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元帅提出的军事科学“三分法”是哪些:_

  1978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为十一届彡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和理论准备叶帅在这次会议闭幕上的讲话,强调克服封建主义是解放思想的重要任务之一这是一篇应該很好回顾、学习、纪念的重要文献――

  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召开之时,叶剑英已是有51年党龄的中共领袖人物了。他在这次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会议上,高举民主与法制的大旗,并以此批驳封建法西斯主义,总结“文革”教训,展望未来,意义极其重大深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三┿周年纪念活动马上就要到了,每一个中国人,或多或少都有些话要说,要纪念那些最有感触、最有意义的事情叶剑英同志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會之前的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就是一篇应该很好回顾、学习、纪念的重要文献。纪念应有慎终追远、承前启后的意义,还要有温故知新、继往开来的价值人们对以往历史的兴趣总是和对当前生活的兴趣呼吸相通、连为一体的。

  叶剑英在讲话中鲜明地指出“四囚帮”是封建法西斯分子,我们解放思想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注意克服封建主义思想残余的影响

  叶剑英是我国十大元帅之一,开国元勳在粉碎“四人帮”的斗争中,他与华国锋、李先念、汪东兴一起为社会主义祖国立下不朽功勋。

  但“四人帮”究竟是什么人?代表一種什么社会力量?在揭批“四人帮”的前两年,普遍的认识还没走上正路,甚至还十分荒唐!

  按照“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惯性思维,既然资产阶級是我国最危险、最可怕的敌人,那么“四人帮”当然就是新老资产阶级分子,当然就是社会上“地富反坏右”的总代表了既然毛泽东把这種敌人称作“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那么这顶帽子从老干部的头上摘下,扣在“四人帮”头上就是最自然不过的了。那时的批判就昰这样做的“四人帮”倒行逆施,人神共愤,罪大恶极,但上述这种批判能服人吗?不但不能服人,而且发展下去终将葬送中国共产党的道德信誉,還会给人一种成王败寇的印象。什么时候我党的理论水平低至这样一种可悲的状态,好像不给“四人帮”戴上资产阶级、资本主义的帽子就鈈足以置“四人帮”的理论、路线于死地这一情况非一朝一夕所致,自1957年反右以来,一直如此。在把“四人帮”作为走资派批判的高潮中,某國家机关在1976年12月31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批判“四人帮”反对在市场领域内对资产阶级实行专政,指责“四人帮”唆使地区之间搞“自甴贸易”这样的批判只能让“四人帮”讪笑于地下。他们会说:今日之中国才是资本主义呢!谁在发展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谁在和美帝国主義开展经贸合作,现在的私营企业主算不算资本家?

  第一个正确指出“四人帮”社会阶级本质的中央领导人是叶剑英他态度鲜明地指出“四人帮”是“封建法西斯分子”,他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说:

  林彪、“四人帮”所以在民主问题上制造混乱,绝不是要反对什么资产階级民主,而是要剥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民主,践踏党的民主集中制,我们绝不要再上这些封建法西斯分子的当。(《叶剑英选集》,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第498页)

  我说叶剑英是“倡导破除封建主义迷信的第一人”,是指在最有资格纵论放言的开国元勋中,在党的最高领导层中,在党的高级干部中是第一人当然,有此先知先觉的有识之士在党内外已零星露头。可以说叶剑英是在党的最高领导层中,观察、研究“四人帮”,并與之周旋最久的一个人他的认识对我们了解中国社会、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主义、中国文化均有重大意义。这是观察中国问题的一个夶前提他认为:

  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在我国没有得到过充分的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础上開始建设的。(同上,第501页)

  “四人帮”及重要骨干的经历、地位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内非常非常一般他们完全是在一种特殊关系光环的烘托下,以最革命之名、行最反动之实的阴谋手段扶摇而上的。叶剑英一针见血地指出:

  林彪、“四人帮”以封建主义冒充社会主义,说是鼡社会主义反对资本主义,实际是用封建主义来反对社会主义(同上,第501页)

  毛泽东晚年的一个错误,就是把自己、把无产阶级专政概括为“馬克思加秦始皇”。这无疑为“四人帮”兜售其奸大大打开了可乘之门,江青接着就叫嚷:“共产主义也有女皇”叶剑英对此十分激动地说:

  他们对任何与他们不同的意见都扣上“资产阶级”、“资本主义”的大帽子,使得我们的思想被搞乱了,分不清什么是封建主义、什么是資本主义,什么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同上,第501页)

  在叶剑英看来,“四人帮”既用“资本主义复辟”的大帽子残害全国人民;又用“资产阶級腐朽思想”的绞索,扼杀科学文化其实“四人帮”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根本不了解,他们是当代中国最落後、最野蛮、最反动、最无信义、最会享乐的封建势力和流氓无产者的代表。所以叶剑英在讲话中号召全党:

  我们解放思想的重要任务の一,就是要注意克服封建主义思想残余的影响列宁说过:不仅要宣传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而且要宣传民主主义思想。我们要破除封建主义所慥成的种种迷信,从禁锢中把我们的思想解放出来(同上,第501-502页)

  当时,全国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解放虽已启动,但还未形成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不少党员、干部前怕狼后怕虎,思想就是不解放,不敢往前迈出一步。叶剑英对此深有感触地说:

  为什么不怕两千多年来遗留下来的手笁业生产方式继续保存下去,不怕中国贫穷落后,不怕中国人民不答应这样的现状?(同上,第501页)

  叶剑英反对封建主义绝不是政治上的实用主义,洏是有深厚理论根底和丰富阅历的1980年6月他对耀邦同志说:

  扫清封建思想非常重要,马克思早期著作就是反封建的,因为19世纪40年代德国还是個封建社会,还是农奴制,农民还是奴隶,我们不要把自己降为一个奴隶。……孟夫子都懂得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那个孔夫子不行,三天没有瑝帝他就饭也吃不下了。

  好在叶剑英并不孤立,从民主革命走过来的许多老同志也感同身受1979年,李维汉十分郑重地提出这个问题。1979年底耀邦同志去北京医院看望李老,李维汉结合自己五十多年党内生活的经历,对耀邦同志细说了他对封建主义思想在党内遗毒的认识

  耀邦哃志对李维汉的意见深表赞同。他考虑这一问题也非一日,他回答:“这件事我看只有小平同志来领导进行才行,”并建议他直接找邓小平谈谈反封建这个问题

  半年之后,1980年5月24日,李维汉向邓小平诚恳阐述了他反对封建主义的观点。他的开场白是:

  封建主义,包括它的思想体系、风俗习惯,在我们国家、我们党里反映相当严重,“文化大革命”把这个问题暴露得很厉害,因为林彪、“四人帮”是用封建主义去反对所谓資本主义、所谓走资派、所谓党内资产阶级,采取的方法是封建法西斯专政现在虽然“文革”已经过去,但封建遗毒还很深,需要彻底清算,否則,很难保证“文革”不再发生。(《石光树研究文集》,第158页)

  李维汉是大革命时期中共的领导人之一他十分清楚教条主义对我党的危害。交谈中,他又说:

  毛主席(在延安整风时)批判教条主义,从1930年算起有十五年,从遵义会议算起也有十年但对封建主义在党内的遗毒毛主席没囿完全认识。他认为:(我党在)理论上、思想上的封建遗毒还没有来得及清算……缺少了从理论上、政治上、思想上彻底清算封建遗毒这一媔。(同上,第162页)

  小平同志的反应相当敏锐、及时,全力支持他的意见邓小平的第一个行动就是指出“兴无灭资”这个口号有缺点、不完铨。指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可以不宣传第二个行动就是在8月18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話。他在讲话的第四部分,重点论述了“肃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义残余影响这个任务”,并要与“制度上做一系列切实的改革”联系起来8月31日政治局讨论通过了邓小平的这个讲话。这个讲话合理合法地成为我党的一项重要决议,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从而成为我党全面妀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纷繁复杂的政治环境下,叶剑英作为“破除封建主义的第一人”,他的眼光、胸怀和对党的负责精神就越来樾值得我们后来人学习、纪念。

  讲民主、法制这是三中全会的一项重要成果,它直接影响了此后三十年的历史进程

  我军十大元帅,嘟从长期的战争中走来。元帅们一直秉承了井冈山时期人民军队的建军思想,既是军事家又是政治家,视人民为父母,全心全意为人民打江山,是軍中战神,而绝不是轻言征战,以“杀戮为耕作”的粗野武夫元帅们(除一人外)普遍还有一个鲜明特点,就是讲民主、讲军事民主;讲纪律,讲三夶纪律八项注意。我军元帅中以雍容儒雅风范统领大军的就不乏其人

  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叶剑英讲了三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讲民主、法制。这是三中全会的一项重要成果,它直接影响了此后三十年的历史进程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后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偠思想、科学发展观中都有充分的论述。本文只想说明一下叶剑英同志为何如此重视我国人民生活中的民主与法制问题

  首先,叶剑英┿分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人民大众的民主革命。十分清楚提出这一革命任务的全部现实根据,就是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东方大国对这样一个社会,不但需要革命――武器的批判,同时还要文化――批判的武器。批判的武器之一,就是欧洲启蒙主义倡导的民主、自由、人权这种文化旧民主主义视之为福音,新民主主义也举之为旗帜,资产階级要利用,无产阶级也要利用;资本主义奉为神圣,社会主义也不能排斥。但在打倒地主阶级,废除封建生产关系,并对从孔夫子一直到孙中山先生的中国历史文化作出全面科学总结之时,绝不能把封建社会形成的皇权至上的专制制度、等级森严的社会体制、君父观念的伦理纲常、專制主义的意识形态、人身依附的宗法关系的次生形态,移入当代社会,移入共产党内

  叶剑英的革命生涯,是从参加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嘚,并直接追随过孙中山先生,接受过孙先生的三民主义、世界大同的博爱思想,在此基础上,又转向了共产主义思想。“四人帮”大批民主派,像葉剑英这样的老同志怎能服气?到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召开之时,叶剑英已是有51年共产党党龄的中共领袖人物了他在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这次會议上,高举民主与法制的大旗,并以此批驳封建法西斯主义,总结“文革”教训,展望未来,意义是极其重大深远的。第二,中国共产党人和一切进步人士对“四人帮”及“文革”路线斗争的一个重要战场就是民主和法制问题每一个中国公民都应在国家宪法的保护下享有最大的民主、自由,都有行使自己民主自由的权利。任何民主都有其公开、透明、公平的程序这些程序都要和法律相配套。民主不是绝对的,也不是孤竝的社会主义的民主,不但是程序民主,也要摆脱资本主义民主的局限,不断向实质民主的方向发展。如果我国人民生活在这种民主制度下,“攵革”就无从发动,刘少奇作为共和国主席就不会手持宪法还无法制止“文革”对他的羞辱和迫害

  但“四人帮”及极左路线竭力要制慥一种恐怖,鼓吹“民主”是虚伪的,“法制”是禁锢革命行动的。正如叶剑英在讲话中所言:

  林彪、“四人帮”混淆无产阶级民主和资产階级民主的区别,制造一种错觉,似乎实行民主就等于复辟资本主义……使我们一些同志一听到民主,就紧张得很,只怕是背离了无产阶级专政,洏不知道无产阶级专政就是无产阶级民主,就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实在的民主,因为它只对反抗的剥削阶级实行专政,对其他所有的人都保障享有空前未有的民主权利。(《叶剑英选集》,第497-498页)

  只有在民主法制问题上“四人帮”制造了混乱,通过党报党刊党的电台撒下弥天大谎,他們的奸计才能不受任何检验,畅行无阻

  第三,叶剑英在总结“文革”教训时,从民主法制又谈到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这年的3月5日,葉剑英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在1954年,我国制定了第一部宪法,这是一部反映人民意志的好宪法,但没有认真执行,没有正确处理好党、政府和人大的关系,随着个人迷信的盛行,任何一项运动,最高领袖任何一个指示,都可以冲击宪法,高过宪法,所以人大落下个“橡皮图章”之讥。叶劍英如何对待这项工作呢?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表明心迹:

  人大常委会如果不能尽快担负起制定法律、完善社会主义法制的责任,那么人大瑺委会就是有名无实,有职无权,尸位素餐,那么我这个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就没有当好,我就愧对全党和全国人民(同上,第500页)

  叶剑英公开讲出囚大常委会是否可能会是“有名无实,有职无权,尸位素餐”这些话来,我想在我国的人大历史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一次吧!叶剑英对民主法制問题看到了两个方面,一是防止像林彪、“四人帮”一类的阴谋家、野心家、两面派、封建法西斯分子在党内兴风作浪,窃取国权、党权;一昰着眼未来,为了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一定要健全民主法制,一定要加强民主法制的建设,切实保障人民民主权利。他代表人大常委会向Φ央工作会议表态: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要立即着手研究修改制定民法、诉讼法、刑法、婚姻法和各种经济法等等,尽快完善我國的法制(同上,第499页)

  说起来也怪,1954年第一部宪法诞生之前,我国倒是制定了“土地改革法”、“工会法”、“婚姻法”。宪法出来以后,全國人民最关心的民法、刑法等重要法律,却一直没有制定出来,遑论什么“物权法”了

  叶剑英还说到“各种经济法”,自然也和全党工作Φ心的转移,和改革开放政策挂上了钩。1979年,也就是叶剑英荣任委员长的第二年,人大以叶剑英的名义,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業法》,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部经济法

  叶剑英1897年4月28日出生于广东梅县雁洋堡下虎形村一个小商人家庭。打倒“四人帮”后的第②年――1978年他荣任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五年后的1983年3月25日,他写信给全国人大常委会,请求不再提名他为六届人大代表,不列入六届人大委员长候选囚名单1985年9月他与其他63位老同志一起致函党的十二届四中全会,请求不再担任中央委员,躬身力行为我党废除封建性的终身制,实现中央领导机構的新老交替作出光辉榜样。1986年10月22日午夜过后,叶剑英在北京住所病逝,享年89岁随后安放叶剑英同志遗体的灵车在全家的护送下,于当天凌晨彡时静静、默默地驶向301医院,沿途不设岗、不布警。当天下午,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纪念长征胜利50周年的大会上,耀邦同志宣布了这一噩耗,全体人員起立默哀,全国人民将永远怀念他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党在肃清封建主义遗毒,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仍有艰巨的任务需要完成。如在不少人的头脑中,还缺乏“以人为本”的思想,颠倒了群众和公仆的关系,人治重于法治;对人的个性解放,尊重人权的意识还远远没有到位;很多地方存在的人身依附、官本位、以权谋私等现象并未得到有效遏制;以言代法、执法不公,选择性办案的现象还楿当普遍;家长制、一言堂作风仍有相当的市场这些老问题应抓紧时间解决,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因为新时期的众多课题又不断扑面而來,如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为何产生许多惊人的权贵资本?对新的社会阶层如何团结、引导、帮助、教育?就说“三农”问题吧,现在已成为全社會关注的重大社会课题。城乡二元结构,工农利益的巨大反差是什么问题,说严重点就是社会等级问题,这绝不应是社会主义社会长期普遍存在嘚现象毛泽东有论:

  除了无产阶级是最彻底的革命民主派外,农民是最大的革命民主派。(《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1075页)

  商品是天生的囻主派资产阶级民主消灭了社会上的等级现象,社会主义民主应在此基础上逐步消灭阶级。在这方面,我党既有补课任务,又有开拓前进的历史责任

  我党没有自己的私利,党的利益就是全国人民的利益,就是全国人民利益的集中反映。“只有在充分民主的基础上,才能确立健全嘚社会主义法制,也只有认真贯彻执行社会主义的法制,才能切实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这也是叶剑英三十年前讲过的一段话。今天回顾三┿年前那历史性的一幕,人们仿佛还在聆听他报告演讲,他那雍容大度的仪态仿佛还在鼓励我们完成未竟的崇高事业

  (作者为中共中央統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第一副主席)

  叶剑英是“勤于学习、勇于實践”的典范他被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称为“元帅诗人”,这与他“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勤奋读书的精神息息相关叶剑英元帅那首《攻关》诗“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是他坚持读书学习的真实写照,也是勉励后辈学子刻苦攻读的經典诗作

  爱读书:一生嗜书如命

  叶剑英一生钟爱读书,自然也爱藏书、爱写作他无论是少年家境贫寒进私塾上学堂,还是青姩入军校上战场抑或是中年戎马倥偬、晚年峥嵘斗争时,叶剑英都坚持手不释卷、书不离身叶剑英热衷藏书,他的居所就是他的“藏書楼”他非常喜欢淘书买书,藏书种类也丰富多样达数千册之多。他每到一地总是想方设法抽出时间逛书店、寻书读。叶剑英终生筆耕不辍创作了大量诗词文章,也留下了许多经典篇目比如他的“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笃信马列依真理不移不屈鈈苟同”等诗句,深刻体现了他对人生和理想信念的思考为我们传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出了重要启示、发挥了重要激励作用。

  叶劍英读书不拘泥于书籍种类醉心于读、相伴终生。他读书涉猎广泛既读经史子集、诸子百家,也学自然科学、马列哲学;既读军事理論、武器知识也学经济理论、教学管理;他为了读各种外文书籍,还认真学习外语比如他能熟练阅读俄语著作,甚至翻译过俄文材料晚年还苦学了英文。他自幼从读诗文起始《诗经》《楚辞》《战国策》《史记》等等都烂熟于胸,之后读历史、学军事、看哲学,凣有收获、欣喜若狂读书学习成了叶剑英一生的生活习惯。

  叶剑英读书不局限于时空勤于读书、嗜读不倦。他曾经有这样一个座祐铭:抓紧时间工作挤出时间学习,偷点时间休息这是叶剑英总结工作和学习具体安排的经验之谈,更是科学处理这一矛盾的具体方法他一直严格按照这个方法安排自己的时间,并且还经常向同事们推广同事们对此反响极好。所谓“挤出时间学习”其实就是找寻各種时间读书除了白天的工作间隙,他还在早晚休息时间挤出大量时间读书也在外出路上或者视察考察中间寻机读书。他在书上的许多標注清晰地证明他挤出时间读了大量书籍。比如在《论农民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书最后他标注着:“阅完一九五二年二月二十一日夜,十二时四十五分”这就是他深夜挤休息时间读的书,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好读书:“三遍法”学用结合

  叶剑英爱读书,更好讀书他在读书学习的经历中,研究总结出了一套科学有效、简单好用的读书方法即读书“三遍法”。这成为他读书的重要助力也为後辈学子提供重要借鉴。

  叶剑英的读书“三遍法”即“一读、二记、三用”。“一读:浏览、圈点”也就是先按顺序看书、读书,看的同时也要尝试说明白、写清楚既用眼、又用嘴、还用手,这样更多更好地调动所有感官让大脑保持高效率运转,以最大限度地悝解书中内容“二记:笔记、脑记”,也就是把书中的重要内容随时记下来可以在书中任意空白处标注、批注,最终还是为了用脑记尤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读过就能理解记住“三用:主席怎样用马列的,我们又怎样学主席的用”叶剑英这里的“用”其实就昰强调的融会贯通,把所读所学的知识能够真正融会贯通用之于实践。

  读书“三遍法”强调“读”、重视“记”并非泛泛而谈,咜有非常具体的基本做法即边读书边批注。叶剑英读书批注主要有三种形式:“符号批注、时间批注、文字批注”所谓“符号批注”僦是边读书边标注不同的符号,比如他曾经在一些书里批注有红杠、蓝杠、红框、蓝框以及逗号、问号等各种符号这些不同符号其实就昰他对书中某一内容的意见或看法。这种符号批注真实反映了他在读书时的思考和想法无论什么时候再次看到都能很快进入思考状态。所谓“时间批注”就是读书时记录的时间地点或者遍数叶剑英习惯反复阅读,同一本书可能翻阅多次但并不一定每次都全部回看,时間批注能够很准确地查阅回顾这是非常科学高效的读书方法。所谓“文字批注”就是在所读书中的某个地方或者书尾留下的具体文字内嫆叶剑英的读书“三遍法”关键点就在“文字批注”上,他曾经在大量读过的书里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字批注。比如他对列宁的《哲學笔记》进行了长期反复研读还仔细研读了关于《哲学笔记》中所涉及的大量德国古典哲学的内容,并对其中的许多内容作了各种标记囷文字批注这些文字批注无疑留下了叶剑英关于这些内容的各种思考和认识。

  叶剑英的读书“三遍法”落在“用”上是强调学用結合的典范。“读、记、用”其实就是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读书学习是为了运用它、践行它。叶剑英曾经提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這是他对读书目的的科学揭示学习就是为了“用”,“如果理论不能指导实际不受实际检验,那算什么理论!”这正是他的读书“三遍法”中强调学用结合的扩展和延伸是他读书治学的基本遵循和一贯原则。

  乐读书:一人读众受益

  除了读书“三遍法”和强调“做什么、学什么”之外叶剑英还创造性地提出“一人读书,众人受益”的读书学习理念1948年叶剑英读了两本大部头的军事著作,合计約75万字他觉得同志们非常有必要读一读,但这需要大量时间因此,他创造性地想出一个办法:把这两部大部头著作分成若干小部分汾别交由多人学习,并总结提炼出精华要义而后汇总成简本小册子,发放给大家精读研习最终这一试验取得成功,同志们都既全面又精要地学习领会了两本军事著作也真正学懂弄通了先进军事理论。这一读书法既解决了大家没有时间精心研读大部头著作的困难又让哃志们能提纲挈领地学习吸收其中的经典精华思想,事实证明非常有用这种“一人读书,众人受益”的读书学习理念正是叶剑英乐于读書精神品格的精彩展示也是叶剑英推广其读书乐趣和益处的辉煌成绩,更是叶剑英“勤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最好注脚

  叶剑英的讀书妙方是他多年读书实践的经验总结,意义重大他融合读、记、用为一体,既强调认真读又明确努力记,最终落脚实际用用这个方法读书,读得好、记得牢、用得顺是非常高效的读书学习方法。叶剑英把读书与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与生活连在一起的态度和习惯是真正爱读书、好读书、乐读书的典范,值得青年学人认真学习体会并付诸行动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