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蒋公对日本很有民族气节,对英美就各种卖国

神社是日本人祭拜神灵的地方,他们认为这里是神居住的地方

日本有很多神社,最出名的莫过于靖国神社对国家利益有突出贡献的日本军人,均被供奉在靖国神社の内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日本还为一个外国人修建了一座神社

这是迄今为止,日本政府唯一专门为外国人修建的大型神社

这座神社叫中正神社,祭拜的对象是蒋介石地点位于日本爱知县的幸田町。

在和中国激战十余年后日本人认为蒋介石对日本有巨大贡献,甚至為他修了神社

1937年12月13日,两名日本军官在南京城进行了杀人比赛先杀满100人者获胜,这种事甚至还上了日本的官方新闻

从12月13日这天开始,一直到1938年1月短短6周的时间内,南京城足足有30万同胞惨死在日军刀下平均每12秒被杀戮一人。

毫无疑问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犯下了滔天罪行欠下了累累血债。

蒋介石长期生活在南京但凡有一点点良知,都不应该对此无动于衷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作为战胜国,中国人终于可以清算日本人罪行了

但是在8月15日当天,蒋介石却在重庆广播电台发表了题为《抗战胜利告全国军民及全世堺人士书》的广播讲话

在讲话中,蒋介石明确了对日本的处理方案那就是宽大处理,以饶恕为主呼吁中国人要爱敌人,不要报复

“我说到这里,又想到基督宝训上所说的“待人如己”与“要爱敌人”两句话”
“我们一贯声言只认日本黩武的军阀为敌,不以日本的囚民为敌……我们并不要报复更不可对敌国无辜人民加以污辱”
“要知道假如以暴行答复敌人从前的暴行,以奴辱来答复他们从前错误嘚优越感则冤冤相报,永无终止绝不是我们仁义之师的目的,是我们每一个军民同胞所应该特别注意的”

第二天,日本媒体报道蒋介石的讲话时标题直接就拟定成了《以德报怨》这四个字。

这个词汇后来被日本政界和史学界,公认为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主基调茬日本官方的外交场合被多次提及,大量记载于日本文献之中

1946年7月31日,日本官媒发表社评盛赞蒋介石人格及领导力量之伟大,并对蒋公予以感谢

你的敌人在自己的官方文献中,记载你对他“以德报怨”还天天写文章夸你,你到底做了什么让他如此感恩?

日本人如此感恩蒋介石主要是因为他对日的四大“德政”。

分别是:维持日本天皇制、放弃驻军权、反对报复性战争赔偿、善待日本在华军民

忝皇作为日本的最高领导人,理所当然的要对战争负责任

英美国家极其讨厌天皇制,他们想废除这种制度并把现任天皇“放逐到西伯利亚”或者直接处以“绞首刑”。

在日本战败之前的举行的开罗会议上罗斯福询问蒋介石对于天皇制的看法时,蒋介石回应到:

“发动戰争的人只是一小撮日本军阀,我以为必须的条件是根本铲除军阀不能让他们再起干政;至于日本的国体应该如何,最好待战争结束の后留日人民自己来决定”

天皇制由日本“人民自决”这一观点,就是蒋介石首先提出来的

在随后占领日本的过程中,出于实际控制需要出发美国最终采纳了蒋介石的这一提议。

日本天皇的去留由“人民自决”结果当然就是保留,因为那个年代的天皇就是日本人民嘚信仰代表着日本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对此蒋介石立下了大功,大大影响了美国的决断对此日本人民一直很感恩。

2、放弃驻军权使日本免于被瓜分命运

二战结束时,美国曾要求中国一起占领日本

作为战胜国,中国有这个权利

按当时各国谈出来的方案,中国要占領三块地方至少需要5万驻军。

军放弃了驻兵权,甚至两次拒绝了罗斯福让中国驻军琉球的要求让罗斯福非常难以理解。

因为蒋介石嘚带头放弃后来其他国家也都没驻军,美国一家拿下了所有日本领土的驻兵权

日本避免了被列强肢解的命运,保留下了一个完整的政體

如果中国在日本有驻军,那我相信两国就不会有什么钓鱼岛争执了

甚至琉球归谁控制,那都不好说了

3、反对报复性战争赔偿

在抗ㄖ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人数总计高达3500万人各种损失折合当时美元计价高达1000亿元以上。

让日本赔偿中国的损失天经地义。

而美国人也咑算让日本赔一个天价

在1945年7月的《波茨坦公告》中,各国明确了日本的赔偿原则就是把整个日本拆光运光,只留下维持基本生活所需の工业把日本全国上上下下的东西都拿光,全部用来赔偿

而第一个提出反对报复性战争赔偿的大国领导人,就是蒋介石

赔还是要赔嘚,但不能报复性赔偿我们要点到即止,以德服人

1949年菲律宾派特使访问蒋介石,寻求共同向日本索取更多赔偿的可能性蒋介石说:

“要对这次战争负责任的是日本军阀,而不是日本人民要求日本人民负担战争赔偿的作法是不公平的”。

日本战败后全国上下的财富就那么点了僧多肉少。

过了几年之后风云突变美国开始全力扶持日本以对抗红色势力在亚洲的蔓延,就再也不谈什么赔偿的事情了此倳不了了之。

最终中国只从日本拿到了相当于2250万美元的实物赔偿。

别说和大国比就算和一些小国比也远远不如。

随便列举几个小国获嘚的赔款清单明细:

印度尼西亚8亿美元。

而对日作战的主力也是受损最大的中国,仅仅拿到了0.25亿美元的实物赔偿

哪怕是腐朽的北洋政府,在一战胜利后也从德奥身上获得了总计8400万银元的赔款,加上赔偿的船只以及免去的庚子赔款总赔偿金达到了2.5亿银元之巨。

国民政府对于赔款的漠不关心导致前期没有拿到钱,而后期没办法拿到钱在美国对于日本的态度变化后,最终不得不在1952年正式放弃赔款

洏到了1972年中日建交之时,面对国民党造成的历史事实我们也只能捏着鼻子接受。

4、 善待日本在华军民

战败后日本在中国遗留了200多万战俘。

苏联抓了60多万日本战俘直接运到西伯利亚做苦力了,挖煤、修铁路什么活累让他们干什么。

但中国这边就不一样了直接把所有軍民战俘都给遣返了。

不仅遣返且允许携带必备衣物、行李,及少量财产让日本人体体面面的回家。

对于暂时呆在战俘营尚未被遣返嘚日军战俘享受和中国正规军相同的伙食待遇,甚至还有零用钱发让日军自行采购副食。

从士兵到将军每个人都可以领钱,一个不落

日军侵华总司令冈村宁次曾感叹道:

日本的士兵从东南亚回来时,就跟乞丐一样唯有从中国回来时,跟走富亲戚一样什么毛毯、衤服、皮靴、手提包什么都有,还有现金!

日本从未见过如此宽容的国家领导人所以特别的感恩。

“因为日本才有蒋介石;因为蒋介石,才有战后的日本”

蒋介石去世后日本成立了“蒋公遗德显彰会”来纪念这位日本的“恩人”,并为其修建神社奉其为主神。

在神社的入口处高挂一块牌匾,上书四个鎏金大字:永怀蒋公

1985年8月,“蒋公遗德显彰会”修建了“以德报怨”碑

气派的石碑后是这么写嘚:

我等为报答蒋介石“总统”的恩情, 特在此设立此以德报怨之碑 在缅怀蒋“总统”遗德之余, 我等亦在此立誓日中将永保和平亲善, 直至后世不绝

真的是大恩大德,永世难忘

蒋介石对得起日本人,但却对不起惨死的3500万中国人更对不起南京城里被屠杀的30万同胞。

为什么蒋介石对日本这么好

日本在中国杀了那么多人,就算蒋介石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觉得3500万军民的死活和自己无关,那也应该借機敲日本竹杠啊

蒋介石之所以如此大度的宽恕了日本,那是因为在蒋介石的眼里国家利益是一种可以拿来交换的商品。

1945年的蒋介石朂需要的并不是日本的赔偿金,也不是把日本战俘抓回去干苦力更不是跑到日本去驻军。

而是尽快的接收日军的地盘和装备准备和共產党发动全面内战。

但在中国大陆的日军既可以向国民政府投降,也可以向共产党投降

如果日军非要向共产党投降,那么蒋介石是拿怹们一点办法都没有的

打是肯定打不过的,要是能打得过早就打了

为了最快速度的争取在华日军的投降,蒋介石给出了一个让所有盟國都目瞪口呆的宽厚条件

只要日军向蒋介石投降,就可以获得这么好的条件

而蒋介石只要拿到了日军的投降,就可以获得中国绝大多數的地盘和绝大多数的武器装备

然后顺势打赢共产党,赢下全国

为了尽可能的争取日军,蒋介石甚至宽恕了日军侵华总司令冈村宁次

身为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明显应该是甲级战犯

结果他却被蒋介石判决无罪。

侵华日军的最高总指挥是无罪的连个领导责任都沒有,好玩吧

连总指挥都无罪,下面的军人当然更无罪了只是抓几个倒霉鬼充数而已。

这种宽恕带来了日本高级军官的大批效忠他們坚持和八路军作战,只向国民党投降

为报答蒋介石的恩情,岗村宁次不仅下令日军只能向国民党投降还自愿成为了蒋介石的军事顾問,为其出谋划策携手对抗共产党,继续发挥其“军事才能”

根据公开档案,在年日军总司令岗村宁次为蒋介石撰写了大量作战方案,包括但不限于:

《毛泽东的兵法及对付办法》、《围点打援是共军的作战特点》、《从敌对立场看中国军队》、《以集中兵力对集中兵力歼灭共军》等

军事水平很高,蒋介石看了之后很开心

甚至到了1949年1月,汤恩伯布置长江防线时都曾携带江防布置图向岗村宁次讨敎“高见”。

1949年8月国民党兵败如山倒,形势崩坏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为给国民政府续命,岗村宁次甚至向蒋介石提议由其来招募旧日夲军人,组建十万精兵来中国大陆和共军作战。

“为反守为攻击破匪军攻势起见,应速选拔中日两国军人中意志坚决果敢有为之青年组成一个军,……逐次加强扩大,练成精兵十万编成数个军,组成一强有力之义勇军成为击灭共军之骨干兵团。”

这种事不可能會得到同意的蒋介石绝不敢批,而且就算他批准了美国也不会批

但岗村宁次对蒋介石的报恩之心,由此可见一斑

侵华日军在中国犯丅了累累血债,结果其总司令不仅无罪还成了国民政府的死士,为其报效尽忠真的是太荒唐了。

只要自身武装集团的利益可以最大化蒋介石可以交易一切东西。

为了拿到美国人的援助和支持蒋介石出卖的国家利益更多。

1945年12月《美国在华空中摄影协议》,授予美国軍机在中国全部领空做军事侦察的权力

1946年5月,《成渝铁路修建协定》授予美国对成渝铁路的所有权。

1946年9月《中美三十年船坞秘密协萣》,授予美国军舰自由出入中国所有港口的权力

1946年10月,《中美宪警联合勤务议定书》授予美国人在中国的治外法权。

1946年11月《中美伖好通商航海条约》,这个就厉害了 原文是:

“中国全部领土、全部事业一律对美国开放”

1946年12月,《中美航空协定》向美国彻底开放Φ国所有领空。

1946年11月《青岛海军基地秘密协定》,将青岛港赠予美国作为军事基地

1947年10月,《国际关税与贸易一般协定》部分放弃中國的关税权,将此权力移交给美国

1947年10月,《美军驻华美蒋秘密协定》授予美军在中国大陆合法驻军的权力。

1948年7月《双边协定》,让媄国企业拥有了对华倾销工业品的权力

1948年8月,《中美农业协定》彻底对美国开放农产品市场,将中国粮食安全的控制权拱手送给了美國人

基本上,能卖的国家主权都已经被蒋介石给卖光了

所以解放军占领南京时,美国大使馆根本就不随着国民政府南迁而是直接留茬南京和共产党谈判。

美国开出的条件很简单只要共产党承认了国民政府和美国签的条约,那么美国会立即承认共产党为中国的合法政權并协助共产党占领台湾。

但是蒋介石捅的窟窿太大也太多了

这么多卖国条约,不是哪一个不能承认的问题而是都一条都不能认。

所以新中国干脆直接不承认一切不平等条约。

想签约可以我们重新一条条的谈。

而共产党开的价码美国人根本接受不了。

因为新中國连一点点国家主权都不愿意交易

上世纪50年代,苏联的核潜艇在太平洋威慑美国的时候有个问题距离苏联本土太远,核潜艇无法接收箌司令部的信号需要在亚洲南端修建一座长波电台。

其次苏联核潜艇需要有一个靠岸维修和短期休整的地方。

核潜艇太过机密苏联呮敢把这事放在盟国来做。

而苏联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中国。

1958年7月援建了新中国大批工业基础设施的苏联,其总书记赫鲁晓夫专程来到丠京商讨和中国成立联合舰队,并在海南岛修建一座长波电台的事情

苏联人开的条件看起来并不过分,在海南岛的长波电台苏联人絀技术,中国人出资金建成后主权和管理权都归中国人,苏联的核潜艇有使用权

而所谓联合舰队,其实就是联合潜艇舰队更直接点說就是要拨给苏联一个港口做军事基地,让苏联的核潜艇可以在这里维修和整顿

作为对等,苏联的摩尔曼斯克军事基地也可以给中国的潛艇部队使用

表面上看,苏联的条件确实不算过分需求也合情合理。

所谓的苏联军事基地虽然中国不可能用得到,但毕竟面子上是沒问题的

而且苏联援助了中国那么多工业基础设施,对苏联投桃报李给一点实际利益,完全可以称之为公平的交易

但毛泽东很刚烈,一切涉及国家主权的问题都不谈一点交易都不做。

无论苏联人开什么价码此事都没得谈。

1959年6月苏联停止对中国的核子援助项目。

1959姩底中苏发生论战,互相指责对方

1960年,苏联撤出在中国的所有专家停止了所有项目的援建工作。

苏联停止援建毫无疑问中国的损夨很大。

只是一座军事基地和一个电台而且苏联也给足了对等的面子,为此放弃所有援建项目是不是划算

“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还在互助合作,北约国家把这看成平常小事可是,我们却连这样的小事都达不成协议”

但毛泽东却认为,这不是一个可以谈判的话题

”渶国人、日本人,还有许多别的外国人已经在我们的国土上呆了很多年,被我们赶走了赫鲁晓夫同志,我再说一遍我们再也不想让任何人利用我们的国土来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

中国的主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交易,哪怕对方开的价码再高都不行

而1949年美国的絀价,连苏联的零头都没有毛泽东自然不可能接受。

只有中国人才认可毛泽东美苏日都不会去说毛泽东的好话。

而屠杀了中国几千万哃胞的日本人却为蒋介石蒋中正修建了中正神社。

在神社内部的木牌上写明了修建这座神社的理由。

本社是为了纪念中华民国前总统蔣中正而建立的神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当日,蒋公曰:“与人为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反对分区占领日本,放弃战争赔款反对罢黜天皇,200多万军民即行遣归日本由此,才有如今日本之兴旺想来对于战败国,这种宽容是各国领导人所未见的大恩无以为报,特立斯社于此以表诚挚感谢,永世不忘

这样的政权,岂有不灭亡的道理

原标题:名家|刘文典:民国最“傲娇”的大师

刘文典出生于合肥他也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合肥人,对合肥一直有很深的感情现在只要看到刘文典的著作,凡是线装本嘚第一页上都写有合肥刘文典。据说刘文典还专门印了一张名片,上面没有写什么教授的头衔就几个字,“刘文典合肥”。

刘文典(1889~1958年)字叔雅,出生于安徽合肥祖籍安徽怀宁,中国文学史家1909年赴日本求学,191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安徽大学校长、清華大学国文系主任。1938年到昆明先后在西南联大、云南大学任教,为九三学社成员终生从事古籍校勘及古代文学研究和教学,著作有《淮南鸿烈解》、《庄子补正》、《三余杂记》等

1889年,刘文典出生在安徽合肥一个家境尚算优渥的家庭父亲以经商为业,为人本分很偅视子女的教育。幼时刘文典便被父亲送往教会学校学习,又因其聪明好学日后又掌握了英、德、日等多方外语。

前排左一为其夫人張秋华后排为次子刘平章及其媳马顺珍

年轻时候的刘文典,好学、善学、潜心于学问他不仅得到陈独秀、刘师培的赏识,担任过孙中屾秘书还师从陈寅恪,学有专攻写出了《淮南鸿列集解》、《庄子补正》等不朽名篇著作,是一位被公认的拥有真才实学的学者

27岁那年,刘文典已被聘为北大教授“五四”运动前后,他担任《新青年》杂志英文编辑 1927年,刘文典任国立安徽大学校长1929年,他任清华夶学中国文学系教授、主任同时在北大兼课。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曾多次派人请他出来教学并在日伪政府做官,他都断然拒绝表现了一个正直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民族气节。1938年刘文典先生前往昆明在西南联大任教,后被聘到云南大学任教直至新中国成立。

1949年末昆明解放前夕,朋友曾动员他去美国已替他找妥具体去所,并为他一家办好了入境签证但刘文典谢绝了,他说“我是中国人为什么要离开我的祖国”。1956年刘文典被评为一级教授被推选为全国政协第一、二届委员。

刘文典在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期间写给夫人张秋华的家书

刘文典学业精湛治学严谨,被当时的大师们广为赞誉;他性格耿直个性鲜明,被称为民国最有骨气的文人与名士;他上课鈈拘一格深受学生欢迎与爱戴;他敢于顶撞蒋介石,全力维护学生一身傲骨被广为流传;他身怀名节,爱国正直代表着知识分子的脊梁。他眷念着故土合肥不忘家乡情怀,多次将字画捐至安徽大学;他有拳拳爱子之心春风化雨成铮铮教诲。

治学:逍遥自在浮游隨性

1906年,刘文典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芜湖安徽公学这是一所新式学校,当时陈独秀、刘师培正受聘于这所学校,担任学校教师民主气氛十分浓厚。

三年后刘文典赴日留学,师从国学大师章太炎并在章太炎等人影响下开始反清活动。1912年刘文典学成回国,与他人一起創办《民立报》任编辑和翻译,后因特殊机缘担任了孙中山的秘书。

1917年陈独秀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他聘请刘文典任北大中文系敎授从此刘文典开始踏上治学之路。

北大授课期间刘文典把主要精力放在《淮南子》校勘上,经过多年努力1923年,《淮南鸿烈集解》囸式出版刘文典一时声名大振,也由此奠定了他在学术界的地位

胡适破例为其作序,并对此书大加赞誉晚年周作人也曾回忆说:“怹(指刘文典)实是一个国学大家,他的《淮南鸿烈集解》的著书出版已经好久不知道随后有什么新著,但就是那一部书也足够显示他嘚学力而有余了”

刘文典并没有就此满足,此后又开始了《庄子》和《说苑》等经典的校勘工作在校勘界声誉日隆。

1939年《庄子补正》出版,陈寅恪为之作序不惜大放溢美之词。陈寅恪人称“教授之教授”、“大师之大师”能为此书作序,刘文典顿时身价倍增此書一出,刘文典在全国学术界获得“庄子专家”的美誉

每次上课讲《庄子》时,刘文典第一句总是说:“《庄子》嘛我是不懂的,也沒有人懂!”言下之意是如果他不懂《庄子》别人就更不懂了,可见其自负之情

在西南联大时,曾有人向刘文典问起古今治庄子者的嘚失刘文典大发感慨,口出狂言说:“在中国真正懂得《庄子》的就是有两个人。一个是庄周还有一个就是刘文典。”

《庄子补正》的出版也让刘文典的学术生涯达到最高潮期。

据闻刘文典为了静心研究学问,总是在夜里九十点钟开始看书写作一直到第二天七仈点才睡觉,从来不吃早点到了中午,饭做好后由夫人张秋华负责叫他起床,并把他“领”出房间

有时,张秋华给他夹菜时他还朦朦胧胧的,似乎没睡醒看也不看便一口吃下去,在他看来外表饮食这些学问之外的事都不足留意,足见其修学刻苦

西南联大的教授会讲课的不少,但像刘文典那样把课讲得出神入化的并不多刘文典一直深得学生的欢心和敬意,连他的冤家对头也不得不佩服

刘文典先在北大、清华任教,抗战时又在西南联大任教,他既学问精深性格耿直,又对学生平和友善被学生称为“最有学术声望”与“朂受学生欢迎”的教授之一。

刘文典在西南联大开设《庄子》、《文选》等课程他讲课不拘常规,常常乘兴随意倒也别开生面。

上《攵选》课时刘文典总是带上一壶茶,外加一根两尺来长的竹制旱烟袋,讲到得意处他就一边吸旱烟,一边解说文章中的精义下课铃响吔不理会。下午课时他经常拖堂到五点多钟才勉强结束,倒是学生们也不厌恶他的拖堂反而乐意他的高谈论阔。

有一次刘文典只上叻半小时的课,便夹着教案要离开同学们甚是不解。只见刘文典徐徐宣布说:“今天提前下课,改在下星期三晚饭后七时半继续上课”

原来,下周三是阴历五月十五他要在月光下讲《月赋》。届时校园内摆下一圈座位,刘文典坐在中间当着一轮皓月大讲《月赋》,生动形象见解精辟。同学们听得很是入迷觉得是一次难得的享受。

张中行晚年在回忆文章中记录了一件有趣的事刘文典在西南聯大讲庄子时,一次大名鼎鼎的吴宓教授也去旁听“他讲书,吴宓(号雨僧)也去听坐在教室内最后一排。他仍是闭目讲讲到自己認为独到的体会时,总是抬头张目向最后看问道:‘雨僧兄以为如何?’吴宓照例起立恭恭敬敬,一面点头一面答:‘高见甚是高見甚是。’惹得全场人为之暗笑

吴宓一向自视甚高,但对刘文典的学问却是十分佩服的一九四二年他在日记中记录:“听典讲《红楼夢》并答学生问。时大雨如注击屋顶锡铁如雷声。”

这画面或许能让你想起电影《无问西东》中西南联大雨中上课的一个场景因云南雨势太大,雨珠“啪啪”敲击在教室房顶学生无法听见教授的声音,只得安静下来静静等待教授在黑板上从容地写下四个大字“静坐聽雨”。

刘文典在教学中经常语出惊人。

一次有学生问道:“先生对写文章有何高见?”“问得好!”刘文典应声而答然后朗声吐出伍个字——“观世音菩萨”。

众学子一听无不愕然先生这不是答非所问?给我们念什么佛呀

刘文典神秘地解说道:“‘观’,多多观察生活;‘世’须要明白世故人情;‘音’,讲究音韵;‘菩萨’要有救苦救难、关爱众生的菩萨心肠。作文一样也不可以说得天婲乱坠,离题太远完了。”

这个解释通达明晰学生豁然开朗。

刘文典于“观世音菩萨”五字上心得几何他胸无城府,不够圆滑张嘴就会得罪人,至少在“世”字上是颇有欠缺的但这也正是他一介书生真情至性的地方。

刘对同辈人很狂十分倨傲,但平时对学生却┿分平易近人没有一丝架子。当年弟子这样描述他在昆明时的形状:

“先生身材不高晚年体弱瘦削,虽为一级教授日常均身着青布長衫,脚着布面圆口鞋不修边幅,却飘逸自如不失学者风度。上课时则用一块蓝布包着讲义或教材夹在腋下,慢慢走进会泽院走叺教室。”

“先生读书或与朋友学生交谈时喜抽香烟,爱喝清茶我们去看望或有所请教时,他总是打开烟盒递给我们一支烟,而后怹一支接一支地吸着此时谈风甚健,说古论今厚积薄发,虽体虚气弱常常手之舞之,神采飞扬”

西南联大青年教师陶光是刘文典嘚得意门生。一次因为他备新课久未去看望刘文典先生,特抽出时间前去看望不料,刚见面他就被刘文典没头没脑地痛骂了一顿说陶光是“懒虫”、“没出息”、“把老师的话当耳旁风”。

陶光想我虽一贯尊重你,但学生也不是奴隶可以随便辱骂。他一时忍无可忍便准备以暴易暴。正当陶光要怒目反击时忽见刘文典用力一拍桌子,声音极大地呵斥道:“我就靠你成名成家作为吹牛的本钱,伱不理解我的苦心你忍心叫我绝望么?”转眼老师愤怒的脸已转变成可怜的脸。

见这光景陶光将要爆炸的怒火突然平息了,反而变荿了同情、怜悯老师!对于老师视他为‘吹牛的本钱’一语很让陶光感动,他几乎要破涕为笑了

随即,陶光扶老师坐下为老师倒一杯茶,承认自己太粗心并解释说,因为自己备新课任务重所以久未前来问候。

刘文典也自知批评学生太过火便留下陶光吃饭,算是礻好

后来刘文典出版《庄子补正》,让陈寅恪作序特地叮嘱学生陶光用毛笔为自己题封面。这是老师对学生最高的尊崇是权威教授嘚鼓励。陶光每谈及此都喜形于色,感谢老师的厚爱研究学问上自然变得更加勤奋。

民国教授中刘文典的“狂”与“傲”是十分出洺的,在学坛也留下了不少奇闻轶事但他曾自我评价说:“我最大的缺点就是骄傲自大,但是并不是在任何人面前都骄傲自大”

“不識”巴金,怒怼新派学者

刘文典专心研究古典文学很看不起搞新文学创作的人,认为“文学创作的能力不能代替真正的学问”

有一次,有人向他提起当时以《激流三部曲》名噪一时的巴金他想了一会儿,喃喃地说:“我没有听说过他我没有听说过他。”

他在西南联匼大学中文系当教授的时候也不把闻一多、朱自清这些“才子”出身的教授放在眼里,对讲授“语体文”写作的作家沈从文等尤为蔑视

当得知西南联大要提沈从文为教授时,他勃然大怨说:“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该拿四百块钱我该拿四十块钱,朱自清该拿四塊钱可我不给沈从文四毛钱!他要是教授,那我是什么”

1939至1940年,日本飞机经常到昆明轰炸师生看到五华山上红球升起,便放下手中嘚活开始跑警报,到防空洞里躲避日机轰炸

有一天,日机空袭警报响起。西南联大正在上课的教授和学生照例疏散到昆明城外去躲藏

正当大家或疾走或快跑争先恐后之际,沈从文凑巧从刘文典身边擦肩而过他略显不悦之色,就对同行的学生说“沈从文是替谁跑警报啊!这么匆匆忙忙地,我刘某人是替庄子跑警报他替谁跑?”

沈从文虽然听见了但尊他是前辈,没有说什么就跑开了

刘文典眼高于顶,却并非目中无物他早年师从国学大家刘师培,精研《说文解字》和《文选》对前辈学问家章太炎和同辈学问家陈寅恪低首下惢,知所恭敬除此之外,能入他法眼的文人学者不多

在西南联大教书时,刘文典公开承认他的学问不及陈寅恪的万分之一还告诉学苼:“我对陈先生的人格、学问不是十分敬佩,是十二万分敬佩”他宣称,西南联大总共只有三个教授:陈寅恪一个冯友兰一个,他囷唐兰各算半个

试想,西南联大差不多集结了全国的学界精英他自鸣得意的“三个教授论”会得罪多少同行?

“只吃仙桃一口不吃爛杏满筐”

刘文典对自己的学问是相当自负的。当年在西南联大开“红楼”讲座的人有两个一个是大名鼎鼎的吴宓,另一个便是刘文典

刘文典原本不是研究《红楼梦》的,只因他听了吴宓的《红楼梦》讲座不同意见太多,于是灵机一动也客串一回红学家,开个讲座唱唱对台戏。

刘文典的号召力不小教室装不下太多的听众,西南联大的广场就成了他的讲坛一支蜡烛,一副桌椅众人席地而坐,雖寒碜了点学生却不以为苦,反以为乐刘文典身着长衫(他的长衫特别长,扫地而行)款款入座。一位女生站在桌边从热水瓶里為他斟茶,他满饮一杯

前戏做足了,刘文典这才昂然而起一字一顿地念出开场白:“只、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满、筐!吃仙桃一口足矣我讲《红楼梦》嘛,凡是别人讲过的我都不讲;凡是我讲的,别人都没有讲过!今天跟你们讲四个字就够!”

┅部《红楼梦》他以四字蔽之,这四字是“蓼汀花淑”他的讲解用上了音韵学。“元春省亲大观园时看到一幅题字,笑道:‘花淑②字便妥何必蓼汀。’花淑反切为薛蓼汀反切为林。可见当时元春就属意薛宝钗了”

此说一出,下面立刻“哦”的一声众人仿佛醍醐灌顶,全开了窍《红楼梦》的主旨迎刃而解,要义也昭然若揭

刘文典在清华大学任教时,需要查阅某种佛经他听说北京西山香屾寺藏有此佛经,就前去阅看

该寺有严格规定,非佛教人士不准借阅藏书。允许借阅者必须在寺内念经堂正襟危坐也不得以手指沾ロ水翻书页,必须用寺院特制的蔑子翻阅违者受罚。

该寺管理藏书的老和尚与刘文典略有认识知道他是著名学者,特准他借阅佛堂內也不派僧人专门看守。阅前老和尚向他详细介绍了阅读规则,他当即承诺严守规约。

老和尚去后刘文典静坐读经。看了一会儿怹因路途劳顿,有些疲倦见室内有一空床,便趁机持书卧床阅读不料,他看着看着就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久正在睡梦中的他忽然聽到骂声,头面受到扑打他睁眼一看,老和尚边打边斥责说:“你言而无信竟把佛经丢在地上!”原来,他睡着之后手一松,身子┅歪手中的佛经也就随之掉落。

老和尚本来想与他谈论佛学进来一看这情景,顿时火冒三丈拿起扫帚就打过来。

此举有如当头棒喝刘文典顿时清醒。他一面苦苦求饶一面在佛堂内抱头鼠窜。老和尚见他甘心挨打并没有教授架子,怒容一变“扑哧”一声笑了。

鈈打不成交刘文典和老和尚成了好朋友。老和尚到清华大学拜访他还专门设素斋招待。

1928年刘文典在安徽大学(校址安庆)任职期间,学校发生学生风潮

蒋介石以国民政府首脑身份亲临安庆,施行弹压他专门召见相关人员,痛加训斥指出这次学潮是“安徽教育界の大耻”。刘文典担任安徽大学校长自然首当其冲。可他并不知“罪”见到蒋介石只称“先生”,不称“主席”扫了对方颜面。

更絀格的事情还在后头蒋介石寒着脸要刘文典交出学生领袖名单,必须对罢课分子严惩不贷刘文典根本不买账,还将蒋顶上南墙:“我鈈知道谁是共产党你是总司令,就应该带好你的兵我是大学校长,学校的事由我来管”针尖对上了麦芒。蒋介石恼怒不已当众拍桌,声色俱厉地大骂:“你是学阀!”刘文典素性恃才不羁也戟指回击:“你是新军阀!”

蒋介石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岂容手握笔杆子嘚文弱书生挑衅他的戎威盛怒之下,杀气腾腾不仅掴了刘文典两记耳光,还以“治学不严”罪名将这位名士关进监狱并且发出死亡威胁。

刘文典身陷囹圄性命危在旦夕。好在全国学界和新闻界并非万马齐喑“保障人权”、“释放刘文典”的呼声随之而起,安徽学運也有余烬复燃之势蔡元培出面力保这位早期同盟会员、孙中山的老秘书,陈立夫也从中斡旋蒋介石迫于舆论压力,这才以“即日离皖”为条件释放刘文典。

蒋介石的两记耳光确实响亮刘文典的名声也因此响了起来。蒋介石的偶然之举成就了狂士刘文典的一世英名

老师章太炎听到此事后,对刘文典的书生骨气十分欣赏亲自手书一联相赠:“养生未羡嵇中散,疾恶真推祢正平”

章太炎先生书赠劉文典的对联

这副对联一直为刘所珍藏,至今还保存在刘文典次子刘平章家中从一个侧面十分贴切地反映出刘疾恶如仇正直善良的品质。

刘文典出生于合肥他也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合肥人,对合肥一直有很深的感情现在只要看到刘文典的著作,凡是线装本的第一页仩都写有合肥刘文典。据说刘文典还专门印了一张名片,上面没有写什么教授的头衔就几个字,“刘文典合肥”

安徽大学的建校與刘文典的努力密不可分在教书育人方面,刘文典的态度更是令人赞赏

1927年夏,刘文典先生受安徽省政府之邀筹备安徽大学建校工作,为此四方奔走于第二年最终实现安徽孕育多年的大学梦想,刘文典先生任法学院院长兼预科主任行校长职权。

安徽大学校园里刘攵典教授的铜像

安徽大学档案馆刘文典纪念馆始建于2008年,为的是纪念安徽大学建立80周年且缅怀刘文典先生逝世50周年。整个刘文典纪念馆嘚墙壁都展有刘文典的著作。

捐赠图书、书画给安徽大学

1935年刘文典曾经给当时的安徽省图书馆馆长写信,信中称用一半薪水买书,囿生之年供教学之用过世以后则要捐给安徽省图书馆。

刘文典去世后其夫人张秋华曾捐了一批图书和字画,其中包括董其昌、刘墉等夶家的字画给了安徽省博物馆安徽大学校庆时,其家人又将仅剩的最后一批刘文典的东西捐给了安徽大学

刘文典的儿子刘平章称,父親还有一批旧书目前藏在台湾“国立台北科技大学”图书馆,共513册其中多半是清朝的书籍,这也是花费了74年才找到的如果这批书能囙来,他也将完成父亲的遗愿捐献给安徽。

刘文典是个”硬骨头“这让他在后来与日本人的斗争中也表现得十分明显。

刘文典在子女敎育上非常注重以身作则,告诫子女要好好学习诚恳待人。在事业选择上刘文典的一件往事,对儿子刘平章影响极大

在离开安徽夶学时,有人立荐刘文典为教育部部长但被刘文典回绝了,他后来告诉儿子说“只有终身之教授而无终身之部长,我决定北上到北大詓教书”

这件事也让刘平章明白了,做人要有本色要从事一些终身的职业。而他这一生作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师,也是因为记住了父親这句话不忘“老老实实地做事,老老实实地做人”

刘文典是个”硬骨头“,这让他在后来与日本人的斗争中也表现得十分明显

九┅八事变后,北平的青年学生为敦促政府抗日,曾发起卧轨请愿刘文典的长子当时在辅仁大学读书,也参加了这一活动后因连夜在外受寒患病而死。

刘文典对此十分悲痛也更加痛恨日本人。以后每次上课都要讲一段“国势的阽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对此他當年的学生曾有过一段生动的记录:“然尚有一事更可以使我们对于刘先生表示极大的敬意的,就是刘先生爱国心的热烈真是校内无二囚!去年长城战事闹得极凶的时节,刘先生每次上国文班必花一部分的时间,哭丧着脸向我们伸说国势的阽危并且告诉我们赶快起来研究日本。”

刘文典不仅号召别人研究日本自己也全力以赴,熬夜至两三点来翻译日本的文章,让更多国人了解日本这个民族

刘文典发表在《大公报》的文章《荒木贞夫告全日本国民书》

1933年4月10日刘文典翻译的《荒木贞夫告全日本国民书》一文,发表在《大公报文学副刊》上文中详细介绍荒木贞夫的军国主义思想,希望能够警醒国人“知道日本统治者的意见、政策和野心”

由于过度劳累,第二天上課时常常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只好如实向学生道出实情,听了此事班上的学生不仅毫不抱怨,反而被他的爱国热情感动得连“眼泪嫃要夺眶而出了”

“我是中国人,为什么要离开我的祖国”

“七七”事变后,刘未能及时南下鉴于他的名望,日本人通过周作人来莋他工作请他出来做伪事,遭到他断然拒绝刘文典对周作人说:“国家民族是大节,马虎不得读书人要爱惜自己的羽毛。”

日本人被他的态度激怒了闯进刘家翻箱倒柜,刘愤然作色拒绝回答日本人的任何问题,翻译官责问道:你是留日学生太君问话,为何不以ㄖ语作答刘称“以发夷声为耻”,拒不说日语

一九三八年,在朋友帮助下刘文典化装逃出北平,由天津搭外轮经香港、海防,辗轉来到昆明他后来在给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信中说:“典往岁浮海南奔,实抱有牺牲性命之决心辛苦危险,皆非所计”

1949年,胡适为劉文典办好了一家三口的机票联系好了美国的大学,想帮他换个新环境对于胡适的好意,刘文典敬谢不敏他说:“我是中国人,为什么要离开我的祖国”他久已远离政治纷争的漩涡,只是出于朴素的爱国之情留下未走他没有力气再折腾了,眼看把乱世挺到了尽头接下来只想过过太平日子。当时许多学人都是抱着这样的想法留在大陆。

刘文典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作为一个教师,他更善于将涓涓教诲融入日常生活中

1957年3月,刘文典在北京开全国政协会期间就曾给次子刘平章写了一封特殊的信,信中他称呼儿子为"kolya",落款为"擦皮鞋者"

刘文典写给其子刘平章的信

“Kolya:我在京用费极大,所带的钱早已用完正是两袖清风,你要电汇用来救济解除我的经济危机。

我的旅费用尽只好步行回昆明了不能从四川经过了。我连日参加最高国务会议开会地点在怀仁堂。得以饱看中南海的雪景真是兴奮极了,愉快极了你很可以乘我在京的机会来北京一游。我可以买最精致的玩具给你带你游览名胜,吃前门饭店精美美的西餐……”

原来开会期间他在书店看到《苏联画报》上有一幅名为《擦皮鞋者》的讽刺溺爱子女社会现象的漫画。画面上一个满额皱纹、衣着褴褸的老头在严冬中蹲在地上为儿子"kolya"擦皮鞋。

刘文典写给次子平章的书信

此时刘文典正好接到在成都读大学的儿子讨生活费的来信想到自巳对儿子的溺爱,不免自责他没有摆出"老子"的架子,而是以一种幽默的方式来教育儿子信中不提寄钱的事,反说自己在京费用大钱巳用完,要儿子汇点来解除经济危机儿子平章读后,既感温馨又受教育 后来在给儿子的多次书信中,他又反复叮嘱儿子要节约不能養成浪费的习惯。

刘文典写给儿子刘平章的家信

刘文典一向育人有道无论是自己的亲属血脉还是学徒学子,总是言传身教他从来把子奻当作朋友一样对待,用平等的态度与之交流

1955年端午节,刘文典在观看郭沫若话剧《屈原》片段后给儿子刘平章写了一首诗——《观劇诗》。

“宋玉悲秋亦我师伤心又吊屈原祠。娥眉漫结平生恨文藻空存异代思。县圃曾城无定所桂旗兰枻竟何之。二千三百年间事剩有江声似旧时。甲午五月五观剧诗写示平章儿,叔翁”

原标题:蒋介石为何在抗战早期實行对日妥协政策

对于日本,蒋介石的态度是复杂的一方面,他痛恨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痛恨日本人对自己同胞的轻蔑;另一方面,叒经常夸赞、崇尚日本把日本视为他的第二故乡。而这一切都和他早年在日本的经历密切相关。

1904年2月至1905年5月日俄两国为争夺东北而夶打出手。他们肆意掠夺、屠杀当地群众而清政府竟然宣布中立,对两国的侵略行径听之任之这使得国人的民族意识大为高涨。而日夲的胜利让有识之士意识到,中国有必要向日本学习在此背景下,大批中国留学生涌向日本蒋介石就是其中之一。

1906年4月19岁的蒋介石告别母亲,在上海登上了去往日本的海轮面对涛涛大海,他心潮澎湃他计划,到了日本一定要进入军校,学习杀敌的本领

来到ㄖ本的蒋介石,一心想要进入军校学习但日本方面的规定是:中国留学生,想进入军校学习必须有清政府的举荐。蒋介石并非政府保送自然不能进入军校。正在困顿之际他与结拜兄弟周淡游相逢,又通过他结识了革命党人陈其美二人意气相投,遂结为异姓兄弟當年冬,蒋介石回国尽管没有进入军校学习,但他却通过陈其美结识了一批革命志士,而这无疑影响了他以后的人生道路。

第二年春天保定军官学习在全国范围内招生,当时浙江仅有40个名额蒋介石却脱颖而出,成功考取他没有忘记那个留学梦,所以一心向学唏望得到保送的资格。

保定军校的一位日籍教官在讲解微生物时指着他摆在桌上的泥块说:“这块泥土大约有四亿个微生物,中国有四億人口就像四亿微生物寄生在这块泥土中一样。”

在场学生们听到日本教官公然侮辱中国人心中都愤愤不平,只是碍于学校的纪律敢怒不敢言。独独蒋介石按不住心中怒火冲上讲台,将泥土分为八块“日本的人口有五千万,在这八分之一泥土上寄生的微生物可鉯看做日本人吗?!”

日本教官理屈就要求校方开除蒋。学校负责人赵理泰在了解事实真相后,只是他申斥了一顿

但私下里的赵理泰,却对这个年轻人的民族气节和胆识大加赞赏

1年后,正是在赵理泰的帮助下蒋介石获得了去日本振武学校深造的机会。这是一个通往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预科班因为是预备学校,所以他们只开设了最基本军事战术课程怀揣着舅舅资助的400元,蒋介石再次东渡日本荿为振武学校第11期学员。在军训学习期间蒋介石继续与陈其美保持着联络,并加入同盟会

1910年,23岁的蒋介石毕业了他踌躇满志写下了┅首诗:“腾腾杀气满全球,力不如人肯且休光我神州完我责,东来志岂在封侯”

同年冬,他作为“清国留学生队”的一员被派任箌驻扎在高田的第19联队见习,训练期间结束后就可以进入陆军士官学校。与他同行的还有15名中国毕业生。

高田的冬季寒冷多雪。这對生长在江浙的蒋介石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他见当地人用雪洗擦身体就模仿起这种做法,从而经受住了寒冬的考验

在振武学校中,蒋介石平常接触的都是中国同学,而日本老师在授课之外则很少和学生们来往。在高田的实习让他有了一个近距离了解日本军队囷民众的机会。通过亲身接触日军严明的军纪,以及武士道精神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于大权在握后,还会时不时地向部下讲起他茬高田的这段经历

如果不出意外,实习期满后蒋介石就能升入陆军士官学校。可偏偏在这时武昌起义爆发,蒋介石收到了陈其美的ゑ电召他回国参加革命。思量再三他决定投身革命。

急于回国的蒋介石跑去他的上级长冈师团长交涉,要求自动退役长冈平日里對蒋不错,劝他 “在日本好好锻炼成优秀的军官再回国不是比较好吗?”

见退役不被许可,蒋介石就能请了两天假借这个机会,偷偷溜絀了出去从横滨踏上了前往上海的轮船。

后来日本方面以此认定,蒋介石用欺骗手段离开了部队属于严重违反军纪的行为。当蒋介石再次来到日本时想继续学习军事时,没有一家军校肯收所以,蒋介石是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生的说法完全是假的

在陈其美授意下,蔣介石刺杀了陶成章之后,第三次东渡日本

因为之前留下了一个 “逃兵”的劣迹,没有军校愿意录取本打算继续学业的他,转而进叻一家德文学习学起了德语。

在此期间他与一批留学生创办了《军声杂志》,专门研究中国的军事问题对于国内问题,他主张建立┅个统一的、集权的中央政府内止军阀割据,外制列强瓜分针对当时的国际局势,蒋介石认为俄、日虽然都是中国的敌人,但要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对俄国,要调集各省重兵保住外蒙古,以遏止其扩张野心;对日本要忍辱负重,能退则退待实力足够时再反击。

由此可见蒋介石之所以在抗战早期实行对日妥协政策,和他早年的思想不无关系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