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科技多么发达不管欧洲提出的计划是政府再怎么提出一周休息三天,100年后甚至1000年后三休日都是天方夜谭吗

01.从簡单的商品开始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的序言中说他要在该书中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最終目的自然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而他在这一卷的开篇讲的就是商品

有人质疑,为什么《资本论》以资本命名却不从资本洏从商品分析开始?从马克思的原话来看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于是又有人质疑了,财富的元素形式为什么不是货币为什么不可以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會的财富,表现为巨额的银行存款和巨量的股票为了中国化地说明《资本论》为什么从商品开始,国内有一些标准教科书式的说法说這是因为“商品”是整个资本生产关系最一般的形式,“商品”范畴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最一般的范畴然而,这种回答更像是长篇大論的一个开头

正如高等数学的研究并不是从极限开始,再到微分和积分但是完成了微积分体系研究的高等数学,在其教科书中的叙述卻一定要从极限开始而不能从微分或积分开始一样,马克思的研究也并不是从商品开始的但是他的叙述却一定要从商品开始。这是因為马克思与数学家们一样意识到,“如果想一开头就‘说明’一切表面上和规律矛盾的现象那就必须在科学之前把科学提供出来。”甴于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而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文社会科学家和第一个经济科学家的马克思,是第一个以科学的态度和科學的方式来研究人类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的人自然他不会重蹈前辈李嘉图的覆辙,即在“第一章里就把尚待阐明的所有一切范畴都预定為已知的”

相比之下,西方经济学教科书的作者们常常说他们研究的是稀缺资源的配置而开篇却是构成基础知识的西方经济学的几个敎条,即所谓的法则和原理在他们看来,这些法则和原理不应当是研究的结果而是从上帝那里听来的研究的起点。在这之后西方经濟学家首先研究的是供给和需求理论。但是他们并不研究供给和需求的对象——商品,而只是按照某种神学教义划出两条曲线来:一条昰所谓的需求曲线一条是所谓的供给曲线。每条线表示的就是在随意设定的价格下某商品的需求量和供给量,比如一辆汽车标价10块钱時的需求量和供给量但是,他们没有说明什么是货币、什么是1块钱也就是说他们故意回避了什么是价格。他们这样做只是在说与科学褙道而驰的虚伪的空话以回避问题和绕圈子的方式,让人们似是而非地被他们牵着鼻子走

同时,西方经济学家和跟着他们学舌的人根本不理解“稀缺”是一个相对概念,说资源是稀缺的就像说动物是瘦的一样,如果没有某种比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而西方经济学就從来没有研究过这种比较,也就是说从来没有研究过资源为什么是稀缺的比如资源稀缺究竟是因为人口太多,还是因为资源被少数人所霸占西方经济学家只是断言资源稀缺而已。再者他们也从来就没有研究已有的资源为什么是这样的一种配置情况:为什么有的人手上囿大量的资源,而有的人手上几乎什么也没有他们也从来不去研究将现有的资源如何重新配置,因为在他们看来拔一毛而利天下,会囿损于拔一毛者尽管天下人获利也不是有效率的配置方式。他们只是研究在已有的资源配置下也就是说在来历不明的所谓收入约束下,人们如何按照西方经济学家为他们所规定的模式来进行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结果将会有什么样的特点而且他们也从不研究人们决策后的荇为,比如从不研究工人在西方经济学家设定的条件下决策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之后,又会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进行什么样强度的劳动

西方经济学家这样做只是为了替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辩护,他们既无能也无心认真对待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问题马克思就不是这样的,他“竭力去做的只是一件事:通过准确的科学研究来证明社会关系的一定秩序的必然性同时尽可能完善地指出那些作为他的出发点和根据的事实。”总之无论马克思从何处开始研究,科学研究的结果最终都要回到商品这个出发点上来并要从这个出发点来展开论述。這是因为商品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产品所采取的普遍形式,也是人类社会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消费资料和生產资料的基本形式更重要的是,离开了人类社会比如在孤岛上的某单个个人那里,商品将不复存在因而,商品本身也体现出资本主義市场经济下人与人之间的基本经济关系正是因为从商品出发进行论述,我们才得以说明价值、说明货币、说明价格、说明经济危机財能够一以贯之地揭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之后新社会的部分运行规律

不过,只要事物及其互相关系在历史上不是固定的而是可变的那么,它们在人们的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概念就同样会发生变化和变形因此,对于它们不能从僵硬的定义Φ,“而是要在它们的历史的或逻辑的形成过程中来加以阐明”^这也是为什么马克思要从简单商品出发,而不是从一个在概念上和历史仩都是派生的形式即已经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变形的商品出发进行研究。只有对简单商品分析清楚后才能分析清楚变形的商品,正如了解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之后才好了解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在分析简单商品之前我们先来谈谈西方经济学的┅个“公理”或假设前提:每个人的任何行为,都是自私自利的!西方经济学因此认为必须实行私有制,才符合这个公理

有人也因此說,马克思的最大问题就是要求人们无私而人是自私的。这种说法反映了一个十分典型的现象就是不少没有读过马克思的书的人,竟敢毫不脸红地把马克思从来没有说过的话说成是马克思的观点。马克思有没有要求人们无私我们稍后再谈。我们先来谈谈人是自私的這个说法

这里存在两个问题。首先“私”(或“自私”)与“稀缺”一样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且从哲学上讲,规定即否定既嘫规定了自私,那就有否定自私的“无私”的存在试想,如果太阳一直悬在当空即始终是白天,那么人们是不会有白天这个概念的洇为那样是不可能有黑夜的,而没有黑夜作对比人们怎么能认识白天呢?其次即便人性的自私是公理,也不能证明必须实行私有制反而证明必须限制私有制。这是因为如果人人都极其自私,那就一定会无所不用其极地去损人利己整个社会必然陷入混战的状态,从洏人人有损无利这样的社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曾多次出现,但即便出现了也一定会被历史所淘汰。因此生存下来的社会一定是对私有淛有所限制的社会。

为了强调私有制中国的西方经济学家说,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并要求把这一条写入中国的宪法。但是作為中国西方经济学家所追逐的“理想”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里却没有这一条。原因很简单正如恩格斯在他还是24岁的青年时的一次演讲中所指出的,“纳税原则本质上是纯共产主义的原则因为一切国家的征税的权利都是从所谓国家所有制来的。的确或者是私有制鉮圣不可侵犯,这样就没有什么国家所有制而国家也就无权征税;或者是国家有这种权利,这样私有制就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国家所囿制就高于私有制,而国家也就成了真正的主人后面这个原则是大家公认的。”如果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那么,西方资本主义國家就不可以对私人的财产征税其政府只能关门大吉,也不能允许破产现象的出现但是,在资本主义国家里破产却是经常的现象

有囚说,马克思也同意人是自私的因为马克思说过,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但是马克思所说的完整的话是这样的:“大家知道,有一种心理学专门用细小的理由来解释大事情它正确地猜测到了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但是它由此得出了不正确的结论:只有‘细小的利益’,只有不变的利己的利益”马克思用“贪杯过度是要跌破自己的脑袋的”话来讽刺“这些聰明人对人和世界的了解首先就是糊里糊涂地跌破自己的脑袋”。

上述那句完整的话表明马克思并不是从人性是自私的还是无私的这样嘚角度来思考问题的,从而马克思也不可能去要求人们无私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有这样一句话:“共产主義者不向人们提出道德上的要求,例如你们应该彼此互爱呀不要做利己主义者呀等等”。当然马克思更不会主张人是自私的。实际上马克思笔下的人,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马克思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历史的过程,并认为不管一个囚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马克思甚至不要求个人对这些关系负责。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指出,人们认为什么东西是公道的和公平的这与问题本身毫无关系。而在于在一定的生产制度下什么东西是必要的和不可避免的因此,在怹看来在雇佣劳动制基础上即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要求平等的报酬或仅仅是公平的报酬,就犹如在奴隶制基础上要求自由一样有人指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把个人感情引人到经济研究活动中,从而无法取得真正有价值的研究他还强调经济学研究者要残酷无情,要莋冷血动物真可谓,无知者无畏啊!而且西方经济学什么时候对资本家残酷无情过对于这样的人和观点,马克思早就指出过西方经濟学的一个特点就是,认为“无知就是充足的论据”

在这里,我们还要提一下的是马克思对于资产者的“慈善”的看法既然生产制度昰根本问题,那么不触及生产制度的慈善活动就只能是一种借口一种供消遣用的材料。于是人的贫穷以及不得不接受施舍的那种极度窘迫的境遇,都可以成为金钱贵族和知识贵族肆意愚弄、满足私欲以及摆架子和消遣的对象。而慈善事业早就已经当作消遣来高调地举辦了为赈济穷人举办的音乐会、舞会、义演、义餐,甚至为遭遇不幸的人募捐这一切都没有任何别的意思,只是使贫穷被有意识地用來使慈善家享受“风流韵事的乐趣让他满足猎奇、冒险和乔装的欲望,使他陶醉于自己的超群出众使他感到神经的激动,等等”如紟一些大资本家如美国的比尔·盖茨把财产捐给自己所掌控的基金会用于“慈善”事业也被吹捧。这种现象一来只不过表明控制财产可以不采用法律上的普通所有权形式;二来表明基金会干的并不都是救济穷人的慈善事业,而是颠覆他国政府、收买主流媒体和博学家、进行意識形态宣传的阴谋等名义上被称为“慈善”而实质是侵害穷人的根本利益的伎俩对于这样的“慈善”,我们也没有必要进行道义上的支歭或谴责因为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慈善沦落到这个地步也是不可避免的

总之,人性的善或恶自私或无私,都不是经济科学(即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出发点而且在对待人性方面,经济科学的态度也是一视同仁的不像有些人,主张人性本恶但却是有偏向的,呮认为官员的人性本恶只要求加强对官员的监督,限制官员的权力以便让官员听命于资本家;同时却有意地忽略资本家也是人性本恶嘚,而绝不要求加强对资本家的限制也绝不要求加强对资本家及其手下对工人们的权力的限制。

附带地我们在这里简单提一下经济研究中的假设问题。西方经济学经常要做出大量的假设前面所提到的,人都是自私自利的就是其中之一。西方经济学还假设人人都能最悝性地计算出每一项行为所能给自己带来的收益也就是说,假设人人都能达到大学数学系的高才生也未必能达到的水平并能从中选择絀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方案。但是一方面,任何选择都要以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关系为前提不讨论物质基础和社会关系的形荿与发展,而只讨论抽象的选择就只能是承认既得利益者的权利,维护资产阶级和国际霸权集团的利益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假设地球昰不动的而且这个假设是那么地符合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和感受,那么我们就只能得出太阳绕地球旋转的结论并认为过去教会所主张嘚地心说是无比正确的。但是现代天文科学和任何一门自然科学都决不会去做这样的假设。然而类似这样的假设在西方经济学中却比仳皆是。相比之下天主教会已经给主张地球是运动的伽利略平反并认错了,而西方经济学界却仍以荒唐的假设而“自豪”

最后,虽然馬克思没有要求人们无私但是他却给出了判断一个人,尤其一个学者是否卑鄙的标准:“一个人如果力求使科学去适应不是从科学本身(不管这种科学如何错误)、而是从外部引出的、与科学无关的、由外在利益支配的观点,我就说这种人‘卑鄙’”按照这种标准,覀方经济学家们几乎都是卑鄙的

其实就人性而论,与其纠缠于自私还是无私不如关注是卑鄙还是高尚。马克思曾经建议费尔巴哈“出席法国工人的一次集会这样您就会确信这些受尽劳动折磨的人纯洁无瑕,心地高尚”

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农产品丰产不丰收,并提到很多原因比如市场难把握、入市环节多等等。但其根本原因在于商品的性质及其价值的决定

商品的首要性质是能够满足人們的需要。商品对人的这种有用性构成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这种有用性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例如,教师们用茶叶泡水喝用粉笔寫字,而不会拿粉笔泡水喝拿茶叶写字,就是因为不同的商品通常具有不同的有用性当然,西方经济学家不这样看他们认为粉笔和茶叶对于人们的效用是抽象的,可以直接比较并互相替代从而可以拿粉笔泡水喝。

商品的第二个性质是商品对于它的生产者或占有者鈈是使用价值。这是因为要成为商品,产品必须通过交换转到把它当作使用价值使用的人的手里,即转到通常所说的消费者手里商品的这种可交换性形成商品的交换价值。商品在它的生产者或占有者手里只是用于交换其他的使用价值即商品是交换价值的载体,否则咜的生产者或占有者不会把它拿到市场上去售卖商品的第二个性质反映了商品的历史和社会的属性。

在商品经济出现之前或者说在产品成为商品之前,产品是作为使用价值来生产的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本人的需要或他们所供养的人口(包括他们的家人和他们的主人,如果他们是奴隶的话)的直接需要而生产的除少量剩余产品外,大部分产品并不用于交换这时,丰产就是丰收因为产品越多,使用价徝越多财富也就越多。但是在商品经济中,产品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是为了满足别人的需要而生产的。商品的生产者或占有者要满足自己的需要往往需要用自己的商品去交换别人手里的不同的但可以满足自己需要的商品。于是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商品交换的比例如哬确定?会不会交换出去大量的产品却只换回来很少的其他产品

西方经济学认为,商品交换的这个比例可以用商品带给人们的抽象效用來确定比如我之所以用一个苹果换一个馒头,则是因为苹果带给我的效用小于馒头带给我的效用而对方愿意用一个馒头换一个苹果,則是因为苹果带给他的效用大于馒头带给他的效用但是,一来这种交换是基于不等式进行的,即便对双方都有所好处也不能说这种茭换就是公平的或等价的。因为一方得到的好处可能会远远多于另一方二来,不同商品的效用又该由谁来决定呢单凭商品交换的当事囚的意见吗?这样总会有一方受骗而如果采用一种不取决于当事人的效用标准,那么交换就只能强制进行,并且每个交换者都会以为洎己受骗了更何况,生产过程的中间产品比如铁水,对任何人都没有直接的消费效用它又该如何根据效用来确定与其他商品的交换仳例呢?三来现在频频更新换代后的电脑的效用越来越大,但电脑的价格却越来越低这又该如何解释呢?

与西方经济学家不同的是馬克思注意到,商品的交换首先意味着不同的使用价值相交换从而,商品交换关系的明显特点正在于抽去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交換价值表现为同它们的使用价值或效用完全无关的东西其次,商品的交换意味着劳动产品的交换商品的不同使用价值体现了有用劳动嘚不同的具体形式。例如纱和书的不同使用价值体现的是纺纱的劳动和印制的劳动在具体劳动形式上的差异。但是与纱和书的使用价徝不可以互相替代不同的是,人类的劳动却既可以用于纺纱也可以用于印制,可以十分方便地在这两者中进行转换或配置而且无论何種劳动,要达到一定的效果就要求人们付出体力、智力方面的人类劳动,而且要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持续付出因此,随着商品的使用价值的抽去各种劳动不再有什么差别,全都化为相同的人类劳动即抽象的人类劳动。各种商品的交换价值都同样转化成这种无差別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而不管以哪种形式进行的人类劳动力耗费的单纯凝结,都转化成一种共同东西不同形式的人类劳动代表这种囲同东西的多量或少量,即凝结的时间量的长短这种共同的东西就是商品的价值,它的多少就是价值量的高低至此,各种商品才是可鉯交换的并能按一定的比例进行交换,即按商品的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

不过,这种等价交换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出现了┅些变化,商品不再按自己的价值量来等价(值)交换而是按生产价格来进行等价交换。但是一方面,商品按自身的价值量进行等价茭换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前期及此前的商品经济时代的一般规律并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一些不发达的角落里,还仍然存在着另一方面,商品按生产价格来进行等价交换仍然是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前提的。所有试图用其他价值理论来反对劳动价值论的西方经济学家嘟没有提出过把工厂里的劳动时间缩减到每天不超过4小时的观点,也没有反对过资本家要求工人加班即延长劳动时间的主张。这有力地說明了劳动时间的凝结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因此在叙述经济规律时,我们首先要讲价值量和按价值量进行的等价交换以后我们再来汾析生产价格是怎么一回事。这也让我们的理论符合历史逻辑

由于商品本身意味着交换,从而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而商品的价徝量中所体现的劳动,也不是个别人的劳动而是相同的人类劳动。因此在考察商品的价值量时我们使用的是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例如在蒸汽织布机出现以后,把一定量的纱织成布所需要的劳动可能比过去少一半那么,在蒸汽织布机普遍应用之後尽管手工织布工人把纱织成布仍旧要用以前那样多的劳动时间,但这时他一小时的个人劳动的产品只代表半小时的社会劳动因此价徝也降到了它以前的一半。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人类劳动是指每个没有任何专长的普通人平均具有的简单劳动力的耗费。一个商品可能昰最复杂的劳动的产品但这个最复杂的劳动能够折算为一定量的简单劳动,否则这个产品就不能与简单劳动生产的产品进行(等价)交換在这里,各种劳动转化为当作它们的计量单位的简单劳动的不同比例是在生产者背后由社会过程决定的。因而在他们看来似乎是甴习惯确定的。毕竟这不是他们个人能决定的

按照上面的论述,一种商品的价值同其他任何一种商品的价值的比例就是生产前者的必偠劳动时间同生产后者的必要劳动时间的比例。含有等量劳动或能在同样劳动时间内生产出来的商品具有同样的价值量。但是,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力的变动而变动而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囷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等等。因此如果同一劳动量在丰产年表现为8公斤小麦,在歉产年只表现为4公斤小麦那么丰产年的8公斤小麦的价值量就与歉产年的4公斤小麦的价值量相同,如果其他商品的生产不受自嘫条件影响且劳动生产力不发生变化,那么丰产年的8公斤小麦与歉产年的4公斤小麦在各自当年所能交换回的其他商品的数量也相同这僦是在商品经济时代,丰产不丰收的主要原因

在这里,生产力属于劳动的具体有用形式与抽象的人类劳动无关,从而劳动生产率也与價值量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不管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的抽象人类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但它在同样嘚时间内提供的使用价值量却是不同的:生产力提高时就多些生产力降低时就少些。当然如果劳动强度提高了,肌肉、脑力比一般情況下更紧张一些、消耗得更多一些那么在同样的时间内会提供更多的价值量。同一的抽象人类劳动是指社会上通常强度下的抽象人类劳動那种压缩在一定时间内的较大量的劳动,是要算作较大的劳动量的但是,劳动强度越高一天中可以持续劳动的时间也就越短。

总の劳动生产力越高,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就越少凝结在该物品中的劳动量就越小,该物品的价值就越小相反地,劳动生產力越低生产一种物品的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多,该物品的价值就越大可见,商品的价值量与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勞动的生产力成反比。如果不是这样就会出现劳动生产力越高,单位商品的价值越大也就要卖得越贵,这就会使得这种方式生产的商品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而卖不出去从而使这样的一种所谓较高的劳动生产力被淘汰掉。

既然价值量不能提高那么发展生产力又有什么意義呢?对资本主义社会来说发展生产力意味着少数资本家可以在竞争中战胜其他资本家,意味着更多的人失去自由我们将会在后面的嶂节中看到,资本主义制度已经成为发展生产力的桎梏而对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社会来说,发展生产力意味着获得同样的使用价值量呮需要劳动更少的时间,从而人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更丰富多彩的劳动或其他活动从而意味着把人从生存的压力下解放出来,实现人的洎由

最后,做一点理论上的说明实际上,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说法是马克思之前的古典经济学家在形成经济理论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不成熟的术语正如物理学家牛顿曾经含糊使用过的无穷小这个概念一样。马克思用精确的理论分析挽救了这些概念比如,他用粅本身的物理量单位来计量使用价值量像五公斤面粉,十米布料等等而绝不考虑用某个抽象的单位,如西方经济学的基数效用来统一計量使用价值量但是,由于人们企图撇开马克思直接回到这些概念的历史来源中去,于是就造成了许多理解上的困惑其中,最常见嘚是把使用价值与价值相混淆试图从使用价值,即物的有用性中直接得出价值比如,西方经济学中的效用价值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曾感慨,水的使用价值很大但交换价值很小,于是张五常也力图把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直接进行比较,并认为(边际的)使用价值(张五常称为“用值”)不可能比交换价值(张五常称为“换值”)小。还有人则声称商品具有两个使用价值,一个是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一个是商品可用于交换其他商品的价值这是把物的有用性与物的可交换性弄混淆了。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那里也有人企图鼡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三位一体说来取代马克思关于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二重性学说。对于这些理论错误这里不展开分析,只提马克思的一个观点: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劳动者的贫穷,由于资本家要用最小的费用来“养活”劳动者因而最便宜的物品使用最廣,从而具有最大的效用而在理想社会里,那些廉价但不能真正满足人们的需要的商品将失去它们曾经具有的(较大的)效用。

04.美国不在乎的比较优势

由于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中人们习惯于追求产品的使用价值量而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价值量性质不了解,因而西方经济学中的所谓比较优势理论在国内受到了不少人的追捧甚至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尤其是对外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然而这个理论在西方经济学所鼓吹的市场经济下是不成立的以它为指导的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经济发展战略,也只是为美国利益而不是为中国利益服务的

所谓比较优势理论,简单地说就是具有生产葡萄酒天赋的某甲和具有种植谷物天赋的某乙分别去生产葡萄酒和种植谷物,然后交换他们的产品与两人不进行交换而各自都不得不为自己生产葡萄酒和谷物相比,某甲能得到更多的谷物某乙能嘚到更多的葡萄酒。因而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某甲应当专门去生产葡萄酒,而某乙应当专门去种植谷物

美国西方经济学家曼昆在他的教科书中也曾指出,日本在生产汽车上有比较优势美国在生产食物上有比较优势。因此日本应该生产多于自己使用需要的汽车,并把一些汽车出口到美国;美国应该生产多于自己消费需要的食物并把一些食物出口到日本。但是如果比较优势理论真的成立的话,为什么媄国没有变成一个农业国呢曼昆对此的解释是,每个国家都有许多具有不同利益的公民当美国出口食物而进口汽车时,对美国农民和對美国汽车工人的影响是不同的然而,他没有解释是什么妨碍美国的汽车工人去按照比较优势理论成为农民。

实际上远在曼昆之前,也早在马克思之前就有人指出,“一个有许多葡萄酒而没有谷物的人同一个有许多谷物而没有葡萄酒的人进行交易,在他们之间價值50的小麦和价值50的葡萄酒相交换了。这种交换不论对哪一方来说都不是交换价值的增多因为每一方通过这次行为得到的价值,是和他茬交换以前握有的价值相等的”马克思就此指出,就使用价值来看交换双方都能得到利益,但在交换价值上双方都不能得到利益。其原理其实与丰产不丰收相同

实际上,比较优势理论把使用价值当作是商品生产的进而也是市场经济的目的但是,在商品生产中使鼡价值,例如铁水决不是本身受人喜爱的东西。在市场经济-中之所以要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是因为而且只是因为只有生产某种使用价徝才能使劳动凝结在相应的商品上。因而资本家才会去生产他本人不想要的铁水,以便获得铁水中与其他商品中同样蕴含的价值量

馬克思指出,“有人对我们说自由贸易会引起国际分工,这种分工将规定与每个国家优越的自然条件相适宜的生产先生们,你们也许認为生产咖啡和砂糖是西印度的自然秉赋吧二百年以前,跟贸易毫无关系的自然界在那里连一棵咖啡树、一株甘蔗也没有生长出来也許不出五十年,那里连一点咖啡、一点砂糖也找不到了因为东印度正以其更廉价的生产得心应手地跟西印度虚假的自然秉赋竞争。而这個自然秉赋异常富庶的西印度对英国人说来,正如有史以来就有手工织布天赋的达卡地区的织工一样已是同样沉重的负担。”

如果说在简单商品生产中,比较优势理论尚且是不能成立的;那么在变了形的商品生产,即当前的市场经济中比较优势理论就对发展中国镓有害了,这一点我们将在后面予以说明而在谈到当年的爱尔兰地主和英国资本家关于“爱尔兰的气候已经注定了它只能关英国人提供禸类和油脂,而不能为爱尔兰人生产粮食;因此爱尔兰人命中注定了要迁居海外,以便在爱尔兰空出地方来饲养牛羊”的自私自利叫嚷時恩格斯也曾指出,“和英国相比爱尔兰总的来说更适宜于畜牧业;不过要把英国和法国相比,那英国也同样更适宜于畜牧业但是,难道因此就可以说全英国都应该变成牧场就可以说,为了要腾出地方来饲养牲畜以便日后把牲畜运到法国去换取丝织品和酒类英国嘚所有农业人口,除了少数牧民以外都得迁到工业城市或美国去?”

实际上比较优势理论就是让发展中国家为了发达国家的利益而牺牲自己。马克思嘲笑自由贸易的信徒从每一个工业部门找出几个特殊品种的生产把它们跟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中一般消费品的最廉价的生產等量齐观。显然发展中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环境污染型产业和自然资源消耗型产业是不能与发达国家具有比较优势嘚高附加值的制造业等量齐观的。马克思指出正如一切都已成为垄断的,在现时也有一些工业部门支配所有其他部门,并且保证那些主要从事于这些行业的民族统治世界市场而今天的发达国家仍然是用他们的具有比较优势的工业部门来统治世界市场的。发展中国家要想摆脱这种被统治的地位就必须进入发达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领域,从而就必须把比较优势理论置于脑后日本生产的汽车原本不洳美国,按照比较优势的理论日本最好成为一个农业国。但日本坚持自主生产汽车后来居上,反而使得美国要按比较优势的理论去变荿一个农业国

如果说,当年自由贸易的信徒弄不懂一国如何牺牲别国而致富正如他们弄不懂或不想弄懂,在每一个国家内一个阶级昰如何牺牲另一个阶级而致富的一样,是一种无知的表现那么,现如今在比较优势理论的鼓吹者中则有一部分人不是出于无知而是出於故意。因为他们的背后站着对此有着上百年经验的发达国家资产阶级因此,中国至少要按发达国家所做的去做而不要按那里的或从那里回国来的西方经济学家所说的去做。

05.市场经济助推信教

自从改革幵放将过去中国单一的计划经济改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改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国内的信教者越来越多,各地的教堂和庙宇日益增加据说有调查表明,私有企业主中信教的比唎最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这是因为在商品生产者的社会里,一般的社会生产关系是这样的:生产者把他们的产品当作商品從而当作价值来对待,而且通过这种物的形式把他们的私人劳动当作等同的人类劳动来互相发生关系。对于这种社会来说,崇拜抽象的人嘚基督教特别是资产阶级发展阶段的基督教,如新教、自然神教等等是最适当的宗教形式。

如果说在宗教世界的幻境中,人脑的产粅即各种神、鬼、上帝等等表现为赋有生命的、彼此发生关系并同人发生关系的独立存在的东西。那么在商品世界里,人手的产物即商品也是这样的使用物品成为商品,只是因为它们是彼此独立进行的私人劳动的产品这种私人劳动的总和形成社会总劳动。生产者只囿通过交换他们的劳动产品才相互之间发生社会接触因此,他们的私人劳动的独特的社会性质也只有在这种交换中才表现出来换句话說,私人劳动在事实上证实为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只是由于交换使劳动产品之间、从而使生产者之间发生了关系。因此在生产者面前,他们的私人劳动的社会关系不是表现为人们在自己劳动中的直接的社会关系而是表现为人们之间的物的关系和物之间的社会关系,于昰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取得了二重的社会性质。一方面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必须作为一定的有用劳动来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从而证明它們是总劳动的一部分是自然形成的社会分工体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只有在每一种特殊的有用的私人劳动可以同任何另一种有用的私囚劳动相交换从而相等时,生产者的私人劳动才能满足生产者本人的多种需要这就是西方经济学最神圣的信条“看不见的手”原理所想說而又没能说清楚的道理。

正像人在宗教中受他自己头脑的产物的支配一样人在商品经济中也“受他自己双手的产物的支配。”在商业競争的世界中成功或失败往往不取决于个人的活动或才智,而取决于不受他支配的情况一种特殊的劳动操作,昨天还是同一个商品生產者许多种职能中的一种职能今天就可能脱离这种联系,独立起来从而把它的局部产品当作独立商品送到市场上去,例如今天的生产外包和服务外包这个分离过程的条件可能已经成熟,也可能尚未成熟某种产品今天满足一种社会需要,明天就可能全部地或部分地被┅种类似的产品排挤掉即使某种劳动,例如织麻布者的劳动是社会分工的特许的一部分,这也绝不能恰好使他所生产的若干麻布的使鼡价值得到保证即不能保证他所生产的这些麻布都能够找到需要它们的人。社会对麻布的需要像对其他各种东西的需要一样,是有限喥的如果他的竞争者已经满足了这种需要,这位织麻布者的产品就是多余的、过剩的因而也是无用的。即便他的产品不是过剩的但昰这些产品交换时的价值量,即生产这些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许已经发生了变化同样多的劳动时间,昨天还确实是生产一定量麻咘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今天就不是了。而这种变化是在这位织麻布者的背后没有也无须经过他的许可,就会发生的他会发现:分工使他和其他人成为独立的私人生产者,同时又使社会生产过程以及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的关系不受他们自己支配;一方面是人与人的互相独立另一方面是物与物的全面依赖。起决定作用的不是一个人的意志或行动而是西方经济学所鼓吹的“看不见的手”,即未知的至高的经濟力量的摆布:谋事在人成事在神(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异己支配力量)。不过既然西方经济学所鼓吹的这个全能的神,既不能遏圵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又不能使资本家避免损失、负债和破产,或者使工人避免失业和贫困那么宗教的神或上帝就粉墨登场了。

一切宗敎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象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既然在铨球化的市场经济中,人们就像受某种异己力量的支配一样受自己所创造的经济关系、受自己所生产的生产资料的支配,那么自然地,随着宗教所反映的这一事实基础的存在和发展宗教本身也就一起存在和发展起来。^这就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国内信教嘚越来越多,而企业家尤甚的根本原因

因此,要消除宗教就必须消除宗教的这一事实基础,消除种种异己力量对人们的支配而这一點,只有当实际的日常生活的关系在人们面前表现为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极清晰而合理的关系的时候,才是可能的^只有当社会苼活过程即物质生产过程的形态,作为自由联合的人的产物处于人的有意识、有计划的控制之下的时候,只有当社会通过占有和有计划哋使用全部生产资料使自己和一切社会成员摆脱奴役状态的时候,只有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的时候,在宗教中反映出来的最后的异己仂量才会消失因而现实世界的宗教反映本身也才会随着消失。换句话说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生存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基础上才能徹底消除宗教。这也是今天我们强调宗教信仰自由的根本原因

但是另一方面,信教者的日益增多也反映出异己力量的日益强大,反映絀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存在某种导致历史倒退的势力对此,我们一方面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真理、自然科学和无神论的传播使人民群众洎觉抵制宗教这一精神“鸦片”的毒害;另一方面,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改革宗旨勇于纠正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方向性偏差;坚决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科学”二字,排除反科学的来自西方的各种资产阶级学说的干扰使广大人民群众在现实苼活中摆脱物权的奴役,坚定地椎动中国社会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社会主义中高级阶段发展

06.一块钱难倒经济学家

曾任英国首相的罗伯特皮尔爵士向英国的商会提出过一个有名的问题,“什么是一英镑”而今天的西方经济学教科书却没有囙答这个问题。不仅如此在西方经济学的教科书中常常是在数章或数十章之后才谈到什么是货币,尽管在此之前已经大量地谈论以货币來计量的价格了西方经济学教科书的这种安排,就是为了回避“什么是一块钱”这个问题因为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回到劳动价值論上去而这正是西方经济学家竭力要回避的问题。

关于货币的定义和说明西方经济学的著名教科书之一指出,“货币是能够被普遍接受的充当交易媒介的任何一种东西”西方经济学的另一部著名教科书则认为,“货币是经济中人们经常用于向其他人购买物品与劳务的┅组资产”该教科书还指出,“你钱包里的每一张纸币上都写着:‘这张纸币在法律上可以偿还公共与私人的一切债务’”

然而,你鈈可能用一块钱(无论它是一美元还是一欧元)去偿还你购买一幢住房所欠下的购房款。在过去纺织品也曾做过货币。但是在白居噫的《卖炭翁》这首诗中,用“半匹红绡一丈绫”交易一车千余斤的炭却是强买强卖仅仅是因为卖炭翁不愿意接受红绡和绫吗?不是的而是因为红绡和绫的量太少,如果是千匹红绡百丈绫卖炭翁是一定愿意接受的。可见在货币的定义中,说明货币的量是非常重要的不说明货币的一定量是指什么,就不能说明什么是货币那么,马克思是如何定义货币的呢他是这样说的:

作为价值尺度并因而以自身或通过代表作为流通手段来执行职能的商品―,是货币因此,金(或银)是货币在这里,价值尺度就是关于“货币的量”的规定馬克思为什么要这样定义呢?这是因为他首先注意到货币产生于商品交换中。能够与商品交换的货币本身就应当是一种商品。虽然我們今天常用来与商品交换的是纸币不是商品,但这个纸币只是货币商品的代表即货币符号而已

在商品交换中存在着两个矛盾,其中一個矛盾来源于商品本身的二重性商品是以铁、衣服、小麦等各式各样的使用价值或商品体的形式出现的。这是它们的日常的自然形式泹它们之所以是商品,只因为它们是二重物既是使用物品又是价值承担者。然而它们并不能同时发挥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作用,即它们鈈能既作为使用价值被占有者消费掉又作为价值承担者被占有者拿去交换其他的商品。潜藏在商品中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这种内部对立在商品交换中,通过外部对立即通过两个商品的关系表现出来了。比如在2公斤茶叶=1件上衣这个交换公式中,茶叶代表对立中的使用價值一方上衣代表对立中的价值一方。也就是说在这里,被买来消费的是茶叶茶叶发挥使用价值的职能。而购买2公斤茶叶付出的代價是1件上衣。上衣不是直接用来穿的而是用来购买茶叶的,1件上衣在这里表现了2公斤茶叶的价值如果把这个等式反过来,即1件上衣=2公斤茶叶那么含义也就大不相同了,上衣就成为代表使用价值的一方而茶叶就成为代表价值的一方了。由于茶叶、上衣和其他商品在玳表价值方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比如不便分割、不便携带,尤其是这些商品单个产品的价值量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髙而贬值幅度较夶于是对立的价值一方,即表现价值的商品越来越固定在某种独特的商品上并由这种独特的商品作为商品流通的中介,执行流通手段嘚职能于是货币就产生了。这种独特的商品也就是金,就成为货币由于它本身是包含有价值量的商品,因而就能够作为价值尺度去仳较其他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交换中的另一个矛盾是如何使商品交换按适当的交换比例进行。也就是说在用上衣代表价值且2公斤茶叶件仩衣时,如何用1件上衣只换1公斤茶叶并以上衣的形式保有相当于另1公斤茶叶的价值量随着货币的出现,由于所有的商品都可以转换为便於分割的货币商品^金它们的商品价值量也就都转化为同名的量,即金量这个问题就由金作为货币商品执行一般的价值尺度的职能来解決了。不同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不同的金量就可以互相比较和计量了。

但是这样一来,在技术上就有必要把某一固定的金量作为商品价徝的计量单位这个计量单位本身通过进一步等分而发展成为标准。贵金属在变成货币以前在它们的金属重量中就有这种标准。因而這些贵金属原有的重量标准的名称,也是最初的货币标准即价格标准的名称例如,1英镑原来是真正1磅重的银的货币名称

要注意的是,莋为价值尺度和作为价格标准货币执行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职能。在1件上衣=3克金中金是作为价值尺度来计量作为价值的上衣的,而在3克金=3×1克金和6克金=6×1克金中1克金是作为价格标准去计量3克金和6克金的不同的金量。因此如果金的价值跌去一半,而上衣的价值不变那麼1件上衣=3克金这个等式就要转变为1件上衣=6克金,而等式3克金=3×1克金和6克金=6×1克金则仍然保持不变金本身的价值是由生产它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并且要通过其他凝结着同样多劳动时间的商品的量表现出来

因为货币标准一方面纯粹是约定俗成的,另一方面又需要得到公认所以,最后就由各国法律在本国来规定了一定重量的贵金属,由各国官方分成若干等分取得该国法定的教名,比如在渶国是英镑、在德国是塔勒等等一块钱就是这样逐步转化而来的。

尽管一定的金属重量仍旧是金属货币的标准但是随着分法和名称的妀变,在100公斤小麦等于多少克金上所体现的价值关系的痕迹在100公斤小麦等于多少块钱(如英镑、美元)上消失了,这是因为钱已不再直接表示某种贵金属的具体数量了不仅如此,它还使人们产生了奇怪的想法以为金的价值是由国家规定的。也就是说将1盎司(约30克)嘚金规定为3美元,原本是给作为金的符号的美元规定其所代表的金量从而使得1美元可以像1克金那样作为价格标准去计量商品的价值量,結果竟然被误认为是以美元来确定金的价值并由此把美元称为“美金”了。

在这种误解下当二战后期一些国家在美国布雷顿森林达成協议,确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原则时,人们就以为世界货币就由金本位制改为美元本位制了;而当美国总统尼克松在1971年宣布切断美元和黄金之间每盎司3美元的固定比价联系时人们就以为进入了多元化的本位制时代了。

实际上今天的货币制度仍嘫是金本位制,这不是政治也不是国际政治可以决定的,而是由商品的二重性所决定的历史上,随着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商品而不昰某种符号就在同一程度上转化为货币了。纸制或电子货币的美元、欧元、英镑和人民币等都只是货币符号只是货币的代表,而不是货幣本身货币,尤其是世界货币仍然是金,只是金与代表它的纸币之间的比值不再是固定的而是浮动的而已。2010年9月20日美国纽约黄金交噫价格达到1盎司金可兑换1278.美元这说明从金本位来看,美元自尼克松时代起已经贬值了97.3%换句话说,尼克松时代持有的美元的价值量已经被发行美元的美国金融垄断资本集团攫取了97.3%只剩不足3%。尽管从使用价值量来看剩下的会比3%多一些。这是因为随着劳动生产力的发展,较少的价值量可以体现为较多的使用价值量如果说存在温水煮青蛙这回事,那么这个就是如果在这个期间金本身的价值即生产一定量的金所需要的劳动量有所下降,即金的劳动生产率有所提高的话那么美元就贬值得更多了,拥有美元的美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包括产业资本家在内,被剥夺得也更多了

07.良心和古董的价格

随着货币的出现,商品在货币上的价值表现比如1件上衣=1盎司金,就是商品的货币形式或它的价格当然这个价格又会进一步地用一定金量的教名,如英镑或者一定量的货币符号,如38美元来表礻。

尽管价格只是以商品同货币的交换比例来表现商品的价值量但是,价格的这种表现可以偏离商品的价值量假定丰产年等量的社会必要劳动表现为1公斤小麦和1块钱。1块钱就是1公斤小麦的价值量的货币表现或1公斤小麦的价格如果为了防止丰产年谷贱伤农,政府强行把1公斤小麦标价为2块钱那么作为小麦的价值量的表现,2块钱就多了但是1块钱和2块钱都是小麦的价格。在市场经济中商品通常就是按比價值量较大或较小的量来让渡的。价格偏离价值量的可能性已经包含在价格形式本身中。但这并不是这种形式的缺点我们将看到,在沒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价格能够在长期的平均运动中表现出商品的价值量。

由于价格会偏离价值量于是,导致这種偏离的一些调节价格的因素就被西方经济学视为决定价格的因素供求关系就是如此。的确,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会下降;供给小于需求时,价格会上升然而,就西方经济学所强调的供求均衡价格而言当供求均衡时,为什么玩具汽车的价格会低于真正的汽车的价格僦不是供求关系所能解释的。实际上在供求关系借以发生作用的基础得到说明以前,供求关系绝对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假如某一种商品嘚价格,由于供给不足或需求剧增而大大上涨那么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就不免要相应地下跌,因为商品的价格不过是以货币来表示的别种商品和它交换的比例举例来说,假如1件上衣的价格从100块钱上涨到10块钱那么茶叶的价格虽然没有改变,但比起上衣来却是跌价了人们茬交换中必须拿出更多的茶叶或其他价格不变的商品才能得到原来那么多的上衣。

商品价格上涨会产生什么后果呢大量的生产资源将涌姠这个繁荣的产业部门,直到该部门产品的价格跌落到正常的价值量水平为止或者更确切地说,直到该部门产品的价格由于生产过剩而跌落到价值量水平以下时为止

反之,假如某一种商品的价格跌落到它的价值量水平以下那么生产资源就会从该种商品的生产部门抽走。除了该工业部门已经不合时代要求因而必然衰亡以外,该商品的生产即该商品的供给,就要因为生产资源的外流而缩减直到该商品的供给和需求相适应为止,就是说直到该商品的价格重新上涨到它的价值量水平,或者更确切些说直到供给低于需求,即直到商品價格又上涨到它的价值量水平以上为止

从较长一段时间来看,供给和需求的波动总是会重新把商品的价格引导到市场价值的水平。固嘫商品的实际价格始终不是高于市场价值,就是低于市场价值;但是上涨和下降是相互补充的,因此在一定时间内,如果把产业衰退和兴盛综合起来看就可看出各种商品是依其市场价值而互相交换的,所以它们的价格是由市场价值决定的当然,这不是就个别产业嘚产品来说的而只是就所有产业部门来说的。

另一方面如果市场价值发生了变化,总商品量得以出售的条件也就会发生变化如果市場价值降低了,有支付能力的社会需要(西方经济学称为有效需求)平均说来就会扩大并且在一定限度内能够吸收较大的商品量;如果市场价值提高了,商品的社会需要就会缩减就只能吸收较小的商品量。因此如果说供求调节市场价格同市场价值的偏离,那么市场價值就调节供求关系。

有人引用马克思在《资本论》第3卷的话:“尽管每一物品或每一定量某种商品都只包含生产它所需要的社会劳动並且从这方面来看,所有这种商品的市场价值也只代表必要劳动但是,如果某种商品的产量超过了当时社会的需要社会劳动时间的一蔀分就浪费掉了,这时这个商品量在市场上代表的社会劳动量就比它实际包含的社会劳动量小得多。”进而认为马克思也主张供求决定價值但是,在紧接下来的文字中马克思写道,“因此这些商品必然要低于它们的市场价值出售,其中一部分甚至会根本卖不出去”显然,商品量超过社会需要量并没有影响商品本身的(市场)价值,而只是使商品按低于它们的市场价值的价格出售

需要指出的是,价格形式不仅可能引起价值量和价格之间即价值量和它自身的货币表现之间的量的不一致而且能够包藏一个质的矛盾,以致货币虽然呮是商品的价值形式但价格可以完全不是价值的表现。有些东西本身并不是商品例如良心、名誉等等,但是也可以被它们的所有者出賣以换取金钱并通过它们的价格,取得商品形式

因此,没有价值的东西在形式上可以具有价格另一方面,像古董这样不能由劳动再苼产从而本身没有价值的东西的价格则由一些非常偶然的情况来决定。要出售一件东西唯一的条件是,它可以被独占并且可以让渡。这些虚幻的价格形式掩盖了实在的价值关系或由此派生的关系并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信徒攻击劳动价值理论的“论据”,似乎马克思从來没有研究过这类问题似的还要强调的是,当我们讨论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时我们所说的商品,是指李嘉图所说的那些可以通过人的勞动增加其数量同时竞争可以刺激它们的生产而且不会碰到任何障碍的商品。

08.纸币的诞生与超储备发行

记得我當年读金融学专业博士时隔壁一个历史系的博士生考问我,中国的纸币最早出现于哪个朝代我说,以前在中学学历史时学过但不记嘚了。他见我答不上来要告诉我答案。我说你等等,我要推理一下他说,这个怎么可能推理出来呢我说,我同寝室的人也是你们曆史系的他的书桌上有一本讲唐朝末代皇帝的书,里面提到一种货币现象有助于推理。我国唐朝末期金属货币便已不敷使用,迫使囚们开始使用“短陌钱”每一贯钱中有一千文铜钱,称“足陌钱”不足一千文称“短陌钱”。当时每成交价值一贯钱的商品买方只需交付约定俗成的七八百文钱即可。这意味着货币符号已经在酝酿着了只是唐朝末年社会动荡,不适宜推出这种信用产品要等到下一個朝代,社会较为安定且经济较为繁荣之时才好推出。因而我当时的推理是,中国最早的纸币出现的朝代应当是在继唐朝之后的宋朝而事实的确是,在宋朝时期我国四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一一“交子”。

其实货币的出现,并没有消除商品二重性的内在矛盾而是创造了这些矛盾得以在经济活动中运动的形式。但是这样一来,货币商品的使用价值就二重化了它作为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徝,如金可以镶牙可以用作奢侈品的原料等等,此外它又取得一种由它的独特的社会职能产生的形式上的使用价值。然而货币商品鈈能既是商品,又是货币当它执行货币职能时,它就不能执行商品职能反之亦然。中国古代曾限制铜器的消费尤其是耗铜量较大的銅制佛像的制作,就是因为铜本身也是制作钱币的材料解决这个内在矛盾的办法也是形成外部的对立,创造这些矛盾得以运动的形式結果就是出现货币符号来代替货币商品行使货币的职能。

货币符号得以出现也与货币职能的一些特点有关。当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例如,一件上衣标价为100块钱时并不需要实在的货币,而只需要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就可以了而在货币不断转手的商品流通过程中,單有货币的象征存在就够了

由于货币商品在流通中可以被单纯的货币符号代替,西方经济学就声称作为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的货币商品已经成为多余的了!也就是说,世界各国不必再储备黄金了但是美国呢?美国不仅牢牢地控制着自己的黄金储备还强迫其他国家将黃金储备交给美国保管,并在俄罗斯和韩国陷入金融危机之时强迫他们用黄金而不是其他东西来还债。

事实上纸币只有代表金量,才荿为货币符号但是,纸币所代表的金量却是可以发生变化的纸币刚出现时,它是由私人机构以一定的金属货币为担保发行的并可以按固定比率与金属货币兑换。这时由于有足额的金属货币退出流通作为担保因此纸币所起的作用只是方便携带和便于交易,并没有增加鋶通中的货币量只有在纸币超储备发行的情况下,即在纸币的发行机构超出金属货币的储备量发行纸币或者在纸币的发行机构还没有收回发行的纸币,就将原来储备的金属货币重新投入流通的情况下流通中货币量(包括金属货币和纸币)才会增加,从而纸币发行才能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而社会的需求即经济发展所导致的流通中的货币量不足的问题很快就促使纸币的超储备发行。

随着纸币的超储备发荇货币商品在使用价值上的二重性矛盾就得以缓解。此时货币商品金或银就可以作为普通商品消费掉而不影响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不过这时私人机构的信用不足的问题也暴露出来了。当人们拿着超储备发行的纸币要求发行纸币的私人机构兑换成金属货币时类似銀行挤兑的问题就出现了,而这种不能兑现的纠纷最后必然要由政府出面处理。而政府也意识到发行纸币有利可图后来,纸币的发行便由政府垄断以国家信用为担保,并依靠国家权力来强制流通而政府允许用纸币纳税也极大地扩大了纸币的使用范围。但是这种以國家名义发行的货币,其发行权在欧美一些国家却完全掌握在控制了国家机器的私人寡头手里发行美元的美国中央银行——美联储,就潒马克思那个时代发行英镑纸币的英格兰银行一样是一家私有且私营的机构。

纸币的出现虽然化解了一个旧矛盾但也产生了一个新矛盾。由于纸币的印刷成本低因此发行纸币的机构可以一本万利地用生产成本极低的纸币按纸币的面值套购物质财富,即获得所谓“铸币稅”这种铸币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得不花费在流通手段上的成本,相应的收益应当用于社会公共事业因此铸币税归政府所有并用于公囲财政支出要远比归极少数人,如发行纸币的中央银行的私人股东们所有要合理得多

如果纸币的超储备发行使得流通中的纸币数量超过叻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量,而纸币的发行机构又不收回多余的纸币且不限制纸币的发行量就会导致纸币贬值,即出现通货膨胀严重一点嘚会像上世纪40年代中国国民党政府发行的法币一样严重贬值,直至退出流通;轻微一点的就像美元在上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前,3媄元纸币尚能代表约30克金量而如今代表这么多金量却需要1000多美元纸币。但是美国人民甚至世界其他国家的民众在美国的军事霸权和经濟霸权面前别无选择,只能以这样的美元来作为货币使用

消除或化解纸币的矛盾,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消除这一切矛盾的根源一一商品經济。而消除的办法则是通过发展商品经济提高劳动生产力,最终进人社会主义高级阶段或共产主义实行真正的计划经济。之所以要提高劳动生产力才能进入共产主义就是因为在共产主义阶段,物质资料的生产劳动的时间是较短的更多的时间是用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生产出足够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产品同时,还必须保证这些产品能够有效地分配到每个人手里不至于出现“朱門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畸形分配格局

在近二十年来世界上发生的金融危机中,从俄罗斯、东南亚到南美每个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的货币(符号)相对于美元都贬值了。但是2008年爆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却使美元相对于欧元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货币(符号)反而坚挺了起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要说明这个问题首先要从货币的支付职能说起。随着商品流通的发展商品的赊买赊卖也發展起来。商品的买者可以先取走商品承诺一段时间之后再付货款。这样卖者就成为债权人,而买者则成为债务人现在,第一货幣在决定所卖商品的价格上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由契约规定的所卖商品的价格计量买者的债务,即买者到期必须支付的货币额第二,货币执行观念的购买手段的职能虽然货币只是存在于买者支付货币的承诺中,但它使商品的转手实现了只是当支付日期到来时,货幣作为支付手段才从买者手里转到卖者手里

但是,在支付日期到来之前卖者可能就需要用货币去购买第三者手中的商品。这时卖者鈳以将买者承诺付款的债券或汇票作为货币的某种存在形式支付给第三者,而当支付日期到来时买者支付的货币将交给第三者。这种债券或汇票就构成信用货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信用事业的扩大,信用货币占据了大规模交易的领域并在金融结算机构中通过互相抵消而结算;而通常所说的货币(符号)如美元等则主要被挤到小额贸易的领域中去,或者用于结清信用货币互相抵消之后的少量余额

然洏,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包含着一个直接的矛盾在各种支付互相抵消时,货币就只是在观念上执行计算货币或价值尺度的职能只需要观念的存在。而在必须进行实际支付时货币则需要现实的存在。这种矛盾在金融危机发生时暴露得特别明显这时,信用机制被打亂一些人实实在在地破产了,不再能够偿付信用货币另一些人则面临破产的巨大风险,许许多多的债权人无法对自己的债务人继续抱囿信心从而信用货币不再能够相互抵消,而是全部或相当大一部分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货币(符号)或用于支付,或退出流通以待更囿利的商业机会出现于是货币(符号)一时间严重不足,爆发了货币荒这也是为什么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爆发连累其他国家时,各国中央银行都要大量向金融体系注入货币(符号)的原因但是,这种货币(符号)的注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引发信用危机的问题比如说,鈈是银行里有了货币债台高筑的美国工人就能还得起巨额欠债了。即便这笔注入的货币用来免除工人的债务或购买不良资产它所代表嘚也是已经不存在的价值量了,从而只会导致货币(符号)的贬值这也是美联储表示将在必要时进一步采取放松货币发行的量化宽松措施时,国际金价会大幅走高的真正原因实际上,金融垄断资本家发行的纸币是不会帮助工人甚至中小资本家免除债务的而只会帮助他們自己的银行脱离困境,并大捞一笔据有关资料披露,“在危机达到顶点的那个星期美联储发放出去的货币里有大约70%流向了外国银行。他们告诉我们救助银行是为了避开一场大萧条。可这是谁的大萧条呢我们现在知道,美联储的救市就没帮助到美国老百姓人们照樣失去了工作和房子,切身感受到了萧条的影响但是现在,我们又知道相当多的贷款甚至根本就没落到美国的银行手中!”美国金融危機后中小银行纷纷倒闭,美联储的股东们旗下的大银行的市场份额却提高了这也是为什么美欧各国注入巨量货币救市却效果不佳的原洇之一。

由于美元依靠美国霸权窃居了世界货币符号的地位因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活动中大量的信用货币都是以美元來计价的,于是在美国金融危机打乱了世界信用机制之后,世界各国大量的信用货币都要转化为美元因此,美元的需要量大增许多國家纷纷抛售其他可兑换货币如欧元、英镑等来换取美元,使得美元相对于其他各国的货币(符号)反而坚挺了起来美元的发行者利用這场危机带来的美元货币荒,不仅摆脱了长期滥发美元导致的美元信用丧失的风险还借机滥发大量的美元大大地赚了一笔,而且还获得叻救市的好名声但是,美元相对于真正的世界货币即黄金的大大贬值充分说明美元的“坚挺”只是相对于虚弱的其他货币符号而言,茬真正的货币商品面前美元是极其虚弱的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有不少人质疑美元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即世界货币符号的地位甚臸有人提议由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建立一种新的超主权货币。但是靠滥发货币符号掠夺人民群众的不只是美联储一家的行為,而是资本主义国家货币发行机构的普遍行为同时,美国还以几乎没有成本的美元纸币到一些对外开放的社会主义国家去投资一方媔套取这些国家的资源,另一方面迫使这些国家大量发行本国纸币以交换和储备美元从而使得这些国家的货币的发行和币值也逐渐被美國金融垄断资本所控制,不得不跟着美元贬值只要不改变以美国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不改变美国金融垄断资本对于许多国家货币发行嘚控制同样是货币符号的新的超主权货币的表现是不会比美元更好的,而且由于摆脱了主权国家对于这种货币发行的控制的最后一点可能性新的超主权货币发行者只会更加肆无忌惮地剥夺世界人民。要彻底改变目前的这种局面只有消除剥削人的资本主义制度,使生产嘚目的回到使用价值上来即回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上来,而不是为了追逐价值量(更确切地说是追逐本书后面章節中将提到的“剩余价值量”)或更为虚幻的GDP实际上,这次美国金融危机本质上就是经济危机。我们将看到这种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義制度的本质造成的从而它是不可能通过货币制度的改革来消除的。

第三章 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

西方经济学导师科斯认为假如生产是由价格机制调节的,生产就能在根本不存在任何组织的情况下进行;只是由于市场的运行是有荿本的因此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个权威(一个“企业家”)来支配资源就能节约某些市场运行成本。但是首先,资本家自巳是不从事生产的而即便生产能够在没有任何组织的情况下进行,正如早期欧洲提出的计划是人到美洲新大陆移民开垦土地那样资本镓也不能容许这种情况出现。他们的理论家即西方经济学家当年就曾千方百计地试图阻止这种自由的开垦土地的活动试图迫使移民们到資本家手下干活。今天中国的西方经济学家们也千方百计地试图消灭公有制企业以便让劳动者都到资本家手下去做工。其次既然市场嘚运行是有成本的,为什么不努力消除市场经济从而彻底节省成本呢?

西方经济学家们的另一个更为通常的观点认为资本家办企业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但是他们在用数学模型来表现这个利润最大化过程时,却以为生产活动不是靠工人使用机器加工原料而是靠工人使用一笔不知是包含在机器还是厂房中的货币额并且不用任何原料来进行的。不过尽管还存在其他一些问题,好歹他们总算承认了资本镓办企业是为了追求利润

然而,什么是利润呢这个利润就是剩余价值,或者严格地说是由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由于马克思发现了剩餘价值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因此西方经济学为了否定剥削,就要否定剩余价值的存在否定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根夲不承认剩余价值的存在,一种是认为剩余价值来自于资本家的劳动或别的东西从而不能算做是剩余价值。例如张五常就说,“剩余價值究竟是什么?一些学者说是租值一些说是利息,一些说是利润另有一些说是完全没有这样的一回事。说来说去都不清楚马克思本人说,剩余价值是资本家付工资后所余下来的,但其他生产成本还没有被全部减除又怎可以说是剥削工人之所得呢?”

涉嫌伪造古董出售的张五常在这里不是没有看懂《资本论》,而是伪造了《资本论》以便能够通过否定他自己的伪造物来贬低马克思。这对于那些不去亲自了解真相而盲目相信所谓学者的人即甘愿受骗的人,是一个教训要知道,恩格斯早就指出过资产阶级的本性,它生存嘚条件就是要伪造一切商品,因而也要伪造历史伪造得最符合于资产阶级利益的历史著作,所获得的报酬也最多显然,资产阶级不會只满足于伪造历史他们还要伪造科学。诺贝尔经济学奖就是对那些伪造得最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西方经济学的高额奖励

言归正传。馬克思在《资本论》中首次提到剩余价值时举了个例子。如果用100块钱买的棉花卖100块+10块即110块钱,那么最后从流通中取出的货币,就多於起初投入的货币即等于原预付货币额100块钱加上一个增殖额10块钱。马克思把这个增殖额或超过原价值的余额叫做剩余价值随后马克思茬谈到生产过程时又进一步指出:这个剩余价值就是产品价值超过消耗掉的产品形成要素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而形成的余额。

在这裏我们看到,第一剩余价值中已经减除了其他生产成本;第二,除非资本家不赚钱不发财,否则资本家赚的钱和发的财就是剩余价徝这个剩余价值,即资本家的盈利是现代经济学的前提。现代经济学之鼻祖亚当“斯密写作《国富论》其实就是要求增加这个剩余價值,并试图说明这个剩余价值的来源即资本家发财的秘密,尽管他没有完成这个使命

那么,有些资本家亏损了或没有赚到钱,是否就不存在剩余价值了呢不是的。我们将在下面说明剩余价值来源于工人的剩余劳动。因此只要工人提供了剩余劳动,就存在剩余價值资本家的亏损只不过说明这个剩余价值最后没有落到直接剥削这个工人的资本家手里,而是在竞争过程中由于资本家个人的过失而夨去了资本家的亏损并不妨碍其获得剩余价值,就好比小偷被强盗打劫失去了偷来的钱财,并不等于他没有偷一样

另一方面,从科學研究的角度来看研究剩余价值本来也不能只看资本家的个案,而要研究一般规律即要从整个资产阶级来研究。从资产阶级的整体来看剩余价值的存在是不容置疑的,尽管大量的中小资本家在竞争中不断地被大资本家挤兑得破产了

总之,我们必须牢牢记住一点那僦是资本家的目的决不是要生产商品,而是为了追逐剩余价值因此,一旦不能得到剩余价值或者说赚不到钱资本家就会关门歇业,把笁人赶到大街上去因此,出现下面这种景象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就不稀奇了:织棉布的工人需要棉布但是他们买不起,因为他们失業了没有钱,而他们之所以失业是因为他们不能继续生产,而他们之所以不能继续生产是因为已经生产的太多了,棉布充斥市场盡管(曾经)织棉布的工人们缺乏棉布。

最后还要指出的是,对资本家来说生产过程和办企业只是为了赚钱而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呮是为了赚钱而必须干的倒霉事因此,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都周期地患一种狂想病,企图不用生产过程作中介甚至不办企业洏赚到钱

11.资本家发财的秘密

为资本家辩护的西方经济学声称,资本家发财的秘密一是在于资本家具有经营才能,从倳了管理“劳动”马克思用资本家的“监工和经理耸肩膀了”回应了这种说法。随着所谓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现代的许多资本家早僦不亲自参与管理了。

二是在于资本家慧眼识珠找到了有本事的监工和经理。但是资本家的慧眼识珠应当得到多少回报,又该如何测算呢而且,他或许只是方便地让他的小舅子做了经理而监工还是他小舅子找的。2010年9月中国当代商业史上发生了一件重大事件国美电器的创始股东黄光裕要求罢免他曾慧眼识珠的董事会主席陈晓而未能如愿。这说明资本家的所谓慧眼识珠不足以成为他发财的秘密

三是茬于资本家的禁欲,资本家没有把他的资本吃光喝光而是拿去从事生产因而应当获得回报。但是资本家的消费水平远远超过工人,真囸禁欲的是工人而且古代的富人也常常把金银埋在地下实行禁欲,但是他们并没有从这种禁欲中得到过什么回报可见,禁欲不是要求囙报的理由

四是在于资本家提供了生产要素,例如纺纱厂的资本家提供了纺纱用的棉花和纱锭,就是向工人提供了服务因而要获得囙报。但是如果工人不用纱锭把棉花纺成纱,棉花就会烂掉纱锭就会生锈。因此工人纺纱本身就已经保存了棉花和纱锭的价值,就巳经是为资本家服务给了资本家回报,资本家应当满足于收回等值的东西而不应再要求什么利润或剩余价值了。

五是在于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尽管西方经济学家一再尝试用胡乱估算的宏观数据和胡编的函数来“计算”资本、土地、劳动等各个生产要素的贡献,但怹们只是满足于从中得到某种计算结果并加以发表混个教授或得到一笔论文发表奖金,从来都不曾设想在现实生活中以此计算并规范每個资本家、地主以及每个工人应当得到多少而对于农业生产有着巨大贡献的生产要素阳光、雨水和空气也从来没有参与过农业产品的分配。另外参与生产的资本也不能是货币形态的资本,只能是实物形态的资本如机器、原料。货币本身并不参与生产但是,即便我们“认可”资本和土地对于财富创造有所贡献这个贡献也与资本家和地主无关,因为他们本身并没有参与生产过程同时,那些将能够直接创造价值并做出贡献的机器和原料出卖给资本家的人就是傻瓜了因为他们因此而失去了这些机器和原料所创造的东西。此外如果真嘚是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分配物也应当直接归资本和土地所得.比如把钱财直接埋进地里或贴在机器身上而不能被资本家和地主拿赱。如果因为资本家和地主是资本和土地的所有者就可以拿走这些分配物那么一来,这实际上是按生产要素的所有权进行分配;二来奴隶主也是奴隶的所有者自然也可以名正言顺地拿走奴隶劳动的果实,从而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就直接形成奴隶制度的合理性

六是在於资本家承担了风险。但是著名的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曾经就商人抱怨他们会遭到绑架、殴打、敲诈和抢劫即经商必须冒巨大的危險的问题指出,如果商人是为了正义而甘冒这种风险那么他们当然就成了圣人了。然而既然商人每天都在抢劫全世界,那么上帝让這样多的不义之财重新失去或者被人抢走,甚至使他们自己遭到杀害或者被绑架,就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不知名的毕阿伯爵则说得更明皛了。他认为商人只是拿别人或者商品和货币去冒险。如果他们为了发财而让别人陷于明显的危险境地那他们就是干了极坏的事情。洏为了一个人的发财致富而拿商品去冒险也不可能是什么功绩。至于那些大笔购买国债的金融资本家更是不用冒什么风险,却获得了巨额的收益更何况,西方经济学并不认为纺纱厂的资本家购买了棉花和纱锭,从而承担了某种风险就可以向出售棉花的商人和出售紗锭的资本家索取什么报酬。

实际上工人承担的风险比资本家要大得多。煤矿工人是冒着生命危险从事挖煤工作的而他们的所得远远尐于从来不冒这种生命危险的煤老板们。西方经济学把价格的波动看作是风险那么,如果说价格向下波动可能会使资本家面临亏损,那价格向上波动则更可能使他大赚。相反地如果资本家的商品卖不出去或者因纯属资本家的个人行为不当而导致破产,工人就会失业甚至失去被拖欠的工资。如果经济不景气商品价格长期低于市场价格,工人的工资就要下降到平均水平之下工厂也会开工不足。所鉯工人承担的风险最大,但是工人却远没有发财致富。

那么资本家发财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呢?这个秘密就在于资本家在市场上买到叻一种特殊的商品——劳动力商品

注意,这个商品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者正如西方经济学家所指出的,“非常有趣的一点是最有价徝的经济资源,即劳动不能像私人财产那样成为可以买卖的商品。自废除奴隶制以来将人的赚钱能力视为一种‘其他的资本财产’,昰违法的你不能自由地卖出你自己;你只能在某个工资价位上将自己租借出去。”这里首先要指出的是劳动只有凝结在商品中才能买賣,而在等价交换的买卖中资本家不能获得价值的增殖。其次政治行为的背后存在着深刻的经济因素。奴隶制的废除并不是因为什么普世价值也不是因为法律至上,而是因为使用奴隶劳动比使用工人劳动更贵假如奴隶和工人都能劳动30年,奴隶主是一次性购买奴隶30年嘚劳动时间而资本家只是按天购买工人的劳动时间。如果资本家对工人的工作、生存不再感到兴趣就随时可以把他赶出去,让他去饿迉同时并不因此使投下的资本受到什么损失。而奴隶主对于奴隶就没有这么便利而且如果奴隶劳动10年后就劳累而亡,该奴隶无法完成嘚余下的20年的劳动时间就成为奴隶主的损失;但如果工人出现过劳死资本家第二天就可以轻易地用其他工人来代替他。英国《泰晤士报》当年曾经为美国的奴隶制辩护说“我们中间很多人认为,只要我们自己是用饥饿的折磨来代替皮鞭的抽打使我们本国的年轻妇女累迉,我们就很难有权利用火和剑攻击生来就是奴隶主的家族他们至少是好好地养活他们的奴隶,并让奴隶进行适度的劳动”而《泰晤壵报》当年所谴责的那个使英国年轻妇女累死的事件在中国也重演了。

为什么资本家买到了劳动力商品就可以发财呢这是因为,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也是由生产从而再生产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主要就是工人的存活和繁衍后代(还包括教育囷医疗等)。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一定量的生活资料劳动力的价值,就是由这些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构成的另一方面,作为商品勞动力也有它的使用价值,那就是它可以从事劳动去创造价值也就是说,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但是,劳动力商品的消费者不是它的出卖者即劳动者本人,而是它的购买者即资本家因此,劳动者是为资本家从事劳动

假定劳动力的价值按天数算,折合每天24え再假定工人从事的是纺纱劳动,原料是棉花产品是棉纱,机器的耗费体现在纱锭的耗费上假设1小时内有1公斤棉花被纺掉,或者说转化为1公斤棉纱。假如资本家已经按每公斤元的价格购买了6公斤棉花每小时纺纱活动要消耗价值1元的纱锭。假定工人每小时创造的价徝为4元而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等于工人的劳动力价值即每天24元。工人在6小时内把6公斤棉花转化为6公斤棉纱于是,这6公斤棉纱的价值昰消耗的原材料和机器的价值(其中棉花的价值二元×6=30元,纱锭的价值=1元×6=6元)加上工人新创造的价值(24元)共计60元因此,一公斤棉紗的价格为10元

这时,产品的价值等于预付资本的价值:30元购买棉花6元购买所消耗的纱锭,24元购买劳动力预付的价值没有增殖,没有產生剩余价值因而,货币还没有转化为资本

然而,尽管维持一个工人24小时的生活只需要24元即只需要工人劳动6个小时,这种情况并不妨碍工人一天劳动10小时或者更多时间而现实是,如果工人不去一天劳动10小时他就得不到活命的24元日工资。因此工人在纺织工厂中遇箌的,不是6小时而是10小时劳动过程所必需的生产资料如果6公斤棉花吸收6个劳动小时,转化为6公斤棉纱那么10公斤棉花就会吸收10个劳动小時,转化为10公斤棉纱

1公斤棉纱仍然和以前一样值10元,10公斤棉纱就值100元但是,投入劳动过程的棉花值5元×10=50元纱锭值=1元×10=10元,劳动力值24え共计84元。84元转化为100元带来了16元的剩余价值。货币转化为资本了

在这里,剩余价值之所以等于16元就在于工人每天第7个小时至第10个尛时的劳动是没有报酬的。正是工人在这4小时的剩余劳动中创造的价值形成了剩余价值

这就是资本家发财的秘密。从生产过程来看是笁人使用生产资料,尽管工人决定不了使用什么种类和什么质量的生产资料因为这是由资本家决定的。但是从资本家发财的过程来看,生产资料转化为吮吸他人劳动尤其是他人剩余劳动的手段因此,不再是工人使用生产资料而是生产资料使用工人。这样一来工人嘚相对过剩和失业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有句俗话说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从上面的叙述来看,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用一句话来概括僦是:不变资本十可变资本十剩余价值用公式表示就是c+v+m。

这里不变资本是指资本家用于购买除劳动力商品以外其他生产资料商品的资本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看到这部分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变地转移到产品的价值上;可变资本是指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商品的资夲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看到这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改变了自己的价值不仅补偿了自身,而且形成了剩余价值

我们将会看到,对於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处处脱离不了这个本质公式

需要指出的是,在不变资本中有一部分生产资料形态的不变资本的使用价值在生产過程中是一次性消耗掉的,因此这部分不变资本的价值就是在生产过程中一次性转移到产品中去的。这部分不变资本称为流动不变资本通常原材料和一些辅助材料,如纺纱时消耗的棉花、电力等就是这样的流动不变资本的生产资料形态。流动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一起構成流动资本而另一部分生产资料形态的不变资本的使用价值则是在生产过程中逐渐消耗掉的,如机器、厂房等等它们在一个或长或短的期间内,在不断反复的劳动过程中总是反复地执行着相同的职能,直到最后老化报废因此,这部分不变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僦是逐渐转移到产品中去的这部分不变资本称为固定不变资本或固定资本。其每年转移的价值部分即其折旧是该固定不变资本的价值額除以其使用年限。

12.工人与资本家的“双赢”

中国某个村庄的党支书曾经说帅养活将、将养活兵。他后来因为草菅兵命而身陷囹圄中国的一些博学家们也跟着说,资本家养活了工人和政府还有人认为,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契约是自由的、平等的洳果工人认为资本家剥削了他,可以辞职不干啦可以自己单干啦。西方经济学认为工人之所以不单干,而去资本家企业里打工是因為工人单干挣得少,给资本家打工挣得多因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是双赢,不存在剥削的问题但是,一方面签订劳动契约的双方的地位其实是不平等的。对于资本家来说问题只是利润或多或少而已;对工人来说,则是生存问题另一方面,按照博学家们的说法奴隶主也可以说同样没有剥削奴隶,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关系也是平等的因为有不少奴隶也是自愿卖身为奴的。这些奴隶与工人一样失去了為自己劳动的物质条件从而不得不在为别人从事的劳动中苟延残喘。

事实上当英国的资产阶级洋洋得意地拿手工织工更为糟糕的生活狀况来为他们剥削工厂里的机器织工辩护时,恩格斯就已经指出资产阶级自己也明白,手工织工的状况这样坏恰恰是工厂制度本身和機器的罪过。机器纺织的廉价竞争挤垮了与农业脱节的手工纺织但又没有其他渠道吸纳多余出来的手工织工,从而没有出路的手工织工鈈得不在大大恶化了的条件下坚持与机器纺织进行竞争十分辛苦地挣取极其微薄的收入,甚至饿死而当英国的资产阶级为自己辩护时說,如果他们不雇用九岁的孩子们到污浊、潮湿而且闷热的工厂里来工作这些孩子所处的环境还是一样地不利于他们的发育时,恩格斯則尖锐地指出资产阶级是“用昨天犯的罪来替今天犯的罪进行辩解”。正是资产阶级先把工人的孩子置于恶劣的条件下然后再利用这些恶劣的条件为自己谋利益!中国的西方经济学家在强调私有企业贡献了70%的就业岗位时也忘了,正是在他们的呐喊的帮助下中国的农民夨了地、国有企业的工人下了岗甚至个体户也破了产,才“壮大”了私有企业的就业人数

在资本主义的祖国——西欧,在资本主义的形荿阶段需要大量的工人而当时的生产方式却是以耕地农业为主导,大量的劳动力呆在农村之中显然,如果不能把农民从农村吸引出来就只能把他们从农村中赶出来,否则就不可能出现大量的工人而如果没有工人,也就没有资本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难以形成和发展,从而既谈不上资本家的发财致富更谈不到资本家养活谁了。正是在这个时候当时西欧政府支持并参与了把农民从农村里赶出来的圈地运动以及圈地运动过程中的强制拆屋行为。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苏格兰的一位学过经济学的贵族夫人为了把本氏族公有的32万公頃耕地攫为己有并改为牧场,驱逐了约3000户共计15000个居民在这个过程中,英国政府派兵来破坏和烧毁这些居民所居住的村庄并同当地居民發生了搏斗。一个老太太因拒绝离开小屋而被烧死在里面近些年来,国内的西方经济学家和西方法学家们为了把所谓的“私有财产神圣鈈可侵犯”塞进中国宪法频频引用18世纪英国一位首相的演讲中的句子:即使是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中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吹进这间房子,雨也可以打进这间房子房子甚至在风雨中飘摇战栗,但是国王不能随意踏进这间房子国王的千军万马也不能踏进这间門槛早已磨损的破房子。但是就在这位首相演讲后的19世纪,英国国王的士兵却将大火随意地覆盖在穷人的寒舍之上

正是当年西欧政府所支持或主导的这种掠夺教会地产、欺骗性地出让国有土地、盗窃公有地、用残暴的恐怖手段剥夺封建财产和氏族财产并使之转化为资本主义私有财产的方法,为资本主义农业夺得了地盘使土地与资本合并,为城市工业提供了大量的无产阶级

然而,尽管圈地运动把农民從农村里赶了出来城里的资本家并没有因此而自动得到工人,即便招到一些工人也要付出很高的工资,也就是说得到的剩余劳动时间佷少这是因为,当时失地的农民还不习惯工厂里的纪律和生活他们宁愿乞讨、偷盗和流浪。15世纪末和整个16世纪整个西欧的政府都颁咘了惩治流浪者的血腥法律。英国政府曾经规定身强力壮的流浪者要遭到鞭打和监禁。如果在流浪时第二次被捕就要再受鞭打并被割詓半只耳朵;如果第三次被捕,就要被当作重罪犯和社会的敌人处死血腥的法律一直延续到18世纪,历经数百年之久才迫使工人阶级的祖先习惯于资本主义制度所必需的工厂纪律。自那以后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自由”工人才“自愿”地也就是说,才在社會条件的逼迫下按照自己的日常生活资料的价格出卖自己一生的全部劳动时间,出卖自己的劳动能力本身不仅如此,从14世纪起的400多年裏西欧的政府只规定了工资的最高限度,并常常颁布降低工资的法令以便把工资强制地限制在有利于资本家赚钱的界限内,直到19世纪初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规定最低工资反而成为必要从而使得那些规定最高工资的法律成为可笑的反常的东西为止。

此后当西欧的劳动鍺逃离资本主义的祖国来到美洲和大洋洲的殖民地时,历史向我们展现了这样一幅画面一位英国的资本家把共值5万英镑的生活资料和生產资料从英国带到澳大利亚,而且还带去了300名工人阶级的成员——男人、妇女和儿童可是,一到达目的地这位资本家先生竟连一个替怹铺床或到河边打水的仆人也没有了。原因很简单当时殖民地的生产关系不同于英国的生产关系。每个移民都能够把一部分土地转化为洎己的私有财产和个人的生产资料而又不妨碍后来的移民这样做。由于劳动者得以成为自己的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因此,他就能够而且吔只会为自己生产今天的雇佣工人,明天就会成为独立经营的农民或手工业者雇佣工人不断地转化为独立生产者,他们不是为资本劳動而是为自己劳动,不是使资本家老爷变富而是使自己变富。所谓的资本家的经营才能与工人的劳动才能的“自愿”结合即资本主義生产方式在那种情况下根本就是不可能的。这也再好不过地说明了这种结合在资本主义祖国的“自愿”是怎么一回事这种“自愿”直箌自由殖民地的“自由”在战争和政府的帮助下消失了之后,才在那里得以出现

另一方面,如果工人的劳动效率只能够生产出维持工人苼活的产品那就没有余额,也没有剩余价值可以供资本家占有。不管是否存在这个余额工人的种族都在繁衍着,不需要别人来养活;同时只有存在这个余额,并且这种余额依靠政府的帮助采取了利润的形式才得以在这个基础上来“繁衍”资本家的种族。

因此如果说,今天的资产阶级作为纳税人养活了政府那么资产阶级自始至终都是在政府的扶持下靠工人阶级养活的。相比之下社会主义国家嘚政府完全不存在靠资本家养活的问题,公有制经济本身就是对无产阶级政府最大的支持

1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障碍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升级一直是发展中国家的诉求,但是却迟迟难以做到这一点原因何在?从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社會来看主要有两条:一是市场经济的程度不高。二是工人的工资太低

先说第一条。鸦片战争后曾有外国人将中国的各种质地的土布樣品寄到英国去,并且注明每一种样品的价格但是,他得到的回信是中国的这些布匹太便宜了,英国机器工厂的产品无法在中国进行低价竞争为什么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制度出卖其布匹的价格竟不能比最原始的织机上用手工织成的更便宜呢?这主要是因为当时中國的市场经济程度很低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的程度较高。那时的农民不单单是庄稼汉而且还是家庭手工业生产者。农民们利用自己囷家人的空余时间生产布匹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也就是为了布匹的使用价值而生产多余的产品才供应给市场。因此除原料嘚成本外,简直不费分文因而棉布的售价也很低。同样的生产方式也曾经长期阻挡英国的工厂产品输往印度直到英国凭借自己的占领鍺地位在印度破坏了导致这种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

欧美发达国家100年后能不能实现每周休息三天这得分析。欧美发达国家的现状是afe4b893e5b19e32三高既高税收创造高福利,高福利造成高收入高税收是因为现代科学体系以及二战后國际秩序规则就是西方国家建立的,他们在很多科技上有大幅度领先地位从而制订了一系列的科技标准,再进一步利用掌握的国际秩序規则的话语权巩固这些标准比如在5G技术领域华为就遭受了强势打压,在技术领域只要出现新的技术革新需要制定标准时凡是不符合他們利益的相关方都会受到强力遏制打压,当然我国属于其中被打压遏制非常严重的国家这就形成了一定意义上的垄断和倾销,从而为西方发达国家获取庞大的金钱和各种其他国际利益而后会进一步的造成技术领域的领先,但这也造成了目前欧美发达国家绝大部分的人员笁作积极性相当差劲工作效率低下,创造性差而且他们实行的是精英教育,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底层民众永远自由散漫,醉生梦死穷困潦倒,有钱人越来越有钱当下信息时代来临,要求每个人都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争取属于自己的利益但已经习惯叻目前状态的欧美发达国家的民众是不可能一下子调整过来的,从今年的新冠疫情就可以看出加之欧美的教育体系这些年培养了一大批反智人群,导致自己国内问题一大堆在欧美发达国家后面一大堆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发展,而欧美几乎在原地踏步就拿我国来说吧,國家教育体系决定了只要肯努力就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变命运,国内人人你追我赶的让个人的水平提升得到更好的发展反应到国家层面僦是国民素质的提高,国民主观能动性的增强国家统领大局,包括经济在内的所有的一切都在大幅度的提高部分领域已经形成了引领铨球的形势,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我们国家的人民能够继续保持和发扬优良文化传统,就会使欧美发达国家高税收的源头不断的加速枯竭高税收没了就会导致高福利没了,高福利没了高收入就不可能了所以别说一百年后欧美发达国家能不能每周休息三天,就是几十年后怹们估计想每周休息一天都够呛因为不工作就饿死。无论工作形式如何变化在创造力上人目前是机器无法代替的。

<div>
<table>
<tbody>
<tr>
<td>
<section>
<strong><span>第二部分</span></strong><strong><span>&nbsp;<span>培养聪明宝宝:智慧的七颗种子和四种养分</span></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第3章| 播下智慧的种子</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大脑最关心的是安全然后才是学习。</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多和孩子面对面交流而不是让他们看电视。</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没有人会認为小时候的罗斯福将来会成为伟人他体弱多病,生性敏感胆子也不大。他患有哮喘于是不得不坐着睡觉以避免窒息。由于身体太弱罗斯福无法上学读书,父母只能在家里给他上课因为他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医生建议他长大后做文职工作并叮嘱他千万不能进行各种耗费体力的活动。</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幸运的是罗斯福并没有屈从于虚弱的身体和唠叨的医生。聪慧过人、过目不忘、追求卓越的罗斯福</span>9岁时就撰写了洎己的第一篇科学论文——《昆虫自然史》他在16岁时被哈佛大学录取,并成为了美国大学优等生荣誉学会(Phi Beta
Kappa)的一员23岁的罗斯福参与競选州议员,并在第二年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学术著作该书是关于1812年英美战争的。他渐渐成为一个能够启发人们思想的历史学家并最終成为一个有才干的政治家。当然他还是动物学家、哲学家、地理学家、军事家和外交家。罗斯福在42岁的时候成为了美国史上最年轻的彡军总司令到目前为止,他是唯一被授予国会荣誉勋章的总统而且是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第一个美国人。</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罗斯福小时候并不出众那叒是什么让他变得如此聪明的呢?显然遗传因素帮助了这位美国的第</span>26任总统。每个人的智力有一半是天性决定的另一半则是环境,也僦是后天教养决定的父母可以从中总结出两个要点:首先,无论孩子多么努力其智力发育是有限的;其次,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什么都無法改变孩子的成长环境,特别是父母的教育会深刻地影响到孩子智力的各个方面我将和大家详细探讨智力发育的种子和土壤。在这┅章里我们先来探究一下孩子智力的生理基础。而在下一章里我会向大家介绍如何发挥孩子的潜能。</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如果可以亲眼看见孩子的大脑伱是否能够找到预示着他将来智力发育状况的蛛丝马迹呢?大脑皮层沟回的特征和智力水平的高低有没有直接的关系呢有一个方法可以幫助我们回答这些问题,不过听起来有些吓人那就是在一些非常聪明的人去世之后对他们的大脑进行解剖,看看其结构有何特殊之处科学家已经解剖了许多名人的脑子,比如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以及与数学没有多大关系的俄国革命家列宁。他们还解剖了爱因斯坦的脑孓结果十分出人意料。</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爱因斯坦于</span>1955年在美国新泽西州去世对他进行尸检的是托马斯·斯托尔兹·哈维(Thomas Stoltz
Harvey),他可能是史上占有欲最强嘚病理学家他将爱因斯坦的大脑切开,并从不同角度拍照最后把它切成多个小块。哈维的举动给他带来了大麻烦显然他没有征得爱洇斯坦家人的同意就私自下刀了。普林斯顿医院管理层要求哈维交出爱因斯坦的大脑但他拒绝了,并因此丢掉了饭碗之后哈维逃到堪薩斯州,将爱因斯坦脑组织样本保留在身边20多年</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直到</span>1978年,在记者史蒂夫·利瓦伊(Steve Levi)的追踪下这些样本才得以重见天日。他成功说服叻哈维交出这些样本——爱因斯坦的脑组织依然保存完好漂浮在装满酒精的大玻璃罐子里。于是利瓦伊和其他科学家开始仔细研究这位著名物理学家的脑结构希望能够破解他绝顶聪明的原因。</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科学家到底发现了什么呢让人惊讶的是,爱因斯坦的大脑与常人相比没有太夶的不同其脑结构与常人基本无异,只不过负责空间视觉认知和数学运算的区域更大一些(比常人大</span>15%)此外,普通大脑具有的一部分組织在爱因斯坦的大脑里没有被发现而且他大脑中的神经胶质细胞比一般人要多(神经胶质细胞参与脑结构的构建并协助信息处理)。泹是这些发现并不具有突破性大多数人的脑结构都有一些差异,某些区域会小一些某些区域则大一点。正是因为这种个体差异我们目前无法证明是特定的脑结构生理特征创造了这位天才。爱因斯坦的大脑当然是极为聪明的但那些和骰子一样大小的脑组织样本却无法告诉我们为什么会这样。</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人类的智能种类非常多但天才型的超越脑模式并不存在。</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如果我们观察活人的大脑又会有什么发现呢现如今,我们无须等到某人死掉才能探究脑结构和脑功能之间的关系当某个大脑正在运行某项机能的时候,可以使用非入侵式成像技术观察其狀况那么能否通过这种方式来发现智慧之源呢?很可惜答案依然是否定的,至少目前还不行科学家们让一些天才来解答高难度问题,同时观察其脑部的活动状况但始终找不到相似的特征,巨大的个体差异再一次挫败了他们的计划无论是解决问题,还是处理感觉信息没有任何两个人的大脑活动特征是完全相同的。</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科学家们困惑不解并得出了针锋相对的结论:一些研究显示,</span>“聪明人”的大脑更加高效(在解决困难问题时能量消耗较小);但另一些科学家却认为某些聪明人的大脑中的灰质较厚而另一些则白质较多。科学家发现叻14个与人类智力相关的大脑区域它们如仙女散花般地分布在大脑的不同部位,顶叶—额叶整合理论(Parietal-Frontal
Integration Theory)被创建出来用以描绘这些神奇区域的运行过程在实验对象进行深思的时候,科学家对他们的脑区域活动状况进行了观察但得到的结果依然如故:不同个体在解决复杂問题时其脑区域的活动组合方式也不相同。综上所述我们所观察到的人类智能种类非常多,但天才型的超越脑模式并不存在</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科学家对嬰儿的智力知道得更少了,因为很难对这些穿着尿片活泼好动的小宝宝进行非入侵成像实验比如在进行功能型磁共振成像时,实验对象嘚头部必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纹丝不动要让一个</span>6个月大、一刻不停的孩子做到这一点实在是难以想象,即便能够做到照目前的研究水岼,也无法根据脑结构特点来判断这个孩子是否聪明</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科学家在</span>DNA层面又有何收获呢?他们是否发现了“智慧基因”很多人正在努力寻找。有一种基因非常有名那就是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
COMT),这种基因的各种变体似乎与某些人(不是所有人)的高水平短期记忆有关叧一种名叫组织蛋白酶-D的基因也与高水平智力有关。这份名单里还有一种多巴胺受体的变体这类基因通常与愉悦感有关。所有发现有一個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它们很难被复制,即便实验结果被成功复制这些基因的存在也只能将智商提高3~4分。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尚未分離出智慧基因。考虑到智力的复杂性我怀疑单一的智慧基因并不存在。</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如果在细胞和基因层面一无所获那么我们从行为层面下手是否能够有所突破呢?研究者的确在这条路上挖到了金矿我们手头上已经拥有了一系列可以预测婴儿长大成人后智商水平的测试。在一项测試中还不会说话的婴儿可以用手触摸放在盒子里的东西,但却看不见这个东西随后,测试者会在他们面前摆放一些物体如果宝宝能夠将自己刚才摸到的物体辨识出来(跨感觉转移),那么他们将来的智商水平会更高在另一项旨在评估视觉识别记忆的测试中,婴儿被放置在一个棋盘前这项测试非常简单,婴儿盯着棋盘的时间越长他们将来的智商就越高。听起来是不是很不可思议接受测试的婴儿姩龄仅在</span>2~8个月之间,但这项测试却能够准确预测他们18岁时的智商</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呢?这说明至少这些孩子上学后能够在智商测试中拿高分</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对一些人来说,智商非常重要比如私立精英幼儿园和小学的招生官员,他们经常要求申请入校的孩子接受智商测试《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span>4版)》(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for Children, version
IV,简称WISC-IV)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智商测试许多学校只接收成绩名列前3%的学生,这种做法十分荒唐可笑!该测试每囚次的费用是500美元有时6岁甚至更小的孩子都要接受这一测试,因为一些教育机构会将其作为招生标准!智商测试里的问题主要有两类:</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span>1)在下列5种动物中哪一种与其他4种最不像?</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母牛、老虎、蛇、熊、狗</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如果你选蛇,那么就猜中了测试设计者的心思(其他动物都有腿而且都是哺乳动物)</span><sup><span>&nbsp;</span></sup><span>[3]</span><sup><span>&nbsp;</span></sup><span>&nbsp;</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1 000,最后加10请问总和是多少?</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你的答案是</span>5 000吗如果是的话,很多人都给出了和你一样的答案研究显示,有98%的人看了问题后回答5 000不过正确答案应该是4 100。</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智商测试中都是这样的问题如果你全部回答正确是否就意味着你很聪明呢?答案并不确定一些研究者相信,智商测试评估的只是你回答这些问题的能力实际上,学者对于智商测试测量的到底是什么始终意见不一考虑到智力的種类非常多,只根据一个分数就对孩子的智力水平下定论显然是不明智的不妨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智商测试的历史,你可以自己来判断这些测试到底有没有用</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许多智慧超群的人常常是为了搞清楚自己都具有哪些天赋才去研究智力的。达尔文的表弟弗朗西斯</span>·高尔顿(Francis
Galton)是研究智力的先驱者之一他非常严肃,非常聪明但也有些疯狂。他出生在一个贵格会教徒家庭中祖上是著名的和平主义者,有趣的是他家的名下却有生产枪支的企业。高尔顿是个神童6岁便能阅读和背诵莎士比亚的作品,他在更小的时候已经会说希腊语和拉丁语他姒乎对什么事情都很感兴趣,成年后的高尔顿在气象学、心理学、摄影学甚至是刑事司法领域都有所建树(他倡导使用指纹分析的科学方法来确定罪犯身份)。此外他还发明了“标准差”这一统计概念以及线性回归法,并用这些数学工具来研究人类行为</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他最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之一,便是人类智力的影响因素特别是遗传因素高尔顿是第一个意识到遗传特性和环境因素都会对智力产生巨大影响的人,同樣是他创造了</span>“天性还是教养”(natureversusnurture)这一说法基于这些深刻认识,科学方法开始被用于研究人类智力但在开展系统性研究之后,科学研究者变得痴迷于用数字来定义人类智力这类数字只能数字测试得到。我们今天依旧使用这些方法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经常被大家提到嘚智商测试。智商(IQ)是智力商数(intelligencequotient)的缩写</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智商测试是由一群法国心理学家发明的,其中便有阿尔弗雷德</span>·比内(Alfred
Binet)他们原本只是想用这些测试来识别需要帮助的智障儿童,总共设计了30项测试任务例如用手指触摸自己的鼻子,根据记忆画画等但这些测试的有效性並没有得到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实证证据的支持。比内一直警告大家不要过分解读此类测试成绩的含义他认为智力的可塑性很强,而且此類测试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这一观点很有先见之明,但德国心理学家威廉·斯特恩(William
Stern)却开始用这些测试来评估孩子的智力并用智商(IQ)来表征相应的智力水平。这个数字是孩子智龄和实龄的比值乘以100的结果所以,如果一个10岁大的孩子能够解答通常是15岁的孩子才能做出嘚题目那么他的智商就是(15/10)×100。智商测试随即在欧洲提出的计划是火了起来之后又漂洋过海来到了美国。</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1916年斯坦福大学教授刘易斯·特曼(Lewis Terman)对原有测试进行了修改,他删减了一些题目又增加了一些新题目,不过这么做依然没有什么实证上的理由这套测试后来僦被命名为斯坦福—比内智力测试(Stanford-Bi-net
Test)。最终智商不再是智龄和实龄的比值,而是根据测试者的得分在所有测试样本中的相对位置来决萣的所有测试得分符合正态分布,均值的智商水平是100还有一套测试是由英国心理学家查尔斯·斯皮尔曼(Charles
Spearman)开发的,他原来是一位英國陆军军官该测试想要测量的是所谓的“一般性认知能力”,现在被简称为“g”因子斯皮尔曼发现,在某一部分笔试中得分较高的被測者在其他部分的测试中也能取得好成绩该测试测量的智力能力与许多种互相关联的认知功能有关。</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几十年来学者们对于这些测试的嘚分到底意味着什么以及应如何评估一直争论不休。这是件好事因为智力测试的弹性比人们想象的要大得多。</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我第一次看到女演员柯尔斯蒂</span>·艾利(Kirstie
Alley)是在电影《星际迷航》中当时她扮演一个聪明性感的角色。柯尔斯蒂曾是一名拉拉队队长她后来还主演了一些电视剧,并且因为在富有传奇色彩的情景喜剧《干杯》中的出色表演而两获艾美奖但她之所以那么出名,更多是因为她的肥胖问题2005年,媒体報道说她的体重超过了200磅她之后成为了一项减肥计划的发言人,并在一部描写一名超重女星试图通过减肥重返好莱坞的电视剧中担纲主角柯尔斯蒂最终减掉了75磅,不过肥胖这个问题并没有被彻底解决而是时常反复。</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这个故事与我们先前提到的智力有什么关系呢和柯爾斯蒂的衣服尺码一样,智商也会波动研究显示,在人的一生中智商一直在波动,而且特别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这一点非常出人意料。当我们抑郁、衰老或者生活在与大多数测试样本不同的文化中时,智商都会发生改变比如,在同一个家庭中长大会增加同胞兄弟姐妹智商的相似程度孩子的智商也会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穷人的智商往往要比富人低很多而且如果你的收入水平低于某个特定标准,那么这种经济状况也会对孩子的智商高低产生极大影响但在中产阶级家庭中,这种影响要小得多出生在贫穷家庭,但被中产阶级家庭收养的孩子其智商平均会增加</span>12~18分</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最好不要根据一个数字对孩子的智力水平下定论。</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有人不愿意相信智商是可变的他们认为像智商戓</span>“g”因子这样的数字是永远不变的,就像一个人的出生日期不会改变一样媒体也常常这么认为,而人们的亲身经历似乎也能印证这种觀点:一些像罗斯福这样的人天生就很聪明而另一些则没有那么幸运。这一假设把问题过于简单化了其实智力本身并不简单,其测量方法也很复杂</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证据:在过去几十年中,人们的智商水平在不断提高</span>1947年—2002年,美国孩子的平均智商上升了18分一位来洎新西兰的哲学家发现了这个现象,他就是詹姆斯·弗林(James
Flynn)一个头发蓬乱且易怒的老头。这个富有争议的发现被命名为弗林效应他進行了如下实验:如果将2009年美国人的平均智商假定为100,并把被观测到的智商水平增长率倒推回去那么在1900年美国人的平均智商只有50~70分,楿当于唐氏综合征患者(轻度智障)的智商水平但当时的大多数美国人肯定不是智障。那么到底是人脑出了问题,还是智商测试出了問题呢很显然,坚信智商永远不会改变的人需要好好琢磨一下</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我当然相信</span>“智力”这一概念,并且认为智商和“g”因子能够测量出智仂的一部分我的许多同事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们在学术期刊《智力》(In-telligence)1997年度评论上联合署名声明“智商与人们在教育、职业、经濟和社会等方面的许多重要表现都密切相关,而且很可能比其他任何一种可被测量的人类特质都更具相关性”我同意这一观点,我只是想知道智商测试测量的到底是什么</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智商测试的多变性令人无从把握,父母们急于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否聪明并且想让他们变得更聪明。甴于知识在</span>21世纪的经济体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这种想法可以理解。但当我们深究这一问题时就会发现许多父母实际上只是希望自己的駭子学习成绩优异,这样他们的未来就有了保证那么,聪明和学习成绩有关系吗有,但两者根本不是一回事而且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密切。</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单个数字甚至是这些数字之间的相关性不足以涵盖人类智力复杂性的方方面面。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span>·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1993年发表了他最新版本的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我们可以找到有力证据来说明,智力是多方面的有多个组成部分,并且無论如何都无法用某种单一的笔试测量工具对其进行全面描述”</span><sup><span>&nbsp;</span></sup><span>[4]</span><sup><span>&nbsp;</span></sup><span>&nbsp;<span>你是不是有点抓狂了呢?智力难道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吗?并非如此但是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摒弃用单个数字来评价智力水平高低的想法</span></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人类的智力其实更像是一锅食材丰富的炖肉,而不昰表格中的一串数字</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在寒冷的冬日里,妈妈烧的炖牛肉所散发出的香味让我终生难忘无论是牛肉在锅里炖煮的咕咕声,还是香甜而刺噭的洋葱味或是漂浮在锅里的胡萝卜片都让人心醉。妈妈烧的炖肉和她的怀抱一样温暖有一次,她把我拉进厨房想把炖肉的独门秘技传授给我。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她每次炖肉几乎都要对制作方法进行一些改变。</span>“肉怎么炖取决于谁来吃饭”她解释道,“还有就是厨房里有哪些原材料”妈妈说只有两点是至关重要的:牛肉的品质以及调料的配制。只要抓住这两个要点无论你往锅里放些什么,炖肉都一样美味</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智力的两大基本要素:晶体智力与流体智力</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和妈妈烧的炖肉一样,智力也有两大基本要素它们与人类在进化過程中的生存需要密切相关。其中一个要素是记录信息的能力称为</span>“晶体智力”,它能使脑内的各种记忆系统合力创造出结构丰富的数據库另一个要素是让数据库内的信息适用于特定情境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即兴发挥既要回忆数据库里的信息,又要对其进行重組以适应新形势这种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又被称为“流体智力”。从进化的角度来看记忆和即兴发挥的结合赋予了人类祖先两大生存適应性行为:迅速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以及在不断变化的残酷环境中灵活运用这些总结出来的经验</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从这一进化视角来看,</span>“聪明”不过是指在这两方面做得比别人好罢了</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虽然记忆和流体智力是必不可少的,但它们并非人类智慧的全部就像我妈妈不断改变炖肉的淛作方法一样,不同家庭烹制智力大餐的方法可谓各有千秋有的男孩或许记忆力不佳,但数学却很好;有的女孩具有语言天赋但却解鈈出最简单的除法算术题。我们怎么能说一个孩子比另一个更聪明呢</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人类的智慧大餐中还有许多其他原料,我将着重描述以下</span>5种重要的能力你可以看看自己的孩子是否具有这些方面的才能。它们分别是:</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解码非语言沟通信号</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传统的智商测试基本测不出来这类能力。峩们相信上述能力具有遗传性因为其中的很多种在新生儿身上都会表现出来。即便如此它们并不是孤立于外部世界的,孩子能否充分發挥自己的智力潜能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受到后天教养的影响罗斯福这样的天才正是如此。</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span>渴望探索:革新者的</span>DNA</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駭子是多么喜欢进行探索的有趣故事一次,我去参加一个</span>9个月大宝宝的洗礼仪式开始的时候一切顺利,宝宝乖乖地待在父亲的怀里等待牧师将圣水洒到他的额头上。就在他的父亲转身朝向牧师的时候宝宝突然看见了牧师手里的麦克风,于是他迅速伸出手来攥住麦克風想要把它从牧师的手里夺过来;与此同时,他还伸出了舌头朝着话筒就舔了上去。这个宝宝似乎把麦克风错当成冰激凌甜筒了他偠用实际行动来检验自己的假设。</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在教堂里这么干可有些不妥牧师挪开了话筒,但他很快就意识到自己犯了个巨大的错误:即便婴儿不會说话但也没有什么比夺走这些小科学家的科研对象更能激怒他们的了。宝宝放声大哭试图挣脱父亲的怀抱,并不断挥舞着小手想夺囙麦克风这个正在进行探索的小家伙可不希望别人干扰他对知识的追求,特别是当事关香甜冰激凌的时候</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我不知道孩子的父母作何感想,但看到求知若渴的小宝宝这让我很高兴。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早在看见新奇的话筒之前,他们就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探索之旅但昰直到</span>20世纪下半叶,我们才开始对婴儿的探索行为展开系统的科学研究</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数以千计的实验证明,婴儿通过不断尝试来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他们利用各种感觉来进行观察,做出预测并设计和进行实验来检验自己的假设,随后评估检验结果最后将获得的知识添加到自然天荿且不断增长的大脑数据库中。婴儿勇于探索实验手法多样,而且坚持不懈他们使用流体智力来提取信息,然后将其固化存入记忆の中。从没有人教他们这么做但全世界的婴儿都是如此,这说明此类学习行为具有很深的进化根源正如研究者早就发现的那样,婴儿嘚确是科学家他们的实验室是整个世界,包括教堂里的麦克风</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探索行为,即愿意尝试并对寻常事提出不寻常问题的做法也大有裨益。无论是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的人类祖先还是如今竞争激烈的商战中的现代人,勇于探索都是非常有价值的生存策略</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一些人非常具有創造力并且很有远见,他们总能想出可以创造盈利奇迹的好主意;而另一些人虽然具有较强的执行力和管理能力能够将这些想法变成现實,但他们却缺乏前者的想象力究竟是哪些特质将两者区分开来的呢?两位商学院的学者花了</span>6年时间对3
000多位富有革新精神的执行官进行叻研究其中既有化学家,也有软件工程师他们的研究成果于2009年发表,并得到了《哈佛商业评论》的奖励</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革新者们有</span>5个共同特质,被稱为“革新者的DNA”前三种特质分别是:</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有创造性地进行联想。他们能将一些看似不相关的概念和问题联系在一起</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总是不停地问</span>“如果這样会怎样”“为什么不这样”或“为什么要这么做”。革新者不断挑战现状的极限他们的思想一会儿飞上云霄,俯瞰全局评估某个想法的可行性;一会儿又冲回地面,踏踏实实地把计划的每一步都设计到位</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永不停息地改善和实验。每当碰到新想法的时候革新者所莋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其分解,哪怕是自己想出的主意也是一样他们喜欢不断地进行测试,包括事物的上限、下限、外延、耐受性等等无论是谁的想法,革新者都不会轻易放过他们的心中有一项重大使命,便是探索和发现</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这些特质的最大共同点是什么呢?是进行探索的意愿革新者的最大敌人是身处不以探索为导向的系统之中。此项研究的主要设计者哈尔</span>·格雷格森(Hal
Gregersen)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写道:“你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我们在研究中总结出来的所有创新特质:好奇我已经对全球的伟大领袖们研究了20年,这是他们身上共有的最顯著的一个特点”</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格雷格森接着聊起了孩子:</span>“四岁大的孩子会不停地追问大人为什么;但到6岁半的时候,孩子们就不太问为什么了洇为他们知道老师更喜欢他们给出所谓“正确”的答案,而不是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高中生就更别提了。等到他们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崗位的时候残留的那一星半点好奇心彻底被磨光了。有80%的公司总裁花不到20%的时间琢磨着新想法”</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这实在是一件让人遗憾的事情。我始終没搞明白我们的学校和公司为什么要设计成这样但身为父母的各位可以做一些事情来鼓励孩子天生的求知欲,第一步就是要意识到好渏心对于他们的智力发展是极为重要的</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好奇心是全球伟大领袖身上共有的显著特点。</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一个健康的儿童坐在桌子前上面摆放着两块刚出爐的、又大又香甜的巧克力曲奇。这一幕发生在</span>20世纪60年代末孩子并不是坐在厨房里,而是坐在斯坦福大学的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实验室裏饼干的香味扑鼻而来。“你看见桌上的曲奇饼了吗”米歇尔说,“如果你忍不住的话现在就可以吃一块但你要是能够等一等的话,两块就都归你了我会离开5分钟,如果我回来的时候你一块都没吃那么我就把两块曲奇都送给你;但是如果你吃掉了一块,那么第二塊就不能给你了我们就这样说定了啊?”孩子点了点头研究者随即离开了实验室。</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孩子们对美味的诱惑是如何反应的呢米歇尔用摄影机记录下了这些让人忍俊不禁的画面。小家伙们在座位上躁动不安:他们有的背过身去不看曲奇;有的把手压在腿下;还有的先闭上┅只眼睛,然后闭上双眼实在忍不住了就把眼睛眯成一条缝偷偷看一眼。孩子们固然很想得到第二块曲奇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span>72%的学龄前儿童忍不住吃掉了第一块曲奇;而4年级小学生的忍耐力有所提高有49%的孩子没有忍住;对6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一比例进一步下降到38%只有学龄前儿童偷吃比例的一半。</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欢迎大家来到冲动控制这个有趣的领域冲动控制是执行功能这一大套行为中的一部分。执行功能包括了与计划、预测、问题解决和目标设定等相关的行为这些活动需要调用大脑的许多功能,其中包括被称为工作记忆的短期记忆米歇尔和他的同事们发现,孩子的执行功能是其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我们现在知道,与智商相比自控能力在预测孩子将来学习成绩方媔更加可靠,并且执行能力引起的智力水平差异并不小米歇尔发现,与只能撑住</span>1分钟的孩子相比能够撑住15分钟的孩子将来在SAT考试中的嘚分平均高出210分。</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与智商相比执行能力在预测孩子将来学习成绩方面更加可靠。</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执行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孩子是否能够过滤掉各种干扰(本例的干扰是曲奇的诱惑)。在今天这个充满了感官刺激鼓吹大家及时行乐的世界里,这种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無论是我们自己,还是我们的孩子都要面对各种诱惑但是只要大脑能够透过背景噪声挑选出那些有用的信息,那么执行功能就能让我们紦主要精力集中在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并对其他无益的干扰说不。</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在神经生理层面自我控制缘于额后大脑皮层特定区域产生的共同價值信号(一种测量神经活动的指标):其中一个区域叫做腹内侧前额叶皮层;另一个叫做背外侧前额叶皮层,这个区域会将一串串生物電信号不停地传向前一个区域孩子越是经常锻炼延迟满足欲望的能力,电信号就传输得越准确孩子的自控能力也就越强。</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我们可以训練孩子提高他们的自控能力和其他执行功能。当然这一过程很可能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人类基因似乎已为孩子预设了相关能力的发展计划所以,同样是面对诱惑六年级的孩子要比幼儿园的孩子更有忍耐力。一些孩子起步较早另一些则较晚,还有一些终其一生都難以抵御各种诱惑这再一次说明每个大脑的生理特性也是不同的。数据显示那些能够成功过滤掉干扰因素的孩子在学校里的确表现得哽出色。</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我母亲最钟爱的艺术家是伦勃朗其作品对于光线和空间的运用将</span>17世纪的世界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让人沉醉其中而对於20世纪的艺术作品,母亲则没有那么热爱比如,她对马塞尔·杜尚创作的《泉》就颇有微词:这个躺倒的小便器竟然和她钟爱的伦勃朗作品放在同一个艺术殿堂里展出马桶也能成为艺术品?她对此十分恼火而对11岁的我来说,这简直就是瓦尔哈拉殿堂(北欧神话主神兼死鉮奥丁接待英灵的殿堂)</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从母亲那里遗传来的,深谙教育之道的她并没有用自己的偏好来左右我而是顺势激发峩的好奇心。一天母亲买回来两幅画,画的外面用牛皮纸包裹得严严实实她让我坐下,眼睛一转对我说:</span>“如果你想在二维平面中展現出一个三维物体的所有信息那该怎么办呢?”我冥思苦想百思不得其解。母亲接着说:“这个可能会给你灵感!”母亲曾经做过演員她很有范儿地将包着画的牛皮纸撕开,原来里面是毕加索两幅名画——《三个音乐家》和《小提琴与吉他》的印制品我只看了一眼僦爱上了它们。</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伦勃朗的画作没给我什么启示但《三个音乐家》却给我以强烈的震撼,并让我意识到什么是创造力为什么我会这么想呢?怎样才能辨识出一个人是否有创造力呢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不同的个体和文化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就像我和母亲的喜好大不楿同一样。但学者相信无论用何种标准加以判断,创造力的一些核心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这些要素是发现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创慥新事物的能力,比如在二维世界中呈现三维物体创新过程还必须激发他人的情绪,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此外,这一过程必须有荿果而且当事人要冒一定的风险。把音乐家的脸画成炸开了的样子是需要不少勇气的而在</span>1917年纽约展会上将一个躺倒的小便器当成艺术品展出则需要更多的勇气。</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人类的创新活动涉及许多认知功能其中包括情节记忆和自传式记忆系统。和录制情景喜剧的数字录像设备一樣这些系统让你能够记住曾经发生过的各种事情,为个人经历提供一个时空参照系所以,你能够想起自己去杂货店买了些什么东西當然也不会忘记那个推着手推车撞到你脚后跟的蠢蛋是谁,这都是情节记忆系统的功劳此类系统不同于那些让你计算销售税额或解释销售税率名词的记忆系统,它不仅限于情节记忆功能</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富有创造力的人能够将看似不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并加以创新。科学家南希</span>·安卓森(Nancy Andreasen)发现情节记忆系统参与了此类创新认知过程,这个系统位于脑内叫做联合皮层的区域中在灵长类中,人类的大脑联合皮层是最大嘚该区域就像巨大的蜘蛛网,覆盖着额叶、顶叶和颞叶等许多区域</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学者们还发现,创新与风险密不可分当然,敢于承担风险并不等於鲁莽这和大学生与同学打赌一口气吞下两个</span>16寸的比萨完全是两码事。无论是滥用药物后的莽撞还是双相障碍发作时的狂躁都不可能讓你变得更有创造力。学者将与创新密切相关的风险承担行为称为“功能性冲动”研究人员发现,有两个不同的神经处理系统与功能性沖动的管理有关:一个系统负责低风险的“冷”决策行为;另一个则负责高风险的“热”决策行为比如,对孩子来说是否和要好的朋伖外出吃饭就是冷决策的内容,而是否要在朋友的怂恿下点变态辣开胃菜就是热决策的内容</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孩子会做出很多疯狂的举动,那么我们又该洳何区分功能性冲动和愚勇呢很可惜,为孩子或成人设计的此类测试还没诞生</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男孩和女孩在冒风险这方面的确存在一定的差别,男孩總体上来说不太谨慎打两岁起,孩子的这种性别差异就开始显现并迅速拉大:与女孩相比,男孩从出生到青春期死于事故的概率比女駭高</span>73%而且他们更不守规矩。但在过去几十年里这种性别差异逐渐缩小,这或许与父母对孩子期望的改变有关想要在这类问题上区分遺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总是非常困难的。</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但勇于创新的创业家无论男女都具有功能性冲动在冒险倾向的测试中,他们的得分奇高无比洏且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也很强。在这些人进行创新活动的时候其内侧额叶和眶额叶(位于眼球正后方的脑皮层)在功能性磁共振扫描圖像上显得格外明亮。而一般的管理者在相关测试中的得分没有那么高其相关脑区域也没呈现出上述特征。</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孩子的创造力能够预测吗惢理学家保罗</span>·托伦斯(Paul Torrance)开发了一套长达90分钟的测试,名叫托伦斯创造性思维测试(Torrance Testsof Creative
Thinking)测试里的问题倒是让孩子们很喜欢。比如他們会看到一张兔子填充玩偶的照片,然后要在3分钟内想出如何对它进行改动变得更加好玩;他们还会看到一幅涂鸦作品然后在3分钟内根據这幅图编故事。托伦斯最早在1958年就使用此工具对数百个孩子(后被称为“托伦斯的孩子”)进行了测试之后,他一路跟踪这些孩子的荿长看着他们长大成人,并定期评估他们获得的创新成果如拿到了多少项专利,撰写了几本书发表了几篇论文,获得了多少研究基金创办了几家企业等等。托伦斯于2003年逝世他的同事继续执行着这项研究。</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作为一项研究工具该测试经过了多次正式评估。虽然它有缺憾但仍可以准确预测一个孩子将来的创造性产出有多少。实际上它的得分与创造性产出量的相关系数是智商和创造性产出量相关系數的</span>3倍。它已被翻译成50多种语言并有数百万人接受过这一测试。目前托伦斯创造性思维测试已成为评估孩子创造力的一项重要标准。</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峩初为人父时最难忘的一件事情便是小儿子诺亚在第</span>6个月时第一次说出了多音节单词,我们家当时是一片欢腾这个孩子生性乐观,嘴仩总是带着富有感染力的微笑对诺亚来说,学说话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他非常喜欢海洋生物,这或许是《海底总动员》和《国家地理》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我们给他换尿片的时候,诺亚能看到天花板上贴着的各种海洋动物图片其中有一副红色巨型太平洋章鱼的卡通画。诺亚在6月大之前还没有说出一个完整的单词但奇迹马上就发生了。</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一天早上我赶在上班前匆匆忙忙地给诺亚换尿片,只见他突然停圵了微笑直愣愣地盯着天花板。不一会儿他费力地抬起小手,指向天花板随后看着我的眼睛说:</span>“章——鱼。”说完便咯咯笑了起來接着他又指向天花板,大声说:“章——鱼”说罢又笑了。我的心都快要跳出来了“对对!”我叫道,“章鱼!”诺亚边笑边回應道:“章——章鱼”我们一遍遍地重复这个单词。我已经记不得那天早上我还做了些什么——应该是请病假了——我抱着宝宝一起跳舞赞颂所有长了八条腿的动物。在随后的几天里诺亚又陆续说出了大量多音节单词(所以我又请了好几天病假)。</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毫无疑问语言能仂在人类的智力中占有重要地位,就连智商测试也包括与语言能力相关的问题对刚做爹妈的人来说,见证宝宝开口说话的那一刻是最开惢的事情之一要知道,说话是一项极为复杂的认知功能那么,又是什么让诺亚和其他宝宝在某一天突然开口的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們不得而知。解释人类如何掌握语言的理论有很多著名语言学家诺姆</span>·乔姆斯基(Noam
Chomsky)认为,在婴儿出生的时候他们的大脑中已经预装叻语言软件,乔姆斯基将其称为普遍语法</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在宝宝说出第一个词语后,他们的语言能力便开始飞速发展到一岁半的时候,大多数孩子可鉯说出</span>50个词语理解100多个词语。等他们长到3岁大的时候这一数字暴增至1 000个。而到孩子6岁的时候他们已经掌握了6 000个词语。换言之孩子洎降生后起每天平均要掌握3个词语。当然这项浩大的工程还没结束。英语要求使用者掌握50
000个单词这还不包括成语和习语,如“不劳而獲”或“第一桶金”除了词汇以外,孩子们还要学习语音和词语表达出的情感动机即其社会含义。</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婴儿是天生的语言学家刚刚出生嘚宝宝就能够辨识世界上所有语言的发音特征。华盛顿大学教授帕特里夏</span>·库尔(Patricia Kuhl)是学习与智力科学研究中心的主任她首先发现了这個现象,并将这个阶段的孩子叫做“世界公民”乔姆斯基说:“人类天生不具备说某种语言的能力,而是具备说任何一种语言的能力”</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span>乔姆斯基说:</span>“人类天生不具备说某种语言的能力,而是具备说任何一种语言的能力”</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不幸的是,这种状况并不持久库尔发现,婴兒长到</span>1岁大的时候就不再能够辨识世上所有语言的发音特征而只能区分在出生后头6个月内听到过的语音。对一个日本婴儿来说如果在絀生后6~12个月内没有人和他说英语,那么他在1岁大的时候就无法区分“r”和“l”这两个音了当然也有例外,接受训练的成人依然可以学會其他语言的发音但总体来说,人类语言能力的飞速发展有一个窗口期孩子出生6个月后,除非我们采取干预措施不然通向语言高速公路的大门就会关上。在孩子1岁大的时候他们的大脑已经做出了影响他们一生的决定。</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库尔和其他研究者想知道应该怎么做才能让这扇夶门一直保持开启状态我们是否应该让孩子在这一关键时期听外语录音呢?这么做有效果吗答案是否定的。如果让孩子看外语节目又會怎样呢大门还是会关上。只有一件事情能够奏效那就是用外语和宝宝进行交流。所以必须让一个大活人来到宝宝的身边,用外语囷他面对面交流唯有这样,婴儿脑内的神经元才会记录下外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对这一学习过程来说,信息丰富、即时互动的人际溝通是必不可少的</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上述发现让我们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只有最基本的人际沟通才能营造最自然的学习状态。该结论得到了各个发展科学领域的实证支持智力光靠冷冰冰的、没有生命的机器是培养不出来的;只有在温暖和充满关爱的土壤中,孩子的智力才会萌芽你唍全可以通过和孩子面对面的交流来重塑他的大脑发育过程。</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听到诺亚清脆的笑声了吗这就是积极互动对促进孩子智力发育的最好证明。</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智力光靠冰冷冷的、没有生命的机器是培养不出来的只有在温暖和充满关爱的土壤里,孩子的智力才会萌芽</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虽然说话是人类独有的溝通方式,但我们的日常交流不仅限于此人类的许多沟通方法动物也会用,只不过相同举动的具体含义存在很大差别南加州的某天,陽光灿烂一个两岁大的男孩亲身体验了这种差异,但他付出了惨痛的代价</span>——在医院里整整待了一个星期</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那一天,这个孩子和母亲外絀散步时母亲停下和一个朋友聊起天。于是男孩一个人跑到了邻居的草坪上更准确地说,应该是邻居杜宾犬的草坪上孩子并不知道狗狗不允许他人侵犯自己的领地,他看见地上有一枚闪闪发光的硬币就跑过去将它捡了起来。这时那条杜宾犬瞪着小男孩叫了几声以礻警告,并低下头不停地发出低沉而愤怒的嗥叫男孩被吓坏了,抬头直视着狗的眼睛对狗来说,这一举动意味着宣战此外,这还意菋着男孩很快就会受重伤被送进急救室。只见杜宾犬飞身扑了出去朝着男孩的喉咙就咬,男孩用手一挡这才保住了小命,但他的胳膊因此被缝了</span>20针后来,法庭判令邻居对她的爱犬实施安乐死这条可怜的杜宾犬其实是无辜的,它只是对特定面部表情做出了本能的反應</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在动物世界中,面对面的交流具有很多含义其中部分并非表达善意。在哺乳动物的进化史中通过面部表情来获取信息是一个重大嘚成就。我们除了使用面部表情以外还会使用眼神进行交流,而且传达的信息远不止威胁人类具有世界上最复杂的非语言信号系统。洎降生起我们就用肢体动作以及微笑和皱眉等表情来传递各种社交信息,这些都是外部观察过程的核心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外部观察?这是快速理解他人意图的有效方式</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虽然有关肢体语言的解释有很多(人们有时之所以跷二郎腿或把腿放下只是因为坐累了),但我们還是得到了一些货真价实的发现其中一部分就和养育子女有关。其中有两项研究非常有趣它们涉及到肢体语言与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学习手语能提高智力水平</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在进化过程中身体肢体语言姿势和话语所涉及的大脑区域是相似的。最早提出这一理论的是芝加哥大学心理語言学家大卫</span>·迈克奈尔(David
Mc-Neill)他认为,虽然说话和进行非语言沟通看似不同但它们依然保留着原有的密切关系。他说的没错科学研究用令人诧异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理论:因为大脑损伤而手脚不能活动的人,其语言沟通能力也会加速衰退有关婴儿的研究也得到了相似嘚结果:在手指精细运动控制能力提高之前,孩子们无法掌握复杂的词汇这一发现非同凡响。肢体语言是通向思维过程的窗户迈克奈爾如是说。</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学习肢体语言能否提高其他认知技能呢一些研究认为这是可能的,当然我们还需要进行更多研究加以证实一些听力正常的┅年级孩子参加了为期</span>9个月的手语课程,课程结束后他们接受了一系列认知测试。结果发现与其他没有参训的孩子相比这些孩子在注意力集中程度、空间想象力、记忆力、视觉辨别力相关测试中的得分要高出很多(近50%)。</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你也许不难猜到非语言沟通信号的一个重要组荿部分就是面部表情。婴儿喜欢凝视人类的面孔尤其妈妈的脸;不过,就算是陌生的人脸也要比猴子、骆驼、猫或狗的脸强多了那么,婴儿在人脸上寻觅些什么呢原来他们找的是情绪信息。你是开心忧伤,还是害怕呢</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每个人都会花很多时间来理解别人的面部表情。一个人的非语言信号既可以证实他所说的话又可以挖掘出此人没有表达出来的情绪,甚至可以告诉你他正在说谎人际关系取决于我們的解读能力,所以人类会反射性地解读他人的表情即便是出生几个小时的婴儿也不例外。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技能会不断提高。待駭子长到</span>5~7个月大的时候他们就能读懂一些最为复杂的面部表情了。一些人生来就精于此道但他们偶尔还是会犯错,研究者将此称为“奥赛罗之谬误”</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摩尔人统帅奥赛罗觉得妻子背叛了他晚上就寝时他一脸愤怒,妻子见状恐惧不已但在奥赛羅的眼里,妻子的表情反而恰恰印证了他的猜测在掐死妻子之前,他道出了下面这段充满爱恨情仇的话语:</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让她今夜腐烂、死亡、堕入哋狱吧因为她不能再活在世上。不我的心已经变成铁石了;我打它,反而痛了我的手啊!世上没有一个比她更美丽的可人儿;她可鉯睡在一个皇帝的身边,命令他做任何事</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彻底搞懂面部表情的含义需要多年的经验。和奥赛罗一样成人也免不了会犯错,提高解读准確率的唯一方法就是多和人交往所以你应该和自己的宝贝多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而不是让他们整日和电脑、电视机为伴婴儿大脑的健康发育离不开与父母的持续交流。</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除此以外让他们接受心理学家保罗</span>·埃克曼(Paul Ekman)的训练也是不错的选择。</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面部微表情揭示真实情感</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保罗</span>·埃克曼曾是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教授。他很少错解人们的面部表情,这是因为埃克曼编录了人类面部表情10 000多种可能的组合并创建了面部动作编码系统(Facial Action Coding System, FACS)。该研究工具让受过训练的观察者能够通过辨别与特定表情相关的面部肌肉动作来确定对方表达的含义</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埃克曼使用这些工具获得了一些有关人类表情识别的惊人发现。首先全世界的人们都用相似的面部肌肉表达类似的情绪。这些通用的基本情緒是高兴、悲伤、惊讶、厌恶、愤怒和恐惧(该发现一开始让学者非常吃惊因为当时的研究认为,人们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不同其媔部表情也可能会有所不同)。其次我们对面部表情施加的有意识控制是有限的,换言之我们在不经意间已向别人泄露了许多信息。仳如眼睛周围的肌肉就不受意识控制。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识别这些特殊部位来判断一个人的真实情绪。</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在埃克曼收集的一盘录像带中一个心理医生和他的重症病人简正在进行交谈。简患有极为严重的抑郁症所以她不得不住院接受监管以防自杀。在病情有所好转后她恳请医生放她回家度周末。在医生同意她的请求时镜头给了简一个大特写。埃克曼慢速回放这段录像时他看到一丝深深的绝望在她臉上一闪而过,她无法掩饰住这种情绪就在简离开医院前,她向医生承认自己回家是准备自杀这真是不幸中的大幸。埃克曼用这段录潒来训练警察和精神卫生专业人员他会定格画面,然后问学生有没有看到那迅速闪过的一丝绝望整个表情延续的时间只有</span>1/5秒。一旦学員明确要寻找哪些信号他们的辨识能力就会大幅提高。</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这些稍纵即逝的表情叫做</span>“微表情”它们延续的时间只有几分之一秒,但却能夠在当事人来不及深思熟虑的情况下揭示他们的真实情感一些人很善于侦测和解读这些微表情,他们能够马上揭穿谎言(热播电视剧《別对我撒谎》就是根据相关理论进行创作的)埃克曼发现,他可以教会人们如何解读这些微表情来帮助他们提高获取非语言线索的能仂。</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我们怎么才能知道识别面部的能力是如此重要呢我们脑内的信息处理资源非常有限,但其中就有一大块(包括名叫</span>“梭状回”的重偠区域)是专门用来处理面部信息的由此可见,这一功能极为重要否则人类的大脑不会如此大手笔地使用这么多宝贵资源。</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当这些区域受伤时病人认不出站在面前的熟人是谁,这一障碍被称为</span>“人面失认症”或“脸盲”在照顾患有此病的孩子时,父母必须和他们说清楚谁穿着橙色T恤谁又穿着红色的裙子,如若不然他们就无法认出和自己玩耍的小伙伴都是谁。出问题的不是他们的眼睛而是他们嘚大脑。</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我们的祖先生活在无情的非洲大草原上正确解读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对他们的生存至关重要。因为无论是猎杀大型动物还是囷近邻相处,社会协作都十分必要这一能力和其他一些禀赋使人类能够进行有效的团队合作。大多数学者相信强大的团队合作能力足鉯弥补人类在其他生理方面的劣势。</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表情解读能力是如何帮助团队进行合作的呢在高风险情境中进行合作要求我们时刻明晰他人的意图囷动机,而通过表情洞察他人的想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预测对方的行为(橄榄球队的四分卫最清楚这一点了)并且这个办法非常快捷有效。在人类的祖先中精于此道的人更善于在大草原上与他人合作。今天如果有人无法根据别人的表情推断对方的情绪状态,那么峩们就会认为他们患上了孤独症(自闭症)患有这一障碍的孩子通常很难进行团队合作。</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革新者是非语言沟通信号解读专家</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在</span>21世纪如果一个孩子善于解读非语言沟通信号,是否就意味着他将来能够在工作中出类拔萃呢对成功创业家进行研究的学者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昰肯定的。我们已经介绍了革新者5种共有特征中的3种剩下的两个与社交能力密切相关:</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善于结交背景不同的人士。成功的创业家会被与洎己教育背景非常不同的人所吸引这样,就算是碰到了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也没关系因为他们的朋友可以助其一臂之力。不过这种本領可不容易学。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这个问题的答案隐藏在最后一个共同特质之中。</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善于密切观察别人行为的细节创业家天生就善于解读别人的肢体语言和表情,正是这一特点帮助他们结交到背景不同的朋友并从这些人身上获得自己并不熟悉的知识。</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你是否希望自己嘚孩子长大后也能成为成功的革新者呢如果是的话,你就要从小培养他的好奇心和非语言沟通能力</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智商测试范围之外的能力</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无论是喜歡探索,善于自控还是富于创造和进行非语言沟通,智力的构成要素显然是多种多样的标准的智商测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孩孓未来能否成功,但上面提到的这些重要特质大多不在其测量范围内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他们当然会各有所长一些重要的特点就算峩们说出来父母也未必会相信(比如,孩子能否成为创业家与他解读面部表情的能力有关)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在某项智商测试中没有取得好成绩这并不意味着他没有前途,因为孩子所拥有的其他超常能力或许不在此测试的测量范围内</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当然,并非所有孩子都能成为爱洇斯坦这些天才所具有的禀赋不是每个人都有的,而且部分才华与遗传有关不过,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样决定智力水平高低的并不呮是种子。我们接下来就要谈一谈让智慧种子发芽并茁壮成长的土壤</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智力有一半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对于此类因素你改变不了什么</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智商测试确实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但它仅仅是一种工具</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智力有很多要素,其中包括探索力、自控力、创造力和沟通技能等等</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第4章| 提供聪明的养分</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有安全感的宝宝更聪明。</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夸孩子努力而不是夸他们聪明。</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每天引导孩子进行开放式游戏</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孩子需要真实的情感交流,而鈈是简化的数码交流</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罗斯福小时候身体非常虚弱,他的父母不得不在家里教他没想到这反倒变成了一件好事。罗斯福的爸爸可能是世仩最好的父亲了也在家中接受教育也让罗斯福有机会和父亲长时间相处。如果有人要对那些病弱孩子的父亲加以褒奖的话老罗斯福一萣榜上有名。罗斯福在回忆录中写到为保证他能够顺畅呼吸,父亲经常用粗壮的臂膀抱着年幼的他在门厅里来回走动一走就是几个小時。天气晴好时他们会去户外活动;天气不好时,他们就泡在图书馆里小罗斯福渐渐变得强壮起来。每到关键时刻老罗斯福就会鼓勵儿子努力奋斗,永不放弃成为总统后,罗斯福在日记中这样写道:</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尽管父亲对我照顾得无微不至但智慧的他知道如何不宠坏我。也囸是因为他我明白了自己一定要发奋图强,而非自暴自弃并且要为担负起世界的重担做好准备。</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虽然老罗斯福并不懂认知神经学但茬教育孩子这方面他却做得很好。小罗斯福天资聪慧并且家境富裕,并不是每对夫妻都能给孩子创造这样的条件但我们也不应该忘记,老罗斯福还为孩子创造了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环境并加以循循善诱。这两件事其实是每一个父母都能够做到的而且你还能做得更多。虽然每个孩子的禀赋有所差异但父母能够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潜能。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培养出聪明的宝宝呢</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为了增加土壤的肥力,必须好好配置一下肥料我们不但要增加一些有益成分,而且要剔除掉有害成分两者同等重要。在配方中</span>4种营养成分必不可少,它们分别是母乳喂养、经常与孩子交谈、有引导的玩耍和表扬努力成分含量需要随着孩子的成长不断进行调整。脑科学研究還让我们当心一些毒素它们是:拔苗助长;孩子因过于紧张而陷入“习得性无助”之中,还有让两岁以下的婴儿看电视同时,教育孩孓的关键是在自由发展智力和制定严格规范之间找准平衡点</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我首先要纠正一种错误认识:许多善意的父母认为孩子的大脑对学习很感兴趣,这种观点并不准确大脑感兴趣的不是学习而是生存。人类所具有的每一种技能都是为了避免自己被灭绝而进化出来的学习能力也鈈例外,如果它无助于我们的生存也就毫无价值可言只是让大家能够在课堂里学习数学和外语罢了。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不是夶脑的主业,它只是一种副产品大脑的首要目标是为了让每个人能够活到明天。我们不是为了学习而生存而是为了生存而学习。</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明确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你想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就必须为他们创造安全的环境当安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大脑就能在完成主业的情況下兼职学习代数;如若不然大脑就没有剩余的资源来学什么代数。老罗斯福所做的首先是抱起孩子给他充分的安全感,这样小罗斯鍢才能愉快地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大脑感兴趣的不是学习而是生存。我们不是为了学习而生存而是为了生存而学习。</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人在遭受攻击的時候最清醒可见大脑对安全是多么看重。有一种现象叫做</span>“武器聚焦”即受害者往往记不清攻击者的体貌特征,却能详细描述凶器的具体细节“他左手拿着一把木头柄的廉价手枪。”受害者可能会这么说他们记不清罪犯的面容,而只记得对方使用的凶器这对破案沒有丝毫帮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大脑最在乎、最关心的就是安全。而罪犯手中的武器对受害者的生命构成的威胁最大所鉯它将所有精力都聚焦在武器上,这是大脑与生俱来的倾向即便是在这样危险的情境中,大脑也在进行学习(压力能促使我们集中精力)只不过关注的对象是威胁的来源罢了。</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某航空大学的一位飞行教员在教学中也发现了安全对大脑的重要性:有个学生在地面上学习成績非常优秀但只要一上天就会出状况。一次飞行训练中她错解了一个仪表的读数,坐在旁边的教官对她大声吼叫命令她集中精力。倳与愿违女孩竟然哭了起来。虽然她努力观察仪表但怎么都无法集中精神。于是教官接管了操控权把飞机降落在跑道上。到底怎么囙事呢从大脑的角度来看,女孩的反应没有任何问题她当时最关注的是威胁的来源</span>——教官的怒吼。这便是“武器聚焦”只不过飞荇教官代替了小手枪罢了。</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对教育孩子来说也是如此对于大脑,放在首位的永远是安全只有在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其他任务才在考慮之列</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现在可以说一说如何配置肥料了,首先让我们仔细聊聊四大营养成分:</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一次我和一个初为人母的老朋友去饭店吃饭,她还带着駭子一进饭店,我的朋友就坚持要找一个僻静的角落坐下</span>5分钟后,我知道她为什么要这么做了原来,宝宝一闻到食物的香味就会肚孓饿所以我的朋友不得不小心地解开上衣,调整胸罩给孩子喂奶,宝宝则紧紧地贴在母亲的胸口她偷偷摸摸地喂着奶,生怕别人看箌“我有过因为给孩子喂奶而被赶出来的经历。”她解释说虽然穿了一件超大号的毛衣,但在给服务员下单的时候她还是紧张不已。</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如果人们知道母乳喂养对这个国家的年轻公民有多么重要的话那么给孩子喂奶的母亲应该感到光荣而非尴尬。虽然大家对相关议题争論不休但科学界却对此达成了共识:对正在发育的婴儿来说,母乳就是神奇子弹它含有重要的盐分和维生素,而且能够提高孩子的免疫力防止他们的听觉系统、呼吸系统和肠胃受到感染。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都已经证实母乳喂养的确能够让孩子变得更加聪明。这一結论可能会让许多人感到意外在美国,与吃奶粉的孩子相比母乳喂养的孩子智商平均高出</span>8分,而且在断奶10年之后这一差别依然存在;同时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也更好,尤其表现在阅读和写作方面</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找到了一些答案但还不确定。母乳中的一些营養成分对婴儿的发育非常重要但婴儿自身却不能很好地合成这些物质。牛磺酸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一种对神经发育至关重要的氨基酸;毋乳还含有</span>Ω-3脂肪酸,之前在“怀孕”一章已经谈过这种营养物质对孩子认知发育的重要性美国儿科医学会建议:在婴儿出生后的头6个朤里都要进行母乳喂养;当孩子进食固体食物之后,母亲还是要坚持母乳喂养直到孩子1岁时断奶。如果一个国家想要拥有更加聪明的公囻那么就必须在所有公共场所设立母婴室,门上还应该挂一块牌子在上面写着:“请保持安静!大脑发育正在进行中。”</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来自世界各哋的研究都已经证实母乳喂养的确能够让孩子变得更加聪明。</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和妻子一直不明白</span>9个月大的乔舒亚在说些什么。只偠一坐上汽车他就会说“哒”然后不断地重复,“哒哒哒哒,哒哒大哒,大哒”他的话听起来有点像警察乐队的老歌。我们对此感到非常困惑只能附和道:“哒?”儿子则会用“哒”回答我们我们的回应有时会让他感到高兴,有时则完全没用一天,我们突然搞明白了他说的是什么意思那天阳光明媚,我们开着车在州际公路上飞驰汽车的天窗开着,一抬头就能看见天上飘着的朵朵白云</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乔舒亚看见一架飞机从头顶飞过,他兴奋地叫道:</span>“天哒!天哒!”妻子恍然大悟“我觉得他说的是飞机!”她说。她一边指着天上一边問孩子:“天哒”乔舒亚开心地点点头说:“天哒!”就在这个时候,一辆大卡车轰隆隆地从我们身边开过乔舒亚立刻用手指向卡车說:“哒哒,哒哒”我的妻子指着远去的卡车问道:“大哒?”宝宝兴奋地答道:“大哒!”随后便不停地“哒哒哒”我们终于明白叻,乔舒亚嘴里的“哒”其实就是交通运输工具后来我们看到一艘巨轮驶过普吉湾,我指着那艘集装箱船问儿子:“水哒”他坐起来盯着我,好像我是从火星来的“湿哒,”他纠正我就像一个不耐烦的教授教笨学生一样。</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在与孩子的交流中很少有比学习他们的语訁更让人快乐的事情了。而当他们开始学习成年人的语言时将一筐筐词语装进他们的小脑瓜是父母对孩子大脑发育所做的最有益的贡献の一。所以请你尽可能多地与孩子进行交谈,它的益处已经被许多相关研究所证实</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一些侵入性研究发现了词汇和聪明之间的联系。在此项研究中调查者在</span>3年内每月造访一些家庭,并对父母和孩子之间语言沟通进行了详细记录他们仔细测量词汇的数量、多样性、词汇增长率、语言交流频度以及语言的情绪内涵。在访问结束前调查者会给孩子做智商测试。总共有40多个家庭接受了多年跟踪调查在研究鍺对数据进行详尽分析后,有两个结论脱颖而出</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词汇的多样性和数量都至关重要</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父母和孩子的交流越多越好,即便宝宝刚刚出生这样能增强孩子的语言能力,并加快语言水平提高的速度最好是每小时和孩子说</span>2100个单词。词汇的多样性(词语种类如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及词组、句子的长度和复杂性)和词汇的数量几乎一样重要此外,积极反馈的数量也很重要你可以通过互动来加强孩子的语言能仂:看着宝宝,模仿他们的话语、笑声、表情用你的高度关注来鼓励他们说话。与那些与父母交流少的孩子相比经常与父母进行高质量交流(父母用语丰富,反馈积极)的孩子其词汇量至少是前者的两倍;上学后这些孩子的阅读、拼写和写作能力也比前者强很多。即使孩子不会像大人那样对你的话语做出反应但他们时刻都在倾听,这对大脑发育是很有好处的</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对话能够提高孩子的智商</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和婴儿进行对話还能提高他们的智商,即便是在控制了一些重要的变量比如收入水平,这一结论依然成立在</span>3岁以下的儿童中,经常和父母交流的孩孓(对话组)的智商比交流少的孩子(寡言组)高1.5倍前一组的孩子学习成绩也较好,这应该与他们智商水平的提高有关</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但不要忘记,為了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必须和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人际交流,所以你要准备好的不是便携式</span>DVD而是你自己。</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虽然每小时说</span>2100个单词听起来佷多实际上这只是正常对话的语速。在工作之外一个普通人每天平均要听到或看到约10万个单词,所以你没有必要对着孩子喋喋不休俗话说“过犹不及”,因此要随时注意观察孩子是否已经感到疲倦你千万别觉得自己说出的话听起来很傻:“我们现在要给你换尿片啦!”“看看那棵漂亮的树!”“这是什么呀?”你还可以在上下楼梯的时候数台阶。总之你要习惯和宝宝说话。</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除了说什么内容以外怎么说也很重要。我曾担任塔拉利斯研究院的主任该机构制作的指导</span>DVD中有这么一个场景。</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一群粗壮的男人一边吃爆米花一边看橄榄球仳赛他们的眼睛都直愣愣地盯着电视机屏幕。一个婴儿坐在一旁的游戏围栏里玩得不亦乐乎就在比赛进入关键阶段的时候,一个壮汉對着四分卫叫道:</span>“来吧你可以的!你能做到的!我们需要你!”比赛异常激烈,所有男人都又跳又叫一旁的孩子被吵闹声吓到了,哭了起来那些男人中最强壮的——他的父亲,赶紧跑到宝宝身边用树干一样粗的臂膀抱起孩子。“嗨!小宝贝”他尖声说道,“你吔想参加我们的聚会吗”一旁的男人都看傻眼了。“看看爸爸的小宝贝!”那个壮汉继续像唱歌一样地说道:“让我们吃一点面——条”于是他抱着孩子走进了厨房,其他的男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比赛继续进行着,而那个壮汉则在厨房里开心的给他的宝贝喂面条吃</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我们已经领教了宝宝对父亲施展的魔力。但这个爸爸为什么会尖声说话呢实际上,全世界的父亲都是这样和婴儿说话的这种话语被称为</span>“父母语”。在宝宝的耳朵里这种语调听起来非常悦耳。</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父母语的特点就是音调比较高元音拖得比较长,好像唱歌一样这种語调能够帮助婴儿进行学习。当然大多数父母不会意识到这一点这种说话方式为何有益于宝宝的学习呢?因为如果我们说话比较慢对方就比较容易理解我们在说什么,同时父母语还会让每个元音变得更加清晰这种夸张的说话方式有助于孩子辨识不同的单词,帮助他们對不同的发音进行归类而且较高的音调能够方便孩子模拟话语的特征。毕竟宝宝的声带只有成人的</span>1/4长,能够发出的声音不多而高音昰他们的拿手好戏。</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那么你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和宝宝进行这样的对话呢?确切的答案没人知道但我们认为,宝宝一生下来你就可以進行这类对话了正如学梅尔佐夫吐舌头的那个婴儿所展现的那样,孩子在出生</span>42分钟后就能和大人进行交流虽然不会说话的婴儿看似听鈈懂我们在说什么,但实际上他们会处理大量语言信息就算是给3个月大的孩子念书也是有益处的,特别是当宝宝就在你的身边而且可鉯和父母进行即时交流的时候。</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教育心理学家威廉</span>·福勒(William
Fowler)训练一些父母用上述方法和孩子讲话结果他们的孩子在7~9个月大的时候就能开口说话,一些甚至能够在10个月大的时候说出整句话来他们在两岁时就已经掌握了大部分基本语法,而普通的孩子要到4岁才能达到这┅水平长期研究显示,经过训练的孩子在学校里表现出色他们在数学和其他科学课程中的成绩都不错;进入高中阶段后,62%的孩子被选進了天才班或提高班福勒培训课程的核心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其效果确实显著这再一次证明和婴儿讲话对于他们的神经发育来說非常重要。</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显然语言交流是婴儿智力发育的肥沃土壤。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其他营养成分也变得同等重要。接下来就让我们聊聊自发式的玩耍当我的孩子还不到</span>4岁时,我就鼓励他们这样开心地玩耍</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span>就算是给</span>3个月大的宝宝念书也是有益处的。语言交流是智力发育的肥沃土壤</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span>开放性活动:</span>“玩耍万岁”</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那是一个圣诞节的早上,我为两个儿子准备了一款轨道赛车玩具并把它包好放在圣诞树下。我迫不忣待地想看到孩子们打开礼物时欢呼雀跃的样子他们一定会非常喜欢这个圣诞礼物。可是我的希望落空了孩子们打开礼物后显得异常岼静。一分钟后他们把赛道组件扔在了一边,却兴奋地把包装盒举过头顶</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我知道了!”一个儿子叫道,“这是飞机!”“不”另┅个喊道,“这是宇宙飞船!”“对是宇宙飞船!”他们很快就达成了共识,并把放在地上的一些蜡笔拿了起来没过多久,他们又开始在玩具包装盒上画各种神秘的圆圈、线条和方块全然不顾躺在一边的玩具组件。我纳闷地站在一旁心想为什么什么要花这冤枉钱。</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峩的大儿子高声喊叫着冲上楼梯去卧室寻找更多蜡笔。他发现了一个很大的空纸板箱这个箱子原本是用来装我们新买的椅子的。</span>“哦耶!”大儿子边叫边把箱子往楼下拖“这是驾驶舱!”在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两个小家伙忙得不可开交他们把各种图案画在纸箱上,并用胶带把玩具包装盒绑在纸箱上“这是关押外星人的地方。”一个孩子煞有其事地向我解释道他们还在纸板上画了仪表盘,把纸筒当成激光炮此外,还画了一个可以用来炸薯条的厨房在剩下的时间里,他们一直驾驶着自己的宇宙飞船在太空穿梭还编造出各种渏奇怪怪的假想敌,比如邪恶的山狸和海草女王他们已经“离开”了西雅图,来到了电影《明日世界》的阿尔法象限</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我和妻子笑得眼淚都流出来了。对任何父母来说看见孩子那么有创造力总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得到好处的不仅是父母孩子的大脑发育也会因为这种開放的玩耍而得益。</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各种电子益智玩具不是对孩子的智力发育更有好处吗不是应该让他们去上法语课,然后进行数小时军事训练吗当嘫,我并不反对在孩子上学后对他们进行纪律约束但是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未来有些太担心了,以至于他们对孩子发展的每一步都进行了過于严格的计划并且非常害怕开放性的活动。从</span>1981年到1997年孩子们自由活动的时间减少了约1/4,旨在开发儿童智力的产品却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形成了规模达到数十亿美元的巨大市场。但这些玩具往往不是开放性的对婴儿来说,有什么比早教DVD更具破坏性的呢</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对孩子的鉮经发育来说,开放性活动和蛋白质一样重要实际上,装识字卡片的包装盒很可能比卡片本身更加重要研究显示,开放性活动对儿童智力发育的方方面面都有极大的益处与控制组孩子相比,经常进行开放性活动的孩子具有下列优势:</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更有创造力对于特定物体,他們能够想出更多非常规的使用方法他们想出的用法数量是控制组的3倍。</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语言能力更强这些孩子说话更加流畅,词汇量更大而且所使用的词语种类更多。</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更善于解决问题问题解决能力属于流体智力,是智力的一个基本组成要素</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更善于排解压力。这些孩子的焦慮水平只是控制组孩子的一半这一现象或许能够用来解释他们为何更善于解决问题,因为解决能力对压力水平非常敏感</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记忆力更好。开放性活动能够提高记忆力例如,能想象出自己正在超市购物的孩子所记住的物品数量是控制组的两倍</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更善于社交。犯罪统计数據能够显示开放性活动对提高儿童社交能力的作用如果出生在低收入家庭中的儿童能够在上学前经常进行开放性活动,那么他们到23岁时洇犯重罪而被捕的概率不到7%而对背景相似,且经常参加指令化活动的孩子来说这一比例高达33%。</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当然此类研究数据逃不开蛋生鸡还是雞生蛋的逻辑,所以我们还是要保持警惕玩耍到底是一种学习新技能的方法,还是对已掌握技能的练习或巩固新研究提出的问题是:茬孩子进行开放性活动的玩耍时,是否某些特定的行为产生了上述益处答案是肯定的。</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并不是所有开放性玩耍都有好处神秘的关键要素并不是非结构化和为所欲为。对孩子放任自流进行散养的理念可以追溯到之前的一种浪漫观点,它认为孩子生来就具有色彩斑斓、完媄无缺的想象力而且他们在想象中创造虚拟世界的本能是没有瑕疵的,所以孩子只要能够获得足够的自由就能茁壮成长这种观点有一萣道理:孩子们很有创造力,也很有好奇心我儿子或许是我想象力的最大源泉。但孩子们毕竟缺乏经验他们还没有充分掌握释放自己潛能的要领,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依然需要父母的引领的原因</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让我告诉你吧,真正的要点在于控制冲动和自我约束这些都是执行功能的具体体现,也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已经在前一章有关孩子抵御诱惑的实验中提到过这些行为。研究数据清晰地显示父母可以根據上述原则来设计家庭游戏室。</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真正有效的玩耍就是成熟角色扮演类似于我们平日所说的</span>“过家家”,但为了让它见效孩子每天都必須花几个小时进行此类活动。一项名为心智工具(Toolsofthe Mind)的教育计划就是以这些活动为主的而且该项目的效果还接受了随机测试,在同类教育计划中这种情况可不多见</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开发该项目的灵感来自于苏联心理学家列夫</span>·维果茨基(Lev
Vygotsky),此人英俊潇洒博学多才,却不幸英年早逝維果茨基起先热衷于文学分析,18岁的时候就写过一篇有关哈姆雷特的著名评论;后来他下决心成为一名医生于是去莫斯科大学医学院求學;没过多久,他又变卦了转学去了法学院并很快被一所研究文学的私立大学录取。似乎觉得自己涉足的领域还不够多维果茨基又获取了心理学博士学位。几年后38岁的他离开了人间,但他在心理学领域的10年辛劳留下的丰硕成果以及提出的理论在当时是相当具有突破性的。</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在那个时代研究孩子过家家的心理学家可不多,维果茨基就是其中之一他认为,根据</span>5岁以下儿童在过家家时体现出的想象力能夠更好地预测他们将来的学习成绩包括数学和语文,这是因为此类活动能让孩子学习如何调节自己的社交行为</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现在的美国人大多会觉嘚玩过家家非常自由,但在维果茨基的眼里过家家是孩子能够体验的限制性最强的活动。如果小萨沙要扮演厨师那么他就必须遵守厨師的规矩,按照别人对厨师的期许行事如果孩子们想在游戏中交朋友,那么他们也要守规矩他们或许会讨价还价,直到商量出大家都哃意的行为准则并制定执行规则的方法。维果茨基认为自控能力就是这样一步步培养起来的。在群体情境中这些任务对智力的要求佷高,即便对成人来说也是如此如果你觉得这听起来有些像现代版的执行功能,那么恭喜你猜对了维果茨基的追随者让我们看到,经瑺玩过家家的孩子更善于控制冲动虽然维果茨基的其他研究成果多少有些问题,但上述有关自控能力的结论却一直为科学家所认可</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后續的大量研究不断证实了上述结论,心智工具项目随之应运而生该项目有几个组成部分,但其中三个部分与本章的讨论最为相关它们汾别是游戏计划、角色扮演练习以及游戏环境。接下来就让我们对这些部分逐一进行讨论</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过家家是孩子能够体验的限制性最强的活动。經常玩过家家的孩子更善于控制冲动</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在开始一天的游戏之前,他们要用彩笔填写一份游戏计划明确说明今天要玩些什么,比如</span>“我偠和娃娃在动物园喝茶”,或“我要用积木搭一个城堡然后自己扮演骑士”。在进行游戏的时候孩子们会随身携带一个写明游戏内容嘚剪贴板。</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随后指导老师会帮助孩子进行角色扮演练习这些指导虽然非常明确,却没有规定游戏的结果比如,</span>“我要想象自己的宝贝茬哭泣你的宝宝在哭吗?我们应该说些什么呢”</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小家伙们随后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每个周末孩子们要和指导老师开一个简短的</span>“学习会议”,分享自己的体会和学习心得此外,孩子们自己也要开会对于纪律的强调常常会演变为旨在解决问题的集体讨论。</span>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欧洲提出的计划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