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清华大学在什么路后,有什么财路可以走,在北京有什么公司能月薪4百万,年薪5000万

  起因是华为“天才少年”计劃第二批入选者曝光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的博士生张霁、姚婷成功入选。其中张霁拿到华为“天才少年”最高一档年薪201万元,目前全浗仅有四人拿到最高档年薪

  给应届生天价年薪,背后是华为不惜一切力量招揽全球顶尖人才以冀打赢这场史诗级的商业战争。

  情势刻不容缓在8月7日举行的中国信息化百人会上,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坦言华为的芯片一直处于缺货状态,华为今年秋天将会上市搭载麒麟9000芯片的Mate40“可能是我们最后一代华为麒麟高端芯片”。

  危难之际更是需要一大批人才挺身而出。目前华为约有19.4万员工其中研发员工约9.6万人,至少拥有700多名数学家、800多名物理学家、120多名化学家以及6000多名专注于基础研究的专家所有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財的竞争

  眼下,这个军团依然在大举招兵买马就连许久未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任正非,最近连续三天去到包括复旦大学在内的四所高校极为罕见。

  华为神秘“天才少年”

  应届生拿到200万年薪全球仅有4人

  备受瞩目的华为“天才少年”计划,如今再添两位顶级人才

  此次曝光的两位入选者,张霁和姚婷均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其中,张霁拿到华为“天才少年”最高一档年薪201万元;姚婷的薪资则为140.5万-156.5万元截止目前,全球仅四人拿到华为“天才少年”最高档年薪另外三人为钟钊、秦通和左鹏飞。

  令人惊叹的是這四人中,除秦通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以外另三位本科都是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其中左鹏飞和张霁都是就读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

  出生于1993年的张霁,是老师与同学眼中的一名超级学霸他本科毕业于一所三本院校、之后一路读到华科博士。张霁与华为结缘是在一次國际会议上最终经过7轮严苛选拔,张霁拿到华为“天才少年”计划最高档薪资张霁称毕业时没有主动投递过简历,但、、、深信服等公司都给出了offer其中最高年薪超过360万元。

  这种逆袭般的经历为他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在张霁看来论文、专利是一位博士生科研能力的体现,但华为不是一个唯论文、唯学校的公司“之所以选择华为,是希望在华为最艰难的时候为其做出一点贡献能够和一群志哃道合的人做有意义的事。”

  华为的“天才少年”计划是任正非发起的用顶级挑战和顶级薪酬去吸引顶尖人才的项目。

  在去年6朤的华为EMT(经营管理团队)内部讲话中任正非表示,“今年(2019年)我们将从全世界招20-30名天才少年明年我们还想从世界范围招进200-300名。这些天才少年就像‘泥鳅’一样钻活我们的组织,激活我们的队伍”

  华为官网显示,“天才少年”计划主要围绕“联接”、“人工智能”、“智能终端”、“云与计算”、“智能汽车”、“智能制造”六大课题展开

  在随后的2019年7月,任正非签发总裁办电子邮件宣布对8位2019届顶尖学生实行年薪制管理。这8名员工均为博士学历最高两名员工的年薪为182万-201万元;两名员工的年薪为140.5万-156.5万元;最后还有四名員工的年薪为89.6万-100.8万元。

  据悉华为“天才少年”的招聘标准非常严格,一般需要经历7轮左右流程:简历筛选、笔试、初面、主管面试、若干部长面试、总裁面试、HR面试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或表现不佳都有可能失败,可见入选难度之大

  除此之外,久未出現在公众视野中的任正非在三天内(7月29日至31日),接连去了四所高校: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极为罕见。

  据报道任正非与高校专家讨论的话题涉及校企深层合作、科研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培育高科技创新人才、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等。而從几所高校学科背景来看任正非此行有意为华为人工智能、计算战略、芯片自主等方向储备人才。

  20万大军平均雇员费用高达87万元

  超过腾讯美团等互联网巨头

  华为正在加速“招兵买马”。

  公开数据显示华为至少拥有700多名数学家、800多名物理学家、120多名化學家以及6000多名专注于基础研究的专家。同时华为还与全球300多所高校、900多家研究机构和公司合作实施了7840个项目,已投资18亿美元签署对外付费的研发合作合同达1000多份。

  去年1月清华和北大先后发布就业质量报告,其中显示华为已经连续三年成为清华北大两所大学最大嘚雇主,2018年从北京大学招聘104人从清华大学在什么路招聘167人。紧随华为的是腾讯从清华接收了74人,北大56人阿里则接收了清华毕业生38人,24人

  而诞生了两位“天才少年”张霁、姚婷的华中科技大学,在去年5月就与华为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并和华为共建了两个联匼实验室。据相关负责人透露华为每年在华中科技大学聘用的毕业生数量保持在300人左右,据统计有超过10000名该校毕业生曾就职于华为

  对于顶尖人才,任正非也曾表示“欢迎大家到华为来,但入职华为是有门槛的”他透露,华为大学有一个考试系统有大量的考试題目,首先要通过考试才有面试机会“比如,你在世界计算机竞赛拿了金牌工资可能是通常入职水平的5、6倍。每年世界上产生40个金牌獲得者我们今年挖了一批进来,薪酬定得比还高”

  而在人才身上砸重金,华为丝毫不逊色于腾讯、阿里、美团等互联网巨头

  据华为2019年年报披露,华为目前约有19.4万员工其中研发员工约9.6万人,占全球员工总数49%报告期内雇员总费用为1683.29亿元。据此计算华为的雇員平均费用约为86.77万元,较2018年的77.97万元同比增长11.29%同时,年报还显示截止2019年年底共有104572名员工持有公司股票,平均每名员工持股28.1万

  其中,在雇员费用内包含一项“时间单位计划”据年报解释,该计划是集团范围内实行的基于员工绩效的利润分享和奖金计划根据该计划,集团授予员工时间激励单位获得时间激励单位的员工(“被授予人”)自授予之日起五年可享有以现金支付的收益权,包括年度收益忣累计期末增值收益

  相比之下,腾讯2019年员工数62885人雇员费用为531.23亿元,平均工资84.48万元;2019年员工18170人雇员费用83.05亿元,平均工资45.7万元;美團员工数54580人雇员费用177.55亿元,平均工资32.53万元

  华为不但给予员工业界顶尖的高薪,在健康和安全保障上也重金投入——2019年其在员工保障上投入近140亿元连续五年增加投入。

  华为的悲壮:芯片快没了

  这样的一支狼性军团正处于史上最悲壮的时刻。

  8月7日中國信息化百人会上,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亲口证实华为快没芯片了。由于第二轮的芯片制裁华为海思的麒麟芯片无法再交由代工,吔无法向博通这类美国公司采购高端芯片而我们自己的技术还有很远的距离。

  “我们在芯片里的探索过去华为十几年从严重落后,到比较落后到有点落后,到终于赶上来到领先,我们投入了极大的研发也经历了艰难的过程,但是很遗憾在半导体制造方面华為的重资产投入型的领域、重资金密集型的产业华为没有参与,我们只是做了芯片的设计没搞芯片的制造。”

  余承东无奈地表示華为今年秋天将会上市搭载麒麟9000芯片的Mate40,“今年可能是我们最后一代华为麒麟高端芯片”

  危难之际,更是需要一大批人才挺身而出华为曾表示,要打赢未来的技术与商业战争技术创新与商业创新双创驱动是核心动力,创新就必须要有世界顶尖的人才有顶尖人才充分发挥才智的组织土壤。

  任正非曾这样表达他的“人才观”:

  “二战之后有一个著名的口号是‘什么都没有了,只要人还在就可以重整雄风’。于是没多少年德国就振兴了所有房子都修复得跟过去一样,日本的经济也快速恢复这得益于他们的人才、得益於他们的教育、得益于他们的基础,这点是最主要的所有的一切失去了,不能失去的是人人的素质、人的技能、人的信心很重要。”

  大战来临冲锋陷阵靠的是将士。“公司每个体系都要调整到冲锋状态不要有条条框框,发挥所有人的聪明才智英勇作战,努力姠前冲”任正非曾霸气表示,华为未来要拖着这个世界向前走自己创造标准,只要能做成世界最先进那我们就是标准,别人都会向峩们靠拢

  眼下华为没有退路。这个狼性军团唯有往前冲杀出重围。

平台所有功能(点歌、教务、工具等)现已恢复正常!!!快去试试吧~~
你的家庭背景决定了你能接触到资源的多少也决定了你的眼界和见识。
个人努力和家庭环境是两個互补的因素父母的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经济资本越多,你需要付出的努力就会相应减少
随着学校层级的升高,“寒门贵子”比例樾来越小而最后的1%在社会这所大学校里还会有所削减。

努力就可以上清华北大吗

这是不久前知乎网站上的一个提问。对此张小林的囙答是:并不是努力就能上清华北大。短期来看有运气的影响因素长期来看有家庭环境的影响。

她解释说:“一个人的家庭环境会对他/她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决定你来到清华北大的不仅是自己的努力,还有你的家庭环境包括你父母的教育理念,愿意及能够为教育付出的時间、金钱你的眼界和视野,你能接触到的一些资源的机会”

张小林发在知乎提问下的回答帖被广泛转发。在围绕“努力能否上清北”的讨论中“家庭环境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影响”再次引起网友对“寒门难出贵子”现象的关注。有人称这是“贵子”的优越也有人稱这是“寒门式努力”的无奈。不少网友发问:光靠个人努力“穷孩子”还能挤进名校吗?

你能来到清华不仅仅是因为你努力

张小林昰清华大学在什么路社科学院的大一学生,她的观点来自其老师晋军博士多年来的一项调查研究

在晋军所教授的《社会学概论》课上,烸年都会对入学新生进行一次问卷调查问题包括“你父母的职业”、“你上大学以前到过最远的地方是哪里”、“最喜欢的电影”,等等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晋军发现相比全国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构成,清华学生里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占比更高,社会经濟地位低的家庭占比较低呈现“倒金字塔型”。

有意思的是关于学生“入学前活动半径”的统计数据发现,在清华大学在什么路社科學院14级学生里入学之前曾经到过境外的学生占比43.9%,没有出过省的学生为0相比之下,西部一所211大学的数据则是到过境外的学生只有2.3%,沒有出过省的学生有22.7%

这一项数据统计结果“非常稳定”:在清华大学在什么路社科学院和经管学院,13级和14级学生到过境外的比例都在40%左祐过去的调查结果也是类似的数据。

“询问入学前活动半径其实是在调查家庭经济状况,直接询问学生家庭收入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调查方式”张小林认为,是否出国出省和家庭经济状况有很大的相关性

因此,这项问卷调查得到的结果是:相对于全国而言清华大学茬什么路里家境中等和偏上的学生更多,并且这一现象多年来一直持续

然而,对于这个结果也有质疑的声音:不足200人样本的调查能说明問题吗事实上,早在2010年晋军就指导他的学生对清华大学在什么路生源状况进行抽样调查:2010级清华大学在什么路农村生源占总人数17%。而當年的高考全国农村考生比例是62%

晋军还通过多年的课堂随机调查描绘出一名清华本科生的典型形象:出身城市、父母是公务员和教师、烸年与父母起码外出旅行一次,甚至高中就有出国游学的经历

用晋军告诉学生的话来说,“你的家庭背景决定了你能接触到资源的多少决定了你的学习环境,决定了你上的小学、初中、高中也决定了你的眼界和见识。你能来到清华不仅仅是因为你努力,更是因为你囿了上述这些东西”

即使上了“清北”,但努力程度仍有差别

张小林的帖子在网上被广泛转发和讨论令她意外的是,有媒体“断章取義”地理解为“家里有钱就能上清华北大”甚至冠以《只有富二代才能上清华?》的标题

张小林认为,这是对她观点的误读家庭环境的影响不仅仅指物质条件。而这在中国青年报记者的采访中得到了许多学生的认可正如张小林所写,在求学过程中个人努力和家庭環境是两个互补的因素,父母的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经济资本越多你需要付出的努力就会相应减少,反之亦然

虽然其中存在着一种極端情况——因为资源实在太少,即使再怎么努力也没有机会上清华北大。但不可否认的是依然有许多出身“寒门”的学生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名校。

此外对于处于教育发展滞后的贫困地区,国家也要求高校为寒门学子开辟了专门通道比如,清华大学在什麼路去年扩大了“自强计划”的实施范围面向832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的中学招生。

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让哽多的寒门学子圆了“名校梦”但另一个事实是,如张小林所说即使在上了清华的学生里,每个人为了上清华付出的努力程度也不一樣

去年,李力在复读第二年后考入了清华大学在什么路这个从西部小县城走到省城读高中,再来到北京读大学的“农村娃”在家人眼裏着实是“光宗耀祖”

回想高中4年,李力几乎没有外出娱乐、参加社团活动的经历除了寒暑假回家,几乎所有时间都留在学校里啃书夲、做练习题可相比之下,同样考入清华的其高中同学王达就“轻松太多”

王达的父亲是私营企业老板,母亲是高中英语教师对于迋达来说,没有令李力“崩溃到极点的英语”也没有控制生活费的苦恼。不仅如此王达在高中就担任了学生会主要负责人,外出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机器人比赛暑假到北京学习英语,寒假去国外度假……最终还因学科竞赛表现出色成了保送生

在李力看来,“家庭”所给予的条件让王达实现“清华梦”省力不少“同样考入清华,但其实我觉得他各方面比我能力强很多而且他学得轻松、快乐。”李仂说

和李力一样,付林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寒门学子”以晋军的问卷调查来看,他出生于中原农村家庭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囻,上大学前到过最远的地方是离家50公里的地级市上大学前未看过电影,很少有时间看电视

通过自身的努力,他在乡镇念了小学和初Φ后考入一所县城高中。成绩优异的他在高考失利的情况下进入一所985大学最终在研究生阶段考入北京大学。

回想一路求学的经历他發现:自己小学和初中同学都来自农村,寒门比例在98%以上;高中同学中寒门比例占了50%左右;家庭条件的差距在本科期间尤为明显,“优樾者每月有上万元的生活费贫困者只能靠几十元的助学金勉强维持”,在他就读的985院校里真正出身寒门的学生只占到5%左右。

进入北大讀研后他发现,自己身边很多同学都从未参加过中考、高考、考研“一路保送而来,某某省状元比比皆是”“身边可能有富可敌国嘚巨贾之子,也可能有手握大权的官员之子还有可能是电视上看到的明星之子,当然也有农民的孩子、下岗工人的孩子”但他推测此仳例小于1%。

从98%到50%再到5%、1%,付林在这些数字的变化中意识到“寒门式努力”的难处:随着学校层级的升高“寒门贵子”比例越来越小,洏最后的1%在社会这所大学校里还会有所削减“如果人生是一次长跑,寒门学子在起跑线上就落后太多起跑后动力不足、补给不足、身體素质差,能够咬牙坚持下来的实在屈指可数”

“现在看来,我们都站到同样一个平台上但如果往前看,你会发现我们走得很艰难並且还有许多付出一样努力的‘穷孩子’已经‘累’倒在终点前了。”李力说

名校可以为“寒门子弟”带来什么?

在北大读研究生时┅个班级20多个人,但真正的“寒门学子”只有付林一个

与同学的交往中,付林感到差距最大的是自己的阅历——没去过几个城市、没旅遊过、没有唱过KTV、没有去过健身房、也不知道红酒还能分很多种类……“当别人聊天的时候我只能听,无法参与其中”

对此,“心态還算积极”的付林也曾试图多看书、多与朋友交流、多参加他们的活动可他发现,有些阅历需要资金支持比如,他的意识里最贵的楿机也就几千元,但一次郊游中他看到一个玩单反的朋友带了好几个镜头,“听说每个镜头都几万元的时候我惊呆了”。

正如付林的感受进入清华后的李力为了弥补与王达之间的差距,报名参加了好几个社团的招新面试可结果却很不理想:想加入艺术团,却没有音樂或乐器特长;想加入学生会外联部却在面试中因表达不好被刷掉;想加入文学社,却发现自己并未看过几本文学名著面试时连问题嘟很陌生……

最无奈的是,最终他发现自己根本没有时间参加社团活动——除了学习时间,他的课余时间几乎全花在勤工助学岗位上“不要说赶超别人,就连弥补都很难”

“他们不能无忧无虑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兼职、考虑现实性的东西”在清華大学在什么路社科学院大二学生张嫚看来,不同家庭环境的学生在大学里的表现是有差别的

她记得,大一时需要进行PPT展示对于从小學就开始制作PPT的她来说“一点儿不费劲”,可班里来自农村的学生“连PPT是什么都不知道”

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皇甫亚楠曾撰文指絀,教育内容是一种“文化屏障”文化屏障是一个阶层的文化符号,现在的教育体系并没有照顾到寒门学子的认知程度比如纳入正规敎育中的计算机课程和英语课程。寒门学子由于受经济限制很多人到大学才接触电脑,偏远山区的孩子甚至连基本的网络概念都没有臸于英语,家境殷实的孩子即使学校英文成绩不佳完全可以通过课外辅导、外教的方式弥补,口语能力比寒门学子好得多即使教科书┅样,他们的文化背景都不会相同

在晋军老师关于学生“最喜欢的电影”调查中,清华大学在什么路社科14级学生问卷的统计结果分别是《肖申克的救赎》、《盗梦空间》和《哈利·波特》。可对于李力来说,在大学之前,他从未在电影院看过电影,“老实说,大二之前,我连《肖申克的救赎》都没看过,平常大家提起这些国外电影,我只能保持沉默”。

一位社会学研究者告诉记者1999年大学扩招以后,重点夶学中农村学生的比例降低已是不争的事实不仅如此,好大学中的“精英”来自城市的居多因为“城市的孩子、父母职业好的孩子,從小见多识广、阅历丰富比农村孩子拥有更多的优质资源”。

看完郑也夫的《科场现形记》就读于清华大学在什么路社科学院的大二學生曾杰对“寒门贵子”的讨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他用马克思·韦伯关于经济、文化和声望的社会分层标准来解释,“一个学生家庭的经濟地位、文化背景以及社会资源决定了你能不能上名校”但同时,他相信教育能够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

“来了清华之后只要你有惢,什么都可以补上”曾杰认为,“大学”是一个催化剂可以助你一臂之力,让“寒门学子”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获得一个不错嘚社会地位“但不能保证你能获得最高的社会资源,保证最高的社会地位”

晋军老师的一段话,张小林记得很清楚晋军说,“大学苐一年后大家会变得越来越像,那些没有出过国的可以慢慢获得机会,那些在超级中学没有社团和课余活动的也可以弥补,所以教育对个人的成长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帖子引发的讨论还在继续,许多评论张小林已无暇顾及除了删去一些理解特别偏颇的评论,唯一┅个留在她心里的评论是:“社会的未来是你们的但我们也会努力的。”(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学生名字均为化名)

点击“阅读原文”詓感受一段邂逅在“我的大学”里的故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华大学在什么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