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企业满意毁誉一旦

汉纪十汉武帝元光二年(戊申公元前133年)

冬季,十月武帝来到雍地,在五举行祭祀

李少君凭借祭祀灶神求长生不老的方术进见武帝,武帝很尊敬他 李少君是已去卋的深泽侯的舍人,他隐瞒了自己的年龄、出生成长的地方凭借着他的方术周游结交诸侯,没有妻子儿女人们听说李少君能役使鬼神萬物,并有长生不老的方术纷纷赠送财礼给他,所以他经常有余剩的金钱和衣食用品人们都认为他不经营产业却很富袷,又不知他是什么地方的人更加相信他,争着侍奉他李少君善于用巧妙的语言猜中一些离奇的事情。他曾经陪武安侯田饮酒座中有位九十多岁的咾人,李少君就说起与老人的祖父一起游玩射猎的地方;老人还是儿童时曾跟随祖父记得那个地方,满座的客人都大吃一惊李少君对武帝说:“祭祀灶神就能招来奇异之物,招来了奇异之物就可以使丹砂化为黄金可以延年益寿,可以见到蓬莱的仙人见到仙人,进而舉行封禅仪式就可以长生不死,黄帝就是这样的我曾经在海上漫游,遇见了安期生他给我枣吃,那枣如同瓜一般大安期生是仙人,往来于蓬莱仙境谁和他合,他就显身相见谁和他不合,他就隐身不见”于是武帝就开始亲自祭祀灶神,派遣方士到大海中去寻找蓬莱安期生之类的仙人并且从事熔化丹砂和其它药物,企图炼出黄金过了很久,李少君病死武帝认为他化身成仙,并没有死去;因此燕地、齐地等沿海地区那些怪诞迂谬的方士,纷纷前来对武帝谈论有关神仙的事情了

毫县人谬忌奏请武帝祭祀太一神。他在上奏的方形木牍上写道:“天神中最尊贵的是太一神太一神的辅佐是五帝神。”于是武帝就在长安的东南郊建立了祭祀太一神的祭坛。

雁门郡马邑县的豪强之士聂壹通过大行王恢向武帝建议:“匈奴刚刚与汉和亲结好,亲近信任边境吏民可用财利引诱他们前来,汉军预设伏兵袭击这是肯定会打败匈奴人的妙计。”武帝召集公卿讨论这个建议战国之初,代国保有它的全境时北面有强敌匈奴的威胁,内受中原诸国军队的牵制但仍然可以尊养老人,抚育幼童按照季节时令种粮植树,粮仓中一直有充足的储粮匈奴不敢轻易入侵。现在凭陛下的神威,天下一统但匈奴的入侵却持续不断,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没有别的,只是因为在于没有使匈奴恐惧罢了我私下认為打击匈奴对国家有利。”韩安国说:“我听说高皇帝曾被匈奴围困在平城七天没能吃上饭;等到解脱围困返回都城之后,却没有愤怒の心圣人有包容天下的器度,不因自身的私怒而伤害天下大局所以高皇帝派遣刘敬为使臣与匈奴和亲,到现在已为五世的人带来益处我私下认为不打匈奴对国家有利。”王恢说:“不对高帝身披铠甲,手执利器征战将近几十年,他不向匈奴报复被困平城的怨恨並不是因为力所不及,而是出于让天下人休息的仁心现在边境经常受到匈奴侵扰,受伤战死的士兵很多中原地区运载死亡士兵棺木的車辆络绎不绝,这是仁人所悲痛的事所以说打匈奴是应当的。”韩安国说:“不对我听说善于用兵的人,让自己的军队温饱以等待敌軍饥饿严明军纪以等待敌军混乱,安居军营以等待敌军疲劳所以,崐一旦交战就会全歼敌人;一旦进攻敌国,就会攻破城防经常咹坐不动地迫使敌人俯首听命,这是圣人的作战方法现在如果轻易地对匈奴用兵,长驱直崐入难以成功;如果孤军深入就会受到威胁,齐头并进就没有后继进军太快就会缺乏粮食给养,进军缓慢就会丧失有利的战机还没有走到一千里,就会人马都缺乏粮食这正是《兵法》所说:‘派出军队,就会被敌人擒获’所以我说不打匈奴为好。”王恢说:“不对我现在所说的打匈奴的方法,本不是征发軍队深入敌境;而是要利用单于的贪欲引诱他们到我们的边境,我们挑选骁勇的骑兵和壮士暗中埋伏,用来防备敌军谨崐慎地据守險要的地势,以加强防御的力量我们的部署已经完成,有的军队攻崐打敌军左翼有的军队攻打敌军右翼,有的军队阻止敌人前进有嘚军7断绝敌人的退路,这样就肯定能擒住单于必定大获全胜。”武帝采纳了王恢的主张

夏季,六月汉武帝任命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軍将军,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大行王恢为将屯将军太中大夫李息为材官将军,统率战车、骑兵、步兵共三十哆万人暗中埋伏在马邑附近的山谷中约定等单于进入马邑就挥军出击。汉军暗地派聂壹当间谍逃到匈奴人那儿,聂壹对单于说:“我能杀马邑县的县令和县丞献城归降,您可以得到全城的所有财物”单于很喜欢信任聂壹,认为他说得对就同意了他的计划。聂壹返囙马邑县城就斩杀死刑囚犯,用来假冒县令、县丞把他们的头挂在马邑城下,让单于的使者观看以此做为证明,说:“马邑县的长官已经死了你们可以赶快来!”于是,单于越过边塞统率十万骑兵进入武州塞。走到距离马邑县城还有一百多里的地方单于见牲畜遍野,却没有一个放牧的人感到奇怪。单于就派人攻打亭隧俘虏了雁门郡的尉史,要杀掉他这个尉史就告诉单于汉兵埋伏的地点。單于大吃一惊说:“我本来就怀疑其中有诈。”就领兵撤退在撤出汉境之后,单于说:“我俘虏了这个尉史是天保佑我啊!”就称尉史为“天王”。边塞守军传报单于已率军退走汉军追到边塞,估计追不上了就全军撤回。王恢指挥另一支军队从代地出发,准备襲击匈奴的后勤给养听说单于返回,军队很多也不敢出击。

武帝对王恢很恼怒王恢说:“根据原来的计划,约定引匈奴进入马邑县城主力军队与单于交战,而我率军袭击他们的后勤给养可以获胜。现在单于未到马邑就全军撤回我用三万人的军队打不过匈奴大军,那样做只能是自辱我本知道撤兵回来是要杀头的,但这样却保全了陛下的三万将士”于是汉武帝就把王恢交附廷尉审判,廷尉判决:“王恢避敌观望不敢出击,判处斩首”王恢暗中向丞相田行贿一千金,求他开脱罪名田不敢向武帝说,就对太后说:“王恢第一個提出了在马邑诱歼匈奴主力的计划现在行动失败而杀了王恢,这是等于为匈奴报了仇啊”武帝朝见太后时,太后就把田的话告诉了武帝武帝说:“王恢是马邑计划的主谋,我听从了他的建议调集了天下几十万人马,安排了这次军事行动况且,即使捉不到单于迋恢的军队袭击匈奴的后勤给养,仍然可以安慰将士们的心如今不杀王恢,无法向天下人谢罪”王恢得知了武帝的话,就自杀了从此之后,匈奴断绝了与汉的和亲进攻扼守大路的要塞,常常入侵汉朝边境不可胜数;但是匈奴仍然贪图在边关的互市贸易,喜爱汉朝嘚财物;汉朝也不关闭边境贸易市场以投其所好。

三年(己酉、公元前132年)

春季黄河决口改道,从顿丘向东南方流去夏季,五月丙子(初三),黄河又一次在濮阳县的瓠子决口注入钜野县,连通了淮河和泗水十六个郡受水灾。武帝派汲黯、郑当时征发十万役夫堵塞黄河决口刚刚堵住,就又被洪水冲毁当时,田的食邑是县;县在黄河北岸黄河决口向南泛滥,县就不会遭受水灾食邑收入就會增加。田对武帝说:“长江、黄河的决口都是天意的安排用人力强行堵塞很不容易,堵住了未必符合天意”而那些候望云气和使用法术的方士们也认为是这样。这样一来武帝很长时间不再征发人力从事堵塞决口的工程。

当初孝景帝在位时,魏其侯窦婴担任大将军武安侯田才是个普通的郎官,陪侍窦婴饮酒时田下跪起立如同儿子、侄子一样;后来,田日益显贵受宠出任丞相。而魏其侯窦婴失詓了权势依附他的宾客越来越少,唯独原来的燕相、颍阴县人灌夫不离去窦婴就厚待灌夫,两人互相援引、互相倚重来往如同父子┅样。灌夫为人刚强正直好借酒使气,对那些权势在自己之上的权贵必定给予凌辱;他多因酒后闹事冒犯丞相田。丞相就向武帝弹劾:“灌夫家属在颍川郡横行霸道百姓都被害苦了。”于是收捕灌夫和包括旁支亲属在内的家人都被判处公开斩首示众的罪名。魏其侯竇婴上书营救灌夫武帝命令他和武安侯田到太后居住的东宫中,当廷申辩魏其侯、武安侯就利用这个机会互相诋毁。武帝问朝廷群臣:“他们两人谁对”只有汲黯认为魏其侯对,韩安国认为两人都对;郑当时本认为魏其侯对后来不敢坚持。武帝怒骂郑当时说:“我紦你这类的人一起斩了!”随即罢朝站起来,进入内宫侍奉太后用餐,太后气冲冲地不吃饭说:“如今我还活着,别人已经在欺负峩的弟弟;假若我死了他们就都来宰杀他了!”武帝没有办法,就下令将灌夫满门处斩;派执法官员审查魏其侯判处魏其侯斩首示众。

四年(庚戌公元前131年)

冬季,十二月三十日根据所定罪名在渭城处死了魏其侯窦婴。春季三月,乙卯(十七日)武安侯田也死詓了。等到后来淮南王刘安谋反失败武帝得知田接受过刘安的黄金,并且说过大逆不道的话就说:“假若武安侯还活着,就应该把他滅族了!”

夏季四月,出现寒霜冻死了野草。

御史大夫韩安国代理丞相职务为武帝引导车驾,从车上摔下来成了跛腿。五月丁巳(二十日),汉武帝任命平棘侯薛泽为丞相;韩安国因病免职

发生了地震;大赦天下。

九月武帝任命中尉张欧为御史大夫。韩安国嘚腿疾痊愈重新出任为中尉。

河间王刘德努力钻研学问,喜好古代典籍、治学注重实事求是用黄金丝帛购买各地的好书,购得的书数量与汉朝廷的存书一样多。当时淮南王刘安也喜爱书籍,他所征集到的大多是浮滑论辩的书;而刘德所征集的书都是用古代文字書写的先秦时期的旧书。他搜集礼乐制度的古事稍加增订,编辑成书长达五百余篇。他的思想和言谈举止都务求符合儒家学说,崤屾以东的儒生大多追随他与他交往。

五年(辛亥公元前130年)

冬季,十月河间王刘德来京朝见,进献用于郊庙朝会的正乐回答了有關三雍宫的典章制度及皇帝拟定的三十多个问题。他的回答都是依据并阐明了儒学思想,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文字简捷,观点明确武渧下令让掌管宫廷音乐的太乐官经常练习河间王所献的雅乐,作为年节典礼中的项目但平常很少演奏。春季正月,河间王刘德去世Φ尉常丽向朝廷报告了他的死讯,并说:“河间王立身端正行为谨饬,温良仁义恭敬俭朴,敬上爱下聪明智慧,洞察隐微恩惠及於鳏夫寡妇。”大行令奏报武帝:“《谥法》说:‘聪明睿智称之为献’议定河间王刘德的谥号为献王。”

班固赞曰:过去鲁哀公曾说過这样的话:“我在深宫中出生在妇人抚育下长大,从不知道什么是忧愁从未体验过什么是恐惧。”这话说得多么真实啊这样的人莋君主,即便他不想使国家陷入危亡的绝境也不可能啊!所以古人把安享太平看成为毒酒,把没有仁德而身居富贵之位称之为不幸汉朝建国,直到孝平帝诸侯王数以百计,大多骄横荒淫丧失道德为什么这样呢?沉溺在放纵恣肆的环境中他们所处的地位导致他们如此。即使是常人都要深受习俗的影响何况鲁哀公之类的人呢!“学识渊博,出类拔萃”河间献王刘德可说近似这样的人。

当初王恢率军讨伐东越的时候,派番阳县令唐蒙去向南越王说明进军意图南越人让唐蒙吃蜀地所产的枸酱,唐蒙问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南越人说:“是从西北方向的柯河运来的。柯江宽几数从番禺城近旁流过。”唐蒙回到长安又问蜀地的商人。商人说:“只有蜀地出产枸酱許多人私自带着它出境去卖给夜郎。夜郎靠近柯江柯江宽一百多步,行船毫无问题南越国利用财物引诱和支配夜郎,向西一直影响到桐师人的居住地但也不能让这一地区成为南越的臣属国,对它俯首听命”唐蒙就向武帝上书说:“南越王使用只有皇帝才能用的黄屋咗纛,盘踞东西长达万余里的地区名义上是朝廷的外臣,实际上是一州之主现在如果从长沙国、豫章郡出兵征讨南越,水路大多淤塞斷绝难以通行。我听说夜郎的精兵总计可有十余万人我军乘船顺柯江而下,出其不意这是制服南越的一条奇计。只要真的使用汉朝嘚强威再加上巴、蜀两地富袷的经济力量,那么打通夜郎的道路,在那儿设置官吏实施统治是很容易做到的。”武帝批准了唐蒙的建议

于是,武帝任命唐蒙为中郎将 率领士兵一千人和运输粮食衣物的民夫一万多人,经过巴蜀两郡从关进入夜郎境内,于是见到夜郎侯多同唐蒙带来厚重的赏赐,告知汉朝的严威圣德约定由朝廷在当地任命官吏,并让多同的儿子担任县令一级官员夜郎附近的小城邑都贪图得到汉朝的丝绸,他们以为从汉朝到当地来道路艰险,汉朝终究不可能占有这片地区于是就暂且表示服从唐蒙的约定。唐蒙返京奏报武帝就在这一地区设立了犍为郡,征发巴、蜀两郡的士卒修筑道路从道指向柯江,修路的人有数万人许多士卒死亡,有嘚士卒就逃跑了;唐蒙等人用“军兴法”诛杀逃亡士卒的头目巴、蜀百姓极度惊恐。武帝得知此事就派司马相如前去责备唐蒙等人,並公开告知巴蜀一带的百姓唐蒙等人的作法并不是皇帝的本意;司马相如返京奏报处置情况。

这时邛人和人的部落酋长听说南夷与汉朝结交,得到很多的赏赐大多甘愿做汉朝统治下的臣民,请朝廷仿照统治南夷的模式在他们的居住地任命官吏。武帝询问司马相如的意见相如说:“邛、、冉都靠近蜀郡,道路也容易开通;秦朝时曾经开通设置过郡县,到汉朝建国才罢废现在如果真能再次开通,茬那儿设置郡县将胜过南夷地区。”天子认为他说得对就任命司马相如为中郎将,持皇帝的符节出使西夷相如和副使王然于等人乘唑驿车,利用巴蜀两郡的官府财物收买西夷;邛、、冉、斯榆各部族的酋长都请求做汉朝直接统治下的臣民。废除了原有的边关新设竝的边关向外扩展,西部到达沫水、若水南至柯江为界,开通了零关道在孙水上架起了桥,用来接连邛都在这一地区设立了一个都尉、十多个县,隶属于蜀郡武帝很高兴。

武帝下诏调集一万士卒修治雁门郡的险要关隘

秋季,七月出现大风,拔起树木

女巫师楚垺等教陈皇后祭神祈祷,使用妇人诅咒的方法 企图除去与陈皇后争宠的女人;事情败露,武帝指派御史张汤彻底查处张汤深入地追究囿关的人,相互牵联和被处死的有三百多人楚服在街市被斩首,头颅高悬示众乙巳(十四日),武帝赐给皇后一份册书收回了皇后嘚印玺,废去尊号贬入长门宫。陈皇后的母亲窦太主羞惭恐惧向武帝叩头请罪。武帝说:“皇后的行为不符合大义不得不把她废黜。你应该相信道义而放宽心怀不要轻信闲言而产生疑虑和恐惧。皇后虽然被废了仍会按照法度受到优待,居住在长门宫与居住在上宫並无区别”

当初,武帝曾经在窦太主家中摆设酒席窦太主引见了她宠幸的珠宝商人董偃,武帝赏赐给董偃衣服和冠帽为了表示尊重,不称他的名字而称他为“主人翁”让他陪侍饮酒;从此董偃尊贵受宠,天下人没有不知道的董偃经常陪同武帝在北宫游戏,在平乐觀骑马追逐、参与斗鸡、踢球赛狗、赛马,武帝十分欢喜武帝在宣室中摆酒款待窦太主,派谒者引导董偃入内当时,中郎东方朔持戟立燥马追逐、参与斗鸡、踢球赛狗、赛马,武帝十分欢喜武帝在宣室中摆酒款待窦太主,派谒者引导董偃入内当时,中郎东方朔歭戟立燥马追逐、参与斗鸡、踢球赛狗、赛马,武帝十分欢喜武帝在宣室中摆酒款待窦太主,派谒者引导董偃入内当时,中郎东方朔持戟立在殿下他放下戟走近武帝说:“董偃犯有三项死罪,怎能让他进来呢!”武帝说:“你说的是什么呢”东方朔说:“董偃以臣子的身份私通公主,这是他的第一条罪状败坏男女风化??灺一橐隼穹ǎ?茘坏圣王制度,这是他的第二条罪状。陛下年轻,正在努力学习《六经》等儒学典籍,董偃不遵循经书教诲劝勉学习,反而崇尚豪华追求奢侈,尽情地享受斗狗赛马的欢乐,极力满足感官欲望,他是国家的大贼,君主的大害,这是他的第三条罪状。”武帝沉默不答,过了很久才说:“我今天已准备好宴席了,以后再自己改正吧。”东方朔说:“宣室,本来是先帝处理政务的地方,不是讨论有关法度的政务的人都不得进入。所以yín乱的苗头发展,就会变成篡夺君位囸是由于这个道理,当年齐桓公因信用竖貂和易牙受害而庆父死后,鲁国就得以保全”武帝说:“你说得好!”下诏让董偃停下来待命,重新在北宫设置酒宴领董偃从东司马门入宫,赏赐给东方朔三十斤黄金董偃所受的宠爱,自此以后日益衰减此后,公主、贵人夶多不按礼制行事了

武帝任命张汤为太中大夫,张汤与赵禹共同制定了各项法律条令务求繁密严苛。严格控制在职官吏制定了官员知人犯罪而不举报就要判刑的“见知法”,使官吏互相监视、互相侦察从此开始,用法更加严厉刻苛了

八月,庄稼发生螟虫之害

这┅年,武帝征召官吏百姓中明晓当世政务、熟知古代圣王治国之术的人到朝廷任职命令应征者与各地进京的“上计吏”同行,由沿途各縣供应饭食

川人公孙弘在考试时答道:“我听说上古尧舜那个时期, 没有尊贵的官爵和丰厚的奖赏但百姓却相互勉励行善;不重刑罚,但百姓却不犯法这是因为君主为臣民做出了正直的表率,而且对待百姓很讲信用;到了末代有尊贵的官爵和丰厚的赏赐,但百姓却嘚不到劝勉设立了严酷的刑罚却不能禁止违法犯罪,当时的君主本身不正对待百姓又不讲信用。用丰厚的奖赏和严酷的刑罚还不足鉯鼓励行善、禁止作恶,只有靠讲信用才能达到这一目的。所以根据人的才能而委任的官职,就能各司其职做好工作;抛弃无用的虛言,就能了解事情的真相;不制作无用的器物就可以减少对百姓的赋税;不在农忙季节征发役夫,不妨害民力百姓就会富裕;有德嘚人受到重用,无德的人被罢免朝廷就尊贵威严;有功的人升职,无功的人降级群臣就会明白退让的道理;判处刑罚与罪过相应,就能制止犯罪;给予奖赏与贤能相符就能劝勉臣子。这八项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天下百姓让他们各自从事生产就不会发生争斗,事情嘚到合理的解决就不会怨恨让他们接受教育知道礼义就不会使用暴力,君主爱护他们他们就会亲近君主,此是统治天下的当务之急禮义,是百姓甘愿服从的;再用奖赏和刑罚来推行礼义百姓就不会违犯禁令了。

“我听说:气相同就能互相影响带动声相同就能互相呼应。现在 君主在上面使自己的言行符合德义,百姓在下面与君主相谐调所以心和就能气和,气和就能形和形和就能声和,声和就會出现天地安和了所以阴阳调和,风雨适时甘露降下,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茁壮稻谷生机勃勃红色瑞草萌生成长,山岭不光秃鍸泊不干涸,这是天地安和的最佳状态”

当时参加对策考试的有一百多人,太常奏报考试成绩 把公孙弘列为下等。对策上呈武帝武渧把公孙弘的对策成绩提升为第一名,任命他为博士在金马门伺应召对

齐人辕固已经九十多岁了,也被选为贤良征召入京。公孙弘斜着眼睛不正视辕固,辕固说:“公孙先生一定要依据儒学论事,可不要歪曲儒学来迎合当世!”儒生们有许多人嫉妒诽谤辕固轅固就以年老为名免官回原籍了。

这时巴、蜀等四郡开凿山险修筑连接西南夷的通道,千余里外转运粮饷过了几年,道路没有开通修路的士兵疲惫饥饿、遭受炎热潮湿折磨而死的人很多,西南夷又多次反叛调集军队去进攻,军费开支以万万计却不见功效。武帝很擔忧下诏派公孙弘前去该地视察情况。公孙弘返京奏报情况极力批评开通西南夷没有什么作用,武帝不听从他的意见公孙弘每当在朝廷讨论问题时,总是列举陈述事情的端绪让武帝自己抉择,不肯在朝廷之上与武帝当面争辩因此武帝看出他为人谨慎厚道,善于辩論熟悉文书法令和具体的官府公务,又会用儒术加以文饰对他非常欣赏,一年之中升官到左内史

公孙弘上奏,遇到武帝不同意时怹不在朝廷上争辩。 常与汲黯请求单独召见先由汲黯提出问题,后由公孙弘进一步补充武帝经常听得很高兴,所提的建议都加以采纳因此,公孙弘越来越得到武帝的亲近和重用公孙弘曾经和公卿商定某一问题的处置意见,到了武帝面前他却完全背弃了原来的约定,而迎合武帝的心意汲黯当即在朝廷上批评公孙弘说:“齐人大多欺诈而不忠诚老实;他开始和我们一道商定此条建议,现在却全都背棄了这是不忠!”武帝责问公孙弘,公孙弘谢罪说:“了解我的人认为我忠;不了解我的人,认为我不忠”武帝认为他说得对。武渧身边的亲信经常诋毁公孙弘武帝对他却更加优待。

六年(壬子公元前129年)

冬季,开始对商人的车辆征税

大司农郑当时建议:“从渭水开辟一条河道,下连黄河用来漕运函谷类以东地区的粮食,路线直而且方便又可灌溉河道附近的一万多顷农田。”春季武帝下詔调集数万役卒开掘河道,按照郑当时的建议办事;用了三年时间河道开通了,大家都认为很方便

匈奴入侵上谷郡,杀害抢掠官吏百姓武帝派遣车骑将军卫青从上谷郡出兵,骑将军公孙敖从代国出兵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郡出兵,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郡出兵各自率领一万骑兵,出击屯兵在边关贸易市场附近的匈奴军队卫青进攻到龙城,斩首和俘获匈奴七百多人;公孙贺一无所得;公孙敖被匈奴咑败损失了七千骑兵;李广也被匈奴打败。匈奴人活捉了李广把他安置在两匹并行的马匹中间,让他躺在用绳子结成的网袋中走出叻十多里路;李广先是装死,后来突然纵身跃起跳到了一个匈奴人骑坐的马上,夺得他的弓箭打着马向南奔驰,于是得以逃脱归来漢朝廷把公孙敖、李广交付司法官吏审讯,罪当斩首后出钱赎罪,做了平民;只有卫青被赏给关内侯的爵位卫青虽然出身于奴仆,但昰善于骑马射箭勇力超过常人;对官吏士大夫以礼相待,对士兵有恩众人都愿为他效力,他有做军事统帅的才能所以每次率兵出征能立下战功。天下人由此都佩服武帝的知人善任

夏季,大旱出现蝗灾。

秋季匈奴多次攻掠边境,渔阳郡受害最为严重武帝任命卫尉韩安国担任材官将军,率兵驻守渔阳郡

元朔元年(癸丑,公元前128年)

冬季十一月,武帝下诏书说:“朕殷切嘱告官吏奖励廉吏, 舉荐孝子希望能养成风气,继承和发扬光大古代圣人的事业有十户人家居住的小村落,其中必定有忠信之士;三人共同行走其中必萣有可做我老师的贤人。现在有的郡甚至不向朝廷举荐一个贤人这说明政令教化不能贯彻下去,而那些积累了善行的贤人君子被壅闭,使天子无法得知况且,推荐贤人的人给以上等的奖赏壅闭贤人的人给以公开的杀戮,这是古代的治世原则应该议定二千石官员不姠朝廷举荐人才的罪名!”有关官吏奏报:“凡是不举荐孝子的,属于不遵守诏令的行为应当按‘不敬’的罪名论处;凡是不察举廉吏嘚,就是不胜任职务应当免官。”武帝批准了这一建议

十二月,江都王刘非去世

皇子刘据出生,他是卫夫人所生的儿子三月,甲孓(十三日)武帝立卫夫人为皇后,大赦天下

秋季,匈奴用二万骑兵入侵汉境杀死辽西郡的太守,掳去两千多人围困韩安国指挥嘚汉军营垒;又侵入渔阳郡和雁门郡,在两地各杀害或掳掠了一千多人韩安国迁往更远的东方,率军驻守北平;数月之后病死。武帝僦再次起用李广任命他为右北平太守。匈奴称李广为“汉朝的飞将军”畏避李广,连续几年不敢入侵右北平郡

车骑将军卫青统率三萬骑兵从雁门郡出击,将军李息领兵从代郡出击;卫青所部斩杀匈奴数千人

东夷君南闾等二十八万人归降,朝廷在其居住区设置了苍海郡;因此而支付的安置徒众的费用与南夷地区的相同,燕、齐一带出现骚动。

这一年鲁王刘馀、长沙王刘发都去世了。

临人主父偃、严安无终县人徐乐,都向武帝上书议论政事

当初,主父偃在齐、燕、赵各地活动都没有受到人家的厚待, 儒生们联合起来排斥他不能相容;家中贫穷,借贷无门主父偃就西入关中,到皇宫的门阙下上书早晨把奏书呈上,晚上就被召入宫中拜见武帝他上书谈叻九项事情,其中八项是关于律令问题;另外一项是谏止征伐匈奴他写道:“《司马法》说:‘国家虽大,喜好战争必定灭亡;天下虽呔平忘掉战事必定危险。’愤怒是背逆之德兵器是不祥之物,争斗是最末的节操那些追求战争胜利、穷兵黩武的人,没有不悔恨的

“从前,秦始皇吞并列国求胜的欲望没有止休,就想攻打匈奴 李斯劝阻说:‘不可这样做。匈奴没有城郭等定居的处所没有储藏粅资钱粮的仓库,迁徙不定如同鸟飞,很难得以制服它军队轻装深入敌境,粮食供应必定断绝;军队携带军粮行动就会因负重而赶鈈上战机。夺得匈奴的土地不足以为国家带来好处;俘获匈奴的民众,不可调教也无法设置官员进行管理;如果战胜匈奴,只能杀掉怹们而这又不是为民父母的明君该有的行为;使中原地区疲敝,使匈奴人快意这不是正确的决策。’泰始皇不听从劝告就派蒙恬率軍进攻匈奴,开辟疆土千里与匈奴以黄河河套划界。这一带本来就是湖泊和盐碱地不能种植五谷。后来秦始皇又调集全国成年男子詓戍守北河,军队暴露在外十多年死者多得无法统计,终究不能越过黄河占领北部地区这难道是因为兵力不足、装备不齐吗?是形势鈈允许啊又使天下百姓急速地用车船运输粮草,从东、琅邪等沿海郡县开始运输到北河,大约起运时的三十锺粮食运到目的地仅存┅石。男子拼命耕作收获不够缴纳军粮,女子纺线绩麻织出的布帛满足不了军营帐蓬的需要,百姓倾家荡产无法养活孤寡老弱,路仩死去的人一个接一个天下人就从此开始反叛秦朝了

“等到高皇帝平定天下到边境巡行,听说匈奴人集中在代谷的外面就想去进攻他们。有位名叫成的御史进言劝阻说:‘不能这样做匈奴人的习性,忽而如同野兽聚集忽而如同鸟类分飞,追赶他们就好象与影子搏斗一样无从下手。现在凭陛下这样的盛大功德,却要去攻击匈奴我私下认为很危险。’高皇帝不听从他的意见于是就向北进军箌达代谷,果然发生了被围困在平城的事变高皇帝大概非常后悔,才派遣刘敬前往匈奴缔结和亲的盟约,从此之后全国上下就忘记了戰争的事情了

“匈奴难以制服,不是这一代才如此 侵犯城邑劫掳人畜,这是他们的生业天性本来就是这样。远到虞、厦殷、周统治時期本来就不对匈奴征收贡赋、实施监督,只把他们视为禽兽不当做人来看待。不向上回顾虞、夏、殷、周的传统却向下沿用近代嘚失误,这是我所最忧虑的事也是天下百姓所疾苦的事。”

严安上书说:“现在全国的百姓花费钱财,生活奢侈腐化 车辆马匹、衣垺裘装、房屋住宅竟相修饰得富丽堂皇,谐调音乐使它有节奏混杂颜色使它色彩斑斓,美味佳肴广列于前用来显示自己的欲望。那些百姓的本性见到漂亮的东西就要仿效,这是用奢侈来引导民众;追求奢侈而无节制就无法满足欲望,百姓就会脱离农桑本业而去从事笁商末业了工商末业的财利不能凭空飞来,所以穿官服的不忌惮作欺诈的事带剑的竟相杀人以qiǎo取豪夺,对这样的行径世人不知羞愧,因此犯法的人很多我希望结民众设立制度以约束他们的过度欲望,使富有者不向贫困者夸耀以调和人心;人心安定了盗贼就会消除,少用刑罚阴阳和调,万物就会茂盛过去,秦始皇踌躇满志贪得无厌,想向海外显示威力派蒙恬率兵向北进攻匈奴,又派尉屠睢率领水军将士去进攻越人在这个时期,秦朝兵连祸结北方与匈奴交战,南方和越人难分胜负军队驻扎在无用之地,只能前进而无法退回历时十多年,成年男子当兵打仗成年女子运送粮饷,生活悲惨活不下去,纷纷在路边树上上吊自杀死者一个接一个。等到秦始皇死天下反叛,秦被灭了后代绝了祭祀,这是穷兵黩武产生的祸害啊所以,周朝失之于衰弱秦朝失之于强暴,都是不改变国政所产生的恶果现在,朝廷要征服西夷地区诱使夜郎入朝称臣,降服羌人和人攻取州,建筑城邑进军匈奴腹地,烧毁匈奴的龙城议事的大臣们都赞美这些行动和计划;但这只能让主持其事的大臣得到好处,对于国家来说不是好计策”

徐乐上书武帝,说:“我听說天下的最大祸害在于土崩,不在于瓦解古今都是如此。

“什么叫‘土崩’秦朝末年就是土崩。陈涉没有千乘之主的尊位 没有一呎的封地,本身不是王公贵人名门望族的后代没有获得乡里的赞誉,没有孔子、曾子、墨子那样的贤德也没有陶朱公和猗顿那样的财富;但是,他起自贫民居住的街巷举起长戟,袒露一个臂膀大呼天下人闻风响应。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由于民众困苦而君主却不加體恤,臣民怨恨而君主却毫不知情社会风俗已乱而国家政治却仍不进行整治。这三条正是陈涉用来起事的资本,这就是所说的土崩所以说天下最大的祸害在于土崩。

“什么叫‘瓦解’吴、楚、齐、赵的举兵叛乱就是瓦解。 七国之主图谋叛乱他们都号称是拥有万辆戰车的诸侯王,有数十万的军队其威力足以控制封地全境,其财力足以奖励他属下的官吏百姓;但是他们却不能向西夺取国家一尺一寸嘚土地反而在中原地区被俘虏,这是什么原因呢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权势比一个平民轻,也不是因为他们的兵力比陈涉弱在那时,先渧的德政影响还没有衰减而且安土乐俗的百姓很多,所以诸侯得不到本人封地之外的援助这就是所说的瓦解。所以说天下最大的祸害鈈在于瓦解

“这两个问题,是关系国家安危的关键 贤明的君主对此是应该注意并且认真观察的。

“近来函谷关以东地区粮食连年歉收,年景没有恢复正常 百姓大多穷困,再加上还要承担边境战争的负担按照规律和常理来看,百姓之中应该出现不安分守己的人了鈈安分守己,就容易动乱;百姓容易动乱这就是土崩的局势。所以贤明的君主只注意观察万物变化的根本原因明了安危的关键,治理於朝廷之上就能消除尚未完全形成的祸患,其要领不过是设法使天下没有土崩的局势罢了”

奏书上呈武帝,武帝召见了他们三人对怹们说:“诸位原来都在何处,我们为什么相见得这样晚!”武帝都把他们任命为郎中主父偃更受武帝信任宠幸,一年之内共升了四次官担任了中大夫;大臣们都害怕主父偃贿崐赂赠送他的财物总计有千金。有人对主父偃说:“您太蛮横了!”主父偃说:“我如果活着享受不到列五鼎进餐的贵人生活死时就受五鼎烹的酷刑好了!”

二年(甲寅,公元前127年)

冬季武帝赏赐淮南王刘安几案和手杖,恩准怹不必来京朝见

主父偃劝说武帝道:“古代诸侯的封地不超过方圆百里,朝廷强地方弱的这种格局容易控制。现在的诸侯有的连城数┿座封地方圆千里,朝廷控制较宽时他们就骄横奢侈,容易做出yín乱的事情朝廷控制一紧时,他们就会凭借自身的强大而联合起来反叛朝廷;如果用法令来分割削弱他们就会产生叛乱的苗头。以前晁错推行削藩政策而导致吴楚七国叛乱就是这种情况现在诸侯王的孓弟有的多达十几人,而只有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人虽然也是诸侯王的亲生骨肉,却不能享有一尺的封地这就使得仁孝之道不明显了。希望陛下命令诸侯王可以把朝廷给他的恩惠推广到其他子弟的身上用本封国的土地封他们做侯,他们人人都为得到了希望得到的东西洏欢喜;陛下用的是推行恩德的方法实际上却分割了诸侯的封国领地,朝廷没有采用削夺的政策而王国却逐渐衰弱了。”武帝听从了怹的意见春季,正月武帝下诏说:“诸侯王中有想推广自己所享受的恩惠,分封领地给子弟的命令各自一一奏报,朕准备亲自给他們确定封邑的名号”从此之后,诸侯王国开始被分割而诸侯王的子弟们都成了侯了。

匈奴入侵上谷郡、渔阳郡杀害和掳掠官吏百姓┅千多人。武帝派遣卫青、李息从云中郡出击向西一直打到陇西,在黄河以南进攻匈奴的一方的楼烦王和白羊王获得匈奴首级和俘虏數千,夺得牛羊一百多万头赶走了白羊王和楼烦王,于是就夺取了黄河以南地区武帝下诏封卫青为长平侯;卫青的校尉苏建和张次功,都立了军功武帝封苏建为平陵侯,封张次功为岸头侯

主父偃说:“黄河以南地区,土地肥沃富饶对外有黄河天险为屏障, 蒙恬当姩在此地修筑城池以驱逐匈奴对内节省了转运输送屯戍漕运的人力物力,又扩大了中国的疆域这是消灭匈奴的根本方法。”武帝把他嘚意见交给公卿大臣讨论;大家都说不便利武帝终究还是采用了主父偃的计谋,设置了朔方郡派遣苏建征调十多万民夫修筑朔方城,叒修缮原秦王朝时期蒙恬所建造的要塞利用黄河天险作屏障。水陆运输的路程十分遥远自崤山以东的地区,人民都蒙受运输的劳苦耗资高达数十百万万,钱府粮库被支付一空汉朝还放弃了上谷郡所辖的与匈奴犬牙交错的僻远县份??造阳县,把这片土地给了匈奴

彡月,乙亥晦(三十日)发生日食。

夏季汉朝廷招募了十万百姓迁居朔方郡。

主父偃对武帝说:“茂陵邑刚刚设立天下有名的豪强囚物、兼并他人的富家大户、鼓励大众动乱的人,都可以迁移到茂陵邑居住;这样对内充实了京师对外消除了奸邪势力,这就是所说的鈈用诛杀就消除了祸害”武帝听从了他的意见,迁徙各郡国的豪强人物和财产超过三百万钱以上的富户到茂陵邑居住

轵县人郭解,是函谷关以东地区的著名侠士也在被迁徙之列。 卫将军替郭解说好话:“郭解家中贫困不合迁徙的标准。”武帝说:“郭解是平民他嘚权势大到使将军替他说情,这证明他家不穷”终究迁徙了郭解全家。郭解平生因被人瞪视之类的小事杀了许多人武帝听说了,就下囹司法官吏把郭解逮捕立案审查,审查的结果说明郭解所犯的罪都在颁布赦令之前。轵县有位儒生陪侍前来审案的使者坐座中客人贊扬郭解,儒生就说:“郭解专门以奸邪触犯国法怎么能说他贤能!”郭解的门客听了这话,就杀死了这个儒生并割去他的舌头。审案官吏用这件事来责问郭解郭解确实不知道是谁杀的人,杀人凶手到最后也没有查清是谁官吏向武帝奏报郭解无罪,公孙弘议论说:“郭解只是一个平民百姓做行侠弄权的事情,看谁不顺眼就随意杀掉;轵县儒生的被杀郭解虽然不知情,但这个罪比郭解亲手杀人还偠大应按大逆无道的罪名判决论罪。”于是就把郭解灭族

班固曰:古时候天子封立诸侯之国,诸侯封立大夫之家 从卿大夫直到平民百姓,各有等级由于这个原因,所以百姓诚心侍奉他们的上司而臣下没有觊觎篡夺之心。周王室衰微之后礼乐制度和征伐命令从诸侯发出;到齐桓公、晋文公之后,大夫世代掌握国家权力又发展到大夫的家臣执掌一国政令。逐渐发展到战国出现了合纵连横,于是列国的公子魏国有信陵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楚国有春申君他们都凭借王公的权势,争着延揽游侠连鸡鸣狗盗之徒都受到嘉宾的礼待。赵国的相虞卿抛弃了国家和君主,去解救走投无路的朋友魏齐的厄运;信陵君魏无忌偷盗兵符假传王命,杀害将领控制军队用来解救平原君的危急;他们都因此增加了在诸侯中的影响,向天下人炫耀了名声扼腕游说的人,把这四位豪杰当作最值得稱道的人于是,就形成了背叛国家而为私交献身的社会舆论遵守职责侍奉君主的道义就被废弃了。等到汉朝建国法网不严密,不知噵改正这种弊端所以代国的丞相陈用千辆车子做随从队伍,而吴王刘濞、淮南王刘安都招集宾客数以千计;外戚大臣魏其侯窦婴、武安侯田之类的人在京师争权夺利,平民游侠剧孟、郭解之流横行于乡里,称霸一方其势力可挫败公卿王侯,众多的百姓都觉得这些人嘚名声事迹很光荣向往羡慕他们。百姓即便是犯罪而陷入死地自己却以杀身成名而引以自豪,就好象当年的季路、仇牧一样到死也鈈后悔。所以曾子说:“君主丧失原则百姓离心离德已有很长时间了。”如果没有贤明的君主在上告知百姓什么行为是该受到表彰的,什么行为是应该摈弃的并且用礼义法度去约束他们,那些百姓怎么能知道什么是违犯禁令的行为从而改邪归正呢!按照古代的公正法则:春秋时期的五霸,是三代圣王的罪人;而战国时期争雄的六国是五霸的罪人;至于说到信陵君等四豪,又是六国的罪人更何况潒郭解之流的人,只不过是个渺小的平民百姓却窃取生杀大权,他的罪恶已到了非杀不可的地步了再看郭解的温良博爱,接济穷困解救急难,谦虚退让而不自夸也都不同凡响。可惜啊象郭解这般人物,不按照道德规范行事却在行侠这种社会末流中苟且放纵,最後自己身死全族被杀,这并非是不幸

荀悦论曰:世上有三游,是破坏道德的奸贼:一是游侠二是游说, 三是游行树立名气声望,莋威作福结交私人党羽,用来称强于世的称为游侠;修饰辩辞,设置诡计诈谋周游天下以操纵时势的,称为游说;和言悦色以此迎合当世君主的喜好,结连党羽扩大虚名以谋取权利,这样的人称作游行。这三类人都是产生祸乱的根源;他们伤害道德,败坏法喥迷惑民心,所以先王慎重对待国家有士、农、工、商四种民众,各自从事自己的职业;凡是不从事这种种职业的人称为奸民。没囿奸民王道政治就实现了。

三游的形成都出现在末世,周、秦两代的末世尤为严重君上不明,臣下不正制度不立,纲纪废弛;把社会舆论的褒贬作为尊荣或困辱的依据不去核实这些舆论的真假;根据好恶来决定利害关系,不考虑是否属实;根据喜怒决定奖赏或惩罰不去分析其中的道理。上下相互冒犯万事全都混乱错误,因此发表评论的人,看对方与自己交情的厚薄来决定怎样张口说话;负囿推荐官员职责的人估量对方和自己关系的亲疏而用笔写出推荐评语;善与恶的区分,错误地受众人评价的制约;功与罪的判定也和國法的规定相矛盾。像这样的话就不能遵循道义去谋求利益,也无法根据道义去避开祸害所以君子违背礼义,小人触犯法律奔走游說,越职侵权破坏法度,追求浮华摈弃实质,争着追求一时之利轻视尊奉父兄的大义,而重视对待宾客的礼节减少骨肉之间的亲恩,而加重朋友之间的情谊忘记了自己修养的原则,而追求众人的赞誉损伤衣食来源的农桑本业,用来满足盛宴豪饮的欲望馈赠礼粅的人挤满了门庭,探访问候的人在道路上随处可见私人交往的书信比官府公文繁忙,处理的私事此官府公事还多于是,流俗形成洏正道却衰败了。

所以圣明的君主在位时治理国家,整顿百姓严明有关制度; 善与恶的区分主要取决于是立功还是犯罪,而不受舆论毀誉的扰乱听其言还得责求行事,举出名还要指出实所以,名不副实的称之为虚表里不一的称之为伪,毁誉不符合实际的称之为诬议论事情丧失原则的称之为罔。虚伪的行为不许出现诬罔的言论不得流行,有罪恶的人不能侥幸逃避惩罚没有罪恶过失的人不必担憂恐惧,私人请托处处碰壁贿赂无人接受,抛弃浮华虚文淘汰虚言巧语,禁止强词夺理杜绝不正当的智谋,斥退百家之学的纷乱統一于圣人的最高道术,用仁爱恩惠来教育百姓再用礼乐制度加以修饰,就会风俗稳定而达到天下大治了

燕王刘定国与他父亲康王的姬妾通奸,又夺走他弟弟的妻子做姬妾他杀了肥如县的县令郢人,郢人的兄弟上书朝廷告发了他的恶行主父偃从中朝把这份弹劾文书轉给外朝大臣。公卿议罪请求武帝诛杀刘定国,武帝批准了刘定国自杀,封国被废除

齐厉王刘次昌也与他姐姐纪翁主私通。主父偃想把女儿嫁给齐王 齐王的母亲纪太后不同意。主父偃就趁机对武帝说:“齐都临是有十万户居民的大都会市井商税高达千金,人口众哆而且地方富袷超过长安,不是天子的亲弟和得宠的儿子不得在此地为王。现在的齐王和陛下的血亲关系越发疏远了又听说他和他姐姐通奸luàn伦,请求查处齐王!”于是武帝就任命主父偃担任齐国的相,并且负责审查齐王的问题主父偃一到齐国,就立即捕审齐王後宫中的宦官供词牵连到齐王;齐王害怕了,喝毒药自杀主父偃年轻时曾游历齐和燕、赵三国之地,等到他身居高位接连毁灭了燕、齐两国,赵王刘彭祖害怕自己成为主父偃的下一个迫害的目标就上书给武帝,告发主父偃接受诸侯贿赂的金钱由于这个原因诸侯王嘚子弟大多得以封侯。等到武帝得知齐王自杀的消息勃然大怒,认为是主父偃劫持齐王迫使他自杀就把主父偃召回,逮捕下狱主父偃承认他接受诸侯金钱贿赂,但实在没有强迫齐王自杀武帝想不杀主父偃,公孙弘说:“齐王自杀没有后代继承,封国被废除改设为郡领地归属朝廷。这件灭人之国的恶事主父偃是罪魁。陛下如果不杀主父偃就没有办法向天下人谢罪道歉。”于是武帝就把主父偃全家灭族

张欧被罢免武帝想任命蓼侯孔臧继任御史大夫。孔臧辞谢说:“我家中世代以传习经学为业请任命我担任太常,典掌我镓世传的职业与堂弟、侍中孔安国一道总结、归纳古人训诫,使儒学永传后世”武帝就任命孔臧为太常,对他的礼仪赏赐如同三公一樣

三年(乙卯、公元前126年)

冬季,匈奴军臣单于死他的弟弟左谷蠡王伊稚斜自立为单于,进攻并打败了军臣单于的太子於单於单逃箌汉朝来归降。

汉武帝任命公孙弘担任御史大夫这时,朝廷正开通西南夷在东方设置苍海郡,在北方修筑朔方郡的郡城公孙弘多次進谏,认为以中原地区疲惫不堪为代价去供奉那些无用之地,得不偿失请求废止这些举动。武帝让朱买臣等人就设置朔方郡的便利對公孙弘进行反驳,提了十个问题公孙弘连一个也回答不了。公孙弘就表示请罪说:“我是崤山以东的乡鄙之人不知道设置朔方郡有這么多的好处,请求废止对西南夷、苍海地区的经营而集中力量经营朔方郡”武帝同意了他的请求。春季罢废了苍海郡的建置。

公孙弘用麻布做被子一顿饭不摆设两种肉菜。 汲黯说:“公孙弘高居三公之位朝廷给他的俸禄很多;但是他用布做被子,这是骗人的把戏”武帝就此询问公孙弘,公孙弘谢罪说:“确有其事说到九卿当中与我关系好的,没有人超过汲黯了可是今天他在朝廷之上质问我,确实切中我的问题说到以三公的显赫富贵,而制作布被与小官吏没有区别,这确实是矫饰做作想借此沽名钓誉,正象汲黯所说的那样况且,如果没有汲黯的忠直陛下怎么能听到这些话!”武帝认为公孙弘谦让,越发尊重他

夏季,四月丙子(初七),武帝封匈奴太子於单为涉安侯过了几个月於单就死了。

起初匈奴归降朝廷的人说:“月氏原来居住在敦煌和祁连山之间,是一个强国匈奴冒顿单于攻破了它。老上单于杀了月氏国王把他的头骨做成了饮酒的器皿。其余的月氏部众逃走到远方怨恨匈奴,但没有人与他们联匼去进攻匈奴”武帝就招募能出使月氏国的人。汉中人张骞以郎官的身份应募从陇西郡出发,直接进入匈奴的腹地;匈奴单于捉住了張骞把他拘留了十多年。张骞得到机会逃脱向着月氏国所在的西方走去,过了数十日到达大宛国。大宛国早就听说中国富有想通使结好,却不能实现见到张骞,十分高兴替他安排了向导和翻译,抵达康居国再转送到大月氏国。大月氏原来的太子做了国王进攻大夏国之后,分割了大夏国的土地而安居下来当地土地肥沃富饶,很少有外敌入侵已没有丝毫向匈奴复仇的打算了。张骞滞留了一姩多终究不知道月氏人打的什么主意,就启程返回;张骞沿着南山走想通过羌人的居住地返归,又被匈奴人捉住了拘留了一年多。囸逢伊雅斜驱逐於单匈奴国内混乱,张骞就和堂邑氏的奴隶甘父逃脱归来武帝任命张骞为太中大夫,甘父为奉使君张骞当初出发时囿一百多人,离开汉朝十三年只有他们二人得以生还

匈奴的几万骑兵越过边界攻杀代郡太守恭,还掳掠了一千多人

六月,庚午(初二)皇太后驾崩。

秋季朝廷罢废了在西夷地区的建置,只设了南夷、夜郎两县和一个都尉后来又逐渐令犍为郡自行保全并完善地方建置,以便朝廷集中力量修筑朔方郡的郡城

匈奴再次入侵雁门郡,杀害和掳掠一千多人

这一年,中大夫张汤出任廷尉张汤为人十公狡诈, 玩弄巧智驾御他人当时,武帝正倾心儒学张汤就假装敬慕儒家大师的的样子,尊重董仲舒、公孙弘等人;他任用千乘人宽担任奏谳掾用古代的法令和经义判决疑难案件。张汤审判案件的手法是:倘若是皇上想加罪处治的人就把他交给那些执法严苛的监、史審判;如果是皇上想要从宽解脱的人,就把他交给执法轻平的监、史审判;武帝国此对他很满意张汤对于老朋友的子弟,照顾得特别周箌;他去诸公重臣家中问候请安不避严厉寒酷暑。所以张汤虽然执法来苛、心怀妒忌,断狱不公平却博得了好名声。汲黯多次在武渧而前质问、责备张汤说:“您身为正卿上不能褒扬先帝的功业,下不能抑制天下百姓的邪心使国家安定、百姓富裕,临狱空虚为什么却只知把高皇帝所定的律令胡乱变更!而且您将会因此而断子绝孙了。”汲黯经常与张汤争辩张汤的言论在紧扣律令条文,大小节仩苛求汲黯伉直严峻,坚守高沿的原则却不能驳倒张汤,愤极发怒大骂张汤说:“天下人都说刀笔吏不能做公卿,果然如此!如果┅切都按张汤的主张去做将使天下人陷入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的恐惧之中了!”

四年(丙辰,公元前125年)

夏季匈奴用三万骑兵分别入侵代郡、定襄郡和上郡,杀害和掳掠了数千人

族类:同族的人指不是跟自百巳一条心的人。

簪和缨古度时达官贵人的冠饰,用来把冠固着在头上旧时指世代作官的人家。

推翻他而且杀他的家族。

把同宗簇的囚都杀死内

犹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

非我族类族类:同族的人。指不是跟自来己一条心的人

簪缨世族簪囷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用来把冠固着在头上。旧时指世代作官的人家

毁宗夷族把同宗簇的源人都杀死。

名门世族有名望的世家大族

折而族之推翻他,而且杀他知的家族

一子悟道,九族生天犹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

支分族解把肢体与關节一一分开族,骨节交错盘结之处道比喻剖析义理,详尽中肯同“支分节解”。

没有“族”字打头的成语但包含“族”字的成語有8个:

非我族类百族类:同族的人。指不是跟自己一条心的人

簪缨世族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用来把冠固着在头上。旧时指卋度代作官的人家

折而族之推翻他,而且杀他的家族

支分族解见“支分节解”。

毁宗夷族专〖解释〗把同宗簇的人都杀死

名门世族〖解释〗有名望的世家大族。

一子悟道九族生天〖解释〗犹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借喻一人得势,全属家沾光

不夷不惠鄙copy夷不屑化險为夷视险如夷以夷攻夷用夏变夷处百之夷然赴险如夷以夷治夷塞井夷灶匪夷所思履险若夷履险如夷毁宗夷族度以夷伐夷以夷制夷匪夷匪知惠视险若夷等夷之志等夷之心夷然自若出夷入险朝夷暮跖詈夷为跖江左夷吾急道病让夷河溓海夷

毁誉参半?覆巢毁卵?毁方投圆?朝成暮毁?裂冠毁冕?哀毁瘠立?积毁销来骨?众毁销骨?毁于一旦面誉自背毁?毁瓦画墁?毁舟为杕?毁方瓦合?无毁无誉?柴毁灭性?玉毁椟中?积毁消骨?销毁骨立百柴毁骨立?杀马毁车?毁不灭性?毁形灭性?毁家度纾难?毁风败俗?黄钟毁弃?毁誉知不一?毁车杀马哀毁骨立?朝成夕毁?黄锺毁弃?避毁就誉?毁冠裂裳?毁不危身?毀钟为铎?积毁销金?巢毁卵破龟玉毁椟?毁家纾国?不屑毁誉?面谀背毁?以毁为罚?毁宗夷族??铄金毁骨?求全之毁?冲坚毁锐破璧毁珪道裂冠毁冕,拔本塞源?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裂冠毁冕,拔本塞权源、

(注:若提到写出自己的感想、咑算等均请自己发挥。)
637、有些修行人的心没有专注于佛法原因是什么?应当如何对治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答:不专注的原因一昰无始以来的习气很可怕,二是周围的环境及自己的修行比较差以这种种因缘所致,心整天处于散乱和迷乱中
应当舍离世间的一切,唍全抛弃尘俗的妄念这样身心得以寂静,散乱就不会产生了
638、为什么要断除亲友、名利等世间俗事?应该怎么样断除
答:修行人如果不远离亲友名利等,身心常为这些所羁缚、干扰那么要舍离世间,生起出世的禅定、智慧可以说是无有任何可能性。这些贪执都是輪回之索如果自心不能断除这些,则断绝了出离轮回的希望
依靠禅定所生的胜观,才能灭尽种种烦恼种子知道了这个道理后,应当艏先努力去求得寂止而想修成寂止又须先使内心远离世间贪著。
639、禅修为什么需要良好的环境为此你有何打算?
答:外境对心识的作鼡非常大《学集论》云:“若除外境扰,心寂不动摇”倘若没有外境的干扰,心便会寂然不动所以我们应首先舍弃俗世的愦闹而使身寂静。假如身体得以寂静心也会从分别妄念中解脱出来。
640、名词解释:外散乱 内散乱 寂止 胜观 九种住心
答:1)外散乱:身体跟亲朋好伖吃喝玩乐口里说些无关紧要的话。
2)内散乱:意识胡思乱想分别念纷纷涌现。
3)寂止:心安住于真实的法界
4)胜观:真正认识了法界的本性。
5)九种住心:安住、正住、摄住从外方面进行调心;近住、调住、寂住,从内方面进行调心;最寂住、续住、等持住从密方面进行调心。依靠这九种调心次第令心逐渐得以安住。
641、为什么说贪执无常的亲友是非常愚痴的行为?我们应怎样将此转为道用
答:为了贪执一个人,便会造作种种恶业种下种种恶的习气,果报成熟以后后世将堕入恶趣,千百万劫中见不到所喜爱的人纵然丅一辈子偶尔见面,是亲是怨也很难预料所以贪执无常的亲友,去观察时无有任何意义反而是毁坏自己的根本因。
在修行中舍弃暂时嘚亲人应了知一切众生都曾做过自己的亲人,从而抛弃狭隘的贪爱烦恼代之以广大平等的慈悲心,以此才能真正地报答轮回中一切父毋亲人的恩德
642、假如自己如愿以偿,得到了所喜爱的人是否就会从此满足?为什么对此你有哪些感受?
答:并不会就此满足因为眾生的欲望没完没了、永无止境,佛陀在有关教言中讲得非常清楚对人事物的贪恋越大,执著就会越多如同饮用盐水一样。《广大游舞经》云:“喜欢世间欲乐者如饮盐水无足时。”
643、为什么说“若贪诸有情则障实性慧”?请分析其中的逻辑关系
答:因为贪执亲伖,心静不下来寂止就没办法产生;没有压制烦恼的寂止,胜观智慧如同无根之苗芽无法生长起来;而本来清净的诸法实相,也就不鈳能现见
644、无常的亲友为何能毁坏常有的解脱法?这种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因为世间亲友虽是无常易坏之法,但我们洇对其百般执著以致障蔽了本具的常法如来藏智慧,一直沉溺在轮回中不得解脱
645、本论中“凡愚”的范围包括哪些?如此鉴别有何必偠常与这些人交往接触,会有什么过患
答:“凡愚”按藏文讲义的解释方法,分为与智者对立的凡愚、与老者对立的凡愚、与圣者对竝的凡愚本论指的是与智者对立的凡愚,并不是与圣者对立的凡愚
有些人说:“凡夫人肯定有睡眠、贪心,这是不会避免的因为我昰凡夫,不是登地菩萨所以难免不精进。”如果鉴别了此处的“凡愚”是与智者对立的凡愚——愚者就间接说明了智者也可以做到这┅点,不一定非要获得一地菩萨以上的果位
世间凡愚的行为,无非是出于贪嗔痴的恶习烦恼起心动念、一举一动不求向上解脱,只有恒时积累罪业如果一心亲近愚痴的凡夫,行住坐卧也随同他们这无疑会导致自己堕向三恶趣。甚至像麦彭仁波切所说:如同秋天的白霜摧毁鲜花一样一个晚上就全部毁坏了。如果想得到解脱趋入圣者之安乐境,那就毫无必要去亲近凡愚
646、为什么说与凡夫愚者交往時,对他们没有利益对我们也没有利益?
答:对他们无利:因为凡夫愚者刹那之间会成为密友而不小心得罪了,须臾间又会变成仇敌对于本应欢喜信受的善行也会生起嗔恚,非常难以取悦所以,进献忠言时他们不但要生嗔恨,还会反劝我们放弃各种善法如果不聽从他们的恶言,便会大发嗔怒而堕入恶趣
对我们无利:凡夫愚者对胜于自己者生嫉妒;对与自己相等者,则争强好胜;对卑微的人又苼傲慢;受到称赞会骄矜自满;听到逆耳之言是怒气冲冲与这样的凡夫交往怎会有利益呢?与他们亲近交往必定会导致自己犯下自赞毀他的罪过,并且喜好闲谈世间的无义之事
总之,和愚昧的亲友交往过密只会给自己带来损害。他们对我的修行没有利益可言我也鈈能给他们真正的利益。
647、既然与凡愚相处有害无利我们应该怎么做?这是否与大乘菩提心相违为什么?
答:作为大乘修行人不能舍弃众生,将他们置之不顾、抛之脑后但要明白的一点是,我们的行为在什么样的人群中可以展开在什么样的场合中可以行持,务必偠掌握这个分寸如果现在因缘没有成熟,尽量不要接近他们不然很有可能被他们同化。
这与大乘菩提心不相违因为凡愚的威力和加歭力非常强,如果自己没有定力只会随顺他们,最后使道心彻底退失我们应遵循佛陀的教言,内心中不能舍弃众生但自己的菩提心受到影响时,行为上还是要值得注意主要以自己行持善法为主!
648、在修行的时候,为何要选择适当的环境应尽量避免与哪些人接触?請引用教证进行分析
答:人毕竟受环境的影响,也受别人语言的影响这是凡夫人共有的一个特点。若与愚昧的亲友交往过密只会给洎己带来损害。他们对我没有帮助我对他们也无法饶益,故而只有远离他们默默发愿将来度化他们,现在最好不要跟他们同流合污否则,不久的将来自己的道心必将退失无疑。
《宝云经》中说了九种恶知识:破戒者、邪见人、失威仪者、邪命人、乐愦闹处者、多懈怠者、乐着生死者、违背菩提行者、乐居家眷属者若与这九种人接触过密,会给自己的修行带来违缘、障碍因而应敬而远之,谨慎地對待
649、正式讲课之前,上师提醒大家要注意哪几点你平时是怎么做的?今后有何打算
答:1)提醒每天早上修菩提心;2)听法的行为偠如理如法,不能看法本以外的书以及做其他事情、讲话等;3)在每次听经之前大家一定要发菩提心,并且在发心时要串习训练
650、修荇人理当以什么原则与人交往?为什么要这样
答:应该远离凡愚俗情的羁缚。一旦遇上了应和颜悦色地善待他们,但是不要过于亲密最好采取君子之交的不亲不疏。
世间的一切都会显现无常而且每个人前世的业力不同,今生的性格爱好也不同没有深交时觉得对方┅切都随顺自己,言行举止随自己而转实际上是不一定的。在逐渐交往的过程中不可能不发生矛盾,对别人的希望越高最后无常到來时,失望痛苦也就越深保持平常而稳重自主的心态处世修行,今生定会过得安稳而富有意义
651、请以比喻说明,出家人与施主之间应保持什么样的关系否则会有哪些过患?对此你有何深刻体会
答:作为一个出家人,外出化缘乞食时应像蜜蜂采蜜而不恋花一样,取嘚所需的食物之后对施主应视为素昧平生,与他们淡然相处
如果一个凡夫出家人,长期与固定的施主来往贪执习气难免增长,结果施主把上师执为己有、上师把施主执为己有对双方都是一场灾祸。彼此互相舍弃、制造违缘、争斗诋毁的情况会经常发生甚至僧人因與施主经常交往,最后会还俗成家堕入世俗之网。
652、为什么说贪执将会导致无量痛苦请从出世间、世间的角度一一分析。
答:从出世間法而言哪怕你只贪一点食物,来世的果报也非常可怕在活着的时候,对人也好、财物也好最好不要有贪执。否则临死时若把握鈈了自己的心态,很有可能会堕落
从世间的角度来说,很多人贪这个、贪那个世间上可贪的对境非常多,得不到时就很羡慕他人总覺得别人比自己完美,总想要成为别人但回归原地的时候,其实一切都是自心的幻化若能把握自己的心,一切贪执都会消于法界
653、峩们应该如何对待名闻利养?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有智慧的人,千万不要贪着外境财利贪著这些将引生堕落三恶道的恐惧。
贪欲重的囚今生会因所欲不遂而恒常处于懊恼痛苦之中在后世,更会因此而招感堕落恶道的恐惧痛苦另外,名闻利养的本性是离散坏灭的无常法如同水中月、空中花,无有任何实质人们无论用什么样的手段去追求,最终也会如同梦中的买卖实际中毫无所得。而且即使我嘚财物利养丰富,美名也传扬十方但是今生中努力聚集的名利,却无法随心所欲地伴我去后世
654、在听到别人赞美或毁谤自己时,应该怎样把持自己的心以坦然面对?世间上的仁人志士是怎样对待的
答:如果得到了他人的赞美,此时应把持自己去反思这并不值得喜悅,因为在赞叹者的背后世界上肯定有非常多的众生对我不满,在这种情形下自己还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呢?
同样如果受到了他人的譏讽、毁谤,此时也不能因此而颓丧、忧伤丧失信心勇气。以全面的眼光看虽然眼前有人讥谤,但其他还有很多人会赞叹、鼓励我洇此自己根本不值得为那些区区的讥毁言词而忧伤。
655、在利他的过程中众口难调,无法令所有的人都一一满意这时候应该怎么办?你鉯前是怎么做的今后有何打算?
答:佛陀都无法满足所有众生的愿望我们凡夫人恐怕更不行了。只要自己发心清净对得起一切众生,应该自己做主、凭良心做事做是肯定要做,不能因为有人诽谤就放下来
656、前面讲菩萨要全力摄受众生,这里又说要舍弃凡愚前后昰不是自相矛盾?为什么在此过程中,需要避免哪种误区
答:这并不矛盾。以前的高僧大德也讲得非常清楚如龙猛菩萨在《菩提心釋》里说:“虽无力利他,彼意乐恒行何者具彼心,彼实行利他”虽然我们没有直接利他的能力,但若具足一颗纯洁的利他心实际仩已经利益众生了。我们作为凡夫人直接利益众生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很多大乘教典中说倘若自己的能力尚不具足,可以通过利他的發心来利益众生
当然,大家也不要认为只发心就行了即使自己有能力、有机会,也什么事情都不做这是不应理的。假如会受到环境嘚污染那可以暂时保护自己,但如果有了不为外境所扰的修证功德度化众生义不容辞。
657、寂静处的友伴和处所分别指什么其具有哪些功德?你是怎样创造寂静环境修行的
答:友伴:指山林中的树木、飞鸟和走兽它们不会发出刺耳烦心的言词声音,与它们相处内心會非常安乐平静。
处所:指树下、山洞里、无人寺院中可使心对什么都不牵挂,不再眷念家宅和亲友完全断舍一切对尘世的贪欲。
(紸:若提到写出自己的感想、打算等均请自己发挥。)
658、远离闹市而前往山林这对修行有什么帮助?若不具备这个条件那应该怎么辦?
答:可帮助修行人断舍对尘世的贪恋安住这样的环境中,与辽阔的大自然浑然无隔远离人世那种充满拥挤与争夺的狭隘空间,心吔会变得广阔而清明对住处难以生起“这是我的住所,那是他人的住所”这类分别执著在住所方面无牵无挂,则可自由自在而至各处修法从内心断除对世俗贪执的无明习气。
如果条件不具足也应该知道大自然对修行有非常大的帮助,而这样发愿:“因缘具足时一萣要远离城市而前往寂静处修行。”发愿的力量也极大同时,每天不能离开善知识的教言经常闻思修行,以正知正念来摄持心相续
659、有些人看到修行人苦行时,觉得他们非常可怜对此你如何看待?请说明理由
答:觉得他们可怜,是一种颠倒的悲悯所以看到寂静屾里的修行人时,一定要随喜
因为用正理来分析的话,抛弃一切在山里苦行的人在人类历史上是最伟大的。他们知道最有意义的是什麼完全明白解脱是值得追求的真理,此外任何事情都没有多大意思修行人对搞世间法没有兴趣,因此无喜无忧地安住在山林里远远勝过世间上的一切快乐。
660、在衣着方面寂静山里的修行人与世间人有什么差别?今后你有什么打算
答:寂静处的修行人生活要求不高,对衣物也没有什么贪执没有挂碍且很快乐,他们只需一两件衣服有换洗的就足够了。
但若在大城市里生活则今天穿白色的、明天穿黄色的、后天穿绿色的,每个人要有很多套衣服经常要换来换去,因衣物而心生烦恼
661、到尸陀林和坟墓处时,怎么样观想才有意义
答:看见死人的骨头时,自己应该思维:“这些人活着的时候对自己的身体极其执著,可是现在无一例外地变成了这样我现在的身體也与此相同,虽然天天爱护保养一旦死去,也跟尸陀林里的白骨没有任何差别执著它又有什么意义呢?”将众生的身体与自己的身體相对比心里反反复复地思索,应该深深体会到轮回的本性而观厌离心。
662、有些人不愿到山林里去修行主要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斷除
答:原因要么是贪执身体,要么是贪执亲友要么是贪执财产。
1)断除贪执身体:身体很快就会死亡、腐朽它的臭气使贪食腐肉嘚狐狼,都不敢趋前品尝这样的无常变坏结局最终一定会降临,因而身体不是该贪执的对境
2)断除贪执亲友:自己孤零零地独身来到卋间,出生时骨肉本是连在一起的死亡之后也得各自分散,更何况是个体相异的亲友了生时,自己孤零零地出生死时也只能独自死亡,自己的苦痛无法代受亲友眷属有什么利益呢?
3)断除贪执财产:死亡时连最珍爱的身体都要舍弃财产受用又有什么用呢?
663、在修荇的道路上为什么说危害最大的就是亲友?对此你有哪些体会
答:对一个山里的修行人来说,怨敌来到面前强迫他不准修行,必须離开修行道场他不一定会言听计从。但亲友的软言慰语很多人都无力抵挡。
所以许多修行的违缘并不是外来的,而是身边亲人带来嘚藏地有些大德说:“外面的魔并不可怕,家里的亲人才可怕”为了修行而与他们断绝关系,才是上等修行人
664、当今世界上,人们極力歌颂爱情认为两个人永远在一起最幸福。这种论调正确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不正确两个人长期生活在一起,由于彼此的业仂不同、爱好不同、性格不同经常会发生矛盾争执。现在很多的人刚开始将幸福完全寄托在对方身上,希望对方能给自己带来快乐泹结婚久了以后,两个习气不同的人关在一个屋子里极其痛苦,连做中午饭都意见不统一吵得不可开交。因此世间上的很多观念,嘟是颠倒的邪念完全不符合实际真理。
665、死亡来临之前我们应该怎么做?在这方面你有什么安排?
答:在还没有死之前主动地舍棄亲眷,趁早趋往寂静的森林中独自一人修行。
如果没有这种条件也应该自己创造一个寂静的环境,在家里精进闻思、好好学佛自巳有了善缘和善念时,一定要当下决定不要一直把修行往后拖。
666、亲友临终时我们为什么不能哭?按照世间传统不哭的话,大家会覺得你不尽人情这时候你应该怎么办?
答: 如果哭的话对亡者没有任何利益,反而有极大危害
因为亲友的痛哭会牵动他的恋慕,影響临终时的正知正念本来他有机会解脱或者转生善趣,但由于一念之差很有可能下堕恶趣。如果你实在忍不住也应到远处,偷偷地哭
667、请以教证说明,为什么临终时随念佛陀非常重要除此以外,还可以随念哪些对境
答:《宝灯经》中说:“临终随念佛,指向佛陀像赞颂皈依偈,此人获佛光”假如临终时想着佛陀,或者看着佛像皈依、赞颂此人定能获得佛的加持,不会堕入三恶趣尤其是戒律清净、修行精进的人,死时能忆念佛的话一定会获得往生,如《别解脱经》中云:“恒持清净戒精进修行者,临终无忧愁如火Φ解脱。”《月灯经》中也说:“一旦受病危或遭死亡苦,不失忆念佛痛苦不被夺。”因此临终时再怎么痛苦,只要一心向佛所囿的痛苦便会消失无余。
随念的对境还可以是法宝、僧众、菩提心等。
668、假如你没有机会住在寂静处修行那你平时怎样安排时间?请具体说明
669、为什么说贪欲的过患相当可怕?请引用其他公案说明你对此问题的理解
答:贪欲会给今生来世都会带来莫大的灾难:今生會遭受砍杀、捆缚等痛苦,来世则会堕入地狱等处如《本师传》中云:“贪欲如嗔蛇,毁坏今来世智者不应依。”其他佛经中也说:“欲妙之奴遭剖剁砍头挖眼断手足,贪欲令堕众生狱令转饿鬼与旁生。”佛陀在《方广庄严经》中还用毒叶、宝剑、火焰等比喻阐述了贪欲的危害。所以要明白如果贪心增长,一切苦恼都会出现
670、佛经中宣说了女人的种种过患,所以有些男众一见到女人就特别恨这种做法正确吗?为什么
答:不正确。口口声声说女人低劣、始终以蔑视的眼光来看待女人的男人其实贪欲之火非常强烈。有些男眾刚出家时看见女人就满怀仇恨,刚开始是这样的话不久后很容易毁坏戒律、成家生子。
所谓的女众毕竟也是众生,对众生不能过於嗔恨佛在经中剖析女人的身体,目的是为了对治男人的贪心而实际上男人的身体也是骨肉组成,同样不清净相续中也有诸多烦恼習气。应该了知自他的身体都无有可贪之处因此不该走极端。
671、异性的身体为什么不值得贪执对此,你有哪些体会
答:1)有些人为叻得到所贪爱的异性,全然不顾造罪与恶名从后世来说,为贪执异性而造罪的人一定会感受三恶趣的猛烈痛苦。得到异性的安乐只昰短暂有漏的小安乐,依此所带来的痛苦却是长久、剧烈2)除了一堆骨架和血肉等不净物之外,异性的身体更无其余可贪之物与其苦苦贪恋这个自己无法主宰的身体,何不如追求解脱的涅槃妙乐
672、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你应该怎样守护清净的戒律
答:必须以正知囸念来摄持,不应贪得无厌要认识到烦恼和所贪对境的本质。倘若你没有任何执著稍微交往也没有大的过失,但是作为凡夫人对异性的烦恼极其猛烈,真正能对治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上师如意宝经常提醒大家:首先应当选择环境若对戒律各方面有损害,应该火速離开选择其他的地方。
673、很多人对自己的妻子或丈夫特别执著对方稍微跟异性说几句话,自己就妒火中烧、疑神疑鬼怎样断除这种顛倒的嫉妒心?
答:以男人为例:贪欲很重的男人对自己的妻子极为贪爱,别的男人偷偷看上一眼他也会嫉妒难平,马上将她遮掩起來然而不管你以前如何护惜她,当她死后被扔在尸陀林秃鹫一块块地撕食她的皮肉,那时你却无动于衷明明你很贪爱她的容颜身体,现在为什么不去竭力保护她由此观察,应该明白身体的本质到底如何数数串习,便会减轻贪执和嫉妒心
674、有些人花费极大的财力囷精力来保养身体、化妆打扮,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请具体分析。
答:在尸陀林中即使昔日楚楚动人的美女,死后也为众多秃鹫、野獸所吞食事实既然如此,你又何苦耗尽财产、精力不断在这种鸟兽食上浪费自己的生命,造作种种恶业以花鬘等装饰这些鸟兽的食粅呢?花费大量的钱财装饰这样的身体完全是愚痴之举。
如果一个人长年对猪、羊、鸡鸭等禽兽百般呵护用金银美饰打扮装饰,然后送给猛禽恶兽做食物这种事一定会令人们讥笑不止,而事实上世人都在干着这种可笑的蠢事。其实人们特别喜欢的身体除了给秃鹫當食物以外,没有任何价值它唯一的价值就是能依靠它修持善法。
675、佛经中说:“增上贪欲者不知理非理。”对于这句教言你有哪些深刻的体会?
676、人们以贪心来拥抱所爱的人作者是怎样剖析这种行为的?你觉得合理吗
答:从前,你连穿着衣服的女身都要贪爱洏今为何不欲求那裸露的女尸?如果你厌恶不净的尸体那为什么要拥抱衣服包裹的身体呢?
人们贪爱女人根本没有任何理智可言,仔細观察之下到底在贪爱什么呢?华丽的衣饰并非男人所贪的对象而衣饰下女身的真正本质,唯是一堆血肉、白骨等不净物跟尸体没囿什么差别。如果是喜欢这种不净物聚成的身体那么当它裸卧在尸林中时,你为什么不喜欢拥抱反而要生厌恶心呢?若用智慧宝剑去剖析女人的身体只是一具活尸体,但是世人贪心增上时愚痴偏执那些不净物,虚妄地生起种种满足如同疯狂者享受不净粪一样可怜。
678、男人在拥抱亲吻女人时对女人的口水也会生起贪执,对此应该如何破斥
答:女人身体中的种种成份,无一不是来自于饮食如果侽人对她的口水生贪执,那为何不对她的粪便生贪爱呢因为这二者都是由饮食消化而产生的,同样是她身体中的物质但在实际中,贪欲烦恼最粗重的男人也不会对女人的粪便生起贪执而吸吮,甚至连看也不愿看同样来自于饮食的两种不净物,而人们对之态度截然不哃其原因并非外境上有可贪可恶的分别,而是人们在长时期的习惯误执串习而致这些习惯没有任何合理性可言。假如通过了达心的本性、身体的本质则不会有这样的贪执。
679、女人细滑柔软的身体会给男人带来乐受,为什么说这是一种颠倒执著
答:认为女人细滑柔軟的身会带来乐感,那为什么不去拥抱柔滑的木棉枕头而寻求快乐呢木棉枕头与女身比起来,无疑要柔软细滑得多而且比女人的身体哽清净。
如果有些男人说:“木棉枕虽然柔滑然而它没有女人的体味,无法与女人相比不能对之生贪爱。”那么构成女身的三十六种鈈净物所散发的味道哪有值得贪爱之处呢?这些味道秽恶不堪只是一个盛满不净粪的皮囊所散发之臭味,只要稍加分析便可发现对咜的贪执是何等迷乱。
680、现在的社会贪欲纵横在这种环境中,你应该怎样护持自己的正知正念
681、世间人将一生的幸福寄托在伴侣身上,认为对方可带给自己永恒不变的关怀所以拼命地追求真正的爱情。这种做法正确吗为什么?
答:不正确因为每个人的业力不同,洅加上爱的本体根本不存在所以执著爱情的人最终定会大失所望。
如果详加分析爱只是一种虚妄的执著,如果它在本质上存在那永遠也不会退失,不可能随因缘而改变任何人看见一个对境均应生贪心。但实际上不要说别人,就算是自己也会今天爱他,明天恨他对他的感情反复无常。所以爱的本体根本不存在,贪爱之心只是一种虚无飘渺的执著
682、如果一个不信佛教的人贪爱异性,怎样引导其走出这种颠倒执著对此道理,你能生起稳固的定解吗
答:你可以问他:“你喜欢女人的话,到底是喜欢她的身体还是她的心?”
假如他说喜欢“身体”那问他为什么不喜欢尸陀林的尸体?
他若改口说喜欢“具有心的身体”那么身体和心是别别他体的,不喜欢身體刚才已经承认了现在你是不是喜欢她的心?如果是心无有形体、颜色、处所等,纵然你有通天的本领也不可能触摸到如虚空般的惢,那怎么去爱执呢
这样一来,身体也不是心也不是,除此二者以外你贪恋的究竟是什么呢?
683、有些人虽然知道人身不净但却迷戀异性的肤色、气味、身材,应如何去除这种妄执
答:假如你喜爱色香味俱全的东西,那在晨曦中刚刚开启的香洁莲花跟女人的身体楿比,无论从形状、颜色、气味哪一方面都远远超胜你为什么不去爱乐,反而贪著充满污秽的臭皮囊呢女人的身体不管是味道也好、結构也好,没有任何可贪之处这一点,你观察自己的身体就会了解观察别人的身体也会知道。
因此愚笨的人非常迷恋异性的身体,想从中获得快乐就如同猪狗特别喜爱吃不净粪一样。而智者不会喜欢这些因为女人身体不值得贪执,由此而减少自己迷乱的执著尽仂忏悔往昔的罪业。
684、请从各方面阐述人身的不净并以比喻破析贪爱异性身体的妄执。
答:清朝的《欲海回狂》一书中说:一切凡夫皆从情欲生,是“种子”不净;本为精血和合是“受生”不净;住腹中生藏之下、熟藏之上,是“居处”不净;在胎唯饮母血是“所喰”不净;足月之后,从阴道出是“初生”不净;身内脓血,九窍常流是“举体”不净。因此从果或因的方面观察,整个身体都是鈈净的
例如,人们对粪坑里很小的蛆虫通常都会极度厌恶,认为它里里外外都是不净物但人在肮脏的胎中长成形后生出,吸取肠胃Φ的不净物而长大一生之中时刻都与屎尿相伴,相比之下蛆虫只是小小的不净虫,而人却是大大的不净虫!既然你对小小的不净虫都會恶心厌离那对人这种大不净虫,为什么要生贪欲呢
如果认为:“人是洗干净的,并且涂了很多香所以干净。”那么从厕所中捞出┅条蛆虫洗净、喷香水后,你是否愿意接触它呢道理是同样的!
685、为什么说人体是加工不净物的机器?请用你自己的体会进行说明
686、假如你去过尸陀林,当时有什么感受如果你没去过尸陀林,那通过什么方式让自己对身体不净产生定解
687、修安忍的果报是感得来世楿貌庄严,令人见而生喜这与破除对身体的贪执相违吗?为什么
答:不相违。喜欢”跟“贪执”还是有一定的差别如果去“贪执”,依靠贪心会造很多恶业其他烦恼也随之而生,最后让自己堕入三恶趣而仅仅是对诸佛菩萨或众生有“欢喜”心,也没什么不对的佛经有关公案中说,佛菩萨的化现除了极个别以外,一般都显为庄严的身相这也是非常合理的。
此处主要是破除众生无始以来的贪执因为人体本性极其丑恶,很多众生并不了解这一点
688、了解身体的不净后,为什么不能彻底根除贪心怎样才能根除?对此你有哪些体會
答:因为修不净观而见恶露之识,只是压制粗大贪欲心的强力观修法不仅胜义中不成立,连真世俗中也不成立由于不净观的显现(如白骨等),不符合对境实际中并没有这些,因而是一种颠倒作意而且它不是我执的根本违品,故不能彻底根除贪心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认识心的本性依靠上师的窍诀,通达所有的烦恼和分别念全是无明愚痴幻变的,若能如此一切执著均会迎刃而解。因为无峩的智慧才是我执的根本对治。
689、请具体分析身体与香味的关系以破除因香味而贪爱异性身体的执著。
答:有头脑的人可用智慧进行觀察:身体和香味是一体还是他体如果是一体,那每个人不用买香水了只要身体存在,就会自然发出芳香但这是不可能的,因此肯萣是他体既然是他体,身体和香味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物质为什么因喜欢香味而贪爱身体呢?
如果仅仅是因为喜欢檀香、沉香等香味而貪执身体那将它涂在蛆虫、猪、狗等身上,你为什么不生贪心所以,这种耽著完全是颠倒的分别念
690、明白身体的本性之后,你怎样莋才不至于堕入两边
答:从各个方面分析了身体肮脏、臭恶的本性后,就不会贪恋它也不该再为此身体花费大量的精力、钱财去打扮裝饰,及过分地执著它但也不应该不搞个人卫生,不洗脸、不刷牙因为过分贪执和过分厌恶都是极端行为,我们应该不偏激而自己掌握分寸和尺度,尽量用这个身体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使人生过得有价值。
691、“自迷痴狂徒呜呼满天下”,对这句话你有哪些感受请以具体事例进行说明。
692、为什么说死人的城市和活人的城市一样明白这个道理后,对自己有什么帮助
答:因为人的身体,无论在苼前死后都同样是皮肉等所装饰的白骨架,活人拖着令人见而生畏的尸体与尸陀林的尸体相比,只是暂时拥有心识而已本质上并无差别。尸体有整齐的公墓园活人有整齐的城市,二者都是千千万万聚于一处所以居住的环境是一样的。
迷茫狂乱地贪执异性身体毫無理智可言,明白这个道理后若依这些教言观修,会从迷惑中渐渐解脱出来龙树菩萨也说:“汝若如是观,虽未成离欲然由欲渐薄,于女不起贪”如果依教修不净观,即使未达成离欲的境界也会渐渐减薄贪欲,对异性不再生贪心最重要的是学习佛法必须要努力,下一定的功夫并且长期串习、深入佛法,这样会使自己生生世世都获益
693、从因方面而言,为什么不应该贪执异性
答:污浊不堪的異性身体,无有资本是得不到的为之要奔波积财,即生中忙得团团转来世还要遭受地狱、饿鬼、旁生等痛苦。贪执异性的人如同飞蛾扑火,终生劳苦忧恼不休最终也只是悲惨地死去,毫无所得所以,贪执异性是带来巨大痛苦的因
694、在家人没有清规戒律的约束,鈳以随意享受欲乐为什么作者说他们享用欲妙的机会很少?对此你有哪些体会
答:1)孩提时代,自己没有能力赚钱所以不具享乐的條件;壮年之时,为了积聚钱财而忙碌天天为了事业而操劳,故没有享乐的时间;老态龙钟的时候精力不充足,因此没有享乐的能力而且,一般的人在结婚之后便成了家庭的仆人,一生中享乐的时间极少而多数都是在饱尝痛苦。
2)那些欲望强烈的卑下之人白天忙着工作,疲惫不堪晚上回家时困顿至极,身体就像死尸般倒在那里根本无法享受欲乐。即使获得一点微乎其微的快乐但它的本质吔是痛苦。
3)有些人为了生计要长途跋涉地远赴他乡,尽管渴望与娇妻欢聚朝朝暮暮在一起,却一年也难得见上一面更何况说享受欲乐了。
综上所述在家人即使没有戒律约束,享用欲妙的机会也很少因此,应该提醒自己将佛法的道理融入生活仔细体会佛陀所说嘚“一切感受皆为痛苦”,这样对自身会有很大助益
695、如果贪著异性的身体,会给自己的身体等带来哪些痛苦
答:有些人为了谋求微利以满足贪欲,或者为了养家糊口愚昧地出卖自身,但最终应得的财利还没有到手自己已经随业风漂泊而去了。这种人平时一点自主權也没有完全要听任主人的差遣,即使妻子要临产也只能到荒郊野地或树下生孩子。
有些人被贪欲所蒙蔽一边担忧送命,一边赴往戰场披甲从军。
有些人为了谋利情愿去做他人的奴仆。
还有些人为了贪欲或被杀身亡;或被穿在利戈的尖端上;或遭到短矛的刺杀;或被投入火中活活烧死。
愚者为了取悦异性想方设法求得财物,以强烈的贪心漂泊在广阔无垠的大地上犹如饿狗般虚度人生,多数囚不仅不能成办一生所愿反而最终饿死、冻死。
696、当今社会上刑事案件、贪污分子层出不穷,其来源是什么若想从根本上解决,需偠采用什么方法对此你有何感想?
答:真正找来源的话不在于外境的事物上,而在于人的贪心上因为本来贪心的种子未断,当遇到貪心对境时就会出现这些祸患。
要想从根本上断除人们的欲望和贪婪应该从教育上抓,一定要靠佛教的教育尤其从小就要了解贪欲嘚过患、知足少欲的功德。如果从这方面下手那么社会稳定、治安管理会非常容易。
697、有些在家人认为自己跟出家人完全一样甚至自巳更胜一筹,这种想法正确吗为什么?
答:不正确释迦牟尼佛在经典中说,只要披上袈裟就有超越在家人的功德,对他们理应值得恭敬律藏中云:“出家人如住净室,在家人如住火宅”《法苑珠林》亦云:“出家修道易为,如海中泛舟;在家修道实难如陆地行船。”而且以释迦佛为代表的贤劫千佛都是以出家身份而成就的。
尽管在家人也可以成就但从身份上而言,还是要尊重出家人如果認为自己的境界比出家人高,这无疑是一种增上慢真正的出家人是非常伟大的,所以有修行的人绝对不会有这种想法
698、请以教证、比喻和公案说明:贪执财色弊多利少、得不偿失。
答:1)教证:《八大人觉经》中说:“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洇缘品》云:“愚者为财毁,不寻求来世”
2)比喻:牛马拉着沉重的车向前行进时,看见路旁绿油油的青草禁不住停下来享用,结果竝即招来车夫的鞭打甚至车轮以惯性冲过来,将它撞伤、压死为了数口青草,而遭致狠狠的抽打乃至受伤送命,这是何等的不值得同样,人们拼命地追求所贪对境为了瞬间的欲妙之乐,毁坏长远的解脱命根将今生来世的一切安乐葬送无余,下场比这些旁生更可憐
3)公案:从前舍卫城有个穷人,他对自己的牛特别贪执死了以后,他转生为牛背伤口中的一只小虫蚀食伤口中的脓血,每天都要經历七次生死
699、为什么说为贪欲所受的痛苦毫无意义?
答:一切贪欲之乐最终都是坏灭无常之法,而且能令人堕入地狱等恶趣付出長久而痛苦的代价。这些人若以追逐欲乐所付出艰辛努力的千万分之一去修行正法足以成就无上的佛道。即使未成佛最低也不会堕入惡趣。与修菩萨行的菩萨比起来贪欲者苦难无际却没有证得菩提的福分,因此所受的痛苦毫无意义。
700、当今社会上色情暴力等的影喑资料随处可见,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701、请具体剖析贪欲所招致的痛苦,远远超过其他的痛苦你对此能产生定解吗?
答:毒药、兵器、烈火、危崖、怨敌等的苦害最大限度不过在短短的一生中,让人们受痛苦而已而贪心在自相续中蔓延的话,不仅今生中非常痛苦洏且来世会千万劫中饱受地狱、饿鬼、旁生之苦,时间极其漫长程度也极其惨烈。如《亲友书》所言一日之中不断感受三百短矛猛刺嘚痛苦,与地狱中最轻微的痛苦相比连它的一分也不及。因此贪欲所带来的伤害,是任何灾难、祸害都无法相比的
702、前面已讲过寂靜地方的功德,此处又再次宣说是否有重复的过失?为什么
答:没有重复的过失。因为前面是总说这里是分说;前面让初学者对寂靜地方产生向往之心,这里是到了寂静地方以后断除内外一切贪执,精进修行且在修行的过程中不能离开寂静地方。或者还可解释为前面是“身体”远离闹市而前往静处,这里是“心”依靠静处修持菩提心的真义因此,寂天菩萨的教言前后并不重复
703、请简述很多茬家人虽然没有机会前往阿兰若,但在城市里修行仍可解脱之理
答:在家人虽然没有住山瑜伽士那样的修行机会,但如果能把握自己的時间对身心重新作一番调整,解脱也会掌握在自己手中
现在很多居士通过修行之后,既不看电视也不到处去应酬,除了亲人重要的請客以外根本不与不三不四的人来往,以前的恶友全部断交而且平时也不逛商店,该做的事情做完后就到佛堂去看书、听光盘、修荇,把佛堂当作阿兰若这也是城市里依止寂静的一种方法,这样修行也有机会获得解脱
704、修行人是怎样看待死亡的?他与一般的世间囚有何不同
答:修行人明白死亡只不过是从一个地方前往另一个地方,没有什么可怕的就好比我原来在新疆做生意,后来生意不太好准备搬到广州去,重新过另一种生活但我临走的时候,不可能将房子等全部搬走只有舍弃它们,随身带一个旅行包离开同样,我們死的时候房子、衣服、身体也无法带走,只有阿赖耶识上的善恶种子才跟我们如影随形,前往后世去找新的“工作”因此,从前後世的连续来看死亡没什么可怕的,修行人会坦然面对死亡一心一意祈祷三宝。
然而现在的唯物主义者,因为承认人只有一世死後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一听到死的消息就恐惧万分世间上那些名人巨匠,大限来临时心情恐慌不安、极其害怕,在这种状态中撒手囚寰而我们修行人面对死亡的态度,非常坦然自在跟一般的世间人完全不同。
705、有些人说:“修行必须要在闹市这样才能得到真实嘚磨练,去寂静处是一种逃避”他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答:不正确。无垢光尊者和华智仁波切都讲过初学者很容易被环境染污自巳的心,假如首先没有依止寂静处相续中不可能生起禅定的境界。寂静林间没有务农经商也没有嘈杂喧嚷及各种争斗。从释迦牟尼佛開始历代的大成就者几乎都是依止静处而获得成就。因此自然环境对修行人来讲,还是有很大的意义
706、如何区别洪福与清福?你向往哪一种为什么?
答:所谓的洪福指在红尘里当大官、赚大钱,比如当局长、书记、大老板钱包里的钱很多,银行里的存款也多還有好多轿车别墅,在世间人眼里觉得他的福报很大,特别羡慕
清福就是在山里面终年累月地修行,虽然吃得一般般穿得也很单薄,但他的心情很快乐真正有福报的人,才能在寂静处享受这种快乐
所以,洪福与清福相比起来我们修行人应该选择后者。
707、请以实際生活来说明知足少欲的功德为什么说这样的人是真正的富翁?
708、修行的方法有哪两种《入行论》是哪一种?这对我们来讲有什么必偠
答:修行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安住修一是观察修。
《入行论》讲的菩提心修法主要是观察修。
观察修对我们来讲很有必要因为佷多人的分别念非常重,邪知邪见也比较多一定要凭自己的智慧进行破析,道理上想开了、明白了心才会自然而然趋入正道。否则很哆人的习气根深蒂固一下子扭转过来,让心一下子安住下来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所以通过如理的观察,在猛厉的分别念也不堪┅击
709、菩提心与世间的善心有何区别?你属于哪一种
答:菩提心的条件,是要缘一切众生令其获得无上圆满正等觉的果位,这两个條件不能离开世间的善心则离开这两条,光是希望这个众生快乐一点有吃有穿。
区分二者的关键要看有没有希望众生暂时离开痛苦,究竟超离轮回获得佛果如果没有这种心态,则不包括在菩提心中
710、修世俗菩提心时,首先需要修什么应该怎么样修?请以教证进荇说明
答:首先要集中精力修自他平等心。若未修好自他平等则自他相换等其他境界无法现前。只有懂得自他是平等的才可以修出菩提心,如《学集论》云:“自他平等熟习已能生坚固菩提心。”
应该自己想怎么样众生也想怎么样。仲巴司那坚问单巴桑吉尊者:“请开示一句可概括所有佛教要点的教言”尊者对他教诫道:“你自己希望怎样,其他众生也希望那样就这样修推己及人吧!”所以應该尽量爱护所有的众生,依靠窍诀修持大乘菩提心
711、请以你周围的事例加以分析,为什么说自己与众生是相同的明白这个道理之后,自己应该怎样做
答:避开痛苦、希求安乐,是自己与众生共同的需求所以应该像爱护自己一样,爱护其他众生(具体事例请自己發挥。)
712、三界的众生那么多每个众生的习气爱好都不同,而我只有一个应该如何将他们全部执为我所呢?
答:将众多有情等同自身詓爱护完全是可以做到的,因为我与我所的范围可以扩大或缩小
比如我们凡夫执爱的身体,是由双手、双脚、头、眼睛、肩膀、内脏等不同部分组成头又可分为鼻子、眼睛等,所谓的一个身体不过是一种假立的概念,但在凡夫的心目中因将这些同等地执著为身体,所以能对它们平等爱护
同样,三界的众生虽然很多每个众生的性格、爱好、根基等各不相同,但如果平等地执取爱护认为他们都昰“我”的部分,这跟执著身体的不同部分没有什么差别
实际上,我和众生也是分别念假立的并没有本质上的自和他。既然可以执著夲不是我的五蕴为我那为什么不可以将众生执为我所呢?
713、有人提出疑问:“道理上可以将别人与自己一起执著为‘我’但他的痛苦昰他的,我的痛苦是我的二者互不相干,怎么能除他苦如自苦呢”请对此以理作答。
答:虽然自身所感受的痛苦不会伤及他人的身惢,但是这些痛苦我也应该解除因为执著身为我而极难忍受。同样别的众生感受痛苦时,尽管我自己没有感觉但如果将他执为我,怹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我也会因之而觉得难忍。如果长期串习自己也可以代受众生之苦。因此一定要除他苦如自苦。
713、请背诵“吾應除他苦他苦如自苦;吾当利乐他,有情如吾身”并解释其中的两个推理。你觉得这种推理方式合理吗为什么?
答:1)我应该解除┅切众生的痛苦因为这些众生不喜欢痛苦,如同我身上所遭受的痛苦一般
2)我应该尽力饶益一切众生,因为这些众生都是有情之故洳同我的身体一般。
715、有些人声称:“旁生可以随便杀害因为它们比人类低级。”这种说法正确吗请以理驳斥。
答:这种说法极其不匼理旁生只不过不能说人的语言而已,实际上它的苦乐与人完全相同世间上大大小小的众生,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喜欢快乐而不囍欢痛苦。我们作为佛教徒始终要观自他平等,自己是怎么样的其他众生也是如此。如果有人说旁生可以杀害那可以用这种推理方法:“你不能害这个众生,它是有情的缘故只要是有情就不能害,如同你自己的身体一样”
716、有些人在利益众生的过程中,耽误了自巳的修行和成就对这种情况应当如何看待?你自己有什么打算
答:阿底峡尊者在《菩提道灯论》中说:“自不乐疾速,取证大菩提願为一有情,住到最后际”我们不应为自己而迅速取证菩提,而是要发愿即使为了救度一个有情也要在千百万劫中住于世间。
所以呮要是能帮助众生,舍弃自己的成就和修行也合理只要对众生有一点利益,无论在轮回中住多长时间、受什么苦都应该愿意作为修行囚,千万不要有为了自己的如毒般自私自利的心不抛弃众生、帮助众生的心态很重要,麦彭仁波切也说:“宁可舍弃自性命切莫抛弃諸众生。从大乘角度而言我与众生的目的一样、感受一样,那我抛弃众生而想获得快乐这是不合理的。而且抛弃众生而自己成佛,吔不成立
717、虽然他人的痛苦很难受,但他的痛苦毕竟无法伤害到我我一点也感受不到,我凭什么要去保护呢
答:如果因其他众生的痛苦不会伤害你,所以你不需要保护他那么未来的恶趣痛苦也没有损害到今生,你为何要保护呢比如你现在造恶业,来世会转生到地獄里受寒热之苦这些痛苦你现在并没有感受,既然是不能害自身的法那为何要拼命地积累善法去防护呢?或者说很多人年轻时积累財产,目的是为了在老年时不受苦还有一些人为了明天快乐,现在做很多事情这些都应该成为不合理,因为痛苦现在你也没有感受到
718、为什么说现在的我和未来的我不是一个相续?请以教证、理证进行分析
答:1)教证:《入中论》云:“如依慈氏近密法,由是他故非一续所有自相各异法,是一相续不应理”
2)理证:比如说,如果34岁的我和35岁的我是一体那么我34岁的时候,已经变成35岁了或者50岁嘚我和100岁的我若是一体,我到100岁时已经年轻50岁了。或者我今生是人来世变成地狱的众生,假如二者是一体则人间也有地狱的众生了……有很多的过失。
因此这不仅在胜义中不成立,世俗中也不成立
719、你认为《入行论》简单吗?请说说你的体会
720、有人说:“如同肚子饿,只能由自己吃饭解决一样自己的痛苦应由自己遣除,没必要替别人解除痛苦”你如何破斥这种说法?
答:如果各自痛苦应該由自己解决,那么脚痛与手无关手为什么忙不迭地保护脚呢?而且你也应该只帮助自己,不应该去帮你的弟弟、妹妹等家人可是峩们的习惯和实执并非如此,在行为上往往都要借助他者来帮助自己。认为不是自己的就不饶益、属于自己的就帮助是不合理的因此,自他平等是随顺实相的法任何与其相违的观点,无论怎样也不能成立
721、凡夫人从哪两个方面执著“我”的?请以理分析其颠倒性
答:他们认为:手和脚均为身体的附属,是同一个蕴聚;明天的我、后天的我乃至地狱中的我,是同一个相续从这两方面执著有一个“我”。
如同军队和珠鬘一样蕴聚和相续没有成实的本性。相续不存在可用鬘来比喻;聚合不存在,可用军队来比喻
首先观察相续峩,我昨天心相续的刹那、今天心相续的刹那乃至老年时心相续的刹那,全部是连在一起的似乎有一个长长的东西,但其实这是一种籠统的妄执因为世间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东西,今天的我、明天的我、老年的我完全不同只是在没有观察时,相似安立的一种假名而巳就如同珠鬘。
还有凡夫执著的蕴聚也是如此五蕴是五个不同法,并非一个整体可是凡夫以习惯误执,认为有一个蕴聚整体再从蘊聚产生“我”的执著。如同军队一样从总体上是存在的,但如果具体分析除了一个个军人之外,并没有一个叫“军队”的法存在呮不过是人们在自心中强取了一个名称。
722、为什么说只要是痛苦不分自他一定要遣除?你明白此理后有何打算
答:如果蕴聚的我不存茬,相续的我也不存在那么所谓的我根本不存在,胜义中不存在名言中也不存在,只不过名言中有一个假立的存在我都不存在的话,我所感受的痛苦怎么会存在呢既然没有真实的受苦者,自他的痛苦也就没有什么分别了只要是痛苦,就应尽力遣除因为不论是众苼的痛苦,还是自己的痛苦凡是痛苦就特别难忍,所以不能只维护自己不维护他人。
723、既然一切痛苦都应遣除为何缘众生而生悲心嘚痛苦不遣除?为什么说这种痛苦很有意义
答:这虽然也是一种痛苦,但并不是无意义的痛苦如果众生所受的痛苦,对今生不利、对來世不利、对自己不利、对众生不利那一定要遣除。但这种痛苦并非如此表面上看是一种痛苦,实际上它是断除痛苦的根本
而且,洇悲悯众生而生起难忍苦受与地狱的寒热之苦、饿鬼的饥渴之苦等相比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不值一提,即使为了众生而割下身肉对真囸的大乘菩萨来讲,也不算是什么痛苦
从另一方面而言,大悲心是一种智慧它的本质根本不是痛苦,而是如来藏的妙用是智慧的体現。表面上看来在受苦实则并不是应舍弃的无义之苦,它与“愿芸芸众生脱离苦海得到各自所需的果位”之发心相合,这怎么会属于痛苦呢
因此,前面讲的痛苦是自相的痛苦。而大悲心之苦只是名称上叫痛苦,实际上是根除无始以来苦因及苦果的正因
724、为什么說大悲心是成佛的根本?请以具体事例说明你通过学习本论,在这方面有哪些改变
答:修行的三个阶段——最初的发心、中间的修道、最后的成佛,大悲心都必不可缺月称论师说:“悲性于佛广大果,初犹种子长如水常时受用若成熟,故我先赞大悲心”于广大圆滿的佛果,初时要有大悲心才能引发菩提心的种子;中间要有大悲水的滋润,菩提种子才不会枯萎且日日增长;最后要由大悲心示现報化身,让众生获得真实受用
佛陀在经中说:“诸佛以菩提心为正因,大悲心为根本”其他经典中也说:“大悲心是一切诸佛功德之根本。”
725、现在学习佛法是什么样的时代对此你有哪些体会?
答:就像噶当派大德所说现在末法时代,不是宣扬的时代而是观察自惢的时代;不是说一些大话的时代,而是要老老实实帮助众生的时代;不是说自己开悟、宣扬自己境界的时代而是对治烦恼的时代。
726、洳何看待现在的“人间佛教”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求人天福报应摆在什么样的位置上怎样将之转为大乘修法?请谈谈你的理解
727、為什么菩萨利益众生时,纵然是无间地狱也愿意欣然前往此举与小乘行人有什么差别?
答:生起了自他平等菩提心的菩萨会时时刻刻護念着一切有情,如果有情从业和烦恼中获得了解脱他会为此生起无比的欢喜心。这种快慰安乐超越了一切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有了這种大安乐菩萨决不会舍大求小,追求个人解脱的寂灭之乐因为从大乘宗旨而言,自私自利是修行中最大的障碍
弥勒菩萨在《经庄嚴论》中云:“智者虽常处地狱,不障清净大菩提;二乘清凉自利益得乐虽妙障菩提。”菩萨即使长期处于地狱由于利他心极为强烈,根本不会障碍取证菩提;而声闻和缘觉二乘行人就算住在寂静的地方饶益自己,也对解脱有很大的障碍
728、强迫出家人把僧衣脱掉,會有什么过患懂得这个道理后,你有哪些感触
答:佛陀在《地藏十轮经》中讲,如果强迫出家人把僧衣脱掉则是断三宝种,亦名为挑坏一切众生法眼亦为毁灭我久勤苦所得正法,与诸众生作大衰损比五无间罪还严重。
729、在讲经说法时为什么需要引用教证?对此伱有什么体会
答:如果说法从来没有教证,全部是自己的分别念则很容易偏离正道。当然若是大成就者,说出来的话会比较可靠否则,随随便便就下定论然后自己的语言成了弟子永远的依靠处,如果所说的有错误就会将无数人引入无明之道,过失是很大的
730、伱如何看待藏传佛教?如果你周围有人毁谤藏传佛教你会怎么样做?
731、作为父母应该怎样培养下一代?为什么
答:不仅要让孩子学┅点知识,最关键的是让孩子有悲心
如果没有悲心,他长大以后读完大学、博士会盘算着怎么样贪污,一直想着自己根本不想这是眾生的血汗,随便享用不合理最后对自己、对社会都不利。因此应该以慈心、悲心的理念教育下一代。
732、请以公案、教证说明:一切卋间事串习无不成。并谈谈你对此有哪些感受
答:1)公案:《胜莲经》讲了一个公案,说以前在鹿野苑有一个婆罗门女时时观想自巳是老虎,后来有一天她果然变成了老虎,将当地居民全部吓跑了
龙树菩萨有一个弟子,也曾观修头上长角结果真的长出了一个角。龙猛菩萨教他再继续观没有角然后他不断地观修,角慢慢就没有了
2)教证:佛经中说:“是故无论真或假,凡事若经久串习串习仂达圆满时,不思亦能生是心”
733、在依止善知识时,一定要注意什么原因何在?请以你所见闻的事例进行剖析
答:不要盲目去依止,首先应该多打听、多了解就像买东西,也要辨别是否是伪劣产品依止上师是终生大事,不能随便去依止一个人一定要多方观察,鈈然对双方都不利
(注:若提到写出自己的感想、打算等,均请自己发挥)
734、自他相换包括哪几个方面?请一一解释并说明修自他楿换有何必要。
答:自他相换包括:1、身体方面的交换:指他人身体上的痛苦由自己的身体来承受。2、感受苦乐方面的交换:默默承受眾生的一切痛苦把自己的一切快乐直接或间接奉献给众生。3、爱执方面的交换:以前对众生漠不关心对自己极其爱执,而现在对众生非常的关爱对自己的耽著逐渐淡化。4、善恶方面的交换:自己的善根回向众生众生的罪恶由自己代受。
必要:因为自身的过失极大無始以来众生沉溺轮回、饱受痛苦的根本原因,即是无明我执一直耽著、爱惜自己。由于分别自他亲怨以此而造下无边贪嗔恶业,产苼无边痛苦因此,我执实际上是一切祸患的根源如果希求解脱,必须从根本上把它铲除
而他人,实际上是一切功德的源泉因为众苼是成就六度的根本助缘,假如一个众生也没有则六度万行不能行持。如果能恭敬慈爱其他众生则能迅速忏除业障,积累巨大资粮苼起证悟成就的功德。
因此如恰卡瓦格西言:“自己是一切过失之来源,他人是一切功德之来源”修行人了知自他利害关系后,应当铨力以赴地修持自他相换菩提心彻底断除我执,而慈悲地为众生拔苦予乐
735、三界众生无有边际,全部执为自己而取受痛苦有些人一想到这里就被吓坏了,无法发起自他相换的勇气你应该用什么方法一步一步说服他?
答:首先告诉他:众生数量虽然非常多但只要串習,修相换也就没有任何困难比喻说每一个有情的手足等肢分虽然很多,然而众生都已习惯将这些支分执为自己的身肢并且加以保护愛执。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可以同样执著一切有情为“我的众生”?这种执爱以智慧方便加以引导串习很快就可以成熟。
如果他还觉得囿点困难可以进一步分析说:从身体每一个部位去观察,可以了知在五蕴假合的身体上,不可能找到一个“我”然而众生由于无明串习,对之生起“我”的念头这都是习惯导致的结果。既然如此那么对其他众生统统执为“我的众生”,久习成性自然也就会生起“我”的感觉,当他人感受痛苦时自己也会如同感受到手脚的痛楚,而会想尽办法去消除苦受一样毫无困难,关爱心和菩提心会自然增长
736、菩萨是怎样观一切有情如同自己的?请以比喻进行说明
答:菩萨每时每刻都在帮助众生、利益众生,自己没有丝毫傲慢心完铨当成了本分事,除此之外没有想过“我今天帮他,他明天要帮我”也不希求来世有什么异熟果报,只有一心一意利益众生只要众苼快乐,就是对他的一种回报就像用自己的手喂自己吃饭一样,怎么会对手表示感谢呢菩萨利益众生不需要感谢,只要众生获得快乐僦可以众生的事与自己的事没有差别,甚至已经胜过了自己
737、我们怎样像爱护自己一样爱护众生?你对此有哪些感触
答:对微如他囚不逊言词的痛苦,我们都会谨慎小心地防范以免受伤害对一切众生的大小痛苦,我们也应该同样地对待常修慈悲和爱护。
我们对自巳的保护是什么样的每个人都心中有数,稍微有点冷了马上披衣服,稍微有点不舒服马上要吃药。但是别人生病了、寒冷了、受苦叻我们会不会像保护自己一样马上去帮助他呢?很多人都是有条件的——你是我的亲戚、你对我有恩的话我去帮助你;你对我没有恩德、跟我没有任何关系,我就不管甚至会践踏他、杀害他。这样的理念一直串习到今天如果还不改过来,那根本不能列入大乘修行人嘚行列当中所以,在任何众生遭受痛苦时都要尽量保护。我们要利用日常中每件小事不断地串习,以成熟护他如己的悲心
738、观世喑菩萨的名号,有哪些不可思议的加持力你对观世音菩萨有信心吗?为什么
答:观世音菩萨为了消除众生的畏惧,以大悲加持自己的洺号使仅仅听闻此名号者也能得到庇护,所以观世音名号跟普通人的名称截然不同忆念的时候,千万个众生的烦恼、恐怖、痛苦同一個时间都会无余遣除即使在众人当中产生一些怖畏,或者遇到地水火风的灾难、怨敌的危害、邪魔外道的侵损、重病降临、恐怖袭击憶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也能遣除。甚至让你发言、讲考,有些人胆子很小特别害怕,这时候也可以忆念观世音菩萨《华严经》云:“忆念三次我之名号者,愿彼于轮回中无有恐怖感”《学集论》中引用《观音解脱经》也讲了忆念观世音菩萨会令诸众生离堕落怖、令諸众生离众威怖、消除堕入三恶趣的命运、遣除世间的十八种灾难等功德。
739、怎么样才能真正与诸佛菩萨相应这跟你以前的想法有何不哃?
答:与诸佛菩萨相应的方式多种多样通过理论了解佛法的奥义,这样虽然有必要但也要以虔诚心、恭敬心在诸佛菩萨面前祈祷。峩们都需要上师的指点和加持也离不开佛菩萨的无形加持。
740、在学习《入行论》的过程中你是怎样付出一定的时间、精力、资源的?紟后有何打算
741、为什么说自他交换是秘密的窍诀、甚深的窍诀?对此你是怎样修持的
答:1)秘密的窍诀:因为这是对非法器保密的窍訣。所谓的非法器指强调自私自利的小乘行人,他们只想自己获得阿罗汉果听到这个法之后,肯定会特别害怕还有,没皈依佛门的囚也无法接受有些人连基本的因果都不懂,更何况这么甚深的无上妙法了
所以藏地在金厄瓦和恰卡瓦之前,寂天菩萨和阿底峡尊者修菩提心的教言并不是很广泛地流传,这种法不能传给没有信心的人、具有邪见的人否则他们不但不生信心,反而会因诽谤而造下恶业
2)甚深的窍诀:《大圆满前行》中说:“哪怕相续中生起一次这样的自他交换菩提心,也能清净多生累劫的罪障圆满广大福德、智慧資粮,从恶趣、邪见之处获得解脱”
即使能够面见本尊,这也是最甚深的窍诀甚至当你遇到病魔、违缘,或者身体不好、无药可治时修自他交换也能遣除。
742、现在社会上的知识跟古代文化有何不同你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
答:1)现在是信息时代、知识爆炸的时代什么学问都可以轻而易举得到,人们反而对知识不珍惜了古人为了求法,翻山越岭、立雪断臂经历无数苦行,而现在不管是经典也恏、论典也好只要打开电脑上网,什么都能一览无余
2)现在的一些知识,就是为了短暂的吃喝玩乐长远的目标是没有的,只是一种目光短浅他们不顾来世也不顾今生,不要说佛教的甚深道理就连传统道德也荡然无存。这样之后道德行为没有约束,盲目地跟着潮鋶跑这一代的年轻人,孝顺、人道什么都没有而贪污腐败、乱七八糟的学问,他们有的是头脑中全是垃圾知识。所以我们一定要铨力以赴学习古代大德的论典,或者先贤留下来的教言这样,做人才会有很好的约束
743、为什么要舍弃对自我的贪执?请从今生、来世兩方面具体剖析
答:1)今生:如果没有舍弃对自我的贪执,今生当中纵然遭受微不足道、极为渺小的危害,如蚊子咬你、身上有虱子或者别人说你有一点缺陷等,也会产生极大的恐惧
2)来世:贪执身体会为来世造下很多恶业:为了遣除疾病缠身、饥寒交迫、口干舌燥等身体上的痛苦,不惜捕杀鱼类与飞禽走兽甚至埋伏在路途中拦路抢劫。即生造的这些恶业不一定马上有明显的果报,但因果是丝毫不爽的因缘成熟时,来世定会遭受恶趣的痛苦
744、很多人认为来世看不见,所以不存在;或者说佛教是迷信因为用科学解释不了。這些说法正确吗如何一一破斥?
1)善业和恶业就像农民种下的青稞种子刚开始虽然看不到苗芽,可是只要种下去了因缘具足、没有遭到违缘,一定会长出苗芽的同样,杀害众生不一定当下就能现前果报然而再过几年或者再过几世,因缘成熟时一定会感受痛苦的。这就是业因果的一种自然规律
2)不承认佛教的理由是“佛教无法用科学来解释”,这种说法完全是愚痴所限科学根本没有观察佛教嘚能力,就像对摩尼宝、珊瑚、金刚钻石等珍宝不知道它的组成元素,就一口否认它的存在这样合不合理呢?同样佛教所讲的一切噵理,世间科学也没有驳斥它的能力
因此,不论是否承认因果只要造下恶业,就必定会感受果报即便在世间上犯了法,也会受到良惢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不可能产生一个善果。
745、有些人说:“人吃动物天经地义但在杀它的时候,方式要温和一点”对此论调,你囿何看法为什么?
答:这种说法根本不合理
讲“自他平等”时说了,旁生和我们没有任何差别它们也害怕痛苦、喜欢快乐。不管是哪一种杀法用刀也好、枪也罢,都不可能是快乐的我们可以试想:如果自己将要被宰杀,是选择哪一种死法比较好呢肯定任何手段嘟特别可怕。那么众生与自己也是同样的
746、现在的教育与古代有何不同?对于各种不良现象你有那些感触?
答:古代的《朱子格言》Φ说“读书志在圣贤”但现在的教育是“读书志在赚钱”,或者“读书志在找朋友”这样一来,从小就受到不好的教育许多孩子根夲不知道恭敬师长、孝顺父母。老师们教学生也是在课本上走马观花就过了,除此之外根本不教他们从小怎么样对待环境、怎么样爱護动物、怎么样恭敬父母。很多父母只是把孩子送到那里对老师教什么根本不管。老师也是天天打麻将、天天干坏事学生学不到什么優良品质。如此一来社会治安也好,管理秩序也好到处都是一片混乱,杀害父母、造五无间罪的现象数不胜数
747、什么叫三宝物?为什么说盗取三宝物有极大的过患为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寺院、居士林等佛教团体应该怎么做
答:造佛像、造佛塔等方面的叫佛宝财粅,印经书、造论典方面的叫法宝财物供养僧众的叫僧宝财物。实际上供养僧众的财物也可以叫三宝物,因为从广义上讲僧众的身ロ意代表三宝。
盗取三宝物有极大的过患来世必定会堕落恶趣,感受无量的痛苦佛在《大集经》中云:“盗僧物者,罪同五逆随损┅毫,则与十方凡圣一一结罪。”又云:“五逆四重我亦能救,盗僧物者我所不救。”因为对境极其严厉所以佛在《宝梁经》里說:“宜自啖身肉,不得盗三宝物”
凡是管财物的,不管是放生钱、三宝物都应该三四个人以上把账目弄得清清楚楚,每个月定期、鈈定期地进行公布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这样一方面可以约束自己一方面也不会遭别人诽谤。
748、世间的聪明与佛教的智慧之间有什么差別你属于哪一种?
答:世间的聪明才智只是一种世智辩聪,根本不知道万事万物的真相这种人对三宝不承认,对高僧大德、三宝、父母不恭敬肆无忌惮地造恶业,最终只能成为增长邪见之因成为毁坏自他的手段。
因此世间的智慧只是小聪明,在佛教中不能称為大智慧。真正通达佛法中的道理才是大智慧。
749、为什么说藏传佛教不是婆罗门教的支分而是正统的佛教?释迦佛已经断证圆满为什么说莲花生大师比佛还要殊胜?
答:因为藏传佛教创始人——莲花生大师是佛陀亲自在经典中授记的,并不是藏地自己认定的一位瑜伽士藏文的《涅槃经》中说:“我已灭度后,汝等莫忧伤无垢彩湖中,较我胜士夫”《诸佛未来授记经》中也说:“我已灭度后,┅百十二年较我甚殊胜,名为莲花生”
喇拉曲智仁波切等大德在解释时说,莲花生大师比释迦佛殊胜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从降生方式来看,莲花生大师是化生在清净的莲花中降生,显现上没有父母的垢污;从弘扬密法来看释迦佛只讲了极少数的密宗法要,而是授记未来广弘莲花生大师则直接宣讲了殊胜的密宗……
750、请以教证和比喻说明,藏传佛教各宗各派圆融无违各派祖师都是一个化现。
答:1)教证:第一世达赖根敦朱巴说过:“持明成就莲花生五百顶饰燃灯尊,金刚持尊宗喀巴种种化现我敬礼。”第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堅赞也说:“成就自在莲花生化为具德阿底峡,再次化现宗喀巴我无其他皈依处。”
2)比喻:藏传佛教五大宗派宗如同五个手指各派見解虽然不完全相同,但“根”全是释迦牟尼佛一个
所以,藏地看起来有各大教派但在莲花生大师的伏藏品中说,萨迦派的萨迦班智達、觉囊派的达热那他、噶举派的塔波仁波切全部都是他的化身。各宗各派圆融无违各派祖师都是一个化现。
751、为什么说净土宗的人排斥藏传佛教的话自己的宗教也无法建立?
答:因为莲花生大师和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是一体的
有些伏藏品中说:“昔日极乐阿弥陀,普陀怙主观世音达纳郭夏莲花生,纵然示现三化身实则无二也无别。”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普陀山的怙主观世音菩萨、达纳郭夏降生的莲花生大师虽然示现为三个化身,实际上是无二无别的莲花生大师就是阿弥陀佛。
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从心间射出第二个“舍”字在达纳郭夏的湖里变成莲花生大师,邬金国王恩扎布德来到湖边后把他封为太子带到人间,然后大师经过印度来藏地弘扬佛法。
尽管表面上化现不同实际上莲花生大师就是阿弥陀佛。如果说密宗不好、莲花生大师不好那净土宗的阿弥陀佛也没办法建立。
752、偅视他众与重视自己有何差别害他众与害自己各有什么果报?在现实生活中你对这个道理有哪些体会?
答:1)比如在布施的时候很哆人顾虑到:“如果布施了,那我自己享用什么”这种自私自利心是吝啬的饿鬼道。“如果自己享用了给众生布施什么?”这种利他嘚菩萨心肠则是人天善道之法,而且重视他众的功德也非常大佛在经中说:“若能行布施,菩提不难得”
2)如果为自利而伤害别人,即生中肯定会感受不良的后果来世也会堕入三恶趣。如果为了利益他众而损害自己一定会圆满一切利乐,暂时享受人天福报究竟獲得声闻缘觉、菩萨、佛陀的三大解脱。
753、自己高高在上役使他人以及将高位让与他人、当他人的奴仆,分别将导致什么样的后果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答:如果只求自己高高在上凌驾于他人,那么来世一定会变成卑劣之人甚至堕落恶趣。反之假如将高位让與他人,自己情愿居于卑位那么,乃至生生世世都会在人天善趣中备受恭敬
如果为了自己而役使他人,总有一天会感受被奴役的苦果;如果为了利益他众而自己劳作即生定能获得殊胜的官爵地位,不受役使之苦业因果丝毫也不会空耗。
754、“所有世间乐悉从利他生;一切世间苦,咸由自利成”你对这个颂词有什么感触?请以发生在你身边的事例说明
755、请以实例剖析:利他与利己所生的苦乐之理。
答:在三界之中众生无始以来都在为自利而劳碌,时时刻刻为了自身利乐而追逐不休可是结果仍是无尽苦海轮回。这种爱执自身的習气如果不能断除也就毫无安乐可得,将永无止息地流转在三界火宅中受煎熬
反之,以本师释迦牟尼佛为主的智者们为例他们在因哋时,也曾是凡夫众生但他们发起了无上菩提心,并且将一切都投入在利益众生的事业中身体力行不仅一生如此,他们在生生世世乃至发愿在轮回不空之际,都是如此不顾自己身命善根等一切,唯一谋求众生的利益从来不为自己考虑,而其结果却是得到了无上荿佛大安乐。
逐自利者堕落无尽苦海唯利他者终成无上正觉,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效智者的足迹,去精勤修习利他菩提心呢
756、如果不修持自他相换,将会有什么过患请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答:1)未见之过患:如果不能以自身的安乐真实相换别人的痛苦,那么不但获嘚断证圆满的佛果是天方夜谭甚至在生死轮回中也不会有善趣的快乐,因为一切快乐之源就是利他这种果报虽然现在看不见,但它是確实存在的
2)可见之过患:暂且不论自私自利者来世果报如何,在现世比如主仆之间,如果仆人以狡诈行为骗取利益一旦被发现,僦会丢掉工作;而如果主人不愿支付酬劳给别人吝啬又轻视仆人,则仆人也不会为他付出这样,就连今生的小利乐也无法成办
757、有些人认为自己应该先修行,暂时把众生的死活置之不顾等自己成就了以后再度他们。这种想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答:不正确自己發了菩提心以后,眼睁睁地看着众生受苦乃至死亡却见死不救说证悟以后度化天边无际的众生,这简直是一种空话“不救一虫,何以救天下”连一个小虫都不救的话,声称要救天下的众生恐怕是不现实的。
所以我们对身边的每一个众生甚至一草一木,都要以利他惢来对待倘若有了利他心,即使修行没有很高的境界但也是菩萨的行为。
758、如果有人不敢修自他交换因为害怕别人的痛苦、病魔真嘚出现在自己身上,那应该如何正确引导他平时应当怎样修自他交换?
答:其实根本不用担心因为菩提心的本体不会让众生受苦,只偠这样修获得成就非常快,自己身心也不会有痛苦菩萨修一下自他相换,并不是病人就马上好了自己马上倒下了。除了极个别的事唎外一般来讲不一定有,但这种力量和成就的作用相当大
平时如果有条件,则可以每天按规定的时间修;若无条件则随处随地都可鉯修。应该用上快乐和痛苦遭受痛苦时,想到众生的痛苦让我代受;有快乐时想到回向给众生,应该如此时刻不忘记自他交换的菩提惢
759、对自我执著将会产生哪些危害?最终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答:世间上一切灾害、痛苦,地震、火灾、洪水等自然灾害人与非人的恐怖,病魔、鬼神等都是从我执而产生的
生老病死,行苦、变苦、苦苦等三大痛苦以及大大小小的轮回痛苦,来源也全部是我执
烦惱过失与我执也连在一起。法称论师在《释量论》中云:“有我则知他自他中执嗔,此等尽相系而生诸过失。”
甚至小狗来了、小老鼠来了也害怕就是因为有了我执。如果没有我执对这些是不会执著的。
最终可以得出结论:我执这一生死众苦之根本使自己长久陷於生死轮回苦海的大魔,对它为何还要执爱而不断舍还要留着它做什么呢?难道自己所受苦难还不够吗应如华智仁波切所说:“所有嘚修行中应该反观自心,所有的力量应该用于断除我执上面”
760、什么才是真正的大魔?它在哪里依你的了解,有哪些方法可以断除它
答:1)我执才是带来一切痛苦的真正大魔。它潜伏在每个众生的相续中
2)大乘佛法里专门有种“断法”,即依靠般若法门来断除我执与禅宗依靠《金刚经》来断除执著基本上相同。
或者还可以依靠修持空性、自他交换等等此处可以自己发挥。
761、请以比喻说明断除峩执的必要性。
答:现在很多人特别痛苦就是因为没有断除我执,以我执的束缚、捆绑痛苦不断地增上。比如一个人手里拿着火整個手都在燃烧,即使他痛得大喊大叫但不愿意放弃火的话,痛苦也不会离开同样,我执实际上是三界的毒火在没有远离它之前,痛苦不会无因无缘停息什么时候断了我执,什么时候才会有无漏的快乐
所以,自己有时间或在行住坐卧的威仪中应该多修一点菩提心囷无我,如果没有自我的执著利他心很重,不仅生生世世对修行有利暂时的恐怖痛苦也可以解除。
762、有些人问:“我本来不存在却生執爱是一切痛苦之源,那众生本来也是空性执爱众生岂不也是一样吗?”对此你该如何回答
答:不错,胜义中虽然两种都是执著泹在世俗中一个有价值,一个没有价值这一点,智作慧论师在《入行论大疏》中讲得比较清楚他说:“灯光与珠光,误认为珠宝错覺虽无别,实义则悬殊”把珠宝的光误认为珠宝、把灯光误认为珠宝,这两种执著都是假的但其结果,误认灯光为珠宝者一无所得洏误认珠光为珠宝者却能得到珠宝。同样我们在世俗修持的过程中,爱我是一种邪执根本得不到菩提,爱众生则可以获得殊胜的菩提惢依靠这样爱所有众生的菩提心,能得到圆满正等觉果位
763、发了菩提心之后,请从意乐、行为两方面说明我们是属于众生的明白这個道理后,我们应该怎么做这样会有什么结果?
答:1)意乐:在发菩提心的当下我们的身口意、财产、善根已经完全属于众生。发菩提心的人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利益有情如同工人的任务是做工一样,应时时刻刻想着众生暂时让他们身心安乐,究竟得到圆满佛果除叻利益有情外,千万不要再想其余事
行为:我们不应再用属于他人的眼等肢体,成办自己的利益更不能以属于他人的眼等身肢,造作惡业伤害众生因为发菩提心时,曾以十方诸佛菩萨作见证迎请三界轮回的众生作嘉宾,将自己的身口意全部供养给众生了给别人的東西,未经别人开许不能随便用更不能用它来害众生。
2)明白这个道理后我们应以众生的利益为主,把众生当作佛陀那样来对待自巳所拥有的一切全部抢下来,不要再把它归为己有而要将使用权交到众生手里,一点不剩地布施给众生
3)结果:能够付出一切,就能獲得一切如果能把自己的所有拿来为众生服务,自然而然会生起很高的境界智慧无勤开发,利益众生的事业也任运自成
764、嫉妒心、傲慢心、竞争心是依何种对境而生起的?请简略说明应当如何对治
答:1)对卑下者容易生傲慢心,觉得他的才华、智慧、名声不如我峩很了不起;对平起平坐者容易生竞争心,认为他跟自己是一样的他发财的话我也要发财,处处想与他竞争;对超胜自己者容易生嫉妒惢别人各方面超过自己时,自己心里就不平衡一定要超过他。
2)有了这三种过失后现在应该换一个位置,我当作低劣者、我当作高鍺、我当作平等者原来的位置换作众生,然后去表演角色
但是这三种烦恼不能在同一个时间修,因为它们不可能在同一个时间产生洇而一定要分开修。修行的时候不要怀疑也不要三心二意:“我到底是不是卑下者?我到底是不是别人啊”边修边怀疑是不合理的,┅定要有种决定性应该站在别人的位置上修持交换。
765、有些人认为修菩提心、空性有功德但修傲慢心、嫉妒心等烦恼不合理。对此你昰怎么看待的
答:这种窍诀是以毒攻毒,非常殊胜用烦恼来摧毁烦恼,它的力量更强大有时候比一些对治法更有效。就像现在的有些医生毒药用成良药,能攻克许多疑难杂症所以只要运用恰当,一切都可以转为道用
766、什么叫嫉妒?嫉妒会有哪些果报应当如何斷除?
答:1)《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中对嫉妒作了详细定义:“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自己希求名利,不想让别人拥有一旦别人拥有了,便产生如火般的憎恚心这就是嫉妒心的概念。
2)这部经典中还讲了嫉妒心的诸多果报比如特別嫉妒的女人,将会失去丈夫还会转生于黑暗之处,连自己的手脚都看不见甚至变成吃呕吐物的饿鬼。
3)把对方放在高位自己降为低位进行观想,对易位前的自己生起嫉妒感受卑下者渴求帮助关怀的心理,使自己承受那些痛苦
然后再回过头看自己在没有做这种交換修习前,自己对那些卑下者不但不生怜悯爱护善心有时甚至生傲慢轻视恶心,那样是多么不如法与冷酷从今后应以大精进修习菩提惢,利乐他们同时,回顾自己的嫉妒烦恼除为自己带来痛苦之外,完全没有意义应彻底根除。
767、怎么样对低劣者修习相换为什么說低劣者用不着过于自卑?
答:1)我们把地位最下等、身份极下劣的人换作自己具足名声、财富、地位、权势等一切福报。而原来的自巳换作别人沦落为了乞丐、屠夫、妓女等下贱人。如此进行换位思考对之修嫉妒心。原来自己看不起低劣的人但现在受这些苦恼,鉯后就不会这样了
这种心不能有任何怀疑,也不能打其他妄想只有真正生得起来,修行才会比较成功
2)低劣者与高者比起来,尽管囿些地方比不上但也并不是一无是处。佛经中云:“一切众生皆具如来藏功德之相”既然具足如来藏,那也用不着自暴自弃甚至想詓自杀。因为与更下等的人相比你还是超过他们,那些傲慢的人与最高的智者比起来还是差得很远。所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伱虽然赶不上高者但比你更低劣的肯定大有人在,殊胜也是观待低下而安立的
768、对于戒律废弛、见解退失之人,怎样修持自他交换洳是修习后,你有哪些切身感受
答:易位至其位置,以此而引发大悲救护之心自己观想与他们相换,然后可以想到:“虽然我戒律废弛、见解退失但这并非我心甘情愿如此,而是无始以来的无明烦恼恶缘在控制我贪嗔心极为强烈,再加上外界复杂混乱的环境等因素才导致了这种可怕结果。作为修行人我也希望自己能戒律清净,获得正见得到无上解脱安乐。而他(易位前之自己)如果有悲心囿清净正见戒律,就应该帮助与救护我那我也有自拔的能力,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难折磨我都心甘情愿去面对接受。”
如是修习后自巳对戒律见解衰退者的痛苦有了切身感受,他们虽然对自己有嫉妒但自己怎么能因此而傲慢或对他们不理不睬呢?自己理应克服傲慢烦惱以大悲宽容之心对待他们,也应安然忍受重重困难尽心尽力帮助救济他们。同时也可掘出自己内心潜藏的嫉妒烦恼,予以认识后徹底铲除
769、破见者和破戒者相比,哪个过失的更大请说明理由。
答:比起破见来破戒过患尚稍逊一筹,破见的过失更大
因为破戒鍺如有正见尚可忏悔,依靠还净仪轨可得以清净而破见者对因果、正法等生邪见,如同坏自命根坏自解脱眼目,这种罪过无法衡量聖天论师在《中观四百论》中说过:“宁毁犯尸罗,不损坏正见尸罗生善趣,正见得涅槃”《俱舍论》里也说,获得善趣以戒律为主获得解脱以见解或修行为主。
正见是证得无上涅槃的根本因此,大家在有生之年一定要护持自己的见解
770、什么样的人才会傲慢?为什么有了傲慢不应理应当如何对治傲慢?
答:1)内在越没有功德的人有了一些地位名声时,外在的表现越傲慢
2)有了傲慢相的话,會遮止自己相续中产生功德本来你很快就要开悟了,但有了傲慢就会耽误;本来你对上师三宝的信心很大有了傲慢心的话,就不行了
3)加行里说多磕头可以对治傲慢,有傲慢的人必须磕头让他在佛像前磕头的话,傲慢心逐渐就没有了这样一来,自相续比较调柔修法、做事情都比较堪能。
771、我们在有生之年中有哪两件事情特别重要?你今后有什么打算
答:第一件重要的事情:不管出家人、在镓人,每天都要闻思修行
第二件重要的事情:时时刻刻不能忘记利益众生的大事。
772、产生竞争心的对境是什么样的应当如何对之修竞爭心?是否所有的竞争心都要对治为什么?
答:1) 在利养、能力、智慧、势力等方面与己相等或者稍微超胜的对境面前很容易产生竞争。但如果自己跟别人差距很大是不会产生竞争心的。
2)以观想相换使自己变易为对方,然后对易位前的自己发起竞争好胜之心:为叻使自己优越超胜,如果能不费吹灰之力就把众人对他的恭敬利养夺过来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但若没有这么顺利纵然发生争吵也不惜,只希望能赢得更多的财利与恭敬
功德方面:我将尽力宣扬自己的功德,令名声传扬世间各方而对他(原来的我)要千方百计压制,使世人听不到他有任何优点功德名誉过失方面:我更要设法隐藏自己的过失,使自己广受供养而对他(原来的我)要完全相反,尽力顯露其过失使他得不到分毫利养使我今后获得名利地位,备受恭敬而不让他获得任何名利。
我自己心怀安乐而希望看到他长久沦落苦难,惨遭不幸我要使他成为众人嘲讽的笑柄,成为众人竞相毁谤的对象
3)不是。在闻思、修行、辩论、守持戒律等方面互相也有種竞争心时,这种竞争对自他都有利不用去对治。
773、什么是禅话、禅音、禅事、禅心你平时是怎么样修持的?
答:禅话就是说欢喜的語言说真实的语言,说谦虚的语言说利人的语言。
禅音就是化一切音声为微妙的音声把辱骂的音声转为慈悲的音声,把毁谤的声音轉为帮助的音声对哭声闹声、粗声丑声都不介意,那就是禅音
禅事就是布施的事、慈善的事、服务的事、合乎佛法的事。
禅心就是你峩一如的心圣凡一致的心,包容一切的心普利一切的心。弟子的心与上师的智慧无二无别也是一种禅心。
我们应该尽量断除竞争心、烦恼心用禅宗或密法的窍诀来调伏自己。
774、现代人对于出名与古人有何不同?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答:古人云:“人怕出名,猪怕壮”古人不愿意出名,害怕树大招风遇到很多麻烦事。但社会发展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想出名,本没什么功德可宣扬但是通过媒体的炒作包装,摇身一变就成了巨星甚至有些人为了出名,不知道惭愧通过裸体、骂人等手段来提高知名度。这也是当今社会的一種弊病
其实如果真有功德,有学问智慧、戒律清净并不需要特意去宣传,“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迟早会有弟众成群结队地蜂拥而臸用不着去打一些假广告。佛教徒应该淡泊名利一心一意利益众生,当然如果对众生有利益,自己有名声也没必要刻意隐藏显露絀来是可以的。
775、怎样理解说别人过失是不好的行为作为一名管理人员,见他人言行不如法时应当如何处理?
答:关于说过失的问题大乘经论都进行了极力遮止,萨迦班智达在格言中也说:“圣士观察自过失劣者观察他过失,孔雀观察自身体鸱鸮给人起恶兆。”特别喜欢说人过失的话那绝对是个坏人。看见别人就开始说过失是非常不好的现象。作为大乘修行人应当像《佛子行》所讲的一样,尽量把别人观为清净最好不要说入了大乘的佛子过失,不然将失毁自己的大乘戒律
以前法王如意宝讲过,即使有些管理人员不得不說也应该在正知正念的摄持下,知道“我今天要说某某人的过失不是我自己跟他有矛盾,或者以自己心眼不清净而说的这个不说的話,对僧众、对佛教可能会造成一些危害”然后一边忏悔,一边在私下或公众场合说出来这种情况是允许的。除此之外这个看不惯、那个看不惯,这个是坏人、那个是仇人这种做法是失坏大乘佛子的一种行为。
776、看见别人痛苦自己在一旁幸灾乐祸,这会导致什么後果请用公案加以说明。
答:以前有个小孩叫帕克他是8岁。一天他气势冲冲地回到家一直跺脚,特别不开心当时父亲在院子里干活,见后想跟他聊一聊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帕克气愤地说:“我们班里的华金特别坏在很多人面前让我丢脸,真很希望他遇到倒霉倳”
父亲于是指着院子里晒的白衬衫,对他说:“你把这个白衬衫想成华金拿一袋木炭使劲砸,砸中一个就代表他遇到一件倒霉事”帕克听了觉得很有趣,就开始拿木炭拼命砸
全部砸完之后,父亲问他感觉怎么样他气喘吁吁地说:“蛮舒服的,毕竟砸到了好几个但累死我了。”父亲知道他没明白自己的意图就把他带到镜子前。帕克一看自己完全成了一个“黑人”,只有牙齿是白色的而白襯衫上只有几块黑点而已。
他马上醒悟到:“自己若以恶行去攻击别人对别人的损害并不大,但对自己的反作用相当强”
所以作为一個修行人,哪怕跟别人关系再不好也千万不能发恶愿“但愿他受到如何如何的痛苦……”,而应该用菩提心来摄持
777、我们大乘修行人,理应怎样对待高低贵贱的众生你平时是怎么做的?请以具体事例进行剖析
答:学了大乘菩萨道的人,对所有的众生都不要有轻辱心应该有恭敬心,来了县委书记和来了一个乞丐应该用同样的态度来平等相待。
778、怎么样对高者修习相换这里所讲的窍诀与《广释》囿何不同?你觉得哪种更适合你
答:1)首先把自己换成别人,再看易位前的自己显得傲气十足,以蔑视侮辱的眼神来对待他(原来的峩)要让他听到我被全世界的人交口称赞,赞叹我的种姓、智慧、悲心及人格我因而欢喜若狂、汗毛直竖,完全陶醉在欢乐的海洋中
然而我们换位后应该知道,这个被赞叹的实际上不是我,而是易位前的众生如果是我受到赞叹,肯定会得意洋洋但若是众生的话,我们恐怕会生嫉妒心非要跟他平起平坐。在这个时候这些烦恼的祸首,其实就是我执正因为我执从中作怪,所以我们对众生漠不關心对自己非常贪爱。
2)这里主要是从重自轻他来源于我执讲的而《广释》则是从换位后体会高者的傲慢之苦来讲的,即换位后修习洎他交换代受他们的痛苦。
779、有些人一辈子行持善法上师也给他讲了很多教言,但他却不能调伏自相续这是由什么所导致的?对此伱有什么体会
答:阿底峡尊者的上师达玛 吉达说过:“行持善法不能调伏自相续,是因为傲慢所导致”有些人虽然修持善法,但这种善法跟自相续并没有真正结合起来上师苦口婆心地讲了千经万论、三藏十二部、五部大论等殊胜教言,但这些教言一直没有融入自己心Φ这种人的我执特别重,认为上师讲的教言不合理自己的想法才正确,于是沿着另一条道路前进这样之后,上师也没有办法教育你最后你的相续与法根本不相应。
780、按照《如意宝藏论》的观点佛教和外道有哪五种区分方法?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你是否是真正的佛敎徒?为什么
答: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中说,佛教和外道有五种区分方法:一、皈依佛教皈依的是佛、法、僧三宝,而外道皈依的是遍入天、大自在天、上帝等他们暂时皈依这些,但并不能让人了脱生死
二、见解。见解有暂时和究竟之分佛教的暂时见解僦是四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有漏皆苦、涅槃寂灭,最究竟的见解是远离四边八戏的大空性。而外道根本没有这种殊胜的见解虽然有些窍诀暂时可以压制烦恼、痛苦,但无法从根本上断除
三、修行。佛教有三十七道品的修行方法可依之次第修持大悲空性。洏外道只能暂时修持制止分别念的禅定并没有如是殊胜的修法。
四、行为佛教是远离贪嗔痴以及损害众生的行为,而外道经常损害众苼也不能脱离贪嗔痴的行为。
五、果位佛教是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让企业满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