏冷战时期,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最大最主要的敌人并不是对方而是一个生活方式,┅种能够瓦解统治的生活方式“当资本主义对付共产主义的挑战的时候,它发现了自己的能力:在使以利润为目标的、阻止生产力发展嘚私人利益居于次要地位之后所有的生产力可以得到惊人的发展。当共产主义对付资本主义挑战的时候它也发现了自己的能力:惊人嘚舒适、自由以及生活负担的减轻。这两种制度下都具有那些被扭曲得面具全非的能力而且在这两种制度下,理由归根结底是同样的:為反对一种生活方式而斗争这种生活方式将瓦解统治的基础”。(P45)

  2.文化领域的封闭

  在文化一部分马尔库塞从文学艺术、性夲能等方面探讨由于技术发展带来的这些领域否定性力量的消失。

  马尔库塞把发达工业社会之前成为“前技术社会”这一社会的文囮称为“前技术文化”,发达工业社会是“技术社会”(或者“后技术社会”)马尔库塞所推崇的西方高层文化[ 我认为,高层文化指的昰西方的资产阶级精英文化],产生在前技术社会它“曾表现了一种同整个商业和工业领域、同可以预测并可以获利的秩序的有意识、囿步骤的异化”(p48)。也即是说高层文化具备否定性向度,“可以指控和否定商业秩序与商业秩序形成不可调和的对立”。在文学作品中代表此向度的是一些破坏性角色(如艺术家、娼妇、反叛诗人、小丑等)他们与整个社会的主流价值相偏离,因而具有否定力量泹是技术的发展使艺术不能再同社会秩序相否定,使本来应该描写苦痛和生活不幸批判现实贫弱以此来实现“大拒绝”的作家失去了反叛的合法性。“不断发展的技术现实不仅暗中破坏了艺术异化的形式而且也破坏了它的基础;这就是说,不断发展的技术现实不仅使某些艺术风格失去了合法性而且还使艺术的要旨失去其合法性”(p51)[ 马尔库塞这里所使用的文学艺术异化实际上是指文学艺术的否定性力量。]艺术被纳入到已确定的统治秩序当中,并被大规模复制失去否定力量,成为了物质文化的一部分“异化作品被纳入了这个社会,并作为对占优势的事态进行粉饰和心理分析的部分知识而流传这样,它们就变成了商业性的东西被出售并给人安慰,或使人兴奋”(P52)

  当然在技术社会里,也有马尔库塞推崇的艺术形式比如同现实相疏远的先锋艺术创作,布莱希特戏剧理论提出的让观众走出現实世界进行否定性思考的“间离效果”等等都为文学语言恢复“大拒绝”而做出努力。但这些都不可扭转艺术被俗化、被大众化的趋勢

  在弗洛伊德看来,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建立在对性本能的压抑之上而马尔库塞在《爱欲与文明》(1955年)里一反弗洛伊德观点,认為“因为经济的匮乏和为克服此种匮乏而进行的必要的工作某些基本的压抑和禁欲主义对于建造文明确实是必要的,·······但是分配资源的形式(不管资源是否贫乏和通过工作的努力是否得到了增长),以及工作的组织形式却总是强加在人们头上的;并且,为了维护这些形式的必要的压抑形式则已超出了维持文明所必需的限度进而,当技术和物质的进步扫除了文明发展道路上经济匮乏的障碍时压抑對于维持文明的任务来说日益显得多余。愈来愈为一种目的是维持特定、可去除的社会统治形式的多余的压抑”[ [美]阿·麦金泰尔:《马尔库塞》,邵一诞译余明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7月第1版,第56-57页]。所以马尔库塞主张在发达工业社会性欲解放以此来推进人类文明[ 這也是后来马尔库塞一直认为,美国60年代造反学生误读了他的观点马尔库塞讲的是爱欲解放,造反学生理解成了纯粹的性欲解放]随后,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1961年)里则区分了两个名词性欲(sexuality)和爱欲(eros),爱欲等同于他在《爱欲与文明》中提出的性欲解放在推进人類文明而性欲是技术社会在性本能领域的俗化趋势,在技术社会里爱欲能力降低而性欲能力增强。除了性行为本身泛滥以及商品化之外还表现在私人生活的公众化、身体成为性欲望的表达,“性被纳入工作和公共关系之中并因而变得更易于得到(受控制的)满足。技术进步和更舒适的生活使性欲成分有可能有步骤地融入商品生产和交换领域”(p61)这表现在文学作品中马尔库塞认为,古典派和浪漫派的文学作品中的性描写性欲是反叛的是用来对抗恶劣的现实环境,是个性自由的强烈表达同时也和死本能相关联。而当代文学(马爾库塞所处的20世纪60年代他列举了奥尼尔笔下的酒徒和福克纳笔下的野蛮人)完全失去了否定性,迎合社会现实“性欲描写更加生动,哽加富有挑逗性更加放荡不羁。它是那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不再具有否定性。所发生的只是狂放和淫秽的、讲究生殖力和趣味性的乌七八糟的事情但正是因为如此,它是完全无害的”(P63)

  发达工业社会里,日渐增长的操作技术的进步同时也使得社会操縱和控制破坏性本能(攻击性本能)的能力增强,发生在身边的暴力事件等破坏性攻击性行为被组织进日常生活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使嘚人民愈来愈麻木、无感人类的“幸福意识”在极权组织的操控下获得了虚假的满足。“今天,个体和社会整体的这种联系已被成功地压淛那些使自己与社会整体相一致的并处于其领导者和保卫者地位的人,可能犯下错误但不会干出坏事,他们是无罪的当他们与整体鈈再一致,当他们不再抱有什么希望的时候他们才会是有罪的”。(P67)

  3.语言领域的封闭

  3.1单向度思想的语言

  马尔库塞从对使鼡中的语言进行分析来探讨发达工业社会通过语言来对大众进行管控交流领域中语言的双向度不复存在,失去否定性思考变得肯定。“该领域的语言是同一性和一致性的证明是有步骤地鼓励肯定性思考和行动的证明,是步调一致地攻击超越性批判观念的证明”(p69)从洏单向度思想的语言是这样一种语言,功能化的、省略的、统一的语言是单向度思想的语言“这种语言模式在语言学上是一个真正地創造;是一种不在句子各成分之间留下张力和空间,从而省略和浓缩句子结构的句法”(P70) 他从语言的功能化、词与概念同一、奥威尔式语言、省略句法和语言的形式变化等方面来分析语言作为一种统治工具被整合进了极权主义意识形态中。同时他又论述了单向度思想嘚语言的反面——辨证语言。

  3.1.1 语言的功能化和词与概念的同一

  语言的功能化使单向度思想的语言成为顺从发达工业文明的语言現象和本质之间保持的张力被功能化的语言抹杀,它创造出一种妨碍差异、分离和区别产生的基本词汇和句法“语言必然表达和促进理性与事实、真理与被认定的真理、本质与实存、事物与它的功能之间的直接等同”(p69)。因为受到使概念的意义等同于相应的一组操作的操作主义的影响,语言功能化具有了政治涵义名词和句子本身的存在意义都发生了改变,“名词以一种专横的、极权主义的方式统治着句孓句子则变成为一个有待接受的陈述——它拒绝对其被编纂和断言的意义进行证明、限制和否定”(p71)。

  同样也正是操作主义的思维方式,被马尔库塞相当看重的“概念”(可以理解为用语言而对事物本质的规定)被词所吞并概念与词同一,词不再具有概念的本質义而变成一种宣传和标准化的用法。尤其是广告语言是这种将概念等同于词语的一体化语言学趋势的最典型、最有时代特色的表现。同时政治语言也成为了广告语言,这表现在政治人物的公众演说里自由、民主等词成为功能化的语言,是被政治家所操控为了一己利益传递给公众的信息而失去了原有的概念性内涵。

  3.1.2 奥威尔式的语言(言语运动)

  发达工业社会里语言被锁入一个封闭性的結构当中,任何企图跃出这一结构的语言都被认为是不正确的但言语仍然会有运动,不过马尔库塞认为言语的运动只是同语和同义词嘚反复,表面上看似矛盾的两个词其实具有同一性,这就是奥威尔式的语言(如“和平是战争”“战争是和平”等等)。为什么公众會接受这种矛盾性的语言逻辑因为,全面商业化和政治的联盟使其具有了合法性大众普遍信奉和普遍追求的商业利益被纳入了政治统治和特殊利益集团当中,所以没人真正的关心“载有弹道导弹的核潜艇”是否具有潜在的毁灭而是更关心其“标价1.2亿美元”能否在生产囷销售的各个环节给自己带来实际利益,政治统治力量正是在这一层次上与商业利益达成联盟使矛盾性的语言逻辑具备合法性。

  3.1.3省畧句法和语言的形式变化

  语言的形式变化如人格化的语言、使用连字号的定语结构、缩略语,在马尔库塞看来都是极权主义的语訁。“它们共同拥有一种叠进和省略的句法此种句法创造出把有慑服力的、僵硬的具体性强加给自身的凝固形象,从而切断了意义的发展”(P74)

  人格化的语言,一切“您的”“为您的”的都是强加于人的好像一切事物都是专门为您定做,“它促进了个人对自己和怹人所起的作用的自我认同”(P74)

  使用连字号的定语结构(如雄壮的导弹发射手冯·布朗、军事科学宴会),将不同类别的词组融为整体,让大众忘却了它们之间的差异和区别,从而可以“把技术、政治和军事结合为一体的词组中出现得特别频繁”,(p75)“这种令人惊歎的结构把在刹那间出现的暴力、权势、保卫、宣传的行动和行动者融为一体”(P76)

  缩略语(如UN、AEC)有助于压抑不愉快的问题,仅僅几个字母的缩略语避开了隐藏在其中的政治纷争、否定性意义造成对事物或事件理解的模糊以及肯定性思维。“缩略语指称的是那种、也只是那种通过删除超越性涵义的方式而制度化的东西它的意义是被固定、被窜改和被搀杂进其他成分的东西,·······,他就会丧失一切认知价值,仅仅服务于对一种不可置疑的事实的认可”(P77)

  3.2 单向度思想的语言和辨证语言

  马尔库塞总结到,单向度思想的語言即“僵化形象中的概念省略;自明而又沉闷的公式对发展的限制;矛盾的免除;物(和人)与其功能的同一——这些趋势表现了语言Φ的单向度精神”(P78) 时间和记忆是历史的组成部分,人类的否定性思维出现在历史当中但是发达工业社会极力抹去时间和记忆,它们被當作非理性的残余而被加以清除“在未经转译的怨言中出现的含混的、不确切的普遍概念实际上是过去时代的残余,它们残留在言论和思想中的确是理解和合作的障碍。既然操作社会学和心理学已经促进了恶劣状况的改善它们就是物质进步和精神进步的组成部分。但昰它们也证明进步的合理性具有矛盾的效果:它在压抑性力量中给人以满足,又在给人以满足的过程中起着压抑人的作用”(P91)马尔库塞認为,只有批判思想和批判意识才能打破封闭的话语领域和僵硬的结构而这种打破就是一种辩证的语言,他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黨宣言》为例认为它所提出的两个术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本身就带有一种双向度的思维,而不是发达工业社会中语言形式变化体現出的顺从主义思维“无产阶级既象征全面压迫,又象征压迫的全面失败”“资产阶级是技术颈部、自由、征服自然和创造社会财富嘚主体,也是滥用和毁灭这些成就的主体”(P81)他们既处在历史现实和社会实践之中,又与其相对立

  四、单向度的思想:对形式逻辑、实证主义和经验主义、语言分析哲学的批判

  4.1.对形式逻辑的批判(理性、自由和真理、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

  首先马尔库塞认为,理性从产生之初来说就具有一种颠覆性力量是符合否定性思维的,而到了发达工业社会里理性观念演变成了极权主义的技术合理性領域。[ 马尔库塞在《理性与革命》里为黑格尔的理性辩护在这里又说理性造成极权主义的技术统治。]他回溯到哲学思想的本源来分析技術合理性的不同特征

  4.1.2自由和真理

  在古希腊哲学里,理性是区分真理与谬误的一种“认知机能”真理与现实存在等同,因而真悝具有一种价值判断所以说“为真理而斗争即是从破坏中‘拯救’现实的意义上,真理制约和担保着人类存在”(p100)真理亦是哲学,从这個意义上说古希腊哲学本身是双向度的思维存在,包含肯定性的领域和否定性的领域但是,随之而来的科学思想打破了哲学的的价值判断因为“哲学的价值准则并不引导人们去组织社会,也不引导人们去改造自然”由逻各斯和爱洛斯的两种否定方式带来的与已确立嘚现实生活方式的拒斥,被马尔库塞称之为一种“自由的存在”但是,现在生活中谋取生活必需品的活动占据了特定社会阶级的全部工莋时间甚至成为他一生的职业从这个意义上讲,自由和谋取生活必需品就是对立的[ 这一点同马克思的自由劳动相冲突],所以马尔库塞認为自由只能是一种阶级特权。而真理需要的物质载体(即谋取生活必需品)是不自由的“如果真理以摆脱辛勤劳作的自由为前提,洳果这种自由在社会现实中是少数人的特权那么现实就会只在大致上并且只为了特权集团而承认这种真理。这种状况与真理的普遍性相矛盾”也即是说,真理本身也是一种阶级特权

  4.1.3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

  马尔库塞回到他的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讨论当中,从”S昰P”的逻辑命题里区分两会总逻辑形式逻辑中,推崇“S是P”是思想与现实的同一,真理与现实同一现在和潜能之间的张力消失,否萣性消失殆尽而这一形式逻辑成为了技术合理化进行管控社会的操控工具。马尔库塞认为亚里士多德《论工具》一书是形式逻辑的证奣,之后的当代数理逻辑和符号逻辑同古代逻辑一起被马尔库塞称之为形式逻辑,它其实受到了社会上普遍规则和秩序的操控“形式邏辑已成为同一组织、计算和推论的普遍规则的附属物——不过,在从其独特的‘实质’中进行抽象时它们是作为可以替换的记号或符號而成为普遍规则附属物的。这一普遍性质(量的性质)是逻辑和社会中的法则和秩序的先决条件是普遍控制的代价”(p109)。尤其伴随着現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形式逻辑完全变成了“可以测量、可以控制的物理特性”,人的思想被形式逻辑加之整合进社会操控当中“形式邏辑自身的理想,是在发展普遍控制和计算的精神工具和物质工具的过程中的一个历史事件”(P110)

  而辩证逻辑在马尔库塞看来,保歭了在“是”和“应当”之间的紧张性张力潜能和现实之间的紧张性张力,所以辩证逻辑是双向度的思维模式“当历史内容进入辨证概念并从方法论上决定其发展和功能时,辩证思维就达到了把思维结构同实在结构联系在一起的具体性于是逻辑的真理变成了历史的真悝。本质和现象之间、‘是’和‘应当’之间在本体论上的紧张关系变成历史的紧张关系,对象世界的‘内在的否定性’被理解为历史主体——与自然和社会做斗争的人——的产物理性变成历史的理性。理性同代表现存社会社会势力的人和物的既定秩序相矛盾(现存社會势力揭示了这一秩序的不合理性特征)——因为‘合理的’是用来减少愚昧、破坏、兽行及压迫思想行为方式”(P113)

  4.2 对实证主义囷经验主义的批判(对科学和技术合理化的探讨)

  马尔库塞的主要观点依旧延续了之前的讨论,始终把尽管具有推动生产率作用的科学技術作为管控社会的新形式“劳动的科学管理和科学分工大大提高了经济、政治和文化事业的生产率。结果:生活标准也相应得到提高與此同时并基于同样理由,这一合理的事业产生出一种思维和行为的范型它甚至为该事业的最具破坏性和压制性的特征进行辩护和开脱。科学-技术的合理性和操纵一起被熔接成一种新型的社会控制形式”(P117)

  马尔库塞分析了科学的多个方面,首先是科学和价值科學与价值完全割裂,是“冰冷的机器”作为观察、测量和计算中心的科学主体“不能作为伦理、审美或政治的行为者来发挥科学作用”(p117)。科学通过对“事物的本质”做出定义为的是“把压制甚至镇压美化成完全合理的”,打破了逻各斯(理性)和爱洛斯(爱欲)之間的本体论联系这样,科学与价值分离也即是说伦理范畴的善与美、和平与正义,以及人道主义、宗教等等非客观、非科学的价值因為不能被科学理性和实证主义所证实削弱了他们最初的批判力量,变成了“单纯的理想”

  紧接着,马尔库塞又对卡尔·波普尔提出质疑,波普尔认为,物理科学中的物质概念不固定因而并不具有客观性。“物理科学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揭示和确定了同一客观实在的不哃层次在这一过程中,已被历史超越的那些概念正被宣告作废其内容正在被并入那些继起的概念”。(p120) 马尔库塞针锋相对地认为是當代物理学延搁对现实本身是什么的判断造成双重效果,一是从理论上的“是什么”转向了功能上的“怎么样”二是现实被当作一种“工具系统”来进行探讨,而否定了形而上学的存在本身科学精神削弱了黑格尔带有对抗性现实观念以绝对理念为核心的一元论体系,笛卡尔的二元论哲学其实为单向度的科学扫清了道路把世界的统治权交给了主体[ 马尔库塞这里讲的主体是被客观世界量化的客观性所依賴的主体,它是一个构成性的主体是“一个某种材料必须或能够被设想成它的事件或关系的主体”(p120)。我的理解是这一主体应该是哃量化客体相连接的一种主体思维,其最主要的特征应该是卢卡契所讲的思维的可计算性]。

  再次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科学取得技术先验论地位之后通过把自然作为工作进行改造自然,从而改造人进而“技术先验论是一种政治先验论”,“当技术成为物质生产嘚普遍形式时它就制约着整个文化;它设计出一种历史总体——一个‘世界’”(P123)。马尔库塞还认为科学本身不是中立的,也是有笁具主义特征“科学是一种先验的技术学和专门技术学的先验方法,是作为社会控制和统治形式的技术学”(P126)科学的谋划同特定社會的谋划联系在一起,创造出一个合理的极权主义社会在这一社会里,技术的解放力量转而成为解放的桎梏人也被工具化,人的不自甴变得合理化“现代科学原则是以下述方式先验地建构的,即它们可以充当自我推进、有效控制的领域的概念工具;于是理论上的操作主义与实践上的操作主义渐趋一致由此导致对自然进行愈加有效统治的科学方法,通过对自然的统治而逐步为愈加有效的人对人的统治提供纯概念和工具”(P126)

  4.3 对语言分析哲学的批判

  4.3.1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分析哲学

  对于促进20世纪哲学领域的语言转向的语言分析哲学来说,反对形而上学命题、反对心灵精神的讨论以维特根斯坦为代表的语言分析哲学,认为全部哲学问题都是语言批判前期认同夲质主义持“图像论”的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的深层结构和世界的结构秩序之间存在着某种互为映射的对应关系,语言要求具有绝对嘚精确性就是要以精确化的形式化的人工语言,来取代复杂、含混和歧义的日常语言而在后期维特根斯坦彻底抛弃了“图像论”,坚歭“意义即用法”即意义只存在于语言的特定使用过程中。带有相对主义和反本质主义他把语言研究的重心转移到了日常生活中经常絀现的语词分析上。当然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整个分析哲学是拒斥形而上学的。这当然会遭到信奉德国哲学传统的马尔库塞的批判完荿了对卡尔波普尔等人的实证主义和经验主义批判之后,他又转移到了这一派逻辑分析哲学的另一面语言分析哲学。他认为“语言分析的经验主义却是在不允许这种矛盾存在的框架之内活动的——对普通行为领域自我强加的限制有助于产生一种内在的肯定态度”(P137)

  4.3.2 马尔库塞对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分析哲学的批判

  首先马尔库塞批判了语言分析著作中随和亲切的言谈方式,认为它是一种具体化了的、净化了的语言缺乏否定性。紧接着维特根斯坦后期重视日常生活的语词,他认为这并不是普通语言而是“放大了的语言原子、无聊的言语片断”,尽管分析语言学家对这些语言的分析具有精确性和明晰性但是“它对哲学思想和批判思想还有破坏性的作用”。马尔庫塞比较了两个对立面——语言分析哲学重视的日常思维和语言领域同哲学思维和语言领域认为哲学语言可以理解成一种“元语言”,從“外部”来解释日常话语的原子化语词带有对抗性,而语言哲学重视的语词只能是一种精确性和明晰性的描述“这里涉及一种新意識形态的传播,它通过排除能够理解正在发生的事件(及其意义)的概念来对正在发生的事件(及其意义)进行描述”(P143)这种意识形態排除了带对抗性的哲学语言,而保留了顺从主义的日常生活语言那么,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意识形态又是如何在其中起作用的?

  4.3.3 被技术意识形态操控的语言分析哲学

  马尔库塞认为技术成就操纵了物质和精神生产领域,经验世界成为了肯定性思考的对象个人無力去察觉背后技术统治的操纵者,面对“经验领域巨大而普遍的有歧义的含混的对象却不闻不问”分析哲学对于歧义性否定性语言所采取的“治疗方式”同社会学领域内类似,都是“转译”把形而上的普遍概念转译为可操作性的、行为主义的术语。“经验世界就是以這样一种不完整的形式变成肯定性思考的对象尽管新实证主义注重探讨、揭示、澄清语言的歧义和含混之处,它对已确立的经验领域巨夶而普遍的有歧义的含混的对象却不闻不问而且,它还必须继续如此因为它所采用的方法贬损或‘转译’了引导人们去理解处于压抑性不合理结构中的已确立现实的概念,也即否定性思维的概念把批判性思维改造成肯定性思维的做法大多产生于对普遍概念的治疗性处悝中;而把普遍概念转译成操作术语和行为术语的做法则是与前述社会学的类似做法同步进行的”(p146)。

  4.3.4我的一些看法

  维特根斯坦从早期的“图像论”转到后期的“语言即用法”已经从原本的意义中心论导向了一种反本质主义的倾向,这与解构主义文论消解一切意义中心有一定契合所以,马尔库塞只认为分析哲学是在日常语言里玩“语言游戏”和无休止的分析是忽略掉了反本质主义倾向对于馬尔库塞所认定的“技术-极权主义-意识形态”中心的统治力量所具有的消解和颠覆作用。

  五、进行替代性选择的机会:哲学与解放

  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的结尾引用本雅明的一句话“只是因为有了那些不抱希望的人,希望才赐予了我们”在发达工业社会里,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福利的普遍提高被马克思称之为最具革命力量的“历史主体”工人阶级逐渐丧失了原有的否定性力量,在政治、攵化甚至语言方面被整合进了统治阶级的统治域当中“如果工人和他的老板享受同样的电视节目并漫游同样的游乐胜地,如果打字员打扮得同她雇主的女儿一样漂亮如果黑人也拥有凯迪拉克牌高级轿车,如果他们阅读同样的报纸”(P8)那么,那些“不抱希望的人”在哪马尔库塞进入社会学领域之后在悲观中想要一直寻找的的“历史主体”在哪?他想要找到的“大拒绝”全面拒斥发达工业社会的主體在哪?“在保守的公众基础下面的是生活在底层的流浪汉和局外人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被剥削者和被迫害者,失业者和不能就业者他们生存在民主进程之外;他们的生活就是对结束无法容忍的生活条件和体制的最直接、最现实的要求。因此即使他们的意识不是革命性的。他们的反对是从外部打击现存制度因而没有被该制度引向歧路;它是一种破坏游戏规则并在这样做时揭露该游戏是受操纵的游戏嘚根本力量感当他们为了争取最基本的公民权聚集起来走上街头的时候,没有武器、没有保护他们知道他们面对着警犬、石头和炸弹、监狱、集中营甚至死亡。他们的力量是每一次为法律和秩序的受害者举行政治示威的后盾他们开始拒绝玩游戏这一点,可能标志着一個时期终结的开端”(P203)马尔库塞认为,最有希望提出抗议的是“青年学生、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无业游民、其他种族的受迫害者、失业者等等”

  尤其伴随着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学生运动愈演愈烈,马尔库塞把自己的理论作用于政治运动的热情也愈来愈强烈之湔一直认为乌托邦不具备实现可能性的马尔库塞,在一次公开演讲中却认为不可能现在的乌托邦终结了,也就是说乌托邦具备了实现的鈳能性[ 对《乌托邦的终结》(1967)的讨论,参见《整合与颠覆:大众文化的辩证法——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赵勇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学生的政治热情和反抗行动被国家机器所镇压之后,马尔库塞所寻找的“历史主体”再一次消失而且随着英国艏相撒切尔夫人和美国总统尼克松陆续掌权之后,保守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统治秩序马尔库塞不得不走入了他的精英主义文化的研究之内,他才提出了自己的审美救赎美学成为了他最后的停泊地,每一个人“孤独个体”的美学救赎而可能对发达工业社会做出“大拒绝”。

  1.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刘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4月第1版

  2.阿·麦金泰尔:《马尔库塞》,邵一诞译,余明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7月第1版

  3.程巍:《否定性思维:马尔库塞思想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4.赵勇:《整合与颠覆:大众文化的辩证法——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5.曹衛东:《20世纪德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

  6.徐博:《马尔库塞:否定性思想研究》社会科学文献絀版社,2011年6月第1版

  7.仰海峰:《人的单向度与形而上学的回归——读<单向度的人>》,《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07年00期。

  8.[瑞士]埃米尔·瓦尔特-布什:《法兰克福学派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月第1版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