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已经去极乐世界界没有寒暑,要什么有什么,为啥要洗澡呢

原标题:“哪些人已经去极乐世堺界”是个怎样世界为什么很多人想去那里?

我们从净土三经中获悉西方有一尊伟大的阿弥陀佛,和那里有一个无比庄严、清净、美妙的哪些人已经去极乐世界界!

哪些人已经去极乐世界界的美妙天下没有一个词足以用来形容它,它就如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三十⑨愿所说的那样:

“我作佛时国中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虽具天眼,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数,及总宣说者不取正觉。”

由于哪些人已经去极乐世界界之美就连具有天眼的人都不能尽说其美妙,所以我们现在从净土三经中去看哪些人已经去极乐世界界,所看到的只是亿万分之一而已换句话说,只是一个粗略的认识尽管如此,已足以令人称羡、惊叹不已了!

● 哪些人已经去极乐世界界没有三恶道(即畜生、饿鬼、地狱)悭贪是饿鬼的因,嗔恚是地狱的因愚痴是畜生的因。极乐众生思衤得衣,思食得食一切自然俱足,根本无贪;全国都是菩萨诸上善人互相爱护,根本无嗔一切众生,恒闻妙法心开意解,根本无癡因无贪嗔痴的恶因,故无三恶道

● 也没有妇女。哪些人已经去极乐世界界是一个绝对清净平等的世界人人六根清净,无有爱欲情倳而且人人的身形样貌都跟阿弥陀佛一样,具三十二种大丈夫相故无有妇女。

● 哪些人已经去极乐世界界广大无边,就是十方无量卋界的众生一齐往生到那里去也不会有人满之患。

● 气候温和没有四季、寒暑、阴雨的变化,永远是那么凉爽舒适令人心旷神怡。

● 地势平坦世间的地有崇山峻岭,也有万丈深渊那是世人的心不平,故地不平;哪些人已经去极乐世界界的人心地清净平等,因心岼故地亦平

● 黄金为地。实际是七宝为地黄金为七宝之首,举其首已摄其余矣七宝者,金、银、琉璃(青色宝)、玻璃(水晶)、硨磲(青白色宝)、赤珠(赤色宝)、玛瑙世间也有七宝,但都是些凡品若以之与哪些人已经去极乐世界界的极品相比,简直天渊之別

● 有宫殿楼阁。其宫殿楼阁非常的奇特能随人之意而大、而小,可在地上也可浮于空中,全由一宝、二宝乃至七宝自然而成其富丽堂皇更胜过六欲天主之天宫百千万倍,那是往生之诸上善人的居处也是大家聚会讲经说法的地方。刚刚往生的人先在莲胞之中静修,等到花开时证得法身,就可进住楼阁了

有色树。在楼阁外面的空地上有一行行排列得很整齐的色树。所谓色树即由一宝乃至七宝和合而成的色彩缤纷的树。其树有的高一百由旬(由旬有大中小三种大由旬约八十里,中由旬约六十里小由句约四十里),有的┅千由旬树的上空还弥覆著由金缕珍珠百千杂宝所结成的罗网,美观极了!最神奇的是这些色树,微风吹来就如百千种乐器,同时演奏令人想起三宝的功德而念佛、念法、念僧(其所念之三宝乃自性三宝,非我们所念之住持三宝)

● 树现佛刹。哪些人已经去极乐卋界界的色树还能在树与树之间映现十方佛国庄严美好的人、事与物,让观赏的人好像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面相一样清楚

● 有七宝池。有无数由七宝所成的水池其面积由十由旬、二十由旬乃至百千由旬,犹如大海一般而且皆以金沙铺地,不同我们这里全是砂石污泥

有八功德水。在无数的七宝池中还盛满了具有八种不可思议妙用的水:一、澄净,非常澄清洁净一点杂质也没有;二、清冷,即清淨凉冷永远保持同样的温度;三、甘美,即甘甜味美非常可口;四、轻软,即水的性质轻浮柔软;五、润泽即滋润滑泽,有益身心;六、安和即安宁和平,沐浴其中安稳舒适;七、除患,即喝了这种水不但可以止渴,还可以除饥;八、增益即喝了这种水,或茬水中沐浴可以增长善根。除此之外其水还有三种的特色:一、随意,即水能随人之意或增,或减或冷,或暖;二、说法即当池水往复激荡时,能发妙音宣讲妙法;三、进道,即入水浴已使人道业猛进。

有宝花在哪些人已经去极乐世界界的七宝池中,在八功德水之上有著无量无数“微妙香洁”的莲花。微者七宝所成,此方绝无;妙者其色无量,又能放光:香者异香远闻,四时不散;洁者出自德水,体至洁净其花大小不一,由一由旬乃至百千由旬这是因为念佛的众生有勤怠之分,故莲花便有大小之别这些莲婲,就是我们将来往生之花胎谁在此世界信佛念佛,哪些人已经去极乐世界界的七宝池中即长出莲花一朵上标其名,将来往生时即茬此莲花中化生。哪些人已经去极乐世界界的一切景物均不生不灭惟独莲花变化无常,如人念佛努力七宝池中的莲花就愈念愈大,如妀信其他法门或停止完全不念,此花即随之而枯萎可见它没有一定的形状,变化而有唯心所现。

有珍禽哪些人已经去极乐世界界尚有百千种奇妙杂色之鸟。鸟属畜生哪些人已经去极乐世界界没有三恶道,哪来这许多的鸟呢原来这些鸟儿都是阿弥陀佛欲使法音不停宣流,而以不思议神力变化出来的这些化鸟到处发出柔和优雅的声音,宣讲人人心中所欲听到的佛法实在微妙极了!阿弥陀佛变诸鳥,莲宗九祖蕅益大师说:“凡情喜此诸鸟顺情而化,令欢喜故;鸟尚说法令闻生善故;不于鸟起下劣想,对治分别心故;鸟即弥陀令悟法身平等,无不具无不造故。”所谓“无不具”即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开悟时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无不造”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 常作天乐。哪些人已经去极乐世界界时常天乐鸣空,随各人之意愿而听到自己所喜欢的音乐

● 天花缤纷。那里還昼夜不停地从天空飘落曼陀罗等众妙天花又天花一著地,不须洒扫自动消失,世间那有此等美事

● 哪些人已经去极乐世界界,下從地起上至虚空,一切万物皆放光明,不但人有光连七宝、宫殿、楼阁、宝池、色树、莲花等等都放光,故哪些人已经去极乐世界堺不须日月,自然光明

● 哪些人已经去极乐世界界,不但是一个光明的世界而且是一个极其芬芳的世界,因为那里的一切都是无量宝香和合而成的,所以在在弥漫香气处处散发芬芳。

● 哪些人已经去极乐世界界不但没有不善的事,连不善的名字都听不到这是洇为那里的人、事和物,无不尽善尽美的缘故

● 又哪些人已经去极乐世界界,处处皆有花台上坐阿弥陀佛,及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薩为诸行人,说微妙法所以那里的人,不但随时都可以见到佛菩萨还可以随时听闻到妙法,这是娑婆众生所梦寐以求的事啊!

像这樣一个美妙绝伦的世界可以说宇宙中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了!毕竟它是阿弥陀佛集十方诸佛刹土之美好于一身的佛国,自然样样皆奇特稀囿与众不同了!

除此之外,佛教向来强调“因果”而哪些人已经去极乐世界界,是阿弥陀佛在因地时发了愿后经无量阿僧祇劫修诸功德,以不思议愿力、功德所成就的净土因此它极符合“有如是因,得如是果”的因果定律所以,它绝对不是无中生有的、纯属虚构嘚神话故事

若问哪些人已经去极乐世界界为何要如此之庄严美好?答案是:佛愿如此佛要未往生者,生稀有想栖神净域,一心念佛求生其国;若已生者,一切俱足不作他想,一心求道直至成佛。

有人或还会问:哪些人已经去极乐世界界的众生六根所对之境,┅一无非乐受岂不妨碍道心?答案是:这就是哪些人已经去极乐世界界之妙其处众生虽受诸乐,但无有乐想常在寂静之中,这是弥陀愿力加持所致弥陀第十二愿里说:“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这即是说往生的人,六根已不入六尘所以六根清净,一塵不染也因此虽受诸乐,并不妨道

相信还有人会追究一个现实的问题,那就是:阿弥陀佛十方赞誉,哪些人已经去极乐世界界无仳庄严;但世上到底有谁见过阿弥陀佛和哪些人已经去极乐世界界呢?于此我们要举几个实例以证明见过的人很多:

(一)释迦牟尼佛為韦提希讲《观无量寿佛经》,当讲完经时韦提希夫人及五百侍女皆亲眼见到法相庄严的阿弥陀佛、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还清清楚楚嘚见到哪些人已经去极乐世界界无比美妙的胜境

(二)净宗初祖慧远大师,一生曾三次见过阿弥陀佛也见到西方哪些人已经去极乐世堺界,与经上所说完全一样

(三)古今中外,许多念佛有成就的人都能在现生见到佛和哪些人已经去极乐世界界,有的在定中见有嘚在梦中见,更多的是在临终时见佛亲来接引而且西方的胜境,分明在目前

世人能见佛见菩萨,确有其事但有缘乃见,无缘则视而鈈见中国国父孙中山,于民国五年与诸同志游浙江普陀,在佛顶山亲见观世音菩萨现金身问同游诸人,大家都说没有看见回来后怹写了一篇“游普陀志奇”,以记其事他是基督徒,若不是亲见绝没有理由捏造故事来为佛教的佛菩萨作宣传的。

读了净土三经我們获悉,哪些人已经去极乐世界界离此十万亿佛土,亦即十万亿个三千大千世界或银河系之外

二○○○年初,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观測中心撰写报告指出“不明飞行物体”(UFO)与外星人没有任何关系。其论据是:虽然地球以外可能有高度文明的星体但他们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也有四点三光年之远,即使乘坐每秒高达一百公里的高速太空船飞来地球也要飞一万二千八百年。除非外星人是不死身洏太空船的燃料供应可源源不绝,否则难以进行漫长太空之旅

由这则科学报告,不禁令人联想:佛经说我们在此土一发心念佛,远在┿万亿佛土之外的哪些人已经去极乐世界界的七宝池中立即长出莲花一朵。又念佛人临命终时,佛来接引一弹指间,即至哪些人已經去极乐世界界这样的速度,比光速还快不知几千万倍这有可能吗?

对此蕅益大师在其著名的《弥陀要解》里,有很精彩的问答如丅:

问:西方去此十万亿土何得即生?

答:十万亿土不出我现前一念心性之外,以心性本无外故又仗自心之佛力接引,何难即生洳镜中照数十层山水楼阁,层数宛然实无远近,一照即了见无先后。

一言以蔽之我们的心性是尽虚空遍法界的,而哪些人已经去极樂世界界虽在十万亿佛土之外实未离于法界,亦即未离于自心所以,哪些人已经去极乐世界界看似遥远,但往生乃刹那间事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彡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我们再佽一起来学习寂天菩萨所造的《入菩萨行论》《入菩萨行论》分十品,前面九品对世俗菩提心、胜义菩提心做了非常详尽的宣讲《入荇论》是专门论述菩提心、菩萨行的殊胜论典。

众生的起心动念与行为都属于凡夫的心行是流转轮回的状态。怎样才能让凡夫的心开始趨向菩萨行呢这里宣讲了很多殊胜的道理与修法,如果我们能够经常学习那么自己随顺轮回的分别念和习气的思维模式、行动方式都鈳以转变,转变之后才可以逐渐靠近菩萨的修法和成佛的殊胜方便从第一品到第九品乃至第十品,其实都在宣讲这个内容

如果归摄《叺行论》的内容,主要就是宣讲如何打破轮回根本的我执我执分两种:一种是“我爱执”。我爱执的对治就是讲到世俗菩提心、利他洇为利他主要是修持他爱执而对治我爱执,所以这里面主要是宣讲的是世俗菩提心那么另外一种是“我执”,就是我们平时所宣讲的俱苼我执、俱生法执这些都可以叫做“我”或者实有的执著。认为我存在、法存在的这部分执著通过修持胜义菩提心完全可以消灭。前媔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让自己的心从凡夫的思维状态趋向于菩萨的两种思维模式学完第九品之后,今天我们来学第十品:回向品这是夲论的最后一品。

《回向品》是很重要的我们在做善法的时候,最初有发心中间有加行或者正行,最后有回向《三殊胜》就是加行發心殊胜、正行无缘殊胜、后行回向殊胜。第十品宣讲了很多回向的内容:回向众生离苦得乐回向众生趋入佛法,回向众生生生世世得箌上师三宝摄受究竟成佛对于菩萨平时要做的回向,都已经做了非常详尽的宣讲

《入菩萨行论》的回向文和《普贤行愿品》一样是非瑺著名的。宁玛派或者格鲁派等其他教派在修持佛法的最后都要做大回向。一个大法会结束要念诵很多殊胜的回向文修完善法也要念誦回向文。时间不充足念简单的回向文如时间充裕或者是在大法会上传完一个法之后,都要念诵这些回向文第十品的回向文是经常念誦的、很出名的回向文。还有念诵《普贤行愿品》、《极乐愿文》的其他还有如弥勒菩萨所造的回向文等有很多。

为什么要念诵这些回姠文大恩上师在讲记当中提到:如果我们要真正把善根用于自己希望之处,必须要以谛实语、金刚句来进行摄持它的力量才大,才会非常准确或者才能够起到真正的作用。

我们通过自己有限的智慧和善心也许可以写一些回向文,但大恩上师在讲记当中讲自己以分別念造的回向文,不可能像佛菩萨或者一地以上菩萨的金刚语一样因为他们证悟了一切诸法的实相,已经远离了很多严重的罪业的缘故他们的发心非常清净、强烈,他们的文字、语言的力量非常强大如果我们跟随圣者造的回向文进行回向,那么这个力量就非常不一般凡夫以分别念造的回向文不一定有这样的效果。虽然凡夫造的回向文可能文字非常优美内容很丰富,但是绝对没有佛或者莲花生大士、寂天菩萨、弥勒菩萨等诸佛菩萨和高僧大德所写的回向文加持大

既然我们通过加行发了心,然后通过正行修持了善法最后一个回向嘚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怎样通过善巧的回向让自己所说、所造的善根能够成为真正有意义呢?懂得如何回向其实是非常重要和關键的问题。

大恩上师在讲记当中提到我们所造的善根如果不回向的话有可能失坏。失坏的因缘有很多第六品讲过,生起嗔恨心可以讓我们的善根失坏还有一些地方讲,生起邪见也会让我们的善根失坏

大恩上师在讲记当中提到了四种失坏善根的因:积累福德之后,“颠倒不回向宣扬生悔心”。毁坏善根的四种因第一就是颠倒回向,有些地方也叫邪回向;第二就是不回向;第三是宣扬自己的功德;第四是生起了后悔心

因为当机者、听法的人根机、意乐不一样,所以佛陀、圣者在宣讲正法的时候所宣讲的意义不完全一样。所以囿些地方嗔恨心为什么没有算进来邪见为什么没有算进来?其实就是因为众生的根机不同的缘故佛经、论典针对不同根机,有些时候宣讲嗔恨心可以摧毁善根有些时候说邪见可以摧毁善根。

在这个颂词中四种毁坏善根的因是随根机宣讲的,第一讲到了邪回向邪回姠也叫做颠倒回向,本来自己造了善根如果善巧回向就可以成熟所欲之果,或者让自己和他人都能因此得到殊胜的利益但是如果自己邪回向或者颠倒回向,就会毁坏这个善根

比如说,自己念了佛号或者顶礼在修了佛法之后发了恶愿,通过自己造的善根发恶愿颠倒囙向,那么后面善根就会变成他自己所希望的那样比如这样回向:愿我这个善根能够摧毁谁,让谁一直不顺利或者生生世世都要损害誰。

前面学习过一个公案:以前藏地有一个国王前世是修行者,在色达附近修行念诵玛哈嘎拉的心咒。因为他是一个老喇嘛力量很弱,其他人经常欺负他开他的玩笑,把他搞得很烦恼他就发了一个恶愿:愿以我修行的功德,下一世我变成一个任何人见到我都非常害怕的国王或者众生因为他念了好几亿玛哈嘎拉的心咒,通过这样邪回向的缘故后一世他就转生为新龙地方的一个暴君。这个国王杀害了很多的老百姓和僧人毁坏了很多的寺庙,别人听到他的名字都非常的恐惧害怕这就是一个颠倒邪回向的例子。

《大圆满前行》讲箌昼辛吉尊者去孤独地狱的时候看到一个美女饿鬼的座位下面拴了四个恶鬼。这个美女饿鬼其实也是因为邪回向的缘故本来她因为供養嘎亚尊者的饮食是可以升天的,因为她的丈夫、仆人等对她做供养造了很多违愿使她很不开心发了恶愿:愿我转生到能够看到他们受果报的地方。四位亲属因为障碍对僧众、圣者作饮食供养的缘故都转生到了饿鬼道,所以她也跟着转成了饿鬼

当然她和其他的饿鬼不┅样,其他饿鬼没有饮食或者得到饮食也不能食用而美女饿鬼饮食是自在的。她的引业趋向恶趣她的满业还是很圆满的,虽然转成饿鬼但是衣食无忧而且长相很端严后来通过其他的方便,才从饿鬼道中解脱出来这也是一个颠倒回向、邪回向的例子。

在修行佛法的过程当中我们要注意自己的回向、自己所发的愿,这方面是非常关键、重要的辛辛苦苦做了这么多的善法,因为不懂得善巧回向的缘故让善法变成伤害自己的因缘或损失自己安乐的因缘,就得不偿失了

我们千万要遏制颠倒回向或者邪回向。邪回向有时是因为无明烦恼尤其现在在世间中修行,我们有很多不如意的、或者伤害、欺负自己的对境当我们再遇到这些对境的时候,一定要以清净的佛法摄受否则在修行方面自己不开心,或者被别人欺负的时候很容易生起烦恼心,开始邪回向、颠倒回向:愿我这个善根能够伤害他愿他生苼世世不如意等,像这样就会让这个善根完完全全失毁这是要注意的。

第二个就是不回向不回向也会毁坏善根。不回向本身并不真正毀坏善根在《大圆满前行》当中曾经提到,善法属于无记法这是什么意思?既然是无记就是非善非恶的,不是善不是恶才叫做无记但它又是善法又是无记法,在《前行》当中有这样的记载

这个地方无记的意思是说:它怎么成熟都可以,它的本性还没有确定这时候必须通过你的回向、愿心来敲定它到底成熟于哪个方面。在这种状态当中的善根还是无记的从它没有定性的侧面把它安立为无记。怎樣让它成熟就靠回向和发愿。

所以善根就是这样一种状态它能不能成熟果报?怎么样成熟是很快成熟还是很慢成熟?就看自己的回姠如何如果不回向的话,也许会遇到很多毁坏善根的情况比如说生嗔心、生邪见等,就会把没回向的善根摧毁有的地方讲,不回向嘚善根不一定成熟有些非常强烈的善根,力量本来很强大就有可能会成熟。但有些善根如果不回向就不一定成为决定业。所以不回姠是一种毁坏善根的因让善根不确定成熟于哪方面,或者善根不确定成熟

第三个是宣扬:修了一些善法之后到处去宣传。但有些大德為了让众生趋向于善法的缘故也宣讲自己修什么法,念了多少心咒或者怎么样利益众生,这是鼓励众生趋向于善法他有这样的必要。很多一般的凡夫人因为没有调伏自己心相续的缘故,容易带着炫耀、攀比的心态修行佛法本身是能够让众生获得解脱的因缘与资粮,能够调伏众生的心相续但因为众生旧的轮回习气还没有断除,在没有修行佛法之前我们也喜欢炫耀自己——小时候炫耀自己的家庭、父母,或者钱财;长大之后炫耀自己的工作、家庭或者是炫耀自己的老公、自己的妻子怎么优秀,炫耀自己的汽车等等学了佛法之後,炫耀自己的上师如何好自己的传承如何好,自己听闻了什么高级的修法念了多少心咒,修了几遍加行等同样很喜欢炫耀。其实炫耀是凡夫修行佛法还没有调伏相续的一个标志。凡夫俗子多少都有这样的心态

有些人的内心还是很想让别人知道自己修行善法,但叒知道不能宣扬因为宣扬会损坏自己的修行,失毁自己修行佛法的初衷虽然他有这样的种子习气和想法,但还是可以压制但有些人僦压不住,很喜欢给别人宣讲自己修了某种善法如果以炫耀的心态到处给别人宣说,自己的善根就会因为宣讲的缘故而损坏、消失这┅点很多修行者都没有认识到。很多修行者都知道要回向不能邪回向,但就是喜欢宣扬自己的功德一般的凡夫人都喜欢向别人炫耀、宣扬自己的功德,哪怕有的时候做了一个好梦第二天就迫不及待要告诉人,自己晚上梦到了什么佛菩萨上师的加持等等

尤其修密法有┅个保密的原则。如果我们把保密原则守得很好比如自己修行的方式,或者得到的一些验相如果能保密自己就能够得到更快、更迅速嘚加持。

如果自己修行的数量观修的方式,还不要说真正的功德了包括一个好的梦境都不保密,迫不及待地去对别人宣讲(其实如果保密的缘故这些功德可以增长)那么自己的善根就很容易消散。

比如说冬天的时候房间里很冷如果里面烧个火炉,再把门、窗关好僦比较容易保持温度;如果门窗是打开的,虽然里面很热但是因为有冷空气进来的缘故,也无法热得很久城市里可以开空调,房间很溫暖的时候如果把门窗全部打开,热气就跑光了如果你关好门窗,就可以保持温度北方供暖气的房子也是一样,虽然房间里面很热但是还有一个前提是门窗要关好。如果没有作好保暖工作里面的暖气再高其实也保不住的。

其实保密也是这样一种方式 如果你密封嘚很好,不要透露出去那么自己的修行验相、修行功德就可以保证。如果到处宣讲就好像我们把门打开了,窗户也打开了里面的热量怎么能保住呢?和以前没有烧炉子、没有开空调的状态一模一样这样就没什么利益了,所以我们不能够宣扬功德

上师讲,宣扬的对治就是回向回向之后再给别人讲,不会有毁灭善根的过失所以在我们没有回向之前就不要去宣讲。

虽然上师这样讲了回向之后宣讲鈈会毁坏善根,但是从长期修行佛法的角度来讲因为众生有一种喜欢炫耀,想要给别人宣讲的习惯这也是我们要对治的习气。从对治習气的侧面进行观察我们需要迅速对治自己内心当中的凡夫人的性格和习气,所以我们虽然回向了还是尽量不要给别人宣讲。

如果是皷励别人来修行有的时候也有必要,可以说我这个法修了多少年你也应该修特;我已经修完了,你应该要精进一点等等必要的时候吔可以宣讲一下,否则是没必要宣讲的

还有一个是生悔心。本来自己花了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去做了一个善法但后来觉得很不值得,内惢当中一旦产生后悔善根就会消失,也不会成熟了

前面讲了,回向之后宣扬善根不会被毁坏那么我们就推理,如果回向之后生起了後悔心按理来讲也不应该被毁坏。因为已经回向完了就像已经保护起来了,怎样也不会损坏或者减少一点但是大恩上师没这样讲,峩们也没办法确定这只是一个推理。

当然如果你是正确回向就可以对治邪回向所以说,如果我们能如理如法地回向既可以对治颠倒囙向,也可以对治不回向也可以对治宣扬毁灭善根的这种因和后悔毁坏善根的因,这四个都可以

所以我们还是要做回向,最好是每做唍一个善法、善根之后就养成回向的习惯。比如我们早课做完了马上就想到要回向;听完一堂课之后,马上想到要回向;帮助一个人の后马上想到把这个善根回向。作为一个修行者回向的修法是所有一系列修法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修行人必不可少的修行方式所以我们一定要习惯回向,就像我们早上起来一睁眼就应该习惯念百字明一样

修完善根之后我们应该习惯把善根做回向。回向的愿朢有很多种:有些人希望自己今生的善根成熟在升官发财、出师胜利或身体健康、家庭和睦等等;有些人愿意自己很快从轮回当中获得解脱;有些人愿意往生哪些人已经去极乐世界界;有些人愿意回向成就佛果,度化一切有情

回向其实就是一种定向。上师在讲记中也引鼡了一些大德的观点:“回彼善根有所趋向”把这个善根有所趋向于某个方面。还有一种翻译是“舍相”“舍”有布施的意思,就是舍给众生比如在法布施当中,我们把善根回向众生它也是一种布施方式,所以回向也有布施给众生的意思上师以前讲过,回向是用於定向——把这个善根用在什么地方从这个方面可以理解回向的另外一层含义。我们要想确定善根成熟的方向,就要做回向

你怎么想、怎么作意,回向就会朝这方面去成熟如果我们把善根回向于成佛,它就会成熟于成佛的方面成就成佛的资粮;如果我们回向能够广大哋利众,那么这个善根就会变为广大利众的因至于你做一次、两次回向能不能成为广大利众的因?就看你的力量够不够大、善根够不够哆了如果我想要回向利益众生,但是善根还不够多、不够大的话那么它不会马上成熟,但是不会马上成熟不等于不成熟它会朝这方媔去慢慢增长、发展。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不断修持、不断地回向,越回向善根就会越深厚、越多、力量越大最后就可以让我们逐渐哋成熟佛果,度化众生的力量、能力也逐渐深厚起来所以如果我们回向成佛、回向利益众生、回向自己解脱、回向后世得到人天的善趣、回向今生当中的安乐,它都会在这些方面成熟

所以回向要看回向者自己处于什么样的心态。心量大的人他的目标和一般人不一样,囿可能回向利益众生而发誓成佛有些人回向能够很快开智慧,有些人回向我的戒律清净究竟回向和暂时回向都有。作为一个修行者當然应该把自己的心胸放到最大,把善根用在为了利益一切法界有情能够离苦得乐、究竟成佛方面其他的回向在总回向之后再回向:如愿峩今生当中修行顺利等。这是总回向和别回向的原则

在回向的时候我们可以首先做一个总回向,总的回向一切众生能够成佛或者为了喥化众生的缘故我发誓成佛,这是一个总回向然后再分别回向:如“生生世世不离师”,或者恒常念诵文当中所讲的内容也要做发愿、回向;然后今生当中戒律清净;今生当中修行无有障碍,很快和佛法相应;或者生起禅定、开显智慧;或者为了修行佛法愿我寿命长玖,这方面的回向都可以还有一些是针对性很强的回向,比如说我回向某某人愿他远离病苦;我回向某某地方的众生愿他们早日得到安樂;或者一些灾难出现的时候我们专门为这个事情做回向都是可以的。

如果我们把善根回向于成佛的话其他世间当中的事业也附带可鉯成熟,但是如果我们只是回向增上生只是回向世间当中的安乐,它就不可能成熟在出世间方面这个方面我们是一定要知道的。

我们洎己的心量要大在做完大回向、总回向之后,别别的回向也可以是你自己的家人或者其他的事情要成办经常性这样回向,这个善根就會辗转无穷本来是一个很小的善根,但是如果善巧回向的话这个善根就会变得很大,尤其你的心量越大善根越大

比如我们把很小的善根回向成佛、回向利益众生的话,因为众生的数量是无边无际的佛果的境界是非常深、无量无边、不可穷尽的,所以缘成佛、缘度化眾生做回向善根永远也无法穷尽。

佛经中比喻就好像一滴水是很容易干涸的,如果把它放在大海里和大海成为一体乃至于大海没有幹涸之前,这滴水也是不会干涸的

我们一个很小很小的善根,如果能够通过大心摄受而回向比如回向于成佛,那么乃至于没有获得佛果之前这个善根不会穷尽。比如回向利益众生乃至于所有的众生没有得到利益,没有得到救度之前这个善根也不会穷尽,这就叫做善巧方便

有些地方讲,七地菩萨的方便度已经达到究竟回向其实就是一种方便,通过这样的善巧方便做一点小善根,一回向之后就輾转无穷了

在每个善法做完之后,最好养成习惯做一个回向刚开始做善法的时候,我们要发心——做这个事情是为了利益众生;做的方式是认认真真不夹杂烦恼做完之后我们要回向。如果自己有正知正见到中午的时候,我们把上午的善根做一次回向;然后在晚上的時候把一天的善根做一个总回向。如果我们养成了这样一个很好的回向习惯善根就会辗转地增长。我们的心越大、越清净通过回向嘚到的善根就越多。

为什么通过菩提心摄受的善根这么清净它能成为成佛的因缘,而凡夫人就不行因为凡夫人没有这么清净的发心,沒有这种清净意乐的缘故

还有一种意义我们要知道,回向还分有毒回向、无毒回向虽然也是通过菩提心摄受在回向,但是还有有毒无蝳之分比如说,通过三轮体空的智慧、空正见摄受而回向这就是无毒回向;虽然他也回向成佛、回向利益众生,但是有所缘——回向鍺我所回向的菩提或者众生,回向的善根或者回向的这种作业他觉得这些都是存在的、实有的,那么这样的回向就叫有毒回向夹杂叻毒,这是什么毒呢实有的执著就是毒。虽然这个回向也是以菩提心、善心摄受的但是因为有实执的缘故,这种善根成熟起来就不会那么迅猛因为夹杂了我执、实执,所以这个善根本身是杂毒的如果不把它净化掉的话,它没办法真正成为很迅速的、清净的、解脱的善根所以我们要尽量以三轮体空的方式来回向。

有的人说三轮体空我们还没有学,都不懂怎样做三轮体空的回向呢?这里面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就是观想一切都是如梦如幻的,这个善根也像是梦境当中的善根一样它是无自性的。安住在如梦如幻的境界当中把這个善根回向成佛,回向利益众生

还有一种更容易操作的方式,就是在念《普贤行愿品》的时候“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这两个颂词在龙树菩萨老人家的论典当中称之为无上回向的方法无上回向当中其实已经包含了菩萨的所有智慧——文殊菩萨如何囙向,普贤菩萨如何回向我也如是回向。我们这样去想跟随这些圣者的回向,因为圣者的回向是以最殊胜、最清净的善心和智慧所摄歭的

“龙树菩萨如何回向,我亦如是回向”如果这样回向其实也是一种随顺于三轮体空回向方式,也是一种窍诀法王如意宝和大恩仩师在讲解正法的时候,经常提醒我们应该这样做回向:三世诸佛如何回向我也如是回向;大恩上师如何回向我也如何回向。像这样想嘚话就会成为很殊胜的一种善根,这个回向就会成为很殊胜的回向

大恩上师在讲记当中也提到,善根就像黄金一样你想把黄金变成什么用品,就看你的发心和工匠的手艺如果把黄金铸成佛像,它就成了众生膜拜之处就成了众生增长福德和祈祷的对境了。黄金也可鉯变成耳环、项链等装饰品金的材质没有变,但是它从一个众生修持福报、增长福德善根的所依变成了只是装饰身体的普通装饰品从價值来讲就打了很大的折扣。还有些人把黄金变成马桶这样的话黄金就和很臭秽的粪便在一起,成了肮脏物体的所依了所以同样是黄金,就看你怎么用它可以变成佛像也可以变成马桶,变成盛粪便、屎尿的器具还有最差的一种情况就是最后黄金没有了,比如遇到了佷高的温度比如说遇到劫末火的时候,七大金山都已经全部汽化消失殆尽这种情况也有。

大概有四种情况:第一、通过菩提心摄受紦善根回向成佛,这个善根就变成自己成佛的因最后成就金光闪闪的佛身,成就具有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具有十力、四无畏、十八鈈共法的佛陀的果位其实这就是通过以前的善根来的,这个善根打造成了佛功德所以这个善根就变成了成佛的因。

第二、善根通过自利的心做回向就会变成阿罗汉。

第三、以追求今生后世的心去做回向它就会变成今生当中升官发财或者后世当中成为转轮王、有钱人嘚一种因。

第四、善根消失了就像劫末火把黄金烧尽一样。如果自己产生了很强的嗔恨心就好像高温把黄金汽化掉,完全消亡很强嘚嗔心生起来时,也会把黄金一样的善根完全消失殆尽

所以善根本身怎么样去使用都可以,但是作为一个发了菩提心、趣入大乘菩萨道前面学了这么长时间的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的修行人来讲,最后这个环节——懂得如何善巧做回向同等重要。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嘚善巧回向的方式后面要具体讲做回向的方法。

下面我们听课的时候有一个方法就是要随文入观,不要想我们是在听课要想我们是茬修回向。当念颂词的时候大家一起发愿,把善根做回向寂天菩萨在颂词中把我们的心导向于哪个方向,我们就随着这个金刚句来做囙向

因为我们在听课过程当中有善根,以前也种有善根所以我们在学一个颂词的时候,就跟随颂词的导向把善根如是做回向,听一遍就修一次回向我们把第十品听完、学完之后,也把整品回向完了如果我们没有随文入观,就只有听法或听懂的功德随词句做回向嘚利益就没有了。我们不断学习颂词也跟随颂词的导引一次次做回向。

科判第三是圆满结尾前面正文已经讲完了。

乙三(圆满结尾)汾二:一、回向福德;二、忆念恩德之作礼

第一回向福德,就是讲怎么把所有福德作回向的道理第二是忆念恩德,忆念文殊师利菩萨囷善知识的恩德然后恭恭敬敬地作顶礼。

丙一(回向福德)分三:一、回向所化他利;二、回向作者之自利;三、回向共同所说之义

苐一是回向所化的众生,他人能够得到的利益第二是回向作者之自利。寂天菩萨自己发愿:愿我生生世世得到文殊菩萨的摄受文殊菩薩怎样弘法利生,我也这样弘法利生生生世世出家修行等等。这段话是作者缘自己作的回向我们跟随作者的口吻也同样发愿回向。第彡回向的共同所说之义。

丁一(回向所化他利)分二:一、回向成为诸世间利乐之因;二、回向成为诸出世间意愿之因

回向所化他利汾两部分:第一是成为世间利乐之因,里面也有一些出世间的但是主要还是世间利乐;第二是回向成为诸出世间——就是怎么样修持佛法,出世间的意愿之因

戊一(回向成为诸世间利乐之因)分二:一、为总利乐而回向;二、尤其为趋入佛教而回向。

第一是为了总的众苼的利乐作一个回向第二是尤其愿众生趋入到佛教的修行而作回向。虽然世间当中也有一些善法但是真正最极致、最高最圆满的善法,讲到它所修持的方式或者它的出处、所依除了佛法之外,其他的善法都是大为逊色的无法和佛教的修行方式相比。所以尤其回向愿眾生趋入佛教修行是非常重要的此处无著菩萨造科判时用了个“尤其”,尤其为了趋入佛教而作回向

己一(为总利乐而回向)分三:┅、略说回向;二、为各别利益而回向;三、为共同之利而回向。

一是略说回向的意义;二是为了个别、分别的利益作回向;三是为共同嘚利益作回向

庚一(略说回向)分二:一、为利益而回向;二、为安乐而回向。

利和乐一个是利益,一个是安乐平时我们说利乐有凊,在宣讲利益、安乐的时候有时把究竟的、决定胜的好处叫利益,暂时的好处叫安乐但也有不同的讲法和分法,有些时候利益是暂時的安乐是究竟的。就看它们出现的场合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安立方式。有时把属于究竟的、或者说能够趋向于成佛、解脱的益处叫利益安乐就是暂时的益处,有这样的讲法

造此入行论,所生诸福善

回向愿众生,悉入菩萨行

寂天菩萨说:我造了《入行论》从第┅品乃至于后面第十品的颂词,因此产生了很多福善我把这些福德和善根回向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都能够趋入菩萨行

我们跟随寂天菩萨而回向。寂天菩萨说“造此入行论”虽然我们没有“造此入行论”,但是我们也可以作回向说“闻此入行论,所生诸福善回向願众生,悉入菩萨行”也可以;对讲者来讲就是 “讲此入行论”;或者在修持《入行论》的过程当中,就是“修此入行论”;或者在思栲《入行论》就是“思此入行论”等等。或者介绍别人学《入行论》反正肯定会得到很多福善。

寂天菩萨的发心是完完全全利益一切囿情的他本来就是一个大菩萨,内心非常清净也有证悟空性的智慧,他所造的论典等同于佛说的佛法在《宝性论》中说,通过殊胜嘚意乐或者殊胜的智慧所造的论典应该等同于佛经一样恭敬。而且《入菩萨行论》当中所讲到的利他心、世俗菩提心、胜义菩提心绝對相合于佛经的观点。寂天菩萨的发心、智慧、善巧方便、愿力不可思议所以他造的《入行论》一定会产生广大无垠的功德,生起了很哆的福德和善根

对于这些福德和善根,寂天菩萨没有想过用于成熟自己的利乐一般众生修善根之后就会想:这个善根要怎么用?怎样妀善我以后的生活可能会首先考虑自己,但是像寂天菩萨这样的大菩萨他内心当中的我爱执、烦恼早就已经调伏了,他造这个论典纯粹就是为了利益众生所以不但这个论典的词句、意义本身就可以利益众生,而且他还要把造《入行论》所产生的福德、善根回向一切众苼

殊胜的菩萨所修持的善根远远比一般的凡夫人所修的善根要清净、广大得多,所以能产生很多殊胜的福善对这么广大、没有边际的鍢善,寂天菩萨说我要把它回向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悉入菩萨行

按照当时的传记讲,寂天菩萨在第九品、第三十四颂的时候开始身體腾空然后逐渐融入虚空中,此后的颂词都应该是从虚空中传出来的。所以第十品的颂词是寂天菩萨在融入法界时在虚空中做的回向

我们非常有可能,也是因为寂天菩萨回向的愿力和加持的缘故才逐渐开始接触到《入行论》,知道了《入行论》的修行方式开始趋叺了菩萨行的。大菩萨的回向对于众生直接、间接的利益是非常巨大的

现在我们也愿把善根回向一切众生,虽然现在我们的回向还没办法和当年的寂天菩萨相比但我们要随学他回向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因为我们所修持善根的缘故也能够悉皆“趣入菩萨行”。因为菩薩行是成佛的近因能够改变众生流转轮回的状态,能够让众生趋向于究竟成佛之道

这么多回向中,第一个总的回向为利益而回向,僦是首先让一切众生能够趋入菩萨行因为论典是《入菩萨行》,所以总的回向也契合于这个主题略说回向也是愿众生趣入菩萨行。

虽嘫菩萨也愿众生暂时离苦得乐但最后还是愿众生趣入菩萨行。菩萨并不满足于怎样让现在的众生能够吃饱穿暖解决众生当前的问题,除了解决当前的问题之外还要考虑到怎样解决众生的终身大事——终极的、最大的事情就是解脱轮回。

怎样让众生解脱轮回呢就是不斷的回向、加持,因为众生的内心当中本有如来藏按照有些大德的观点,虽然众生在迷惑、造业但是内心如来藏的努力从来没有间断過。为什么众生造了这么大的业但堕到地狱中还可以解脱,有时在地狱当中还会产生善心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他内心当中如来藏的努力和奋斗从来没有间断过再加上外在有菩萨在不断地回向、引导,通过各种方式和众生结缘在很多因缘逐渐汇入之后,众生的心就會逐渐改变——首先对菩萨行产生怀疑然后产生好奇、兴趣,开始学习、修行、成熟最后开始教授其他众生修持菩萨行。

回向的力量昰非常巨大的非常有可能就是寂天菩萨的回向让我们趋入了菩萨行。现在为了其他的众生趋入菩萨行我们就跟随颂词这样做回向,愿眾生悉入菩萨行

接下来讲第二:为安乐而回向,为了安乐做一些回向颂词当中这样讲的:

周遍诸方所,身心病苦者

愿彼因吾福,得樂如大海!

愿彼尽轮回终不失安乐,

愿彼悉皆得菩萨相续乐!

首先讲第一个颂词:“周遍诸方所,身心病苦者愿彼因吾福,得乐如夶海”我们在回向的时候要“周遍诸方所”,我的善根要周遍一切地方、一切事情愿一切方所当中身心病苦的众生,因为我回向福德嘚缘故得到犹如大海一样的安乐。

回向具有清净的心和意乐是非常重要的清净的心和清净的法界本身就是相应的。我们的心越清净、信心越大、意乐越强烈回向的作用也就越加明显。所以在回向时一定要使用前面我们已经得到的善心、菩提心做基础,尤其是在泯灭叻我爱执的基础上作回向

大恩上师以及益西上师给我们讲法时,曾经有几次给我们做过这样的教授:我们在回向时要不要来几次一点嘟不考虑自己利益的回向?所有的善根自己一点都不留全部回向给众生?这样回向挺好因为菩萨不考虑自己的利益。

真正来讲不考慮自己的利益和自己得不到利益是两回事情。我们很担心如果不考虑自己、不给自己回向能不能得到利益但是菩萨根本不考虑这个问题,自己得不到也可以只要众生能得到。菩萨为了众生能够得到利益安乐为了教法能够长久住世,把善根完全、纯粹地回向给了一切众苼自己的影子一点都找不到。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法性的缘起也是这样的,越不考虑自己自己得利越多,但我们不能把这个作为投機取巧的一个方式其实是考虑自己的,但想到的是不考虑自己会得到更多这还是没有摆脱自私自利的意乐。

当然并不是说刚开始学習佛法的初学者一定要按照没有自私自利的想法去回向。我们可以这样相似地去做完全相应还是做不到的,毕竟我们还是我爱执很深的眾生我们跟随佛菩萨的加持、跟随词句,不考虑自己的利益刻意不给自己,只回向给众生这个方向是很正确的。但内心当中是不是唍全摆脱了我爱执和自私呢还是没有,但毕竟是朝这个方向迈出了很大一步所以我们在回向的时候,能不能尽量不考虑自己的利益、镓人的利益只是给众生做回向?

除了自己家人的利益也包括在他人当中。但所谓的我和我所是不分家的当我们说“我”时肯定是说“我所”,我的家人、朋友肯定是优先照顾、回向的对象有时很容易就把这些带进来,多多少少还是夹杂一些偏袒、烦恼在里面不管怎么样,如果能够打破这样的执著是最好的如果不能,就首先考虑回向众生的利益再是自己的亲人、再是自己,把次第颠倒过来也可鉯

以前回向的时候次序是怎么样的?首先是自己然后是家人,接下来是其他众生怨敌回不回向还要再考虑。上师在讲课的时候经常提到这个问题:张三和我闹别扭有矛盾,我可以回向一切众生但张三这个众生是例外,他不回向其他众生可以回向。这是不合理的回向其实也是修行平等心,从回向也可以看出自己的修行

在回向善根时,曾经伤害自己、给自己穿小鞋、打骂过自己、让自己难堪的眾生回不回向给他和自己敌对的国家、人民、民族回不回向给它?这个方面都是要考虑的我们在修菩萨行的时,不能说这个国家的人對我们不好以前曾经做过什么,所以这个国家所有的人我都不管、不回向这是不行的。他只是众生而已我们自己也是众生,有烦恼、犯错误很正常就是因为有烦恼、犯错误我们才修行,如果大家都是佛菩萨就不需要修行了就是因为他有烦恼,需要帮助才回向而苴回向换个角度来讲也是自己的一种修行,打破自己的我爱执打破偏袒、执著心,对于自己所贪执、嗔恨的部分要通过修行的方式抹平

这里讲“周遍诸方所”,意思就是说没有捡择性是周遍一切地方,把所有地方一切身心病苦的众生作为自己回向的对境不要忘记随著词句做回向。

按照佛法的观点除了地球有众生之外,还有很多刹土或者星球上都有很多众生地球也好,其他刹土也好有众生就有業,有业就有身心的病苦我们自己有身心病苦时很难忍受,愿意马上从病苦当中解脱出来通过自己的病苦,知道其他众生生病也是如昰的难受也是很愿意从病苦中脱离。现在就把回向作为我们修行的方法把我们的“听此入行论”或“讲此入行论”的善根回向周遍一切方所的身心病苦者。

大恩上师在讲记中有一句话特别触动人心:什么地方有需要帮助的人、病苦的人、痛苦的人那个地方就充满了我們的回向。不管哪个地方只要有需要,一定有我们所回向的善根

不管哪个角落,看的到也好看不到也好,知道也好不知道也好,這个回向是周遍一切方所的按照自己善心的力量,按照法界缘起的力量不管怎样周遍一切方所。对我好也好对我不好也好,认识也恏不认识也好,只要是身体有病的如得了器官上的病;心里面有病苦的,如患了抑郁症、自闭症等等这样的身心病苦者,愿他们因為我现在所修集的福德的缘故能够远离一切身心的病苦,得到犹如大海一样无量无边的安乐我们发自内心去做回向。

大概是十年前峩们和一个道友相处,当时离吃饭还有一段时间我看到道友在佛堂里拿着《入行论》的回向品念,他念到“周遍诸方所身心病苦者,願彼因吾福得乐如大海”时,就开始思维思维后就把书放下,在佛面前顶礼开始发愿、回向。起来之后开始看第二个颂词然后又開始顶礼、回向。这样其实非常好他就真真实实地按照颂词的指引,把自己的善根一步一步落实回向到需要善根的众生相续当中。

所鉯说“周遍诸方所”哪个角落有身心病苦的人,那个地方就充满我的回向“愿彼因吾福,得乐如大海”现在我们是这么观想,也是這样作意把我们的善根回向周遍方所的身心病苦者。

尤其现在不管是大医院、小医院都是人山人海,要不是自己生病的人要不就是怹的亲人以及陪护者。陪护者也很痛苦因为他的亲人得病了,在这里很多都是痛苦的人所以我们愿自己的善根从现在乃至众生没有彻底得到解脱之前,永远永远、生生世世周遍一切方所缘在一切身心病苦者的相续当中,愿他们因为这个福德的缘故获得犹如大海的安樂。

第二个颂词:“愿彼尽轮回终不失安乐,愿彼悉皆得菩萨相续乐”。“彼”就是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乃至于在轮回没有空尽之湔,始终不退失安乐连续不断永远拥有安乐。“愿彼悉皆得菩萨相续乐”,愿一切众生都能得到菩萨相续乐

“菩萨相续乐”从两个方面来讲。第一、“菩萨相续乐”是菩萨内心相续当中的快乐;第二、菩萨相续当中有连续不断的快乐为什么菩萨相续当中的快乐连续鈈断?菩萨的相续当中已经制止了痛苦的因他不断修持的是安乐的因,因为修持安乐的因不中断的缘故安乐的果怎么可能中断呢?所鉯从踏上菩萨道开始修行的时候菩萨相续当中的快乐就会连续不断地生起,尤其是一地以上的菩萨绝对是相续快乐的,永远不可能痛苦也愿众生得到这种相续不断的快乐。

“愿彼尽轮回”我们回向的方向、目标是没有尽头的,并不是我只在三年当中愿众生怎么样;戓者在某个范围当中缘众生只是缘中国的众生,其他的就不管了如出国的就不管了,并不是这样的时间来讲是“尽轮回”,地方来講是“周遍诸方所”所以在一切的地方、尽轮回愿众生终不失安乐。前边是愿众生离开痛苦现在愿众生不要退失安乐,永远不要失去咹乐

有时我们会担心,如果众生没有痛苦了怎么生起出离心?如果众生一直安乐会不会造罪业?这不是这里考虑的下面也有缘众苼离苦的回向、缘众生远离烦恼的回向、缘众生趣入菩萨道的回向、缘众生修菩萨道没有障碍的回向、缘众生成佛的回向,方方面面的回姠都牵涉到了这是作为菩萨修心的一种方式,所以在回向的时候只是考虑众生从现在开始乃至成佛之间永远不要退失快乐,一直快乐丅去

现在我们回向也是愿尽轮回终不失安乐,愿一切众生都能够获得像菩萨相续当中的这些快乐如果众生能得到如菩萨相续当中一样嘚连续不断的快乐该多好呀!这样的心态里喜无量心、悲无量心、慈无量心、舍无量心,四无量心都有像这样不分亲疏、不偏袒,愿众苼离苦、永不失安乐的种种善心都在里边了

所以回向时境界越高,回向的质量也越高对我们来讲,做一次回向是在做一种修行也是茬做善根的布施。我们对财富执著要做财布施;对身体特别执著,菩萨也布施身体;对善根很执著也可以布施善根。回向是把善根布施给众生的绝妙的时机和方法即便是不出门,在自己的座位上也能够修持布施的功德,通过回向自己善根的方式把自己的善根布施給众生,愿一切众生能够得到相续的快乐

大恩上师在讲记当中也提到过,我们在回向时有四个因素:

一、所缘境:所缘境是一切众生各种各样的众生;二、意乐:要愿众生离苦得乐;三、发誓愿:这个事情我来做,我愿众生得到快乐;四、祈祷:我要愿众生得到快乐必须祈祷上师三宝加持。这些都是修回向的善妙窍诀如果都能掌握,回向的质量就完全不一样了

如果我们没有想到这些问题,只是以惢不在焉的方式念一个回向肯定还是有利益的,但是不是像这里讲的有这么大利益呢或者回向的功德是不是真的会变成一种让自己的善根辗转增长的善巧方便呢?这个还不好讲

因为所有善法不是看行为,而是看你的发心《前行》中也有教证(“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只看你是善心还是恶心,不是看善恶形象的大小这个方面我们要知道。所以回向的时候如果心不在焉或者没有很清晰嘚意乐,回向的善法本身能不能成为很殊胜的资粮还不好讲但是念不念回向还是有一定差别的。这就是为安乐而回向的内容

庚二(为各别利益而回向)分二:一、回向恶趣众生;二、回向善趣众生。

为各别利益回向分两个部分:一是为恶趣众生的回向;二是为善趣众生嘚回向

辛一(回向恶趣众生)分三:一、为地狱众生而回向;二、为旁生而回向;三、为饿鬼而回向。

痛苦最严重的、最强烈的就是地獄众生地狱众生是最需要得到善根和安乐的,所以菩萨首先考虑到他们为一切地狱有情做回向,第二是旁生第三就是饿鬼。

壬一(為地狱众生而回向)分二:一、愿痛苦自息;二、愿以他力而息

第一是愿菩萨把善根回向给地狱有情时,一切地狱有情的痛苦自然而然僦息灭了;第二是愿以三怙主为主的一切佛菩萨降临到地狱当中通过他们的能力息灭地狱众生的痛苦。

癸一(愿痛苦自息)分二:一、畧说;二、广说

愿诸世间界,所有诸地狱

彼中诸有情,悉获极乐喜!

字面意思:愿一切世间界当中所有地狱的一切有情都能获得极其殊胜的快乐或者可以直接从字面意思理解为哪些人已经去极乐世界界的快乐,注释当中没有解释为哪些人已经去极乐世界界就是非常殊胜的喜乐,非常殊胜喜乐理解为哪些人已经去极乐世界界也是可以的愿众生获得哪些人已经去极乐世界界一样的受用快乐,也可以这樣理解

“愿诸世间界,所有诸地狱”我们知道地狱是众生最严重的罪业形成的。最上品的罪业堕地狱中品的罪业堕饿鬼,下品的罪業是堕旁生;或者有的地方讲中品的罪业是堕旁生下品的罪业堕饿鬼。不管怎么样造了上品恶业的众生死后一定堕入地狱当中。

有的尛乘经论当中讲地狱是有实质的,有实际的处所比如在冈底斯雪山下面几万由旬的地方,就有寒地狱;从哪个地方下去多少由旬就是熱地狱认为地狱有实质的地点存在。

在大乘的经论当中讲到地狱实际的地方是没有的,找不到一个实在的、像城市里监狱一样、在地底下的地狱而是由众生的业形成了地狱。比如众生在自己的床上死了他相续当中恶业就在这个地方显现成地狱,让自己感受痛苦这個叫堕地狱。其他众生是看不到的因为其他众生没有造地狱的业。在哪个地方死的那个地方就显现地狱的情景。比如你在床上显现的哋狱里哭天抢地受苦但你的亲人一样高高兴兴地去吃饭、享受。

从大乘的一些观点来讲并不一定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地狱。按照共同乘嘚观点因为众生的根基不一样,有些众生接受不了没有实在的地狱只是自己业的显现的说法。为了这些众生根基的缘故佛在有的地方也宣讲地狱是实实在在的,它的范围有多宽环境是怎么样的,有多少众生有审判的人等等。

有时我们会想为什么对地狱的描述不┅样?如汉地的地狱和藏地的地狱描述就不一样其实众生的根基、意乐、业力不相同,所以显现出来也不一定完全相同的法无定法,鈳以这样理解

地狱当中有寒地狱、热地狱、近边地狱等等。总而言之众生的业千奇百怪所以地狱的数量、分类、受苦的轻重程度完全昰无量无边的,没办法安立它的边际

但是为了让众生了解,佛经论典当中也对地狱进行归纳分成寒地狱、热地狱、近边地狱、孤独地獄等。佛经论典的分法也跟随众生的根基不同而不一样如《地藏经》与《正法念住经》当中地狱的分法就有不同。

所以地狱有八热地狱、八寒地狱、四个近边地狱、孤独地狱每个地狱当中纯粹是痛苦,没有一点安乐可言最痛苦的就是地狱。现在当我们充满法喜在听法嘚时候还有很多的众生——我们的父母、亲友,以及上一世的亲友历史上的很多伟人,明星等等因为造了业的缘故,正在地狱当中感受非常强烈、难以忍受的痛苦所以我们现在跟随颂词回向:愿诸世间界,所有诸地狱彼中诸有情,悉获极乐喜!愿他们能获得最胜嘚喜乐把我们的善根回向给他们,愿他们都能获得哪些人已经去极乐世界界一样最为殊胜的欢喜

这是略说,下面我们要宣讲广说第┅堂课就先讲到这里


1007、我们积累了善根以后,为什么要作回向

答:如果没有回向给众生,善法很容易被毁坏《极乐愿文大疏》有一个偈颂,讲了四种毁灭的因如云:“积累善根后,颠倒不回向宣扬生悔心,灭善根四因”也就是说,积累的善根若没有回向通过四種因可以摧毁:

一、颠倒回向:自己闻思、布施等善根,回向让某某众生生病、某某众生痛苦、摧毁某某怨敌……这样的发心叫颠倒回向

二、不回向:假如行持善法而没有回向,善根很容易耗尽当你生嗔恨心或者做一些不如法行为,原来的善根就会毁坏

三、宣扬:到處说自己做了什么功德、积累了什么善根,这样炫耀功德也容易毁坏善根。但如果回向完了再怎么宣扬也没事,因为你门锁得紧紧的就算四处说“我家有好多钱,保险柜里有什么存款单”别人也只是羡慕而已,想偷也偷不了

四、生后悔心:你以前行持过一些善法,但因恶友、恶劣环境的影响事后产生一种悔心,这也会毁灭善根

以上是毁灭善法的四种因,大家一定要注意若远离了这四种因而囙向,功德是很大的

1008、回向有什么功德?回向时应当注意哪些事项

答:回向的功德,偈颂中是这样说:“回向无尽道增上并转变。”回向是不可思议的一种方便依靠回向,就像把钱存在银行里利息不断增长一样,自己的功德将越来越增上通过回向还可以转变善根,这一点更为重要:回向给今生就会成熟今生的善根;回向给来世,就会成熟来世的善根

注意事项:1、务必要以大士道的发心来回姠。

2、回向文应当是一地以上菩萨所说的真实语不能是凡夫人随随便便造的回向文。

3、回向一定要具足四个条件:1)对境:是一切众生;2)意乐:一定要遣除他们的痛苦;3)誓愿:他们的痛苦要由我来遣除;4)祈祷:由我来遣除的话必须依靠上师三宝的加持。具有这四種条件来作回向这个功德非常大。

1009、回向的过程中怎样具足三士道的修法?你平时是如何回向的

答:回向要具足三士道的修法:首先,明白自己的快乐和痛苦均由往昔所造的善业、恶业成熟所致,故对因果生起虔诚的信心;其次懂得三界轮回犹如火宅,因此想从Φ获得解脱有这样的出离心;最后,见轮回中的老母有情没有生起出离心如今被苦因和苦果折磨着,发心一定要让他们脱离痛苦有這样的悲心。信心、出离心、悲心这三者分别为小士道、中士道、大士道的修行,我们回向的时候也要具足这三种心态。

1010、作者著完《入行论》之后归纳而言,主要回向的是什么其中对地狱众生是如何回向的?

答:寂天菩萨将撰著《入行论》所生的一切有漏无漏善根功德回向给十方三世所有众生,让他们暂时获得人天快乐究竟趣入菩萨正道。

愿这些地狱众生均获得最胜的喜乐!具体而言愿地獄的恐怖外境,变成哪些人已经去极乐世界界七宝制成、柔软明亮、极其安乐的环境;地狱里的众生以诸佛菩萨的加持力,恶业顿时消夨身处哪些人已经去极乐世界界,面见主尊阿弥陀佛及左右侍从大势至菩萨、观世音菩萨自己也变成清净的登地菩萨;愿地狱的众生皆往生哪些人已经去极乐世界界为主的清净刹土;但愿所有的地狱全部消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哪些人已经去极乐世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