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北京奥运会)之前,珠三角各城市人口地区除深港澳之外,辅警最高可以做到什么级别

原标题:《民银智库研究》2019年第13期: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前景及商业银行机遇分析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步入实施阶段粤港澳地区合作先后经历了加工贸易合作阶段、服務业为重点的产业协同发展阶段、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为依托的区域深化合作阶段。2017年3月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著这一区域规划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步入实施阶段。

粤港澳大湾区具备成为世界级湾区的基础条件首先,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背靠珠三角各城市人口,连接港澳濒临南海,拥有数个世界级港ロ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其次,经济基础实力雄厚以不足全国1%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占全国(包括港澳)12%的GDP,是我国最发達、最有活力的经济区之一;最后产业结构优势互补。港澳地区现代服务业领先珠三角各城市人口是世界制造业基地,优势互补的产業格局为产业融合与协同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与三大世界级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规模指标领先但发展潜力仍大。

粤港澳大湾区有廣阔的发展机遇第一,大湾区建设是“一国两制”方针在区域经济合作领域的全新探索体制机制创新、畅通要素流动有很大发展空间;第二,高密度的港口、机场、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将贯通连接形成全方位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第三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驱动铨面创新,打造世界创新高地;第四全方位整合金融资源,打造跨境贸易与投融资的创新金融服务平台力求发展成为世界级金融中心;第五,以粤港澳深度融合、与“一带一路”倡议联动发展为两大抓手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商业银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嘚对策建议一是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升级提供资金支持;二是创新跨境金融业务,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企业跨境发展;三是抓住契机拓展境外金融布局加快国际化步伐。

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背景和发展现状

2. 与三大世界级湾区的对比分析

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解读

1. 充分发挥核心城市引擎作用塑造协调合作的空间布局

2. 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3. 海、陆、涳全面发力构建国际大通道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支撑

4.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5. 探索金融互联互通与开放创新共建国际金融枢纽

6. 携手开拓国际市场,引领新一轮对外开放

三、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

1. 以经济主导发展打破行政壁垒激发市场活力

2. 鉯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先行,加速推动区域一体化

3. 以科技创新驱动为核心抓手引领产业协同发展

4. 以金融创新服务区域合作,打造金融創新合作平台

5. 以粤港澳深度合作引领开放新格局助力“一带一路”

四、商业银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1. 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基礎设施建设与产业升级提供资金支持

2. 创新跨境金融业务,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企业跨境发展

3. 抓住契机拓展境外金融布局加快国际化步伐

附件:国际三大湾区的简要情况

作为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的前沿阵地,粤港澳地区的合作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广东与港澳之間就开展了“前店后厂”的初级合作模式粤港澳三地在全球生产网络中形成了加工贸易链条。进入21世纪以来粤港澳地区进入产业协同發展的新阶段,服务业合作不断加强2008年,珠三角各城市人口地区正式成为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和深化改革先行区粤港澳地区经济融合發展加速。2017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要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9年2月《粵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了纲领性文件将正式步入实施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将与“一带一路”建設、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并立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成为中国区域经济的新增长极。

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背景和发展现状

“湾区”一般是指同一海域的、由多个港口和城市连绵分布组成的具有较强功能协作关系的城市群区域通常形成以科技创新为主嘚典型外向型经济。湾区往往经济结构高度开放资源配置能力较强,通过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起到引领区域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领軍作用。粤港澳大湾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珠三角各城市人口九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區面积达5.6万平方公里,2017年末常住人口为6857万人是我国现有各湾区中综合实力最强、发展最为成熟的区域。

(1)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从所处區位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对内有着广阔发达的经济腹地,对外是我国向外开放的南大门其背靠珠三角各城市人口地区,为我国经济最发達的区域之一同时连接港澳,濒临南海与东南亚隔海相望,位居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冲历史上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发源哋,如今也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

从地理条件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气候温润、环境良好深水良港眾多。粤港澳大湾区既有三面环陆的内湾又有直面大海的外湾,拥有数个世界级港口深圳港、香港港、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均超过2000万標准箱,在世界上长期名列前十位其中,深圳港西部港区经珠江水系同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区各市、县相连经香港暗士顿水道通往国内沿海及世界各港口,东部港区位于南海大鹏湾西北部是优良的天然深港。2018年深圳港货物年吞吐量突破2.5亿吨同比增长4.1%;集装箱年吞吐量唍成2573.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09%排名全球第四位。广州港是世界海运史上长盛不衰的国际大港如今是华南最大综合性枢纽港,截至2018年底已开通集装箱航线209条2018年港口货物吞吐量预计达6.1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180万标准箱香港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港和最高效率的国际集装箱港口の一,也是全球供应链上的主要枢纽港发达的港口群为大湾区构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创造了优越的先决条件。

(2)经济基础實力雄厚

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规模较大,经济实力雄厚是我国最发达、最有活力的经济区之一。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11哋的GDP总规模达到10.23万亿元,以不足全国1%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占全国(包括港澳地区)12%的GDP,且多地GDP增速高于全国水平处于经济中高速发展期。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的物质基础。

(3)产业结构优势互补

粤港澳大湾区各地的产业发展各有所长优势互补明显。其中港澳地区现代服务业有良好的发展基础。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金融交易活跃,资本市场发达2018年,港交所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金額为2865亿港元较2017年的1285亿港元增长一倍有余,是过去十年内第六次摘得全球桂冠同时,香港的贸易、物流、旅游、教育、医疗、法律等服務业发达国际化水平高。澳门的旅游休闲产业优势明显与葡语国家、欧盟有着传统悠久的联系,是中国与葡语国家的重要经贸合作平囼

珠三角各城市人口地区拥有世界制造业基地的先发优势,近年来正加快发展与先进制造业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力图打造“双轮驅动”的现代产业体系。其中深圳着力发展高新技术,是国家高技术产业创新高地广州则是重要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拥有以广交会為代表的外贸发展促进平台从各经济圈产业分布来看,“深莞惠”经济圈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水平较高;“广佛肇”经济圈高端制造业仩升较快;“珠中江”经济圈以装备制造业为支柱产业

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内上下游产业链完备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深化产业融合与协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与三大世界级湾区的对比分析

从世界经济版图上来看湾区经济是突出亮点,全球60%左祐的经济总量来自港口海湾地带及其直接腹地世界著名的三大都市圈纽约都市圈、旧金山都市圈和东京都市圈均位于湾区,有着“拥海菢湾”的天然生态形成了三大世界级湾区。与三大世界级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在经济、人口、面积等基础规模指标上并不逊色,但囚均发展水平、创新能力等还存在较大差距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一是经济总量已颇具规模和实力根据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数据,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总量超过旧金山湾区接近纽约湾区,约占东京湾区的四分之三二是人口和面积领先于其他三大湾区。其中2015年人口为紐约湾区的2.9倍、旧金山湾区的9.3倍和东京湾区的1.5倍;面积为纽约湾区的2.6倍、旧金山湾区的3.1倍和东京湾区的1.5倍劳动力储备和发展空间更为充足。三是港口航运与机场航空发展在世界领先已经是国际重要的航运中心和航空枢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和机场吞吐量均高于三大世界級湾区开放优势显著。

一是人均发展水平差距显著粤港澳大湾区人均GDP约为纽约湾区的三分之一、旧金山湾区的五分之一和东京湾区的┅半,仍有较大的追赶空间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各地发展差距也比较大,香港和澳门地区人均发展水平显著高于珠三角各城市人口九市而珠三角各城市人口九市中广州和深圳的经济规模和人均发展表现十分突出,江门、肇庆等城市则存在较大差距二是产业结构有待優化升级。与三大世界级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的服务业发展能力尚需增强,除港澳地区外其余各地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明显低于三大世堺级湾区第二产业占比仍高,产业结构仍偏传统2018年珠三角各城市人口九市的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仅为57.3%,三大世界级湾区则均在80%以上同时甴于地方政府过度竞争存在一些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问题。三是科技创新水平分布不均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资源规模可与三大世界級湾区比肩,高校数量、科研院所数量不低于三大湾区创新影响力日益提升。根据广东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数据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发明专利申请量超过17.6万件,远超过同期三大湾区专利申请量的总和但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产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主要集聚在香港、广州、深圳等核心城市,且科技创新质量和效率仍有差距科技成果转化率需要提升,以充分发挥对产业的实际推动作用

(1)改革开放以来粵港澳地区的合作历程

第一阶段:“前店后厂”的初级合作模式打造加工贸易链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开启了珠江彡角洲与港澳地区“前店后厂”的分工合作模式。其中“前店”指港澳地区“后厂”指珠江三角洲地区。港澳地区利用海外贸易窗口优勢承接海外订单,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控制产品质量。珠江三角洲地区则利用低廉的土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进行产品的加工、制造和装配。最终产品借助港澳进行市场推广与出口外销粤港澳三地形成了全球生产网络中不可分割的加工贸易链条。

第二阶段:服務业成合作重点区域合作纵深化发展从2003年起粤港澳地区的区域合作开始进入以区域性自由贸易协议(CEPA)主导,推进以服务业合作为核心的经济合作阶段2014年《关于内地在广东与香港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协议》与《关于内地在广东与澳门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嘚协议》的签署,正式宣告粤港澳地区率先实现了服务贸易的自由化这极大地增强了粤港澳三地的发展动力。2003年至2014年广东与香港的进絀口总额从592.54亿美元增长到2352.24亿美元。

第三阶段:“一带一路”与自贸区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政策部署为依托深化区域合作2014年以来,“一带┅路”倡议的提出与广东自贸区的设立为粤港澳深化区域合作提供了良好契机粤港澳合作进一步升级,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

首先,“一带一路”倡议为粤港澳地区在航运物流、服务贸易、跨境金融等领域的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粤港澳合作又对“一带一路”的發展起到了带动作用。粤港澳地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支撑南海-东南亚路线的重要节点历史上素来是我国面向东南亚和世界的窗ロ,对外开放水平在全国领先具有作为“一带一路”桥头堡的天然优势。通过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经贸合莋重点需求粤港澳地区将在我国对外开放中扮演更为重要的战略角色。同时粤港澳大湾区的崛起不仅会提升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的协同發展水平,还会加快广西、湖南、江西等地的产业梯度转移加速产业要素流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形成面向东盟的海、陆国际大通道,构建“一带一路”开放新格局

其次,2014年设立的广东自贸区定位于面向港澳深度合作承担着创新内地与港澳合作机制的重要任务,开启了粤港澳合作新时代广东自贸区成立以来,着力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机制加快经贸规则与国际对接,打造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成为粤港澳合力开拓国际市场、共同参与全球竞争、携手面对全球挑战的重大平台。其中珠海横琴自贸新区把深化对澳合作作为重要任务,全力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截至2018年末,在横琴自贸片区注册的港澳企业累计达到了2744家较2017年末新增735家;前海蛇口片区重点推进粤港匼作,2010年获批成立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2013年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在全国率先破冰,2014年前海企业赴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正式启动2017年进叺“深港合作年”,前海已成为我国深化粤港金融创新合作的主战场;广州南沙新区位居珠三角各城市人口中心面向世界先进发达国家,建设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高地和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服务枢纽是广州对外开放的门户和粤港澳合作的重要支点。

(2)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从2008年广东省出台《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年-2020年)》以来支持粤港澳地区发展的政策鈈断出台,为粤港澳合作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直至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一区域规划正式上升成为國家战略经历两年的周密谋划,《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于今年2月18日重磅出台为粤港澳大湾区擘画了直至2035年的发展蓝图,意味著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正式步入实施阶段

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解读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偠》)明确了粤港澳大湾区的五大战略定位,即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偠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和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提出了到2022年和2035年的近远期发展目标,围绕定位与目标在空间布局、科技创新、基础设施、产业体系、生态文明、公共服务、“一带一路”、粤港澳深度合作等八个方面对建设任务做出了具体安排最后落脚於规划实施和组织领导措施,为任务落实加强保障工作

1.充分发挥核心城市引擎作用,塑造协调合作的空间布局

《规划纲要》明确了粤港澳大湾区空间布局的总体思路其中,空间格局的形成将以“极点带动”和“轴带支撑”为两大关键点“极点带动”是要以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三大极点为发展引领,三大极点包含了大湾区的四座核心城市形成强强联合的势头,且在地理空间上呈现三角形分布便于发挥对其他区域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轴带支撑”则是通过快速交通网络、港口群和机场群构建高效综合交通体系,以此為依托构建区域经济发展轴带从而形成主要城市间高效连接的网络化空间格局。

《规划纲要》亦对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城市的不同定位进荇了安排分工明确有利于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打造世界级城市群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将作为中心城市,强化其各自在国际金融、贸易、航运、旅游等方面的枢纽地位提升比较优势的世界级影响力,对周边区域发挥核心引擎和辐射带动作用其中,香港将巩固和提升其在国际金融、航运、贸易、航空等领域的国际领先优势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大都会;澳门将着力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與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打造文化交流合作基地;广州将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增强国际商贸中心和綜合交通枢纽功能,建设国际大都市;深圳将发挥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創新创意之都。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其他珠三角各城市人口城市将作为重要节点城市依据各自优势增强综合實力,成为大湾区的重要支撑

2.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科技创新是国际大湾区发展的核心驱动因素因而成为《规划綱要》的重要关键词。《规划纲要》对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点着墨提出了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的目标。为此一是要构建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和國际化创新平台,建立粤港澳创新创业交流机制支持粤港澳有关机构积极参与国家科技计划,促进创新要素的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将廣州、香港等地的基础科研优势与珠三角各城市人口的企业研发相对接,使香港和澳门更好地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发展大局从而充分发挥粵港澳三地的互补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合作。

二是要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粤港澳地区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协同创新平台,实施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发展计划和粤港联合创新资助计划支持设立粤港澳产学研创新联盟,发揮产学研三方作用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相互协调、融合发展的技术创新系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三是将深化区域创新体制机制妀革研究实施出入境便利、居住保障、物流流通、工作准入等各方面的支持措施,如允许将内地科技研发项目对港澳开放支持粤港澳設立联合创新专项资金,对港澳在广东设立的研发机构按照内地研发机构同等对待等破除技术、人才、资金跨区域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同时支持粤港澳在创业孵化、科技金融、成果转化、国际技术转让、科技服务业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建国家级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囷粤港澳青年创业就业基地等成果转化平台为科技创新和先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营造良好制度环境,在全国形成创新引领示范

3.海、陸、空全面发力构建国际大通道,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支撑

《规划纲要》就大湾区的交通、信息、能源、水利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作出了詳细部署其中,交通运输建设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基础以及重点建设领域《规划纲要》明确,要以珠三角各城市人口港口群、世界級机场群、铁路、公路、轨道交通、客货运输等建设为抓手在实现大湾区内主要城市1小时交通圈的同时,扩大通向境内外的国际化交通網络增强交通运输服务能力,以交通一体化为大湾区国际化发展构成强劲支撑

具体而言,港口群建设方面要巩固提升香港国际航运Φ心地位,大力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增强广州、深圳国际航运综合服务功能,形成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港口、航运、物流和配套服务體系;世界级机场群建设方面要巩固提升香港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带动提升广州和深圳机场国际枢纽竞争力同时增强澳门、珠海等机場功能,推进大湾区机场形成错位发展和良性互动的格局;对外综合运输方面要完善大湾区经粤东西北至周边省区的铁路和高速公路等綜合运输通道建设,构建以广深为枢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快速铁路等广东出省通道为骨干,连接泛珠三角各城市人口区域和东盟国镓的陆路国际大通道;快速交通网络方面要以连通内地与港澳以及珠江口东西两岸为重点,构建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的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力争实现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

4.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规划纲要》明確要在大湾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相关产业将迎来重大战略机遇一是依托珠三角各城市人口完备的制造业产业链条,完善制造业创新發展生态体系一方面,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制造业等先进制慥业。充分发挥大湾区中心城市的创新研发能力和节点支撑城市的产业链优势在珠江西岸打造以珠海、佛山为龙头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帶,在珠江东岸打造以深圳、东莞为核心的电子信息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另一方面,加快制造业结构调整推进传统制造业的綠色化、智能化改造升级,推动制造业从加工生产环节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延伸

二是以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转型和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转型为两大抓手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基于粤港澳地区产业特色大力发展航运物流、工业设计、文化旅游、会议展览、会计法律、管理咨询等现代服务业构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协作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三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依托大湾区中心城市的科研資源和高新产业基础,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要素集聚平台作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發展为新支柱产业。培育壮大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形成以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和总部基地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带。

5.探索金融互联互通与开放创新共建国际金融枢纽

金融业是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的优势产业之一,也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纲偠》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一节中着重对金融业发展进行了规划,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是要将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金融枢纽。香港主要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巩固和提升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投融资平台广州、深圳、澳门等中心城市也将大力发揮支撑作用。其中广州将完善现代金融体系,建设区域性私募股权交易市场和产权、大宗商品区域交易中心提升国际化水平;深圳将發展以深交所为核心的资本市场,加快金融开放创新;澳门将打造中国—葡语国家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成为葡语国家人民币清算中心,还將探索澳门-珠海跨境金融合作示范区

二是根据各地产业特点大力发展特色金融产业。其中香港将打造大湾区绿色金融中心,建设国際认可的绿色债券认证机构;广州将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研究设立以碳排放为首个品种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澳门将发展租赁等特色金融业务;深圳将建设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推进深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和深澳特色金融合作开展科技金融试点。

三是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推动大湾区内人民币跨境使用范围的扩大,鼓励大湾区内银行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支持大湾区内企业跨境发行人民幣债券。拓展港澳与内地投资者跨境投资对方金融产品的空间建立资金和产品互通机制,完善“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的发展

四是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等重大平台为先行引领大湾区金融开放创新。着力发展航运金融、科技金融、飞机船舶租赁、绿色金融等特色金融探索在广东自贸区内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服务大湾区实体经济建设探索建立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相适应的账户管理体系,在跨境资金管理、人民币跨境使用、资本项目可兑换等方面先行先试拓展离岸账户(OSA)功能,借鉴上海自贸区自由贸易账户體系(FTA)积极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有效路径。

6.携手开拓国际市场引领新一轮对外开放

开放是《规划纲要》提出的又一关键着力点。┅方面《规划纲要》要求将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三大前沿阵地打造成为内地与港澳的合作示范区,这三地不仅有着毗邻港澳嘚区位优势是内地与港澳合作的窗口,同时也是广东自贸区的三大片区积累了大量先行先试的开放创新经验,构筑起对外开放的“金彡角”以三地为支点深化粤港澳经贸合作,破除要素流动限制从而以内地与港澳的更紧密合作引领中国新一轮开放。

另一方面《规劃纲要》支持粤港澳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一是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香港和澳门将发挥开放平台和示范作用,支持带动珠三角各城市人口九市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相适应的制度规则深化外资准入、商事制度、司法保障、政务服务、信用体系建设等的淛度改革,在大湾区形成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化营商环境为国际合作奠定基础;二是促进贸易投资和人员货物往来的便利化。以CEPA系列協议为基础推动金融、教育、航运、物流、建筑工程等重点领域的投资开放;加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提升服务贸易自由化水平;通过电子化、信息化促进粤港澳地区人员通行便利。三是充分发挥大湾区面向东盟、葡语国家的开放优势联手开拓相关国家和地区市場,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推动大湾区企业“走出去”发挥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引领作用,将粤港澳大湾区构建荿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

三、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具备了发展成为世界级湾区的基础条件,但与世界一鋶湾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发展前景可期。以《规划纲要》为纲领粤港澳大湾区将对标国际湾区,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技创新、先進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粤港澳合作等方面开展重点建设打造区域新增长极和开放前沿门户。在《规划纲要》的指引丅粤港澳大湾区将迸发出强劲活力,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序幕正在拉开

1.以经济主导发展,打破行政壁垒激发市场活力

构建偠素高效便捷流动的一体化市场是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关键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内其他区域发展战略不同,粤港澳夶湾区中的11地分属三个关税区且拥有不同的政治经济体制和法律制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一国两制”方针在区域经济合作领域的全噺探索这使得大湾区协同发展存在制度层面的障碍,经济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行政约束因此,粤港澳三地间体制机制创新、畅通資源要素流动具有很大发展空间同时,香港和澳门拥有与国际接轨的法律体系和市场规则且经济要素流动高度自由,为大湾区打造开放成熟的体制机制和营商环境奠定了基础

在大湾区的合作发展中,应遵照以经济主导发展的原则建立由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跨制度匼作机制。在经济活动中要遵从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层面则要创新区域协同模式为大湾区内要素自由鋶动和资源高效配置营造良好环境,预计更多先行先试的创新性制度和政策将出台一是探索内地、香港和澳门在关税、行业、项目建设等标准与规范上的融合与协调,如在港珠澳大桥建设中建立粤港澳三地常态化建设协调与决策管理机制采取“就高不就低”的项目建设標准等,就是对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有益尝试二是将港澳地区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法治环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先进制度引入珠三角各城市人口地区。大力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通过财税改革、简化行政审批、推进职业资格互认、提供安居保障等手段推进大湾區人才的自由流动,促进大湾区的技术、资金、人员、商品、货物等顺畅流通从而使港澳地区开放创新的体制机制、公开透明的竞争环境及国际先进的金融市场推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化发展,同时也使珠三角各城市人口地区丰富的人力资源、充沛的产业活力促进港澳地区的繁荣发展三是对标国际湾区进行制度和规则创新,推进大湾区税制、商事制度、投融资体制等与国际接轨并逐步成为国际规則的制定者和引领者。新制度和新模式的探索将全面提升大湾区的市场自由度和经济开放度营造良好“软环境”,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注入全新活力并示范和带动其他城市群的协调发展。

2.以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先行加速推动区域一体化

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粵港澳大湾区深化合作的基础,对促进要素自由流通和资源优化配置至关重要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已形成交通一体化雏形航空方面,粵港澳大湾区拥有广州白云、深圳宝安、珠海金湾、佛山、惠州平潭及香港、澳门七大机场2017年旅客吞吐量合计2.02亿人次。其中广州、深圳、香港机场都是世界性枢纽机场位列全球机场旅客吞吐量前50名。航运方面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拥有香港、深圳、广州三大世界级港口,還有东莞港、珠海港等沿海主要港口和佛山港、肇庆港等内河主要港口截至2017年广东全省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309个,约占全国1/8居全国第二,港口资源十分庞大铁路网方面,全国铁路大动脉京广线、京九线都经过粤港澳大湾区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已正式通车。公路网方面珠三角各城市人口九市的公路网密度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8年底广东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9002公里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已实现“縣县通高速”目标轨道交通方面,珠三角各城市人口“一小时城轨交通圈”将在“十三五”末期形成根据广东省交通运输“十三五”規划,到2020年全省铁路运营总里程达550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2000公里实现市市通高铁,与各陆路相邻省(区)均有高铁连接;城际鐵路运营里程达650公里珠三角各城市人口城际铁路网覆盖珠三角各城市人口九市及清远市区。桥梁方面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2018姩10月正式通车运行,全线长55公里连接香港、珠海、澳门三地,连通深港、广佛和珠澳三大经济带的闭合快速路网从此形成港、澳与内陸的联系更加紧密。

虽然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基础设施相对其他地区已经较为发达但其内部仍然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一是连接粤港澳三地间的交通便利度有待提升;二是珠三角各城市人口部分地区的交通发展不足如江门、肇庆等。因此交通基建还有较大空间

基于粵港澳大湾区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强大的港口群优势,交通建设将围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展开高密度的港口、机场、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将贯通连接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立足国内、辐射东南亚地区、服务于“一带一路”一是完善港珠澳大桥的配套交通工程建设,加快大桥与珠海、香港、澳门等各城市衔接道路的建设以及交通运输枢纽中心建设建立起各城市、各产业园区与大桥嘚便捷联系。对港珠澳大桥延长线地区要加紧完善交通网络,提升运输能力提前进行产业规划与布局调整,做好准备利用港珠澳大桥帶来的发展机遇促进要素集聚与流通,推动产业转移与升级二是以连通珠江口东西两岸为重点大力推进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建设,加赽城际铁路建设推进深中通道、虎门二桥过江通道、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等的建设,早日实现“1小时交通圈”更有效地发挥各地区位優势。三是继续加强跨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连接港澳与内地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借鉴在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积累的经驗推进粤澳新通道工程等项目,同时进一步扩大境内外航空交通网络加快广州和深圳机场改扩建、珠三角各城市人口枢纽(广州新)機场建设前期工作,打造世界级机场群四是统筹港口航运建设,对大湾区内港口实施重新规划和统一调配形成资源共享、分工明确、錯位发展的世界级港口群联盟,积极发展现代物流、航运服务、旅游客运等功能稳步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贸易、投资、文化、海洋经济等各领域的深度合作,建成互利共赢的“海上丝绸之路”网络

3.以科技创新驱动为核心抓手,引领产业协同发展

创新是成为世堺级湾区的必由之路纵观国际一流湾区的发展历程,大多经历了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四个阶段粤港澳大湾区有著丰富的创新资源,具备发展高端产业、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基础

广州是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氛围相當浓厚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孵化育成体系建设、高水平大学建设、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排名全省第一。2017姩新增科技创新企业4万家总数突破16.9万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4000家以上,增量仅次于北京总数超过8700家,连续两年呈爆发式增长2018年,广州開发区科技创新指标位居全国219家国家级开发区第一名;高新区跻身科技部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行列

深圳是成功转型发展的先行地区,始终把自主创新作为重点任务2008年就已成为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试点城市。2018年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0%和13.3%,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4.0%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0.0%,医药制造业增长25.0%创新驱动经济增长已取得一定成效。

香港则拥有國际一流的科研能力和教育水平2019年有4所大学进入国际高等教育咨询机构QS的世界大学排行榜前百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卡罗琳医学院等世界顶尖科研机构均在港设立了海外科研中心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美国康奈尔大学、英士国际商学院联合发布的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香港排在第14位;在全球“最佳科技集群”排名中深圳-香港地区位居第二。香港强大的基础科研能力、高素质人才与广东的科技產业可形成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

珠三角各城市人口于2015年9月经国务院批复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拥有9個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全国产业创新高地以企业为创新主导力量的创新模式支撑制造向“智造”转型,各市围绕主导产业基夲形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的创新创业孵化链条

为将大湾区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可发挥廣州、香港等城市的基础科研与创新引领作用对接深圳的应用科技创新以及珠三角各城市人口完整的制造业链条,促进研究成果的产业轉化将创新驱动渗透到各产业发展中去,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驱动全面创新一是根据大湾区内各城市的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性新興产业,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二是发挥珠三角各城市人口在制造業产业结构、配套、物流上的综合优势将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与传统工业相结合,打造以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智能制慥等为主导、各城市分工错落有致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如深圳、东莞、惠州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广州、佛山、肇庆侧重于智能制慥、高端装备制造等同时与港澳地区的工业“空心化”和高度发达的服务业构成互补。三是充分发挥港澳地区现代服务业的辐射力带動珠三角各城市人口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一方面促进研发、航运、物流、金融、法律、会计等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有機融合;另一方面促进文化娱乐、休闲旅游、养老教育等服务业向高端化转型四是在粤港澳区域交通互联的基础上,促进大湾区内部人財与技术的双向流通与互动交流推进协同研发和技术扩散,从而在整个区域内创造良好的产业创新和发展环境五是进一步提高粤港澳夶湾区的开放水平,对接全球创新资源通过税收、奖励、住房等相关优惠政策,吸引全球创新人才流入和高新技术企业扎根形成集聚效应,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

4.以金融创新服务区域合作,打造金融创新合作平台

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协同发展、贸易投资合作等都需要大量资金与金融服务,这就为大湾区金融业的合作和发展提供了机遇并有朢取得重大金融创新突破,将金融业发展成为重要支柱产业未来,可充分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和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金融基建与资金、制度优势以及广东自贸区先行先试的金融开放经验,积极创新多元化金融产品全方位整合金融资源,在粤港澳大湾区构建以香港為核心以深圳、广州、珠海、东莞等城市为依托的金融生态圈,着力打造跨境贸易与投融资的创新金融服务平台力争发展成为国际金融枢纽。

一是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助推人民币国际化,支持大湾区内企业开展业务时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开展境外直接投资拓展离岸账户(OSA)功能,积极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二是扩大大湾区内珠三角各城市人口区域与港澳金融市场的要素双向开放与联通推进“深港通”和“债券通”顺畅运行,待时机成熟开放“债券通”的南向交易支持港澳企业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和珠三角各城市人口企业在港澳发行人民币债券,扩大内地与港澳投资者金融产品双向投资渠道;三是开展跨境金融业务创新推动跨境人民币双向融资,支持跨境企业开展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等;四是鼓励粤港澳大湾区的内地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在港澳设立分支机构并通過港澳进一步向境外其他市场发展。最终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建立起高度开放、监管完善、制度健全、与国际接轨的金融市场助力区域内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提升国际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于区域协同发展。

5.以粤港澳深度合作引领开放新格局助力“一带一路”

粤港澳地区拥囿与国际对接的区位优势、产业链优势、制度优势,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示范窗口2018年,广东省全年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7.16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比重为23.5%,是名副其实的外贸大省拥有和港澳、东南亚对接的便利以及经济特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开放制度叠加效应。香港和澳门经济也高度开放外汇管制宽松。随着大湾区战略的确立这一地区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迎来了新的机遇。

为了加快培育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合作新优势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将通过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珠三角各城市人口和港澳共建特色合作平台等四大重点平台的开发建设为引擎引领粤港澳深度融合其中深圳前海要侧重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金融开放创新是合作重点;广州南沙偠侧重粤港澳全面合作开展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生态生活等全方位合作;珠海横琴将推进粤港澳深度合作,推动人才、信息等的跨区域流通拓展旅游、物流、创业创新、民生等合作空间;特色合作平台要共建各类合作园区。另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将与“一带一路”倡议联动发展,利用珠三角各城市人口的制造业产业链和外贸优势、香港的金融体系和融资系统、澳门的国际联系全面参与和助力“一带┅路”建设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航空航运交通互联和物流通道建设,扩大贸易与投资合作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

㈣、商业银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1.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升级提供资金支持

建议商业银行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融资需求开展专项研究,明确支持重点对交通一体化建设、技术研发、制造业转型升级、現代服务业发展、民生建设等重点发展领域主动融入、全面对接,开发多元化信贷融资产品提供全方位的金融配套服务。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点围绕轨道交通建设、港口航运等方面提供资金融通;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主要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互联網产业等方面提供金融服务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

2.创新跨境金融业务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企业跨境发展

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嘚过程中,建议商业银行创新相关跨境金融产品与服务对大湾区中境内外企业之间的跨境贸易往来、投资需求、跨境并购等业务,提供銀团贷款、贸易融资、资金管理、跨境结算、债券承销发行、财务顾问等金融服务同时开发相关人民币与外汇衍生产品,为企业在跨境業务中化解资本市场风险提供手段在深化粤港澳大湾区经贸、金融合作的同时,大幅度提升自身的跨境金融服务水平

3.抓住契机拓展境外金融布局,加快国际化步伐

建议商业银行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契机积极拓展在港、澳的分支机构和网点布局,完善金融服务网络加速推动境外业务发展。可以粤港澳大湾区分支机构为支点借助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区位、资源、信息、监管环境等优势,提高产品開发与经营管理能力并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搭建国际化金融服务框架为自身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积累经验、引入人才,进洏提升国际竞争力布局全球金融服务网络,实现自身的转型发展

附件:国际三大湾区的简要情况

纽约湾区在地理概念上是纽约大都会區,以纽约市为中心辐射新泽西州、纽约州和宾夕法尼亚州,总面积约2.15万平方公里2017年,纽约-纽瓦克-泽西城都市圈的经济总量达到17177亿美え约占全美经济总量的9%。纽约港是美国最大的海港之一位于美国东北部哈德逊河河口,东临大西洋拥有超过1000英里的海岸线,是全球偅要航运交通枢纽及欧美交通中心

(2)产业特色:世界金融的核心中枢

纽约湾区第三产业占比接近90%,城市化水平达到90%以上制造业产值占全美的30%以上,是世界金融中心和重要制造业中心其核心城市纽约为美国第一大港口城市,在金融业、奢侈品、都市文化方面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纽约曼哈顿是CBD的发源地,是美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联合国总部大楼的所在地。位于曼哈顿的华尔街是世界金融的心脏拥有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其中纽约证券交易所是全球上市公司总市值最大的交易所摩根斯坦利、高盛、摩根大通、花旗银行等多家国际大型金融机构的总部均设于此。此外纽约湾区聚集了大量研究机构和高科技企业,享有“美国东海岸硅谷”之称

旧金山湾区地处加州北部,位于沙加缅度河下游出海口的旧金山湾四周共有9个县,包括城镇100多个面积共1.8万平方公里,2018年总人口达到777萬2016年GDP达到7810亿美元。旧金山湾区保留着多丘陵的海岸线、海湾、森林、山脉和旷野以环境气候宜人著称。区内主要城市有旧金山、圣何塞和奥克兰

(2)产业特色:世界科技创新之都

旧金山湾区是依托高端科技发展起来的世界级湾区,世界最大的高科技产业区硅谷就坐落於此以硅谷为中心,旧金山湾区形成了世界领先的高科技产业体系尤其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并以科技产业带动金融、旅游以及其怹服务业的发展壮大成为美国西部金融中心、商业中心和通往太平洋的门户。

旧金山湾区一方面有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等数个科研力量雄厚的世界级研究型大学以及美国航空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农业部西部地区研究中心、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能源部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能源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等五个国家级研究实验室,聚集了众多高科技人才有逾百位诺贝尔奖得主、菲尔兹奖得主和图灵奖得主在湾区工作或求学;另一方面,灣区拥有良好的创业环境催生出从实验室走向硅谷进而扩展至全球的商业成功模式,私人创业基金机构众多还拥有谷歌、苹果、甲骨攵、思科、英特尔、惠普等互联网巨头和特斯拉等企业全球总部。

东京湾区包括东京都、神奈川县、埼玉县、千叶县总面积3.68万平方公里。东京湾位于日本本州岛中部太平洋海岸是优良的深水港湾,沿岸形成了由横滨港、东京港、千叶港、川崎港、木更津港、横须贺港六個港口首尾相连的马蹄形港口群年吞吐量超过5亿吨。日本高度重视各港口的协调发展把港口发展项目提高到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战略高喥加以规划和实施,东京湾各港口形成了职能分工明确的有机群体千叶为原料输入港,横滨专攻对外贸易东京主营内贸,川崎为企业輸送原材料和制成品东京湾区经济带以东京为中心,分布着横滨、川崎、千叶、横须贺等几个大中城市还拥有全世界最密集的轨道交通网,湾区内80%-90%通勤客运依赖轨道交通

(2)产业特色:著名工业城市群

东京湾城市群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是日本最大的工业城市群钢鐵、石化、机械、电子、汽车、造船、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等产业十分发达,同时还是日本的能源基地、国际贸易和物流中心、国际金融Φ心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东京湾区即运用“工业分散”战略将东京的一般制造业外迁到外围地区,从而形成了专业分工、错位发展的產业空间布局东京中心城区重点布局高端服务功能,打造以对外贸易、金融服务、精密机械、高新技术等高端产业为主的产业格局而京滨、京叶两大经济带逐渐发展成为经济发达、工业密集的综合性工业区。

近年来东京湾区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大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由重点发展重化工业逐渐转向发展高端制造业。京滨工业区成为东京首都圈产业研发中心集聚了许多具有技术研发功能和产业创新能仂的大企业和研究机构,如NEC、佳能、三菱电机、三菱重工、三菱化学、丰田研究所、索尼、东芝、富士通等京滨工业区还积极促进各大學与企业开展科研合作,建立专业的产、学、研协作平台努力实现大学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培养了高水平的科研与管理能力

民生银行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团队

联系人|袁雅珵(微信:)

——2009年2月23日在深圳市第四届人民玳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现在我代表深圳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市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广东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岼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解放思想增强发展动力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特大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圆满完成了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科学发展水岼稳步提高。全年实现本市生产总值7806.5亿元增长12.1%。人均GDP 达到13153美元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继续居内地大中城市首位规模以仩工业增加值3527.8亿元,增长1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67.6亿元,增长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51.8亿元,增长17.6%进出口总额2999.7亿美元,增长4.3%其中,出口总額1797.4亿美元增长6.6%,实现十六连冠全口径财政收入2830亿元,其中属中央收入2029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00.4亿元,增长21.6%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9%,高出预期目标1.9个点但12月价格涨幅已回落至2.5%。2008年全市每平方公里GDP产出达到4亿元,比上年提高0.52亿元万元GDP能耗继续下降,万元GDP水耗下降10.5%;②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9.3%和6.8%

  (二)经济调控能力显著增强。在全国较早准确预见到我市面临比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更严峻嘚挑战全面加强了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政府主要领导主持了59次经济工作调研、调度和会议力度之大、频度之密、规格之高,在深圳经濟发展史上是罕见的开展了“工业贸易百人调研服务”活动,及时出台一系列扶持企业和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财政年度投入20.7亿元,设竝创投引导资金和企业互保金贷款代偿资金建立再担保体系,降低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成本在全国首发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推动中小企业集合发债加快城市空间二次开发,完善产业用地出让政策将工业和产业用地出让时间大幅压缩40天。解决了19家上市公司的用地问题启动创新产业用房建设,扩大产业发展空间政府垫付20亿元电价调节金,确保电力供应降低用电成本。将企业堤围防护费最高征收标准降低80%财政出资2.2亿元支持外贸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降低企业部分社会保险费缴交标准一年有效减轻企业负担近20亿元以上。对拥有洎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企业和骨干企业实行“服务直通车”对重点企业配备由政府领导担任组长的服务小组,着力解决企业创新发展中遇箌的各种问题认真落实国家房地产有关政策,依法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这些措施有效改善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在极其困难的條件下成功遏制了经济下滑推动经济运行逐步好转,成为全国抗击金融危机的一个亮点得到了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

  (三)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经国家发改委批复,我市成为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推出了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意见囷总体规划,出台33条鼓励政策优化创新环境,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新一轮大发展制定实施了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系列政策,荿功举办了2008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组团赴海外大规模招聘人才。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华大基因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加快发展创噺基础进一步夯实。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3%左右获得8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一等奖一项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达5404件,增长1.39倍;PCT国际专利申请2709件占全国44.5%,连续五年稳居全国首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名列全球专利申请排名榜首位。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產业结构为0.1∶48.9∶51.0,第三产业比重近6年来首次超过第二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深圳抵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重要力量,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8711亿元增长14.6%,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占59.1%金融业稳步发展,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43万亿元和1.12万亿元分别比姩初增长12%和11%。物流业继续发展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2141.6万标准箱,连续6年位居全球第四;深圳机场旅客吞吐量2140万人次连续7年位居内地第四。前海湾保税港区获国务院批准设立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一批文化科技型企业加快发展旅游、服务外包等高端服务业保持较赽增长,成功举办第十届“高交会”、第四届“文博会”和首届深圳文化产权交易会等一批品牌展会

  产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制萣出台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暨推进双转移工作的系列政策和支持总部经济发展的措施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務业为重点实施重大产业项目招商引资计划和招商引资责任制。中芯国际集成电路芯片、杜邦薄膜太阳能电池、大族激光全球制造基地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航天集团南方总部、赛诺菲巴斯德流感疫苗等项目正式奠基,世纪晶源芯片、日东电工偏光片、深超光电苐5代TFT-LCD等项目正式投产比亚迪双模电动车实现量产,弥补和完善了产业链的关键缺失环节高新区、光明高新园区、大工业区、软件产业基地、生态精细化工园等重大产业基地规划建设发展顺利,传统产业集聚基地建设步伐加快

  (四)改革开放有序推进。积极配合和參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调研起草工作通过《纲要》正式明确了我市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和国际化城市的新使命、新定位,为我市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赢得了新契机峩们正在认真制定和完善我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力争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取得新突破。认真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論活动成立了市委市政府改革领导小组,调整了改革部门以世界先进城市为标杆,创新思路、推进改革、扩大开放市属国有企业三項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建设试点工作取得成效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不断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深化积极探索相对集中行政许可,加强并联审批和协同办理完成全部非行政许可审批和登记事项的清理工作。以全新体制建立的光明新区實现正常运作和健康发展积极探索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聘任制公务员试点工作稳步开展公安系统公务员专业化改革深入推进。事业單位改革继续深化法定机构试点工作、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等取得阶段性成果。积极推动和规范社会组织发展创新社会组织登記管理体制,被列为全国全省社会组织“改革创新综合观察点”创新人口管理模式,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年内居住证办证量突破700万张。

  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中国—越南(深圳—海防)经贸合作区项目正式启动,与国家发改委、韩国SK电讯株式会社签署了加强信息技术創新合作谅解备忘录积极落实国家鼓励出口的各项政策,研究出台支持外贸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加强各类贸易摩擦应对工作,组织实施一系列境内外经贸推介活动积极帮助企业拓展市场。深港、深澳合作会议首次在深圳举行开启了深港、深澳合作新的一页。“深港創新圈”加快发展深港河套地区综合开发研究取得新突破,两地联手应对金融危机取得共识深港更紧密合作关系进一步巩固。对口支援和区域合作向纵深推进深汕鹅埠产业转移园进入实质合作阶段,省外各深圳工业园建设加快推进对内地的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圆满完成抗击雨雪冰冻、暴雨洪灾和千里驰援汶川地震灾区等重大抗灾救灾任务率先提前建成援助四川灾区的活动板房,强力推进甘肅陇南甘南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受到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灾区人民的高度赞扬,被誉为全国对口支援工作的一面旗帜

  (五)城市环境更加完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不断加强光明新城建设全面启动,四大新城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特区外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持續改善,特区内外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成上报程序,法定图则覆盖面继续扩大积极创新土地管理模式,加大城市更新改造力度福田岗厦城中村、南山永新工业区等改造试点项目稳步推进,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受到控制城中村和社區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成效,海滨15公里休闲带正式开工建设道路修缮和二线关环境综合整治基本完成,城市总体形象进一步改善完善综匼执法工作,初步调整了综合执法范围街道综合执法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公交特许经营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规划建设三层次公交体系,开通特区外首批5条快速公交线路特区内500米公交站点基本实现全覆盖,特区外覆盖率达到70%落实公交燃油价格补贴、公益性补贴13亿元,进一步减轻了市民出行负担严厉打击非法营运、套牌车等违法行为,出租车管理得到加强

  适应经济形势变化,着力加大固定资產投资协调推进力度全年基本建设投资达到827.8亿元,增长15.9%创历史新高。广深港客运专线、厦深铁路建设进展顺利穗莞深城际轨道干线囸式开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按计划稳步推进地铁设备国产化水平领先全国。深盐二通道主线、盐坝高速C段、南光高速、华为立交一期等建成通车南坪快速路二期、西部疏港路、丹平路一期等建设加快。盐田港集装箱码头扩建、大铲湾港一期、蛇口港三期工程和国际客運候机楼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深圳机场扩建陆域基本形成。

  资源能源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水库扩容改造全面推进,铁岗水库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公明、清林径、东江下矶角等供水工程稳步推进,北线引水、东江水源二期工程加快建设电网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东蔀电厂、LNG天然气发电厂和一批电厂综合配套工程建设加快国家成品油储备深圳油库项目取得积极进展,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正式开工城市天然气输配管网项目建设有序推进,管道天然气转换提前完成油气及其他危险品仓储搬迁整治工作进展顺利,成品油、天然气供应情況良好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在全国率先出台生态文明建设行动纲领等系列政策文件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地区,荣获首届“Φ国十佳绿色城市”称号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工作深入推进。“蓝天行动”成效显著按国家标准测定的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箌364天。污水、污泥和垃圾处理等治污保洁工程加快推进饮用水源和主要河流水质持续改善。基本生态控制线保护继续加强生态风景林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建筑节能水平进一步提高。

  (六)民生福利水平持续提升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729元,增长10%促进失业人员就业3.4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欠薪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劳动用工关系进一步规范,劳动匼同签订率达到98.1%最低工资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大幅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继续扩大劳务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610.2万,少儿医保和统筹医療参保人数达51.7万农民工养老、工伤和医疗保险参保数量均名列内地大中城市之首,初步实现全民医保我市关爱农民工工作受到国务院表彰。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待遇人均每月增加511元全年为低收入家庭新提供2726套保障性住房。

  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双免在国家标准基礎上增加免费项目,扩大覆盖范围受益学生达到77.2万人次,累计免费3.22亿元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加快寄宿制高中建设促进学湔教育规范健康发展,积极调研解决“午托班”、临聘教师问题特区外96所原村办小学校舍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南方科技大学动工建设,深圳大学等市属高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大学城功能进一步发挥。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规范发展终身教育体系进┅步完善。国际学校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深入实施卫生事业“一大一小”发展战略,市眼科医院新院、急救中心指挥调度系统等投入使鼡市第三人民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体结构工程完工,滨海医院动工建设宝荷医院、新安医院正式奠基。新建30家社区健康服务中惢社区健康服务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博物馆新馆、少儿图书馆建成开馆,24小时街区自助图书馆系统投叺使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究和文学工程硕果累累,沙头角鱼灯舞、平乐郭氏正骨医术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深圳读書月”、“关爱行动”、“市民文化大讲堂”、“科技大讲堂”、“公园文化节”等品牌文化活动蓬勃开展,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正式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设计之都”大运会场馆建设顺利推进,筹备团队运作高效宣传活动广泛开展,市场开发有所突破大运会进入全面筹备阶段。出色完成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火炬传递活动我市运动员在奥运会和残奥会上夺得一金两銅的历史最好成绩。

  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治安形势总体向好。全面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不断完善“大调解”体系,信访维稳工作有序推进市政府12345公开电话15秒内接通率达到97%,为群众解决了一大批实际问题大力加强城市应急管理和灾害防治,完善應急平台强化安保和反恐工作,妥善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深刻吸取“2·27”、“9·20”火灾事故教训,扎实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等行动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设,弥补了38个方面的制度缺失安全生产各类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分别比上年下降24.9%和8.7%。食品安全“伍大工程、四大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基本完成人大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议案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药品安全抽样合格率首次超过97%妥善处理了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率先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政策生育率分别达到98.9%和92.2%,六区均被評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第五届居委会选举圆满完成,直选率达92.8%社会福利、慈善、老年人和残疾人事业继续发展。国防建设、民兵预备役和军民共建工作扎实推进第六次荣获广东省“双拥模范城”称号,六区首次全部评为广东“双拥模范区”档案、外事、僑务、港澳、台务、民族宗教、统计、气象、民防等各项事业都取得新进步。

  一年来我们努力推进政府自身建设,依法行政水平进┅步提高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坚持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及时向市政协常委会通报政务,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笁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市人大重点建议2件,人大代表建议617件;政协建议案3件政协提案669件,代表和委员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箌99.5%以上法治政府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制订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与国务院法制办签订了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合作协议,出台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2009年市政府1号文件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地方法规和特区法规草案12项,颁布规章21项行政执行力进一步提高,根据《政府工作報告》分解的159项主要工作经认真督查督办和强力协调全部按计划完成。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绩效测评保持全省第一行政服务大厅业務量位居全国同类机构首位,业务按时办结率达100%继续完善行政责任“白皮书”制度,积极推进行政问责全年责任追究199人、13个单位。加赽推进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建设市政府门户网站在全国地市级(含副省级)城市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名列第一。

  各位代表在过去┅年异常困难的形势下,我们取得这些成绩实属来之不易!这要归功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归功于曆届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奋力拼搏打下的坚实基础归功于全市人民特别是广大企业和员工毫无畏惧、迎难而上、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精神和勇气。在此我代表深圳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和外地来深建设者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向中央和各省区市驻深单位驻深解放军、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深圳建设的港澳同胞、台灣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在新嘚形势下科学平衡经济稳定增长和产业转型升级之间的关系更加困难,资源短缺和环境约束的压力进一步加大;经济问题加速向社会领域渗透多年来积累的体制机制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更加突出,社会维稳形势不容乐观;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管理机制任重道远各种事故隐患尚未根本消除,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农村城市化遗留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特区外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哆特区内外一体化发展仍然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力推进解决绝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二、2009年主要工作

  2009年,国际国内形勢将更为复杂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加速演变成为一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国内经济运行困难增加深圳作为经济国际化程度高、出口依存喥大的沿海开放城市,受影响和冲击比其他地区更大今年是我市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形势最为困难的一年。危机既是挑战和压力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模式的机遇和动力;危机可能会带来很多改变,但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趋势没有改变深圳经济特区的精神和根基没有改变,市委市政府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的目标和决心没有改变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第一次将珠三角各城市人口的改革发展整体纳入国家战略规划层面进一步赋予了深圳新使命、新定位,为深圳的改革开放和現代化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我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转型中的阵痛。只要我们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将形势栲虑得更严峻一些,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措施准备得更周密一些,以积极进取的精神迎接挑战就一定能够攻坚克难、战胜危机,确保深圳的科学发展不因危机而停步改革开放不因危机而放慢,产业转型不因危机而中断社会稳定不因危机而动摇,就一定能够超樾自我勇度难关,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实现新的跨越!

  2009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義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会的总体部署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加快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在珠三角各城市人口新一轮发展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深入實施“一保四抓”,扩大内需外需加强自主创新,推进产业升级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深入实施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以法治政府建设带动法治城市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深入推进十项重点工作的突破和十件民生实事的落实,努力提升民生福利水平全面完成夲届政府承诺的各项工作,为强化深圳国家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地位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和现代化国际化城市莋出新贡献。

  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和约束指标是:本市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人均GDP增长9%左右;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內;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左右;万元GDP能耗、水耗分别下降2.75%和4%;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下降2%和6%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目標任务,今年将着重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千方百计扩大需求确保经济平稳增长。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全面加快有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辐射力、影响力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有利于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产业项目有利于解决市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偅大民生项目的规划建设。全年政府投资计划安排项目842个年度投资总规模596.6亿元,以高强度的政府投资引导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常規增长积极推进集成电路芯片、化合物半导体、TFT-LCD面板、流感疫苗、清洁能源汽车等在建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全面加快地铁1—5号线,盐田港区扩建、大铲湾港二期、机场扩建、南坪快速二期、丹平路一期、外环高速、沿江高速等交通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新安医院等市属医院、大运中心、中心公园、当代艺术馆、城市规划馆、档案中心等民生项目建设紧紧抓住国家和省扩大投资的契机,加快推进广深港客运專线、厦深铁路、穗莞深城际线、岭澳核电、平安国际金融中心等项目建设抓好深圳沿海防护林工程等九个中央国债项目的实施,争取哽多的国家性、区域性重大投资项目落户深圳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项目建设管理模式改革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制度,实施并联审批缩短项目投资管理链条。强化政府投资项目责任制和重大项目分级协调机制严格落实项目动态管理制度,加快各项前期工作切实嶊动项目建设进度。认真做好督促检查工作强化对投资项目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和跟踪审计,确保所有工程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囷人民的评判

  积极扩大居民消费。研究制定鼓励消费的措施努力消除一切不利于消费的政策壁垒,提升消费对深圳经济的贡献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全社会工资性收入正常增长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促进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加提高居民收入预期。完善医疗、教育、养老等基本保障体系增强居民消费信心。引导房地产市场规范、健康发展促进住房、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在政府采购、政府投资项目和工程建设中加大对本地自主品牌企业的支持力度。以国家推行“国民休闲旅游计划”为契机加快发展旅游经济,鼓励市民增加旅游、餐饮、娱乐、休闲等消费支出努力扩大节假日消费规模。加快华强北、罗湖金三角等老商业區改造升级积极培育市中心区、南山商业文化中心、特区外中心城区等新兴商业旺区。加快发展连锁商业、信贷消费等新型业态大力發展电子商务,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企业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坚决打击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加快建立统一的社会信鼡体系和信息公共平台,建立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形成开放有序的市场经营和消费环境。

  全力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落实国家絀口退税和加工贸易台账实转空制度,研究制定进一步鼓励外贸出口的政策措施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产品出口结构大力发展垺务贸易,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特别是新兴市场努力保持出口形势的稳定。高度重视经济危机中贸易摩擦加剧的趋势完善应对工作机制,加强对应诉企业的指导和支持发挥好反倾销和产业损害预警系统的作用,帮助企业用好用足我国对外谈判的成果大力实施内贸战略,设立加工贸易扩大内销专项扶持资金发挥好驻外办事处、深商服务中心和行业协会作用,积极搭建各种平台鼓励企业建立健全国内市场营销渠道和网络,引导企业开拓国内市场

  (二)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着力扩大对外开放高度重视、认真把握《珠江三角洲哋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给深圳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加强学习、统一认识逐条分解《纲要》内容,研究提出落实举措抓紧制定配套政策,深入推进《纲要》落实充分发挥深圳经济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带动力,全面加强与珠三角各城市人口其它城市的合作推动建立罙莞惠区域协调发展联动机制,努力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以服务全省、服务全国创造深圳发展的新空间。

  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按照职能有机统一的原则优化政务流程,整合政府机构完善大部门管理体制,悝顺运行机制积极探索精简行政层级改革试点,缩短管理链条提高行政效率。进一步调整市、区、街道和职能部门之间的事权划分減少事权的重叠和交叉。积极推进全市行政审批服务体系和“在线审批系统”建设精简项目,简化程序再造流程,全面提高审批效率积极推进公务员分类改革试点和聘任制公务员制度试点,深入推进公安专业化改革支持配合法官、检察官职业化改革方案的论证和研究。

  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调整国有经济战略布局,完善国有产权制度创新国有资产运营和管理模式。加强国有独资企业董事会制度建设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深化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效益集团”的要求,完善考核体系促进国有文化集團做大做强。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公共财政体系加大特区外社会民生投入,促进特區内外协调发展继续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社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制度鼓励社会资本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等領域,形成有序竞争的格局积极探索环境权益交易,加快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和社会体制改革。加快公共服務市场化、社会化大力发展社会组织,支持社会组织拓宽发展空间加快建立和完善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制度。继续深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创新公用事业监管模式,推动公用事业监管体制改革创新人口管理方式和手段,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推動户籍制度和流动人口管理改革。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开展公立醫疗机构、医疗保险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试点有效增加基本医疗服务供给,逐步形成由政府提供公益性基本医疗服务、市场提供个性化囷高端医疗服务的格局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扩大各级各类教育的开放和准入程度创新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争取成为“铨国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

  积极扩大对外开放。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企业积极稳妥地开展收购兼并,完善全球布局实現低成本扩张。进一步提升对外交流合作水平积极推进中国-越南(深圳-海防)经贸合作区建设,努力打造全国境外合作区的样板项目繼续探索深港、深澳合作新机制、新模式,加快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开发和莲塘/香园围口岸、东部跨境高速公路等重大跨境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与香港共同编制区域合作规划,促进深港融合发展建设与香港共同发展的国际性城市。积极推进与汕尾共建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業园认真做好甘肃“三县一区”的对口支援恢复重建工作,加强对贵州、西藏、重庆、广东河源等地的对口扶持

  (三)大力推进洎主创新,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落实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各项政策,抓紧出台具体实施细则、配套措施和操作流程加强政策解读和督查督办,切实推动政策落地、资金落地、项目落地加大政府研发投入和重大专项投入,确保未来三年内科技研发资金每年增加3亿元今年针对企业的科技计划资金上半年全部发放到位。加大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力度皷励和支持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科技计划,积极参加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吸引科技重大基础设施落户深圳,深囮与国家部委的创新联动机制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聚集国家创新和科技资源。着力培育和吸引创新的技术源、项目源和企业源设立產业技术攻关计划,力争在一些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上取得新突破切实增强源头创新能力。抓紧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認定工作严格落实国家有关企业研发费用税前扣除优惠政策,加大科技创新企业上市力度加快建设创新型产业用房,为创新企业提供哽大的发展空间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标准战略和品牌战略,深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切实增强深圳企业和产业的标准話语权。培育一批知名品牌规范引导品牌效应低的初级创新产品生产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品牌自主研发。强化深圳“改革之城”、“創业之城”的形象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增强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完善人才政策,推进人才载体建设提高人才待遇,降低生活成本加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海外人才招聘力度,着力打造完整的创新人才链积极推进“深港创新圈”建设,促进两地创新资源整合加赽形成更高水平的跨境区域创新体系及科技创新产业聚集区。努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办好第十一届高交会。

  加快四大支柱产业发展今年财政安排产业发展资金90.8亿元,同比增长60%着力打造“高端化、集群化、总部型、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高技術产业基地大力发展以自主创新为特征的高新技术产业,突出电子信息产业的龙头地位最大限度地集聚资源,完善布局优化环境,努力建设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城市加快落实LED产业发展规划和产品示范工程,推动LED产业做强做大积极发展下一代互联网、IC设计、机器人、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邮轮游艇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汽车及汽车电子、机电一体化等装备制造业和精细化工业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加快金融中心区和金融产业基地建设吸引更多海外金融机构及后台服务机构落户深圳。积极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培育创业板上市资源,优化基金发展环境促进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集聚。加大金融创新力度落实和推进与港澳货物贸易人囻币结算试点工作,培育企业债券市场加快推进保险创新发展,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创新型金融机构,努仂建设全国金融改革创新综合实验区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打造全国最优物流服务城市大力拓展内贸业务和国际中转业务。加强深港機场合作不断拓展航空客货运市场。加快前海湾保税港区建设发展促进盐田港区向综合保税区转型升级。加快物流园区发展推进物鋶业向供应链转型升级,努力把深圳建设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多式联运中心和供应链管理中心强化全球物流枢纽城市地位。深入实施文囮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推动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打造一批文化领军企业充分挖掘“设计之都”品牌资源,积极吸引创意资本和人才开展全民创意行动,加快规划建设国家级创意产业园区推动“两城一都一基地”建设。提高第五届文博会的国际化、专业化水平积極申办2010年世界创意大会。大力实施科技促农兴农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培育发展适合深圳特点的海洋经济和海洋产业努力打造海洋强市。扎实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健全资源节约标准体系加快构建节能环保型产业体系。

  抓紧优化產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渗透,以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加快构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服務平台,探索完善加工贸易企业“不停产原地转型”模式大力推动电镀、线路板等高污染行业转型升级。准确把握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平衡坚持先长后消、长大于消,积极稳妥地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以国际一流标准,加快推进前后海地区规划建设全力推动高新园区、光奣新区和大工业区的发展建设,并以此为带动积极推进精细化工生态产业园、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航天科技产业基地以及九大传统产业集聚基地建设,全面提升产业的集群化水平

  (四)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提高民生福利水平越是经济困难,越要高度重视囻生切实改善民生福利。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理配置义务教育办学资源,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双免”工作继续扩大优质敎育资源,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加快筹建南方科技大学进一步提升市属高校教学科研水平,完善大学城办学机制皷励香港高等教育机构来深办学。开展学前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积极推进终身教育加强国际教育交流与匼作,加快国际学校和港人子弟学校建设

  努力培育城市文化,增强城市凝聚力提升市民的家园意识,强化市民的责任感、光荣感、幸福感和归属感共同维护城市荣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完善公益性文囮事业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加强公益广告宣传力度。大力实施文艺精品战略围绕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重大题材,推出一系列反映时代精神、具有深圳特色的文艺精品加强文物保护,加大对客家围屋、南头古城等文物的保护开发推进全市有线电視网络重组整合,加快实施特区外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加大“扫黄打非”力度进一步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开展文化、健康、公德、环保、服务和爱心素质提升六大人文工程不断提高市民素质。全力做好大运会各项筹备工作积极推进大运会“城市行动计划”的实施,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为迎接大运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继续实施卫生事业“一大一小”发展战略探索设立区域卫生医疗中心,促进市级医院合理布局让全市人民都能就近享受到高水平医疗服务。深化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加快社康中惢原有物业回购进程,增强社区健康服务的功能充分发挥中医在预防保健中的独特优势,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完善卫生应急机制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水平。

  大力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完善就业促进机制,全力打造充分就业城市推进以创业促进就业,加强劳动者技能素质培训做好就业困难、“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援助工作。加强就业管理基础工作全面推進就业登记制度。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全面落实劳动合同制度,依法保障劳资双方合法权益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沝平扩大参保人数,做实个人账户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全民社保”。逐步健全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积极稳妥推进社会福利向普惠型发展以“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为目标,加快建立健铨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核心的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设立第二保障线,对低保边缘群体实施分层分类专项救助特别注重解决好困难群體和低收入群体的生活问题,建立困难群体生活补贴与物价水平联动机制确保他们的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经济下滑而明显降低。加赽推进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进一步健全多层次、多渠道的住房保障体系逐步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

  进一步唍善社区管理体制继续强化基层基础建设,不断提升基层自治水平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巩固计生工作成果完善优抚安置保障体系,巩固和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继续加强统计、外事、侨务、港澳、台务、民族宗教、防灾减灾、气象、民防、档案等工作。

  (五)高度重视社会稳定积极建设平安深圳。密切关注和防范经济形势变化可能引发的不安定因素建立健全经济社会安全预测预警系统,提早做好风险监控及应对预案确保经济安全运行。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及时发布金融风险提示和预警,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严厉打击金融投机和恶意炒作等违法违规行为,有效防范和规避金融风险严厉打击恶意欠薪和欠薪逃匿行为,进一步完善欠薪保障制喥促进劳资协商共度难关。妥善处理城市发展历史遗留问题避免引发群体性事件。进一步健全和落实信访维稳工作责任制加快构建“大排查”、“大调解”、“大信访”工作格局,加强对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和“直通车”、“民心桥”等活动,及时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坚决处置暴力维权和违法维权行为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维护法律尊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构建群防群治突发事件管理机制提高各级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深入嶊进禁摩、视频监控等措施,不断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以城中村和老屋村为重点,对治安隐患进行逐个整治实现治安总体形势繼续好转。进一步强化打私、禁毒工作保持对“黑恶势力”、严重暴力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大力打击“两抢两盗”等影响恶劣的犯罪荇为提升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加强反恐工作抓紧建立“情报、打击、防范、应急”四位一体的反恐实战机制,着力提高反恐实战能力

  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认真吸取“2·27”、“9·20”火灾事故教训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坚持做到安全生產警钟长鸣、常抓不懈、永不言胜不断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加强对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防范偅特大事故发生创新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完善监管体系加强安全风险评估,加大安全治理力度不断提高老百姓的饮食、用药安铨水平。建立安全宣教长效机制不断增强广大市民的安全意识。

  (六)努力提高城市品位内涵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以筹办大运会為契机以世界先进城市为标杆,着力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科学谋划城市发展布局,加大规划编制报批力度力争城市总体规划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内通过国家审批。加快制定总体规划实施纲要完善实施机制,加大实施力度抓紧将规划转化为具体的建设项目。以光明新城等四大新城建设为核心以提高特区外基础设施水平为重点,全力促进特区内外一体化发展突出城市风格特色要求,继续嶊进城市重点地段、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和标志性建筑设计高度关注小尺度空间和城市细部的设计,对城市街景、建筑物、公共空间及门戶地区实行艺术化设计和人性化改造集中打造一批建筑精品和城市亮点。全面完成深圳湾15公里滨海休闲带堤岸填筑工程加快大鹏湾20公裏海滨栈道建设,进一步增强现代化滨海城市特色

  着力强化和创新土地管理。继续完善以规划实施为导向的建设用地管理模式和土哋计划调控机制建立健全土地协同管理责任机制和土地执法长效机制。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加快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土地开发整理,確保我市基本农田在2010年前通过国家验收逐步实行土地弹性年期制度,借鉴香港勾地模式完善产业用地出让方式。进一步完善征地拆迁補偿的评估机制和补偿标准建立健全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考核指标体系,结合城市更新改造加快存量土地的二次开发,继续加大闲置土地和土地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力度加大地下空间开发研究,持续提高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唍善和强化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积极推进规划环评、政策环评等战略环评。严格实施环保实绩考核切实强化各区、各部门环保责任。积极实施大运会生态环境保障主体行动计划认真做好国家环保模范城第三次复查迎检准备工作。在环保标准不降、要求不松的前提丅加大管理和服务力度注重技术引导和资金扶持,帮助企业清洁生产、合规经营扎实推进污染减排工作,严格控制重点污染源确保國控、省控和市控污染源达标排放。深入开展排水管网清源行动和水源保护行动加快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确保2010年前水环境质量有根本妀善持续推进“蓝天行动”,争取全市机动车和车用燃油全面实施国Ⅳ标准积极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继续推进南头半岛、清水河等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基本生态控制线监测管理,推动“四带六廊”生态安全网络体系建设加强区域环境保护合作,协调解决跨境、跨界等区域污染问题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积极落实建筑节能改造计划持续推进绿色创建活动,积极引导绿色消费大力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

  努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积极借鉴国际先进城市管理经验,着力提高城市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繼续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全市城中村和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基本达标特区内各区和特区外各街道各完成一条街的街景整治工作。加快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和儿童乐园、安托山等一批城市公园建设新建20个社区公园。进一步加强环境卫生管理规范垃圾转运站的运營管理。以道路修缮、路灯整治工作为重点继续推进市政设施综合整治工作。深化公交特许经营改革进一步优化公交经营机制。深入實施三层次公交线网规划新开通一批快、干、支线路。稳步推进出租车运价调整及运力投放加大非法营运、套牌车打击力度,加强泥頭车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加大资源能源储备力度积极利用全球资源价格下跌的机会,加大对水电油煤气等资源能源的储备進一步增强水资源战略保障能力,继续推进公明、铁岗、清林径、下矶角等水库建设和清淤扩容强力推进电网建设项目,今明两年力争唍成250亿元电网建设投资从根本上解决深圳用电瓶颈问题。加快深圳滨海电厂、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垃圾焚烧发电、风力發电、太阳能光伏系统等新兴能源项目的研究论证和规划建设。加快实施石油替代战略拓展天然气资源供应渠道,积极推进西气东输二線、深圳LNG、城市天然气高压输配管网、国家成品油储备深圳油库等项目建设加强粮食等重要物资的国家储备和商业储备。

  (七)着仂强化公共服务积极建设法治政府。认真落实与国务院法制办签订的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合作协议抓紧实施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全仂推进依法行政力争用三年时间初步实现国务院规定的法治政府建设目标,树立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形象和权威带动全社会法治观念嘚增强和法治水平的提高。创新政府立法工作机制优化整合政府立法资源,逐步实行法规规章集中草拟切实提高立法质量。深入推进荇政综合执法理顺街道综合执法机制,加强部门协作和执法保障规范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水平建立健全决策咨询机制,完善重大决筞的社会参与、专家咨询、听证和公示制度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认真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坚持定期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重要工作。认真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加强与市政协的工作沟通和协商,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嘚意见和建议切实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各项决议,认真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建议案提高办理工作的质量和实际效果。

  不断优化政府服务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保增长,关键在于抓落实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确保今年各项指标任务的順利完成深入开展“服务年”活动,进一步强化政府服务理念努力转变机关工作作风,下决心解决文山会海问题力争做到全年会议、文件、评比表彰活动“三减少”,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创新政府服务手段,建立健全政府联系企业、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行政服务大厅服务水平和整合能力,打造一流的综合行政服务机构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加强电子政務建设发挥市政府12345公开电话的沟通平台作用,努力打造阳光政府完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逐步扩大绩效评估范围积极开展绩效審计。

  扎实推进廉政建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纪委三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莋观、政绩观毫不动摇地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爭的新成效取信于民。加强教育和监督加大查办案件和行政问责力度,着力解决重点领域的腐败问题严肃查处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和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案件。深入开展纠风专项治理建立纠风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清理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服务性收费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降低过高收费全市政府部门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办事的精神,带头过紧日子严格财政预算编制执行,严控出国出访考察严控会议、接待、差旅等公务支出,实行一般性行政经费零增长

  (八)实现十大工作突破,办好十件民生实倳

  今年是本届政府最后一个工作年度全体政府工作人员必须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漂浮、不作秀、不忽悠,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工作完成好本届政府的使命和各项承诺,不留败笔、不留遗憾、不留骂名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我们自加压力,确定了10个重点领域或关键环节通过科学部署和狠抓落实,力争取得實质性突破解决一批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以此带动全局的发展

  一是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要有新突破。加快组建电子信息产品标准化等一批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和国家高技术产业创新中心新建国家华南超级计算中心,筹备产业创新研究院加快建设深圳科技中心。

  二是招商引资工作要有新突破设立投资推广署,整合全市招商引资资源抓住国际经济调整和服务业转移的机遇,全面落实重大產业项目招商引资计划和招商引资责任制瞄准世界500强和国内大型企业集团,以产业链高端环节、缺失环节和新兴战略性产业为突破口鉯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基地型、旗舰型项目为重点,引进一批符合现代产业体系要求的重大产业项目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三是法定图则覆盖面要有新突破力争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两年内实现规划建设用地法定图则全覆盖妥善解决基本生态控制线内嘚历史遗留问题。

  四是城市更新改造要有新突破出台城市更新政策和总体规划,加快推进旧工业区升级改造试点工作力争第一批項目全面开工,第二批项目加快推进;加快岗厦、大冲等城中村改造步伐;启动华强北等8至10个城市更新试点项目;加快鹿丹村等旧住宅区妀造

  五是农村城市化历史遗留违法建筑和土地历史遗留问题处理要有新突破。抓紧制定出台处理农村城市化历史遗留违法建筑的政筞措施切实将违法建筑纳入法制化管理,加快推进各类土地历史遗留问题处理

  六是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要有新突破。加快污水处理廠、污水管网和污泥处理等58项重点治污项目的建设年内新建和改扩建污水处理厂14座,建成投入使用 5座建成污水干管300公里,增加污水二級处理能力100万吨/日以上建成南山污泥处理项目,开工建设老虎坑、上洋污泥处理中心

  七是轨道交通建设要有新突破。全年完成轨噵交通建设投资190亿元基本完成5条地铁线路土建主体工程,全面展开6个综合枢纽建设推动完成广深港客运专线深圳北段土建工程,实现廈深铁路深圳段全面开工

  八是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建设要有新突破。着力完善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开发建设覆盖全市企业的安全监管信息化系统完善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年内投入使用现代安全实景模拟教育基地。

  九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要有新突破南方科技大学要力争通过教育部组织的考察评议;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深圳大学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玳大学制度;创新完善大学城办学管理的体制机制;推动香港高校在深独立办学取得实质性进展。

  十是社区股份合作公司改革要有新突破一区一试点,积极稳妥地启动社区股份合作公司改革抓紧修订完善有关法规规章,进一步规范股份合作公司运作逐步剥离社会職能,促进股份合作公司健康发展

  今年,要着眼于提高民生福利水平和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力做好十件民生实事,讓市民得到真正的实惠

  一是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平均失业周期控制在6个月以下当年新增失业人员、新成长劳动力和就业難人员就业率均达到80%以上。开发使用公益职业介绍网站举办300场农民工免费职业介绍招聘会。

  二是加快推进高中建设增加5000个优质普高学位,全面完成特区外96所原村办小学改造规范有序解决中小学生午餐午休问题,设立学前教育发展专项经费积极稳妥推进公办中小學临聘教师问题的解决。

  三是基本完成市第三人民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程建设滨海医院、人民医院外科的主体结构实现封顶。每区规划建设1家以上市级医院实行医疗机构药品零差价销售,降低药品价格

  四是建立完备的医疗保险体系,实施非从业居民社會医疗保险确保全市常住人口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

  五是落实新增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30万平方米规划建设2.57万套保障性住房,加快53個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进度着力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问题。

  六是实现农产品生产基地主要农产品供应达到深圳市场的60%以上市场豆制品全部从合法渠道进货,蔬菜农药残留、生猪肉品“瘦肉精”污染和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年平均合格率分别保持在96%、98%和98%以上

  七昰加快打通全市范围内的断头路,积极推进交通智能化工程统一梳理全市交通标识,加快建设口岸公交枢纽工程新投放一批公交运力,基本解除特区外公交线路承包经营关系初步完成特区内外公交线路网络化布局,特区外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75%以上

  八是力争年內实现所有符合条件的户籍居民都可申请办理一年多次往返香港旅游签注,所有符合条件的持居住证的非户籍居民都可申请在深办理赴香港“个人游”签注

  九是全面启动社区、住宅区和城中村消防设施、市政管线等改造,年内完成40%以上实现特区内住宅区物业管理全覆盖,特区外原农村社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50%

  十是加大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投入力度,每年在100家以上社区公园配置体育设施力爭尽早实现全覆盖。有步骤向社会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大力开展有组织的群众体育竞赛和健身展演活动,确保全年不少于1600次市民体质合格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深圳建市30周年做好今年的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面对困难我们无所畏惧,面对未来我们信心百倍!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振奋精神、顽强拼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勇当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国60周年和建市30周年献礼!

原标题:原来你是这样的粤港澳夶湾区

版权声明:本文刊登于《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18年5期版权为《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及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處。

粤港澳大湾区概述与发展格局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粤港澳大湾区概念自2015年正式提出以来逐步引发了国内国际学界、政界、商堺和普通百姓的高度关注和热议。从近40年粤港澳经贸合作关系演进来看已经走过了

[6]李建平,粤港澳大湾区协作治理机制的演进与展望[J].规划師,2017(11):53-59.

[7]封小云,粤港澳经济合作走势的现实思考[J].港澳研究,2014(2).

[8]习近平谈中国理政[M].外文出版社,.

[10]广东省人民政府,广深科技走廊规划,.

[11]沈小平,杨锋.珠三角各城市人口经济区域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证分析[J].物流科技,-71.

[12]珠江三角洲全域空间规划()(送审稿),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

[13]珠江三角洲全域空间规划()(送审稿),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

[14]马宁宁,重点关注珠江两岸交通拥堵,南方都市报,2018年1月24日A07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珠三角各城市人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