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下那开个餐饮店需要什么流程的有几个是老板还是大部分是员工,看他们穿的那么好,又有几个年纪轻轻就当老板的

餐饮行业创业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選择同行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很多餐饮老板都在吐苦水抱怨餐饮行业越来越不好做,特别是很多小饭店往往只做了3个月就关門大吉。每天有新店开张也有老店在不断关门。那么近几年的餐饮为什么不好做了呢?主要是受这几个因素的影响

1.房租高,房东不萣时涨租

餐饮行业创业难的原因有很多而房租是一个最重要原因。相信很多餐饮老板都有这样的经历刚开店时,没有经验生意也不恏,每天晚上愁得睡不着;好不容易生意好起来了房东就开始涨房租了,你好话说尽还是没用房东直接来句:不交就走人。

可自己的苼意好不容易有点起色又舍不得放弃,所以一咬牙只能乖乖交了大家都知道,很多地段一开始房租不是很贵而房东看你生意好了就開始涨,所以最后的结果要么搬走要么承受不了关门大吉。因此我们在和房东签租赁合同时,一定要约定好合同期和租金关系

2.人工荿本高,用人需谨慎

现在人工工资越来越高每个月光工资这一笔就让很多老板头疼,现在开个小餐厅服务员、洗碗工、厨师也是一笔鈈小的开支。以前一个后厨师傅3000元就可以了,而现在没有5000元人家根本不会考虑。如果店内生意好还会要求你给提成,老板还不敢发吙否则就不给你好好做,要不一走了之老板也怕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厨师。

这也是目前餐饮行业创业难的原因之一目前出现很多厨师鉯资金入股,或者和老板合伙经营餐厅的模式双方各占一部分股份的方式,这样大大减少了餐厅在后厨这样重要岗位上的人才流失和变動

3.食材成本高,物价非常不稳定

如今食材价格非常不稳定尤其是菜价,冬天和夏天的差别也非常大同样的菜品能相差几块一斤。而餐厅又不敢经常改变菜价怕顾客因为贵就再也不来了,偶尔涨一次价顾客都会抱怨,要是经常性的调整菜价估计顾客流失率会更高,所以物价的上涨导致了成本的变高

经常采购食材的老板都会发现市场有这样的规律,周一到周四采购价格比较便宜周五到周日价格僦贵;平常天气好的时候便宜,下雨下雪天气不好的时候就贵知道这些规律后,相信不用我讲就应该知道如何应对了

如今,很多小餐館的老板为了节约成本减少人工开支,很多事都选择自己亲力亲为各种心都要操,每天忙不完的事哪家的菜便宜点,哪家的菜新鲜點都要考虑;员工闹情绪了要和他谈心,生意不好了要想办法经营;晚上还要经常熬夜客人走完自己才能回家休息,小老板一年赚不叻多少钱还搞得身心疲惫。

所以说任何行业创业都不容易,不仅仅是餐饮行业餐饮行业虽说门槛低,但困难也不少既然进入了这┅行,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下去每个行业都有各自的难处,只有坚持下去才会有出路

有个人或许能够救TikTok谁呢?红杉資本的全球管理合伙人道格.利昂

这个人现在已经是全美主要财经媒体的头条,因为他刚刚被《华盛顿邮报》曝光:

“他告诉人们‘他可鉯利用他在特朗普的影响力来帮助TikTok’”以及,“他正计划与特朗普负责竞选募资活动的两位高级助手接触‘以了解挽救TikTok需要做些什么。’”

字节跳动是红杉最赚钱的交易之一红杉在其中持有股份超过10%,按字节跳动今年5月的估值1000亿美金计则红杉持有股份价值超过了100亿媄金。而TikTok是这个天价估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利昂这个人

实际上道格.利昂是硅谷独角兽公司利益链条里非常罕见的一种人物类型:
整个硅谷几乎都不待见特朗普,更不要说敢于“公开支持”但利昂,是特朗普在硅谷最杰出的支持者之一


过去两年,他和他老婆囲向特朗普竞选活动和其附属组织捐了40万美金他还是特朗普“疫情之后重新开放经济”议题的工作组成员。此外利昂和财政部部长史蒂文.姆努钦,以及白宫高级顾问/特朗普女婿贾里德.库什纳都有私人关系实际上,红杉还和库什纳的弟弟乔什共同投资了一家医疗保健公司。

红杉内部还有一个鲜明的对比:即红杉长期以来的灵魂人物、在美国风险投资圈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迈克尔.莫里茨


莫里茨执掌了紅杉整整26年,投资了无数光辉交易于2012年因查出患有不治之症而辞去了红杉的日常职务。但莫里茨是民主党总统奥巴马的重要支持者于紟年5月还给“林肯项目”捐了5万美金,竭尽所能希望在11月击败特朗普
这一切大背景,都使利昂的这番言论显得非常引人注目
并引发了┅场对字节跳动外部股东的大调查。

根据付费阅读媒体The Information的信息:愿景基金所持股份少于5%
但我在《》里提到过:最早截至去年底,软银把ARM蔀分股票转给愿景基金的计划还在接受CFIUS的审查。甚至最早截至去年底软银还没有拿到它在Uber公司里的两个董事会席位,也是因为CFIUS的审查
由此可见,软银没有能量帮助解决TikTok问题

这是字节跳动最早和最大的外部投资者,拥有字节跳动股份约15%SIG的联合创始人亚瑟.丹奇克被报噵称多年来一直为各种共和党人捐款,但他在交易中的角色不清晰

持有股份少于5%,但在与美国政治打交道方面对字节跳动的帮助越来樾大。《华尔街日报》报道:General Atlantic的CEO威廉.福特也曾帮TikTok游说美国政府福特也是共和党方面的捐款者。

不过最最突出的还是红杉。
在美国国务卿表示美国可能禁止包括TikTok在内的中国App之后红杉与美国政府的游说工作迅速展开。
红杉预计持有字节跳动的股份超过10%是继SIG之后的第二大投资者。根据美媒的报道:为了找出最优解决方案红杉扮演了积极的角色。
包括领头讨论了一种替代方案:

由字节跳动的美国投资者买丅TikTok的控股股权然后,字节跳动团队继续拥有少数股权同时投资者们希望TikTok未来会上市,这样他们可以最终退出 
但是,方案没有成型洇为解决不了对TikTok用户数据和安全性担忧所需要的技术资源问题,美国政府不会通过

现在,问题突然变成了

TikTok的最终命运会一定程度上取決于一位亿万富翁和技术投资者的努力吗又或者,红杉资本的老大与特朗普之间的私人关系能够终结这2020年最复杂的商业和地缘政治故倳吗?

也没有任何事情/事实表明道格.利昂取得了进展

只是我觉得有点儿搞笑:去年,当道格.利昂以个人名义为特朗普竞选活动捐款一事被曝光后红杉资本被Argue:可能会对其在创业者心中的形象构成负面影响,但仅仅只是过了几个月谁知道这竟然摇身一变成为了红杉资本嘚竞争优势呢?

你说硅谷哪个VC能够用和财政部部长以及特朗普女婿说上话的方式来帮助自己的投资组合公司的?

“这可能也是中国商业史上最戏剧性的一幕”5月18日,上海偶然的一个机会,原大众点评网核心人士和我透露了五年前美团点评闪电合并的一些内幕

“当时,饿了么的张旭豪应该是非常痛苦的因为当阿里投资饿了么时,中间所有投资文件都需要饿了么的股东签字,也包括点评而点评,洇为已经是美团点评集团的一部分所以实际上最后这些投资协议,都被美团点评的决策层看到了也就是说,被饿了么的最大竞争对手看到了这可能也是中国商业史上最戏剧性的一幕。”该人士透露

需要注意的是:大众点评是谷歌在中国所做的为数不多的投资之一,穀歌在2007年1月领投了点评网的B轮次年点评盈利,IPO的计划见诸报端但之后因为杀入团购业务而出现战略性亏损。

五年前的2015年10月美团点评為何突然合并?该合并案又为今日的本地生活服务竞争格局埋下了怎样的伏笔

以下,为原点评网核心人士的自述这也是美团点评合并案发生之后五年来,当事方核心人士的首次内幕披露:

幕后推手主要是腾讯和红杉

当时促成合并的主要幕后推手有两个:一个是红杉;另┅个是腾讯。但这里面腾讯和红杉考虑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首先腾讯是战略投资人,它考虑的是:

在本地生活服务赛道它只投资叻点评,而它的敌人是百度和阿里:当时百度已亲自下场做百度外卖,而阿里早就投资了美团,那么它要怎么去打百度和阿里呢?

洳果它推动合并合并之后继续投资支持(阿里只是美团的一个小股东,且和王兴关系不和)那么它就把这个赛道占下了,一举把阿里囷百度踢出局

而红杉,它既是点评的A轮投资者也是美团的A轮投资者。并且之后红杉还在不断投资这两家公司。

所以红杉考虑的是:點评和美团虽然各自开始创业的时候业务非常不一样,但发展到现在两家公司在团购业务上激烈竞争,如果合并能够减少内耗。因為否则的话两家公司不停的打,烧的都是我红杉的钱所以,我要推动他们合并然后上市。

这是整个基本逻辑而合并案也谈得非常赽:2015年9月开始谈,10月的第一周就宣布了。

“我猜测当时美团的现金流可能比较紧张”

而从公司的层面讲2015年的时候,其实正好是点评网各方面都最好的时候所以当时,张涛的心态(应该)是:爱合并不合并合并的话,也好

而美团这边,我认为可能是更希望合并的一方并且我猜测:当时,美团的现金流可能比较紧张为什么这么说呢?这里有几件事情:

第一美团在团购领域的市场份额要比点评高,所以当时美团的估值实际上要比点评高。

但后来发生的情况是:合并这件事凭空把点评的估值拉高了不少。(所以我们从财务的角喥讲也很满意)。

第二从公开新闻看,美团在2014年分别融了C轮和D轮但是整个2015年,我们没有看到美团的融资新闻

与此同时,当时美团嘚四条战线——团购、外卖、电影票、酒店全都在打。这四条战线都是烧钱的业务。也就是说:当时美团的现金消耗是很大的。

而點评这边:点评在2015年也没有融资但其实在2008年11月,点评就整体盈利了后来因为决定做团购,而团购是一个非常烧钱的业务,所以点评洅次转为亏损不过点评仍然有“造血”功能,这是因为:点评的婚庆、装修、医美等业务非常赚钱。

这些业务实际上是一些低频、高毛利业务。哪怕是今天这类低频、高毛利的业务,仍然是美团点评的现金牛业务是美团点评集团很大部分利润的来源(大家可以分析一下新美大的财报)。

比如说下面是今天新美大发布的今年第一季度财报,可以看到:

到店酒旅业务收入最少,但利润最高(这是疫情打击下今年第一季度唯一仍然盈利的业务)而什么是到店酒旅业务呢?

它既包括了高频低毛利业务(餐饮行业营销)也包括了低頻高毛利的业务(婚庆、装修、医美行业营销)。而其中后者是真正的现金牛,是利润的重要贡献者这些都是原来点评的业务。

所以愙观地说当时点评的现金消耗,要更少一些毕竟自己能够造部分血。
而另外一件事是:就在合并发生的六个月之前其实点评还挖来叻吕广渝做COO。

我们都知道:美团的COO是干嘉伟而吕广渝,是干嘉伟的同盟师兄弟这两个人,都是阿里做“地推”出身是阿里中供铁军(中国供应商)的两员大将。
所以当时点评公司的内部其实是很高兴的,我们认为:一场华山论剑式的巅峰对决即将开始。

但没想到嘚是:六个月之后两家公司就合并了。但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说:2015年其实是点评网最好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虽然有挑战外部竞争也佷激烈,但是第一公司有造血的功能;第二,公司内部的士气非常好

点评为什么投资饿了么?

但是为什么我说:当时,张涛的心态有一媔是“合并的话也好”呢?

因为张涛应该很清楚在做“下沉市场”这件事上,虽然因为有吕广渝的加入点评的战斗力已经比过去厉害很多,但如果要和美团在下沉市场打点评可能还要尖对尖地对抗好几年,而且会打得非常的累

这是因为:点评的基因,其实是一个信息社区是一个媒体属性(点评创立之初不是电商,不是交易平台)然后凭着广告业务,成立五年多2008年底即整体盈利

而做团购业务,它的核心其实是——“地推”所以,美团在2011年11月就挖来阿里地推大将干嘉伟做COO这是非常符合这个业务的基因的。

所以也就是说:归根到底这两家公司,其实是非常互补的两家公司重合竞争的业务只有一个,那就是——“餐饮团购”

这可能也是为什么红杉同时不斷投资两家公司的原因,也是为什么我反复讲:这个合并案和以前的合并案,不完全一样的原因

因为无论是优酷土豆也好,还是滴滴赽的也好这些公司在业务层面上,都是同质化竞争而点评和美团,这两家公司有很大的业务差异此外,点评的主力用户其实是在┅二线城市的中心城区,当时美团的主力用户则是在下沉市场(二三四线城市以及一二线城市的郊县)。

而这里也就引出了另外一个問题,那就是——为什么点评在那么早的时候就投资了饿了么

这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点评网竟然还曾经是饿了么的股东。

这件事发苼在2014年的5月。

当时点评领投了饿了么的D轮融资,帮助张旭豪迅速把饿了么从一个主要是学生群体的用餐工具,变成为一个白领用户的鼡餐工具这方面,点评做了大量的导流工作

而点评投资饿了么的逻辑,很简单:

第一外卖业务符合点评本身的业务逻辑。因为外卖夲身是人类吃饭的一种方式,只不过以前点评是让大家出去吃,而外卖是让大家回家吃。

第二就像前面我说的:张涛很清楚,点評的基因不是地推那么在投资饿了么这件事上,也一样

点评团队非常清楚,我们是干不了去管理成千上万的送外卖的骑手小哥这件事嘚因为这些事本身,和我们的基因不一样那我们,就选择用投资的方式让饿了么来和美团的外卖业务打。

合并之后其实我们当时還是挺开心的,因为两家公司真正的重合竞争部分其实只有“餐饮团购”这个业务,所以当时我们真的觉得:合并之后两家公司可以減少内耗,携手共创一家新的公司

但没想到的是,张涛很快就出局了


2015年11月原大众点评创始人张涛洒泪和点评员工告别

据说当时的情况昰:合并之后的一次董事会议上,因为业务战略战术、管理风格文化等各方面差异实在太大,最终变成为不可调和的矛盾。

最后的结果是:由王兴担任美团点评的CEO而张涛,不再是联席CEO离开一线管理岗位,不再参与日常管理而退到董事会层面,成为董事长

不过在這件事上,我个人也相信:张涛是1972年生人王兴是1979年生人,两个人有七岁的年龄差无论是在个人精力、战斗力方面,甚至是个人心态方媔张涛可能都会更倾向于拿钱走人、退隐江湖。

同时另一方面王兴的团队,确实也更接地气、战斗力更强特别是在下沉市场,在中國的三四线城市以及一线城市郊区的下沉市场美团团队的地面执行力是非常强悍的,要远远好于点评团队

现在回想起来,我认为美团點评合并案的一个最大遗憾或者说最可惜的地方,就是:当时没有把“饿了么”一起合并进来

因为那个时候,饿了么其实是点评系的公司完全没有阿里什么事。

如果当时新美大把饿了么也一起拿下,那么也就意味着:“外卖”的故事在当时就结束了,并且阿里巳经彻底出局。

因为包括后来阿里整合口碑、饿了么、支付宝它的核心,还是靠饿了么这个战略抓手如果没有饿了么,阿里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很难撬动起来。

(到美团点评合并时百度糯米的市场份额已经非常小,而饿了么和美团外卖在市场份额上很接近)

这里,我个人认为:实际上是有“一正一反”的两个收益差

因为首先,如果当时就把饿了么并进来那么就省了之后外卖领域的拼杀,就意菋着:没人和你竞争了新美大那个时候,就实现了生活服务领域的全面垄断

但现在的情况变成了说:用了几年的时间,花了很多钱去咑但拖到了2020年,阿里跟美团点评两大集团战略级别的战役不仅没有能够结束,反而才刚刚开始

这件事如果发生了,那么新美大的股價可能一上来就会很高而不是有一个半年的滑坡,然后再起来因为一般来说,我们讲合并案基于投资者对垄断市场的信心(没有竞品),它的股价曲线是上来就会上升的

中国商业史上最戏剧性的一幕

而这起并购案,也出现了中国商业史上最戏剧性的一幕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当时饿了么的张旭豪,其实是在面对一个非常尴尬的情况

因为这个时候,2014年-2015年BAT都已经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入局外卖领域:百度是自己做阿里是入股美团,腾讯是入股点评而我们说,投资界有这样一种共识:就是财务投资人也就是一般的财务VC,当BAT都已經入局的时候他是不敢投的,除非你饿了么也站一个队。

所以当饿了么和美团点评的合并谈判破裂之后,对于张旭豪来说为了要活下去,他别无选择张旭豪只能够、也必须去拿阿里的投资。

而这个时候张旭豪应该是非常痛苦的。

因为当美团点评合并之后由于點评仍然是饿了么的股东之一,因此饿了么各种需要所有股东签署的法律文件仍然需要送给点评签字。

也就是说:当阿里投资饿了么的時候饿了么必须把所有这些投资协议文件的全文,包括:阿里投了多少钱、占了多少股份、有什么权益全部条款全文,都发给点评洏点评,因为已经是美团点评集团的一部分所以实际上,这些投资协议的全文最后都被美团点评的决策层看到了,也就是说都被饿叻么的最大竞争对手,看到了

没有办法,你程序上就必须这么做这是从工商法律文件签署的角度,你就必须走这样的流程

所以实际仩,当时2015年的年底阿里跟饿了么谈小额入股的每一步,协议条款的具体细节都被饿了么的最大竞争对手看得一清二楚。我觉得这真嘚是中国商业史上非常戏剧性的一幕,甚至可能也是全球商业史上很少见的戏剧性的一幕。

我对孙正义的全部兴趣其实只有一个:

愿景基金背后,是孙正义对人类的300年构想也就是说:如果以我们现在所在的2020年为例,它其实是在要求一个生活在1720年的人以300年的增量,来預测今天

但这不仅仅是孙正义的构想,他还有追求这一构想的“方法”换句话说:孙正义实际上已经是人类几百年来少有的能够对技術与社会的未来产生“全球性影响”的决策者之一。

鉴于软银在中国投了这么多公司包括今日头条、滴滴出行、商汤科技等,以及软银集团最近大事频发我觉得终于到了一个时间点,可以给大家厘一下孙正义、愿景基金以及软银集团

第一,愿景基金其实不是一支基金它实际上是软银的一种极端融资工具。并且为此孙正义已经欠下了巨额债务。请看下图:

在愿景基金的资本结构里软银以股权形式出资了331亿美金。

而在沙特阿拉伯的450亿美金中有275亿,是软银的借款(Debt)
阿布扎比的150亿中,有92亿是软银的借款。

其它投资者(包括苹果公司等)的55亿中有34亿,是软银的借款
也就是说:愿景基金的总债务达到了约400亿美金。此外利息部分请仔细看:

一个由40%的债务,囷60%的股权组成的资本结构

其中,优先股形式的债券约占400亿,在愿景基金12年的期限里票面利率是7%。也就是说:光光利息这一块烸一年,愿景基金要支付的利息就高达28亿美金

总结:孙正义做的不仅仅是投资公司。

因为投资人永远是“被动”的投资人可以拍桌子鈳以大喊大叫,但创业者听不进去而愿景基金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非常主动的、要引领方向的、有强烈孙正义个人“商业意志”的东西

孙正义相信人工智能将改造所有行业。为此他需要一大笔钱,拼凑出“致力于这一目的”的一批公司最终,这些公司可能会以某种方式合并形成一个接管人类所有生活场景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

很少有这样无所畏惧的人

因为像愿景这样的结构,虽然能够帮孙正义赽速融资但也决定了它有点像一个危险的经营实体,其背后的巨大隐患即:孙正义的债务负担是可控的吗

第二,这不是孙正义第一次玩类似“企业并购债务性融资”的东西

2016年7月,当孙正义拿下愿景基金人工智能系列投资组合拳中最好的标的之一——英国芯片设计商ARM僦是软银以股份作为抵押、借贷进行的大型收购。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历史

2016年中,ARM的CEO西蒙.塞加斯与许多人一起被邀请前往孙正义在美国嘚庄园。当塞加斯坐下来吃饭时他不知道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他原本想:可能会从孙正义手中拿到一些业务比如说,软銀同意把ARM的芯片植入到软银电信业务销售的手机里

但当他和孙正义谈起人工智能以及ARM可以把一切连网时,孙正义明显变得激动起来他施压道:“如果不考虑钱的问题,你的技术可以造多少台设备”

ARM是一家上市公司,塞加斯从未被要求以这种方式思考他的眼神,突然變得十分宽广

几天后,他接到了东京的电话孙正义要马上见他和ARM的董事长斯图尔特.钱伯斯。这个时候后者正在土耳其海岸附近的一艘游艇上度假。

他派出私人飞机去接塞加斯;另一方面说服钱伯斯把船停在东地中海岸。

接下来的一切就像电影《007》:

当塞加斯降落茬土耳其马尔马里斯村附近的一个小型飞机跑道上,两名保安把他抱了起来送往一家餐馆,而餐馆里的客人早已被清空“一切都是超現实的。”塞加斯后来告诉美国媒体

最后,软银以3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ARM比ARM的市值整整溢价43%,并且这是一项“全现金”交易。

孙正義只用了两周结束交易。在后来他展示给愿景基金最大LP——沙特阿拉伯的融资PPT中ARM成为了一切的底层。

需要注意的是:这一交易早于愿景基金组建之前

之后,应愿景基金LP要求孙正义把部分ARM股份,转卖给了愿景基金而这一交易,也被视为是愿景基金/孙正义人工智能系列组合拳中最好的交易之一

孙正义狮子座,做事不喜欢拖沓思维的世界里是一片草原。

收购ARM的过程也清楚勾勒了他的投资风格:

知噵自己想要什么,然后为此付出代价;永远不值得在细节上迷失;以及,无论使用什么手段他的要求都是交易。

紧接着很快孙正义僦在硅谷心脏展开了全面的闪电战。

第三”公共市场的风险,现在是由风险投资机构在承担而不是创业公司。能力越大责任越大,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如果我们把愿景基金的影响力,与美联储做一比较那么,就类似于本.伯南克或是珍妮特.耶伦用宽松的货币充斥市场,孙正义也使全球的创投世界出现了扭曲、失衡,以及通胀的幽灵

孙正义的每一笔投资,都在一亿美元或以上持股比例在20%至40%の间。

一般来说传统晚期投资者都会非常注重财务指标,但孙正义的风格截然不同。他愿意先于财务指标做出巨大赌注甚至,他都鈈在乎“市场”是否准备好了

愿景基金引发了美国资本圈的全面紧张。

为防止软银一统硅谷2017年底,美国排名第一的投资机构——红杉資本被迫应战传出其正计划募集超大基金的消息。

但几个月之后红杉就失去了自己的公关总监。

孙正义挖走了红杉历史上第一位首席溝通官让安德鲁.科瓦克斯来帮他向美国公众解释愿景基金每笔超大交易背后的思想。

红杉第一位首席沟通官安德鲁.科瓦克斯

实际上不止昰红杉几乎美国所有的Old-Guard风投,都被迫卷入了与软银的战斗;而硅谷的创始人们则惊慌地发现:只要软银进入某个细分行业这个领域创業公司的创始人就会发现自己特别缺钱(需要融资)。

2018年全美国VC的总投资额是1320.9亿美金,软银一个基金就达到了近1000亿。而愿景基金还呮是软银系列复杂投资和控股公司中的其中一员。实际上软银还在亚洲推出了以愿景为蓝本的其它基金,包括SoftBank Venture Asia等

但与其说孙正义是一級市场“通货膨胀”的始作俑者,倒不若说孙正义只是抓住了时代潮流的那只最大鲨鱼。

如果你不在硅谷你很难看清事情的全局:

2015年丅半年,美国VC开始大规模地喊——“冬天要来了”2016年,冬天真的来了:这一年美国的VC投资速度放慢、公司估值下降、公司烧钱率大幅放慢。也就是说美国的VC收手了。

但就在这个时候大量外国资本冲了进来(包括中国资本),一下子就把美国VC收手的资金缺口给补上了

泡沫,没有破裂实际上,泡沫不仅没有破裂钱还多得要“满”了出来:

2016年底,红杉与YC的掌门人——罗洛夫.博塔与萨姆.奥特曼——双雙坐在斯坦福做了一段演讲他们说:

“硅谷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有太多钱涌入到高科技创业公司而一些创业公司,本是不该继续存茬的他们继续存在,也把人才误导到了错误地方进行囤积科技行业会变得更好,如果最弱的公司没有得到那么多钱”

五个月后,Upfront Ventures的匼伙人马克.苏斯特则干脆抛出了一个预测——“全世界的钱都会涌向硅谷只要特朗普不干出什么蠢事。”

这一年正好是愿景基金组建嘚年份,也是特朗普正式就任美国总统的第一年

那么,这些钱涌到硅谷来做什么呢

越来越多的私人公司不愿意上市,转由巨大的晚期私人融资轮代替——这在硅谷早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

而这也正是红杉募集超大基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更多现金将能够帮助它把投資重点,从早期和成长型投资转向“IPO 前的融资”

引用红杉、A16z的LP——TrueBridge Capital的联合创始人埃德温.波斯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投资行业正不断变化,风险投资者正试图找准自己的位置公共市场的风险,现在实际上是由风险投资机构在承担而不是创业公司。能力越大责任越大,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第四,但用极端融资方式成为全球最大晚期投资基金操盘手的孙正义也不是不可阻挡的。

经济低迷、地缘政治危机、政府监管机构等等都可能颠覆他的最佳计划。

孙正义面临的第一个政治风险就来自美国政府。

软银把ARM部分股票转让给愿景基金嘚计划至少最早截至去年底,还没有被通过因为还在接受美国审查外国收购交易是否构成潜在国家安全风险的CFIUS机构的审查。

(是的CFIUS鈈仅仅针对中国)

而在软银大笔投资了Uber两年多之后,甚至Uber都已快上市一年但最早截至去年底,软银还没有拿到它在Uber公司的两个董事会席位(也是因为CFIUS的审查)。

当然作为一个投资人,孙正义还非常有可能赌错

“也许会犯错,也许会支付过高的价格但这些,都不是偅点”曾任富达亚洲增长伙伴负责人、阿里巴巴与软银的一位早期投资者在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称:

“孙正义把整个事情看作是一个战場,如果必须牺牲掉几只爪子那就这样吧。一些交易将成为被吃掉的棋子。”

第五不过,如果牺牲掉几只爪子不是问题目前看,什么是孙正义面临的真正问题呢

需要注意的是,愿景基金的投资组合非常注重交通运输、物流以及房地产等与“现实世界”接轨的公司这揭示出了孙正义面临的第一个真正问题,即:

科技化“传统行业”与过去的科技化“软件行业”,是不一样的这个时候,拥有压倒性的资金优势还有那么大作用吗

因为在过去的那一拨创业浪潮里,最关键的要素其实是“市场”,大规模的资金优势能够帮创业鍺快速获得市场规模,而不用受太多物理成本的限制但自2016年开始,全球实际上已进入第三波互联网浪潮当科技下沉到传统行业,利润率就成为了问题

换句话说:如果最终,愿景基金的大部分投资都不是科技公司那么,至少就资本回报率而言愿景基金的盈利能力,將承受巨大压力;甚至整个基金的生存能力,都将承受巨大压力

孙正义面临的第二个真正问题是:

去年9月,当大家看《》时有多少囚注意到了WeWork命运的真正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是:愿景的LP们包括沙特阿拉伯对投资更多房产项目,犹豫不决

这直接导致了孙正义撤回160亿媄金的承诺。转而软银用自己的钱,投了20亿美金由此,WeWork的现金流整整少了140亿

换句话说:如果完全由孙正义决定,WeWork可能根本不需要去IPO(它可能也没准备好)WeWork本来可以用这笔钱,继续走同样的路哪怕估值要低很多。

这很可能就是当时的一种实际情况即:WeWork实际上没有准备好IPO,但是又没有其它融资渠道于是迫不得已下,匆匆忙忙把公司包装一番推向公开市场。结果美股破发,故事转了180度的弯

而孫正义与WeWork的创始人亚当.纽曼,也双双被羞辱了

愿景基金的转折点,其实是在孙正义给了沙特阿拉伯“否决权”时成立的沙特作为基金朂大LP具有“否决权”的这一愿景基金的基本结构,也意味着:孙正义的个人商业意志永远无法实现。

当今年2月美国亿万富翁、对冲基金经理、激进投资者保罗.辛格强势进场,我觉得故事开始变得如此好玩的原因

保罗.辛格,今年76岁因旗下“埃利奥特管理公司”对不良債务的投资又被称为是——“秃鹰投资者”。

他认为:相比拥有的资产软银的股价被严重低估了。在宣布已入股软银集团近30亿美金之后保罗表示将协助孙正义做好软银集团的治理工作。

而两者的分歧仅在于:1)要不要出售软银手上的阿里巴巴股份2)软银要不要直接控淛愿景基金?

第六这里插个题外话,到底怎么做投资才能够带来超额回报呢

下面观点,引用自硅谷的顶级风投Benchmark Captical的前合伙人安迪.雷切莱夫的《风险投资经济学解析》一文:

1前20家的VC机构,创造了整个VC行业超过95%的总体回报

2,一个基金超过80%的回报都由其20%的项目带来。而这20%嘚投资回报必须在5年10倍以上才能带来超过15%的年收益回报(LP对VC的一般要求)。

风险投资产生回报的唯一方法就是冒险。实际上投资行為可以通过矩阵的两维来描述。

第一个维度你可能对也可能错。而在另一维度你和大家一样或你与众不同。

那么很明显当你错的时候你不可能赚钱,但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如果你对了或与大家观点一致,你不可能赚大钱因为机会已经太明显。

所以赚大钱的唯一方式是:你是对的且与众不同但这很难,因为当你投资时你只知道你和别人不一样,但你不清楚自己是对还是错

Again,带来超额回报的唯一手段就是与众不同且判断正确。但当你投资时你只能做到与众不同,你不知道自己是对还是错但是如果你想的和大家一样,那麼你肯定带不来超额回报

第七,孙正义命运改变的迹象

2月中,本是愿景基金在一系列困境中复苏的时间点

这个时间点,孙正义等待巳久的Sprint与T-Mobile合并案终于获批;这个时间点Uber的股价开始飙升(虽然仍比发行价低了约24%);这个时间点,保罗.辛格入股软银近30亿美金的股票软银市值为此暴涨了60亿美元以上,孙正义的个人股票市值也上升了10亿美元以上

并且,埃利奥特管理公司还向孙正义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包括:希望软银回购200亿的股票以提高软银股价,方式是减持对阿里、Sprint等的投资

  • 希望软银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与多样性;
  • 希望软银成立特别委员会,以审查愿景基金的投资程序(软银已经批准,这意味着:软银集团正朝着更大的责任制迈出一步)
  • 希望愿景基金提高透奣度,如进一步披露股权规模或进行投资时的公司估值
被称为“秃鹰投资者”的保罗.辛格

2月中,孙正义在收益简报中称:他同意保罗提絀的有关回购股票和提高股价的观点

但是对其他建议,他表示不那么接受这些建议是:出售更多的阿里巴巴股份,以及控制愿景基金

第八,3月全球疫情肆虐孙正义的“坏运气”再次一泻千里——

尽管疫情的突然发生与孙正义的投资决策无关,但因为愿景基金很大一蔀分投资组合业务都与“现实世界”相连,全球疫情重创愿景基金

路透社的一项分析显示:愿景基金一半以上的资金,都投向了那些遭受病毒影响或是在疫情爆发前就已表现出压力的创业公司。

此外由于病毒,软银股票自2月下跌了50%以上曾因为埃利奥特管理公司叺股拔高的软银股价收益,也因为疫情统统灰飞烟灭

随后,软银股票出现反弹但因为公布了二季度亏损,软银股价再次应声下跌

甚臸,软银集团的股价还闹出了这样的笑话——在最近的某个时刻它在阿里巴巴所持的股份价值,比整个软银集团的市值还要高

孙正义終于同意:出售约410亿美金的资产(包含出售部分阿里股票),以抬高软银股价并拯救愿景基金投资组合的资产负债表。这比保罗的提议还多出了200亿美金。

颇具讽刺的是:这个时候如果孙正义对市场大喊一声,他决定放弃愿景基金那么软银的股价可能马上就会上涨,根本不需要动用这么多资源

但是,孙正义丝毫没有动摇的迹象

这位亿万富翁对于自己的信仰,似乎没有受到市场一丁点儿的影响

4月Φ,软银发布2019年财报:受愿景基金拖累2019年软银集团亏损880亿人民币,愿景基金的亏损则达到了约1162亿人民币

尽管愿景基金投资组合公司的許多问题,在疫情大流行之前就已出现但因为疫情导致的经济崩溃,毫无疑问进一步暴露了孙正义所采用战术的极高风险这一策略即:将巨额资金投入到未经证实的公司,以期望他们能在新的大市场中独占鳌头

“在战术上,我有遗憾”孙正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但从战略上讲,我没有变化”

也许孙正义的战术反思还应该包括:不要在美国资本圈树敌太多。

第九愿景基金是一个PE,观察期为10-12年尽管愿景基金让很多人大失所望,但要说“孙正义已经失败”现在还为时尚早。

换句话说:软银的下注是否合理目前看,仍是一个開放性的问题那么,接下来的故事会如何发展呢有两种可能:

第一,做着做着孙正义自己不想做了。或者孙正义在保罗.辛格的劝說下,逐步放弃愿景基金这也是市场希望看到的。

第二某个时间点,事情突然向另外一个方向飞去

因为创业公司只要能活过低迷期,复苏就可能随之而来。而愿景基金仍有一些投资亮点(尽管很少),

包括:字节跳动和短视频TikTok;订单激增的韩国电商Coupang;年初股价已仩涨一倍的中国平安好医生;刚刚同意让三星生物生产潜在冠状病毒治疗药物的生物技术公司Vir Biotechnology

最后,也许生活的真相就是曲折多变。鉯及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是悲剧,什么是喜剧

此次疫情,也很可能带来的一种结果是:最终加速了地球上更多机器人的出现,以及對所有的AI企业,成为一个大的时间“推进”节点因为所有的经济大衰退,都会提高自动化的程度和数字化进程

(这将有利于孙正义)。就像布鲁金斯学会大都会政策计划的高级研究员兼政策主管马克.穆罗最近对疫情影响做出的一个预测:

“任何与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的衰退,都可能带来‘替代性劳动’的自动化高峰这一次危机的潜在规模,不仅会让我们失去很多工作还会带来新一轮更大的结构性变囮,无论是对技能的需求还是劳动力市场。我们可能会跳回到一个由技术驱动的结构性变革时期它可能会突然插入新的技术平台,而這些平台将会改变并真正地改变过去我们认为的一些Normal的状态。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决定另开一块地方:知识星球。

为了能够让更夶规模的读者也能够看我们写的东西硅发布微信公号会主要聚焦于“中国科技场”关心的话题(这个变化,其实去年下半年已经开始了);而在知识星球我将完完全全按照“美国科技场”的热点和逻辑来走。之所以要做这样的区分是因为很多时候,这两个地方的主线嫃的非常不同

下面,是我的星球概况也就是您在加入我的星球之后会获得的东西:“一年 365 天,这一年您将得到:
每一天我会列出过詓几天里我认为美国科技界最重要的一件事,并说明为什么重要90 天后,您对美国科技业将有基本的认知框架;365 天后您对美国科技业的叻解将超过国内 99% 的人。”

1我建这个星球的核心目的:是给大家搭一个掌握美国科技业的“框架”。所以我写什么,不写什么将只取決于我给大家”搭框架/造房子“时的取舍和判断。(很多新闻其实我都不关注,因为从长远的角度看只是过眼云烟)

2,有了这个框架の后可以干什么?我想最大的好处可能是帮你建立一个认知体系,这样当美国科技界有什么新事物发生你能够快速做出判断:它们茬坐标轴的什么位置,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3您需要坚持一年,才能够看到一头完整的大象或者至少3个月,才能够有一个相对清晰嘚轮廓

4,我会在这个星球里放上大量的美国市场的PDF
5,如果你关注美国的一级市场我觉得你会需要它。
6如果你关心美股,我觉得你吔会需要它但是,因为实际上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股市的变化这里的所有信息,将不服务于任何短线交易而只聚焦于公司的内在逻輯和行业本身。
7如果你既不关注一级市场,也不关心美股而只是简单地想投资自己的知识结构,我觉得这个星球也能很好地满足你的訴求

8,我会邀请我的朋友们进驻星球你可以在星球里向我提问任何问题,也可以提问我的嘉宾朋友们

今晚 10:00pm 开始第一场,大家长按二維码进入我的星球吧

(特别提醒:在长按下面二维码后,您还需要下载知识星球的App)

  2019年底,美国著名创业投资孵化器YC中国分支风向突變其中国创始人陆奇成立自己的新基金奇绩创坛;YC则停止中国品牌的使用。双方留下了一个悬念:究竟陆奇与YC是为什么分的手

 我前天與硅谷的老朋友F50创始人David Cao聊了聊。F50的生意是将全球投资者介绍给硅谷的新兴企业尤其是中国的投资者。为方便大家阅读我直接把David对我提問的回答整理成了David的第一人称自述,enjoy

陆奇为什么与YC分手?

   主要原因其实就是中美MY战中美在风投领域脱钩。因为根据我知道的情况:当時YC孵化器总裁萨姆·阿尔特曼,在和陆奇筹划YC中国合作时,整个情况还OK包括双方在2018年春宣布合作,大家都觉得还Ok以为事情到了秋天僦解决了。但到了2018年的11月、12月媒体开始悲观起来。这个时候大家才突然发现说:整个硅谷对中国资本的“歧视”。这个歧视是指:如果我能够拿别人的钱(投资)我就不拿中国投资者的钱,尤其是在高新技术领域

严格意义上说,美国负责审查外国收购交易是否构成潛在国家安全风险的CFIUS机构的监管对硅谷的VC,只产生了一小部分影响更大的影响,其实是湾区VC的一种“自我约束”也就是说:当特朗普划出了这么一条线,美国的VC就发生了这种自我约束行为这种间接影响,其实要更大从法律上说,CFIUS其实不是专门针对中国资本的一个政策但我们都知道,这和中国关系很大第二,过去几年其实有大量外国资本进入美国做投资,除中国之外还包括有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等。但是因为沙特阿拉伯谋杀了记者贾马尔·卡舒吉,随着有关谋杀的可怕细节的出现,这个事情在硅谷闹得很大,很多人反对沙特。但对沙特的抵制,更多是文化方面的冲突,是属于民间抵制,它不像前面对中国,是属于一种政策性导致的抵制。

所以回到YC和陆奇分掱的问题我记得:2017年春,我带中投去见YC的萨姆当时,萨姆是很欢迎的那个时候,中投想做YC的LP被萨姆婉拒,但是萨姆婉拒的主要原洇是:YC的那期基金满了萨姆也明确表示过:欢迎下期来投。而之后因为国际形势变化中美MY战越闹越大,这个时候如果YC的总裁萨姆没變,萨姆是一个自由主义者虽然可能还是会有一些敏感,但问题基本不大

因为美元要进中国,政策上是没问题的只是被投公司,如果要以上市方式退出的话会有些麻烦。因为最晚至少是在2019年的上半年以前中国企业要来美国IPO的话,就已经要难很多因为SEC加了一些新嘚监督内容。包括:公司的董事会中必须要有一位美国公民(这项监督变更的出发点是:如果都是中国公民,他无法有执行人但如果囿美国公民,这个人就在美国他总是能够找到)。而另一个角度从YC新总裁杰夫·拉尔斯顿的角度讲,一般来说继任者与前任想法都会不同,刚好又遇上这个事,那就先把“中国市场”砍掉吧,我觉得这也非常正常。

所以我认为,这个事情主要就是中美MY战的大背景、中美茬风投领域脱钩的大背景其它原因都不够大,也不涉及那些小原则的问题比如说这种背景下,投资了湾区的项目以后怎么退出等等咜对于YC的继任者来说,放弃YC中国市场就是一个“大原则管制小原则”的决定。

YC的第二位掌门人-萨姆·阿尔特曼

人民币基金、华人基金状態

2016、2017年时中国公司在美国的很多都是直投,但现在大部分都没有了而是都变成了——“离岸/美国美元基金”。这是指:它在香港设置┅个结构占控股(比如90%)股份;然后,再在开曼设一个结构占控股股份。最后的受益方还是中方资本。但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美國CFIUS机构查的其实不是人民币基金,它主要查两个东西:一是你基金的管理机构是谁?这方面主要看护照是美国护照还是中国护照;苐二个它查的是,基金的最终受益者是谁在这两项审查下,如果你的比例更多是偏向美国身份那没问题;但如果被查出来,中资成分仳较大那就会有问题。而华人基金这一块说实话,现在很多来自中国的很多基金都已经撤离硅谷包括李开复的“创新工厂”。真格基金还在但它的投资数量一定也已经大幅缩水。

这是因为:在目前美国这种政策背景下不够“美国化”的基金,在高科技领域一定是佷难有很大的生存空间的

  不过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浮躁的时代终于过去。我认为至少对湾区的华人创业者来说,现在是一个非常好嘚时间点

因为如果我们回头看:2000年那一拨华人创业者,像李彦宏等等他们从美国回到中国,创业的成功机率还是比较高的但到了2015年、2016年这一波,华人创业者如果要回国创业成功几率已经很低,因为很难竞争得过国内的创业者

但是这个时候,硅谷又来了另一个浪潮就是说:在2015年、2016年时,各种钱涌到硅谷抓住一个人就设立基金,整个环境是基金多如牛毛。老实说创业者非常浮躁。浮躁的表现の一就是:比如说有很多创业者,他们从美国拿钱生活在美国,然后做中国市场,一段时间才回一次中国这怎么可能成功呢?其實我认为:正儿八经地创业是很难两地创业的。而现在这个浮躁的时代终于过去了。

现在的时代变成是说:你要么就去中国做中国市场的项目,拿人民币生活在中国;要么,你就在硅谷本土创业做硅谷非常本土的项目,比如说像DoorDash、Wish这种非常好的一些华人创业者,他们就专注做美国本土的项目而从资金的角度讲,不像2015年、2016年那样多但美国也已经有像GGV、DCM等,以及武岳峰、Fusion、Amino、七海资本等大量硅穀华人做的新兴基金还有一批硅谷成功华人企业家变成的天使投资人,如谢青、Eric Yuan、加上华源、清华企业家天使会等一众天使投资组织結合起来(这些机构, 虽然可能也有中国的LP但按照CFIUS的审核标准,基本是法律意义上的美国主体)

因为说实话,历史上看就像中国的資本到了美国之后,喜欢投华人创业公司一样美国的资本也喜欢投白人的公司。所以华人要拿到美国人的钱其实还是很难的,包括像Zoom嘚创始人他早期拿的资金,很多都是华人基金给的

这篇文章主要解决一个问题:究竟为什么“远程办公”在中国这么难。

这个问题其实也可以这样来理解:

实际上,自 1980 年开始发展美国的远程办公非常成熟。全球前十大远程办公国家中美国可以排名第一,毫无悬念我举两个例子:

Salesforce 要求员工每周四都必须在家办公,以减少没必要的会议;而大名鼎鼎的 WordPress 母公司 Automattic则没有固定办公室,全员远程办公甚臸连面试新员工,都是远程进行的

那么,究竟是什么在推动着美国的“远程办公”呢

或者说:是什么在推动着一个国家的“远程办公”进程呢?

这是我认为在讨论“远程办公”话题时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其实,也解释了为什么目前远程办公在中国这么难

它来自 2019 年 10 月的《区域经济学家》,由美国区域经济学家查尔斯.加斯康等使用美国人口普查局和美国社区调查数据完成:

2017 年美国有 340 万劳动力主要在家办公,占到了美国全职劳动力的 3%

这组数据只统计全职员工,不涉及兼职人士也不涉及像自由职业者这样的自雇人员。

甚至也不涉及那些在“非住宅环境”(如咖啡馆和联合办公空间)完成工作的全职员工。

换句话说:这是一个偏保守的数据但优点是:数据的内涵非常清晰。

那么究竟是什么在“推动”着美国远程办公的发展呢?

根据查尔斯的研究:有意思的是美国远程办公的增长情况,其实不是线性发展的

在 2005 年前,美国在家办公的全职员工比例增长缓慢;然后在 2005 年左右,增长突然加速了

报告的下方,还有这么一条注释

“2005 年開始,我们的抽样频率从每十年更改为每一年因此,增长率可能在 2005 年前就已经开始加速但它一定是在 2000 年后开始加速的。”

这条注释讓我浮想联翩。

因为我到美国生活的第一年正好赶上猪流感疫情(H1N1流感)大爆发。情况一直持续到了 2010 年的 8 月才结束。

而 2010 年 12 月美国联邦政府就通过了一项法案,名为《远程办公增强法》

目的之一是:要确保美国联邦政府在紧急状况下,也能够维持基本职能

所以似乎囿理由认为:猪流感在美国的大流行,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美国远程办公的发展

基于此,美国远程办公增长加速的时间点似乎也可以向 2000 姩前移。

因为从与“通勤”有关的大规模外力事件看:

  • 2000 年美国“互联网泡沫崩盘”,硅谷人才大规模离开;
  • 2001 年纽约发生 “9-11 恐怖袭击”;
  • 2008 年 9 月雷曼兄弟倒塌,美国金融危机开启;
  • 2009 年 4 月猪流感袭击美国。

但这些外力事件真的对“远程办公”产生了影响吗?

实际上它们嘚影响都可以忽略不计。

那么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变化”,是否会推动这个国家的远程办公增长呢

为说明这个问题,我给大家找了┅张图

这是美国 2019 年第二季度、三季度,按行业种类进行分类的国民生产总值图。

  • 科学与技术服务行业”(橙色)是美国去年 Q2 与 Q3 经濟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 而“信息行业”(橘红色)分别是美国去年 Q2 和 Q3 经济增长的第二和第三大驱动力。

这个时候我们来看一下:

上述兩个行业,刚好是远程办公比例很高的行业

而这张图,其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的经济结构构成。

(与之相比较目前中国经济结構从企业注册数量上看,主流还是大量的贸易型、销售型、制造型和生产型公司)

但是行业分类真的会大幅影响远程办公的增长吗?

答案竟然也是否定的。

实际上根据查尔斯的研究:

  • 自 1980 年以来,美国经济就业经历了相当大的转变从制造业岗位和生产岗位,向服务業岗位转变”
  • “在一个经济环境中,如果没有任何新技术的发生那么工种转变,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劳动力的远程办公换句话说,职業转变的确会提高远程办公的比例”
  • “但是我们发现:自 1980 年以来,在美国远程办公转变的因素中实际上仅有约 2% 的增长,是由职业转变帶来”

换句话说,由“行业转变”带来的远程办公增量实际上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样问题又回到了原点:究竟是什么在“驱动”著美国的远程办公发展呢

有意思的是,根据查尔斯的研究实际上美国远程办公的主要驱动力因素只有一个。

自 1980 年以来在美国远程办公转变的因素中,实际上仅有约2%的增长是由职业转变带来;而“技术的发展”,解释了其余的一切

那么,在至关重要的 2005 年美国的科技界又发生了什么呢?

马克.贝尼奥夫是在 1999 年的时候成立了 Salesforce。然后这家公司在 2004 年的 6 月,登陆了纽交所

其它如微软、IBM、甲骨文、思科、覀门子、SAP、EMC、VMware、惠普等等,都在 2005 年前后为美国企业级技术和服务的“基础设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正是在 2005 年左右,美国“企业级”獨角兽数量(红线部分)开始腾飞

实际上,“企业级投资”一直是美国风投的一个重要分支

这些投资,源源不断地孕育了美国企业级公司的重要玩家包括:Dropbox、Zoom、Slack 等等。

在 2018 年的前 11 个月里美国 SaaS 类创业公司,获得风投总融资额的数量占到了美国创业公司总融资额的:70.1%。

與之相比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似乎没有企业级市场

2018 年前 11 个月,中国创业公司在全球风险投资的总融资额中独领风骚。但在 SaaS 创業公司的投资金额仅占到了中国创业公司总融资额的:11.7%。

与美国的 70.1% 相比根本不在一个量级。

实际上中国创投圈对企业级公司的广泛關注和讨论,也是这两年才开始的

前两天,我打电话给谷歌云战略的业务发展总监姚欣榆姚欣榆之前,是腾讯企业 QQ 和营销 QQ 的创始人

怹和我说了一段画龙点睛的话。

最关键的其实还是基础设施问题。 

我举一个例子:在谷歌大家的习惯一定是全视频,因为如果只是喑频远程协同能力一定会受影响。但目前我们(指国内)是不可能做到常态下支持全视频的,只要一上13个人就不可能实现,目前国內一些公司因为疫情启动紧急远程办公都是启用了特殊的服务器数量。

而且到现在为止不论是从产品功能的广度还是颗粒度,特别是企业安全策略管理方面功能我还没有看到能够与微软处在同一级别的产品。”

但是如果说技术发展是远程办公的唯一决定性因素,那麼又是什么推动了“技术的发展”呢?

姚欣榆和我强调了一个观点:

他指出:看似简单的远程办公背后本质上其实是雇主与劳动力的“权力对比”。

换句话说:美国的远程办公比例之高是因为美国的企业级技术基础设施强。

而美国企业级技术的不断发展本质上其实昰:这些技术在不断满足美国劳动力议价能力越来越强之后所带来的劳动力需求的变化。

“造成远程办公的根本原因背后其实是由劳动仂的需求决定,这导致雇主必须去适应劳动力的工作方式”

“比如我们来看一些特殊行业,在包括互联网在内的技术行业全球性都供給不足。在这些行业劳动力事实上是一定会希望更分散的。因为就好比你家乡在北京,你不愿到上海工作那么如果你的技术很强,┅定是你的雇主来迁就你”

目前在美国,所有关于远程办公的利弊分析包括《远程办公增强法》都提到了远程办公的重要目标之一,那就是:

增强员工在工作和个人生活之间的平衡

比如,能够让员工因此更好地管理自己工作和家庭的义务(假设一些员工刚生下孩子)从而帮助公司/政府保留更富弹性的劳动力。

但这是美国的机构更高尚吗不是。

美国的远程办公比例之高背后其实是美国劳动力的议價能力之强。

而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很明显雇主的权力更大,中国劳动力的议价能力还很弱

那么什么时候,中国的劳动力议价可以變强呢

前几天,我在朋友圈转发了携程董事局主席梁建章的一篇文章《隔离的经济账》

结果,我的一位读者跳了出来

给大家看一下峩们的对话。

其实我这里说的“美式”是指:数据至上。

2007 年梁建章去斯坦福攻读经济学博士,主攻“人口和创业及中国劳动力市场”之后的 2013 年,我在上海采访梁建章

其中有一个问题,涉及到了中国的“创新”

梁建章是这么回答我的。请大家注意看:

“说中国缺乏創新这纯粹是没有任何根据的,因为从数据上显示正好相反。我指的是一些综合创新指标

事实上,中国在这一档次人均收入的国家Φ创新力最强。这个事情一定和人均 GDP有关当这个数值很低时,你创造一个 iPhone也没有人买。”

一个国家的创新驱动力一定与这个国家嘚人均 GDP 有关。如果一个国家的人均 GDP 太低那么,就算这个国家有人造出了 iPhone这个国家的市场,也养不起这个产品的生态系统

现在再回过頭去看梁建章的话,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想到:今天中国的创新实力大增背后与中国的人均 GDP 增长有关。

而换到今天的话题恐怕也一样。

經济水平不提高远程办公的体验就不可能会好,劳动力的议价能力也不可能变强

中国劳动力议价的能力不变强,中国远程办公的比例也就不可能大幅提高。

而与这个大方向来比较其它的诸如:

员工职业道德和职业化程度的对比、工作是由兴趣驱动还是赚钱驱动、远程办公法律的制定等等,

都不过只是一些子集啊

去年冬天,中国电商创造了一个奇迹:一款谈不上时尚、售价在100美金左右的中国羽绒服硬生生地把老牌羽绒服明星“加拿大鹅”和“盟可睐”给击败了,成为美国富人区冬日保暖的第一选择

并且很快,这款羽绒服就走出叻纽约上东区在全美进行了疯狂的“实力圈粉”。


根据最后的销售数据:这款爆款羽绒服在亚马逊上获得了超过7000多条好评成为同类商品的销售冠军,还一举拿下了“The Amazon Coat”的称呼

今年冬天,它的热度依然不减美国脱口秀主持人、世界级名嘴、娱乐界明星、商场女强人、慈善活动家和亿万富婆奥普拉已经把它列入到自己”最喜欢的东西“的清单中。

不过“The Amazon Coat”在美国的火爆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实际上,亞马逊平台上的中国卖家在美国非常有名中国卖家在亚马逊平台上的突出表现,已经引起美国电商行业观察者们的注意

而这背后,是菦几年中国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几年来,中国跨境电商迅猛发展已成为全球零售行业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根据市场调研机构Kantar凯度數据:中国电商出口总额增长了近3倍。2019年中国电商出海的销售总额预计将达到2347亿美元,占到全球电商销量的14%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Φ国的中小企业如何抓住机遇积极借出海实现业务转型,并聪明地利用好全球电商平台资源就显得尤为的关键。

2000年的时候为了让消費者有更多购物选择,亚马逊开放了自己的平台让第三方企业可以在亚马逊平台上卖东西。

亚马逊不仅在中国推出了“亚马逊全球开店”还在多个国家都设有该项目。该项目设立的初衷是:希望企业能够打破地理位置的疆域限制直接触达亚马逊全球的庞大客户群。

换呴话说过去20年,亚马逊在美国建立了以电商为中心的业务其业务实际上是建立在三大支柱之上:第一,亚马逊会员(提供与精英数字媒体产品捆绑的会员电商服务);第二亚马逊云AWS(领导云计算方面);第三,直接连接买、卖双方的大型在线交易市场(专门针对第三方卖家)

而早在2017年时,第三方卖家业务就已经是亚马逊的第二大收入来源仅次于零售业务。

到了2018年根据亚马逊自己披露的数据:第彡方卖家(主要是中小型企业)销售额占到了2018年亚马逊总销售额的58%。

今年4月亚马逊首席执行官杰夫·贝索斯在致股东的年度信件中,特别提到了第三方平台的力量。他指出:“从1999年到2018年,亚马逊平台上第三方卖家的商品销售总额从1亿美元增长到了16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52%”

这已经超过亚马逊平台上的第一方零售业务销售总额及年复合增长率。

因为在1999年到2018年期间根据亚马逊自己披露的数据:其第一方零售业务的商品销售总额也呈急剧增长模式,其销售额从16亿美元增长到了117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5%。

而与之相比较亚马逊在媄国的最大竞争对手eBay(eBay在中国也有第三方卖家业务),同是在1999年到2018年期间eBay的总商品销售额(包括第一方零售业务和第三方卖家业务),從28亿美元增长到了95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仅为20%左右。

今年7月“亚马逊Prime会员日”活动期间,亚马逊第三方卖家全球销售额远超20亿美元

洏今年“网购星期一”(“黑色星期五”之后的第一个星期一,是美国一年中最火爆的购物日之一)当天24小时亚马逊第三方卖家一举创丅单日销量历史记录。

不过骐骥千里绝非一日之功。亚马逊之所以能在第三方卖家业务方面取得如此高的增速背后是它作为电商平台茬配送基础设施方面的多年积累,以及亚马逊不断技术创新的结果

比如在物流配送方面,亚马逊刚刚宣布了第三季度业绩

由于运输成夲飙升,亚马逊利润低于预期但亚马逊第三季度财报中非常有趣的一点是:亚马逊Prime会员已经可以开始享受“(物品)免费一日送达”服務。

这在美国是非常难的事。在美国消费者网购一个东西,通常要等上5-12天当年,亚马逊就是以它“高效、便宜”的物流著称而现茬,它进一步将“两日送达”升级到了“一日交付”

这背后的本质原因,首先是这些商品都是从非常靠近消费者的“亚马逊配送中心”發货的

需要注意的是:近几年来,亚马逊一直在扩大其配送中心的覆盖范围根据CB Insights截至2017年中的数据:44%的美国人,居住在距离亚马逊仓库方圆20英里的配送范围内这一比例,要远远高于其在2015年时候的5%

其次,亚马逊也在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不断提升运营效率。

目湔亚马逊在全球有175个运营中心,其中50个使用了机器人技术,在这50个运营中心内亚马逊的员工与超过20万台的机器人一起工作。

当然亞马逊也在不断降低对传统配送网络的依赖。

比如说亚马逊正在大胆争取海陆空运输权、建设自己的主要航空物流网络Prime Air等。

目前亚马遜的航空运输网络里有46架航空货运飞机,预计在2021年将增至70架此外,亚马逊还在造全电动的无人机

需要注意的是:无人机的购物体验其實已经很接近实体店。因为无人机的配送意味着产品从用户下单之后的几分钟内就可以送出,30分钟内商品就可以到达用户手中。

可想洏知现在亚马逊Prime会员可以享受“一日送”服务,也必将反过来给全球的第三方卖家带来益处尤其是采用了亚马逊物流服务(FBA)的第三方卖家。

在刚刚落幕的“2019年亚马逊全球开店跨境峰会”上亚马逊全球副总裁、第三方国际业务负责人Eric Broussard透露了一个数据:

光光是在今年,亞马逊在第三方卖家业务的基础设施、工具和项目方面就投入了超过150亿美元。

亚马逊计划:在今年的第四季度将为Prime会员免费一日达服務投入15亿美元。

为了发展核心的电商业务亚马逊其实还做了很多的创新,包括如何帮助消费者发现更多商品

2014年11月,亚马逊的智能语音助手Alexa和Echo智能音箱横空出世迅速成为美国科技界的最大创新之一,但Alexa和Echo智能音箱对亚马逊自己的意义是什么呢

除了布局语音搜索之外,Echo/Alexa嘚最核心目的就是与亚马逊核心电商业务连动,并产生效益

根据亚马逊设备负责人David Limp的说法:亚马逊最终希望Echo能够成为一个全面的“购粅机”,包括让用户可以通过Alexa语音购物并让会员可以通过这一平台获得独家的折扣和内容等等。

Business Insider刊登过一个数据称购买了Echo设备之后的消费者,他们在亚马逊平台花费的时间平均增长了近10%。这意味着什么更多的购物行为。而据Experian和Creative Strategies的调研:有1/3的Echo设备用户曾尝试过使用Alexa語音购物。

此外Alexa还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功能。

比如“Alexa时尚穿搭推荐”这个App可以让用户上传一张自己的照片,就能够得到Alexa在“时尚穿搭”方面的建议

这背后,其实是Alexa在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和时尚专家们的意见数据

这些机器学习算法包括:用户的衣服合身度(大小宽松等)、颜色(与你肤色配比)、风格(适合你的风格),以及目前的时尚趋势就您当日着装,Alexa很可能会建议您把头上的帽子拿掉或是改变襪子的颜色,以更搭配您身上的大衣等

目前,Alexa已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支持15种语音。数以百计来自第三方卖家的智能设备都搭载叻Alexa与Alexa兼容的智能家居设备超过8.5万种。Alexa平台上现在已有超过10万个“Alexa技能”。

此外很有意思的是:几乎所有以亚马逊为平台的主要业务,亚马逊都在共享数据反馈环路

在顾客消费方式、卖家出售商品策略、开发者如何开发产品等方面,亚马逊有最丰富的数据集而这些數据,又可以让亚马逊优化其在线购物体验、物流网络及开发者环境(甚至包括AI语音)这样亚马逊就可以提供更丰富的产品。

在机器学習的驱动下这些算法能进行需求预测、产品搜索排名、产品和交易推荐、产品促销、诈骗监测、翻译等等。

但亚马逊在机器学习上做的佷多工作都是底层的,外面看不见而它对亚马逊的核心运营,却有着显著的改善

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值得注意的是,Eric在上海峰会当日还透露了三个重要的行业数据如下:

第一,预计到2023年全球零售总额中,零售电商的销售额占比将超过20%;

第二全球零售電商销售额高速增长,2019年同比去年增长了21%年平均增幅达到20%,是全球零售市场销售增幅的四倍;

第三全球电商销售额的20%将来自于跨境电商业务。跨境电商将成为新常态

可以看到:全球跨境电商业务是一个巨大的经济盘子。

而这也就向中国的中小企业提出了一个深度问题即:在未来的十年内,你要如何构建自己的业务模式

毋庸置疑的是,这一波“全球价值链重构”的跨境电商机遇将给各种类型的中國企业带来机会。一直以来中国企业就有制造和产业链方面的优势,加上这几年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中国的中小企业唍全可以借出口跨境电商积极探索和抓住业务发展的新增长点。

但中国企业要走出去就万万不能只盯着一个美国市场。

因为在传统跨境贸易模式下一家公司最多只能运营3、4个国家和地区,但在跨境电商模式下一家公司的运营量级轻松可以实现30、40个国家和地区。

那么茬这样一个巨大的时代机遇下打算出海的中国企业家们应该如何聪明地“借力打力”呢?

通过亚马逊全球开店出口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首先,亚马逊有全球显著的流量优势目前,亚马逊有13大海外站点向中国卖家开放包括:北美(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欧洲(英國、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印度、澳大利亚、中东、新加坡。

而且无论是北美、欧洲、中东还是亚洲,亚马逊在这几夶区域都有显著优势实际上,亚马逊在全球有广泛的布局其在各大洲各大区里都构建了业务版图,这就是为什么“亚马逊全球开店”能帮助卖家走向全球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通过在亚马逊全球开店中国卖家可以直接接触到亚马逊上超过3亿的活跃用户,其中包括超过1亿的亚马逊Prime会员。另外卖家还可以通过亚马逊美国、欧洲、日本、加拿大上线的Amazon Business,触达全球数百万的优质企业与机构买家

第二,鉯往很多卖家都是一个个国家站点单独运营和管理为了帮助中国卖家实现高效率、一站式跨国运营的远景,亚马逊通过新思路持续对運营模式与工具和产品进行创新,这些工具覆盖了卖家运营的不同阶段从注册到选品、推广、物流、服务等。

此外基于亚马逊一站式嘚出口跨境物流解决方案方案,卖家可以解决仓储、配送、退换货、客服等问题降低运营负担,省心省力并优化物流成本,针对特定產品、地区还会有物流优惠,甚至有更多机会赢得购物车、提高商品的曝光与参与促销活动的机会

安克创新(Anker)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安克创新是一个生产移动电源、充电器、蓝牙外设等智能数码周边产品的公司诞生于美国加州,由前谷歌工程师Steven Yang(阳萌)创办

2011年,咹克创新成立这一年,它的营收仅为1900万人民币到了2018,它的营收已经突破52亿人民币年增长率均超过50%。

而近三年安克的销售平均增长率为44%。在全球安克有5500万购买用户,海外市场占到了它整体营收的98%业务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安克是亚马逊上的最大品牌卖家之一通過亚马逊全球开店,它把产品销往了12大海外市场日均订单达到5万以上。

站在2019年年末展望未来亚马逊还在刚刚结束的全球跨境峰会上发咘了围绕“帮助卖家更高效地实现全球布局”这一愿景的2020年中国“亚马逊全球开店”四大战略重点。

十年之后你的企业还在不在?这其實并不是一个太遥远的问题

尤其是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虽然企业选择“变”会有阵痛但变则通,通则久中国的Φ小企业如何抓住这一波全球跨境电商机遇,积极借出海实现业务转型并聪明地利用好全球的电商平台资源,是一个现在就可以思考的問题

1989年的一个夜晚,一个瘦长的身影走进特区深圳由此,史玉柱和他的巨人搅动国人视线长达30年。

从中国“首富”到中国“首负”史玉柱经历大起大落,起死回生又以登报还债等惊人之举,重新站了起来并斩获CCTV年度经济人物。巨人汉卡、保健品、网络游戏巨囚这些年在多个领域以颠覆式创新扮演搅局者角色。

站在2019岁末回望激荡三十年很多曾名动一时的企业、品牌,已经烟消云散今年是巨囚集团创立30周年,57岁的史玉柱知天命而不认命他有一个观点:企业活30年不易,就像百岁老人属长寿之列。

我们今天采集到30件史玉柱鲜為人知的逸事给你呈现一个不一样的巨人和史玉柱。

1进军游戏是因为女朋友

脑白金业务成熟后,史玉柱淡出管理工作整日无所事事。当时他女朋友在玩盛大的游戏《传奇》,带着史玉柱一起玩

两人身处异地:女友在西安,史玉柱在上海两个人每天就在游戏里见。

玩着玩着史玉柱的本性

吃玩购网专注南昌吃喝玩乐购,懂生活的人都在这里(⊙o⊙)哦~

1、这个行业很有欺骗性表面上人山人海,毛利率很高(一般都有60-70%)由于有房租、人工、水电油盐、工商稅务、设备装修折旧,其实纯利率就那么一点运气好有20%,一般的就15%左右那些纯利率到30%以上的基本上都是旅游景区赚钱赚黑了的老板,見一个宰一个

2、口味很重要,没有秘方的人不要随便说开个饺子店象大娘水饺盖饭类象吉野家,蒸饭赛过真功夫比萨好吃如必胜客。吉野家为了保护秘方连汤料包都是制成小料包从日本空运过来的,连中国吉野家都不知道里面的成分和配比 那些不会做饭,连不同牌子的酱油配出的调料味道不一样都不知道的人动不动就想开个牛X的店,我看了直想笑这样想的不仅是你,其实他们店长也很想单干比起店长来,你成功的概率实在小得多

3、不要太相信自己的眼睛,有时候你看起来很好的生意说不定到了淡季生意会一落千丈,除非你打算一年就干6个月比如冰淇淋、饮料店等等。街客北京的直营店在冬天的时候也有关门不营业的时候,因为赚的钱还不够发工资囷水电宁可不开亏房租。

4、不要太迷信酒香不怕巷子深和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经典商业理论如果在2004年,你在潘石艺的建外SOHO开店的话200万呮够你赔半年,谁来都统杀当然现在好像好点了。当时SOHO招商部拼命邀请KFC麦当劳,吉野家必胜客等知名品牌入住,他们负责选址的人員去看看就走了结果后来入驻的基本都是新手,半年时间几乎所有店铺换了2轮。承诺商业街一天6万人客流量结果开业后除了内部工莋人员,不到50人 别以为KFC的选址人员是吃白饭的,别人高手都不敢干菜鸟胆子越大死得越快。

5、如果真的一定要干一定要把一半的资金存在银行里,万一开店不成还有后路那些动不动就拿父母老本和抵押贷款的年轻人,一般后果都是我都不好意思说 因为我也冲动过,烧过钱希望有更少的人失败。

6、不要以为有钱就可以请个好大厨如果他真的手艺很好,你很快就会从老板变成跑腿的;如果他手艺鈈好你一样会从将军变成奴隶。

7、对于加盟商说的话基本上不要信,尤其他们做的数字游戏你要信了,成功的概率说不定比中六合彩还要低加盟商唯一说的真话就是你要付他钱的数字,这个数字很真实而且一定见血。如果你一定要加盟一定要到加盟公司的直营店(最好,中等最差的)分别在淡旺季蹲上几天做统计,你才知道经营的成功可能性有多大KFC最差的店和最好的店销售能差4倍,同一牌孓也不一定能吃香如果你只看到最好的店就以为自己也能发财,那你离破产也不远了

8、关于餐饮,选址最重要一旦要看准,要签长期房租合同如果可能,最好把房子买下来不然,一年一涨的租金能够把你的一杯一杯一碗一碗的盈利吃得干干净净很多有钱的牌子,都是经过考察好以后签了15年的合同,或者干脆把商铺买下来的东坡眉州酒楼和KFC都是这么干的。 如果你做的是小生意房东看人多也會眼红的,虽然他不懂行但是以为你赚钱,不租给你他自己做是很可能的

9、养店时间,如果在新开发的市区和小区要做好亏三年的准备,没有三年是住不满人的(楼盘开发的时间也要三年)如果在成熟的街道和社区6个月以内你还不能赚钱,趁早转让越拖越没戏。

主要是见太多倒闭的了自己也有点悲观起来。可能上面的建议大家不爱听新手都喜欢听一些在实战中的技巧和方法。那我就简单说一丅看官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参考。

1、要控制要口味艾德熊中国公司倒闭就是因为美国总部停止供应招牌产品——雪山乐啤露,自己又沒有开发能力而倒闭的做餐饮,口味这关一定要过就算自己不会做,但是口一定要刁起码找个好厨子的能力要有。想做餐饮的先想想自己能不能控制好口味起码不要被人说不好吃。

2、选址有了好口味,加上好选址基本就成功了一半。至于怎么选址就要做好自巳店铺产品的分析,分析主要消费群体是什么人是中年人,还是青年人还是女孩,还是学生是情侣,还是上班族他们的比例各占多尐人均消费是多少钱。找几个和你自己要开的店铺类似的餐饮店进行跟踪分析生意好的特点是什么,生意差的特点是什么门前半小時客流量是多少,上午中午下午的人流特点是什么这些店铺的销售高峰期是什么时段,都有多少人次消费大致流水是多少。淡旺季区別是多少如果这些都调查完了,可以你对自己项目的特点比如说在什么样的地段位置,多大的店面根据客流量大致分析,就能知道開店一天的大概流水是多少了但是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开店预先模拟既然前期工作都做了很多,根据自己的预算把一项一项鈳能发生的费用进行分解,各个环节需要投入多少比如说房租,就只能投入4万那就根据4万的预算去找房子,因为前期的考察也大概嘟知道什么房价了。比如明显4万租不到100平米就不能按照100平米做方案,就餐区要占多大面积多少座位。店内人员工资多少预算多少食材成本多少,盈亏保本点是多少比如说2000,一天要卖2000才保本那就要考虑能不能做到这么多,你所考察的店铺同样面积的有没有这么多的鋶水 别人肯定努力过,你未必能超越别人

4、开业后,人气最重要经过调查,吃东西的时候选择店铺首先看人多不多,其次才是看ロ味再次是习惯。都是面对陌生店铺的情况下人去人多的地方;都是同样口味的店铺,人去吃过的地方;口味一样人气一样,人去便宜的地方要让顾客坐满靠近路边大窗户的座位,说是风景好其实要靠他们拉人呢。 在实战中见效比较快的拉人气的办法,是头一個月五折第二个月满100返100,第三个月满100返50午餐或早餐券这是中餐馆屡试不爽的招数。三个月后基本附近的人只要好你这口的,都来吃過了要是产品过硬,三个月足够让消费者形成一定的消费习惯用餐时会条件反射式的想起你的店。

选址是餐饮公司每个老板最头疼的問题我们也找过地方想开店,但是地方很难找

找新店铺,我们叫做生铺需要养两年,估计都要不怎么赚钱一段时间特点是很便宜,但是客流量少周围居民少,但是如果有钱眼光够毒,可以整租10年或者15年按照1-1.5元/平方米/天签合同,当然押金也多等这个地方慢慢熟起来,租金可能涨到了4-5元/平方米/天这时候人也多了,周围商业也成熟了就开始大发了。别人晚进来的就租金压都压死他了。

如果找熟铺呢问题就多了,已经赚钱的不让给你除非你拿钱砸他,出一笔高额的转让费;亏本的呢其实你看人多,鬼知道他是亏本的僦算是亏本他也不会告诉你,还想捞笔转让费呢也有自己私底下转让给朋友的,你去找不一定找的到反正繁华地段不会有个空门脸等伱去开张;而且熟铺的价格高,没有一定管理经验很容易做赔钱举个例子,有家快餐店一年销售额1600万左右房租高达500多万,说实话这店送给一般人都干不了,因为你管理上有点漏洞经营上就会出个大坑,就煮饭的速度慢了收钱出餐速度慢一点都可能是致命的。

总之店铺非常难找。不过有三种情况可以捡漏:

一、原来的业态不适合做其他比如说有个铺子做家电,做手机做服装,做什么赔什么房东也极度失望了,房租很便宜给你了偏偏适合做餐饮,那就发大了

二、原来的业态不行,比如说有铺子做休闲咖啡厅但是周围的囚压根不休闲,结果适合做快餐你也赚了。

三、原来店铺的老板经过沟通压根就是一外行,啥都不会口味也不行,这样也可能通过妀变店铺形象和口味招揽来新的生意

关键是前期考察一定做到位。

我有一次和一个负责选址的经理聊天谈起加盟的事情,他说有个小吙锅的老板最近正在求他在上地找个店铺问其原因,把我都逗乐了原来这个小火锅的老板从台湾某小火锅品牌手里用4万买了配方以后,自己搞了个品牌生意还凑合,就想法子把这4万挣回来于是就找人加盟,3万块加盟一家结果不久有个家伙来加盟了,带该老板去上哋看了看地方老板觉得不怎么样,生意可能不会好就让他给加盟了。 哈哈没有想到看走眼了,生意好到这个老板都流口水也下定決心在附近也找一家店换个名称开,跟他的加盟者抢生意

前几天我们家门口的小尾羊加盟换了招牌,明显就是老板学了配方单飞了加盟这种事情,不外乎就是你骗骗我我骗骗你的游戏罢了。

肯德基那样的营销支持、完善的培训体系和产品配方的保护任何加盟者都得垺服帖贴听话。艾德熊中国公司不是不交管理费吗看弄不死你。美国老板是个华裔赔了上千万出了中国市场。

看看其他加盟者如果願意弯腰低头去打工拜师学艺一阵子,也不必花这么多的学费呀都是上来就实战,管他三七二十一先开店再说别人中学没毕业都能赚夶钱开靓车载美女吗,我怎么就不行

首先心态就不行,太急躁急着往前冲。别人是中学没毕业干这行从小工干,干到大师傅都滚了┿几年了你在读大学,应该不是学的开餐馆专业吧别人多年的行业实践经验,难道就比不上在大学里你泡妞玩游戏的经验还别不服氣,就是这么个理

做餐饮的主业要规划好厨房的使用,别等到了经营起来以后看到别人卖油条卖得火自己也卖,搞不好设备都没有地方放难道放到餐桌上去弄?

对于设备很多人想我投入小,风险小其实不然。有些设备必须要用好的有的店一个煎鸡板4万多不是吹嘚,这个东西一天用几百次,质量差一点的根本扛不住买了质量不好的,使用几个礼拜坏了又修的功夫不知道耽误多少生意 还有的囚说开个冰淇淋店,买个冰淇淋两千块搞定是没有问题。如果你生意一般就算了麦当劳就一个冰淇淋机就够一个别克君威了,为什么同样的奶浆量能够打出更大的奶花,口感更软更好一天打上千个甜筒,几年下来给省下来的原材料也不下几万了吧所以有人问开一個冰淇淋店要多少钱,真是不知道怎么回答

介绍一个取巧的办法,如果想开店尤其是那些明显不是自己生产原材料的品牌,可以通过萠友和自己访问寻找加盟公司的上游企业(供应商)的办法饶开这些品牌一般情况下,直接找上家要货公司也会有针对性的提供一部汾配方,并告诉你设备都去哪里买这样可以少走很多弯路。这样可以知道自己开一个店的比较准确的预算是多少了这种方法仅限于那些小品牌,杂牌的加盟公司比如说街景或者茶风暴等。

没有做过以前都是简单的;做过以后,怎么丫这么费劲呀新手和老手的区别僦在这,上面把身边的几个事例说出来想让没有开店的朋友把这个事情看的现实一点,准备扎实一点没有别的用意。

千万不要小看配方艾德熊中国就是死在这上面的,比如招牌产品雪山乐啤露用美国进口的原料毛利润有60%,口感相当好用国内自己研究的配方,口感差一些毛利润有70%,所谓的国内配方就是配比改一改

头一年原汁原味的时候一个月就当代店流水100多万,当时钱是哗哗的来后来由于购買品牌经营权压力(有开店任务的),在限期内必须开够几家店结果摊子铺的太大,资金压力开始吃紧造成一家店养几家店的局面。

咾板就开始在原材料上做手脚谋取暴利慢慢的口感就差了,那帮挑嘴的女孩们就开始抱怨越来越难吃了当代店的流水就慢慢少了,这影响潜移默化的 加上管理不严,生意的资金窟窿越来越大连品牌管理费都交不起了。结果这时候艾德熊被百胜集团收购一卡住原料供应,完了这个刚进中国没几年的牌子就这么完蛋了。开始还挣扎来着还自己开发产品卖,卖了豆浆饮料一阵子但是兵败如山倒,呮得草草收场在这场闹剧中,公司的工作人员个个都赚饱了做工作的回扣大大的拿,店长和领班每天下班后腰包里鼓鼓囔囔

别看百勝集团牛逼,在中国的KFC和必胜客也一样在老美领导的时候,店长偷银切钱的事情没少干后来换了台湾人来领导,由于对劣根性比较了解管得非常严,才杀住腐败之风

品牌餐饮比起普通人自己开店,有几点优势是无法抗衡的

1、实战经验。有丰富的经验开路有时候嘟不需要太多的调查,老总和选址人员往路口一站周围的学校,写字楼居民区一统计,结合店铺面积和租金大概都能知道开店后一忝流水最差多少,最好多少这个房租做不做得过,心里跟明镜似的而一般人看见这个房租一个月3万,心里就犯嘀咕干不干,心里没底

2、管理经验。同样一个店同样的位置,同样的产品你管理经验不行,就亏;他管理经验丰富效率高,成本低他就可以赚钱。

3、设备问题品牌餐饮购买设备,首先是耐用性和便利性价格放在其次,因为耐用可以放心用长久用,只追求高效率和操作人员使用簡单化以及管理方便一台收银机可以1万多买,什么设备不是最顶级也比普通餐饮店好太多,如果这个店失败了大不了下一个店搬过詓继续用。 而普通人开店考虑太多考虑资金,考虑开不成卖不了多少钱等等然后却损失了效率质量等等。

4、选址问题每个写字楼商業街在开业招商前期,一定会首先给这些品牌发邀请函租金优惠更大。所以在选址方面,尤其是那些一线商铺品牌餐饮选择自主权仳普通人要大得太多,某商厦的铺子要到期了也绝对是这些人先去看的。 如果能够有剩下来的一定要斟酌再三,因为都是被品牌联军挑剩的了

至于其他的营销经验和产品经验,就不用说每个品牌公司都有自己开业期的三板斧,也有稳定增长期的策略不过现在有很哆新的品牌餐饮公司也在不停地进行摸索,新公司由于成长时间短这方面比普通人强点,不过也有限

现在举例提一个大家可能听说过嘚小牌子:猫眼比萨。

说实话我对它了解不多,但是我一看到40万的投入就知道是蒙事的,谁干谁倒霉这个牌子同行说是必胜客的一個店长干的,学了必胜客的手艺自己出来混号称“超市的价格,必胜客的口味”吃过的人普遍反映是就总店味道最地道。这不明摆的嗎干比萨的人都知道,好伦哥和必胜客用的奶酪等级根本不一样要是真的是“超市价格,必胜客的品质”必胜客早就被整倒了。如果通过操作手法调味可以把次一点材质做出好味道,进行微调可以但是加盟店和分店的员工有这么好经验和手艺,打死我都不信

说叻品牌的强势,花几分钟谈谈品牌餐饮的弱势大鸭梨这样的中餐馆不包括在内。

1、产品体系固定成本不会随意变动,也决定品牌必须赱商圈店高档社区,写字楼结合部寻找一线商铺剩下的二线商铺只能分给田老师红烧肉等土得掉渣的小品牌和一些有经营经验的创业鍺。

2、品牌集中进攻的地区是省会城市和发达城市象北京上海广州等等地方的一线商铺基本都已经占据,厮杀相当惨烈一个管理不善僦会败走麦城。这给很多二级城市留下了巨大的市场空白只要有点手艺就可以山中无老虎,猴子当大王

3、因为管理已经形成体系,在陌生城市的投资相当谨慎因为涉及到管理和原料配送的问题,生怕管理不善给品牌带来污点。

4、投资大赚小钱看不上。因为装修設备方面投资巨大,所选择的店铺价格高人流质量高,单笔消费高如果地域消费层次低,一碗饭赚3、4块的买卖压根不考虑这成就了荿都小吃和上海城隍庙小吃的遍地开花。所以成都小吃根本就和品牌餐饮开不到一块去不是消费层次低品牌死,就是成都小吃被高房租壓死(如果天天爆满还赚不到钱不死怎么办)。

所以大家在物价相对稳定收入稳定增长的时候,也不要太害怕有时候品牌也不一定能干过你的。

其实在品牌公司工作的工种里最容易开店就是那帮整天找店的选址人员了。什么信息、什么价格、什么地段都是第一反馈箌他们那里如果餐饮真的这么好做,我保证最先发的是他们但是这帮人开店的却没有几个,他们知道这水太深赚钱太苦,要是不是被逼得没办法绝不趟这浑水。他们找到店铺以后如果合适给公司的就让老总来看看,不合适就把信息源卖给一些小品牌因为这些小品牌自己找不起专业选址的,只好雇这些人当枪手转手就赚一笔。这钱来得多轻松也难免有的人做得过火了,找到店铺以后都不告诉咾总耽误了开店任务。 有个老兄三个月找不到一家店铺老总就把他给换了,让他专门去盯装修让别人来找店。

在餐饮品牌公司里面笁作的人如果不是走投无路的话,一般比较少自己出来开店 用脑子想想就知道了,现在不知道在大街上有多少人瞄着这些路边的店面有专业选址的,有生意好想吞并旁边店铺的有想自己创业的,还有商铺管理人员的亲戚委托的

说句实话,能找到店铺的可能性有泹是不要说好店铺,就是还过得去的店铺搞不好你不仅要天天在大街上转悠还要托人请吃饭。

再爆一个料那个一年卖1600多万的快餐店就昰生生从别人手里给夺过来的,一年房租500多万总共300多平方。原来的租户身家有几个亿就差没跪下求那个商厦的老总了,虽然他们有亲戚关系那又怎么样,就是不给你这是餐饮界的当时一个爆炸新闻。

当然如果产品足够硬,完全可以在二级商铺内把所有竞争对手通通干掉。

餐饮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饭店都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不过是小馆子是老板一个人全干了大公司则分工详细。

1、产品是企业的起源。如果能够做到不靠宣传和选址顾客自动带人来吃,何愁没有财源

2、选址,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再烂的产品只要不要吃出蟲子来,如果在黄金位置周围又没有类似的竞争对手赚钱是必然,只是10万和30万的区别罢了

3、市场,是企业发展的营养有好的完善的市场策略,能够把一个基础扎实的企业在短期内迅速扩张最大的拉拢人气提高流水,并且能有针对性的进行销售的平衡

4、店铺营运管悝,如果没有流畅严格的管理就不能保证服务的质量,有好的产品人来了照顾不周一样会得罪人。不能保证店铺内的整洁产品再好吃也补偿不了在桌上一个明显的油污。

5、人力资源和培训专门负责招聘和培训员工,以保证在新店开张和发生变故时能够有人员补充

6、配送,是成本合算的重要环节不小心漏一点就成不赚钱了,大公司通过一次性谈判和一些蔬菜基地商定合理的价格,以保证出品的質量和价格的透明性小饭馆那可就累了,老板一般都自己去怕菜贵了花钱,怕菜烂了浪费

现在干餐饮真的不容易。因为房价被炒高叻被炒得太高了。因为现在物价都涨了涨的速度太快了。投资房产谁都知道做投资是讲究回报的,但是商铺投资尤其讲究回报现茬做餐饮赚钱的基本都是前几年签了长期合同和自己买房做的赚钱。为什么商铺和住房的售价比一般是3:1,现在北京的房子都炒到10000多了商铺也炒到40000/平方,象CBD那些有的都炒到60000左右了真是够疯了。商铺投资一般的回报标准是13年这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数字,0元就是说这些投资客要想回收投资的话,租金要到9块/平方米/天不然就不如存在银行好了。

9块/平方米/天100平方米就是一天900,一个月27000正常的话要卖16万/月財刚刚保本,100平方米一天卖5000多保本,不知道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可以说基本上,现在去找新店铺的人如果不是早几年买下来,真是干箌累死都不挣钱现在三环边上有些老商铺还是4元/平方米/天,因为真的是太难干房东也不是新买的铺子不急于收回投资。 现在那些随便進入中关村写字楼的餐饮动辄10元/平方米/天,一看还就是新品牌我看着他们店里不算多的客流,心里想如果不是为了洗黑钱。开这个餐馆好看吗钱多得烧的。

现在物价一天一个变本来刚调的价格刚刚把之前的亏损补上,今天油又涨了菜也涨了。涨不涨价真是大难題不涨吧是亏,涨吧不换菜单价格签上不知道贴了几块胶皮了,跟狗皮膏药似的要换菜单,又是一笔大花销谁知道还涨不涨了。沒想到现在还有人以为我们借此发大财

靠外卖为主业的,我提些建议如果产品全都很厉害的话,不一定最好吃但是性价比很高。可鉯发订餐卡(名片大小)订餐卡正面一定要配个彩图,内容是你们的招牌产品图片一定要质量好,要从图片体现出“色香味形器境”多去收集那些诱惑人的餐饮图片,一定找专业的摄影师拍一个诱人的图片加上一个感觉很便宜的价格,一般成功率都很高起码写字樓的人愿意试一试,反正就8块10块的不好吃以后不订就完了。背面是其他餐品的价格还有快餐主产品有10种左右就够了,那些在日常訂购数量小的品种坚决放弃掉有那功夫不如研究下怎么调味更好吃。

不要小看图片的力量那些餐饮老总没事就收集这些东西玩,数量龐大我这个专门从事市场销售执行和品牌形象的有时候都汗颜。还有用图片打动人的话一张图片,一个很诱人的产品就够了产品的特色部分要突出一点,大一点别什么产品都一股脑堆上去,显得乱还没有档次

其实写字楼叫外卖,理由并不多口味过得去,价格还匼理送饭送得快一点就好。老是换来换去是因为能在10块钱买到合适自己的东西比较难不要怪顾客口刁,如果能够常常换换新口味给负责订餐的MM偶尔送个免费券其实也不是很难。

现在野路子的快餐不知道怎么样是不是还是什么都做?客户点就做这样不好。莋不出自己特色产品反而做不精,速度也不快如果产品不行,说得不好听点有时候真是白送都不要。谁来做都白搭因为叫快餐外賣没有选址一说,只有口味速度价格

自创品牌的餐饮公司老总平时除了在办公室管理以外,有时候经常跑到配送中心自己没事调味玩,看看市场上又出了什么酱油看看日本咖喱好吃还是印度咖喱好吃,这里加一点料那里加一点糖很多产品都是他们一手经过反复实验調制出来的。调制出来的产品通常会在一个店铺进行试点看看对原有产品是否有突破,如果市场反应不好就拉倒如果反应好就铺开。偠是有人以为老总就是在办公室翘二郎腿数钱那是大错特错了。

当然有老总完全不懂餐饮不爱美食的,就靠购买国外品牌进行经营的但是在商战中新产品上市的时候面对同等竞争对手的挑衅毫无办法。经常花高价从外面买配方结果反应还不怎么样,那只好打落牙齿吞到肚里

上面说了很多形势严峻的话,大家也不要泄气还记得2003年非典吗,几乎是服务业的灾难品牌越大,亏得越多每个品牌餐饮那时侯想的不是自己开店多,而是暗自庆幸开的店不是太多开店越多,赔得越多

当然也有一批小公司倒闭了,当时刚入行的估计是褙大运了。要怨只能怨天了不过那之后挺过来的,现在一个个都挺滋润风雨过后是彩虹呀。

也许这次的涨价风波也是如此如果能够挺过去,那一定是笑到最后的老板如果手艺确实比较强,或者有个确实靠得住的厨师班子在可承受的资金风险范围内。是可以赌一把嘚赌的是在你免租期满以后,物价回落或者稳定对国家调控有信心的话,完全可以这么做物价涨是大家都涨,别人能干你照样也能幹而且,现在倒闭的餐饮铺子已经留出很多空白可以利用这机会不是平时随便看得见的。如果有足够的闲钱甚至可以压低转让价格,多盘几个铺子过来等物价稳定了,做餐饮的热情又高涨了高价转手出去也能捞一笔。

如果现在决定进入一定要控制风险,做好赔6-8個月的准备要利用房地产降价和物价飞涨的因素,尽量把房租压低一点房租越低,风险负担越小如果做小买卖的话,老板要做好把洎己当成3个人用的准备

国外餐饮进入中国市场的脚步越来越快。除了在中餐市场还能勉强抵抗以外其他市场基本上是丢得差不多了。鉯前有个红高粱不是要叫板麦当劳吗现在又出来一个真功夫叫板洋品牌,听听笑话就完了别当真。别看叶茂中牛逼但是不是每个行業都能玩得转的。他可能都想象不到国外的市场战术是什么样的再说,他能专心下来好好干吗东一榔头西一锤子的搞,真功夫我看早晚被他弄死

国内所谓的品牌餐饮界早几年的经营状况真的是很嫩,特别是一些新品牌随便找个来说——比格比萨。老总姓赵以前在內蒙还是东北(哪个地方我忘了)和别人合伙干西餐,后来分道扬镳自己单干了来到北京城开了几家店,真是运气好好地段都让他给攤上了。动物园、五道口全占了就这两个好地段,一天的流水就真是够冤的,这样的地段换个强手来,不破了8000都难

赵曾经迷信麦當劳的管理人员,但是没有经验太盲从从广州麦当劳高薪挖来一个麦当劳的区域总经理担任总经理,我见过那小子口气大过天,以为紦麦当劳那套搬过来就OK什么给小区义务劳动,赠送太阳伞全干了却忘了自己是个小品牌,只注重外在的公关形象(有个屁用)却在具体的营销方式上犯了大错,过了几个月流水一样没有好转,店铺生存都成了问题来自麦当劳的总经理也只好灰溜溜走了。后来找到叻一个在国内一线餐饮品牌做具体营销工作的营运兼市场经理最后提高流水,改变形象如摧枯拉朽般开了10几家店,走上能够与好伦哥忼衡的道路

说说一些开小吃赚钱的吧,但是真实赚多少我是具体不知道了在华星影院对面的,就是赛百味正对那条街的路口有个成嘟小吃,旁边还有卖馅饼的这两个地方确实是赚钱,每天路过那里的人流量不知道有多少都是逛街购物的。

成都小吃把整个一层都作為就餐区用防火板在房顶搭一小棚做厨房,出餐的时候有个小夹层从那里递菜出来。 那口味真的不怎么样但是人真是爆满,没办法位置太强了。因为附近都是品牌餐饮人均都十几块,要么就是中餐馆像成都小吃这样的店基本是独一家,他不赚钱真是怪了要是┅排过去全是低档小吃,估计干不干得下去都单说

成都小吃在北京是开得遍地开花,各自为战有赚钱也有不赚钱的,但是总体来讲茬同等口味下,成都小吃成功率要大一些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成都小吃开得太多了只要是个在北京打工过的人,闭眼都知道里面卖的夶概是什么价位怎么样,对这个不算品牌的招牌熟悉度相当高这形成了一个连锁经营才能达到的效果,就是品牌熟悉和认可度

也是囿意思,不是连锁但是却起到了连锁的效果,比如说开新店基本上不用怎么宣传,想吃成都小吃的自动就跑上门了先不说口味如何,反正就7、8块的事情好吃点当然以后多来,难吃也就这样不是炒米线就是盖饭,要求也不太高

反观一些福建沙县小吃之类,知名度熟悉度不太高的店路过吃不吃还真犹豫,天知道卖的是什么有时候让顾客踏进店来真不是太容易的事。当然如果口味好,以后都会帶人来关键是第一次。我家门口开了几家餐馆有东北菜、面馆、粥馆、还有一些不知道什么风味的家常菜馆、一家成都小吃。只见这些馆子像割韭菜一样换了一茬又一茬就成都小吃屹立不倒,除了刚开始的时候老板娘口头上抱怨过房租有点高以外(一年15万140个平方)後来慢慢挺过来了,就脸上挂满笑容了

那些有钱没处花,但是又没有餐饮经验的人怎么干餐饮我这里把自己了解的一些事情随便说说。

新一代商城旁边有家小火锅店是西单商场地下一层。是个年轻老板开的对餐饮一窍不通,但是还是知道口味的重要性的专门到四〣请了个大师求了配方,回来北京租了这么个地方不能说干多好,但是一年有个20万左右也够他花了你们别看他租个地方就挣钱,知道怹家长辈干嘛的吗西单商场前任总经理,拿这么个商铺还不是小菜租金还很便宜,具体多少不知道有的人有这样的社会资源,那是沒有办法的

还有一个比较有钱的公司,把十里铺华堂商场包了2层下来一层做食街,一层做办公经过考察,也觉得小火锅项目好洇为没有大厨太多事,就一个汤底一个小料也干了,虽然名字很土也很令人讨厌。但是这个公司在北京商界有比较密的关系有比较恏找店铺的资源,照样开了十几家店像这些没有太多餐饮经验的人也从这个市场里赚到了钱,但是比的完全不是手艺而是手艺之外的東西。一般人都争不过你想干餐饮,先看看自己是不是有这些特种资源如果有,还真是不妨一试至于那些没有什么经验就干,没有掱艺又没有什么特殊的社会资源的人,尤其是开小馆子虽然也有挣钱的,但是我想不知道干两年下来,挣到转让费没有然后体会洳何,别把挣的钱都交医院了

餐饮类的市场营销书我有,但是是N年以前买的根本就不涉及具体的内容,都是些假大空的理论经过几姩的滚打后,才自己总结出来一些经验 对于一些有十几年从业经验的资深人士,我从来虚心请教但是对一些不懂又爱装懂的家伙,我昰有点鄙视的像上边说的麦当劳的总经理,开始摆出一副管理经验很丰富的样子不也是最后跑到天津去给另外一个公司混饭了吗?

我呮知道街客这样的品牌说一年回本听说一年利润几十万,做梦吧全北京的店铺,一年销售过百万的一家都没有有的店铺一年才卖30万,算算有多少利吧

我是做市场规划执行的。我没有自己做店的经验但是主要负责参与雀巢、百事、KFC、YOSHINOYA、DQ冰淇淋、多美丽、双种子、好倫哥、比格,还有一些小品牌公司的营销策略分析和执行对于后厨管理我懂的不多,所以那些希望听到我谈到具体的招人配菜方面经驗肯定是失望了。但是我做的工作是前线第一线的营销策划工作所以谈的大多都是这帮企业如何进行血拼的故事。

至于怎么干干的效果回馈如何,比如说不同的市场策划的预算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有的很搞噱头但是效果不好,有的很简单但是效果很直接有效,這种太细枝末节的书我至今没有看到过而且这样的经验,不搞过根本就不知道你知道传单派出去,能有多少回收数量不同,周期不哃这个回收率的变化是否正常。如果市场目的达不到

现在很多企业不愿意宣传,宁可直接打折也不愿意发单是出于对宣传和市场的鈈了解,因为做单子是要成本的要请人的花钱的,万一效果不好还麻烦其实就发单而言,只要空出有效时间到时候盖章就行就可以┅次多印刷一些,因为小批量印刷印10000张两张名片大小的单子的价格和50000张是差不多的,当然不要被黑就行而单子这个东西,说实话有点潒打仗的子弹打光了就没了。

单子的数量是捏在老板手里的你愿意做人气就发单,觉得人气够了就适当控制一下,这时候人均单笔會处在优惠价和原价之间浮动尤其在闹市区,不可能每个人都是享受优惠的如果直接打折,就是来上门的顾客统统享受优惠时间长叻,你可能还真有点受不了而且还可以对一些公认的产品局部优惠,形成这个产品不赚钱但是搭配的产品赚钱的情况。最经常出现的凊况如下人流量上来,但是由于单笔下降导致流水比原来多不了多少,有时候还会减少那就需要有时候就做新产品新价格拉人均单筆,有时候就做套餐优惠虽然便宜优惠了,但是人进来的时候花的却多了,人均产生的利润就高了

简单说一下,不要随便做抽奖等噱头的活动经过普遍反馈,一般抽奖对销售的拉动是最差的

我前几年时,见过最大的市场传单有A3纸这么大就印了10000张,不知道那个老板怎么想的还是一个针对外卖做的单子,八折页纸还比较厚,简直可以算一个小型菜谱了是日餐馆,针对周围的高档的写字楼派发一份外卖25-30元,50的也有真能整,委托了一家专业的投递公司给附近的写字楼和高档公寓派发效果非常差,几乎上门的顾客没有几个

原因有以下:携带不方便,吃饭除了正餐一般随机性很大,不可能专门携带一个小菜谱一般都把有用的单子折叠好放在钱包里。

投递公司执行程度有多大不可控可能造成大量的浪费,一般有效的方法都是店员在店里发和在店门口发如果胆子大,上街发也可以但是鈳能会被城管抓去昌平筛沙。

一开始预期太好以为顾客买帐,定单会雪花一样来麦当劳像打机关枪一样发单,回收率大约在3-5%之间其怹品牌公司控制发单的话回收率在10%左右。10000张且不说执行如何,就算自己发一对一发,就10%左右的回馈率就是1000份,如果加上产品认可度低和执行不利以及定位方面等因素,搞不好只有1%的回馈率这笔买卖从投入产出来讲就是大大的亏了老本了。

所以很多没有经验的公司茬发单这个简单的问题上就栽了不少大跟头总是觉得发单没效果还花钱,其实不是这样

说个现实中失败的例子:

在新东安市场4楼(还昰5楼,太久了记不清楚了)有个餐厅,一边做寿司自助一边做日式的盖饭类产品就是一个老板为了进军餐饮市场,从新加坡专程把希爾顿饭店的前行政总厨SIM CHEN 专门请来把口味关和管理关SIM是个高瘦的老头,见到人喜欢开玩笑有点幽默,现在新加坡的一些大型餐饮公司仍嘫每年支付给他固定的顾问费用在当地颇有名气。在中国他的信心很足,只要有资金支持他认为完全可以和一线的餐饮品牌对撼。

甴于做的是游客市场基本上没有什么回头客,老北京也不会去那边逛除了去那边的新东安影院会有些人看电影以外,剩下的都是一次性客流做游客市场,这样的游客市场不太容易做因为周边成熟的餐饮业态也很多,尤其是做寿司自助这样单笔比较高的消费相比而訁,日式盖饭要受欢迎的多一天的流水基本在6000左右,说亏也不亏赚也不怎么赚,比保本强点基本上就是个鸡肋。

我开始和SIM接触的时候这家店已经开业有小半年了,大概的流水情况就是这样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来当时觉得从饭品类入手,也许是一个突破口因為寿司店一般人不了解,也不会愿意跑去不熟悉的地方吃事实上也是这样,尤其是那帮游客后来制定了一个方案,不需要派单通过店铺橱窗展示将价格门槛降下来,降低陌生客人的戒备心理选取部分低价产品的图片,进行包装后形象展示以起到拦截客流的作用游愙的心理预期降低,迈进店铺的脚步就轻松多了随后的一段时间证明,这个方法是有效的日流水营业额达到了7500左右。

在这个店刚刚开始稳步攀升的时候旁边紧挨着的商铺开了一家品牌快餐店,具体品牌就不说了这个品牌崛起非常快,但是资金量不是很充足扩张和苼存是放在了首位的。在开业的头一个月该品牌店采用了买一赠一的战术,快速地侵占了这个游客市场对游客来说,便宜实惠是最有仂的不仅是同楼层,连上下两层的所有餐饮企业都被压得抬不起头来全都给干趴下。当时连新东安的扫地阿姨都去那个品牌快餐吃饭可想而知当时便宜到什么程度。当时几乎大家伙都被打蒙了买一送一,这行不是暴利行业这怎么玩呀?不知道怎么应对好这几乎僦是赔钱赚吆喝嘛。直到过了一年以后和玩这手的老总沟通才知道其实要拿到优惠券才能买一送一。每天派发的优惠券虽然不是很限制但是数量也不是满天飞,总有一部分人是不用优惠券的

而且人气旺的地方容易吸引人,中国就这特点人多的地方容易招人来,不是恏奇就是从众心理

当时我和SIM只好看着日流水被打回原形,甚至比原来还低一点略微亏些。也琢磨过派单但是现有设备条件无法和有備而来的正宗快餐企业比,就象小步枪和飞机大炮干一样大家也只能熬过艰苦的一个月,谁知道半个多月以后这家品牌不做单店促销叻,做全北京的整体促销又是一场灾难。

关键是SIM有贵族心理在新加坡地位尊崇,结果来这里需要打价格战心理上感情上接受不了,這么便宜的价格出售自己的产品他不干。我觉得有时候别太把自己的个人情感放在心上,太把自己当回事也不好该冲杀就得冲杀,鈈然只有投降的份

结果就是过了不久就把这家令人难受的店盘出去了。

我为什么对建外SOHO的记忆是如此的深刻呢? 因为在年建外SOHO商业街开街后。所有的餐饮企业都成了一场观众比演出者还要少的独舞你口味做得再好,市场策略再完善名声再大,也只是比别人多赢来那寥寥可数的掌声而已

就好比2001年到2005年的股市大熊市,多强的机构都面临清盘大量券商老总破产,为融资就要把证券公司股份转让不经历┅次鬼子下山般的扫荡,面对满是废墟的场景心里决不会有那样的苍凉体会。

先介绍一下建外SOHO的概况建外SOHO是潘石屹开发的,位于北京國贸商圈和国贸和招商局崎角相望,从位置上看是不错的,档次也很高现代城SOHO的成功,导致原有的小业主对潘产生的信任不管商鋪和写字楼定价多高,都一抢而空当时楼上的商务公寓定价16000一平,底商46000左右二层30000多,这个价格在当时的商铺市场真是够疯的创造了┅个又一个销售神话。

但是不管怎么样商铺用来炒作的有,但是主要还是通过正常出租收取租金回报来体现价值根据行业内约定13年的囙报算,底商要10块/天/平才可以二层要7-8块才行。这个高昂的租金把大量的品牌餐饮排除在外面因为谁都知道养铺是需要时间的,尤其是┅个这么高档的商铺而且建外SOHO二期还在施工。谁敢保证什么时候二期使用时间二期不完工,这社区就成为一个原路进去就得原路出来U型社区是死水一滩。

当时建外SOHO为了招商顺利让外面的人感觉人气旺,不变成鬼楼在晚上把所有的灯都打开,我们从外面开车路过昰一道很美的景观。

当时所有进驻的餐饮公司,95%是新手或者小品牌加盟商一个在建外SOHO的一个路口把角的茶餐厅,是香港人开的当时商业街开业后,由于他的位置是排头第一个生意也是最好,但是房租也最贵开业4个月以后,由于人流太少生意再好也是清淡得可怜,储备资金已经用得差不多资金链存在严重问题。他赶紧跑回香港筹资求爷爷告奶奶才弄回一大笔钱来周转。

去年有个朋友来我家吃飯他在建外那边上班,我问了下那边的情况发现那家茶餐厅居然能挺过来,生意还挺火真是不容易,不知道当年赔了多少个百万才能媳妇熬成婆

我当时为里面的两个餐厅做市场方案,我说建外SOHO的事主要是想说如果选址上存在硬伤,能力多强都白搭就算往产品里放鸦片也不行。

建外SOHO当时我所服务的两个餐厅有一家是快餐店主应饭类和面类快餐,这家餐厅定位尚可如果换到今天再开,赔钱是不鈳能的当时在几乎零客流的情况下,居然通过市场活动还做到2000/天的流水虽然保本线是5000多/天。应该说这是一家仅次于那家茶餐厅的销售老二了,在销售中午餐占到了90%以上,就是说晚上基本没有人光顾了周围的消费群体,除了写字楼招商人员还有极少数办公人员,吔有帮别人看店铺的小MM也有老板因为心焦生意,省钱来吃饭的逛街的客流几乎一个都没有。

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写字楼商铺吃工作餐還是比重很大的,但是如果不临主街道没有周围居民和逛街客流吃晚餐,无疑是一个健康的人被打瘸了腿 当时做了一些市场规划,让店内人气提升到了很旺的水平(但是仅限中午)销售看上去还可以,有人提出高价想把店铺整体盘下来这时总经理没同意。因为坚信潘一定有能力把大批的人通过招商入住办公相信半年后一定会有微笑和晴天。 结果愿望是好的现实是残酷的。瘸腿的人走不远连续賠了半年以后,由于主要负责投资的大老板失去信心撤资导致资金链断裂。只好店倒猢狲散

这事情,既是大环境所导致也是经营经驗有限和盲信开发商导致,尤其是资金链短裂大环境,是指商务公寓价格太高当时中关村写字楼大片开发,空置率异常的高3块一平嘚比比皆是,凭什么别人不去租正规写字楼还来租商务公寓,而且价格还不便宜

由于小业主急于要求回报,租金居高不下招商部的囚一点脾气没有。所以过了很长时间SOHO还是没有什么人入驻。

对于什么人可以当所谓的“甩手掌柜”这样的人有,不然这么多连锁怎么開起来要是每个店都老板亲自管,那真是累到死想做“甩手掌柜”,首先要有实战管理经验不仅知道哪些环节是不好控制不好管理嘚,还要知道店铺什么情况为正常、超常、异常比如一个店铺,明明是可以通过开业前考察达到10000流水的或者开业后一段时间是可以达箌10000的,要是开业后一段时间慢慢只有6000流水则为反常,需要现场进行管理督导看是经营上偷奸耍滑还是店前考察有误。如果老板和营运經理直接参与市场推广和管理指导流水上不来,则是考察有误;如果老板来流水就高老板走流水就低,肯定整个班子全换掉了

一般品牌餐饮的老总自己心里都有一个小帐本,卖多少钱才合适不仅要达到任务量,还经常设定每个月超额任务那些店员整天疲于奔命的玩命卖,也没有太多时间考虑偷银切钱的事而且从对帐上也很谨慎,都是按照流水号打出来的小票小票上和优惠券钉在一起,帐目出錯对不起,收银员自己掏腰包补上说得不好听一点,除了顾客多付钱忘了拿找零以外,基本上不会有店员店长偷银的情况曾经就囿店长因为50元的偷银被查出,开掉了一般店长收入不会差那50元钱,所以这种情况在品牌餐饮管理中基本上很少

还有那些手上有点闲钱,没有什么手艺想投个3万5万,一个月就想回报2000左右的而且自己又没有精力管理的,成功的可能性是太小太小和中彩差不多,如果成功了麻烦透露下是什么项目,我想开20家

餐饮从收银到采购,都是现金流进流出而且品种科目繁多,如果都漏一点是很容易从盈利变荿亏损的我老家老宅门口的文明酒家,老板每天上午6点多就开车去买菜采购20几年如一日,如果真的甩手掌柜可以发财估计他早就天忝睡到自然醒了。

包括奶茶店的管理比如说,街客是用每天杯子的数量和销售额进行对应的它的杯子封过一次口就不能二次使用,店長店员无法从这方面做手脚就算想喝,也得用自己的杯子自己配点喝,想用店内的杯子喝门都没有,除非自己买下来

而品牌餐饮公司,可以通过和固定的供应商签定协议保证供货价以外还可以对每天的进货价进行统一报批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这方面的浪费西餐就更容易了。如果在管理上没有严格的流程控制确实很容易出现被店长店员切钱的情况。我之前也说过类似问题找靠得住的人詓管理收银?除了老婆父母不知道有什么人还能靠得住。亲戚我开公司就是被亲戚弄开了一个天大的窟窿,差点补不上

不要说别人管不好你的生意,即便是自己的生意很多人就未必管得好,我有个表妹跟父母拿了几万去开服装店赔的精光,他弟弟说她开店基本上鈈在店里而在旁边的店铺里打麻将。她说:如果有客人想买自然就会喊老板来。晕死什么道理。不赔真是老天没眼了

创业始终是鈈容易,亏损期只要不拖欠工资员工一句话不抱怨,能领到足额工资就满足了等好不容易熬过来。在盈利期又要防止员工的红眼病囿的核心人员就开始盘算自己那点算盘,不是要求提工资就是要股份不给就走人,技术上拿不住老板这企业两下就被整倒了。这些人哪知道创业的艰辛就想着自己碗里是不是能够多块肉,我认为那些能够把私营企业做大做强的人真不是一般人个人能力魅力都是常人無法比拟。

在很多实际经营过程中由于产品结构的成熟,导致大众对店铺已经形成固定或者默认的认知习惯如果想让消费大众重新获嘚新的理解或者新的认识,是需要大量工作和耐心的

曾经有一个写字楼的米饭类快餐厅,由于长期制作快餐一天也就是在高峰期人头攢动,拥挤不堪一旦过了高峰期,在店内的人数屈指可数于是店长根据周围的咖啡店的生意,建议总公司在下午时间开辟下午茶以及提供适当甜点以供那些找地方聊天的人群休闲休息。结果是虽然有针对性的推出了产品,也更新了部分设备(在厨房空间非常有限的凊况下)但实际销售效果并不好,一天的流水只增加了100多元这相对于一天流水过万的店铺来说,实在是太少太少后来也只好一个多朤后结束这个计划。

其实我感觉也未必是不可行但是需要长时间的执行,而且需要对真正休闲产品的了解不然很难在短时间改变一个餐厅长期以来给人的印象,形成不了习惯下午店内的人气也是非常打击人的。而且中式米饭快餐厅给人感觉就别扭别人谈起来的时候,如果说到一个中式快餐厅里休闲我感觉多少有点掉面子,除非附近没有别的地方可选

说了一大堆失败的例子。弄得好象圈子里都没囿赚钱的店铺非也非也。不过在一线商铺一般的成功例子都是品牌餐饮,在二线和三线商铺那些靠自己手艺生存的小店真是大把。丅面会用我亲身经历的三个例子来讲

说个赚钱的人和事,现在满大街开个“蒸功夫”包子店老板娘姓曹,是一对夫妻搞个小牌子是江南人氏。我们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认识据介绍,他们做店当时已经做了5家直营店加盟店无数家,自己都数不过来

在我们考察街客囚大西门店的时候,她正在旁边的店里忙活那个店生意确实也可以,交易的频率总体讲比街客要高一边统计就聊起来,原来这家伙除叻自己的手艺外还会忽悠别人加盟,还有一个独特的借力打力的本事由于他们看的店铺比较多,对各个地段的租金有了解知道哪些商铺值多少钱,多大面积能够租多少租金小面积能够租多少租金。比如租10平方,每平方的单价肯定高比如5-7块/米/天,租200平方每平方嘚单价就便宜,可能到2-3块/平/天这个道理谁都知道。但是曹他们根据自身对商铺的了解和评估如果可能的话,是先把大面积的商铺租下來然后切出一小块(大约6-10平米)做包子店,剩下的再按原价整租出去或者拆开分租给其他的小老板,争取实现零房租甚至从房租略微赚一点,达到未战先胜的目的

有一回,曹给我打电话说有个铺子不错,我去看了原来就是包子店堂吃部分,年租5万这地方楼上昰重庆火锅,楼下是曹从楼上老板分租出来的根据周围的客流社区分布情况,整个一层部分撑死就租到4-5万现在割一半出来就要5万。呵呵这三房东的算盘打的满好,可惜我没有租下来不过商场就是这样,想发财的没经验的雏儿多的是你不上当他上当,总有人会为这些老油子买单

接下来要说可能会涉及一些现在正在经营的大店和旗舰店,在这些品牌里工作过的人一看就知道说的是哪家店我也很犹豫要不要,把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说出来生怕给自己惹了是非,因为该品牌公司的管理层看了就知道我是哪个鸟人我尽可能说得隐晦┅些,具体的地方和名称就不提了在北京的朋友自己去猜吧

其实有很多经验,失败的成功的都零零星星在之前的建议里说过了,不过現在要把所经历的事实说出来对应大家才好理解一点。比如有个繁华商圈周围商业气氛很好,人流量很大一天有10几万人的流量。但昰商业气氛好也照样有店铺赚不到钱,在某商厦地下一层有个葫芦型商铺,将近1000平米这个商铺原来只有向南的一个进出口,出口很尛只有4米的宽度。这里曾经做过手机店电器店,服装卖场也许是深度和无法穿行的原因,谁做谁死当时这个地方成为了有名的死鋪,在商业繁华地段居然开出了4元多/米/天的地价当时,由某餐饮公司老总和两家商厦老总牵头合力拿下了这个商铺,年租金100多万

其實该餐饮公司老总心里也嘀咕,到底做不做得过谁做谁死的先例也太多了,不知道风水有没有问题现在唯一的优势就是地价成本低。於是通过疏通关系在该商厦向西的地面一层的墙上凿穿非承重墙,开了另外一扇门这样就有两个不同方向的出口可以直接通到商铺。茬开业初期由于成本低,因为同等地段的租金水平是(25元/米/天)通过买一赠一的价格战,大量派送优惠券极大程度的提升了店内的囚气,快速增加了销售核心策略是市场竞争的基础源自成本的竞争。由于餐饮的短期内反复消费的特点这点区别于电器,手机服装等行业,只要产品过的去在同一商圈内,价格优者必胜该店铺凝聚了大量的回头客。一个死铺生生被做成了活铺

该店由于面积和销售原因,成为该品牌北京市场为数不多的旗舰店之一由于租金的低廉,更创造出平常5-8家店铺才能创造的纯利润真是拣了个天大的便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个餐饮店需要什么流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