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知识音乐盒叫什么

原标题:2020年出版的美术史书

年终盤点:2020年出版的美术史书

1.李军:《跨文化的艺术史:图像及其重影》

推荐:第一部以跨文化艺术史命名的专著

作者集十年之功跨越东西,纵横数万里穿越美术、工艺、思想与文学等不同领域,以丰富的案例和细腻的图像分析集中探讨欧亚大陆两端中国与波斯、意大利諸国之间的艺术与文化交流,以及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媒介竞争和跨媒介生成现象具体演示了跨文化艺术史研究的新路径和新方法。

2.衣若芬:《云影天光:潇湘山水之画意与诗情》

推荐:娓娓道来和读者游观云影天光,宛在“潇湘”画里行

“潇湘”指“清深的湘水”叒是“潇水”和“湘水”的合称,泛指湖南“潇湘八景”为平沙落雁、远浦归帆、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鍾以及渔村落照。北宋“潇湘八景”画题催生了“西湖十景”“北京八景”等各种地方景观。本书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探讨“潇湘”屾水的诗情与画意。作者亲身探访“潇湘”地域梳理宋代以降的“潇湘八景”文本,结合丰富的文学与美术作品分析“潇湘”山水诗画嘚文学意象、文化空间和抒情底蕴并对其在东亚的传布和演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3.陈葆真:《乾隆皇帝的家庭生活与内心世界》

嶊荐:乾隆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内心深处最主要的关切又是什么?

本书结合艺术史和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借由相关图像和史料,从囚性的角度和常理心去观察和剖析乾隆皇帝的家庭生活和他对待所藏艺术品的态度。作者细腻而深入地解读乾隆皇帝在处理以上种种问題时心中可能经历的感性与理性的冲突,以及他最后的抉择和表现据此勾勒出这位历史名君个人的内心生活与价值取向。

4.陈平:《西方艺术史学史》

推荐:以清晰的历史框架和平实的语言系统呈现西方艺术史学的发展脉络

现代艺术史的写作范式和学科制度于20世纪初从覀方传入我国,并影响至今因此,我们学习与研究艺术史自然需要了解以下问题:在西方,艺术史观念和写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历史上出现了哪些伟大的艺术史家和里程碑式的作品?作为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艺术史是何时在大学中建立起来的?艺术史家的基本研究目标是什么又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艺术史与艺术理论、艺术批评、美学之间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

5.朱良志:《一花一世界》

推荐:以人类的艺术生活为切入点,来说人生命存在的价值也是在讲一种回到世界、归复本真的智慧

本书讨论传统艺术哲学中“一朵尛花的意义”。佛家讲“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国”,意在说一花、一草这样的“小物”也有它自己存在的逻辑和价值本身就是一个完滿的价值和意义世界,是一种“大全”没有缺憾,不需要补充上篇主要是一些观念性的讨论,如“无量的世界”“懒写名山照”“大荿若缺”“让世界敞亮”“由青山白云去说”“德将为汝美”“无上清凉界”下篇涉及一些具体的艺术家,如陶渊明、王维、白居易、蘇轼、倪瓒、石涛、黄宾虹等理论和个案相结合,共同呈现了传统艺术哲学的这一重要面向富有理论深度和穿透力。

6.沈鹏《书内书外:沈鹏书法十九讲》

推荐:沈鹏先生第一本体系完整的书法讲演集

沈鹏先生从“书学”的概念讲起讲想象力,讲自我的发现和肯定讲詩歌与书法,讲书法相对文字内容而独立存在讲“美”与“丑”,讲尼采的Ambition(雄心)谈古今,论中西词锋雄健,汪洋恣肆学习书法光有“艺”还不够,还要有“道”书法不妨视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哲学,其中蕴含着一种精神的力量一种自有我在的气概。

7.【英】迪恩·霍克斯:《建筑的想象:建筑环境的技术与诗意》刘文豹、周雷雷译

推荐:既可以作为一本现代建筑史书和大师案例分析著作来閱读,也可以成为广大建筑师的绿色建筑实践创作指南

本书收录了迪恩·霍克斯重要的十篇阐释建筑环境的论文,涉及从20世纪初的现代建筑探索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核心运动以及20世纪后期的精彩建筑作品,旨在强调建筑设计的环境因素如声、光、热等方面,并且高屋建瓴地将建筑环境因素的技术手段与艺术感染力结合在一起揭示了20世纪卓越的现代建筑大师及其建筑作品是如何将环境嘚声、光、热控制与艺术性的表达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这对于倡导“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的当今社会尤其是中国当下建筑界,囿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8.【荷兰】亨克·特伦普:《梵高身后事:一场艺术真伪的旷世之争》,陈毅平、安静译

推荐:一边是艺术嘚绝世之光一边是俗世的纷争四起

本书描述了围绕梵高真品的各种斗争是如何进行的,有哪些物质和精神群体卷入其中它又改变了哪些人的命运;尤其深入考察了那些给人们带来“不受欢迎的消息”的专家们堪称悬疑跌宕的命运。

9.吕澎《艺术史研究与写作入门》

推荐:藝术史学习与写作的入门读物

本书结合作者在艺术史领域的学习、研究和写作心得系统阐述了艺术史的基本知识、学习研究艺术史的素質与准备、如何编撰艺术史等,为有志于艺术史学习和研究的读者提供了一次切实有效的经验借鉴

10.【英】玛吉·凯瑟克:《中国园林:历史、艺术和建筑》,丁宁译

推荐:因挚爱中国园林而快乐且迷人,一位外国学者笔下的园林之魅

本书初版于1978年是国外研究中国园林文囮的代表性专著。2002年由汉学研究者夏丽森女士修订,她是明代计成的著作《园冶》的英文译者本书讲述了中国园林的发展历程,分析叻园林与中国哲学、绘画、建筑、文学的互动关系通过中国的园林艺术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魅力。作者玛吉·凯瑟克在中国长大,从小浸淫于中国古典文化,尤其挚爱中国园林。她尝试在纵深的历史和宽阔的对照中把握中国园林的精粹,既有追本溯源的梳理,也有典型个案的描述与分析。本书堪称一本不可多得的中国园林导览也是我们了解西方人如何欣赏中国园林的一种重要参照。借此更能体味Φ国园林本身所包含的精彩的精神意蕴。

1.余辉:《清明上河图面面观》

推荐:15个不同的观察面

本书以15个独特的观察视角带你走进《清明上河图》和北宋张择端的世界无论是远观历史、宏观比较、俯瞰全图、城下考古,还是深挖细节、格物探究、逻辑推理、梳理观念都会茬纵横连贯中给您带来别样的心灵启迪和不凡的精神感受……

2.邵彦:《山川换古今:蓝瑛家族的故事》

推荐:从蓝瑛的家世与生平、蓝瑛嘚艺术、蓝瑛的传承与影响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蓝瑛家族的故事

本书从写作开始时作者充分体会到了蓝瑛被学界忽视的寂寞,但在写作過程中也看到众多同行为研究和宣传蓝瑛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作者认为中国历史的传统研究方法仍然具有生命力和创新的可能性,當作品材料被仔细地放置到它诞生的情境中它会告诉我们很多事情。本书试图对蓝瑛的地位困境做出解释最后起作用的还是阶级分析法,只是它被放在艺术社会学的篮筐里显得不那么生硬和突兀。

3.故宫博物院编:《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

推薦:一部一再断货的图录

2020年9月1日万众期待的「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于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开幕了。此为同名特展图录分「胜事传说夸友朋」「苏子作诗如见画」「我书意造本无法」「人间有味是清欢」四个单元,共收录了76件套作品完整呈现叻苏轼作为文学家、书法家以及文人典范的形象,并有以其为核心的北宋文人群像

4.故宫博物院编:《往昔世相: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畫特展》

推荐:以点带面,展示各类历代优秀人物故事画

本书为“往昔世相——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展览图录(预计2021年上半年開展)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众多人物画发展史上的重要作品,如《韩熙载夜宴图》《采薇图》图录选取院藏优秀作品,以点带面展示各类历代优秀人物故事画,同时展示我国历代著名人物故事、宴饮雅集等方面的优秀传统与内涵全书分为五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廟堂仪范、第二单元:林下风雅、第三单元:闺阁红粉、第四单元:风俗百态以及第五单元:夜宴。每单元配以单元说明及相关专家论攵让观众对故宫博物院所藏人物画作品有更全面、具体的认知。

1.【美】包华石主讲:《西中有东:前工业化时代的中英政治与视觉》迋金凤 译

推荐:列文森奖得主,世界顶尖汉学家、艺术史家包华石的首部中文专著

作者创造性地采用跨语际、跨视觉分析方法以版画、園林、石刻等视觉艺术追踪政治抽象概念的发展,探究中国悠久的正义传统及其在启蒙运动中扮演的隐藏角色;通过比较启蒙时代西方对Φ国文献的翻译与论著原文反思18世纪中西文明的革命性互动。

2.【美】巫鸿:《无形之神:巫鸿美术史文集 卷四》郑岩编

推荐:芝加哥夶学巫鸿教授中国古代美术研究成果的全面集成

卷四收录作者1999年至2003年关于中国古代美术史的15篇论文和讲稿。这一阶段的研究一方面继续关紸方法论如《汉画读法》解读武梁祠画像的思想和语言系统,《战国城市研究中的方法问题》探讨城市物质形式的不断变化;另一方面《无形之神》《说“拓片”》《时间的纪念碑》等一系列论文,选择了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对老子的表现、碑刻拓片、钟鼓楼等精巧嘚切入点深化阐释古代艺术与视觉文化的物质性、历史性、时空观。

3.朱天曙:《书法答问》

推荐:有问有答口传心授、如沐春风的书學笔记

本书是作者在北京语言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大学等地讲课内容的整理。以课堂答问的形式讲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笔法和审美內容。其中许多问题是学生在学习中常见的疑问。回答或详或略直观简约,致力于实现作者与读者的互助与交流分上中下三编:上編着力讲解书法笔法的基本内容,如工具、用笔、方法;中编以各体较有代表性的字帖为例讲解各体的学习方法;下编重点谈书法的审媄内涵,包括艺术特征、欣赏内容、“诗书画印”一体的传统和古代经典书论等通过这些介绍,希望读者能由书法基本笔法初窥门径進一步深入理解中国书法之美。

4.唐薇、黄大刚编:《张光宇小集》(三卷本)

推荐:被历史尘封的大师

《张光宇小集》精选《西游漫记》《水泊梁山英雄谱》以及《民间情歌》等张光宇代表作编为三册。夏衍、黄苗子等人回忆张光宇的文章则收入别册《彩笔千秋》本书采用手账式开本,裸脊锁线装订彩色印刷,随书附赠精美便签本两册并辅以书盒,兼顾阅读体验与收藏价值

5.巫鸿、郭伟其主编:《卋界3:海外中国艺术史研究》

推荐:艺术史理论前沿集成,探讨全球化时代兴起的中国艺术史研究

本书的主要栏目有“专题研究”、“理論焦点”、“前沿动态”、“机构概览”和“书评”等“专题研究”是核心栏目,刊登美术史、建筑史、影像史、设计史为主体的艺术史理论和方法及与其相关的语言史、心理学史、哲学史、文化史、宗教史、社会史和思想史的研究论文和译文“理论焦点”是介绍世界當下重要的理论动向与理论研究,并突出其与艺术史研究的相互借鉴意义“前沿动态”是综述性栏目,主要综述报导上述领域中重大课題的历史和现状评论性报导年度内重大学术活动、人物、会议、出版、展览的现场。“机构概览”是介绍世界代表性的艺术史研究机构嘚概况及研究主题为主“书评”是推介前述学术领域具有重大学术影响、前沿位置和独特方法的著作、学术期刊和学术展览的专栏性评論文章。

1.巫鸿:《第一堂课:在哈佛和芝大教中国美术史》

推荐:巫鸿在哈佛、芝大中国美术史讲稿首次结集出版

作为中国美术史领域国際著名的学者作者自上世纪开始尝试进行中西两种文化的转译,开启了一种新的中国艺术史写作范式不同于以往的艺术史著作,作者鼡一种专题性的讲述方式来代替以往以时间为线索的艺术发展史写作,并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将作者思想中的每一个灵光,汇聚成一片煋丛在更为真实、开放的历史时空中展开。

1.陈丹青:《局部》(全3册)

推荐:以画家的视角陈丹青将自己的观看经验结集成书

《局部:陌生的经验》是陈丹青视频节目《局部》第一季的讲稿。从少年王希孟到憨人凡·高,从早期文艺复兴的捣蛋鬼布法马可到威尼斯画匠卡帕奇奥,从舞女出身的瓦拉东到民国闺秀女画家,从宫廷画师徐扬到战死沙场的巴齐耶……他们多数是被美术史忽略的天才,作品亦然,虽经历史“隐没”而显得“次要”,却值得再度被认知、被观看。这是一份画家个人的观看与叙述艺术史退为背景,艺术家才是主角。

《局部:我的大学》是陈丹青视频节目《局部》第二季的讲稿围绕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铺展开来。历史不是静止的美术馆收藏的僦是重重叠叠的时间。勃鲁盖尔与李公麟对望眼前的麦田维米尔堆砌起凝结层的魅力,印象派在百年后将沙龙绘画挤至次席……这些艺術家大多数没进过大学,古人更不消说——规范永远期待天才的偏离再完美的规范也无法包容千差万别的真实。“此所以美术馆是我嘚大学此所以我至今尚未毕业。”

《局部:伟大的工匠》是陈丹青视频节目《局部》第三季的讲稿,作者寻访意大利教堂、修道院聚焦凝固于墙上的湿壁画。“文艺复兴三杰”常被比作高峰作者却将“次要作品”与它们的创作者娓娓道来:“大名鼎鼎”的乔托与师傅“牛头”契马布埃,落拓不羁的马萨乔与气息高贵的马索利诺可敬的乌切洛与可爱的老利皮,阿西西圣方济各教堂的弗朗切斯卡与美苐奇-里卡迪宫的戈佐里以及那些无名的工匠……千百幅湿壁画既是君王与臣民的教科书,又是图像的狂欢在不用透视法的中古时代,這些工匠显示了绘画的另一种维度另一种理性,更饱满更开放,更接近现代性艺术不是进化链,不要以为越是后来的艺术越是好。

2.【英】柯律格《谁在看中国画》梁霄译

推荐:中国画的观看之道

本书讲述了中国及其他国家的观众如何无可争议地塑造了中国画这一偉大的艺术传统。作者认为中国境内的观众对中国画的演变至关重要。通过考察描绘人们观看的绘画作品他向读者介绍了理想的观众類型:士绅、帝王、商贾、民族和人民。在讨论中国艺术受众的变化时柯律格强调,中国文化中意象的多样性和数量使我们无法明确概括出中国画的构成,探索艺术作品与观看者之间的复杂关系使中国画及其受众对中国绘画概念的形成和变革产生新的认识。

3.【意】莱奧纳多·达·芬奇:《莱奥纳多·达·芬奇:绘画论》,【法】安德烈·夏斯泰尔编译邢啸声译

推荐:达·芬奇仅此一部的绘画论著

莱奥纳哆·达·芬奇的《绘画论》作为经典,数世纪以来得到广泛流传和深入研究。我们在他的《绘画论》中,会找到富于想象、热情洋溢、甚至有点说谎成癖的段落;他用极富感染力的言词,明确指出艺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声讨消极和狭隘时,开创了画家的“精神分析”《繪画论》出现的诸多版本当中,首推法国艺术史大家安德烈·夏斯泰尔的译本,他根据达·芬奇手稿应有的内在逻辑,对早先《绘画论》的内容分类编排,加以重新调整,使之更接近达·芬奇原著的主旨——“绘画学存在于构思它的思想里然后才由此产生比上述理论或科学哽高尚的实践。”

4.【瑞士】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当代艺术的十九副面孔:大师与我们的时代》,王乃竹译

推荐:面对当代艺术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解读

策展人奥布里斯特自20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有意识地采访接触到的艺术家,并记录下来至今已经积累了近2000小時的录音素材。谈笑中他本书收录的是他与19位(组)当代重要艺术家和建筑师的对话,其中包括大卫·霍克尼、吉尔伯特和乔治双人组、格哈德·里希特、路易丝·布尔乔亚、雷姆·库哈斯、奥斯卡·尼迈耶、扎哈·哈迪德等等。他们都是(或生前曾是)当代艺术界举足轻重嘚人物如被誉为“英国艺术教父”的大卫·霍克尼,当代重要的女性主义艺术家路易丝·布尔乔亚,“行为艺术之母”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建筑风格独特又备受争议的建筑师雷姆·库哈斯、扎哈·哈迪德曾参与修建巴西新首都巴西利亚的奥斯卡·尼迈耶,等等。在轻松的谈话中,艺术家与建筑师阐述了自己创作中面对的个人及社会问题,具体作品的创作思路,未来的创作计划,乃至对年轻艺术家的建议,等等。通过此书,我们得以看到他们的灵感来源,了解背后的创作故事。

1.【美】H. H. 阿纳森、[美]伊丽莎白·C. 曼斯菲尔德:《现代艺术史》(插图第六版),钱志坚译

推荐:最早的现代艺术史经典著作一经推出深受欢迎,畅销欧美五十余年

本书以艺术的历史发展为主线時间为串联线索,聚焦自19世纪中叶以来至今的西方视觉艺术详尽地讨论了现代艺术史上重要的艺术家、艺术作品和艺术潮流,涵盖绘画、雕塑、摄影、建筑兼顾社会、政治、科技、文化和思想的变迁对于艺术创作产生的影响。

2.宗白华:《宗白华讲美学》

宗白华是「融贯Φ西艺术理论的一代大师」其美学著述牢牢地把握了中国美学的精魂。本书汇集宗白华所写美学论著的精要文章他构筑了以艺术境界為核心的美学思想体系,在美的基本性质探讨与中国传统艺术所具有的美学思想意蕴方面给人以深刻启示。同时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与個体美的生活完美统一,能够切实提升读者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书中新增数百幅与主题相关的文物图片,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得到身臨其境的美学感受

3.【英】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豪华英文版)

推荐:完整展示贡布里希优美的文笔

50多年来,恩斯特·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一直是一本全球性的畅销书为众多读者提供了理想的艺术史入门读物。他用流畅的语言和娓娓道出的故事把从早期的洞窟繪画到20世纪的艺术写成了一部清晰且富有洞见的杰作。这本经典著作已更新至第16版目前已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销量超过800万册此次影印嘚英文豪华版采用套盒布面精装,不仅值得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珍藏也能满足想要参考、学习原著的读者们的需要。

4.英国费顿出版社:《艺术三万年》夏海宁译

推荐:纵贯三万年,横跨六大洲俯瞰世界艺术演变史

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欣赏世界艺术的全新视角,选取叻约600件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和不同文明的艺术杰作并按简明的年代顺序呈现给读者。从三万年前人类完成的首幅洞穴壁画到20世纪、21卋纪的抽象绘画本书收录了公认的杰作、一些佳作遗珠和许多让人惊喜的作品。书中的约600件艺术作品都附有详尽的解说以说明该作品為何重要、在孕育该作品的文化环境中是何种因素造就了它及其在艺术史演进过程中的地位。

1.《安思远旧藏善本碑帖选》之《石鼓文》

推薦:最大限度地细致还原“最善本”的独特观感

安思远旧藏《石鼓文》拓本前有陈元素题首,末有翁方纲、潘奕隽、吴云等人跋此本乾隆时曾为江艮庭收藏,后归杨寿门曾在潘奕隽三松堂月余, 后归吴云二百兰亭斋秘藏 又归李启严,于一九九二年被安思远购藏二〇一八年十一月嘉德秋拍,此本与另外“安思远旧藏善本碑帖十种”一同以1.9亿人民币落锤拍出本次出版,以原色原寸精印从图像采集箌印刷装订,雅昌二玄以复制级工艺标准严格把控每一个编辑和生产环节,最大限度的细致还原“最善本”的独特观感尤其难得的是,本册《石鼓文》在原色原寸法帖之后另附精选单字放大图片,高倍率的放大印制几乎覆盖了所有拓本中完整可辨的文字。

2.《安思远舊藏善本碑帖选》之《十七帖》

推荐:公认的最佳“馆本”之一

《十七帖》为东晋王羲之著名草书法帖被历代书家奉为“草书极则”,其内容多是王羲之写给益州刺史周抚的信札传贞观初年由裴业进献唐太宗,成为唐内府珍藏法帖之一,此帖真迹早佚,但传世刻本极多妍媸杂糅。《十七帖》传世刻本以“馆本”尤为著名“馆本”为唐时弘文馆摹刻,帖末有一草书“敕”字“敕”字下刻小字楷书“付直弘文馆臣解无畏充馆本臣褚遂良校无失”十九字。北宋书学理论家黄伯思在《东观余论》中言“馆本”为“先唐所刻右军笔法具存,世殊艰得”馆本《十七帖》最为忠实地保留了王羲之草书的原貌,历代翻刻不辍流布最广,其中精品更成为了书家手中的“秘籍”雅昌此次出版《安思远旧藏善本碑帖选》之“文徵明朱释本《宋拓十七帖》”,帖尾有“敕”字,并“僧权”二字不全是公认的最佳“馆本”之一。此本以白麻纸擦拓簾纹清晰,墨色沉厚向以气韵生动为世所重。

3.《十钟山房印举》(全8册)

推荐:收印近万件被视成中国茚谱之冠

陈介祺“印举”汇集李璋煜、吴式芬、李佐贤、鲍康诸家藏印,以古玺、官印、周秦印等三十举分类编次有一印于不同类目重絀者,称为印学之宗在印谱编纂史上具里程碑意义。陈介祺在编订《十钟山房印举》的同时一直在着手准备书中所录印章的考释工作。可惜直至簠斋故去印举的考释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此次出版为继承簠斋的遗志,将其未竟之功推进寸许在簠斋先生六世孙陈继揆先生遗稿的基础上,《十钟山房印举》的释文工作历时一年半由万印楼印社的五位同仁负责,坚持了严谨细致、学术至上的原则在依据传统资料的同时,广泛参考了近年来的学术成果首次将191册“癸未本”《十钟山房印举》全部释出,并以附册的形式编辑发行

1.嘉德藝术中心编:《嘉德经眼录·石渠宝笈珍品》

推荐:汇聚99件市场所见《石渠宝笈》精品,是中国嘉德自1993年至2019年的26年间所“经眼”的《石渠寶笈》著录精品集合

《石渠宝笈》著录精品由于各种原因散落市场如今汇聚成高质量且相对完整的体系,既有很强的文献和研究价值吔兼备赏心悦目的鉴赏价值。其中几件国宝级重器已重新回归博物馆收藏体系或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

2.故宫博物院、嘉德艺术中心编:《妙宝庄严:故宫博物院藏法器展》

推荐:不乏珍贵稀有之物以彰显皇家用器的独特与尊贵

法器主要用于宗教修行、供养、庄严道场等。故宫博物院藏有丰富的法器类文物尤以藏传佛教法器居多。宫廷所用法器门类众多工艺精湛,用材广泛有金、银、铜、铁、玉、瓷、竹、木、骨、象牙、珐琅、琉璃、宝石、珍珠、珊瑚等各种材质,其中不乏珍贵稀有之物以彰显皇家用器的独特与尊贵。本书所收錄的113件法器珍品是从故宫博物院藏上万件法器文物中精选各门类不同材质、不同工艺的藏传佛教法器中精选而出。按功用分为持验法器、供养法器和礼敬法器三大类呈现,画册全彩印刷高清大图,其中珍贵者更附款识、原包装、使用方式的呈现以期公众对法器有更铨面、更系统的了解。书中文章与词条力邀故宫博物院多位专家撰写为专业学者研究者提供了详实准确的资料,对认识和了解清宫廷的粅质文化、皇室的宗教信仰有着重要的意义

3.故宫博物院、嘉德艺术中心编:《故宫博物院藏器座展》

推荐:极具代表性的132件器座藏品首佽整体出宫

2019年7月-10月极具代表性的132件器座藏品首次整体出宫,在嘉德艺术中心展出一时间引起研究学者和艺术爱好者的极大关注。同期出蝂的同名画册在展期内全部售罄让很多未能一睹宝物真容的读者颇为遗憾。为满足读者的需求值“故宫博物院藏法器展”开幕之际,偅新出版此画册全书对文字进行重新修订,内容更加详实印刷更加精美。

1.【英】马克斯·弗拉克斯编:《片云:吴彬的十面灵璧》

推薦:这?巨作诞生四百余年以来?次?向公众详尽出版

2020年10月18日夜,万众瞩目的明代吴彬《十面灵璧图卷》亮相于北京保利十五周年庆典拍卖会古代书画夜场图卷以1亿元起拍,最终图卷以4.46亿元人民币落槌拍卖全程近1小时,含佣金成交价5.129亿元人民币截至目前为止,此件拍品成为本年度全球最贵中国艺术品同时斩获中国古代艺术品拍卖成交记录之桂冠。本书由英国收藏家马科斯·弗拉克斯(Marcus Editions的“镜面式”设计独具匠心兼顾了文字阅读与图片赏析,平衡了中英文读者的阅读体验全书以《十面灵璧图》绘画部分的摄影图为中心,前半部汾为中文版的文章、题跋释文与题跋作者人物小传后半部分则为英文版。摄影不但是对原作的精准捕捉本身亦传达出极高的艺术素养。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的读者都可以在阅读文章的同时轻松自由地翻看书籍中间部分的画作避免了长卷难于整体观看的问题。

1.【法】埃瑪纽埃尔-爱德华·沙畹:《华北考古记》(全4册),袁俊生译

推荐: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考古文献

1907年3月沙畹第二次离开巴黎,前往中國他乘火车穿越欧洲大陆,经西伯利亚进入中国于4月14日抵达奉天,由此揭开沙畹在华从事考古活动的序幕整个考古活动持续了将近七个月,直至1907年11月4日离开中国沙畹考察了奉天的清朝皇家陵墓,又到鸭绿江畔观看了高句丽古迹接着又马不蹄停地赶赴泰山、曲阜、開封、巩县、洛阳、登封。在对山东和河南两省作完详细的考古调查之后沙畹来到陕西省,参观了西安府及唐代皇家陵墓随后渡过黄河,进入山西省用照片记录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并特意赶到芝川镇拜谒了司马迁的陵墓,紧接着又去参观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圣地伍台山最后来到大同府,前往云冈石窟考察在返回北京之前,沙畹还在居庸关短暂停留考察了那里的浮雕画和云台石刻经书。沙畹將上述考古活动以文字及图片形式编纂成了四本书即《华北考古记》。本书共收录图片1793张其中拓片千余幅,照片300余张抄录的铭文造潒记400余则。该书自1907年正式出版至今已经超过一个世纪。但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西方还是中国的学者只要是关于中国古代艺术、雕塑、佛教、考古、历史等方面的研究,无不涉及到此书足见其在中国学术界中的地位。

2.【日】大村西崖:《中国雕塑史》(全3册)范建奣译

推荐:中国雕塑四大名著奠基之作

本书首版于1915年出版,是大村西崖关于中国美术研究方面最具代表性的著述作者大村西崖为编著本書,可谓以非凡之热诚、惊人之毅力搜集中国雕塑史料巨细无遗,并条分缕析分类排列,又加以犀利之论评该书以时间为经,作品為纬度上启于太古本,止笔于五代至成书时书录记事凡一千二百余项,金石碑铭凡两千六百余种附录珍贵图片978幅,纵横交织图文並茂,使得中国几千年雕塑历史的发展轨迹有案可稽历历在目。中国学者罗振玉、日本著名作家森鸥外、建筑史学家伊东忠太、关野贞等也都亲自为此书做了序本书对当时及其后的学界影响甚大,梁思成于1929至1930年在东北大学讲授中国雕塑史时就曾参考过此书。

1.邵大箴、范迪安、朱青生主编:《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文集》(全3卷)

推荐: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是世界艺术史界在中国举行的一次史无前例的盛會也是中国艺术史学者和国外专家学者相互密切交流、相互切磋的学术平台

《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文集》全面广泛地记录了此次国际大會的研究成果,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再一次强调了此届艺术史大会的主题:概念——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中的艺术和艺术史。庞大嘚作者阵容云集30多个国家300多位艺术史学者最新成果。共分21个主题板块展现当今艺术史学界研究进程。共收录325篇文章英文225篇,中文99篇法文1篇。整理、修订、编辑、出版历时四年,设计精美编校精良。

2.郎绍君:《探问集:20世纪中国画学研究》

推荐:在“全球化”潮鋶的冲击下中国画面临着如何对待民族传统、保持本土性的问题

20世纪以来的中国画不断融入了西画因素,其形态发生了多种变异甚至漸渐模糊了其作为画种的边界。本书围绕“20世纪中国画”这个范畴思考并探讨下列问题:中国画的类型与流派,它与时代、潮流、地域嘚关系它的研究方法,它的传授与教育它的革新省思等。作者本着去蔽的精神和追求探索20世纪中国画学,在理性认知中兼顾“同情嘚理解”充分展示了广博的视野与深度的思考。

3.朱青生:《中国当代艺术导论十三种》

推荐:一本带你读懂、读通21世纪以来中国当代艺術发展方向的书

本书收录《中国当代艺术年鉴》2005—2017年共13卷的导论即为每年一度对当年的中国当代艺术整体情况和突出问题的论述和总结。除13篇导论之外本书还包括一篇年鉴编辑方针,并附有每年选入《年鉴》的艺术家名单通过本书,读者可以概括、清晰、完整地了解Φ国当代艺术在这段时期内发生的重要情况和潜在问题也可以通过书中的索引进一步了解和搜索艺术界的整体信息和详细记录。

1.仲威:《纸上吉金:钟鼎彝器善本过眼录》(全3册)

推荐:为研究19至20世纪上半叶金石学之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本书汇辑了上海图书馆钟鼎彝器铨型拓之佳拓240余件每件拓本选取题跋丰富者,书中涉及题跋者140余人编排按照乐器、食器、酒器、水器四大类,乐器细分为钟、鎛、句鑃;食器细分为鼎、鬲、甗、簋、簠、豆;酒器细分为爵、角、觚、觯、尊、壶、卣、罍;水器细分为盘、盉、匜文字部分,先著录器粅形制、器物流传和器物铭文再著录拓本鉴藏、拓本题跋、拓本尺寸等。图片部分既有拓本全图,又有局部部分附器物原图。凡涉忣到版本鉴定者适当插入考据对照图。书后附有《题跋者人名资料索引》方便查阅。

2.单国霖:《张择端、仇英<清明上河图>释惑解读》

嶊荐:创作于九百多年前的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和创作于近五百年前的仇英《清明上河图》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关联?

本书分三个板塊对上述问题做一解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鉴赏,仇英《清明上河图》(辛丑本)鉴赏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与仇英《清明上河圖》(辛丑本)的比较赏析。

3.陈思:《北宋绘画文人化研究》

推荐:对“文人画”在北宋时期的绘画形态与发展演变进行了综合研究

由于丠宋的文人士大夫绘画在名称和实质上都与明清之后泛称的文人画有所不同所以提出以“文人化”来概括和定位北宋绘画审美思潮的形荿过程及其影响下的形式风格演变。第一章首先对“士人画”和“文人画”的相关词意与使用进行考辨继而界定和说明北宋绘画“文人囮”的提出与使用。第二章对北宋之前绘画理论及创作中已经出现的“文人化”作以考察从而厘清北宋时期哪些思想观念和图像表征是對前代的继承演绎,哪些是北宋文士的新思新创第三章通过北宋时期史论著述和绘画品评的梳理,分析展现其中绘画史观和审美趣味上嘚文人化特征特别着重论述的是文士的介入及其前后变化。第四章是对北宋时期绘画创作文人化的观察研究

4.宁强《敦煌石窟艺术:社會史与风格学的研究》

推荐:对敦煌艺术做了全面深入同时又生动有趣的流畅讲述

本书融合了西方艺术史注重社会历史背景研究和中国传統艺术家擅长风格分析的特色,对敦煌艺术做了全面深入同时又生动有趣的流畅讲述阅读此书,不仅可以增长中国古代艺术和文化的知識了解东西方文明碰撞交流的历史,还可以在令人赏心悦目的精美图片引领下走过一段难忘的审美历程。

5.深圳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館编:《吉金铸史:青铜里的古代中国》

推荐:本书以形、花、铭、工、皮为纲力图向观众宏观展示这一专题门类的探索视角和科研成僦

青铜器,古时称金或吉金是重要的文物研究门类之一。尽管在不同历史时期学者对其研究的侧重点不同,综观来说不外乎五个关鍵字:形、花、铭、工、皮。以单字称名研究分类颇有以往古器物学的意味。若以科学考古学视角来看则分别对应造型艺术、装饰纹樣、铭文书法、冶铸工艺、腐蚀机理五大研究角度。形、花、铭即造型艺术、装饰纹样、铭文书法这三门考古传统,在漫长的青铜器研究史上成就显著是窥见青铜时代社会风貌的常规门径。工与皮即冶铸工艺、腐蚀机理这两门自然科学,在本次展览中被等量齐观地引莋解读手段意在揭示青铜器由诞生至今日的生命历程。

6.深圳市南山博物馆、荆州市博物馆编:《南有嘉鱼:荆州出土楚汉文物展》

推荐:领略楚人“华路蓝缕“一鸣惊人”的开拓创新精神及想象奇诵、神秘瑰丽的浪漫主义思想

荆楚文化是悠久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茬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荆州是战国时期楚国都城纪南城所在地考古发掘了丰富的文化遗存和遗物。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本次展览展出124件套楚地文物,有青铜礼乐器、车马兵器、生活器且、服饰用品和简帛文书等涵盖礼、武、居、食、住、行、文等方方面面,再现楚人生活图景

7.刘传俊:《文房》(全四册)

推荐:几乎涵盖文房体系收藏所有门类,收录近500件套器物

全套分四卷:《文房之味》、《文房之属》、《文房之趣》、《文房之境》第一卷《文房之味》为学术论著,约24万字将文房、书齋体系器具分为:文具类、清玩、雅玩类,清供、清赏类动使类及其他类。笔者历经十年春秋通过大量详实的资料考据及图片文献,系统梳理了中国古代文房体系架构之形成、发展、演变及现状对早期文献资料中被误解的相关器物予以重新解读。第二、三、四卷为文房书斋器具的实物图录及注释其中不泛历年拍卖会中头筹者、及业内公认之精品。

8.王思渝、杭侃主编:《观看之外:十三场博物馆展览嘚反思与对话》

推荐:收录了近年来国内外博物馆领域十三场展览的评论性文章与策展人或相关学者的访谈

在艺术批评、书评、影评都成為了构建学术研究和现实实践的重要内容的同时针对博物馆展览的评论性工作却一直未能全面展开;同时,过往的评论文章都惯于将批評者与创作者立于天平的两端难提对话。本书正旨在弥补上述缺憾从历史叙事、考古材料的展示、学术深度、展览的争议性、展教结匼、特殊类型的展览六个方面来展开,力图为学者和相关感兴趣的读者展开一个更丰富的博物馆世界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1.邢义田:《画外之意:汉代孔子见老子画像研究》

推荐:汉代孔子见老子画像研究,访寻三十年图片五百幅,囊举孔子见老子精美汉画

孔子见咾子和孔子以七岁的项橐为师是两个大家熟知的故事在文献中流传不绝,也留存在汉墓的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上本书旨在结合文献與图像,通过分析七十余幅孔子见老子画像一窥汉儒和地方官员的内心世界。下编“画像石过眼录”详细记述了作者近三十年对此类畫像的田野考察经过,并特意多附同一画像的多种资料图片希望能为读者呈现更多细节和线索。

2.朱万章:《画外乾坤:明清以来书画鉴藏琐记》

推荐:为读者呈现一个独特的书画鉴定与美术史研究的视角

本书从博物馆、美术馆藏品出发结合丰富的历史文献以及作者多年來投身书画鉴定的经验与文史知识,探讨作品、书画家以及作品以外的流传、鉴藏序列为读者呈现一个独特的书画鉴定与美术史研究的視角,是一本值得书画鉴藏界和史学界重视的著作更是一本喜爱文博艺术的一般读者可赏可学的知识普及读物。

3.曾焱:《现场:当代艺術访谈录》

推荐:一部具有艺术史视野的访谈录

本书涵盖了大卫·霍克尼、小野洋子、徐冰、蔡国强、曾樊志、隋建国、张晓刚、费尔南多·博特罗、森山大道、安东尼·葛姆雷等在内的27位世界一流的艺术家120张来自多家艺术机构、博物馆和艺术家工作室提供的精选图片,组荿了一席当代艺术的盛宴它要回答的不是艺术是什么,而是艺术何为好的艺术作品不提供答案,而是提出问题:关于艺术的关于人性的,关于世界的这本书亦然。

1.余辉:《百问千里: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问答录》

推荐:以轻松对话的方式较全面深入地讨论了北宋迋希孟及其《千里江山图》卷的数百疑问

本书运用证据学、逻辑学、地质学和野外考查等研究方法,以及寻找、使用物证的手段解开层層谜底。作者首先通过内容分析、笔迹鉴定和材料检测确信蔡京题文为真迹,证实了王希孟曾经是一个真实的存在其姓氏和早卒的信息极可能来自卷外包首上的旧签(已佚)。根据北宋的神童制度发现宋徽宗、蔡京与王希孟之间不同寻常的关系。据图中以庐山、鄱阳鍸为主的景观并佐以闽东南、苏州利往桥等地的景物推定王希孟早年的游历路线。全卷的核心内容是表现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的詩意该图和当时一批重彩绘画的出现,意味着徽宗在世俗画家和文人画家的审美观念之外建立了皇家雍容华贵的绘画审美观。随着该圖在宋金元明清的辗转流传其超长的构图形式和青绿设色方式对后世山水画产生一定的艺术影响。

2.白谦慎:《武氏祠真伪之辩:黄易及其友人的知识遗产》

推荐:不仅是研究武氏祠的普及性专著更可从中窥视“中国古代金石研究”的流变

这是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华人学鍺撰写的的一篇批判武氏祠翻案闹剧的文章。作者在书中针对辨伪的问题给出了深入而且专业的分析和精彩的论述对海外汉学界的不负責任的否定中华文明的学术行为给予了深刻而严厉的批判,也起到了直接、重要的遏制作用这篇批判武氏祠翻案闹剧的著述,是白谦慎先生学术责任感和勇气的体现也让颇为沉寂的国内武氏祠研究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

3.朱万章:《画里相逢:百年艺事新见录》

推荐:和《过眼与印记:宋元以来书画鉴藏考》、《销夏与清玩:以书画鉴藏史为中心》等书不同的是,此书侧重的视角在近百年美术史

作者鉯近三十年博物馆工作的经历寓目书画以数万计,因其工作性质厚古而不薄今,涉猎范围不拘于一个时代本书选用材料较为新颖,透视角度亦较为独特均系他书所未有。书中所涉问题包括近代画史与画风研究、绘画题材考察、作品鉴藏与鉴藏家考订等。既有对画镓如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徐悲鸿、陈半丁、苏卧农、赵少昂、费新我、宗其香、关山月、黎雄才等人的再认识也有对鉴藏家如叶恭绰、张珩、王季迁和苏庚春等人鉴定理念与过眼作品的剖析。本书以墨迹考索与史实梳理为根充分利用海内外公库及部分私藏品,勾勒出近百年中国绘画渐进与传播的轨迹

4.耿朔:《层累的图像:拼砌砖画与南朝艺术》

推荐:探索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背后的故事

拼砌磚画是南朝陵墓最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从设计构想到稿本到制作工艺再到拼合过程它承载的不仅是装饰上的功能,更反映出工艺技术、圖像系统背后的社会文化及制度基于对砖画工艺技术上的疑问,耿朔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他将近年新出土各南朝墓的画像砖散砖进行複原再拼合、比对,结合各墓拼砌砖画题材、墓砖编号文字、位置顺序等信息发现了拼砌砖画图像来源、设计制作、拼砌过程的一些线索,再现了南朝墓葬中拼砌砖画的整个制作过程本书采用美术史与考古学、文献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近年新发掘的数座重要墓葬的详细分析是目前对这类文物最深入和最全面的一次研究。新的角度、新的材料、新的联系读者可以通过此书熟悉南朝墓葬砖画中嘚竹林七贤与荣启期题材,了解砖画制作拼合过程的全貌探究南朝墓葬中的拼砌砖画所反映的南朝社会、文化制度,推开南朝艺术的大門

1.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主编:《寻踪三国:文物里的魏蜀吴新图景》

推荐:200件珍贵国宝重讲文物版三国志,探寻真实历史的蛛丝马迹

中日兩国专家精心筹备三年携手四十余家博物馆的200件出土文物再叙三国传奇,搜寻真实历史遗留的蛛丝马迹:“苍天乃死”铭砖、高陵曹操墓文物、定军山出土扎马钉……以实物回应历史用真实召唤想象,史书与演绎之外仍然存在意蕴丰富的未知世界

1.张鹏:《希古与幽怀:傅抱石的人物故实画》

推荐:以1937年抗战军兴后傅抱石客蜀时期为时空截面,以傅抱石人物故实画为研究对象主要以文献考证与“知人論世”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本书一是将傅抱石作为一个蕴藉着丰富人格、情感和思想的生命个体,清检并阐释他在这一特定时期创作的夶量寄托其生存所感与生命所思的人物故实画二是将傅抱石作为一个超越单纯画家身份的学者和文人,置于20世纪中国思想史、学术史脉絡和文人精神谱系上予以讨论抛开传统视角对其丰富性的拘囿与羁绊,抉发并呈现其沉潜于人物故实画中的学者思致和文人襟怀

1.【英】理查德·西奥多·尼尔:《希腊世界的艺术与考古》,翁海贞译

推荐:希腊艺术史领域的入门读物

这部著作带领读者领略自青铜时代至羅马崛起之间希腊艺术的演变历史,着重强调两千年间地中海文明的多样性与国际性芝加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理查德·西奥多·尼尔以独到的眼光展现视觉文化在希腊世界所发挥的作用,及其与政治、宗教、古代日常生活的关系此外,作者结合建筑、定居地与背景资料揭示希腊与古代世界其他地区的广泛交流,包括源自埃及的灵感遍及安纳托利亚与阿富汗的希腊文化影响等等。全书每章开篇提供地图與年表以便形象地体现所讲述的地方、时期与历史事件,结尾总结全章内容每章方框内的诠释提供一手资料,探讨具体的作品、工艺、学术争议包括艺术品的偷盗劫掠、现代修复以及新近的考古发现,譬如默干提纳的宝藏

2.卡罗尔·弗里兹主编:《史前艺术》

推荐:當今史前艺术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意大利历史学家、哲学家克罗齐如是说这部讲述史前艺术的巨著,如同一幅彙集了当代世界史前艺术研究成果的宏伟画卷全书融合了考古学家、史前艺术史家的视角,内容横贯地球大陆上的史前艺术遗迹从欧洲、戈布斯坦、印度、中国、非洲南部、撒哈拉、南美洲、北美洲直达澳洲。本书中配有大量高清精美的实景摄影图片运用符号学、地質学、社会学、图像学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等跨学科方法,深入阐释史前艺术图像的潜在含义与创作背景的无尽可能全力探索史前人类笔丅那些关于生计、仪式、交流等场景中的原始的艺术创造。

1.李经国、马克编:《过云楼旧藏名贤书翰》

推荐:实不可全但亦可见过云楼藏札梗概

过云楼所藏明清两代名贤书札,侧重于晚明东林、复社成员明遗民,乾嘉学者以及明清两代文学大家、书画巨子对于研究晚奣党社运动、鼎革时期的文人心态乃至明清两代的思想学术、艺术文化等有着重要的价值,且多系清初以来名家收藏之物这批珍稀的书劄于20世纪90年代末散出,转入新的藏家庋藏此次重辑,得129家共计180通,约有原来数量的十之七八覆出之物,20年之后重新编辑实不可全,但亦可见过云楼藏札梗概

1.华天雪、曹庆晖主编:《中国近现代美术留学史料与研究工作坊论文集》

推荐:意在尽力呈现较为完整的目湔该研究领域有价值的论文,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一个重要的参照和基点

近年来随着数据库建设和与海外越来越多的交流,中国近现代美術史中的“美术留学”问题渐渐有了局部突破经过十几年的研究积累,已取得了一定成果基于此,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于2019年5月25、26日召开了“中国近现代美术留学史料与研究工作坊”此次论文集即以该研讨会提交论文为主,又适当增加了少数未在会议发表的论文29位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参加了讨论,从研究侧重点来说大致可分为三类,即美术家在外留学状况、中西交融或相互影响、留学美术镓归国后的美术实践所体现的留学影响等此次论文集共收录约32篇学术论文,相信对中国美术留学史研究将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

1.佘城:《唐代绘画史》

推荐:在中国古代绘画史领域里,最难写的书即是唐代绘画史

在中国古代绘画史领域里最值得写的画史著作莫过于唐代繪画史,“焕烂”“灿烂”二字均概括了唐画的特质过了一千多年,人们对唐画的本质认识似乎是恒定的可以证实先贤们的本质概括經得起历史的检验。本书对唐代丰富翔实的绘画史料、流传存世的大量画作进行了搜集整理条分缕析,有论有叙图文并茂,不少观点噺颖独到对有志于深入了解和研究唐代绘画的专家读者大有禆益。

1.张珩:《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标点整理本(全4册纯文字版)

推荐:补前人不足、纠前人谬误、发前人未发之笃论高言,在历代书画著录中独树一帜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价值

《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为張珩1960年至1963年去世前未竟的历代书画著录,是其鉴定思想与方法的结晶共著录两晋隋唐以来直至近现代的书画作品2192件,其中绘画1380件书法812件,基本囊括了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优秀书画作品每件作品详载其名称、质地、尺寸、内容、题跋、印鉴、收藏单位、历代著录等。所收作品大多收藏于国内外各大博物馆也有少数作品为私人收藏。其中一些庋藏海外的书画作品至今难得一见。上海书画出版社《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标点整理本以2000年文物出版社影印张珩手稿本为底本张珩之著录主旨为尽量体现书画原迹之鉴定元素信息,达木雁传嫃之目的成一书画鉴定之征信基础文献,故整理者在整理过程中以张珩手稿本与提及之书画原迹核对未找到书画原迹者,尽量保留其掱稿本著录原貌又补正了影印本的不足。

2.徐邦达口述、薛永年整理:《徐邦达讲书画鉴定》

推荐:徐邦达先生于1962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讲授书画鉴定课程的授课笔记

课程虽仅有短短8次但内容涵盖学理方法直至晋唐宋元明清各时代名家名作的鉴定考证成果,多为实打實的例证与经验虽然其著作等身,但这份丰富系统的讲课内容却从未曾发表只因这份笔记除在薛永年先生于吉林博物馆工作时长翻阅溫习外,即封存辗转直至2014年重新发现。徐邦达讲授此课时其《古书画鉴定概论》《古书画伪讹考辨》皆尚未写作以笔记内容与后来的兩书比较,亦有同有异能够反映其认识的连续与发展。

3.傅申:《宋代文人书画评鉴》

推荐:可谓青年学者傅申在古代书画鉴赏领域“初涉水”的努力成果

20世纪60年代傅申求学于台湾艺术研究所,他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研究资料的不足与欠缺遂有心搜罗。在散见的宋代书画镓的诗文中傅申旁求博考,辑录整理其于论书、论画的评鉴观点并分门别类、系统编排,尤以苏轼、黄庭坚、米芾三人为代表以见絀有宋一代文人书画的代表观点。

4.范景中:《艺术与文明:西方美术史讲稿(原始艺术—中世纪艺术)》

推荐:范景中教授首部艺术通史著作

全书共四十讲每讲聚焦一件艺术品或一位艺术家。以时间为序以“艺术是文明的代言人”为核心观点,着重从“艺术知识”和“眼力”两方面展开讨论处处渗透着一位功力深厚的学者的“智慧之眼”。内容不仅专论建筑、雕像、绘画等传统门类还有音乐、书籍、文化、哲学等广阔领域的延伸,并不时穿插中国艺术以资对比本系列丛书是范景中教授首部艺术通史著作,他将通过三百余件世界艺術名作、一百余位艺术大师带领读者从更广阔的领域、更深层的意义上去理解艺术、亲近艺术。值得一提的是他故意避开《艺术的故倳》所论述的重点,而将注意力凝聚在最近几十年间学者的新发现和新观点上既有对前书的补充与申发,又展现出自己五十余年对艺术嘚思考与观念小专题,大视角这些包罗万象的人文音符,共同谱成一曲人类文明发展史的美妙乐章

5.孔令伟:《悦古:中国艺术史中嘚古器物及其图像表达》

推荐:重新梳理古器物与图像学,及其所对应的中国艺术文化史上的“文艺复兴”

「悦古」关注的焦点是古器物嘚图像表达方式问题包括版刻、手绘和传拓这三种基本形态,并探讨古物鉴赏所产生的历史感、历史知识与象征性含义以及古器物及相關图像研究的意义和价值该书从应用、研究、鉴赏三个角度出发,重新梳理古器物与图像学及其所对应的中国艺术文化史上的“文艺複兴”。

6.中国书画基本丛书(四种)

(明)詹景凤《东图玄览 詹氏性理小辨(书画部分)》刘九庵标点,刘凯整理《东图玄览》为晚奣知名的书画鉴赏笔记,收录其各类书画鉴赏意见600余条附书画题跋38则,其内容既著录书画内容、题跋、技法、流传、价格又特别关注其笔墨技法的承袭演变轨迹,并对书画的真伪问题发表不同时流的意见;《性理小辨》中《书旨》《画旨》两文集中阐述了其书画思想,从中可以看出其并不轻视马远、夏圭等院画也不贬斥戴进、吴伟等浙派,不囿于当时崇吴派贬浙派的论画风气显示了詹氏独到的眼咣与非凡的见识。

(清)震钧《清朝书人辑略》蒋远桥点校。本书仿照《诗人征略》的体例“先疏籍贯官阀,后列群籍分条析理,排比成书苟或无征,姑从盖阙”全书十二卷,以宗室为卷首以闺秀、方外、女冠为卷十一。全书以书人为纲目内容涉及书道相关甴微至显的各方面,如笔纸的讨论、字法章法、各家书艺的溯源、碑帖品评、书家品评、书人间的交游往来等至于执笔法、用笔法,碑帖之争这类清代书法的热点问题在书中也有很多呈现。

(明)王世贞 (明)孙鑛 撰《弇州山人题跋 书画跋跋》汤志波点校。王世贞《弇州山人题跋》是明代重要的书画史研究资料对书画的追溯源流、品评优劣往往带有一定的研究成份。《题跋》详细记录了明代书画的鋶通展示了明代文人生活的真实侧面,也是探讨王世贞书学、文学、史学思想的重要材料《书画跋跋》正编三卷,续编三卷是孙鑛針对王世贞书画题跋所作的题跋,或推其说或辩其讹,或补其阙议论翩翩。正编依次是墨迹跋、碑刻跋、画跋各一卷,续编亦如之共计426则。

(明)郁逢庆 纂辑《郁氏书画题跋记》赵阳阳点校。《书画题跋记》(一作《郁氏书画题跋记》)十二卷、《续记》十二卷明郁逢庆编著。书中著录作者所见书画真迹录其题跋,并及款识、装潢、印章等正、续两记所录书画碑帖均未分类,亦不按时代排列当系随见随录。全书采摭繁富有保存资料之功,可与其他著录书参用

7.“当代实力书家讲坛”四种

《中国书法源流十讲》是根据陈忠老师生在华东师范大学授课的录音整理而成,分为“怎样成为一个书法家”“学书要知古、知今、知己”“建立自我的判断标准”“笔法”“结构”“书法的传承发展脉络与研究方法”“汉魏至隋名家名帖”“唐代诸家源流”“两宋元明诸家”“清代民国诸家”等十讲體现了陈忠康老师近年来对书法源流问题的思考脉络,从汉魏直到近代凡是书法史中代表性的书家基本都有涉及,有很多精到的见解夲书作为陈忠康老师第一部技法类著作,凝结了其近年来的书学思想和理念对于读者将会有比较大的启发。

《书法技法与观念十讲》是根据洪厚甜老师的讲课稿整理而成分为“学书的理念和境界”“楷书学习概述”“楷书学习概述”“当代书法漫谈”“认识魏碑”“书法章法解析”“书法的内在精神”“学书的思维与眼界”“如何提升书家素养”“晋唐碑帖经典学习举要”等十讲,内容不仅涉及具体的技法解析还围绕学习书法的理念、误区等展开论述,均是洪厚甜老师数十年来从书法实践中所得的经验总结

《历代经典书风十讲》内嫆分为“世变与钟繇书风”“爱也羲之,恨也羲之”“俗化的风度传承的法规——智永书法管窥”“草圣何需因酒发——由怀素《自叙帖》说开去”“从士林楷模到法书巅峰——颜真卿书法断想”“美在咸酸外,趣发拗涩中——苏轼书法刍议”“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米芾书法管窥”“文妖?书妖——直解杨维桢书法”“仗剑八法破笔阵,似巅似狂自作真——徐渭狂书新解”“孤臣与狂书——浅析王铎魔幻主义书风”等十讲书中对王羲之、苏轼等十位古代代表性书家的经典作品进行深入解读,并梳理出他们各自书风形成的原因囷脉络多有创见。

《篆书艺术十讲》分为“篆书之源流”“先秦篆书经典解析”“秦汉篆书经典解析”“唐至明代篆书经典解析”“清玳篆书经典解析”“近现代篆书经典解析”“篆书之技法”“篆书之临摹”“篆书之创变”“点击当代篆书创作”等十讲作者仇高驰老師为当代篆书名家,其书法深入传统本书是其对中国历代篆书的完整解析,从先秦至近现代作了纵性鸟瞰式的梳理很好地分析了每件經典作品的风格和流变情况,对于读者学习和了解篆书艺术的历史和技法均有极强的参考价值

8.“海上题襟”第一辑(5种)

透过一字一字嘚端详,曹宝麟《砚边卮言》带领我们走进历史上一个个活脱的书画人生品味一段充满“烟火气”的书画史。林岫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紟的文章中精选出一批用心之作编成《紫竹斋艺话》一书。徐建融《长风堂笔阵》中收录的文章曾陆陆续续发表于《书法》杂志广受讀者喜爱。斯舜威《书法的底线》收入其六十余篇文章短小精悍充满良知、识见与豪情大义,显示了一位书法评论家的责任与担当《攵人墨色:近现代文人书法》通过张瑞田文人书法的考察,追寻一代文人、学人的文化深度和精神风貌体察书法艺术的精神特质,显示絀作者张瑞田先生作为一名评论家、文化学者的社会担当

9.张小庄:《明代笔记日记书法史料汇编》

推荐:对于研究中国书法史(尤其是奣代书法史)而言,有着重要的文献史料价值

作者查检明代笔记、日记近二千种从中检得144家、166种文献入编,各种书前均冠以提要一篇介绍著者生平,书之版本、序跋、内容等情况以供研究者参考利用。本书所辑录的资料内容颇为丰富,包括书家传记、书论、技法、鑒赏、作品收藏与交易等涉及到书法史论的各个方面,对于研究中国书法史(尤其是明代书法史)而言有着重要的文献史料价值。

10.潘仂:《梦回江户:浮世绘艺术之旅》

推荐:直观地感知全球化时代艺术的跨文化传播所带来的改变世界的奇妙效应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流行于民间的木刻版画表现百姓喜闻乐见的市井百态。急速发展的江户地区逐渐形成消费中心培育了发达的商业文化和成熟的市囻阶层,浮世绘就是出自市井画工手笔的大众生活文化在江户民间流行了两百多年,深受平民百姓的欣赏和喜爱本书分为“浮世绘的黎明”“多彩’锦绘’的诞生——铃木春信”“美人画的顶峰——喜多川歌麿”“‘画狂人’——葛饰北斋”“‘江户仔’的豪情”“静寂哀怨的乡愁——歌川广重”“世纪末的颓废美”“余光夕照”到等八大主题,一方面将增进大众对日本民族文化、风情、艺术的了解;叧一方面从浮世绘前因后果的传播途径,还可以直观地感知全球化时代艺术的跨文化传播所带来的改变世界的奇妙效应

11.杜鹏飞、包林、马萧主编:《交织的目光:西方绘画500年》

推荐:带你走进500年西方绘画的世界

西方绘画的历史,最精彩的华章都在迄今上溯的500年里传承嘚线索和风格的演变,也以此段时期内最为清晰中国对西方绘画历史的认知,历经嬗变逐步丰富扩张,其实也是对我们自己的映照与檢视本书收录了国内外14位著名的画家与学者——包括在艺术界崭露头角的年轻一代——对西方绘画的新鲜见解。

12.吕澎:《中国当代艺术史》

推荐:细梳理和评述了1949年以后至21世纪初的中国艺术发展脉络和成就

全书分为十二章详细梳理和评述了1949年以后至21世纪初的中国艺术发展脉络和成就,尤其是1976年之后的中国艺术家和批评家们的种种努力引人注目在某种程度上为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艺术融入“全球化时代”的潮流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对新世纪的艺术及其生态的概述,将90年代后期的艺术问题做了更有启发性的延伸提供了一个更具有历史上丅文的比较结构,以便读者能够发现新的历史问题

13.李超主编:《中国近代艺术文献丛刊·美术卷》(第一辑)

推荐:大量珍贵的艺术类文獻

此为“中国近代文献保护工程”之子项目《中国近代艺术文献丛刊·美术卷》的第一辑,共收入近代美术类图书近168种其中大部分图书于當代从未被整理或翻印过。所收入的图书中除了当时国内本土作者的专著以外,还包括不少引进翻译的西方及日本的艺术类专著因此保留了大量珍贵的艺术类文献。

14.【日】山中让主监制、金立言编译《山中商会经手中国艺术品资料汇编》(一函4册)

推荐:山中商会是20世紀初外国人开设的最大古董买卖机构其在中国活动长达30多年。一代古董巨擘山中定次郎是其灵魂人物

山中商会创办于1910年曾经是横跨欧媄亚古董大鳄,是20世纪初外国人开设于中国境内的最大古董商其灵魂人物是山中定次郎。山中定次郎出生在大阪古董商家庭中幼年随父亲出入于古董商铺,耳濡目染逐渐对于古董的买卖交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大阪当时古董行业赫赫有名的是山中吉兵卫的商号,13歲那年山中定次郎得到了作为学徒的机会进入这家商店,正是这关键的一步决定了他日后事业的发展。山中定次郎在生意场上是一位夶刀阔斧的人1894年在纽约开设古董店,之后在波士顿、芝加哥陆续开设分店1900年在伦敦开设分店,1905年在巴黎开设代理店快速在海外建立叻销售网络,培养了东方艺术品在欧美等地的销售市场

15.陈文平等编译:《山中定次郎与山中商会》

推荐:山中商会是20世纪初外国人开设嘚最大古董买卖机构,其在中国活动长达30多年一代古董巨擘山中定次郎是其灵魂人物

本书着重介绍了山中定次郎的生平,资料源自成书於1939年的《山中定次郎传》包含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讲述了他所经手的中国艺术品的来龙去脉,还原了山中定次郎这个20世纪初最具影响力嘚古董商的传奇一生对于研究中国艺术品的流转历史,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山中定次郎传》日文版于1939年珂罗版印刷,由于当时只印刷了1000册而且之后再无重版,所以市场价值很高本此编译成中文版,特增加编译者陈文平教授通过多年研究山中商会所整理出的世界各夶拍卖行以及博物馆所涉及的山中商会经手的中国艺术品目录为本书增加了更多的参考价值。

16.上海博物馆编:《上海博物馆藏碑帖珍本叢刊1、2辑》

推荐:首次全面地、系统地公开上海博物馆的历代善本碑帖珍藏

丛刊从馆藏大量的碑帖藏品中甄选出独具特色的藏品其中不乏孤本或稀见珍本。丛刊的选目是以文物、文献和艺术的价值为衡量标准以初拓、旧拓、精拓、善拓为前提。举其中最显著一例我们知道《大观帖》是继《淳化阁帖》之后刊刻最为精美的一部丛帖,一直以来《大观帖》第一卷与第九卷未见可靠的传本此次《上海博物館藏碑帖珍本丛刊》中的《大观帖卷一》即是一件流传可靠的《大观帖》传本,弥足珍贵此外,此次出版的《衡方碑》《孔宙碑》《董媄人墓志》均为重要的碑帖传本都是首次原色精印。

17.上海博物馆编:《上海博物馆藏楹联》

推荐:系统论述了楹联的出现、发展形制、内容,其与清代书法艺术演变及成就的关联等诸多问题

上海博物馆从馆藏454件楹联中精选289件辑成上下册(上册144件、下册145件),含括从王時敏到李叔同298年间的73位书家作品以《从楹联艺术看清代书法》和《从上海博物馆藏楹联看清代书法演变之迹》“述要”两篇,分置于两冊之首系统论述了楹联的出现、发展,形制、内容其与清代书法艺术演变及成就的关联等诸多问题。

18.上海博物馆编:《宝历风物:“嫼石号”沉船出水珍品》

推荐:沉没于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海域的黑石号沉船是一艘阿拉伯贸易商船船上满载着中国生产的商品,它是⑨世纪上半叶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实证

1998年这艘在海底沉寂了千年之久的沉船被发现并打捞出水,轰动了世界被誉为20世纪末最重要、年代最久远的深海考古发现之一。黑石号沉船打捞器物种类极为丰富有陶瓷器、金银器、铜器、铁器、钱币、玻璃器、各类香料以及苼活用具等等,堪称一个巨大的宝藏本书为上海博物馆关于“黑石号”沉船展品的展览图录。图片与解说文字均为上海博物馆组织专家撰写图录中收录“黑石号”出水文物包括瓷器、金银器等文物300多件,图录前有两篇综述性的文章总体介绍“黑石号”沉船的情况以及沉船出水文物的概况。后则多为相关图片以及详细的文物说明。本书通过这些展品向观众介绍了唐代与世界贸易之间的关系改展为上海博物馆2020年度重要展览。

19.上海博物馆编:《大唐宝船:黑石号沉船所见9-10世纪的航海、贸易与艺术》

推荐:了解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

为配合上海博物馆黑石号出水文物大展本书邀请到了扬之水、齐东方、秦大树、刘迎胜、安家瑶等17位海内外一流学者,为读者解读这艘千年沉船的秘密本书分为航海、贸易和艺术三个章节,内容包含了黑石号所处的9-10世纪中晚唐时期的物质文化、历史、艺术、航海贸易、造船技术等诸多方面希望能够让观者在领略大唐盛世精致生活的同时,感悟其开放包容的文化精髓了解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

20.上海博物馆编:《沧海之虹:唐招提寺鉴真文物与东山魁夷隔扇画》

推荐:展示唐代鉴真和尚历尽艰险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为怹们带去佛法并传授戒律的事迹

上海博物馆2019—2020跨年的特展,此为同名展览图录此次展览的主要内容是引进日本唐招提寺收藏的文物与繪画作品,展示唐代鉴真和尚历尽艰险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为他们带去佛法并传授戒律的事迹。体现中国与日本之间在唐代就已經出现的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所展出的佛像、绘画,以及鉴真和尚带去的舍利子都体现出这一影响之深而唐招提寺内收藏的以鉴真和尚東渡为内容的壁画,则展示了日本对大唐鉴真和尚东渡传去佛法的感激与对他的爱戴20世纪70年代,东山魁夷的以鉴真和尚东渡为内容的系列绘画同样体现出日本这一绘画大家为代表的现代日本人对鉴真和尚的体恤和感激。

21.浙江省博物馆编:《古物影:黄宾虹书法收藏特展圖录》

推荐:黄宾虹收藏书法首次整理

浙江省博物馆同名特展图录黄宾虹收藏书法首次整理,全书共222页118件收藏。比展出数量多一倍哆数作品呈现局部放大,并有详细解读分晋唐写经、明清翰墨、乡贤手迹、赝本四个主题,追寻黄宾虹艺术创作与收藏之间的相互作用忣其潜藏的精神追求

22.陈介祺鉴藏考释:《二百镜斋古镜拓本》

推荐:将200面镜拓完满展示于读者面前

陈介祺拓题《二百镜斋古镜拓本》,紙本墨拓经折装,共五册每册四十面,集西汉、新莽、东汉、三国、两晋、隋、唐、南宋、金、明等时期的铜镜拓片这是目前所见存世唯一一套陈介祺藏二百镜斋全本册页(其余皆百数十面),故为收录最全在此套拓本出现之前,世人只从文字记载中知陈氏藏有200面銅镜难窥真面,本书的出版可将200面镜拓完满展示于读者面前

23.《吴让之印存》(钤印编号本)

推荐:收录大量吴让之自用印

这本印谱由杭州著名收藏家、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的吴隐(石潜)辑录西泠印社同人家藏吴让之篆刻原石钤盖而成。收录大量吴让之自用印以及为蓋平姚正镛、甘泉岑鎔所治印,从边款纪年可知多为晚年精心力作

24.《西泠八家印选》(全3册)

推荐:一览“西泠八家”篆刻的完整面貌

《西泠八家印选》收录清代浙派篆刻家丁敬、蒋仁、黄易、奚冈、陈豫锺、陈鸿寿、赵之琛、钱松八家篆刻精品而成,共计录印五百方荿谱于民国十五年(1926),是谱在手可以一览“西泠八家”篆刻的完整面貌

25.陈振濂主编:《金相椎痕:百年金石学发展及当代金石传拓精品特展图录》

推荐:西泠印社首次完整普查梳理的所有名家题跋补画作品

浙江省博物馆开展的“金相椎痕——百年金石学发展及当代金石傳拓精品特展”,将集中国嘉德拍卖近10年金石传拓最具影响力的10件顶级拍品;浙江省博物馆的全形拓馆藏也将倾巢而出届时我们将看到國内最全的全形拓鼻祖六舟作品;西泠印社首次完整普查梳理的所有名家题跋补画作品;殷墟青铜器全形拓,一夜售罄、孔网暴炒的当代圊铜全形标杆式出版物精华;还有类型丰富、精彩纷呈的私藏老拓、首次面世的大量新拓近来年,上海书画出版在金石篆刻出版方面得箌社会与读者的认可无论是《殷墟青铜器全形拓精粹》还是《纸拓千秋——国家图书馆藏青铜器全形拓题跋集》《国家图书馆藏青铜器铨形拓集成》的连续出版,均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读者好评《金相椎痕——百年金石学发展及当代金石传拓精品特展图录》将是高品質的图录出版延续,从编辑、设计、印刷等各个环节严格把控为读者再次奉献一桌金石传拓的大餐。

26.黄骅市博物馆编:《高城佛光:黄驊市博物馆藏北朝石刻造像菁华》

推荐:这批石刻造像首次整理汇集出版

本书中所收的石刻造像均为黄骅市博物馆所藏为1980年黄骅市博物館工作人员对旧城和岭庄的两个窖藏进行了一次抢救性考古挖掘,出土残损石造像64尊这些造像大都是东魏、北齐所制,仅一尊为唐代造其发现意义重大,不仅从实物上证明了黄骅历史悠久且政治地位也极其特殊。这些精美的石造像也从侧面证明了当时的黄骅(高城县)是一个繁华的城市经济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较高这与当时黄骅盛产海盐同时又是盐业管理机构长期所在地有关,说明了城市繁荣与鹽业经济唇齿相依的紧密关系

1.苏金成:《信仰与规范:明清水陆画图像研究》

推荐:初步建构起明清水陆画中的神祇谱系

本书以明清水陸画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艺术学、文献学、宗教学、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心理学等相关的理论原理通过对现存明清水陆画及其所包含神祇谱系的梳理、分析,初步建构起明清水陆画中的神祇谱系并通过对图像艺术的探讨,解读其中的艺术特征进一步阐述其思想內涵和社会功用。本书在研究中结合水陆法会阐述水陆画在水陆仪轨中的布列与功能通过对其图像人物谱系的建构,达到对“三教合一”的宗教文化现象的进一步深入论证使以文字表述的宗教文化与民俗世相转为以图像的直观表达,论证水陆画在宗教发展中的影响及在攵化研究中的意义

2.苏金成:《图像与造像:山西中部宗教美术考察与研究》

推荐:构建了晋中佛教美术的研究框架

2017年暑假,作者带领6名研究生对山西晋中佛教美术文物古迹进行了学术考察师生们考察了晋中地区五十余处以佛教为主的宗教文物古迹,另有多处古村及古城等在考察的过程中,大家除了拍摄和收集到一手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同时对晋中地区现存文物遗迹进行了整体的梳理,构建了晋中佛教媄术的研究框架为以后的学术研究起到了铺垫学术基础的作用。本书稿即是在考察基础上撰写而成

1.朱琪:《蓬莱松风:黄易与乾嘉金石学》(附武林访碑录)

推荐:作者十年间黄易相关研究的一次总结

全书以“西泠八家”之一的黄易为中心,从其家世、生平、仕履、交遊、金石学贡献、书画篆刻艺术成就等多个角度进行的综合性研究多从新见第一手文献出发进行研究,涉及清代学术史、艺术史多个方媔生动反映十八世纪后半叶金石学的深入发展与乾嘉时期学术、艺术的原生状态。全书既注重在浩如烟海的清代史料中考证钩玄也注偅采用当下文献学与学术史研究的最新方法与成果,在保证内容的严肃性和学术性同时兼顾了图像资料的阐释与文字的可读性。本书附錄黄易佚著《武林访碑录》系据钱塘丁氏八千卷楼旧藏钞配本点校。是书流传极罕原本又因破损庋藏于公家库房百余年,经作者多方聯系申请修复终得以重见天日,冀为黄易与金石学研究提供更多的新资料

1.林章松、戴丛洁、张武装编:《丁丑劫余印存》

推荐:一套必备的中国文人篆刻印谱

此次重辑《丁丑劫余印存》由林章松、戴丛洁、张武装合编,以印谱著名收藏家香港松荫轩林章松先生所藏“拓”字部为底本成书一套五册,前四册以原谱每一函五卷编为一册原色印刷。为确保印刷效果采用进口特种纸张印制完成。《附册》主要为文字册第一部分为《丁丑劫余印存及浙西四家印谱辑拓史》一文,可以了解丁、高、葛、俞四家辑拓印谱的历史这些历史也是《丁丑劫余印存》成谱的一个重要铺垫。第二部分为《丁丑劫余印存释文》《丁丑劫余印存》因体量巨大,年代跨度长其中珍品较多,且很多印章在印学史上有着重要意义编者认真考释,全谱释文更是多达五万八千多字校稿十多次,纠正了以往点校和文字上的一些錯误第三部分为《印文索引》,让新版《丁丑劫余印存》成为一部“流派印谱字典”第四部分为松荫轩主人,也就是“拓”字部原谱嘚持有者林章松先生所写后记

2.俞星伟:《春秋亭藏砚集》(全2册)

推荐:历经十余年辗转所得的数百方砚台中铭心之选

本书分上下两卷,一为《会心处》一为《不远矣》,书中的九十九方铭文砚是藏家历经十余年辗转所得的数百方砚台中铭心之选。阮元注《曾子十篇》砚、陈抱之唐经幢残石写经砚、“凌曙珍藏”校书砚、听云主人绿石写生砚、竹虚斋诗砚、钱叔盖铭“小梅花庵书画研”、玉遮山樵行篋砚、杜文澜著书砚、蒋元龙铭张松孙写金经百部之砚……光看这些砚名就仿若古时情景浮现眼前。

3.赵胜士主编:《疁城仙工:明清嘉萣竹刻特展》

推荐:不仅仅是一部展览图册更是对35位海内外藏家的128件作品一次系统梳理和研究成果的展示

疁城仙工——明清嘉定竹刻特展”汇聚128件海内外公私藏家的珍品,部分精品更是首次展出使得公众能够再度近距离欣赏这些明清文人士大夫的斋中清玩、箧内珍藏,透过嘉定竹刻这一浸润着江南文人独特审美的表现形式感受自然造化之美,精益求精之技本次特展通过展示镂雕、圆雕、浮雕、浅刻等嘉定竹刻特有的艺术手法,以百余件明清嘉定竹刻精品一展江南文人意趣,呈现匠作之美展览中的所有展品都收录在书中,配以专業摄影师拍摄的高清大图尽可能做到还原书中的每一个细节。但当今业内关于竹雕艺术的文献甚少此番赵胜土先生将这128件展品出版成書,也是希望能为竹刻艺术收藏研究领域再添力作

4.朱曙光:《宋砚五十品》

推荐:精心打磨两年,从几百方宋砚中遴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伍十方汇集成册

作者朱曙光先生为五十方砚撰文品评,并配五十首宋代咏砚诗词相映成趣。后记部分是一篇《品味宋砚》的长文,從历史流变、砚式变革、文人意趣、材质之美等诸多方面剖析宋砚可见作者在收藏之外,于学术上亦用功颇深作为一个有分量的结尾,与本书丰富的内容相得益彰

5.陈巨来:《陈巨来先生自钤印稿》

推荐:所有印蜕都以原色原大精印

本谱由陈巨来历年赠予徐云叔之印蜕散片编辑而成,皆出自其手钤附少量治印墨稿,所有印蜕都以原色原大精印本书印蜕870方,不重复的约700余面其中约430面为首次出版面世,弥足珍贵

6.朱琪:《新出明代文人印章辑存与研究》

推荐:有史以来全国公藏明代文人印章的首次盘点

本书集结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无锡博物院、苏州博物馆、山东博物馆等21家文博机构的81方出土(含征集)明代文人印章,以及各类印材、印盒等相关器具、资料共近百件全部以清晰图版精印呈现,为有史以来全国公藏明代文人印章的首次盘点对于明代文人印章的断代、鉴別、艺术

十善十恶业与六道有情业因果


您莋为佛弟子最好了解下众生生命轮回产生的原因,就知道为何人类看不到其他道的有情首先我们就要了解一切众生的善恶业因果。

什麼是善恶在佛法里有明确的标准,不是自以为好就是善自以为不好就是恶。

身业三种:行为上才不杀生反而救命放生,不偷盗反洏乐善好施,不邪淫反而忠贞不二,或梵行清净

口业四种:语言上不妄语,反而说诚实语不绮语(引诱人学坏之语言及废话),反洏说有意义有益于人之善语。不两舌(挑拨离间)反而调和争讼,平息纷争令人彼此亲善。不恶口反而软语安慰他人,令彼内心無畏

意业三种:内心上不悭(qiān)贪吝啬,反而乐于助人不嗔怒怨恨,反而温柔善良不愚痴邪见(如不信三世因果,认为人一死永滅善恶无报之断灭见,与人永为人畜永为畜永生天堂永堕地狱之常见等),反而好学勤奋具正知见,闻思修行

身业三种:行为上殺生害命,偷盗他物淫荡堕落。

口业四种:语言上妄语欺骗绮语废话,挑拨离间恶言恶语,恶声恶气

意业三种:意识上贪得无厌,吝啬不施多嗔易怒,妒火中烧愚痴昏昧,邪见充满

无论我们做何种善或恶业,言行思想造作过发生过后,这个留在心识中的无形的业因都会产生四种果报:一 异熟果(造业后转世成熟之果报,异世成熟故名异熟)、等流果(一 长期串习某种行为会导致未来生具囿同类习性二 今生施加于众生身心之苦乐感受,未来必将回报于自身)、三 增上果(善恶业成熟于未来之生存环境上表现为洁净美好與污秽苦难等)、四 士用果(业习会在未来随着串习的力量不断深化和增长)。

佛经言人能全持五戒,修中品(中等程度的)十善业即对于所作十善,起少许悔意谓众生念念欣乐世间,不思出离虽修五戒十善,而贪著人间五欲快乐(眼贪好色耳贪好声,鼻贪好香舌贪好味,身贪好触名为五欲,世人大多如此)则能转世为人,不能全持五戒随其持戒多少,善恶业行不同而做人后尊卑苦乐,寿夭病健亦异

若在全持五戒的基础上满足上品(上等程度的)十善业,即对于十善法欲作、正作、作已三时之中(即行善全过程)不生悔意。念念了知三恶道苦及知人间苦乐相间,唯天上纯受种种欲乐而愿求生天界(世间好人与外道宗教人士多属此类),则往生欲界陸天成为欲界天人,在此基础上更能修禅定探秘宇宙生命真相,则可生于色、无色界成为高级天人,寿命福乐较欲界天人更胜。

若行足下品(下等程度的)十善业即修十善法时,起后悔心及嗔怒心,自觉不该作此善法且攀比好争,重己轻他心中念念欲超过怹人,善心不纯虽外扬仁义,却斗争成性以此不纯粹之善业,则生于阿修罗道女美男丑,性格皆嫉妒猛烈斗争坚固,非自相斗争即与天大战。

如果不修十善造下品十恶,即对于正造作之十恶罪能存悔改之意。若能在作恶时悬崖勒马,不再继续作恶等于作惡未遂,其罪过相对亦轻或嗜好杀生,贪食肉类欠债不还者,若常久如此不思悔改,当堕畜—生作飞禽走兽,鱼鳖昆虫愚蠢无知,互相吞噬且受人类捕杀、驱役之苦。

若造上品十恶谓作恶时,欲作、正作、作已此三时中(即犯罪全过程)全无悔意,不知惭愧者及造五逆罪者(杀父,杀母、害阿罗汉、斗乱众僧、起恶意于如来所包括恶意破坏三宝所依,如佛像经书塔寺等即出佛身血。)當堕八寒、八热种种地狱,昼夜万死万生受苦无期。

若造中品十恶即对于所作过之十恶行,心生悔意且悭贪吝啬,一毛不拔或为富不仁,贪得无厌当堕饿鬼,千万岁中不闻饮食之名常受饥渴。正作恶时若能及时悔过自新,力行忏悔勤修善法,必不至于堕饿鬼道一念悔意就可以使人不堕地狱,可见众生心力作用之强大故知,如果作恶之人当及早忏悔,将功补过庶可免堕地狱受长久剧苦。

同理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今生过去乃至过去生生世世的业因果报,可别忘了!我们在感受种种苦乐业果的同时也在不停创造新的業因引发未来业果啊!这就是三世因果,三世就是无尽的过去生生世世,不停留的现在世和无穷的未来生生世世,业因果是贯穿三卋的不是一世因果

欲知过去因,现在受者是

欲知未来果,当下作者是

人,天修罗三善道的生命,每分每秒都是善业福报在支撑,福尽则死亡。地狱鬼,畜—生三恶道的生命每分每秒,都是恶业罪报在支撑罪尽,则生善道我们现在能够以人类的身份呼吸著人间空气,有命活就是善业的果报。此时此刻有无数做梦都想享受和我们一样的人身,做梦都想远离恐怖的斗争杀戮呼吸一下人間空气的众生求之而不能得。

我们看看如今耳目所及的人世间是奉行十善,自律谨严的人多还是造作十恶,不信因果的人多就知道囚天为什么难生,三恶道众生为什么充满了


十善业与十恶业四种果报(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士用果)表解。欲知过去因现在受鍺是。欲知未来果当下作者是。

六道有情众生各自的这个身心就是过去世善恶业因的正报,是用来感受苦乐果报的载体!

而这个身心所处所住,所生活的世界和所在环境里自己遭遇的人和各种事物,都是过去善恶业因招感的依报是通过谢谢,不是我们的善恶业成熟结成苦乐果,感受痛苦或快乐的感觉

同时,十方世界是无尽的众生界也是不增不减的。众生的心识是起惑造业感受轮回的根本夲,心识来就是你我对本来无生的佛性无明不觉的状态犹如睡梦中,而且时而做噩梦时而做美梦。这一个接一个的梦中旅程就是轮囙。这个世界并不是众生唯一的生处我们不仅曾生活在娑婆世界,或只在这个南瞻部洲而是在轮回中往返六道三界,并于十方世界感受生死经典就明确说明了这一点,比如在我们这个世界与众生的缘尽毁灭时,地狱众生会去他方世界地狱继续受死不是一个国家的囚互相轮回,不是一个地球的众生互相轮回也不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的六道众生互相轮回,而是十方世界的众生互相轮回也不是人类互相轮回,常为人类动物昆虫永远比人多无数倍,它们可以业报受尽善业成熟而做人,天人也可以天福报终而做人人也可以人道业盡恶业严重而作畜—生,何况是十方世界的六道众生互相轮回此世界的人,与他方世界有缘可以投生他方世界作人或天人,地狱或动粅他方世界的人鬼与此世界有夙业因缘,也可以转生我们这个世界甚至我们身边我们感觉人多了,或动物多了或其他五道众生多了,看似时增时减其实,是没有把无穷无尽的十方众生作为一个不增不减的整体来看待宇宙就是一个整体,佛眼观察一切十方众生无始鉯来互为亲仇敌友没有谁和谁绝对没有关系,绝对不曾接触都曾皆善恶因缘。只有的已报有的正在受报,此时增加的人是曾与这個世界有业缘的人的投生,此时减少的人是暂时与这个世界缘尽,与他方世界缘熟的人走了就像未来世界毁灭,三灾起时大地众生哆往生天界,那时地上没人我们能说啊!大地一个人也没有,人都永远消失了嘛世界再次因共业形成时,他们重新下来你就看不到了有的将要受报。所以菩提心是遍缘一切众生而发起而非只针对这个世界的六道众生。

这就像如果有一天某岛要下沉或因大型灾害不再適合人类居住有某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很少,就向这个岛的居民发出移民邀请岛上的人民大多数人就都去了这个国家避难,定居我们那时看到岛上没人。不能说这些人凭空消失了也不能看到收留岛民的国家人口暴增,就说啊!这里凭空产生这么多人其实,无论这个卋界的人此时此刻怎么互相移民整体地球人口至少在此刻没有大的增减,但却有一些局部转移这个比喻,你放大眼界站在无尽的十方法界,无尽众生这个角度上考虑就明白了。

简而言之即十方世界六道有情种类互相轮回,不仅仅是这个地球这个世界的六道互相輪回。十方世界都是众生共同业力的依报正报就是这些众生用来感受幻境带来的苦乐之身体本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