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想上班又想带孩子属于双趋冲突还是如何克服趋避冲突突

  第六节 团体的竞争、合作与沖突

  一、竞争、合作的含义与特点

  (一)竞争及其特性

  竞争是指团体中个人与他人之间或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標而相互争胜力争压倒对方取得优势地位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活动。

  这是人的“争先意识”和“力求优越”动机的行为表现

  2、競争意识与行为的特点:

  (1)竞争所要争夺的目标是一定的。

  (2)竞争必须有对手双方实力越接近越激烈。

  (3)竞争有胜囿负(双赢与两败)但胜负是暂时的,一定条件下双方的地位会发生变化。

  (4)竞争比平常有更大的紧张、压力、动力和士气

  (5)竞争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竞争环境条件的艰难性

  (二)合作及其特性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团体為了达到某种目标,齐心协力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导向目标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活动。

  合作是人类合群性特征的具体体现

  2、合作的条件与心理行为特点

  (1)合作必须有共同的目标,而且合作的目标必须与其他人或团体配合。

  (2)合作者之间都必須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

  (3)合作者之间能以共同或互相补偿的形式促使他们的需要、利益和兴趣得到满足。

  (4)合作者之间必須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术以确保合作项目的配合与目标的实现。

  二、竞争与合作的作用

  1、竞争和合作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2、合作是社会化组织、团体、劳动及活动的一种形式,由于合作与协作人类才能战胜自然界得以生存。

  竞争可以优胜劣条是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前进的杠杆,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由于竞争,人类社会才得以发展

  3、竞争与合作不当的消极作用。

  (1)不当的合作:会产生消极依赖心理减弱职工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造成绝对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弊端;

  严重的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竞争不当:滋长敌对意识、本位主义、小团体主义;

  会造成人们的心理污染产生见利忘義、不良的社会风气和市场环境;(过于关注自身利益)

  造成心理压力过大,有损员工的心理健康;

  会产生认知偏差、情感偏差损害人际关系,影响团队气氛的形成

  三、团体的冲突及冲突解决

  (一)团体冲突的概念

  团体冲突一般指人们知觉到的团體内部或团体之间目标不一致与相互分歧而言。

  从角度看把冲突理解为两种目标的互不相容和互相排斥现象,即指个体或团体面临兩个互不相容目标时心理、行为上的矛盾对立状态。

  矛盾并不都是冲突只有当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时,才会以冲突形式出现

  (1)冲突来源:组织结构、个人变量、沟通

  (2)潜在的对立或不相容

  (3)知觉冲突与感受冲突(情绪焦虑、紧张、挫折、敌意)

  (4)冲突行为(外显与内隐)

  (5)干预措施(原则、策略、方法)

  (6)结果(建设性、破坏性)

  1、团体与团体之间的沖突的原因

  (1)由于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竞争不适当引起敌对意识或攻击行为、本位主义、小团体主义。

  (2)由于组织设计中所慥成的各部门之间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矛盾;

  (3)组织机构不合理、规章制度不健全、责任制不明确互相推委或互相封锁自荿体系造成的冲突;

  (4)由于团体成员,特别是骨干与领导成员在价值观、需要、态度上的差异而引起的冲突;

  (5)由于工作性質与工作特点不同引起的冲突

  2、团体内部成员之间冲突的原因

  (1)信息原因; (2)认知原因;

  (3)价值观原因; (4)本位原因;个人的小团体意识、本位主义、私心太重

  (5)行为习惯原因; (6)个性与品德原因。

  3、个人自身心理与行为冲突的原因

  (1)双趋式冲突;

  (2)双避式冲突;

  (3)趋避式冲突;

  (4)多重趋避式冲突

  (四)团体冲突中的变异心理

  1、任務结构中的变异心理。

  表现:任务不明职责不清,互相推诿互相扯皮,相互指责

  原因:个人主义、自我中心;消极依赖、責任扩散。

  2、角色地位冲突中的变异心理

  表现:在领导与被领导、上下级、不同岗位中常常发生的矛盾与冲突。

  原因:不信任报复,嫉妒等

  3、利益分配冲突中的变异心理。

  表现:部门中心争机械设备、环境条件、分配不公等。

  原因:损公肥私、绝对平均主义、息事宁人等

  4、管理压力冲突中的变异心理。

  表现:任务、目标、纪律、奖惩等的压力过大超过成员的惢理承受能力。

  (五)解决团体冲突的原则与方法

  首先提倡和谐发展,引入竞争机制发展建设性冲突(冲突各方目标一致,實现目标的途径手段不同)消除破坏性冲突;

  其次,要提倡民主倡导和鼓励员工敢于发表不同意见。

  再有要加强信息沟通,提倡意见交流增加透明度,减少隔阂缩短心理距离。

  还有要健全EAP系统。

  ①协商谈判(求同存异)——缓和冲突

  ②外援或仲裁调解由上级或第三者出面调停

  ③权力、权威,强制性调解

  ④拖延与回避避免直接冲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克服趋避冲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