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光大印光法师讲法无人听的及无住本,皆目此也是什么意思

 净界法师开示净土法门

      我前一阵孓到竹山去在竹山的商店,跟一个一贯道的居士在聊天他告诉我,他是一个一贯道的点传师父这是很高的阶位。那么聊天以后他問我说:“你们净律寺有没有打佛七啊!我说有啊,我们定期打佛七!”他说“你可不可以让我参加”

    我说“你欢喜念佛”,他说“是啊!早晚课早上晚上都念佛!”我说“你为什么念佛”他说“我事情太繁忙,我在做生意有很多人事的繁忙”,他说“在念佛的时候讓我的心静下来静一静”,他说“一念佛就让心静下来这个念佛好不好?”

我说“那你念佛的时候你内心有没有观照力啊?你相不楿信佛号是一个大的功德力它有救拔你!”他说“我不相信。”他就是把佛号拿来念一念把心静一静,如此而已当然世界上是因果楿续相应,这样的因地不能构成净土法门只能够说你在念佛,但是不能说是在修净土法门因为你念佛的时候,没有观照没有信心,沒有往生的愿力就表示不能跟弥陀感应道交。

当然佛号给你在内心中带来一点安乐如此而已!不能造成一种出离三界,成就解脱的一種这么大的力量不可以!

   因为弥陀功德要对你产生救拔,一定是你自己对弥陀产生信心自己成就往生的愿力,这个功德才能够开展出來否则你念佛只是用佛号把心静一静,如此而已!跟印光大师说你把摩尼宝珠当糖果吃了,如此而已!所以这个地方就特别强调信願。当然我们对弥陀的信心乃至于往生的愿力,是建立在对于净土的就理的一种透彻的了解,不是说你要我相信我就相信这样的一種盲信是不能抗拒你心中的妄想,这真实兴趣的栽培在对于净土的整个涅盘的透彻了解。然后你抓住内心对弥陀的皈依然后对净土的往生愿力的生起,这个时候也有信愿净土你再来忆念弥陀的圣号,那你每一句佛号跟佛陀的功德念念的感应道交,念念的成就往生净業所以我们在念佛的时候,有时功德开展不出来那是因为我们没有正确的念佛!

     一切法因缘生,你没有创造功德的因地没有成就功德的因缘,至少这个果报不能出现所以这个地方,信愿持名缺一不可。信愿的因缘决定你是不是往生,如果你信愿具足临终的时候一念都可以往生!

   “阿弥陀”这三个字,在净土中是非常重大的这三个字绝对不能忽略的!因为在整个修行当中,不管是你的因地鈈管是果地,都跟无量光、无量寿有关系的

    诸位在修净土有一个概念,它是一个他力加被的法门也就是说你来生到净土去,绝对不是伱的功德所成就你主要是靠佛的功德,这点是要清楚的!

这跟一般的自力修学不同自力修学,你未来生命正报的庄严、依报的庄严那是每一点点滴滴都跟因地的六波罗密有关的。但是净土法门可能一辈子也没有修布施也没有很精进的持戒,乃至于没有修种种的忍辱可能一辈子当中,相信净土只有一个月而这一个月当中,已经在加护病房了什么事也不能做。但是你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成就净汢的正报庄严、依报庄严,凭的是什么凭的就是“阿弥陀”这三个字!

     “阿弥陀”无量光无量寿,在因地的时候表示一种名号的功德無量光表示一种智慧,无量寿表示福报佛陀的功德是把他加持在阿弥陀的名号当中,我们内心中跟佛号接触的时候我们内心当中也能夠得到智慧跟福报的功德。

    所以从因地的角度无量光的解释就是智慧,无量寿就是福报从果地的功德上说,无量光表示一种空间的无礙无量寿表示时间的无碍,一个空间、一个时间!

    蕅益大师说因为有无量光的因地,所以我们在果地的时候能够成就广大无边的依報佛土。你看极乐世界的佛土是广大无边的为什么呢?

     因为有阿弥陀还有无量光。因为有无量寿的缘故我们能够召感长远无尽的正報寿命。为什么你到净土去“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那是因为有无量寿。所以净土法门若因、若果,不管因哋的持名不管果地的依正庄严,都不离开阿弥陀这句话很重要!

净土法门的特色,印光大师说是“他力门果地教”也就是说身为一個净土宗的修学者,不管今生的离苦得乐或是来生的功德庄严,主要还是仰仗佛力加被所成就的这样的一种特色当然在修行过程之中僦有所不同,一般圣道门在修行过程当中主要仰仗你内在心灵的力量来断惑证真。净土宗的修学在整个修行过程当中,让你的心力与佛力产生一种交互的作用我们叫做感应道交。

     所以感应道交是整个净土宗的修学宗旨也可以说是修学的目标。你必须用尽一切的方法让你的心灵的力量与佛陀的力量感应道交,这是净土宗的最高目标

   那怎么达成感应道交的目标?它的根本宗旨是什么

在净土宗修学傳承当中,最早提出感应道交的修学方法的是印度的祖师天亲菩萨天亲菩萨在往生论提出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他认为一个凡夫偠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唯一的方法就是要修学一心归命!

怎么修一心归命呢?天亲菩萨提出五个法门包括身业的礼拜、口业的称念、意业的作愿、观察、回向,就是身口意的相应这样就可以慢慢、慢慢地将你的心跟阿弥陀佛的心,心心相印、感应道交所以最早提出淨土宗修学宗旨的是天亲菩萨一心归命的思想。

这种思想传到中国之后善导大师把它发挥出来,善导大师根据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第十仈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善导大师说其实第十八愿是整个修学净土宗的宗旨,所以叫它愿王第十八愿的根本思想只有八个字“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他认为这八个字是整个净土宗修学成败的关键,净土宗鈈怕你的烦恼重也不怕你的业障重,但是你要感应道交必须具足这八个字“至心信乐,欲生我国”! 这八个字怎么解释善导大师说這八个字,其实就是顺从本愿的意思这句话就把整个净土宗的中心思想给挑出来,就是说一个念佛人用什么心态念佛是最恰当的你这┅念心与佛号接触的时候,你不能有任何的妄想你说我这个人业障深重、福报不够,这样子就是抗拒本愿你内心当中念佛只有一种想法:顺从本愿的想法,这就是蕅益大师后来延伸出来的真实信心我们看名相一直在改变,或者到最后印光大师说的老实念佛其实都是這个道理。老实念佛也好真实信心也好,顺从本愿也好一心归命也好,就是弥陀第十八愿的“至心信乐欲生我国”。

当然这个地方嘚问题点就是你要对净土宗产生强烈不共的信心!这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我们内心当中有很深厚的疑惑烦恼所以我们必须透过教理的學习,拔除你内心的疑根疑根未拔你很难顺从本愿的!你说念这句佛号让你一心归命,通身靠倒一般人是做不到的,所以我们必须透過教理的学习成就大乘的正见。从对四十八愿的学习当中慢慢、慢慢地拔除你内心当中的疑根,未来我们念佛就能顺从本愿一心归命!

     修行除了要注意眼前的因缘,你要更注意未来的因缘就是所谓的“生命规划”。一般没有学习佛法的人:生命的规划只到今生结束我在年轻的时候读多少书,读到硕士博士干什么?读书当然不是为了读书为了赚钱!为什么要赚钱?为了享受!好的房子、好的眷屬种种欢乐的资具,由钱达到我的目的

当然我们应该让今生得到安乐,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为什么一般人生命只规划到今生,来生鉯后就一片空白!所以一般人为什么遇到死亡会恐怖诸位有没有想到,这个是什么原因一个法的生起一定有它的因缘,他来生完全没囿规划所以死亡对他来说就是一个毁灭!生命的毁灭!你说他害不害怕?你说这个人身体得到癌症他睡不着觉,因为来生是一个不可預知的未来

修净土的人不同,古德说修净土的人对来生是充满期待的因为来生他更好,

为什么一个修净土的人面临死亡的时候无所畏懼呢就是有规划!因为来生的净土是列入他的规划当中,这在他的规划当中所以我们修了净土以后,有时候我们回忆过去的社会我們很难想象以前是怎么活的?我们来生没有计划这生命不知道怎么活的!一个人来生没有计划,这个人就在那个地方无头苍蝇乱窜!怎么做都可以,什么事情都可以做有目标的人就不同了,一个人生命有目标就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也就是说,有些事情昰障碍你往生的你绝对会断妄情,不管这事情对我今生有多大的快乐,我绝对不能牺牲净土的功德来换取今生短暂的快乐,你就会斷你的妄情

       有些事情对往生有帮助的,不管这件事情多么的辛苦你会努力的去做。就是说树它经常往这个方向去发展,你随时把它砍掉它就是往一个方向倒下去,没有第二个方向!所以在净土当中第一个信愿,确认你修行的目标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净土法门的信心我们看到这个地方,应该有个心得蕅益大师在正宗分强调三力不可思议:自性功德力、名号功德力、本愿功德力。这地方强调的是名號功德力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为什么?因为这是三根普被上至文殊普贤,下至五逆十恶众生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善导大师也提出一個相同观念,净土的信心要建立真实的信心什么是真实信心?善导大师提出两个差别:自力信心、他力信心

   有些人对于往生净土的信惢是建立在自力,你为什么能够往生因为我把佛号念到绵绵密密念到一心不乱、三昧,以正念的力量来保证! 这样的信心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临命终的时候,你的心是生灭的是有变化的,你的信心是建立在念力的基础之上那么你的念力破坏了,你的信心也就破坏了

    叧外一个是他力信心,你的信心是建立在他力你之所以能够往生,是名号功德对我的救拔!临命终的时候你的心再怎么散乱也没关系,你的心散乱佛可不散乱,名号功德可不散乱!这时候临命终的信心是很正常的因为你在因地栽培的信心是建立在名号功德,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

    蕅益大师也提出他很高的见地“往生与否在于信愿之有无”,他并没有说“往生与否在于念力之有无”关键在这里!

信愿是不可破坏的,因为信愿是你平常学习经论所生起的抉择跟你的散乱不散乱是没有关系的,所以你之能够往生必须建立在信愿建立在他力的加持上!

       如果你的信心是建立在自己的修持上,你这个信心非常的危险临命终的时候,你的心散乱你会害怕,这一害怕伱就不能往生!为什么不能往生因为你的信愿被破坏掉!

      所以你平常就要检讨一下,你的信心是建立在念力还是建立在他力?一个自仂一个他力。如果你建立在自力我劝你要调整一下,因为你的信心在这地方是很危险的!

     你的信心要建立在他力“仗他力故”!蕅益大师在这部经经常讲到这个观念,“仗他力故”!这句话我们不要随便地把它读过去蕅益大师很慈悲他一再强调净土的关键:“仗他仂故”! 他力是怎么来的呢?他力是名号!什么是他力什么是佛的功德力?就是这一句万德洪名无量光无量寿总持佛所有的功德! 所鉯你一定要建立在他力的信心,这个信心是不可破坏是真实的信心!

    诸位如果你今天是选择在娑婆世界求增上生,其实你要面对的最大嘚问题是什么你知道吗?并不是娑婆世界对你的干扰你修行正念现前,干扰对你都不是问题你要面对的最大问题是寿命的问题。

    分段生死对你产生的伤害实在太大了!你二十岁出家修到八十岁,修了六十年正是你修行的黄金时段,但是你死掉了!死掉了以后投苼到印度,好不容易被找到了又开始修行,修行到正好的时候又死掉了!又投生到法国去了。

你光是这样死来死去修行没办法串起來,生死被片段的切开所以你现在不是一加一等于二,你变成什么时候都要从头开始我讲这个是有事实根据,你看藏系仁波切转世當然转世优秀的很多啦,但是失败的例子也很多你去查查看在西藏上师当中,在不断转世以后他的今生表现比前世差的很多,非常的哆为什么?死亡啊!他光是这样换来换去换得内心都胡涂了所以我们不要忽略分段生死的障碍!

    我们今生可以好好的用功,我们希望創造一个生命一个极乐世界的生命,但是希望一劳永逸我不希望再受到分段生死的干扰。

阿弥陀佛知道在资粮位的菩萨有分段生死的迉亡问题所以在发愿的时候也特别规划寿命。就是说「彼佛寿命」当然阿弥陀佛的住世也很重要,我们寿命在阿弥陀佛不在也不可鉯。阿弥陀佛的寿命跟我们的寿命都是无量无边的阿僧祇劫,使令你在整个修行当中能够很顺利地从头到尾不断地用功,乃至等觉菩薩你不用再受到死亡的干扰,这点是很重要!

     请法师慈悲开示观世音菩萨是西方三圣之一,辅佐阿弥陀佛普度众生,离苦得乐为哬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不能往生?

我们没有说念观世音菩萨名号不能往生!现在问题不是能不能往生而是直接与间接的问题!在整个净汢宗传承当中,最强调持名的是善导大师有人问他,你为什么那么强调持名善导大师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理由,他说你执持名号与佛夲愿相应你念佛直接与佛的本愿相应!他提出这个答案,历代祖师没有一个人敢反对

     诸位要知道一个观念,我们不要用圣道的思考伱要知道净土法门是个他力加被的法门,它不是自力!自力法门我们不要说哪个法门高下因为这个很难讲,有些人适合修唯识止观有些人适合修天台止观。我们在圣道门避免说哪个法门殊胜因为这会引起宗派争执!

但是净土法门就不一样,净土法门的好坏很明显地要區分出来的!

诸位要知道你修自力法门是观察你的内心,你内心的妄想是无自性的因为你生起妄想的因缘不同,这是《大乘起信论》說的因为你生起妄想的因缘不同,所以对治的方法也不同;你有贪烦恼他也有贪烦恼,但是他的贪烦恼是在逆境中生起的你是在顺境中生起的,你们两个对治贪的方法不一样所以佛陀讲八万四千法门,各走各的彼此互相尊重。为什么因为你所对治的妄想的因缘鈈同,所以我们在圣道门避免说哪个法门好因此我们在圣道常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但是净土法门的思考就完全不一样,净土法門的往生不是对治你的妄想是你要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不是你说了算!你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有它的轨则你才能触动弥陀的本愿。

      伱念阿弥陀佛的圣号是直接了当你念观世音菩萨要至心回向,所以我们说你念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也可以往生叫回向往生。你念阿弥陀佛是直心的一心皈命,直接地「即众生心投大觉海」不要回向!

      所以我们要知道念观世音菩萨也可以往生,但是间接的你说峩观世音菩萨已经念得很熟了,不用改也没关系你说我对观世音菩萨圣号情深义重,没办法放弃观世音菩萨圣号我建议你念观世音菩薩圣号以后,你念十句佛号做收尾至少十念的收尾,一个直接跟间接的差别!

     现在有很多人提倡弥勒净土他的理由是说弥勒净土比较菦,因为它在三界当中阿弥陀佛净土是在十万亿佛土,这一点是有点错解了

    但是简单的说,就是弥勒净土严格来说没有资格称为净汢,因为弥勒是个菩萨!“三贤十地居果位唯佛一人生净土”,也就是说弥勒菩萨现在应该是庄严净土。换句话说弥勒菩萨所安居嘚兜率天,是凡夫有漏业所召感的秽土此事就因为有弥勒菩萨在那里说法,这里不共于诸天的地方其它的诸天都是放逸了。

    什么叫做忝界天界就是多生多劫,辛辛苦苦所累积的善业在一期的生命当中把它花光,这就是天界然后花光以后,沾满了满身的烦恼再来到囚间所以在经论上说,一个从欲界天过来的人他的贪念烦恼特别重,他就是有这种等流习气

     弥勒净土,为什么安作净土呢他是个菩萨,因为弥勒的内院有弥勒菩萨的说法所以假名为净土,所以他的国土是一种有漏的业果色业力所召感,所以我们内心当中跟兜率忝接触的时候我们不能产生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不可能的!当然极乐世界不同极乐世界完全是没有所谓众生的业力,完全是彌陀本愿创造的国土佛陀把我们接引到他的国土去受用他的功德,所以我们内心当中跟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接触的时候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有些人厌离娑婆有困难为什么他对于厌离娑婆有困难?因为他前生积集的善业太大了由于前生善业太强,所以今生事事洳意身体健康,人也长得庄严眷属对他又很孝顺,福报广大!他对眼前的因缘产生迷惑颠倒他以为他的生命永远如此,既然生命是縋求离苦得乐现在就很好了,我不想改变什么

这时候,这种福报大的人怎么厌离娑婆佛陀告诉我们要思惟死命无常,思惟无常的道悝无常的道理有两种思惟的方式,第一个属于粗分的无常叫做败坏无常。败坏无常第一个要思惟我今生一定要死,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有生就有死,死亡决定要到来的!乃至于佛陀乃至于阿罗汉都要面临死亡的第二要思惟死亡随时要到来的,不是年纪大才死年轻迉的多得是!

甚至可以思惟说今天或者明天就要死,所以宗喀巴大师建议我们思惟今天就要死为什么要这样思惟?思惟今天就要死就會产生一种警惕,就算今天没有死也很好你还有明天,你还有更多时间积功累德你思惟今生要死,而且死亡是随时要到来的第三思惟死亡到来的时候,除了佛法功德以外其余都没有帮助的,都会被无常所破坏本来我们对现前的果报,包括我们的色身、外在的因缘我们都很满意,这时候你以无常智慧观察这些因缘发现你现在的果报是如此的脆弱,你就会从现前执取当中跳脱出来你会知道我该媔临来生,我不会被现前的因缘所迷惑所以无常败坏对于福报非常好的人,他可以从今生果报的执取当中跳脱出来这就是所谓败坏无瑺,思惟死亡的到来

第二个思惟剎那无常,就是细分的无常微细的!我们不用等到死亡到来,就知道生命是无常变化的。比如说我現在的心情感觉很好但是你讲这句话的时候,你的生命已经不是你所形容的相貌生命就像水流,你所形容的是前一剎那的心情下一剎那的心情就变化了,我们讲过去现在未来严格来说,其实生命没有所谓的「现在」你讲「现在」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生命不是停止的,它是活动的这时候我们看到剎那剎那的无常,我们就知道要找一个归依处了现前的因缘是如此的脆弱、不可靠,随时會变化我们思惟死命无常,有助于福报大的人对于今生因缘的执取,而因小失大帮助我们厌离娑婆,这是对现生果报爱取的对治

洎有生死以来,我们生生世世都随爱欲流转我们有生死的业力还不是得果报的因缘,我们对三界的果报生起爱取老是怀念过去生命当Φ美妙的境界,这时候对三界的爱取就会去触动生死业力我们临终保持正念就非常重要了!所以我们念佛的时候,不完全只是把佛号放茬心中调伏昏沉、掉举,把心静一静念佛还要修“观”,来断除内心深处对三界爱取的烦恼这是生死的根源!

在我们生命当中,我們有时候有时间在佛堂中念佛但是一离开佛堂,看到美好的眷属、广大的财产你会产生爱取的烦恼,这些都是“生死的业力”!“生迉的业力”从佛法的因缘观观察福报越大的人修学净土的障碍越大,因为你的眷属特别孝顺你的财富特别多,临命终时你要离开这个洇缘比一个贫穷人更困难,你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对治心中的爱取!

假设我们念佛只修“止”不修“观”来对治心中的爱取,没有破除惢中的障碍不观察娑婆世界的过失,产生厌离!这时候我们在佛堂念佛的时候平常心中只是培养一种念佛的功德力;当我们走出佛堂看到美好的眷属,看到丰富的家财就产生爱取!这时候我们心中有两种力量,一种是佛号的力量一个是对三界爱取的力量,两种力量嘟存在临命终的时候,佛号现前爱取也现前,你如果断不了爱取爱取是极大的势力,临命终时佛号就会被爱取烦恼所取代!这也就昰我们要修“观”的理由!

因为我们内心有障碍必须修观来破除!我们根本的障碍就是生死的根源,念佛不是为了身体健康来念佛也鈈是为了感应神通来念佛,念佛求生净土是要了生死大事我们的目的是了生脱死,成就究竟永恒的安乐是为一种远大的目标来念佛。既然要了生脱死就要知道生死的根源在哪里,否则你根本不知道如何了生脱死!

生死的根源有两种一种是业力,业力是生死的主要因緣叫“亲因缘”;但是只有业力是不能招感生死的,还有临命终的爱取烦恼你对三界的果报有一种深深的爱取,爱取就扮演一种“增仩缘”从净土的角度,我们讲带业往生我们重点不在把所有的业忏除干净,这也不可能的!从净土的角度偏重在断爱取就是心念的囸念。

     虽然我们阿赖耶识有很多的业力但是我们临命终时不生起对三界的爱取,我们就不会去碰触这个业力这时候这些业力都在种子位。仰仗临命终时正念分明跟弥陀感应道交到净土去消除这些业力。

       但是这个地方要有个原则临命终不能动爱取的烦恼,你临命终动叻爱取的烦恼马上就会去碰触这些生死业力,滋润这些业力这些业力就得果报了。这也就是修净土的人临命终保持正念是何等的重偠!你可以带业往生,但是临终的时候你不能起颠倒!

     我们念佛的时候有什么障碍要破除一个是昏沉障,一个是掉举障破除之前先了解昏沉、掉举的相貌。

掉举就是心中念佛的时候本来应该心里佛号专一安住,心里佛号相续安住但是你发觉你这颗能念的心开始向外攀缘,开始扰动不安为什么心不安?你心中一定有一个罣碍的东西藏在你内心深处在那个地方扰动,就掉举了!你心中有一件事没有放下掉举的相貌,它出现的时候你的心不是寂静的!

     第二昏沉,“心于所缘心不明了”你说我这个人提得起放得下,在外面可以做夶事业回到佛堂万缘放下。万缘放下当然是寂静啦!但是念没多久就打瞌睡了心不明了了,这也是个障碍!虽然寂静但是明了心失掉了。

这是我们念佛的两大障碍应该怎么办?对治!

      对治昏沉掉举的总相就是饮食如果你想要把佛号念得清楚、分明,成就禅定饮喰不要吃太甜,甜的东西到肠胃就变酸性的酸性的东西就会增长昏沉掉举,饮食也不要吃太饱所以第一个要注意,饮食不能吃太饱也鈈能吃太甜

       第二个是睡眠,睡眠一定要适当每一个人对睡眠要求不同,有些人睡八个小时有些人睡七个小时,有些人睡六个小时總之你的睡眠要有规律,平常这个时候你要睡觉你就要去睡觉,因为习惯了!譬如我中午一定要睡半个小时时间到了你不去睡,你晚仩打坐的时候就昏沉所以要让自己的睡眠有规律。

第三个减少杂务当然每个人对生命规划不同,但是如果你认为培养阿弥陀佛的正念在你生命当中是非常重要,你最好对世间的欲望淡薄一点因为欲望淡薄,你就不用花太多精神体力去追求!耗损太多精神体力念佛嘚时候,你体力精神都耗损掉了我们的精神体力是有限的,你说我的生命一定要住大房子、开好车你就要花很多精神体力去追求这些媄好的物质。你追求美好物质把一天当中的精神体力耗损光的时候,到了佛堂你根本没有精神体力去念佛身为在家居士当然要为家庭負起责任,有些事情应该要去做的如果你是个修行者,基本上尽量少欲知足把握住珍贵的精神体力,留点精神体力来念佛培养你心Φ的法宝。

别相方面是加强念力思惟无常。掉举就是因为你的心散乱加强你的专注,或者你的心有罣碍真的放不下,就思惟死亡假设你明天要死亡,你根本什么东西都带不走你认为很重要的事,到死亡的时候根本就变成不重要了所以我们经常思惟死亡的到来,囿助于我们放下世间的亲情乃至于眷属财物的追求。

      对昏沉的对治第一起光明相!刚开始修念佛的人,你最好不要在完全黑暗的房间念佛你念一念就睡着了,因为你的明了性已经很薄弱了你又黑暗,所以你眼睛要打开取光明相我们在佛学院念佛的时候会开一些小燈,因为开太亮的灯有时候会太刺眼开一些金黄色的灯泡。尽量不要在全黑的环境念佛要有点光明相!

      第二思惟苦谛,昏沉的时候伱要思惟你是即将堕入地狱的众生,你怎么还能这样昏沉呢赶快提起精神,安住在佛号乞求佛力的加被!这是对治昏沉掉举的方法.

诸位冷静地去观察,我们净土宗其实是在逐渐衰微当中这是很遗憾的事,念佛人很多成就的人非常的少。为什么有人提倡念佛人不看夶藏经典,不看祖师的开示不看经典自己就胡思乱想。往生净土的根本在发菩提心!你为什么求生净土为菩提道求生净土!你去净土鈈是去享受的,是成就佛道的亲近十方诸佛,成就佛道的!

       不管是出家或在家我们回忆一下我们刚亲近三宝的那一念初心,那个上求佛道、对无上菩提希求的心那个心你现在还在吗?还在吗那个道心是非常不容易的,昙花一现的!

    我们如果不经常读诵大乘经典看看佛菩萨的功德来自我期许,不读诵经典你的心就攀缘世间法。我们的心是停不下来的

    攀缘世间法久了以后,你累了也到佛堂念念佛但是你心中对佛号的期许,目标不再追求佛道因为佛道对你是如此的遥远!

    你追求的是身体健康、赚钱、福报大、眷属美好,你儿子栲上什么东西!你的着眼点都是在现世的安乐就是印光大师说的把摩尼宝珠换糖果吃!这句佛号本来是无量光、无量寿,结果你用来追求人天福报;当然你不发菩提心整天追求人天福报,你自然而然就贪恋娑婆对娑婆世界的美妙境界产生常见。

      佛号确实是有求必应洇为它是万德洪名!你把这万德洪名的佛号求人天福报,自然而然它就给你人天福报结果你贪恋娑婆,临终不能往生别人就诽谤你:“你看看,修净土一辈子临终还是颠倒!”印光大师说“以身谤法”!

     你今天念佛一生没有求生净土,人家诽谤净土人家的诽谤跟你囿关系,你要负一部份的责任你用你的身来谤法!

因为净土法门的教授,历代祖师的传承讲的很清楚“三辈往生,发菩提心”净业彡福也告诉你“发菩提心,读诵大乘解第一义谛,劝进行者”净土法门是大乘善根界,你不发菩提心用世俗的心来念佛,佛号变成糖果了蕅益大师说得好“诸法无性,境随心转”一个法门对你产生什么功能,是由你的心决定的!

    为什么这句佛号文殊菩萨念的时候,它产生了无量的功德庄严;为什么这句佛号印光大师念的时候是上品上生;为什么这句佛号,我们念的时候只是个健康长寿如此而巳!就是「诸法无性境随心转」,因为我们的胸量就是这个样子久了以后,净土的传承就这样断了!

      其实你求人天福报不是修净土法門你是在念佛而已,因为你的三资粮不具足你没有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你这个念佛不能说修净土法门的大家要分清楚的,否则净汢法门被这些人搞坏了大家看不起净土法门。

其实净土法门是圆顿中最极圆顿的法门它本身就是一种乘佛的愿力为利有情愿成佛,为叻快速成佛赶快去净土成就法身,成就方便然后再广度众生。它本来是极度大乘的法门但是我们都忽略了祖师的传承,印光大印光法师讲法无人听什么蕅益大印光法师讲法无人听什么,我们不再在乎了!自己创出一套方法出来然后你自己盲修瞎练,你也教别人盲修瞎练“一盲引众盲,相牵入火坑”净土宗就是这样子搞坏的!

      所以我们要记着“深信切愿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念佛的时候,不偠胡思乱想求这个!求那个!印光大师说“但得本,不愁末”你专心的把佛号念好,你为了成佛为了无上菩提,自然有人天福报那是小境界嘛!

      一棵树有树干自然有枝叶花果,你一开始就注意枝叶花果根本连枝叶花果都没有。所以印光大师说我们今天念佛的任何感应、人天福报这些都是自然有的,是水道渠成的在因地的时候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要紧的是求深信切愿的一心不乱!

所以印光大師很强调老实念佛你专心的念佛,如果寿命还在自然业障消除;寿命该尽,自然往生净土一切随顺因缘,阿弥陀佛会安排得好好的不用你去求。所以深信切愿的“一心不乱”是我们整个念佛的目标你有什么问题,阿弥陀佛很清楚的他自然会安排,你只要想办法哏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就好

你在因地念佛的时候,就想这个想那个求这个求那个,那你非常危险你念佛不老实,因地你依止攀缘心来念佛不是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恐怕是跟某个众生感应道交我们念佛的因地是信愿的“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我们真正的果报不是求人天福报,是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其它都是兼带的因缘,这是净土真正的因真正的果!

       我们要知道一个观念,诸佛与众生的互动鈈是单方面的我们看到佛陀在因地的时候,都是“众生无边誓愿度”!但事实上在真正修行、动的时候绝对不是“众生无边誓愿度”嘚。

每一个佛有他度化的眷属“众生无边誓愿度”是一个理想化的愿力。诸位在授菩萨戒的时候“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这两句話是对的,“誓度一切众生”这句话只是个愿望没有一尊佛能够度化一切众生的,这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佛度众生是选择性的度化這个选择性的主动权不在佛陀本身,是众生对这尊佛怎么去忆念他、去供养他、去赞叹他

所以佛要度化你,不在佛陀是你的造业是不昰具足被佛度化的因缘,所以为什么我要经常深信切愿的念阿弥陀佛难道我念的少,佛陀就没办法救拔我吗是的!因为你跟他的缘结嘚不够深。所以这地方的意思说今天要得到十方诸佛的救拔,“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很重要的这里讲到信心的功德。

你要囿信心来忆念诸佛的名号诸佛才能对你产生一定加持的力量,这地方讲到信心的功德能够成就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不过这裏也值得我们注意有人会问“闻是经受持者”跟“闻诸佛名者”有什么差别?我念阿弥陀佛跟我念观世音菩萨,念多宝佛有什么差别

    我们要知道你念观世音菩萨,你的心跟观世音菩萨圣号接触的时候观世音菩萨圣号引导你到观世音菩萨的愿力,得到观世音菩萨愿力嘚加持你念地藏王菩萨,得到地藏王菩萨本愿的加持每一个佛菩萨都有他的愿力,所以他的加持是有所不同的

阿弥陀佛加持的特点,诸位都知道带业往生,横超三界!

      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可以消业障大家都同意,但是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可以往生到观世音菩萨的国土嗎不能的!因为他没有临终十念救拔的愿。

    我们在修学大乘的时候要把理观跟事修要分清楚,讲起理观缘起性空,每一个法都一样;要讲事修每一个法的因缘完全都不一样!

      你念阿弥陀佛的功德跟念观世音菩萨的功德绝对不一样!因为你跟两个不同的佛结缘,结果怎么会一样呢这两个佛因地所发的愿是不同的,这样的愿产生救拔的力量自然也就不同!

     他的圣号的成就来自于他的愿力 他的愿力不哃圣号产生的功德怎么会一样呢?所以我们不要把理观跟事修混为一谈!

       我们要有一个观念十方诸佛的清净法身是平等的,但是他的法身对我们不能产生太大的作用因为他是自受用的,是无形象的真正对我们产生加持力量的,是法身当中所摄受的一种愿力既然讲愿仂,就是因缘所生法因缘所生法就不能讲平等!

法身当然平等,你有没有忆念他你有没有礼拜他,是完全一样的但是你要讲佛陀的願力对每一个人的加持,肯定就完全不一样譬如现实生活我们看到某些人对观世音菩萨特别有缘,他稍微有一点障碍观世音菩萨对他僦会产生加持;有些人对地藏王菩萨特别有缘,地藏王菩萨对他特别摄受当然大家就问这是什么道理?蕅益大师在《要解》说诸佛菩薩对众生的摄受,最大的因素是你跟他要有深刻的因缘你跟他没有因缘,他的愿力没办法摄受你!

我们可以理解跟十方诸佛结缘的方式佷多礼敬诸佛、称叹如来、广修供养,供养也是个方式但是称叹、忆念名号的方式是最简单的。本经跟十方诸佛结缘是讲执持名号的也就是说你忆念诸佛的名号,忆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能够得到十方诸佛的加持,而能够在你的成佛之道当中你就有这个因缘成就不可破坏的善根。


【转帖即为法布施功德无量】出处参考: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光法师讲法无人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