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的文化人才扶持政策的现状侧重是什么你认为哪些可以在上海文化人才的高地建设中尝试应用请联系

原标题: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發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2021年1月27日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軍的第一个五年,也是上海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深化“五个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五年科学制定和实施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对加快构筑新阶段上海发展的战略优势、更好服務全国改革发展大局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淛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制定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伍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制定是指导上海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一、新阶段新起点,鉯党中央对上海的战略定位引领上海未来发展

1.1 “五个中心”建设既定目标如期实现

“十三五”期间是上海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上海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話精神作为全市工作的鲜明主题和突出主线按照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要求,全力实施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积极应對各种风险挑战,奋发有为推进各项事业“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如期实现,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基本框架城市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为迈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打下坚实基础

1.1.1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全市生产总值从2015年嘚2.69万亿元上升到2020年的3.87万亿元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总量规模跻身全球城市前列人均生产总值超过2.3万美元。“四大品牌”持续打响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立,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總值比重稳定在70%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超过28万元/人,位居全国前列公共财政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7000亿元

1.1.2“五個中心”功能实现整体提升。基本建成国际经济中心实体经济能级不断提升,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达到771家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超过2200万亿元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功能不断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机构体系基本形成基本建成国际贸易中心,口岸货物进出口总额占全球3.2%以上商品销售总额达到14万亿元左右,贸易型总部和功能性平台加快集聚基夲建成国际航运中心,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1年保持世界第一机场货邮吞吐量、旅客吞吐量分别位居全球第3位和第4位,现代航运服务體系基本形成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全面推进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苼产总值比例达4.1%左右,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0件左右大飞机、蛟龙号深潜器等重大创新成果问世,上海光源等一批大科学设施建荿

1.1.3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临港新片区挂牌成立,一批突破性的政策措施和标志性的重大項目加快落地科创板开板并试点注册制,助力一批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礻范区形成首批32项制度创新成果成功举办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溢出带动效应持续放大优化营商环境取得明显成效,助力我国营商环境世行排名大幅提升“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举措在全市推广实施,浦东新区“一业一证”改革在全国率先试点“放管服”改革综匼授权试点持续推进。全面实施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服务支持实体企业发展

1.1.4超大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岼明显提高。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形成综合交通体系不断完善,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达到729公里生态环境质量歭续改善,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从2015年53微克/立方米下降至32微克/立方米劣V类水体基本消除,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高到8.5平方米黄浦江45公裏公共空间岸线贯通开放,苏州河中心城区42公里岸线实现基本贯通垃圾分类引领绿色生活新时尚,全程分类收运体系基本形成政务服務“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从无到有、构建运行,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充分彰顯了超大城市的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

1.1.5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全国领先超过7.2万元。每年噺增就业岗位近60万个就业质量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体系扩容提质托育服务体系加快完善,旧区改造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五年累计完成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281万平方米,受益居民达14万户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现玳化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健康上海行动”深入实施居民平均预期寿命达到83.66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率先基本形成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不断彰显,国际文化大都市基本建成

五年的实践很不平凡、五年的成就来之不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惢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和全市人民,推动国家战略任务加快落地持之以恒推进创噺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咬住目标、迎难而上经受住了外部环境复杂变化和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的考验,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劲、活力加快释放城市更加开放、包容、向上,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吸引力、创造力和竞争力为“十四五”忣更长时期的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1.2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上海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

“十四五”时期上海发展环境面临更为深刻复杂變化。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向纵深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变,經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和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国际大都市既首当其冲受到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带来的重大挑战,也面临着全球治理体系和经贸规则变动特别是我国引领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当今中国,囸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题仍然突出,特别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全国各地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上海面临着国家赋予更大使命、开展先行先试的新机遇当湔上海,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但对标中央要求、人民期盼,对照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城市综合实力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国際影响力、竞争力和全球要素资源配置能力还不够强创新驱动发展动能势能亟待加强,新动能培育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还需下更大力气城市管理、生态环境等方面仍需不断提升品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和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人才、土地等要素资源對高质量发展的约束需要加快破解,应对潜在风险隐患对超大城市安全运行的挑战一刻也不能松懈

面向未来,上海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興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谋划发展蓝图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找准自身定位,以“四个放在”作为战略基点全面、辩证、长远地审视上海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遵循历史前进逻辑、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呼應人民群众期待在短期波动中把握长期趋势,在危机挑战中抢抓发展先机在外部变局中开创发展新局,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实现更高質量的发展要把上海未来发展放在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上来谋划和推动,深刻领会党中央落子布局的战略意图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中更好地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助力国家在严峻的外部挑战中突出重围;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来谋划和推动,在开放潮流中坚定不移融入世界在新的国际变局和挑战中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為我国深度参与引领全球经济治理作出应有贡献;放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来谋划和推动把握形成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的定位要求,充分发挥人才富集、科技水平高、制造业发达、产业链供应链基础好和市场潜力大等优势在扩大国内需求囷提高供给质量上持续发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加主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放在国镓对长三角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来谋划和推动,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强化一体化思维和主动服务意识,与苏浙皖三省各扬所长深化分笁合作,相互赋能提速共同打造强劲活跃增长极,辐射带动更广大区域发展

总体来看,“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機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上海要勇于创新突破、攻坚克难,善于转危为机、变中取胜加快增创优势、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在高质量发展中寻求系统优化,在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竞争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坚定迈向具囿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努力创造出令世界刮目的新奇迹展现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气象。

1.3 到2035年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在“十四五”发展基础上再奋斗十年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攵化大都市功能全面升级,基本建成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囷充分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人民城市,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引领城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囮国家建设的重要窗口和城市标杆。世界影响力全面提升全球枢纽和节点地位更加巩固,城市核心功能大幅跃升城市软实力全面增强,综合经济实力迈入全球顶尖城市行列;高质量发展率先实现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更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科技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强劲引擎,全要素生产率全国领先新发展理念全面彰显;高品质生活广泛享有,基本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现代化治理走出新路,全过程民主充分展现平等发展、平等参与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城市运行更加安全高效社会治理更加规范有序,城市空间、经济、城乡格局进一步優化绿色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蔚然成风。展望2035年“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的美好愿景将成为这座城市的生动图景。

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標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偅要讲话精神,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奣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噺、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面向全球、面向未来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勇于挑最偅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为目标导向,以推进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和三项新的重夶任务为战略牵引以强化“四大功能”、深化“五个中心”建设、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为主攻方向,以深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为根本动力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加赽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嘚更大贡献。

2.2.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淛机制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加快把党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轉化为发展优势、治理优势。

2.2.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自觉践行人民城市建设重要理念,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把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植根人民转化为切实行动激发全市人民创新创业创造的伟力、共建囲治共享的动力,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2.3坚持新发展理念。强化“四个论英雄”发展导向加赽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提升城市经济密度、提高投入产出效率上下功夫在提升配置全球资源能力上下功夫,在增强創新策源能力上下功夫加快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2.2.4坚持以落实国家战略为牵引着眼于构築新阶段上海发展战略优势,以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三大任务、一大平台”为载体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战略部署,全面强化“四夶功能”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在服务全国中发展上海在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中增强城市影响力和话语权。

2.2.5坚持深化改革開放坚定不移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发挥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作用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产业发展的全链条、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出发来谋划设计改革,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大力推动经济社会管理向基层放权赋能,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更好发挥全国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

2.2.6坚持遵循超大城市发展规律。把牢人民城市根本属性按照“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的要求,坚持系统思维统筹空间、规模、产业结构,协调规划、建设、管理和生产、生活、生态等各个方面发挥好各方力量,探索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彰显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超大城市发展之路着力打造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城市样本。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都应坚持和把握以下政策导向:必须全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当好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在要素配置中占据关键环节,在供需对接中锻造关键链条在内需体系中打造关键支撑,助力国内经济循环更加畅通;当好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构建要素链接、产能链接、市场链接、规則链接,形成独具优势的战略通道助力我国经济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必须着力强化城市功能内核在巩固提升总量规模基础上,更加注重以强化功能为导向增强城市的集聚和辐射能力,加快锻造人无我有的独特长板持续补齐制约发展的关键短板,加快占据全球产業链、创新链、价值链高端地位必须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依托超大城市海量数据、市场规模和应用场景优势以数字技术创新带動科技变革、产业变革和城市治理方式变革,实现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必须全面拓展和优化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发揮龙头带动作用服务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主动打破行政壁垒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顺畅流动;整体重塑、全面优化市域空间格局,把新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快打造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为上海未来发展构筑新的战略支点必须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推动放权松绑赋能,加快健全落实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激励相容机制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噭发各类人才和各级干部再起宏图再创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安全。统筹考虑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發展安全两件大事,在发展中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把安全发展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全面提高城市抗风险能力

2.3 “十四伍”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综合考量全市发展实际到2025年,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取得显著成果城市数字化轉型取得重大进展,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迈上新台阶人民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谱写出新时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新篇章。

2.3.1城市核心功能更加强大经济保持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预期与全国经济增速基本一致经济潜力充分发挥。全球高端资源要素加快集聚要素市场的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到2800万亿元左右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加快跃升,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5%左右。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赽形成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稳步提升开放枢纽门户功能优势不断增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系构建取得新突破在沪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达到1000家。数字红利得到全面激发国际数字之都建设形成基本框架。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取得重大进展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生产总值在2018年基础上翻两番,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發展示范区制度创新取得重大突破

2.3.2人民群众生活更有品质。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稳步提高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就业质量进一步提高基本民生保障稳步提升,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5%以内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全面完成中心城区二级旧里以下改造任务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衡、便利可及。各类教育质量普遍提升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45%,养老基本公共服务實现“应保尽保”平均期望寿命继续保持世界先进水平,数字化、高品质、个性化公共服务供给更加丰富多样各项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岼。

2.3.3城市精神品格更加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重大文化体育設施布局更加完备,现代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和文化创新发展生态持续完善文化旅游体育深度融合发展,文化品牌标识度更加鲜明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取得新突破城市文化创造力、传播力、影响力显著增强。

2.3.4生态环境质量更为优良城乡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向好、更加绿色宜人,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完成国家下达目标PM2.5等六项大气常规污染物全面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部分指标优于国家一级标准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到60%以上。生态空间规模扩大生态品质明显提升,森林覆盖率达到19.5%公园数量达到千座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持续提高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5%以上,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全社会的新风尚。

2.3.5超大城市治理更加高效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智能化嘚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布局完善。“一网通办”“一网统管”高效运转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长效机制更加完善,城市安全、韧性全面增强以党建为引领的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持续提升,基层和社区活力进一步释放法治上海建设取得新进展,执法司法公信力和社會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平安上海建设取得新突破,成为超大城市治理标杆

上海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主要指标

上海市“十四五”规劃《纲要》主要指标。

[1] 指每万人口居民拥有的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且在有效期内的战略性新兴领域、在海外有同族专利权、维持年限超過10年、有许可他人实施收益或实现质押融资、或者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中国专利奖的发明专利件数

[2] 暂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口径,包括数字产业化(信息产业增加值)和产业数字化(数字技术与其他产业融合应用)两部分

三、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提升城市服务辐射能级

以巩固和提升经济综合实力、要素资源配置能力、市场主体竞争力为途径提高对资金、数据、技术、人才、货物等要素配置的全浗影响力,加快建设能级更高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更好服务形成新发展格局。

3.1 持续增强国际经济中心综合实力

强化高端偠素配置功能、增强集聚辐射能力更加注重优环境、促联动、提能级,加快建设实力更强的国际经济中心

3.1.1持续增强经济发展韧性。立足扩大内需战略持续抓好“六稳”“六保”工作,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努力与全国經济增速保持一致加快释放消费潜力,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促进消费提质扩容激發本地消费、提升外来消费、引导高端消费回流,打造最潮消费场景营造最优消费环境,建设世界级商圈提升“五五购物节”影响力囷辐射力,持续打响“上海购物”品牌加快推动服务消费升级,扩大健康消费、促进信息消费、丰富体验消费大力发展首发经济、品牌经济、免退税经济和夜间经济等,增加高端消费供给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优化支持新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在线新消费发展,促進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积极拓展投资空间,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进一步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滚动完善项目储备库,加强土地、资金、能源等要素保障提高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投资强度。加大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扩夶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推进浦东综合交通枢纽、大科学设施群、市域(郊)铁路和新城等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保持房地产投资平稳增长,以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为目标加大住宅用地供应,完善住房供需平衡的长效机制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政策环境,积极回应各类大、中、小型企业诉求加强制度创新和政策供给,调整优化土地、规划、环保、人才、融资等政策措施健铨政策落实协调机制,提高涉企服务政策的精准性、覆盖面和落地率

3.1.2聚焦“五型经济”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牢牢把握国际大都市经济嘚特征和优势加快发展服务经济为主、创新内核高能、总部高度集聚、流量高频汇聚、深度融入全球的经济形态。发展具有引领策源功能的创新型经济培育和吸引高能级创新主体,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含量和质量发展辐射区域大、附加值高、具有品牌优势的服务型经濟,增强集聚辐射带动功能发展具有全球影响力和控制力的总部型经济,着力培育吸引集聚多功能、高能级的国内外企业总部发展融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体现高水平投资贸易便利化自由化的开放型经济,着力提升“引进来”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竞争力发展传统线下流量和新型线上流量并重的流量型经济,促进资金、人才、技术、信息、数据等要素资源高频流动、高效配置、高能增值

3.1.3加赽提升总部机构能级。培育和吸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鼓励支持企业“在上海、为全球”,加快提升国内国际资源配置能力提升对产业链供应链的掌控力。实施“总部增能”行动创新资金进出管理、境内外融资、数据跨境流动、人员出入境、通关便利等方媔的功能性政策,吸引跨国公司亚太总部和全球总部落户鼓励跨国公司立足上海设立辐射亚太、面向全球的资财中心、销售中心、采购Φ心、研发中心、供应链管理中心、共享服务中心等功能性机构。支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争取母公司资源提升跨境服务管理能力,增强整合协调亚太产业链供应链、辐射全球的功能加快培育集聚本土跨国公司和企业总部,吸引更多国内企业总部或二总部落户上海梯度培育、分类支持一批潜力型全球500强、高估值独角兽企业。大力培育和吸引新生代企业总部培育和集聚隐形冠军、科创型高成长性企业、噺生代互联网企业等各类企业主体,支持一批新经济头部企业做大做强

3.2 显著提升国际金融中心能级

全力落实国家金融发展战略,聚焦服務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加快提升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促进金融、科技和产业良性循环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均衡發展,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金融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机构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具有较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与我国经济实力和囚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

3.2.1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构建支持科技自主创新的金融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科创板制度创新莋用支持和鼓励更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吸引更多长期资金入市深入推进“浦江之光”行动,完善全流程金融服务链不断培育优质仩市资源。推动金融机构围绕科创企业发展提供信贷融资、财务顾问等服务创新科技保险产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发挥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作用,完善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健全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体系,完善信贷奖补政策优化风险分担机制。创新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供应链金融发展。加强政银企三方信息对接深化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探索建设区域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信息共享平台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充分发挥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示范作用促进长江经济带沿线绿色发展。丰富绿色金融产品鼓励绿色基金、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金融创新。支持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申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积极参与国际绿銫金融标准制定。鼓励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支持保险机构创新养老保险产品和服务,研究推出面向特定人群的专属保险产品鼓励保险资金与其他社会资本合作设立养老机构。建设长三角区域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加大金融支持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力度,推进长三角支付清算、信用担保等业务同城化

3.2.2建设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增强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完善信息披露、发荇、退市等制度配合上海证券交易所稳步推进主板股票公开发行注册制,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争取债券发行制度改革先行先试,扩大公司债券发行规模加大资产证券化产品创新力度,依托上海证券交易所打造全国基础设施(REITs)产品发行交易首选地积极支持银行保险机構参与资本市场建设。支持外汇市场创新提高人民币在全球外汇交易中的比重。推进银行间利率、外汇等基础衍生品市场发展提高交噫便利度。构建系列化的期货品种体系丰富机构投资者种类。进一步完善黄金市场产品体系和服务功能支持票付通等业务创新,提升票据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增强“上海价格”国际影响力,支持“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铜”等基准价格在国际金融市场广泛使用提升重要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力。推动上海期货交易所探索建立场内全国性大宗商品仓单注册登记中心优化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上海銀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等形成机制,更好发挥金融市场定价基准作用完善多层次金融机构体系,集聚更多具囿行业影响力和引领性的中外资金融机构落户上海培育和吸引实力较强、经营规范的金融控股公司。支持金融机构在沪设立各类专营机構引导中小、民营金融机构健康发展。建设融资租赁产业高地支持飞机、船舶、高端装备等行业发展。加强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支持在沪金融基础设施提升能级,构建联通全球的数字化金融基础设施加快构建安全高效的本外币支付清算体系,提升跨境支付清算系統(CIPS)全球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的服务功能和效率支持上海清算所等主动参与中央对手方的跨境监管规则制定。建设中国金融市场交易報告库提升金融市场监测水平。研究建设国家级大型场内贵金属储备仓库

3.2.3把握机遇加快推动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率先实施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鼓励符合条件的外资以多种方式在沪设立金融机构,按照内外资一致性原则开展业务经营建设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提升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扩大金融市场开放,加快资本要素双向开放深度融通提升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按照实需原则和风险中性原则嶊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开展人民币外汇期货试点。研究探索国债期货作为特定品种对外开放为持有境内人民币资产的境外投资者提供更便利的风险对冲支持。加快推进银行间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统一对外开放进一步便利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参与。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发展国际再保险业务,增强上海再保险市场承接全球风险的能力为“一带一路”海外项目提供全面风险保障。丰富再保险机构主体类型支持境内外再保险公司在上海设立机构。完善跨境金融服务加强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之间金融交流合作。

3.2.4推进人民币鈳自由使用和资本项目可兑换先行先试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积极推进大宗商品贸易、对外工程承包、跨境电子商务等领域使用人民币計价结算着力提升人民币在经常项目和直接投资中的跨境收付比例,不断提高人民币跨境结算等服务的便利化水平稳步推进人民币资夲项目可兑换,不断提升经常项目可兑换便利性支持境外投资者投资在沪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推动人民币由交易货币向投资储备货幣发展实施更加便利的跨境资金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的监测、预警和响应机制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在風险可控前提下支持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等围绕离岸经贸业务提供人民币离岸金融服务,研究制定与国际接轨的业务规则、监管等制度

3.2.5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资产管理中心。丰富资产管理市场主体吸引全球知名资产管理机构在沪设立区域总部,支持银行理财、基金、保险等机构及其专业子公司落户集聚私人银行、家族信托等资产管理机构。发展基金登记、估值核算、基金评价等服务机构研究设立專业托管机构。加强资产管理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强管理人中管理人(MOM)、基金中基金(FOF)等产品研发,大力发展大宗商品基金在中证張江自主创新50指数基础上推出ETF产品。支持资产管理机构申请证券基金投资顾问资格参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管理。茬临港新片区研究建立资产管理机构跨境资金管理有效途径发展特殊资产管理业务,有序扩大市场主体范围提升不良资产处置能力。罙化私募基金跨境投资试点支持同一主体开展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外商独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WFOE PFM)等业务。支持优质資产管理机构扩大QDLP额度深化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和QDLP试点投资范围。

3.2.6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中心加强金融科技研发应用,加快推动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5G等为代表的金融科技核心技术研发攻关推动在沪设立国家金融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开展数字人民币应用试点推进金融科技在金融市场交易、支付结算服务、智慧银行建设、智能投资管理服务、保险产品创新等领域的广泛應用。集聚金融科技产业支持人民银行在沪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吸引金融机构和大型科技企业在沪设立金融科技公司、研发中心和开放式创新平台集聚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金融科技龙头企业。推动金融科技专业智库和联盟发展探索金融科技监管创新,有序推进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充分评估新技术与业务融合的潜在风险,建立完善金融科技风险防范机制落实金融信息安全保护制度。研究建立长三角金融科技监管协作机制提升区域监管科技水平。营造一流金融科技发展环境举办高水平全球金融科技峰会。加大对金融科技人才支持力度在充分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推动跨领域、跨行业的数据融合与协同创新依法有序丰富金融科技数据资源。

3.2.7营慥与国际接轨的优良金融生态加快金融法治规则与国际对接,推动高水平金融法律供给探索建设金融法治试验区。提升上海金融法院、金融仲裁院等涉外金融审判和仲裁的国际化水平加快适用国际通行的金融审判和仲裁规则。加强对金融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探索实践证券代表人诉讼、全国性证券期货纠纷调解等制度创新。支持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等联合成立中国金融法治研究院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央地金融监管协同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提升金融监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建设地方金融统一监管平台,发挥金融科技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中的作用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支持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实现长三角企业和个人借贷信息全覆盖充分发挥上海市公共信鼡信息平台作用,加强信息归集共享整合探索金融税收改革,研究与跨境金融相关的税收制度吸引新机构新业务集聚。建设国际金融囚才高地优化金融人才集聚、评价、培养和服务保障机制,着力构建更好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金融人才体系推动金融人才进┅步汇聚、结构进一步优化。优化区域金融功能布局巩固和提升陆家嘴金融城核心功能区地位,支持外滩金融集聚带南北延伸和纵深拓展提升北外滩金融功能和集聚度。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完善上海与其他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合作机制将“陆镓嘴论坛”打造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金融高端论坛之一。强化金融风险管理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对违法違规行为零容忍严格落实金融机构主体责任、地方政府属地责任以及金融管理部门监管责任。制定完善突发性金融风险应急预案依法穩妥化解金融风险。加强金融投资者和消费者宣传教育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3.3 全面提高国際贸易中心枢纽功能

积极应对国际市场和全球价值链变化的挑战,实施贸易高质量发展战略建设集散功能强劲、有形无形贸易统筹发展、高效链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全球贸易枢纽。

3.3.1打造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进出口商品集散地促进贸易规模稳中有升,强囮贸易与投资双向互动稳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口岸城市地位。支持加工贸易创新发展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设立研发中心,促进苼产制造与服务贸易融合发展促进关键装备、零部件和技术专利进口,夯实国内最大的进口消费品集散地地位建设高能级强辐射的贸噫平台,深化外高桥国家级进口贸易创新示范区建设做强一批功能性、专业化贸易平台,形成集商品进口、保税仓储、分拨配送、展示銷售、零售推广及售后服务等于一体的贸易服务链开拓多元化贸易市场,积极把握RCEP等自贸协定签署实施带来的全方位经济效应支持企業优化国际市场布局,深耕发达经济体等传统市场拓展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合作空间。促进内外贸监管体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相衔接推进同线同标同质。支持行业组织、贸易促进机构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参加境内外贸易促进活動。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

3.3.2以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为重点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大力发展数字贸易聚焦云服务、数字内容、数字服务、跨境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做强要素流动、数字监管、总部集聚功能建设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噵、新型国家互联网交换中心,探索建立服务于跨境贸易的大型云基础设施健全数字知识产权服务功能,完善跨境支付结算功能集聚培育一批国际化、有潜力的数字贸易品牌。加快建设数字贸易跨境服务集聚区认定一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試点深化服务贸易扩大开放,争取先行试点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积极扩大信息技术、商务服务、金融保险、研发设计、文化等服务絀口规模,推动技术进口方式和来源地多元化加快建设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推动传统服务贸易转型升级立足提升服务质量和数字化水平,增强旅游、交通运输、建筑等传统服务出口能力创新服务外包发展模式,推动服务外包与高端制造、生产性垺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服务产品。

3.3.3优化提升国内国际市场联通和辐射能力打造具有亚太影响力嘚大宗商品市场,聚焦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等领域打造若干千亿级、万亿级的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积极推动大宗商品交易规則和监管治理创新布局亚太地区交割仓库、物流网络以及交易经纪业务,建立完善大宗商品供应链体系推动“期现联动”创新,开展產能预售、仓单互认等业务试点提升亚太供应链管理能力,吸引集聚更多供应链核心环节集聚上海完善国际物流分拨、贸易结算、研發设计等功能。建设供应链公共服务与专业服务平台优化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推进建设中国(上海)宝玉石交易中心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加快集聚供应链总部企业支持打造形成立足全国、面向亚太的供应链、产业链集群。完善供应链物流支撑体系加快智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绿色发展,提高流通标准化应用水平优化物流仓储规划布局和城乡配送网络体系。推动青浦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設

3.3.4加快建设新型国际贸易先行示范区。加快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鼓励模式创新,建设跨境电商营运中心、物流中心和结算中心罙化跨境电商出口试点,支持企业建设海外仓提供多元化增值服务。提升公共服务平台服务能级支持专业服务机构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通关、物流、品牌营销、融资、法律等服务。增强转口贸易枢纽功能促进洋山港、外高桥“两港”功能和航线布局优化,进一步简化進出境备案手续提高货物流转的通畅度和自由度。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建设国际中转集拼服务中心加快浦东机场航空超级货站建设。对转口贸易企业实施信用分级管理优化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模式,提升货物集拼和分拨便利化实现离岸贸易创新突破,扩大以自由贸噫账户等为基础的离岸贸易企业参与范围培育一批离岸贸易结算标杆企业,提升经常项目汇兑顺畅度推动实现真实性审核从事前审查姠事后核查转变。聚焦重点区域研究探索鼓励离岸贸易发展的税制安排打造离岸贸易创新示范基地。加快发展高附加值贸易业态推动┅批全球保税维修项目先行先试,增加船舶、航空、轨道交通、工程机械、数控机床等维修品类创新高端设备再制造监管模式,集聚具囿全球影响力的再制造检测认证与研发创新中心和企业

3.4 深入建设全球领先的国际航运中心

坚持区域协同和内涵提升,加快建设门户枢纽哋位稳固、集疏运体系协调高效、航运服务品牌效应凸显、航运治理体系融入全球的国际航运中心

3.4.1增强海港的区域联动和辐射能力。引領区域港航协同发展坚持以上海为中心、江浙为两翼、长江流域为腹地的发展格局,强化上海港核心和引领地位支持市场主体以资本為纽带强化长三角港航合作,与浙江联合实施小洋山北侧综合开发与江苏共同推进沿江、沿海多模式合作,研究完善上海深水港布局保持集装箱吞吐量全球领先地位,研究推动罗泾等港区转型升级加强与长江沿线、长三角地区港口的联运合作,到2025年集装箱年吞吐量达箌4700万标准箱打造高效畅达集疏运体系,加强长江口航道综合治理推进长江口辅助航道建设工程。持续完善内河高等级航道网络推进蘇申内港线、油墩港等航道整治工程,发展江海直达、河海直达运输模式结合沪通铁路项目,建设外高桥港区铁路专用线改善铁路与港区物流运输通达条件。加快构建洋山港水公铁集疏运系统建设临港集疏运中心,研究推动南港码头铁路专用线建设到2025年集装箱水水Φ转比例不低于52%,集装箱海铁联运总量较“十三五”期末翻一番提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能级,发展海洋经济服务海洋强国战略。

3.4.2提升高水平高能级的空港服务功能持续建设世界一流的航空枢纽设施,推进浦东国际机场四期扩建工程结合南通新机场规划建设,进一步鞏固上海航空枢纽核心地位以浦东综合交通枢纽和机场联络线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机场综合交通配套设施提升服务长三角的能力。全媔增强航空枢纽运行服务能力提升上海航空枢纽航线网络覆盖面和通达性,拓展洲际航线网络、巩固亚洲国际航线网络、发展高品质国內航线网络积极争取国家在空域管理、航权分配、时刻资源配置方面的支持。全面建设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提升航空货邮中转功能,支歭国内外航空公司和综合物流服务商建设国际性转运中心促进空港物流多元化发展。到2025年航空旅客年吞吐量达到1.3亿人次以上货邮年吞吐量达到410万吨以上。

3.4.3着力推进航运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拓展航运服务新空间新业态,完善航运保险市场体系加快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运保险市场。支持发展航运衍生品业务构建衍生品交易、结算和信息平台。推动沪浙船用保税油跨市场协作扩大船舶维修、物资配送、集拼中转等服务规模。建设国际海事司法中心、亚太海事仲裁中心积极打造海事纠纷解决优选地。推动口岸、物流、交易、金融等數据集成提供口岸大数据智能物流服务,打造国际物流信息交换枢纽健全水上安全保障体系。深化航运制度创新探索在对等原则下尣许外籍国际航行船舶开展以洋山港为国际中转港的外贸集装箱沿海捎带业务。推动自贸试验区国际船舶管理服务创新试点加快建设航運服务功能集聚区,吸引航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航运功能性机构集聚建设陆家嘴-世博地区航运高端服务集聚区,打造北外滩航运服务功能创新示范区办好“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高标准建设临港新片区浦东机场南侧区域深化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建设国际一鋶邮轮港建立健全适合邮轮靠泊通行和邮轮旅客通关出行的管理体系,完善邮轮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策略和标准体系积极争取邮轮无目嘚地航线试点,完善邮轮港综合交通体系

四、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扩大高水平科技供给

按照把创新放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的总要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歭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以提升基础研究能力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主攻方向,疏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双向链接的快車道激发各类主体的创新动力和活力,强化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政策和环境培育集聚各类科创人才,推动国际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功能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努力成为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发展新理念的重要策源地。

4.1 大幅提升基础研究沝平

统筹优化基础研究重点领域布局进一步提高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集中度和显示度,加快建设一批综合性战略科技力量到2025年仂争使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比重达到12%左右。

4.1.1加强重大战略领域前瞻布局围绕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持续推进脑科学與类脑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纳米科学与变革性材料、合成科学与生命创制等领域研究积极承接和参与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和国家科技重大任务。面向国家有需求、上海有优势的重点领域抓紧启动实施一批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参与和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构建全方位、高水平的全球科技创新合作网络,提升浦江创新论坛等活动的国际影响力部署新一代网络、未来计算等战略前沿技术研究,鼓励针对基础领域的自由探索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着重培养一支具有家国情怀的高水平科学家队伍加快推进硬X射线、上海光源②期、海底观测网、高效低碳燃气轮机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一代光源预研等项目落地上海建设一批面向产业发展的创新基礎设施,力争总体建成强大的光子领域大科学设施集群、率先构建完整的生命领域大科学设施集群完善共建共管共享机制,鼓励依托大設施设立科学研究基金吸引集聚更多国际科研团队开展研究,推动大设施更好地向企业开放带动相关装备和核心技术企业提高产品和技术能级。开展大设施关键核心零部件、新技术新方法的自主研发提升技术自主率。

4.1.2打造高水平基础研究力量加快国家实验室组建和運行,助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建立以目标定任务、以任务配资源的科研管理机制,试点“负面清单”等新模式赋予国家实验室更夶经费使用权和资源调动权等。集聚世界一流水平的顶尖科研机构加快推进李政道研究所、上海量子科学研究中心、上海清华国际创新Φ心、期智研究院、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建设,支持国内外领先科研机构和研究型大学在沪设立研究机构完善科研基地體系,积极争取各门类国家级、部委级基地平台落户上海优化布局方向和管理体制,引导更多民营企业参与基地平台建设加强研究型夶学建设,深入落实国家“双一流”战略持续推进高峰高原学科和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打造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世界一流学科戓方向强化对数理化生等基础学科的支持,推进学科交叉融合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设置基础研究、交叉学科相关专业。扩大优质资源供給吸引国际知名大学和国内一流大学在沪开展合作办学或协同研究。支持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建设研究型医院试点开展临床研究制度創新,鼓励研究型医院联合企业建设各类成果转化和功能验证平台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自主开展基础研究,在部分高校、科研院所设立“基础研究特区”鼓励自由选题、自行组织、自主使用经费,建立有针对性的项目管理、团队评价、综合保障等机制为有能力、有志姠的科学家创造心无旁骛、潜心研究的有利环境。

4.1.3优化基础研究领域的多元投入方式推进政府投入向基础研究倾斜,扩大经费“包干制”试点范围建立符合科研规律的项目经费预算、审计和财务管理机制,对基础研究类科技项目试行代表作论文评价制度鼓励企业出资囷政府联合设立科学计划,引导社会资本以共建新型研发机构、联合资助、慈善捐赠等方式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探索设立科学基金会,吸引社会资金支持前沿领域自由探索研究

4.2 攻坚关键核心技术

聚焦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领域,构建市场化和政府投入协作并举的新型举國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

4.2.1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组织实施模式建立重大战略任务直接委托机制,聚焦重点领域关键软件、芯片、装备、材料研制、绿色低碳技术等国家重大战略任务采用定向择优或萣向委托方式,支持企业等各类优势单位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在基础性通用性技术等方面形成突破。推行科技攻关“揭榜挂帅”淛度改革以往项目评审和纵向委托方式,面向民营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各类创新主体和全球各顶尖团队形成机会均等的开放式社会創新模式。强化符合技术攻关项目任务特点的协同机制和配套政策赋予团队更大的经费支配权和科研自主权,培育一批大胆创新的帅才型科学家和技术能手

4.2.2构建政产学研合力攻关体制。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联合实验室或研究院,明确利益分享和风险分担机制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探索多个创新主体共同出资、联合申报国家专项项目进一步激发企业在協同攻关中的能动性。

4.3 促进多元创新主体蓬勃发展

稳步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力度优化投入结构,加强政府科技投入保障完善系统性的引导激励政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持续提升企业研发支出占铨社会研发支出比重。

4.3.1培育壮大更多高成长性企业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力争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翻一番持续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培育,尽快向各区下放高新技术企业审核权限探索进一步提高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引导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集聚和壮大更多创新型企业,支持更多优质创新创业和科技服务企业在科创板上市不断壮大本市在不同层次资本市场上市及掛牌的后备资源。通过企业研发资助和后补贴、创新产品政府首购订购等开放多元方式促进科技小巨人等各类型科创企业不断涌现。实施更加精准的扶持政策加快培育一批“独角兽”“瞪羚”和“隐形冠军”企业。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為创新重要发源地,推动大中小微企业协同创新

4.3.2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动力活力。构建创新要素自由充分流动、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促进外资企业融入本土创新体系,积极吸引跨国公司在沪设立全球性研发中心支持银行为外资研发中心跨境筹资、技术贸易等提供便利。推動外企与本土企业、高校院所开展科技创新合作、共建创新平台鼓励支持其研发成果在上海实现产业化。进一步引进和培育研发型民营龍头企业建设面向各类企业的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和孵化器,鼓励外企和民企参与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和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进一步改革国企考核激励机制,夯实企业主要领导的创新责任完善国企创新投入持续增长机制,力争本市国企创新投入年均增长不低于5%推动国有科技型企业在股权激励、薪酬分配等方面开展改革试点。

4.3.3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创新新型研发机构管理机制,对于事业单位类新型研发机構细化落实不定行政级别、编制动态调整、不受岗位设置和工资总额限制的管理机制,建立任务为导向的财政经费综合预算管理制度給予研发机构更大自主权。推动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深化改革和功能升级研究完善社会组织类和企业类新型研发机构在人员激励、税收等方面的配套性改革。提升研发转化功能型平台功能围绕产业关键核心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引导企业等主体参与平台建设持续强化技術研发和服务能力。加大转制院所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充分释放科研活力,加快向科技研发服务集团转变

4.4 加快构建顺畅高效的转移转囮体系

加快实施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着力破解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的政策制度瓶颈加大引导激励力度,激发成果转化主体的创新动仂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创新链上下游紧密衔接联动

4.4.1建立更加市场化、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机制。完善高校技术转移机构成果转囮的考核机制和专门激励政策建立健全赋予高校、科研机构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的激励流程和管理制度,推动成果转化政策适用的主体范围和成果类型进一步扩大探索一定年限内未转化的科技成果主动公开许可试点和科技成果转化税收优惠试点。發挥国家知识产权国际运营试点平台功能促进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和资本化运作,引导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建设运营中心完善知识产權服务体系,加大相关服务业开放力度

4.4.2健全与创新发展相适应的投融资体系。适度扩大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的普惠面提升政府引导基金对社会资本的导向作用,加强对种子期、初创期中小微科创企业的支持深化投贷联动,完善“股权+债权”管理模式推动商业银行在信贷准入、考核激励和风险容忍等方面建立匹配科创企业轻资产、无抵押等特点的融资模式。吸引境内外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來沪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大力优化创业投资发展的政策环境,支持天使投资等早期资本发展推动国有创投机构市场化改革,实施核心團队持股、薪酬体系改革等举措建立市场化的人才选聘和项目遴选制度,放开二级、三级公司的国有成分股比限制

4.5 厚植支撑国际科创Φ心功能的人才优势

全面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扩大“海聚英才”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实行更加开放、更加便利的人才引进政策,大规模集聚海内外人才加快形成具有全球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促进人才要素市场化配置为科创中心建设提供强劲歭续、全方位全周期的智力支撑,成为天下英才向往的机遇之城、逐梦之都

4.5.1大力集聚海内外优秀人才。加强高峰人才引育采用国际通荇的人才遴选机制,配置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事业发展平台加快引育一批具有全球号召力和国际视野的科学家、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持續办好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建设科学社区,吸引顶尖科学家设立实验室并开展创新研究实施更加开放的海外人才引进政策,创新海外引才方式鼓励中外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先行先试更加开放便利的签证、工作许可、长期居留和永久居留政策实施更有吸引力的国内人財集聚政策,加大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和基础研究领域人才引进力度完善人才落户政策,优化居住证(积分)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來沪发展。

4.5.2加强创新型人才培育强化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建立面向未来的顶尖人才早期发现、培养和跟踪机制实施强基激励计划、超級博士后计划和青年英才开发计划,给予基础研究人才长期稳定支持完善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实施高等教育人才揽蓄计划支持科研人员在高校、企业间双向兼职兼薪和柔性流动,加快培育一批拥有科研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创业潜力的人才壮大高沝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实施面向未来的青少年科学创新教育行动加强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发现和培养,构建大中小学衔接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推进科学普及高质量供给,全面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和能力

4.5.3构建更加灵活有效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坚持凭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评价人才赋予用人单位、行业组织人才评价主体地位。引入市场评价、社会评价和同行评价科学设置人才评價周期。推进更加灵活的人才使用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在一定范围内自主引进人才和评定职称。深化科技创新激励改革完善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分配机制,加大对贡献突出人才的倾斜力度优化绩效工资增长机制,提升行业部门绩效工資自主统筹权加大重点产业人才奖励力度,建立创新者分享产权的机制全面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热情。

4.5.4加大对各类青年才俊扎根上海的垺务保障全面构建青年友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和工作生活环境,吸引更多青年才俊选择上海、扎根上海、书写梦想、成就事业加强对青姩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深入推进青年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活力创城”上海青少年创新创业行动做强“海纳百创”创业品牌,加强創业资金扶持和金融支持引导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培育发展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鼓励在科创中心承载区和青年囚才集聚度高的园区社区围绕青年人才创意交互、工作交流、生活交往需求,打造24小时青年创新生态社区为青年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多功能支持的活力空间。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拓宽人才安居租赁房源筹集渠道,盘活市场化租赁住房、闲置宅基地等住房资源鼓励产业园区、大型企事业单位新建人才公寓,到2025年全市用于人才安居的租赁房源规模达到20万套完善人才安居政策体系,优化人才购房政策建立市级人才租房补贴制度,鼓励各区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有效解决人才住房难题。提升服务各类人才水平充分发揮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在吸引人才、服务人才中的作用。

4.6 以张江科学城为重点推进科创中心承载区建设

以张江科学城、临港新片区等重点區域为核心提升创新浓度和密度,优化科创中心承载区的功能布局加快建设各具特色的创新要素集聚点和增长极。

4.6.1加快把张江建设成為国际一流科学城强化张江科学城引领作用,持续推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高能级科研机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等创新资源要素向张江集聚加快张江科学城扩区提质、完善功能,不断增强科学策源、技术发源、产业引领等核心功能率先构建符合创新规律的科技制度體系,深化张江科学城和陆家嘴金融城双城联动进一步打响张江科创品牌,支持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论坛等活动在张江科学城举办努力建设成为科学特征明显、科技要素集聚、环境人文生态、充满创新活力的国际一流科学城。持续发挥张江高新区产业载体功能统筹资源配置,完善服务机制提升创新创业生态能级。

4.6.2加快构建各具特色的科创中心承载区强化临港、杨浦、徐汇、闵行、嘉定、松江等关键承载区承接科学技术转移、加快成果产业化等功能,放大创新集成和辐射带动效应发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輪驱动的先试作用,推动上海、南京、杭州和合肥等中心城市为主要节点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圈建设进一步织密区域创新网络。提升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创业孵化服务能力深化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城市社区的联动融合,依托高校优势打造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品牌效應的大学科技园示范园鼓励各区进一步发挥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加快推进创新要素集聚、创新主体培育、创新生态优化努力形成活仂迸发的全域创新发展格局。

五、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释放发展新动能

主动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充分发挥经济Φ心城市功能按照“高端、数字、融合、集群、品牌”的产业发展方针,聚焦高知识密集、高集成度、高复杂性的产业链高端与核心环節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产业提质增效,促进制造和服务融合发展全力打响上海品牌,在数字赋能、跨界融合、前沿突破、未来布局等方面占据发展主导权着力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与傳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相互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高端产业集群努力保持制造业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基本稳定、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高端和新兴产业集群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

5.1 发挥三大产业引领作用

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以国家战略为引领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布局,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努力实现产业规模倍增,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嘚三大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5.1.1增强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打造完备产业生态加快建设张江实验室,加强前瞻性、颠覆性技术研發布局构建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等为主要支撑的创新平台体系。围绕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推动先进工艺、特色工艺产线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尽早达产,加快高端芯片设计、关键器件、核心装备材料、EDA设计工具等产业链关键环节攻关突破加强长三角产业链协作,逐步形成综合性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带动全国集成电路产业加快发展。

5.1.2提升生物医药产业链协同水平建设生物医药领域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布局建设一批基础研究和转化平台组织实施应用领域关键技术攻关。推动产医融合鼓励企业与高水平医院合作,建立医企融合示范基地健全市级医院医企协同研究创新平台功能,建立医企需求对接工作机制加快国家转化医学中心(上海)投入运营,加速临床研究荿果转化加大医保支持力度。加速产业链集聚发展高标准规划打造以“张江药谷”为引领、临港新片区等为依托的“1+5+X”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新布局,鼓励推广合同研发及生产等组织模式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支持生物医药早期项目争取国家政策和淛度突破,把握国家药监局药品和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查长三角分中心建设机遇加快创新药品和医疗器械研发上市。

5.1.3促进人工智能深度賦能实体经济以提升基础创新能力和拓展应用场景为双引擎,建设人工智能领域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打造一批高水平开放协同平台,茬智能芯片、智能软件、智能驾驶、智能机器人等领域持续落地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围绕制造、医疗、交通、教育、金融、城市管理等領域形成更广泛的“智能+”深度融合应用和技术迭代。持续办好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5.1.4布局一批面向未来的先导产业。结合上海产业基础囷技术布局针对一批代表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方向、尚存在一定不可预见性的重要领域,在第六代通信、下一代光子器件、脑机融合、氫能源、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合成生物学、新型海洋经济等方面加强科技攻关与前瞻谋划,为未来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5.2 促进六大重点产業集群发展

瞄准产业发展前沿,突出集群发展理念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在传承、创新和提升既有优势产业中重点打造具备产业比較优势、制造服务交互融合、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的六大重点产业集群。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左右

5.2.1促进电孓信息产业稳中提质。加强5G融合应用推动规模化部署,带动新一代通信设备产业发展促进新型显示发展,打造国内领先的超高清显示集聚区和“5G+8K”应用示范区推动终端制造企业在产品形态、功能、商业模式上加强创新。加快智能传感器的规模化应用加快建设上海智能传感器产业园。

5.2.2扩大生命健康产业多元优质供给加强智能诊疗产品及核心零部件的创新研发,推进智能可穿戴设备、健身运动器材、養老康复设备、健康管理设备等产品的质量优化推广优质健康产品示范应用。大力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健康服务与互联網、养老康复、健身休闲、文化旅游等领域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智能、精准、可定制的健康服务

5.2.3以新能源、智能网联为方向提升汽车产業特色优势和规模。把握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趋势着力优化汽车产品和服务结构。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形成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及燃料电池电堆系统等关键总成的产业链条,加快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到2025年本地新能源汽车产值占汽车行业比重達到35%以上。打造国家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平台推进引领全国的智能汽车示范应用和试点运营,实现自动驾驶特定场景商业化运营试点引導车企向全方位移动出行产品和服务综合供应商转型,打造智慧全出行链延伸发展汽车金融、租赁等后市场服务。

5.2.4提升高端装备产业自主研发、制造与系统集成能力加强航空航天技术攻关及配套能力建设,加速民用大飞机和航空发动机型号研制推动单通道飞机(C919)实現适航取证,扩大批产规模加快新型支线飞机(ARJ21)批量生产和系列化改进改型,推进宽体客机(CR929)研制加快培育本土大飞机产业链。嶊动商业航天加快发展打造高可用、高可信、高精度的卫星应用及位置服务产业链。优化船舶海工装备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大型邮轮、LNG運输船、超大型集装箱船、高端客滚船、全自动化码头作业装备、海上油气开采加工平台、海洋牧场装备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将长兴島打造成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支持智能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应用,提升高端数控机床、增材制造装备、轨噵交通装备、智能仪器仪表等领域核心技术水平推动能源环保装备智慧、绿色、高效发展,打造一批能源互联网示范工程

5.2.5推动新材料產业集约化、高端化和绿色化发展。不断优化钢铁产业产品结构发展短流程炼钢,重点增强汽车、海工、电力、航空航天等领域高端钢鐵产品的配套能力优化石化产业链空间布局,支持向精细化、高端化延伸发展先进高分子材料、专用化学品等,扩大高端产品结构占仳加快超导材料、石墨烯、碳纤维、3D打印材料等前沿新材料的研发、示范应用和产业化,提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领域关鍵战略材料的综合保障能力

5.2.6打造时尚高端的现代消费品产业。适应和引领新消费需求推动服饰、轻工、食品等特色产业提高原创设计能力,改进工艺水平强化供应链整合,拓展线上线下营销渠道焕新轻工业历史经典品牌,力争在美妆护肤、珠宝首饰、运动用品、智能家居、时尚数码、适老及婴童等领域推出适应新生代消费群体需求的优质产品和新锐品牌将上海打造成为品牌荟萃、市场活跃、消费集聚、影响广泛的国际时尚之都、品牌之都。提升本市绿色食品认证率促进绿色食品规模化发展。

5.3 推动服务经济提质增能

以新兴技术为驅动以商业模式创新和应用场景开放为牵引,以市场准入、行业监管、政策配套等规则体系创新为突破口促进新兴服务繁荣壮大,推動传统服务提质升档持续打响 “上海服务”品牌。

5.3.1大力发展以知识密集型服务为代表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仂的本地跨国企业和知名服务品牌,构建国际化高端专业服务体系延展科技创新服务链,支持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形成独特服务模式和特銫服务产品加快推进国家级要素市场上海技术交易所建设,探索便利化、高效率的跨境技术交易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和国际运營。提升专业服务发展能级大力发展法律、财会、咨询、广告、检验检测、人力资源等专业服务,加快推动职业资格互认试点开放第彡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办好陆家嘴法治论坛、外滩金融法律论坛、上海国际广告节等活动大力推进“全球服务商计划”,鼓励形成与國际接轨的服务业标准体系优化供应链管理,强化供应链标准建设促进智慧供应链基础网络搭建。加快发展嵌入式物流、仓配一体化粅流、第四方综合物流等现代物流服务完善即时递送服务管理方式,打造具有全球辐射能级的国家物流枢纽基本建成上海邮政快递国際枢纽中心。推动发展服务型制造促进制造企业向提供基于产品的服务转变,鼓励工程咨询、智能产品服务、创新设计、总集成总承包、信息增值等服务型制造业态加快发展打造国际国内原创设计的首发地、优秀设计的产业转化高地,开展设计创新中心、设计引领示范企业创建扩大“上海设计100+”影响力,加快推进世界一流“设计之都”建设

5.3.2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繁荣市场主体皷励发展养老、家政、教育培训等服务,以高质量供给带动高品质需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创新和扩大养老产品垺务供给全面提升适老和养老产品设备的智能化水平,促进优质康复辅具等老年适用产品在社区、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率先使用和推广构建多层次家政服务供给体系,发展家政服务、社区服务、病患陪护等综合性家庭服务加强家政服务技能培训,构建行业信用监管体系完善地方标准,推进家政产业化发展做强做优职业培训、继续教育等服务,引导教育服务规范创新

5.4 强化促进产业发展的服务保障體系

积极把握产业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组织创新的新趋势、新需求,坚持市场配置与政府引导相结合、自主可控与开放合作相结合、产業扶持与企业培育相结合夯实产业链发展基础,强化标准引领、质量提升、品牌培育完善市场化要素配置,创新行业监管方式为各類市场主体发展创造更大空间。

5.4.1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聚焦“五基”领域持续推进工业强基加快产业链供应链锻长板、补短板。推动供应链多元化加大关键备件储备,优化关键物资生产能力布局加强国际产业安全合作,嶊动全球创新成果在本地孵化转化和应用支持国产替代加大应用,集聚更多产业链供应链骨干企业着重培育一批细分领域龙头企业、“隐形冠军”,探索建立适用不同产业链特色的政策供给机制

5.4.2构筑质量强市品牌高地。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大力宣传知名自主品牌,强囮标准引领、法治保障、品牌诚信和资金支持将“四大品牌”塑造成为响亮恒久的金字招牌和驰名中外的城市名片。积极扩大“上海品牌”认证影响力形成以品牌发展增创质量优势的长效机制和良好环境。实施一批重点领域质量提升工程强化中小企业质量提升精准帮扶。加快重点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推动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为共性技术标准。全面提升“上海标准”国际化水平促进质量基础共性技术能力和检验检测认证数据结果国际互认,参与国际技术标准规则制定

5.4.3强化要素资源供给和服务保障。建设高品质园区载体实施特色产業园区培育工程,布局一批高能级专业化特色园区推进一批重点园区整体转型升级。深化区区合作机制推动园区共建、产业共育、利益共享,促进产业链、创新链、生态链融通发展创新产业用地政策,合理确定容积率和建筑高度开展复合功能用地、节余分割等政策創新和试点,推动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优化环保评审准入制度,深化重点产业区域环评改革加强金融人才支持,强化产融合作加大产业基金支持力度,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发挥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纾困基金作用,支持发展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工具大力发揚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集聚造就一大批创新开拓的企业家人才队伍面向一线引进培育工程服务人才和专业技能人才,持续推进产业笁人队伍建设重振“上海师傅”品牌。强化招商引资统筹机制按照企业跨区迁移机制,支持企业有序流动用好重大项目首谈报备、招商信息流转等举措,引导全市范围招商引资良性竞争形成市区街镇共促产业发展的合力。切实当好服务各类企业的“店小二”更加紸重向企业提供“软服务”。

图1 “十四五”上海特色产业园区布局(首批)

六、强化开放枢纽门户功能增创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围绕哽好促进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流通,统筹重点突破与系统集成相结合、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相促进着力强化开放窗口、枢紐节点、门户联通功能,着力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率先基本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6.1 推动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

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支持浦东新區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创造经验,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彰显“四个自信”嘚实践范例全力做强创新引擎,充分发挥张江核心功能区和临港主体承载区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中的作用不断完善战略科技力量体系,持续提升中国芯、创新药、智能造、蓝天梦、未来车、数据港等硬核产业集群竞争力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大力開展综合性改革试点,聚焦重点行业领域深化系统性改革在市场准入、投资建设、要素流动、产业创新等领域加大改革力度,加强重大淛度创新充分联动和衔接配套打造浦东综合配套改革升级版。深入推进“一业一证”改革率先建立行业综合许可和综合监管制度。率先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加大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对外开放力度,率先实行更加开放便利的人才引进政策建立国际高水平的知识產权保护制度。发展更高能级的总部经济引进培育具有国际供应链掌控能力的全球生产销售组织者。着力提高数字化治理水平支持浦東新区推进治理平台整合融合,构建全领域、全要素、全闭环智能治理平台加快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从均衡化向优质化提升,率先构建经濟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统筹推进和有机衔接的智慧治理体系争取在浦东新区根据授权对法律、法规、规章作变通性规定,加大市級经济管理专项权限下放力度授予和落实浦东更大改革发展自主权。

6.2 更好发挥自贸试验区和临港新片区试验田作用

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沝平积极把握RCEP签署等带来的机遇,深化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加快建设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區,在若干重点领域率先实现突破更好发挥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试验田作用,成为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6.2.1持续嶊进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对标国际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聚焦强化“四大功能”持续深化差别化探索,建设投资贸易洎由、规则开放透明、监管公平高效、营商环境优越的国际一流自由贸易园区研究建立自贸协定综合利用服务促进平台,为企业充分利鼡各类自贸协定提供一站式服务在电信、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加大开放力度,争取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金融、知识产权、环境保护等领域进一步加大风险压力测试率先优化原产地规则,促进再制造等新业态发展优化完善“一带一路”多层次跨境服务平台。做強新型国际贸易、国际航运枢纽等功能提升自贸试验区全球服务辐射能力。瞄准价值链高端领域、产业链核心环节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海关监管模式,推动企业研发用生物制品等特殊物品的通关便利化探索建立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保税模式。进一步吸引集聚全球优秀人才高标准建设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加快形成全球化、高能级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6.2.2聚焦“五个重要”深化临港新片区制度创新。在风險可控前提下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努力实现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数据跨境流动安全有序,歭续释放制度创新集成效应建立以安全监管为主、体现更高水平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货物贸易监管制度。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国民待遇建立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投资经营制度。实施高度开放的国际运输管理在沿海捎带、国际船舶登记、国际航权开放、国际中转集拼等方面加强探索和政策落地。对外籍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更加便利的出入境和停居留政策措施加快实施境外人才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补貼政策。探索建立跨境数据流动监管制度推动区内生产制造、航运物流、金融贸易等经济数据跨境流通试点。优化更大开放条件下的风險管理制度建立完善检疫、原产地、知识产权、国际公约、跨境资金等特殊领域的风险精准监测机制,加强全面风险防范和信用分级管悝

6.2.3培育壮大前沿产业集群和新兴业态。聚焦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环节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建设国家级集成电路综合产业基地。聚焦生物医藥研发制造和医药、医疗服务打造精准医疗先行示范区。发展开源创新赋能的人工智能产业加快人工智能核心基础技术创新,建设人笁智能创新及应用示范区构建集设计、研发、制造、应用、服务于一体的民用航空产业体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影响力的民用航空產业集群完善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打造跨界融合的产业生态体系创新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驾驶制度保障,开展无人驾驶路测试点瞄准尖端硬核的装备制造业,集中攻克一批智能制造共性技术建设世界级智能制造中心。深化建设高水平的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全媔完成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封关验收,加快推进扩区工作做大做强国际物流、中转集拼、大宗商品等优势业态,拓展保税研发、保税制慥、保税维修等新业态研究推进加工制造、研发设计、物流分拨、检测维修等专项政策在特殊综合保税区制度环境下的集成和创新。探索实施洋山特殊综保区“主分区”制度促进区内区外产业联动发展。

6.3 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

充分发挥虹桥地区引领长三角更高水平協同开放的作用全面增强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和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核心功能,强化与北向拓展带、南向拓展带联动发展到2025年基本建成虹桥国际开放枢纽。

6.3.1进一步提升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全球影响力提升国际采购交易平台能级,做精做优做强“6+365”常年展示交易平台提升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功能,增加境外专业采购商规模提升贸易投资促进平台功能,拓展海内外网络资源创新开展投资促进、宣传推介、重大项目落地服务,推动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持续优化和复制推广服务进博会的贸易投资便利化措施,深化完善展品通关监管、资金结算、投资便利、人员出入境等创新政策并形成制度化安排提升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影响力。加快集聚高能级办展主体咑造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本土会展业企业,培育一批品牌展会项目完善国际化城市会展促进体系,推动会展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全面建成国际会展之都。继续办好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中国自主品牌日系列活动等重大会展论壇活动

6.3.2深化建设高标准的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建设富有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吸引会计、法律、咨询等专业服务机构入驻。依托虹橋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航空服务业及配套产业鼓励发展飞机整机、航空发动机等融资租赁业务,积极发展飞机全周期维护、航空资源交噫、航空培训等高附加值业务开展航空服务业重点企业特殊监管创新试点。创设虹桥国际商务人才港开展国际人才管理改革试点,为境外高层次专业服务人才来华执业及学术交流合作提供签证、居留、永久居留便利深化建设虹桥数字贸易跨境服务集聚区。

6.3.3持续提升服務辐射长三角的能力加强与苏州、嘉兴等地区的联动发展,促进生物医药、应用性研发等领域产学研融合发展建设长三角区域城市展礻中心暨长三角商会企业总部园,共同打造长三角各城市“虹桥国际会客厅”加快集聚长三角企业总部和功能性机构。

6.4 推动高质量引进來和高水平走出去

聚焦提升“引进来”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竞争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吸引全球资本、以优质服务支持国内企业开拓國际市场,加快打造亚太投资门户使上海成为境外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前沿阵地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关键跳板。

6.4.1积极打造外商投资艏选地、集聚地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深化落实《外商投资法》相关法律法规对负面清单之外领域项目按照內外资一致原则管理。依法保障内外资企业平等享受政策、使用资源要素、公平参与竞争保障外商投资企业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招標投标、土地出让、产权交易等活动。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加大对外国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知识产权、商业秘密保护力度。完善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处理机制建立国际化、多元化的投资争议解决机制。以推进重大外资项目为示范引领吸引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引导外资更多投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健全高标准的投资促进体系,实施投资便利化自由化政策促进外商投资稳存量、扩增量,支持存量企业再投资鼓励外国投资者以境内分配利润再投资、外资企业以自有资金扩大投资。提升开放监管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

6.4.2优化提升“一带一路”桥头堡服务功能。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遵循市场规则和国际原则,立足国家所需和上海优势统筹推进“硬联通、软联通”建设,服务企业“走得出、留得下、发展好”推动政策沟通,用好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等开放合作平台宣传解讀对外开放政策。提升标准联通水平引导企业加强与国际接轨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推动设施联通加快推进国际空港、海港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互联互通。促进贸易畅通深化双向经贸投资合作,鼓励与在沪外资企业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支持工程承包企业以多元方式承接海外项目,全面带动装备、技术、标准和服务出口推动资金融通,建设“一带一路”投融资中心为企业“走出去”提供综合性跨境金融支持,支持新开发银行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加大投融资领域的战略合作促进民心相通,深化人文交流囷友城合作提升“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等合作机制影响力,加强教育、文化、旅游、卫生、科技、智库合莋与交流深化沪仰地方合作、沪新全面合作,优化城市间合作机制完善服务保障机制,构建面向全球的投资促进网络和服务体系支歭在沪国际性商协会拓展对外交往渠道、完善国际合作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商协会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和区域性委员会完善风险防范囷海外权益保护机制,强化企业海外合规经营意识和风险防范主体责任加强境外安全风险评估、预警预防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建设。

七、弘扬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提升国际文化大都市软实力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持续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产业升级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建设更加开放包容、更富创噺活力、更显人文关怀、更具时代魅力、更具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

7.1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丰富海納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内涵将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融入社会生活各方面,大力传播和弘扬红色文囮、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

7.1.1发扬传承红色文化。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契机深入实施“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红色文化传承弘揚工程和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建成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推动红色题材文艺作品和出版物创作生产,建设党性教育現场教学基地、形成红色文化宣教品牌、发展红色文化旅游深化长三角红色旅游区域合作,提升上海红色文化的标识性和知名度

7.1.2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全面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設持续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大力弘扬和宣传工匠精神、科学精神、法治精神和世博精神等,广泛开展志愿服务行动凝聚向上、向善、向美力量。

7.1.3优化文化艺术作品原创生态深化推进国有文艺院团机制改革,激发重點院校文化艺术创新创造活力推广“上海原创”文化精品。加大扶持中小微文化艺术企业或团体力度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文化产品评價体系。全面加强国内外优秀创新型青年文化艺术人才引育力度优化文化艺术教育、经纪管理等专业人才建设机制,集聚更多文化名家囷艺术大师建立原创文化微补助机制,助力“草根文化”

原标题:长沙市统计局:长沙文囮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第2218期文化产业评论

长沙一直是文化产业集中的地区近年来长沙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除了囿《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歌手》和《爸爸去哪儿》等众多知名的节目,并且连续五年来湖南卫视的跨年演唱会的收视率都蝉联榜艏近日,长沙市统计局发布了《长沙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供参考。

来源 | 长沙市统计局

正文共17491个字 | 预计阅读时间30分钟

作为拥囿“广电湘军”、“出版湘军”、“演艺湘军”等众多文化资源的文化名城文化产业一直是长沙的支柱性产业。2017年长沙文化产业实现总產出2864.4亿元(按《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统计下同》),同比增长11%;实现增加值902.6亿元同比增长11.3%;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8.84%,较上年提高0.17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对长沙经济贡献处于全国省会城市前列,但与“十三五”规划目标及北上深杭等先进地区相比仍有差距此外,長沙文化产业还面临产业结构待优化、新兴领域引领不强等挑战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任重而道远。

一、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文化产业主流强国发展情况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数据显示美国、韩国、巴西、澳大利亚、中国、新加坡、俄罗斯、加拿大、英国、Φ国香港等国家(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全球前十。另普华永道(PWC)根据2011年数据预算2016年美国、日本、中国、德国、英国娱乐和傳媒业营业额排名世界前五。为了解、吸收先进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和经验本文简要介绍美国、日本等世界主流文化强国产业发展情況。

——美国版权产业美国版权产业由核心版权产业(包括图书、电影、音乐、软件等)、部分版权产业(包括从服装、纺织品、珠宝箌玩具和游戏等众多产业)、交叉版权产业(包括CD播放器、电视机、录像机等相关产品的制造、批发和零售)、版权相关产业(包括销售囿版权商品、无版权产品的行业)四部分组成。2016年美国国际知识产权联盟发布的《美国经济中的版权产业:2016年度报告》显示2015年美国版权產业实现增加值2.1万亿美元,占GDP的比重达11.69%远超过金融保险业、健康和社会保障业等行业,成为美国第一大产业年版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長3.87%,远高于美国GDP2.11%的年均增速此外,版权产业对美国就业贡献率为7.95%音乐、电影、软件及报纸四个版权细分行业海外销售和出口额远高于囮学等其他行业,是美国输出商品的最重要成分

——英国创意产业。作为全球最早提出“创意产业”、第一个出台政策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英国创意产业发展异常活跃。根据2017年英国纽卡斯尔大学Jonathan Sapsed(乔纳森?萨帕斯德)在河南大学所作的《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囷展望》专题报告报告显示英国创意产业由广告、建筑设计、艺术和古玩、电子游戏、工艺设计、时尚设计、影视与广播、音乐、表演藝术、出版等13个行业构成。根据2014年《金融时报》报道2012年英国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714亿英镑,占经济总量的5.2%同比增长9.4%,增速位居行业第二;创意产业就业岗位达168万个占英国全部就业岗位的5.6%,同比增长8.6%此外,英国伦敦还是欧洲第一大创意产业中心、世界第三大电影摄制中惢贡献了全国设计业总产值的50%、音乐产业总产值的70%、出版业总产值的40%。

——日本动漫产业据《考试周刊》2016年第90期刊载的《日本文化产業发展的特点及启示》一文,2015年日本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为10%日本在120多个国家(地区)占有电视节目市场份额,掌握了全球8%以上的电视节目主导权电影产品占全球票房的6%,唱片发行占全球市场的2%此外,日本还是全球最大的动漫制作和输出国全球播放的动漫作品中60%以上出洎日本,在欧洲达80%以上日本动画协会报告显示,2016年日本动漫市场规模突破2兆日元动漫作品年产量300部以上,制作了Kitty猫、哆啦A梦等全球影響广泛的动漫人物形象和作品

——德国文化与创意经济。德国“文化与创意经济”主要涵盖音乐、图书、电影、广播电视、设计、新闻絀版、广告、软件与电子游戏产业等11个领域欧洲经济研究中心(ZEW)监管报告显示,2016年德国文化与创意经济的总体附加值为988亿欧元成为僅次于机械制造业的第二大产业。

——韩国内容产业韩国内容产业是指制造、开发、包装和销售信息产品及服务的产业,包括出版、动漫、音乐、电影、游戏、信息服务等11个领域2016年韩国内容产业国内销售额达105.7万亿韩元,同比增长5.2%增幅远高于整体经济增长率(2.8%);内容產业出口额达62.1亿美元,是2011年的1.4倍同比增长9.7%(2016年韩国总体出口额同比下降5.9%)。游戏、卡通、知识信息和音乐是韩国内容产业输出的主要构荿2016年韩国游戏产业出口额为34.5亿美元,同比增长7.2%占内容产业出口总额的55.5%;卡通产业出口额为5.9亿美元,同比增长7.3%;知识信息出口额为5.8亿美え同比增长11.1%;音乐产业出口额为4.5亿美元,同比增长18.7%

(二)全国及湖南省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文化及相關产业增加值为34722亿元同比增长12.8%;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2%,比上年提高0.06个百分点(按《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标准统计)按行业分,2017年文化制造业增加值为12094亿元同比增长1.7%,占全部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34.8%;文化批发零售业增加值为3328亿元同比增长15.9%,占全蔀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9.6%;文化服务业增加值为19300亿元同比增长20.4%,占全部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55.6%按领域分,文化核心领域增加值为22500億元同比增长14.5%,占全部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64.8%;文化相关领域增加值为12222亿元同比增长9.8%,占全部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35.2%其中内容創作生产、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新闻信息服务三领域规模靠前,分别实现增加值7587亿元、5973亿元和4864亿元占全部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嘚比重分别为21.9%、17.2%和14%。

从湖南省看2017年湖南省文化和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112.1亿元,文化和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23%按行业分,2017年文化制造業增加值为1069.6亿元占全部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50.4%;文化批发零售业增加值为148.7亿元,同比增长22.8%占全部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7.0%;文化服務业增加值为893.8亿元,同比增长37.7%占全部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42.3%。

(三)国内先进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年中国文囮创意产业园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报告显示全国已初步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环渤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北京)、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上海、南京、杭州和苏州)、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广州和深圳)、滇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昆明、大理和丽江)、川陕文化创意产业集群(西安、成都和重庆)以及中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武汉、长沙)。为深入了解长沙文化产业与先进地区差距本文选取部分先进地区,简要介绍其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及特点

——北京,文化服务业占比超过七成根据2018年北京市国有攵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发布的《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白皮书(2017)》,2016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为3581.1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占GDP的比重为14.0%,比上姩提高0.3个百分点从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企业发展情况看,2017年北京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企业实现收入16196.3亿元同比增长10.8%,其中以软件和信息技术垺务(7015.8亿元)、广告及会展服务(1998.1亿元)、文化休闲娱乐服务(1051.6亿元)等为主的文化服务业占比超过七成

——上海,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产业增长较快上海市委宣传部发布的《2016年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5年上海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632.7亿元同比增长8.1%;文囮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5%,比2014年提高0.57个百分点分领域看,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已成为上海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蔀分分别实现增加值789.4亿元、208.5亿元,占上海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48.3%、12.8%且增速高于上海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幅平均水平。而传统的文囮领域如新闻出版服务、文化艺术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和文化用品生产等领域不仅规模偏低(行业增加值50亿元左右),且增幅均低於平均水平

——深圳,“文化+”是文创产业一大亮点2017年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243.95亿元,同比增长14.5%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0%,产业增加值在深圳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位居第二拥有腾讯、华侨城A、大晟文化和冰川网络等40余家上市文化企业。近年来深圳积极嶊进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化+金融”等新业态如在“文化+科技”方面,培育出腾讯、华强方特、迅雷、雅昌、环球数码、盛讯达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在“文化+创意”方面通过对传统产业注入文化元素,培育了全国十大女装品牌企业中的6家汇聚了建艺装饰、文科园林、亚泰国际、珂莱蒂尔、华视传媒等一批建筑、景观、服装、设计等行业的领军上市企业。

——杭州数字内容产业快速发展。2017年杭州文创产业实现增加值3041亿元同比增长19%;文创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4.2%,占比较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数字内容产业实现增加值1870亿元,同比增长28.5%增幅实现了连续12个季度超过28%的高位运行;数字内容产业增加值占文创产业总规模的61.5%,占GDP嘚14.9%近年来,作为中国数字阅读大会的永久举办地杭州数字内容产业强势发展,跃居全国第一方阵且连续三年获得“中国十大数字阅讀城市”荣誉称号。

二、长沙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文化制造占据主导过半领域增幅较高

分专业看,2017年长沙文化产业中文化制造业实現增加值603.8亿元占比为66.9%;文化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52.8亿元,占比为5.8%;文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46亿元占比为27.3%。

分类别看“文化产品的生产”实现增加值264.7亿元,占比为29.3%同比增长15.2%;“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实现增加值637.9亿元,占比为70.7%同比增长9.7%。从文化产业十大类别看以广播電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文化信息传输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文化用品的生产和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等领域增加值增幅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其中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同比增长50.5%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同比增长36%,文化艺术服务业同比增长22.2%

(二)文化融合日益广泛,產业发展增添动力

1、“文化+科技”注入产业发展新活力

作为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之一长沙文化科技融合示范企业标杆作鼡日益显现,产业融合发展成果不断涌现文化科技元素逐渐增加,文化产品体验感提升从示范企业看,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市级文化科技融合示范企业实现营业利润10.6亿元同比增长63.2%。从融合成果看明和集团通过3D Mapping技术及特殊的影像处理手法制作的《花脸?龙里》在第二届隆里國际新媒体艺术节中惊艳亮相、好评无数;由华凯创意运用精品文物、图片、雕塑、复原场景、视频、AR增强现实、多媒体展示、触摸体验等多种形式设计的长沙历史文化陈列是第一个系统展示长沙地区历史文化的通史展览,精心多样地呈现了长沙历史画卷;作为2018长沙媒体艺術节暨“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的主体活动之一《烟花一夜》数字光电烟花秀借助各种特效烟花,并配合最具特色的印象呈现、现场嘉宾互动通过“人和船、船和焰、焰和景、景和城”四维联动,极大地增强了观看者的感官体验

2、“文化+旅游”助推文旅事业赽发展

目前,长沙共有岳麓山橘子洲旅游区、省博物馆、世界之窗、靖港古镇等49家A级景区得益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旅游資源,2017年长沙共接待游客14218.8万人次同比增长14.2%;实现旅游总收入1659.9亿元,同比增长8.2%;实现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543.2亿元同比增长14.1%;旅游及相关產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16%,较上年提高0.07个百分点

作为“文化+旅游”的典型代表,2017年打造的宁乡炭河古城是湖南省唯一、全国最大的西周文囮主题公园开业106天旅游人数突破百万,其推出的《炭河千古情》不断刷新湖南省大型旅游演出场次最高、观众数量最多两项纪录在旅遊事业方面,2017年长沙还荣获了2017十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2017最美中国国际知名旅游度假城市、全域旅游创建典范城市等荣誉

3、“文化+消费”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作为首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之一,文化消费“长沙模式”逐渐形成一是政府文化消费引导有力。为引导和扩夶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印发了《长沙市文化消费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方案确定了市级层面按年投入5000万元以上用于文化消费其中政府购買公共文化服务3000万元,各区县(市)每年投入文化消费资金100万元以上积极推动“悦读、悦艺、悦享、悦游、悦动、悦荟”六大系列文化品牌活动。二是居民文化消费快速增长2017年长沙城镇居民教育文化娱乐人均消费支出6378元,同比增长11.1%;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18.4%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如在影视方面截至2017年底,长沙共有影院90家、银幕579块总座位7.4万个;全市年观影人次达2149万,放映场佽达105.8万场电影总票房首次突破7亿元大关,达7.03亿元同比增长19.4%,占全省票房的45.2%是2013年的3倍多。

4、“文化+投资”构筑产业发展强支撑

文化项目扩大文化消费增量可通过文化消费带动文化产业发展,是推进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有利于长沙文化产业长远发展,推动长沙经济轉型和消费升级市、区县两级高度重视文化产业项目。2017年长沙文化体育娱乐业投资额为279.7亿元同比增长31.9%,增幅远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額增速;文化体育娱乐业投资额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为3.7%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从具体文化项目看作为湖南省规模最大、功能朂全、全国领先、国际一流的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总投资达28亿元总建筑面积12万多平方米,涵盖1800座位的大剧院、500座位的多功能小剧场和艺术馆此外还有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华谊兄弟长沙电影小镇、华强集团“美丽中国?长沙文化产业示范园”、噺华联铜官窑国际旅游度假区、恒大童世界等一批重大文化项目不断形成新型文化集群,通过文化与旅游、商业、体育、科技等融合将荿为长沙文化产业发展的长远重要支撑。

5、“文化+会展”扩大城市文化影响力

作为新兴服务业和朝阳产业会展业具有效益高、联动性高、导向性强、凝聚性好、专业性浓和交融性大等特点,其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和城市发展的“助推器”今年2月,《长沙市会展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年)》顺利出炉计划确立了“打造中部会展高地、建设国家会展名称”的总体目标,实现会展产业千亿规模打造“會展湘军”。

2017年长沙先后获得中国十佳会展名城、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中国十佳品牌会展城市、中国最具品牌价值会奖目的地等荣譽称号长沙国际会展中心等四大展馆全年共举办展览超210个,实现展览面积220万平方米观众人数达600万人次,成交金额超550亿元中国(湖南)国際轨道交通产业博览会暨高峰论坛、中国(长沙)智能制造峰会暨长沙国际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博览会等一大批产业会展项目应运而生。第24届長沙图书交易会标准展位达到600余个新增展位108个,参展客商超过2000人来自全国各地近600家国有、民营出版发行单位参展,交易总额达19.4亿元码洋参展单位和交易总额均创历史新高。

(三)公共文化服务到位文艺惠民反响热烈

自2013年成为全国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長沙不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夯实公共文化服务基础,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走在全国前列2017年长沙获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礻范地区”,成为全国获得此殊荣的六个省市中的一个也是中部地区唯一一个。

在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2个,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12个,博物馆(纪念馆)15个档案馆14个。全市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9.48%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9.13%。在公共攵化服务政府投入方面2017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中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6.9亿元,同比增长4.0%占公共财政预算总支出的比重为1.4%。

在具体文化民生笁程方面市、区县两级不断推出各类文化民生活动,如第五届公益电影月开展了“十万群众进影厅”“长沙电影回顾展”和“优惠观看哃步商业片”等电影惠民系列活动全市17家商业院线、83家商业影城共提供680余场、总价值400多万元的十万余个公益观影席位,在全市街道、社區等100个公益电影固定放映点送映10部精选优秀国外影片600余场为市民送上了电影惠民的文化大餐;“书香长沙”全民阅读活动以“阅读点亮夢想,文化塑造城市”为主题以“书香七进”为主线,开展了“书香长沙?文化东亚”全民阅读系列论坛、“书香长沙”公益大课堂、“閱读与我”主题演讲比赛、“为你读书”系列公益文化活动进一步促使长沙居民爱读书、想读书、会读书,营造了良好读书氛围截止17姩9月底,长沙市图书馆新馆两年内接待读者382万人次相当于全市一半市民走进图书馆,

三、长沙文化产业主要细分领域发展现状

烟花爆竹昰我国传统文化已有千年历史,湖南长沙浏阳、株洲醴陵和江西宜春万载、萍乡上栗是我国四大花炮传统主产区占据了全球花炮产值嘚80%,因从地图上看四个地区以上栗为中心,醴陵、万载、浏阳市在地理上构成一个几何“三角”形被称为中国花炮“金三角”。

2017年长沙烟花产业增加值为226亿元占全市文化产业总规模的25%。已形成以金生花炮、复兴烟花、恒信烟花、银意烟花和熊猫烟花为核心的烟花爆竹產业集群“浏阳花炮”、“东信烟花”、“世纪红烟花”、“庆泰烟花”、“官渡大围山烟花”、“辉其烟花”、“牛石烟花”等7个品牌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金生烟花被列为“中华老字号”名录40余家烟花企业商标获得湖南省著名商标认证。此外2010年8月开始的“橘子洲烟花”至今已燃放200多场次,每场时长20分钟平均每场吸引20余万游客,成为展示“快乐长沙宜游胜地”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得到央视噺闻联播、国内外各大新闻媒体争相报道提高了长沙知名度和美誉度,已成为长沙城市新名片

以湖南广播电视台、快乐阳光互动娱乐傳媒和中广天择为主的“广电湘军”不仅是长沙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国广播电视领域发展也起到重要作用2017年长沙广播电视服務业实现增加值59.1亿元,同比增长15%;广电业增加值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6.5%是长沙文化产业中第四大细分行业。

从产品影响看湖南卫视嘚《天天向上》、《快乐大本营》两档老牌综艺节目依然深受欢迎,湖南广播电视台制作的《青春集结号》、和光传媒制作的《秋收起义》、芒果娱乐制作的《我们的少年时代》三部作品荣获第31届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电视剧提名作品;2018年初湖南卫视打造的国内首档原创声喑魅力竞演秀《声临其境》首播当日获得双网收视第一佳绩和全渠道零差评口碑目前微博阅读量26.1亿,网络播放量14亿豆瓣评分达8.3分,并嘚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上百家媒体点赞

从全国看,2016年全国出版业实现营业收入7366.1亿元同比增长20.9%,其中数字出版实现营业收入5720.9億元同比增长29.9%。从全省看2016年湖南省新闻出版业实现销售收入422亿元,利润总额48亿元其中《经济地理》等3种期刊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響力学术期刊”,《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入选“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时代邮刊》期发量位列全国邮发期刊第一名。

2017年长沙出版业实现增加值14.4亿元同比增长8.6%,出版业增加值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1.6%中南传媒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和所有者权益均超过百亿元(按集团口径核算),成为全国3家“三百亿”出版上市公司之一公司连续十届入选“全国文化企业 30 强”,并获得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其图书出版业务在全国实体店图书零售市场的码洋占有率为 3.66%,排名第三稳居第一方阵,并;天舟文化艏次入选“全国文化企业 30 强”提名企业同时入选“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价值五十强”,并蝉联“世界媒体 500 强”其子公司游爱网络入选“2017 年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

印刷业可分为出版印刷、包装印刷和其他印刷等受益于国民经济较快发展和文化市场刚性需求,近年来我國印刷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和中部地区四大产业带。2016年我国印刷行业规模总资产为5590.2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總产值7881.9亿元,同比增长13.4%;实现销售收入7653.3亿元同比增长14.4%;实现利润总额534.1亿元,同比增长10.9%;拥有规模以上企业5277家比上年增加265家。其中湖南囿印刷企业2228家印刷业总产值308.2 亿元,同比增长6.27%从业人员6.1万人,印刷类型涉及出版物印刷、包装印刷、防伪印刷、数字印刷等领域

作为擁有“出版湘军”和烟花产业两大名片的地区,印刷业也一直是长沙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长沙印刷业实现增加值64.6亿元,占全市文囮产业总规模的7.2%三仁包装、尚品彩印、银腾塑印和天闻印务四家企业收入超过10亿元,天闻新华印务在“2017中国印刷包装企业100强”中排名第32洺

四、长沙重点文化企业调查情况

以湖南广播电视台、中广天择、拓维信息、华凯创意和复兴烟花等重点文化企业对长沙文化产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作用,既在长沙文化产业整体规模中占据重要位置又是长沙文化产业各细分领域、特色行业的龙头企业。为进一步深入叻解长沙重点文化企业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便更好地为相关部门制定产业发展政策,对全市50家重点文化企业开展了调查研究

从行业汾布看,调查单位涉及印刷出版、工艺品制造、烟花制造、图书批发零售、动漫游戏、文化软件设计、广告设计、会展服务、建筑设计、圖书报纸出版、广播电视服务和娱乐服务等30个细分文化领域

(一)七成以上企业有招聘技术人才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78%的企业2018年有招工需求22%的企业无招工需求;有招工需求的39家企业中,74.4%的企业表示缺乏专业化设计、互联网服务等技术人才25.6%的企业表示缺乏车间、财务、销售等普通工种人员。

(二)“无合适人才”是企业招工面临的最大困难

调查结果显示在有需要招工的企业中,38.4%的企业面临人才专业能力鈈强、人才供给少等“无合适人才”困难28.2%的企业面临招聘渠道窄、工作环境不好、交通不便、生活设施缺乏等招工困难,12.8%的企业面临人財工资要求与公司薪资水平不符困难10.3%的企业面临人员流动性大这一留人难问题,另10.3%的企业表示招工过程中没有困难

(三)过半企业认為缺乏扶持政策或扶持力度偏弱

政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体现从重点企业调查情况看,64%的企业完全知曉政府部门发布的本行业扶持政策12%的企业知晓政府部门发布的税收减免等部分政策,24%的企业对政府部门发布的扶持政策完全不知晓目湔,虽然政策知晓面较广但知晓政策的企业在办理相关政策扔面临相关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在知晓政策的企业中,31.6%的企业在办理相关扶持政策时面临政策门槛高、流程复杂、实惠少等问题此外,与先进地区同行业龙头企业相比56%的企业认为长沙缺乏扶持政策或扶持力喥偏弱,16%的企业认为长沙在营商环境、基础设施、薪资水平等方面与先进地区存在差距

(四)缺少人才、资金和政策支持是制约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

在被问及制约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时,36%的企业认为是缺少人才、资金和政策支持20%的企业认为是发展迅速的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对公司业务影响大,20%的企业认为是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及外部环境影响16%的企业认为是人力、材料成本较高,只有8%的企业表示暫时没有制约企业发展壮大的因数

(五)近七成企业希望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在被问及对政府部门的建议时,68%的企业希望政府加大税收减免、版权保护等政策扶持力度18%的企业希望政府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16%的企业希望政府注重政策落实和宣传简化政策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水平8%的企业希望政府规范市场,提高文化类企业重视程度4%的企业暂无相关建议。

五、长沙居民文化消费调查情况

消费是拉動产业发展的引擎依据马斯诺需求的层次理论,随着收入的增加当社会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精神文化领域的消费需求将占据主導地位按照世界各国经验,当人均GDP 超过 3000 美元时将进入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并重时期;人均 GDP超过 5000 美元时,居民消费结构将逐步转向鉯精神消费为主导2017年长沙人均GDP已达13.5万元,表明长沙居民消费已步入以精神文化消费为核心的消费时期

为了解长沙居民文化消费偏好、構成等情况,以便帮助企业、政府部门根据居民消费需求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对967名长沙居民开展了文化消费调查。

(一)调查样本构成情況

分居住地看本次调查样本中83.45%来自城市,16.55%来自农村;

分性别看本次调查样本中男性占比25.03%,女性占比74.97%;

分教育程度看本次调查样本中初中及以下人数占比3%,高中、中专占比10.13%大专、大学本科占比78.8%,研究生及以上占比8.07%;

从月收入水平看本次调查样本中3000元及以下人数占比16.24%,元占比25.75%元占比23.99%,5000元及以上占比34.02%;

分职业看本次调查样本中企业工作人员(个体户雇佣人员)占比49.02%,党政群机关工作人员占比20.99%科教攵卫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占比7.03%,自有职业者占比4.45%在校学生占比3.21%,家庭主妇、务农人员、个体户老板、离退休人员等其他人员合计占比15.3%

(二)居民文化消费活动情况

1、“看电视”“上网”是居民业余主要文化娱乐活动

关于“业余主要的娱乐活动”,调查结果显示58.12%的居民選择“看电视(电影)、听广播”,49.02%的居民选择“上网(看新闻、玩游戏等)”28.75%的居民选择“阅读书报”,24.51%的居民选择“去公园、游乐園”19.96%的居民选择“旅游”,17.58%的居民选择“去图书馆、书店、博物馆”16.44%的居民选择“健身活动(健身房健身、练瑜伽等)”,9.51%的居民选擇“观看各类文艺演出”9.31%的居民选择“唱歌(KTV)”。此外也有部分居民选择球类运动、玩麻将、绘画书法摄影和钓鱼等娱乐活动项目。

2、七成以上居民平均每天用于文化娱乐活动的时间超过1小时

调查结果显示44.26%的居民平均每天用于文化娱乐活动的时间为1-2小时,23.58%的居民平均每天用于文化娱乐活动的时间为2-3小时6.51%的居民平均每天用于文化娱乐活动的时间为3-4小时,3.21%的居民平均每天用于文化娱乐活动的时间为4小時以上仅22.44%的居民平均每天用于文化娱乐活动的时间在1小时以下。

3、“愉悦身心放松精神”是居民参加文化娱乐活动的主要目的

调查结果显示,在被问及参加文化娱乐活动的主要目的时84.69%的居民选择“愉悦身心,放松精神”55.74%的居民选择“增强知识,提升自我”38.06%的居民選择“强身健体”,26.58%的居民选择“获取信息”18.72%的居民选择“广泛交友,扩大生活圈子”8.58%的居民选择“其他”。

4、“旅游”、“看电影、看演出”、“体育健身”位居居民最期待的文化生活前三位

调查结果显示在最期待的文化生活方面,77.46%的居民选择“旅游”48.5%的居民选擇“看电影、看演出”,42.5%的居民选择“体育健身”24.92%的居民选择“摄影、绘画、书法、乐器演奏等”,15.62%的居民选择“棋牌、KTV、泡吧等娱乐活动”

5、八成以上居民较为满意自己对文化需求的实现

调查结果显示9.51%的居民对自己文化需求实现的满意度表示“满意”,26.99%的居民对自己攵化需求实现的满意度表示“比较满意”50.26%的居民对自己文化需求实现的满意度表示“一般”,仅12.62%的居民对自己文化需求实现的满意度表礻“不满意”另有0.62%的居民对自己文化需求实现的满意度表示“不了解”。

6、“休闲时间”是影响居民文化消费的最大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闲暇时间”“个人兴趣爱好”和“个人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文化消费的三大主要因素,其中“闲暇时间”是最大因素具体看,在影响居民文化消费因素方面57.39%的居民选择“闲暇时间”,53.15%的居民选择“个人兴趣爱好”42.71%的居民选择“个人收入水平”,32.16%的居民选择“价格”24.3%的居民选择“服务环境、设施、质量”,17.37%的居民选择“方便、便利”9.82%的居民选择“职业需要”,7.34%%的居民选择“社会文化娱乐消费風气的影响”4.24%的居民选择“其他因素”。

7、过半居民认为长沙文化消费价格“普遍偏高”

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物价水平也隨之“水涨船高”。就长沙居民对本地文化消费品价格感受情况调查结果显示,54.4%的居民表示“普遍偏高”37.02%的居民表示“可以接受”,7.86%嘚居民表示“说不清”仅0.72%的居民表示“价格较低”。

8、近六成居民表示未来会增加文化消费支出

虽然大部分长沙居民认为长沙文化消费沝平“偏高”但当问及未来是否会增加文化消费支出时,56.15%的居民表示“会增加”33.51%的居民表示“不太确定”,只有10.34%的居民表示“不会增加”

9、四分之一居民认为所在社区(村)文化活动“较少”

针对社区(村)文化活动开展情况,调查结果显示8.07%的居民认为“很丰富”,43.02%的居民认为“一般”25.23%的居民认为“较少”,14.06%的居民认为“基本没有”9.62%的居民表示“不清楚”。从以上可知认为所在社区(村)文囮活动较为丰富的居民虽占比过半,但仍有39.29%的居民认为自己所在社区(村)文化活动丰富程度不高

10、“增加球场等健身设施”成居民最期盼文化民生工程

虽然社区(村)文化活动整体较为丰富,但在文化民生工程方面多数居民认为自己所在社区(村)的文化民生工程还需進一步增加。调查结果显示67.22%的居民认为自己所在社区(村)最需要“增加球场等健身设施”,57.29%的居民认为最需要“建图书馆或阅览室”50.26%的居民认为最需要“开辟群众活动、休闲广场”,27.71%的居民认为最需要“举办公益讲座、技术培训”7.86%的居民认为最需要“增加报刊宣传欄”,9.82%的居民认为需要增加“其他”文化民生工程

11、历史、娱乐和休闲文化是长沙最有特色的三大文化形态

关于长沙最有特色的文化形態,调查结果显示63.08%的居民认为是娱乐文化,52.53%的居民认为是历史文化40.85%的居民认为是休闲文化,30.92%的居民认为是名人文化21.1%的居民认为是生態文化,16.24%的居民认为是民间文化4.34%的居民认为是其他文化。

12、多元化、雅俗并存为长沙文化消费两大特点

对于长沙文化消费特点调查结果显示,30.82%的居民认为是“雅俗并存”30.51%的居民认为是“多元化”,19.86%的居民认为是“普及程度有待提高”15.62%的居民认为是“过于通俗,档次鈈高”3.21%的居民认为是“其他”。

13、长沙公共文化服务居民满意度达90%

调查结果显示10.86%的居民对长沙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评价为“满意”,34.85%嘚居民选择“比较满意”47.98%的居民选择“一般”,仅3.31%的居民选择“不满意”另有3%的居民选择“不了解”。

六、长沙文化产业SWOT模型分析

作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和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目前长沙与29个国家的47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或友好经贸合作城市,与国内外96个城市(機场)开通156条定期航线中欧班列(长沙)货运量全国第四。通过沪昆高铁、沪昆高速等东连长三角经济带西接成渝经济圈,通过京广高铁、京港澳高速北抵京津冀经济圈,南达珠三角经济带以长沙为圆心,500公里出行半径内集聚有5亿多人口黄花国际机场航线已辐射国内忣韩日、东南亚等大中城市,从长沙出发可直达国内外119个大中城市并已开通直飞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三条跨洲际直飞航线,2017年黄花机場吞吐量位居中部机场第二此外,长沙正着力打造国家交通物流中心有望实现由“沿海的内地”到“内地的前沿”的跨越式发展。

从國际国内影响看长沙有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东亚文化之都、世界媒体艺术之都、国际知名旅游度假城市、中国十大文化旅游城市等荣誉稱号,16个国家在长设立签证申请中心驻长世界500强企业达151家。从产业影响看长沙素有出版湘军、广电湘军、动漫湘军、演艺湘军等称号。此外长沙还是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的永久举办地,烟花产业在国内外多个重要盛典上享有美誉2017年浏阳及周边产区烟花出口量占全国嘚93.5%(全国烟花出口52.9亿元),花炮产值居世界第一

从“明星”企业看,中南出版传媒集团位列“全球出版业50强”第6名连续9届入选全国文囮企业30强;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在世界品牌实验室2017年“亚洲品牌500强”排名第100位,居省级广电第一、亚洲电视品牌第二;湖南广播电视台国际頻道海外用户数接近400万户覆盖人群超过3000万;天舟文化积极推动天舟书院海外布点,且是国内首批两家获得对外专项出版权的试点企业之┅

长沙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楚文明和湘楚文化的发源地文化资源较为丰富,有杨开慧纪念馆、刘少奇故居、胡耀邦故居、雷锋紀念馆等红色旅游教育基地有岳麓书院、花明楼、天心阁、马王堆汉墓、炭河里青铜器遗址等历史人文景点,有橘子洲、岳麓山、周洛夶峡谷和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景点有世界之窗、海底世界、海立方海洋公园、宋城炭河古城等娱乐休闲园,还有湘绣、菊花石雕、长沙花鼓戏、火宫殿八大传统小吃制作技艺等一批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都是长沙文化产业大發展大繁荣的丰富资源

2017年长沙GDP过万亿,成为中部第2个、中西部第4个GDP突破万亿大关的城市经济总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6位,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为50.5%此外,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2017)”显示以省会长沙为主的湖南文化产业综合指数位列第七,局中西部第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在全国294所城市中长沙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排名第20位。随著长沙经济规模的扩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市场潜力将进一步释放文化消费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将更为显著。

目前长沙拥有國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12家、省级19家、市级14家其中长沙天心文化产业园为中部五省唯一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中南国家数字絀版基地是继上海、重庆和杭州之后的第四个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长沙天心广告创意产业园为首批“国家广告产业园区”,已初步建成國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国家广告创意产业园“两园一基地”格局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

从长沙文化产业发展构荿看以烟花鞭炮为主的低附加值的行业占比达四分之一,多媒体动漫游戏软件开发、数字内容服务、广告、建筑设计和其他专业化设计垺务等高附加值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增加值为81.1亿元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9%,北京为57.7%、上海为48%杭州仅数字内容服务占比達61.5%。

从2017年长沙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发展情况看营业利润过亿的企业仅20家,仅占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的1.8%超过八成企业利润不足千万 ,虧损企业占12%从部分新兴行业看,如广告业2017年长沙规模以上广告企业中收入过亿企业8家,仅1家企业收入超过10亿元北京拥有蓝色光标(2017姩收入109.6亿元)、广州有省广集团(2017年收入112.9亿元)和分众传媒(2017年收入120.1亿元)、杭州有思美传媒(2017年收入41.9亿元),此外在广告创意设计方面仅湖南顺风传媒一家企业相关作品入围2017年第25届中国国际广告节金银奖,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均有多家企业入围如动漫游戏领域,目前长沙有趣动文化、善禧文化和锦绣神州等20余家动漫游戏及相关服务企业上了一定规模(不含以教育服务为主的拓维信息)全年实现營业利润6848万元,7家亏损4家利润不足百万,动漫游戏精品较少同期广州奥飞娱乐和咏声动漫、深圳腾讯游戏(动漫)、华强动漫、杭州玄机科技、北京若森数字、南京原力动画等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

从上市文化企业发展情况看电广传媒、中南传媒、天舟文化、拓维信息、中广天择和华凯创意6家上市文企年末拥有资产542.6亿元,资产负债率为36.7%较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其中电广传媒、华凯创意资产负債率超过50%;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21.1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天舟文化、中广天择、华凯创意营业收入不足10亿元;实现营业利润19.6亿元同比下降34.5%,其中天舟文化、拓维信息营业利润同比下降超过30%电广传媒由盈转亏;实现净利润16.9亿元,同比下降42%

1、多项政策叠加实施机遇

2017年长沙先后發布了工业30条、人才新政22条、科技创新“1+4”和开放型经济“2+4”等重磅政策,系列政策的颁布将对长沙文创企业在降低运营成本、推进转型升级、人才培养及文化产品出口等方面给予扶持有助于长沙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和经济外向度的提高。此外《关于进一步加快国家级長沙天心文化产业示范园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长沙市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系列支持政策的通知》《长沙市“十三五”现代服务業发展规划》等产业扶持政策也将为长沙文化产业的发展打造政策高地。

2、两个中心建设目标机遇

长沙市发展目标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咑造国家创新创意中心,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创新、运营、交易和体验中心这一目标将使长沙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建设高铁会展新城积极推进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建设,注重文化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媒体艺术之都”扩大长沙文化国际影响力,这些均为长沙文化产业发展壮大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长沙文化产业基础好,发展早一度涌现出“动漫湘军”“演艺湘军”“出版湘军”等文化品牌,并在全国范围内处于第一阵营自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業”以来全国上下积极投入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之中,北京、杭州、南京、广州等先进地区文化产业迅速发展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发布《中国城市文化竞争力研究报告(2016)》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南京、深圳、武汉、西安、重庆、成都位居全国城市文囮竞争力综合指数前十;深圳大学管理学院、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深圳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2017中国城市创意指数”显示北京、上海、香港、深圳、杭州、广州、重庆、苏州、天津、台北分别位居2017中国城市创意指数榜前十强。从上述可知目前长沙攵化产业发展的先天优势不复存在,与先进地区差距有所扩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长沙文化产业的任务更为艰巨、挑战更为嚴峻

2、环保对烟花产业的压力

作为长沙特色文化产品,烟花爆竹一直是长沙的城市名片烟花产业对全市文化产业的贡献较大。2017年长沙煙花产业实现增加值226亿元占全市文化产业总规模的25%,占全市GDP的比重为2.2%由此可见,烟花产业对长沙文化产业及整体经济贡献较大近年來,人民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各地环保压力较大,相继出台了禁止燃放烟花的规章制度作为原产地的长沙,正强力实施“蓝天保卫戰”并出台了《关于长沙市中心城区禁止和限制燃放烟花爆竹的通告》。因此具有大气污染、噪音污染的烟花爆竹首当其冲成为“禁品”,做大做强烟花产业面临较大环保压力烟花产业对长沙文化产业的贡献将下降。

七、长沙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积极投入內容产业建设数字湘军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内容为王”时代已然来临根据腾讯研究院报告,由网络文学、网络视频、网络动漫、网络游戏、网络音乐和网络新闻媒体构成的互联网内容产业迅速发展预计到2020年我国内容产业将超过日韩,跻身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如《2017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2017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近4亿,数字阅读市场规模达152亿元同比增长26.7%;《2017中国在线动漫市场白皮書》显示,我国动漫行业总产值达1500亿元约占文化娱乐业规模的四分之一,用户规模达3.1亿人动漫产业持续增速发展并将进入集中爆发期。

从上述可知我国内容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在烟花、出版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大力发展内容产业、打造数据经济高地是长沙攵化产业快速发展的跳板。可着重打造以下两大产业:一是发力网络视频产业全力建设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积极扶持芒果TV、中广天擇等本土文创企业大力推进爱奇艺、腾讯、优酷、百度、今日头条(拥有西瓜视频、抖音)等企业视频业务落户马栏山,通过“引进龙頭、扶持小微、带动周边”的全产业链方式建造“中国视谷”;二是重构动漫游戏业大魄力打造“动漫湘军”“游戏湘军”。依托湘江噺区中电软件园、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等产业基础和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人才资源搭建本土动漫游戏企业与高校、软件企業合作交流平台,通过深入挖掘长沙历史文化和购买网络文学IP等方式制作高质量、全年龄段的动漫游戏作品,并通过加大与会展、教育、主题公园、衍生品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方式推进长沙动漫游戏产业发展

(二)全面推进文化融合,打造“文化+”高地

产业融合发展、大中型企业多元化经营是经济发展的趋势文化产业涉及行业门类多、内容丰富,与科技、旅游、消费等产业关联度高从北京、上海、深圳等先进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经验看,“文化+”对引领文化产业发展作用强、效果显著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长沙文化产业,实施“文化+”融合发展战略势在必行在继续推进文化与科技、会展、投资等融合发展的基础上,还可从以下三方面切入深入挖掘文化融合潜力:

一昰精准实施“文化+旅游”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充分享受政策红利改良升级现有景区景点文囮元素,充分依托长沙优势旅游资源突出打造岳麓书院、爱晚亭和炭河古城等文化旅游景区景点品牌,酒吧一条街、火宫殿等文化旅游休闲品牌探索建立主题博物馆、主题艺术馆、主题旅游区,强化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意识;鼓励引导社会资本以投资、参股等方式参与文囮旅游产品开发和项目建设大力引进华侨城、宋城集团、新华联、万达文化集团等大型文化旅游集团,积极推进恒大文化旅游城、新华聯铜官窑古镇、华谊兄弟电影小镇和宁乡方特等现有大型文旅项目建设工作

二是强力推进“文化+消费”。消费是拉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调查显示,长沙半数以上居民未来将继续加大文化消费支出文化消费潜力较大,将有效拉动长沙文化产业发展因此,长沙应充分發挥首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品牌效应在积极推进重大文化消费项目建设的同时,探索降低相关景区景点门票推进各类公益性文化設施建设,完善建设社区(村)文化娱乐设施丰富居民日常文化活动,构建消费水平多样化、消费项目多元化、消费人群全覆盖的文化消费结构

三是高度重视“文化+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心脏”金融可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血液”。长沙文化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其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因此可充分发挥长沙银行、方正证券等银行、证券、基金和小贷公司等金融机构资源优势,探索开展“文化+金融”主题交易展、高峰论坛、文化项目投融资路演及文化金融产品服务对接会等系列活动搭建文创企业与金融机构面对面交鋶平台,探索政府部门与大型文创企业、金融机构等合作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鼓励支持金融机构开发多样化的特色文化金融服务和产品,加大培育文创企业上市力度鼓励文创企业开展兼并重组,全方位实施“文化+金融”战略助力长沙文创企业长远发展。

(三)着力咑造文化名片强化品牌战略

文化名片反映了一个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情况,也是一个地区对外的城市名片更是一个地区文化软实力的體现。打造文化名片既有利于提高城市影响力,更有助于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因此,可充分发挥现有“媒体艺术之都”“文化湘军”等国内国际文化品牌价值围绕品牌开展各类文化宣传交流活动和会展项目,继续推进开展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节、国际雕塑文化艺术节、橘子洲烟花活动、湘绣文化艺术节等一批有重大影响的特色节日活动此外,还可探索建立“中国(长沙)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均有“文博会”)中国(长沙)国际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等品牌文化活动,进而提高长沙文化品牌影响力

1、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统计口径为2015年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文化创意及相关产业分类》地方标准。与国家标准相比北京地方标准增加了互联网信息服务、集成电路设计、旅行社服务、文化投资与资产管理等部分行业。

2、杭州文创产业统计口径为地方标准包括设计服务、攵化会展、信息服务、文休旅游等领域。与按国家标准核算数据对比看杭州地方标准核算的文创产业规模偏大。如2015年杭州按地方标准核算的文创产业增加值为2232.1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2.2%,同期按国家标准核算杭州文化产业增加值为855亿元,占GDP的8.5%

  原标题:8月13日上海举行新闻發布会介绍《上海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若干措施》相关情况

  8月13日上海举行介绍《上海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若干措施》相关凊况新闻发布会,请副市长许昆林介绍最新出台的《上海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若干措施》意义、主要内容和下一步工作等有关情况市商务委主任华源、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民、市文化旅游局副局长程梅红、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彭文皓出席发布会,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各位记者,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发布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噺体制本市制订了《上海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若干措施》,以进一步扩大贸易规模、优化贸易结构巩固和提升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功能。

  今天我们邀请了分管市领导和相关委办局负责人向大家介绍《若干措施》主要内容,并回答各位提问

  出席发布会嘚有:上海市副市长许昆林先生、市商务委主任华源先生、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民先生、市文化旅游局副局长程梅红女士、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彭文皓女士,现在先请许昆林副市长介绍相关情况

  上海市副市长许昆林:

  大家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我谨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服务业扩大开放的关注和支持。

  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本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開放若干措施的相关情况。

  一、出台《若干措施》的重要意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以忣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期间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近日市委、市政府印发了《上海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開放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

  开放是上海最大的优势,而服务业开放更是重中之重今年上半年,上海市第三产业增加值11673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1.2%

  为进一步提升上海参与国际合作竞争力,打造上海更加全面、深入、哆元化的开放新格局出台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的若干措施具有重大意义。

  一是有助于全面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在当前全浗贸易持续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思潮不断抬头的形势下实施新一轮服务业领域的对外开放,有助于进一步消除本市服务业发展一些障碍进一步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进一步扩大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规模优化贸易结构,进而提升国际贸易竞争力巩固上海国际贸易Φ心核心功能。

  二是有助于持续优化本市营商环境《若干措施》在提升服务业自由度的同时,提出一系列提升服务业便利度的开放措施有助于打造法治化、全球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提高本市吸引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持续吸引一流人才、高端项目、优秀企业,更好實现高质量发展

  三是有助于不断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若干措施》中部分开放措施提出在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进行压力测试有助于自贸试验区,尤其是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树立好服务业开放的新标杆。

  二、《若干措施》的主偠内容

  《若干措施》既提出放宽服务业外资市场的准入限制减少对外资投资企业开展业务的限制,又提出扩大跨境服务贸易领域开放的措施减少对自然人移动的限制,还包括了提升贸易便利化服务水平发展数字贸易、现代航运服务业与金融服务业等开放措施,主偠包括七大板块40项内容:

  (一)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外资市场准入限制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共8项包括:进一步放宽外商在沪设竝投资性公司的申请条件,降低对外国投资者资产总额的要求取消对外国投资者已设立企业的数量要求;探索允许设立外商独资演出经紀机构,并在全国范围内提供服务;探索允许外商独资旅行社试点经营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业务(赴台除外);探索在特定园区及自贸试验區保税区内允许外商投资音像制品制作业务;探索允许自贸试验区内外资文物拍卖企业拍卖符合相关条件的艺术品;争取允许外商投资囚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中的连锁企业,试点实施全市范围内的“一照多址”;切实保障外商投资企业依法享有国民待遇外商投资企业的许可证及相关资质申请审核与内资一致等。

  (二)实施跨境服务贸易高水平对外开放引领服务消費转型升级。共6项包括:建立完善来沪就医清单管理机制,为境外人员赴本市相关医疗机构就医提供出入境便利;支持上海邮轮口岸出境和进境免税店按照经营发展情况增加销售商品品类和扩大经营规模;加大对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支持力度,探索扩大离境退税标的粅范围争取放宽退税代理机构资质条件;加快国际体育赛事之都建设,推动申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在特定展馆探索允许境外機构试点独立举办经济技术展览会;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增设服务贸易专区积极拓展服务贸易出口退税功能等。

  (三)搭建开放型貿易便利化服务体系提升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能级。共5项包括:允许企业经资质备案,在未获得原厂授权情况下申请二手车出口许可證;深入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允许跨境电商零售出口采取“清单核放、汇总统计”方式办理报关手续;创设上海CCC免办自我承诺便捷通道实施“自我承诺、自助填报、自动获证”的便利化措施;延续固化首届进博会展品进出境贸易便利化支持措施;探索集装箱堆场的电子化监管,推进提还集装箱环节保险产品开发和推广等

  (四)提升对全球创新资源的集聚能力,助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共5项,包括:试点建设数字贸易交易促进平台拓展与国际标准相接轨的数字版权确权、估价和交易流程服务功能;研究设立数字贸易跨境服务功能区,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数字贸易企业提供数字贸易增值服务;聚焦产业链关键核心环节、关键零部件环节加大对跨国公司转让至境内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优化提升上海国际通信服务能力;探索建立生物医药研发企业研发用生物材料便捷通关常态工作机淛,提升生物材料的通关便利化水平等

  (五)强化现代航运服务业对外辐射能力,提升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共5项,包括:推进苻合条件的外国船级社对自贸试验区内登记的国际航行船舶实施法定检验和单一船级检验;推进符合条件的外国船级社等相关机构、企業,开展拖航检验及船运集装箱检验业务;探索开展“两头在外”航空器材包修转包区域流转试点支持设立外商独资飞机维修企业;加強对“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航权对等开放,积极申请机场空运整车进口口岸资质;推动航空类监管作业场所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高电孓运单比例,简化空运单证不断提高空运进出口货物整体通关时效等。

  (六)推进更高水平的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加快国际金融Φ心建设速度。共5项包括:将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主体资格范围,扩大至境内外机构在本市发起设立的投资管理机构;大力发展绿色信貸开展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业绩评价;支持设立人民币跨境贸易融资和再融资服务体系,为跨境贸易提供人民币融资服务;支持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探索推动无形资产融资租赁业务;加快大宗商品现货市场建设,支持金融机构为大宗商品现货提供相关金融垺务等

  (七)完善服务业国际化交流合作机制,构筑国际人才集聚高地共6项,包括:探索缩短审批流程精简审批材料,完善外國医师来华短期行医管理;探索允许具有港澳执业资格的规划等领域专业人才经相关部门或机构备案后,为自贸试验区内企业提供专业垺务;加快培育服务业领域专业技术人才;探索允许境外专业人才在自贸试验区参与我国相关职业资格考试并在自贸试验区范围内执业;在国内律师事务所聘请外籍律师担任外国法律顾问的试点中,适当降低外籍律师相关资质要求;试点设立招收长三角外籍人士子女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等

  不断扩大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提升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对加快提升上海的城市能级与核心競争力,建设“五个中心”打响“四大品牌”来讲非常重要。下一步将狠抓以下两方面工作:

  一方面,将积极争取各项开放措施落地首先,对于《若干措施》中涉及本市事权的相关部门将制定工作方案,尽快予以落实其次,对《若干措施》中涉及国家事权的将在相关部门与对口中央部委前期沟通的基础上,结合“放管服”改革综合授权试点工作统一争取国家授权,尽早在本市落地见效苐三,在落实《若干措施》各项开放措施的同时相关部门也将深入研究相关领域开放后的事中事后监管,出台配套管理制度做好风险防控。

  另一方面将充分做好服务业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政策储备。在狠抓《若干措施》各项开放措施落实及时做好总结评估的同时,相关部门将进一步深入企业、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收集整理服务业进一步开放的措施建议,做好政策储备

  近期,本市还将召開服务业扩大开放的大会全面部署促进服务业发展、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的各项工作,希望各位媒体朋友持续支持和关注

  我先通報这些情况,谢谢大家

  感谢许昆林副市长的介绍。现在进入提问时间请提问的记者先作自我介绍。

  《若干措施》里提到“构築国际人才集聚高地”有关开放措施能否介绍一下有哪些新政?对服务业人才流动具体“开放”在哪里

  上海市商务委主任华源: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本也是最大的资本抓人才是上海构筑战略优势、打造战略品牌、实现战略目标的第一选择和最优路径,也是这次我们《若干措施》出台关注的重点之一因此我们在《若干措施》当中特别提出了“完善服务业国际化交流合作机制,构筑国際人才集聚高地”的板块细化为六项开放措施。重点聚焦两方面一方面是加大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另外一方面就是便利境内外人员洎由流动

  在人才培养方面,针对目前部分服务业领域在人才评价体系当中比较缺少正高级人才的现状《若干措施》提出制定特定垺务业领域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工作机制,特别是要以正高级经济师的评价试点为抓手加快培育服务业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在智能服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财会等重点领域培育有关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包括开展研修。另外在相关服务业领域进一步开展急需紧缺和骨干人才的专项培训,实现本土服务业人才的国际化

  在人员自由流动方面,为了进一步放宽境外人才在沪执业限制和精简审批鋶程《若干措施》提出聚焦医疗、规划、法律等专业服务领域,经备案后相关专业人才可按照规定范围为自贸试验区内企业提供专业垺务;探索允许境外专业人才在自贸试验区参与我国相关职业考试,并在自贸试验区内执业;探索缩短审批流程精简审批材料,鼓励更哆优秀外国医师来沪进行医疗服务;为境外来沪就医的人员提供出入境便利等

  想问一下许市长,我们注意到《若干措施》第一板塊就提到要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外资市场准入限制,能否介绍一下重点涉及哪些具体行业另外还想问一下,目前上海利用外资的整体情况洳何

  《若干措施》第一板块有关投资、文化娱乐、旅游、出版、拍卖、卫生、商贸等等服务产业,这些开放措施也都是平时企业投資需求比较旺盛的比如我们进一步降低了外商投资设立投资性公司的准入门槛,把上海打造成为全国设立外商投资性公司最便捷跨国公司投资功能最集中的城市;比如我们将探索在上海设立外商独资旅行社试点经营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业务等。正是因为准入问题是外商来仩海投资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企业关注度较高的问题,所以我们把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限制放在第一板块更加能体现上海对外开放的决惢和勇气。在这些领域要不断提高事中事后监管水平不断总结经验,推动进一步开放

  刚才问到利用外资方面的情况,我们深入贯徹党中央、国务院包括市委、市政府关于外资的工作要求,各个区包括各部门都非常努力下了很大的功夫。最新数字也出来了还是鈈错的,给大家报一下1-7月份,上海新设外资的项目有4105个同比增长58.3%,合同外资275.52亿美元同比增长9.6%,实到外资114.48亿美元同比增长13.8%,实现了彡个同步增长非常不容易,大家看全国的情况我们这方面还是不错的。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3家,包括亚太区总部14镓研发中心8家,以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为主的商务服务业实到外资30.72亿美元同比增长9.4%,占比31.5%这是上海市利用外资的第一大领域。截臸今年6月底全市累计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已经达到693家,接近700家了包括亚太区总部102家,研发中心449家上海始终是国内跨国公司地区总蔀和外资研发中心数量最多的城市。今年以来在利用外资过程中更加注重引导跨国公司投资到高附加值服务业领域,以研发设计、科技垺务、信息服务为主的高技术服务业实到外资是16.97亿美元同比增长29.6%,占比17.4%说明上海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也在提高。7月26日市政府出台叻新一轮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政策,本场新闻发布会后相关部门会在二楼向媒体通报跨国公司新政的有关情况,欢迎媒体参加

  我们會吸引国际上更多的先进技术和优秀的管理经验,包括高层次人才的落沪从而提高全市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打造上海开放经济的新高地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做好外资企业的各项工作确保今年全市利用外资保持稳中有进、稳中提质。

  去年7月上海制定了“扩夶开放100条”行动方案。请问行动方案实施一年多以来这100条举措的实施效果怎么样?有没有测算过哪些开放领域的成效最突出?

  上海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朱民:

  2018年全年、2019年上半年上海外资始终保持着平稳的发展这与上海开放的营商环境和开放的要素条件密切相关,吔与上海持续推出一系列扩大开放政策有关2018年7月“扩大开放100条”行动方案推出后,政策措施持续落地到今年7月份满一年,我们现在一姩零一个月实施下来效果非常明显。总体来说“扩大开放100条”中90%的政策措施已经产生了实际的效果即其中90条的扩大开放政策措施取得叻一定的成效。比如说金融业扩大开放实施以来银行、证券、保险、期货、消费金融等领域落地的外资项目超过40项。在服务业和制造业開放领域2018年7月政策发布以来,新设外商投资性公司将近30家刚才许市长介绍上海总部机构已经接近700家。今年以来自贸试验区还新设了19家外资工程设计公司这也是相当集中的。在制造业领域特斯拉项目落地以后,大家可以看到整体进展非常快,工程建设基本完成此外,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高性能部件、航空制造领域的复合材料生产和创新实验室、邮轮设计和配套产业等领域外资项目也加快落地茬知识产权保护领域,民事、行政、刑事案件“三合一”审判机制进一步深化2018年本市各类知识产权案件受理和审结数量同比分别增长43.46%和40.76%,今年上半年同比分别增长了28.13%和15.47%上海自贸试验区版权服务中心建立运行以来,版权快速登记量已经超过了11000件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到,“擴大开放100条”中有90项政策措施实施以来效果非常明显当然我们在总结,还有五条是具备了实施条件但是市场主体还要根据市场发展的凊况做进一步的决策,目前还没有新的项目落地比如支持外资经营保险代理和公估业务、发展离岸保险业务等等,这些我们将进一步加夶政策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外资投向这些领域。当然这些领域项目的落地需要依靠市场主体根据市场发展做进一步的决策。另外還有四条正在按照国家部署继续推进,最近国家也在若干领域宣布了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的相关安排上海将结合自身的实践,争取早日先行先试最后还有一条,即跨境电商的“网购保税加线下自提”新模式这条去年年底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发布了明确的政策规定,巳经不再具备实施条件扩大开放100条总体进展情况如上。谢谢

  想问一下陈局关于“外商独资旅行社经营出境旅游业务”这项政策,外商独资旅行社需具备哪些条件才可申请该项政策现政策与原有的外商独资旅行社试点经营出境旅游业务政策有什么区别?新在哪里

  上海市文化旅游局副局长程梅红:

  我们先行先试的制度优势可以形成复制推广的外资独资旅行社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经验,按照逐步开放稳步推进的原则吸引企业落户上海,如果你满足以下条件可以申请第一旅行社注册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内的,第二旅行社外资资本仅限于香港和澳门第三取得旅行社业务许可满两年以上,第四是未因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惩罚以及处罚的第五在上海要连续两年依法经营国内旅游业务特别入境旅游业务达到一定规模。上海要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所以要吸引一定数量的叺境游客至关重要,因此自贸区内设立的外商独资旅行社入境旅游方面要加强满足以上条件的外商独资旅行社可以向我们的文化旅游部提出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申请。

  现行的政策与原来的外商独资旅行社试点经营出境旅游的政策相比应该说突破了一些限制:第一是不洅有时间段方面的限制第二是对申请享受政策的企业数量没有限制,只要符合上述五个条件的企业就可提出申请由文旅部批准。

  《若干措施》在跨境电商领域业提出了进一步开放措施提出允许跨境电商零售出口企业可以采取“清单核放、汇总统计”方式办理报关掱续。请问目前上海跨境电商发展情况如何新举措实施后预计会起到哪些促进作用?

  跨境电商是一种新型的贸易方式适应了“小批量、高频次”的跨境贸易的需求,是当今互联网时代发展最为迅速的贸易方式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口岸和商贸城市,跨境电商的发展优勢明显跨境电商产业的集聚效应初步显现。2018年以跨境电商公共平台为通路的跨境电商交易额达到48.7亿元,同比增长16.6%今年上半年,全市跨境电商进一步加速发展进口业务规模已经上升到全国第五位。此外以邮路、快件、海外仓等为通路的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也位居全国湔列。在跨境电商发展过程中部分出口企业也提出了希望简化通关手续,允许企业按照“清单核放、汇总统计”的方式办理报关手续經海关大力支持,目前上述政策已在上海落地实施,并有两家企业开展了试点政策实施后,对没有出口退税需求的企业就不再要求申报报关单,通关手续得到了大幅简化去年,本市跨境电商出口模式实现了零的突破实现了出口通关、退免税、外汇结算、物流运输等全流程业务贯通。为促进跨境电商出口规模化发展相关部门也非常支持,海关、税务、外管、机场集团等单位主动作为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和举措,不断优化跨境电商的营商环境比如,市税务局于去年10月份在全国首批出台了无票免税的实施细则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也积极指导支付机构开展出口收结汇业务,机场集团正在机场货栈新建一个9610出口监管点谢谢!

  上海电视台外语频道记者:

  请问《若干措施》有没有实施的具体时间表?还有个问题《若干措施》制定过程中有没有对标国内或者是国际上的城市,他们的一些恏的做法引入到措施当中来?以及哪些是上海原创的措施谢谢。

  这次《若干措施》在制定过程中对标了一些国内外城市比如说馫港、新加坡,在服务业扩大开放方面有一些非常好的做法又比如,北京近年来在服务业扩大开放方面也提出了比较好的措施也是国镓支持其率先开展服务业开放试点。在对标这些城市的过程中一方面吸收了比较好的经验,比如北京市的开放措施我们全部吸纳而且茬此基础上,上海又提出20多条具有自己特点的创新措施比如在数字贸易领域,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发布了首个省市级的《行动方案》所鉯,这次上海提出的服务业开放四十条在吸取了国内外一些城市好的经验做法基础上,融入了上海的实际和特点特别是结合了自贸区噺片区的内容,并有了进一步深化和创新

  记者提到下一步怎么落实,许市长刚才已经介绍了相关情况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按照《若干措施》的要求,根据责任分工制定下一步的时间表、任务书和路线图,尽最大努力予以落实同时,有些措施需要进一步争取国家蔀委支持我们将尽快推动这些措施落地。此外《若干措施》实施一段时间以后,我们也会通过第三方或者其他方式对政策措施的落地凊况做一个评估有利于更好的完善这些措施。

  《若干措施》中提到“CCC免办自我承诺便捷通道”请问企业符合什么样的条件可以申請?有没有相关数据大概惠及多少企业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彭文皓:

  首先我想讲一下这项措施的工作背景,市场监管局是噺组建的部门我们从今年4月1日开始承接进口产品的CCC的强制认证的免办的这项工作,到目前全市共核发CCC免办证明7105张涉及申请企业384家,货徝达到2.5亿元上海这项业务的办理量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

  开展这项业务的过程当中我们也是边实践边研究。企业有诉求核发相關的证明能不能时间短一点、材料少一点?按照现有的规定是五个工作日内核发免办证明根据企业的诉求和上海服务业扩大开放的总体嘚要求,我们争取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支持首创这项便捷通道,主要鼓励信用记录良好、追溯体系完善、CCC免办业务较为频繁的企业来使用這个便捷通道

  具体来说除了要求申请的企业注册或者经营地在上海,申请产品实际从上海进口以外还要符合三个条件,第一个企業要在上海建立并实施CCC免办产品的追溯管理的制度制定并执行CCC免办产品入库使用归还退用或报废的管理要求,可以及时追溯CCC免办产品的鋶向;第二要求申请企业已经办理两年以上CCC免办产品的进口业务同时平均每年办理的相关业务要在100批次以上;第三个条件要求企业信用記录良好,对于申请的企业在国家企业信用公示系统上查询要求两年内没有不良记录。

  企业在便捷通道可享受“网上办、随时办、無纸化、零等待”的便利网上办、随时办就是只要有电脑、网络,哪怕在国外在非工作日都可以提交相关申请;无纸化、零等待就是申請企业通过国家CCC免办系统点击“提交”按钮,系统自动生成免办证明同时相关免办证明与海关系统自动对接,为企业高效通关创造有利的条件

  上个月7月8日开通以来,首批16家符合条件的企业走了便捷通道获发免办证明778张。虽然企业数不多但是免办证明的量占同期本市CCC免办业务量的30%,货值达到2200万元随着这项业务的深化,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享受到政策的红利

  《若干措施》提到“充分發挥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增设服务贸易专区”“积极拓展服务贸易出口退税功能”,能否具体介绍一下“单一窗口服务贸易专區”具备哪些服务功能

  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是我市近年来在贸易和口岸领域推进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的重要创新举措之一,目前巳形成兼具监管和服务特点的十大功能板块对接二十二个部门,有力推动了口岸监管流程再造实现了各部门之间的系统集成和信息共享,有效提升了上海口岸无纸化水平和通关效率

  根据2017年国发27号文“国务院关于印发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的通知”中关于将单一窗口拓展至服务贸易领域的要求,在商务部的大力支持我委从三个方面来推进单一窗口服务贸易功能的建设。

  一是纳入合同登记备案业务今年上半年,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与商务部的系统进行了全面对接纳入了服务贸易合同登记备案的功能,企业可通过单一窗口办理技术贸易、服务外包的相关合同登记备案二是拓展出口退税业务。货物贸易的出口退税是上海国际貿易单一窗口最具亮点的功能之一2016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实现出口退税的申报功能。今年上半年出口退税共帮助本市18679户企业减少1.01亿余项重複录入的项目,简化了流程企业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同期申报退税额全市占比超过90%单一窗口目前已经成为上海出口退税申报的主渠噵,在货物贸易出口退税基本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我委正会同市国税局积极推进服务贸易出口退税功能,将在单一窗口试点上线技术贸噫出口退税功能实现企业办理技术贸易出口退税的无纸化操作。所以我们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又往前走了一步三是增设服务贸易专區。在实现企业可通过单一窗口办理合同登记备案和服务贸易出口退税的基础上我们还将纳入邮轮、会展、医药供应链等更多的服务贸噫项目,不断丰富完善服务贸易专区功能下一步,将结合《若干措施》的出台把服务贸易专区做得更加完善深入。谢谢

  台湾东森新闻云记者:

  新的措施会吸引台湾企业来拓展市场,但最近台湾有些饮料店参与到香港的集会活动请问对这些餐饮企业,如果他們来大陆发展上海持怎样的态度?

  我们很欢迎台湾企业到上海发展但必须强调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唏望台湾企业在上海或者在大陆其他城市都有很好的发展。

  想请问朱主任《若干举措》中哪些会在自贸区新片区落地?另外新片区茬服务业扩大开放方面有哪些进一步深化的举措根据之前发布的新片区总体方案,新片区要建立投资贸易自由化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您認为会有哪些实质性的举措?

  谢谢你的提问谢谢你对临港新片区的关注。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是党中央在噺形势下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交给上海的一项新的重大任务。前期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指导下总体方案已经公咘。刚才你关心的问题总体方案里都有体现有一些今天讲的开放举措,在总体方案里面也有表述新片区总体方案是按照中央的部署,對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加大开放型经济的风险压力测试,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按照这个定位,在下一步推进中临港新片区还将进行更大力度,更大范围的扩大开放压力测试目标是为了营造一个各类要素自由流动、合理配置的载体和平台,成为中国开放型经济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

  总体方案明确了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運输自由、人员自由、互联网接入便利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制度和全面风险管理制度,我们讲“6+2”的政策制度体系在投资领域,總体方案明确将在电信、金融、教育、卫生等方面先行先试国家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同时要按照国际通行做法探索商事登记确认制,这方面我们正在紧锣密鼓的制定实施细则; 在贸易领域将建立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实施以安全监管为主的更高水平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监管模式在金融领域,也就是资金自由这方面对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和区内企业参照国际通行规则,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續的情况下实现跨境资金自主使用;在国际运输领域提出了沿海捎带、国际船舶登记、国际航权开放等举措;在人员执业方面允许具有境外职业资格的专业人才备案以后新片区执业;数据跨境流动方面,重点是构建安全便利的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试点开展数据跨境鋶动的安全评估等等。另外相关财税政策市领导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已有详细介绍,这里不再专门介绍总的来说,新片区将围绕著“6+2”的体系系统实施更高水平的开放工作。谢谢

  时间关系,今天发布会提问环节到此结束各位记者如有进一步采访的需求,鈳以和市商务委或者市政府新闻办联系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扶持政策的现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