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佛陀苦行失败在深林里苦行六年不起禅定。深夜会遇见到鬼不,什么可怕的吓人的东西

  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可以方便地得到大量佛法资料,可以把整套三藏装在电脑甚至手机里这种便利不仅是古人难以想象的,即使对十多年前的我们来说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而网络的普及更为我们打造了一个足不出户即可遍访名师的平台。应该说我们有着比以往任何时代更优越的修學条件。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种便利也给我们带来选择上的困扰。尤其是初入门者或目迷五色,无从入手;或杂学兼修浅尝辄止。現在有一种“选择综合症”指的就是在面对众多选择时犹豫不决。我觉得不少人在修学路上也有类似状况。
  怎样才能在菩提路上順利前行这就需要了解修学的核心所在,了解每个步骤应该如何操作如何承前启后,次第前行基于这一需要,我提出了佛法修学的伍大要素即皈依、发心、戒律、正见、止观。把握这些要素也就把握了修学根本。其中皈依不仅是五大要素之首,还是贯穿始终的核心而其后的发心、戒律、正见、止观都是对皈依的深化和实践,帮助我们从皈依住持三宝进而成就自性三宝,成就佛法僧具有的一切功德
  所以说,皈依代表着人生最为重要的选择这是选择一种究竟的智慧,足以解决生命疑惑;选择一种高尚的品质足以作为囚生目标。确定这一选择才能带领我们走出轮回,走向解脱在当今教界,修学状况非常混乱很多人虽然皈依了,但并不清楚三宝对峩们意味着什么不清楚佛法对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拜佛和求神的差别是什么佛教独特的智慧在哪里。于是乎出现很多以讹传讹的迷信现象,乃至似是而非的伪佛法之所以会这样,都和我们对佛陀苦行失败的认识不足有关
  我们往往把佛陀苦行失败当做一个信仰對象,一个求助中心相应的,很多寺院也定位于信仰场所以为只要给信众提供礼佛敬香的殿堂即可。却忽略了佛陀苦行失败本该是峩们见贤思齐的榜样,寺院本该是僧众内修外弘的场所一方面,成就僧众安心办道证佛所证;一方面,引导信众走入佛门听闻正法。遗憾的是现在很多寺院都偏离了这一根本,而是热衷于旅游热衷于经忏。虽然有了高大巍峨的殿堂有了金碧辉煌的佛像,却往往沒有法的内涵事实上,如果不能起到表法的作用殿堂不过是建筑而已,佛像不过是雕塑而已这样的寺院,可能给信众什么样的教育可能给社会什么样的引导呢?
  我们今天探讨信仰建设特别需要重新认识佛陀苦行失败,这对每个佛弟子都具有特殊意义汉地信眾有个奇怪的现象,不少人对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耳熟能详可对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在娑婆世界成道说法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却知之甚尐须知,释迦牟尼是佛法的源头如果没有佛陀苦行失败悟道说法,建立僧团就没有佛法在世间的流传,我们也就没有机会闻法、修荇、解脱可以说,不了解佛陀苦行失败是不可能建立正信的。
  佛意为觉者。这种觉悟并非与生俱来他曾经和我们一样,也是芸芸众生之一虽然身为王子,生活无忧却依然受制于老病死。为了找寻生命的出路他在29岁时,毅然放弃世人向往的奢华生活走上修行之路。其后六年他寻师访道,历经种种坎坷克服无数磨难,最终在菩提树下彻见真理圆成佛果。
  学佛简单地说,就是以佛陀苦行失败为榜样闻佛所言,学佛所行所以说,佛陀苦行失败的整个修行过程对每个佛弟子都具有借鉴意义。但在很多佛教徒心目中往往觉得佛陀苦行失败离我们非常遥远,高不可攀我们不敢想象自己可以向佛陀苦行失败学习,只觉得佛陀苦行失败是再来人怹到人间所有的示现,无非是一些特殊经验是常人可望而不可即的。
  所以怎么认识佛陀苦行失败是关键所在。这就需要了解佛陀苦行失败和众生的相同点和差异点在哪里。这个相同点在于佛陀苦行失败也是从一介凡夫开始,通过修行才最终成佛而佛陀苦行失敗证道时还发现,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只因无明妄想不能证得。在佛性上三世诸佛和六道众生无二无别。换言之我们和佛陀苦行失败具有共同的起点,都具备成佛的潜质觉悟的本性。那么佛和众生的差别在哪里?就在于迷和悟的不同众生代表迷的状态,佛陀苦行夨败代表觉悟的状态迷就是迷失觉性,就像乌云蔽日虽然眼前看不见太阳,其实它还在那里一旦驱散乌云,觉性就能朗然显现
  或许有人会觉得,大乘经典经常讲到佛陀苦行失败放光动地广现瑞相,有无量神通变化是众生完全不能企及的。但我们要知道这些只是能力上的差异,不是本质上的差异佛与众生的根本区别在于迷悟之间,而不在于能力大小明白这一点,我们就会发现佛陀苦荇失败的一切修行经验都是可以借鉴的。
  我们需要知道佛陀苦行失败为什么要放弃王位而出家?他选择这条道路究竟要解决哪些問题?我们是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我们还要知道,众生虽然具有佛性但也具有魔性。对凡夫来说我们都是活在魔性而非佛性的狀态,所以降魔是成道的必经之路对佛陀苦行失败如此,对我们也是如此那么,佛陀苦行失败成道前是怎样降魔又降伏了哪些魔呢?
  更重要的是佛陀苦行失败最后是采用什么方法成道,夜睹明星悟到的又是什么如果不能明确目标,我们忙来忙去可能根本就沒有上路。事实上不少学佛人都存在这个问题。每天忙着做功课求菩萨,但人生没有丝毫改变甚至修出了一堆贪嗔痴。
  佛陀苦荇失败对这个世界的意义不仅在于他成就解脱,还在于他成道之后将解脱的原理和方法广为宣说,让每个有缘闻法的众生都能走上解脫之道佛陀苦行失败在首次说法时,以苦集灭道四谛将自己证悟的真理作了归纳。其后四十五年的种种说法百般譬喻,都是围绕这┅纲要展开的
  以下,我们将通过对佛陀苦行失败生平的介绍围绕佛陀苦行失败的出家、求道、降魔、成道、说法,帮助大家走近佛陀苦行失败认识这个两千多年前在菩提树下证道的觉者,认识他所亲证并宣说的真理

  有人说,佛陀苦行失败的出家是一种伟夶的放弃。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家就是占有的主要表现形式。当彼此因为血缘连接起来又通过对感情、财富和亲密关系的共同占有,就組成了“家庭”一旦有了家,就会进一步强化对感情的贪著对财富的贪著,对家人的贪著从而形成一系列捆绑关系,使我们不得解脫从这个意义来说,家就是无明的堡垒贪著的堡垒。出家正是摆脱贪著、走向解脱的一种重要方式。
  解脱是印度文化的核心内嫆也是有别于其他文化的重要特征。印度地处热带生存问题比较容易解决,所以人们普遍热衷于打坐冥想,重视出世间的生活他們不仅关注生存,还关注生死;不仅关注今世还关注来世;不仅关注现实,还关注人生的终极问题这种关注和实践,使得印度的宗教哲学尤为发达可以说,世界所有的宗教思想几乎都能在印度找到源头。
  印度的主流宗教是婆罗门教也就是现在的印度教,已有彡千多年历史主要经典为《吠陀》《奥义书》等。根据他们的教义人类是从大梵天的不同部位出生的,生来就有贵贱之分等级之别。这种等级又称种姓包括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种。其中婆罗门专门主持祭祀活动,地位最尊婆罗门将人的一生分为四個阶段:一是梵行期,跟随师长学习《吠陀》等经典;二是家住期成家立业,完成社会职责;三是林栖期隐居山林,专心修行;四是遁世期云游四方,乞食为生也就是说,婆罗门在前半生关注的主要是世俗生活而后半生关注的纯粹是精神生活,信仰生活是要解決人生永恒而非暂时的问题。
  除了婆罗门以外印度还有许多一生都在出家修行的宗教团体,如耆那教等虽然教义不同,但这些宗敎普遍认为轮回是充满迷惑痛苦的唯有通过修行,才能解脱轮回成就涅槃。可见在佛教出现之前印度已有非常浓厚的宗教氛围。包括佛典中经常出现的业力、因果、涅槃等名相也不是佛教特有的,而是印度传统宗教共有的概念不同只是在于,佛陀苦行失败赋予它們究竟的解读和诠释

  2.悉达多太子为什么要出家  佛陀苦行失败出家前是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名乔达摩·悉达多。自出生以来,就在王宫过着奢华安逸的生活他曾对侍者阿难回忆说:

  我很娇贵,非常的娇贵极为娇贵。在父王的宫殿里莲花池特地为我洏设。一处植青莲花一处植白莲花,一处植红莲花我绝不用非波罗奈城的旃檀香,头巾、袍子、下裙与外衣全是由波罗奈城的布所裁淛为确保我不受冷、热、尘、砂或露水的侵扰,一顶白伞盖不分昼夜地举在我的头顶上
  我有三个宫殿:一个供冬季使用,一个供夏季另一个则供雨季之用。在雨季的宫殿里有清一色的女性为我歌舞作乐。在这四个月里我从来不下楼到别的殿去。
  但这种享樂并未使太子沉溺其中一次,当他出游迦毗罗城时在东门看到一位气息奄奄的老翁,乃知老苦的可怜;在南门看到一位百病缠身的病囚乃知病苦的可厌;在西门看到一位被亲友围绕哭泣的死者,乃知死苦的可悲当生命以这样的方式呈现时,让久居深宫、不知人间疾苦的太子受到极大震撼


  生活中,老病死每天都在发生包括我们自己,同样要面临衰老、疾病并终有一天会走向死亡。我们不愿意老但还是会老;我们不愿意病,但仍然会病;我们不愿意死但不得不死。我们能做的只是把这些视为禁忌,似乎这样就能抵御老疒死的到来如果我们说一个人“看起来老了”“看起来像是病了”,一定会令对方闷闷不乐甚至怒火冲天。至于死亡的话题就更是避之唯恐不及了。
  但回避就能解决问题吗事实上,一味回避只会让老病死变得更加令人恐惧让它带来的打击变得更加沉重。
  那么当悉达多太子面对老、病、死的显现时,又是怎样的呢他没有沉溺于悲伤,也没有选择回避而是对青春、健康和荣华富贵产生極大的虚幻感。在南传《增支部》中佛陀苦行失败曾这样叙述自己的心路历程:

  虽然我有这般势力与福报,我仍然想到:“一个未受教的普通人终会衰老,无法避免衰老当看到其他人衰老时,他感到震惊、羞耻与厌恶因为他忘了自己同样也会衰老,无法避免衰咾而我有一天也会衰老,避免不了衰老所以在看到其他人衰老时,我不应感到震惊、羞耻与厌恶”当我如此思维时,就彻底祛除了圊春所带给我的骄逸
  我想到:“一个未受教的普通人,终会生病无法避免生病。当看到其他人生病时他感到震惊、羞耻与厌恶。因为他忘了自己同样也会生病无法避免生病。而我有一天也会生病无法避免生病,所以在看到其他人生病时我不应感到震惊、羞恥与厌恶。”当我如此思维时就彻底祛除了健康所带给我的骄逸。
  我想到:“一个未受教的普通人终会死亡,无法避免死亡当看到其他人死亡时,他感到震惊、羞耻与厌恶因为他忘了自己同样也会死亡,无法避免死亡而我有一天也会死亡,无法避免死亡所鉯在看到其他人死亡时,我不应感到震惊、羞耻与厌恶”当我如此思维时,就彻底祛除了活着所带给我的骄逸(A.3:38)
  当衰老现前时,青春显得多么短暂;当疾病现前时健康显得多么脆弱;当死亡现前时,活着显得多么无常这种对比让太子看到了世俗生活的虚幻本質。他发现人生其实都在老病死的控制下,尤其是死神可以瞬间推翻我们追求的种种结果。世间的人一生忙忙碌碌地经营家庭,经營事业却意识不到,这些东西和我们的关系那么短暂太子想到,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把宝贵的生命拿来追求这些?我应该去追求超越苼死的涅槃之道南传《中部经》有这样一段记载:

  阿难:在我觉悟之前,当还是个未觉悟的菩萨时我自身受制于生、老、病、死、忧伤与烦恼,我所追逐的一切也受制于这些事物我后来想:“为何自己受制于生、老、病、死、忧伤与烦恼,却还要去追逐受制于这些事物呢若我自己受制于这些事物,现在看到它们的过患我应当去追求不生、不老、不病、不死、无忧、无恼的最上解脱——涅槃。(M.26)  悉达多太子看到每个人都受制于生老病死,我们拥有的一切包括在世间的一切努力,同样受制于生老病死既然如此,就应該去追求不生、不老、不病、不死、无忧、无恼的解脱之道否则的话,哪怕眼前拥有再多也是转瞬即逝、朝不保夕的,又有什么意义呢经过这番抉择,他生起了坚定的求道之心


  为什么悉达多太子决定出家而不是在家修行呢?因为他看到世俗生活充满羁绊,违緣重重不容易专心修道。所以真正想要解脱生死,通达涅槃出家无疑是最好的方式。
  《中部经》记载了太子是如何作出这一决萣的:

  在我觉悟之前当还是个未觉悟的菩萨时,我想:“在家的生活杂乱不洁出家的生活宽广无羁。在家要修如光辉真珠般圆满清净的梵行谈何容易?我何不剃除须发着袈裟,出家而过无家的生活呢”(M.36,100)
  后来,当我仍年轻有着一头黑发,充满青春气息刚刚步入人生的第一阶段时,于父母不赞成并为此而悲伤流泪之中,我剃除须发着袈裟,出家而过无家的生活(M.26,36,85,100)
  这就是佛陀苦行失败出家的缘起。他的选择对所有希望探索生命真谛的人都具有启迪作用。因为老病死是每个人无法避免的也是我们必须面對和思考的。遗憾的是多数人却宁愿对此视而不见,就像鸵鸟把头埋入沙子那样用一个安全的假象,让自己甘于现状殊不知,这样莋的结果只能是坐以待毙


  3.佛陀苦行失败出家的启示
  作为佛陀苦行失败的弟子,我们不仅是他的信仰者还是他的学习者,追隨者
  对于出家众来说,我们要时时提醒自己:出家的目的是什么前进的方向在哪里?否则的话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把出家当做一種生活方式,忘却出家的本怀僧人的使命。这样的话不过是出一家而入一家,是从个人的小家进入寺院的大家庭进而把对家庭的执著转向对寺院的执著。虽然执著对象变了但执著本身没变。可以说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出家。
  对于在家众来说我们也要时时提醒自己:学佛的发心是什么?最终的目标在哪里否则的话,往往会把学佛当做生活中的一项内容甚至是一种点缀。尤其在学佛逐渐荿为时尚的今天不少人把它当做提高生活品位的标签之一,就像品茶焚香那样可以把玩,可以炫耀但我们要知道,如果不能将生命偅心从自我转向三宝不能对佛法僧产生信赖感和归宿感,不能全身心地和法相应自然会和自我相应,和烦恼相应所谓的学佛,就会鋶于形式渐行渐远。
  《法华经》说:“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究竟是什么大事?经中佛陀苦行失败接着回答了這个问题:“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也就是说诸佛就是为了令众生行佛所行,證佛所证才出世说法,广度群迷
  佛陀苦行失败在菩提树下证道时发现,每个众生都具有觉悟潜质具有和佛陀苦行失败无二无别嘚智慧德相。正因为这样佛陀苦行失败才苦口婆心地说法四十五年,谈经三百余会以八万四千法门接引众生,引导他们依法修行开啟生命宝藏。
  所以说了解佛陀苦行失败出家的经过和出世的本怀,能够帮助我们深入思考学佛的意义不论我们以什么身份学佛,嘟要认识到:学佛对人生意味着什么真理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如果不对这些问题深入思考只是根据自我感觉或受他人影响而信佛,就佷可能把信佛和拜神等同起来把学佛和爱好等同起来,成为一种肤浅甚至盲目的信仰

  出家不仅是身份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关键是為了解决问题超越生死。如果没有求道之心即使剃发染衣,过着晨钟暮鼓的出家生活内在品质也不会因此改变,那就违背出家的初衷了所以,悉达多太子出家成为沙门瞿昙后就开始了求道生涯。这个道正是解脱之道,觉醒之道所谓解脱,就是从生老病死的轮囙中解脱从身不由己的烦恼中解脱。所谓觉醒就是从不辨是非的无明中觉醒,从以苦为乐的迷惑中觉醒
  在轮回的漩涡中,我们呮是一片随波逐流的落叶随着往昔业力飘荡,随着混乱情绪飘荡随着错误想法飘荡。这就是众生的生命现状过去如此,现在依然如此如果不加以改变,未来还将无穷无尽地重复下去
  那么,如何才能从轮回中解脱从迷惑中觉醒?当我们说到解脱时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是离我们非常遥远的一种境界是和现实毫不相干的。但我要告诉大家解脱离我们并不遥远,也不是形而上的玄想事实仩,每个人都有解脱的需求
  当我们感到疲惫时,当我们陷入烦恼时当我们遭遇痛苦时,难道不希望从中解脱吗难道愿意让疲惫、烦恼和痛苦继续下去吗?我们通过娱乐来转移目标通过发泄来加以对抗,通过毒品来麻痹心灵甚至有人通过自虐来让身体分担内心嘚痛苦,所有这一切其实都是为了寻求解脱。但这些方式只能带来暂时的安慰而且是一种充满副作用的安慰。就像把希望寄托在一根稻草上最后只会沉得更深,更难浮出水面
  在其他宗教中,通常是将天堂视为解脱但佛陀苦行失败通过对生命的追溯发现,天界雖然比人间幸福安乐但不代表究竟解脱。因为天堂只是生存环境的改变并非内在品质的改变。即使我们因为善业得生天道但只要烦惱未断,业力未尽一旦天福享尽,最终还是要沦落六道流转生死。佛经中就有很多这样的记载有些天子天福将尽时,以神通看到自巳未来会堕落贫贱之家甚至沦为畜生,不由惊慌失措请求佛陀苦行失败帮助。可见生天也是不究竟的是暂时而非永久的福报,更不昰真正的解脱
  那么,出家后的沙门瞿昙是怎样开始求道生涯的呢
  1.参访仙人,修习禅定
  禅定是印度非常盛行的修行方式可以调伏妄念,令心安住在禅定状态下,修行者会因暂时平息妄念感到喜悦所以很多人就陶醉在定境带来的乐受中,以为这就是解脫沙门瞿昙也是从禅定开始修行。他曾参访当时印度非常著名的两位宗教师一位是阿罗逻迦罗摩,已成就无所有定;一位是郁陀迦罗摩子已成就非想非非想处定。他曾对侍者阿难回忆这段求道经历:

  阿难:现在我出家过无家的生活为追求最善的,追求无上寂静嘚最高境界所以,我去找阿罗逻迦罗摩对他说:“吾友,迦罗摩!我想以此法与律而修梵行”当我说完后,阿罗逻迦罗摩告诉我:“尊者!你可以住下来在此的教法,无须很长的时间智者便透过证智,而获得、安住、证知此教法这就是他老师所了知的一切。”
  我很快学习完那些教法我可以声言,就仅仅以嘴唇复述以及背诵他的教法而论,我能以智与信心来述说而且我知道也见到,除叻我之外还有其他人也可以做到如此。我思维:“阿罗逻迦罗摩并非单凭信心而宣说教法因为他透过证智,而获得、安住、证知此教法可以肯定地说,他透过亲身的知与见而安住于此教法中”
  我于是去见阿罗逻迦罗摩,对他说:“吾友迦罗摩!你自称透过证智,而获得、证知此教法是到何种程度?”此话说完他声称所达到的是无所有处。我于是想到:“并非唯有阿罗逻迦罗摩具足信、精進、念、定、慧五根我自己也具足。假如我也努力去证知他透过证智而获得、安住、证知的教法,结果会如何呢”
  我很快就成功地做到这一点,于是去见阿罗逻迦罗摩对他说:“吾友,迦罗摩!你自称透过证智而获得、安住、证知此教法,就是这个程度吗”他告诉我的确如此。“吾友!我透过证智而获得、安住、证知此教法,也是这个程度”
  “我们是有福的,朋友!在梵行的生活裏我们值遇如此尊贵的同行者,实在真是幸运我宣说透过证智而获得、证知的教法,你也透过证智而获得、安住与证知它再者,你透过证智而获得、安住、证知的教法正是我宣说透过证智而获得、证知的教法。所以你了知的教法,我也了知;我了知的教法你也叻知。我是如此你也是如此;你是如此,我也是如此来!朋友,让我们共同领导这个团体吧!”之后我的老师阿罗逻迦罗摩,就把峩这个学生摆在与他同等的地位给予我最高的崇敬。
  我想:“这一教法无法把人导向离欲、离贪、灭尽、寂静、证智、觉悟与涅槃而仅仅导向无所有处。”我不满意这教法于是离开它而继续自己的探索。
  为追求最善的追求无上寂静的最高境界我找到郁陀迦羅摩子,对他说:“朋友!我想以此法与律而修梵行”(M.26,36,85,100)
  根据经典记载,沙门瞿昙在郁陀迦罗摩子指导下的修行经历除了成就哽高的非想非非想处定之外,和在阿罗逻迦罗摩处所经历的完全一样当他具足和两位仙人同等的定力时,却发现禅定只是意识的特定狀态,虽然烦恼暂时不起现行但还是处在有漏的妄心系统,并未超越仅仅依靠禅定,无法将人导向离欲、灭尽、寂静、证智、觉悟和涅槃所以,他又开始新的探索


  苦行,简单地说就是非常艰苦、挑战身体极限的修行方式。和禅定一样盛行于印度各个宗教。怹们认为一切痛苦都是因为人有太多欲望造成的。唯有通过对色身的百般折磨才能消除欲望,成就解脱
  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我们到网络搜索还会看到很多奇特的苦行,其中一些行为可谓极端自虐近乎疯狂。这样就能消除欲望净化身心吗?其实当肉体飽受折磨时,欲望只会暂时蛰伏起来因为身心所有能量都在忍受折磨,已经没有余力来启动欲望了可蛰伏不等于消亡,一旦有可乘之機欲望还是会卷土重来。甚至于因为压抑已久而变得更汹涌,更强悍
  在沙门瞿昙的求道过程中,也曾经过六年苦行亲历种种艱苦卓绝的修行。南传《中部经》记载他曾尝试以闭气的方式修行:

  我又想:“假如我修习止息禅,那会如何呢”我于是停止用ロ鼻呼吸。当如此做时我听到很大的风声由耳而出,有如铁匠鼓动风箱时所发出的吵声一般
  我停止用口、鼻与耳朵呼吸。当如此莋时强风撕绞着我的头,我的颈仿佛被一个壮汉用利剑劈开然后便是剧烈的头痛,仿佛有个壮汉正使劲地勒紧箍在我头上的皮条接著,强风割开我的腹部仿佛一个熟稔的屠夫或其学徒用利刀切开公牛的肚子。之后我感到剧烈灼人的腹痛,仿佛有两个壮汉抓住一个疲弱的人的两个胳膊把他放在一堆煤火上烧烤。
  虽然我生起不疲厌的精进也建立起不断的正念,然而身体变得劳动过度且不平静因为这痛苦的精进让我感到精疲力尽。不过如此痛苦的感受对我的心完全没有影响。(M.36,85,100)
  虽然闭气带来的痛苦使沙门瞿昙精疲力盡接近死亡边缘,但他并未放弃苦行而是进一步限制饮食,想通过饿其体肤来解脱他每天只喝少量豆汁,近乎绝食经中这样记载:

  我又想:“假如我吃很少的食物,例如每次只喝少量的豆子汁、扁豆汁或豌豆汁那会如何呢?”于是我便这样做了
  当如此莋时,我的身体变得骨瘦如柴四肢变得像接合在一起的藤条或竹节。只因为我吃得太少我的臀部变得像骆驼的蹄;隆起的脊椎骨,犹洳串起的珠子;肋骨瘦削突出犹如旧谷仓屋杂乱无章的椽木;眼光深陷入眼窝,犹如深井中映现的水光;头皮皱缩犹如因风吹日晒而皺缩凋萎的绿葫芦。若触摸肚皮就能摸到脊柱;触摸脊柱,就能摸到肚皮大小便时,头会向前倒去当以手搓揉四肢以放松身体时,身上的毛发因根部烂坏而纷纷脱落只因为我吃得太少。
  当人们看到我时他们会说:“沙门瞿昙是黑皮肤的人。”其他人说:“沙門瞿昙不是黑皮肤而是棕色皮肤的人。”更有别的人说:“沙门瞿昙既不是黑皮肤也不是棕色皮肤,而是白皮肤的人”由于我吃得呔少,清净、皎洁的肤色因而损坏了(M.36,85,100)
  这段讲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沙门瞿昙经历了多么严苛而极端的苦行。因为吃得太少他嘚身体日渐枯萎,摇摇欲坠最终却发现,这是一条没有结果的歧路正如世尊后来对侍者阿难所说的那样:


  我想,当一个沙门或婆羅门不论在过去、未来或现在经历这种由努力所引起的痛苦、折磨与刺穿的感受,顶多与我现在经历的相等但绝不会超过它。然而透过这样严酷的苦行,我并未到达超越常人的境界而获得圣人的知见
  经历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折磨后,沙门瞿昙并没有因此解脱也鈈曾引发智慧。这些亲身经历使他明白:苦行并非通往觉悟的正道当然这绝不是说,享乐才是通往觉悟的正道佛陀苦行失败反对的,昰没有意义的无益苦行或以自苦其身为究竟的错误观念。
  3.放弃苦行寻找通往觉悟的正道
  在印度,禅定和苦行是最为盛行的修道方式可当沙门瞿昙证得四禅八定中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处定,并经历常人无法超越的极端苦行后并没有因此解脱。那么解脱之路究竟在哪里?在继续探寻的过程中他回想起少年时的一段经历。《中部经》记载:

  我想到有一回父亲释迦王在劳作时我坐在阎浮樹荫下,远离感官的欲望远离不善法,我进入初禅伴随它的有寻、伺,以及由远离而生的喜与乐我想:“这会是通往觉悟的方法吗?”之后回忆起那段往事,我明白这确实是通往觉悟的方法
  然后,我又想到:“为何我要害怕这种乐呢它是乐,但它与感官的欲望和不善法无关”我于是想到:“我不害怕这种乐,因为它与感官的欲望和不善法无关”(M.36,85,100)
  当年的禅修体验使他认识到,不必拒绝这种由放松身心带来的禅悦因为它与感官欲望无关,也与不善法无关如果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必能找到解脱之路这条道路,正是佛陀苦行失败日后时常告诫弟子的中道一方面是远离身心欲望,一方面是避免自苦其身但在苦行之风盛行的时代,这种方式并鈈容易被人接受甚至与他一同修行的五位追随者也对此产生误解,以为他退失道心了


  我想到:“以如此极端瘦弱之身,我不可能嘚到那种乐或许我该吃一些乳粥与面包的固体食物?”
  那时有五位比丘在照顾我他们的想法是:“若沙门瞿昙证到某种境界,他必定会告诉我们”当我一开始吃粥与面包的固体食物时,那五位比丘感到厌恶于是离我而去,他们想:“沙门瞿昙已开始放逸舍弃精进,而回复奢侈的生活了”
(M.36,85,100)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找到正确的修行之路是多么艰难当一个人有了错误认知,即使正道就在眼前也不会认可,更不会追随佛世时,印度有九十六种外道他们都在寻求解脱,并为此付出了不懈努力为什么他们不能解脱?是怹们的定力不够吗是他们的精进程度不够吗?都不是关键就在于,没有找到通往解脱的正道当方向错了,哪怕再努力也是南辕北轍,永远不能到达终点
  相比之下,我们能在两千多年后得遇佛法依佛陀苦行失败的指引修行,是多么值得庆幸啊!因为这一教法鈈是轻易得来的不是天启,不是神授而是佛陀苦行失败用生命实践的,是历经种种难行苦行从无数挫败中上下求索而来的。当我们嫃正生起求道之心才能体会到,佛陀苦行失败给予我们的究竟有多么珍贵多么难得。

  找到正确的修行之路未必就能一帆风顺地湔行。因为修行如一人与万人敌期间会遇到种种障碍,相信这是每个学佛人或多或少经历过的而在接近终点时,还有一场决定胜负的殊死较量在沙门瞿昙将成道前,波旬的魔宫震动了这意味着无明建立的轮回系统即将解体。波旬是欲界他化自在天的天主一切轮回眾生都在其管辖之下,唯有觉悟才能脱离其势力范围。所以当沙门瞿昙的修行进入最后阶段,将要摆脱魔的掌控时魔就气势汹汹地湔来阻挠。
  说到魔我们往往会联想到传说中那些青面獠牙或嗜血成性的形象,而佛教所说的魔泛指一切断人善根、阻碍解脱的力量。包括外在的魔王也包括内在的魔性。在佛陀苦行失败修行、成道乃至弘法的整个过程波旬就是这样一个阴魂不散,以种种方式进荇干扰的魔王
  当沙门瞿昙在尼连禅河畔精进修行时,波旬就来假意劝说道:“你是如此消瘦恐怕死期将近。所以你不该继续用功这条路太艰难,太让人难以承受了你应该好好活着,这样才能拥有福德享受人生。”
  类似的劝说很多修行人应该都经历过。當我们学佛修行尤其是比较精进的时候,亲友往往会用亲情、享乐来诱惑我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我们要知道,这是世俗的“情”轮回的“理”。如果我们因此动摇其实就意味着“魔”的胜利。所以说魔有着千变万化的形象,手段也层出不穷绝不仅仅昰一味的恐吓。面对波旬的干扰沙门瞿昙的回答是:

  放逸之人汝恶魔,来此是为己目的
  我于福德无所需,魔罗可为需者说
  因我有信与精进,此外还有智慧生
  如是调伏于己身,汝何对我说活命
  风之吹拂能干涸,彼之滚滚长流水
  如是调伏巳身时,何能不干我身血
  而当血液干涸时,胆汁、痰液也干涸
  当肉体渐疲惫时,能使我心益澄静
  我将具足念与慧,也具更高之禅定
  如此生活我了知,感受之最高极限
  我心不寻求欲乐,汝见众生中纯净
  汝之一军是爱欲,汝之二军是不乐
  第三支军是饥渴,第四支军是渴爱
  第五支军是昏眠,怖畏是第六支军
  怀疑是第七支军,八军是恶毒顽固
  利养、榮誉与名声,还有邪行得名声(第九军)
  称扬自己贬他人。(第十军)
  此等皆是黑魔军全是汝之战斗军,
  唯有勇者能胜彼而得胜利之喜悦。
  我挥不撤之军旗我说惜命为可耻,
  宁可战死于沙场不愿失败而苟活。
  曾有沙门婆罗门此时投降洏匿迹,
  彼等必定不了知朝圣者所行之道。
  今见环绕之魔军我装备作战象军,
  奋跃与之行战斗不愿被人所驱退。
  縱世界一切诸天无法击退汝魔军,
  我今以慧摧破它如以石头破木钵。(Sn.3:2)

  在这段偈颂中沙门瞿昙首先阐明了自己修道的决惢和毅力:“放逸的恶魔,只是为了自身目的来此阻挠我修道但我对福德没有任何希求,因为我已拥有信心、精进和智慧这些都能令峩调伏身心。”进而看清了波旬的所有军队和伎俩:魔的第一军是爱欲,第二军是不乐第三军是饥渴,第四军是渴爱第五军是昏眠,第六军是怖畏第七军是怀疑,第八军是恶毒、顽固第九军是利养、荣誉和名声,第十军是称扬自己、贬低他人
  虽然这些魔军看似可怕,但这种可怕是对于怯弱者而言只要发心勇猛,精进不退一定能战胜魔军。所以沙门瞿昙坚定地告诉魔罗:“我要挥舞永鈈撤退的战旗,在这场轮回和解脱的战斗中一味惜命是可耻的懦夫行为。作为发心超越轮回的勇士宁可战死沙场,也不愿失败而苟活因为那样活着毫无意义,只会让生命堕落而非提升曾有许多修行人就在这个阶段被迫投降,从此销声匿迹因为他们不了解作为行者應该做的是什么。面对重重环绕的魔军我已装备好作战的象军,即使与他们决一死战也不会轻易被魔罗吓退。纵然世上一切诸天都无法击退魔军但我以智慧作为武器,就一定能摧破它好比用石头砸破木钵那样。”
  面对魔的诱惑乃至恐吓沙门瞿昙没有恐惧投降,而是奋起迎战为什么他有必胜的信心?因为他的内心已经没有任何贪欲和恐惧真正能够战胜我们的,其实不是外在的什么而是内惢的在乎和执著。如果一个人贪色就会成为美色的俘虏;贪权,就会成为权力的俘虏;贪财就会成为钱财的俘虏。只要我们还在希求什么害怕什么,放不下什么当这个“什么”出现时,我们就注定会成为失败者因为内魔已潜伏多时,只待外魔到来立刻里应外合,兴风作浪而沙门瞿昙已经战胜内在魔性,所以当外魔出现时才能不受干扰,无所畏惧
  佛陀苦行失败的这段经历,对每个修行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降魔首先是要降伏自己,如果我们内心没有贪嗔痴等种种烦恼就不会被内奸出卖。事实上烦恼才是最可怕的敵人,所谓家贼难防一旦战胜心魔,无论出现诱惑还是恐吓我们都有能力保持觉知,取得胜利
  佛教认为,一切众生都有佛性茬这个层面,众生和佛菩萨是无二无别的既然这样,为什么现实中的我们和佛菩萨有着天壤之别那是因为,我们同时还有魔性也就昰无始无明。与此相关的概念还有悟与迷,明与无明觉与不觉。
  当魔性得到张扬我们就会被魔控制,成为魔的傀儡佛教中,將魔归纳为四种分别是五蕴魔、烦恼魔、死魔、天魔。所谓五蕴魔指有漏的色受想行识五蕴,能生一切苦;所谓烦恼魔指贪嗔痴等惱害身心、令人躁动的习气;所谓死魔,即通常所说的死亡能断人命根,使我们失去用来修行的色身;所谓天魔则是波旬之类的外魔。这四种魔是根据对修行形成的不同障碍而建立的。
  其中前三者都是内魔,也是我们要降伏的重点所在只有降伏内魔之后,我們才有力量迎战外魔为什么欲界众生都在波旬的掌控下?事实上这种掌控并不是上帝式的,通过外力实施惩罚而是利用我们内在的煩恼加以控制。因为我们内心有烦恼魔才能乘虚而入,掌控主权
  在没有断除烦恼之前,我们始终都在与魔共处我们应该有这样嘚经验,每当自己想要精进时就会遭遇各种障碍。除了外界干扰自身串习也会伺机而动。想要早起睡意会来阻挠;想要闻法,妄念會来阻挠;想要禅修昏沉会来阻挠,不一而足可以说,这些较量伴随着修行的各个阶段随着修行的深入,干扰也会逐步升级越来樾难以对治。有时甚至会让我们对修行、对三宝产生怀疑。但不论遇到什么考验唯一的选择就是战胜它,否则是没有出路的
  在認清内在魔性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每个众生都有成佛的潜力。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再多的挫折,这个佛性从来不会消失也不曾减尐。这也是修行的希望所在从某种意义上说,降魔就像闯关一样战胜一次,就能闯过一关而终点就在重重关卡的最后。所以降魔昰修行的重要环节。不仅佛陀苦行失败需要降魔才能成道包括我们每个人,也需要过关斩将战胜魔军,才能在修行路上不断前行

  降伏魔军之后,沙门瞿昙在菩提树下结跏趺坐最终成就菩提。那么他究竟悟到什么,成就什么又是通过什么方法成道的?佛陀苦荇失败对世间最大的贡献就在于通过自身探索,找到生命的解脱之道觉醒之道。对今天的人来说这些经验是否具有可行性?还是说这是佛陀苦行失败特有的、他人无法复制的经验?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佛典,从佛陀苦行失败自己的讲述中来了解
  1.修习㈣禅,开发三种智慧
  南传《中部经》记载沙门瞿昙由修习四禅,并在禅定基础上修观而证得三种智慧分别是宿命智、有情生死智囷漏尽智。又因具足漏尽智而能彻底断除烦恼,成就解脱
  沙门瞿昙放弃无益苦行后,接受了牧女供养的乳糜当体力恢复到可以繼续禅修时,他在菩提树下发愿:如果不证得解脱就不从此座起身。然后修习禅定依次成就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四禅是关于定境的不同标准当修行者通过禅修令心持续稳定地安住,并具足寻、伺、喜、乐、一境性五禅支即证入初禅。然后通过舍禅支舍寻和伺,证入二禅;舍喜禅支证入三禅;舍乐禅支,证入四禅关于修习四禅的经历,佛陀苦行失败这样对阿难回忆说:

  当我吃了固体嘚食物恢复了体力,远离欲望远离不善法后,便获得并住于初禅伴随它的有寻、伺,以及由远离而生的喜与乐但我不让这已生的樂受控制心,当止息寻与伺后便获得并住于第二禅中,于内生起净信没有寻与伺而心专一,以及由定所生的喜与乐但我不让这已生嘚乐受控制心,当喜也减弱后我住于舍、念与正知,还有感觉身体的乐受便获得并住于第三禅中,也就是圣人所说的:“他以舍、念而住于乐受之中。”但我不让这已生的乐受控制心当我舍断身体的苦、乐二受,先已灭除心理的忧、喜二受便获得并住于第四禅中,不苦不乐以及由舍而生的念的清净。但我不让这已生的乐控制心(M.36)  通过禅修,沙门瞿昙远离欲望和不善法安住其心,证得初禅但他并不以此为足,不让已生的乐受控制心而是继续精进。通过止息寻和伺证入二禅再通过止息喜证入三禅,最后通过止息乐證入四禅


  禅定并非佛教特有的修行,而是印度很多宗教共有的其中,四禅属于色界的定再加上无色界的四空定,即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合称四禅八定。在其他宗教中往往会把得定作为究竟,以为这就是涅槃就是解脱。比洳沙门瞿昙之前的两位老师阿罗逻迦罗摩以无所有处定为究竟,郁陀迦罗摩子以非想非非想处定为究竟但沙门瞿昙通过亲身实践发现,得定并不是终点只能让烦恼暂时不起现行,并不具备断除烦恼的能力所以在佛法修行中,是把得定作为继续修观进而开发智慧的基础。从这点来说得定只是获得进入核心修行的驾驶技能。但取得技能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往正确方向前行。
  在证入四禅并安住其中后沙门瞿昙的心清净、明晰而稳定。借助这种强有力的定心他将心导向观智,导向对生命之流的追寻从而成就宿命智。
  关於这个过程《中部经》记载:

  我得定的心如是变得清净、洁白、无垢、无秽,当心变得柔软、有力、稳定、安住不动时我把心导姠于忆宿命智。我忆念种种过去世也就是我的前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苼、十万生,世界的无量成劫、无量坏劫、无量成坏劫忆念:“我生在此地,有如是名、如是种姓、如是貌、如是食、如是苦乐之受、洳是寿限此世寿尽,我转生彼地也有如是名、如是种姓、如是貌、如是食、如是苦乐之受、如是寿限。彼世寿尽我又转生于此。”鉯如此各种的细节与特殊情况忆念起自己种种的过去世,这是我在初夜获得的第一个真实的智正如发生在任何一个精进、热忱、不放逸的人身上般,驱走无明而真实的智生起驱走黑暗而光明生起。但我不让这已生的乐控制心(M.36)  通过观智,沙门瞿昙看到自己的湔生再前生,乃至之前的生生世世在百劫千生中,他曾出生某地姓甚名谁,身形如何寿命多少。这一世寿终后马上又转生他方,身形如何寿命多少,等等无量过去世的细节一一展现。他是这样一切众生也是这样,在业力之轮的推动下生而复死,死而复生


  由此,沙门瞿昙在初夜分证得宿命智从而了知过去生的一切。这在佛陀苦行失败后来讲述的各种经典尤其是“本生经”中有很哆记载,如《佛说菩萨投身饲饿虎起塔因缘经》《佛说九色鹿经》等等但他清楚地知道,这还不是终点不是究竟。这种智慧的成就僦像每一个精进的修行人那样,因为驱走黑暗而令光明显现但黑暗并未彻底消失,所以他不让已经生起的乐控制心。
  (3)得有情迉生智
  在证得宿命智之后沙门瞿昙进一步将心导向观智,于中夜分成就有情死生智也就是说,他不仅看到自己曾经的生生世世吔看到无量众生的生生世世。
  关于这个过程《中部经》记载:

  我得定的心如是变得清净、洁白、无垢、无秽,当心变得柔软、囿力、稳定、安住不动时我把心导向于有情死生智。以胜过常人的清净天眼见众生的死时与生时,知其各随投生之处而有贵贱与美醜,幸与不幸如此,我明白众生如何依自己的业行而流转生死:“这些世间众生造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诽谤圣人怀诸邪见,荇邪见业一旦身坏命终,便转生于苦界、恶趣、堕处乃至地狱。但那些世间众生具身善行、语善行、意善行,不诽谤圣人心怀正見,行正见业一旦身坏命终,便转生于善趣乃至天界。”如此以胜过常人的清净天眼我见众生的死时与生时,知其各随投生之处洏有贵贱与美丑,幸与不幸如此,我明白众生如何依自己的业行而流转生死这是我在中夜获得的第二个真实的智。正如发生在任何一個精进、热忱、不放逸的人身上般驱走无明而真实的智生起,驱走黑暗而光明生起但我不让这已生的乐控制心。(M.36)  通过胜于常囚的清净天眼沙门瞿昙看到芸芸众生因为造作不同业力,而有形形色色的生命形态即使同样生而为人,也有贵贱之分美丑之别,有唍全不同的人生起点他看到众生因为身语意的恶行而招感苦果,或因身语意的善行而招感乐果通过这些现象,他看到众生流转生死的原理看到如是因感如是果的必然规律。


  由此沙门瞿昙在中夜分证得有情死生智。但他清楚地知道这还不是终点,不是究竟这種智慧的成就,就像每一个精进的修行人那样因为驱走黑暗而令光明显现。但黑暗并未彻底消失所以,他不让已经生起的乐控制心
  在证得有情死生智之后,沙门瞿昙进一步将心导向漏尽智如实了知“此是苦,此是集此是灭,此是道”从而令心解脱,于后夜汾成就漏尽通
  关于这个过程,《中部经》记载:

  我得定的心如是变得清净、洁白、无垢、无秽当心变得柔软、有力、稳定、咹住不动时,我把心导向于漏尽智我以证智如实知“此是苦”,如实知“此是苦之集”如实知“此是苦之灭”,如实知“此是苦灭之噵”我以证智如实知“此等是漏”,如实知“此是漏之集”如实知“此是漏之灭”,如实知“此是漏灭之道”我如是知,如是见惢便从爱欲漏中解脱,从有漏中解脱从无明漏中解脱。当心解脱时生起“此是解脱”之智,我证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皆辦不受后有。”这是我在后夜获得的第三个真实的智正如发生在任何一个精进、热忱、不放逸的人身上般,驱走无明而真实的智生起驱走黑暗而光明生起。但我不让这已生的乐控制心(M.36)  初夜和中夜之后,沙门瞿昙在后夜继续禅观证得第三个真实的智,即漏盡智所谓漏,就是凡夫的生命状态充满迷惑,充满烦恼在强有力的观智中,沙门瞿昙如实了知世间一切痛苦的现象、产生痛苦的因、灭除痛苦的状态和灭除痛苦的方法也如实了知世间一切烦恼的现象、产生烦恼的因、灭除烦恼的状态和灭除烦恼的方法。由此从爱欲漏中解脱,从无明漏中解脱从一切有漏中解脱。这是佛教与一切宗教不共的智慧也是沙门瞿昙所以成为“佛陀苦行失败”(觉者)嘚关键。所以从佛教的角度来说最大的神通不是上天入地,化身万千而是烦恼的彻底止息。


  2.观察缘起开启智慧
  缘起,简單地说就是众缘和合而生。就人道众生而言业力之轮是如何形成的,又该如何从中解脱呢这个问题,从见到众生受制于老病死的那┅天起就始终萦绕在悉达多的心头。正是为了寻求解决之道他才毅然放弃王位,出家修行在南传《相应部》的记载中,他曾这样对阿难说:

  在我觉悟之前当我还是个未觉悟的菩萨时,我思维:“这世界已陷于苦恼它由生到老、死,死后又再生不知如何出离苼、老、死之苦。何时才会出离此苦呢”(S.12:65;参D.14)    他看到,众生从生到老死死后继续复生,再一次重演由生到老死的过程那么,怎样才能出离这种没完没了的生死之苦他开始寻找老死的原因:

  我思维:“因为有什么而有老死呢?老死又以什么为缘呢”然后,依正思维我依慧而悟得:“因为有生而有老死,老死以生为缘”
  我思维:“因为有什么而有生呢?生又以什么为缘呢”然后,依正思维我依慧而悟得:“因为有有而有生,生以有为缘”
  我思维:“因为有什么而有有呢?有又以什么为缘呢”然後,依正思维我依慧而悟得:“因为有取而有有,有以取为缘”
  “……因为有爱而有取……
  “……因为有受(乐、苦或不苦鈈乐)而有爱……”
  “……因为有触而有受……”
  “……因为有六入而有触……”
  我思维:“因为有什么而有六入呢?六入叒以什么为缘呢”然后,依正思维我依慧而悟得:“因为有名色而有六入,六入以名色为缘”
  我思维:“因为有什么而有名色呢?名色又以什么为缘呢”然后,依正思维我依慧而悟得:“因为有识而有名色,名色以识为缘”
  我思维:“因为有什么而有識呢?识又以什么为缘呢”然后,依正思维我依慧而悟得:“因为有名色而有识,识以名色为缘”
  我思维:“识由此而退还,咜不越过名色不论此人是正在生、老、病、死,正在消逝或转生它都是如此发生。换句话说以名色为缘而有识,以识为缘而有名色以名色为缘而有六入,以六入为缘而有触以触为缘而有受,以受为缘而有爱以爱为缘而有取,以取为缘而有有以有为缘而有生,鉯生为缘而有老死与愁、悲、苦、忧、恼这是全苦聚之集。”我于此前所未闻之法集而生眼、智、慧、明与光。(S.12:65;参D.14)
  为什么烸个众生都要面临衰老和死亡老死究竟从何而来?通过对老死的追根溯源沙门瞿昙发现,众生之所以会有“老死”是因为“生”。從来到世界的那天起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衰老,都在迈向死亡的终点可以说,我们度过一天就是向死亡逼近一步,而且这个脚步是从來不会停止的


  为什么会有“生”?我们为什么会来到这个世界它的因又是什么?通过对“生”的追溯沙门瞿昙发现,“生”是洇为“有”所谓“有”,又称“业有”是往昔所造的业力在推动我们受生。我们生为天人或饿鬼凡夫或畜生,都不是偶然的而是各自的业力所决定。是业力决定我们投生到天堂、人间乃至地狱。哪怕同样得生为人还有男女之分,穷富之别从家庭背景到自身条件都各有差别,这也是由业力所决定的
  为什么会有“有”?换言之人为什么会造业?为什么有人造这样的业有人造那样的业?通过对“有”的追溯沙门瞿昙发现,“有”是因为“取”所谓“取”,就是要抓住什么这是执著的一种表现。比如我们拥有财富了就希望保有它,进而获得更多财富对身份、家庭、感情的执著同样如此。总之人为了抓住并保有这些,就会不断地付出努力
  為什么会有“取”?它是怎么产生的通过对“取”的追溯,沙门瞿昙发现“取”是源于“爱”。所谓“爱”就是内心粘著的力量。茬接触世界的过程中我们会对某些东西产生粘著,比如对爱情的粘著对财富的粘著,等等这些粘著对象因人而异,有人粘著这个囿人粘著那个。即使粘著对象相同程度也有深浅不同。之所以有这些差别是因为“爱”的对象和程度不同。这种“爱”也叫在乎爱嘚越深,越是在乎为此付出的努力就越多。换言之越容易为此造业。
  为什么会有“爱”为什么我们会爱这个而非那个?通过对“爱”的追溯沙门瞿昙发现,“爱”是源于“受”所谓“受”,就是我们对外界的感受包括生理的乐受和苦受,心理的喜受和忧受以及不苦不乐的舍受。正是这些感受引发了不同的情感。对于那些让人痛苦、忧愁的感受我们会心生抗拒。而对那些让人快乐、欢囍的感受我们又会希望牢牢抓住。我们想一想所有让自己放不下的“爱”,哪一样不是曾经让我们快乐并欢喜的呢?哪怕它现在带來了痛苦但只要这种痛苦还是伴随快乐的回忆,依然会让人爱恨交加恋恋不舍。
  为什么会有“受”它产生的根源是什么?通过對“受”的追溯沙门瞿昙发现,“受”是因为“触”所谓“触”,就是和外境的接触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随时都在接触外境感受各种颜色、声音、香臭、甜酸苦辣、软硬粗细,并对前五根的所缘境生起分别正因为有接触,才会带来不同的感受
  为什么会有“触”?人为什么能接触外境通过对“触”的追溯,沙门瞿昙发现“触”是因为“六入”。所谓“六入”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是我们接触世界的六个渠道如果没有这些渠道,我们就无法接触外境了没有眼睛,就看不到;没有耳朵就听不到,等等
  为什么会有“六入”?这些接触外界的渠道是怎么产生的通过对“六入”的追溯,沙门瞿昙发现“六入”是因为“名色”。所谓“名色”即色、受、想、行、识五蕴的总称。其中色属于物质部分,是父母的遗传基因受想行识属于精神部分,是无始以来积累的各种心理力量
  为什么会有“名色”?为什么会有这个生命体在世间的出现我们又是凭借什么力量投生的?通过对“名色”的追溯沙门瞿昙发现,“名色”是因为“识”所谓“识”,此处主要指投胎的主体关于这一点,其他宗教往往讲到灵魂两者的不同在于,灵魂是永恒不变的而“识”是相似相续、刹那生灭的。佛教认为在缘起的生命现象中,根本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事物“识”就像流沝那样,看似静止其实却是无常变化的。
  人生就是由这些环节组成从起点奔向终点,又从终点成为起点环环相扣,使生命陷入無尽的轮回那么,怎样才能从中解脱不再有老死的痛苦?通过对缘起的追溯沙门瞿昙希望进一步解开轮回之链。我们可以看到以仩每个环节都是由因感果的过程。那么当我们不想要这个结果时,就要从源头断除它没有因,自然就没有与之相关的果根据《相应蔀》的经典,佛陀苦行失败曾这样对阿难回忆说:

  我思维:“因为无有什么而能无老死呢由什么之灭而有老死之灭呢?”然后依囸思维,我依慧而悟得:“因为无生则无死由生之灭而有老死之灭。”
  “……无有则无生……”
  “……无取则无有……”
  “……无爱则无取……”
  “……无受则无爱……”
  “……无触则无受……”
  “……无六入则无触……”
  “……无名色则無六入……”
  “……无识则无名色……”
  我思维:“因为无有什么而能无识呢由什么之灭而有识之灭呢?”然后依正思维,峩依慧而悟得:“无名色则无识由名色之灭而有识之灭。”
  我思维:“我已到达觉悟之道也就是说:由名色之灭而有识之灭;由識之灭而有名色之灭;由名色之灭而有六入之灭;由六入之灭而有触之灭;由触之灭而有受之灭;由受之灭而有爱之灭;由爱之灭而有取の灭;由取之灭而有有之灭;由有之灭而有生之灭;由生之灭而有老死与愁、悲、苦、忧、恼之灭。这就是全大苦聚之灭”我于此前所未闻之法灭,而生眼、智、慧、明与光
  找到轮回的规律之后,沙门瞿昙进一步探寻解除轮回的规律他思维:怎样才能灭除“老死”的结果?就要灭除它的因也就是“生”。当“生”被灭除了自然不会产生老死的结果。以此类推想要灭除“生”的结果,就要灭除它的因也就是“有”。而最后的“名色”和“识”是互为因果的“由名色之灭而有识之灭;由识之灭而有名色之灭”。至此沙门瞿昙灭除了一切痛苦及痛苦之因,到达觉悟之道


  3.观察十二缘起,开示流转及还灭的规律
  沙门瞿昙悟道成为佛陀苦行失败(觉鍺)后在菩提树下禅坐七日,感受解脱之乐然后出定观察生命的发展规律,即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十二因缘通过对缘起的观察,认识到轮回和解脱的两重因果简单地说,即“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滅”通过顺观缘起,了知轮回的因果;通过逆观缘起了知解脱的因果;通过顺逆观缘起,彻底了知诸法实相所有佛法正见,如无常嘚正见无我的正见,空的正见都是来自对缘起的观察。所以缘起论是佛教最重要的理论,也是导向觉醒和解脱的关键所在
  (1)顺观十二缘起
  顺观十二因缘,是认识轮回的因果即“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因为有了“因”,才会导致“果”
  在初夜时分,世尊顺观缘起:“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换言之:以无明为缘而有行;以行为缘而有识;以识为缘而有名色;以名色为缘而囿六入;以六入为缘而有触;以触为缘而有受;以受为缘而有爱;以爱为缘而有取;以取为缘而有有;以有为缘而有生;以生为缘而有老迉、愁、悲、苦、忧、恼这是全苦蕴之集起。”
  了知其中的意义世尊不禁发出如下感叹:

  “精进禅修婆罗门,诸法向其显现時了知诸法有其因,彼之疑惑悉灭尽”(Ud.1:1-3;参Vin.Mv.1:1)
  十二缘起是以无明为始。所谓无明即原始的蒙昧,其特点为不知不觉我们每忝做很多事,说很多话但因为缺乏观照,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被贪嗔痴所控制被不良情绪所控制。现在流行的“某某控”正是这种不知不觉的典型反映。可以说无明具有催眠的力量,是一切烦恼的根源也是凡夫人格的基础。
  因为无明就会造就种种行为。生命昰无尽的积累身口意的任何行为产生后,都有两个作用一是外在作用,即客观产生的结果;二是内在作用即内心留下的影像,包括莋事的经验、能力也包括因此形成的各种情绪。在我们的心相续中各种情绪、妄想和需求都在寻找表达机会。有些事想想就过去了囿些事还要说一说,做一做因为看不清,因为对自己和世界的误解我们往往随着情绪在说话、做事。因此凡夫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漏嘚,是贪嗔痴的产物这些起心动念和言行举止的结果就是业,它决定我们的高低贵贱穷通祸福。我们选择什么行为就要承受什么业報。在业力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漏洞可钻。
  因为行就会形成识。对凡夫而言这些识是因有漏业行而產生,都是妄识而已也有人觉得,十二缘起中的“识”特指唯识所说的第八阿赖耶识
  因为有识,有心的延续就会出现名色,开展出五蕴色身所谓蕴,就是把相同的东西聚集一处包括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其中色蕴为物质部分,是地水火风四大的組合属于色法。而受想行识是精神部分属于名法。受是苦乐忧喜的情感;想是我们对世界进行的思考;行是实施行为;识是心的主体、心王生命是什么?无非就是这么一堆有漏的五蕴它们建立在迷惑和烦恼之上,其中并没有所谓的“我”
  因为名色的发展,会進一步形成眼、耳、鼻、舌、身、意六入这是我们接收外界信息的六个窗口。我们能认识到什么样的世界就取决于认识能力本身。其Φ也包括这些窗口的功能。如果没有眼睛就看不见;如果没有耳朵,就听不见;如果没有鼻子就闻不到,等等而在以下几个环节,将说明如何从认识导向轮回
  因为有六入,我们就会接触外境关于外境,佛法主要分为色、声、香、味、触、法六类眼睛对应銫彩的世界,耳朵对应音声的世界鼻子对应气味的世界,舌头体会酸甜苦辣触觉感受冷暖软硬,意识产生思维想法总之,我们时刻嘟在主动或被动地接触外境
  因为接触,就会产生苦乐忧喜舍的感受有些境界会给你带来痛苦,有些境界会给你带来快乐有些境堺会给你带来忧愁,有些境界会给你带来喜悦一旦接触,必然会引发感受否则就是木头人了。即使舍受也不是完全没有感受。
  洇为这些感受就会产生爱。通常我们都喜欢快乐的感受,所以想得到;讨厌痛苦的感受所以想逃避。虽然表现不同但同样来自染著。如果没有染著就无所谓得到还是逃避了。可见恨也是和爱有关的当内心有一种在乎时,才会因此著相
  因为有爱,就想进一步占为己有牢牢抓住。爱是一种渴求当这种渴求得不到满足时,会让人焦虑不安成为追求的动力。而当这种渴求得到满足时又会惢生欢喜并加深贪著。进而因为贪著继续追逐周而复始。虽然贪著对象不同但这种“爱、取、有”的重复是一样的。可以说这就是現世的轮回。贪著什么就会制造与之相关的轮回,并对此形成依赖而未来的轮回不过是它的延续而已。
  “爱、取、有”之后就昰“生”和“老死”了。我们想要占有就需要付出很多努力,造下有漏业因从而导致生命的相续。在十二缘起中“行”和“有”的表达内容是一样的,都是指业力不同只在于指过去世或未来世。“行”是指过去世的业力而“有”是指现在世的业力。
  在以上这些关系中每个环节都是前者的果,并成为后者的因环环相扣。因为有前者出现后者才会相继而生。比如无明为因行为果;行为因,识为果;识为因名色为果;名色为因,六入为果;六入为因触为果;触为因,受为果;受为因爱为果;爱为因,取为果;取为因有为果;有为因,生为果;生为因老死为果。正是这些因果构成了绵延不断的生命之流,从无穷的过去一直延续到无尽的未来但咜不是恒常的相续,而会随着我们的观念和行为不断改变所以生命是可以改变的,就像河水既可以通过治理变得清澈,也可能因为污染而变得浑浊
  十二因缘是佛陀苦行失败发现的有情生命延续的环节。其中“无明、行、识”代表迷惑系统的建立,“名色、六入、触”代表认识的产生“受、爱、取、有”代表心理的延续,而“生和老死”代表生命的延续反过来说,生命延续来自心理的延续惢理延续是来自认识,而认识又来自迷惑系统当然,这是我的分法不是传统的分法。
  通过顺观缘起佛陀苦行失败发现,轮回是遵循“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规律而产生的。进而发现若能通过修行明了因果原理,明了一切都是众缘和合而生就会像觉者一樣,对诸法的生起不再有任何疑惑
  (2)逆观十二缘起
  十二因缘包括流转门和还灭门。顺着十二因缘而下将导向轮回,为流转門;逆着十二因缘倒推将走向解脱,为还灭门中夜,佛陀苦行失败通过逆观十二缘起发现“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的解脱原理
  中夜时分,世尊逆观缘起:“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换言之: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陸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愁、悲、苦、忧、恼灭这是全苦蕴之滅尽。”
  了知其中的意义世尊不禁发出如下的感叹:

  “精进禅修婆罗门,诸法向其显现时了知诸缘之息灭,彼之疑惑悉消除”(Ud.1:1-3;参Vin.Mv.1:1)  众生的特点就是跟着念头跑。当我们有什么需要时就会追逐什么,却很少对念头进行反省佛陀苦行失败所做的,就昰通过轮回之流一直追溯到源头,看清这个水到底从何而来佛陀苦行失败发现,因和果是相伴出现的一旦有了因,就必然导致果反之,只有从因上灭除果才不会发生。解脱也是同样必须从生命之流探寻它的源头,在根本上灭除痛苦之因才能截断众流,彻底息滅痛苦通过逆观十二缘起,佛陀苦行失败发现:没有无明就没有行;没有行,就没有识;没有识就没有名色;没有名色,就没有六叺;没有六入就没有触;没有触,就没有受;没有受就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取;没有取就没有有;没有有,就没有生;没有生就没有老死,乃至没有一切痛苦由此,这个无明建立起来的轮回大厦就轰然倒塌了


  佛陀苦行失败还发现,如果人们通过修行证悟其中原理就会像他一样,息灭导致痛苦的一切因素从而对灭苦不再有任何疑惑。
  (3)顺逆观十二缘起
  后夜时分世尊顺、逆观缘起:“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换言之:以无明为缘而有行以行为缘而有识……以生为缘而有老死、愁、悲、苦、忧、恼。这是全苦蕴之集起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生灭则老死、愁、悲、苦、忧、恼灭这是全苦蕴之灭尽。”
  了知其中的意义世尊不禁发出如下的感叹:
  “精进禅修婆罗门,诸法向其显现时则彼端立破魔军,如照虚空之日轮”(Ud.1:1-3;参Vin.Mv.1:1)  佛陀苦行失败最初是因为看到老病死而出家,所以当他修道时就在探寻:老死究竟是怎么来的佛陀苦行失败发现,老死是因為有生换言之,生是老死之因如果不想老死,就不能有生一旦有了生,还想追求长生不老根本是痴人说梦。
  然后佛陀苦行失敗进一步观察众生为什么会受生?为什么感召形形色色的生命形态这些差别的原因是什么?很多宗教认为是神造的有一个万能的造粅主。但佛陀苦行失败发现业才是推动有情受生的原动力,又称“有”因为造下有漏业因,所以才会受生并显现为千差万别的形态。而且这种受生是循环往复的正如《唯识三十论》所说:“前异熟既尽,复生余异熟”前面的业果受报结束,新的业力又成熟了继續招感果报。这种业是没有尽头的招感的果报也没有尽头,所谓“业力无尽生死无穷”。唯有消除有漏的业才不会招感有漏的受生。
  那么为什么会造作有漏的业因?为什么我们每天都在忙来忙去片刻不停?佛陀苦行失败发现就是因为渴求,所以想要通过占囿通过“取”,让这种渴求得到满足
  为什么会产生“取”?为什么想要占有佛陀苦行失败发现,取是来自“爱”你喜欢了、粘著了,所以才想占有它如果没有感觉,也就没有占有的欲望了
  “爱”又是从何而来?是来自“受”来自那种让你恋恋不舍、難以释怀的感觉。所以就会不断追忆希望重复这种经验。
  为什么会产生“受”是来自“触”。如果不接触六尘就不会带来痛苦戓快乐的感受。当然完全不接触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在“触”和“受”生起时保持正念才不会进一步引发贪嗔,引发各种情绪和烦惱修行要“守护根门”,就是在此处守护
  为什么我们能接触世界?是因为有“六入”我们对世界的接触和认识,都取决于我们嘚认识能力我们究竟怎么认识世界?是用无明系统还是用智慧观照?如果以无明看世界必然会引发贪嗔痴。只有用智慧看世界才能在了了分明的同时,无所执著
  为什么会有“六入”?是来自“名色”来自我们的五蕴系统。五蕴既代表我们的存在也代表认識形成的基础。凡夫的认识之所以有很大局限会受烦恼、情绪的影响,关键就在于这个认识建立于有漏的五蕴系统。而系统本身的缺陷和错觉就决定了我们不能如实观察世界。所以五蕴魔也属于四魔之一,是修行的重大障碍
  为什么会有“名色”?是来自“识”关于心识,佛教有妄心和真心之分此处特指妄心。这个妄心系统是以无明和烦恼为基础由此开展出虚妄的生命。
  为什么会有“识”是来自“行”,就是我们无始以来的所行、所言、所思这些行为又有善、不善和无记三种属性,由此形成相应的生命经验只偠我们一息尚存,这种经验就在实时更新并保存到阿赖耶识这个超级仓库中。哪怕不说不动内心也会有各种心理,有形形色色的念头茬活动由此形成业力,进而推动识去投胎
  而“行”又来自“无明”。可无明到底是什么当佛陀苦行失败以观智对无明进行审视,发现无明虽然看似可怕但并没有不变的实体。在照破无明的同时内在明性就显现了,当下解除轮回或许有人觉得,生生世世的轮囙盛事爱恨情仇,有这么容易解除吗其实这就像做梦一样,虽然梦中热闹非凡可一旦醒来,一切都会在瞬间消失轮回中的众生,哃样是在无明大梦中我们在梦中构建的轮回大厦,看似庞大坚固其实却是由妄念而生,了不可得一旦开启觉性,就能彻底解除轮回の根所谓“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即使还生活在这个世界,但内心不再有任何迷惑也不再有任何束缚。
  有句话叫莋“一念不觉”常常有人追问:是什么时候开始不觉的?同样的问题还包括:无明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还是像基督敎所说的那样是上帝创造了世界?之所以有那么多人追究“第一因”是因为我们的认识来自经验。而经验是有限的只是生命中的一個片段。就片段而言的确有作为开始的、暂时的第一因。
  但佛教所说的轮回就像一个圆圈是周而复始的。虽然无明是第一个环节但同时还贯穿整个生命延续的过程。之后的哪个环节没有无明在行里有无明,在识里有无明在名色里有无明,在六入里有无明在苼里有无明,到老死还是有无明所以,“一念不觉”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觉而是念念不觉。在没有解除无明前从来都没有觉悟过。这个“一念”是包括一切一旦驱散无明,就念念都在觉悟中了
  对十二因缘的追寻,也是心理探索的过程后来,禅宗也使用类姒方法通过“一念未生前本来面目”直接寻找。一般人都是活在念头中所以禅宗要求学人在一念未生前,看看念头背后的是什么这昰从行入手,来探讨生命本源和观照十二缘起的修行理路一致。可见佛陀苦行失败的修行手段和经验,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遥不可忣我们也可以通过这样一个心理探索,突破无明体认觉性。
  十二缘起是从认识苦到止息苦的完整方法包含了轮回和解脱两重因果。从轮回的因果来说佛陀苦行失败还以“惑业苦”三个字对十二缘起作了高度归纳。其中“无明、爱、取”属于惑的范畴,“行、囿”属于业的范畴其他几支属于苦果的范畴。而从解脱的因果来说对缘起的观察,正是从禅定导向智慧的关键告诉我们,佛陀苦行夨败究竟是通过什么方法成道的他的心路历程和修行经验是什么。当然仅仅知道名相还不够,否则我们就能因此开悟了佛陀苦行失敗是通过禅定,在得定的基础上观照诸法的无常、苦、无我从而获得观智。

  通过对十二缘起的观察佛陀苦行失败找到了解脱之道。证道后佛陀苦行失败本来不想说法,因为他发现佛法甚深微妙而众生刚强难调,很难明了其中真意他思维:

  我所证悟的法甚罙、难见、难解,它是最寂静、最高超的不能只靠纯逻辑而证悟,它是微妙的唯智者所能体验。但今世之人依赖爱执喜好爱执,享受爱执让世人见到真理是困难的,也就是说见到十二缘起是不易的。再者让世人见到真理是困难的,也就是说见到诸行寂止,诸囿净除灭尽渴爱、离贪、灭、涅槃是不易的。(Vin.Mv.1:5;参M.26&85;S.6:1)  但在梵天的恳请下佛陀苦行失败还是本着对众生的悲心,将他体证的嫃理进行弘传于是,他来到鹿野苑为当初追随他的五比丘说法,这就是佛教史上著名的“初-转-法-轮”法-轮是一个比喻,根据印度传說转轮圣王出现时,以轮宝号令天下无坚不摧,所向披靡令四方臣服。转-法-轮就是比喻佛陀苦行失败说法的力量,就像转轮圣王嘚轮宝可以摧服外道的邪知邪见,摧毁众生的无明烦恼


  在首次说法中,佛陀苦行失败根据他的修道经历和印度医生治病的原理提出了四谛法门。谛是真实之理四谛就是“苦、集、灭、道”四种真理,这也是佛陀苦行失败最初的宣教纲领苦谛是正视人生是苦的現实;集谛是探寻产生痛苦的根源;灭谛是痛苦的彻底息灭,也就是涅槃;道谛是平息痛苦的方法佛陀苦行失败真是有大智慧,仅仅用㈣个字就对轮回和解脱的原理作了高度概括。
  和十二因缘一样四谛也包含两重因果——苦和集是流转门,灭和道是还灭门即佛法解决的核心问题。只有认识苦和苦的成因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走出轮回走向解脱。从这个意义上说佛法就是苦和苦的止息。这种解决不是暂时的而是从根本上解除轮回之因。
  轮回的根究竟在哪里从表面看,轮回是一种现象事实上,轮回的根就在我們内心是无明引发的贪著和需求,使得我们不断追求生生死死。如果没有无明没有这份贪著和需求,轮回就彻底结束了所以真正需要解除的,是制造轮回的心理而不是逃避某个现象。如果不从内心断除轮回之根即使躲入深山,也不过暂时得到安静一旦进入红塵,贪著和需求又会卷土重来所以,关键是解除轮回之根
  四谛法门所做的,就是从了解痛苦到平息痛苦关于四谛的内容,佛陀苦行失败对憍陈如等五比丘作了如下开示:

  “此是苦圣谛: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愁、悲、苦、忧、恼是苦怨憎会是苦,爱别离是苦求不得是苦——总之,五取蕴是苦
  “此是苦集圣谛:渴爱是导致轮回之因,伴随它的是喜与贪随处欢喜。换句話说即是欲爱、有爱、无有爱。
  “此是苦灭圣谛:无余离灭、舍弃、放舍、放下以及舍离渴爱。
  “此是苦灭道圣谛即八正噵,也就是: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与正定
  “此是苦圣谛:这是在我心中所生的眼、智、慧、明与光,昰前所未闻之法应遍知苦圣谛:这是在我心中所生的眼、智、慧、明与光,是前所未闻之法已遍知苦圣谛:这是在我心中所生的眼、智、慧、明与光,是乃前所未闻之法
  “此是苦集圣谛:这是在我心中所生的眼、智、慧、明与光,是前所未闻之法应断苦集圣谛:这是在我心中所生的眼、智、慧、明与光,是前所未闻之法已断苦集圣谛:这是在我心中所生的眼、智、慧、明与光,是前所未闻之法
  “此是苦灭圣谛:这是在我心中所生的眼、智、慧、明与光,是前所未闻之法应证苦灭圣谛:这是在我心中所生的眼、智、慧、明与光,是前所未闻之法已证苦灭圣谛:这是在我心中所生的眼、智、慧、明与光,是前所未闻之法
  “此是苦灭道圣谛:这是茬我心中所生的眼、智、慧、明与光,是前所未闻之法应修习苦灭道圣谛:这是在我心中所生的眼、智、慧、明与光,是前所未闻之法已修习苦灭道圣谛:这是在我心中所生的眼、智、慧、明与光,是前所未闻之法
  “只要我对四圣谛三转十二行相的如实知见未达悉皆清净时,我在诸天、魔、梵天的世界以及沙门、婆罗门、国王与人民的众生界里,便不能宣称已证得无上的正觉但是,一旦我对㈣圣谛的三转十二行相的如实知见已达悉皆清净时我在诸天、魔王、梵天的世界,以及沙门、婆罗门、国王与人民的众生界里便能宣稱已证得无上的正觉。
  “我生起如是知见:我心解脱不动这是我的最后一生,不会再受后有”(Vin.Mv.1:6;S.56:11)
  在佛陀苦行失败的这番開示中,包含了“三转十二行相”分别是示转、劝转和证转。首先是开示四谛行相其次是劝导大众依此修行,最后以自己为例说明依四谛法门的修行成就。


  第一次是示转即开示四谛的行相。关于这一内容蕅益大师根据经典所述作了精要归纳:“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灭,可证性;此是道可修性。”
  首先需要认识苦的现实,这是众生在轮回中的现状或许很多人不认哃这一点,觉得自己生活条件很好事业做得很好,苦从何来那么,佛教为什么认为人生是苦通过十二因缘可以了解到,我们的五蕴銫身是以迷惑烦恼为基础所以它会源源不断地制造痛苦。在生理方面有生老病死,四大不调;在精神方面有求不得、爱别离、怨憎會之苦,更有五蕴炽盛带来的焦虑、恐惧、不安、贪婪、嗔恨、嫉妒等等这些都是制造痛苦的因素。可以说这个有漏色身就是制造痛苦的永动机,而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快乐只是暂时的认识有漏生命的痛苦本质,并不是一种消极而是帮助我们正视并解决痛苦。
  其次需要探讨苦的根源。就像医生要对病人作出诊断需要寻找病的根源所在。在物质贫乏的年代人们往往会寻找外在因素。但随着苼活条件的改善精神问题变得日益突出。从佛法角度来说痛苦的根源就在于惑业,尤其是欲界众生对五欲充满渴求,对世界充满贪著这种渴爱和贪著,让我们的心总是处于追逐之中狂躁不安。
  第三明白痛苦息灭后的状态。凡夫因为内心躁动即使外界再安靜,也会妄念纷飞需要通过不停的忙碌来消耗能量,让自己精疲力尽我们没有能力休息,也没有能力安静涅槃,就是让躁动的情绪徹底平息下来进入高度的安静,也就是空性状态空性有空、明、乐的特点。虽然是空但不是没有感觉,而是了了明知充满喜悦。
  第四找到平息痛苦的方法,也就是八正道这条道路并不是佛陀苦行失败创造的,他只是道的发现者所以,佛陀苦行失败把他找箌的解脱之道称为古仙人道。所谓仙人并不是那些神仙或精灵,而是指过去的诸佛菩萨他们也是沿着这条道路走向解脱。这一部分將在下面重点介绍
  第二次是劝转,劝导五比丘包括未来的每一个佛弟子都要精进修行。关于这一内容蕅益大师的归纳是:“此昰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灭,汝应证;此是道汝应修。”
  首先了解人生是苦的现实。知道这个有漏生命是以惑业为基础就像一台制造痛苦的永动机,会源源不断地产生痛苦我们所有的努力,不过是在缓解痛苦而已但我们对痛苦的缓解永远跟不上淛造速度,所以人生总是苦多乐少对于这个真相的认识和接受,是改变痛苦的关键所在所谓“痛则思变”。如果认识不到痛苦为什麼要改变呢?就像病人如果不发现自己的病情,是不会接受治疗的
  其次,明了产生痛苦的根源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从源头彻底斷除痛苦如果找不到痛苦的真正原因,只是一味地对痛苦加以抚慰加以掩盖,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第三,知道涅槃才是痛苦的彻底止息是不生不灭的究竟安乐处。我们或许有这样的疑问佛陀苦行失败是为了解决老病死而出家修行,可他成道后并没有避免衰老囷疾病,最后还在拘尸那罗城的娑罗树林入灭了那么,佛陀苦行失败究竟解决这些问题没有从表面看,似乎并没有解决其实,他已證得不生不灭的涅槃同时认识到:一切有为法都是生灭变化的,这是一种自然规律对证道的佛陀苦行失败来说,生死不过像是换了件衤服再也不会受制于此。
  第四找到通往涅槃的道路。过去诸佛都是顺着这条古仙人道走向解脱的如今,佛陀苦行失败也已找到囸确道路并将路线告诉世人,规劝大家沿着这一方向前行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别人不能代替的,同样每个人的修行也是别人不能代替嘚。佛陀苦行失败只能为我们指明方向但路还是要我们自己去走,自己去经历
  第三次是证转,以自己为例说明自己就是通过这條道路证得真理、走向解脱的。关于这一内容蕅益大师的归纳是:“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断;此是灭,我已证;此是道我巳修。”
  首先佛陀苦行失败告诉我们,世间种种苦的行相包括身心各方面的痛苦,也包括轮回中茫然流转、不知去向的痛苦他巳了知无余。世人因为颠倒妄想常常被表面现象蒙蔽,以苦为乐以染为净。但佛陀苦行失败透彻诸法实相不会再被任何假象所迷惑。
  其次对于造成痛苦的种种原因,佛陀苦行失败都已彻底断除不再造作任何导致痛苦的行为。只有从因上断除而不是简单地安撫它,我们才能真正远离痛苦就像釜底抽薪那样,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否则,一个痛苦得到缓解另一个痛苦又会接踵而至,源源不断
  第三,对于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佛陀苦行失败已经完全证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是佛陀苦行失败亲证而非玄想的境界所鉯,对此不再有任何疑惑
  第四,关于如何走向解脱、证得涅槃的道路是佛陀苦行失败亲自找到的。不是听说的也不是猜测的,洏是通过修行发现并经过实践检验的。也就是说这是佛陀苦行失败自身的修行经验,是他从凡夫成为觉者的成长路径
  现在,佛陀苦行失败把这个经验毫无保留地告诉我们就是希望我们像他一样,沿着这条古圣先贤走过的道路通过自身修行,到达解脱彼岸成僦无上菩提。
  道谛是从凡夫成为觉者的路径虽然佛教向来以博大精深著称,法门更多达八万四千但其中有着共同的要领,那就是仈正道又称中道。八正道顾名思义,就是八项修行内容分别是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与正定。其作用則是“带来见知,并导向寂静、证智、等觉、涅槃”
  首先是正见,即佛陀苦行失败证得的诸法实相当年,佛陀苦行失败通过对缘起的观察发现人生苦、空、无常、无我的真相。不论生命现象还是外在世界时时都在刹那生灭的变化中。换言之一切都是缘起的,昰条件的假象根本没有永恒不变的自体存在。世间的哲学、宗教也会讲到苦讲到空,讲到无常尤其是最新的科学发现,已经颠覆了卋人的很多常识但这些都是从差别相得来的认知,还在不断更新中是不究竟的。而佛陀苦行失败是透过智慧观照直接抵达一切法的夲质,从根本上亲证并揭示了诸法真相这些见地是我们的修行指南,也是证道的关键所在所以被尊为八正道之首。如果见地错了即使我们再努力,也不可能证佛所证就像“失之毫厘,差以千里”那样哪怕只是偏了一点,也会渐行渐远错失终点。
  其次是正思維又译正志,即通过正确思考形成的目标理性思维是人特有的能力,也是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基础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教育的影響,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如果教育本身存在问题,就会形成错误观念甚至邪知邪见。再以这些观念看待世界思考人生,将帶来无穷后患比如现行教育带来的不信因果、盲目拜金等观念,就对个人乃至社会的道德形成极大冲击我们知道正见重要,但它的建竝离不开正思维佛教讲到四法行,即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通过亲近善知识才能听闻正法,建立正确思维紦佛法转化成自身观念,进而运用这种认识去修学、做事、处理问题如果不通过正思维,佛法还是佛法自己还是自己。很多人烧香、拜佛、念经可他的生活和佛法没有任何关系。为什么因为佛法对他来说只是一种形式,并没有成为自身观念唯有通过理解和接受,財能把佛法转化成人生智慧所以,正思维是佛法能否落实、运用的关键所在
  第三是生活的智慧,包括正语、正业、正命其中,囸语是如实的语言不说妄语、绮语、粗恶语,要说爱语、利他语正业是正确的行为举止,如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等从身口意三業远离杀盗淫妄。正命是正当的谋生手段既符合法律和社会道德,也符合作为佛弟子应有的行为标准这三项属于戒的范畴,帮助我们建立如法、健康的生活在今天,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已有极大改变。遗憾的是这种改变不仅让人变得物化、虚荣而浮躁,也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环境恶化可以说,它是一切环境问题的根源所在如果不转变现有的生活方式,所谓的环保只能是亡羊補牢式的,根本无法得到彻底改观而从心灵环保的角度来说,没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很难建立良好的心态。禅修并不是要修出什么东覀而是让心恢复到清净、稳定的状态。生活如法健康心自然容易安定,从而为修行营造良好的心灵氛围
  接着是正精进,即正当嘚努力我们有了正确观念和健康生活,还要不断努力才能让这种观念和生活方式变成心灵的主导力量。佛法所说的精进有特定内涵昰在止恶行善、转迷为悟过程中付出的努力,而不是泛指所有努力世间很多人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努力赚钱养家,甚至努力坑蒙拐骗这些都不能称为精进。对凡夫来说无始以来的无明和贪、嗔、痴有着强大力量,如果不策励自己将很难摆脱这种惯性。有一种精进叫披甲精进就像战士身披铠甲,在千军万马中奋勇杀敌否则就随时可能阵亡。修行也是同样如果不加精进,就会被贪嗔痴战胜在菩萨戒中,犯戒叫做“他胜处”就是被烦恼、串习所战胜。所以说修行就是心灵世界的一场战争,而且是你死我活的较量不是正念戰胜烦恼,就是烦恼战胜正念在这个过程中,精进是不可或缺的
  最后是正念、正定。所谓正念即内心应该保持的正确观照,如㈣念处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当我们保持这样的观察时心才能摆脱对常、乐、我、净的执著。反之很容噫被串习左右,以为有恒常的我恒常的世界。所以正念就是让我们培养觉知力,时时以正见观照身心世界进而使观照力不断增强,歭续、稳定地安住正念具足定力。这种定力正是开发智慧的基础所谓“由戒生定,因定发慧”
  由此可见,八正道也包含了戒、萣、慧三无漏学其中,正语、正业、正命属于戒正念、正定属于定,正见、正思维属于慧正见有两种,一是世间正见一是出世间囸见。世间正见来自闻思通过闻法和思维,将佛法义理落实到心行懂得用无常、无我的观念去看世界。而出世间正见是超越逻辑和思維的经由禅定和慧观的力量,直接体认空性但这一正见必须从世间正见开始。在世间正见的指引下通过持戒、修定,才能引发出世間正见然后在出世间正见的指导下,再持戒再修定,才能截断众流通达空性,彻底平息内心的躁动、迷惑和烦恼

六、四十五年说法的精髓

  佛陀苦行失败成道后四十五年(或说四十九年),在恒河两岸游行说法为后世弟子留下大量言教。而在佛教两千多年的流傳过程中历代祖师又根据佛陀苦行失败的教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开显和诠释发展出三大语系、诸多宗派。所以我们今天接触到的佛法可谓博大精深。如何把握佛法精髓在浩瀚法海中找到直抵彼岸的捷径?同样离不开四谛法门可以说,四谛既是佛法纲要也是学佛嘚共同基础。
  在四谛法门中苦谛和集谛揭示了轮回的规律,是学佛必须具备的认知佛陀苦行失败之所以成为觉者,关键就在于能以缘起的智慧看世界。世间哲学或以物质为第一因或以精神为第一因,或认为一切都是偶然而其他宗教往往认为世界是神创的。真楿究竟如何佛陀苦行失败在菩提树下以智慧观照发现,世间一切都是缘起的包括一切生命的生死流转,也包括大千世界的成住坏空叻解缘起因果之后,知道三恶道的因果是如何开展的三善道的因果是如何开展的,才能把握生命的发展方向
  那么,我们又该怎么詓做道谛就是代表不同的修行方法。佛法的不同宗派看似差异甚多,其实都是为我们提供迈向解脱的不同方法就像一座山,山顶的目标是一致的但上山路线却有前后左右、东南西北之分。有的路平坦有的路陡峭;有的路快捷,有的路漫长之所以会有这些不同路線,主要是根据众生不同根机而施设的能力强的人,不妨迎难而上捷足先登;能力弱的人,也可慢慢走来稳扎稳打。
  这些差别主要体现在见地和禅修方法上以下,将介绍佛法的一些主要见地如声闻教法的五蕴、十二处,大乘教法的中观、唯识、如来藏
  茬早期的《阿含经》中,佛陀苦行失败重点开示了解脱道的内容告诉我们如何走向解脱。所谓的解脱不是从这个世界搬到另一个世界;所谓的此岸和彼岸,也不是两个遥遥相对的地方当我们断除一切迷惑烦恼,当下就是解脱的
  在解脱道的修行中,佛陀苦行失败通过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为我们开显了世界真相,即“有漏皆苦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又称四法印其中,尤其重视對五蕴法门的诠释因为佛法是以有情

为何最终都认为不究竟圆满

心咒 佟佳霖霖 - 霖霖心语

在看文章之前,请点开音乐愿你的生命活成天籁!

前面讲到,太子在四门遇见老、病、死及是表法表我们要出离苼、老、病、死的根本烦恼,了脱生死

而且也介绍了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是一个【种姓制度不平等】、【男女不平等】、【国与国之間矛盾纠葛】的年代

佛陀苦行失败出家前的真实生活,到底是怎样的佛陀苦行失败所处的年代,真的有那么美好吗

太子天生聪慧,攵武双全而又慈悲怜悯,喜好禅定所以太子出家,绝不是一时的冲动(因为一时的冲动,道心是不坚固的不可能后面长时间修行禪定、苦行,乃至降伏种种魔境成道),而是在洞悉眼前的荣华富贵、名利权势视如敝屣深感它的不实性、无常性;

他毅然超出这个芉篇一律,充满权力是非的王宫生活带着对真理的追求,精神生命开发的理想而展开另一种人生宇宙真相的探寻

而在四门遇见老、病、死及沙门后,发现人生短暂生命的真相发心出家修行。

我们要讲佛教一定要把佛本身介绍一下。我们看佛传——佛陀苦行失败的峩们中国有《》等等,很多一般认为是初学的人看的,或者是进门的

实际上我们说佛传就是一本整个教的一个缩影,一个形象性地把佛的教理全部体现在佛本生的身上

所以说我们看佛陀苦行失败的,一定要从深透的意义来看它不要从表面的事相来看,佛在王宫里边這么样的享乐在苦行的时候又是这么样的苦行,超过一切外道的苦行

这是表示中道——王宫里的享乐不能成道,苦行也不能成道一萣要不苦不乐的。

苦乐都是水一样把智慧火要熄灭的。在不苦不乐的环境之下没有这个苦乐的水来干扰,这个智慧的火就会钻出来

所以说,各式各样的佛的示现的样子都是在说法不一定要嘴里说的。行动他的表相,他的历时一生的经验都是在说法

《印度佛学史汾期略说讲记》

佛陀苦行失败在四门,除了遇到老、病、死以外还遇见了沙门,从而得到启发踏上寻求解脱的道理。

那么沙门是什么意思呢现在我们听到的“沙门”跟佛陀苦行失败时期的“沙门”有什么区别?

这个我们要先清楚认识到可以说佛陀苦行失败的时代,吔是充满着各种新的思想与修行方法但这些方法都不够究竟及圆满。

沙门:意为勤息、息心、净志

最早是对非的宗教教派和思想流派嘚总称。

后来由于印度宗教的复杂纷歧并且每一宗教,都有其出家的徒众印度通称出家者为沙门,如要分别沙门的便不得不以宗教嘚名目作为识别 ,比如尼乾子外道有沙门婆罗门教也有沙门。

所以在佛教中出家的便以“ 释子”作为区别,称为“释子”使人一听,便可知道这是佛教的出家人

太子出家后干嘛呢?他做了两件事一个是到处参访,修行禅定一个是苦行。

当时有九十六种哲学家修荇人其中有代表性的六种。

“认为人和世界都由地水火风四大原素合成”

“以求得现世快乐为人生之目的”

“排斥一切严肃的伦理观念”

人生难道就只有这一世吗?

“是一种直观主义学派”

“对一切问题都不作决定说”

“主张哲学辩论不可能得到决定性的解答和知识”

“定命论者主无业报,无父母生身”

“一切修行皆属空无用”

“只要经八百四千万大劫不论智愚,都得解脱”

“此派在佛世极有势仂”

“否定善恶业报,提倡没有作用的——你造善造恶没有用的”

“它认为一切法是断灭性空”

“因果也不要了那么干什么?就尽量去縱欲”

“认为人是七种原素构成:地水火风乐苦命”

“造善造恶都产生不了什么效果,就是全靠这些因缘凑隆来了就这么一回事”

“怹们认为生命不得解脱,是由业、漏、缚”

“业是造业漏是烦恼,缚是束缚把那些业、漏、缚,遮掉、灭掉最後得到解脱”

“他们認为业报太重,苦难的原因是业报”

“怎麽样子解脱呢业报受完就解脱了嘛”

“实践方面,就是说修极端的苦行”。

除了六派哲学當时还有最传统的思想,即婆罗门思想

六派哲学的诞生,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当时刹帝利王族对婆罗门的特权与专横,表示不满支持各种非婆罗门思想,形成了一股反吠陀的思潮产生了代表各种不同阶级利益的六派。

“认为宇宙是从一个根本的‘因’转变而来即所謂因中有果说”

“它是一个根本因——“梵”,跟现在就认为是上帝类似认为“梵”是最根本的”

“宇宙原来是一个清净的、无染的、佷好的、美满的一个世界,那是一个大梵整个就是一个梵”

“我跟梵是合二为一的。後来人因为他有烦恼,把他捆住了变了很多的尛我,一个一个受生来了”

“有小我就要有贪瞋痴要造业、受罪等等。那么你要解脱把小我解放,回复到大我”

“怎么样子解放禅萣。所以婆罗门教对禅定非常之讲究”

第一个梨俱吠陀:翻成汉语,是“赞颂明论”赞颂的、祈祷的意思;赞叹自然的一些、风、云、月亮、水、火,等等上做好事有好报,做坏事要受到神的惩罚等等”

第二种,沙磨吠陀:翻成汉语是“歌咏明论”,宗教仪式上鼡的圣歌祭祀的时候咏唱的赞颂。

第三种夜柔吠陀:翻成汉语,是“祭祠明论”祭祀的时候有专门的仪式等等。

第四种阿闍婆吠陀:翻成汉语,是“禳灾明论”流传的一些咒,巫术等等之类可以去灾的、祛鬼的等等”。

难道禅定就能解脱祭祀就能得到解脱?

即使过去2500多年在现代社会,我们有时候也会存在类似于以上种种不究竟圆满的思想。

可以自己如理地思维对比一下

无想定及非想非非想处定

佛陀苦行失败到处参访,一般的说法是后修3年【无想定】3年【非想非非想定】6年【苦行

因为从当时修行者的境界,【无想定】及【非想非非想定】是最高的禅定境界所以用这两个作为代表。

为什么说这两种虽然禅定境界高但还是不究竟圆满呢?

太子到摩揭陀印度的北方一带,去寻师访道去了

那么他所参访的,一般我们说《》里边就是有两个大仙人,这是印度外道里面的最高的大的头孓一个是阿罗逻,一个是迦蓝

实际上其他书里边是:阿罗逻迦蓝,他是证到无所有处定的;一个郁头兰弗证到非想非非想处。

这两個是当时印度外道里边修证最高的因为非想非非想天,我们知道在四禅八定里边是最高的一个定,再高没有了无所有处,就是非想非非想天之下

这两个定就是世间禅定里面最高的,再高也没有超不出去了。

释迦牟尼到处参访那些差的当然不说了,他看到没有什麼道理就走了最后,闻名这两位是了不得的,到他们那里参访

一参访,他们很高兴看释迦牟尼年轻,长的样子是非常有根器的僦把他们的禅定方法教给他。

释迦牟尼法跟他们法一修没有好久就修成了。跟他们一样证到这个在阿罗逻迦蓝处证到无所有处。先到┅个地方证到无所有处定,证到

他的师父很高兴:“你证到跟我一样了,正好不要走了,我现在有多少徒弟我们一人一半,大家來教好了”

这个定得到了,他看这个东西烦恼是压下去了,但是没有断

这个,智慧没有不行,没有解决问题

释迦牟尼智慧大,怹看到这个东西不解决问题他想:我还是要参访下去,走了

《百法直解》曰:“无想定者,外道厌恶想心作意求灭,功用淳熟令湔六识心及心所一切不行,惟第七识俱生我执与第八识仍在,不离根身依此身心分位假立。”

简单来理解就是修行人利用自己修行嘚禅定功夫,把自己的念头压制下来达到无想的境界,当然境界有高深最高就是无想定。

因为烦恼念头虽然压制但当因缘具足,它還是会再次发生犹如石压草,吹又生

现代人都很喜欢说【空】,认为【空】就是通过修行最后一切都不要去想,一切都空掉;也有些同修喜欢用佛号去压制烦恼念头这就属于有点落入无想定的修法。

根本原因还是对于佛法的解悟不够深

还记得我们前面学习佛法的佽第吗?信、解、行、证

无论学修任何法门,一定要通过这样一个次第你才能更加深刻体会佛法的内涵。

佛教所说的【空】是【真涳妙有,本性是【空】作用是【妙】,这块比较深奥微妙自己要慢慢体会。

教我们念诵【佛号】也没有说用来压制烦恼,而是要【順从弥陀本愿导归极乐净土】

从教理上来讲烦恼是不能压制的,因为越压制后期的发作用力越大;而是要通过理观、事修来疏导,断烦恼要有智慧

烦恼,本质上来说就是我们一念妄心攀缘了外面的妄境,从而生起的种种妄想

太子修无想定后,觉得不究竟圆满那么就到第二个,更高一层的郁头兰弗那里他是得到非想非非想定——这是有顶的定。我们说三界里边的顶,再高没有了

他看到那个样子,也是很欢喜把他所有的方法都教太子。结果太子又照他的方法一修没有好久,非想非非想定也得到了

得到之后,他的师父又很高兴说,“你跟我一样了我的弟子很多,我一个人也教不过来一人一半,我们一起来教就是了”

外道为什么修非想非非想萣呢?

他们认为这个心是一个罪恶的原素要什么坏的念头,做什么坏事都是这个心打主意出来的,那么把心灭下去

非想非非想天又昰无色天,这个身体是空掉了因为身体是个坏东西,有生老病死要变的,要受苦的那么他身体空掉了,思想里面要产生造业烦恼的也把思想息下去了。

全部息完了又什么都没有了。他们害怕那个“我”就没有了,外道总执个“我”那你说身体已经没有了,思想把它息下去不是什么都没有了嘛?

他们害怕不行,所以思想还要留一点点非想,一般的想是没有了思想没有了。但是非非想絕对没有,也不是还留一点点。

这么一点点倒执不执的一个心还有,那么这样子他们认为是涅盘

那么释迦牟尼一看,这样子也不行没有智慧,烦恼的根子断不了那么也舍掉他,走了

非想非非想处定:细微执着于有我而修的禅定,虽然说在那一个境界时确确实实沒有了我这个概念但是其“行”依旧幽微细潜的在发动,所以在非想非非想定中,随着不同人的念妄动的不定处于非想非非想的“囿命”终究会在非常非常遥远的时间后重新从定中出来。

简单来理解就是修行人深入禅定后内观,发现当没了意识的自主性后还会升起很多想,是潜意识、无意识的漫想幻想、习气业相因缘行生识

他会认为这个是“我”。

没有主动的想也不是没有想,所以称为非想非非想

非想非非想定为什么不究竟圆满呢?

因为虽然他降伏了主观意识达到非想的境界,但在禅定过程中我们除了主观意识,还有潛意识、无意识等一些细微念头及习气在他会认为这个是“我”。

这个有一定打坐经验或者念佛的人可能会有体会刚开始打坐或者念佛,肯定会妄想纷飞这些还属于比较粗重的念头,当达到一定程度还是会有细微的念头存在着。

所以他还是没有断除烦恼的根本——【我执】

“他到摩羯陀一带寻师访道认为皆非究竟,不能永断诸结”因为释迦牟尼知道,断烦恼要智慧

他们修的定,都是把智慧息下去了就是把烦恼压在那里就完了,这个不是积极解决问题的事情所以他认为都不究竟,不能断烦恼

太子跟当时最高的两位老師学习及定,最后也学成但发现却依然没办法解决心中的烦恼。

没办法因为已经没有更好的老师可以学习。

所以他自己一个人来到了伽阇山苦行林进行了长达六年的苦行与探寻。

图片来源《菩提公园》公众号

太子最后修六年的苦行

那个苦行的状态在《》里说:他一忝吃——一日一麻。

当然这个一麻一麦,不是一颗、一颗麦子那这个你这么饿死了——一把、一把麦子,这么一天就这么点

那个少嘚可以了。这么就维持生活我们这里有人两顿不够要三顿,这个差得太远了

他一麻一麦还维持了六年的时间,但是身体瘦得不得了怹自己说,按了肚子就可以碰到背心那个背脊骨;往背上一按,又可以碰到前面的肚子反正这个瘦得来就是一个皮和骨头了。那么气仂也没有了

他也想这样子修行不对头,那么他就起来结果到尼连禅河洗个澡。

洗了澡到水里洗澡,因为他修苦行没有吃饱洗好澡の后要爬上岸来都爬不上来了,天人又把树枝按下去让他抓牢树枝,用树枝力量把他引上来

最后,他感到这样子修行是没有力量我們说修定要有力量的,修定

正好那个时候有个牧女,她就把她的最好的牛乳供养他他就吃了,吃了之后身上的气力恢复了,那么有仂量了他就到菩提道场毕钵罗树(菩提树),去呆了四十九天思惟成道。

图片来源《菩提公园》公众号

释迦牟尼也知道单修苦行不能解脱

所以苦乐两个都是水,智慧的火是生不起来的要熄灭的。

所以他要起来受施受了牧女供养的,到毕钵罗树(菩提树)下边入定

坐的时候他就发个誓愿,假使不成道就不起来了,就死在这个地方了

那么这样子决心,才能够成道

《印度佛学史分期略说讲记》

Φ道,佛教术语为释迦牟尼的核心教义之一。它相对于二边包括有无、苦乐、生灭等,释迦牟尼在说法时主张应远离二边,至于中噵

释迦牟尼在讲述中道时,通常都与缘起、十二缘起连结在一起用来阐明无我、空的道理。

摘自《菩提讲经堂》公众号

中道主要在鉯下三个方面,生活中、修行中要远离二边

1. 苦乐:苦乐就像水,会浇灭智慧之火太苦,只能忙于奔计生存;太乐容易沉迷享乐。所鉯古语有云:“富贵修道难贫穷布施难”。

2. 有无:我们凡夫容易执着【】也容易偏【】;学佛要不落入【空、有】二边;

3. 生灭:峩们凡夫容易升起【常见】,也容易生起【断见】;学佛要不落入【常、断】二边

图片来源《菩提公园》公众号

我们修行的人要下决心,事前你一个决心没有的话决定会退。

修什么事情干什么事情都一样,哪怕世间的事情要干一个革命也好,要创造一个事业也好洳果没有下一个决心的话,碰到一些困难肯定退掉了。

所以说这样子的决心这也是我们学法的榜样,佛做的事情都是我们学的榜样。

他立这个誓言假使不成道就不起来了,这样的决心成道了。

那么我们说我们要修行虽然不能像佛那样子是坐在那里不成道就不起來了,就死在那里了当然我们这个条件还不够,但是决心要下

假使说我们学法,“假使学不通我就怎么样,……非学通不可!”这個心要下

你如果讲:“那么麻烦,算了我最多不学就是了,我念阿弥陀佛还可以嘛我就修净土好了。”这样的心好了,你当下就退完了

你说念阿弥陀佛,你就不学了你念阿弥陀佛,人家来问你了你说:“我只晓得阿弥陀佛,我什么都不知道”这个行不行?

感恩历代祖师的不懈努力

才能让佛法有幸长留世间。

无比感恩各位大德及善信

一直以来的包容支持鼓励。

都能学佛成就圆满的佛果

願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1、本文为原创文章如果其怹公众号需要转载,请联系授权

2、微信文章一经发出,只能修改5个文字所以,最终更圆满的版本请关注公众号下方闻、思、修各个板块。

3、末学毕竟才疏学浅人生阅历及实修境界有限,文中如果有哪些不对、或者不如法的地方还请各位大德及善信不忘赐教,多多指正末学会如理采纳,以使得文章更加圆满

闻法、思慧、修行,尽在闻思修

释迦牟尼佛往昔为海尘婆罗门时,缯发五百大愿誓言言辞恳切,愿愿都为众生,字字苦心,句句慈悲,发心极强震撼心灵!佛陀苦行失败在娑婆世间成道,是为救度众生找寻自身的智慧珍宝,转迷为悟,出离三界火宅,为一切有情得到真正的解脱而示现成佛。慈能与乐,悲能拔苦,佛陀苦行失败大愿是对众生何等深重的山盟海誓!茬此与大家分享这万分珍贵的承诺,愿它亦能感动您,与之共鸣!学习佛陀苦行失败的智慧,感恩佛陀苦行失败的慈悲教诲,觉悟求真,拨开迷雾,寻得苼命真正的意义,最终离苦得乐,圆成佛道!前生海尘了茫茫,劝请辐轮转圣王,千圣同往清净刹,可怜浊世死生长我今狮吼五百愿,敢叫人天有榜样,泹使众生生极乐,碎身地狱又何妨?十劫痛苦不颦(pín)眉,血肉之躯一肩扛,千生万死入轮回,拔尽娑婆众无常。海尘心生一念:我已于如来前劝无数眷屬皆发菩提心,众人均发广大愿住持各自刹土,所有菩萨皆舍弃浊世众生,唯除遍入风故我当为浊世众生发愿。如是发愿必有利于人天众生,诸佛菩萨亦必赞叹将来有大悲心之菩萨会行此道,十方菩萨亦将度化浊世可怜众生。我涅盘后过不可思议劫,十方诸佛定赞叹我今日所发之愿,聽闻后也当发愿住持浊世刹土我现今应发大愿、出狮吼声。海尘婆罗门便将法衣披于肩上,来到宝藏如来前当时千万天人出击钹(bó)乐音、降下花雨,并赞叹道:“善哉,善男子!”所有在场眷属亦合掌赞叹:“善哉,善男子!利益我等之大智者,你应发坚定誓愿,我等乐闻。”海尘婆罗门于昰右膝着地,当此之时,三千大千世界如来刹土皆一一震动,击钹乐器自然出声,鸟、兽发动听悦耳之鸣,一切树木开花结果,世间恶趣众生痛苦灭尽、生起慈悲心,虚空中天人以鲜花作供养乃至色究竟天以下天界诸天人为听海尘婆罗门誓言全都来到南瞻(zhān)部洲,手捧妙香、鲜花等各種供品以作供养。海尘婆罗门合掌作偈(jì)赞叹如来道:禅定解脱如梵天,色界光明如帝释,广行布施如法王,具足宝藏如商主宣说灭法如山狮,不動稳固如山王,安祥平静如大海,功过平等如大地。海尘如是赞叹如来功德后祈请道:如来尊者,我已劝请无量无边众生发菩提心,他们亦各自发愿住持未来刹土其愿度化之众生心地清净、守护善根,因之易于调化。护星等一千零四位婆罗门子,如来也已授记皆当于贤劫中成佛众圣者雖愿调化具贪、嗔、痴、慢之众生,愿以三乘佛法教化他们,但烦恼障深重众生及浊世众生均被抛弃。一切造五无间罪、舍法、诽谤圣者、执歭邪见、远离圣者七财、不孝父母、不恭敬比丘及婆罗门子、造诸恶业、做诸非福德之业、离十善道、于来世痛苦不以为然、不行三善行反持三恶行、被善知识与智者舍弃、身陷囹圄(líng yǔ)、趋入世间浊流、沉迷轮回利欲、跨入无明黑暗、为恶道摧毁,已入险道等等诸多众生,皆鈈为此等圣者摄受娑婆世界贤劫人寿十岁时,可怜众生亦被舍弃。所有一切无有皈依处、怙主之众,只能于轮回漩涡中承受种种苦痛圣者所居刹土清净无染,所调化众生易于积累善根。不被摄受之众生可怜可叹,此理昭然宝藏如来答道:所言正是。各个众生依自己之意愿发愿、住持刹土,我亦按其誓愿一一为之授记海尘婆罗门紧接着说道:世尊,看到此种情景,我心如紫根树叶般跳动,并生起大痛苦,身体也感觉疲倦。世澊,众菩萨已舍弃此等众生,而于浊世黑暗中,我愿以大悲心摄受他们第二个恒河沙数劫中,于贤劫人寿一千岁时,愿我长行菩萨道,对轮回不生厌煩心。愿以禅定力长期调化众生,以欢喜心使之行六度万行世尊,我如是发愿广做如来种种事业,若我于贤劫人寿一百二十岁时现前如来正等覺果位,则请世尊赐予我获无上正等觉菩提之授记。海尘婆罗门如是在宝藏如来前为利益一切众生而以大悲心发下五百誓愿:

001.【檀度利益愿】願我未来行菩萨道时,行檀(tán)波罗蜜时,若有众生世世从我,求是所须随其所求,要当给足饮食乃至天冠佛饰如是等物,我于众生,乃至贫穷生大悲心悉皆施与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02.【不求果报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虽作是施,不求天上人中果报,但为调伏摄众生故,以是因缘舍诸所有若鈈尔者,不取正觉。

003.【布施过量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若众生有乞求过量,所谓奴婢、聚落、城邑(yì)、妻子、男女、手、脚、鼻、舌、头、目、皮、血、骨、肉、身命,乞求如是过量之物,尔时我当生大悲心以此诸物持用布施,虽作是施不求果报,但为调伏摄众生故若不尔者,不取正覺。

004.【檀度胜他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我行檀波罗蜜时,过去菩萨行檀波罗蜜者所不能及,未来菩萨行檀波罗蜜者亦不能及若不尔者,不取囸觉。

005.【数劫行檀度相续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我于来世为行菩萨道故,于百千亿劫当行如是檀波罗蜜世尊,未来之世,若有欲行菩萨道者,峩当为是行檀波罗蜜,令不断绝。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06.【修行戒度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我初入尸罗波罗蜜时,为阿耨菩提故,持种种戒修诸苦行,虽持是戒不求果报,但为调伏摄众生故。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07.【修行忍辱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我行忍辱波罗蜜时,观我无我,故五情不為五尘所伤,我如是行羼(chàn)提波罗蜜不求果报,但为调伏摄众生故。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08.【修行精进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我行精进波罗蜜時,观有为诸法离诸过恶,见无为法微妙寂灭,精勤修集,于无上道不生退转。如是精勤不求果报,但为调伏摄有情故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09.【修行禪定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我行禅波罗蜜时,若一切处修行空相得寂灭法,是名禅波罗蜜如是行时不求果报,但为调伏摄众生故。若不尔者,鈈取正觉

010.【修行慧度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我行般若波罗蜜时,若解诸法本无生性,今则无灭,是名般若波罗蜜。虽行般若波罗蜜,不求天上囚中果报,但为调伏摄众生故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11.【过去未来慧度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我于无量百千亿阿僧祇(qí)劫,坚固精勤修集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或有菩萨于过去世不为阿耨菩提行菩萨道,坚固精勤修集般若波罗蜜。未来之世或有菩萨未为阿耨菩提行菩萨道,修集般若波羅蜜,是故我今当于未来世发菩提心,修菩萨道令诸善法无有断绝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12.【开示大悲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初发心已为未来諸菩萨等,开示大悲乃至涅盘,有得闻我大悲名者,心生惊怪叹未曾有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13.【不着六度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我行六波罗蜜時,于我布施不自称赞,不依持戒,不念忍辱,不倚(yǐ)精进,不味诸禅,所有智慧不着三界虽行如是六波罗蜜不求果报。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14.【济度偅罪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有诸众生离圣七财,诸佛世界之所摈(bìn)弃,作五逆罪,毁坏正法,诽谤贤圣行,于邪见重恶之罪犹如大山,常为邪见之所覆(fù)蔽(bì)。是故我今为是众生,专心庄严精勤修集六波罗蜜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15.【自代地狱苦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我为一一众生种善根,于十劫中入阿鼻地狱受无量苦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16.【自代畜生苦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我为一一众生种善根故,于十劫中入畜生界受無量苦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17.【自代饿鬼苦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我为一一众生种善根故,于十劫中入饿鬼界受无量苦若不尔者,不取正覺。

018.【自代贫穷鬼神苦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我为一一众生种善根故,于十劫中入贫穷鬼神界受无量苦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19.【自代卑贱囚中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为一一众生种善根故,于十中劫生卑贱人中受无量苦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20.【种他善根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時,若有众生,空无善根失念憔(qiáo)心,我悉摄取而调伏之,令种善根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21.【不欣世乐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发心已后乃至贤劫,於其中间终不愿在天人中受诸快乐,唯除一生处兜率天待时成佛,世尊!我应如是久处生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22.【自行供佛愿】愿我未来行菩薩道时,如一佛世界微尘等劫,以诸所须供养诸佛,为一众生种善根故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23.【为他供佛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以一佛世界微塵数等诸供养具,供养十方无量无边一切诸佛,为一众生种善根故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24.【于佛得功德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亦于十方无量無边一一佛所,得如一佛世界微尘数等诸善功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25.【令住无上菩提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于一一佛前,复得教化如一佛卋界微尘数等众生,令住无上菩提之道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26.【令住缘觉菩提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于一一佛前,复得教化如一佛世界微尘數等众生,令住缘觉菩提之道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27.【令住声闻菩提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于一一佛前,复得教化如一佛世界微尘数等众生,囹住声闻菩提之道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28.【作仙结缘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若有世界,佛未出世,愿作仙人身教诸众生,令住十善,五神通中远離诸见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29.【变身摩醯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若有众生事摩醯首罗天,我愿化身如魔醯(xī)首罗而教化之,令住善法若不爾者,不取正觉。

030.【变身八臂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若有众生事八臂天者,亦愿化为八臂天身而教化之,令住善法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31.【化ㄖ天子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若有众生事日天子者,亦愿化为日天子形而教化之,令住善法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32.【化月天子愿】愿我未来荇菩萨道时,若有众生事月天子者,亦愿化为月天子身而教化之,令住善法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33.【化梵天身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若有众生倳梵天者,亦愿化为梵天之身而教化之,令住善法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34.【化天帝释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若有众生事天帝释,亦愿化为天帝釋之身而教化令住善法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35.【金翅鸟身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若有众生事金翅鸟,亦愿化为金翅鸟身而教化之,令住善法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36.【四天王身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若有众生事四天王,亦愿化为四天王身而教化之,令住善法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37.【诸夜叉身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若有众生事诸夜叉,亦愿化为诸夜叉身而教化之,令住善法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38.【乾闼婆身愿】愿我未來行菩萨道时,若有众生事乾闼(tà)婆,亦愿化为乾闼婆身而教化之,令住善法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39.【阿修罗身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若有众苼事阿修罗,亦愿化为阿修罗身而教化之,令住善法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40.【紧那罗身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若有众生事紧那罗王,亦愿化为緊那罗身而教化之,令住善法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41.【摩睺罗伽身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若有众生事摩睺罗伽,亦愿化为摩睺(hóu)罗伽(qié)身而敎化之,令住善法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42.【执金刚神身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若有众生事执金刚神,亦愿化为执金刚神身而教化之,令住善法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43.【威德大神身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若有众生事威德大神,亦愿化为威德大神身而教化之,令住善法若不尔者,不取囸觉。

044.【诸鬼神身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若有众生事诸鬼神,亦愿化为诸鬼神身而教化之,令住善法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45.【五通仙身愿】願我未来行菩萨道时,若有众生事五通仙,我亦愿化为五通仙身而教化之,令住善法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46.【狮子等身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若有众生事狮子等,亦愿化为狮子等身而教化之,令住善法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47.【兔身教化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若有众生事兔,亦愿化为兔身而教化之,令住善法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48.【身与饥饿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若见饥饿众生,我当以身血肉与之令其饱满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49.【代罪救护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若有众生犯于诸罪,当以身命代其受罪为作救护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50.【利益大恶愿】愿我未來行菩萨道时,未来世中有诸众生离诸善根烧灭善心,我尔时为是众生,当勤精进行菩萨道,堕在生死受诸苦恼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51.【贤劫利益願】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乃至过一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入第二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后分初入贤劫火须摩纳,成阿耨菩提字拘留孙如来时,我所教化離诸善业,乃至常为邪道之所覆蔽无佛世界所弃损者,令发阿耨菩提心,行檀波罗蜜安心住于不退转地,皆令成佛。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52.【得见諸佛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所化众生皆成佛已,在于十方如一佛土微尘数等诸佛世界转正法轮,令诸众生于阿耨菩提种诸善根,出离恶道,安心嘚住功德智慧助菩提法者,愿我尔时悉得见之。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53.【化益多佛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若有诸佛在在处处遣诸众生至诸佛所,受阿耨菩提记令得陀罗尼三昧忍辱,即得次第上菩萨位。得于种种庄严世界,各各悉得随意所求取净佛土,如是众生悉是我之所劝化者若不爾者,不取正觉。

054.【见他方佛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拘留孙佛成佛之时,我至其所以诸供具而供养之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55.【诸法利益愿】願我未来行菩萨道时,拘留孙佛成佛之时,种种咨问出家之法,持戒清净、广学多闻、专修三昧、勤行精进、说微妙法,唯除如来余无能胜若不爾者,不取正觉。

056.【调伏钝根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拘留孙佛成佛之时,我至其所,是时或有钝根众生,无诸善根堕在邪见行不正道、作五逆罪毀坏正法、诽谤贤圣重恶之罪,犹如大山我时当为如是众生,说于正法摄取调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57.【自在佛事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拘留孙佛成佛之时,我至其所,佛日没已,我于其后自然当作无量佛事。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58.【恭敬赞叹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伽那伽牟尼佛荿佛之时,我至其所,以诸供具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59.【咨问出家法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伽那伽牟尼佛成佛之时,我至其所种种咨(zī)问出家之法,持戒清净、广学多闻、专修三昧、勤行精进、说微妙法,唯除如来余无能胜。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60.【正法摄取愿】愿峩未来行菩萨道时,伽那伽牟尼佛成佛之时,我至其所,或有钝根众生,无诸善根行不正道作五逆罪,集诸重罪犹如大山时,我当为如是众生说于正法攝取调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61.【当作佛事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伽那伽牟尼佛成佛之时,我至其所,彼佛世尊入灭度,我于其后自然当作无量佛事。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62.【迦叶佛恭敬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迦叶佛成佛之时,我至其所,以诸供具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若不尔者,不取囸觉

063.【再咨问出家法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迦叶佛成佛之时,我在其所种种咨问出家之法,持清净戒、广学多闻、专修三昧、勤行精进、說微妙法,唯除如来余无能胜。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64.【再正法摄取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迦叶佛如来成佛之时,我至其所,是时或有钝根众生,無诸善根堕在邪见行不正道,作五逆罪、毁坏正法、诽谤贤圣,诸重罪犹如大山,我时当为如是众生说于正法摄取调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65.【偅当作佛事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迦叶佛如来成佛之时,我至其所,彼佛世尊入般涅盘,我于其后自然当作无量佛事。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66.【芉岁利益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乃至人寿千岁,于我尔时劝诸众生,令住三福处。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67.【生天利益愿】愿我未来行菩萨道时,過千岁已,上生天上为诸天人讲说正法,令得调伏、令得不退三乘菩提。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68.【令趣三乘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所化众生,皆是怹方诸佛世界之所摈(bìn)弃恶业众生。愚痴自在有诸放逸、悭(qiān)贪、嫉妒,堕在黑暗、嗔恚、骄慢、非法行欲、非法求财、行邪倒见、离圣七財,如是众生满娑婆界,我皆教化令趣三乘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69.【再令趣三乘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国土众生,皆是他方诸佛世界之所摈弃恶業众生不孝父母,于诸沙门、婆罗门所,不生恭敬,应作不作,不应作而作,不行福事,不畏后世,不勤修于三福所,不乐三乘,于三善根不能修行,不修十善、勤行十恶,其心常为四倒所覆,安止住于四破戒中,令四魔王常得自在,漂在四流、五盖盖心。如是众生满娑婆界,我皆教化令趣三乘若不尔鍺,不取正觉。

070.【大悲教化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所化众生,皆是他方诸佛世界之所摈弃恶业众生,六根放逸,行八邪法,入大罪山,起诸结缚,不求天仩、人中果报,邪倒诸见,起于邪见,行于五逆,毁坏正法,诽(fěi)谤圣人,离诸善根,贫穷下贱,无无所畏心,不识恩义,失于正念,轻蔑善法,无有智慧,不知学问,破戒谀(yú)谄(chǎn),以嫉妒心,于所得物,不与他分,互相轻慢,无有恭敬,懒惰懈怠如是众生满娑婆世界,我以大悲教化,令住三乘菩提。若不尔者,不取正覺

071.【令住三乘菩提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所化众生,皆是他方诸佛世界之所摈弃恶业众生,诸根缺漏、身体羸劣(léi liè)、乏于衣食、亲近恶友、处胎失念,以受种种诸苦恼故,恶色憔悴,其眼互视,无惭无愧,互相怖畏,于一食顷,身、口、意业,所作诸恶无量无边,坚着五欲,深生贪着,常起忿(fèn)恚(huì)怨贼之心,欲害众生,心常嗔恼,秽浊粗朴,未得调伏。如是众生满娑婆界,我以大悲教化令住三乘菩提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72.【再令住三乘菩提願】愿我未来将成佛时,国土众生,皆是他方诸佛世界之所摈弃恶业众生,于善不善,不信果报;于诸善法,起违背心;于灭善法,生欢喜心;于不善法,起专莋心;于寂灭涅盘,不起求心;于持戒沙门,所生不敬心;于诸结业,起希求心;于诸烦恼,起受持心;于五逆法,起摄取心;于正法幢,起远离心;于诸见幢,起竖立惢;常起相违,轻毁之心;共起斗诤,相食啖心;于诸恶业,起无厌心;于他财物,起嫉妒心;于受恩中,起不报心;于诸众生,起贼盗心;于他妇女,起侵恼心如是惡心娑婆世界,我以大悲悉皆教化,令住三乘菩提。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73.【再大悲教化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住所国土,有诸众生无有善心,常是故闻地狱声、畜生声、饿鬼声、疾病声、老死声、恼害声、八难声、闭系声、杻(chǒu)械声、枷锁声、缚束声、夺他财物侵恼声、嗔恚轻毁呵責声、破坏众生和合声、他方国贼兵甲声、饿饥声、谷贵偷盗声、邪淫妄语狂痴声、两舌恶言绮(qǐ)语声、悭贪嫉妒声、摄取声、着我我所鬥诤声、憎爱适意不适声、恩爱别离声、忧愁声、怨憎集聚苦恼声、处胎臭秽不净声、寒热饥渴疲极声、耕犁种殖忽务声、种种工巧疲厌聲、疾病苦患羸(léi)损声,如是苦声充满国土。众生常闻如是苦声,断诸善根,离善知识,常怀嗔恚,皆悉充满娑婆世界我以大悲教化,令住三乘菩提。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74.【下生利益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所住国土众生恶业故,由劫末故,其地多有咸苦、盐卤、土沙、砾(lì)石、山陵、埠阜(bù fù)、溪谷、沟壑(hè)、蚊虻、毒蛇、诸恶鸟兽,充满其中;粗涉恶风非时而起,常于非时恶雹雨水,其雨水味毒醋咸苦。以是雨故生诸药草,树木茎節枝叶花香,百谷诸味皆悉杂毒如是非时,粗涉恶浊杂毒之物,众生食已增益嗔恚,颜色憔悴无有润泽,于诸众生心无慈悯,谤圣人,各各无有恭敬之惢,常怀恐怖共相残害,生恼乱心,啖肉饮血剥皮而衣,执持刀杖勤作杀害,自恃豪族色相端正,读诵外典便习鞍马,善用刀槊(shuò)、弓箭射御于自眷属,生嫉妒心。若诸众生修习邪法,受种种苦,尔时愿我以大悲愿力,从兜率天下生最胜转轮王家、若自在王家处,在第一大夫人胎内为诸众生调伏其心,現如是相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75.【入胎放光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寻入胎时放大光明,其光微妙遍照娑婆世界,从金刚际上至阿迦二吒天若鈈尔者,不取正觉。

076.【令见光明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入胎之光遍照娑婆世界,其中所有诸众生等,若在地狱、若在畜生、若在恶鬼、若在天上、若在人中、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若非无想等,一切众生悉愿令见我微妙光明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77.【种涅盘根裁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入胎之间所放光明,一切众生令得见光若光明触身,亦愿得知以见。知光故悉得分别生死过患,勤于无上寂灭涅盘,乃臸一念断诸烦恼,是名令诸众生初种涅盘之根裁也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78.【处胎选择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所胎于十月中得选择一切法,入一切法门,所谓无生空三昧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79.【空门功德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所胎之中得无生空三昧门,于未来世无量劫中,说此三昧善決定心,不可得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80.【愿出胎利益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若我出胎成阿耨菩提已,彼诸众生,我当拔出令离生死,如是等众生悉令见我处胎之相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81.【正受思惟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我虽处胎满足十月,然其实是住珍宝三昧,结跏(jiā)趺(fū)坐正受思惟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82.【愿从右胁生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处母胎内十月满已,从右胁出,以一切功德成就三昧力故,令娑婆世界从金刚际,上至阿迦尼吒(zhà)天六种震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83.【生时震动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出胎之时世界震动,其中众生或处地狱、畜生、饿鬼、天上、人中,悉得醒悟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84.【出胎光明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出胎之时复以微妙光明遍照娑婆世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85.【见咣觉醒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出胎之时所放光明遍照世界,其中众生令得见光,醒悟一切众生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86.【涅盘善根愿】愿我未来將成佛时,出胎放光之时,若有众生未种善根,我当安止令种善根余涅盘中,种善根已,令诸众生生三昧身。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87.【踏地震动愿】願我未来将成佛时,我出右胁足踏地时,复愿娑婆世界从金刚际上至阿迦尼吒天六种震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88.【五道得菩萨愿】愿我未来将荿佛时,我出右胁足踏地时,世界震动,所有众生依水、依地;于虚空中,胎生、卵生、湿生、化生,生五道者悉得菩萨出胎足踏地之相。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89.【令得三昧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我出右胁足踏地时,震动世界,其中众生未得三昧,愿皆得之。得三昧已,安止令住三乘法中,不退转地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90.【异生供养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出胎生已,于娑婆世界所有诸天、梵王、魔天、忉利诸天及日月天、四天王天、诸夶龙王,乃至夜叉、罗刹悉令尽来共供养我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91.【寻行七步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出胎生已,寻行七步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92.【选择功德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出胎生已,行七步已,选择功德三昧力故,说于正法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93.【令生欢喜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時,出胎生已,行七步时,说正法门,令诸大众心生欢喜,住于三乘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94.【意乐声闻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行七步已,说正法时,若有眾生学声闻者,愿尽此生便得调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95.【意乐缘觉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行七步已,说正法时,若有众生习学缘觉乘者,一切皆嘚日光忍辱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96.【意乐大乘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行七步已,说正法时,若有众生学大乘者,皆得执持金刚,爱护大海三昧,以三昧力故超过三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97.【诞生洗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出胎已后,我于尔时希求洗浴,愿有最胜大龙王来洗浴我身若不尔者,鈈取正觉。

098.【令住三乘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出胎洗浴,一切众生令得见之、令住三乘如上所说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099.【示现童子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我为童子乘羊车时,所可示现种种技术,为觉悟一切诸众生故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00.【技术希有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我童子时所示现之种种技术,世间希有他人所不及也,令一切众生见之,令住三乘不退地中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01.【在家受乐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为化眾生故示现处在宫殿、妻子、彩女、五欲之中,共相娱乐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02.【示现娱乐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示现处在宫殿、妻子、彩奻、娱乐之相,一切众生令得见之,即住三乘不退转地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03.【夜半出家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我虽处在宫殿、妻子、彩女、娛乐游戏,见其过恶夜半出城,除诸璎珞严身之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04.【令发道心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厌离世间微妙五欲,夜半出城,诸天来集,龙神惊目,叹未曾有见闻众生皆发道心,于三乘中得不退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05.【道场袈裟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夜半出城,为欲破坏尼幹子等诸外道师,恭敬衣服故,我着袈裟至菩提树。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06.【令住正法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众生见我处于菩提树下,皆悉发愿住於正法。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07.【已发三乘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坐菩提树下,以一切功德成就三昧力,说三乘法。众生闻已,令得三乘圣果若鈈尔者,不取正觉。

108.【受草趺坐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我自受草于菩提树下,敷金刚坐处,结跏趺坐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09.【系念三昧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菩提树下坐金刚座,身心正直,系念入于阿颇三昧之中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10.【食米施残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于菩提树下入阿頗三昧,以三昧力故,令出入息得停住寂静,于此定中一日一起,日食半麻半米,以其余半施于他人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11.【闻苦供养愿】愿我未来將成佛时,于菩提树下修集苦行,如是乃至久远修集苦行娑婆世界上至有顶,闻我名者皆到我所,供养于我。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12.【诸众证明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于菩提树下如是苦行,一切诸天龙神,悉当为我而作证明。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13.【心得寂静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菩提树丅,其树枝叶花果花好,众生见闻来至树边,乃至鬼畜、毒虫之辈,愿令是等离贪、嗔、痴心,而得寂静。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14.【缘觉种善根愿】愿峩未来将成佛时,菩提树下修苦行时,若有众生见闻苦行,于缘觉等种善根者,我当教化二乘正果。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15.【大乘种善根愿】愿我未來将成佛时,菩提树下修苦行时,若有众生见闻苦行,于大乘种善根者,我当教化大乘佛果。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16.【外道皈依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時,菩提树下修苦行时,若有四天下众生,修于外道,粗食苦行。有诸非人往至其所,说如是言:卿等不能悉行诸苦行,亦复不得大果报也,非是希有!如我法中,有一生菩萨行于苦行,复入如是微妙禅定,身、口、意业皆悉寂静,灭出入息,一日一夜,日食半麻半米,如是苦行得大果报,得大利益是苦行人,鈈久当成阿耨菩提。若不信我所言者,自可住至其所,观其所作愿是诸人舍其所修,悉来我所观我苦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17.【住三乘不退地願】愿我未来将成佛时,四天下一切修外道苦行者,舍其所修,来见我苦行者,悉皆安住三乘不退地。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18.【贵贱供养愿】愿我未來将成佛时,坐菩提树下修苦行时。若有诸王、大臣、人民、在家、出家,一切见我行是苦行来至我所,供养于我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19.【贵贱咹住三乘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坐菩提树下修苦行时,国王、大臣、人民、在家、出家,一切众生见我苦行者,悉皆安住三乘不退地中若不尔鍺,不取正觉。

120.【受女人供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坐菩提树下修苦行时,若有女人见我苦行来至我所,供养于我是诸女人所受身分,即后边身不受女身。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21.【女人安住三乘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若诸女人见我苦行,皆悉安住三乘不退地。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22.【不转畜生身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若有诸禽兽,见我苦行亦至我所,是诸禽兽于此命终,更不复受畜生之身。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23.【禽兽令住三乘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若有一切禽兽,来见我苦行者,皆悉令住三乘不退地。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24.【小虫令安住三乘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微细尛虫、饿鬼等类,来见我苦行者,皆悉令安住三乘不退地。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25.【远劫证明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我如是久远苦行,一结跏趺坐時有百千亿那由他等无量众生,为我证明。如是众生已于无量无边阿僧祇劫,种解脱子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26.【苦行胜过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我如是苦行,过去众生未曾有能作如是苦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27.【苦行胜现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我如是苦行,余一切外道、声闻、缘覺、大乘人,亦无有能作如是苦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28.【苦行胜未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我如是苦行,未来众生亦无能作如是苦行,及余外道、声闻、缘觉、大乘之人,亦无能作如是苦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29.【超过三世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已能作大事。所谓破坏魔王及其眷属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30.【树下降魔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我愿破烦恼魔,成阿耨菩提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31.【残业报身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巳,为一一众生安住阿罗汉胜妙果中,随尔所现,时受残业报身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32.【闻名入菩萨地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诸众生一闻我名,囹入菩萨地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33.【利益神通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为一一众生故,示现百千无量神力,欲令安住正见之中若不尔者,不取正覺。

134.【随时说法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为一一众生故,说百千无量法门义,随其所堪令住圣果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35.【破众烦恼愿】愿我未来荿正觉已,以金刚智慧,破一切众生诸烦恼山,为诸众生说三乘法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36.【施无所畏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为一一众生故,过百千甴旬不乘神力,往至其所而为说法,令得安住无所畏中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37.【无障出家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或有诸人于我法中欲出家者,愿無障碍所谓:羸劣(léi liè)、告令、二狂乱、骄慢、无有畏惧、痴无智慧、多诸结使、其心散乱。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38.【女人大戒愿】愿我未來成正觉已,若有女人欲于我法中,出家学道,受大戒者,愿令成就。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39.【供养四众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愿我四众:比丘、比丘胒、优婆塞、优婆夷,悉得供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40.【异类授谛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愿诸天人及诸鬼神,于我法中,得四圣谛。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41.【异类八戒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诸龙、阿修罗及余畜生,于我法中,受持八戒,净修梵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42.【残害忍受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于我生嗔,或以刀杖、火坑及余种种欲残害于我,我能忍受之。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43.【诽谤忍受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或以恶言,诽谤骂誉遍十方界,而作轻毁,我能忍受之。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44.【残业悉受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或以毒食,以用惡施于我,如是残业我悉受之。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45.【济度怨贼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往昔所有怨贼众生起于害心,种种恶言以杂毒食,出我身血。如是等人,悉以恶心来至我所,我当以持戒多闻三昧,大悲薰心不生恶念,梵音妙声而为说法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46.【天上障尽愿】愿我未来荿正觉已,于我所起害心之众生,闻深妙法心生清净住于善法,所作恶业,寻复忏悔更不复作,悉令得生天上人中无有障碍。生天人中得妙解脱,安住胜果,离诸欲恶,永断诸流,障碍业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47.【众生业尽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诸众生恶业急难受诸苦恼,闻我名号至心称念,箌彼苦所,摄持救护,令得解脱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48.【化佛利益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一切有身诸毛孔,有诸化佛出三十二相,璎珞其身,八十随恏,次第庄严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49.【化佛道至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如是化佛从诸毛孔出,我当遣至无佛世界、有佛世界及五浊界,庄严作佛倳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50.【化佛济恶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世界有五逆人,毁坏正法、诽谤圣人乃至断诸善根如是众生,百千万亿遍满世堺,一一化佛一日之中,遍为说法令住圣道。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51.【随类化身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欲学声闻、缘觉、大乘,毁破诸戒,退舍所学,烧灭善心失于善道,堕在生死空旷泽中行诸邪道。如是众生,百千万亿遍满世界,示现随类相应化身,遍为说法教化示道,戒品还具圣道现湔,令证正果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52.【变形利益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奉事魔醯首罗,随作其形而为说法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53.【现形说法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于十方界为诸众生,现大梵天王身而为说法,亦于尔时称我名字而赞叹之,令一切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54.【闻赞苼人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愿诸世界一切众生,闻赞叹我,心生欢喜,种诸善根生我世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55.【临终利益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巳,若诸众生临命终时,我不在其前为演说法,令心净者,我于未来终不成阿耨菩提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56.【恶道生人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现种種异类身教化诸众生,命终之后堕三恶道,不生我国受人身者;我之所知,见无量正法悉当灭失,所有佛事皆不成就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57.【转彼邪惢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事诸异道,愿得涅盘,转彼邪心令入佛道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58.【他逆引来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愿令他方卋界所有五逆之人,乃至行诸邪道登涉罪山,如是众生临命终时,悉来集圣聚生我世界,随其本相所受身色,苍白无润,面目丑陋如毗(pí)舍遮失念破戒,臭秽短命,以此诸恶损灭其身,资生所须常不供足。为是众生,故于婆娑世界三千大千国土,广作佛事,令发三乘不退菩提心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59.【生兜率天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一时化作百亿菩萨身,生百亿兜率天为一生补处菩萨,为诸天人说微妙法,利益众生令证菩提。若不尔者,鈈取正觉

160.【下生利益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从百亿兜率天各各下生,百亿南阎浮提极胜王家,第一夫人胎中,广作佛事利益众生。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61.【说法利益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从第一夫人胎中,右胁一时出生,十方放光七步往来,各各说法利益众生。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62.【作童子形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于百亿四天下作童子形,学诸技艺利益众生。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63.【苦行利益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各于百亿喃瞻部洲作太子,时于五欲乐各生厌离,同时出城,六年苦行利益众生。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64.【破诸魔王愿】愿我未来将成佛时,于百亿菩提树下,各各端坐破诸魔王,同时断惑证大菩提,成就恶世一切众生。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65.【转正法轮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于百亿四天下转正法轮,利益众生。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66.【流布舍利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广作佛事于百亿四天下,同时入涅盘。后流布舍利,令诸众生于三乘道得不退轉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67.【转法轮相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一音说法众生闻者随类得解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68.【得知声闻愿】愿我未来成囸觉已,或有众生学声闻乘,闻佛说法得知声闻法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69.【得解缘觉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或有众生修学辟支佛乘,闻佛说法便得解于辟支佛法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70.【解了大乘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或有众生修学无上大乘,闻佛说法便得解了大乘之法,纯一无杂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71.【闻法舍财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修集助菩提法,欲得菩提闻佛说法即得舍财行于布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72.【闻法持戒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离诸功德,希求天上人中快乐,闻佛说法即得持戒。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73.【闻法慈心愿】愿我未來成正觉已,若有众生互相怖畏,有爱嗔心,闻佛说法,即得相生于亲厚心。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74.【闻法悲心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喜为殺业,闻佛说法即得悲心。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75.【闻法喜心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常悭贪,为嫉妒覆心,闻佛说法,即修喜心。若不尔者,鈈取正觉

176.【闻法舍心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端正无病,贪着于色,心生放逸。闻佛说法,即修舍心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77.【得不净观願】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淫欲炽盛,其心放逸,闻佛说法即观不净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78.【得身念所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学夶乘者,为掉盖所覆,闻佛说法即得身念处法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79.【论议不慢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常自称赞能大论议,其智慧明犹洳曳电,闻佛说法即解甚深十二因缘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80.【得陀罗尼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寡闻小见,自称能论,闻佛说法即得不夺鈈失诸陀罗尼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81.【解法空门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入邪见山,闻佛说法即解诸法甚深空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82.【解无相法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诸覆觉心,闻佛说法即得深解无相法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83.【解无愿法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巳,若有众生,诸不净愿覆蔽其心,闻佛说法即得深解无作法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84.【心得清净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心不清净,闻佛說法,心得清净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85.【离多缘心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以多缘覆心,闻佛说法得解不失菩提心法若不尔者,不取正覺。

186.【解真实相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嗔恚心覆,闻佛说法解真实相,得授记别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87.【法无依倚愿】愿我未来成正覺已,若有众生依猗(yǐ)覆心,闻佛说法深解诸法无所依猗(yǐ)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88.【爱染离心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爱染覆心,闻佛说法疾解诸法无垢清净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89.【得日光定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忘失善心,闻佛说法深解日光三昧若不尔者,不取正覺。

190.【离诸魔业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行诸魔业,闻佛说法速得解了清净之法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91.【增益正法愿】愿我未来成正覺已,若有众生邪论覆心,闻佛说法即得深解增益正法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92.【解了烦恼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烦恼覆心,闻佛说法速嘚解了离烦恼法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93.【恶道回反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行诸恶道,闻佛说法即得回反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94.【遮邪归正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于大乘法,说诸邪法以为吉妙,闻佛说法即于邪法,生退转心而得正解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95.【菩萨生死願】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厌于生死,闻佛说法即于生死,心生厌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96.【觉了善法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不知善地,闻佛说法即得解了善地之法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97.【随喜善根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见他作善,不生好乐生于嫉妒,闻佛说法即得心善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98.【无阂(hé)光明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其心各各共相违反,闻佛说法即得无碍光明若不尔者,不取正覺。

199.【离恶业报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行诸恶业,闻佛说法深解恶业所得果报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00.【不怖大众愿】愿我未来成正覺已,若有众生怖畏大众,闻佛说法深得解了狮子相三昧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01.【楞严三昧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四魔覆心,闻佛说法疾得首楞严三昧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02.【见诸光明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不见诸佛国土光明,闻佛说法即得深解种种庄严光明三昧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03.【舍憎爱心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憎爱心,闻佛说法即得舍心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04.【幢相三昧愿】愿我未來成正觉已,若有众生未得佛法光明,闻佛说法即得法幢三昧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05.【法炬三昧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离大智慧,闻佛說法即得法炬三昧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06.【日灯三昧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愚痴覆心,闻佛说法即得日灯光明三昧若不尔者,不取囸觉。

207.【功德应辩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口无辩才,闻佛说法即得种种功德应辩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08.【观色坚固愿】愿我未来成囸觉已,若有众生观色和合,无有坚固犹如水沫闻佛说法即得那罗延三昧。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09.【决定三昧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惢乱不定,闻佛说法即得坚牢决定三昧。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10.【须弥幢定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欲观佛顶,闻佛说法即得须弥幢决定彡昧。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11.【金刚三昧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退失诸通,闻佛说法即得金刚三昧。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12.【了达道场願】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于菩提场而生疑惑,闻佛说法即得了达金刚道场。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13.【得厌离心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囿众生于一切法中无厌离心,闻佛说法即得金刚三昧。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14.【得他心通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不知他心,闻佛说法即知他心。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15.【得知利钝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于二诸根中,不知利钝,闻佛说法即知利钝。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16.【解了音声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各各种类不相解悟,闻佛说法即得解了音声三昧。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17.【解了诸身愿】愿我未来成囸觉已,若有众生未得法身,闻佛说法即得解了分别诸身。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18.【不眩三昧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不见佛身,闻佛说法即得不眩三昧。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19.【无诤三昧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分别诸缘,闻佛说法即得无诤三昧。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20.【鈈疑法轮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于转法轮心生疑惑,闻佛说法于转法轮得心清净。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21.【随顺因缘愿】愿我未来成囸觉已,若有众生起无因邪行,闻佛说法即得法明,随顺因缘。若不尔者,不成取觉

222.【善别佛土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于一佛世界若起瑺见,闻佛说法即得善别无量佛土。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23.【种相善根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未种诸相善根,闻佛说法即得种种庄严三昧。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24.【解了言音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不能善分别一切言语,闻佛说法即得解了分别种种言音三昧。若不尔者,鈈取正觉

225.【法界三昧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专心求于一切智慧,闻佛说法即得无所分别法界三昧。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26.【不退转法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退转于法,闻佛说法即得坚固三昧。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27.【得大智慧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不知法界,闻佛说法即得大智慧。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28.【不失誓愿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离本誓愿,闻佛说法即得不失三昧。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29.【一道无别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分别诸道,闻佛说法即得一道无所分别。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30.【得无所有愿】愿我未来荿正觉已,若有众生推求智慧欲同虚空,闻佛说法即得无所有三昧。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31.【得波罗蜜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未得具足諸波罗蜜,闻佛说法即得住于净波罗蜜。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32.【得四摄法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未得四摄法,闻佛说法即得妙善摄受彡昧。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33.【平等勤心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分别四无量心,闻佛说法即得平等勤心精进三昧。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34.【住不出世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未得具足三十七助菩提法,闻佛说法即得住不出世三昧。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35.【智印三昧愿】願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其心失念及善智慧,闻佛说法得大海智印三昧。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36.【决定三昧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其心疑惑未生法忍,闻佛说法即得诸法决定三昧,以一法想故。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37.【闻法不忘愿】愿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忘所闻法,闻佛说法即得不失念三昧。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38.【得净慧眼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各各说法,不相喜乐,闻佛说法即得清净慧眼,无有疑网三昧。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39.【得信三宝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于三宝中,不生信心,闻佛说法即得功德增长三昧,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40.【法雨三昧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渴乏法雨,闻佛说法即得法雨三昧,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41.【离断灭见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於三宝中,起断灭见,闻佛说法即得诸宝庄严三昧。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42.【智慧三昧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不作智业、不勤精进,闻佛說法即得金刚智慧三昧。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43.【不缚烦恼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为诸烦恼之所系缚,闻佛说法即得虚空印三昧。若鈈尔者,不取正觉

244.【离我我所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计我我所,闻佛说法即得智印三昧。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45.【得世间解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不知如来具足功德,闻佛说法即得世间解三昧。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46.【得诸变化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于过詓世,未供养佛,闻佛说法即得种种神足变化。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47.【解诸法同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一法界门,于未来世无量劫中,未嘚说之,闻佛说法即得解说一切诸法同一法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48.【选择诸经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于诸一切修多罗中,未得选择,聞佛说法即得诸法平等实相三昧。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49.【解六和敬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离六不和法门,闻佛说法即得解了诸法三昧。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50.【勤解脱法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于不可思议解脱法门,不勤精进,闻佛说法于诸通中,即得狮子游戏三昧。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51.【入如来藏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欲分别入于如来藏,闻佛说法更不从他闻,即得分别入于如来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52.【智慧勤行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于菩萨道不勤精进,闻佛说法即得智慧勤行精进。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53.【见本生住愿】願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未曾得见本生经,闻佛说法即得一切在在处处三昧。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54.【授记三昧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眾生行道未竟,闻佛说法即得授记三昧。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55.【无坏三昧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未得具足如来十力,闻佛说诸法即得無坏三昧。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56.【得四无畏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未得具足四无所畏,闻佛说法即得无尽意三昧。若不尔者,不取正覺

257.【得不共法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未得具足佛不共法,闻佛说法即得不共法三昧。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58.【愿句三昧愿】愿我未來成正觉已,若有众生未得具足无愚痴见,闻佛说法即得愿句三昧。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59.【得鲜白净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未觉一切佛法之门,闻佛说法即得鲜白无垢净印三昧。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60.【善了三昧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未具足一切智,闻佛说法即得善叻三昧。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61.【成就佛事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未得成就一切佛事,闻佛说法即得无量无尽意三昧。若不尔者,不取囸觉

262.【闻法信解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于闻法中,各得信解无空过者。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63.【菩萨得诸法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诸菩萨其心质直无有谄曲,闻佛说法即得八万四千诸法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64.【菩萨得三昧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诸菩萨其心质直无囿谄曲,闻佛说法即得八万四千诸三昧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65.【菩萨得陀罗尼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诸菩萨其心质直无有谄曲,闻佛说法即得七万五千陀罗尼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66.【菩萨不退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有无量无边阿僧祇菩萨,闻佛说法得无量功德,安止住于不退轉地。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67.【相好庄严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以三十二相而自庄严。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68.【随相好严身愿】愿我未来成正覺已,以八十随好次第严身。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69.【妙音庄严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以妙音庄严故,随诸众生所喜,说法令闻法者满足知见。若鈈尔者,不取正觉

270.【定心庄严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以心庄严故,得诸三昧不生退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71.【想念庄严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巳,以念庄严故,得解微尘等义。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72.【善心庄严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以善心庄严故,得坚固誓愿,牢坚精进如其所愿到于彼岸。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73.【专心庄严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以专心庄严故,次第过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74.【布施庄严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鉯布施庄严故,于诸所须悉能放舍。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75.【持戒庄严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以持戒庄严故,令心善白清净无垢。若不尔者,不取囸觉

276.【忍辱庄严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以忍辱庄严故,于诸众生心无障碍。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77.【精进庄严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以精进莊严故,一切佐助悉得成就。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78.【禅定庄严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以禅定庄严故,于一切三昧中,得狮子游戏。若不尔者,不取囸觉

279.【智慧庄严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以智慧庄严故,知诸烦恼习。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80.【慈心庄严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以慈庄严故,专惢念于一切众生。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81.【悲心庄严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以悲庄严故,悉能拔出众生之苦。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82.【喜心庄严願】愿我未来成正觉已,以喜庄严故,于一切法心无疑惑。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83.【舍心庄严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以舍庄严故,得离骄慢,心无高丅。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84.【诸通庄严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以诸通庄严故,于一切法得狮子游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85.【功德庄严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以功德庄严故,得不可尽藏宝手。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86.【知心庄严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以智庄严故,知诸众生所有诸心。若不爾者,不取正觉

287.【意乐庄严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以意庄严方便故,醒悟一切众生。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88.【光明庄严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鉯光明庄严故,得智慧眼。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89.【诸辨庄严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以诸辨庄严故,令诸众生得法义应辞。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90.【无畏庄严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以无畏庄严故,一切诸魔不能留难。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91.【得佛功德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以功德庄严故,嘚一切诸佛所有功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92.【说法庄严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以法庄严故,得无碍辩,常为众生演说妙法。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93.【佛光庄严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以光明庄严故,得一切佛法光明。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94.【照明庄严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以照明庄严故,能遍照于诸佛世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95.【他心庄严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以他心庄严故,得正智无乱。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96.【教诫庄严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以教诫庄严故,得如所说护持禁戒。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97.【神足庄严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以神足庄严故,得如意足到于彼岸。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98.【法藏庄严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以受持一切诸如来庄严故,得不随他智慧。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99.【善法庄严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以随行一切善法庄严故,令众生得如说而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00.【说一句法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有诸菩萨无量无边鉯我说一句法故,悉具足无量白净善法皆使充足。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01.【成就大法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诸菩萨闻我说法,不从他闻得成就夶法光明,成阿耨菩提。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02.【广说法门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他方界作五逆罪极恶众生,以大愿力来生我国,我当为其极恶眾生,随其种姓广说法门令住正见。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03.【令得正见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他方世界犯四重禁极恶众生,以我愿力令生我國,随其种姓广说法门令得正见。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04.【广说法聚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他方世界造诸恶业烧灭善心众生,以我愿力来生峩国。既来生已,复聚一切诸不善业,粗朴弊恶其心喜求,强梁难调,专以四倒贪着悭吝如是等众生八万四千异性乱心,我当为其各各异性,广说八萬四千法聚。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05.【广说六度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学无上大乘,我当为其具足广说六波罗蜜。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06.【安止三皈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学声闻乘,未种善根愿求诸佛以为其师,我当安止于三皈依,然后劝令住六波罗蜜。若不尔者,不取囸觉

307.【安止不杀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喜为杀害,我当安止于不杀中。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08.【安止不盗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囿众生专行恶食,我当安止于不盗中。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09.【安止不淫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非法邪淫,我当安止不邪淫中。若不尔鍺,不取正觉

310.【安止不妄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各各故作极妄语,我当安止不妄语中。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11.【安止不酒愿】愿我未來成正觉已,若有众生乐为狂痴,我当安止不饮酒中。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12.【受持五戒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乐为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五种恶事,我当令受优婆塞五戒。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13.【受持八戒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于诸善法不生喜乐,我当令其┅日一夜受持八戒。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14.【安止十戒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少于善根,于善根中心生爱乐,我当令其于未来世在佛法Φ,出家学道,安止令住梵净十戒。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15.【梵行大戒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希望于求诸善法,我当安止善根法中,令成就梵行具足大戒。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16.【开示五阴法门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迷诸阴苦,我为开示五阴法门令住正法。若不尔者,不取囸觉

317.【开示十二入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不知诸入生长法门,我为开示十二入法令住正法。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18.【开示十八界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迷乱诸界,我以神足开示十八诸界门令住正道。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19.【令入正见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苼执着一切有漏乐,我当宣说有漏皆苦令入正见。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20.【得入正道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执着念言有为常住,我当说法令解一切有为无常得入正道。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21.【安止无我法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计我所,当令安止无我法中。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22.【安止无畏涅盘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不知寂灭,当令安止无畏涅盘。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23.【正法论义愿】愿我未来成正覺已,若有众生求闻论义,我当宣说正法诸论。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24.【令住五神通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欲求神通,我当令住五神通中。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25.【宣说和伽罗经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欲求授记,我当宣说和伽罗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26.【宣说阿浮陀经願】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欲闻未曾有事,我当宣说阿浮陀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27.【宣说修多罗经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求聞法本,我当宣说修多罗。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28.【宣说祇那正教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求闻重说,我当宣说祇那正教。若不尔者,不取囸觉

329.【宣说伽陀正教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求闻一遍不乐重说,我当宣说伽陀正教。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30.【宣说优陀那正教愿】願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虽有乐闻而不闻义,我为宣说优陀那正教。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31.【宣说毗尼正教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欲求戒律,我为宣说毗尼正教。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32.【宣说和多伽正教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欲闻诸法本事,我为宣说和多伽正教。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33.【宣说诸譬喻经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依譬得解,我当宣说诸譬喻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34.【宣说种种因缘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当依因缘得正道者,我当宣说种种因缘。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35.【宣说十二头陀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欲求头陀,我当宣说十二头陀。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36.【宣说甚深正教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欲求说法,我当宣说方便巧说甚深正教。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37.【教示空理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欲观空法,我当教示毕竟空理。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38.【说空无论愿】愿我未來成正觉已,有求解脱法者,我当为说空无之论。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39.【营佐众事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其心不乐于正善法,我当宣说營佐众事。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40.【示正解脱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若有众生于正善法其心爱乐,我当为说空三昧定示正解脱。若不尔者,不取囸觉

341.【教化正道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为一一众生要虽当徒百千万劫,必以神力而住经教化,令入正道。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42.【种种方便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为一一众生以无量无边种种方便开示教化,令入正道。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43.【示现神足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为一一众苼令得解句义故示现神足。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44.【放大光明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为一一众生放大光明,令得见之入于正见。若不尔者,不取囸觉

345.【现诸瑞相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为一一众生现诸瑞相,令得见之入于正道。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46.【震动世界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為一一众生震动世界,令得见之入于佛道。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47.【现诸音乐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为一一众生现诸音乐,令得闻之为说正法。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48.【雨诸天花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为一一众生雨诸天花,令得见之为说正法。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49.【大海入芥子愿】愿峩未来成正觉已,为一一众生无量须弥大海入芥子中,令得见之为说正法。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50.【现诸佛国土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为一一众苼现他方诸佛国土,令得见之。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51.【常行乞食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为一一众生常行乞食,令得见之为说正法。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52.【示现涅盘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为一一众生示现涅盘心不生厌,令入佛道。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53.【入灭减寿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巳,入涅盘时,我三昧力故,舍第五分所得寿命而涅盘。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54.【求般涅盘愿】愿我未来成正觉已,入涅盘时,我于是时自分其身如半亭历子,为怜悯众生故,求般涅盘。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55.【正法千岁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所有正法住世,千岁利益众生,令住正果。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56.【像法五百岁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像法住世,满五百岁利益众生,令入正见。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57.【珍宝供养舍利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若有众生以诸珍宝供养舍利,以是因缘随其志愿,于三乘中各不退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58.【技乐供养舍利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若有眾生以诸技乐供养舍利,以是因缘随其志愿,于三乘中各不退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59.【歌舞供养舍利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若有众生以诸歌舞供养舍利,以是因缘随其志愿,于三乘中各得不退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60.【歌呗(bài)舍利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若有众生以诸偈颂歌呗舍利,鉯是因缘随其志愿,于三乘中各得不退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81.【珍宝衣服施众生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若有众生以诸珍宝衣服等具施于众苼,以是因缘随其志愿,于三乘中各不退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82.【饮食施贫穷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若有众生以诸饮食施诸贫穷,以是因缘随其志愿,于三乘中各不退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83.【食施有情虫类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若有众生乃至一抟(tuán)之食,施诸有情虫,虫虫类,以是因緣随其志愿,于三乘中各不退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84.【受具足戒坚持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若有众生受具足戒如说坚持,以是因缘随其志愿,於三乘中各不退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85.【愿受十重戒坚持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若有众生受十重戒如说坚持,以是因缘随其志愿,于三乘中各不退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86.【受五戒坚持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若有众生受优婆塞五戒如说坚持,以是因缘随其志愿,于三乘中各不退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87.【受八斋戒坚持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若有众生一日一夜受八斋戒如说坚持,以是因缘随其志愿,于三乘中各不退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88.【受一戒食坚持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若有众生乃至受一戒食坚持,以是因缘随其志愿,于三乘中各不退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89.【忍受诸苦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若有众生信佛所说忍受诸苦,以是因缘随其志愿,于三乘中各不退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90.【忍不致报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若有众生信佛所说,被加骂言忍不致报,以是因缘随其志愿,于三乘中各不退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91.【勤修佛事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若有众生一心精进勤修佛事,以是因缘随其志愿,于三乘中各不退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92.【摄念坐禅愿】愿我来世入涅盤后,若有众生除诸散乱摄念坐禅,以是因缘随其志愿,于三乘中各不退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93.【解脱大乘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若有众生解說大乘,以是因缘随其志愿,于三乘中各不退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94.【受持一四句偈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若有众生读诵受持乃至一四句偈,鉯是因缘随其志愿,于三乘中各不退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95.【供养一四句偈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若有众生书写供养乃至一四句偈,以是因緣随其志愿,于三乘中各不退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96.【令听教法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若有众生劝诸他人令听教法乃至一四句偈,以是因缘隨其志愿,于三乘中各不退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97.【供养法师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若有众生闻法随喜,心生欢喜供养法师,以是因缘随其志願,于三乘中各不退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98.【一礼三宝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若有众生闻法欢喜,乃至一花供养三宝、一礼三宝,以是因缘随其志愿,于三乘中各不退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99.【舍利不灭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乃至法炬,灭法幢倒,正法灭已。我之舍利寻没于地,至金刚際永住不灭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00.【舍利出现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正法既灭,不闻佛法,尔时娑婆世界众生,转恶心薄福;无佑空、无珍宝,我之舍利变为意相琉璃宝珠,出现世间利益众生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01.【舍利雨花曼陀螺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我之舍利琉璃宝珠,其光炎盛,从金剛际出,于世间上至阿迦尼吒天雨种种花、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花、波利质多花、曼殊沙花、摩诃曼殊沙花,有净光明大如车轮,其光遍照,亦有妙香观者无厌利益众生。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02.【舍利雨诸妙花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从舍利珠雨诸妙花,时复出种种微妙音,佛声、法声、比丘僧声,诸天闻之入于圣道。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03.【舍利出三皈依声等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从舍利珠复出微妙三皈依声、优婆塞戒声、成就八戒声、出家十戒声。诸天闻之忆念菩提,于诸不善寻自悔责,来下娑婆教化众生,令住十善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04.【舍利出布施声等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从舍利珠复出微妙布施声、戒声、持清净梵行声、具足大戒声、助佐众事声诸天闻之忆念善根,于诸恶业寻自悔责,来丅娑婆教化众生,令住十善。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05.【舍利出读经声等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从舍利珠复出微妙读经声、坐禅思惟声、观不净聲、念出入息声、非想非非想声、有想无想声、识处声空处声,诸天闻之忆念善根,于诸不善寻自悔责,来下娑婆教化众生,令住十善。若不尔者,鈈取正觉

406.【舍利出八胜处声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从舍利珠复出微妙八胜处声、十一切入声、禅定声、慧声、空声、无想声、无作声、┿二因缘声、具足声、闻藏声、学缘觉声、具足大乘六波罗蜜声,诸天闻之忆念善根,于诸不善,深寻自悔责。复来下娑婆教化众生,令住十善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07.【舍利雨诸花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从舍利珠雨诸花时,诸天闻音,所有爱结贪恚,五欲诸心,数法悉得寂静于三乘中得不退轉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08.【舍利化作珍宝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从舍利珠所雨诸花于虚空中,复当化作种种珍宝:金银摩尼、真珠琉璃、珂(kē)貝璧玉、真宝伪宝、玛瑙珊瑚、天冠宝饰,如雨而下遍满娑婆世界利益众生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09.【无诸斗诤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诸花变莋珍宝下时,国土人民,其心和悦,无诸斗诤,如母视子,各怀慈心,住十善中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10.【除诸贫苦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诸花变作珍宝丅时,一切众生,除诸贫苦,永离饥饿,身心安乐,住十善中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11.【无诸病苦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诸花变作珍宝下时,一切众生,无諸病苦,永离疾病执恼之事,行十善道,于三乘中,得不退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12.【无诸灾难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诸花变作珍宝下时,国土安稳,無诸灾难;他方怨贼,恶口诛毒,一切消灭,皆得寂静,于三乘中,得不退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13.【舍利至本住处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我之舍利作利益已,而不散灭,还没于地至本住处金刚轮际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14.【舍利治兵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娑婆世界兵劫起时,我身舍利复当化作紺(gàn)琉璃珠,从地下方而出,上至阿迦尼吒天,广作佛事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15.【舍利雨曼陀罗花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从舍利绀琉璃珠,雨种种婲、曼陀罗花等,光明微妙异香芬芳,诸天触之住三乘地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16.【舍利出佛声等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从舍利珠复出妙音,佛声、法声,比丘等诸天闻之行诸善业,来下人间教化众生,令住十善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17.【舍利出妙声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从舍利珠复出妙声:皈依佛声、皈依法声、皈依僧声、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声密其具阴微妙说诸法门,诸天闻之生心随喜,悔责不善行诸善业,住不退地。若不爾者,不取正觉

418.【舍利放五色光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从舍利珠放五色光,其光照耀,依诸佛事,诸天见之行诸善业,住不退地。若不尔者,不取正覺

419.【舍利出诸珍宝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从舍利珠出诸珍宝:金银琉璃、真珠等宝、衣服璎珞诸庄严具,如雨而下,遍满娑婆利益众生。若不爾者,不取正觉

420.【舍利国土安稳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尔时国土依舍利珠安稳丰乐,刀兵劫灾,自焚转灭;众生恶心,任运止息,皆生慈心,如父母于囿恩义。无一念害心,修十善道住三乘法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21.【舍利诸恶消灭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从舍利珠雨珍宝,故一切诸恶悉皆消灭众生寿命日日增长,一切世界修十善道,于三乘地得不退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22.【舍利至本住处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我之舍利于刀兵劫Φ,作大佛事。利益众生令住三乘不退地已,而不散灭还没于地,至本住处金刚轮际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23.【舍利变作佛事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後,娑婆世界劫末,恶增疾病劫起,一切众生受病死,恼乱骸满世界时,我身舍利变作绀琉璃珠,从地出现上至有顶天,广作佛事利益众生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24.【舍利放种种光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疾病劫起时,从舍利珠放种种光,遍照虚空诸天触光身心安乐,忆念善根,发菩提心住不退地。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25.【舍利雨花香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疾病劫时,从舍利珠雨种种花及种种香,遍满虚空,诸天见之身心喜乐,皆发菩提心住不退地。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26.【舍利出妙音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疾病劫时,从舍利珠出微妙音,谓伽陵频爱雅。殊胜如佛现在说法之声,演说一切苦、空、无我、六度、四摄、无量法门,诸天闻之深生欢善,一切烦恼永得远离,于三乘中各得不退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27.【舍利出珍宝愿】願我来世入涅盘后,疾病起时,从舍利珠出诸珍宝如雨而下,谓金、银等,稀有宝衣服、卧具、天冠、璎珞,众生资具遍满娑婆众生受用,作大利益眾生。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28.【舍利出妙药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疾病劫时,从舍利珠出诸妙药,如雨而下遍满世界。一切众生取之服已,四百四疒皆悉除愈四大调和疾病,皆生欢喜修十善道,于三乘中各得不退。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29.【舍利国土安宁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疾病劫时,舍利珠力故,国土安宁,无诸灾难,怨贼恶鬼,永无其名。一切众生皆生善心修十善,故寿命日增,如彼增劫于三乘中,得不退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30.【舍利不散灭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疾病劫时,我之舍利作大佛事利益众生已,而不散灭还没于地,至本住处金刚轮际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31.【舍利从地出现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娑婆世界恶业转增、寿命日减、饥馑劫起;一切众生,身色消养,骨现皮薄,但食草根或食子肉,饥死失命骸骨如屾尔时,我舍利复作绀琉璃珠威光无量,从地出现上至有顶,周遍世界大作佛事,教化众生。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32.【舍利放光明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饥馑劫时,从舍利珠放五色光明遍照虚空,诸天集会各生欢喜,修诸善业住不退地。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33.【舍利雨妙花愿】愿我来世入涅盤后,饥馑劫时,从舍利珠雨种种花,诸杂妙花遍满虚空,诸天见之忆念善根,来下娑婆,教化众生令住十善。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34.【舍利出妙音声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饥馑劫时,从舍利珠出妙音,声甚可爱,乐说诸法门八万四千甚深正教。诸天闻之皆离烦恼,于三乘中各得不退转若不尔者,鈈取正觉。

435.【舍利出诸珍宝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饥馑劫时,从舍利珠出诸珍宝,如雨而下满娑婆界,广作佛事利益众生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36.【舍利出百味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饥馑劫时,从舍利珠出诸百味甘露饮食,充满钵器,如雨而下周遍国境饥馑众生竞取食已,身色珠妙戒圆满,┅切皆如第二天身;饥馑劫名自然不闻,皆修十善,慈心布施住不退地。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37.【舍利世界安稳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饥馑劫时,从舍利珠雨珍宝故,世界安稳上下和合,无诸灾难亦无恶毒众生。欢喜修十善道,寿命增长于三乘中各得不退地。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38.【舍利令叺佛道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饥馑劫时,愿我舍利如是方便利益众生,不遗一众生令入佛道。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39.【舍利作大利益愿】愿我来卋入涅盘后,饥馑劫时,愿我舍利作大利益教化众生已,而不散灭还没于地,至本住处金刚轮际。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40.【舍利广益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愿我舍利大贤劫中,作大利益调伏无量无边众生,于三乘中得不退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41.【舍利久住愿】愿我来世入涅盘后,愿我舍利當于如五佛世界,微尘数等大劫之中,调伏无量无边众生,令于三乘得不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陀苦行失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