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马如仅养殖

洞穴灶马研究概况及贵州种类修訂

洞穴灶马研究概况及贵州种类修订董幼桓1陈会明2(1.责州茂兰国寒级自然保护区警理局责州荔波558400;2。责州科学院生物研究所责州贵阳s50009)o前訁近年来中国洞穴生物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以中国洞穴蜘蛛分类研究为排头兵的 中国洞穴生物分类研究队伍开始壮大起来在国際洞穴灶马研究趋于多样化和纵深化的今天,中国洞穴灶马分类研究开始了打破寂静的状态出现破冰,并取得一些成果1“洞穴灶马"考證。灶马一词的出现。最早出现于公元七世纪中叶(唐朝晚期)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 七.广动植之--)的记载。灶马状如促织,稍大腳长,好穴于灶旁侧俗言灶有马.足食之兆。之后,历代又有记述成书于公元1592年(明万历二十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虫 三》记载,”灶马处处有之,穴灶而居.‘本草纲目全图附方》记载,”‘本草纲目》虫部也有灶马形如蟋蟀,今人名灶壁鸡 又与蟑螂有别”(李若溪,1996)因此综合各方面的资料,可以确定”灶马”一词是俗称指的是驼螽科 (RhaphidophorIdae)昆虫,在生物学分类上隶属于昆虫纲(Insecta)直翅目(Orthoptera).驼螽科目前全球已知约600余种分属于9亚科,79属分布于世界各地。驼螽科的种类有较强的适应环境能力,多数营腐食生活生活于野外:一些種类栖息 于洞穴中(即洞穴灶马),或与洞穴环境相似的地方:一些种类则生活于室内与入类的关系较密切。它们大多数有特别长的触角長的足,行为不活跃2洞穴灶马的生物学及意义洞穴灶马体一般褐色、淡黄色或白色,驼形无翅,体长可达5cm足长可达10cm以上:非常大的後腿,具鼓槌状的长腿节触角细长发达。它们典型的无翅类型和超长的触 角有两个用途它们生活于无光的环境,或活动于漆黑的夜里它们的活动很大程度上主要 依靠它们的触觉,但也是很有限的;由于视觉有限如觉察到有危险时,洞穴灶马总是朝危 险跳去试图把危险赶走,它们长而强壮的后足使它们跳得很高很远分布于洞穴的微光带 和黑暗带,杂食性取食蝙蝠粪、真菌、洞穴动物死尸等的有機质。洞穴灶马在洞穴中较常见但一些种类也栖息于其它寒冷、潮湿的环境,如水井、朽木 堆、树洞、树桩、潮湿的枯枝落叶下、石头丅、木板下、木头下、建筑物的墙缝中等一些注。带·号标注为通讯作者.171种类的分布可以延伸到高山地区甚至接近永冻层地区一新覀兰的库克山。在这样一些环境 中它们总是面临的是长时间的食物营养不足。为了不被饿死它们有时也吞食自己的或同 类的肢体、残體,即使它们的肢体不能再生一些种类在较暖和和湿润的夜晚时。也离开洞 穴到地表活动甚至有时在较暖和的冬夜也有大量个体到地表活动。洞穴灶马没有较大的经济意义除了在建筑物和家里有些令人讨厌外,特别是地下室 它们经常意外地出现,令人惊吓一下它們在户外一般不繁殖,除非有连续黑暗、潮湿的环境和有作为食物的有机物虽然它们的样子可怕,但它们基本上对人无害只是可能对貯藏物有点损害,清除它们 生活所依赖的黑暗、潮湿环境后就很容易除掉它们洞穴灶马能入药。据<虫类药物临床应用》(俞慎初1981)记载,“灶马体粗短长 约2厘米。背驼触角甚长,翅退化后足发达,能跳跃性辛、咸、温,利水消肿.可用于小便不利、疔疮。”此外洞穴灶马还有环境指示方面的意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古环境变迁、气候变化、 生物地理学、喀斯特生态学等研究方面的意义。3洞穴灶馬研究概况洞穴灶马可能在所有的大陆和岛屿都有分布在驼螽科(Rhaphidophoridae)的10个亚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