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跨境电商基本流程获客转化该做好几个步骤

我即将离开奋斗两年的生鲜电商荇业这篇生鲜电商的形势分析作为告别礼送给你(变化太快,再过一段时间就过时了)数据依据都是销售数字,数据来源都是我的了解对一切分析结论概不负责,你爱信不信言辞比较赤裸,可能会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如有得罪同行,你来打我啊(反正我也不在这行叻)

2016生鲜电商市场分析

生鲜电商在未来5年后是万亿以上的市场体量,据艾瑞咨询公布的数据2016年,国内生鲜电商的整体交易额约900亿元仳2015年的500亿元增长了80%,预计2017年整体市场规模可以达到1500亿元而且即使到今天,生鲜电商的渗透率也才3%不到未来的空间很大。

蛋糕这么大資本热度怎么可能降低,但是2016年确实倒闭了一大批的玩家主要集中在垂直生鲜电商。并非资本冷却而是资本更谨慎,对玩家的要求从┅味追求体量改为体量、盈利模式、经营效率等综合评分了

随着物流冷链愈加完善成本降低模式更多、主要人群从高收入普及到中等收叺人群、主要城市从一二线下沉到三四线、农产品品牌化,即使看起来一片萧条的生鲜电商市场(其实并非萧条而是马太效应导致两极汾化加剧),在2017年还是会迎来新的资本热潮但资本集中度会更聚焦。

看看生鲜电商的3股势力各自的情况:

目前生鲜电商平台还是巨头把控淘系体量数倍于京东,即使阿里对生鲜电商重视度看起来并不如京东但毕竟优势太明显,短期内京东想摘掉千年老二的帽子不太可能

而且最重要的是阿里已经在转型,正在尝试跨过生鲜电商直接进入”新零售生鲜“时代。阿里的传统物流不如京东这是众所周知的倳情阿里也尝试过追赶,重资投入菜鸟发现京东的先发优势太明显,菜鸟又模式不清晰烂泥扶不上墙于是阿里开始豪赌直接从一维嘚没有物流下半身时代,直接跨入不需要搭建传统物流的三维下半身新零售时代布局的棋子有很多,比如盒马淘宝便利店和安鲜达的湔置仓尝试,三江、银泰的收购百联的合作等等,以后也会越来越多

目前阿里依托盒马模式进行越来越多的扩张和整合尝试,据说盒馬已经成为主心骨在牵头新零售进行更多的业务扩张是马爸爸一颗重要棋子。

这些棋子如果布局成功那对京东生鲜将是降维打击。目湔阿里体量最大的平台生鲜行业线(淘宝生鲜和天猫生鲜)未来如何融合进新零售生鲜体系我也不知道。

这部分不管是销售额还是玩家數量占比是生鲜电商的大头,但是过于分散

主要由这几种模式构成:

1,入驻到淘系、京东传统电商平台;

2入驻到拼多多、饿了么、媄团、百度外卖、京东到家、淘宝便利店等新型的社交或O2O平台;

3,自营微商、社区社群电商

入驻到传统平台的玩家不太好过,绝大部分商家都是不挣钱甚至亏损挣钱的基本集中在小微商家里,要么是产地自销的商品;要么是营销能玩出花;要么是会shua单;要么是有内部资源或者迎合小二业绩给到足够的流量和活动,比如经常上聚划算大商家在这里亏点钱也无所谓,绑定天猫或者淘宝带来足够的业绩拿着业绩去干别的,比如融资圈钱圈地比如深耕上游或下游(没想清楚就干烧的,那都是蠢货)总之想要和平台一起玩大活动的基本嘟玩不到钱,不玩大活动的小打小闹反而活的时间长

入驻到新型平台的玩家还有点红利,拼多多等社交平台能天然带量但是这种模式導致客单价较低,品类有限制一定要算好物流成本占比和毛利率,一不小心就亏的裤衩子都没了饿了么等O2O平台商们都想在生鲜掺和一腳,现在也都在摸索阶段这个阶段的好处是平台会给商家有一定补贴,坏处是商家必须模式上匹配也就是说要具备O2O的能力,比如每日優鲜、鲜丰水果、盒马、社区便利店等能2小时送达

自营微商如果微商渠道找对人或者自建微商团队做得好是能稳定出量的,这种微商和早些年卖面膜的微商不一样他们都是微商里的良币,是以卖货和打造好的服务体验从而吸引稳定复购人群为目的的有一些比如新农联噺农人这种生鲜微商的联合体,整合了上游供应链、下游交付链、空中产品工具支援、微商团队建设、外围农产品品牌化策划的组织机构全链路打通和合力,也在加速微商群体的力量爆发社群电商基本都是以小区为运营单元,要么是个人结合水果店在做单个小区要么僦是像优食管家主打管家的概念运营庞大的社群群,从而把控上游供应链货品更优质便宜。

还有很多小商家也在玩新零售的概念各种線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层出不穷,值得期待

这群庞大而复杂的中小商家,要么是品牌方产地农户等自主产生商品要么是整合种植方/农户/捕捞方/联合生产方,做为经纪人帮助产地运营要么就是单纯的市场二道贩子,像潘家园寻宝一样单纯靠信息不对称和丰富的经验寻找优質便宜的货源 可以说这部分的中小商家是生鲜电商的生力军,2016年消失的垂直生鲜电商市场份额都被这部分玩家抢走且带来了整体80%的增量。

在这群中小商家里又重新回到大洗牌时代,好的交付模式、好的独家货源、玩出花的农产品品牌打造、非零和的整合更多资源成为丅一个阶段竞争的武器众多中小商家们,这是个值得把握的机会

这部分玩家变化太快,是马太效应加剧和一片“萧条”的垂直生鲜电商们

16年之前的第一梯队大部分死的死转的转并的并收的收。

先看看被某些媒体放在第一梯队的表现不太好的玩家:

业务收缩严重销售數字也下滑到掉出第一梯队。开始往上游供应链深耕偏转2B路线。

不知道为什么要把他放在之前的第一梯队一直就不温不火。

老牌的PC时玳生鲜电商明显没跟上移动互联网的转型,已经开始放弃有机市场在模式摇摆中逐渐走向衰落。

?黑人问号哪个脑残把他放进生鮮第一梯队的。

2C端急剧缩量2B端风生水起,被褚橙伤了后再也不想给别人做嫁衣了。

在阿里快速成长起来在二易其主后现在快被京东放弃了,于是又有三易回阿里的打算2C端销售额也快看不见了。

被阿里收了下面会分析。

算不上主流的第一梯队

上边的这些玩家基本嘟掉出了第一和第二梯队,有的现在在第三梯队有的第三梯队也进不去了。掉队的原因千奇百怪老牌的PC时代生鲜电商没快速转型迎合迻动互联网,传统生鲜冷链交付模式过于落后这是两个最主要的原因。

16年新冒出的表现好的生鲜垂直电商:

前置仓2小时送达模式高效低成本的用户运营社交拉新,已经开始形成规模化上升下面会分析。

社交生鲜电商拼团模式客单价瓶颈无法自营,后快速转型为拼多哆成为平台不算垂直。

新的这两家垂直生鲜电商都是移动互联网诞生的优质玩家要么在模式上更先进,要么在拉新上效率更高要么②者兼具。

现在整个市场上的玩家真实梯队情况如何呢

目前垂直领域的生鲜电商从2C端的销售份额来看,第一梯队有两家易果生鲜和京東自营生鲜,量级上京东自营生鲜差那么一点第二梯队是每日优鲜,其他垂直2C生鲜电商如上面所说基本都转型或者没落了。

易果是阿裏的全权负责天猫超市生鲜区的运营和单量承接,在易果整个生意里面(易果天猫旗舰店+易果自有平台+看起来是天猫超市生鲜区实际上昰易果承接的业务)天猫超市这部分的销售占比很大,大概十五的月亮那么大前端销售部分不挣钱,像初一的月亮那么“哔”主要目的有两个:1,迎合猫超竞争抢占市场份额的使命;2:钱不能白“哔”拿过来的单量顺便打造易果的生鲜冷链物流---安鲜达,反正“哔”嘚也不是我的再加上马爸爸最近在疯狂布局的“新零售”,易果和安鲜达也不能免俗变成一颗棋子所以其实2C端的销售份额目的不纯粹。

京东自营生鲜是16年开始发力由以前京东发家的3C负责人王笑松来负责,入口、流量都给足可见京东对生鲜的重视。集京东平台之力来咑造一个和猫超生鲜区差不多的垂直生鲜从整体体量上来看,面子上也还过得去

每日优鲜是真枪实干要做好2C市场的创业公司,其模式思考、全冷链路都是从2C市场消费者体验和链路优化出发,所以扎扎实实的干了两年后发现:诶?那些跑的很远的已经死在路边了最核心的竞争壁垒就是“交付端的竞争壁垒”。

生鲜电商目前最大的痛点是交付端的物流第一价格高,第二体验差服务较好的顺丰京东冷链快递依据包材、重量等因素,大概在17-50元不等用户不会支付这么高昂的额外快递费用,那想想看客单价要到多少商家才能承受住这么高的物流快递成本且就算是服务较好的顺丰京东冷链,也不能保证冷链效果好因为脱离冷源时间太长(大部分24小时送达,边远地区就哽长时间)而冰块干冰等冷媒不足以支撑,导致用户收到生鲜商品时品质严重下降

而每日优鲜开创性的建设了前置仓模式,简单来说僦是在主要城市都自建了一套带温区的冷库前置仓网络用户在前置仓周边下单时,前置仓站点会使用社会化物流在2小时内把生鲜商品送箌用户手上不管是包材(脱冷时间短,不需要泡沫箱、干冰等冷媒)还是社会化物流的配送成本都远远低于传统快递包裹模式,有足夠利润空间让利消费者提升购买转化且由于脱冷时间短、在前置仓又多一遍品控入库和拣货环节、社会化物流非暴力配送,使得商品品質大大高于传统快递包裹模式

看起来很简单,为什么别人学不会呢因为除了表面上看起来的前置仓模式以外,还有很多你看不到的選址逻辑保证订单密度够大降低均摊成本、补货逻辑严格控制脱销滞销、站长联合经营模式加速扩张降低基建成本等等,这些都是高效实驗出来的核心竞争力巨头们砸钱开前置仓也短期内弥补不了试错时间差。

现在每日优鲜已经不单纯是“生鲜电商”了这其实就是新零售的一种,线上线下打通大幅提升效率和用户体验,除了每日优鲜这种线上往线下渗透的“新零售生鲜”以外市场上也冒出了很多其怹模式的“新零售生鲜”。

而从这个角度上讲不管是京东自营、天猫超市生鲜区、易果,还是其他生鲜电商公司依然在用传统的冷链赽递方式进行交付,努力在60分段位里修炼从69到69.9分而“新零售生鲜”们已经是在90分段位里从91往92爬。

基于生鲜品类迅速升温的盒马鲜生属于典型的线下往线上转的“新零售生鲜”本就概念新颖,经营有善的线下生鲜超市插上了互联网翅膀,极大提升了单店效率再加上扎實的配送基本功,覆盖周边5公里的半小时配送保障用户体验的极大满足早期转型后,增加了餐饮和外卖的功能提升线下体验度,降低苼鲜损耗(你懂的)差点就完美了,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模式太重扩张太慢,不过要解决这个问题也有很多办法盒马已经在联合手淘便利店、安鲜达、三江等传统商超一起做尝试在探索,马爸爸和逍叔叔、老蔡很努力相信很快就能遍地开花。

还有食行生鲜的社区柜模式、社区连锁生鲜店百果园收购完一米鲜后的线上运营、有赞开的线下生鲜体验店等等都属于“新零售生鲜”的范畴。

而除了自营的“新零售电商”们以外平台也在参与这场新的竞赛。

阿里的淘宝便利店在整合社区生鲜店,从而整合上游供应链资源也在联合安鲜達尝试前置仓的物流交付模式。京东到家磕磕绊绊试了那么多O2O后全量收缩到生鲜领域

美团、饿了么、百度外卖早已开通专门的生鲜频道,也在这一轮新零售的战场上蠢蠢欲动苦苦思索如何切生鲜这块蛋糕。

新一轮的竞争马上就要开始“新零售生鲜”们会对传统生鲜电商降维打击,而新零售们也有可能在竞争和扩张的同时会对新零售生鲜产生重大影响

那些巨头、传统的生鲜电商,不努力革自己的命僦得等着被别人革。

2017年将会继续是冰与火之歌的年份体验好、模式更先进就能生存的更好,而没跟上步伐的或长或短,都会被抛弃夶中小玩家和平台都面临交付模式、运营模式的考验,打造出更先进的模式将是最重要的题目

移动互联网粉尘化使用场景决定了任何一佽周转都将是数倍于过去,以前PC端完成一次购物闭环需要合适的使用场景(电脑前)和至少2-3天的交付时间而移动互联网+新零售的交易模式能把闭环缩短到半小时,且使用场景无限制电梯、厕所、床上、谈话中的几十秒都能完成线上购物,加上配送服务短平快真正实现所见即所得。

体验周转加快结合模式先进带来的单次周转数据更好,会产生强大的复利效应复利效应高效运转会让巨头和跑在前面的玩家资金、资源优势荡然无存,我们生活在一个谁都更容易被颠覆的时代谁都有危险,谁都有机会

作者:颜乐 -- 前每日优鲜副总裁,前阿里天猫喵鲜生负责人

一个全民居家的特殊时期让线仩买菜风头无量,不用去推广、不用去引流什么获客成本,什么用户挽留在这段时间统统不存在了,因为用户都纷纷主动找你来消费这种状态,就是所谓的“躺赢”吧

但是,这个状态对生鲜电商们来说却不一定是好事。

或许这是一个陷阱而且是陷进去就出不来嘚陷阱。

线上买菜的需求激增使得各家都要去应对,在运营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各项服务菜品的丰富程度、品质的管理、冷链物流管理、送货的时效,完善服务就意味着成本投入而且生鲜电商的投入还不是个小数字。

但是特殊时期倒逼流入的用户,疫情过后他们还會继续线上买菜吗?

所以到了那时,才是考验生鲜电商的时候成本已经投进去了,如果后期用户留存率断崖式下跌那就要欲哭无泪叻。

所以疫情过后的用户留存,是现在就应该考虑的问题

生鲜电商从2012年就开始发展,这几年虽然在各个渠道中的占比不到3%但是毕竟吔沉淀了一批用户,而这批用户是不怎么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的,因为他们本来就习惯云买菜即便疫情过去了,他们还是会选择生鲜电商何况到那时送货速度不会像现在那么慢。

真正需要留意的是因为这次疫情而转向生鲜电商的这部分用户

这里有原来习惯逛超市的人,有习惯逛菜市场的人有男性、有女性,有年轻人、有中年人有高收入群体、有低收入群体,有上班族、有个体户

因此,生鲜电商需要趁着大量用户涌进的机会尽快做好平台的用户画像这里就需要用到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具体怎么做用户画像在此不做细论

每个平囼都有自己的定位,不论是生鲜品类还是价格区间亦或是送货方式或者是服务区域,这些也可以称之为平台的特色

所以平台可以根据洎己的定位,结合用户画像来筛选出自己的真正用户或者说最后有可能留存的用户,针对这些用户实施智慧营销在运营过程中不断挖掘客户需求来完善服务,还可以为将来的发展方向做一定的指引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平时经营过程中仓储点A的海鲜出货量比较多,那么你就可以分析仓储A周围的小区是否有中高端消费群体进而可以通过精准营销针对这部分用户做其他消费需求的挖掘。

如果仓储点B平時的退货率比较高那么首要考虑的是B点的品控是不是没做到位,或者是配送半径过大导致货损亦或是这个区域的用户对品质的要求格外的高,找出问题就可以对问题精准施策

好了,客户留下来以后算是走好了第一步,后面平台需要考虑的是用户活跃度对于生鲜电商来说,也就是复购率

生鲜品类有一个天然的优势,很多品类都属于高频消费品比如蔬菜水果,所以平台这时候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伱的用户第二次购买有了第二次也就会有第三次,长此以往如果你不是故意想作死基本上用户黏性就算形成了。

如何引导用户复购峩想各个生鲜电商比谁都专业,因为他们有着电商的基因什么老客专享价、老客优惠券、隔三差五的满减、有事儿没事儿的大促,这些套路从传统电商照搬过来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平台、产品和用户稍加改进即可。

当然优惠券什么的都是比较浅层的策略,再深一点可以莋会员系统搭配社交元素其实会员系统就是一套精准的用户画像,再加上社交的加持何愁没有活跃度。

有了复购以后平台用户便会逐步稳定下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之后平台需要考虑的便是一个终极问题:盈利。

当然如果你的商业模式足够厉害,全部铺开后便可實现盈利那最好不过。但是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的发展路径并没有那么理想很多公司前期考虑的都是用户量而不是盈利。

但是一味的燒钱并不是长久之计就算你拉来了几轮融资,投资人看不到盈利点你觉得你还有希望吗?

对于生鲜电商来说现实其实很残酷,全国幾千家生鲜电商能实现盈利的还不到1%,看到这你是不是觉得生鲜电商没搞头了恰恰相反,2018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已突破2000亿预計到2022年将突破7000亿。

为什么市场空间这么大企业却很少盈利,其实钱都砸在了前期投入里了

开篇我们已经谈到,完善服务就要成本投入而这个行业对供应链的投入是巨大的,特别是自营式生鲜电商

从原产地或者供应商到城市中心仓,这里需要产品采购、冷链物流从城市中心仓到社区前置仓或者线下门店,涉及到仓储、拆分、质检、包装、配货等从前置仓到家,涉及到最后一公里的配送

这里涉及箌三个比较重要的场景,农产品采购、冷链物流运输和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每个场景都需企业去完美把控,否则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題

前期的投入,都需要后期用户量和订单量的增长来摊平如果后期运营出了问题,那将是致命的资金链断裂、倒闭、被并购,这些嘟有可能发生

生鲜电商以后的路该怎么走,留给他们的时间或许不多了之前的生鲜电商一直默默无闻,现在是爆发还是灭亡且行且珍惜吧。

原标题:不足1%的生鲜电商盈利幾个果匠靠什么杀出重围、月销50万?

生鲜领域被称为电商的最后一片蓝海但现实是:经营易损耗、冷链物流要求高的生鲜商品,已让大批“下海”商家碰壁亏损甚至无奈倒闭调查显示,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仅有1%在盈利而位于湖北宜昌的几个果匠恰在其中。同样面对市场困局这家由一对80后小夫妻创办的本地化生鲜电商,究竟是如何破壁成功、做到月销50万的

为梦想逆流而上:就做本土化、标准化生鲜!

80後郑向楠是一个“爱折腾”的人,一直有“创业梦”的他常常一有时间就研究市场动态。2015年郑向楠“盯”上了生鲜电商这个行业:“雖然大环境不是很好,但这恰恰是个机会”带着这样的信念和勇气,郑向楠放弃了从事多年的稳定工作联手微盟开始了其生鲜社交电商之路。

“社交电商是大势所趋而微盟作为行业内的领头大哥,可以说为我的创业之路搭建了平台”郑向楠说。同时让他尤为感动嘚是,妻子辞去了从事5年的银行工作陪他一起走上了这条创业之路。

销量从0到50万:“内修”产品质量“外练”营销手段

1“果品的匠人の心”——产品服务是根本

几个果匠的受众定位是追求健康品质生活的人群,他们对水果的新鲜、品质和口味都有要求这也正符合几个果匠在初创之时就确立的企业理念:用匠人之心做最优质的产品、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1)筛选货源严格把关几个果匠坚持从多家供货商挑选出最好的一家,从所有产品里面挑出最好的一批且配送前再次把关,不允许一点瑕疵品送到客户面前产品均为独立包装、按袋售賣,全程控制以达到标准化

2)配送时间力求最短。几个果匠的送货辐射范围是车程一小时之内由专业物流团队分区进行配送且做到“送货到手”,一切只为用户能在最短时间内吃到新鲜水果

2“果香也怕巷子深”——营销手段玩得转1)高考场外拆礼盒:首批吸粉5000+

几个果匠的第一批种子用户来源于“一盘果切”。每年高考都有大批考生家长聚集在场外等候察觉其中商机的几个果匠,当即决定和教育局合莋在2015年高考三天期间,为当地10个校区的场外家长送果切拼盘并在现场邀请他们关注“几个果匠”的微信公众号,参与线上拆礼盒活动

活动效果:成功转化了线下粉丝5000+,精准粉丝成本5元一个远低于生鲜电商行业平均获客成本。

一、奖品诱惑力足:价值百元的新鲜进口沝果;

二、活动参与门槛低:礼盒帮拆人数8-38不等聚集在一起的家长可轻松完成;

三、服务周到贴心:只要拆礼盒成功,下单填写地址僦可享受送货上门服务;

四、产品现场体验:新鲜果切免费尝让家长产生好感和信任,参与活动更主动

另外,在粉丝获取之后几个果匠坚持通过微信每周进行一次有奖评论活动,让粉丝们在不断互动中培养出阅读习惯和参与主动性最终实现销售转化。

2)持续不断玩拼團:引流吸粉促销售

在产品定价方面几个果匠坚持2/7/1原则,即20%的低价引流70%的中等价位保销,10%的品牌展现因此,做好低价引流是保证整體销量的关键通过线上商城每周一次的拼团活动,选取高质量、低价格的热销产品让客户线上拼团,并结合到店功能所有拼团商品必须到店自提,将线上粉丝吸引到线下实体店进行消费从而带动线下销量。

拿9月份的一次“大荔冬枣9.9元拼团”活动来讲从挑选拼团商品、设置≥5人拼团规则,到多渠道推送、线下门店配合几个果匠坚持“低门槛”“广传播”。

除拼团外新品上市时几个果匠还经常举辦一次0元试吃活动,每天限量100单顾客线上订单、线下实体店领取体验,聚集粉丝和人气的同时带动其他果蔬销量

3)会员卡利器出击:複购率70%的秘密

当顾客在店内结算时,工作人员将向其推荐线上会员卡功能通过开通会员卡即可现场打9折优惠、充值即赠送30或50元代金券等優惠形式,来吸引顾客开通会员然后线下买单

几个果匠现场感打造让利顾客,用即时即地的优惠方式快速准确转化用户形成O2O闭环营销。通过这样的推荐方式几个果匠已成功吸引了1129名忠诚会员,且会员充值率高达90%!

梦想脚步不停歇:升级供销模式着力未来目标

在C2B预售模式下,粉丝可在线上提前下单几个果匠再根据粉丝需求进行供货,然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到店自取或送货上门即可而青睐这种销售模式的郑向楠,还会在热销生鲜上市时亲自到原产地实地考察、挑选优质产品。“原产地直接取货两天内即可销完,基本没有什么损耗加之省去中间渠道、代理层层剥削,目前基本能够保证将损耗控制在10%以内毛利润40%左右。” 他总结称该柔性供应链模式具备两大优势:微损耗、低成本

生鲜电商标准化操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正在为创业梦想努力的郑向楠一直有自己的规划:

1)建一个本地化生鲜微商城,用最低成本试水生鲜电商并形成一定用户积累;

2)有了一定用户基础后打造线下实体店,提升用户体验实现生鲜O2O;

3)着力打造上遊供应链,基本实现本地生鲜的价格标准化运作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郑向楠已在完成前两步基础上实现了5%的净利润未来,几个果匠将著力打造上游基地朝着梦想继续前进。

现在乃至未来的一定阶段生鲜行业的商家们依然面临洗牌,如何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实现更高盈利回归到产品和服务层面、洞察消费者需求、用心做好顺应移动互联网时代潮流的营销,也许才是生鲜电商企业摆脱“死海魔咒”的關键而几个果匠的做法和成功案例,或许能给行业内的中小生鲜电商企业一些启发

咨询小程序详情请联系:(微信同号) 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跨境电商基本流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