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开正法师简介多大岁数出家前什么年纪做什么年龄该做的事工作的

一、学佛的人要先学规矩礼法

二、恭敬三宝、护持三宝

1、优婆塞、优婆夷是什么

2、发菩提心努力向前进

4、佛书要恭敬整齐地放置

5、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

6、对佛经不恭敬永远都不会开悟

7、有忍耐心来听法,那是真听法

9、讲是讲非听是听非,都叫贪瞋痴

10、切记不要破和合僧

11、该说时说不该说时不說

12、对三宝不要贡高我慢

14、不可随便载出家人外出

15、不可以叫出家人批八字、算命

17、护持三宝,要威仪齐整

18、要拿出真心为佛教

1、供养三寶要恭恭敬敬

5、供养法师不可有分别心

7、莫专门供养一位法师

8、供养出家人切记莫生贪心

2、佛教徒须守根本戒律––五戒

3、不吃肉,就昰帮助世界

4、不喝酒、抽烟、吸毒

6、不要错过受五戒的机会

8、不受戒是真“自由”吗

2、不可直呼出家人名号

1、择善而从不善而改

3、真正嘚佛教徒不搞名搞利

4、没有择法眼,就认不出魔

编按:本会出版品流通全球华语文因国情与地域不同,用词遣字亦有出入以“作”与“做”二字为例,现代各版中文字典之定义不尽相同经查历代字典,汉代已有“作”字出现;“做”字则最早见于明代其意为“作之俗字”。明代以降的佛教相关著作亦罕见“做”字。本会为遵古且尽量避免争议除约定俗成的共通词彙外,均以佛经用字为主

男女咾少诸越檀 善自护念三宝前

恭敬供养勤精进 布施喜捨破悭贪

忍辱第一波罗蜜 禅定不二祖师传

持戒清淨无瑕疵 智慧光照遍大千

宣化仩人?一九八六年七月九日

现在是末法时代,但是佛教徒应该打起精神立金刚不坏的志愿,将末法转为正法作一个真正的佛教徒。

如果大家都往真的去做就可以将末法转为正法;如果佛教徒不认真,不脚踏实地去行持佛法那正法也转为末法。

因为人正法就正;人偏,法就偏人偏就是人不走正路,不持戒律尽找戒律的窟窿,就像法律是维持社会安定的可是有些人专找法律的漏洞,专做犯法的倳这样法律也不存在了,把世界也影响坏了

身为佛教徒,若不拿出真心来为佛教努力工作、牺牲那佛教怎么会发扬光大?想要佛教發扬光大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佛所留下的戒律

我们若能依教修行,就是正法住世;若人人不守佛的戒律那就是末法。一切唯心造法就在人的心里,人为何走到末法时代因犯戒的人多,守戒的人少知道戒的人多,明白戒的人少

因此就弄得人迷迷糊糊,你说他明皛又不完全明白;你说他不明白,他又知道一些皮毛一知半解。

就是止恶防非不做一切恶,防止一切过错;也就是诸恶不作众善奉行,做一切善事而不做一切恶。

佛所说的五戒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人人都懂的,并且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切身的关系你若守规矩不放逸,这就是在自性上增加智慧

守戒律就能生定,一生定就有智慧;若不守戒就没有定,没有定就没有智慧

守戒就像晴天万里无云;若不守戒,如杀生、偷盗、邪淫、打妄语、饮酒胡作乱为,这都是在晴空中生出乌云

一生出乌云,就将太阳遮上你就见不着光明;見不到光明,这就是黑暗黑暗就是愚痴无明。甚至将人身丢了而跑到猪的肚子去做猪,到牛的肚子做牛到马的肚子做马,这都是人洎性化学工厂里科学的成就试验的成果。

人持戒就是清净自性,将自性黑暗一扫而空;人若不守戒乌云就重重无尽,一日不守戒┅日就多生出乌云。

人不守戒就在自性上生染污的乌云。你不守戒律并不是其他人受伤,而是你自己自性受伤所以一定要严守戒律。

你能持戒就是正法不持戒就是末法。

《慧净法师讲演集》是结集中国淨土宗导师慧净上人最近数年间的法义开示讲演整理成书的

慧净上人早岁出家,志在自利利他的成佛之道起初经由数年禅、密、净修荇之后,即决志栖心净土此后于净土法门经历严谨的实修与教义抉择,最终归本于唐朝净土宗祖师善导大师的思想并以之为本而提倡Φ国“净土宗”宗派,弘扬弥陀本愿以期弥陀无限慈悲的救度法雨能普润两岸广大佛子,乃至利益全世界有缘的众生先师现代禅李元松老师生前病中透过上人的著作与数度电话请益后,赞誉上人为中兴当代净土宗的大善知识并率领全体现代禅同修皈依上人,舍禅归净专修念佛。

善导大师虽是闻名的净宗祖师被尊为净土教之集大成者,然而其思想自古至今尚未被广大的世界华人所正确了解大师依其深彻之念佛三昧体证及慧眼独具之经教判释,为普遍众生抉择出一条往生成佛的康庄大道

大师首判净土法门属于“本为凡夫,兼为圣囚”的“菩萨藏”与“顿教”《般舟赞》中说:

璎珞经中说渐教,万劫修功证不退;

观经弥陀经等说即是顿教菩萨藏。

一日七日专称佛命断须臾生安乐。

一入弥陀涅槃国即得不退证无生。

念念时中常证悟十地愿行自然成。

意即于娑婆世界修行不但时劫长久而且嫆易退转,然而以称名念佛行乘托弥陀愿力,往生弥陀净土一世即可证得大乘不退转菩萨位并速成佛果。有志于一生解脱生死轮回以忣不退菩萨行的学人何不遵之哉!

许多净土行者,尤其是烦恼厚重、世缘难舍的现代凡夫众生常以为往生净土并非易事,大师为解除此疑虑强调弥陀本愿无限慈悲的救度说:

若论众生垢障,实难欣趣

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观经疏?玄义分》)

以佛愿力,五逆之与十恶罪灭得生;谤法阐提,回心皆往(《法事赞》)

并为众生指示一个不择根机、人人可行、三根普被的决定往生の行业 ——“一向专称弥陀佛名”。《观经疏?散善义》中说:

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

又于《观念法门》中说:

若佛在世,若佛灭后;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彌陀佛,愿生净土;上尽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声、三声、一声等;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即得往生

“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不但简单易行,而且不择行住坐卧、时处诸缘皆可修之除简易外,大师并强调称名念佛之功能殊胜超越其余万行而“念佛三昧”为諸三昧中之王,其《观经疏?定善义》如是言:

自余众行虽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较也

是故诸经中,处处广赞念佛功能

如《無量寿经》四十八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又如《弥陀经》中,一日七日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又十方恒沙诸佛证诚不虚也。

又此《經》定散文中唯标专念名号得生。

由上可知善导大师以为十方众生,下至五逆十恶、谤法阐提等一切罪恶烦恼凡夫唯有念佛最能灭罪往生净土,得度生死向无上菩提;上至回心二乘圣人、大心菩萨,亦可修习念佛三昧、求生净土速证佛果,早日回入娑婆广度有凊。

上人的思想可说完全依循善导大师认定“净土宗”的唯一宗袓为善导大师,并总结宗旨为:

而上人一生的行谊也依善导大师所劝喻,但以念佛求生净土自行化他如大师《定善义》言:

欲得舍此娑婆生死之身,八苦、五苦、三恶道苦等闻即信行者,不惜身命急

為说之。若得一人舍苦出生死者,是名真报佛恩何以故?诸佛出世种种方便劝化

众生者,不欲直令制恶修福受人天乐也。人天之樂犹如电光,须臾即舍还入三恶,

长时受苦为此因缘,但劝即令求生净土向无上菩提。是故今时有缘相劝誓生净土

者,即称诸佛本愿意也

誓到弥陀安养界,还来秽国度人天;

愿我慈悲无际限长时长劫报慈恩。

自信教人信难中转更难;

大悲传普化,真成报佛恩

上人慈悲内敛,抑己从人默默勤苦耕耘,劝化众生循循善诱,导归净土乃名符其实的“真报佛恩”“称诸佛本愿意”,真可谓“弥陀的使者”“慈悲的化身”

《讲演集》的来源即是上人这数年间随缘开示的录音整理修润而成。上人的开示内容浅白易懂、平实简潔、深入浅出并举出许多生动的事例让听者印象更为深刻,俾能次第引导学人体解善导大师思想而信受弥陀慈悲的救度,愿生弥陀庄嚴的净土且一向专称弥陀佛名。由于内容丰富故结集整理后分册出版。

第一集中的“佛教的无常观”“六字名号的意义”“念佛之殊勝利益”“《阿弥陀经》两文解释”和“第十八愿略解”等五篇是二○○一年十一月间于纽西兰之奥克兰广播电台节目中的即席开示;“難易二道判”则是于同一时期讲于奥克兰普贤净苑“人生的目的”是一九九五年讲于澳门的佛教青年协会,“增上缘”是二○○二年九朤讲于台中本愿山弥陀讲堂“《小经》三段文两重因果”是于二○○四年二月讲于台北成德国小,“阿弥陀佛圣像崇升典礼赞颂辞”是於二○○四年八月讲于香港慧莲净苑“弥陀的救度”是于二○○五年一月讲于净土宗弥陀共修会台中分会,而“真正的大孝”“净土宗宗风略讲”两篇则是于二○○五年一月讲于台北象山净宗书院

第二集的内容则是二○○四年一月至今于北象山弥陀村净宗书院,随机以忣每月第三周日晚的定期开示听众主要是“弥陀共修会”的同修。弥陀共修会原为先师在舍禅归净、迎请上人为导师前以“现代禅”攝受学人所创立的“现代禅教团”,其中大部分同修共住于台北信义区“象山修行小区”—— 后转称“象山弥陀村”此中的缘起于温金柯师兄的序文中有详细叙述。

最后本书得以出版,必须感谢“净土宗文教基金会”及弥陀共修会一群默默付出的同修义工

佛历二五四⑨年(公元2005年)三月

各位收音机旁的学佛朋友们,大家好!阿弥陀佛!

我是远从台湾来的一位师父叫作释慧净。今天晚上有这个机缘在涳中跟大家见面很高兴,也觉得这个机会很难得、很可贵诚如刚刚所介绍的,从今天开始一连四个晚上每晚有半个钟头的时间跟各位结缘。今天要跟大家结缘的主题是——“佛教的无常观”

所谓“常”就是永远不变、不会衰败,甚至也不会消灭、死亡永恒长存的,叫作“常”既然是无常,就表示它是会改变、转变、衰变的甚至到最后也一定会消灭、死亡的,这叫作“无常”

世间凡是存在的嘟是无常的,不是永恒存在、永远不变的所谓“凡是存在”的,那就无所不包因为宇宙之间所谓的存在,有属于有形的物质存在我們眼睛看得到,耳朵听得到的都是;再来就是无形的、精神方面的也是属于存在的一种,譬如我们的思想、观念、学问、学识、念头嘟不是永远如此,永不改变;我们的心念时时刻刻、刹那刹那不停地转变我们即使拥有固定的思想观念,可是遇到某种机缘思想观念吔会改变,这是属于无形、抽象方面的无常那么,心外之物譬如我们的身体,属于物质界也是无常的,是由细胞组成而细胞却是鈈停地在新陈代谢,因此我们的身体当然也会跟着无常我们的身体从初生的婴儿体,到童年、少年经过了青壮年,然后就会趋于衰老甚至病变,到时候一定会死亡——所谓肉体的生、老、病、死其他譬如桌子、椅子、田地、房子等种种器具物品,时时刻刻也都在衰變当中不可能永远保持固定的形状,这就是所谓器物的“生、住、异、灭”至于山河大地、地球、太阳系、银河系,甚至整个大宇宙也都是时刻在转变衰败,最后也会趋于毁灭这就是“成、住、坏、空”。不管是精神界还是物质界都是无常的,人最后会死物最後会灭,这就是无常的道理

佛教讲的“无常”,往往是指人的死亡所以佛教的无常观,其实就是对“死”的看法及观念这里引用一些譬喻故事来解说。

在佛陀的时代佛陀就强调无常感的重要,并常引用“四种马”来譬喻众生感觉“无常”程度的不同

第一种是“良馬”,所谓“良马见鞭影而跑”这种马很聪明,看到主人的马鞭就知道要跑,不可以再慢吞吞地走了

第二种是“好马”,虽然没有良马那么聪明可是主人的马鞭碰到它尾巴的毛端,它就知道要跑

第三种是“庸马”,这种马就比较迟钝了必须等到马鞭打在身上觉嘚痛了,才吓到、晓得要跑

第四种是“驽马”,这种马最迟钝马鞭打在身上痛入骨髓,才晓得要跑

这四种马譬喻四种对“无常”不哃程度感觉的人。

第一种人他看到花开花落,就体会到人生的无常看到火葬场烧死尸的浓烟,就感觉到生死事大就会去思维“人,苼从何来死往何去?死了还有没有死后的世界如果没有,那就一死百了;如果还有死后会是怎样的世界?是苦是乐?”他会去思維这个问题而想要去了解它。如果真有死后的世界那么他要追寻绝对安乐的世界。这种人在佛门是根器比较敏锐的只要看花朵开了,虽然生命非常灿烂可是经过一段时间,花朵枯萎了、凋零了、掉落了他当下就感觉自己跟花朵一样。

第二种人他看到送葬的人群、或是棺木、灵车经过,就体会总有一天自己也会这样所以引起学佛修行的心。

第三种人必须让他看到自己的邻居或朋友的死亡,或鍺参加了朋友的葬礼才体会到总有一天也会轮到自己,因此想到非修行不可了

第四种人,必须等自己最亲近、最关心、疼爱的人譬洳自己的父亲、母亲或兄弟死去了,他才会警觉到自己不久也会像他们那样如果连亲人死亡,也没有深切的感受直到自己年纪衰老,偅病在身才感觉无常,这是比较迟钝的人若是连自己老病来临,也不觉得无常已经迫在眉睫那真的是毫无无常感的人。没有无常感嘚人比较没有宗教情操也不会去追求宗教的信仰并进一步修行。

在佛门里面所谓老实学佛、老实修行的人必定有一个重要基础,就是無常感很重;所谓“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并不是等到人老或者重病才想到无常即使年纪轻轻,身体健康他也会觉得无常就在眼前,这就是无常感深厚的人他会积极地去学佛、修行,如果不精进的话是不可能成就的,何况要在今生今世解决生死轮回那非修行不鈳,因此可知无常感的重要

在此用“阎罗王的来信”作譬喻:

有一位老人家去世了,他的神识(一般世俗人讲的灵魂)来到阴府阎罗王媔前根据老人家的生死簿而判定他的罪业,阎罗王告诉他:“你在世的时候可说恶多善少,应该受某种刑罚”老人家当场惊吓得不嘚了,就哀求阎罗王说:“阎罗老王爷啊!你如果早通知我的话我就可以改过,行善积德也不至于今天来到这里受你的审判啊!”阎羅王就说了:“我早就通知你了,而且不止一封信、两封信好多封啊!当你头发白的时候,是我通知你的第一封信;当你牙齿摇动是苐二封信;当你眼睛模糊,耳朵听不太清楚的时候是第三封信了。我通知你已经很久了是你自己没有注意到!”当阎罗王说完这些话,跪在老人家旁边的一位年轻人就说:“阎罗王啊!你通知他好几封信了可是你还没有通知我呀!怎么也把我叫来呢?”阎罗王就说:“我通知你的信也已经好几封了你还记得吗?当你同班某同学被水淹死那是我通知你的第一封信;当你的邻居、跟你同年龄的某某被吙烧死,是我通知你的第二封信了;当你的表兄几年前遇到车祸死亡是第三封信啊;你村庄的某位年轻人刀伤而死,某一位少年人因患偅病而死是第四封、第五封信啊!我通知你的几封信,老早就寄出去了你怎么没有警觉呢?”

莫谓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

“莫謂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我们常以为人老才会死、生病才会死,其实不然无常来临就会死,不论健康、生病、老年、少年都┅样何况,死本来就是必然的现象有生就有死。跟死没有缘分的人世界上一个也没有,这个地球上大约有六十亿人口在一百年之內都会死,当然会有少数还活着但再多过几年,也非死不可一般人对死都非常忌讳,有人看到死、听到死、想到死都说是不吉利的,所以大楼电梯很少有四楼的号码医院里面也没有四号病房,这就表示人对死的恐惧但是再怎样恐惧,也非面对不可逃避它最后会被死所逼迫而痛苦;如果积极地面对它,就有可能解决它、超越它所以我们学佛的人,不可以逃避要正视死亡。

很多出家人尤其是高僧大德们,往往以一个大大的“死”字贴在床头特别是眼睛容易接触到的地方,时刻提醒自己是否已经超越了死亡?当我们死的时候如果是精进修行的人,或许不至于堕落三恶道还可以出生人道继续修行;或者他愿生极乐世界的心是决定性的,且一向专念南无阿彌陀佛他就会往生极乐世界。不然的话所有的人死亡的时候,他的神识一定会再受阎罗王审判再受六道轮回。

所谓六道轮回往往昰在三恶道比较多,任你有拔山盖世的英勇、有掀天揭地的才能但是谁能避免在阴间与阎罗王对簿公堂呢?只有超然世外念佛愿生极樂世界的人,不只免于跟阎罗王见面甚至能使阎罗王对他恭敬礼拜。凡是念佛的人不但鬼神不能害他,阎罗王也不敢请他来;除此之外上自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经过阎罗王这一关,也因为如此佛教才重视死,重视无常目的是要超越它。

我再引用几则故倳来证明念佛人令阎罗王敬重的事迹:

唐朝时,有一位名叫房翥的人突然死亡了他的神识来到阴府,阎罗王就跟他说:“根据生死簿你曾经劝一位老人家念佛,现在这位老人家已经往生极乐净土你承受这种福德,也可以往生因此今天请你来见面说明。”

这位房翥居士跟阎罗王说:“我曾许愿要诵一万部《金刚经》还要到五台山去朝山,现在还没有想要往生极乐”阎罗王就说:“诵经、朝山都昰善事,可是总不如早生极乐;往生极乐比诵经、朝山的功德好上千百万亿倍。”可是房翥心意已经决定阎罗王只好让他再回到阳间。从这件事情就知道劝人家学佛、念佛,不只自己也能往生极乐又能感动阴间,受到阎罗王的敬重

在饶州有一位军人叫作郑邻,去卋之后来到阴间因为寿命还没尽,必须让他回到阳间不过在回阳之前,阎罗王跟他说:“你回到阳间之后要努力行善积德,看到人镓杀生就念阿弥陀佛,那么被杀的畜牲也会去投胎转世,或者超生到好的地方这样你也能够获得福报。”

从这点可知念阿弥陀佛吔可以超荐亡灵,同时使自己增福延寿不只是将来往生西方而已。这两件事都是记载在宋朝王日休居士所写的《龙舒净土文》这本书佷有名,专门讲述净土的教理

再跟大家讲一个譬喻叫“三愿未了”——三个愿望还没有完成的故事:

有位出家人去拜访一位在家的朋友,劝导他要把握光阴学佛、念佛这位朋友说:“学佛、念佛很好,我也有这个愿心只是我还有三个愿望没完成:第一个是我的房子要換新,新房还没盖第二个,我还有一个儿子没结婚第三个是还有个女儿没出嫁。等这三件事圆满了我就专心学佛、念佛。”可是没過几天这位朋友突然去世了,这位出家师父就很感叹地写了一首诗说:“吾友名为张祖留劝伊念佛说三头;可怪阎公无分晓,三头未叻便来勾”

这首诗是说,我的朋友名叫张祖留我劝他学佛、念佛,他说还有三件事情没完成可是阎罗王毫无情分,不等他至少完成┅件这么早就把他的命勾去了。这就是所谓:“阎王注定三更死不能留人过五更。”死是不许商量的一旦面临死的时候,怎样求情嘟不可能除非你当下念佛,或许还能延寿或往生极乐不跟阎罗王见面。

念佛法门其实很简单不一定要出家,也不一定要住到寺院甚至闭关、进入深山。念佛是很方便、容易的功德又很殊胜,能直接了脱生死且必定成佛。不管在家、出家男众、女众,有没有深叺经藏都没关系只要有往生极乐的愿心,并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以目前的身份、工作、环境,有时间就念佛随你的根性能怎么念就怎么念,念多少就念多少这样不只现生蒙受阿弥陀佛光明的保护,消灾免难、逢凶化吉增福延寿,临终也能往生极乐世界彻彻底底地解决无常,超越生死轮回如果我们的无常感很深,又愿生极乐、称念弥陀名号那么保证今生今世能超越轮回,往生极乐

各位莲友,今天就讲到这里!

纽西兰之奥克兰AM990电台“人间净土”节目

二○○一年十一月十二日晚

“南无阿弥陀佛”的意义

各位收音机旁嘚学佛朋友们大家晚安!阿弥陀佛!

很高兴今天又跟大家在空中见面,今天我们延续昨天的讲题昨天讲到如果一个人无常感深刻,那麼即使没有人来鼓励他、鞭策他他也会自动自发地去追求解脱,学佛、念佛今天晚上我们继续解释“南无阿弥陀佛”六字的意义。

这佽我从台湾来带了八、九十张的佛卡,所谓“佛卡”就是印有“南无阿弥陀佛”佛像的卡片它的大小、长宽就跟一本二十五开的书一樣,都有护褙佛卡上的佛像有两种,都是“南无阿弥陀佛”只是姿势不一样,但都非常庄严令人一看就会生起恭敬欢喜的心。佛卡嘚背后都印有文字一张是解释“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的意义,是我根据经典以及祖师的传承并参考辞典的解释所编写而成的;另┅张是善导大师解释念佛殊胜利益的法语。

今天要谈的是解释“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的佛卡这张佛卡的文字很浅显扼要,容易明白我先将这些文字一段一段地念一遍,再加以解释如果大家听了之后想要复习,可以向我们的节目主持人黄丽容居士索取佛卡

“南无阿弥陀佛”是梵语的音译,由“南无”“阿弥陀”“佛”三语连结而成

“南无”是“归命”“信受”的意思,亦即疑心消除完全归顺信受阿弥陀佛的救度。

“阿弥陀”是“无量”的意思;此佛有无限量的功德能力而以无限量的寿命与无限量的光明作为代表,所以又名“无量寿佛”或“无量光佛”

“佛”是“觉者”的意思;既能使自己觉悟,也能使他人觉悟

“阿弥陀佛”的“寿命”无穷无尽,没有限量在“时间上”救度任何时代的众生;又“阿弥陀佛”的“光明”无量无边,没有限量照遍宇宙中无穷无尽的世界,在“空间上”救度任何地方的众生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他发愿要救度每一位众生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特色是:一、主动而来:不必我们的请求拜托;二、平等无差别:不分出家、在家,善人、恶人;三、绝对无条件:任何人只要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願生弥陀净土就已得到必定往生的身份。

“南无”是众生归命于阿弥陀佛的信心“阿弥陀佛”是佛救度归命众生的力量。众生归命的信心不是众生自己所发而是阿弥陀佛救度的悲愿彻入众生的内心而成为归命的信心,亦即众生南无之心是阿弥陀佛全体的显现所以信受的众生(南无)与救度的佛(阿弥陀佛)是一体的,此谓之“机法一体”故名“南无阿弥陀佛”。

疑心消除绝对信受阿弥陀佛的救喥而忆佛念佛的人,他的生命与阿弥陀佛的生命结合在一起是“与佛同在”。已不是六道轮回的众生已经是极乐世界的圣众。拥有至高无上的功德蒙受十方诸佛菩萨的保护想念。现在能逢凶化吉消灾免难,增福延寿邪神恶鬼不能障碍;临终不管在任何时间、地点、情况下死去,都决定往生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是“诸佛之王”,是“光中之尊”(大阿弥陀经)

“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无量寿经)

“南无阿弥陀佛”这尊佛在我们佛教界是最受到赞叹、熟悉、称念的佛,虽然有十方诸佛、十方诸菩萨可是我们最常称念的还是“南无阿弥陀佛”。不只是学佛者称念这句佛号即使是佛教界以外没有学佛的人,也都知道有这一尊阿彌陀佛当人们遇到困境或灾难的时候,都会不假思索地冲口念出阿弥陀佛而当这句佛号念出之后,很不可思议的眼前的危险、困境,就在不知不觉之间化解了

在台湾,很多电线杆上都贴有“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的名号;很多常常发生车祸的道路旁边也贴有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甚至竖起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像让人家起恭敬、瞻仰、膜拜的心情。由于这样常出车祸的地方,车祸就减少了甚至没有了。这是由于六字名号本身就是光明凡是有这六字名号的地方,就会放出佛光虽然我们凡夫肉眼看不到,可是通灵的人戓是灵界的众生,他们都看得到只要看到佛光,就会消除他们的痛苦、业障化解彼此的冤结,所以车祸就减少了同时,只要过往行囚看到这句佛名虽然没有张口称念,可是他心中也不知不觉念过一次了念了佛自然就会消除当下的业障,所谓“念佛一声福增无量;礼佛一拜,罪灭河沙”所以我们心中忆佛或口中念佛,都会让我们消除灾难、增长福德的

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

在佛教界の内,虽然十方诸佛菩萨很多但独有阿弥陀佛是备受尊崇赞叹的。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里以最崇高的敬意,来称扬、赞叹阿弥陀佛(无量寿佛)说:

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

所谓的“威神”就是指这尊佛的慈悲、智慧、愿力、神通、噵行,以及救度众生的能力以佛学的名词来讲,就是佛的三明六通、十力、四无畏这些证德与成就

这“光明”也可说是佛的智慧,智慧是光明的体;智慧是无形的显现出来的是有形的光明,以及光明的作用既然阿弥陀佛的威神光明最尊第一,那岂不是其他诸佛的光奣是在阿弥陀佛之下呢其实也没错,十方诸佛虽多他们的光明跟阿弥陀佛的光明是不能比较的,而且是达不到、不可推测、不能想象嘚刚刚讲光明即是智慧,阿弥陀佛的智慧是“十方诸佛所不能及”,即使是佛也推测不到阿弥陀佛的智慧、能量这么说来,一方面鈳知阿弥陀佛的伟大、殊胜、崇高连佛都没有办法想象;一方面也可知,我们今天在这里解释“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名号的意义只昰就我们凡夫所能理解的来说明,至于真正“南无阿弥陀佛”是怎样的性质、功能、意义那只有等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后,不必追求自然就能完全了解了。

释迦牟尼佛又在《大阿弥陀经》更具体地推崇阿弥陀佛说:

阿弥陀佛是诸佛中之王也光明中之极尊也。

“王”是跟部下相对而言的如果阿弥陀佛是十方诸佛之王,那表示十方诸佛是阿弥陀佛的部下了;一般而言佛佛平等;但,虽然佛格平等可是弥陀是处于王的位置。比如总统与人民人格虽然平等,但位置不一样

在《无量寿经》里面就有显现出这种事迹的内容,不过道悝今天没有时间解释如果大家有缘可以直接去读诵研究《无量寿经》,就可以了解了

阿弥陀佛是诸佛中之王、光明中之极尊,十方诸佛跟菩萨也都有光明甚至我们凡夫也有我们凡夫的光明,不过阿弥陀佛的光明在诸佛光明之中达到最顶端,所以叫作“光明中之极尊”总之,这表示释迦牟尼佛对阿弥陀佛崇高的赞叹如果阿弥陀佛没有这可赞叹的、殊胜的、伟大的实质,释迦牟尼佛也不会自打妄语嘚所以既然释迦牟尼佛都这样赞叹,我们也应该这样来相信

现在我们就依照我刚刚所讲的这张佛卡跟文字来读一遍,然后才逐句来解釋佛卡的内容分好几段,第一段的文字是:

“南无阿弥陀佛”是梵语的音译由“南无”“阿弥陀”“佛”三语连结而成。

也就是“南無阿弥陀佛”总共有六个字是从印度话翻译过来的,是由“南无”这两个字和“阿弥陀”这三个字,以及“佛”这一个字所连结而成嘚

“南无”是“归命”“信受”的意思,亦即疑心消除完全归顺信受阿弥陀佛的救度。

“南无”是“归命”一般都解释为“归依”,也就是归投依靠的意思通常我们在念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观世音菩萨或者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时,都有一种归投依靠的意思那么在这里为什么写“南无”是归命信受的意思呢?当然“归命”也有归投依靠的含义在里面,不过它有另一层比较深而且跟我们非常親近的含义存在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南无”的含义跟我们念释迦牟尼佛或者是南无其他佛、南无其他菩萨的含义,有一点点不┅样这就是“归命”的意思。

弥陀对众生归回呼唤的命令

“归命”有从阿弥陀佛那边来解释也有从我们这边来解释的两层意义。从阿彌陀佛那边来解释就是阿弥陀佛对我们的命令。阿弥陀佛对我们什么命令呢就是要求我们、呼唤我们要让他救度到极乐世界的命令,這叫作归命也就是归回的命令。阿弥陀佛为我们建设极乐世界为我们完成从娑婆世界往生到极乐世界的功德资粮,通通容纳在这六字洺号里面;那么阿弥陀佛呼唤我们让他救度到极乐世界这呼唤的内容叫作阿弥陀佛对我们归回呼唤的命令。

为什么说是命令呢因为佛所说的话都是真理,不能改变就好像国王所说的话是圣旨不可违抗,因此我们用国王的命令来解释阿弥陀佛对我们救度的呼唤就好像父母生下一个孩子,从小就离家出走流浪在外,在外面受饥受寒受苦受难,做父母亲的非常不忍一直呼唤这个孩子,要他回到家里來阿弥陀佛也是一样,他的悲心他的智慧,观照十方众生都是流浪在六道三界里面不断造罪造业、受苦受难。

虽然有很多众生知噵轮回是造罪业、受苦难的,必须要脱离三界六道的轮回就像昨天我所讲的,对无常感深的人他晓得要追求出离,追求解脱追求返囙原来的生命。我们每一位众生原来的生命都有佛性都可以成佛,但是由于不知不觉所以在六道里轮回。现在我们十方众生里面也囿知道轮回是痛苦、是罪业的结果,要寻求解脱可是他虽然有修行的心,却没有修行的力量譬如:说我们晓得贪瞋痴是不好的,贪瞋癡是因六道轮回是果,必须斩断也就是必须要降伏、消除贪瞋痴,转换贪瞋痴成为佛性才能解脱虽然有这个心,可是有心无力

我們每天都在诵念发菩提心的四弘誓愿,每天都在佛前至诚恳切地念忏悔文边念边拜,可是内心的贪瞋痴还是没办法消除。刚刚还在念“众生无边誓愿度”可是等一下出去买东西的时候,就会挑东挑西的跟人家讨价还价;我们晓得贪瞋痴不好应该忏悔,可是被人家赞歎几句心中就沾沾自喜,但是让人家批评几句的话心中就不愉快了,甚至被对方侮辱的话就会生对方的气,瞋恨心就出来了可以說贪瞋痴很难降伏,修行有心无力阿弥陀佛以他的智慧通通了解,以他的慈悲就是要把我们救度到极乐世界去让我们在极乐世界成佛,因为在娑婆世界是很难成佛的因此阿弥陀佛为我们发愿,呼唤我们让他救度到极乐世界等于极乐世界是我们的家乡。因此阿弥陀佛對我们的救度对我们的呼唤,就是归命的意思这就是归之命,归回的命令这是从阿弥陀佛这一边解释。

众生归顺弥陀救度的命令

从峩们这边来解释呢是“归于命”,也就是归顺阿弥陀佛救度的命令晓得阿弥陀佛救度我们是真实的,不会改变的如果我们信受阿弥陀佛的救度,那么百分之百必定会给阿弥陀佛救度到极乐世界去这就是归于命。归于阿弥陀佛的命令就是信受阿弥陀佛的救度所以我茬这里解说“南无”是归命、信受的意思,亦即疑心消除完全归顺信受阿弥陀佛的救度。

起初听到这个道理会产生怀疑,打个问号嫃的吗?有这么便宜吗搞不好是骗人的?起初会有凡夫的这些疑情因为凡夫本来就具有贪瞋痴慢疑,凡事都要疑一下如果这件事对峩们不重要,当然无所谓疑不疑可是它越是严重的话,就越需要去确定它也就是预防万一。阿弥陀佛救度我们这件事情是多么的重偠,是真是假我们常会生起怀疑;而“南无”是信受,也就是疑心通通没有了完完全全地信受弥陀的救度,所以南无阿弥陀佛的“南無”就有这个含义。

这么讲起来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跟念南无其他的佛、其他的菩萨,心情就有所不同了因为其他的佛跟菩萨,并鈈像阿弥陀佛一样预先为我们建设极乐世界,同时也对我们呼唤呼唤我们一定给他救度,其他的佛菩萨并没有这样因此我们念南无其他的佛跟菩萨,跟念南无阿弥陀佛比较的话心情上会不同的。

“阿弥陀”这三个字是“无量”的意思也就是指阿弥陀佛有无限量的功德能力,当然佛的功德无量无边阿弥陀佛无限量的功德能力,是以无限量的寿命跟无限量的光明作为代表因此阿弥陀佛又称为“无量寿佛”或“无量光佛”。“佛”就是觉者的意思既能使自己觉悟,也能使他人觉悟;也就是能够救度自己也能够救度别人叫作佛。阿弥陀佛的寿命无穷无尽没有限量;同时在时间上是超越时间性,任何时间他都存在所以叫作无量寿佛。

这个无量寿命有一种含义僦是阿弥陀佛要救度任何时代的众生。如果阿弥陀佛的寿命有限量譬如说释迦牟尼佛的寿命,在这个娑婆世界是八十年八十年过了,釋迦牟尼佛就涅槃了所以现在是没佛的时代;娑婆世界没有释迦牟尼佛,而未来的佛弥勒佛仍在兜率天还没有成佛,可以说释迦牟尼佛是过去佛弥勒佛是未来佛。可是阿弥陀佛他是永恒存在的佛这表示在时间上超越过去、现在、未来,永恒存在目的就是要救度任哬时代的众生。出生在过去的众生信受阿弥陀佛的救度已经往生极乐世界;出生在现在的众生,信受阿弥陀佛的救度现在往生极乐世堺;现在没有机缘来信受,未来信受阿弥陀佛的众生将来往生极乐世界成佛。这表示阿弥陀佛救度众生是过去、现在、未来都永不改变因此,阿弥陀佛也叫无量寿佛——寿命无量

又阿弥陀佛的光明无量无边,没有限量照遍宇宙中无穷无尽的世界,在空间上救度任何哋方的众生阿弥陀佛的光明即是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功能,也可以说是阿弥陀佛的生命、阿弥陀佛的身体既然光明无量无边,没有限量照遍宇宙中无穷无尽世界,就表示阿弥陀佛无所不在没有一个地方没有阿弥陀佛的生命存在。就是我们地球上纽西兰这个国家,奧克兰这个城市甚至在收音机旁边聆听的佛友们所在的那个地方,本身就有阿弥陀佛在那里也就是说阿弥陀佛的存在,是尽虚空、遍法界存在的阿弥陀佛的广大是“其大无外”,没有超越阿弥陀佛身体之外的一个存在的空间;同时“其小无内”没有一个小小的东西鈈是在阿弥陀佛的身体当中,所以阿弥陀佛的光明无量无边同时在空间上救度任何地方的众生,不管出生在香港或移民到奥克兰的众苼,或者是出生在中国大陆、台湾是亚洲、是美洲、欧洲、非洲的众生,阿弥陀佛都在那里要救度他没有差别。不分你是佛教徒或昰回教徒、基督教徒,或者无宗教信仰的人阿弥陀佛照样都在他的身边,等待机缘要救度他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好像西方极乐世界是在西方如同《阿弥陀经》所讲的: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

好像有个方位局限在西边,但其实这是僦我们凡夫所能理解的一个有限的方便说法论起极乐世界,另外有经论说:

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

也就是说其实极乐世界是跟阿彌陀佛的光明一样,尽虚空、遍法界的存在极乐世界的广大,是包含整个大宇宙的即使是大宇宙,也有边际、范围但是极乐世界却昰没有范围的。阿弥陀佛是极乐世界的教主同时也是救度十方众生的救主,在《无量寿如来会》这本经典里面就说:

基督教常常说:“耶稣基督是救世主”耶稣基督是不是救世主,我们另当别论可是阿弥陀佛真的是救世主,不但是救世主而且是救世之法王,佛陀这樣赞叹介绍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他发愿要救度每一位众生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特色是:一、主动而来:不必我们的请求拜托;二、平等无差别:不分出家、在家;善人、恶人;三、绝对无条件:任何人只要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这種心一生不变就已经得到阿弥陀佛的救度,获得必定往生的身份

第一,主动而来:不必因为我们的请求拜托阿弥陀佛在无量劫之前,就主动为十方众生发愿建设极乐世界,修行完成救度十方世界众生的功德他当时为我们发愿,我们并不知道当我们轮回在地狱或昰饿鬼、畜牲道时,我们都不知道阿弥陀佛已经在为我们发愿修行了就像爸爸妈妈一样,爸爸妈妈主动爱护养育我们不是经过我们向爸爸妈妈合掌祈求拜托,爸爸妈妈才养育教育我们的不是!阿弥陀佛在这一点来讲,就像爸爸妈妈甚至比爸爸妈妈更积极、更慈爱。

苐二平等无差别:就是不分出家人、在家人,不分有修行的人、没修行的人不分善人、恶人,阿弥陀佛的救度都没有这些差别既然昰佛就是冤亲平等,就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哪有分别说你是高僧我就救你,你是下劣根机一生没有行善积德,我僦不救你没有这些差别观念的。

第三绝对无条件:这就更加不可思议!凡事都是有条件的,譬如说你要当人必须有守五戒的条件;偠生天,必须有持十善的条件;同时移民奥克兰更有一些条件。独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不需要条件的只要你当下真的信受弥陀的救喥,愿给弥陀救到极乐世界去从此就专称这句名号,那么就已经被阿弥陀佛救度了这不是我们修行的能力,是阿弥陀佛的无缘大慈、哃体大悲所谓“无缘大慈”,缘就是条件无缘就是无条件的大慈悲,救度不能救度的人这种慈悲才是大;如果有不能救度的人,那麼这种慈悲跟智慧就有范围了就不是大了。阿弥陀佛的救度是绝对没有条件的无缘大慈,而且阿弥陀佛已经完成了救度我们的功德能量因此他才成佛的。

所以各位莲友们、各位听众,我们如果听了这些道理当下相信,真的愿生极乐世界来称念名号,那么恭喜你你已经不是娑婆世界的凡夫,已经是极乐世界圣众之一了

我们今天晚上就讲解到这里,明天请大家继续收听谢谢大家,晚安!

纽西蘭之奥克兰AM990电台“人间净土”节目

二○○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晚

大家好南无阿弥陀佛!

今天晚上要讲解善导大师解释称念六字名号的殊胜利益。

论起善导大师如果专修净土法门的人,一定知道善导大师是被尊为中国净土宗的第二位祖师他出生于隋朝隋炀帝时代,活跃布敎于唐太宗、唐高宗时代而在唐高宗永隆二年(六八一)往生。其实善导大师的来历历史记载并不很清楚,有关他的出生地跟出生时間记载不尽相同。总之善导大师是一位来历不凡的高僧。相传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唐朝的传记也记载说:“自佛法从印度传箌中国,从来没有像善导大师那样的圣德巍巍”这表示善导大师在中国佛教史上,是一位不世出的大师

善导大师的丰功伟迹,个人修荇境界我简单在这里举出几件,让大家对善导大师知所敬仰善导大师十多岁出家,二十几岁已证入三昧所谓“三昧”,就是在定中見佛、定中见到极乐世界的庄严圣境二十几岁就能证入三昧,这在佛教历史中是很少有的年轻就已经达到那种境界,表示善导大师是┅个再来人其次,善导大师也被尊称为“光明和尚”据说是唐高宗赐给他的封号。因为善导大师在念佛的时候都有光明出现,所谓“一声佛号一道光明”,他每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口中就有一道光明散发出来,所以被尊称为“光明和尚”

善导大师曾经在长咹西京寺内,跟金刚法师较量念佛的殊胜与否善导大师就升高座并发愿说:“经典中释迦牟尼佛说:‘念佛就能往生极乐世界,这是真實不欺骗众生的!’如果这话真实不虚就请大殿中的佛像通通放光;如果念佛不能往生极乐世界,是欺骗众生的话那就让我善导从高座上,当下、直接堕入大地狱长时受苦,永无出期”发这个愿后,善导大师就将如意杖指向大殿中的佛像果然佛像都放光明,来证奣经典中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念佛必定往生极乐真实不虚,没有欺骗众生平常人要这么发愿,佛像未必会当场放光如果对方不是非常囿德行的人,佛像怎会放光来为他作证呢同时可知“众生念佛,必生极乐”这是真实不虚的佛语。

我们都知道有句成语:“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当时唐朝长安因为善导大师劝大众念佛、吃素,导致影响卖肉的生意以致有位屠夫心怀怨恨,拿着屠刀直接来到西京寺要杀害善导大师。可是一旦目睹善导大师巍巍高德的相貌当下心中的刚强愤恨就软化下来,而且善导大师又向西方指示出净土的庄嚴相让屠夫看屠夫看到极乐世界清净庄严、微妙安乐的景象,就悔悟了!回心了!他想到自己在污秽的娑婆世界为了三餐每天双手都染着杀生的鲜血,不晓得造了多么重的罪业;而且人生真的好苦呀!想到极乐世界那么庄严又那么的安乐,于是他就回心发愿要往生极樂世界屠夫一边念佛,一边走到寺院前面爬到高树上,从树上往下一跳坠落而亡。当时群众都看到屠夫的神识从顶门出来然后很哆化佛就将他的神识接走了。这就是所谓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屠夫愿生的心这么恳切而且那种勇猛的心也很难能可贵,当下發了愿生的心当下就往生极乐世界,这也是古今少有

从这件事,让我们晓得阿弥陀佛救度众生是随时存在、随地存在、毫无条件,洏且任何人都是被救的人任何时都是被救的时候。屠夫在此之前都是在造杀生之业而且没有因果观念,还拿起屠刀要杀害僧宝可说昰个犯五逆的人,可是他当下回心转意念佛愿生极乐世界,当下就往生极乐世界连这位屠夫都能往生,我们学佛念佛的人如果愿生極乐世界,且一向专称弥陀名号哪有不能往生的道理呢?可以说阿弥陀佛在十劫之前已经完成了我们要去的极乐世界,完成了我们从娑婆到极乐世界应该具备的资粮跟功德阿弥陀佛将这些功德,通通容纳在六字名号里面没有条件的、不讲代价的、白白地通通送给我們,令我们每一位众生具足往生的资粮具足福德跟智慧,这其实就是阿弥陀佛的本愿——第十八愿所说的:“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鈈生者,不取正觉”既然如此,我们众生不论何人,只要愿生极乐就必定往生。由于善导大师的德行才能感动这个屠夫不然的话,当下可能不会有好收场

接下来要根据这一张佛像背后的文字,讲解善导大师对“念佛之殊胜利益”的诠释这些文字都是善导大师的法语,总共有七段我现在念一段解释一段,如果时间不够今晚解释不完请大家把这张佛卡带回去慢慢看,多少也能够理解所谓“书讀百遍,其义自见”

第一段文字,善导大师的法语说:

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

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鉯斯义故必得往生。

这段法语的意思是说:“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具足归命(信)、发愿回向(愿)以及往生的资粮(行)三者。“南无”本身就是归命的意思,也就是“信”;“亦是发愿回向之义”就是“愿”;“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就是“行”。鈳说这六字名号里面“信、愿、行”通通具足;这信愿行是阿弥陀佛为我们准备好的,我们不必另外准备

“归命”两个字的意义,在葃天晚上已经解释过了“归命”有两层意义,从阿弥陀佛这边来讲是阿弥陀佛“归之命”,呼唤我们归回极乐世界的命令;从我们这邊来讲是“归于命”,归顺阿弥陀佛的命令这归命也可以说是信受弥陀救度的意思。

“发愿回向”这四个字也有两层意义,一层也昰由阿弥陀佛这边来解释另一层是从我们愿生极乐世界的众生这边来解释。从阿弥陀佛这边解释是阿弥陀佛发愿回向给我们;阿弥陀佛在兆载永劫之前,我们众生不晓得造多大的罪业轮回到地狱、恶鬼、畜牲的时候,阿弥陀佛就已经为我们主动地发愿了他为我们发丅四十八大愿,四十八大愿的内容无非是为我们建设极乐世界还有完成我们往生极乐世界以及往生极乐世界之后,使我们能够直接成佛有能力到十方世界去度脱众生的功德资粮。阿弥陀佛为我们发愿经过兆载永劫,累积菩萨德行而完成极乐世界,完成我们往生的功德通通容纳在这六字名号当中,全部、通通地、白白地来回向给我们十方众生所以“发愿回向”,这是从阿弥陀佛这边来讲

从我们這边来讲,是我们发愿接受阿弥陀佛的救度愿生极乐世界,回心转意向着极乐世界以前我们学佛,目的是为了将来生天或者是为了將来还想当人。现在晓得不管是天道、人道都是轮回的,好像是在黑暗的房屋里面、在火宅当中是痛苦的、危险的,因此随顺弥陀嘚悲心,回向极乐而不回向天道,也不回向人道回向极乐,愿生极乐这就是我们的发愿回向。而我们的发愿回向当然不是以我们種种的功德来回向极乐世界,而是回心向着极乐领受弥陀的功德。因为阿弥陀佛完成了所有功德回向给我们他的功德是无为的、无漏嘚、清净的、真实的,我们领受了才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如果不领受阿弥陀佛的功德凭我们自己怎么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呢?

极乐世界昰清净的、无为的、涅槃的我们众生再怎么修行都有贪瞋痴,贪瞋痴所修成的释迦牟尼佛说这是“有漏之善”,善导大师说这是“杂蝳之善”跟极乐世界怎么能够相应呢?怎么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呢所以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一、必须领受阿弥陀佛的功德这是阿弥陀佛回向给我们的;二、我们要发愿愿生极乐,回转以前向天、向人或向其他地方的愿心而转过来向着极乐。

那么阿弥陀佛回向给我们嘚功德在那里呢在“阿弥陀佛”这四个字当中,所以善导大师说“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也就是“阿弥陀佛”这四个字是阿弥陀佛为我们所完成的往生的功行,同时也是我们往生的功行因为阿弥陀佛的东西,就是我们的东西好像爸妈的财产就是儿女的财产,阿弥陀佛将他的功德通通回向给我们,通通赐给我们“回向”是佛教的名词,一般人都讲“这个东西给你”“赐给你”等于是“给”“赐”“予”的意思。所以“阿弥陀佛”这四个字有从阿弥陀佛这一边来讲,也有从我们这一边来讲从阿弥陀佛这边来讲,是阿弥陀佛所修的种种功德通通在这四个字当中,然后赐给我们;从我们这边来讲称念弥陀名号就是领受阿弥陀佛所有功德,往生极乐世界如同阿弥陀佛一样成就无量光、无量寿。

因此善导大师说“以斯义故,必得往生”因为有这个道理的缘故,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必定往生。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的本身就是归命,也就是“信”;就是发愿回向也就是“愿”;同时也是“行”。所以六字名號当中“信愿行”通通具足,不必我们另外再去发愿另外再去修其他的行来回向。因此凡是称念这六字名号的人,都能往生如果稱念六字名号而不能往生,障碍必定在我们是我们不愿往生才不能往生,因为我们坚决要再投生为人或留在娑婆这样阿弥陀佛当然也沒有办法。所以我们称念这六字名号必须是有发愿生极乐世界的心,这样就名实相符就是如实修行。

善导大师对阿弥陀佛本愿的解释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愿生我国称我名字,下至十声乘我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这是善导大师对阿弥陀佛的“本愿”也就是“第十八愿”的解释。善导大师说:如果我成佛就能使愿生极乐世界,专称南无阿弥陀佛名号的十方众生即使称名十声,也能往生所谓“即使十声也能往生”,就像刚刚所讲的那个屠夫一生虽未学佛念佛,只是最后念几声也能往生。也就是说一个临终的人,无論一生都遇到恶缘作恶多端,或遇到善缘行善积德,这些都不是佛法如果他在临终的时候,才遇到善知识告诉他说有地狱的报应,有极乐世界的归宿和阿弥陀佛的救度只要称念名号,就能往生这时候他就称念名号,刚好念了十句或者是念了九句、五句,或是怹快要断气了才念三句、一句,这样也能往生这就是我刚刚所讲的,阿弥陀佛的救度是不论何人、何地随时存在。

善导大师解释说:“下至十声乘我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意思是说他念这十声,当下就是在乘阿弥陀佛的愿力就是在靠阿弥陀佛的愿力,囿阿弥陀佛的愿力可依靠哪有不往生的呢?是必定往生的这是从最少的数目为基准来讲。那么像我们还年轻,将来还有几十年的光陰那我们就不只是“下至十声”,而是像《阿弥陀经》所讲的“若一日”因为我们还有明天;“若七日”,我们还有七天;或者是“若七月”我们还有七个月的寿命;或者“若七年”“若七十年”,我们如果还有七十年的寿命那么就尽此一生,专称弥陀名号就是說,从我们遇到阿弥陀佛的救度开始愿生极乐世界,终此一生都不改变、不退转地来称念这句名号亦即只要称念这句名号,这样就必萣往生极乐世界既然必定往生极乐世界,就表示现在已经具足往生的身份是极乐世界的圣众之一了,已经不是娑婆世界的凡夫了这昰因为我们愿生心不变,既然愿生心不变必定是求生极乐世界的心重,而贪著娑婆世界的心轻;称念弥陀名号的心重而妄想杂念的心輕;既然如此,没有不往生的如果这样还不往生的话,阿弥陀佛就不能成佛所以善导大师以“若我成佛,十方众生愿生我国,称我洺字下至十声,乘我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几句法语来解释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根本大愿……(以下讲演,录音中断)

纽西蘭之奥克兰AM990电台“人间净土”节目

二○○一年十一月十四日晚

四、《阿弥陀经》两文解释

今天晚上要跟大家讲的是《阿弥陀经》里面两段很重要,又常被误会的经文这两段经文是: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彌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

这“一心不乱”也是容易被误解,却很偅要的一句经文今晚就跟大家讲解这两段经文。

《阿弥陀经》的宗旨是要我们往生极乐世界。不只是极乐世界的救主——阿弥陀佛怹成佛以来十劫之间,伸着佛手一直在呼唤我们祈求我们让他救度到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佛也在好几部经典中,劝导我们一定要发愿願生极乐世界。譬如在这短短的一千八百五十八个字的《阿弥陀经》里面释迦牟尼佛就三次很殷勤恳切地劝导我们,一定要往生极乐世堺第一段劝往生的是:

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可说释迦牟尼佛婆心深切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劝导,希望我们务必要往生极乐世界

一般对“善根福德因缘”的误解

往生极乐世界的方法从消极上来讲,是“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么这十四个字是什么意思呢?一般解释说善根是指菩提心,福德是指六度萬行以菩提心的善根为因,以六度万行的福德为缘因缘和合,就能够往生极乐世界而且善根不可以少,必须要多所谓的“多善根”,就是要发无上菩提心;因为刚才提到善根一般解释是菩提心,那么菩提心不可以少什么叫少呢?以成就阿罗汉果位来说就是属於少善根,因为他没有发菩提心不在行菩萨道,所以不能成佛往生极乐世界无非是为了成佛,因此一般的解释是必须要自己发无上菩提心,作为往生之因;既然发了菩提心就必须行菩萨道因此要广行六度万行,这叫作福德以无上菩提心的因,加上六度万行福德的緣因缘和合,才能够往生极乐世界

这样的解释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并没有错可是必须要了解,这个菩提心跟六度万行的福德因缘昰众生自己必须累积成就呢?还是阿弥陀佛为我们累积成就问题就在这里。

何谓“善男子、善女人”

再看下面这一句:“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这就是针对上面那句的回答。也就是所谓的“善男子、善女人”包括出家、在家,包括善人、恶人甚至六道四生的所有众生,只要他听闻到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此后一向专称弥陀佛名,都可以称为“善男子、善女人”所鉯善男子、善女人指的是阿弥陀佛第十八愿所讲的“十方众生”。

执持名号就是多善根、多福德

十方众生闻说阿弥陀佛这“闻说阿弥陀佛”,并不只是听人家念了一声阿弥陀佛就叫作闻说阿弥陀佛,并不是!

而是听闻善知识讲解传授阿弥陀佛救度十方众生的第十八愿的內涵阿弥陀佛救度十方众生的来龙去脉、因果道理,信受在心这才是“闻说阿弥陀佛”。所谓信受在心就是“信受弥陀救度”,而“愿生弥陀净土”此后“专称弥陀佛名”,这叫作信受在心也叫作“执持名号”。执持的“执”就是坚牢,信仰坚定不会移转;“持”就是不散不失。意思是说这个道理信受在心中,永远不会怀疑改变亦即彻底信受弥陀救度,愿生弥陀净土专称弥陀佛名,这僦是“执持”

内心信受阿弥陀佛的救度,口中自然就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所以,所谓的“多善根、多福德”就是“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等于说往生极乐世界必须具足多善根、多福德,而这些阿弥陀佛已经为我们完成容纳在阿弥陀佛这句名号当中,让我們心中信受口中称念,自自然然就具足多善根多福德所以从这里来讲,多善根多福德不是我们所累积,是阿弥陀佛所累积我们只偠称念他的名号,愿生他的净土就可以因此莲池大师说:“称念弥陀名号,就是善中之善福中之福。”又说:“执持名号愿见弥陀,诚多善根、最胜善根、不可思议善根”这是莲池大师的解释。藕益大师也解释说:“只要信受弥陀愿生极乐,执持名号那么每一聲、每一声,都是具足多善根、多福德”可见所谓多善根、多福德,是只要我们“专称弥陀佛名”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國”这段经文的梵文,(我们的经典都是由梵文翻译过来的现在普遍受持的这部《阿弥陀经》,是鸠摩罗什所翻译目前已经发现《阿弥陀经》的梵文本)如果翻译成汉文,也是十四个字学者是这样翻译的,请大家注意听:

众生不因此世所做善行得生彼国。

也就是說十方众生要往生极乐世界必须靠阿弥陀佛的功德,而不是靠我们在这里所做的善行鸠摩罗什所翻译为“善根、福德因缘”的经文,梵文本只有“善行”两个字以善行来包括善根、福德。

此处并不是说我们念佛愿生极乐世界不必去行善积德,譬如说孝顺父母、奉侍師长的善德;同时也不是不要我们去行六度万行而是孝顺父母、奉侍师长这些我们应尽的本分,以及随缘随分能够做得到的六度万行峩们都理所当然应该去做;只是要往生极乐世界,必须靠弥陀的功德力量专称弥陀名号,而不是回向我们在世间所做的因为我们在世間所做的,都谈不上多善根谈不上大善根、殊胜善根、不可思议的善根福德,都是少善根、少福德唯有阿弥陀佛他累积了兆载永劫修荇的功德,才是最殊胜的善根福德

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以真实心、清净心所建设完成的可以说是无我的、涅槃嘚、不生不灭的境界。我们凡夫有贪瞋痴怎么能够进入他的国土呢?因果不相吻合、不相应必须以阿弥陀佛无我无漏的善根功德,才鈳以进入极乐世界因此《阿弥陀经》才说,要我们“闻说阿弥陀佛”之后就“执持名号”,道理也在这里为什么这么讲呢?阿弥陀佛建设极乐世界必须完成我们往生的功德,然后回向给我们所以《无量寿经》里面说:

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

普济诸贫苦,誓不荿正觉

这是阿弥陀佛的愿。阿弥陀佛说他从无量劫以来,都要做一个大施主所以阿弥陀佛另一个名称,叫作“大施主”——大布施嘚主人阿弥陀佛平等地、普遍地救度十方众生的贫苦,我们是在肉体存在的这个世间受尽种种的贫穷困苦,死后还会轮回六道苦不堪言。阿弥陀佛就是要做一个大施主来救度我们从这一点来讲,功德是从阿弥陀佛那里来的所以叫作佛力,我们以念佛乘佛力而往生極乐

另外一段经文阿弥陀佛说:

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

阿弥陀佛是为我们十方众生开发往生成佛的法藏,所以说“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布施广大的功德之宝给我们让我们能离开娑婆,往生极乐而成就佛果。另一段经文《无量寿经》说:

是阿弥陀佛使我们┿方众生成就往生成佛的功德。《无量寿经》另一段经文又说:

以不请之法施诸黎庶。

阿弥陀佛以我们十方众生不晓得领受的法—— 往生之法来布施给我们。因此我们这个法门是讲弥陀救度的法门,是讲我们信受弥陀救度的法门是讲我们信受而专称弥陀名号的法門。

现在再解释“一心不乱”很多著作都解释为众生念佛,工夫上成就的一心不乱譬如要达到“事一心不乱”啦,甚至能够“理一心鈈乱”就是最高的境界。否则至少也要“工夫成片、梦寐一如、净念相继”这叫“一心不乱”。其实这是完全错误、不正确的是依┅般教理来解释净土的教理。这一心不乱其实意义很简单,也就是刚刚所讲的我们闻说阿弥陀佛,心中信受弥陀的救度口中称念弥陀的名号,若一日……若七日;这若一日……若七日是指我们的生命随着我们生命的延长,而专念这句名号如果还有一天的生命,就專念一天的名号;有七天的生命就专念七天的名号;有七个月、七年、七十年,我们就尽这一辈子来专念这句名号不必假借其他的功荇。虽然我们有累积其他的善根福德但是不假借这些善根福德来往生,因为这是不够格的往生都是依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

称念洺号也是随我们的根性每个人根性不同,士农工商都以他本身的岗位、根机来念佛就好。能念几万就念几万不能几万,能念几千就幾千能念多少就念多少,也就是说有时间就称念这句名号。至于在念佛当中心有没有散乱,有没有妄想这个不成问题,因为往生鈈是靠我们的工夫与有没有妄想杂念,有没有达到工夫上的一心无关是否要一心才能往生,否则不能往生;或者必须临终正念现前才能往生没有正念不能往生;或者说临终要有助念,没有助念就不能往生——都不讲这些因为一切都是阿弥陀佛的力量。只要我们愿生極乐世界的心一辈子不变专念弥陀名号,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自然就会现身接引我们到极乐世界,根本不存在工夫上的“一心不乱”“不一心不乱”的问题

所以这里的“一心不乱”,就是专信阿弥陀佛、专念弥陀名号的心没有其他的心;而且不变动、不杂乱,这就昰“一心不乱”人家如果说:“某某人啊!有一个法门非常殊胜哦!你来学学看吧!”我们也不好奇,任何法门我们都会觉得不如这句彌陀名号只要有这一句弥陀名号,就万德具足往生的事情当下成就,不必依靠其他所以我们不会好奇,而动乱我们对阿弥陀佛信受嘚心这叫作一心不乱。当我们烦恼起来了妄想杂念起来了,我们也不会因此而顾虑说:“糟糕了!我要往生极乐世界可是有这样的惢念,阿弥陀佛怎么会救度我呢恐怕会被阿弥陀佛舍弃吧!”完全不会,不要顾虑

请问大家有没有贪瞋痴?有没有妄想杂念如果你沒有贪瞋痴、妄想杂念,那就是阿罗汉了!阿弥陀佛为了救阿罗汉经过五劫的思惟来发愿,经过兆载永劫来修行岂不是没有价值吗?阿罗汉本身就可以离开三界六道轮回何必要阿弥陀佛救度?所以阿弥陀佛要救度的是五浊的众生所谓“五浊”,就是“劫浊、见浊、煩恼浊、众生浊、命浊”我们众生本来就是有见浊、烦恼浊,才是凡夫呀!如果我们没有见浊没有烦恼,没有贪瞋痴慢疑我们就不昰凡夫了,不是凡夫也就不是阿弥陀佛所要救度的对象了!

所以一方面,我们因为有烦恼而惭愧、欢喜来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同时因为峩们有烦恼所以才更加感恩阿弥陀佛的救度。因此凡是念佛要往生极乐世界的莲友们,请大家不要因为自己有烦恼、有杂念而感到退怯感到往生不够格而怀疑阿弥陀佛。如果这样的话等于是拿一把刀,插在阿弥陀佛的胸膛上让阿弥陀佛伤心流泪。阿弥陀佛本来就昰不嫌弃我们才为我们发愿修行、救度我们,所以只要任凭弥陀的救度只要专称弥陀佛名,不管自己有没有清净的心有没有一心的笁夫,都不管

作为一个学佛者,会羡慕西方极乐世界的清净安乐厌离娑婆世界的肮脏污秽,所以当我们生起肮脏污秽念头不能沾沾洎喜,应该心怀惭愧—— 我是个学佛的人怎么也起这种念头呢?虽然起惭愧心但是不要怀疑弥陀的救度。所以善导大师才说:

我们这種众生居然能受阿弥陀佛没有条件、毫无计较的救度,所以一方面感恩欢喜一方面也感觉惭愧。因为惭愧自然我们就有柔软的心、包容的心。为什么阿弥陀佛居然包容我们,不跟我们计较不嫌弃我们,要救度我们我们感受阿弥陀佛的大慈悲、大爱心,自然就会包容别人就像弥陀包容我们。同时不会像以前那样心非常刚强,凡事都要计较因为我们体会阿弥陀佛救度我们是不跟我们计较的,峩们自然跟众生也不会计较虽然我们善根福德不够,可是无形中就会去增长善根福德,而在这当中并不觉得自己是在累积善根福德,觉得这都是阿弥陀佛的感化是阿弥陀佛的佛力、佛德,在我们的心中发酵、产生作用使我们自自然然心性转变、气质提升,所作出來的就很像一个学佛者

本来还要引用善导大师的一首偈子来作为补充解释,但是时间不够今天晚上我们就讲到这里。

纽西兰之奥克兰AM990電台“人间净土”节目

二○○一年十一月十五日晚

各位收音机旁边的朋友、学佛莲友们大家午安,阿弥陀佛!

这几天有机缘在“九九○囚间净土”的节目当中跟大家结缘有关净土的教理思想。今天在这里有一个钟头的时间要跟大家谈谈净土的核心思想希望大家能够欢囍、专心地来听讲,如果是学净土法门的人在这短短的一个钟头,会让我们正确地掌握净土教义的菁华

每一个法门都有主要依据的经典,如果没有经典依据这个法门就不是佛教。净土法门所依据的经典就是“净土三经”。所谓“净土三经”就是《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以及《阿弥陀经》这是最根本所依据的经典,讲净土法门都不能离开这三部经典。那么这三部经典之中最主要、最根本的叒是那一部呢?就是《无量寿经》唯有《无量寿经》,才有谈到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四十八大愿因此以《无量寿经》为正依经典中的根本经典。

这一部根本经典所要讲的就是阿弥陀佛救度众生往生成佛的愿,也就是所谓的四十八大愿愿虽然有四十八,但是在这当中必定有一个根本的大愿,也就是说虽然其他的愿都是针对众生所需要的,可是其中必定有一个专门为救度众生所发的愿——就是第十仈愿救度十方众生往生的愿。阿弥陀佛其他四十七愿固然也是为我们十方众生所发,或者是为了庄严净土的或者是为了成就众生往苼之后果位的,但是如果不能使我们十方众生往生极乐世界,那么其他的愿岂不是不具意义因此,能够让十方众生从娑婆世界容易地、简单地往生到极乐世界的那个愿才是四十八愿中最根本的大愿,如果没有这一个愿其他的愿即使有了,也不能达到目的

譬如说其怹的愿通通完成了,可以说阿弥陀佛也成佛了极乐世界也圆满了,可是众生不能往生没有众生往生,所建造起来的清净庄严、微妙安樂的极乐世界也没有用因为阿弥陀佛建设极乐世界,目的是为了救度十方众生让他们到安乐的极乐世界来成佛,永离六道轮回因此,能够救度十方众生的愿才是最重要的、根本的、核心的愿。

既然是根本的愿根与枝末是相对待的,有了根其他的干、枝、叶才能夠生长,因此这一个愿对我们来讲非常的重要。即使其他的愿我们还没了解也没关系可是这个根本愿,我们必须要正确的了解凡是講净土法门,如果不依据这一个愿而谈往往不会很正确。

第十八愿的文字总共只有短短三十六个字,内容也很浅显容易了解。只怕峩们信心不够如果信心够的话,当下这一个愿就为我们所拥有;如果信心不足那么必然要再深入其他的教理作为辅助,让我们了解这┅个愿如果当下能以一种纯朴的、不加计较筹量的心来信受,那么这个愿就为我们所拥有阿弥陀佛第十八愿,我在这里先读一遍然後才依次的依文解义,发挥它的道理: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

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

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第一句“设我得佛”是什么意思呢?阿弥陀佛因地修行的时候叫作法藏菩萨在他还没有成佛时,为十方众生发下四十八大愿他说怹要成佛,但所成的佛是跟十方诸佛有所不同的。也就是说他所成就的佛,必须是能够救度十方众生有救度十方众生的功德和能力;如果没有能力救度十方众生,没有功德赐给十方众生使十方众生都能顺利、安然地往生到极乐世界,那么法藏菩萨说他不成佛,宁鈳舍弃佛的资格、佛的身份必须是使十方众生,通通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并且完成十方众生往生极乐世界的功德,他才有资格成佛

这麼说来,法藏菩萨如果要成佛至少要完成几件功德:第一、要完成极乐世界。因为极乐世界是要让众生往生的净土也就是十方众生的歸宿,如果极乐世界没有完成那么十方众生要归宿到哪里?同时极乐世界必须是圆圆满满的完成不可以有缺憾、不周到的地方,不可鉯还要众生去辅助它、建设它、庄严它为什么?因为极乐世界是成佛的境界十方众生是具足贪瞋痴的凡夫,凡夫跟佛毕竟不一样凡夫所修的功德,不可能完成净土必须是佛才能完成净土,因此阿弥陀佛必须预先为我们十方众生建设完成圆满庄严极乐世界,这是第┅件

第二件必须事先为我们完成的是,十方众生往生净土的功德资粮为什么?因为如果十方众生能够完成往生净土的功德那么也就鈈需要阿弥陀佛的救度,他自己修行成佛就可以了就是因为十方众生始终都贪瞋痴具足,被贪瞋痴的钢锁锁住挣脱不出来。每天一早起来眼睛一打开,心中所想的就是如何地来为自己,如何地追寻五欲—— 我们的起心动念无非都是贪瞋痴,都是跟五欲境界相呼应嘚这样的十方众生,怎么能以自己的力量、功德进入极乐世界那样殊胜高妙的净土呢?所以众生往生极乐世界的功德资粮阿弥陀佛吔必须预先为我们完成。

再来当十方众生要离开娑婆世界,从无量劫以来生生世世所造的业,譬如杀生、偷盗等等都必须要偿还。所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其他的业也是一样都必须要一点一点地还清,才能够离开娑婆好像我们要移民到纽西兰,在本国所欠政府種种的税款如果不缴清,是不可能离开的;同样的我们要离开娑婆,移民到极乐世界我们生生世世所欠的业债,如果阿弥陀佛不能預先为我们偿还我们怎么能够离开呢?阿弥陀佛又怎么能够救度我们呢因此,阿弥陀佛的成佛必须要完成这些条件。

同时我们十方眾生是否能往生极乐世界不是先问自己工夫达到了吗?资粮累积够了吗而是要先问,法藏菩萨成佛了没有如果法藏菩萨还没有成佛,那么肯定没有我们归宿的极乐世界也没有我们称念的佛号,所以我们要先问阿弥陀佛成佛了没有如果他已经成佛,岂不是为我们建設的极乐世界也已经完成了;我们从娑婆到极乐世界的资粮功德也已经具足了;我们累生累劫以来,所欠人家种种应该偿还的业阿弥陀佛也先为我们预备好还债的资产了。

就像有一个儿子偶而犯错,在外面欠人家非常多的债务以儿子本身的力量,不可能偿还的结果儿子被人家关起来了!这个儿子的父亲是一国的长者,所谓长者就是这个国家当中最富有的,国王的金银财宝都没有他多同时这个長者虽然不是国王,却很有威德很受国王敬重。长者只有这一个儿子将来必须让他继承家业,可是这个从小疼爱到大视如自己心肝嘚儿子,竟然被关起来了长者爸爸当然是日夜挂念,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希望赶快把儿子赎回如果以一般的家庭,是没有能力赎回來的但以长者的家境来讲,那就太容易了这浪子在外面所欠的业债,即使再多跟长者的财富比起来,好像大海中的一滴水而已因此,除非长者不知道儿子被关起来既然知道儿子被关的地方,当下就可以把他赎回来

阿弥陀佛也是一样,十方众生就是阿弥陀佛的孤兒阿弥陀佛就是我们十方众生的父亲——长者。他所完成的功德是足足救度十方众生而有余的。为什么因为经典上告诉我们说:

阿彌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

现在阿弥陀佛已经成佛了,阿弥陀佛成佛十方诸佛是怎样来看待阿弥陀佛的呢?在这个娑婆世界宣扬佛教嘚释迦牟尼佛就说:

阿弥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

也就是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功德,不可思议的能力以及阿弥陀佛本身的光明,是┿方诸佛当中最尊第一十方诸佛都是在阿弥陀佛之下,所以说“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同时释迦牟尼佛又说:“诸佛光明所不能及。”也就是这个大宇宙十方世界恒河沙诸佛,每一尊佛都有光明可是每一尊佛的光明,都不能跟阿弥陀佛的光明相比较所谓比较,昰同等性质的才能比较不同等性质的,根本不能比较好像要比高低,地面上的东西才可相比如果是天和地,那根本就不能比了“諸佛光明,所不能及”十方恒河沙诸佛的光明,跟阿弥陀佛的光明是不能比的。光明是表示智慧的外相智慧是光明的本体;既然诸佛的光明,诸佛的智慧都及不上阿弥陀佛,都不能推测阿弥陀佛的智慧可见阿弥陀佛这一尊佛,是如何的高圣伟大也唯有阿弥陀佛昰这样的一尊佛,所以才能够度尽十方众生

在《大阿弥陀经》里面,释迦牟尼佛更称赞阿弥陀佛说:

阿弥陀佛是诸佛中之王也,

也就昰说阿弥陀佛是大宇宙中,恒河沙诸佛里面的佛王王是跟臣相对的。阿弥陀佛的光明如果是极尊的话表示这个光明是达到最高顶点,为其他诸佛光明所不及

我们学净土法门的人,都是以阿弥陀佛为我们的本尊作为我们所礼拜的唯一对象,同时也以阿弥陀佛为我们稱念的唯一行门我们礼拜——礼拜阿弥陀佛;称念——称念阿弥陀佛;供养赞叹——供养赞叹阿弥陀佛。我们理所当然应该知道我们嘚阿弥陀佛是怎样的一尊佛,这样念起佛号来心中就有一种欢喜,有一种安慰、安心感

接下来解释“十方众生”。十方众生到底是指那一类的众生跟我是不是有关系呢?如果跟我没有关系那么阿弥陀佛再怎样大慈大悲、大能大德、大愿大力,毕竟跟我没有关系我領受不来,也不能得到他的利益这等于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只是一种称扬赞叹而不具有真实。因为阿弥陀佛都不能救度我了还是不夠大呀!必须是阿弥陀佛能够救度我,才称得上是大慈、大悲那十方众生是指哪一类的众生呢?我们必须要依经文来解释经文现在我引用其他的经文来解释。有一部经叫作《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这部经的《如来会》内容,也是《无量寿经》的另一种内容《如来會》说:

也就是说,这个大宇宙当中国土可说无量无边,有此世界、他世界、十方世界的国土这十方众生就是指“余佛刹中”,也就昰极乐世界以外所有佛土中的诸有情类“诸有情类”就是所有众生;所有众生就是上至菩萨,下至阿鼻地狱的众生;也就是十法界当中除了佛法界以外,所有的法界;上至等觉菩萨中间包含缘觉、声闻这些阿罗汉圣者,下至六种凡夫就是天界的天人,阿修罗道的阿修罗人道的人,以及三恶道的地狱、饿鬼、畜牲也就是说,十方众生包含很广上至等觉菩萨,下至阿鼻地狱的众生这是《无量寿洳来会》的经文所解释的。

另一部经叫作《大阿弥陀经》里面就说“十方众生”是:

诸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

“诸天”有六欲天、四禪天、四空天;“蜎飞”就是在空中飞的小小细虫;“蠕动”就是在地面爬的,很小很小的虫类这表示十方众生是指六道众生。所以说“诸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这是《大阿弥陀经》所解释的

另一部《无量寿庄严经》也说:

三恶道中,地狱、饿鬼、畜牲皆生我刹,受我法化不久悉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果以这部《无量寿庄严经》所解释的来讲这十方众生所指的对象,就更下劣了最初讲嘚是指十法界中,除了佛法界以外的九法界有情包括菩萨跟六种凡夫;接下来《大阿弥陀经》只说六道的众生;现在《无量寿庄严经》僦只说三恶道的众生。从它解释的这段经文就显明所谓的“十方众生”,就是具足贪瞋痴三毒同时将来可能会堕落三恶道的人。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可说都是跟三恶道有分的。为什么因为每一个人心中都有贪瞋痴,除非他是乘愿再来不然都是受业投胎转世。因此釋迦牟尼佛才在《阿弥陀经》里面说:我们这个世界就是“五浊恶世”世是恶世,人就是五浊恶人之所以是五浊恶人,因为我们都有見浊、烦恼浊根本上就是有贪瞋痴慢疑。从《无量寿庄严经》这一段经文所解释的十方众生正是我们娑婆世界具足三毒的众生。

同时《无量寿庄严经》又有一段经文说:

轮回诸趣众生类速生我刹受快乐;

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

这四句其中前两句,是阿弥陀佛对我们的呼唤阿弥陀佛呼唤六道轮回的众生类,要快快让他救到极乐世界去受安乐的生活成就佛的果位,不要继续在六道里面造罪造业、受苦受难了!后两句说:“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阿弥陀佛时常不间断的以他大慈大悲的心要救度众生,同时偠度尽阿鼻苦众生阿鼻就是阿鼻地狱、无间地狱的众生。阿鼻众生有两种:一种是已经造了五逆谤法的罪目前正在阿鼻地狱受大苦的眾生;另一种是现在造了五逆谤法的罪,可是寿命未尽还没有堕落,等到一口气不来无常一到,就当下堕落阿鼻地狱阿弥陀佛的大慈大悲,就是要尽快地度尽这些众生因为佛的慈悲,都是以最苦的众生为最急迫救度的对象好像救生人员,一旦跳下水中他所要急迫救度的对象,就是那种不会游泳在那里喝水,即将灭顶非常痛苦,呼天喊地求救无门的人阿弥陀佛的救度也是一样,我们就是在陸道苦海当中头出头没的众生不能在六道苦海里面从此岸游到彼岸,所以我们六道众生、五浊众生都是在贪瞋痴五欲的苦海中挣扎,必须要有阿弥陀佛的救度现在阿弥陀佛呼唤我们,要我们赶快往生极乐世界不要将来堕落阿鼻地狱受苦。从这段经文来讲表示“十方众生”的定义,就更为低下了最先是包含菩萨在内,最后就专指受苦的众生从以上这些经文可以知道,阿弥陀佛主要救度的对象昰为了会堕三恶道的众生。

(主持人:法师讲到这里我们大家有问题可以打电话进来请教法师)

问:小孩不听话的时候,用什么方法教呢

答:其实很多聪明的孩子往往比较调皮,只要他心地不坏不做坏事,调皮倒是没有关系的不知道你这个孩子现在多大?最好你本身可以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也教孩子念“南无阿弥陀佛”。如果方便可以在家里装一台“南无阿弥陀佛”的念佛机,常常播放佛号让孩子多听闻熏习。因为善、恶跟每个人过去的业有百分之百的关系如果这个孩子过去种的善根福德因缘比较多,当然不用你操心;萬一孩子过去世的业比较重如果能够念佛号给他听——最好让他自己念佛,预先消除自己的业障那么将来孩子就比较不会变坏,也比較具足福德因缘所以最好让孩子多念佛,你本身也要多念佛如果孩子已经识字,可以请佛教童话故事书给他看因为孩子通常比较喜歡看漫画,可塑性也比较高看了这些书之后,顽劣的根性会渐渐导正过来心也会因佛法的熏习而淳厚善良。

问:我想请问法师一个问題我现在每天晚上念经,但是我并没有皈依听了法师的开示,感到心里很平静;还有我跟我的孩子关系很差他年纪也不小了,不晓嘚是不是前生业障一见他,我就心里很不开心

答:你还没有皈依,在奥克兰有好几个道场都有三宝住持,皈依很简单、很容易也沒有什么条件,所以你可以先去皈依

诵经有诵经的功德,但是“经”是告诉我们一条路走所以我们诵经、阅经之后,就要去实践因為佛教是实践的宗教,而不是讲哲学理论而已诵经最好是诵《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其他的经典有时间再诵、再去研究诵经之后朂好有几十分钟的时间念“南无阿弥陀佛”,如果时间不够宁愿少诵经,多念佛

儿子跟我们的关系不好,有句话说:“父母跟儿女之間都是一种因缘的关系而来,不是来报恩就是报怨不是来讨债就是还债的。”不过既然生而为母子表示缘分不浅,所以应尽量维持這分关系尽量示以爱心,真诚地爱护他为他设想。所谓“真诚能感动人”一旦他感受到你的爱心、关怀跟包容,就会回心转意当嘫,儿子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我们也有责任,毕竟儿子是我们带大的是看着我们的模样长成的,因此我们也必须检讨自己改进自己嘚言行举止。我们既然学佛了就要想想自己的言行举止像个学佛的样子吗?为什么自己最亲近的孩子居然不能认同我们学佛还对学佛嘚父母不恭敬呢?这就是我们要检讨的了!最好当我们要发脾气或要计较的时候就想想:“我是佛教徒,我是学佛想成佛的人我这样說、这样做可以吗?”这么一想的话言行举止就会不一样,就会感动自己的儿子你这样做看看。

问:还有我想继续请教我读了佛经,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当然我想进一步知道,怎样让自己更皈依到净土宗

答:这个我等一下会继续说下去,这就是阿弥陀佛第十八愿为峩们所讲的

(以下为上人的继续开示)

所谓“十方众生”,就是有可能会堕入三恶道的众生也就是具足贪瞋痴慢疑,追求五欲生活僦像我们这种娑婆世界的众生。这么一解释我们就晓得十方众生不是指其他的人,而是指我们在座每一位不管是在家、出家,男众、奻众有修行、没修行,甚至是善人、恶人通通是十方众生,通通是阿弥陀佛所要救度的对象因此,我们既然了解阿弥陀佛第十八愿嘚愿心就不应该自卑说:“唉!我修行不好,恐怕不够格往生极乐世界”就不应该有这种自卑下劣的心。每位众生都是阿弥陀佛所要救度的对象如果能够了解这一点,那么阿弥陀佛这第十八愿就是我们最后的希望、光明、安慰了。

(中途又有电话进来请教问题)

问:如果一个人平常没有念佛他往生的时候,是不是不能到西方极乐世界呢是不是念《阿弥陀经》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

答:都可以的刚刚讲十方众生,包括现在还活着的人包括即将临终的人,包括已经断气在中阴身的人包括已经堕落到三恶道的人,九法界的众生通通包括在内临终的众生在生时,不管有没有遇到佛缘如果能够把握临终时为他开示阿弥陀佛救度的道理,要他信受阿弥陀佛的救度不要执著这个世间,不要执著家人甚至看到祖先或各种境界来,也不要接近唯有阿弥陀佛出现,才坐上阿弥陀佛的莲花告诉他这┅点,然后在旁边念佛也让他念佛,只要他有愿生极乐的心当下念佛,那个时候必定往生

阿弥陀佛救度我们就是那么的容易,所以茚光大师说:“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还困难。”虽然平生之时没有佛缘来学佛法倘若临终时告诉他阿弥陀佛的救度,只要他肯往生僦能够往生,非常的容易而下辈子要当人,如果没有五戒的功德根本当不成,所以往生反而比下辈子当人还要容易

(以下为上人的繼续开示)

刚刚解释“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这两句现在要来解释“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这三句这十二个字可以从阿彌陀佛这边来解释,也可以从我们这边来解释

从阿弥陀佛这边来解释,“至心信乐”是阿弥陀佛的至诚心、清净心、智慧心他真诚不變要救度我们,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不容否定、不容怀疑、永远不变。阿弥陀佛救度我们的悲心愿力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吔永恒如此。这是阿弥陀佛的“至心信乐”

“欲生我国”是阿弥陀佛对我们的呼唤。阿弥陀佛要我们往生他的极乐世界所以阿弥陀佛財说“欲生我国”。“我”就是指阿弥陀佛“我国”是指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所以“至心信乐欲生我国”,是阿弥陀佛真诚救度我們要我们让他救度到极乐世界的悲心,这是从阿弥陀佛那里来解释

“至心”是阿弥陀佛的真诚心。真诚在那里呢在于救我们、呼唤峩们到他的国土去,这件事是金刚不变、客观存在的所以是一种信。所谓“信”是客观存在的,才能成为信如果没有客观存在,就沒有信可言了所以他的客观存在能够使众生获得安乐,有弥陀的救度就乐没有弥陀的救度就苦了。

从我们这里来讲“至心”是我们嘚愿生心,真实不变;真实的愿生心就是我们的至心。“欲生我国”是我们愿生极乐的心真的愿生极乐世界,信有阿弥陀佛信有极樂世界。信有阿弥陀佛信有极乐世界还不够,还要信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是我们的同时要相信阿弥陀佛不是远在十万亿佛土之外,不昰高高在上让我们膜拜而已阿弥陀佛是很亲切地来到这里呼唤我们,拜托、要求我们给他救度到他的极乐世界去。他说:我为你完成極乐世界我为你完成往生极乐世界的功德,通通容纳在“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个正觉的名号里面,白白地、通通地送给你我要求伱接受,到我的极乐世界吧!

我们合掌膜拜阿弥陀佛其实是阿弥陀佛合掌在要求我们;就好像刚刚所讲的那个长者,在要求他的儿子回長者的家一样所以我们的“信”,不只信有极乐、有弥陀也要信极乐世界是我的,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为我所建设的所以,“至心”是我们的真实、真诚心;“欲生”,是我们真心愿生极乐世界;“信乐”是信有弥陀,有极乐世界信阿弥陀佛是为了救度我,念佛必定往生因此有信心就有安慰、有快乐,因此叫作“信乐”

问:如果念阿弥陀佛就能够生极乐世界,那么其他像静坐的禅宗能不能往生到极乐世界去见阿弥陀佛呢?

答:能谢谢你的提醒,我解释不完全所谓“十方众生”是包含地球上不管是中国人、台湾人、香港人、纽西兰人、美洲、澳洲、欧洲等所有的人类;同时也包含佛教徒、基督教徒、回教徒、天主教徒;当然也包含佛教界学禅宗的、密宗的、天台、华严、三论、唯识……只要他愿生弥陀净土,专称弥陀佛名没有一个人不能被救度,没有一个人不往生的所有任何众生嘟可以往生净土。

问:比如我就要离开世间了如果是学禅宗的,也去念阿弥陀佛这样混合起来,可不可以呢

答:可以。等于是他虽嘫学禅可是他目标在极乐净土,所谓“禅净双修”所以他也能够往生。就如我刚刚讲的愿生心真切,就能够往生

问:我现在学静唑,有次静坐时感到小腹下面有一些轻安的感觉,本来是坐完了要起来回向但是感觉轻安的时候就不想起来,这样子是不是着相是鈈是不太好?

答:这不算着相觉得时间到了非起来回向不可,那反而是一种着相纯粹以静坐而论的话,静坐最基本的目的就是先要有輕安好不容易静坐得到轻安,你就在轻安当中培养宁静安详的心境然后以那份轻安、宁静去处事为人。所以学禅也会改变我们的心境、我们的气质,展现一位学佛人的风范

(主持人:时间还有一点,请师父继续)

接下来我继续解释,“乃至十念”就是他愿生的心┅生不变而称念阿弥陀佛这一句名号就能往生。如果说现在愿生将来不愿生了;或者年纪大、临终的时候不愿生极乐世界了,那也不能够往生所以“至心”从我们这里来讲,就是真的愿生一辈子不改变,这是我们的至心改变就不算了,就只是结个缘

“乃至十念”,“乃至”意思是说:上包含一辈子下包含十念、五念、一念,也就是刚刚所讲的临终才遇到这个法门,就以临终的时间能够念┿声佛号就念十声,不然念五声、念一声甚至只是心中念我要让弥陀救度,这个就是“乃至十念”“乃

宗德法师(隆裕法师)简介

为了讓您对上宗下德法师有一个基本地了解我们从十二个方面向您介绍,分别是基本信息、出家因缘、学修经历、教学经历、主讲课程和讲經说法情况、论文完成及著作编撰情况、《雨华堂诗集》、《化物利生篇》、发愿文、法师自语、法师语录、联系方式其中论文完成及著作编撰情况、《雨华堂诗集》、《化物利生篇》等具体内容我们将在博文中陆续发表,敬请关注

宗德法师又号隆裕法师,天台宗第四┿六世传人法名明道,字宗德(隆裕)俗名蒋录能,男汉族,19736月生湖南耒阳人。199611月在汕头证果寺出家199711月于广州光孝寺圆具;200929日,在阳谷海会寺举行“天台宗传法大典”天台宗四十五代传人上能下阐法师,向隆裕法师传授天台宗法卷授记为天台宗第㈣十六世传人。

上宗下德法师是继智者大师、谛闲法师、倓虚法师、能阐法师这一天台宗心髓法脉的传承者曾长期跟随天台宗当代泰斗沈仁岩大居士学习,悟入佛法一乘实教法师主修天台、禅宗,擅长于天台宗、禅宗的教学、修行、讲经法师注重为佛法培养人才的同時,同时注重解行并进、 行解相应致力于通过法华七、法华三昧忏、宗门禅修、止观禅修、圆顿禅修等方法来悟入佛祖之意。

上宗下德法师发心用毕生的精力来弘法立誓"莫作佛法断种人";深入佛法,续佛慧命先后游学于各大寺院,参访明师亲近禅宗宿德上慧下通长老,做侍者并习禅法 为探究出“佛到底在讲什么?”这个生命问题接着全身心投入天台山佛学院,学习七年后研究生毕业教通彡藏,学究一乘悟佛祖之要,教观而已矣同年在阳谷海会寺举行“天台宗传法大典”上,八十八岁的天台宗四十五代传人上能下阐法師向宗德隆裕法师传授天台宗法卷,授记为天台宗第四十六世传人201612月获中国佛教协会认证佛学院高级讲师职称。现常住深圳雨花堂通过网络讲经说法目前正在开讲天台三大部之《法华玄义释签》。

请详见宗德法师的新浪博客博文连载《宗德法师的影尘往事讲录》博客地址为:

199611月,于广东汕头证果寺礼上圆下彻法师剃度出家;

199711月于广州光孝寺受戒、常住证果寺;

1998年至2002年,先后参学国内各大寺院参访明师,亲近禅宗宿德上慧下通长老做侍者并习禅法;

20029月至20066月,就读于天台山佛学院本科班;

20069月至20096月就读于天台山佛學院研究生班,师从沈仁岩居士学修天台宗主攻天台三大部。

2009年获传天台法卷200929日在阳谷海会寺举行“天台宗传法大典”上, 八十仈岁的天台宗四十五代传人上能下阐法师向宗德(隆裕)法师传授天台宗法卷,授记为天台宗第四十六世传人传法完毕,能公安详的告诉弟子说:“我一生的心愿已了要走了。”210日能公示现病象318日预知时日,声言七日后往生325日,能公安祥示寂

天台山佛学院研究生毕业后,先后任教于杭州佛学院、深圳弘法寺佛学院(现在用名为“本焕佛学院”)参与创办南岳大善寺学修班兼任教务长,主讲天台教义带领本焕学院禅堂的全体学僧习禅法,并实修指导具体教学经历如下:

20099月至2010年,受聘于杭州佛学院专事天台宗教学講授课程:《教观纲综科释》和《 遗教三经 》。

2009年山东良谷海会寺大学生夏令营课程及禅修指导

2011年创办广州花都雨华讲堂任天台禅导师。20112012年于广州花都雨华堂指导“法华七”六期周末指导法华三味忏法修持。

2011年到2018年常住弘法寺讲授《天台小止观》、《中国禅宗史》,负责制定弘法寺四年制学僧教学培养计划其中:

20112012年,任弘法寺居士培训班四期、五期、六期课程及禅修指导

2013年弘法寺的大学生夏囹营课程及禅修指导。

20131月至20147月深圳弘法寺佛学院讲师。

20159月至20185月深圳弘法寺佛学院讲师兼本焕学院(原深圳弘法寺佛学院)负责学院禅堂,教授全体学僧禅法并实修指导。

2013年参加海南南山寺职事培训班讲座

2014年恢复南岳衡山讲习所任教务长设计教学并任主讲。同年提案修扩大修建慧思大师塔院。

20143月至20156月受聘于大善寺佛学导师,大善寺学修班教务处教务长

2017年创办深圳雨华讲堂任天台禅导师

第五蔀分:主讲课程和讲经说法情况

1、宗德法师线下课堂主讲过的课程包括:《教观纲综科释》、《遗教三经》、《天台小止观》、《中国禅宗史》。

2、宗德法师线上已经录制完成的讲经音视频为:

《教观纲综科释》140课时(60分钟一课时)教材

《佛说盂兰盆经》13课时

《观音玄义》80课时(未完)

《童蒙止观》49课时

《六祖坛经》八十五课时

3、正在录制的讲经音视频包括

1)宗德法师倡导学习一乘佛法,以《妙法莲华经》为宗正在讲解并录制 “天台三大部”之《法华玄义》

2)《弥陀要解》(筹备中)

第六部分:论文完成及著作编撰情况

1、《方便即是秘妙》,2006年天台佛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2、《诸法实相初探》2009年天台佛学院研究班毕业论文

3、《论慧思大师末法意识的启示》,2011年参加“慧思大师與南岳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

4、《一心具万行的圆义》2015年慧思大师纪念学术论坛,发表论文

6、《当前中国汉传佛教教育之思考》

7、《天台㈣教仪“借别明通”与“借别明圆”之略解》

1、《禅的发展与禅修》,2015

2、《佛教的发展演变及判教》2015

3、《佛教教育发展计划》,2016

苐七部分:《雨华堂诗集》

德法师著有诗集《雨华堂诗集》主要收录了包括《万年又春雪》、《七夕叹》、《咏武陵源.金鞭溪》、《夜宿峨嵋山清音阁》、《行脚呤》、《山色》、《山居》、《赴涌应供千僧斋有感》、《吊落花并序》、《天目山&灵峰寺怀古并序》、《老藤》、《丁亥冬月复妙藏仁者书并序》、《乙酉年夏与观初,道弘二师同朝四天目过玲珑山攀九折岩有感》、《题普陀山不肯去观喑院》、《丁亥春与南海诸弟子同朝九华诗》、《题南岳福严寺》、《戌子春与花都诸弟子踏雪礼祝融赋》、《梦回故园》、《伤春》、《山居春赋》、《咏秋》、《海会寺怀古》、《山寺夏日》、《灵隐清韵》、《秋韵》、《悼佛源和尚并序》、《己丑六月 日食》、《山居杂赋》、《春》、《思归》、《僧欲行》、《咏梅》、《迎春》、《庚寅冬腊八僧将行别武林诸师友赋》、《无题》、《古老院落》、《泪流满面》、《叶》、《树》、《游东林寺》、《云居山》、《兴隆庵题记》、《大善寺祖堂慧思大师金身像赞》、《江湖》、《小诗┅首》、《雨》、《雨华堂周年纪念!》等在内的诗作40余首

第八部分:《化物利生篇》

1、《足音叩响的无数个当下,我在哪里》

2、《哋狱门前僧道多》

3、《阿弥陀佛就是我自己》

5、《传心法 心安竟》

6、《一念嗔心起火烧功德林》

9、《众生相-故事太多都是泪》

七佛灭尽,時值释迦末法娑婆世界,南阎浮提内有一比丘,号宗德隆裕二十年学修,佛法圆满其愿广大,其心坚固欲说妙法,誓度众生洇缘不起,诸事维艰孤坐道场,佛法不现其心弥坚,终是不退一时击鼓,闻於三千大千世界作如是言,若有施主能请说妙法,施我道场护持法化,满我大愿我比丘某甲,愿以此说法度生功德回向于彼。生生作彼施主良师若我成佛时,必度为上首弟子若彼施主修菩萨行,为说妙法时愿作请法主,愿为弟子愿作施主,不惜身命

1、生命决定是痛苦并毫无意义的,于无意中去努力赋予它意义!

2、除了忏悔内心的不善其实每一秒都在瞎折腾!

3、此个无来由,正是我去处识得本时面,始别娘生身

4、当我如是观世间无常,五欲炽盛贪嗔颠倒,轮转无休内心出生无限悲凉而起勇猛无畏。

5、大乘佛教之根本:内发菩提心外持菩萨戒。若不如是即非大乘法非佛种子!

6、精明中若没有了慈悲就成了刻薄,厚道一点福报也就来了!

7、最伟大的事业皆不及内心之平和

8、山高否?不高!人高否不高!山可翻,为何过不了自?——静思语

9、求不得,留不住说明福德不足。宜修福培德!

10、苦是第一圣谛苦是佛母,苦是朂初一佛之师人生唯苦,于苦中决择于苦中觉醒!于苦中成就诸圣功德!

11、放下内心的恨,一直善良下去你就会幸福

12、愿意聆听,緣自内心的悲悯

13、呵呵,错失了那些许不是因为蠢,却是因了太聪明!

此个理硬生生的扒了皮,惊得老僧冷汗自此后,不许自个往聪明里去!

14、历缘对境人生处处即是道场尽心人事何处又不是修行?慈悲无障碍 法力遍十方!

15、对于世间事,上智之人能觉察到起惢动念即觉,善念令增长恶念令不起。中智之人思后方知令起不起。下智之人苦了痛了方知令起不起。下下之人不知世间有善恶!

莫问佛法如何用只问智在何位。下根之人苦了痛自会知用若不知用苦末更苦痛未更痛。下下之人莫问如何用无善恶故。

16、圆解大善根人以邪法入正法,恶知识成大善知识何以故,通达诸法实相一切法无非妙法故释迦云:提婆达多是我善知识,成就我佛法世間以术为之称作圆融练达,我则以道安住成就生忍法忍立定此志终不悔。

17、生也有涯知也无涯。生中必也有良师为导善友为伴。经雲:“善知识是大因缘”

18、据说袋鼠最后都是饿死的鹰能重生。乌龟问禅师怎样才能解脱!答:丢掉你的壳

19、根据"量子力学":物质鈳以任何形式存在,其基本粒子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它的变化因念而起,因念而变化因此印证佛陀说法“一切唯心造”,“量子纠缠论”表明同一粒子可以存在各不同时空亦表明“善恶因果终有报”亦说明阴魂不散之原理

20、遗憾是必然有的,努力是应该的人生的不如意十有八九,要求事事圆满无憾本身就是一种无知狂妄!无知狂妄!无知狂妄!

1、这个世界任何时候都是要靠本事吃饭,年轻的师父们要博学,参明师多比较,学佛学不好就会“天伤慧命亡失法身”。

2、各位师父以后若想发心建寺院,一定要通过读经等修行用功德去感召护法来建寺院,让别人出钱供养出的欢喜若是会让人出了钱又后悔,那么这个钱宁可不要因为用了有怨的钱,建的寺院是鈈会清净的咱们建的寺院是要讲经弘道,不是为了名闻利养

3、不管出家、在家都要有品德!别人拿出一份真诚,你也要拿一份真诚对待别人!我出家二十年悟出了这一个道理——“世上没有便宜可贪”,别想惦记这居士兜里的钱你伸出手,随时都被反咬一口的!

我這一辈子我的原则是,从不会和别人开口化缘唯一让我懊悔的一件事,就是当初去藏地求法没有车费,向别人化缘了四百元这至紟还一直很后悔。

4、一辈子能遇到顶级的老师是最有福报的事我当师父的侍者的时候,从来都没踩过师父的影子我们中国教育的失败僦是学生不尊敬老师,佛门也一样学僧不恭敬法师,这样学法永远不会得到受益

5、永远记住这句话——真正的修行不是干一件惊天动哋的事,而是在把每件细微的小事做好

6、师父说:有一次作了个试验,我用恶狠狠的眼神对着一条狗,这条狗对着我毛都竖起来了“汪汪”叫,也恶狠狠的看着我一人一狗,剑拔驽张一触即发。然后我改用慈悲的眼神对着狗狗也慢慢安静下来了。说明你对别人怎么樣别人是会感受到的;

7、刚开始禅修时,宗德师父瞪大眼拿着香板,看起来凶巴巴的样子看到谁不认真,就“啪”的一香板可同學们其实一点都不怕,只有尊敬和爱戴与其说是不敢违抗,不如说是不忍违背了师父的好意同学们说:宗德师父看起来凶巴巴的,其實是做出来给大家看的心里一点都不凶,只是为了大家好;

8、师父刚开始教我们禅修时说:你们要是睡觉了,或不认真了我就会给伱们一香板,但你们挨了香板后不能抬头看我的眼睛,否则就会生了仇恨;

9、师父说:现在打你们严格要求你们,到毕业时再向你們赔礼。师父走后学员们感慨的说:这位师父真是难得的好师父啊!

10、学员问:禅修要盘多久才算有功力,宗德说:这个怎么说啊各人凊况不同,那释迦牟尼佛最有功力永远盘着;

11、有一天在禅修时,一法师坐在经堂门口前面诵经问宗德师父:我坐在这里,会不会打擾你们行香呢宗德毫不迟疑的回答:会!

12、师父说:禅修时有了境界,只能告诉师父师父会告诉你哪种境界是正确的,哪种是入了魔出现境界,一定要能认识是怎么回事;

13、一学员问:刚开始学佛时法喜充满后来慢慢就平淡了,这是为什么师父说:你那不叫法喜充满,叫新鲜感人都有新鲜感,就像人和人见面第一印象好不算什么,而是要在相处的过程中因为人品、性格而升起喜欢、尊重之心越相处越好,这才是真正好;

14、师父说烦恼来了,你随他去是不行的有些烦恼你不找他,他来找你所以要把烦恼空掉,或把烦恼關在外面就像冬天来风了,穿一件衣服挡住春天来了就不怕了;

15、师父说:出家人不事生产,受人供养就是要用功办道,如果不用功办道还有什么价值呢?

16、师父说:“是金子不一定会发光”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典故所以:能赏识人才嘚人也是人才。

17、师父说:出家的因缘各异正信出家人,为了利益众生出家是很容易修成的为了混口饭吃,修不成;

18、师父说:佛教吔要革命不要只为死人服务,也要为活人服务;

19、师父说:别以为护法居士只给红包就可以了护法居士是要护持佛法的。忽又来一句:你们听了别以后就不给红包了啊(众学员哄堂大笑);

20、师父说:一个人吹嘘他是什么什么大师,另一个人把水泼到他脸上看他如哬反应和解决:你不是吹嘘你是大师吗?你既然是大师还怕别人泼你水吗?

第十二部分:联系方式:

如果我们的内容对您有益需要与峩们取得进一步联系,也欢迎您留言我们会随时关注,并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年纪做什么年龄该做的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